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最长寿的寿星活到1065岁【经典八篇】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虽然都是有限的,但若平时从各个方面都严格注意与控制的话,不仅可以帮助预防各类疾病的产生,还能够起到延缓衰老和延长寿命的作用,可谓好处多多。那么究竟该怎样做才能变得长寿呢?今天就来给大家简单分享一些百岁老人们的攻略,以确保整体的健康性与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

浏览

4381

文章

8

篇1:上海十大寿星长寿秘诀是什么

全文共 1921 字

+ 加入清单

上海是我国的经济中心,但是上海本地却非常重视养生的,而且百岁老人也非常的多,下面就来看看上海十大寿星长寿秘诀是什么吧?

女寿星排行榜

No.1李素清109岁1899.01.14出生■秘诀:儿女孝顺+注重养生饮食习惯:每天早上一个蛋,一瓶牛奶,中饭晚饭是稀饭、面条,睡前酸奶。几十年不间断喝牛奶。对周遭事物始终保持好奇心。性格开朗,爱和他人交流。

No.2 王云妹107岁1901.03.01出生■秘诀:爱笑+爱掰手腕+喜欢大闸蟹王阿婆喜欢和年轻人掰手腕,让人惊讶的是,赢的多半是她。她特别爱笑,平时非常喜欢帮助别人。她也很会养生,冬天每天吃一小段白萝卜,夏天换成红薯和南瓜。王阿婆的胃口很好,很喜欢吃大闸蟹和鱼虾。另外,水果也是王阿婆的最爱,107岁的她还能自己削苹果吃。

No.3 徐阿琴107岁1901.09.22出生■秘诀:从早到晚闲不住+女儿悉心照顾徐阿婆一直是一个勤快的人。早些年身体状况较好的时候,非常勤快,经常帮女儿照料孩子,洗衣拣菜,打扫卫生。即使到了104岁,徐阿琴还自己洗衣服。这两年,徐阿婆的身体机能有些下降,大小便失禁,意识也变得不是很清晰,听力下降得厉害。不过,女儿每天陪伴在老人身边,每隔2小时检查一下母亲的大小便情况,一天给母亲换好几套衣服,至少三次擦拭身体。

No.4 徐芬郎106岁1901.10.04出生■秘诀:勤劳+心胸宽大这位生活在崇明的寿星的几个弟弟大都活了七八十岁,唯独她成了百岁老人。徐阿婆勤劳能干。她的孙女说,祖母80多岁还能到河边挑水。年轻时,家里家外,田间地头,没有她不拿手的。徐芬郎心胸宽大,从不记仇,尽管自己的生活不富裕,她还时常惦记着比她更辛苦的邻居朋友。徐阿婆晚年最大的安慰之一就是家人。她常常准时守候在电话机旁,等待台湾的女儿和山东的儿子的来电。

No.5 徐琼玉106岁1902.03.07出生■秘诀:每天读报+按摩脚心+与世无争+控油控盐106岁的徐阿婆有两个坚持了几十年的习惯:每天用放大镜阅读报纸,坚持锻炼。徐琼玉有自己的养生方法:做饭注意控油控盐、饮食清淡。另外,她的作息很有规律。起床前或临睡前按摩约半小时的脚心,起床后再甩手踢腿半小时。当然,老寿星看报纸的时候特别注意养生栏目,还能活学活用。徐老太性格善良隐忍,与世无争。儿子嵇先生说,母亲一辈子没跟街坊邻居红过脸。

男寿星排行榜

No.1 黄荣财104岁1903.10.18出生■秘诀:典型美食家+自己开膏方+享受生活在家人和朋友的眼里,黄老是一个十足的老克勒,非常注重享受生活,从不为金钱所累。大厨出身的他是一个典型的美食家,既热爱西式的点心、牛奶红茶,每天必喝2杯牛奶红茶,又喜欢吃海鱼、蚕豆、枸杞和盐水鸭等中式美食,尤其爱吃牛羊肉。他还喜欢用中医的方法来调理身体,每年冬天给自己开膏方进补。

No.2 倪炳兴104岁1903.10.29出生■秘诀:劳动即锻炼+自家菜最干净倪老认为,最好的健身就是劳动。92岁的时候,他还能挑担施肥。现在他白天在家里到处走走,起床以后揉搓太阳穴,搓搓脚心。倪炳兴住在南汇,吃的蔬菜都是自家种植的,饮用水也是天然的井水,平常食用的是菜籽油,很少吃豆油、动物油等。倪老平常很少吃红肉,鸡肉吃得也不多,但经常吃鸭肉和鱼虾。

No.3 陈永坤103岁1904.10.13出生■秘诀:爱打麻将+经常走动陈老有个特别的爱好,就是打麻将。他说,打麻将可以健脑,免得患上老年痴呆症,而且,有了牌友,也可排遣老来寂寞。除了打麻将,陈老很喜欢到外面走动。早上他有两个习惯:一个是和保姆去菜场买菜,二是到公园散步,其他在公园锻炼的七八十岁的老兄弟对陈老的状态佩服得不得了。

No.4 赵彰成103岁1904.11.16出生■秘诀:爱玩“太空走步机”+经常吃鱼、虾、枸杞老寿星赵彰成一直说,他最爱玩的健身器材是小区的“太空走步机”。平常没事的时候,赵彰成还喜欢去打酱油,买点老酒喝。做了一辈子火车司机的赵老身体底子很好,饭量很大。虽然年轻的时候喜欢吃荤菜,不过现在,枸杞、鱼虾等营养丰富的食品也经常吃。

No.5 葛汉民103岁1904.12.09出生■秘诀:70年琴瑟和谐+爱聊天煲电话粥夫妻和睦是葛老最大的幸福。葛老不仅有长寿秘诀,还有婚姻“长寿”的秘诀。夫妻俩共同生活了70多年,如今老两口年龄加起来将近200岁了。

平时,葛老是乐天派,和脾气急躁的妻子在一起,他从来都是忍让的。去年妻子因中风住院,两人每天都要互通电话,有时一天要打四五通电话。每次无非就是“老太婆,侬感觉哪能?”“我感觉老好。”除此之外,葛老很爱聊天煲电话粥。他说,聊天也是养生的好手段。与此同时,葛老生性淡泊,从来不在乎金钱。他的理财格言是:“钞票用不掉的,用完还会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百岁寿星朱粉英的长寿秘诀

全文共 1310 字

+ 加入清单

百岁寿星朱粉英长寿秘诀是什么呢?朱老太也像其他长寿者那样,保持着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并且是“随遇而安”。一般说来,她每天晚上在7点半到8点半之间睡觉,有时见到家人在看电视,也会上前凑凑热闹,但时间不会很长,10点以前,她是无论如何也得上床的了。早上大约在7点半起床,有时也会提早或延晚。起床以后,就到自家的小院里坐上一会,也许是那里的空气比较新鲜吧,多年来,老人一直保持着这个习惯,从未改变。

朱老太的饮食并不复杂,她喜欢吃素的,但也不排斥荤腥。早餐就吃一碗粥,一块糯米鸡(一种广东点心);午餐吃的不多,以炒青菜、拌菠菜等素菜为主。女儿知道她喜欢吃鱼,所以还会安排一碗鱼汤或骨头汤;晚餐吃的也不多,同样是以素食为主,再来一碗鸡汤或是牛肉汤。老人的胃口较好,她喜欢吃糯米食品,女儿有时包粽子给她吃,馅是一个咸蛋黄和一块肉,老人一顿就能吃下去,有时还会再加上一点。另外,水果也是老人爱吃的食品,每天上午9点,她会吃上两个小橘子或其他水果,到午后2点再吃一次,有时苹果,有时梨或哈密瓜等,吃得有滋有味。

别看老人已是百岁开外,但她平时外出游玩的“童心”却依然如旧。她常常让小女儿推着轮椅外出,称其为“100岁了,出去风光风光”。外出时,她还会提出“去吃一点好吃的东西”,过过瘾。有一次,女儿推着她外出,在马路上见到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太太。老太太问她几岁了,老人答:“100岁了。”对方羡慕地说:“瞧你100岁了,身体还这么硬朗,我80多岁时,已经不会走路了。”老太太的儿子见她们说得投机,就用摄像机替她们摄下了这一难得的邂逅。

因为老人高寿,朱老太太在她的社区已俨然成了一位“名人”,经常有人来看望她,有认识的,也有不认识的。一次,有个老太太来看望她,因不方便自己上门,就让居委会带她去,居委会一开始不想打扰老人,但经不住对方的一再要求,就把她带到了朱家。一见老人,老太太高兴的不得了,又是握手又是抚肩的,甚至还吻了她一下。老人因眼睛不好,也没看清对方是谁,一直等到对方走了,她才问女儿:“刚才那个吻我的人是谁啊?”女儿开玩笑说:“是个老头。”这下老人可激动了,但仍有些不好意思,说:“他怎么可以随便吻我呢?”直到女儿对她说了实话,她才笑着埋怨女儿道:“瞧你,怎么尽开这种玩笑。”

老人平时很爱干净,别看她年纪大,可仍然坚持天天洗澡,衣裤也要每天换洗。去年,老人作为上海市一项白内障复明工程受益者,还去医院做了手术,手术后,左眼基本复明,只是右眼仍然有点模糊。

老人所在的街道、居委会对她的日常生活也很关心。按规定,老人现在享有每天一瓶牛奶及每月100元的生活补贴。今年重阳节,街道一次性发给老人500元钱,同时还发给老人由一家公司赞助的乘车证及百岁寿星的荣誉证书。对于前两者,老人倒没什么,使她感兴趣的是那张大红封面的荣誉证书,见人就拿给他(她)看,并说“我结婚时也没得过奖状(荣誉证书),想不到现在年纪大了,倒有了。”老人平时的生活起居由她身边的小女儿范秀英给包了,由于范秀英自己和其丈夫的身体都不太好,所以给老人请了个保姆。老人说:“在大家的关心下,我的日子是越过越舒坦了。”这句话,看上去是句客套话,其实,体现了老人那颗感恩之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湖南第一寿星高寿令人羡慕 分享长寿秘诀

全文共 1321 字

+ 加入清单

近日湖南第一寿星成了所有人关注的对象,122岁的高龄,而且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着实让人羡慕。佰佰下面带大家一起详细了解下这位寿星,并给大家分享一些长寿生活常识。

湖南第一寿星简介

田龙玉,女,土家族,凤凰县人。1893年6月9日出生,今年122岁了!她身体状况很好,体态微丰,眼不花,耳朵灵,思维敏捷,面色红润、头发半黑,皮肤细腻,没有一点老年斑,六七颗牙齿很结实。

田龙玉是凤凰县官庄乡新民村人,一生共生育过13个孩子,但均未长大成人,最大的也只活到18岁。1973年,老伴离世,田龙玉开始独自生活。2006年,侄女张桂英将她从乡下接到凤凰县城一起生活。同年,老人被评为“湖南省十大寿星”之首。2012年,中国老年学学会公布的2012年“中国十大寿星”中,时年119岁的田龙玉排名第九。如今,122岁的田龙玉老人已成为三湘第一寿星。

湖南第一寿星长寿秘诀

饮食有节制,生活起居有规律,这是湖南第一寿星的长寿秘诀。

据了解,日常生活中田龙玉多以五谷杂粮为食,饮食有节制,生活起居有规律。坚持自己洗衣、做饭。他在饮食方面都没有刻意进行养生,从不偏食,倾向于多吃蔬菜,一般都吃七成饱。她一天只吃两餐饭,喜食时令菜蔬,现在每餐仍能吃大半碗白米饭,还经常出门散步,到邻居家串门。

有利于长寿的食物

1、松子清肠润肌肤。

在传统食品百科知识中,松子经常在御膳中运用,向来被宫廷达官贵人视为有滋补强身功效。松子丰富的油脂成份,不但可以帮助排便,还可以滋润皮肤。

怎么吃最健康:松子热量较高,平时撒点在饭菜上,每次一小把。

2、大蒜消炎又杀菌。

大蒜可以杀菌和预防疾病。近来,大蒜也被发现可以降低胆固醇。但生大蒜辣刺激性强,因此胃炎、喉咙痛、痔疮、眼睛红、长青春痘的人,不宜生吃大蒜。

怎么吃最健康:避免空腹食用大蒜,可以利用煮、炒或做泡菜,减少它的辛辣刺激。或是搭配水饺、面食一块吃,不容易伤胃。

3、白菜止咳化痰还抗癌。

白菜可以退烧解热、止咳化痰。现代科学发现,白菜的营养价值高,是最热门的抗癌明星,白菜丰富的纤维和维生素C,可以补足冬天蔬果摄取的不足。但虚寒体质的人,不适合大量吃生冷的白菜,如泡菜。

怎么吃最健康:吃火锅时,别忘了尽可能多加点白菜,消解燥热之气。

4、粥护胃补元气。

粥在熬煮过程中,已将食物中的有效成份释放溶解在汤水中,因此很容易被消化吸收,适合胃口不好、身体虚弱的人。

怎么吃最健康:热粥最好,配合肉汤、菜汤或蔬菜熬煮咸粥更好,可以让食物营养精华一次被吸收。

5、海带帮助排便不长胖。

热量低且充满胶质、矿物质的海带是很适合现代人的美容健康食品。海带富含可溶性纤维,比一般纤维更容易消化吸收,帮助顺畅排便。最大的优点是,海带热量低,做为宵夜点心不用担心发胖,很适合爱美的女性。

怎么吃最健康:海带与醋最搭配,醋可让海带软化,可以试试用醋凉拌海带。加上冰块的海带汤,可以凸显醋的酸味,口感更清爽。

6、荞麦降压助睡眠。

荞麦含有强力抗氧化物,可以降血脂、增强血管弹性、防止血液凝结,是很好的护心食物。此外,其降血压和助眠的效果也很好。荞麦还是很好的大肠清道夫,纤维含量是一般白米的6倍,所以有“净肠草”之称。

怎么吃最健康:可以将荞麦面凉拌、煮汤。也可以将荞麦和米饭一起蒸或熬粥。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几位百岁寿星谈自己长寿经是什么

全文共 2427 字

+ 加入清单

下面让几位百岁寿星谈自己长寿经是什么呢?“这么多年,一直有人来问我爸爸长寿的秘诀。其实有啥秘诀?他就过着最平常人的生活。他这个113岁的老爸不抽烟,不喝酒,不吃零食;每天早上5点起床,晚上9点睡觉,起床后要出去锻炼;一天三顿饭,大家吃什么,他就吃什么。”何文章的儿子何长安说,“要说长寿也就是生活有规律,心态好一点,平常人都能做到。”

“我儿子孝顺!儿媳妇也孝顺!我还摊上了一个好老伴儿,赶上了好时候!”老人经常满意地说,老人拿出一张照片,看着上面正和孙女一起戏水的自己说,“这不是我么,我在植物园,多好啊!自己走去的呢!”

何长安说父亲年轻的时候是个农民,没正经八百地上过学,老了反而来了学习的劲头。墙上挂着老人集成册的报纸,每天的报纸要看两三遍,看完就给我们讲。

“看不懂的就问我儿子,我不装懂!多记几遍就记住了,我现在脑子一点不糊涂,可好使了!加上不愁吃不愁穿,啥都好,我觉得我还挺年轻的呢!”老人说。

长寿关键词:爱学习·平常人·好心态

李再白104岁

“我妈也没有什么长寿秘诀,她和其他人的生活一样,早上五点多起床,晚上八九点钟入睡。吃饭的时候,大伙吃什么她就吃什么,不挑食也不吃补品。她从不暴饮暴食,不吃过冷过热或者油大的东西。到现在我妈的胃口特别好,干饭有时候能吃一碗多。”老人的儿子付国维说。

老人平常最喜欢玩牌和魔方,“摆摆牌,掰掰魔方!”这两样东西在帮老人打发时间的同时,也维持着她的大脑运作。付国维说:“家里的每个人老人都记得,哪个孩子什么时候该来了,哪个孩子什么时候有事情了,她甚至会提前提醒我们。”

李再白老人曾经得过病住过院。“得了病别害怕!”老人简单地说着那段经历,好像那段病痛与自己无关。如今虽然上了年纪,老人依旧坚持洗自己的内衣裤,缝补破了的衣服,有时还扫一扫家里的地面。“一辈子心搁正,啥都不怕!”老人常这样说。

长寿关键词:魔方·自理·坦荡

张春台108岁

早晨5时30分,青年公园里,晨练的人们时常会看见一位清瘦的看上去七八十岁的老人在慢慢地跑步。

这位老人就是张春台。相对于他的年龄,他的外貌相当具有“欺骗性”——头发是黑的,胡子也是黑的,脸颊上只有两点小小的老年斑,并且只有开心笑的时候,额头上才会堆积起明显的皱纹——这样一张脸,任谁也不会想到他是一位“世纪老人”,而且,居然还能天天早起跑步。

张春台老人解释说跑步是为了防止腿部衰老,为了让自己保持年轻,张春台老人每天晨练要跑一两公里的距离,到时间就出去,要不就像有啥事没做似的,就是下雨天也得打着伞出去转转。

老人对自己的起居饮食也有要求。他说他这辈子就爱吃素菜,白菜、豆腐、粉儿,老人吃了大半辈子也没吃够,而且吃得有讲究,叫“吃有定量”。这个量就是每顿饭只吃七分饱,油腻的少吃,从不贪嘴。早餐时,老人会时常改善一下,“来碗豆浆喝,对身体好。”老人的起居同样讲究,叫“睡有定时”:每天早上5点半起床,晚上9点准时睡觉。

长寿关键词:白菜·豆腐·跑步

韩进宝101岁

韩进宝老人有七个儿女,大多做生意,儿女们一忙,也就没有时间陪他。几年前,兄弟几个把父亲送到了离家不远的老年人休养中心,当时和老人说先住着试试,不舒服就回家。谁知,老人一住进去就不愿意回家了。

“这儿多好啊,吃现成的,住现成的,啥都不让人操心,最重要的是有人陪自己玩儿,儿子都忙,我一个人在家没意思,这儿有挺多老伙伴儿,和我说话聊天还能打牌,心情好。”韩进宝老人说。

韩老这辈子不吸烟,不喝酒,就有一个爱好——唱评剧,没事的时候就去附近公园和那里的老人一起唱,年轻的时候就爱玩,现在玩着心情更好。

长寿关键词:唱评剧·好心情

王彤芳104岁

104岁的王彤芳老人喜欢看足球比赛。不仅仅是足球,排球、乒乓球……凡是有中国队的比赛老人都喜欢看。她和儿子一起住,每次看比赛的时候,都拉着儿子一起看,看见中国队赢了,就大笑着鼓掌,坐在一边的儿子也就陪着老妈一起鼓掌,搞得热热闹闹的,就像自己真的到了现场一样。

王彤芳老人的眼神儿其实挺不好的,可就是看不着影儿也要坚持听个声儿。为啥?老人说:“中国队赢了我就高兴,哪怕就只能听个声儿。”

一般看完电视,老人也就该睡觉了,这时候老人的儿子就该忙活上了:一定要给老妈用热水烫烫脚;老妈喜欢吃甜的,晚上得固定给老妈热牛奶喝,牛奶里要兑上葡萄糖粉。等到第二天一早老人醒了,早餐要给预备点稀粥。老人特别喜欢吃大头菜和菠菜,这两样菜不间断,还喜欢吃点肥肉。

儿子的孝顺让王彤芳老人很满足。她自豪地说:“我已经五代同堂了,不管哪一个都听我的话,我说啥他们都听。”

长寿关键词:大头菜·菠菜·看球赛

黄玉珍101岁

黄玉珍老人说,医院刚给她进行完体检。“心律正常!血压正常!”身体一如从前的健康,黄玉珍老人的脸上绽出了笑容:“感谢党啊。”老人的儿子说,母亲虽然是低保户,但心里一直十分满足,每天带她出去晒太阳的时候,她总要说“感谢党,感谢国家。”一颗感恩、知足的心让老人没有烦恼,健康快乐地生活着。

“我最喜欢吃饺子,我儿子每天都给我买饺子吃,他先让我吃,我吃完了他才吃。”老人哈哈笑着,显出很满足的样子,身上的大红唐装映着满脸的喜庆。“就是偶尔有一天吃的不是饺子,我也要和别人说我吃的是饺子。现在生活这么好,有什么不知足的?”在老人心里,这个“饺子”代表了很多很多:是喜欢的食物,是儿子的孝顺,是天天过大年一样的好生活。

长寿关键词:儿子好·感恩心

李自学102岁

李自学老人每天都要出去散步,一天三四趟,天天不间断。家人说老人的生活方式似乎颠覆了一般的长寿理论。他喜欢吃肥肉,吃粘食,还抽便宜烟,给他好烟也不抽。

李自学老人有点沉默,任凭晚辈们给他做代言人,自己只是点头。“他生活挺有规律的,早上6点起,晚上8点半睡,也不看电视。再有就是爱吃水果,一年四季都要吃葡萄,还喜欢喝绿茶。”家人给记者看老人喝水的瓷杯子,那哪叫杯子呀?简直就是个小缸!“一天至少两大杯,再有就是老人心态挺好的。”

说到心态,李自学老人终于说话了,他先是重重点了一下头,然后说:“人要知足,一辈子都要做好人!”

长寿关键词:葡萄·绿茶·早睡早起

展开阅读全文

篇5:103岁寿星如何健康长寿的

全文共 672 字

+ 加入清单

盘县有个“阳光寿星”,今年103岁了,仍精神矍铄,身体硬朗。30多年来,这位老人独立生活,不靠儿孙照顾,做饭、洗衣和养鸡等大小事均能独自完成,堪称奇迹。3月14日,记者一行慕名对这位老奶奶进行专访,那么103岁寿星如何健康长寿的呢?

老奶奶叫黄郭氏,住盘县英武乡革纳铺村。一见面,老人就给我们开了个玩笑:说自己一身除了牙齿是30多年前安的假牙外,其它的都是“原配”。旁人说:老人虽是百岁高龄,至今却眼不花、体不虚、听得见、看得开。

老奶奶告诉记者,她8岁就失去双亲,也没有兄弟姐妹,靠吃百家饭长大,生有两儿三女,都已超过60岁,并且都身体健康,孙辈已经有20多人。记者了解到,自1976年丈夫去世后,老人就一直独立生活至今。

我们的到来,让老人很高兴,对我们的提问,她是有问必答,少有听不清、讲不明的情况。老人还给我们演示提炉做饭、切菜叶喂鸡等每天必做的事情,做起来一点也不吃力。记者的采访引来了老人的不少邻居,她便拿出甘蔗招待大家,只见她先用刀砍,再放在膝盖上折断,一招一式,极为利索。

据介绍,老人的饮食以素淡为主,很少吃肉,养的鸡不是送给子女就是拿到街上卖掉。没事时,她就在村边闲逛散步,或者到村边的乡场上看热闹。采访中,老人笑嘻嘻地告诉记者:今年春节,政府对她进行慰问,给她送了新衣。之后,老人还专门从箱子里拿出来穿给大家看。穿上新衣后,她像孩子般的笑得合不拢嘴,她说:现在政策好得很,儿孙们都很好,非常孝顺,自己什么都不缺。

采访中,老人不是微笑,就是开心的大笑,让人觉得很“阳光”,所以,我们把“阳光寿星”这个词送给她,祝老人家永远健康长寿。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院士寿星有哪些长寿心得

全文共 3263 字

+ 加入清单

突破百岁的贝时璋院士,是中国生物物理学的奠基人。这位曾创立“细胞重建学说”的长寿科学家,历经百年世事沧桑、目睹百年科技巨变的老人,下面来看看院士寿星有哪些长寿心得吧?

随着苏步青院士、陈省身院士先后作古,1903年出生的贝时璋院士成为大陆惟一健在的、1948年遴选的中央研究院第一批院士,也是最年长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这位百岁院士依然精神矍铄、思维敏捷、身体健康,而且仍在继续工作。

过了百岁之后,贝时璋的味觉、嗅觉和触觉功能还很好。只是从1999年96岁开始,他的听觉和视觉功能逐渐萎缩。与人对话时,就由家人用水彩笔写大字给他看,或者用手指写在老人的手心里。贝时璋用放大镜细细看每一个字,偶尔碰到字数多的问题也会提抗议:写得简单一点嘛!

贝时璋的思路仍很清晰,也比较健谈,尤其与人谈起日常生活和科研工作,中间都不停顿。有时,家人害怕老人话说多了会累,想让他停下来喝口水,他都不理会。小儿子贝德常风趣地说:“爸爸太激动了,话说得刹不住车了。”

贝时璋讲话时要戴助听器,但目的是听自己的声音,这样使他的谈话比较系统、连贯。2003年编纂论文集时,没有讲稿,贝时璋也能思路清晰地做一至一个半小时的学术报告。如不戴助听器,听不到自己的讲话,那样条理会乱。他现在常说,“我这样的年岁,脑功能好,记忆力(信息储存)和思维活动(信息加工)都好,只是信息输入功能(听觉和视觉)差一些,这种健康状况已经是很好了。”

2004年8月间,贝时璋左前臂长了70多年的一个瘤子突然往外流血水,贝时璋住进北大医院做了手术。虽然不是什么大手术,毕竟是百岁老人,医院十分谨慎,术前做了全面的身体检查。检查结果是一切指标无一异常,各个脏器功能完全正常,手术也十分顺利。原来预期对于这么高龄的老人可能需三周时间才能拆线,结果两周就拆了线,之后刀口恢复得也相当好。

贝时璋一生没有生过大病,98岁之前没有住过医院,除了正常的体格检查,他是不去医院的,平常几乎从来不打针吃药。

总结自己的长寿经验时,贝时璋认为主要得益于四个方面:淡泊名利,宽厚待人,适当运动,注意营养。老人的养生之道看似简单,可其中蕴含的道理却值得人深思。确实,如果一个人在名利上面太计较,单纯为了名利、为了荣誉、为了金钱,这样免不了要伤脑筋,无疑是给自己制造思想负担,必然会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而对人厚道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一生从不做对不起别人的事情,自然能问心无愧,心宽体健。

以前还去办公室上班时,像别的老人一样,贝时璋早上起得很早,吃完早饭便步行上班,穿过人来车往的马路,七点半准时来到实验室。如果碰上阴天或者下雨,他就提前出发去上班,绝不会因为天气而迟到一分钟。中午如果按点下班,就正好赶上交通高峰,贝时璋觉得虽然自己健康,但还是小心为好,他总是迟一点离开实验室,等高峰时刻过去了,路上行人和车辆不再拥挤,才高高兴兴地回家,这的确是一个保护自己的好方法。这也可以看出,贝时璋是一个对自己很客观的老人,不争强好胜。

从中关村北一条街的住所到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来回3000步,这条路贝时璋走了整整40年。今天,这位年逾百岁的资深院士虽说已不再往返于这两地之间,但前几年,他仍坚持每天在自家室内、走廊和阳台上走3000步。自己还编了一套操,按摩手脚、头部,活动身体各个关节,每天操练两次。这两年,走得慢、步距也小,走的步数少了些。进入冬天,则每天早晨在卧室走10分钟,坐在床上练10分钟,白天再到走廊、客厅走一走。这个年岁了,走路不用人搀扶,与人握手时总是那么有劲,应该说是得益于他常年的这一系列锻炼活动。

从小就热爱劳动的贝时璋始终把自力更生挂在嘴边,自己的能力所及尽量减少别人的负担。每天起床后,他先整理自己的卧室兼工作室,收拾床,抹桌椅板凳,然后倒尿盆。像铺床、拉窗帘等简单事情不说,贝时璋常年坚持洗自己的内衣裤、袜子、手帕和抹布。每天用温水洗三次脸,夏天全身用热水洗一次,冬天分上、下身各擦一次。

2003年年底,贝时璋因为肺炎住进医院,医生说幸亏贝老身体底子好,否则像这种年纪要康复特别困难。尽管有保姆照顾个人起居,但是贝时璋还是自己动手洗衣服和做一些简单劳动,有时候还跟保姆抢着做。他把做点家务事视作“运动”,当作是一种趣味,让自己暂时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片刻。

在饮食上,他的原则是早上吃得饱,中午吃得好,晚上吃得少;不挑食,荤素搭配,讲究营养和热量,吃饭要讲究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的搭配。蛋白质很重要,吃得太少对脑子影响很大,脑子要用蛋白质来补,要多吃一些。油不要吃得太多,动物脂肪少吃,植物油关系不大。至于口味,身为南方人的贝时璋惟一的要求是清淡,除此而外,有什么吃什么,从来不挑剔。除了注意营养搭配外,贝时璋还注意食品卫生,有意思的是,他在吃饭的时候要使用两双筷子。除一日三餐,他基本上不吃零食;除水果外,不吃生冷食物,饭菜全吃热的,所以从来不闹什么肠胃病。

贝时璋在德国留学时,学生中盛行吸烟,他也学会了吸烟。烟一直吸了60年,到20世纪80年代初,说戒烟,便从此再不抽烟。他也从不吃补药和营养品,只是每天坚持吃四片复合维生素B、六片维生素C。之所以每天坚持吃复合维生素B和维生素C,贝时璋认为根据自己的细胞重建理论,维持好细胞解体和细胞重建的平衡,是对抗肿瘤和心血管疾病以及维持和提高脑功能的重要环节;而细胞解体和细胞重建的平衡,是靠机体氧化、还原系统作用的平衡来维持。吃一定量的复合维生素B和维生素C,就可以维持氧化、还原系统作用的平衡,从而可以对抗肿瘤和心血管疾病以及维持和提高脑功能,保持健康。有时,为使睡眠好些,老人也吃安定片。

贝时璋喜欢和年轻人相处。在他身边就活跃着一群年轻人,贝时璋和他们在一个课题上共同研究交流,合作非常愉快。年轻人朝气蓬勃,奋发向上,头脑敏捷,接受新鲜事物快,多和年轻人交朋友,能使老年人萌发童心,可以调节心理,保持愉快心情,消除孤独、寂寞、烦躁、忧郁等不利于健康的情绪。这就是一位世纪老人、一位生物学家对于生命本质的诠释。

贝时璋是一位对职业有着崇高感的优秀科学家。回顾自己的一生,贝时璋说,从封建社会开始一直生活到今天,亲眼目睹了社会的巨大变化,他觉得这是进步。但无论时世如何变化,作为学科学的人,科学道德是很重要的。对于从事各种各样职业的人来说,职业道德还是很重要的。另外,一个真正的科学家是忠于科学,热爱科学的。他热心科学,不是为名为利,而是求知,爱真理,为国家做贡献,为人民谋福利。对科学家来说,最快乐的事情是呆在实验室里做实验或在图书馆里看书。实验即使失败,也不泄气,总结经验、找出问题、继续前进;要不嫌麻烦,肯花工夫,有耐心,有毅力,最后总会成功。

贝时璋92岁之前,每天都坚持去实验室上班。从1996年起,贝时璋便不再去实验室了,在家里工作,算是开始了老年生活。

在家里,贝时璋每天工作三小时左右。不能再到实验室亲自做实验,但他仍坚持阅读书刊,及时了解国内外科技信息和动态。他现在虽耳背,视力越来越差,但思维仍清楚,还经常写些笔记和短文,力争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工作是老人一生中最大的快乐。每晚看过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和天气预报,洗漱之后,贝时璋晚8点就上床睡觉。以前起得很早,冬季5点半,夏季5点,近年来是早8点起床。老人的睡眠质量还可以,有时醒了就想想科学问题。

目前,贝时璋仍在做的工作主要有两件,一件是继续对他建立的“细胞重建学说”及其与之相关的重要生命科学课题进行深入的理论探索与研究。以前,贝时璋都是自己执笔整理,后来因为身体的原因,研究所里专门给他配备了一名助手,帮他摄影、摄像、做文字整理。贝时璋说,他要把进行这项工作的思路和探索研究得到的认识作为“备忘录”,交给研究所和国家,是否会对后人有用很难说,如果能够给他们一些参考和备忘也就心满意足了。另一件工作,是回顾和总结他从事科研和教学80年的心得体会与经验,以及他创建并长期领导生物物理研究所的建所思想与实践,贝时璋把这件工作称作“回忆录”,同样也要交给研究所和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7:106岁寿星有哪些长寿秘方

全文共 971 字

+ 加入清单

我现在的身体还好,头不昏,眼不花。去年检查身体时,医生说我内部器官都还好,尚未发生器质性的病变。我行动自如,生活完全自理,还能做点轻微的家务事。只是眼力和听力有点下降,有一点关节炎,从未得过什么大病,也没住过医院,下面来看看106岁寿星有哪些长寿秘方吧?

我的长寿之道是这样的:我热爱劳动,很小就在娘家参加农业生产劳动,结婚后也是务农。解放后就在农场当农工,割谷、栽秧、种棉花、锄草、防汛、抗旱、秋种、上山砍柴、挑水、烧火、洗衣,什么事都干,酷暑严寒,都是风里来雨里去,把我的身体和意志锻炼得很坚强。后来,到了退休的年纪,就回到家中带孙子,料理全部家务。从早到晚,我是脚不停、手不闲,内内外外一把手,把事情做得好好的。可以说我是勤劳一生,靠勤劳赢得了长寿。

我们那儿良好的地理生活环境,非常有益于健康长寿。伍山农场地处钟祥、京山和天门的交界处,我所住的屈家湾,湾前有一条河,湾背后靠着巍巍的群山,依山傍水。有山有水就是好地方,山上树木繁茂,郁郁葱葱,冬暖夏凉,空气特别清鲜,风景优美。我常到山里砍柴,摘果子,挑野菜。这里的水土都没有污染,饮的地下水,吃的粮食、鸡蛋和青菜都是新鲜的,没有任何污染。另外,村子里特别安静,没有噪音污染,不像城市里吵闹。

我们这里的人很少生病,身体都很健康。寿命都很长,七、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很多,百岁老人也不只我一个。

我的性格温和,为人也极为随和,人缘好,与儿女和内外孙,邻居亲友,以及邻村的人,都合得来,从来不与人闹矛盾,更不与人打架。我的性格比较开朗、生性乐观,从来不怄气。年轻时丈夫去世,到了老年儿媳妇和一个女儿也先后离去,我都没有太伤心,我认为人死不能复生,怄气与不怄气是一样,怄了也白怄,也不能把死人怄活。

在饮食方面,我什么都吃,农场办食堂时,食堂做什么我就吃什么。后来食堂解散,我就在家中做饭,做的全是家常便饭。我的个子1.68米,做事多,消耗大,所以,我的食欲旺盛、饭量大,吃得多。当然,我平日也吃荤腥,但是,大多是吃萝卜、白菜、豆腐之类的粗茶淡饭。

年岁大了之后,我也不是一天到晚在家中呆着。除了静养以外,还在村里走动走动,和一些老人们叙叙家常,聊天说笑话,乐一乐,年轻人说我是一个“健谈家”。

我现在和儿子一块生活,儿子每月有几百元的生活费,我每个月有300元的生活费,加上孙子们讲孝心支持一点,日子很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女寿星都有哪些长寿经

全文共 786 字

+ 加入清单

10位女寿星的饮食、作息规律都有所差异,但几乎所有的老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心胸开阔、饮食有规律,下面来具体的了解一下女寿星都有哪些长寿经吧?

101岁刘兴芸:一生心胸开阔

刘兴芸老人一生心胸开阔,平日里直来直去,有话就说,很少将苦恼装在心里。平时看见儿孙们为一些小事情发愁,老人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103岁范正芳:心态好从不装心事

心态好是范正芳老人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自从嫁入安家,她就和婆婆住在一起,住了一辈子了,好像从来没有遇见什么烦心事。

103岁赵庆芳:不挑食爱热闹

今年已是103岁高龄的老人赵庆芳从来不挑食,有什么就吃什么,每天一个鸡蛋,喝袋牛奶,早饭后一定会泡壶茶喝。老人平日爱说爱笑,更爱热闹,喜欢人多陪她聊天,心态十分年轻。

100岁温良玉:饮食规律不爱操心

温良玉老人有一个习惯已经坚持了20多年,那就是每天早饭都会吃两个鸡蛋糕,饭后不久就会泡上一壶清茶喝,晚上还会喝一包牛奶。老人不爱操心。

103岁张相兰:喜吃素食乐观向上

张相兰老人不爱喝茶也不爱喝太多水,平日喜欢吃素食,消化不好时就吃点山楂片,力气不足就吃点桂圆,平时老人的桌子上都断不了这些小零食。老人还喜欢吃甜食,家里有许多的糖和点心。老人平时很注意生活规律,乐观向上。

100岁张琴英:知足常乐懂感恩

小时候要饭的日子让张琴英老人对现在的生活充满了感恩。张琴英老人表示,要懂得满足,懂得感恩,这样的人才能享受更多的幸福。

102岁李建英:善良热心爱聊天

李建英为人处世,街坊邻里没有不夸奖的,以前自己日子过得不好,但是看到别人有难处还经常帮助别人。平时还喜欢喝上两壶茶,经常有老姊妹儿上门造访,一聊就是大半晌。

101岁米太珍:心胸宽广跟形势

已经101岁高龄的米太珍老人还自己洗衣服,她一直说多劳动就是锻炼身体了。喜欢接受新事物,到现在会用家里所有高科技的家用电器。心胸宽广,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情从不往心里装。

104岁葛绍恩:爱吃青菜胃口好

葛绍恩老人平时的饮食、作息都很有规律,腿脚也很灵活,经常在楼道里来回走动锻炼身体,天暖和的时候就去室外溜达。老人胃口很好,尤其喜欢吃青菜,很少吃肉。

98岁王金平:不占便宜不计较

王金平老人的老伴儿高甲亮表示,好的性格是长寿的秘诀之一。无论对亲人还是陌生人,她从来不斤斤计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