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郑光祖故居【合集20篇】

丘逢甲的故居名为培远堂,位于蕉岭县城北面15公里处的文福镇淡定村,是一座典型的两堂客家围屋,以下是问学吧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郑光祖故居,供大家参考!

浏览

4859

文章

1000

于谦故居

全文共 773 字

+ 加入清单

于谦故居为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于谦故居位于杭州南宋御街-清河坊景区,河坊街祠堂巷北端尽头,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清河坊祠堂巷42号,距离西湖仅一公里。明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于谦案昭雪,故宅改建为怜忠祠,以资纪念。现故居已照原貌修缮一新,陈列于谦生平事迹,尚留旗杆石、造像碑等遗物。故居免费向公众开放。

故居一进有井一口,一面靠墙,三面由石栏杆围住。当年于谦在这里汲水,井圈内壁绳痕还在。井边有一间十余平方米的起居室,于谦在这里起居,在井边洗漱后开始一天的晨读。主建筑“忠肃堂”,原是故居的厅堂,陈设简单,一眼望得到底,一如于谦清白的一生。“忠肃堂”门廊的一副对联:“吟石灰、赞石灰,一生清白胜石灰;重社稷、保社稷,百代罄击意社稷”。

忠肃堂后面是个小园,一池方塘,两个小亭,静穆得仿佛能听到池中的天光云影。一碑、一井、一室、一堂、一池、两小亭,一眼尽收。

于谦故居占地不大,进门影壁上刻着名诗《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1466年,于谦案昭雪后,改建为怜忠祠,现在,故居的忠肃堂、思贤庭、古井已照原貌修缮,原有的旗杆石、造像碑等遗物,也一并展出。

保护范围:现状围墙范围内,总面积为442平方米。

建设控制地带:东至南侧祠堂巷,南至高银巷北侧道路缘石线,西至祠堂巷西侧道路红线外扩约22米,北至太平坊巷南侧道路红线,总面积为10288平方米。

于谦(1398—1457),字廷益,号节庵,明仁和(今杭州)人。出身仕宦世家。从小聪颖过人,承习家教。6岁入私塾,15岁时考取县儒学生员,博览群书,尤其喜读苏武、诸葛亮、岳飞、文天祥等人著述,崇拜他们的正直气节。17岁乡试落第后,闭门读书,到20岁考取县学廪生,名列前茅。23岁中举,次年入京会试,名列第一。明永乐十九年(1421)中进士,但殿试时因策伤时,只。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鞠思敏故居

全文共 241 字

+ 加入清单

鞠思敏故居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鞠思敏故居位于济南市历下区大明湖街道县东巷105号,年代为中华民国。

2015年6月23日,鞠思敏故居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明湖街道:大明湖街道办事处 党工委- 寇少杰主任 肖辉政区人口 1962年12月成立,因办事处管辖范围在旧城区的东门内而得名。根据济南市人民0济政字〔2003〕95号文、济南市历下区人民0[2003]42号文,于2004年1月1日更名为大明湖街道办事处。总面积1.77平方公里,辖6个社区居委会。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唐寅故居遗址

全文共 432 字

+ 加入清单

唐寅故居遗址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唐寅故居遗址即宝华庵,又称文昌阁,位于平门内西大营门双荷花池13号,1982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唐寅(1470-1524),字伯虎,号六如居士,苏州人,明代薪名画家,“吴门四家”之一。弘治十八年(1505年),一说正德二年(1507年),唐寅于桃花坞择地建宅,署额桃花庵,据载有桃花庵、梦墨亭、学圃堂、蛱蝶斋诸构。清顺治初,名医沈明生得其址,构筑梦墨亭、六如亭、桃花庵、蓉镜亭等,时人称为唐家园。乾隆年间僧禅林、道心改建为宝华庵,光绪年间又曾改作文昌阁。现有建筑面积511平方米,坐北朝南,大致可分为两路两进房屋。西路头进为临池而建的水阁,面阔五间15.4米,进深9米,硬山项,内构船篷轩,圆作梁架。第二进为殿堂。水阁东侧有清代石板小桥“青莲桥”跨池,以通出入。

1987年对水池进行了浚治,池周增设了石栏,并于池西岸配植树木花草,铺筑曲径,美化了周围环境。为免除水患,1991年对故居遗址建筑按原样进行了翻修,填高了屋基。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刘炳宇故居

全文共 542 字

+ 加入清单

刘炳宇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刘炳宇故居位于来宾市武宣县河马乡莲塘村,始建于清末民初年间,座东向西,占地面积6267平方米,建筑面积3014平方米。主房三层,辅助用房两层,为青砖混合结构。故居在传统岭南庄园建筑风格的基础上,引进欧式建筑风格,属中西结合的建筑群。2004年被来宾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故居在布局上仍为中国传统的院落式建筑。中间主房布局紧凑,房间之间用内廊相连,左右严格对称。主房后设置神堂,前设前院,前院两侧均有厢房,院落四角设有岗楼,前两岗楼用走马楼相连。前院种植花草林木,与院前池塘相互映衬。由于清末年间法国教士的进入,带来了西方教堂的建筑形式,该宅建造也深受影响,立面造型荒诞奇异,给人以沉重、肃穆之感。主房地面为方砖面,墙体青砖砌筑,木楼板,青瓦顶屋面。厢房也系青砖建造,柱廊相连,青瓦顶屋面。

刘炳宇(1869—1923)刘炳宇,字统成,河马乡下莲塘村人。清光绪中叶考取武举。光绪三十一、二年间,在合山开采煤矿,是广西合山煤矿最初开采人。后因开矿亏本,回乡任团局副局长。后又在乡招募,组织剿匪队伍,受浔州府升为管带。辛亥革命成功后,刘古香任陆军第五统领,刘炳宇任帮统,驻柳州,不久刘炳字调任浔防统领兼桂平镇守使加少将衔。民国6年(1917年) ,。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球王李惠堂故居

全文共 742 字

+ 加入清单

球王李惠堂故居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李惠堂故居是位于五华县锡坑镇老楼村的四角楼,名为“联庆楼”,是其父李浩如于光绪十八年

(1892年)所建,现已成为五华推动旅游与足球运动发展有机结合的一个富有特色的景点。故居为客家地区常见的“四点金”式建筑,面宽五间、三进深四合院布局,左右各置一幢横屋,四角分置四层炮楼,背后筑一层围屋,门前设晒谷坪、照墙、左右转斗门和半月形水池。墙体用灰沙夯筑,顶为悬山式木桁桷瓦顶。总占地面积约44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590平方米。故居上、中、下厅檐柱均为八角梅花石柱,左右横屋底屋檐柱为圆石柱二层为圆木柱。门窗框均用石制,正门、侧门、转斗门均有楷书题刻,上、中、下厅和左右横屋所置屏风梁架等构件,均刻有狮、凤、鳌鱼、花草、人物故事等金木雕工艺品。故居中栋右廊房为李惠堂幼年时住房,右横屋门侧狗洞是李惠堂幼年时练射的“球门”。右横屋第一间为李惠堂抗日战争时期回乡组建足球队时的住房。1994年9月,五华县人民政府为方便人们缅怀球王,把球王故居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里面办有《球王李惠堂》小型展览,每年均有不少华侨、港澳台同胞和社会各界人士前往参观考察,缅怀球王的光辉业绩。

2008年11月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出《关于公布第五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通知》,李惠堂旧居被列入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李惠堂,中国近代体育史上著名的足球运动员。从17岁开始足球生涯,活跃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亚洲足坛,被球迷和香港媒体亲切的评为“亚洲球王”。他不但是战前罕见的中国职业足球运动员,也是当时公认的中国足球第一人。1979年7月4日,李惠堂因病逝世,享年74岁。据统计他在各项足球比赛中,共射进1860个球,与巴西的里登雷克、德国球星盖德穆勒、球王贝利以及独狼罗马里奥。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李金发故居

全文共 252 字

+ 加入清单

李金发故居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李金发故居位于梅州市梅县区梅南镇罗田上村,这里依山傍水,一派田园风光。其故居叫“承德第”,是李金发的父亲李焕章到非洲毛里求斯经商取得成功后回乡兴建的。房屋右侧是一个农家书屋。这个农家书屋由梅县文化局于2010年设立,摆放各类书籍,为游客提供一个阅读的环境。著名诗人李金发在“承德第”度过了难忘的童年时光。李金发才华横溢,以别具一格的象征派诗风在中国文坛树立了自己的丰碑,是中国象征派诗歌的开山者。

2012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罗田上村:罗田上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邓发烈士故居

全文共 587 字

+ 加入清单

邓发烈士故居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邓发故居座落于云浮市城区城西榃石塘村,建于清光绪年间,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和国际工人运动的著名领袖邓发同志的诞生地。该故居泥砖瓦木结构,共1O间,东边有偏傍回水,主体建筑边长21.3米,宽12.6,建筑面积268.38平方米,前边晒场长21.3米,宽6米,面积127.8平方米。1979年12月,邓发故居被确定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1994年确定故居的保护范围和建筑控制地带(粤府[1994]42号文)。经多次修葺,原貌不变。政府拨款重修,同时建成革命烈士纪念馆,并设有展厅展出邓发烈士的生平事迹及遗物,现已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供人参观瞻仰。邓发故居附近还建起了“邓发纪念小学”和“邓发纪念中学”。

邓发烈士故居是中国旧社会苦难岁月和先辈们不息奋斗抗争的见证,现已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供人参观瞻仰。

景点位置

广东省云浮市云城区附城乡石塘村

邓发,又名邓元钊,1906年3月7日出生于广东省云浮县城西石塘村(现为邓发村)一个农民家庭。自幼家境贫寒,只受过小学教育。1921年,邓发为家庭生活所迫,到广州当杂工,后在香港太古船坞和外国轮船上当工人,参加了海员工会。1925年,邓发参加了威震中外的省港大-,任-委员会纠察队队长,宣传队小队长,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进行北伐,。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林徽因故居

全文共 443 字

+ 加入清单

林徽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坐落于耀州区文营西路西仓巷11号的林徽因故居正式揭牌开放。林徽因是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建筑师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

该院是林徽因、梁思成北上耀县(今耀州区)考察药王庙时所居住的地方。古民居面积约293.28平方米,布局为典型三进式四合院,目前只保留了一进与三进。整个庭院古色古香,幽静雅致,民居内展示了数十幅林徽因的生平照片。在此,游客可直观林徽因的生平经历,亦可感受耀州古城的深厚文化韵味。(作者:杭启宇 摄影:郝萌)

信息来源:电子政务办

林徽因,原名徽音,曾以“薇音”为笔名。闽县(今福州市)人,出身于官宦世家。祖父林孝恂进士出身,历官浙江金华、孝丰等地。父林长民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擅诗文,工书法,曾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等职。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六月,徽因生于浙江杭州,随祖父母居住。5岁,由大姑母林泽民授课发蒙。8岁,移居上海,入虹口爱国小学学习。1916年,因父在北洋政府任职,举家迁往。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黄香铁故居铁耕楼

全文共 568 字

+ 加入清单

黄香铁故居铁耕楼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黄香铁宅(故居)位于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蕉城镇陂角村,称“识字耕田之舍”,又名“铁耕楼”。建于清道光年间。坐西南向东北。为四横两层走马楼杠式布局,总面阔29.8米,总进深32.5米,占地面积约969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264平方米。沙灰夹石垒墙、拱劵式通廊。大门正面上方题“识字耕田之舍”,两侧楹联:“广厦万间初成此屋;汪波千顷长绕吾庐”。第一横为硬山顶,第二、三横为悬山顶。第一、二横屋之间左边开一侧大门;第二、三横屋之间左边同样开有侧大门,上方题“榖诒”,两侧楹联“汲井添炊梧子饭;联云重起稻孙楼”。第四横屋为杂屋。二层结构形同一层,内容有所不同,青砖柱多柱支撑形成通廊,抬梁式木质梁架,木质挑、楼板,砖墙和木质护栏。对于整合、挖掘和利用蕉岭县的历史人文资源,该建筑具有一定价值。2014年1月被梅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黄香铁(1787-1853),原名黄钊,是蕉岭县陂角霞黄村人,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甲申科举人。黄香铁博学多才,在京充国史馆缮书多年,日以古体诗自课。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著有《读白花草堂诗集》九卷,流行于世的诗有1062首,享有“粤东七子”的盛名,并且与宋湘、李甫平齐名,被誉为“梅诗三家”。黄香铁又是一位杰出的方志学家,他以自己渊博的学识编修《石窟一征。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尹煜故居

全文共 224 字

+ 加入清单

尹煜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尹煜故居位于东莞市莞城区光明路,坐东北向西南,建于清末民初,原为三进三开间,首进在城市道路改造时拆除。现保留后两进,面宽8.3米,进深13.7米,砖瓦结构,红砂岩勒脚、门框,青砖墙体,硬山顶,彩色蚀花玻璃窗,趟拢门。尹煜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为中国共产党做了大量的地下工作,东江纵队领导王作尧等人曾在此楼召开秘密会议。尹煜儿子尹平儿和儿媳袁蕙也分别于1937年、1940年参加抗日游击队。故居对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有重要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许敦仁故居

全文共 290 字

+ 加入清单

许敦仁故居为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许敦仁故居位于万宁市万城镇,时代为清。为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东至许氏祠堂路,西至村中心路(即该文物向西第三行居民),南进村南路(铺仔路)北至山脚环村道,面积23.7亩。

万城镇:万城镇位于万宁市东南部,海榆东线中间点,距海口139公里,离三亚115公里。其东临南海,北依小海,东山岭座落其间,太阳河横贯东西,有两个高速公路出口。 属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气温宜人,年均温度24℃。年均降雨量1646~2691毫米。8至10月份雨量较多占年雨量的65%;,仅占全年雨量的20%;7月至10月是台风集中季节。 总土地面积10。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路易·艾黎故居

全文共 721 字

+ 加入清单

路易·艾黎故居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愚园路1315弄4号是伟大的新西兰友人路易·艾黎1932年到1938年间在上海的寓所。这是一幢砖木水泥结构的三层西式楼房,室外有扶梯可直上二楼居室。路易·艾黎居住期间,底楼前为会客室和歺厅,后为厨房等辅助用房,当中还有一间工作室,内置一台车床和一些工具,底楼沿弄堂有汽车库,房前有小花园。

路易·艾黎是新西兰人,在上海时,他任英租界工部局工业科督察长。民国23年,他参加上海第一个国际性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并和中共建立联系。由于他是任职租界工部局的洋人,住处幽静,因此,中共组织借此处开展秘密工作比较安全。他的愚园路寓所成为中共地下党的碰头地点和避难所。宋庆龄还借他的寓所三楼,架设秘密电台与江西苏区和中共中央取得联系。1935年11月的一天深夜,宋庆龄等在艾黎寓所得到红军长征到达陕北的消息,当时共同为红军的胜利举杯祝贺。他还和史沫莱特,刘鼎等多方设法为红军购买医疗器戒和药品。与当时上海文化界左翼人士鲁迅,矛盾,丁玲,胡愈之等也有接触。

上海市有关部门照原样保存了路易•艾黎的故居。1992年,经市人民政府批准,愚园路1315弄4号路易·艾黎故居列为名人故居、纪念地点,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2014年列为第八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路易·艾黎(1897—1987) 新西兰人。民国16年(1927)4月,只身来到上海。民国26年(1937)冬与-等奔走筹办“工合”,生产支援抗日的军需、民用产品。民国28年(1939)3月,他与英国朋友乔治·何克一起来凤县,在双石铺成立了“工合事务所”。在柏家坪后的山根下打了两孔窑洞住宿,领导开展工合运动。民国29年(1940)在柏家坪创办了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张大有故居

全文共 281 字

+ 加入清单

张大有故居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张大有故居

时代:清

地址:合阳县城关街道办西街庙后巷2号

保护范围:故居院墙以内。

建设控制地带:A区四周外扩20米。

2018年,张大有故居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城关街道:城关街道是合阳经济、政治、文化中心,辖33个行政村,4个居民委员会,5.9万人,总面积94.1平方公里,耕地6.8万亩。 近年来,城关镇积极实施“农业抓产业、工业抓特色、商贸抓市场、全局抓项目”战略,经济 建设跨入快车道。2003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14亿元,粮食总产量达到1.39万吨,财政收入73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58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封凤子故居

全文共 355 字

+ 加入清单

封凤子故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封凤子故居

封氏加厚堂,座落于容县杨梅镇四端村,为清嘉庆举人容州十八氏祖建猷公故居。封凤子故居“加厚堂”的后人,遵从家训“文章华国”、“诗礼传家”,自清嘉庆到清末一百年间,中秀才14人,贡监生7人,举人4人,进士2人,著名的有:举人封祝唐、封祝祁、秀才封濯吾等,是容县典型的书香门第。现被容县政协命名为传统家规教育基地。

封凤子(1912—1996) 原名封季壬,艺名和笔名凤子,曾用笔名禾子。容县人,生于武汉。中学时期曾演出田汉的作品《南归》等。1932年考入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学习。在校期间参加洪深创办的复旦剧社,先后出演应云卫导演的话剧《委曲求全》、欧阳予倩执导的曹禺名著《雷雨》,因在《雷雨》中成功扮演女主角四凤而名声大振。1936年毕业后曾任上海《女子月刊》主编,组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翁良毓故居遗址

全文共 814 字

+ 加入清单

翁良毓故居遗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翁良毓故居遗址位于福州市衣锦坊雅道巷55号。

翁良毓(1905~1926年),字子濯,号一赤,闽县(今福州市区)人。

民国10年(1921年),考入省立福州师范学校。民国12年,到上海,受到李大钊的教导。同年秋,福州成立“民导社”,出版《民导报》,以福州师范学校为阵地,积极参与编写油印小报宣传马列主义,成为福建学生联合会的骨干。

民国13年,创办职工小学,专收工农贫苦子弟入学。

民国14年,当选福建学生联合会副理事长,组织各校学生掀起-日货运动,捣毁日货商店,惩办--奸商。同年3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7月,当选福州支部组织委员兼工农委员。同月,开设“福州书店”,销售进步书刊,并作为团组织的地下交通联络点。9月,福建学生联合会成立“收回教育权运动委员会”,翁良毓发表文章,痛斥帝国主义侵略罪行。军阀周荫人派出特务、奸细到“福州书店”监视进步青年,派特务布控良毓的住宅。12月23日,翁良毓在福建-会开会时被捕,“福州书店”被查封。翁良毓被囚禁整10个月,始终坚贞不屈。

民国15年9月,在福州西门外的鸡角弄刑场从容就义。

翁良毓故居原建筑面积212平方米,大门朝东,正座坐北朝南,四面围墙,为福州常见的“四扇三”平屋;单进,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鞍式山墙。厅前为天井,天井东北开大门。在20世纪90年代初“三坊七巷”开发中被福建闽长置业有限公司拆除,保留部分构架,拟移位修复。其址在今杨桥路住宅楼群小区内。1992年1月被福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福州市挂牌保护单位。

翁良毓(1905~1926年)字子濯,号一赤,闽县人,家住城内雅道巷。民国10年(1921年),考入省立福州师范学校。民国12年到上海,受到李大钊的教导。同年秋,“民导社”成立,出版《民导报》,良毓以福州师范学校为阵地,积极参与编写油印小报,宣传马列主义,成为“福建学生联合会”的骨干。翌年,创办职工小学,专收工农贫苦子弟入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中共平江县委旧址毛简青烈士故居

全文共 609 字

+ 加入清单

中共平江县旧址毛简青烈士故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中共平江县委旧址(毛简青烈士故居)始建于公元1919年,原建筑为北方典型的四合大院组合形式,占地面积5000㎡,由于1926年大水和1932年国民党反动派的破坏,现仅存后栋七间和附屋三间。在平江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省市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中共平江县委旧址(毛简青烈士故居)于2013年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旧址的保护规划立项工作已获得国家文物局的审批通过,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家红色旅游景点名录。

毛简青是我党早期的革命家,1913年留学日本,就读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归国后受毛泽东、何叔衡的影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担任黄埔军校政治教官。1927年担任湖南省委委员、平江县委书记,组织平江工农义勇军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为迷惑敌人,他把县委及总指挥部设在自己的家里,秘密联络,组织指挥了载入湖南革命史的20万农军“三月扑城”战斗。1928年,毛简青出席六大,被选为湖南代表团书记、大会主席团委员,1931年,赴湘鄂西苏区工作,负责主编《红旗日报》,次年秋牺牲于洪湖,时年41岁。

2013年5月,国务院(国发[2013]13号)公布中共平江县委旧址(毛简青烈士故居)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区地址: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东兴大道旁

乘车线路:在岳阳乘大巴至平江县再转小巴前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许世英故居

全文共 897 字

+ 加入清单

许世英故居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许世英故居位于东至县官港镇许村。

许村被群山环抱,双溪环绕,绿水悠悠,乔木荫荫,风景十分优美。站在村边遥望四角尖,还隐约可见明王禅寺。许世英一生自律严谨,-朴素,不置田产。许世英故居由老屋、中厅、接官厅三部分构成,建筑面积770平方米。

许世英故居老屋建于清顺治年间,三进12间,青砖小瓦齐檐墙,建筑线条流畅和谐,雀替、枋梁、门楣、窗棂均有雕刻,工艺古朴典雅。中厅、接官厅建于清末,建筑面积519平方米。中厅为两层楼房,前设内走廊将老屋与接官厅连成一体。接官厅两进深,两侧山墙为阶梯式马头墙,室内宽敞明亮,建筑风格与老屋大同小异。

许世英(1873-1964),字俊人,又作静仁,晚号双溪老人。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名人,曾任过福建、安徽省省长,北洋政府中的内阁总理。中日战争期间出任驻日全权大使,后在国民政府中长期担任赈灾和蒙藏委员会委员长。许世英,近现代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历任晚清山西提法使、布政使、大理院院长、民国司法总长、内务总长、安徽省长、内阁总理、驻日大使、蒙藏委员会委员长等职。他在吁请清帝退位,确立新式法规、法庭,反对帝制复辟,拥护孙中山北上构和,反对军阀孙传芳,赈济灾民,维护国家尊严和民族团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被孙中山称之为"北方第一人也"。

许氏宗祠,尚保存完好,内中10多块牌匾已经不在,仅存一幅"接官喜报"悬挂在屋梁上。村头的"万佛亭",当地人叫"字纸楼",建筑物已毁,遗址尚存。如果这座亭尚在,游人还可吟诵许世英的《吉山八景诗》和看到民国总统黎元洪为许氏宗谱作序的碑刻。

保护范围:南至滨河石板路,东、西、北各15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至小店东头巷道,南至河畔,西至小巷,北至小山脚。

许村村:许村村7个村民组,413户,1432人。耕地面积376亩,人均面积0.26亩,山场面积24100亩。 贫困大学生6人(许双红、朱慧君、朱冰蕊、许智远、朱慧祥、朱慧芳),留守儿童48人,其中困难儿童6人(吴玲、吴婷、朱杨凯、许丽娟、朱亚雯、胡治青)。低保人口数52人,优抚1人,五保户7人,其中低保户应保未保10人,五保户应保未保3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魏南金故居

全文共 1081 字

+ 加入清单

魏南金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魏南金故居位于龙川县龙母镇永光西和岭村。建于清代,坐北向南,为三进二横布局,砖瓦结构,建筑面积约1100平方米。现基本保存完好。

魏南金(1914---2001)年,龙川龙母镇永光西和岭村人。1934年,在广东省立一中(今广雅中学)读书。1936年8月参加0领导的地下-走上革命道路。1938年冬在龙川加入00,仁0永和支部书记。尔后,先后任0龙川县委常委兼宣传部长、龙川中心县委常委兼青年部长、广东省委书记张文彬的秘书、南雄中心县委书记和特派员、北江特委副特派员兼组织部长等职。

1944年初,为开展粤北敌后抗日武装斗争,恢复党组织活动,魏南金赴桂林寻找0组织。时因广西党组织受破坏,与党联系中断,遂参加由田汉领导的抗日“文抗队”及暂在广西某中学任教师作掩护。1945年8月奉0广东党组织指示回粤,参加北江特委书记黄松坚主持的会议,决定建立粤桂边游击根据地,并决议魏南金为粤桂边特委常委兼管广西桂东地区党务。1946年8月魏南金回广东工作,任0连连阳中心县委书记(连县、连山、阳山三县)。同年12月他参加方方、林平在香港召开的广东区党务扩大会,决定恢复广东武装斗争。1947年3月受党组织派遣到九连地区开展游击武装斗争,先后任0九连工委常委、九连地委书记、粤赣边支队政委、粤赣湘边纵队政治部代主任,为九连地区解放作出贡献。

1949年5月龙川解放,魏南金兼任龙川县委书记、县长。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珠江地委常委兼组织部长、华南财委副秘书长、粤东区党务常委兼粤东行署第一副主任、汕头专署专员、广东省委财贸部副部长等职。1958年后,任海南行政区党务副书记、海南行政公署第一副主任、主任等职。“0”中受冲击,但仍协助军管会组织生产工作。1971年后,任海南行政区党务常委、副书记、革委会主任、行政公署主任等职。曾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1979年南海西沙保卫战时任领导小组成员,负责后勤保障工作。1982年调任广东省对外经济工作委员会主任。1984年任广东省委顾问委员会常委,1988年离休,享受副省级、老红军待遇。2001年6月魏南金在广州病逝,享年87岁。著有《宝岛足迹》等著作。

龙母镇:龙母镇地处韩江上游,位于龙川县中部,镇区面积148.2平方公里,全镇耕地面积29251亩,山地面积150000亩,是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农业大镇。 全镇辖17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342个经济合作社。总人口50063。镇内设有龙母中学、永和中学、职业中学、中心法庭、国税分局、地税分局等25个企事业单位。龙母圩镇建设初具规模,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已建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孔祥熙故居孔家大院

全文共 810 字

+ 加入清单

孔祥熙故居(孔家大院)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孔祥熙故居(第三批省保)

孔祥熙宅院

时代:清

地址:太谷县城内上观巷

原系太谷破落绅士孟广誉的住宅。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完成于咸丰年间。民国19年(1930年)孔祥熙以2万银元购得,略加修缮。1934年蒋介石到此地居住时,重新油漆彩绘,添增陈设。保存较为完好。现有正院、厨房院、书房院、戏台院、墨庄院、西花园及部分残损的东花园,均保留了清中叶建筑风格。

宅院坐南朝北,东西宽91米,南北长69.5米,占地面积6324.5平方米,由多个横向排列的套院组成,每个套院均沿中轴线方向分割为多个四合院,每个院落都挂有名人题书的牌匾。主体建筑斗栱飞椽,雕梁画栋,堆金沥粉。各院之间用过厅相隔,中有垂花门、宝瓶门和八角或月洞门相通,相邻的院与院之间的房间与隔墙面,有六角、八角、长方形等各式窗户装饰,造型各异,风格奇特。

孔祥熙宅院既有北方民居建筑特点,又有南方园林特色,造型优美,主从有致,风格独特,楼院、平房高低结合,各种形式的门窗相映成辉,点缀其间,使建筑显出勃勃生机。特别是在面积较小的空间将具有南方特色的园林与北方特点的民居融为一体,更是建筑设计中的独到之处。

2013年5月,孔祥熙故居(孔家大院)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晋中市太谷县上观巷1号(太谷师范学校内)

类型:名人故居

等级:AAA

游玩时间:建议2小时

电话:0354-6230121

开放时间:

8:00-18:30

门票信息:

门市价:45.0元

孔祥熙(1880——1967),字庸之,号子渊,山西太谷人.光绪八年,即1882年的9月10日生于山西太谷县西郊程家庄孔宅,为孔子第75代裔孙。孔祥熙6岁丧母,其父以后未再娶。1901年孔祥熙赴美国欧柏林大学读书,1905年再入耶鲁大学研究生院攻读矿物学专业。1909年学成回国,他谢绝了清政府邮传部等处聘任的官位,表示要学习欧柏林精神,到穷乡僻壤的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华岗故居

全文共 549 字

+ 加入清单

华岗故居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龙游庙下乡庙下村村前的村庄叫靖岭寺,村尾的村庄叫村上殿,寺和殿都和寺庙有关,夹在中间的村庄因而取名庙下。抬头可望山,低头俯见水,庙下是个山水相连的村庄,西山岭和山枣坪两山合拢而成的山谷,小开、中央开(开是当地的方言即小溪的别名)、拓溪三条大小不一的小溪如川字形穿乡而过。漫山遍野的婷婷修竹一望无际、接天翠碧,绵延铺展于蓝天之下,宛如绿色的海洋,微风过处,竹梢摇曳,碧波荡漾,竹浪翻滚,满眼苍翠,如此的山清水秀也造就不少名人,华岗就是其一。

在龙游庙下乡庙下村,弯弯曲曲的弄堂里有座不起眼的旧式民居,下街49号,这里是华岗的故居,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华岗,谱名华延年,又名华少峰、华西园,1903年6月9日出生于浙江省龙游县庙下乡严村,为就读小学,其父亲在今庙下村购房,即现存故居。他是中共早期职业革命家、家、哲学家、史学家、教育家。

故居是华岗青少年时代生活、读书的地方。这是一幢明代建筑风格,建筑坐东朝西,三进三开间,面阔11.45米,通深24.85米,占地面积285平方米。门楼砖雕二柱一楼,有额枋、丁头拱。主厅明间两缝五架前后单步用四柱,次间山缝穿斗用五柱。用材粗大,櫍形础,下置覆盆。天井用鹅卵石铺砌。后进为楼屋,始建时设有谷仓,檐柱有櫍形础,其余各柱无柱础。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李更生故居

全文共 420 字

+ 加入清单

李更生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在市区淮阴中学的北院内,有一古朴典雅、富于民族特色的院落,这就是民国大教育家李更生先生的故居。更生先生当年革新教育,振兴国家的理想虽已实现,但他那爱国主义和锐意革新的精神仍在激励着后人。

为了缅怀这位勇于革新的教育家,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淮阴市政府在纪念他逝世六十周年之际,修复了李更生先生故居。李更生,名荃,字亘孙,1883年1月23日出生于清江浦的书香家庭,少年时代的李更生天资聪颖,学习用功,于1902年进入江北高等学堂读书,在新知识、新思潮的影响下,于1906年,怀爱国救国之心、“兴邦必先兴教育”之志,步入教坛,历时二十余年,把全部心血奉献给了教育事业,1927年4月7日逝世。

故居分前后四进,青砖灰瓦,硬山隔扇,主堂房内陈列着李更生先生执教一生的坎坷奋进的事迹,陈列柜内放着江苏教育出版社新出版的《李更生纪念文集》,收集了李更生遗、业绩、缅怀文章等,多为更生先生海内弟子及学有成就子女的充满感情的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