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郑智勇故居(20篇)

丘逢甲的故居名为培远堂,位于蕉岭县城北面15公里处的文福镇淡定村,是一座典型的两堂客家围屋,以下是问学吧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郑智勇故居,供大家参考!

浏览

1806

文章

1000

萧克故居

全文共 727 字

+ 加入清单

萧克故居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萧克故居位于嘉禾县泮头乡小街田村,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坐东南朝西北,是一座以砖木为主的古典建筑,俗称“大厅屋”。整个厅屋为长方形四合院式,青砖青瓦,穿斗式梁架结构,屋顶为硬山式,通面阔19.4米,通进深21.1米,占地面积409平方米。门口原有一对石狮昂首蹲坐,文革期间已被毁。大门两边嵌一幅钩边行楷对联:“门闾高大常依日月照映,子孙蕃昌不愧齐梁正脉”。跨入大门,右边是耳房,与左边厢房有一口天井相隔。过耳房即到正厅,正厅分上厅和下厅,两厅之间又有一天井相隔。厅两边有厢房12间,用木板隔开,是萧克将军家族世代居住的地方,萧克将军就诞生在这里。故居一直得到县委县政府的关注和保护,经常拨出专款进行维护。2008年,萧克故居遭受冰灾,部分厢房垮塌,县政府、县文物管理所筹资18万元,对故居进行了抢救性维修,并在大厅内部布置了萧克将军生平事迹展览,已成为嘉禾县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目前,故居保存较完好,但因产权分散,管理较困难。

萧克故居于2002年11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以湘政发[2006]17号文件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以湘南起义旧址群之一打捆申报第七批国保,获专家评审组通过,已于2013年5月公布。

萧克(1907-2008 )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事学院院长兼第一政委。湖南省嘉禾县人,1907年7月14日生于嘉禾县泮头乡一个书香门第家庭。自幼受到古文训练,打下语言文学功底,养成心正、身正、纸正、笔正的书写习惯。7岁入私塾。1920年入高小。1923年考入县甲种师范。受到共产党员教师的教育,加入中国国民党,投身国民。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林修富烈士故居寿德堂

全文共 617 字

+ 加入清单

林修富烈士故居寿德堂)为永定区文物保护单位。

林修富烈士故居(寿德堂)位于高陂镇西陂村,年代为1926。

林修富烈士故居,寿德堂,建于清代中期,坐东南朝西北,土木结构,单进廊院式带雨坪围墙和右横屋,通面阔12.49米,通进深34米,占地面积600平方米。中轴线上自西北向东南依次为围墙、天井、前厅、天井、正楼。正楼高2层,碉楼式建筑设计,双联式房间布局。每层设6间1厅1楼梯。歇山顶,抬梁式木构架。北侧设大门,木质门框,门楣上方彩绘边框内墨书“寿德楼”三个大字。1929年6月,在寿德堂建立共青团太平区委员会,从此使西陂乡青年有了团结的核心,对建党工作起到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作用。西陂一大批青年人如林德富、林丽洪、林清盛、林元芳等在共青团的领导下,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成立消费合作社、设立“太平区高级劳动学校”、组织赤卫队、少先队、妇女会建立自己的武装,并开展打土豪、灭民团等争取革命政权的斗争。

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各外延5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端线外延15米。

西陂村:西陂村有人口6238人,总户数1620户,46个村民小组。现有党员162人,下设三个党支部,是高陂镇最大的行政村。山林面积约38000亩,耕地面积3600亩,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陂天后宫。 西陂村位于永定河上游,高陂镇西侧,永定河绕村而过,从村头到村尾有6公里长。西陂村是人杰地灵、人才辈出的好地方。现有姓氏林、卢、郑、陈、邱、刘、黄七姓。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海子故居

全文共 265 字

+ 加入清单

海子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海子故居——位于高河镇查湾村,陈列有海子生前生活照及使用过的生活物品。海子为查湾人,是当代学院派新诗人的代表,有“麦地诗人”、“诗歌英雄”之称。

海子(1964-1989),原名查海生,1964年3月出生于怀宁县高河镇查湾村。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1983年自北大毕业后分配至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卧轨自杀。在诗人短暂的生命里,他保持了一颗圣洁的心。从1982年到1989年,他在长期不被世人理解且极端贫困单调的生活环境里,凭着超乎寻常的热。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克拉瑞故居

全文共 523 字

+ 加入清单

克拉瑞故居位于菲律宾的保和省,历史可以追溯至1840年,为传统的菲律宾-西班牙建筑风格,使用了硬木的大厚木板而建,尼巴叶覆盖的倾斜屋顶使其别具风格,虽然经过几百年的风吹雨打,但是房子依然保持着原始的风采。

克拉瑞故居是一座典型的19世界保和富人的豪宅,至今已有167年的历史,曾被保和省前省长安尼斯托•瓦列斯•克拉瑞以及他的儿子居住,现在开辟为博物馆,并且已被列为国家历史遗产。这个豪宅目前作为收藏19世纪文物的博物馆对外开放,包括有丰富雕刻花纹的木床、梳妆台、古老的摇椅、菲律宾妇女的服饰、国服巴荣、古董罐子、灯、厨房用具,此外,还收藏了很多书籍,一本英语语言的字典引人注目。

菲律宾-西班牙建筑风格的克拉瑞故居分为两层,二层有很多大大的百叶窗,可以调节室内的气温。在博物馆的一层,有一家由克拉瑞家族的后裔经营的舒适精巧和令人惬意的咖啡厅,供应一些在城市里已经找不到踪迹的保和当地美食和不听风味的咖啡,有兴致的游客可以一试。

Clarin Ancestral Home

必去理由:菲律宾最具历史意义的宅子

景点所在大洲: 亚洲【Asia】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菲律宾[Philippines]

景点所在省、州:中米沙鄢大区 [Central Visayas]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薛暮桥故居

全文共 727 字

+ 加入清单

薛暮桥故居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薛暮桥故居在无锡惠山区礼舍古街的西街,距孙冶方故居仅百步之遥。该建筑占地405平方米,取名“慎修堂”。修葺一新,粉墙黛瓦,乌漆大门。门旁一块石碑,文字内容与孙冶方故居前一模一样。旁边还有一块小石碑,镌刻这样一段文字:薛暮桥故居建于1884年,由薛暮桥的祖母主持建造,原有主体建筑为三间四进砖木结构,第三进为楼房。

薛暮桥1904年10月25日出生,2005年7月22日逝世,跨越了一个多世纪。故居以图片形式展示了薛暮桥波澜壮阔的一生,一幅幅照片记载了薛暮桥为党的事业作出不朽贡献的生平历程。在展出的图片资料中,翔尽而具体地介绍了薛暮桥笔耕一生、著作丰硕的内容,列出了长长一大串的经济理论的著作。其中又以1979年出版的《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研究》为最著名,此书发行一千万册,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启蒙教材。

在孙冶方故居的庭园里有一棵青松,薛暮桥故居的庭园里有一棵腊梅,此棵百年腊梅枝茂叶繁,高达5米多。青松不老,腊梅绽红。孙冶方故居和薛暮桥故居都有两位出生于礼社的著名经济学家一起合影的大幅照片,他们就如青松和梅花那样,历经风霜,傲然挺立。“留得清香在人间”,展示了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和为国为民的博大襟怀。

2006年6月5日,薛暮桥故居被公布为第六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薛暮桥(1904-2005)原名雨林。江苏无锡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至1942年在新四军工作,任新四军教导总队训练处副处长,写了通俗著作《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成为培训新四军干部的教材。1940年12月到苏北盐城,后任抗大5分校训练部长,并讲授政治经济学。1942年抗大华中总分校成立时,任训练部长、代理政治部主任。1943年初到山东抗。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谭震林故居及墓

全文共 488 字

+ 加入清单

谭震林故居及墓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谭震林墓位于攸县中心大道西攸州公园狮师岭东麓。根据谭震林遗愿和攸县人民要求,于1988年4月4日,将其部分骨灰安葬于攸县烈士公园谭震林墓,杨尚昆亲自提写墓碑。1995年9月,谭震林夫人葛慧敏的骨灰与谭震林合葬。2002年4月,经有关部门批准,谭震林墓迁建于攸州公园内。1999年6月,攸县人民政府公布谭震林墓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同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省9。

墓园面积9280㎡。整个墓园分三个区域:停车区,面积3500㎡,水泥铺面。沿上台阶上至第二级,为铜像区,面积4200㎡,铺行道砖。第三级为墓葬区,面积1500㎡。整个墓园周边种植女贞、红梽木及草坪,绿化面积30%以上。墓葬位于墓区中轴靠后位置,大理石为沿,东西5米,南北5。4米,高1.20米,汉白玉质墓碑,1.20×1.80米,书:谭震林墓/杨尚昆。墓后8米处为幕墙,书谭震林生平简历。铜像位于墓前20米,像高3.8米,头戴青绒帽,身着风衣,双手-,凝视前方。像座呈方柱形,长2.1米,宽2.4米,高3.0米,黑色大理石贴面,由谭震林子女及亲友于2004年9月立。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文立正故居

全文共 776 字

+ 加入清单

立正故居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文立正故居位于衡阳市衡山县东湖镇天柱村庙湾组。

文立正,原名立徵,字国遒,衡山县东湖镇天柱村人。1911年4月出生。1934年7月,考入北平辅仁大学。次年,积极参加“一二九”抗日爱国-,与反动-展开英勇搏斗。1937年10月,赴鲁北从事抗日救亡宣传工作。

1938年3月,由李锐、谢文耀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先后担任鲁南人民自卫军训处副处长,八路军115师运河支队政治部副主任,鲁南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鲁南军区独立支队代政委兼铁道游击队政委,中共鲁南二地委委员、宣传科长等职。在担任铁道游击队政委期间,他头戴破毡帽,身着旧棉衣,脚穿铲鞋,腰揣两支手枪,率部在津浦干线及枣庄临城支线上,采用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主动出击,爬飞车、断铁轨、炸火车、袭洋行、毁桥梁,夺机枪,打得日军魂飞魄散,惶惶不可终日。

1945年2月22日深夜,文立正在山东临城县六区丁家堂村开辟工作,上完党课后, 因叛徒告密,遭日伪军袭击,壮烈牺牲,时年34岁。牺牲后就地安葬于临城县(今腾县)西岗镇丁家堂村西堤的一个土岗上。新中国成立后,迁入山东临沂烈士陵园,现陵园内有文立正纪念亭,文立正烈士墓。文立正是铁道游击队政委,长篇小说、电影《铁道游击队》就是以其战斗史实为创作素材进行创作的,其中的铁道游击队政委李正的生活原型就是文立正。“李正”是“立正”的谐音。文立正被中宣部确定为全国100位抗日英雄之一。

文立正故居坐北朝南,后依天柱峰,前临村级公路,左右为居民,其中一棵古老樟树枝桠覆盖,遮阳蔽日,使故居增色不少。现尚存原屋3间,原大门亦保存完整。但由于年久失修,已成危房。

文立正故居于2011年1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4月被衡阳市委宣传部公布为衡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天柱村:天柱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林耀华故居

全文共 465 字

+ 加入清单

林耀华故居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林耀华故居位于古田县黄田镇凤亭村,年代为民国。

简介:建于民国四年(1915),坐北朝南,占地面积703平方米,由前院门墙、前院埕、门廊、前天井及两侧双层的子院(带侧天井)、主厝、后天井组成。主厝面阔五间,两侧设墙弄,墙弄外山墙为跌落式夯土墙。林耀华(1910-2000)是我国著名的民族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和民族教育家,他于1944年写成的社会学名著《金翼》一书,即是对其故居及故居所在黄村社会历史的生动记述。

2018年,林耀华故居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

金翼村:黄田镇金翼村位于闽江中游东北岸、202省道旁,系我国著名的民族学家、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林耀华故居所在地,素有“金翼之乡”之称。全村土地面积15838亩,耕地面积3809亩,林地面积12029亩。总人口1655人,共495户,下辖一个少数民族自然村。该村党员48名,其中女党员6名。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1000元,村财收入2.9万元。先后被镇党委评为“2。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曹禺故居

全文共 1134 字

+ 加入清单

曹禺故居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曹禺故居纪念馆和曹禺剧院充分展示中国现代杰出戏剧家曹禺的独特艺术魅力、全面解读曹禺艺术思想形成过程的绝佳平台,是天津的重要文化资源,是宣传天津文化的重要窗口。

纪念馆和剧院位于河北区民主道意式风情区内,建筑面积4613平方米、占地2400平方米,是2010年天津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攻坚战首批推出的40个重点文化项目之一。按照“修旧如故”原则,进行恢复性整修、陈设后,于2010年9月24日曹禺先生百年诞辰之日正式开馆,同时曹禺剧院正式揭牌运营。

纪念馆为砖木结构的两座两层独立小洋楼,前后庭院小花园,是典型的意大利式建筑风格。该建筑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建成,是享誉中外的戏剧大师曹禺(万家宝)度过他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万公馆”。2004年,该建筑被河北区政府公布为“不可移动文物”,2008年被市政府确定为重点保护历史风貌建筑。曹禺创作的《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经典戏剧中的许多人物和故事都或多或少隐含着这段经历的影子。

纪念馆前楼通过历史照片、手稿、书籍等元素的展示和文字解说,主要展示曹禺童年、青少年的生活经历,对天津的特殊情感和对戏剧事业的杰出贡献。后楼“万公馆”主要展示曹禺青少年时期家庭环境的恢复性陈设。

剧院与纪念馆为一体,是纪念馆展览布陈的延续。一楼大厅设置“曹禺戏剧生涯纪念展”“曹禺戏剧史料收藏馆”“《日出》手稿陈列展”等。二楼是“纪念曹禺百年诞辰天津百位书画名家为曹禺故居纪念馆捐赠馆藏作品”陈列展和“天津百位书画名家书写曹禺百句篇言百米书法”长卷展。曹禺书屋有戏剧、诗歌、文史等书籍供阅览和交流。剧院设置雷雨厅、日出厅、原野厅三个小剧场,主要以演出曹禺经典戏剧和城市时尚先锋剧为主,旨在领悟和体验曹禺经典戏剧的魅力。

曹禺故居纪念馆、曹禺剧院已先后举办曹禺戏剧史料展、中国现代文学大家口述史料展、全国文学博物馆主题活动、曹禺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几十个相关展览和活动,每年平均接待参观人员5万余人次。2013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天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曹禺故居纪念馆、曹禺剧院地址:河北区民主道5-7号,周二至周日9:00-16:30免费参观,联系电话:26292717。

地址:河北区民主道5号

电话:24461985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字小石,祖籍潜江。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之一,中国话剧的奠基人之一,中国著名的戏剧教育学家,中国现代杰出的戏剧大师,其苦闷的灵魂于1996年12月13日凌晨3时55分得到涅槃,不朽业绩将永垂青史。少年苦闷露才华1910年9月24日,曹禺出生在天津小白楼的一个胡同里,其92岁的祖母给他取名家宝。其父万德尊(187。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黄志猷故居

全文共 624 字

+ 加入清单

黄志猷故居位于和平县热水镇街背田心村。

黄志猷,1913年3月出生,1938年5月在中山大学入党。曾任和平县抗敌后援会委员、中共和平县委宣传部长等职。抗战后期分别在四联中学、紫金中学、阳山中学执教,并藉此从事党的地下活动。1945年春,参加“东纵政治部青干班”学习。同年,任《前进报》记者。1945年8月至1947年11月在香港香岛中学任教,负责学生党组织工作。同时,兼任中共广东区委机关报《政报》督印人兼。1948年6月至12月任连和县行政委员会主席。1949年1月,任连和县人民政府副县长,6月任中共和平县委副书记兼副县长,8月任县委书记兼县长。建国后历任《南方日报》部文教组组长、广州华侨学生补习学校副校长等职。1980年l0月离休(享受厅级待遇),2002年5月病逝和平。

该故居始建于1910年,面积约230多平方米,砖瓦土木结构,现在空置。1996年,其第四子黄适可对祠堂“光裕第”进行重修。虽然无人居住,但保存比较完好。

2012年1月,编入和平县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名录。

热水镇:热水镇地处粤赣边境的九连山腹,位于和平县西部,浰江河中上游。境内群山环抱、草木葱茏、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全镇总面积185.34平方公里,山地面积19.6万亩,耕地面积5800亩。辖7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16000多人,是全省59个抗日战争时期革命老区镇之一,又是0和平县第一个党支部的诞生地。热水镇森林资源和生态资源丰富。全镇森林覆盖率达84%,境内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林召棠故居

全文共 512 字

+ 加入清单

林召棠故居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林召棠故居位于吴川市吴阳镇霞街村拱门巷。建于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砖木结构的平房,由于年久失修,现仅存两房和一小厅,现为状无第六代孙居住。

林召棠(1786━1872年),吴川吴阳霞街人。乾隆五十一年出生于此,道光三年(1823年)的癸末科殿试被钦定一甲第一名。传林应试写字时,因运笔过快,不慎使“本”字竖笔带起小钩。按例试卷错字要作废。而道光皇帝审阅林的试卷时御笔朱批:“今科得一佳元。一字误笔,无关学问。”点林为状元,授翰林院修撰。道光十一年出任陕西、甘肃两省正主考,誉满陕甘。次年托病辞官还乡,在广东肇庆端溪书院讲学15年之后,回家乡吴阳,寄庐于金莲庵,终老泉林。

1983年吴川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霞街社区:霞街社区位于南海之滨,吴川市吴阳镇西南0.5公里处,倚阜临溪,面积约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37亩,常住人口4328人。居民以农业为主,兼以养殖、经商、建筑,捕鱼等行业,社区内设置六个居民小组,有文化楼两座,中学一所,小学两所,其中吴阳中心小学始建于1943年,原名霞街培秀学校,当时是吴川县第一所私立学校。社区有灯光球场一个,老人活动中心一间,是村中老少居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魏杰故居

全文共 1117 字

+ 加入清单

魏杰故居为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魏杰故居原位于福州鼓楼区东门塔头街,坐北朝南,三面围墙,共四进,第四进早己倒坍,只留一片空地。

“鹤山草庐”面积1000多平方米,坐北朝南,四面围墙。主座建筑祠厅辟左、中、右三门,大门六扇。入门,三面环廊,廊下天井,厅堂面阔三间,进深二间,穿斗式木构架,双坡屋顶,斗拱、挂洛、檐、楣雕画精美,是奉祀魏杰生父富友之祠厅,帝建静修书屋、寿泉厅、泉石居(花亭)等,分别作为祭祀、课读、书画及住宿之所;泉石居是魏杰长住的宅院园林。

魏杰故居现移建于金鸡山顶,只剩两进。前围墙中为石框门,上有多跳偷心式雨蓬,下悬“魏杰故居”匾,下为三步石台阶。门内为天井回廊,插屏门额曰“诗农债”,对联“布衣名士烟霞傲批好,农家诗人山水知音”。首进厅堂穿斗式木构架,双坡屋顶,面阔三间,进深二间,中间有插屏门隔为前后厅,前厅正中陈列魏杰半身像,对联云“存忠孝心,行仁义事”;左右为四间厢房。第二进结构与第一进基本相同,但进深略浅;额曰“玄机天成”,中央挂唯征画像,前有石质供桌;厅堂对联“箴言长在,祖德永承”。厅后后门天井没有恢复,直接用围墙封闭,留有一道后门,门外为竹林。

本建筑具体创建于清乾隆年间,咸丰间重修,属于塔头“林半街”的产业。

清道光、同治(西元1821-1874)年间,塔头街巨商魏杰经商发财之后,从塔头“林半街”手中购得十座房舍,分给他的七个弟弟和三个子,此宅为长房儿子居住。

购宅后魏杰在塔仔弄创建“鹤山草庐”,内有奉祀魏杰生父富友之祠厅,以及静修书屋、寿泉厅、泉石居(花亭)等,分别作为祭祀、课读、书画及住宿之所。

1987年3月,魏氏子孙--,议定在本宅恢复二月初二祭祖礼仪。同年8月,魏玉蓉在“鹤山草庐”旧址寻获魏杰公立像石碑,随即又从泉石居旧址迎回魏杰公坐像。翌年起,每年农历二月在此宅举行祭祖活动。

1988年,鼓楼区人民政府认定“魏杰造像”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10月,魏杰故居经福州市人民政府确认为“福州市代表性古建筑”,予以挂牌保护。

1993年,塔头街以“旧城改造”为名拆迁以开发房地产,本建筑在拆迁范围内。后经福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协调,决定按异地重建处理。选址过程几经周折,才于2001年在金鸡山顶划地800平方米重建,并于2002年十月建成。

2003年,“中华魏征文化发展促进会”及“世界魏氏宗亲总会”曾联合组团来此参观。

2016年2月15日,公布为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竹林,南至故居大门前水泥小广场,西、北各至山坡驳岸。

魏杰,(1796—1876),字从岩,号拙夫,祖籍福清市东瀚镇文林,出生于福州,著名诗人、书法家。鼓山喝水岩、日溪等留有多处石刻,著有《逸园诗抄》2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王世杰故居

全文共 352 字

+ 加入清单

王世杰故居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王世杰故居

位于崇阳县白霓镇回头岭村,建于清代。王世杰(1891~1981),崇阳人,1911年肄业于天津北洋大学采矿冶金科,后留学英、法,1917年获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士,1920年获法国巴黎大学法学研究所法学博士。回国后曾任教于北京大学,并与胡适等创办《现代评论》周刊。后进入政界,历任国民党政府法制局局长、国立武汉大学首任校长、教育部长、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外交部长、-秘书长、行政院政务委员、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该故居坐南朝北,一进三重,共有大小房屋二十余间,侧墙有封火山墙,面积约500平方米。王世杰对近现代中国的教育、政治、外交、国共两党和海峡-等产生过重大影响,其故居具有较高的纪念意义和教育价值,同时,对于研究我省传统民居也有较高价值。

信息来源:湖北省文物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方志敏故居

全文共 391 字

+ 加入清单

方志故居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1899年8月21日方志敏出生在弋阳县漆工镇湖塘村的一个农民家庭。方志敏故居是方志敏少年生活的地方,他的卧室内有一幅自拟的对联“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园栽四物青松翠竹洁梅兰”。如今故居园内的松竹梅兰挺拔翠滴,飘香四溢。

【时代】:1899年

【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为界,南、西各向外延伸5米,东向外延伸6米,北向外延伸4米。建设控制高度:10米。面积:892平方米。

方志敏,江西省上饶市弋阳县人。1922年8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3月转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1月,参与领导弋横-,创建赣东北苏区,领导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10军。先后任赣东北省、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红10军、红11军政治委员,中共闽浙赣省委书记。他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赣东北实际相结合,创造了一整套建党、建军和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毛泽东称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晏殊故居祠堂

全文共 447 字

+ 加入清单

晏殊故居祠堂为文化旅游景点。

文港是北宋宰相、著名词人晏殊和北宋著名词人晏几道的故里,晏殊身居相位,他“开一代词风”,成为婉约词派的创始人,被推为开创临川文化的领头雁。晏几道将婉约词风推至顶峰。以“二晏父子”为北宋杰出的文化代表,将宋词小令推进一个新的艺术里程碑,加上后来晏殊门生:欧阳修、王安石、曾巩等一大批临川籍的政坛文豪,形成了江西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佳誉。

祠堂建于晚清,二进五间,220平方米,是晏氏家族祭祖拜堂的场所。唐代诗人戴叔伦“黄鸟数声催柳变,春溪一路踏花归”的诗篇,说的就是今天文港晏殊村的景致。

信息来源:进贤县人民政府网

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日),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晏殊自幼聪明,七岁能文,被称为“神童”,十四岁中进士, 历任太常寺奉礼郎、光禄寺丞、集贤校理、太常寺丞、户部员外郎、翰林侍读学士、三司使、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五十三岁时,任枢密使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官居宰相位。第二年罢相, 被贬为工部尚书,接着又出任颖州(今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宜兴徐悲鸿故居

全文共 615 字

+ 加入清单

宜兴徐悲鸿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徐悲鸿故居位于宜兴市屺亭街道屺亭桥塘河西侧,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因河道拓宽,徐悲鸿故居被拆除。现在的故居是1994年屺亭桥镇政府通过民间集资按原样复建的。

故居座西向东,面向运河。大门的右侧挂有“宜兴徐悲鸿故居”竖匾。整座故居面阔三间二进,江南普通民居风格的二层矮楼。主房门上方挂悲鸿夫人廖静文书写的“悲鸿故居”匾额。两侧墙上分别挂着宜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无锡市青少年教育基地”两块铜牌。

正厅上方挂着一块周恩来题写的匾额“悲鸿故居”,字迹苍劲凝重,饱含深情。下面摆放着徐悲鸿的半身雕像,墙壁上挂的是徐悲鸿生平事迹介绍。左侧一间屋前半间墙壁上挂的是廖静文和她的儿孙们历次参加纪念徐悲鸿活动的照片。后半间屋是灶间,一座两眼砖灶,保留了过去江南农村的生活气息。二进只有一间矮楼,其余是院子。小楼的前半间是徐悲鸿父亲徐达章办的私塾,五、六张破旧的桌子和几张凳子。正面墙上挂的是徐悲鸿为父亲画的像。后半间屋是徐悲鸿幼时的卧室。

徐悲鸿(1895-1953年),汉族,原名徐寿康,江苏宜兴市屺亭镇人。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先后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专。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擅长人物、走兽、花鸟,主张现实主义,于传统尤推崇任伯年,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作画主张光线、造型,讲求对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准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胡适故居

全文共 999 字

+ 加入清单

胡适故居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胡适故居在上庄村内。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建。是胡适先生父亲胡铁花所造的两进一楼通转式结构。正屋南向,砖木结构,二进三间两厢,“回”形通转楼。占地208平方米,建筑面积350平方米。门面二柱单门一楼式,上嵌砖雕等。

前庭有天井,两旁有厢房,楼上为“通转楼”,楼下是堂屋。后进为内庭,栏板隔扇,精雕细刻,梁托上一对荷花仙子栩栩如生,门窗上饰以兰花雕板,出自胡开文墨庄制模高师胡国宾之,返映出胡适“我从山中来,带来兰花草”的浓浓乡土之情和立出风格。辟为庵堂。

大门前和正厅上各悬着我国著名书法家沙孟海亲题的“胡适故居”直,横两块黑底金字牌匾。厅内摆设如旧。门前黑底金字“胡适故居”横额,下挂胡适中年画像,两旁对联:“身行万里半天下,眼高四海空无人”。东西分列茶几、靠背椅,壁间挂胡适直系亲属图表。

胡适先生当年结婚用的房间里,西部是胡适与江冬秀结婚房间,房内有木床、桌、椅、橱、凳等。特别的是一张“月宫床”朱漆描金,富丽典雅,镂徽派雕刻各种戏文及花鸟。床额上方装有刻着’诰命“二字的小红漆箱。是胡适父亲胡铁花的遗物。床右侧还悬挂一把胡铁花当年佩用七星宝剑。

前厢房是胡适童年读书处。东部房间连厢房为胡觉(胡适二兄)使用。正厅正厢房展出胡适家长手稿和部分著作、胡氏宗谱、海内外名士所赠字画、诗词和胡适“全家福”照片。后堂进深较浅,堂前挂胡适父亲铁花画像,东侧有胡适生母冯顺娣照片。上悬朱底金字巨匾,“持节宣威”4字为邑人程东屏书,款落“绩溪县长朱亚云赠,民国三十一年”。故居内12扇落地隔扇门阴刻兰花,4块窗棂板刻花草题字,为墨模高手胡国宾作。

故居还陈列胡适各时期照片,胡适手书范缜《神灭论》立轴,张之洞赠胡铁花帽筒,胡铁花七星剑、诰命箱及从台湾带回的海螺。两厢陈列胡适家书,还有许多现代社会名流题赠的字画。

转过正厅就是后堂,中间隔一小天井,小厅上悬一块红底金字大匾,-”持节宣威“四字。是当年胡适出任美国大使时,国民政府所赠。

胡适(1891.12.17—1962.2.24),汉族,安徽绩溪上庄村人。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其中,适与适之之名与字,乃取自当时盛行的达尔文学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典故。胡适5岁启蒙,在绩溪老家受过9年私塾教育,打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鲁藜故居

全文共 433 字

+ 加入清单

鲁藜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鲁藜故居位于内厝镇许厝村大乡东部,建于清末,2005年重新装修过。故居为二落家族大厝的北列附房,坐东北朝西南,前为古厝,后为庭院。面宽11.2米,总进深8米,建筑面积89.6平方米,占地面积约100平方米。古厝面阔三间11.2米,进深一间,块石构砌墙裙,土坯砖墙,卷棚脊,硬山顶。房后庭院改建成小护厝。此建筑已破落,多处坍塌。1914—1917年,著名诗人鲁藜就在这度过童年,三岁时随父亲侨居越南西贡市,1932年初夏,鲁藜护送重病垂危的父亲返回故里,曾在此居住生活。

信息来源:翔安文化馆

许厝村:许厝村基本概况 许厝村位于厦门的东大门——翔安区内厝镇的东面。现有511户人家,1917人。整个行政村由许厝村、洐溪村、后房村、许山头村4个自然村组成,分9个村民小组。许厝村地理可谓四面环山、青山绿水。俗称“左鸿右雀、前狮后马”(指左临鸿渐山,右临雀鸟峰,前有狮仔山,后有天马山)。村前的淙淙溪流与莲溪相交错。4个自然村榕树环抱、空气优雅,村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肖纪美故居

全文共 730 字

+ 加入清单

肖纪美故居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肖纪美故居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吉信镇得胜营社区,始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1920年12月肖纪美出生于此。肖纪美自幼聪明好学,于省保单位三潭书院启蒙,后升学至凤凰县文昌阁小学。1933年考入湖南省长沙市私立明德中学求学。1939年,被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矿冶系录取,取得学士学位。1948年2月,肖纪美考入密苏里大学矿冶学院,由于他天资聪颖,勤奋攻读,一年后获得冶金硕士学位,1950冬,他又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博士学位。1950年博士毕业后,肖纪美先生听闻新中国刚成立,便一心准备回归建设祖国。1957年肖纪美终于冲破美国政府的重重阻碍,回到了祖国。肖纪美长期从事钢铁冶金、金属材料和金属物理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材料应力腐蚀和氢致开裂研究中多次获奖。在教育事业上,提倡用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方--指导,教学、科研,学术思想不断创新和发展,为中国冶金科技事业培养出了近百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先生共计编写28本冶金著作,发表学术论文290余篇。由于他在教育上的突出贡献,他先后获得北京科技大学优秀教师、北京市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冶金教育劳动模范、国务院优秀归侨的称号。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93年改称为院士)。

肖纪美故居坐南朝北,占地面积477.6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85.73平方米,四合院格局,三院二进,由大门、前院、门厅、中庭、迥廊、正屋、花园、附属建筑等组成。为四合院穿斗式硬山顶砖木梁架结构建筑,院内门、窗均系镂空雕花,设计精巧,构图新颖具有极其深刻的文化内涵。该故居保存较完整,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2019年,肖纪美故居被批准为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得胜营社区:得胜营社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雷光熙烈士故居

全文共 1280 字

+ 加入清单

雷光熙烈士故居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雷光熙烈士故居位于莆田市城厢区常太镇渡里村畲角里自然村。

雷光熙(1915—1941),曾用名雷音,畲族。其父雷觉苍是倾向进步的民军营长,北伐战争结束后,莆田民军被国民党军林继增部收编,雷觉苍在国民党地方--中被枉杀。面对家庭突遭的厄运,雷光熙十分悲愤,深感社会黑暗,遂中断学习回乡继承家业。1934年9月间,王于洁回到莆田重建中共莆田中心县委后,派陈建新到常太做雷光熙思想工作。雷光熙对共产党振兴民族的作为深有好感,表示坚决投身革命,并主动献出家里所藏的3挺轻机-、9支-、1支驳壳-及-、手-数箱。于是,党组织用这些武器在常太建立一支游击队。在斗争中,雷光熙从一个普通学生逐渐成长为英勇善战的游击队员,经受了-林弹雨的考验,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6年5月,闽中工农游击队第一支队从福(清)永(泰)边的罗汉里突围出来后,并入第二支队。在考虑副支队长的人选时,闽中特委认为雷光熙参加革命后进步显著,有培养前途,决定提任副支队长。两支队伍合并后,经过整训,战斗力大大加强,一连打了几次胜仗,在这些战斗中,雷光熙总是身先士卒,冲锋在前。“西安事变”后,闽中工农游击队改编为中华人民抗日救国义勇军第7路军第1纵队,雷光熙任副司令员,致力于建立闽中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9月上旬,闽中国共双方达成和谈协议,同年10月15日,闽中抗日义勇军奉命下山,接受国民革命军二三九旅点编,部队番号改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80师独立大队,雷光熙任第1中队中队长。同年11月中旬,独立大队奉命开赴泉州驻防。1938年3月10日,国民党顽固派背信弃义制造了“泉州事件”,强行收缴了闽中游击队的-械。杨采衡、吴德标、雷光熙等领导人团结全体指战员坚持斗争,强烈-国民党顽固派的暴行。在中共东南分局和新四军军部的交涉下,闽中游击队终于回到了党组织和新四军的怀抱,于4月下旬奉新四军军部之命开赴皖南。在抵达军部前后,雷光熙、杨采衡、吴德标、金贯一、翁鸿镗5位连营干部先后受到叶挺军长、张云逸参谋长的亲切接见,部队被编入新四军军部特务营第2连,雷光熙任军部警卫团某营教导员。在“皖南事变”中,雷光熙与营长率部多次顽强抗击顽军的进攻,后突围出来,但在从无为县坐船到南京瓜州渡口时,被伪军拘留,后被害于狱中,时年26岁。

雷光熙烈士故居为两层土木结构,坐北朝南,建于1910年,1936年4月,被国民党驻军烧毁。现存故居坐西朝东,为建国后修建,两层土木结构,中间为露天庭院,两侧共4间厢房,总占地面积280平方米。由于年久失修,部分墙体出现较大裂痕,已列为危房。

信息来源:莆田市委党史研究室

常太镇:浦田县辖镇。1958年建常太公社,1984年改乡,1992年建镇。位于县境西北部。面积201平方公里,人口4万。通公路。辖常太、松峰、照车、利车、东太、东青、山门、汀洋、候山、坑洋、霞山、渡里、金川、马院、党城、顶坑、内东坪、外东坪、过溪、下莒、埔头、溪南、溪北、山坑、南川、洋边、长基、岭下28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水果、食用菌,为莆田最大的枇杷生产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张太雷故居

全文共 1222 字

+ 加入清单

张太雷故居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张太雷纪念馆座落在江苏省常州市清凉路子和里3号的张太雷纪念馆,由张太雷故居、张太雷生平事迹陈列室和辅助用房(书画陈列室)三部分组成,全馆建筑面积900平方米,陈展面积500平方米。

张太雷纪念馆中轴为一座两进三开间木结构的典型的江南老式民居建筑,前进门楼上方镶嵌着由敬爱的邓小平同志亲笔书写的“张太雷故居”匾额。天井矗立着张太雷同志的半身汉白玉雕像,栩栩如生地刻画出张太雷同志是中国0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建人,卓越的政治活动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的光辉形象。后进,张太雷一家1918年至1925年曾借居于此,他的女儿西屏、西蕾和儿子一阳都出生在这里。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复原陈列再现了他们当年在此生活的场景,也真实记载了张太雷父子二位先烈当年生活过的痕迹,见证了这个英勇的家庭为中国革命伟大的奉献与付出!

浓缩张太雷光辉的二十九个春秋之图片、油画、实物等珍贵历史资料在纪念馆东首张太雷生平事迹陈列室展现。“为天下人谋永久的真正的幸福”,张太雷惊“雷”八方,蕴含着令人震憾的巨大精神力量,激励后人开创更加宏伟的现代化事业。

西首书画陈列室有聂荣臻、徐向前、张爱萍、王任重、李维汉等老一辈革命家缅怀张太雷题词及全国各地领导人、专家学者纪念张太雷而创作的书画精品。

张太雷故居1982年由江苏省人民0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经0中央宣传部批准修复对外开放,1994年后分别被命名为省、市爱国主义教育和学校德育基地,2000年张太雷故居正式更名为张太雷纪念馆,2003年被评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点。

张太雷纪念馆自1987年正式对外开放以来,已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和海外的参观者二十多万人次,并先后出版了《张太雷年谱》、《《回忆张太雷》、《张太雷文集》、《醒世惊雷》等十几本研究张太雷的书籍,成为集缅怀、纪念、宣传、研究张太雷同志事迹与精神的重要场所。

张太雷故居为一座二进三开间木结构的江南老式民居建筑,迄今已有百余年历史,保存完好。张太雷1918年夏与陆静华结婚时借居于此,共居住了七年时间,女儿西屏、西蕾和儿子一阳都出生在这里,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复原陈列再现了张太雷及家人在此生活的场景。这座古朴而清雅的房子见证过一个伟大家庭的英勇与悲壮,也为中国革命贡献了二位英烈(儿子一阳18岁时牺牲于上饶集中营)。故居前进门楼上方镶嵌着由敬爱的邓小平同志亲笔书写的“张太雷故居”金字匾额,天井中央矗立着张太雷同志的半身汉白玉雕像。

张太雷 ,1898年6月生,江苏武进人。1915年考入北京大学,同年冬转入天津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法科学习。1919年五四-爆发,张太雷积极投身其中,成为天津地区-的骨干之一。他参加了北洋大学学生组织的演讲团,经常到天津市内和附近城镇乡村进行宣传活动,揭露反动政府出卖山东主权的罪行。在斗争中,张太雷与景仰已久的李大钊建立了联系,同时与天津-的领导者周恩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