0

中考现代史知识点经典20篇

实心球是一种体育器材,实心材质,呈球形。它同时也是一种体育项目,讲究力量性和动作速度,部分地区将“投掷实心球”的分数计入中考。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考现代史知识点,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浏览

3203

文章

1000

中考英语形容词知识点:形容词最高级用法

全文共 744 字

+ 加入清单

形容词高级用法

最高级是表示在三者或更多者中程度最高的比较方式

①the+形容词最高级+名词+表示范围的短语或从句

Jackisthetalleststudentinhisclass.杰克是他班上最高的学生。

Heisthefastestrunnerofthethreeboys.他是这三个男孩中跑得最快的。

ThisisthemostboringbookIveeverread.这是我读过的最乏味的书。

②oneofthe+形容词最高级+名词复数+表示范围的短语或从句

Chinaisoneofthelargestcountriesintheworld.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

用法比较:介词in和of引导的短语说明比较的范围

如果在一定的地域空间内进行比较用in;如果在同一类事物范围内进行比较用of.

ChinaisthelargestcountryinAsia.中国是亚洲最大的国家。

ChinaisthelargestoneofalltheAsiancountries.中国是亚洲所有国家中最大的。

③运用比较级表达最高级的概念

"比较级+thananyother+名词复数","比较级+thantheother+名词复数"或"比较级+thantherestof+the+名词复数"都可表示最高级意义。

Juliaistallerthananyothergirlinherclass.

Juliaistallerthantheothergirlsinherclass.

Juliaistallerthantherestofthegirlsinherclass.

以上三句表达的意思等同于最高级的含义:

Juliaisthetallestofthegirlsinherclass.朱丽叶是她们班上最高的女生。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中考常考古诗句集锦

全文共 502 字

+ 加入清单

(一)五星级考查金榜(共8句,按重复出现率从高到低排列)

[考查指数]★★★★★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

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

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

(二)四星级考查榜(共18句,按重复出现率从高到低排列)

[考查指数]★★★★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

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

5、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

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7、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黄鹤楼》)

8、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

9、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中考物理知识点:动能实验探究

全文共 355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物理知识点:动能实验探究

①猜想:动能大小与物体质量和速度有关。

实验研究:研究对象:小钢球?方法:控制变量。

·如何判断动能大小:看小钢球能推动木块做功的多少。

·如何控制速度不变:使钢球从同一高度滚下,则到达斜面底端时速度大小相同。

·如何改变钢球速度:使钢球从不同高度滚下。

③分析归纳:保持钢球质量不变时结论:运动物体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保持钢球速度不变时结论:运动物体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④得出结论:物体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速度越大动能越大,质量越大动能也越大。

练习:☆上表中给出了一头牛漫步行走和一名中学生百米赛跑时的一些数据:分析数据,可以看出对物体动能大小影响较大的是速度。你判断的依据:人的质量约为牛的1/12,而速度约为牛的12倍,此时动能为牛的12倍,说明速度对动能影响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中考英语知识点: It’s raining

全文共 705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英语知识点:It’sraining

1.inNewYork/Boston/Moscow/Toronto/Sydney/Tokyo/Harbin在纽约/波士顿/莫斯科/多伦多/悉尼/东京/哈尔滨

2.soundlike+名词/句子:听起来好像

3.takeamessage带口信

4.callsb.back给某人回电话

5.tellsb.todosth.告诉某人做某事

6.asksb.todosth.叫某人做某事

7.Noproblem.没问题

8.haveagood/greattimedoingsth.做某事很开心

9.inCanada在加拿大

10.behappytodosth.很高兴做某事

11.besorrytodosth.很抱歉做某事

12.bythepool在水池边

13.orangejuice橙汁

14.summervacation暑假

15.studyhard努力学习

16.beonavacation在度假(表状态)

17.goonavacation去度假(表动作)

18.writetosb.写信给某人

19.hearfromsb.收到某人的来信

20.takephotos拍照

21.Seeyousoon.希望很快见到你。

22.Seeyoutomorrow/nextweek.明天见/下周见。

23.Seeyoulater.一会见。

打电话用语:1.MayIspeaktoRick

2.ItthatRick(speaking)

3.ThisisRick(speaking)./Rickspeaking.

4.CanItakeamessageforyou

5.用于现在进行时的时间状语:now,rightnow,look,listen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中考语文经典现代文选读—《翠湖心影》

全文共 3290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个姑娘,牙长得好。有人问她:“姑娘,你多大了?”

“十七。”

“住在哪里?”

“翠湖西?”

“爱吃什么?”

“辣子鸡。”

过了两天,姑娘摔了一跤,磕掉了门牙。有人问她:“姑娘多大了?”

“十五。”

“住在哪里?”

“翠湖。”

“爱吃什么?”

“麻婆豆腐。”

这是我在四十四年前听到的一个笑话。当时觉得很无聊(是在一个座谈会上听一个本地才子说的)。现在想起来觉得很亲切。因为它让我想起翠湖。

昆明和翠湖分不开,很多城市都有湖。杭州西湖、济南大明湖、扬州瘦西湖。然而这些湖和城的关系都还不是那样密切。似乎把这些湖挪开,城市也还是城市。翠湖可不能挪开。没有翠湖,昆明就不成其为昆明了。翠湖在城里,而且几乎就挨着市中心。城中有湖,这在中国,在世界上,都是不多的。说某某湖是某某城的眼睛,这是一个俗得不能再俗的比喻了。然而说到翠湖,这个比喻还是躲不开。只能说:翠湖是昆明的眼睛。有什么办法呢,因为它非常贴切。

翠湖是一片湖,同时也是一条路。城中有湖,并不妨碍交通。湖之中,有一条很整齐的贯通南北的大路。从文林街、先生坡、府甬道,到华山南路、正义路,这是一条直达的捷径。——否则就要走翠湖东路或翠湖西路,那就绕远多了。昆明人特意来游翠湖的也有,不多。多数人只是从这里穿过。翠湖中游人少而行人多。但是行人到了翠湖,也就成了游人了。从喧嚣扰攘的闹市和刻板枯燥的机关里,匆匆忙忙地走过来,一进了翠湖,即刻就会觉得浑身轻松下来;生活的重压、柴米油盐、委屈烦恼,就会冲淡一些。人们不知不觉地放慢了脚步,甚至可以停下来,在路边的石凳上坐一坐,抽一支烟,四边看看。即使仍在匆忙地赶路,人在湖光树影中,精神也很不一样了。翠湖每天每日,给了昆明人多少浮世的安慰和精神的疗养啊。因此,昆明人——包括外来的游子,对翠湖充满感激。翠湖这个名字起得好!湖不大,也不小,正合适。小了,不够一游;太大了,游起来怪累。湖的周围和湖中都有堤。堤边密密地栽着树。树都很高大。主要的是垂柳。“秋尽江南草未凋”,昆明的树好像到了冬天也还是绿的。尤其是雨季,翠湖的柳树真是绿得好像要滴下来。湖水极清。我的印象里翠湖似没有蚊子。夏天的夜晚,我们在湖中漫步或在堤边浅草中坐卧,好像都没有被蚊子咬过。湖水常年盈满。我在昆明住了七年,没有看见过翠湖干得见了底。偶尔接连下了几天大雨,湖水涨了,湖中的大路也被淹没,不能通过了。但这样的时候很少。翠湖的水不深。浅处没膝,深处也不过齐腰。因此没有人到这里来自杀。我们有一个广东籍的同学,因为失恋,曾投过翠湖。但是他下湖在水里走了一截,又爬上来了。因为他大概还不太想死,而且翠湖里也淹不死人。翠湖不种荷花,但是有许多水浮莲。肥厚碧绿的猪耳状的叶子,开着一望无际的粉紫色的蝶形的花,很热闹。我是在翠湖才认识这种水生植物的。我以后也再也没看到过这样大片大片的水浮莲。湖中多红鱼,很大,都有一尺多长。这些鱼已经习惯于人声脚步,见人不惊,整天只是安安静静地,悠然地浮沉游动着。有时夜晚从湖中大路上过,会忽然拨剌一声,从湖心跃起一条极大的大鱼,吓你一跳。湖水、柳树、粉紫色的水浮莲、红鱼,共同组成一个印象:翠。

一九三九年的夏天,我到昆明来考大学,寄住在青莲街的同济中学的宿舍里,几乎每天都要到翠湖。学校已经发了榜,还没有开学,我们除了骑马到黑龙潭、金殿,坐船到大观楼,就是到翠湖图书馆去看书。这是我这一生去过次数最多的一个图书馆,也是印象极佳的一个图书馆。图书馆不大,形制有一点像一个道观。非常安静整洁。有一个侧院,院里种了好多盆白茶花。这些白茶花有时整天没有一个人来看它,就只是安安静静地欣然地开着。图书馆的管理员是一个妙人。他没有准确的上下班时间。有时我们去得早了,他还没有来,门没有开,我们就在外面等着。他来了,谁也不理,开了门,走进阅览室,把壁上一个不走的挂钟的时针“喀拉拉”一拨,拨到八点,这就上班了,开始借书。这个图书馆的藏书室在楼上。楼板上挖出一个长方形的洞,从洞里用绳子吊下一个长方形的木盘。借书人开好借书单,——管理员把借书单叫做“飞子”,昆明人把一切不大的纸片都叫做“飞子”、买米的发票、包裹单、汽车票,都叫“飞子”,——这位管理员看一看,放在木盘里,一拽旁边的铃铛,“当啷啷”,木盘就从洞里吊上去了。——上面大概有个滑车。不一会,上面拽一下铃铛,木盘又系了下来,你要的书来了。这种古老而有趣的借书手续我以后再也没有见过。这个小图书馆藏书似不少,而且有些善本。我们想看的书大都能够借到。过了两三个小时,这位干瘦而沉默的有点像陈老莲画出来的古典的图书管理员站起来,把壁上不走的挂钟的时针“喀拉拉”一拨,拨到十二点:下班!我们对他这种以意为之的计时方法完全没有意见。因为我们没有一定要看完的书,到这里来只是享受一点安静。我们的看书,是没有目的的,从《南诏国志》到福尔摩斯,逮什么看什么。

翠湖图书馆现在还有么?这位图书管理员大概早已作古了。不知道为什么,我会常常想起他来,并和我所认识的几个孤独、贫穷而有点怪僻的小知识分子的印象掺和在一起,越来越鲜明。总有一天,这个人物的形象会出现在我的小说里的。

翠湖的好处是建筑物少。我最怕风景区挤满了亭台楼阁。除了翠湖图书馆,有一簇洋房,是法国人开的翠湖饭店。这所饭店似乎是终年空着的。大门虽开着,但我从未见过有人进去,不论是中国人还是法国人。此外,大路之东,有几间黑瓦朱栏的平房,狭长的,按形制似应该叫做“轩”。也许里面是有一方题作什么轩的横匾的,但是我记不得了。也许根本没有。轩里有一阵曾有人卖过面点,大概因为生意不好,停歇了。轩内空荡荡的,没有桌椅。只在廊下有一个卖“糠虾”的老婆婆。“糖虾”是只有皮壳没有肉的小虾。晒干了,卖给游人喂鱼。花极少的钱,便可从老婆婆手里买半碗,一把一把撒在水里,一尺多长的红鱼就很兴奋的游过来,抢食水面的糠虾,接喋有声。糠虾喂完,人鱼俱散,轩中又是空荡荡的,剩下老婆婆一个人寂然地坐在那里。

路东伸进湖水,有一个半岛。半岛上有一个两层的楼阁。阁上是个茶馆。茶馆的地势很好,四面有窗,入目都是湖水。夏天,在阁子上喝茶,很凉快。这家茶馆,夏天,是到了晚上还卖茶的(昆明的茶馆都是这样,收市很晚),我们有时会一直坐到十点多钟。茶馆卖盖碗茶,还卖炒葵花子、南瓜子、花生米,都装在一个白铁敲成的方碟子里,昆明的茶馆计帐的方法有点特别:瓜子、花生,都是一个价钱,按碟算。喝完了茶,“收茶钱!”堂倌走过来,数一数碟子,就报出个钱数。我们的同学有时临窗饮茶,嗑完一碟瓜子,随手把铁皮碟往外一扔,“pia——”,碟子就落进了水里。堂倌算帐,还是照碟算。这些堂倌们晚上清点时,自然会发现碟子少了,并且也一定会知道这些碟子上哪里去了。但是从来没有一次收茶钱时因此和顾客吵起来过;并且在提着大铜壶用“凤凰三点头”手法为客人续水时也从不拿眼睛“贼”着客人。把瓜子碟扔进水里,自然是不大道德。不过堂倌不那么斤斤计较的风度却是很可佩服的。

除了到昆明图书馆看书,喝茶,我们更多的时候是到翠湖去“穷遛”。这“穷遛”有两层意思,一是不名一钱地遛,一是无穷无尽的遛。“园日涉以成趣”,我们遛翠湖没有个够的时候。尤其是晚上,踏着斑驳的月光树影,可以在湖里一遛遛好几圈。一面走,一面海阔天空,高谈阔论。我们那时都是二十岁上下的人,似乎有很多话要说,可说,我们都说了些什么呢?我现在一句都记不得了!

我是一九四六年离开昆明的。一别翠湖,已经三十八年了,时间过得真快!

我是很想念翠湖的。

前几年,听说因为搞什么“建设”,挖断了水脉,翠湖没有水了。我听了,觉得怅然,而且,愤怒了。这是怎么搞的!谁搞的?翠湖会成了什么样子呢?那些树呢?那些水浮莲呢?那些鱼呢?

最近听说,翠湖又有水了,我高兴!我当然会想到这是三中全会带来的好处。这是拨乱反正。

但是我又听说,翠湖现在很热闹,经常举办“蛇展”什么的,我又有点担心。这又会成了什么样子呢?我不反对翠湖游人多,甚至可以有游艇,甚至可以设立摊篷卖破酥包子、焖鸡米线、冰淇凌、雪糕,但是最好不要搞“蛇展”。我希望还我一个明爽安静的翠湖。我想这也是很多昆明人的希望。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中考语文修改病句题汇编

全文共 1948 字

+ 加入清单

学会修改病句或语段。有益于正确运用句子以表情达意,这是语文实际运用能力的具体表现之一。中考试卷中设置这样的题目,是引导学生关注并改正生活中常用错的病句,并养成修改文章语病的良好习惯。

1.成分残缺,主要是缺少主语、宾语。

如:当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使我想起许多往事。

如:工商管理部门立即查清了这家商场擅自提价。

2.搭配不当,包括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修饰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复句中关联词搭配不当。

如:他那锐利的眼睛投向了人群。

如:这篇小说通过平凡而又出充满生活气息的细节描写,充分揭露了主人公的心灵美。

如:只要稍微深思熟虑一下,这个道理是不难领会的。

如:对他的错误,不但不应该袒护,而应该提出批评。

3.语序不当

如:我们不能忘记英法联军烧毁并洗劫圆明园的历史。

如:我们看见火车、轮船在水上、陆地上行驶着。

4.重复不简单。

如:李大爷老了,头上的头发全白了。

如:老马和老李一起多次反复地进行水稻高产试验。

5.前后表达不一致或矛盾。

如:这场篮球赛的胜败关键是队员们的齐心协力。

又如:王芳同学到现在还没有来,大家断定她大概是生病了。6.概念含混。

如:张敏同学的书柜里整齐地摆放着《西游记》、《水浒》、《新华字典》等几十本文学书。

7.滥用副词,介词。

如:这将保证了粮食的大面积丰收。

如: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如:为了避免今后不发生类似事故,我们应尽快健全安全制度。

如:对于这篇作文,我写了整整一小时。8.有歧义。

如:我校举办的数学、物理两个短训班开设了农用数学、农业机电课程。

从以上这些病句类型来看,有的是语法方面的,有的是逻辑方面的,有的是修辞方面的,三者常常相互联系。要做到准确修改,一般的步骤是:(1)认真读句或读语段,判断是语法上的错误还是逻辑上的错误。(2)是语法上的错误就压缩句子,找出错误之处。(3)用增、删、调、换等方法修改。值得一提的是:修改时,尽量保持原句的结构特点,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

下面是2002年一些省市中考题中的“修改病句或语段”的例子。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笔记本电脑显示了快捷、稳定、方便而成为奥运新闻报道的重要工具。

B.事实证明,经过艰苦生活磨炼的人更善于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

C.庆祝“国庆”演讲比赛将于今晚七时半在学校大礼堂开始举行。

D.今年学校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全校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

2.改正下面报刊上和同学作文中出现的病句。(每句只要改一处)

(1)我们中学生如果缺乏创新精神,也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2)平潭海滨水温净,浪轻柔,是天然的一个海水浴场。

(3)为了防止大灾之后无大疫,驻榕某部医院的医务人员日夜巡查,吃住都在堤岸上。

(4)福厦高速公路是连接省会福州和特区厦门的重要交通要道。

3.下面这段话中加横线的四句话有语病或不得体,请加以改正。

感情各位参加我13岁生日晚会。①看见桌上放着的许多大家送来的生日礼物,②我不禁回忆起了从前的往事。我尤其想起了我的同桌张晓波,③他是一个多么好的小胖墩啊!他为帮助我学习数学,竟然放弃了参加奥赛的赛前训练。在他的帮助下,④我在数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是一位同学拟订的“初二学年语文学习计划”正文部分,读后按要求回答问题。初中三年中,初二学年是关键的一年。为进一步提高我的语文成绩,现制订学习计如下:①

第一,课前谨遵吾师之教诲用圈点批注法预习课文,遇到生字词勤查工具书;课上积极思

考,认真作笔记;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同时,抽出时间复习数学、英语和物理。

第二,认真阅读老师推荐的好文章,每周背诵两首古诗词;多看报纸杂志,开阔自己视野。④

第三,利用课余时间练字,每天抄写一篇短文,养成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第四,坚持课外练笔,每周主动一次找老师当面批改,使自己的写作能力逐步提高。

(1)与本计划内容无关的一处是_________。(只填序号)(2)语言不得体的一处是______________。(只填序号)(3)语序不当的一处是__________。(只填序号)(4)成分残缺的一处是___________(只填序号),应改为__________。(不改变原意)

从上面的例题可以看出,要修改的病句不外乎前面介绍的几种。平时,同学们做此类练习时,要注意分析,抓住规律;并熟悉和掌握常用的修改符号;还要留心收集电视,网络,报刊杂志、街头广告等用语,定期交流,精彩的学习吸收,不当的探讨改正。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中考语文经典现代文选读—《乐山乌尤寺大佛寺游记》

全文共 3578 字

+ 加入清单

江山胜景,从来可以增益诗人文士的才情,而诗人文士的吟咏也能为江山增色不少。蜀中山水,自来以嘉州最负盛名。宋朝人邵博在他的《清音亭记》中说:“天下山水之观在蜀,蜀文胜日嘉州。”又宋朝人邓谏从,正是嘉州人,他走过许多地方,他在《江山堂记》中也说:“天下山水窟二,日嘉定,回桂林。”这简直是把嘉州,即现在乐山、峨眉一带的山水认为在中国是首屈一指;或者只有“甲天下”的桂林山水才能够与它媲美了。

远在唐朝,曾经宦游来川,作过嘉州刺史的诗人岑参,就以他的凌云健笔为嘉州的凌云寺及青衣山写下了不朽的名篇。岑参高吟着:“寺出飞鸟外,青峰载朱楼。搏壁跻半空,喜得登上头。始知宇宙阔,下看三江流。天晴见峨眉,如向波上浮。回旷烟景合,阴森棕楠稠。……”(《望嘉州凌云寺作》)。又在另一首五言古诗中写道:“青衣谁开凿?独在水中央。浮舟一脐攀,侧径缘穹苍。……诸岭一何个,三江奔茫茫。兰若向西开,峨眉正相当。……”(《上了州青衣山中峰题惠净上人幽居,寄兵部杨隙中》)。豪放的胸怀与细致的笔触相结合,真可以说是“得江山之助”。前一首写的是凌云山的凌云寺(即大佛寺),后一首写的是青衣山(即乌尤山)和山上的庙宇,相当于现在乌尤寺这个地方。两首诗各写出了山和寺的景物特点,描绘了三江(当时指滨江、沫水、若水)的奔流和峨眉的远影,“如在波中浮”,“峨眉正相当”,融嘉州风景于一炉,写得何等壮阔而精致!这两首诗可以当作唐代的嘉州山水图来看,而它所画出的景色同今天所见到的大致不差,古意盎然而光景常新。

盛唐伟大诗人李白却以少许胜多许,他的七言绝句“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峨眉山月歌》),把嘉定、键为一带的天、山、水、月,远近、纵横,美景良宵和自己的离情别意,冶炼于胸中而喷薄于笔底,因之即兴于一时而传诵于千古。“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如此美妙的诗句,千百年来,使多少人为嘉州的山水、风光而神往啊!苏轼在送他一个姓张的朋友去嘉州作官时就曾经写道:“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滴仙此语谁解道,请君见月时登楼!”

苏轼生长在眉州,距凌云山很近,但他在外作客的时间最长。他常常怀念故乡的山水,就在上面那首送人诗中又写道:“生不愿封万户侯,亦不愿识韩荆州。但愿生为汉嘉守,载酒时作凌云游。”他还在一首写给《秀州(今浙江嘉兴)报本禅院乡俗文长老》的诗中这样说:“每逢蜀史谈终日,便觉峨眉翠扫空。”这是七言律诗中的一联,对仗灵巧,意境深远:每次见到这位西蜀同乡老和尚,谈论终日,便觉得苍翠的峨眉浮现在眼前,横扫于空际。多好的峨眉山色,多深的客子乡情!

陆游、范成大都是南宋时入蜀的诗人,在嘉州也都有诗文。陆游读岑参的山水诗,兴奋地说:“汉嘉山水邦,岑公昔所遇”(《夜读岑嘉州诗集》)。他急忙登上高楼望大佛,情不自禁地唱道;“不辞疾步登重阁,聊欲今生识伟人。水镜正涵螺髻绿,浪花不犯宝跌尘”(《谒凌云大像》)。以他形象的诗笔第一次为凌云大佛拍下了一个色彩鲜艳、法身庄严的照。他的朋友范成大在《吴船录》笔记中对大佛和附近山水作了详细的记录,赞颂这尊大佛是“极天下佛像之大”。

无论入蜀诗人或出蜀诗人都不能忘情于凌云与乌龙,可惜的是诗史杜甫由于没有在嘉州多留连,嘉州山水也就不见于杜甫诗篇(也有人说杜甫有嘉州的诗;有人说是遗失了)。明代人蔡祯,就叹惜过“可怜佳丽地,只欠少陵诗”(《凌云寺》),这对于山水和诗人都不免是一个遗憾吧。

让我们沿着古今游人的游踪,对乌尤、大佛作一次巡礼吧。通常由乐山城去乌龙和凌云二寺,可以把游踪概括为八个字,即渡舟,望佛,登山,入寺。从乐山城边登舟渡江,顺流而下,凌云山便在左侧,大佛在望。水急,人心不急,尽情瞻视,仰望大佛,真是其硕无论!遥想一千多年前的“唐人”在这里背水为阵、凿山造佛的情景,真是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场面!大苏、小苏在二十多岁时初发嘉州出川,沿从大佛脚下经过有诗云:“奔腾过佛脚,旷荡造平川”(大苏苏轼),“飞舟过山足,佛脚见江浒。俄顷已不见,乌牛在中渚”(小苏苏辙)。江山信美,风华正茂,都是若有神助之笔。过了佛脚,便见牛头,乌牛即是乌尤,这个独立无倚的美丽山崖,不知赢得了多少游人的咏叹?前四川大学教授,我的老师庞石帚先生写得好:“明镜无风浪自粗,一鬟螺翠展新图。江潭轻命诗人例,正爱乌尤似小孤。”一、二两句写渡江去乌尤之景极确,第三句从苏轼诗《自金山放船至焦山》“赋命穷薄轻江潭”化出,是啊,怕冒一点风险的人是没有欣赏江山奇景的福分的。末句把乌龙比为小孤山(在江西彭泽)也很神似。这一鬟螺翠,这千秋古佛,吸引过多少人放舟于中流,并为它歌唱!?

船靠青衣山脚,踏着石级登山,翠林苍崖,争来迎迂。当你感到有点累的时候,转弯处的石龛内所刻赵熙赅括旧句写的像偈子又像小诗一般的几句话便瞥入眼底。那是:“登山有道,徐行则不踬,请君小住为佳。”盛意难却,不免小憩一会再继续攀登,不久便到乌尤寺的寺门外面。门上有一副篆书对联,这又是赵熙集的唐、宋人诗句。上联是“寺门高开洞庭野”(社甫《岳麓山道林二寺行》中句),下联是“苍崖半入云涛堆”(苏轼《武昌西山》中旬),以苏偶杜。这两句诗虽然都写的是别处的山水,而集作乌尤寺门联语,却很合适。寺门高开,嘹望山脚下的江面确像一个大湖,一面明镜,渺渺茫茫;寺门正在半山腰,云雾缭统,山巅还在上方。这个集句对联,竞是字字工稳。这又使人联想到赵熙本人的诗句:“乌尤山是古离堆,沫水沙明一镜开”,“诗心一点画马尤”(《下里词送杨使君主蜀》),“乌尤装就欲含颦(《九日别传度及嘉州诸子》),都是非常清新、俊逸的。

进得寺门,曲径通幽,石壁上又刻有赵熙书写的苏轼《送渊师归径山》七言古诗;

我晋曾为径山客,至今诗笔余山色。师住此山三十年,妙语应须得山骨。奚城六月水云蒸,飞蚊猛捷如花鹰。羡师方丈冰雪冷,兰膏不动长明灯。山中故人知我至,争来问讯今何似?为言百事不如人,两眼犹能书细字。

这诗是苏轼83岁时在浙江湖州所作,送一个法名叫渊的和尚口径山去。径山是浙江天目山的东北峰。苏轼36岁时,曾经在杭州作过地方副职(后来五十四、五时才又在杭州作太守),屡游杭州西湖和径山,作了许多诗。这时写诗送渊师回径山,表达了他对径山的留恋和禅门清寂生活的羡慕,也发了一点牢骚。赵熙把这诗写刻在乌龙,自然是由于他对这首七言古诗非常喜爱,同时也是借以表现他之对乌尤寺和寺僧,也如苏轼之对任山和渊师吧。这是曲折地表达了对乌尤的爱慕和系念之情;当然,他身处乱世,也同样会有牢骚。

与乌尤骈接的大佛寺,它的寺门外更为开阔,大树多荫。寺门巨匾上三个大字“凌云寺”。寺以山名。这三个大字也是赵熙所书。赵熙,字尧生,别号香宋,四川荣县人,晚清的进士,擅长诗文,兼工书法,是现代四川著名的诗人,影响颇大。乐山、峨眉一带的名胜古迹,他的题咏很多。他有一首咏大佛的诗很有意思:“船头掠水乱鹰飞,古佛凌云坐翠微。人说海师遗蜕在,树头依约一僧归。”海师是唐朝海通禅师,相传唐开元间海通发愿要在凌云山头造大佛像来镇压三江怒涛,造福于后人。他的遗骨传说埋在凌云山上。诗写的是从船头仰望大佛,船头凉水,鱼鹰飞动;古佛凌云,坐在翠微之中,望着望着,仿佛看见这位发宏愿送大佛的海法师踏着云彩,从岩顶树梢缓缓地归来了。

凌云大佛确实是我国西南各民族的一个伟大艺术创造;显示了中国人民的气魄、智慧和巨大毅力。大佛背靠巍巍山安,面对滔滔江水,庄严和善,坐问古今。大佛既是古代人民所创造,也负托了古人对后世的祝愿。但是漫漫长夜,山川寂寥,生民涂炭,大佛也常在风雨飘摇之中。解放后,大佛、乌尤,成为游览胜地;小次水笑,佛也安宁。记得12年前,正是秋天,是我生平第三次来到这里,当时四人帮横污,武斗不息,枪声在耳,山水也失去了光彩,心情非常柳斯不免编了一副对联来当纪游诗。这对联是:

平生三度来游,山灵笑我一弹指;

世事万方难问,大佛临流几皱眉。上联是说时光的易逝,下联是叹世事的多艰;连大佛也似乎仅紧眉头,若有深忧。当时我还作了一首和苏武《送渊师归任山》韵的诗,这诗的最后两句是:“只愁‘除旧’到禅门,破损山头诗与宇”。也是记实,并非杞忧。去年夏天,我又参加一个参观团来到这里,又站在大佛旁边,正是暑假期中,青少年特别多,老年人也不少,人人欢笑,大佛也似乎欣欣然有喜色。

我正打算再写一诗或一副联语来作一点历史的纪录,忽然间在乌龙寺蕙香四溢的客厅里,我发现了王阎运(字壬秋,湖南湘潭人,曾在成都作过尊经书院山长,对四川学术、文学的发展关系很大)书写的一副具有佛理的对联,这木刻对联已经存在一百多年了,但意思却很新鲜,借它来形容今天乌龙大佛的盛况和众多游人的心情舒畅,仍很恰当,古为今用,正得其宜。

这副言短意永的14字对联是:

人如天上珠星聚;

春满人间空月圆。

1980年8月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中考英语知识点:相似介词组辨析

全文共 587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英语知识点:相似词组辨析

貌似相同的infrontof与inthefrontof

*infrontof“在......的前面”,指从外部看来一物在另一物的前面。如:

There’sabigtreeinfrontofthebuilding.

*inthefrontof“在......的前面”,指从内部看来一物在另一物的前部。如:

Thedriversitsinthefrontofthecar.

貌似相同的intime与ontime

*intime意思是“及时”,指在时间上有提前、刚好的意思,表示正赶上时候或恰在需要的时候,作表语时常与forsth.或todosth.连用。如:

We’rejustintimetocatchthebus.

*ontime意思是“按时、准时”,通常指有时间限制,以规定的时间为界,在规定时间内即为按时。如:Weshouldgettoschoolontime.

Thetrainarrivedontime.

貌似相同的beside与besides

*beside表示位置,意思是“在......的旁边”,与by,at同意。如:

Thereisabigtreebesidethehouse.

*besides意思是“除了......以外,还......”与except,but同义。如:

ThegirlisstudyingJapanesebesidesEnglish.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中考英语知识点:冠词the的用法

全文共 1344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英语知识点:冠词the的用法

1.用于特指(基本用法)。表示某一或某些特定的人或事物。

Shestayedathomeandcleanedthehouse.

Hesawabookonthetableinhisroom.

Theboysinthisschoolwearblueshirts.

2.用于双方都知道的名词前。

Whatdoyouthinkofthefilm

Closethedoor,please.

Let’sgoandgiveittothepoliceman.

3.用于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事物名词前。

Whichisfartherfromtheearth,thesunorthemoon

4.用于第二次提到的事物前。

MrWanghasasonandthesonisadriver.

Thereisabookonthedesk.ThebookisJohn’s.

5.与单数名词连用,表示一类(同a或an)

Thepandaisverylovely.=Apandaisverylovely.=Pandasareverylovely.

6.用于最高级前(与不定冠词不同=very),以及对两人或事物进行比较时起特定作用的比较级前。

thefirst/second,thetallest,themostimportant,

thetallerofthetwoboys,themoreinterestingofthetwobooks

7.用于序数词前。

thefirstboythethirdstudent区别athirdstudent

8.用于有定语修饰的名词前。

thewritingdeskthemanstandingthere

9.用于乐器名词前。

Doyoulikeplayingtheviolin

10.用于普通名词构成的专有名词之前,表示国家、当派、团体、组织机构、单位、报刊、条约、朝代、江河湖泊海洋、山川、群岛等。

theUnitedStates,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theYouthLeague,theYellowRiver,thePeople’sDaily,theTangDynasty,thePhilippines,theHistoryMuseum,theChildren’sPalace,theTaiwanStraits

11.与某些形容词、分词连用表示某一类人。

therich,thepoor,thesick,thewounded

12.用于姓氏复数之前,表示全家或夫妇二人。

theTurnerstheWangstheBrowns

13.用于世纪的某年代。inthe1980s(inthe1980’s)

14.用于方位名词前。

ShanghaiisintheeastofChina.

JapanliestotheeastofChina.

15.用于发明物的单数名词前。

Whoinventedthetelephone

16.用于某些表示国家和民族的形容词前,泛指全体。这些词通常以-sh,-ch,-ese结尾。

theEnglish,theFrench,theChinese

17.用于表示数量的名词前。

Theysoldeggsbythedozen.

Theywerepaidbythehour.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中考语文经典现代文选读—《杜鹃枝上杜鹃啼》

全文共 1200 字

+ 加入清单

鸟类中和我最有缘的,要算是杜鹃了。记得四十五年前,我开始写作哀情小说,有一天偶然看到一部清代词人黄韵珊的《帝女花传奇》,那第一折楔子的《满江红》词末一句是“鹃啼瘦”三字,于是给自己取了个笔名“瘦鹃”,从此东涂西抹,沿出至今,倒变成了正式的名号。杜鹃惯作悲啼,甚至啼出血来,从前诗人词客,称之为“天地间愁种子”,鹃而啼瘦,其悲哀可知。可是波兰有支名民歌《小杜鹃》,我虽不知道它的词儿,料想它定然是一片欢愉之声,悦耳动听。

鸟和花虽有连带关系,然而鸟有鸟名,花有花名,几乎没一个是雷同的,惟有杜鹃却是花鸟同名,最为难得。唐代大诗人白乐天诗,曾有“杜鹃花落杜鹃啼”之句;往年亡友马孟容兄给我画杜鹃和杜鹃花,题诗也有“诉尽春愁春不管,杜鹃枝上杜鹃啼”之句,句虽平凡,我却觉得别有情味。

杜鹃有好几个别名,以杜宇、子规、谢豹三个较为习见。据李时珍说:“杜鹃出蜀中,今南方亦有之,装如雀鹞,而色惨黑,赤口有小冠。春暮即啼,夜啼达旦,鸣必向北,至夏尤甚,昼夜不止,其声哀切。田家候之,以兴农事。惟食虫蠹,不能为巢,居他巢生子,冬月则藏蛰。”关于杜鹃的一切,这里说得很明白,看它能帮助田家兴农事,食虫蠹,分明是一头益鸟。它的啼声哀切,也许是出于至诚,含有“垂涕而道”的意思,好使田家提高积极性,不要耽误了农事。

杜鹃有一个神话,据说是蜀王杜宇称帝,号望帝,那时荆州有一个死而复生的人,名鳖灵,望帝立以为相。恰逢洪水为灾,民不聊生,鳖灵凿巫山,开三峡,给除了水患。隔了几年,望帝因他功高,就让位于他,号开明氏,自己入西山,隐居修道。死了之后,忽然化为杜鹃,到了春天,总要悲啼起来,使人听了心酸。据说,杜鹃的啼声,是在说“不如归去”。因此诗词中就有不少以此为题材的,如宋代范仲淹诗云:“夜入翠烟啼,昼寻芳树飞;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康伯可①《满江红》词有云:“……镇日叮咛千百遍,只将一句频频说;道不如归去不如归,伤情切。”每逢暮春时节,我的园子里杜鹃花开,常可听得有鸟在叫着“居起、居起”,据说就是杜鹃,“居起”是苏、沪人“归去”的方言,大概四川的杜鹃到了苏州,也变此腔,懒得说普通话了。

西方人似乎爱听杜鹃声,所以波兰有《小杜鹃》歌。西欧各国还有一种杜鹃钟,每到一点钟有一头杜鹃跳出来报时,作“克谷”之声,正与杜鹃的英国名称“Cuckoo”相同,十分有趣。我以为杜鹃声并不悲哀,为什么古人听了要心酸,要断肠,多半是一种心理作用吧?

周瘦鹃(1894-1968),现代作家,翻译家,同时致力于园艺和盆景的研究。

本文文短意长,要言不烦;笔底含情,涉笔成趣。作者在“东拉西扯”、貌似纯知识介绍中,含蓄婉转地表达的感情。人们通常认为杜鹃啼血、杜鹃悲啼,杜鹃是“天地间愁种子”,而作者既有自己的看法,又对习惯说法给予理解。①﹙康伯可﹚南宋学者,名与之,字伯可,滑州(今河南滑县)人。

摘自:选自《花木丛中》(金陵书画社1981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中考物理:弹力、重力、摩擦力考点

全文共 292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物理弹力重力摩擦力考点

1、发生形变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叫做弹性势能。撑杆跳高中弯曲的撑杆和跳水时的弯曲跳板都具有弹性势能。

2、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物体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所受重力大小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公式G=mg;方向是竖直向下;作用点是重心。

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大小与确定其空间位置所选取的参考点有关,物体质量越大、位置越高、做功本领越大,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多。

3、在滑动摩擦过程中产生的力,叫作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间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也越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中考英语知识点:非谓语动词易混词组辨析

全文共 421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英语知识点:非谓语动词易混词组辨析

有些动词(短语)后既可跟不定式也可跟动名词,但意义有很大不同。如:

stoptodosth.停下来去做某事

stopdoingsth.停下正在做的事

remembertodosth.记住要做某事(动作未发生)

rememberdoingsth.记得做过某事(动作已发生)

forgettodosth.忘记做某事(动作未发生)

forgetdoingsth.忘记做过某事(动作已发生)

选择填空。

( C )1.(热点题)Afterfinishinghishomework,hewenton________YouthOlympicGames(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

A.watchB.watching

C.towatchD.towatching

( A )2.Dontforget________theTVwhenyougotosleep.

A.toturnoffB.turningoff

C.toturnonD.turningon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中考语文经典现代文选读—《秋游圆明园遗址》

全文共 3216 字

+ 加入清单

在北京市西郊清华园西北的后华家屯,曾经有过在清代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园林区。它是由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组成,故又称圆明三园。深秋,有位搞历史地理的朋友对我说:“当部分树叶依依别去故技,簌簌飘然落地之际,去游览圆明园遗址,听秋风萧瑟,看断垣残壁,你将从这片荡然无存的离宫别馆的兴衰,看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处重大伤痕!”

趁一天假日,我去圆明园遗址秋游,眼下已有“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的感觉,极目远眺,却在如洗的秋空下,又见西山岚光莹莹,颐和殿阁历历。遗址则杂树丛生,田畴交错,沼泽满是枯槁的芦苇,也还有凋敝的藕荷。有位园林工人告诉我:“粉碎‘四人帮’以后,游览遗址的人,一天天多啦!”他这么一说,把我的注意力引向了三三两两的游人。有的手里拿着图纸,在按图索骥,指点议论:看!当年的“文源阁”,几堆乱石,依稀可辨;繁华的“买卖街”,已是荒草凄迷。远处,有人在叫嚷:那“方壶胜境”呢1那“鱼跃鸢飞”呢!如今,如今只是荒丘瓦砾,无处寻觅。

然而,不绝的游人涉足断垣残壁间,决不是吊古伤怀,而是在追踪历史遗迹,激励战斗情怀。踏石堤残迹,观仅存的古松,一股曲折历史的浪潮涌上我的心头: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在其统治前期,用从千百万劳动人民身上榨取来的血汗钱,集中了大量物资,役使了无数精工巧匠,历时约一百五十年(从公元1700年前后开始),才陆续营建成这座规模极其宏伟,景色无比秀丽的离宫。工程要比城里的皇宫还浩大,它的外围总长达10公里,占地面积合计有五千多亩。集中了中国园林艺术和中外建筑精华,搜遍海内奇花异石,“移景缩地”,建造了这座气象万千的皇家园林。

据先辈记述,圆明园遗址,原是海淀镇北的一片平原。这一带地势低下,间有地下水溢出地表,又是原来玉泉山和万寿山诸泉的中下游。这就为建造人工园林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西山峰峦听便借景,青山绿水,景色宜人。圆明园的兴建正是利用了这些天然条件,加以人工的努力,在平坦的土地上,开凿许多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湖泊和池沼。无数人工丘陵和岗阜,连绵起伏、曲折有致。在峰回路转之处,山崖丘壑之间,无处不是清澈的溪泉,潺潺的流水。“福海”为湖泊之冠,它那浩瀚的水面上创作了仙境般的“蓬岛瑶台”。大宫门内有九个小岛,环绕在前湖和后湖沿岸,据说是用以表示全国疆域的《禹贡》九州的象征。所以,前后湖之间的一座建筑物,就被命名为“九州清晏殿”。

在这一片以临摹自然为主的园林区,杰出的设计者,汇集了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吸取了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精华,把圆明园的楼台殿阁建造得非凡宏丽,亭榭轩馆的点缀,又极其精美。苏州名园,西湖胜景,庐山奇趣……都在园子里再现了。圆明三园里的建筑物共有145处,著名的就有四十景,其中大部分陈设着难以数计的艺术珍品,收藏极为丰富的图书文物。清高宗以后,园子不单纯是帝王游憩之所,还是经常设朝听政的地方。从清世宗到文宗,五代皇帝每年都有大半时间住在园子里。为此大宫门内还兴建了比于宫廷正街的“正大光明殿”、“勤正亲贤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等中枢机构,俨然成了封建王朝的统治中心。每逢园子里举行早朝,诸大臣都须从城内出西直门或德胜门,直奔海淀,不为不苦。后来,有的索性就在海淀私置公馆别业。一时,海淀镇呈现畸形的繁华现象。

圆明园的盛名也早已传播西方,它体现了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精华,在世界园林建筑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园林的题材,大概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采用神话传说,写意神仙隐居的空想境地,例如,福海中的“蓬岛瑶台”,据说就是按照宋代大画家赵伯驹(字千里,宋太宗七世孙)所画的《仙山楼阁图》的画意而作的,极尽精妙;万春园里的“露水神台”,虽不列在该园的三十景以内,但它的风格是非常奇特的。那神台钢人,拿着铜盘向天承露,神情毕现,极为庄严、富丽,既不放浪,又有神感。第二类,是以空想的山水,远用艺术手法建造图景。这种题材大都效法山水画家。如长春园中著名的“狮子林”,是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南巡时,描绘苏州狮子林一全景,带回仿建的。而苏州狮子林就是元代大画家倪政(云林)的杰作。’第三类,是用著名风景写生作造园题材。大多数取材是杭州西湖风景。中国的美丽风景多数在南方,西湖又是南方之冠,水光敛滟,湖平似镜。是中国以“酉湖”命名的三十多处湖泊中,自然风光最秀丽和最有名的一处。圆明园里的“由院风荷”、“断桥残雪”、“三潭印月”、“柳浪闻写”等,都是西湖风景的重现。

然而,就是这座举世无比的园林杰作,中外罕见的艺术宝藏,竟遭到帝国主义者极其野蛮的摧残和破坏。现在以遗址为主的这处大型园林,它以大量的残迹遗物,作为历史的见证,控诉帝国主义者疯狂破坏人类文化的罪行。首先是公元1860年的英法联军,随后是公元1900年的八国联军,在大肆劫掠之后,又放火焚烧,遂使一代名园沦为废墟。历史将永志不忘。公元1860年10月5日,英法联军占领北京西郊的海淀,从7日开始,他们便如疯如狂地洗劫清漪、畅春等五座皇家园林。侵略军“每个人都是腰囊鼓鼓,满载而归”(据英军书记宫斯文侯“RobertSwinhoe”记述)。随后,由密克尔兵团派出马队,点燃火把,一连三天三夜,将凝结着中国人民智慧的圆明三园,烧了个净光。

英法联军退走后,圆明三园的凄凉景象,使封建统治者的荒淫、奢侈生活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这是统治者所不甘心的。清穆宗以奉养西太后等为借口,于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十月初八开始重修圆明园。到了公元1900年,它又遭到了八国联军的浩劫,在同治和光绪两朝的二十七年间,屡经修复的少数建筑,又荡然不存了。到了宣统末年,园内已是麦垅相望,如同田野。尔后,这片废墟上的残留的木石砖瓦,也被清朝的皇亲国戚,民国的军阀官僚乘机偷盗、拆迁变卖了。如徐世昌就拆走了鸣鹤园和镜春园(为圆明园属国,即今北京大学校舍)中的殿宇木材;王怀庆就拆掉了“舍卫城”、“安佑宫”东洋及西洋楼石料来建筑自己的“达国”;张作霖就盗用园子里的汉白玉石料修自己的墓地……

今天,我从万春园运料门入内,往北漫步,一直到长春园的远瀛观残址,抚摸着石柱上的浮雕细部,回顾我追踪历史的足迹,我的眼眶已盛满着晶莹的泪水,暗自沉思,想到一贯夜郎自大的清朝统治者,闭关自守,推行迷信专制,过着“花团锦簇”、“富贵荣华”的腐败生活,什么国计民生,科学技术,一概不管;什么民主、自由,统统视.为大逆不道。卫道者天天念着“天朝体制”、“皇家尊严”,结果弄得民不聊生,终于遭到帝国主义者两次“火烧圆明三园”的历史悲剧,怎能不引为教训呢!

夕阳西沉,我踏上归途,依依惜别嶙峋的山石,崎岖的蹬道。这一天,我虽没有看到完整的遗址遗物,我却深爱这处“遗址园林”。它富有山林野趣,其间四布着曲折不尽的羊肠小径,平畴如画的湖田,生意盎然,空气清新,四野宁静,漫步其间,自然心旷神怡。归途上我相遇一位清华大学建筑工程系建筑学专业的尹君。他是来这处千变万化的建筑群中,寻觅那数以百计的风景点遗址的。他告诉我两条值得大书特书的消息。第一,公元1977年初,海淀区人民政府已正式成立圆明园管理处,这是自圆明园被毁以来第一次设立的一个专管机构,不久一个“遗址公园”,可望开辟出来,供人游息。第二,内蒙古包头钢铁学校建筑学教师白日新经过多年的研究,终于在最近完成了圆明园鸟瞰复原图初稿的绘制工作,使这座气象万千的名园,才有可能在将来获得重建。那时候,人们来到这片废墟上,又可看到非凡宏丽的楼台殿阁,极尽精美的亭榭轩馆;山口路转,曲径通幽,柳暗花明,别有洞天。一幅幅奇景,一座座迷宫,加上自然山林溪谷,会使你不禁兴叹咧!暮色降临,不觉已到了清华园公共汽车站。翘首西山,“百二河山势自酉,春芙蓉直与天齐。”放目手中的地形图,“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南襟河济,北枕居庸”。瞧,北京的未来啊,大有可为!

公元1979年10月21日于小楼

摘自:纽约《海内外》杂志1980年l—2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中考英语考点分类精选汇编:连词

全文共 636 字

+ 加入清单

1.(福州)----______Mary______Alicehasjoinedthemusicclubbecausetheyhavenotime.

----Itsapity!

A.Both…andB.Either…orC.Neither…nor

2.(重庆市)John,workhard_____youwillmakemuchprogress.

A.orB.norC.butD.and

3.(滨州)----Whatwasyourbrotherdoingatthistimeyesterday?

----Hewasreadingamagazine______Iwaswritinganemailathome.

A.assoonasB.afterC.untilD.while

4.(山东菏泽)StephenHawkingcantwalkorevenspeak,_____hehasbecomeverysuccessful.

A.butB.andC.orD.then

5.(杭州)Ireallyenjoyedyourlecture,______thereweresomepartsIdidntquiteunderstand.

A.becauseB.unlessC.thoughD.after

6.(杭州)Itstoolatetoinviteanymorepeople._____,youknowhowTomhatesparties.

A.BesidesB.HoweverC.StillD.Instead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中考英语知识点:if、whether的区别

全文共 599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英语知识点:if、whether的区别

表示“是否”时,if和whether同义,引导宾语从句,

另外,whether还可以引导主语从句、表语从句(以及同位语从句)等名词性从句或者让步状语从句;

而if还可以表示“如果”,引导条件状语从句,(主句与从句遵循主将从现的原则)。

如:Idon’tknowif/whetherhewillarriveontime.

我不知道他是不是会按时到。

Iwillringyouupifhearrivesontime.

如果他按时到达我会给你打电话的。

[注意]下列情况只能用whether不能用if:

①引导主语从句,

②引导表语从句,

③引导从句作介词宾语,

④引导不定式短语,

⑤引导让步状语从句,

⑥在动词discuss之后,

⑦在wonder/notsure之后,

⑧在if与whether含义易混时。

如:WhetheritisafinedaynextSundayisstillaquestion.(引导主语从句)

Pleaseaskhimwhethertogotherewitharaincoatornot.(作动词的宾语)

Hainanistheplacetobe,whetherit’ssummerorwinter.(引导让步状语从句)

Pleaseletmeknowwhetheryouneedmyhelp.(引导宾语从句)(如果换成if则还可能表示“如果你需要我的帮助请告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中考数学知识点:分式方程及其应用

全文共 234 字

+ 加入清单

分式方程及其应用

中考考点要求:

1、理解分式方程的概念,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方程中的分式不超过两个)。

2、了解分式方程增根的定义。

3、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分式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考点一、分式方程及解法:

1、分式方程

分母里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2、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

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即分式方程去分母→转化→整式方程

3、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

(1)方程两边同乘以最简公分母,转化成整式方程。

(2)解这个整式方程。

(3)验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中考语文经典现代文选读—《武汉的夏天》

全文共 770 字

+ 加入清单

武汉夏天的热,好像尽人皆知。到底有多热?热到什么程度?热得有多么难受?武汉人倒没有外地人表达得传神。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问我:现在武汉的夏天热吧?我答:热。于光远先生说:热得怎样?我答:摄氏42度的高温连续几个星期。于光远先生笑着摇头,讲述了这么一段往事:1956年的夏天,于光远先生应邀去武汉作报告。武汉三镇,数武昌凉快一些,有偌大的东湖,有几十所大专院校,校园都搞绿化,因此武昌比汉口汉阳都要凉快。报告就安排在武昌讲。那个时候,大礼堂一般都没有空调设备,电扇也不多,吹出来的还是热风,所以报告就安排在室外进行。到了作报告的时候,于光远先生一看,是在东湖的游泳池里。于光远先生坐在游泳池边沿讲话,听报告的人黑压压一片,都站在游泳池里。听的人倒不错,唯独热坏了于光远先生一个人。于光远先生走遍天南海北,如今已八十多岁,所经历的最热也就是武汉的这一次了。

另一个朋友,北方人,大夏天不幸被派到武汉出公差。临行前害怕武汉的热,找到武汉人打听,去了武汉住哪里比较凉快?人告诉他如果是出公差住不起大饭店,最好就住长江边的招待所,江边总是比较凉快的。朋友来到武汉,果然就寻到长江边上的一家招待所住宿。到了晚上,又热又闷,人躺下不一刻,草席上就是一个人的印迹,汗水洇的。电扇打开,热风烫面,只好关掉,一夜辗转,痛苦难当。第二天的晚上,朋友困极累极,来到长江边上,只见江边坐满了乘凉的人,他也试着坐坐,不行,依然是热得要命,且还有蚊虫叮咬。万般无奈,朋友急中生智:到长江里头去睡。朋友寻来一段绳索,再连接上自己的皮带,一头系在江岸的铁锚上,一头套住自己的脖子,人就坐进江水里,在水面露出鼻孔呼吸,这样才迷迷糊糊地得以打几个盹。天亮之后,朋友不顾一切,仓促北逃。从此,一提起武汉的夏天,有如谈虎,必然色变。他这一辈子,无论如何,是绝对不会在夏天来武汉的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中考英语知识点:两个动作连用,表目的

全文共 797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英语知识点:两个动作连用,表目的

1.usedtodosth过去常常做某事

2.beusedtodosth被用来做某事

3.besupposedtodosth理应做某事,应该做某事

4.allowsbtodosth允许某人做某事

5.sbbeallowedtodosth某人被允许做某事

6.thebestwayistodosth最好的方法是做某事

7.thenextstepistodosth下一步是做某事

8.havenothingtodowith与某事无关

9.thefirstthingistodosth第一件事是做某事

10.itsbesttodosth最好做某事

11.itsagoodtimetodosth这是做某事的最好时间

itisagoodwaytodosth做某事是个好的办法

12.addtodo补充做某事

13.urgesbtodo催促某人做某事

14.educatesbtodo教育某人做某事

15.waitforsbtodo等待某人做某事

16.ordersbtodo命令某人做某事

17.happentodosth碰巧做某事

18.leadsbtodosth领导某人做某事

19.itsagoodplacetodosth这是做某事的好地方

20.invitesbtodo邀请某人做某事

21.gettodosth设计做某事

22.expecttodo期望做某事

23.volunteertodosth志愿做某事

24.offertodosth主动提供做某事

25.haveanopportunitytodo有机会做某事

26.getsbtodosth使某人做某事

27.itsonesdutytodosth做某事是某人的责任

28.usesthtodosth用某物做某事

29.besuretodosth一定会做某事

30.havetodosth不得不做某事

31.beable/unabletodosth能够/不能做某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初中文学常识知识点:中考诗歌赏析之《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全文共 387 字

+ 加入清单

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

古代酬赠诗中的名篇。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首联抒情: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写自己无罪而长期被贬的遭遇,为全诗定下了愤激的基调。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典故)一是“闻笛赋”,一是“烂柯人”通过对受害战友的悼念,以及自己回到故乡竟然恍如隔世的情景,使愤激之情进一步深化。颈联承颔联比喻: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对偶)。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尾联: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中考语文经典现代文选读—《南游杂感》

全文共 2143 字

+ 加入清单

南游杂感

老舍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满族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二马》、《老张哲学》、《四世同堂》等,中篇小说《月牙儿》,话剧《骆驼祥子》、《茶馆》、《龙须沟》等。正因为这些反映人民生活的伟大的艺术作品,老舍获得了“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但文革中不幸自沉于北京昆明湖。

一九六二年的上半年,我没能写出什么东西来。不是因为生病,也不是因为偷懒,而是因为出游。

二月里,我到广州去参加戏剧创作会议。在北方,天气还很冷,上火车时,我还穿着皮大衣。一进广东界,百花盛开,我的皮大衣没了用处。于是就动了春游之念。在会议进行中,我利用周末,游览了从化、佛山、新会、高要等名城。广东的公路真好,我们的车子又新又快,幸福非浅。会议闭幕后,游兴犹浓,乃同阳翰笙、曹禺诸友,经惠阳、海丰、普宁、海门等处,到汕头小住,并到澄海、潮安参观。再由潮汕去福建,游览了漳州、厦门、泉州与福州,然后从上海回北京。

回到家里,刚要拿笔,却又被约去呼和浩特,参加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十五周年纪念大会,于是,就又离家十来天。这已是五月中了。

从北而南,从南而北,这次跑了不少路,到了不少地方。若是一一述说,很够说三天三夜的,也许难免罗唆。在路上,无暇为文,只零碎地写了一些短诗。现在,我想写点南游的感想,或不至过于琐碎。

公园

在各地游览中,总是先逛公园,即由此说起吧。看了南北十几座名城,得到这个印象:凡是原来有的公园,都整整齐齐,采饰一新,而且添加了新的设备。几乎所有的公园里,都特为儿童们开辟了游戏场。我最爱立在这些小乐园外,看胖娃娃们打秋千,溜滑板,骑五彩的木马。真好看!我在幼年时,没有享过此福。看到这些幸福的娃娃,我不由地就想到中国的明天。谁知道他们将来会作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呢!

从前没有公园的城市,不管规模大小,现在都添辟了公园。这是城市人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在解放前,有些公园破破烂烂,有名无实。今天,不管是原有的,还是新辟的,都的确象公园了。

同时,公园里的饭馆,茶馆也变了样子。从前,这些是有闲阶级消磨时光的地方。他们吃饱喝足,就该评论来来往往的妇女们的头脚了。今天,顾客主要是劳动人民。这是个极大的变化。从前,我不敢多到公园去,讨厌那些饱食终日,言不及义的闲人们。现在,一进公园,看到花木的繁茂,亭池的美丽,精神已为之一振。及至看到游人,心里便更加高兴。看,劳动人民扶老携幼,来过星期日或别的假日,说着笑着,或三五友人聚餐,或全家品茗休息,多么美丽呀!公园美,人健康,生活有所改善,不是最足令人高兴的事么?这真是“劳动人民干净土,百花今始识风流”啊!——这就是我那些不象诗的诗中的两句。

招待所

在广东、福建各处,有个北方不大见到的光景。这就是不少的城市都有很体面的招待所,招待归国观光的侨胞。人民热爱侨胞,这是一个证明。在我路过流沙的时候,我就是在还未完工的一座这种招待所,休息了半天的。流沙是个不大的地方,招待所却相当体面。这使我非常高兴:想当初,我在国外的时候,我虽是北方人,可是每逢遇见闽、粤的侨胞,便彼此象看见了亲人。他们问长问短,迫切地打听祖国的情况。那时候,国内正值国民党当权,内政外交无一是处。我对他们说什么呢?没的可说,只好相对惨笑。今天,侨胞们可以回来看看了,祖国真是百废俱兴,气象一新!就拿流沙这个不大的地方来说吧,就有很体面的电影院、戏院、革命纪念馆,水库等等。在戏院里,我们看到最好的潮剧。在那条不长的街道上,卖热炸豆腐的、凉粉的、豆浆的、炒面的、水果的……色香俱美,品种繁多。不错,祖国在建设中不能不遇上一些困难;可是,翻了身的中华儿女还会叫困难吓倒吗?不会!绝对不会!遇见困难便去克服!克服了困难,便长了经验,长了本领,从而干得更好,更快,不是吗?

文物

在解放前,去看名胜古迹几乎是一种痛苦。举例说:三十年前,我到过河南的龙门。那里的千年以上的雕塑杰作久已驰誉全世。可是,多少多少精美佛像的头,已被帝国主义者勾结我国奸商砍下来偷运到他们国家去了!这多么令人伤心啊!龙门如是,别处也如是,就是北京的文物也难逃此劫:古寺名园中许多珍贵的艺术品,有的被帝国主义者偷走,有的被国民党的军队肆意破坏了。

今天,凡是值得保存的文物都加以保护,并进行研究,使我们感到自豪。不但广州、福州的古寺名园或修葺一新,或加意保护,就是佛山的祖祠,高要的七星岩,也都是古迹重光,辉煌灿烂。这使我们多么高兴啊!我们有悠久的历史,有古老的文化,文物的保护不但增加我们的历史与艺术知识,而且也使我们更热爱祖国啊。昔日观光,感到痛苦;今日游览,令人兴奋!

戏剧

在广东、福建各地游览,几乎每晚都有好戏看。粤剧、潮剧、话剧、闽剧、高甲戏、莆仙戏……没法看完,而且都多么精彩啊!最令人高兴的是每个剧种都有了传人,老师傅们把绝技毫无保留地传授给男女学徒。那些小学生有出息,前途不可限量。师傅教的得法,学生学的勤恳,所以学得快,也学的好。看到这么多剧种争奇斗妍,才真明白了什么叫百花齐放,而且是多么鲜美的花呀!我爱好文艺,见此光景,自然高兴;我想,别人也会高兴,谁不爱看好戏呢?

关于我的南游,说到此为止。设若有人问:内蒙古的风光如何呢?回答是:气候、山水不同,而人民的干劲也同样冲天,各方面的建设都有很大的成绩,即不多赘。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中考英语知识点:in、of短语

全文共 710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英语知识点:in、of短语

in短语:

arrivein到达……(大地方)

indanger在危险中

dropin顺便拜访

handin交上,上交

joinin参加

inamoment马上,立即

takepartin参加

takepridein以……为荣

insurprise吃惊地,惊讶地

intime及时

inpublic公开

standinline站队

besick/illinhospital住院

infact实际上

betalentedin有天赋

getinthewayof….挡路

inthatcase既然这样

intotal总共

onceinawhile偶尔

callin召来,叫来

inlinewith与…成一排

inone’sopinion依…来看

insilence沉默

fallinlove爱上

have...incommon有共同点

inhalf分成两半

of短语:

beafraidof害怕

take(good)careof…=lookafter…(well)(好好)照顾,照料

makefunof嘲笑……

insteadof代替;而不是

learnof听说……

speakof谈到,提起

thinkof考虑;想出;认为

kindsof各种各样的

outof从……向外

lotsof=alotof许多

insteadof代替

firstofall首先,第一

beproudof..以..为豪

allofasudden突然,猛地

plentyof大量

getoutofone’sway格外努力

aheadof在….前面

runoutof用完

getoutof从….离开

beincontrolof掌管

becauseof因为

allkindsof各种各样的

atbeginningof在…的开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