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浏览

7735

文章

531

篇1:海啸的危害及应对措施

全文共 1335 字

+ 加入清单

当发生海啸后那么会有灾难性的打击,对其城市各方面发展都有巨大的伤害,所以说需要对其海啸的危害应对措施进行了解,通过给大家详细的讲解一下。

海啸的危害

在一次震动之后,震荡波在海面上以不断扩大的圆圈,传播到很远的距离,正像卵石掉进浅池里产生的波一样。海啸波长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而能量损失很小,轨道运动在海底附近也没受多大阻滞,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传播过去。正因为这样,海啸在海平面竖起“水墙”,其中蕴含极大的能量,排山倒海而来,犹如死亡之浪,地球的终极毁灭者,刹那间万物即遭淹灭。如果海啸到达岸边,“水墙”就会以摧枯拉朽之势冲上陆地,同时还能挟着重达数吨的岩石及船只、废墟等杂物,向内陆扫荡数千米,甚至会沿着入海的河流逆流而上,沿河地势低洼的地区会被吞噬。海啸能迅猛地袭击岸边的城市和村庄,瞬间将人们吞噬。港口所有设施,被震塌的建筑物,在狂涛的洗劫下,都被席卷一空。事后,海滩上一片狼藉,到处是残破木板和人畜尸体。而且,海啸造成大量的人畜死亡,若不及时处理,尸体滋生病菌,若再加上高温,很容易产生瘟疫,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历史上,海啸也给人们带来深重灾难。

海啸来临如何自救

1.去海边的时候,要注意附近地震的报告,要知道,海啸随时会在地震发生几小时后到达离震源上千公里远的地方。

2.借助动物来预防海啸:动物对灾难的来临比人类敏感,动物对自然灾害是天生敏感的,尤其是野生动物,当周围的动物出现反常的焦躁,就必须警觉了。

3.海啸前海水异常退去会把许多鱼虾留在沙滩上,场面壮观,但千万不要去捡鱼或看热闹。

4.地震是海啸最明显的前兆。如果你感觉到较强的震动,不要靠近海边、江河的入海口。如果听到有关附近地震的报告,要做好防海啸的准备,注意电视和广播新闻。要记住,海啸有时会在地震发生几小时后到达离震源上千公里远的地方。

5.海上船只听到海啸预警后应该避免返回港湾,海啸在海港中造成的落差和湍流非常危险。如果有足够时间,船主应该在海啸到来前把船开到开阔海面。如果没有时间开出海港,所有人都要撤离停泊在海港里的船只。

6.海啸登陆时海水往往明显升高或降低,如果你看到海面后退速度异常快,应立刻撤离到内陆地势较高的地方。

7.如果在海啸时不幸落水,要尽量抓住木板等漂浮物,同时注意避免与其他硬物碰撞,在水中不要举手,也不要乱挣扎,减少动作,能漂浮即可,必须减少体能的无谓消耗。

8.海水不要喝,不仅不能解渴,反而容易让人出现严重的幻觉。尽可能向其他落水者靠拢,既便于相互帮助和鼓励,又因为目标扩大更容易被救援人员发现。

9.人在海水中长时间浸泡,热量散失会造成体温下降。溺水者被救上岸后,最好能放在温水里恢复体温,没有条件时也应尽量裹上被、毯子、大衣等保温。给落水者适当喝一些糖水有好处,可以补充体内的水分和能量。

10.如果落水者受伤,应采取止血、包扎、固定等急救措施,重伤员则要及时送医院救治。要记住及时清除落水者鼻腔、口腔和腹内的吸入物。如心跳、呼吸停止,则应立即交替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心脏挤压。

海啸的危害和应对措施要多加了解,海啸带来的危害性很大,所以说要注意其应急措施,通过不仅可以了解上述等海洋灾害小知识,还需要对其海啸预测与逃生常识等进行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海啸退潮有什么现象

全文共 601 字

+ 加入清单

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震级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水下或沿岸山崩或火山爆发也可能引起海啸。那么海啸退潮有什么现象?接下来来为大家讲解下吧。

地震海啸是海底发生地震时,海底地形急剧升降变动引起海水强烈扰动。其机制有两种形式:“下降型”海啸和“隆起型”海啸。

“下降型”海啸也就是退潮,某些构造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下降,海水首先向突然错动下陷的空间涌去,并在其上方出现海水大规模积聚,当涌进的海水在海底遇到阻力后,即翻回海面产生压缩波,形成长波大浪,并向四周传播与扩散,这种下降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退潮现象。退潮发生的时间取决于震中离海岸的距离。如果很远,会需要较长的时间震波才会传递和反映。如果震中离海岸很近,退潮现象发生的时间甚至少于10分钟。海水忽然迅速褪落,露出了从来没有见过天日的海底,鱼虾蟹贝等海洋动物纷纷在海滩上挣扎。由于海啸的能量的传播要作用于水,一个波与另一个波之间有一个距离,这个距离,就为那些有知识的人留下了逃生的时间。

“隆起型”海啸就是涨潮,某些构造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上升,海水也随着隆起区一起抬升,并在隆起区域上方出现大规模的海水积聚,在重力作用下,海水必须保持一个等势面以达到相对平衡,于是海水从波源区向四周扩散,形成汹涌巨浪。这种隆起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波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涨潮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海啸与港口地形关系

全文共 577 字

+ 加入清单

在地球上,大海的力量是一切自然力中最不可捉摸的。海底下的暗涌波动,能够席卷整个海洋,吞噬掉整座城市,并且它们会留下数以万计的尸体。回溯历史,海啸造成了众多耸人听闻的灾难,而引发海啸的原因有很多,那么海啸与港口地形关系是什么呢?接下来来为大家讲解下吧。

海底地壳的断裂是海啸的最主要的原因,地壳断裂时的地方陷落,有的地方升起,振动激烈,这样的振动能产生波长的大的巨浪,这样的巨浪在港口和岸边,水位因其而暴涨,对陆地有的破坏作用极为巨大。海啸也会因海底火山喷发而发生。1883年,爪哇附近喀拉喀托岛火山喷发,海底裂开一个深洞,在300米深的深度上流着30米以上的波浪,大浪将3万人卷入海里。火山在水下喷发,海水又沸腾,水柱涌出,难以计算的鱼类和海洋生物死亡后漂浮在海面上。

另外,海啸在海底斜坡上的物质失去平衡,变成了海底的斜坡。海啸也有因风而引起的。在强大的台风通过海面的时候,岸边的水位因此暴涨,波涛汹涌,甚至海水泛滥,造成了灾害,由此造成的损失巨大。这种现象被称为“风暴海啸”和“气象海啸”。

但是,海啸并不是所有海底地震的必然结果,而是与沿岸地形形态有很大的关系。

根据对历史上海啸成因的分析发现,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巨烈风暴等大地和海洋活动都可能引起海啸。不过,纯粹的地面火山诱发的海啸较少,更有可能是部分位于水下或海底的火山爆发诱发海啸。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海啸的预防方法有哪些

全文共 488 字

+ 加入清单

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大地活动都可能引起海啸。那么海啸的预防方法有哪些?下面给大家详细的讲解一下。

一种能预防海啸方法缓解海啸冲力的方法,它是在已有的海岸边用水坭修建大堤来予防的基础上,其特征是用合成材料制造成一个大水袋墙,放在离海滩50-80米外海水中,用孔布网组成一面防海啸墙,用合成材料制造成一个大的水气袋,上小半是气袋在水面上,下大半水,浮在海水上的部分可以设计成各种,动物、植物、人物、艺术等景观,牵引绳弹簧减缓冲力,以上装置用金属倒叉固定在海底下,留出船通行的距离,用一种测试海底地震震动装置,用外套隔离海水装置腐蚀,将有线网信号传送给地面装置进行分析,快速传送海滩警报器,警报信号分三种,提前预报海啸,让游人有安全感

1、地面强烈震动。可能由海洋地震引起,不久可能发生海啸,因为地震波先于海啸到达近海岸,人们有时间及时避险。

2、潮汐突然反常涨落。海平面显著下降或有巨浪袭来时,必须以最快速度撤离岸边。

温馨提示,海啸预防方法还是尤为重要的,所以说要多关注,加强海洋灾害小知识的学习,对其海啸预测与逃生常识等也需要多加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海啸是如何形成的

全文共 182 字

海啸是如何形成

海啸是一种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

海底滑坡引起的海浪

据统计

全球记载有破坏性的海啸多达260次

当海底发生6.5级地震时

海底地层会出现上升或者下沉

此时海水会受到这种力的影响

形成海啸波

迅速向四周扩散

并在数个小时内横跨海域

一旦海啸波进入大陆架

会因海水深度变浅而波高骤然增大

这时可能出现10-20米以上的波高

冲击海岸

形成海啸灾害

关注我下期科普如果海啸来袭

该如何自救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海啸易发生在哪个季节

全文共 1444 字

+ 加入清单

这些年来我们经常能听到一些自然灾害,所以我们为了我们的安全,我们应该多加了解海洋灾害小知识。只有掌握这些,才能更好的保护好我们自己,例如说海啸预测与逃生常识,这都是需要我们去掌握的,下面我们大家就一起来了解一下海啸容易发生在哪个季节?

自然现象海啸

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当地震发生于海底,因震波的动力而引起海水剧烈的起伏,形成强大的波浪,向前推进,将沿海地带一一淹没的灾害,称之为海啸。

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巨大岩体塌陷和滑坡等导致的海水长周期波动,能造成近岸海面大幅度涨落。英语中tsunami来源于日语,这是因为日本是地震和火山活动高发地域,因此海啸在日本发生频率较高。因为地震和火山活动没有什么季节性(从目前的技术水平上讲,还没有发现这方面有什么联系),因此海啸的发生也没有季节性。但由于地震波(包括火山地震)的传播速度远高于海水波的速度,因此如果海啸生成区域与我们所住的区域距离较远,是可以做出准确的短期预报,减小生命财产的损失。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容易发生海啸的地区有:

1、沿海地区属于板块交界处的地区

2、大陆海岸线狭窄弯曲的地区

3、少岛、礁湖地区

我国海区地处太平洋西部,濒临西北太平洋地震带。那么,我国沿海会不会发生地震海啸?远洋海域发生的地震海啸会不会波及我国并造成灾害性破坏呢?

据历史记载,二千年以来,我国只发生过10次地震海啸,平均200年左右才出现一次。这表明我国沿海发生地震海啸的可能性很小。这是因为我国海区处于宽广大陆架上,水深较浅大都在200米以内,不利于地震海啸的形成与传播。从地质构造上看,我国除了郯城--庐江大断裂纵贯渤海外,沿海地区很少有大断裂层和断裂带,在我国海区内也很少有岛弧和海沟,所以,即使我国海区发生较强的地震,一般不会引起海底地壳大面积的垂直升降变化,缺乏引发海啸的大地震。从1969年-1978年我国渤海、广东阳江、辽宁海城、河北唐山发生的4次大地震结果看,尽管地震震级均在6级以上,均未引发地震海啸。

太平洋地震带上发生的地震海啸对我国沿海影响又如何呢?在我国辽阔的近海海域内,分布着大小数千个岛屿礁滩。从渤海的庙岛群岛,到黄海的勾南沙、东海的舟山群岛,台湾岛以及南海诸岛,这些众多岛屿构成了一个环绕大陆的弧形圈,形成一道海上屏障;在我国近海外侧又有日本九洲、琉球群岛,以及菲律宾诸岛拱卫,又构成另一道天然的防波堤,抵御着外海海啸波的猛烈冲击。加之宽广大陆架浅海底摩擦阻力的作用,当海啸波从深海传播到我国海区时,其能量已迅速衰减,已构不成威胁。智利大海啸发生时,海啸波传至上海时,在吴淞口验潮站只记录到15-20厘米的海啸波高;传至广州时,闸坡海洋站仅测出这次地震海啸波的微弱痕迹。由此可以说明,不仅我国沿海地区不易发生地震海啸,就是远海发生的地震海啸也不会对我国沿海构成威胁。当然,加强地震海啸发生机制的研究,准确预测和预报地震海啸仍然是必要的,对防范突发性地震海啸还是有意义的。

我国近海海域虽不具备地震海啸的海洋条件,但地震引起1-2米波高的潮水涌上岸的情况还是发生过的。若发生7.5级以上强震,渤海和北黄海不会有地震海啸影响,但台湾及其附近有可能造成一定灾害。可见地震海啸仍是我国不容忽视的海洋灾害,尤其是闽台地区,本地地震海啸灾害的潜在危险仍然存在。山东莱州也曾发生过海啸。

以上这些内容就是我们为大家所整理出来的,如果大家要想了解更多,可以关注这个平台,在这个平台有很多的小知识供我们学习,大家别忘了关注她哟!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灾害性海浪与海啸的区别是什么

全文共 661 字

+ 加入清单

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震级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在海上引起灾害的海浪叫灾害性海浪,那么大家知道灾害性海浪与海啸的区别是什么吗?接下来请大家来了解详情吧。

灾害性海浪与海啸的区别是什么?小编分析如下:

灾害性海浪是指海上波高达6米以上的海浪。因为6米以上波高的海浪对航行在世界各大洋的绝大多数船只已构成威胁,它常能掀翻船只,摧毁海洋工程和海岸工程,给航海、海上施工、海上军事活动、渔业捕捞带来灾难,正确及时地预报这种海浪对保证海上安全生产尤为重要。它是由台风、温带气旋,寒潮的强风作用下形成的。

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震级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水下或沿岸山崩或火山爆发也可能引起海啸。在一次震动之后,震荡波在海面上以不断扩大的圆圈,传播到很远的距离,正象卵石掉进浅池里产生的波一样。海啸波长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轨道运动在海底附近也没受多大阻滞,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传播过去。

海啸按成因可分为三类:地震海啸、火山海啸、滑坡海啸。地震海啸是海底发生地震时,海底地形急剧升降变动引起海水强烈扰动。其机制有两种形式:下降型海啸和隆起型海啸。海啸在大洋中传播时波高很低,波长可达几十至几百公里不等,所以海啸通常不会在深海大洋上造成灾害,甚至连航行的船只也难于察觉。有的海啸传播速度可达每小时1000公里,比大型喷气式客机的航速还快。

以上是给大家分析的灾害性海浪与海啸的区别,下期海洋灾害小知识讲座中我们来了解遇到致命海浪如何预防与逃生,敬请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恶性肿瘤的死亡率高 10种不容易得肿瘤的人

全文共 1603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居第三位。恶性肿瘤发病率最高的肿瘤为: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男性发病率最高的为肺癌,女性为乳腺癌。下面跟随本网了解一下这10种人不容易得肿瘤。

第一种每天出点汗的人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新陈代谢,让人保持一个良好身体状态和精神状态。每周至少运动三次,每次在20分钟以上,最好能感觉自己微微出汗。

每周抽出一点时间,简单运动。不一定要专门到运动场上去跑步,做家务也是不错的选择。或者平时适当的选择走楼梯而不去乘坐电梯,也可以很好地达到运动的效果。

第二种远离油炸食物的人

油炸食品热量高,含有较高的油脂和氧化物质,经常进食易导致肥胖,是导致高脂血症和冠心病的最危险食品。在油炸过程中,往往产生大量的致癌物质。

已有研究表明,常吃油炸食物的人,其部分癌症的发病率远远高于不吃或极少进食油炸食物的人群。

第三种常喝豆浆的人

美国癌症研究协会指出,常喝豆浆的女性患乳腺癌风险大大降低。这是因为豆浆中有一种很像雌激素的物质,叫“大豆异黄酮”,能起到以假乱真的作用,和抗癌药物的机理非常相像。

它对和雌激素有关的癌症有预防作用,比如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宫颈癌和前列腺癌。

第四种常补充纤维素的人

膳食纤维摄入不足可使粪便量减少,大便通过肠道的时间延长,导致粪便中致癌物浓度升高,而致癌物与结肠黏膜长期接触有可能发生癌变。

因此,防肠癌要多吃含膳食纤维高的食物。英国营养学家建议,每天至少摄入35克以上的纤维素。

据粗略计算,一碗麦片含15克纤维素,一片全麦面包含2克纤维素,一根香蕉含3克纤维素,一个苹果含3.5克纤维素。

五谷杂粮含较多纤维素的:红豆、燕麦、糙米、大豆、高粱;

蔬菜含较多纤维素的:韭菜、芹菜、菠菜、油菜、白菜、南瓜、苦瓜、黄瓜等;

水果含较多纤维素的:红果干、桑椹干、樱桃、酸枣、黑枣、大枣、小枣、石榴、苹果、鸭梨等。

第五种爱喝绿茶的人

爱喝茶的日本人曾花费9年的时间做过一项调查,发现每天只要喝四五杯茶,就能将癌症风险降低40%。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对茶叶的防癌作用进行过17年研究,发现乌龙茶、绿茶、红茶对口腔癌、肺癌、食道癌、肝癌等都有不错的预防作用。

其中,包括龙井、碧螺春、毛峰在内的绿茶效果最显着,其防癌成分是其他茶叶的5倍。

第六种睡眠良好的人

美国癌症研究会调查发现,每晚睡眠时间少于7小时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几率高47%。

这是因为睡眠中会产生一种褪黑激素,它能减缓女性体内雌激素的产生,从而起到抑制乳腺癌的目的。

此外,德国睡眠专家指出,中午1点是人在白天一个明显的睡眠高峰。这时打个小盹,也能增强体内免疫细胞的活跃性,起到一定的防癌作用。

第七种多站少坐的人

长期久坐会导致血流循环不通畅,如果肠道长时间处于淤血状态,代谢就会出现问题,肠道蠕动变得缓慢,粪便中有害成分在结肠内滞留的同时刺激肠黏膜,诱发结肠癌。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来点间歇运动,每隔一段时间,起身站立一会,双腿轮流抬高,这样能使淤血得到缓解。

第八种常补充维生素D的人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营养科学研究所研究发现,体内维生素D缺乏增加乳腺癌患病风险,补充维生素D或有助于预防乳腺癌。

而补充维生素D其实很方便。可从食物中摄取,适当多吃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例如鱼类、动物肝脏、水果蔬菜(包括三文鱼、虾、牛奶、蛋黄、猪肝、蘑菇、橙汁);或经过日光照射转变而来,每天坚持在户外晒半个小时的太阳;也可利用各种营养补充剂补充。

第九种常吃坚果的人

研究发现,每周吃不少于3份坚果的人结肠癌发病风险比不吃坚果的人低。其中,女性尤为明显。

坚果中包括纤维质和抗氧化物在内的一些化合物,能够起到降低结肠癌发病风险的作用。

第十种接受癌症筛查的人

世界卫生组织曾发表报告指出,有三分之一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三分之一的癌症是可以通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而治愈的,三分之一的癌症是可以通过适当治疗延长生命时间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所以,体检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海啸发生的最主要原因

全文共 2858 字

+ 加入清单

海啸通常是由一系列波动组成,海底地震、滑坡、火山爆发和陨石降落都能引发海啸。海啸发生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呢?本文是小编整理海啸发生的最主要原因的资料,仅供参考。

遇到海啸时有哪些求生技巧

海啸来临之前会有瞬间退潮,可以直退出百米以外,露出海床,此时海啸波峰可能尚在视线之外,或看起来不那么危险,此时不可观望,应迅速逃离,寻找地势高处躲避。

海啸波长非常之长,可达几百公里,第一波袭击与第二波袭击的间隔时间可达数十分钟,在经受第一波海啸袭击后,不可急于离开避难地,应在避难地安静等待——很多人就是在第一波海啸过去后误以为已经安全,离开避难地回家整理财物或寻找亲人,从而于第二、第三波袭击中丧生。

应注意原离高压电线,避免触电。

海啸发生的最主要原因

一、海啸发生的最主要原因

1、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巨大岩体塌陷和滑坡等导致的海水长周期波动,能造成近岸海面大幅度涨落。

2、海底地震或火山爆发所引起的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

3、由于海底地震、地壳变动、火山爆发、山体滑坡、海中核爆炸等造成的海洋和近岸水域水面巨大涨落现象。

二、引发海啸的主要原因

一、由于海底地震、火山爆发、大滑坡、大塌陷等地质构造变化而引起的巨浪所造成的灾害我们称为海啸灾害。

二、海上的飓风、台风等极端气候也能引发海啸,这种海啸称为风暴海啸,它同样能造成人员和财产的损失。

三、滨海沿岸的大规模山崩、悬崖滑落也曾引发海啸,

四、水下核爆炸也会引发海啸,因为水下核爆炸会在瞬间在海洋中突然释放巨大的能量,使海水剧烈振荡而引发海啸

五、引起最大规模海啸是天体事件,小行星和慧星如果撞击海洋就会引发规模比印尼海啸的能量大几十万倍、几千万倍。

三、海啸是怎么形成的

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大地活动都可能引起海啸。地震发生时,海底地层发生断裂,部分地层出现猛然上升或者下沉,由此造成从海底到海面的整个水层发生剧烈“抖动”。这种“抖动”与平常所见到的海浪大不一样。海浪一般只在海面附近起伏,涉及的深度不大,波动的振幅随水深衰减很快。地震引起的海水“抖动”则是从海底到海面整个水体的波动,其中所含的能量惊人。

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震级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水下或沿岸山崩或火山爆发也可能引起海啸。在一次震动之后,震荡波在海面上以不断扩大的圆圈,传播到很远的距离,正象卵石掉进浅池里产生的波一样。海啸波长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轨道运动在海底附近也没受多大阻滞,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传播过去。

海啸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三个:地震、海底山崩塌方和宇宙天体的影响。

地震是引发海啸的最关键原因:当地震在深海海底或者海洋附近发生时,地壳运动造成海底板块变形,板块之间出现滑移,这造成海水大量的逆流,并引发海水开始大规模的运动,形成海啸。

海底山崩塌方:因地震或海底火山爆发所引发,山崩塌方落下的沉积物和岩石也会导致大规模海水的运动,从而引发海啸。

宇宙天体的影响:诱发海啸的情况则最不常见,通常陨石坠落海洋中会激起波浪,当陨石激起的波的能量足够强大时,也会引发海啸。

通常,如果岸边的海水出现异常的增高或降低,则预示着海啸即将来临。而在发生海啸时,岸边的人们要尽快从地势低洼的地区转移到地势高的区域。

海啸主要受海底地形、海岸线几何形状及波浪特性的控制,呼啸的海浪冰墙每隔数分钟或数十分钟就重复一次,摧毁堤岸,淹没陆地,夺走生命财产,破坏力极大。全球的海啸发生区大致与地震带一致。全球有记载的破坏性海啸大约有260次左右,平均大约六、七年发生一次。发生在环太平洋地区的地震海啸就占了约80%。而日本列岛及附近海域的地震又占太平洋地震海啸的60%左右,日本是全球发生地震海啸并且受害最深的国家。

如何预防海啸

海啸前

1、地震海啸发生的最早信号是地面强烈震动,地震波与海啸的到达有一个时间差,正好有利于人们预防。地震是海啸的“排头兵”,如果感觉到较强的震动,就不要靠近海边、江河的入海口。如果听到有关附近地震的报告,要做好防海啸的准备,要记住,海啸有时会在地震发生几小时后到达离震源上千公里远的地方。

2、如果发现潮汐突然反常涨落,海平面显著下降或者有巨浪袭来,并且有大量的水泡冒出,都应以最快速度撤离岸边。

3、海啸前海水异常退去时往往会把鱼虾等许多海生动物留在浅滩,场面蔚为壮观。此时千万不要前去捡鱼或看热闹,应当迅速离开海岸,向内陆高处转移。

4、通过氢气球可以听到次声波的“隆、隆”声。

发生海啸时

1、发生海啸时,航行在海上的船只不可以回港或靠岸,应该马上驶向深海区,深海区相对于海岸更为安全。

2、因为海啸在海港中造成的落差和湍流非常危险,船主应该在海啸到来前把船开到开阔海面。如果没有时间开出海港,所有人都要撤离停泊在海港里的船只。

3、海啸登陆时海水往往明显升高或降低,如果看到海面后退速度异常快,立刻撤离到内陆地势较高的地方。

经典事例:2004年圣诞节,10岁的英国女孩蒂莉。史密斯在印尼海啸发生时所做的事情就是一个例子。当天早晨,史密斯与家人在海滩散步,当看到“海水开始冒泡,泡沫发出咝咝声,就像煎锅一样”时,她凭借所学的科学知识,迅速判断出这是海啸即将到来的迹象。在她的警告下,约一百名游客在海啸到达前几分钟撤退,幸免于难。

被视为英雄的蒂莉3日在联合国总部受到了国际减灾战略机构的欢迎。这个设在瑞士日内瓦的联合国机构现在正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增强人们应对灾害的反应能力。

在去年发生的南亚大地震中,巴基斯坦和印度众多学校被摧毁,许多儿童因此丧生。“蒂莉的故事提醒我们,教育攸关生死,”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会见蒂莉前说,“所有孩子都应当接受减灾教育,这样他们就能知道,在自然灾害发生时应该做什么。”

发生海啸后

海啸与海底地震有关,可引发高达30米的巨浪,在沿海地带会造成巨大破坏。

感觉强烈的地震或长时间的震动时,需要立即离开海岸,快速到高地等安全处避难。

如果收到海啸警报,没有感觉到震动也要立即离开海岸,快速到高地等安全处避难。通过收音机或电视等掌握信息,在没有解除海啸警报之前,勿靠近海岸。

不是所有地震都引起海啸,但任何一种地震都可能引发海啸。当你感觉大地发生颤抖时,要抓紧时间尽快远离海滨,登上高处。不要去看海啸---如果你和海浪靠得太近,危险来临时就会无法逃脱。

发生海啸时自救方法

一、地震是海啸最明显的前兆。如果你感觉到较强的震动,不要靠近海边、江河的入海口。如果听到有关附近地震的报告,要做好防海啸的准备,注意电视和广播新闻。要记住,海啸有时会在地震发生几小时后到达离震源上千公里远的地方。

二、海上船只听到海啸预警后应该避免返回港湾,海啸在海港中造成的落差和湍流非常危险。如果有足够时间,船主应该在海啸到来前把船开到开阔海面。如果没有时间开出海港,所有人都要撤离停泊在海港里的船只。

三、海啸登陆时海水往往明显升高或降低,如果你看到海面后退速度异常快,立刻撤离到内陆地势较高的地方。

四、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急救包,里面应该有足够72小时用的药物、饮用水和其他必需品。这一点适用于海啸、地震和一切突发灾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海啸能预报吗

全文共 865 字

+ 加入清单

什么是海啸和海啸灾害?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喷发或海底泥石流、滑坡等海底地形突然变化所产生的具有超大波长和周期的大洋行波。那么有的人就要问了,海啸能预报吗?且看已下内容介绍。

在电影中,我们经常会见到海啸的壮观景象,从可怕的海啸灾难中侥幸逃生的人们肯定会想:要是能早点发现海啸就好了,但遗憾的是,很少有大海啸提早得到预报。因为大多数的海啸都属于本地海啸或称局部海啸,从地震及海啸发源地到受灾的滨海地区距离较近,通常仅有几十分钟,短的只有几分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要想判断出海啸强度,继而发出预警,甚至让接到警报的居民立刻撤离,难度可想而知。

海啸波浪的传播:海啸波浪是一种频率介于潮波和涌浪之间的重力长波,从发生地区由内而外,向各个方向移动,其波长约为几十至几百公里,周期为2~200分钟,最常见的是2~40分钟。其速度视海洋之深度而定。因此,海浪经过不同深度之海底而有加速或减速之情形发生。

在大洋上航行的船只能察觉到海啸的发生吗?在大洋中移行的海啸波虽然携带有巨大的能量,但它的波长少则几十公里,多则数百公里,而波幅只有12米,这样的长波是不会被航行的船只所感觉到的,甚至人们也很难用仪器观测到。只是到1978年世界第一颗海洋卫星问世后,由于一些携带高度计(ALT)的卫星相继上天,人类才有可能从太空观测到海啸波在深海大洋的传播和存在,并且完全证实了人们以前所做的理论推测。由于海啸巨波在移近近岸浅水区时,其波长变小,而波幅增大,有时甚至骤增到数十米高,这时停泊在港湾的船只会被这种巨波掀翻、推倒或顶上陆地,造成船只的损伤。所以,停泊在港湾中的船舶回避海啸的最好办法是驶向深水处漂泊。1933年日本三陆外海海啸,曾使港湾中7303艘船舶流失,破损910艘。有的海啸曾把千吨巨轮推到岸上并使其报废。而1983年日本海海啸时,前苏联远东一些港湾中停泊的船只按海啸警报和防御预案全部立即驶往外海,从而无一船舶受损。

今天的海啸预测与逃生常识给大家介绍完了,关于其他更详尽的海洋灾害小知识,大家可以经常来进行查询。感谢收看,咱们下期不见不散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海啸灾害能量来源有哪些

全文共 641 字

+ 加入清单

海啸灾害一直以来都是危害很大的自然灾害,海啸一般都是地下发生地震引起的,那么海啸灾害能量来源有哪些?一起通过给大家详细的讲解一下。

海啸就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或气象变化产生的破坏性海浪,海啸的波速高达每小时700~800千米,在几小时内就能横过大洋;波长可达数百公里,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而能量损失很小;在茫茫的大洋里波高不足一米,但当到达海岸浅水地带时,波长减短而波高急剧增高,可达数十米,形成含有巨大能量的“水墙”。海啸主要受海底地形、海岸线几何形状及波浪特性的控制,呼啸的海浪冰墙每隔数分钟或数十分钟就重复一次,摧毁堤岸,淹没陆地,夺走生命财产,破坏力极大。全球的海啸发生区大致与地震带一致。全球有记载的破坏性海啸大约有260次左右,平均大约六、七年发生一次。发生在环太平洋地区的地震海啸就占了约80%。而日本列岛及附近海域的地震又占太平洋地震海啸的60%左右,日本是全球发生地震海啸并且受害最深的国家。

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震级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水下或沿岸山崩或火山爆发也可能引起海啸。在一次震动之后,震荡波在海面上以不断扩大的圆圈,传播到很远的距离,正象卵石掉进浅池里产生的波一样。海啸波长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轨道运动在海底附近也没受多大阻滞,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传播过去。

温馨提示,海啸灾害能量来源上面都有介绍,让越来越多人对其海洋灾害小知识有所了解,还需要对其海啸预测与逃生常识等进行了解,就是不错的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海啸的预防与自救方法

全文共 606 字

+ 加入清单

海啸往往由大海中心一个小波浪开始,一波接一波不停翻滚,在靠近海岸时,形成滔天巨浪。有些海浪可以高达几十米,给沿海地区造成巨大灾害。那么海啸的预防自救方法是怎样的呢?海啸预测与逃生常识都有哪些呢?下面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这些海洋灾害小知识。

海啸的预防与自救方法:

1、在海边玩耍的时候要注意附近的地震报告,而海啸是因为地震发生以后就可以到达上千公里的地方。

2、同时可以借助动物预防海啸,因为动物对于天灾比人类要敏感。

3、海啸前的海水通常会异常退去而把鱼虾留在海滩上,场面比较壮观。

4、地震也是海啸的最重要的征兆,同时如果遇到很强大的震动,就别靠近海边以及海口,及时注意地震的相关报告。

5、海上船只听到海啸报警以后避免返回港湾,而且所有人都要撤离船舶以及船只。

6、海啸登陆海水有明显升高和降低,如果海面后退速度快就该撤离到地势较高的地方。

7、海啸时不幸落水要抓住木板等漂浮物,也要避免硬物的相撞,同时在水中也要减少动作,保持漂浮即可。

8、尽量不要喝海水,因为海水容易让人出现幻觉,尽可能向落水者靠拢,目标扩大容易被救援人员发现。

9、人在海水中长时间浸泡也容易热量散失早晨个提问下降,被救上岸后要在温水里恢复提问,同时要喝一些糖水。

10、如果落水者受伤,应采取止血、包扎、固定等急救措施,重伤员则要及时送医院救治。要记住及时清除落水者鼻腔、口腔和腹内的吸入物。如心跳、呼吸停止,则应立即交替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心脏挤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中国福建发生过海啸吗

全文共 547 字

+ 加入清单

从地理环境来看,中国大陆架宽广而平缓,对海啸传播的摩擦力强,并且有从日本列岛到琉球群岛的岛弧保护,不利于海啸的形成和传播。而日本近海的深度就有4000米,海啸对沿海的冲击就会很大。那么中国福建发生过海啸吗?海啸预测与逃生常识都有哪些呢?下面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这些海洋灾害小知识。

中国福建发生过海啸。从古至今,中国沿海地区的海啸灾害主要集中发生在台湾、海南、广东、福建等省。历史上渤海、东海、黄海也有发生海啸的记录,其中渤海湾内近几十年也发生过海啸,但等级都很小。

中国的近海,渤海平均深度约为20m,黄海平均深度约为40m,东海平均深度约为340m,它们的深度都不大,只有南海平均深度为1200m。因此,中国大部分海域地震产生本地海啸的可能性比较小,只有在南海和东海的个别地方发生特大地震才有可能产生海啸。

台湾东部海域陡峭的海岸地形,不利于远震海啸波浪的堆积。但是台湾东部的堆积物形成不稳定的斜坡,一旦发生大规模海底山崩,很有可能引发致灾的海啸。

虽然中国的海岸受海啸的影响不大,但中国东部的海岸地区地势较低,许多地区,特别是许多经济发达的沿海大城市只高出海平面几米,受海浪的浪高影响极大。从成灾的角度来看,小海啸,大灾难的情况完全是有可能的,绝不可以掉以轻心。一定要有忧患意识,做好灾害预防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猫绝育死亡率高吗

全文共 494 字

+ 加入清单

绝育死亡率不高,猫绝育死亡率不高,甚至很低。只要主人选择正规的宠物医院给猫绝育。猫咪绝育死亡的风险主要在于麻醉,麻醉剂量控制不好会增加手术风险。如果只能在医疗条件差的宠物医院使用国产麻醉药,猫咪的风险会大大增加。如果猫在绝育前感染了某些疾病,或者在绝育后不注意护理,也可能导致猫在术中或术后死亡。 猫绝育后要注意观察猫绝育后,主人需要在未来48小时内时刻注意猫的身体状况。由于麻醉剂的影响,猫咪可能会出现恶心、意识不清等不适症状。如伴有其他异常反应,一旦发现,需及时带猫到医院检查。 猫绝育后休息。猫绝育后,主人需要为猫准备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让它平躺在平坦开阔的地方好好休息。同时,要限制猫咪过度活动,避免跳跃等剧烈运动,有利于伤口愈合。 猫咪绝育后在猫绝育后三小时内合理喂食,最好不要喂它喝水。六小时内不要喂它,否则会引起呕吐。如果猫在绝育后一两天内食欲不振,主人可以做一些猫喜欢吃的零食来引诱它吃,你可以用一个小针筒喂猫嘴里的水。 猫咪绝育后要注意伤口。猫咪绝育后,难免会因为疼痛或瘙痒而舔伤口。主人最好给猫戴一个伊丽莎白圈,以防猫舔伤口。不断舔伤口,伤口可能会感染炎症甚至裂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海啸来临时躲哪里安全

全文共 477 字

+ 加入清单

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震级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水下或沿岸山崩或火山爆发也可能引起海啸。那么海啸来临时躲哪里安全呢?海啸预测与逃生常识都有哪些呢?下面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这些海洋灾害小知识。

海啸来临时往高处进行躲避比较安全,切记不能到房屋及树木上面去,要是上去了会被冲走。海啸和洪水不同,基本海啸来临之前都会有感觉,比如说大风,蛇虫鼠蚁及家禽骚动等现象,如果不能及时作出躲避和防护措施那么基本上可告诉你宣布你死亡了。

海啸发生时如何逃生?

海啸与海底地震有关,可引发高达30米的巨浪,在沿海地带会造成巨大破坏。

1、感觉强烈地震或长时间的震动时,需要立即离开海岸,快速到高地等安全处避难。

2、如果收到海啸警报,没有感觉到震动也需要立即离开海岸,快速到高地等的安全处避难。通过收音机或电视等掌握信息,在没有解除海啸注意或警报之前,勿靠近海岸。

3、不是所有地震都引起海啸,但任何一种地震都可能引发海啸。当你感觉大地发生颤抖时,要抓紧时间尽快远离海滨,登上高处。不要去看海啸———如果你和海浪靠得太近,危险来临时就会无法逃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预防海啸的措施

全文共 1891 字

+ 加入清单

海啸通常是由一系列波动组成,海底地震、滑坡、火山爆发和陨石降落都能引发海啸。那么,你知道怎么如何预防海啸吗?下面就是小编为你整理的预防海啸的措施,欢迎阅读。

海啸起因

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震级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水下或沿岸山崩或火山爆发也可能引起海啸。在一次震动之后,震荡波在海面上以不断扩大的圆圈,传播到很远的距离,正象卵石掉进浅池里产生的波一样。海啸波长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轨道运动在海底附近也没受多大阻滞,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传播过去。

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激起的海啸巨浪,在涌向海湾内和海港时所形成的破坏性的大浪称为海啸。破坏性的地震海啸,只在出现垂直断层、里氏震级大于6.5级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当海底地震导致海底变形时,变形地区附近的水体产生巨大波动,海啸就产生了。简单的说就是当海底发生地震后,有的地方上升,引起剧烈震动,使水位暴涨,冲向陆地,造成了海啸的发生。

海啸的传播速度与它移行的水深成正比。在太平洋,海啸的传播速度一般为每小时两三百公里到1000多公里。海啸不会在深海大洋上造成灾害,正在航行的船只甚至很难察觉这种波动。海啸发生时,越在外海越安全。

一旦海啸进入大陆架,由于深度急剧变浅,波高骤增,可达20至30米,这种巨浪可带来毁灭性灾害。

海啸来袭之前,海潮为什么先是突然退到离沙滩很远的地方,一段时间之后海水才重新上涨?

大多数情况下,出现海面下落的现象都是因为海啸冲击波的波谷先抵达海岸。波谷就是波浪中最低的部分,它如果先登陆,海面势必下降。同时,海啸冲击波不同于一般的海浪,其波长很大,因此波谷登陆后,要隔开相当一段时间,波峰才能抵达。

另外,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震中附近,那可能是另一个原因造成的:地震发生时,海底地面有一个大面积的抬升和下降。这时,地震区附近海域的海水也随之抬升和下降,然后就形成了海啸。

如何预防海啸

一种能预防海啸方法缓解海啸冲力的方法,它是在已有的海岸边用水坭修建大堤来予防的基础上,其特征是用合成材料制造成一个大水袋墙,放在离海滩50-80米外海水中,用孔布网组成一面防海啸墙,用合成材料制造成一个大的水气袋,上小半是气袋在水面上,下大半水,浮在海水上的部分可以设计成各种,动物、植物、人物、艺术等景观,牵引绳弹簧减缓冲力,以上装置用金属倒叉固定在海底下,留出船通行的距离,用一种测试海底地震震动装置,用外套隔离海水装置腐蚀,将有线网信号传送给地面装置进行分析,快速传送海滩警报器,警报信号分三种,提前预报海啸,让游人有安全感。

1、地面强烈震动。可能由海洋地震引起,不久可能发生海啸,因为地震波先于海啸到达近海岸,人们有时间及时避险。

2、潮汐突然反常涨落。海平面显著下降或有巨浪袭来时,必须以最快速度撤离岸边。

海啸的概念以及形成原因

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大地活动都可能引起海啸。

地震发生时,海底地层发生断裂,部分地层出现猛然上升或者下沉,由此造成从海底到海面的整个水层发生剧烈“抖动”。这种“抖动”与平常所见到的海浪大不一样。海浪一般只在海面附近起伏,涉及的深度不大,波动的振幅随水深衰减很快。地震引起的海水“抖动”则是从海底到海面整个水体的波动,其中所含的能量惊人。

海啸时掀起的狂涛骇浪,高度可达10多米至几十米不等,形成“水墙”。另外,海啸波长很大,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而能量损失很小。由于以上原因,如果海啸到达岸边,“水墙”就会冲上陆地,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地震海啸分两种

海啸可分为4种类型。即由气象变化引起的风暴潮、火山爆发引起的火山海啸、海底滑坡引起的滑坡海啸和海底地震引起的地震海啸。中国地震局提供的材料说,地震海啸是海底发生地震时,海底地形急剧升降变动引起海水强烈扰动。其机制有两种形式:

“下降型”海啸:某些构造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下降,海水首先向突然错动下陷的空间涌去,并在其上方出现海水大规模积聚,当涌进的海水在海底遇到阻力后,即翻回海面产生压缩波,形成长波大浪,并向四周传播与扩散,这种下降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退潮现象。1960年智利地震海啸就属于此种类型。

“隆起型”海啸:某些构造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上升,海水也随着隆起区一起抬升,并在隆起区域上方出现大规模的海水积聚,在重力作用下,海水必须保持一个等势面以达到相对平衡,于是海水从波源区向四周扩散,形成汹涌巨浪。这种隆起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波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涨潮现象。1983年5月26日,中日本海7.7级地震引起的海啸属于此种类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海啸来袭的自救方法技巧

全文共 1179 字

+ 加入清单

如果岸边的海水出现异常的增高或降低,则预示着海啸即将来临。这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下面为您精心推荐了海啸来袭的自救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海啸的急救方法

如果居住在海边或者到海边旅行,应留心地震信息,因为海啸往往是由地震引起的。在海边玩时一旦感觉到较强的震动,就应立即离开,并做好预防海啸的准备。虽然不是所有的地震都会引起海啸,但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

若发现海水有反常的涨落,如海平面突然下降,或巨浪突然滚滚而来,水面上有大量水泡冒出,就应尽快离开。

动物的警觉性比较高,要留心海边动物的表现,如果出现反常行为,就要提高警惕。

在撤离的时候要尽量往高处撤离,在巨浪卷来时,如果周围有抗击力强的坚固建筑物,应立即进入并关严门窗。

如果不幸被海浪卷进海中,要尽量冷静,然后设法抓住树枝或木板之类的漂浮物,让自己浮在水面上。

当在水面上漂浮时不要使劲儿挣扎,不要举起手,要保持体力,争取生存的机会。

如果身边有其他落水者,要互相靠拢,这样不仅有助于自救,也容易被救援者发现,大大增加生存机会。

在漂浮时,如果正巧被浪推到岸边,就应及时抓住地面上牢固的物体,防止再次被卷入海中。

海啸的形成原因

海啸是由于地震、海底山崩塌方和宇宙天体的共同影响而形成的。

地震是引发海啸的主要原因。当地震在深海海底或者海洋附近发生时,地壳运动造成海底板块变形,板块之间出现滑移,这造成海水大量的逆流,并引发海水开始大规模的运动形成海啸。

海底山崩塌方则是因地震或海底火山爆发所引发,山崩塌方落下的沉积物和岩石也会导致大规模海水的运动,从而引发海啸。而因宇宙天体的影响而诱发海啸的情况则最不常见,通常陨石坠落海洋中会激起波浪,当陨石激起的波的能量足够强大时,也会引发海啸。

海啸来袭的自救方法

1.如果在海啸时不幸落水,要尽量抓住木板等漂浮物,同时注意避免与其他硬物碰撞。

2.在水中不要举手,也不要乱挣扎,尽量减少动作,能浮在水面随波漂流即可。这样既可以避免下沉,又能够减少体能的无谓消耗。

3.如果海水温度偏低,不要脱衣服。

4.尽量不要游泳,以防体内热量过快散失。

5.不要喝海水。海水不仅不能解渴,反而会让人出现幻觉,导致精神失常甚至死亡。

6.尽可能向其他落水者靠拢,既便于相互帮助和鼓励,又因为目标扩大更容易被救援人员发现。

7.人在海水中长时间浸泡,热量散失会造成体温下降。溺水者被救上岸后,最好能放在温水里恢复体温,没有条件时也应尽量裹上被、毯、大衣等保温。注意不要采取局部加温或按摩的办法,更不能给落水者饮酒,饮酒只能使热量更快散失。给落水者适当喝一些糖水有好处,可以补充体内的水分和能量。

8.如果落水者受伤,应采取止血、包扎、固定等急救措施,重伤员则要及时送医院救治。

9.要记住及时清除落水者鼻腔、口腔和腹内的吸入物。具体方法是:将落水者的肚子放在你的大腿上,从后背按压,将海水等吸入物倒出。如心跳、呼吸停止,则应立即交替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心脏挤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如何减少仔兔死亡率

全文共 1066 字

+ 加入清单

做好母兔产前护理

仔兔存活率低一直是困扰很多兔养殖者的一个常见问题,有时仔兔的存活率不仅仅是低,而且还会出现整窝死亡的情况,这对于养殖者来说是很大的一个损失,尽管很多养殖者都会采取相应的措施,但是有时候效果仍然不是很明显。要保证仔兔的存活率,需要注意的事有很多,所以需要饲主花费一定的精力。

一、加强对母兔的管理

仔兔阶段的成活率及断奶后的生长发育速度均与胎儿期生长发育有着直接关系,胎儿期生长发育良好,出生后体重大、体质好、成活率高、生长发育快。胎儿70%以上的体重是在怀孕后期生长发育而成的,加强怀孕母兔后期的饲养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必须供给饲料数量充足,营养丰富,适口性强,粗蛋白质含量在18%以上的优质日粮,让其自由采食,才能保证胎儿正常生长发育。如果供给的饲料数量少,蛋白质含量低,缺乏某种营养物质,将会影响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

二、做好产前准备

良好的产前准备也是保证仔兔存活率的一个重要环节。首先要保证良好的生活环境,不要安排在过于嘈杂的地方,如果是在冬季,那么一定要做好相应的保暖工作,提供适当的光照(可用灯光代替),做好消毒工作。

保证幼兔能吃到充足的母乳

三、提高母兔的泌乳能力

仔兔出生后因为身上无毛,闭眼封耳,缺乏调节体温的能力,12天前除了吃奶就是睡觉,仔兔生长发育快,体重成倍增长。为了保证母兔营养,每天除供给含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丰富的混合精料外,还需供应新鲜的青绿多汁饲料及添加草药进行催乳,如干草、蒲公英等,总之一定要做好母兔的饲养工作。

四、母乳丰富的话尽量让幼兔喝母乳

母乳是保证幼兔体质非常关键的一部分,充足的母乳是提高仔兔成活率的基础。对母兔有奶不喂的要进行人工强制哺乳,方法是将母兔放进产仔箱让母兔哺乳,待哺乳完再取出,经过几天训练后就可自行喂乳。

对产仔过多的要进行寄养,母兔一昼夜哺乳一次,强壮仔兔每次都能吃到奶,弱小兔吃不上,会出现强弱不匀。但因寄母嗅觉灵敏,能嗅出不是自己的仔兔,不但不喂奶,还会咬伤咬死寄养的仔兔,所以寄养时需要将寄母的尿涂擦在寄养仔兔身上,使期嗅不出是另外一窝的仔兔。

预防疾病

五、防止吊奶

“吊奶”就是仔兔过多,吃不饱,哺乳时仔兔叼在乳头上就不放。一般情况下母兔哺乳3-4分钟结束就跳出巢外,而当哺乳时突然受到惊动或者患有乳房炎时仔兔吸乳引起疼痛立即跳出产仔箱,将紧叨乳头不放的仔兔带出箱外,造成冻死。

六、防治疾病的感染

一般情况下疾病是导致仔兔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要防止疾病,那么首先要做好的就是环境卫生问题,防止病菌传播,其次是做好保暖防热问题,以免恶劣的天气对仔兔的健康造成危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冠心病死亡率性别差异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全文共 616 字

+ 加入清单

冠心病死亡率性别差异形成原因是什么呢?妇女死于冠心病的可能性小于男性,一般认为这是由于雌激素的保护作用。然而,英国研究人员发表文章指出,这种性别差异主要是环境因素所致,因此并非不可改变。

在9月8日出版的英国医学杂志上发表了英国bristol大学的d.a.lawlor博士及其同事的研究报告,他们为了研究冠心病死亡率的性别差异问题,对英格兰、威尔士和其他几个国家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了分析。

作者指出,从1921年至1949年,生活在英格兰和威尔士的男性和女性冠心病死亡率表现为相似的变化模式,在此期间女性一直保持着较低的死亡率。

然而自1949年以后,男性的死亡率持续攀升,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达到高峰,而此时妇女的死亡率却在稳定下降。生活在澳大利亚、法国、瑞典和美国的男女也有相似的情形。

作者指出,二十世纪冠心病的流行局限于生活在工业化国家中的男性。雌激素的心血管保护作用看来不能解释这一结果,因为在过去几十年里妇女雌激素水平可能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不同国家的妇女之间可能也不存在很大差别。

研究人员指出,这些趋势表明冠心病死亡率的性别差异主要是由于环境因素所致。找出导致冠心病发作性别差异的因素可能对疾病预防策略的制定有重要作用,在冠心病发病率越来越高的国家或地区更是如此。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冠心病死亡率性别差异的形成原因是什么的常识都了解了吧,另外本网还有很多关于老人安全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可以继续关注,可以让老人更健康长寿。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造成海啸的原因

全文共 910 字

+ 加入清单

造成海啸原因是什么?下面就由小编告诉大家造成海啸的原因吧!

地震海啸如何逃生自救

1、室内“三角空间”相对安全:高层居民遇地震时,应立即躲避到结实的桌子或床下,家具旁或墙根、墙角等处可在房屋倒塌后形成三角空间,是相对安全的地点。还可以迅速逃进卫生间、储存室等面积较小的场所,这些小开间的地方是比较安全的地点。不要躲避在阳台、窗边等不安全位置,不要乘坐或躲到电梯里,不要跟随人群向楼下拥挤逃生,不要跳楼逃生。

2、室外选择开阔地避震:在户外遇到地震时,应该就地选择开阔地,趴下或蹲下避震。要避开玻璃幕墙、塔吊、烟囱等高大的建筑物或构筑物。避开变压器、电线杆、路灯杆、广告牌等物。避开危险品工厂、仓库以及狭窄的街道、破旧房屋、危墙、砖瓦木料堆等场所。避开立交桥、过街天桥等各种桥梁及隧道。在野外遇到地震,应避开山边危险地带,如山崖、陡峭的山坡、山脚等地方。

3、乘车途中应伺机停车转移::在乘坐火车时发生地震,乘客应迅速趴到座椅下,抓住座椅的钢管。背朝行车方向坐时,应用双手护住后脑,将身体紧紧缩在一起。要等地震过后,车停下来再下车。

4、乘坐公共汽车时发生地震,乘客应紧紧抓住扶手,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并用衣物护住头部。地震过后,乘客在司机指挥下有序从车门下车;

5、乘坐地铁时发生地震,如果由于地震而停电,乘客应在有关人员指挥下撤离,以免地铁隧道里架设的高压线破损而发生危险。当发出防水警报时,应立刻通过车站的排水道和防水堤进行防御。

6、在驾车时如果发生地震,要把车移到远离道路的地方,越远越好。不要在地震中开车逃生,不要紧急刹车,不要在桥上和桥下停留,不要在树木、灯杆、电线杆、广告牌下停留

造成海啸的原因

海啸是由于地震、海底山崩塌方和宇宙天体的共同影响而造成的。

地震是引发海啸的主要原因。当地震在深海海底或者海洋附近发生时,地壳运动造成海底板块变形,板块之间出现滑移,这造成海水大量的逆流,并引发海水开始大规模的运动造成海啸。

海底山崩塌方则是因地震或海底火山爆发所引发,山崩塌方落下的沉积物和岩石也会导致大规模海水的运动,从而引发海啸。而因宇宙天体的影响而诱发海啸的情况则最不常见,通常陨石坠落海洋中会激起波浪,当陨石激起的波的能量足够强大时,也会造成海啸。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