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午姓氏怎么读(精品20篇)

浏览

3347

文章

126

篇1:古代姓氏有哪些 古代姓氏是什么

全文共 322 字

+ 加入清单

古代姓氏有姬、姚、妫、姒、姜、嬴、姞、妘等,这些姓氏的起源一般是部落的名字或是部落首领的名字,是根据家族血缘关系对自己身份做的标识。

古代姓氏有哪些

古代姓氏有很多,中国上古时期的著名八姓是姬、姚、妫、姒、姜、嬴、姞、妘。根据《史记》中的记载,在黄帝的二十四子中,得其姓者有十四人,分别有十二姓,为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衣。

古代姓氏是什么

在古代,姓氏是一个的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和符号,人们都用姓氏来标识自己的身份。古代姓氏的最初来源也和原始宗教崇拜、图腾崇拜与祖先崇拜有关系。姓氏的最早起源是部落的名称或是部落首领的名字,它具有标识不同人的氏族和出身的作用,方便不同氏族人士的通婚,也标志着群婚制向以血缘为标识的婚姻制的转变。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綦怎么读 綦在姓氏里怎么读

全文共 369 字

+ 加入清单

“綦”读“qí ”。綦出自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意思,比如《礼记·内则》曰:“履,著綦,”綦是鞋带的意思。《诗·郑风·出其东门》:“缟衣綦巾,卿乐我员”中綦巾即“苍艾色女服也。”所以綦还有苍青色的含义,但“綦”多用于姓氏,是由姬姓演化而来的。

有人说“綦”读“xi”,其实不管什么时候“綦”都是读“qí ”。綦的相关词词有:綦谿、綦缟、綦弁、綦毋、綦公、綦针、履綦、綦溪、五綦、缕綦、綦巾、綦卫、綦迹、綦履。

“綦”多用于姓氏,是由姬姓演化而来。据《帝王世纪》记载,黄帝生于寿丘,长于姬水,故以姬为姓。帝喾姓姬名俊,是轩辕黄帝的曾孙。据全国人口数据统计,綦姓人国内共有五万多人,由于历史原因,发生过几次大的历史迁徙,綦姓人口主要分布于山东、湖南、湖北、山西、和黑龙江等省份。历史名人有綦鍪等。在河南等北方地区有郡望堂号、湖南等南方地区有北海堂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中国现今最少见的15个姓氏,这些你都见到过吗?

全文共 1593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姓氏文化,也是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的,而姓氏文化流传至今,其实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姓与氏现在已经合二为一,每个人都有一个姓,而这个姓是自己家族流传下来的。但是像是孔子那样的长久的大家族,毕竟还是少数,更多的人的姓氏还是中途经历过改变的,很多姓氏也都慢慢式微。那么,有这样十五个姓氏,是现如今非常少见的,你有没有见过呢?

我国现存姓氏五百多种,然而有多就有少,有些姓氏甚至堪比大熊猫!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些姓氏及背后的历史吧。

解(xiè)姓

解氏最早源出于姬姓。上古周朝时周武王有个儿子叫作唐叔虞的,是周成王的弟弟,他的儿子中有一个叫良的受封于解地(今山西解县),称为解良。解良的后代在解地世代定居,以地名解为氏。

閤(xiá)姓

据传閤姓的祖先原本姓合,是皇帝的老师。后来皇帝赐姓在合字外面加了门字,表示只给皇帝一个人上课,足不出户,以显矜贵,赐读音念xiá,同“霞”音,以表吉祥。

荀(xún)姓

起源于远古时期,是轩辕氏部落首领黄帝的后代。相传,黄帝有25子,分姓12姓,荀就是12姓之一。荀字及荀姓最早历史纪录。

嵇(Jī)姓

据《魏书·官氏志》上记载,南北朝时,北魏鲜卑族有复姓统稽氏、纥奚氏,迁徙定居中原后,改为汉姓嵇,遂成嵇氏。

隗(kuí)姓

出自炎帝魁隗氏,华夏族最古老的姓之一。按晋,魁隗氏是即神农氏之后的第二位炎帝。其后人又有大隗氏建都具茨之山,又称大隗山,在今天的河南省新密市大隗镇境内。隗姓望出西河。隗氏后人尊大隗为隗姓的得姓始祖。

蓟(Jì)姓

出自姬姓,轩辕氏黄帝的后裔,以封地国名为氏。据《路史》载,周武王姬昌击败纣王,灭了商朝,建立周朝,周武王立国后,敬仰先贤的功德,封黄帝之后于蓟(今北京市西南角广安门一带)作诸侯,称于蓟侯,建立蓟国,后为燕国所灭。原蓟国君主族人便以国名为姓,称蓟氏,世代相传,遂成蓟姓,是为蓟氏的正宗。

郜(gào)姓

郜姓,出自姬姓。郜姓来源复杂,一说是周文王第十六子被封于郜邑,子孙就以此为氏。而据史籍《世本》上记载,郜氏是周文王之子郜叔的后代。另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记载,周文王第十一个儿子(一说第十五子)封于郜,所在地是古代济阴,亡国后以国名为氏,晋朝的时期有高昌长郜珍。

钭(dǒu)姓

战国时,田氏代齐之后,原来齐国的国君康公被放逐到海上,生活十分艰苦,居洞穴,食野菜,以青铜酒器钭作釜锅,用以烹煮食物。因此,其支庶子孙后来便以青铜酒器钭为姓,称为钭氏,世代相传,就是今天钭姓的起源。

濮(pú)姓

根据《路史》上记载,是姚舜(虞舜)的儿子姚散的后代,受封于濮,后代子孙即以濮为姓,称为濮氏。

夔(kuí)姓

源于伊祁氏,出自尧帝和舜帝时期乐正夔,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夔,原指龙形动物,可能是黄帝一族龙图腾的分支,亦称夔龙,只有一爪,在史籍《山海经·大荒东经》中描写为:“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有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

瞿(qú)姓

春秋时孔子的弟子商瞿,字子木,跟随孔子学习《易经》。商瞿是鲁国人,因生于四川双流县,居于瞿上,故名商瞿,其旧居称为“商瞿里”,后来在这里居住的人,分别以地名取商姓和瞿姓。

晁(cháo)姓

出自史氏。也是以祖名为姓。春秋时期,卫国有大夫史晁,他的子孙后代便以晁作为他们的姓氏。

暨(Jì)姓

出自以封地名为氏。彭祖的后代在商代做伯爵,他的后代有被封在暨的,在今天的江苏省江阴县东莫乡城,也有说法在常熟市的。他的后代子孙于是就以封地暨为姓,形成暨姓。

逄(páng)姓

出自姜姓,上古炎帝的后裔,以国名为氏。炎帝后裔名叫陵,商初受封于逄(今山东省临朐县石门山),建立了逄国。世称逄伯陵。到了西周武王的时候,逄国灭亡,改其地为齐,改封给姜太公,逄国的后人以原来的国名作为姓氏,成为逄氏。

宓(Fú,Mì)姓

(Fú 古音伏,今多读 Mì 音蜜)宓姓始于远古始祖伏羲氏,在古代字和伏字通用,伏姓也叫宓姓,其后子孙称宓姓。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闻姓氏的由来是什么?有什么故事?

全文共 484 字

+ 加入清单

提到闻氏,最容易想到的就是闻一多,作为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为后人所熟知。其实我国姓闻的人口并不少,总共大约有17万人,主要分布在东三省、江苏等地区。关于闻姓氏由来有哪些故事呢?

关于“闻”这一姓氏的起源,学界说法并不统一,最出名的有两种:

一、源于姬姓

春秋时期鲁国人少正卯博学多识,颇有名气。曾聚众讲学,就连孔子的不少弟子都跑来处听讲。但他的主张与孔子不合,还经常和孔子唱对台戏,后来孔子利用职权杀了少正卯。因少正卯当时声誉很大、远近闻名,当时的人都以“闻人”称誉。他的后代改为闻人氏。再后来有一部分闻人复姓改为单姓闻,称为闻氏。

二、源于地名

春秋时期周定王姬瑜二十年,郑国违背盟约投靠楚国,晋景公大怒之下出兵讨伐,一举夺取了郑国的闻邑(今河南荥阳市虎牢关一带),包围郑国都城新郑(今河南新郑)。后来郑国得到了楚军的协助才击退晋军,但闻邑已经收不回来了。失去土地的原闻邑人,便把“闻邑之人”的名号作为姓氏,称闻人氏。到了春秋后期简化为闻氏,世代相传至今。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姓氏文化更是让人津津乐道,每一姓氏都是一段历史、一个传奇。闻姓氏的由来更是一个值得记叙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赵姓氏起源来历有哪些

全文共 453 字

+ 加入清单

1、出自嬴姓:嬴姓的出现是因为舜帝赐姓给他的女婿伯益为嬴,并把自己的姚姓的女儿嫁给他,虽然使用嬴姓的祖先是伯益,但赵姓的具体始祖是造父;

2、源于帝王赐姓或外族改姓:先后匈奴人、女真人、党项人、鲜卑人的历史人物,被赐姓赵;

3、周孝王传至周幽王时,因幽王无道,造父的7世孙赵叔带离周仕晋,从此赵氏子孙世代为晋大夫,掌握晋国大权。

赵姓,宋代《百家姓》排名第一,发祥地在今山西省,曾是晋国六卿之一,周穆王时的造父是汉族赵姓之始祖,赵姓在北方地区是常见的姓氏之一,赵姓著名郡望有天水、涿郡、下邳、南阳、金城、颍川、敦煌、酒泉、扶风、新安、平原等11个,堂号除了与郡望名相同外,主要有半部、琴鹤、孝思、萃涣、敬彝、创基等。

历史上赵姓名人:

1、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三国时期蜀汉名将。

2、赵襄子,春秋末叶晋国大夫,赵氏家族首领,战国时期赵国的创始人。

3、赵匡胤,字元朗,涿郡人,生于洛阳夹马营,宋朝开国皇帝。

4、赵佗,即南越武帝,恒山郡真定县人,南越国创建者。

5、赵胜,战国四公子之一,赵国贵族。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中国血统最高贵的姓氏有哪些?揭秘中国6大最高贵血统姓氏

全文共 785 字

+ 加入清单

在如今先进的思想上来说,认识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姓氏也是如此。今天小编要给大家所介绍的血统高贵的姓氏也仅仅只是血统上来说的,而并不是姓氏的本身。这些拥有高贵血统的姓氏,乃上古皇族的后人,看看你的姓上榜了吗?1.周姓

周姓主要源自于姬姓,周姓的始祖就是周文王姬昌,是黄帝的后裔。当年周公东征胜利之后,便开始大规模分封诸侯,其中姬姓国有53个。这些姬姓国的后人大多改以国名、地名及祖父名号为姓氏。公元前256年周被秦国所灭后,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周宗室子孙及周朝遗民以周为氏。2.李姓

之所以说李姓有着高贵的血统,是因为其血缘先祖是东彝族首领皋陶,皋陶曾被任命为舜的大理(掌管刑法的官),遂以官命族为理氏(“理”“李”古字相通),先为理氏,后为李氏。3.陈姓

陈姓主要得姓于周朝初年的陈胡公满。相传,胡公满是三皇五帝之一的虞舜的后代。周武王灭商后,追封先贤遗民,封舜的后裔于陈,陈国后世子孙便以国号为姓。4.王姓

王姓也源自姬姓,其得姓始祖就是周灵王之子太子晋,称王子晋,因值谏而被废为平民。其子宗敬仍在朝中任司徒之职,时人因其是王族的后代便称为“王家”,这支族人遂以王为氏。5.黄姓

黄姓的始祖可追溯到帝舜时期的东夷部落首领伯益,伯益因为治理水患有功,所以被帝舜赐姓嬴氏。他的后代中有黄氏者,约于商末周初在今河南潢川建立黄国。春秋时期,楚国称霸,只有黄国和随国敢于抗衡。公元前648年,黄国被楚国所灭。亡国后的黄国子孙,以国名为氏。6.刘姓

这一姓氏最早的一支来源于祁姓,是帝尧的后裔,形成于夏朝后期。刘累在为孔甲养龙时住在今河南偃师县南。后来,由于饲养不善,死了一条雌龙,刘累怕孔甲治罪,就偷偷地带着家眷南逃到鲁县(今河南鲁山县)躲了起来。刘累的子孙以刘累的名字为姓氏,就是中国最早的刘姓。

以上中国6大血统高贵的姓氏,都是上古皇族的后人,有着几千年上古先贤的血统,看看你的姓氏上榜了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中国四大姓氏排名,统治了中国古代多少年?

全文共 446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最“牛”的四大家族,统治了中国古代千余年,如今人口近两亿,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家族,这四大家族可是统治了中国古代将近千年有余,如今人口也是接近2亿。

首先第一大家族应该就是以前的刘氏家族,对于刘氏家族他们的王朝可是非常厉害的,就比如说刘邦建立的汉王朝,当时他们这个王朝统治时期也是高达几百年,姓刘的皇帝是足足超过了70个。

第二大家族应该便是李氏家族了,李氏家族在李世民执政期间,他们也是直接到达顶峰,也是属于最繁荣的时代,当时李氏皇帝在位也是足足超过了60个,他们通知国家的时间也是长达300多年。

第三大家族应该就是古代的朱氏家族了,当时他们在位的皇帝也是超过了16个,自从朱元璋建立明朝以来,朱氏家族也是迅速的庞大兴起。

第四大家族应该就是宋朝时期的同事者,当时宋朝是分为南宋和北宋的,他们统治国家的时间也是长达300多年,当时在位的君王也是足足达到了18位。

这四大姓氏家族可以说在古代可是统治了中国足球将近千年有余的时间,即使到如今姓这四个姓氏的人也是足足达到了将近2亿。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呼延姓氏的由来

全文共 247 字

+ 加入清单

呼延姓出处有三种说法,一说出自匈奴族呼衍氏所改;一说出自鲜卑族姓氏之一;还有说出自赐姓,比如晋代鲜卑人稽胡楚,因有功被赐姓呼延,后代因此随之姓呼延。

呼延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470位,在大陆和台湾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现主要分布在宁夏、河南一带,依旧保留呼延复姓。而流入陕西、山西一带的,以及改“呼延”复姓为单姓“呼”。

呼延姓氏的历史名人有呼延谟、呼延赞、呼延灼等。其中,呼延谟是晋十六国时期前赵名臣,他大公无私,深受百姓颂扬。他在当太守时,曾亲自为一名妇女平冤,影响很大,国人传为佳话。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英文姓氏大全

全文共 945 字

+ 加入清单

姓氏有:史密斯、琼斯、威廉姆斯、布朗、泰勒、戴维斯、威尔逊、埃文斯、托马斯、约翰逊等

英国姓氏

根据伦敦伦敦大学学院的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根据3200万英国用户的调查,英国最流行的姓氏及其分布情况如下:

十大姓氏依次为史密斯(Smith)、琼斯(Jones)、威廉姆斯(Williams)、布朗(Brown)、泰勒(Taylor)、戴维斯(Davis)、威尔逊(Wilson)、埃文斯(Evans)、托马斯(Thomas)和约翰逊(Johnson)。

美国姓氏

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USCB)据统计,美国十大姓氏排名如下:

史密斯(Smith)、约翰逊(Johnson)、威廉姆斯(Williams)、布朗(Brown)、琼斯(Jones)、米勒(Miller)、戴维斯(Davis)、加西亚(Garcia)、罗德里格斯(Rodriguez)和威尔逊(Wilson)。

英语姓氏类型

有些姓氏来自某些身份或职业,如:Baker贝克(面包师)/Hunter(猎人)/Smith史密斯(铁匠)Cook库克(厨师)/Miller米勒(磨房主)Turner特纳(车工)

有些姓氏来自某些地名或建筑名称,如:London伦敦(英国首都)/Hall(礼堂)Kent(英格兰东南部之一)/Mill米尔(磨房)

有些姓氏与地理、地貌或环境特征有关,如:Brook布鲁克(小溪)/Churchill邱吉尔(山)Hill(山)/Green格林(草、草)Wood伍德(森林)/Well韦尔(水井、泉)

有些姓氏反映个人特征(肤色、高度、外貌或品德),如:Brown布朗(棕色)/White怀特(白)Longman朗曼(高个子)/Sharp夏普(精明)/Yonng杨(年轻)

有些姓氏来自人体部位的名称,如:Back巴克(背)/Hand汉德(手)Finger芬格(手指)/Brain布雷恩(头脑)

有些姓氏来自动植物名称,如:Bird伯伯德(鸟)/Bull(公牛)Fox福克斯(狐狸)/Hawk霍克(鹰)/Stock斯托克(紫罗兰)Cotton克顿(棉花)/Reed里德(芦苇)

有些姓氏来自教名或教名附加适当的词缀,如:George乔治Henry亨利/David大卫Clinton克林顿/Macadam麦克亚当St.Leger圣·里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我国封建王朝有哪些姓氏曾当过皇帝

全文共 746 字

+ 加入清单

相信大家都知道,我国有着5000多年的历史,第一个记载的就是夏朝,一直到最后清朝结束。在这个期间,我国经历了几十个朝代,每一个王朝的更迭都会有不同姓氏的君王成为至高无上的存在。那么从秦朝之后封建社会开始,曾经有哪些姓氏当过皇帝呢?下面吾爱诗经网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吧,看看有没有自己的姓氏。

我们知道秦始皇大一统之后才自称为“皇帝”,自此,“皇帝”的名号一直被后面各朝各代沿用。据统计,从秦朝开始到清朝结束,做过皇帝的人里面一共出现过55个姓氏。分别是图中列举的这些。它们有些是大姓,有些很少人听说过,而有的连在百家姓中都无法找到。

比如秃发,沮渠,蒲鲜、乞伏等不但我们后辈没人听过,甚至百家姓中也没有记载。原因有很多,大部分是因为朝代没落后,后人怕引起不必要的麻烦而选择隐姓埋名。比如“秃发”这个姓氏,它原本属于东汉时期突厥系鲜卑族,是少数民族的一种,后来南凉国被灭之后,它就改为源姓了。再比如,蒲鲜这个姓氏是来自女真族,1233后金代被灭,这个姓氏也消失了。

而这55个姓氏里面既有存在数百年的朝代,也有仅仅存在不到一百天的朝代,还有一些是地域分裂成多个统治区域时存在的朝代,比如三国两晋时期和五代十国时期。耳熟能详应该有秦朝嬴姓、汉朝刘姓、三国曹姓、唐朝李姓、武姓、还有明朝的朱姓、清朝的爱新觉罗氏等等。最后一个袁姓就是民国时期袁世凯自己称帝,不过八十来天后被迫下台了。

从五十五个姓氏中可以看到各封建王朝的更迭,有的王朝只存在短短百来天,也有的虽然有着几百年的历史,但在中间也曾有其他姓氏夺取了皇权,比如唐朝,在李姓之后就曾出现过第一位为女皇帝武则天,这一切归根到底是皇权制度带来的弊端。

那么看了这五十五个皇帝姓氏,你从中有没有发现自己的姓氏在里面吗?说不定你家族曾经也是皇族后裔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姓氏有哪些 百家姓全文

全文共 1666 字

+ 加入清单

百家姓》是一部关于中文姓氏的作品,全文内容如下: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chǔ)、卫、蒋、沈、韩、杨、朱、秦、尤、许

何、吕、施、张、孔、曹、严、华、金、魏、陶、姜、戚、谢、邹、喻、柏(bǎi)、水、窦(dòu)、章

云、苏、潘、葛、奚、范、彭、郎、鲁、韦、昌、马、苗、凤、花、方、俞、任、袁、柳

酆(fēng)、鲍、史、唐、费、廉、岑(cén)、薛、雷、贺、倪、汤、滕、殷(yīn)、罗、毕、郝(hǎo)、邬、安、常

乐、于、时、傅、皮、卞(biàn)、齐、康、伍、余、元、卜、顾、孟、平、黄、和、穆、萧、尹

姚、邵、湛(zhàn)、汪、祁(qí)、毛、禹、狄、米、贝、明、臧(zāng)、计、伏、成、戴、谈、宋、茅、庞

熊、纪、舒、屈、项、祝、董、梁、杜、阮、蓝、闵、席、季、麻、强、贾、路、娄、危

江、童、颜、郭、梅、盛、林、刁、钟、徐、邱、骆、高、夏、蔡、田、樊、胡、凌、霍

虞(yú)、万、支、柯、昝(zǎn)、管、卢、莫、经、房、裘、缪(miào)、干(gān)、解(xiè)、应、宗、丁、宣、贲(bēn)、邓

郁、单(shàn)、杭、洪、包、诸、左、石、崔、吉、钮(niǔ)、龚、程、嵇(jī)、邢、滑、裴(péi)、陆、荣、翁

荀、羊、於(yū)、惠、甄(zhēn)、曲、家、封、芮(ruì)、羿、储、靳(jìn)、汲(jí)、邴(bǐng)、糜(mí)、松、井、段、富、巫

乌、焦、巴、弓、牧、隗(kuí)、山、谷、车(chē)、侯、宓(fú)、蓬、全、郗(xī)、班、仰、秋、仲、伊、宫

宁(nìng)、仇、栾、暴、甘、钭(dǒu)、厉、戎、祖、武、符、刘、景、詹、束、龙、叶、幸、司、韶(sháo)

郜(gào)、黎、蓟(jì)、薄(bó)、印、宿、白、怀、蒲、邰(tái)、从、鄂、索、咸、籍、赖、卓、蔺(lìn)、屠、蒙

池、乔、阴、郁、胥(xū)、能(nài)、苍、双、闻、莘(shēn)、党、翟(zhái)、谭、贡、劳、逄(páng)、姬、申、扶、堵

冉、宰、郦(lì)、雍、郤(xì)、璩(qú)、桑、桂、濮(pú)、牛、寿、通、边、扈(hù)、燕(yān)、冀、郏(jiá)、浦、尚、农

温、别、庄、晏、柴、瞿(qú)、阎、充、慕、连、茹、习、宦(huàn)、艾(ài)、鱼、容、向、古、易、慎(shèn)

戈(gē)、廖(liào)、庾(yǔ)、终、暨(jì)、居、衡、步、都(dū)、耿、满、弘、匡(kuāng)、国、文、寇(kòu)、广、禄、阙(què)、东

欧、殳(shū)、沃、利、蔚、越、夔(kuí)、隆、师、巩、厍(shè)、聂、晁(cháo)、勾、敖、融、冷、訾(zī)、辛、阚(kàn)

那、简、饶、空、曾(zēng)、毋(wú)、沙、乜(niè)、养、鞠、须、丰、巢、关、蒯(kuǎi)、相(xiāng)、查(zhā)、後(hòu)、荆、红

游、竺(zhú)、权、逯(lù)、盖、益、桓(huán)、公、万俟(mò qí)、司马、上官、欧阳、夏侯、诸葛

闻人、东方、赫连(hè lián)、皇甫(huáng fǔ)、尉迟(yù chí)、公羊、澹台(tán tái)、公冶、宗政、濮阳(pú yáng)

淳于、单于(chán yú)、太叔、申屠、公孙、仲孙、轩辕、令狐、钟离(zhōng lí)、宇文

长孙、慕容、鲜于(xiān yú)、闾丘(lǘ qiū)、司徒、司空、亓(qí)官、司寇、仉(zhǎng)、督(dū)、子车(chē)

颛(zhuān)孙、端木、巫马、公西、漆雕、乐正(yuè zhèng)、壤驷、公良、拓跋(tuò bá)、夹谷

宰父(fǔ)、谷梁、晋、楚、闫(yán)、法、汝、鄢(yān)、涂、钦(qīn)、段干(gàn)、百里、东郭、南门

呼延、归、海、羊舌、微生、岳、帅、缑(gōu)、亢(kàng)、况、后、有、琴、梁丘、左丘

东门、西门、商、牟(mù)、佘(shé)、佴(nài)、伯(bó)、赏、南宫、墨、哈(hǎ)、谯(qiáo)、笪(dá)、年、爱、阳、佟、第五、言、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第五姓氏的由来 第五姓氏有多少人口 第五姓氏是什么族

全文共 1881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这个姓氏其实也是有很多很多了,各种奇怪的也有,最近很多人都比较感兴趣的就是那个什么第五姓了,小编也都没想到,竟然有人姓第五,这个就非常的有意思了,那么这个第五姓的由来是什么呢?第五姓现在又有多少人呢?第五姓又是什么族的呢?下面就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分析看看吧!

1、第五姓氏的由来

第五姓是中国姓氏中的一个复姓,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为春秋战国时期的贵族姓氏(齐田氏),现在大多已经衍化成第姓、第五姓或五(伍)姓。第五姓源于妫姓,复姓第五可以追溯到舜帝,其后有妫、田、陈、姚、胡五姓,皆为同根同源,史称"妫汭五姓"。出自汉高祖刘邦强迁原战国时期齐国的田氏公族时封的编序,属于帝王赐姓改姓为氏。

复姓第五可以追溯到舜帝,其后有姚、虞、陈、胡、田,皆为同根同源,史称"妫汭五姓"。后舜的后裔不断发展,一直到商朝后期,舜的后代阏父归顺于周文王,任陶正之官。后周武王消灭商纣,建立周朝,并将长女大姬嫁与阏父之子妫满(舜后33代孙)。后来,武王追封上古圣王的后裔,妫满氏因此被封为陈侯,位于陈地,国都位于今天河南淮阳县。妫满史称陈胡公,胡公满,其后代以国为姓,从而产生了陈氏,后代以胡公谥号为氏,产生了胡氏。

陈姓在春秋中期分出田姓。在陈厉公时,陈国发生了争夺君位的内乱,陈厉公之子陈完逃出齐国避难,为避祸而改为田姓,陈完是田姓的始祖。陈完在齐国受到礼遇,任工正。

陈完的后代田氏家族在齐国逐渐发展,后掌握齐国国政。公元前481年,田乞之子田恒(田常子)杀齐简公与诸多公族,另立齐平公,进一步把持政权,又以"修公行赏"争取民心。公元前391年,田成子四世孙田和废齐康公。公元前386年,田和放逐齐康公于海上,自立为国君,同年为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并受到诸侯列国的承认,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田代齐姜"。前379年,齐康公死,姜姓齐国绝祀。田氏仍以"齐"作为国号,史称"田齐"。

到刘邦称帝之后,因为田姓势力发展过大,成了刘邦的主要打击目标,拼命削弱田族的势力。他把齐田氏贵族分为八部,分别迁往西安一带,并要他们改姓"第一""第二"……一直到"第八"。

所以第五出自田姓,源自汉代迁徙齐国公族所改。据《姓氏考略》载:"齐田氏后,汉时齐诸田徙至京兆房陵,以次第为姓,有第一至第八。"又《后汉书·第五伦传》载:"后或改姓。"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后,为了增强关中的经济实力,削弱各地豪强的残余势力,曾经把战国时的齐、楚、燕、韩、赵、魏六国国王的后裔和豪族名门共十万多人都迁徙到关中房陵(今湖北省房县)一带定居。在迁徙原齐国田姓贵族时,因族大人众,以门第顺序被分为第一至第八氏,例如大族田广的弟弟田英为第八氏,其孙田登为第二氏,元孙田癸为第三氏,第五氏就是其中的一支,也就产生了第五姓氏。唯有"第五"氏这一支后来出了不少名人,得以较普遍流传,所以作为显姓收到《续百家姓》中。第一至第八等姓,后来都改为单姓"第"及"五"(伍)两个姓氏,现在保留复姓的很少。

2、第五姓氏有多少人口

中国复姓第五主要聚居在陕西省咸阳市的魏洛村和埝口五村,这两个村子除了个别的杂姓外,基本都复姓第五。另外在全国各地的其它地方也散居着很多复姓第五。台湾有7家复姓第五,其祖先在今天的魏洛村,主要居住在台北市内湖区。

中国复姓“第五”聚居最多的就是在陕西省旬邑县赤道乡魏洛村,全村约3000口人都姓“第五”。祖上传说在汉朝就住在这里。村上建有“第五氏三朝宰相祠堂”,即东汉汉明帝时期大司空:第五伦,唐朝唐肃宗时期宰相:第五琦,宋朝(时期不详)宰相:第五均。有“第五氏宗族家谱”。2007年1月13日,陕西省泾阳县埝口五村。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摄影师马宏杰指挥几十位村民拍集体照,因为这些村民都姓“第五”。“第五”这个姓其实并不鲜见,古时候从“第一”到“第八”都是姓氏,《百家姓》中的最后8个字就是“第五言福、百家姓终”。第一到第八都曾存在过,不过现在第五姓最多的了,第五姓主要分布在陕西泾阳和旬邑。

今江苏省的扬州市,天津市,陕西省的咸阳市泾阳县、旬邑县、彬县、西安市高陵县,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吴忠市、灵武市,甘肃省的庆阳市宁县、浙江省的舟山市定海县,安徽省的滁州市,台湾省的台北市内湖区等地,均有第五氏族人分布,总人口在六千以上。

其中:姓第五(有的写成第伍)的在甘肃有178人,姓第的有1587人,合计1765人,主要分布在甘肃省宁县、庆城县和合水县,兰州市、嘉峪关市、白银市也有分布。甘肃宁县的第(第五)家族,主要居住在早胜镇、良平镇等地,据考证,其祖先是从陕西旬邑县赤道乡魏洛村迁徙而来。

3、第五姓氏是什么族

第五姓大部分都是汉族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世界上最大姓氏

全文共 1836 字

+ 加入清单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名,那你们知道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姓是哪一个吗?接下来就由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当今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姓——李

李姓是当今中国头号大姓,也是世界第一大姓。据统计,全国汉族姓氏中以李姓最多,约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七点九,即世界上姓李的超过8700万人。 那么,李姓源于何时何地何人,是 怎样形成的呢? 说来很有意思。李姓本来是以官职为氏的。臬陶是传说中的东夷部落首领,活动地点在今天山东曲阜市一带。尧为炎黄夷联盟首领时,臬陶担任理官一职,掌管刑法,他的后代就因袭他的官职命族为理氏。臬陶以正直著称,舜继尧位后,继续受到重用。 后人理征在商朝为官,敢于直谏,得罪了商纣王,受罚而死。他的妻子契和氏带着儿子利贞逃往伊侯之墟(今河南西部伊河流域),隐藏在那里,靠采食木子(李树果实)得以活命。于是从利贞起,改理氏为李氏,以此纪念使理姓保全下来的李子。 大名鼎鼎的老子,据称就是李利贞的第11世孙。到了唐朝,李为“国姓”。唐朝初年,跟随李渊、李世民打天下的诸将全部被赐李姓,大大扩充了李姓人丁。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称皇三百余年,李姓最为显贵,李姓人口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明朝初年起,李氏开始迁徙至海外。清朝及民国时期,李氏族人移民海外的就更多了。

当今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姓——《百家姓》排名

目前中国百家姓前一百名排名为:1李,2王,3张,4刘,5陈,6杨,7黄,8赵,9周,10吴,11徐,12孙,13朱,14马,15胡,16郭,17林,18何,19高,20梁,21郑,22罗,23宋,24最近对百家姓很敢兴趣..不止一百个姓氏 中国共有4100个姓 实际上,对中国姓氏的调查早在20年前就曾经进行过,但当时调查的抽样率很低,只统计了57万人,找到了3000多个姓氏。“当时的抽样率太低,因此结果并不可信。” 此次尤以河南、山东多此姓,两省任姓约占全国汉族任姓人数的25%。 061、范姓2014-08-30 成姓排中国姓氏中第几名 3 2013-06-05 宋朝的《百家姓》百家姓就像十万个为什么一样,就是一种称呼罢了,根本不止题目说的那么一点。百家姓 内容简介《百家姓》成书于北宋初年,原收集中文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

当今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姓——李 《世界李氏通天宗谱全书》

《世界李氏通天宗谱全书》第一部第一卷经过十余年收集海内外大量资料经过艰辛地整理考定,巳由国家华龄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该书大十六开,全部彩版印刷。其主要内容包括历史上著名李氏谱序、祖像、祖地影像、李姓源流考辩、人口分布、迁徙、血缘文化;通天世系图(1)、始祖先贤像(1)、世系附录等,是一本集珍贵历史资料和族谱资料及调查资料自古至今不可多得的家谱通书。(《世界李氏通天宗谱全书》共分十二部,计九百九十九卷,现第一部已编纂完成,第一部分为六卷,第一卷巳出版、发行全球二十八个国家和地区。)据有关专家和有关档馆和海内外名人名家的评判,一致认为,第一卷不论从史料价值和族史资料价值都是—本前所未有、图文并茂、史料科学祥实不仅仅是李氏家族的宝典,也是一本全球独一无二的家族史料宝典。巳被上海、北京等七家博物馆和图书收藏。《世界李氏通天宗谱全书》后十一部的编纂大纲草案巳撰写完成,正广泛征求意见。有意参与的李氏文化爱好者请来信来函索取相关资料。凡各支派李氏都应有人参与《世界李氏通天宗谱全书》的编辑工作,如不及时与参与,造成漏编,该支该族在《世界李氏通天宗谱全书》上就留下空白,成为族籍的“弃儿”,本编写办公室概难负责。凡有志于李氏文化研究的李氏宗亲和李氏网宗亲不管你家在何方,源自何枝何派,都是一祖同胞,《世界李氏通天宗谱全书》都会有你的一片天空。后续十二部,九百九十九卷离不开一点二亿全球李氏宗亲的大力支持,《世界李氏通天宗谱全书》是一部空前的巨著,不亚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的编纂工作量,是—部容家族史、国家史、人文、自然村史、产业史、文化史等多方多面的浩繁工作,整体工作需八至十年完成。参加编撰和为此作出贡献的宗亲和外姓朋亲都将永载史册,永留芳名。有志者速联系!2006年11月20日上午,《世界李氏族谱全书》第一部第一卷首发式在浙江省武义李纲纪念馆隆重举行。来自海内外社会各界人士和谱学专家、社会学者以及李氏宗亲等一千余人参加首发式。这期间还收到海内外三十多个宗亲组织的贺电。

《世界李氏族谱全书》母子谱的形成,是一部空前的巨著,不亚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的编纂工作量,是—部融汇家族史、国家史、人文、自然村史、产业史、文化史、平民史等多方面的浩繁工作,整体工作需八至十年完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人口最多的姓氏

全文共 793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截止至2020年9月,中国姓氏人口数量最多的是王姓,王姓这个姓氏也是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等省的第一大姓。

中国人口众多,而且姓氏也比较多,甚至专门出了一本姓氏的书籍叫百家姓,那么中国人口最多的姓氏是哪一个姓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吧。

详细内容

1

按户籍人口数量排名,2019年的“百家姓”与2018年相比略有变化。“王”“李”“张”“刘”“陈”依旧占据头五把“交椅”。“万”姓以275万人、“欧”姓以261万人双双跻身2019年“百家姓”。“常”“汤”两姓则排至第101、102位。“百家姓”总人数占全国户籍人口的85.9%。

2

“王”字,由三横一竖构成,三横代表天、地、人,一竖贯通天、地、人,这就是天、地、人都要归“王”管的不二哲学。上古时期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王”。“王”作为姓氏即来源于“王”这个至尊之位;东周时期的姬晋为王姓始祖。

3

周灵王长子太子晋,称王子晋,因直谏而被废为平民。其子宗敬仍在朝中任司徒之职,时人因其是王族的后代便称为“王家”,这支族人遂以王为氏。 先秦时期,这支王姓、一直活跃于河南洛阳一带,秦末汉初,王离之子王元和王威,为避战乱分别迁徙至山东琅琊、山西太原,最终形成琅琊王氏、太原王氏。

4

王姓,在先秦、汉晋时期,一直以华北地区为主要的活动地区,发展十分迅猛。隋朝时,王姓各支向各地迁播。最重要的事件是河南固始人王审知南迁福建,建立闽国,成为五代十国之一,是福建王姓的总开山祖,史称开闽王氏(小宗)。明朝永乐年间,这支王姓,开始进入台湾地区,遂改称“闽台王氏(大宗)”。

5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王姓历代名人2360名,占总名人数的5.19%,排在名人姓氏的第一位;王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6.86%,排在第一位;王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5.37%,排在第一位;王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5.89%,排在第一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古代皇帝取国号为什么不用自己的姓氏?国号有哪些标准

全文共 1309 字

+ 加入清单

古代国号就是一个国家的名称,开国皇帝上位第一件事就是确定国号,开启一个新的朝代。但一般国号和皇帝的姓氏都不一样,那皇帝为什么不以自己的姓给国家命名呢?其原因说法不一,给国号起名有比较多的讲究,一般也不是由皇帝一人决定。中国最早的国号可以追溯至黄帝、舜禹时期,不过当时还不算朝代,只能说是一个部落。那下面就来介绍下古代国号到底怎么取的。国号怎么取?

所谓国号,在古代就是指朝代的名称。一旦国号改了,就意味着朝代也改了。就地位与重要性而言,封号、庙号、谥号这些封建社会必备品与国号完全不在一个等级上,古人相信“天命”,因此,国号往往有非常正式的来源,不能随便取。

历史上“随便”取国号的例子不多,非要列举的话,应该数南朝陈国(公元557年至589年)。以“陈”为国号,是因为南陈的建立者叫做陈霸先,陈朝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以皇帝姓氏作为国号的王朝。

除了南朝陈之外,其他朝代都没有君主把自己姓氏当国号用的情况。比如秦始皇姓嬴,却沿用“秦”为国号、刘邦姓刘,却使用“汉”为国号。一般来讲,皇帝或者诸侯们选取国号时可参照的标准有如下几种:古代国号标准

一,采用吉利字眼、谶语为国号。根据后世学者的考证,明朝的国号取自《易经》:“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显然明朝国号“明”与之前的元朝之间存在某种联系,这里的“大明”有“太阳”的意思。所以明朝也可以说是“太阳的王朝”,某种层面上有足以超越前朝地位的含义。

二,采用自己的封爵为国号。这样的情况在历史上简直多不胜数,好比隋朝建立者杨坚,原本是北周随国公,他感觉“随”有不安定的意思,就取了类似的“隋”为国号;唐朝的建立者李渊,同样出身北周官僚贵族,袭封唐国公,打下江山后,就以“唐”为国号。

三,采用源地或者发迹地为国号。好比宋太祖赵匡胤,他原本是后周的武将、担任宋州归德军节度使,公元960年,赵匡胤黄袍加身,想到自己是在宋州发迹的,这个地方原本也属于古宋国,就确定国号为“宋”。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常见的情况,就是照搬之前朝代的国号,这叫“尊崇沿袭”,有种继承前辈光辉岁月、显示皇帝血统高贵、皇族历史久远的感觉。举个例子,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的建立者李昪原本是流浪孤儿,称帝时却自称是李唐皇族后人,理直气壮照搬“唐”为国号。

再比如享国长达791年、向来以礼乐制度严格著称、自带优雅范的周朝,其国号“周”也曾经被武则天(武周建立者)、宇文觉(北周建立者)等人沿用。然而,历史上也有一个非常特别的朝代,虽然历经554年,堪称“长寿王朝”,后世却无一朝照搬它的国号。“商”怎么来的?

这个朝代就是商朝。商,可以解释为商业、商人、经商,如《史记·货殖列传序》记载:“商不出,则三宝绝。”《易经》中也提到:“商旅不行。”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2个世袭朝代,共传了17世31位王,建立者商汤是上古著名贤君,末代君主则是家喻户晓的纣王帝辛。

史书记载,商人的始祖可以追溯到五帝时期。他的名字叫做契,因为协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到了商邑,从此,他的部族就以“商”为名。也就是说,“商”作为国号,源出始祖的发迹之地,跟我们现在理解的“会做生意,所以叫商人”是两码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姜子牙的后人都姓什么 姜子牙后裔在现在是什么姓氏

全文共 217 字

+ 加入清单

姜子牙后代的姓氏有:姜、吕、齐、丁、壬、年、奇、枋、绍、骆、铭、青、易、尚、其、佐等。

姜子牙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韬略家,周朝开国元勋。他垂钓于渭水之滨,遇见西伯侯姬昌,被拜为“太师”,尊称太公望,辅佐姬昌建立霸业。姬昌继位后,姜子牙成为周国军事统帅,并辅佐姬昌消灭商纣,建立周朝。姜子牙被封为齐侯,定都于营丘,成为吕氏齐国的缔造者、齐文化的创始人。

姜子牙一生著有《六韬》,对后代的军事思想有很大的影响,被誉为是兵家的始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姬昌的儿子怎么一个叫伯邑考一个叫姬发?其实是因为古代的姓氏问题了

全文共 764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姬昌儿子其实大家也知道有一个叫“伯邑考”还有一个叫“姬发”,看名字这三个人真的是一家的吗?不是姓氏都是一样的吗?怎么就变成了这个样子了,所以很多人也在讨论这个问题,其实也不见得是什么奇怪的事情,因为古代和现代的姓氏叫法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到底是什么情况,下面接着看!

第一,姬昌、姬发都不是正确的称呼,当时的人们不会这么叫他俩。

姬发确实姓姬,名发,但是可不能称他姬发。因为在先秦,男子称氏不称姓。

今天的人说姓氏,但是在先秦姓和氏是不同的,姓是为了表明血缘关系,是不会变的。同一个祖先的人都是一个姓。氏则是用来分别贵贱,别说同一个祖先的人会有不同的氏,就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都会有不同的氏。

举个例子:大家都知道商鞅变法,商鞅是卫国国君的后裔,所以以公孙为氏,即卫公子孙之意,叫公孙鞅;后来公孙鞅到了魏国,魏国有自己的公孙氏,肯定不会继续称他公孙鞅,因为他从卫国来,所以以卫为氏,叫卫鞅;最后卫鞅到了秦国游说秦孝公,孝公将他封在商地,于是他以自己的封地为氏,叫商鞅。

那么当时的人怎么称呼武王呢?登基之前,他应该以王子为氏,因为他是周王的儿子,所以叫王子发。登基之后,以国为氏,叫周发。相似的例子还有夏桀、商纣等。

第二,伯邑考应该也不是一个名字。

先秦称呼别人也不一定用氏+姓的形式,有的时候会使用字+名的形式。比如孔子的祖先孔父嘉,并不是姓孔名父嘉,而是名嘉,字孔父,他的后代都以他的字为氏,所以孔子是子姓孔氏。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名纥,字叔梁。

那么伯邑考是否也是字+名的形式呢?有可能,因为伯字显然是排行,意味着嫡长子,先秦人的字经常会包含着排行,比如叔梁纥的叔字就是排行。那么伯邑考可能名考,字伯邑。

当然还有其他可能,比如说伯是排行,而邑考是名。还有人认为,考字是对先人的尊称,那么伯邑考可能名伯邑,或者名邑,被后人尊称伯邑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第五是姓氏吗,姓第五的人主要分布在哪里

全文共 373 字

+ 加入清单

几乎所有人都听过百家姓,把其中的所有姓氏背下来的应该是非常稀少的,而且也没有那个必要,不过其中有一些比较罕见的,背后都有着久远却有趣的故事,还是值得去了解一下的。平时在接触到某些姓氏的时候,大家经常会非常感慨,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比如第五是姓氏吗?

实际上第五的确是一个姓氏,而且可以追溯到非常久远的时候,也就是在战国时期,据说当年有一位公子原本姓陈,但经历了一些遭遇,所以改姓田,其后代逐渐势力变强,后来是被一位帝王所改姓,也就是汉高祖,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削弱这一族的实力,在更改的过程当中是按照顺序来赐姓的,所以就变成了第五。

所以,第五的确是个姓氏,而且不仅仅存在于古代,当下也是在多地有分布的,不过因为祖先早年曾迁至咸阳一带,所以在经过了普查之后发现该地区所存在的姓第五的人比较多,当然在其他地区也有分布,比如说甘肃江苏省等地,甚至是台湾也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我国有多少姓氏?百家姓是中国姓氏大全吗?

全文共 1035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百家姓》上至老叟,下至孩童,可以说是无人不知,甚至是没怎么读过书的人也知道:“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可为何在百家姓当中“赵钱孙李”为首呢?这个《百家姓》是否是中国姓氏大权呢?咱们中国人为何会有姓氏?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姓氏者,标示家族血缘之符号也。」姓氏是标示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和符号,同一个祖先繁衍的后代称为宗族。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度时期,所以中国的许多古姓都是女字旁或底,中国上古时期著名的八姓:姬、姚、妫、姒、姜、嬴、姞、妘。

姓氏最早是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它的作用主要是便于辨别部落中不同氏族的后代,便于不同氏族之间的通婚。姓氏的产生,标志着从群婚制到以血缘关系的婚姻制的转变,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姓产生后,世代相传,一般不会更改,而氏则随着封邑、官职的改变而改变,因此会有一个人的后代有几个氏或父子两代不同氏。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姓与氏的区别逐渐缩小,《通志·氏族略》载:「秦灭六国,子孙该为民庶,或以国为姓,或以姓为氏,或以氏为氏,姓氏之失……兹姓与氏浑为一者也。」自秦朝一统后,姓氏合而为一。

《百家姓》是一本记录中国姓氏的书籍,其内容来源于姓氏的发展。在《百家姓》之前,有关姓氏的文字记载可以上溯至商朝的甲骨文。战国时还曾有史官编著了《世本》,记载黄帝至春秋时期诸侯大夫的姓氏、世系、居邑等等,可惜到宋朝已经逐渐毁坏。

《百家姓》是宋朝初期吴越地区的一个书生编撰蒙学读物,将常见的姓氏编成四字一句的韵文,很像一首四言诗,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读来顺口,易学好记。据史书记载,吴越国由钱鏐创立,是五代十国时期相对稳定的一个割据政权。钱鏐一再告诫子孙,如遇王者,不要兴兵,应纳土归顺。

后来的吴越王钱俶,曾为赵宋平定江南效力,宋太宗时更献国归宋,受封王爵。江浙的民众因此躲过战乱,所以一直感念吴越钱王。「孙」是钱俶正室王妃之姓,而「李」则是与吴越毗邻的南唐皇室之姓。故而宋朝皇帝的赵氏,吴越国国王钱俶,正妃孙氏,以及南唐国主李氏成为了百家姓的前四位。

《百家姓》并非只有一百个姓,原本是收集了411个姓氏,后来增补到568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124个。根据「2018年全国姓名报告」,目前全国在用姓氏共计6150个,《百家姓》占全国户籍人口总量的近85%。王姓、李姓户籍人口数量均超过1亿,王、李、张、刘、陈5个姓氏户籍人口数量占据了头五把交椅。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吴姓氏的来源和故事

全文共 253 字

+ 加入清单

姓氏来源和故事来源于姜姓、姬姓等。

源于姜姓:在黄帝之前,有一个姓的部落,这个部落以驺虞为图腾。在上古的时候,虞和吴同音,而且字形也非常相近,所以可以通用,到战国时期,虞、吴才开始区别。所以这支部落把图腾解释为吴,把吴作为部落的名字,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吴部落后来人就以吴为姓氏。

源于姬姓:出自黄帝的姬姓,这个起源的吴姓,在历史上非常的名气、对后世的影响最深远、人丁也最旺盛,是目前大多数吴姓人公认的吴姓起源。春秋后期,吴国崛起,后来被越国所灭,吴国的遗民就开始以国为姓。这支吴姓至今有2600多年的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