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郑光祖故居(汇编20篇)

丘逢甲的故居名为培远堂,位于蕉岭县城北面15公里处的文福镇淡定村,是一座典型的两堂客家围屋,以下是问学吧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郑光祖故居,供大家参考!

浏览

4857

文章

1000

李任之故居

全文共 559 字

+ 加入清单

李任之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现代李任之故居,位于常平镇横江厦村,占地面积约210平方米,为一间青砖石脚古老大屋。此故居建于清代,是李任之的祖籍故居,由大院与三间房屋组成。大院四周为青砖建成的围墙,大院门在三间房间的右侧,大门向南,空地右侧种有一棵龙眼树。

李任之故居坐西南向东北,由大院与四单间排列民居建筑组成。每间面阔3.7米,进深7米。砖木构成,悬山顶,墙体正面为清水砌墙,其余与泥砖砌筑,当地俗称“金包银”。其中第一间较为讲究,有木雕封檐板,檐下壁画以花鸟为主,墀头有灰塑。房内靠玻璃天窗。2004年由常平镇有关部门进行了维修,现有专人管理,保存较好。

2004年1月,李任之故居被东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东莞市常平镇常平镇横江厦村

类型:名人故居

游玩时间:建议0.5-1小时

开放时间:

8:00-18:00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

横江厦村:横江厦村位于东莞市常平镇中心的东南约2公里处,毗邻常平火车站,地理位置优越,陆路、铁路交通十分发达,全村总面积5.01平方公里,户籍人口2810人,外来人口10000多人,共有13个村民小组。现有外资企业十多家,民营企业50多家,房地产企业7家,市级旅游点1个。现有“两委”干部9人(其中支委5人,村委5人,交叉任职1人),高中或以下学历1人,大专或以上学历8。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张九龄故居祠堂

全文共 618 字

+ 加入清单

张九龄故居祠堂为始兴县文物保护单位。

张九龄故居位于始兴县隘子镇石头塘村,始建于唐上元二年(公元675年),是唐代著名贤相、岭南诗祖张九龄的父亲张宏愈迁始兴石头塘村时所建,距今已有1332年历史,故居内设宗祠,有张宏愈、张九龄父子牌位。

隘子镇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小山沟。然而就是这个不起眼的小山沟孕育了中国历史上不能忽视的名相名将:唐朝宰相张九龄和曾任国民革命军师长的张发奎。

据说张九龄的曾祖父在韶关曲江做官,而张九龄的父亲则来到始兴置立田产以耕为业。民间现在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相传张九龄母亲卢氏在始兴已怀孕满十月仍未分娩。其父见妻身体粗大面黄体弱,疑是得了黄肿病。一日遇见一个看病兼算命的老先生,经诊断后,老先生告诉张九龄之父,“腹中胎儿乃非凡人物,因这个地方太小,容其不下,恐须到大地方出生。”听罢先生一言,张家只好迁到韶州。而张九龄据说就是在那里出生的。但张九龄出生后也曾返回始兴故里。始兴县民间流传的“捉鼠解朝廷”的故事就是来自张九龄年幼时在石头塘读书的经历。

隘子镇:隘子镇地处粤北山区,位于始兴县城南边,距县城65公里,东靠司前镇,南与翁源县毗邻,西与曲江县接壤,北与深渡水乡交界,是始兴最边远的山区乡镇。全镇总面积为32326公顷,其中林地面积为26600公顷,耕地面积为745公顷,是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镇。辖区内有13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15个镇属机关单位,中小学校20间。全镇有4494户,总人口20124。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黄绍谦故居

全文共 840 字

+ 加入清单

黄绍谦故居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黄绍谦故居位于百色市田东县印茶镇巴麻村下巴屯,建筑占地面积100平方米。1925年,黄绍谦考入百色省立五中读书,在校期间阅读中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向导》、《新青年》等进步书刊,接受革命思想,参加革命活动。1927年7月,毕业离校回到巴麻村,组织进步青年开展革命活动。11月,在右江地区从事农运工作的共产党员余少杰的帮助下,巴麻村成立了农民协会,并组织500人的农军武装,黄绍谦任大队长。1928年1月8日,黄绍谦率农军攻进向都县城,广大群众为之振奋。1929年9月,向都县农民武装组合为农民自卫军,黄绍谦任总指挥。1930年3月14日,邓小平在红八军一个连的护送下从靖西峒化出发前往右江,途经巴麻时在巴麻黄绍谦家住了3天,检查和指导巴麻革命工作。临别时亲书一首当时颇为流传的诗给黄绍谦,希望他永远做个革命者。1930年冬,红七军主力北上,红二十一师成立,黄绍谦领导的向都北区赤卫军与果德县都阳赤卫军合编为二十一师独立团,分为两个营,黄绍谦任第二营营长。1931年底,红六十二团与独立团合并,称六十二团,黄绍谦领导的队伍归六十二团指挥。1934年黄绍谦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初,右江下游军事委员会成立,黄绍谦当选为委员,该委员会组织有两个联队,黄绍谦任第二联队队长。1936年8月2日,黄绍谦在向都县巴麻屯召开第二联队干部会议时,不幸被奸细杀害,时年33岁。

故居为三开间泥砖瓦房,印茶镇把故居设置为巴麻红七军活动陈列室,2009年1月1日被百色市委、市政府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黄绍谦(1903~1936),又名麻雀。壮族,印茶乡(原向都县甘茶乡)巴麻村人。出生于一个较富裕的农民家庭。1925年考入广西省立第五中学就读。在校期间,受到进步教师革命思想的影响,和校友黄永达等人,将中共创办的《向导》、《新青年》等进步刊物在同学中传阅,传播革命道理,积极参加-,受到当局的注意,1927年4月遭百色当局逮捕。7月, 他从五中毕业回到。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草原英雄小姐妹故居

全文共 335 字

+ 加入清单

草原英雄姐妹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草原英雄小姐妹故居

1964年2月9日(农历腊月26日),龙梅玉荣姐妹俩替父亲出去放牧集体的羊群。因遭遇突袭的暴风雪,追随羊群,与暴风雪搏斗了一昼夜,直到筋疲力尽,昏倒在雪地里。10日上午,冻僵不省人事的龙梅、玉荣被当地牧民发现后,及时送往矿区医院抢救。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亲笔题词,高度赞扬她们大公无私的拼搏精神,号召全区青少年向“草原英雄小姐妹”学习。她们的英雄事迹,通过新闻媒体传遍了全国各地。艺术界又将她们的事迹搬上了银幕舞台。近半个世纪以来,草原英雄小姐妹的名字在大江南北享誉四方,她们的光辉事迹蜚声海内外。作为集体主义的精神楷模成为一代代青少年学习和工作的榜样,塑造了一代一代的少年儿童,成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的光辉典范。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孙殿英故居

全文共 408 字

+ 加入清单

孙殿英故居坐落在和平区睦南道20号。该建筑建于20世纪30年代,当年对外声称是他的驻津办事处,可是根据历史记载的史实,此处实际上是他在天津行销-、经营军火、贩-票的据点。该故居为英国古典式建筑风格。整个建筑物的外型高低错落有致,别具一格,在私人别墅里是比较考究的。它共有四层楼,二楼的平台有八棵白色的立柱直顶到三楼,显得古朴典雅,三楼的中间四个房间朝南处有四个门通向平台,四楼的东西两端各有一个平台。该故居现为长芦盐务局所使用,被列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

孙殿英(1889年—1947年),归德府永城(今河南永城马牧镇丁辛庄)人。行伍出身,1928年投靠-,任第六军团第十二军军长,因在河北马兰峪盗掘清东陵而闻名。1930年参加中原大战反蒋,失败后为张学良收编。抗战爆发后,历任冀察游击总司令、新五军军长,1943年在河南对日作战时被俘,旋投汪伪任“豫北剿共军总司令”。抗日战争结束后又追随蒋介石-,打内战。1947。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孙传芳故居

全文共 589 字

+ 加入清单

孙传芳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孙传芳故居位于天津市和平区泰安道15号。1921-1922年建,是孙传芳在津几处住宅中最为豪华的一处。砖木结构,二层楼房。分前楼、后楼两部分。两楼连接处有大玻璃窗。入口为条石台阶,立有四根爱奥尼克石柱。缓坡式屋顶,窗形各异,屋脊中央有灰帽盔式的小穹顶凉亭,体现出一种古朴典雅的欧洲折衷主义建筑风格。室内装饰豪华。该故居现为天津市计划生育委员会使用,被列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

孙传芳(1885-1935),字馨远,山东历城人,是民国时期直系军阀首领之一。在日本读书期间加入同盟会,1923年任福建军务督理。在1924年的江浙战争中乘机扩军,1925年10月起兵驱逐苏皖等地奉系势力,11月在南京宣布成立浙、闽、苏、皖、赣五省联军,自任联军总司令兼江苏总司令,从而成为直系最有实力的军阀。1926年,在阻挡北伐军东进的战役中损失了大部分精锐部队,先后投靠张作霖、张学良门下,最后在天津被施剑翘刺死。

孙传芳(1885-1935),字馨远,山东泰安人,直系军阀首领。幼年孤苦,寄人篱下,投军后经过不懈努力,在1904年出国赴日本留学。1908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909年回国后历任北洋陆军营长、团长、旅长等职。1923年率部入闽,平定福建叛乱,任福建军务督理。1924年9月-战争爆发,出兵援助齐燮元,夹击皖系卢永祥,占据浙江;1925年10月起兵驱。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程裕有故居

全文共 490 字

+ 加入清单

程裕有故居为绩溪县文物保护单位。

程裕有故居

坐落在伏岭镇西川村66号,建于民国,占地面积238平方米。程裕有(1890-1956),绩溪县西川村人,出身清苦。1914,在芜湖创办同庆楼酒菜馆,成为当时芜湖市最著名的饭店。直至1956年实行公私合营后,程裕有返籍安度晚年。该宅坐东南朝西北,硬山屋顶,砌风火墙,抬梁、穿斗並用式梁架,三合土地坪,不设天井,前檐步设明瓦、漏窗,后步为人字轩顶,撑拱承挑出檐,檐部装置裙板和矮窗。设楼,建筑为一进三开间,东西厢房,室内的挂落、雀替、窗栏板、矮窗雕刻非常精美,大门开在南山墙西南隅,饰五飞砖门罩,门匾中有砖质阳文“风光月霁”四字,砖雕精致,整幢建筑保存完整,艺术价值较高。

西川村:西川村位于伏岭镇东部,2003年由原西川村、上西村、桐坑村合并而成,现辖4个村民组,502户,1971人。全村共有耕地面积1149亩,山场17849亩。西川村党总支部下设3个党支部,1个离退休支部,截至2009年底共有党员75人。该村主要特色产业为石材加工,山核桃种植具有一定规模。2009年被列为全县整村推进项目村,村两委干部紧抓机遇,带领全村人民自主创业,。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熊成基故居及生平史料陈列馆

全文共 1200 字

+ 加入清单

熊成基故居生平史料陈列馆为文化旅游景点。

走进东关街韦家井6号,这里是熊成基故居。前后共三进建筑,总建筑面积370多平方米,为两个连体的“四合院”,青砖小瓦,木结构,典型的扬派建筑风格。熊成基故居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辛亥革命先驱熊成基是从扬州古城走出去的热血青年。1887年秋,他就出生在韦家井一戸世宦家庭。熊成基幼年时读过私塾,崇敬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岳飞、史可法,立志报效祖国,遂报考进入安徽武备练军学堂,后停办回扬州应征入伍,入南洋炮兵学堂学习。早年熊成基曾参加了安徽岳王会、江浙光复会等革命团体,进行反清活动。熊成基从炮兵速成学堂肄业后,分配在新军任炮兵排长,后调任安徽新军炮营队官,不久,经人介绍暗中加入了同盟会,立志推翻清政府,在炮兵中积极宣传革命。1907年在徐锡麟安庆起义失败后,岳王会决定再次发动起义,熊成基被推为起义总指挥,1908年冬,清廷令南洋新军和湖北新军集结安徽太湖举行秋操,适又逢光绪、慈禧相继死亡,即趁机发动安徽新军起义,为后来辛亥武昌起义开辟了道路。起义失败后,熊成基东渡日本,结识了孙中山、黄兴等大批革命志士。1909年春,受同盟会指派秘密潜回东北进行革命活动。1910年1月,因叛徒告密,1月30日,熊成基被捕。狱中,熊自书供词:“我今日早死一日,我们自由之树早得一日鲜血;早得血一日,则早茂盛一日,花方早放一日。”并在自供词上画押,执笔写下“革命”二字。1910年2月27日,熊成基在临刑前说,“今生已矣。我死,愿中国之富强日进一日,庶几瞑目矣。”熊成基慷慨就义时年仅23岁,辛亥革命先驱的英名传遍了中国大地。中华民国成立后,1912年3月,孙中山先生亲自参加苏皖烈士赵声、熊成基等追悼会,并依陆军上将例追恤,以示优异而慰英灵。7月,熊成基灵柩运回扬州,安葬于蜀冈万松岭。

扬州人民心怀对熊成基的敬仰,将修缮并开放熊成基故居列入了2010年文博城建设项目。故居的修缮由市名城公司负责,第一步将居住在里面6户进行搬迁腾让;第二步实施修缮工程,根据熊家原先房契上的平面图进行复建,釆用了扬州传统建筑材料和工艺技术。内部装修和熊成基史料陈列由市民政局负责,前进建筑及厢房为陈列馆展示区,通过大量的图片、文字、实物等,再现了熊成基从军报国、安庆起义、壮烈牺牲、光耀千秋等历史场面。熊成基故居及史料陈列馆于2011年10月10日正式对外开放,已成为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爱国情感、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

熊成基(1887年~1910年),一名承基,字味根,一作渭耕。扬州人。同盟会烈士。他幼年爱读兵书,爱谈军事,仰慕岳飞、史可法,自励建功立业,为国效力。光绪三十年(1904年)夏,考入安徽练军武备学堂,学习期间阅读《猛回头》《革命军》《警世钟》等书籍;先后参加-、柏文蔚倡导的“同学会”和“岳王会”等革命团体。学习期满后,应征入江南新军,任第九镇三十二标二营副。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常仙甫故居

全文共 287 字

+ 加入清单

常仙甫故居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浚县国防教育基地—常仙甫烈士故居,位于浚县屯子镇裴庄村,是著名抗日爱国志士常仙甫烈士 一生从事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活动和牺牲的地方,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现存的两间瓦屋,是“中共卫西工委”的办公旧址及地下党有关领导生活、工作和居住的地方,室内现存木桌、木椅、木床就是当时使用的家具。

瓦屋前面原有三间堂屋和三间西屋,均为普通瓦房(已拆除)是常仙甫故居的组成部分,为常仙甫生活、工作和居住的主要场所。

常仙甫故居先后被公布为:浚县文物保护单位,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河南省国防教育基地。2005年,国家政协又将常仙甫故居列入《名人故居》。

裴庄村:裴庄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王雨生故居

全文共 297 字

+ 加入清单

王雨生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王雨生故居坐落在重庆道89号,为砖木结构的英别墅式小2层楼,建于1929年。其建筑特点是房立面中部凸出八角型房,正门左侧四蹬水泥楼抹面台阶,其顶部为2层阳台,布局合理紧凑,设备齐全,装修考究。现为办公用房。

王雨生(1933—1967) 名泽沛,山东馆陶人。北洋政府湖北督军王占元之侄,家居天津。负责经营自家所办工商企业。先后曾充任保定电灯公司董事长,保定乾义面汾公司总经理,济南电力公司董事,济南电灯公司董事长。1932年宋棐卿在天津开办东亚毛呢公司,王投资五十余万元,成为该公司的大股东。1936年当选为董事,1941年又当选为董事长。此外还担任天津中国制冰厂经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柳春霆故居

全文共 617 字

+ 加入清单

柳春霆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柳春霆故居位于湘潭县龙口乡天龙村船湾,距湘潭市区60公里。柳春霆(1842—1905年),篾匠出身,都叫他“柳金篾”。一门三代四将军。本人入湘军,后任肃州镇总兵,记名提督。清光绪年间,随左宗棠西征大军出关,收复新疆天山南北,驱逐沙俄。因屡建战功,授与建威将军,属正一品武官。后来病故于新疆,由其部属护枢回乡。

故居坐落于琵琶山东北麓,是柳春霆自建。青砖小瓦结构,坐西南朝东北。建筑面积约360余平方米。正中为堂屋,后有一间小屋连接。左右两端并排各有前正房4间,后正房2间。所有正房楼层都铺有木楼板。坐向左侧第二行正房侧有厨房。门前阶基宽约2米许,上有方形青砖散柱4根。阶基前为条形地坪,面积约220平方米。坪内有四方直形石锁2只,每只重100公斤。地坪与正门前阶基之间,有5步花岗石台阶。坪前有条形水塘,水清如镜,塘旁有小溪——双泉,从坐向右侧流过。再前方则是大片田垅,年年稻花飘香。还有10公里泥路,通往县南重镇花石。屋后及左右两侧有船形小山、松杉遮日,青翠欲滴。柳春霆去世后,故居由后人卖给当地农户,现在除坐向左侧第二行前后正房己拆除外,其余均保存完好。

柳春霆(1842—1905年),篾匠出身,都叫他“柳金篾”。一门三代四将军。本人入湘军,后任肃州镇总兵,记名提督。清光绪年间,随左宗棠西征大军出关,收复新疆天山南北,驱逐沙俄。因屡建战功,授与建威将军,属正一品武官。后来病故于新疆,由其部属护枢回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顾景舟故居

全文共 236 字

+ 加入清单

顾景舟故居,位于丁蜀镇陶机东区16号。2009年5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顾景舟故居面南坐北,面阔三间12.35米,进深11.30米,其中东面的一间缩进4.30米。整个建筑是一幢二层小楼,东南面紧临小河,对岸是风景优美的龙溪公园。顾景舟曾在蜀山南街78号居住过,此屋为吴同苟家,还曾在毛振声家居住过。1954年建立蜀山陶业合作社至今搬过16次家。现在位于龙溪公园旁的顾景舟故居,是顾景舟1990年直1996年去世居住的地方,是其晚年生活和居住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雷履泰故居

全文共 2965 字

+ 加入清单

雷履泰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雷履泰是中国第一家票号创始人,日升昌的首任掌柜,现在参观的宅子建于清道光年间,已有180多年历史,原由东院、西院、东偏院、西偏院四个院子组成,总占地面积3888平方米。

南厅以前是宴请宾客的场所,现在用版面形式讲述了雷的生平事迹。

前言讲到,票号是出现在19世纪20年代的的一种私人金融组织,主营异地汇兑、存款、放款三大业务,也就是私人银行,这位就是票号创始人雷履泰,他生于乾隆35年(1770年),清道光3年(1823年)创办日升昌票号,道光29年(1849)去世,享年79岁,他的故居共有两处:一处是平遥细窑村,另一处就是这座宅子,这处是他开办票号发家以后修建的,他出生在经商世家,但由于父亲早逝,家道衰败,雷13岁便离家辞母弃学从商,最初他先在宝房(赌场)工作,主要负责揭宝盒,当他打开宝盒就可以算出赢多少,输方输多少,当地人称“一口清”,但宝房老板用而不信,正在这时,他生命中的贵人出现了,这位是平遥首富西裕成颜料庄少东家李大全,当时他只有十多岁,常到宝房玩,无意间发现了雷为人诚实,善于交际,后来便花重金将雷请到自家西裕成,雷来到西裕成时,颜料庄已经初具规模,在全国八个大中城市都没有分号,在1810年雷去汉口领班三镇,当时三镇指汉口、汉阳、武昌(现在的武汉),在这里经过他一番努力,四年一个帐期结帐,利润竟然翻增一倍,财东非常赏识他,于是在四年以后,1814年又调雷当任北京分号大掌柜(总经理),在北京天子脚下他结识了许多封建官吏、达官贵人,为他下一步开创票号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当时在北京经商的平遥人很多,不止雷一个人每到年底,都要往家捎银子,在这个异地运送难度增加的情况下,他们想了一个办法,先把这些银子存放在北京西裕成分号,让雷履泰亲手写封信,告诉平遥总号谁在这里存了多少银子,定时到平遥总号去领,开始时,都是同乡之间帮忙,后来求他帮忙的人越来越多,他在双方达成一定协议上收取一定费用,费用越滚越大,所赚的钱比颜料生意赚的钱还多,于是东伙协商,将颜料庄改组为票号,1823年清道光3年,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诞生了,票号开办时,由财东李大全投资30万两白银,把经营权交于雷,实际两权分离制,经营者不投资,投资者不经营,这位原是日升昌二掌柜毛鸿 ,也是个非常有才干的人,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票号开办第三年,因为和雷闹矛盾后便跳槽走了,开办了第二家票号“蔚泰厚”,这幅地图是日升昌鼎盛时期在全国所设的43个分庄,一张汇票就可以在其所设分庄取到银子,在雷70大寿,日升昌东伙送他一块牌匾“拔乎其萃”给了他极高评价出乎其类,出类拔萃,雷53岁才开创票号,78岁离号,79岁去世,他将自己毕生精力都奉献在事业上,但他不是为自己,而是忠心耿耿扶持李家三代,所以后人称赞他“鞠躬尽瘁,死而后矣”。

两边的厢房都是雷家佣人住过的,以前等级制度非常森严,佣人住的房子是整座院落中级别最低的,但雷对佣人非常不错,一明两暗,相当于现在的两室一厅。

中厅也称过道厅,当年是会客厅,俗话说三进两院过道厅,不是达官是富绅“中国自古讲究东为贵,左为上”,所以客人来了往东边坐,主人坐在西边,一般来说,人们可以从两边通往后院,但贵宾来了可以打开屏风通过,“打开中门迎贵宾”,两边用布景墙讲述雷一生中的一些重大事件。

“学徒生涯”以前商号都很苛刻,小伙计白天侍奉掌柜,等到晚上,其他人都睡了只有雷借着炉火刻苦学习,雷13岁弃学从商,他是自学成材的,这边是他去了宝房里结识李大全的场景外面衣冠楚楚的就是李大全,里面最对面的是雷,正因为李大全慧眼识英才,使雷最终坐到北京西裕成分号大掌柜的位子上,平遥老乡把银子都放在北京分号,雷为了提高自己家颜料庄的信誉度为自己做了个广告“北京泰来号、独修龙王庙、捐银十二万,不够再来要”,泰来号是他们收购的一家绸缎店,在他们去杭州进货的路正赶上重修龙王庙,于是雷把12万两全部捐修龙王庙为自己做广告,提高信誉度、知名度,后来,一个杭州绸缎商不要押金,赊给他价值180万两的绸缎,转手尽赚30万,那么资金有了,人才也有了,水到渠成。1823年,中国第一家票号终于诞生了。日升昌名字取得非常好,三个字当中有4个日字、旭日东升、繁荣昌盛,两字拆开看,就是日日升、日日昌、天天升、天天昌、日升昌生意蒸蒸日上一天比一天强,当时票号实行股份制,银股和身股,出资为银股出力者为身股,李大全为银股,雷为人身股,一个账期结账在营利不好时,雷能领到五千两银子,平均每年一千多两,而当时一个县大爷年俸才45两,所以老百姓说:“家有万贯财,不如票号当个差,有儿开商店,强如做知县”,票号虽成立了,但财东李大全在票号开办第三年因操劳过度去世了,当时雷已56岁,而李大全的儿子李箴视才16岁雷为感谢李大全知遇之恩,忠心耿耿扶持李家三代、鞠躬尽瘁,死而后矣,雷派得力助手白沛李去广州开设分号、票号总号在平遥为了扩充实力,必须懂得市场行情,“买卖赔与赚、行情占一半”搞市场调查,掌柜在一结账时,发现有人拿假票多领了200两银子,此后为加强管理、票号把用过的汇票都焚烧掉,这样冒领银两的事件就不会发生了,票号中一张汇票就可流通天下,道光皇帝知道后便说:“好一个日升昌,还能汇通天下咧,雷非常有经营头脑,他没见到道光皇帝,只听说这么一句话,便把金口玉言的“汇通天下”4个字做为版匾挂在自家门口,利用名人作广告,又一次提高信誉度,从1823年日升昌开办以后几十年中,在全国先后共开办51家票号,山西43家、平遥22家,可以想象当时竞争非常激烈,雷为了扩充实力在1838年开办了自家第二家票号:日新中,当时他们已知道利用集团公司的形式打败对方是非常有利的,雷过70大寿时,接受了“拔乎其萃”这块牌匾,而且连县太爷也给他拜寿来了,这说明他和官方关系非常不错,但也因为清政府的-使票号在1932年彻底倒闭,在他弥留之际,有两个人可以继承位子,一个是他的儿子雷辅冒,另一个是二掌柜程大培的儿子程清详,雷任人唯贤唯才是举将下一任大掌柜的位子传给了程清详。“有才无德是歪才,无德、无才是庸才,德才兼备才是人才”,人才是一切的关键。

里院是家眷住的地方,东西厢房都是单坡顶,“山西陕西一大怪,屋顶都是半边盖”山西十年九旱,缺水严重,单坡顶下雨时,雨水会流到自家院子,“肥水不外流”而且后墙高还可以防盗.

晋元楼:晋指山西、元指元首、山西第一楼。

正房是整座院落中级别最高的房子,厢房是不能超过正房厢不压正,奴不欺主,正房只有长辈可以住的,是雷履泰曾经住过的,这里是当时最好的房子:砖窑,冬暖夏凉的,东为卧室,整个屋子里保存价值最高的是墙上的壁画,距今有180多年历史。是当年雷用自家上好的颜料画上去的,内容是戏典“醉打金枝”对面书房“精忠报国”。

故居作为人文景观,与日升昌票号博物馆相互补充。

雷履泰(1770-1849),细窑村(今龙跃村)人,清代中国票号业创始人。出身经商世家。幼年家道中落,十几岁便入商号学徒。后为平遥西裕成颜料庄财东之子李大全赏识,援引进西裕成经商,先后任汉口、北京分号经理。在经营业务中,雷发现商人依靠镖局押运现银既笨重,又不保险,遂根据-飞钱,产生于唐宪宗元和初年。"时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及诸军、诸使富家,以轻装趋四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吕思勉故居

全文共 1015 字

+ 加入清单

吕思勉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吕思勉故居,位于常州市区化龙巷十子街新生里8-10号。吕思勉(1884-1957年),字诚之,常州人,现代著名史学家。故居为硬山造清代建筑,坐北朝南,共四进21间,头进为门屋,临十子街,二进为大厅三间,后有翻轩。三进为客堂,堂前天井,莳以花木,东西有卧室各一间。清光绪十年二月初一吕思勉出生于西首卧室,幼年即生活、读书于此。四进为楼房上下各三间,天井东首另有厢房一间通东卧室,存吕思勉所藏图书、字画及生活用品20余箱。红木横匾“吕思勉故居”由周谷城书写。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他的祖上是江苏常州一个“世代仕宦”的书香之家,世上曾有“四世科甲”、“五子登科”。 高祖、曾祖、祖父、先父均读书至仕,使吕思勉自幼受到家庭浓厚书香气氛的熏陶。吕思勉从小入塾,十二岁时,因家贫无力延师,由其父母授以史部著作,十五岁,考入阳湖县学。十六岁,自学古史典籍。在父母和师长的严格教育下,他孜孜不倦,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学问,终成大家。1905年起,先后在苏州东吴大学、常州府中学堂、南通国文专科学校、上海私立甲种商业学校、沈阳高等师范学校(后改为东北大学)、江苏省立第一师范专修科等校任教,并任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编辑。1926年起,任上海光华大学国文系教授,后任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1941年,上海租界沦陷,光华大学迁川,乃携眷归乡,闭户著书。抗战胜利后,重返光华大学。1949年后,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一级教授、上海历史学会理事、江苏省政协委员。

吕思勉为后人留下了众多的学术著作,他的《白话本国史》堪称是最完整、最权威的国史教材。他的史识和史德可说在中国是独树一帜,严耕望先生将陈寅恪、钱穆、陈垣、吕思勉并称为前辈史学“四大家”。吕思勉治学严肃,作风踏实,为人诚朴,谦虚谨慎,对经学、文字学、文学亦有独到见解。晚年想通读《道藏》,研究道教思想,为后人开辟途径,惜未如愿,于1957年10月9日逝世于上海华东医院,享年74岁。多年后,吕思勉的女儿吕翼仁想起父亲的一些事说:列夫·托尔斯泰带走了一个时代,总觉得父亲带走一种道德标准。吕思勉留给后人的不仅仅是丰厚无比的史学遗产,还有他的道德风尚、赤诚的爱国之心,对民族、国家、社会深切的关怀,以及为人师表、献身教育的风范。钱穆在《中国文化丛谈》一书中,感慨中国需要一批独立不惧、遁世无闷的志士,为保存中华民族文化生命之脉,作国家民族新文化之基石。这样的文化志士,吕思勉当之无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薛令之故居遗址

全文共 338 字

+ 加入清单

薛令之故居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闽东廉溪,溪水如玉带绕着一座古村落,这里是福建第一位进士薛令之的故里廉村。

廉村位于福安市溪潭镇,原名石矶津,说起因何改村名,还有一段久远的往事。据薛氏宗谱记载:唐神龙二年(公元706年),薛令之“文破八闽之荒”,考中进士,官至左补阙兼太子侍讲。唐肃宗即位后,为嘉奖恩师薛令之廉洁刚直的高风亮节,赐村名为“廉村”,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由皇帝敕封以“廉”字命名的村庄。

沿溪徜徉于古城堡,有道长约1200米的古城墙,勾画出当年古村的磅礴气势,两座完好的用条石构筑的拱顶墙门巍然屹立。走进村里,古村道以3条纵向平行铺排的光洁条石为骨架,中间有序地镶嵌着拼花的细小鹅卵石。

薛令之之后,一个村子就出了24名进士。这里的许多古迹依然完好,古民居、古官道、古码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屠呦呦故居

全文共 511 字

+ 加入清单

屠呦呦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屠呦呦1930年12月30号出生于宁波,她的老家就在此处。开明街26号是目前这条街上仅存的近现代建筑,其主人是经济学家,曾任香港甬港联谊会会长的姚庆三(1911年-1989年),而姚庆三是屠呦呦的舅舅。小时候,屠呦呦就住在外婆家,一直在那儿长大。

记者了解到,姚宅是民国初期保留的历史建筑,目前保存完好,主体建筑坐北朝南,由前厅、大厅、正楼、后屋组成。

屠呦呦曾先后就读于效实中学和宁波中学,是两校的知名校友。1951年春屠呦呦从宁波中学高中毕业,同年考入北京医学院。

她多年来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的贡献是发现了青蒿素这是一种治疗疟疾的药物,在全球特别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2011年的9月屠呦呦获得被誉为美国诺贝尔奖的拉斯克奖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获得拉斯克奖也是中国生物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世界级的最高大奖,拉斯克奖也被誉为是诺贝尔奖的风向标。

2015年10月5日北京时间17时30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当地的卡罗琳斯卡医学院揭晓,爱尔兰医学研究者威廉·坎贝尔、日本学者SatoshiOmura以及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荣获了该奖项。

景点位置

宁波市海曙区莲桥街区开明街26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严凤英故居及墓

全文共 576 字

+ 加入清单

严凤英故居及墓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严凤英故居及墓位于安庆市宜秀区、大观区,年代为1919年、1986年。

严凤英故居始建于1919年,原在安庆经商的严凤英祖父举家迁到了如今的安庆市宜秀区罗岭镇陈庄,在村中央建起了一栋独门独户的两进青砖瓦房,“那时候算是最好的房子了。严凤英在罗岭度过了她的童年时光。第一进是正厅,里面摆满了严凤英生前的剧照。在短短半小时的浮光掠影间,严凤英的辉煌演艺生涯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文化站还在天井安装了电视,让游客在参观的同时,可以聆听严凤英细腻传神的歌喉。

2012年,严凤英故居及墓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严凤英故居。

保护范围:本体外,东、西各10米,北5米,南15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西各20米,北10米,南50米。

(2)严凤英墓。

保护范围:本体外,东、南、西、北各5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南、西、北各40米。

严凤英(1930-1968),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原名严鸿六,出生于桐城县罗家岭一个贫苦家庭。12岁时,严凤英拜桐城人严云高学唱黄梅戏,不久便在业余班社里登台唱戏。当时,由于家庭、族人反对,严风英离家出走,参加正式戏班,并改艺名为凤英。随后,严凤英又向老艺人丁老六请教,初演《何氏劝姑》、《打猪草》即深受观众赞赏,后演出《菜刀记》中柳凤英一角又获得成功。 。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吴石故居

全文共 1359 字

+ 加入清单

吴厝吴石故居位于福州市仓山区螺洲镇吴厝村1号,南偏西15度,占地面积602平方米,合院式民居,由屏风门、披榭、大厅、天井等组成。一进仅存正座,封火山墙二坡顶,面阔三间,进深五柱,用檩十一根,穿斗式,二进主座面阔三间,进深七柱,用檩十七根,穿斗式,明间以屏风门分割大厅为前后厅,厅柱为木质,较为高大,两边挂耳。该建筑规模宏大,构成完整,为吴石将军出生地,后吴石参加革命,此住所为其父母居住地,吴石曾回来居住过。

吴石(1894—1950年),字虞薰,福建闽县螺洲乡吴厝村(今福州仓山区螺洲镇吴厝村)人。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吴石与同乡好友吴仲禧一道投身福建北伐学生军。吴石1912年8月进入武昌第二预备军官学校就读,两年后又被选拔进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与李宗仁、白崇禧、张治中同属第三期。在1916年8月的毕业典礼上,吴石作为毕业生代表为黎元洪总统致训作答词,全校闻名,被誉为“吴状元”。1934年吴石任参谋部-厅长时就对中共有好感,主张国共合作,团结对日。1938年8月,吴石在武汉会战期间主办“战地情报参谋训练班”,专门邀请周恩来、叶剑英亲临讲解游击战争,对共产党人的爱国情操深表钦佩。1940年底,吴石因在桂南会战大胜,晋升抗战第四战区中将参谋长。1948年,吴石通过中共地下党员吴仲禧的介绍秘密加入共产党。此后为共产党提供了许多极为重要的军事情报,为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的大获全胜立下汗马功劳。淮海战役后,国民--防部尚保存有500箱重要军事机要档案资料,国防部部长白崇禧、参谋总长陈诚主张直运台湾。吴石以福州有“进则返京容易,退则转台便捷”为理由,建议暂移福州。国民党当局采纳了他的意见,将机密档案保存在于山戚公祠大殿内。国共谈判破裂后,国民党当局电促速将存榕档案运台。吴石则以“军运紧,调船难”为借口,嘱以百余箱参考资料、军事图书权充绝密档案,列为第—批,先行押运去台,其余的298箱机要档案密存于仓山的福建省研究院书库。福州解放后,王强将这批298箱保存无损的国民党军事绝密档案呈献给人民解放军第十兵团司令部。1997年8月,这批珍贵文献影印汇编为《中华民国史史料外编——前日本末次研究所情报资料》。新中国诞生前夕,吴石接受我党的指示,赴台执行统一祖国的秘密任务。赴台前,中共华东局给他的代号是“密使一号”。吴石抵台后,就任国民--防部参谋次长的要职,活动在敌人的心脏里,在险恶的环境下为我党工作,情报工作极富成效。1950年初,中共台湾地下组织遭受重大破坏,吴石收到牵连被捕。1950年,吴石被国民党当局以“通共罪”杀害。

由于隐蔽战线的需要,长期以来,吴石将军的事迹鲜为人知。1973年在周恩来总理、叶剑英元帅的关心下,追认吴石将军为革命烈士。为纪念吴石将军,2017年螺洲镇吴厝村设立吴石将军红色文化基地,展示吴石将军的先进事迹。

毛泽东主席亲自赋诗赞美:“惊涛拍孤岛,碧波映天晓。虎穴藏忠魂,曙光迎来早”。他年少时曾被称为“十二能人”:能文、能武、能诗、能词、能书、能画、能英语、能日语、能骑、能射、能驾、能泳。他也是震惊国共两党最高层的“密使一号”,是中国共产党打入国民党内部的最高级别将领。

著名文学作品、影视剧《潜伏》中男主角余则成的原型就是吴石,一名牺牲之前仍然不忘祖国统一大业的我党隐秘战线英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湘军名将故居群

全文共 685 字

+ 加入清单

湘军名将故居群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湘军名将故居群(含老刘家、存厚堂、光远堂、德厚堂、师善堂、云桂堂、锡山堂)

涟源市杨家滩俗称杨市,是湘中地区有名的千年古镇,曾是湘乡、邵阳、安化交界处的交通要地,境内巍巍龙山高耸入云,涓涓孙水蜿蜒东流。据史记载汉代涟道故城就在今杨家滩地区,唐高祖武德年间就形成了集镇,到近现代,这里更是人文荟萃,名人辈出,“把把戏戏南岳山,花花绿绿杨家滩”的古老民谣足以反映当时的繁华景象。

杨家滩的繁荣兴盛与湘军的崛起紧密相关。1851年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爆发,起义军很快占领半壁江山,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者。为挽救朝廷之危局,时任吏部侍郎的曾国藩奉旨在家乡(今双峰荷叶镇)操办团练,抗击太平军。杨家滩离荷叶不到百里,许多青年志士前去投军。他们跟随曾国藩驰骋沙场,南征北战,凭借自己的非凡才能和过人胆识立下赫赫功勋,晋升为达官显贵,杨家滩的刘家将曾名震天下,誉满神州,其中仅记入《清史稿》的就有:刘岳昭、刘连捷、刘岳晙、刘腾鸿、刘腾鹤、刘岳昕等人。这些文武官员衣锦还乡后,大修宅邸,一时杨家滩豪宅相连,蔚为壮观。从杨家滩的胜梅桥顺着蜿蜒的孙水往下,老刘家、德厚堂、存养堂、存厚堂、光远堂、佩兰堂、师善堂、云桂堂、静养堂等建筑如连绵的群雕,气势恢宏。踏着光溜的青石板路,来到这些古朴斑驳的堂屋老院,仿佛走进了那段-的历史,一个个鲜活的湘军名将扑面而来。

杨家滩湘军名将故居群,沉淀了深厚的人文历史,现在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人的目光。保护好杨家滩古建筑群意义重大,刻不容缓。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杨家滩湘军名将故居群将逐步恢复其历史雄姿,向世人再现其昔日的辉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杨培故居

全文共 267 字

+ 加入清单

杨培故居位于清溪镇重河杨梅岗村。GPS坐标:北纬22°5043.8",东经114°1013.0",海拔高程38米。杨培故居为两间并排的泥砖瓦房,朝向坐北向南,四周都是民居。

杨培(1915——),原名杨官生,又名杨力争,东莞清溪杨梅岗村人。1937年七七事变前,参加清溪人民抗日救亡工作队(后改称“清溪御侮救亡工作团”),开展抗日救亡工作。193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参加清溪民众抗日自卫大队。12月底参加中共东宝联合县委在清溪苦草洞举办的武装整训班,在新组成的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当战士、班长。1939年4月调回清塘区任。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饶国模故居

全文共 1003 字

+ 加入清单

饶国模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省级自然保护区。

跨进“大有农场”大门,经过岔路口的黄桷树往上走,在距南方局和办事处大楼约四、五十米远的小路边,有一幢用红砖砌成的小楼。这栋楼房的主人,就是南方局和办事处的房东、“大有农场”的场主饶国模。饶国模是一位拥有殷实家产的中年爱国知识妇女。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期,不过舒适生活、而“很想做一点于大众有益的事情”、立志实业救国的饶国模买下了红岩嘴山沟深处的三百亩荒谷坡地,创办“大有农场”。建场初期,为了经营和管理好农场,饶国模便在农场中央的这块小草地上,建造了这栋中西式结合的小红楼,带着三个儿女在农场内安了家。

此楼占地面积约7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80平方米,共有房间10间。从外观上看,形似两层,内部实则三层。在建筑上,该楼有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每层楼上楼的楼道都隐藏在一个房间里,而且还有一道门。不熟悉情况的人,在短时间内找不到上楼的地方。办事处大楼上二楼的通道,与此相似。

1939年春,因城内办公住宿地点被日机炸毁,先期移驻红岩嘴“大有农场”的南方局领导同志秦邦宪、何凯丰等人曾在此楼短期居住和工作。抗战八年中,饶国模还经常在这里请南方局和办事处的同志品茗观花、饮酒赏月、吟诗作赋、互相唱和。由于此楼座落在从外面通往办事处的必经小道旁,因此它也起着保护南方局和办事处的安全、掩护和隐蔽到红岩的地下党同志和进步人士、爱国青年的作用。一些地下党的同志来南方局汇报请示工作,往往先说找“大有农场”的刘太太(饶的丈夫姓刘),再由饶国模送到办事处或通知南方局来人联系。此楼的三楼曾一度作为南方局与地下党组织的联络点之一。1946年5月,南方局和办事处的同志们迁往南京之前,董必武为饶国模赋诗一首:“八载成功大后方,红岩托足少栖惶。居停雅有园林兴,款客栽花种竹忙。”以此感谢她对南方局和办事处的支持和帮助。在与中国共产党人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在南方局和办事处同志们的影响和帮助下,饶国模由一个爱国主义者逐渐转变为共产主义者,1948年在川东地下党最危难的时候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解放后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妇联常委等职。1960年病逝于北京,现葬于红岩。

目前,饶国模故居底楼由红岩革命纪念馆举办了《饶国模生平业绩》展览,二楼作为历史复原陈列,供广大观众参观。“饶国模故居”大门匾额由原南方局老同志、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题写。

信息来源:重庆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 作者:刘立群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