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蝙蝠侠贝恩是谁【通用19篇】

蝙蝠是具有飞行能力的哺乳动物,外表十分黢黑,喜欢倒挂在树上睡觉,十分吓人。那么蝙蝠为什么总是倒挂在树上睡觉呢?

浏览

2960

文章

238

为什么蝙蝠感染冠状病毒后不会生病

全文共 982 字

+ 加入清单

从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到现在的新冠状病毒,蝙蝠被认为是许多冠状病毒的天然宿主。为什么蝙蝠长时间携带冠状病毒而不生病?最近,一项新的研究揭示了这个“谜”。

英国《科学报告》最近发表的一项研究通过实验证实了蝙蝠细胞可以与病毒共存很长时间的假设。研究人员让MERS冠状病毒连续感染一只棕色大蝙蝠的细胞126天,并通过检测蛋白质、转录物和基因来分析被感染的细胞。研究发现,尽管MERS冠状病毒进入人体后能杀死人体细胞,但它能与宿主在蝙蝠细胞中“和平共处”很长一段时间。

研究人员表示,一旦接触到病毒,蝙蝠的“超级”免疫系统将保持自然的抗病毒反应,这在包括人类在内的许多物种中是“关闭”的。研究表明,与正常细胞相比,长期感染的大棕蝠细胞中ⅰ型干扰素的基本水平非常高,这可能抑制病毒的持续复制。

与此同时,MERS冠状病毒本身也迅速产生特定的基因突变,以适应蝙蝠细胞。被感染的蝙蝠细胞也有能力抵抗反复的病毒感染。结合上述原因,大棕蝠可以携带MERS病毒数月而不发病。

然而,萨斯喀彻温大学的微生物学家维克拉姆·米斯拉说,如果蝙蝠遇到一些压力,比如感染其他疾病,被迫离开它们的栖息地,它们的免疫系统和病毒之间的平衡可能会被打破,导致病毒的扩散,并可能传染给其他物种。

蝙蝠是成千上万种病毒的天然宿主。一些研究认为,每只蝙蝠平均携带17.22种可能让人生病的病毒。研究人员分析了一个包含2805种哺乳动物病毒的数据库,发现蝙蝠携带的威胁人类的病毒数量最多,是第二大哺乳动物灵长类动物的两倍,啮齿类动物位居第三。蝙蝠可以直接将病毒传播给人类,也可以先将病毒传播给灵长类动物和其他动物,然后再传播给人类。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和其他机构的研究人员今年2月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称他们发现蝙蝠体内新冠状病毒和TG13冠状病毒株的基因序列一致,高达96%。TG13是已知最接近新冠状病毒基因的菌株,表明蝙蝠可能是新冠状病毒的天然宿主。

尽管蝙蝠携带多种病毒,研究人员也强调人们不应该把它们视为“敌人”。西班牙报纸《世界报》最近援引俄亥俄州立大学研究员西蒙·里佩尔的话说,蝙蝠远离我们的敌人。在某些方面,它们还有助于维持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健康。例如,热带雨林中的一些蝙蝠以水果和花蜜为食,帮助授粉和播种。然而,欧洲的食虫蝙蝠捕食大量可能导致昆虫灾难的昆虫。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蝙蝠对于古人来说有着怎样的寓意和象征?

全文共 574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蝙蝠,这是我们都再熟悉不过的生物了,在很多人的印象当中,蝙蝠是一种看上去比较邪恶的生物。尤其是在西方的文化当中,更是将蝙蝠视为恶魔的化身。不过蝙蝠这样的生物在我国古代,以及日本的文化当中却被视为吉祥物。那么为何这么说呢?接下来小编就来给大家讲一讲吧。

在日本历史上的平安时期的文化当中,他们对于蝙蝠的看法就与我国历史上清朝时期对蝙蝠的看法差不多,认为蝙蝠是一种吉祥、好运的象征。在清朝人的眼中,由于蝙蝠的“蝠”字与“福”字是同音的,而且蝙蝠还会天空飞翔,所以就有着“福从天降”的寓意。所以在我国清朝人的眼中,蝙蝠是有着“遍福”的含义的。

在古代崇拜蝙蝠的文化当中,甚至在穿着的服饰或是建筑上、金银器的雕刻或是纹花上都会刻有蝙蝠的图腾或是纹路,认为这样就可以向上天祈福,可以给自己以及家人带来好的福气。

在平安时期的日本文化中,他们甚至会利用蝙蝠的翅膀骨骼的分布来制作扇子,这种扇子被称之为“无骨扇”,也可以被称之为“五骨蝙蝠扇”。这种五骨蝙蝠扇在当时的日本皇室中是非常受欢迎的,几乎是每一个皇亲国戚都人手一把。由此可见,蝙蝠在日本的平安时期已经不仅仅只是礼仪的表现,更是将其视作吉祥的象征。

不过不论如今对蝙蝠的定义是怎样的,或是古代文化当中对于蝙蝠能带来福气的说法,这都只是一个文化的代表,一种文化的意义。要想真正有福气,还是得靠着自己的努力才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蝙蝠会咬人吗

全文共 245 字

+ 加入清单

蝙蝠确实会咬人,中国极少有蝙蝠咬人的事件发生,一般是蝙蝠受惊后会主动咬人。平常我们看到的蝙蝠,都是棕蝠等小型蝙蝠,主要以蚊虫为食,不会主动攻击人。如果有蝙蝠误入房间,最好打开窗户和灯,让它自动飞走,用手去拍打,反而可能引起它的反击。

但蝙蝠的牙齿细而锋利,一旦被它咬伤,必须注射狂犬病疫苗。因为蝙蝠是温血哺乳动物,有可能携带狂犬病病毒。原则上被任何温血动物咬伤,都应该注射疫苗。疾控中心医务工作人员表示,被蝙蝠咬伤,无论伤口大小,都等同于猫狗的三级咬伤。所以看到蝙蝠,大家还是不要近距离逗玩。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蝙蝠属于昆虫还是动物

全文共 415 字

+ 加入清单

蝙蝠属于能飞的哺乳动物,蝙蝠的种类有很多种分类,大多数的蝙蝠会以昆虫为食,但也有蝙蝠以果实、花粉等为食。

蝙蝠是唯一一类演化出真正有飞翔能力的哺乳动物,有900多种。它们中的多数还具有敏锐的听觉定向(或回声定位)系统。大多数蝙蝠以昆虫为食。因为蝙蝠捕食大量昆虫,故在昆虫繁殖的平衡中起重要作用,甚至可能有助于控制害虫。

某些蝙蝠亦食果实、花粉、花蜜;热带美洲的吸血蝙蝠以哺乳动物及大型鸟类的血液为食。这些蝙蝠有时会传播狂犬病。蝙蝠呈世界性分布。在热带地区,蝙蝠的数量极为丰富,它们会在人们的房屋和公共建筑物内集成大群。蝙蝠的体型大小差异极大。

最大的吸血狐蝠翼展达1.5米,而基蒂氏猪鼻蝙蝠的翼展仅有15厘米。蝙蝠的颜色、皮毛质地及脸相也千差万别。蝙蝠的翼是进化过程中由前肢演化而来。除拇指外,前肢各指极度伸长,有一片飞膜从前臂、上臂向下与体侧相连直至下肢的踝部。拇指末端有爪。多数蝙蝠于两腿之间亦有一片两层的膜,由深色裸露的皮肤构成。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蝙蝠鱼科海水鱼饲养方法

全文共 1084 字

+ 加入清单



长鼻蝙蝠

蝙蝠鱼顾名思义,它名字的由来缘于身体的整个形态像极了蝙蝠。它属于蝙幅鱼科,有九属六十余种,体盘一般呈现三角形或圆盘状,扁平,身体无鳞。鳃孔小,位于胸鳍基部内侧背方。祖先主要分布于热带和温带海域中,其中以蝙蝠鱼而出名的地点是马来西亚地区。

蝙蝠鱼中个性最突出的一个品种是红唇蝙蝠鱼,深灰色身体配上那烈焰红唇,给人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但事实上它还是很温顺的动物,不会随意攻击其他生物。主要以浮游微生物为食。虽然身为鱼类,但该蝙蝠鱼的移动方式完全不同于一般水体生物,他们不是靠扭动身体游走,而是借助尾鳍和腹鳍在海床上跳跃。

一、长鼻蝙蝠

也叫角蝙蝠鱼。长鼻蝙蝠有一个水平扁扁的身体,颜色是红褐色到深棕色的杂斑。身体两侧和各鳍上有暗色斑点,在行为上,与鮟鱇鱼类似。长鼻蝙蝠在鼻子上面有一个像天线一样的结构,当感到饥饿时,会在海床上一动不动,上上下下移动那个天线,当有小鱼因为好奇而靠近观察时,它会迅速张开嘴,一口吞下好奇的受害者。不善于游泳,但胸鳍和臀鳍很发达,这能帮助它在海床上行走。据知,能跳跃、爬行甚至看起来像四条腿走路的样子。当感到危险时,会迅速把自己埋在沙子里。因为其行动缓慢,不能与行动迅速的鱼竞争,所以选择合适的混养伙伴是需要动一番脑筋的。500升以上的水族箱饲养,沙底或碎珊瑚底质,灯光不要太亮。提供贝壳类、蠕虫和小的饲料鱼。如果刚入缸时拒绝吃食,可以用活的海虾或草虾诱其开口。

二、长鳍蝙蝠

也叫尖翅燕鱼。身体及各鳍是黑色和淡黄色或褐色相间。比较容易饲养的蝙蝠鱼,可以长到60厘米。不适合放入珊瑚缸,会吃掉无脊椎动物,包括珊瑚和海葵。需要900升以上的水族箱饲养,保证足够开阔的活动空间。像其他蝙蝠鱼,很容易得白点病。刚入缸时,用活的饵料虾诱其开口,或活鱼也可。食物包括各种动物性饵料,像虾、扇贝、富含营养的海虾、冷冻的及植物性饵料。每天饲喂三次。

三、短翅蝙蝠



短翅蝙蝠

也叫圆眼燕鱼。圆形的褐色身体,高高的背鳍使这种鱼看起来很大。成鱼能长到55厘米,呈银白色,各鳍也没那么大了,也叫白鲳。如果提供足够大的水族箱,900升以上,很容易饲养,需要足够空阔的活动空间。不适合放入珊瑚缸,会吃掉无脊椎动物,包括海葵。像所有的蝙蝠鱼,很容易得白点病。刚入缸时,用活的饵料虾诱其开口,或活鱼也可。食物包括各种动物性饵料,像虾、扇贝、富含营养的海虾、冷冻的及植物性饵料。每天饲喂三次。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蝙蝠和老鼠的关系

全文共 238 字

+ 加入清单

蝙蝠老鼠没有关系,但都是属于哺乳动物。

蝙蝠在哺乳动物里面属于一种翼手目动物,而老鼠则是一种啮齿目动物。在所有动物里面,它们是属于两个完全平行的目。

蝙蝠的由来历史非常久远,大约距今约有五千多万年的历史,祖先可以追溯为“伊神蝠”,在它的带领下,蝙蝠种群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繁衍将近千种;而以老鼠为代表的啮齿类动物,在数量上要比蝙蝠庞大得多。

在牙齿构造上面,两者也有极大的区别。老鼠长着极具标志性的两颗大门牙,而蝙蝠的嘴巴里则全部是比较尖的牙齿,这与它们两者的饮食习惯有极大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巨型蝙蝠王为什么被称为吸血鬼 巨型蝙蝠王真实照片

全文共 744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小编对这个蝙蝠是没放过的,一直在研究,还是非常的厉害的,蝙蝠携带的病毒也多,所以要好好研究了,最近很多人在问这个巨型蝙蝠王伟什么会被称为吸血鬼,难道它能变化成吸血鬼?还是说喜欢吸血?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个巨型蝙蝠王到底是什么,还有真实照片也看看吧!

德古拉是民间故事中的吸血鬼,蝙蝠因为也是夜晚行动而与吸血鬼产生联想。这种蝙蝠大到超越一般人的常识范围,可说是蝙蝠界的德古拉。他们叫做巨型蝙蝠(megabat)。看着图片里的巨型蝙蝠,小编都吓傻了...

巨型蝙蝠是一种罕见的物种,他们巨型的翅膀收在身上就像穿了一件斗篷。两边翅膀张开时可达150公分宽,重约1公斤。

静静地望着你

巨型蝙蝠只能在菲律宾被看见。他们住在深的洞穴以及在热带雨林。他们通常住在靠近河流的地方,专家认为这是因为他们可以很容易地找到沿着这些地区的粮食来源。

它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蝙蝠。他们有着看起来非常像狐狸的脸,在国外也有飞狐(flying fox)的别称。

他们通常待在非常大的群体中,因为这可以帮助他们保持温暖,并能够感到安全。然而,一些盗猎者却利用白天巨型蝙蝠们在休息时猎捕他们。

他们每年可以繁殖两次,但每胎大约只有一只巨型蝙蝠宝宝。

虽然长相像吸血鬼一样可怕,但他们可不吸血,巨型蝙蝠的主食是水果。这些食物通常生长在无花果树雨林。他们寻找食物在夜间和行进路径每晚可高达25英里,他们吃完水果吐出的种子,还有助于植物的繁衍。

先前也因菲律宾军方捕捉到的超大型巨型蝙蝠而引发轩然大波。

由于盗猎者在许多地方捕猎,和人类的开发与对水果的需求,数量十分稀少。

从没见过这么巨大的蝙蝠,不过看久了还蛮可爱的呀。下次去菲律宾旅游时,可不要被他们给吓到,但因为人类的猎捕而濒临绝种是非常可惜的事,希望这种美丽的生物能在地球上生生不息。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蝙蝠寓意什么意思

全文共 266 字

+ 加入清单

蝙蝠寓意着幸福、美好,是福、禄、喜、寿之首。

由于蝙蝠中的蝠字谐音“福”,因此有“有福从天降”的寓意。同时也可称作“遍福”,意思是指希望这种福气可以一直绵延下去,子子孙孙都能吉祥福贵。蝙蝠图案通常也用于翡翠、陶瓷等制品中,寓意着富贵吉祥。

在古代,人们在门窗之上也会放置关于蝙蝠的图案,给予其招财纳福的期望,同时也是一种吉祥的征兆,象征着福气可以延绵后代,世世代代平安幸福。

蝙蝠经常在夜间出没,白天是比较罕见的。蝙蝠有很强的飞行能力,蝙蝠视觉能力较差,而听觉却异常发达,在夜间或十分昏暗的环境中它们也能够自由地飞翔,准确无误地捕捉食物。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蝙蝠种类

全文共 248 字

+ 加入清单

蝙蝠种类有狐蝠、蹄蝠、大耳菊头蝠、兔唇蝠、果蝠等。

狐蝠:它是世界上最大的蝙蝠种类,体型比一般的蝙蝠大,由于其头型比较像狐,所以就被人们叫做狐蝠;

蹄蝠:主要分布在大陆热带、亚热带地区,蹄蝠和菊头蝠一样有马蹄形的鼻叶;

大耳菊头蝠:它是菊头蝠科、菊头蝠属蝙蝠,体型比较小,但耳朵却比较大,鼻叶中间还具有明显的缺刻;

兔唇蝠:它是翼手目、兔唇蝠科、兔唇蝠属的一类动物,体型比较大,它们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南美的北部丛林中;

果蝠:它是狐蝠科果蝠属下的动物,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在中国的种类不多。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为什么蝙蝠能发出超声波?

全文共 530 字

+ 加入清单

蝙蝠头部的口鼻部上长着被称作“鼻状叶”的结构,在周围还有很复杂的特殊皮肤皱褶,这是一种具有发射超声波功能的装置,能连续不断地发出高频率超声波。

因为蝙蝠是靠气流运动引起声带的振动而发声的。蝙蝠能发出频率高于2万赫兹的超声波,人耳对这种频率的声音只能望尘莫及。人类听到的声波频率约在16~2万赫兹的范围内。常看见倒挂在树枝上的蝙蝠,不停地转动着嘴和鼻子。其实,它每秒钟在向周围发出10~20个信号,每个信号约包含50个声波振荡,这样信号中不会出现两种完全相同的频率。以昆虫为食的蝙蝠在不同程度上都有回声定位系统,因此有“活雷达”之称。借助这一系统,它们能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中飞行和捕捉食物,在大量干扰下运用回声定位,发出超声波信号而不影响正常的呼吸。如果碰到障碍物或飞舞的昆虫时,这些超声波就能反射回来,然后由它们超凡的大耳廓所接收,使反馈的讯息在它们微细的大脑中进行分析。这种超声波探测灵敏度和分辩力极高,使它们根据回声不仅能判别方向,为自身飞行路线定位,还能辩别不同的昆虫或障碍物,进行有效的回避或追捕。蝙蝠就是靠着准确的回声定位和无比柔软的皮膜,在空中盘旋自如,甚至还能运用灵巧的曲线飞行,不断变化发出超声波的方向,以防止昆虫干扰它的信息系统,乘机逃脱的企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蝙蝠是国家保护动物吗

全文共 393 字

+ 加入清单

蝙蝠不是保护动物。蝙蝠是脊索动物门、哺乳纲下的一类动物,是唯一能够真正飞翔的哺乳动物,除一般哺乳动物的特点外,还有一系列适应飞行的形态特征。最小的是混合蝠,体重仅有1.9克,翼展16厘米,一些狐蝠的体重可以超过1.3千克,翼展可达1.7米。

蝙蝠具有很强的飞行能力,同时也是多种人畜共患病毒的天然宿主,能够携带数十种病毒。蝙蝠与其能够飞行并进行夜间生活相适应,它们在生理机能上也发生了一系列重要变化。通常蝙蝠的视觉较差,而听觉则异常发达,在夜间或十分昏暗的环境中它们能够自由地飞翔和准确无误地捕捉食物。

蝙蝠前肢特化,尤其是骨骼有较大的变化。肱骨显著短于桡骨,尺骨退化;除第一指不特别延长,末端有爪,其余掌骨和指骨均特别延长,各掌、指骨间生有皮膜,向后一直与后肢和尾部相连。连接各指间的皮膜称翼膜,前肢肱骨和后肢间皮膜称侧膜,前肢肱骨和前臂骨前的皮膜称前翼膜,连接左右后肢和尾部的称股间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为何蝙蝠携带埃博拉病毒却不会死?

全文共 680 字

+ 加入清单

长期以来,蝙蝠被认为是各种疾病的主要元凶,从埃博拉到中东的呼吸系统综合症。但是为什么我们看不到成群的死蝙蝠呢?新的研究揭示了蝙蝠如何携带疾病,但并不致命。

联邦科学和工业研究组织的一个小组检查了蝙蝠的基因和免疫系统。两者之间的关系比大多数人想象的要密切。干扰素是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当宿主的身体受到入侵时,它们会向触发特定类型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发出信号。这些基因可以产生各种对抗疾病的反应。研究人员发现,蝙蝠的干扰素比人类少得多,但它们活得更好。这项研究的结果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人类有12种干扰素。其中最残酷和研究最多的是1型干扰素。当一个人被病毒或细菌侵入时,1型干扰素会迅速发挥作用。它们有许多功能。它的两个功能是转录一些基因,将脱氧核糖核酸序列转化为能够对抗病毒的蛋白质,并激活免疫系统。

其中一种叫做“自然杀伤细胞”。他们巡视身体,寻找坏细胞,并诱导它们释放一种叫做“细胞激素”的蛋白质。细胞激素可以通过溶解细胞壁、停止分裂、快速凋亡或程序性细胞死亡来破坏细胞本身。

自然,这种感觉不会好。当我们感觉不舒服时,它是1型干扰素杀死我们自己细胞的结果。在人类中,干扰素1型只有在身体受到感染时才会被激活。研究人员发现蝙蝠的情况并非如此。

蝙蝠只有三种干扰素,但科学家发现1型干扰素一直很活跃。不管他们是否被感染,他们总是充满了这些细胞。他们的免疫系统高度警觉,既不消耗所有的能量,也不像人类免疫系统在相同条件下所遭受的持续细胞死亡。

这项研究仍处于早期阶段,但CSIRO科学家希望有一天人类免疫系统也能做到这一点。我们可能无法应对埃博拉,但我们可以忍受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蝙蝠鱼和魔鬼鱼区别

全文共 328 字

+ 加入清单

蝙蝠鱼和魔鬼鱼的区别是属类不同、外形不同、体重不同。

属类不同:蝙蝠鱼属于硬骨鱼纲,是一种硬骨鱼,而魔鬼鱼是属于软骨鱼纲,是一种软骨鱼;

外形不同:蝙蝠鱼体形呈三角形,吻部较为突出,且尖锐,而魔鬼鱼外形呈菱形,吻部宽大一些;

体重不同:蝙蝠鱼的体重在1.4吨左右,而魔鬼鱼的体重可达到三吨。

蝙蝠鱼的身体呈扁平状,尾部粗短,没有鳞片,全身布满了大小不等的颗粒状骨质突起或是尖刺,其分布范围较广,主要分布在热带或者温带的浅海到深海区域里,主要吃虾肉、鱼肉,偶尔也会吃一些紫菜之类的海藻。

魔鬼鱼是种庞大的热带鱼类,学名叫前口蝠鲼,它的个头以及力气经常使潜水员害怕,因为它愤怒起来,只需要用它那强有力的“双翅”一拍,就会碰断人的骨头,致使人受伤,所以人们把它叫做魔鬼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世界上最大的蝙蝠是什么?

全文共 562 字

+ 加入清单

马来大蝙蝠

马来大狐蝠是世界上最大的蝙蝠,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中的一种。体长为20-25厘米,体重约为600-1100克,翼幅最大达183厘米。

相信蝙蝠张开翅膀能有183cm吗?这可是一个成年男性的身高。这种蝙蝠还真的存在,它就是世界上最大的蝙蝠,马来大狐蝠,体长可达25cm。

马来大狐蝠是世界上最大的蝙蝠,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中的一种。体长为20-25厘米,体重约为600-1100克,翼幅最大达183厘米。有一双大眼睛,较长的像犬科动物的口鼻部和长而尖的耳朵。马来大狐蝠下体毛发长,颜色从黑色到棕褐色,背部的毛发更短、更硬,尤其大雄性更为显着,颜色范围从桃花心木红色至橙色和黑色。

马来大狐蝠黄金色围巾状的颈间皮毛,长达的达183厘米翼幅,都是把马来大狐蝠和其他狐蝠科成员区分开来的特征。没有其他蝙蝠所具有的尾巴。栖息于果实丰富的森林地带,属于夜行性动物,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就从栖身之所倾巢而出,寻找食物,寿命最长的蝙蝠则是一只印度狐蝠。

马来大狐蝠以几只到数千只的群体栖息在任何地方。日落时进入附近的栖息地,可以毫无声息地飞到捕食区,远达50公里远。马来大狐蝠通常在着陆前圈出一棵果树,并且喧闹的形成喂养组,组成几只到超过50只的蝙蝠。不像许多其他蝙蝠,为了导航使用回声定位,马来大狐蝠依靠视线的方式在夜间找到它们的居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怎么判断是不是被蝙蝠咬了

全文共 228 字

+ 加入清单

蝙蝠咬伤皮肤会感染,发烧,那么怎么判断是不是被蝙蝠咬了?请看下文。

操作方法

1

看周围有没有蝙蝠出没的痕迹,再想想有没有跟蝙蝠接触过,如果有,那就有可能是蝙蝠咬的了。

2

看身上的伤口有没有牙印,一般被蝙蝠咬后,被咬的地方会留下2-4个成对的牙印,这跟蝙蝠牙齿排列有关。

3

看伤口有没有流血,蝙蝠牙齿尖利,被蝙蝠咬后是会流血的,如果没有流血有可能是被其他蚊虫咬的。

4

看身体状态,被蝙蝠咬后皮肤会出现感染,严重的身体发冷,发烧,身体一旦有不适,就有可能是被蝙蝠咬了,赶紧去医院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蝙蝠叫声有什么秘密?

全文共 231 字

+ 加入清单

早在1974年,生物学家就知道一些雄性蝙蝠和鸟类一样频繁地鸣叫,并认为它们鸣叫的原因是为了保卫自己的领地和吸引异性。最近,研究人员发现一些蝙蝠的叫声包含更复杂的含义,不仅在频率上与鸟类的叫声相似,而且在含义上也相似。

这些蝙蝠的叫声是结构化的,有多个音节、短语、重复模式和节奏。他们的声音也包含语法意义,并调节短语的排列和组合。当然,这种规则并不严格。每个人都可以即兴创作和演唱自己的旋律。到目前为止,科学家已经在世界上总共20种蝙蝠中发现了“吟游诗人”。(段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蝙蝠飞到家里是什么预兆 家里进蝙蝠是什么预兆

全文共 233 字

+ 加入清单

民间说法中,蝙蝠有“福”的读音,家里来蝙蝠谐音似“来福”。蝙蝠在民间被视为吉祥物,“蝠”和“福”谐音,所以蝙蝠被寓意鸿福吉祥。蝙蝠飞进家寓意纳福迎祥、福在眼前。

不过科学说法中,家里进蝙蝠其实就是很偶然的现象,因为蝙蝠很有可能就是由于捕食昆虫而误闯进来的。蝙蝠都是靠超音波来辨别方向的,它不会无缘无故飞到家中的。也有的是因为房型或者家居的环境,蝙蝠会在家中筑巢建窝。

家里如果不小心进了蝙蝠的话,使用蚊香或者烟熏的方法都是可以的,或者是利用光照以及超声波的原理赶走蝙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蝙蝠是什么动物

全文共 315 字

+ 加入清单

蝙蝠是脊索动物门、哺乳纲下的一类动物,是唯一能够真正飞翔的哺乳动物。蝙蝠除一般哺乳动物的特点外,还有一系列适应飞行的形态特征。最小的是混合蝠,体重仅有1.9克,翼展16厘米,蝙蝠全身骨质轻,头骨愈合程度较高,肩带发达,胸骨具龙骨状突起,后肢胫骨、腓骨退化。耳壳发达,常具发达的耳屏或对耳屏。翼膜、耳、唇等处有丰富的感觉毛。颜色多样,大多是褐色、灰色和黑色。

蝙蝠具有很强的飞行能力,同时也是多种人畜共患病毒的天然宿主,能够携带数十种病毒 。通常蝙蝠的视觉较差,而听觉则异常发达,在夜间或十分昏暗的环境中它们能够自由地飞翔和准确无误地捕捉食物 。

蝙蝠分布于地球上除南北极和某些大洋岛屿以外的所有地方 。蝙蝠在自然界越来越少,趋于灭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2003年非典真正原因,其实并非果子狸而是蝙蝠

全文共 921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肺炎有多严重大家也知道,但是只要万众一心,这场战役一定会打赢,这个时候很多人都在回顾这个2003年非典,很多人都在问,这个2003年的非典产生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我们都以为是果子狸,其实并不是的呀,其实最后找到了蝙蝠,那么具体是什么情况?下面一起分析看看!

2003年非典在蔓延时,很多人还在上小学,每天老师都会排队让量体温,每天都要完成自己体温表格的检测与填写,每天下午放学,老师都会让早早回家,然后学校会用消毒液对桌子椅子进行消毒。那时,也经常会听到举国上下各个个地区非典又死亡多少例,时而又发现新的病毒。仿佛只要出门,去人口聚集的地方,就有可能传染非典病毒,一旦谁感冒发烧,立马就会被隔离起来。

“众志成城”那个成语,很多人在那一年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很多医生开始被抽调到疫情压力重的地方,也有很多医生因此而感染,那时候,有人说“白衣天使”就是“白衣战士”。悄然间,打响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各种宣传页,宣传标语随处可见,每个人都加入到了防控非典的战役当中。大家当时也一定很好奇,如此具有杀伤力的病毒来源于哪里?难道是人自己身体变异产生的病毒吗?

最起初,很多人认为这种病毒来源于果子狸,当时在广东非典病毒起源的地方,有食用果子狸的习惯,这样才把病毒传播给了人类。民间随之谣言四起,说是板蓝根对这种病要预防功效,那时的街头巷尾,到处都有发放的板蓝根汤,其实板蓝根只能起到预防感冒,并预防不了非典。

经过专家研究发现,其实罪魁祸首不是果子狸,而是菊头蝠,这种蝙蝠耳朵大,眼睛小,还一些丑萌的姿态,在之前有人就在市面上发现售卖的果子狸体内含有非典病毒,但是它们并不是源头,真正的源头是菊头蝠,这种常见的蝙蝠体内含有非典病毒的全部基因组成部分,只不过果子狸会捕食菊头蝠,所以体内才含有了病毒,看来真的是错怪果子狸了。

不难发现,每一种病毒的传播不是无缘无故出现的,源头可能来源于我们平常不注意的地方,这或许就是人与自然、人与万物在相处过程中,所需要克服的一些意外。同时,也在告诉我们,不要乱食用野生动物。同时,我们人类还需要做好病毒检测,寻找克服病毒的药物,更多的去建立动物基因档案,能够在出现意外时,有更好的方式方法来规避病毒,以免再次受到伤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蝙蝠为什么喜欢群居?

全文共 251 字

+ 加入清单

蝙蝠喜欢群居生活。在它们的巢中,每平方米最多有3000只蝙蝠。他们住在一起的原因仍然是个谜。

西班牙科学家指出,人们最初认为蝙蝠聚集在一起会提高它们栖息地的温度,但研究表明这不是主要原因。后来,科学家发现成群生活的蝙蝠的平均体重超过冬眠后散居的蝙蝠,因为一些营养不良的蝙蝠在成群生活时可以与健康的蝙蝠分享食物。至于大量成群生活的小蝙蝠,当它们的母亲外出狩猎时,这些小组织会聚集在一起保护彼此免受捕食者的伤害。

据报道,蝙蝠可以活到30岁。雌性蝙蝠要到6-7岁才会生育。当它们成熟时,通常每年都会生一个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