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浏览

1076

文章

126

篇1:翟,不做姓氏怎么读?

全文共 252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汉字有两种读音,可以读作zhái,与宅门的宅同音;也可以读作 dí,和笛声的笛同音。

当读作dí 时,本意是指古书上长尾巴的野鸡,由此引申为古代乐舞所执的雉羽或画翟羽用为装饰的衣服。《诗·邶风·简兮》中记载:“右手秉翟。”这句话的意思是右手拿着雉羽。因为春秋时期,中原有翟国,是狄人的部落。所以翟和狄同音,读作dí。而当作姓氏时,一般读作zhái。

读作dí时,在古汉语中使用较多,组词如夏翟,表示羽毛五色的野鸡。但在当代人们日常生活中已经几乎没有什么应用场景了,更多时候作zhái的发音,用于人的姓氏。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中国有多少姓氏

全文共 479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姓氏,一般是以一个汉字为姓。也有少数的是两个或以上汉字组成的姓,其中很多是少数民族的姓氏的音译。那中国有多少姓氏呢?

全中国见于文献的姓氏有5662个,其中单姓3484个,复姓2032个,三字姓146个。这还不包括元代、清代移居中原的蒙族、满族人译改的汉字姓。

单姓

单姓(dān xìng):只用一个字的姓。与复姓相对。

如:“王、李、张、刘、陈、智、杨、黄、赵、周、吴、徐、孙、马、胡、朱、郭、何、罗、高、林。

据统计,中国有单姓6931个。

复姓

复姓(fū xìng),指由两个及以上的汉字组成的姓氏。如:欧阳、司马、上官、西门。复姓的来源较多,如官名、封邑、职业等,有些则源于少数民族改姓。

《中国姓氏大辞典》显示,中国古今各民族用汉字记录的双字姓9012个、三字姓4850个、四字姓2276个、五字姓541个、六字姓142个、七字姓39个、八字姓14个、九字姓7个(分别为:西木感给特杜立给特、西木萨给特杜立给特、西姆萨给特杜立给特、那乌那基尔杜立给特、秃秃黑里兀惕塔塔儿、乌朗汉吉尔莫吉尔敏、奥勒特给特玛鲁基尔)、十字姓1个(即:伙尔川扎木苏他尔只多)。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四大家族是哪四个姓氏

全文共 197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族,一般是指民国时期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他们是在20世纪上半叶控制中国政治,经济命脉的四个家族,即蒋中正家族、宋子文家族、孔祥熙家族和陈果夫、陈立夫家族。

在民国时期,就有街头传言:蒋家天下陈家党,宋氏姐妹孔家财。所以蒋介石是“四大家族”毋庸置疑的领军人物,有了蒋中正的才能和野心才有了曾经煊赫无比的“四大家族”,“蒋宋孔陈”。蒋控制的是政治,孔两家先后担任财政部长,长期把持国家的财政大权。

展开阅读全文

篇4:excel表格如何按照姓氏笔画总数排序

全文共 265 字

+ 加入清单

年底,单位要求举办优秀员工投票选举,要做excel表格,结果需要排序,那么我就给大家分享下excel表格如何按照姓氏笔画总数排序吧,图文并茂呢!

方法/步骤

1、打开excel2007版本,名单就在这里,姓名要排序还是比较头疼的,并经软件是国外的呢

2、选定名单

3、状态栏有一项就是排序,如图。版本不同,所在位置有所不同,请注意!

4、弹出对话框后,请点“选项”,出现了新的对话框后,选择“笔画排序”

5、选择升降序后,再确定!看到没?姓名排序由你做主!

注意事项

excel表格其实需要我们主动去挖掘,只要不懒惰,许多有趣实用的方法都能找到!

展开阅读全文

篇5:l开头的姓氏有哪些

全文共 146 字

+ 加入清单

l开头的姓氏有这些:赖,蓝,郎,劳,乐,乐正,雷,冷,黎,李,厉,利,郦,连,廉,梁,梁丘,廖,林,蔺,凌,令狐,刘,柳,龙,隆,娄,卢,鲁,陆,禄,路,闾丘,吕,栾,罗,骆。其中李姓,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结果显示,中国大陆李姓人口多达9500余万,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9%。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中国上古时期的姓氏有哪些?揭秘上古时期八大姓

全文共 1353 字

+ 加入清单

如今我们通过一个人的姓氏能够看出他的家族大概起源于哪里,名字随便更改,但是姓却绝对是不会改的。因为姓氏必定是一个家族所流传下来的,同时姓氏也是标志这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符号。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而且中间从来没有断层,有着5000年的历史,有流传了最古老的八大姓,这八大姓分别是什么?又起源于哪里呢?

姓氏的起源于母系社会,因为那个时期的人们都只知道母亲,不知道父亲。同一个姓氏就代表着他们是同一个母系的血缘关系,也就是说一个氏族它名下的成员就都是出自同一个母系祖先。而上古八大姓多是女字旁也是跟母系社会有很大关系,这表示的是不同的女性祖先下的氏族人群,后期的姓氏多是由上古八大姓演变而来的。

姬姓,周朝的国姓,它起源于黄帝,黄帝因为长期住在姬水,就以姬为姓。周朝跟诸侯国灭亡之后,姬姓的族人几乎都进行了迁徙,后期姬姓衍生出了周、吴、王、张等411个姓氏。像周姓是在唐朝的开元年间,唐玄宗李隆基继位之后,因为避讳其中的基,姬姓就改了周姓。姬姓的名人也较多,其中大多是在周朝,比如说周武王姬发。还有春秋战国的管仲、夫差、扁鹊都是姬姓后人。

姜姓起源于炎帝神农氏,炎帝在姜水出生,所以就以姜为名。战国后期的时候,诸侯争霸,姜姓在其中被田氏灭了,后代就比较分散了。到现在,一共是有许、谢等102个姓氏是起源于姜姓的。而姜姓最有名的就是姜子牙了吧,姜子牙辅佐周武王一起灭商纣王的事迹被神话后有了一部《封神演义》。满洲八旗的姜佳氏跟章佳氏有一部分后期集体改为了姜姓。

姒姓,与上边的姬姓跟姜姓是长期保持通婚的一个姓氏。它出自大禹,就是治理黄河的那个大禹。姒姓虽然说是历史悠久,但是现如今是这个姓氏的人已经比较少了。清光绪元年的时候曾经有人修了一本《祀禹录》,里面的大禹家谱记载了从大禹开始姒姓后裔的繁衍过程。

嬴姓,这个姓听起来就比较霸气啊,在春秋战国时期是秦国跟赵国的国姓。有猜测嬴姓出自曾被大禹选为继承人的皋陶,但伯益跟皋陶之间的关系尚不能确认。而秦国跟嬴姓挂钩实在周朝的时候,孝王给伯益赐姓嬴,后来嬴姓后人在秦地建立城,秦的地域随着时间慢慢扩大,最后到了秦始皇嬴政建立了秦朝,嬴政也叫赵政,赵氏是属于嬴姓十四氏之一。

姚、妫是同一家的,都是出自舜。在《通志·氏族略》记载了,舜在姚墟出生,就以地为氏,所以舜也叫姚重华。后来长期住在妫水就以妫为姓氏了。姚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周武王在灭商之后还找到了舜的后人妫满,把他的大女儿嫁给了妫满。

妘姓是中国传说的远古历史时代的祝融八姓之一,祝融是三皇五帝时期夏官火正的官名,也有火神的传说。祝融八姓分别是己、董、彭、秃、妘、曹、斟、芈。其中司马懿是祝融氏的后人,变成司马氏是因为在尧时期,把祝融这个官名改成了司马。

姞姓,这个姓氏是起源于黄帝时期,直接由黄帝赐的姓氏。第一个得到这个姓氏的是黄帝二十五个儿子之一的伯儵,这个是上古姞姓的唯一来源。伯儵得到姓氏之后,还被赐封地古燕。后来不知什么原因,伯儵的后人把这个姓氏的女字旁去掉了,就出了吉这个姓氏。原本的姞姓族人也渐渐的把姓氏改为了燕、杨等姓氏。

这些姓氏多是从黄帝时期就有了的,后期的姓氏基本都是在这八个姓氏之中出来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赐土来命氏的方式出现了,氏是社会进步的体现,这些姓氏的发展后来被集中写出了百家姓。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闻姓氏的由来是什么?有什么故事?

全文共 484 字

+ 加入清单

提到闻氏,最容易想到的就是闻一多,作为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为后人所熟知。其实我国姓闻的人口并不少,总共大约有17万人,主要分布在东三省、江苏等地区。关于闻姓氏由来有哪些故事呢?

关于“闻”这一姓氏的起源,学界说法并不统一,最出名的有两种:

一、源于姬姓

春秋时期鲁国人少正卯博学多识,颇有名气。曾聚众讲学,就连孔子的不少弟子都跑来处听讲。但他的主张与孔子不合,还经常和孔子唱对台戏,后来孔子利用职权杀了少正卯。因少正卯当时声誉很大、远近闻名,当时的人都以“闻人”称誉。他的后代改为闻人氏。再后来有一部分闻人复姓改为单姓闻,称为闻氏。

二、源于地名

春秋时期周定王姬瑜二十年,郑国违背盟约投靠楚国,晋景公大怒之下出兵讨伐,一举夺取了郑国的闻邑(今河南荥阳市虎牢关一带),包围郑国都城新郑(今河南新郑)。后来郑国得到了楚军的协助才击退晋军,但闻邑已经收不回来了。失去土地的原闻邑人,便把“闻邑之人”的名号作为姓氏,称闻人氏。到了春秋后期简化为闻氏,世代相传至今。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姓氏文化更是让人津津乐道,每一姓氏都是一段历史、一个传奇。闻姓氏的由来更是一个值得记叙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钮姓氏的由来是什么

全文共 214 字

+ 加入清单

以技艺为姓或改姓而来。

源于职艺:春秋时期吴国从卫都骑卫,专职从事钮柄制作的钮宣义,故赐姓;本姓纽,后来演变成钮。

源于满族:满族著姓钮祜禄氏家族,曾几番易名,至明代,被称钮祜禄氏,再以汉字姓称钮姓。

在时代的繁衍发展过程中,钮氏因为一些名人效应,形成郡望,繁盛在吴兴郡一带。又在历史上多次的繁衍迁徙,很早就被分布在了全国各地,除满族钮氏外,汉族钮氏其实是有统一的祖先,钮氏是不分家的。现在,钮姓是比较少见的姓氏,分布散乱,人也不多。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世界上最大姓氏

全文共 1836 字

+ 加入清单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名,那你们知道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姓是哪一个吗?接下来就由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当今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姓——李

李姓是当今中国头号大姓,也是世界第一大姓。据统计,全国汉族姓氏中以李姓最多,约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七点九,即世界上姓李的超过8700万人。 那么,李姓源于何时何地何人,是 怎样形成的呢? 说来很有意思。李姓本来是以官职为氏的。臬陶是传说中的东夷部落首领,活动地点在今天山东曲阜市一带。尧为炎黄夷联盟首领时,臬陶担任理官一职,掌管刑法,他的后代就因袭他的官职命族为理氏。臬陶以正直著称,舜继尧位后,继续受到重用。 后人理征在商朝为官,敢于直谏,得罪了商纣王,受罚而死。他的妻子契和氏带着儿子利贞逃往伊侯之墟(今河南西部伊河流域),隐藏在那里,靠采食木子(李树果实)得以活命。于是从利贞起,改理氏为李氏,以此纪念使理姓保全下来的李子。 大名鼎鼎的老子,据称就是李利贞的第11世孙。到了唐朝,李为“国姓”。唐朝初年,跟随李渊、李世民打天下的诸将全部被赐李姓,大大扩充了李姓人丁。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称皇三百余年,李姓最为显贵,李姓人口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明朝初年起,李氏开始迁徙至海外。清朝及民国时期,李氏族人移民海外的就更多了。

当今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姓——《百家姓》排名

目前中国百家姓前一百名排名为:1李,2王,3张,4刘,5陈,6杨,7黄,8赵,9周,10吴,11徐,12孙,13朱,14马,15胡,16郭,17林,18何,19高,20梁,21郑,22罗,23宋,24最近对百家姓很敢兴趣..不止一百个姓氏 中国共有4100个姓 实际上,对中国姓氏的调查早在20年前就曾经进行过,但当时调查的抽样率很低,只统计了57万人,找到了3000多个姓氏。“当时的抽样率太低,因此结果并不可信。” 此次尤以河南、山东多此姓,两省任姓约占全国汉族任姓人数的25%。 061、范姓2014-08-30 成姓排中国姓氏中第几名 3 2013-06-05 宋朝的《百家姓》百家姓就像十万个为什么一样,就是一种称呼罢了,根本不止题目说的那么一点。百家姓 内容简介《百家姓》成书于北宋初年,原收集中文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

当今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姓——李 《世界李氏通天宗谱全书》

《世界李氏通天宗谱全书》第一部第一卷经过十余年收集海内外大量资料经过艰辛地整理考定,巳由国家华龄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该书大十六开,全部彩版印刷。其主要内容包括历史上著名李氏谱序、祖像、祖地影像、李姓源流考辩、人口分布、迁徙、血缘文化;通天世系图(1)、始祖先贤像(1)、世系附录等,是一本集珍贵历史资料和族谱资料及调查资料自古至今不可多得的家谱通书。(《世界李氏通天宗谱全书》共分十二部,计九百九十九卷,现第一部已编纂完成,第一部分为六卷,第一卷巳出版、发行全球二十八个国家和地区。)据有关专家和有关档馆和海内外名人名家的评判,一致认为,第一卷不论从史料价值和族史资料价值都是—本前所未有、图文并茂、史料科学祥实不仅仅是李氏家族的宝典,也是一本全球独一无二的家族史料宝典。巳被上海、北京等七家博物馆和图书收藏。《世界李氏通天宗谱全书》后十一部的编纂大纲草案巳撰写完成,正广泛征求意见。有意参与的李氏文化爱好者请来信来函索取相关资料。凡各支派李氏都应有人参与《世界李氏通天宗谱全书》的编辑工作,如不及时与参与,造成漏编,该支该族在《世界李氏通天宗谱全书》上就留下空白,成为族籍的“弃儿”,本编写办公室概难负责。凡有志于李氏文化研究的李氏宗亲和李氏网宗亲不管你家在何方,源自何枝何派,都是一祖同胞,《世界李氏通天宗谱全书》都会有你的一片天空。后续十二部,九百九十九卷离不开一点二亿全球李氏宗亲的大力支持,《世界李氏通天宗谱全书》是一部空前的巨著,不亚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的编纂工作量,是—部容家族史、国家史、人文、自然村史、产业史、文化史等多方多面的浩繁工作,整体工作需八至十年完成。参加编撰和为此作出贡献的宗亲和外姓朋亲都将永载史册,永留芳名。有志者速联系!2006年11月20日上午,《世界李氏族谱全书》第一部第一卷首发式在浙江省武义李纲纪念馆隆重举行。来自海内外社会各界人士和谱学专家、社会学者以及李氏宗亲等一千余人参加首发式。这期间还收到海内外三十多个宗亲组织的贺电。

《世界李氏族谱全书》母子谱的形成,是一部空前的巨著,不亚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的编纂工作量,是—部融汇家族史、国家史、人文、自然村史、产业史、文化史、平民史等多方面的浩繁工作,整体工作需八至十年完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欧阳是哪里的姓氏

全文共 242 字

+ 加入清单

欧阳姓氏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广东省广西西部、湛江北部、河源、江西彭泽县、永丰、万载,以及湖北省的枝江、潜江等地区。其次分布于河南、陕西、湖南、四川、湖北等地区。

欧阳姓最早可追溯到夏朝,当时夏朝的君主曾封自己的庶子无余于会稽,后来在发展的过程中,越王无疆被楚所灭,无疆于是被赐予欧阳亭候的称号,于是他的子孙后代就以“欧”或者“欧阳”为姓。

欧阳这个姓氏是一个复姓,所谓复姓就是指姓氏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比如上官、西门、东方等;而与复姓相对应的姓氏是单姓,我们最为常见的单姓有王、赵、张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秦始皇还有后代存活 这4个姓氏都是他后代 看看在其中吗

全文共 833 字

+ 加入清单

根据古籍记载,已经确定了四个姓氏可能是秦始皇后人的后代:嬴、秦、银、寅。这四个姓氏的人口数量庞大,是秦始皇血脉的存续,秦始皇后人的身份和下落一直是一个谜,历史学者不断寻找线索,但他们的命运至今仍不为人知。

秦朝,一个霸主崛起的时代。在秦始皇的背后,是一段扑朔迷离的后人传承。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临终前为了维护自己的王朝,作出了扶苏和蒙恬接掌的决定。他的死亡却引发了一连串的黑暗纷争。

秦皇的子嗣,自始皇去世后,秦朝陷入动荡。李斯、赵高和胡亥合谋篡位,将胡亥立为秦二世,秦朝的命运也随之改变。公子扶苏被指控叛逆,并被赐死,这一事件标志着秦朝进入更加黑暗的历程。胡亥虽成为皇帝,却荒淫无度,丧失了治国的能力。

胡亥的暴虐统治,使得秦朝政局动荡,国家日益腐败。他对待始皇子嗣更是毫不留情,将多位公子和公主一一处决,以消除后患。仅有少数公子幸运地逃脱,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公子高。

公子高,为保全家人,选择牺牲自己。在胡亥清洗始皇子嗣的行动中,他提前安排了一个计策,甘愿以生命为代价,换取家人的安全。公子高主动上书,请求胡亥赐死自己以陪葬,这令胡亥满意,也让公子高的家人得以幸存。

公子高的计策成功,他的家人得以保全,但这也意味着他不得不牺牲自己。他的家人遵从他的嘱咐,离开了咸阳,隐姓埋名,避免了被追杀。公子高成为秦始皇子嗣中为数不多的幸存者。

公子高的牺牲,为秦皇后人保全血脉打下了基础。在公元前的动荡时期,公子高的家人遵循他的计划,渡海前往遥远的东瀛(日本)。在那里,他们在九州扎根,繁衍生息,成为了秦始皇血脉的一个支系。

也有始皇后人选择留在中原,他们的主要祖先是秦末国主子婴。尽管子婴被杀,但他为秦始皇后人传承留下了可能性。这一支人群,也像公子高的家人一样,选择了隐姓埋名。

秦始皇的血脉传承是一段传奇,有的选择远赴他乡,有的选择留在故土,但无论他们走到哪里,他们都是秦始皇伟大历史的活着的见证。秦始皇帝嬴政的霸业,虽在他身后的年代经历了曲折和变故,但他的影响力仍然是不可磨灭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庞侯是不是姓氏?是复姓吗?

全文共 335 字

+ 加入清单

庞侯不是复姓。在中国的复姓大全中没有关于庞侯的记载。常说的复姓指的是由两个及以上的汉字组成的姓氏。如欧阳、皇甫等。复姓的来源比较久远而且众多,例如官名、封邑、职业等,有些就可以追溯到烧水民族改姓。

我们这里说的庞侯,绝大部分原因是父母在给起名字的时候,父母双方一方姓庞,另一方姓侯,商量后出现了我们所提的庞侯。

这里需要重点提的是,在一些源自少数民族的姓氏, 特别是一些得姓历史不长的民族, 由于后来某种原因改姓, 有的很快消失不见。如阿布、朱邪诸姓, 其代表成员曾先后被赐姓李, 或者其他姓氏。还有的因久为汉俗所影响自己改姓。这些历史的演变都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了形势的复杂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意识的提高。像我们提到的庞侯,虽然不是复姓,但是同样出现在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欧姓氏的来历是啥

全文共 618 字

+ 加入清单

姓氏来历有六大源流,分别是:

源流一:是出自姒姓,是欧阳姓的间姓,大量的欧氏族谱显示大多数欧氏都来源于欧阳氏;

源流二:出自孤氏,因为避难、逃亡、迁徙以及其他的原因,同一祖宗的后人分别有不同的姓氏,到三国时期独孤氏一部分人就改成了欧氏;

源流三:来自孔氏,汉朝时孔氏的一些人为了避嫌就将姓改成了欧氏;

源流四:源于蒙古族,在明朝初期迁居到查海的蒙古贞部中,有一个努日艾里部落,部族人称为欧力氏。蒙古语“努日艾里”的意思就是“靠湖之村”,音译为欧力营子,欧力氏就用居地名称为姓氏,汉化现在称为欧氏;

源流五:源流待考证,老满洲欧寇氏,世代居住在今内蒙古自治区的通辽地区,但人数特别少。奇怪的是,至今满族人都认为欧寇氏纯属于蒙古族的姓氏,而蒙古族人则声称在蒙古族中没有此姓氏;

源流六:源于其他少数民族,现在的壮族、白族、苗族、彝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中,都有欧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縻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欧氏,世代相传到现在。

当代欧姓的人口约113万余,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9%,排在全国第一百三十四位。从宋朝至今1000年中,欧姓人口增长率呈上升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广东、湖南、四川,这三省大约占欧姓总人口的60%。

其次分布于贵州、重庆、广西、福建、台湾、海南、云南,这七省区市又占了29%。广东为当代欧姓第一大省,居住了欧姓总人口的32%。全国形成了以广东为中心的欧姓聚集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赵姓氏起源来历有哪些

全文共 453 字

+ 加入清单

1、出自嬴姓:嬴姓的出现是因为舜帝赐姓给他的女婿伯益为嬴,并把自己的姚姓的女儿嫁给他,虽然使用嬴姓的祖先是伯益,但赵姓的具体始祖是造父;

2、源于帝王赐姓或外族改姓:先后匈奴人、女真人、党项人、鲜卑人的历史人物,被赐姓赵;

3、周孝王传至周幽王时,因幽王无道,造父的7世孙赵叔带离周仕晋,从此赵氏子孙世代为晋大夫,掌握晋国大权。

赵姓,宋代《百家姓》排名第一,发祥地在今山西省,曾是晋国六卿之一,周穆王时的造父是汉族赵姓之始祖,赵姓在北方地区是常见的姓氏之一,赵姓著名郡望有天水、涿郡、下邳、南阳、金城、颍川、敦煌、酒泉、扶风、新安、平原等11个,堂号除了与郡望名相同外,主要有半部、琴鹤、孝思、萃涣、敬彝、创基等。

历史上赵姓名人:

1、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三国时期蜀汉名将。

2、赵襄子,春秋末叶晋国大夫,赵氏家族首领,战国时期赵国的创始人。

3、赵匡胤,字元朗,涿郡人,生于洛阳夹马营,宋朝开国皇帝。

4、赵佗,即南越武帝,恒山郡真定县人,南越国创建者。

5、赵胜,战国四公子之一,赵国贵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蜀国为什么不叫刘蜀?曹魏和孙吴为什么可以再国前面加姓氏?

全文共 1049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看三国可以发现,对于三个国家的称呼上有个非常好玩的现象。魏国和东吴都可以被叫做曹魏、孙吴,只有蜀国好像没有刘蜀这样的称呼,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其实刘备建立蜀国也只是为了继承划汉朝的血脉,毕竟刘备他们打的旗号就是要匡扶汉室。虽然刘备也是姓刘,但和正统的刘氏贵族还是差太远,如果这样叫等于是承认了刘备,可能就有点不对劲了。

蜀国从来被我们称为蜀汉。

蜀汉就是刘备所建的汉帝国。因为要区分前汉、后汉、成汉、南汉、北汉等政权。

事实上,自丢失荆州之后,刘备的汉帝国也就只限于蜀地一方,说是蜀国,蜀汉并无什么不妥。而不需要去称呼一个别口的刘蜀。至于那个古蜀国则可以忽略。

而陈寿的“三国志”只是分本的《魏书》〈蜀书〉〈吴书〉,但当时已是西晋时期,无论从保护自己的脑袋,还是尊重客观事实,陈寿都没理由将蜀汉称为正统,而只能称为先主后主,列传而非皇帝专用的本记。多说几句。

纵然刘备当时号称延续自后汉,但不论是同时代的士子,还是后世官方,从来没谁承认刘备是当时的中央政权。

记得我们读书时候是怎么说的?

两汉魏晋南北朝。

看到没有?

没有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的说法。

所以,承接东汉政权的是曹丕的魏朝。

更合适的说法是,曹魏是中央政权,蜀汉及孙吴只是地方割据。

无论从统治区域、人口、军事、经济等方面都是如此。

尤其重要的是法统。

过去想当皇帝,想被后世承认为皇帝,是要看法统的。

就是说,你凭什么当皇帝。

曹魏很简单,也很正规。无论汉献帝本人是否愿意,但是当曹丕站在高台上,当着数十万人的面接过汉献帝呈递过来的玉玺,他的法统就确立了。

很简单的道理嘛。西晋时期,只有孙吴政权在苟安,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说孙吴是正统。

那末,晋就是当时的正统王朝。

那末,与曹魏同样属于禅让形式的晋,他的法统自何而来?

显然,只能来自于曹魏。

而曹魏的法统来自于哪里?

当然来自于汉献帝的让。

这就是曹魏的法统。

刘备当皇帝可没这么多理由,不过以所谓汉家血统(可是汉皇后代未知凡几),借口汉献帝被曹丕杀害,然后祭祀上天,郊告四野,就登上皇位。

当时的士子就要问,你刘备有什么资格当皇帝?

有汉献帝的传位诏书?还是统一天下的功劳?

至于孙权当皇帝的理由那就更搞笑了。

折腾七八年,还是找不到自己当皇帝的借口。但是自己不当皇帝,就永远比曹魏蜀汉低一头,不是皇帝的话,最多也不过一个王。

只能含混其词地说,天下大乱这么多年,曹操曹丕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可这样依旧没有当皇帝的理由啊。只能借春秋故事,说汉吴故宜,将来天下统一,我和刘禅平分天下。

所以,即便到了唐宋时期,官方与士人都依旧承认曹魏是正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壮族为何会用汉族的姓氏?

全文共 655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这个壮族不知道大家了解多少,壮族其实也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了,他们也是有自己的一些习俗和风俗的,也有着自己的灿烂的文化。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壮族好像在用这个汉族姓氏,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这个问题还是比较有意思的,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看看到底是为什么吧!

许多壮族同胞都采用了汉族的姓氏,这种情况是历史原因造成的。

壮族:组成人口的多元化

壮族的历史始于1965年。在此以前,壮族名为僮族。

1949年建国前,僮族尚不是一个民族,多被称为僮人。民国时期的广西桂系军阀,并没有将僮人视作一个民族。

这是由于民国时期官方流行的民族分类是“五族共和”,即满、汉、蒙、回、藏五族。

对于广西的土著,官方主要称之为僮人、苗人和瑶人,而不是僮族、苗族和瑶族。直到1949年,这些人口才成为少数民族。

参考下面这张照片:1965年前,只有广西僮族自治区,没有今天的广西壮族自治区。

然而,僮人却不是统一的族群。

例如,僮人的聚集地是分散的。在《明史·广西土司传》中是这样记载的:

广西僮居多……其散布于桂林、柳州、庆远、平乐诸郡县者,所在蔓衍……种类滋繁,莫可枚举。

在不地区生活的僮人,有不同的文化特性。

例如,有些与汉人移民联系密切的群体,会认为自己就是“说壮语的汉人”;有些与苗、瑶存在矛盾的人,会认为自己不是苗、瑶;还有人坚定的认为自己就是僮人。

建国初期搞民族识别的时候,这些文化差异较大的人群,都被识别为僮族和壮族,那些受汉文化影响深的壮族成员,自然就会用汉族姓氏。

因此,这其实一个民族识别的历史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齐氏是目前中国人口较多的姓氏,齐氏的来源是什么?

全文共 563 字

+ 加入清单

姓氏中国人口最多的姓氏,位于百家姓中第123位,在山东、河南、东北等地齐姓比较的多,那么齐氏来源有哪些呢?

1、出自姜姓,为姜子牙后代。太公望姜子牙,也称吕尚,是炎帝的后裔,在周文王灭商中立下了大功。到周成王征服东夷时灭了风姓齐国,把他封给了姜子牙,是为姜姓齐国。到齐桓公时候成为了春秋五霸之首。公元前379年,已为战国后期,传位29代的姜姓齐国为大臣田氏所夺。齐国后裔之中有的就用国名为氏,姜姓齐氏得 姓的历史也有2300多年。

2、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代。周武王灭了商后,封其九弟之康叔到卫,古城在今河南淇县东北的朝歌,即商朝之都城。到春秋末期,卫惠公之庶兄卫昭伯之长子, 因故失名,没获得封爵,去世后被谥为齐子,其孙齐恶于是就用其谥为氏。姬姓齐氏得姓的历史也有2500多年。这支姬姓的齐氏为齐姓的正宗,是当今齐姓群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3、出自风姓,为故地之伏羲氏的后代。伏羲氏也称为太皋,其时代较早于黄帝之时代,为风姓。其后裔之中有一支起初居于逢地,在今河南开封地区。到商朝之时,由河南向东 迁移到山东临朐西的逢山,建立了逢国,为商朝之属国。逢国后裔之中的一支沿河向下游迁移,到长有“齐”的地方,成为善于栽培“齐”的氏族,于是就改称有齐氏。

齐氏的来源,分别出自姜姓、姬姓、风姓,是经过不断的战争演变,慢慢形成了齐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为何我国北方很少见到祠堂,而南方几乎每个姓氏都有祠堂呢?

全文共 931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这个问题,其实要从多个方面来综合判断。首先南方很多地区是不适宜耕种的,就以广东地区为例子,广东自古就属于南蛮之地,但是祠堂却是非常盛行的,主要就是因为地理条件十分恶劣,所以当地的人对祖先就这更深的感情。而且话说回来,早期很对北方有很多被派往南方的官员,地处他乡,难免会思念家乡,所以在传承这里就各位的注重了,不断的修建祠堂来提醒自己以及后代自己的根在哪里。

第二,南方现在保留的祠堂,大部分建成于明清时期。研究过历史的人都知道,从南宋开始,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由北向南转移,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演变,我国的经济中心最终在南方得以确立。南方先后出现了著名的徽商、浙商、粤商等等。而祠堂的建设、修缮以及保护是一个宗族综合实力和经济实力的体现,宗族汇总不断出现的高官、富商对保护祠堂有着尤其重要的意义。所以,从经济实力上来说,南方更有保护宗族祠堂的实力。

第三,修祠堂容易,维护祠堂可是件难事。北方作为政治中心,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所以战乱频繁、农民起义不断。比如五胡乱华时期,北方的人口消失了1500万以上。家族都灭亡了,还怎么会有祠堂。并且战争以及之后的饥荒和疾病,进一步加剧了人口的流动,这也就使得很难有连续几代、十几代的家族安稳地生活在一个地方。再加上外部契丹、女真、匈奴这些凶悍的少数民族对内地的袭扰一直不断,所以北方人一直把生存作为第一需要,而无法在祠堂的维护上费太多心思。而南方就相对稳定一些,在五胡乱华时期,南方虽然也有朝代更替、但没有大规模的战乱和屠杀,所以祠堂也就维护得更好一些。

第四,文化大革命时期,祠堂成为了四旧的代表性符号,北方相比起南方来,更接近政治中心,所以受到的冲击也就更明显。而同一时期的南方,祠堂虽然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但是由于南方人普遍存在的宗族意识,所以想尽一切办法将祠堂保留了下来。比如皖南赣北有些祠堂,当地人将食堂设在了里面,这就巧妙地躲过了一劫。

综上所述,之所以祠堂在北方不如在南方常见,一是因为南方宗族观念更强;二是因为北方战乱频繁,再加上一些天灾,所以祠堂不容易保留下来。三是因为北方是政治中心,所以文化大革命的时候受影响比较严重,而南方受政治的影响较小一些。四是因为经济重心后来移转到南方,南方对祠堂的维护投入的更多一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Excel怎么按照姓氏求和?看完就了解了

全文共 314 字

+ 加入清单

1、选中一个单元格,将电脑输入法换成英文输入法。

2、在单元格内输入=sum(sumif(姓名列,{姓氏*},数值区域)),其中=sum(sumif(,然后选择姓名列,逗号,输入姓氏条件,记得要加花括号和引号,星号表示剩余的文本,求和区域选择数值列,将括号全部添加好,按下回车键,就会显示出按照姓氏求和的数值了。

公式解析:

sum是求和函数,sumif是条件求和函数,橙色的部分表示条件判断区域,这里需要根据姓氏判断,所以这里的条件判断区域就是姓名列,而蓝色部分就是判断的条件,判断的条件就是姓氏,绿色部分表示求和的区域,这里求和的区域就是数值列,总结起来,就是把姓名列作为条件判断的区域,把姓氏作为判断的条件,将数值作为求和区域。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郎姓氏的由来

全文共 247 字

+ 加入清单

郎姓,《百家姓》中位列第四十八位,这个姓氏是一个多源流、多民族的姓氏,其正统起源于春秋时期的鲁国。

郎姓氏由来的说法之一是春秋时期,在鲁隐公时期上大夫费伯私自占领了郎城作为自己家族的食邑之地。费伯的后代有的就称为郎氏。

还有一种说法是郎姓是匈奴人改姓。在汉元帝时期,匈奴内乱被划分成了南北两大阵营。在南方匈奴中,有一个郎氏部落就逐渐迁移至中原地区,并逐渐被汉化。

最有一种说法是郎姓起源于官职名。在汉朝时期,有很多官职都有郎字。在这些官员的后代里,有的就以先辈的官职名称为姓氏,由此流传下来一支郎姓。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