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郑光祖故居(通用20篇)

丘逢甲的故居名为培远堂,位于蕉岭县城北面15公里处的文福镇淡定村,是一座典型的两堂客家围屋,以下是问学吧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郑光祖故居,供大家参考!

浏览

4860

文章

1000

夏绍虞故居及烈士墓

全文共 359 字

+ 加入清单

夏绍故居烈士墓为广安市文物保护单位。

夏绍虞故居及烈士墓位于邻水县八耳镇插檐洞村3组,年代为1949年。

2019年3月21日,夏绍虞故居及烈士墓被公布为广安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故居保护范围:以建筑四周为限,各外延10米。

故居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再续延20米。

烈士墓保护范围:以墓封土为限,四周各外延10米。

烈士墓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续延20米。

夏绍虞,1917年生,四川邻水人,出生在一个小康家庭。13岁入私塾,后到丰乐小学读书,曾被推选为学生自治会主席。后因家中遭土匪打劫,受伤致聋,返乡务农。1938年,参加由进步知识青年组织的“青年读书社”,阅读了《新华日报》、《中学生杂志》、《大众哲学》、《共产党宣言》等进步书刊。193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7月,受党的派遣,参加国民党伪专署举办。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袁氏宗祠及袁大化故居

全文共 567 字

+ 加入清单

袁氏宗祠及袁大化故居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袁氏宗祠及袁大化故居位于亳州市涡阳县青疃镇大袁庄,年代为清。

属清代后期建筑,均是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处建筑均为砖石砌墙,小瓦覆顶,设计错落有致。其中故居现有房屋40余间,祠堂现有房屋10余间。房屋主人袁大化是清末爱国将领,曾任漠河金矿总办、清河道、山东按察使和新疆巡抚等职。

2012年,袁氏宗祠及袁大化故居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袁氏宗祠。

保护范围:祠堂四周围墙外5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10米至祠堂东侧的南北沟东岸,南200米至原祠堂以南的鱼塘,西10米至大路西侧的南北路西侧,北150米到殷庙至刘村的东西大路。

(2)袁大化故居。

保护范围:故居四周围墙外2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8米至故居以东的南北路,南23米至东西大路,西28米至村中南北大路,北38米至故居北侧的东西大沟。

袁大化(1851~1935),字行南,涡阳县青疃区大袁庄人。进学入廪后不甘寂寞,于光绪十七年(1891 年)往关东投效。当时负责外事的吴某,曾派袁大化往伯力、海参崴、双城子等地侦察俄军情况。后到额木尔河沿岸勘察漠河金矿,提出采金方法,受李鸿章赏识,委以重任,并为袁大化特捐“同知”衔,派充漠河总办。经营8 年,每年盈余万计,被晋升为二品衔道员,戴花翎。因户部尚。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王世杰故居

全文共 352 字

+ 加入清单

王世杰故居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王世杰故居

位于崇阳县白霓镇回头岭村,建于清代。王世杰(1891~1981),崇阳人,1911年肄业于天津北洋大学采矿冶金科,后留学英、法,1917年获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士,1920年获法国巴黎大学法学研究所法学博士。回国后曾任教于北京大学,并与胡适等创办《现代评论》周刊。后进入政界,历任国民党政府法制局局长、国立武汉大学首任校长、教育部长、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外交部长、-秘书长、行政院政务委员、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该故居坐南朝北,一进三重,共有大小房屋二十余间,侧墙有封火山墙,面积约500平方米。王世杰对近现代中国的教育、政治、外交、国共两党和海峡-等产生过重大影响,其故居具有较高的纪念意义和教育价值,同时,对于研究我省传统民居也有较高价值。

信息来源:湖北省文物局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桃里陈氏故居

全文共 870 字

+ 加入清单

桃里陈氏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陈氏故居:修水桃里是清末两代名人陈宝箴、陈三立父子的诞生地,陈宝箴(1831—1900)曾任湖南巡抚,在晚清时期领导了颇有影响的湖南新政,是一位有魄力、有建树的封疆大吏;陈宝箴之子陈三立(1853—1937)维新四公子之一,清末同光体诗派代表人物,近代爱国诗人;陈三立长子陈衡恪(1876—1923)近代著名画家,与齐白石齐名,并擅长篆刻、书法、诗文;陈三立三子陈寅恪(1890—1969)现代著名史学大师、教育家,他学识渊博,在国内学术界享有崇高声誉。(陈氏一家三代祖孙四人均载入《辞海》《中国名人大辞典》);陈衡恪次子陈封怀(1900—1993)著名植物园专家、植物分类学家。陈氏一家四代出了这五位杰代人物,成为国内目前绝无仅有的一大奇迹,修水后人并称之为“陈门五杰”。

桃里现保存有两栋并列的建于清朝的陈宝箴、陈三立父子故居,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一“凤竹堂”的名字来源于”盖凤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凤有仁德之名,竹有君子之节”.。陈家大屋为两栋相连的砖木结构,右边是一栋老屋,建于清乾隆时期,一进两重,面阔三间。宽17.4米,深17.4米,高6.3米,天井两侧厢房为客厅、官厅,上下堂前厅房为卧室、书房,陈宝箴曾居住上厅房内,陈三立生于此。左边一栋是新屋,建于清光绪年间,宽12.7米,深15.6米,高6.3米。

桃里自然环境优美、青山翠竹、鸟语花香、绿水长流、空气清新、气温宜人,无任何工业污染。该村长寿者居多,陈氏故居所在地竹段面积7.2平方公里,居民均为客家人后裔,村民们至今仍传承客话方言,遵循客家风情。

陈家大屋是陈门五杰(陈宝箴、陈三立、陈衡恪、陈寅恪、陈封怀)故居,位于宁州镇高段村,距县城20公里。这里三清水秀,云雾缭绕,秀丽风景和人文传说引人入胜。古建筑保存完好,院内有陈宝箴中举、陈三立中进士时树旗的旗杆石,青砖绿瓦,雕梁画栋,尽显客家文化和豪门气概,凤竹堂内,五杰相前,让人肃然起敬。屋后竹木高耸,葱葱翠翠,远远望去,宛若清朝官帽,门前三条溪水汇集,正对凤竹堂大门,称之为三合河……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程德汉烈士故居

全文共 324 字

+ 加入清单

程德汉烈士故居为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程德汉烈士故居位于琼海市嘉积镇,时代为清。为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本体边缘为界,北面向外延伸33.87米,南面向外延伸14.27米,西面向外延伸28.93米,东面向外延伸15.30米,总面积为4635.45平方米。

嘉积镇:嘉积镇是琼海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海南东部的重要商埠,位于美丽的万泉河畔,面积196平方公里,辖47个村(居)委会,常住人口19.8万,2017年11月被评为全国文明镇。2018年,全镇社会总产值61.37亿元,同比增长8%;其中农业总产值16.21亿元,同比增长5%;乡镇企业总产值39.3亿元,同比增长9%;工业总产值5.86亿元,同比增长9%。农民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张东木故居及东元盛染坊旧址

全文共 325 字

+ 加入清单

张东木故居及东元盛染坊旧址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张东木故居及东元盛染坊旧址位于济南市天桥区制锦市街道锦缠街15、15-1、24、47号,锦屏街7、9、11、13号,年代为清、中华民国。

2015年6月23日,张东木故居及东元盛染坊旧址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制锦市街道:制锦市街道位于天桥区的东南部,紧邻繁华的泉城路商业街,因辖区制锦市街而得名。面积0.66平方公里,辖5个社区居民委员会,人口2.2万人。制锦街道地处昔日济南古城西北隅,旧时有东流水街、花店街、筐市街、锦缠街、竹杆巷、杆面巷、焦家隅首、铁塔街、英贤街、镇武街、元宝街、周公祠街、江家池街等古街巷。清末民初,宏济堂等阿胶作坊、制币机构山东铜元局、山东第一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彭湃故居

全文共 967 字

+ 加入清单

彭湃故居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彭湃烈士故居座落海城桥-,坐北向南,面临龙津溪,原始建于清末,主楼双层,面宽三间12.9米,进深10.9米,前廊子访西式建筑,楼板加铺花砖,风火式山墙,总建筑面积266平方米,彭湃同志于1896年10月22日出生,他在这里度过童年和青少年时代。1922年夏,彭湃同志开始宣传农-动,与妻子蔡素屏一起搬往“得趣书室”居住。

1925年3月,广东国民革命军第一次东征到达海丰后,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同志、校长蒋介石和革命军的苏联军事顾问鲍罗庭及加伦将军曾在此住宿,一起研究工作。1925年6月革命军回师广州,敌军重陷海丰城,故居被焚毁,遗下墙基。解放后,人民政府拨款修建围墙加以保护。1962年7月7日,广东省人民委员会颁布该旧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含得趣书室)。1986年,国家文物局拨款十五万元按原貌重建,并陈列展示了彭湃烈士生平文物,是我们参观学习,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

由于彭湃投身革命运动,彭家的家财家产和故居,都为革命作过贡献。《海丰文物志》中记载:1925年3月,广东国民革命军第一次东征到达海丰后,周恩来同志和革命军的苏联军事顾问鲍罗廷及加伦将军曾在此住宿,一起研究工作。

《海丰文物志》又记载:1925年6月,革命军回师广州,军阀陈炯明残部重陷海丰城,故居遭焚毁,只遗下墙基。解放后,人民政府拨款修围墙加以保护。1962年7月7日广东省人民委员会颁布该旧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含得趣书室)。1986年,国家文物局拨款15万元按原貌重建,并陈列彭湃烈士生平文物展览。

现在,彭湃故居正以新的面貌公开开放,中外游客络绎不绝地前来瞻谒,也写下了许多优美诗词。

地址:广东汕尾市海丰县龙津东二路城东镇桥东‎

类型:名人故居

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

彭湃 (1896-1929)出生于海丰县海城镇的一个大地主家庭。1921年5月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回国后在广州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转为中国共产党员。1921年夏天创办了“社会主义研究社”;1922年组织“赤心小组”,出版“赤心周刊”;同年7月29日组织了中国第一个农会组织__著名的六人农会。曾任海丰县总农会长,广东省农会执行委员长,广州农民运动讲。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唐绍仪故居

全文共 667 字

+ 加入清单

唐绍仪故居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唐绍仪故居位于唐家湾山房路99号,是两间两层并连成一座的楼房,阔12.3米,深11.6米,右间建于清代,为唐绍仪祖父所建,左间扩建于1929年,为唐绍仪本人所建。1980年被公布为珠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唐绍仪(1862_1938)广东珠海唐家人,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1874年至1881年官费留学美国,回国后历任清政府天津海关道、外务部右侍郎、署邮传部尚书、铁路总公司督办、奉天巡抚等职。1905年挫败英国企图将西藏从中国0出去的阴谋。辛亥革命时代表袁世凯参加南北议和,主张共和,为推翻清朝作出过突出贡献。1912年3月至6月任中华民国国务总理。1917年参加0军政府。1919年充南方总代表与北洋军阀代表在上海议和。1929年至1934年主持中山模范县工作。

1994年珠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2008年11月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出《关于公布第五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通知》,唐绍仪故居(含共乐园和望慈山房)被列入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联系电话:3311154

开放时间:8:00——18:00

交通:3,10路唐家站下车

唐绍仪(1862年—1938年),字少川,1862年1月2日生于广东香山县(今珠海唐家湾镇唐家村),是清末民初著名政治活动家、外交家、清政府总理总办、山东大学第一任校长,中华民国首任内阁总理 ,国民党政府-。曾任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校长。自幼到上海读书,1874年成为第三批留美幼童,赴美留学,后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1881年归国。曾任驻朝鲜汉城领事、驻朝。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高崇民故居

全文共 260 字

+ 加入清单

高崇民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高崇民故居。全国第一届政协副主席高崇民,曾参与西安事变,是东北重要的历史名人,借助名人效应,在其家乡靠山复高崇民故居,极具旅游价值。

高崇民同志(1891--1971年)是辽宁省开原县人,曾任东北人民政府副主席、第四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等职,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共产主义的忠诚战士。崇民同志立场坚定,襟怀坦白,刚直不阿,光明磊落,无私无畏,他以民主人士身份努力为党工作,几十年如一日。崇民的一生是不断追求真理追求革命的一生。他的革。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屠滽故居

全文共 408 字

+ 加入清单

屠滽故居为宁波市文物保护单位。

屠滽故居位于宁波市海曙区鼓楼街道中山社区尚书街51号。 1992年9月,被公布为宁波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点。屠滽(1440—1512)字朝宗,号丹山,成化二年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右佥都御史、右都御史,弘治初灾异叠起,他数次上疏陈述时弊,得采纳,1498年擢吏部尚书。屠滽立朝公允,推贤让能,后被劾致仕,正德元年(1506)起复。抵拒宦官刘瑾,致仕归卒,谥襄惠,著有《丹山集》。屠滽为明代名臣。

信息来源:海曙区文管所

中山社区:中山社区地处海曙区鼓楼街道中心,东邻解放北路,南毗中山西路,西接孝闻街,北至西河街(包括中山广场),社区面积0.35平方公里,共有居民2271户,人口5545人,由世纪城、永寿、尚书三个物业管理小区、呼童和军分区家属大院两个庭院式管理小区及孝闻街与尚书街老住宅区组成,辖区内有市府北大院、鼓楼步行街、中心菜市场、海曙中心小学、中国移动宁波分公司、宁兴集团等企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赵世炎故居

全文共 967 字

+ 加入清单

赵世炎故居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时代:清

类型:古遗址

地区: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批次:第五批

赵世炎同志的故居属于酉阳县龙潭镇赵庄社区,距县城36公里。该建筑建于1902年,座北向南,复四合院布局,共有瓦房32间,占地面积1605平方米,建筑面积721平方米,为砖木结构。朝门向东,门上悬邓小平手书“赵世炎同志故居”鎏金匾;正房:木结构穿逗式梁架,7穿用7柱,硬山式屋顶,铺小青瓦,用封火筒子;面阔5间21.41米,进深6间12.02米,通高7.8米,檐高4.4米。东2间是赵世炎的卧室,南墙边是赵世炎的书房。该建筑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卓越的马克思理论传播者、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赵世炎同志的故居。1904年赵世炎同志随赵氏家族迁居于此,1915年离开龙潭赴北京求学,在这里度过了他的整个童年和少年时代。1982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故居南面为凭吊广场,占地面积980平方米,广场矗立着邓小平同志题词的赵世炎烈士塑像。塑像南侧为陈列馆,建筑面积200平方米,陈列着赵世炎烈士生前活动照片、手迹、书稿及李鹏、朱琳同志捐赠的赵君陶同志遗物等文物。

故居是对广大的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具有重要的纪念意义。

赵世炎烈士纪念馆位于酉阳自治县龙潭镇,总占地面积11800平方米,主要包括赵世炎烈士陈列馆、赵世炎同志故居、凭吊广场、游客接待中心四部分。赵世炎烈士纪念馆以文物、历史照片、文字资料为主体,分5个时间段展现了赵世炎烈士一生的革命历程,同时还展示了赵氏家族另几位重要成员——赵世兰、赵君陶姐妹和革命母亲夏娘娘——黄友梅的先进革命事迹。

赵世炎烈士纪念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赵世炎(1901—1927),字琴生,号国富,笔名施英、琴荪、列父、罗敬、乐生、识因、士炎、炎、言、乐等,重庆市酉阳自治县人。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宣传家、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赵世炎,字琴生,号国富,笔名施英。1901年4月13日出生在四川酉阳县龙潭镇。4岁入私塾,师从日本宏文师范学校毕业的陈德元和川大高材生李玉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陈端生故居

全文共 1082 字

+ 加入清单

在西湖十景之一“柳浪闻莺”正门的对面,有一个石砌高墙的院子,院门上题写着“勾山樵舍”四个大字。

走进院子,可见一小山,人称勾山,大约这院子就由此山而得名吧。这个静静的院子,曾经就是清朝女诗人陈端生故居

陈端生,这个名字并非很有名,但是她所写的《再生缘》却为很多文人雅士所熟知的。《再生缘》是一部浪漫的长篇叙事诗,一部在中国文学艺术史上具有较高文学地位的弹词。

清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陈端生出生在浙江钱塘(今杭州)一个官宦人家。她的祖父陈兆仑在朝为官,又是一位文学家;她的父母亦能诗能文。因此,家庭的熏染使陈端生自幼就喜好诗文,加之她聪颖好学,诗文妙句脱口就来。因此,陈端生从小就被人们称为才女。

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秋阳穿过树梢,斜射到勾山上,西湖的水面上无波无澜,也不见湖畔人家的炊烟袅袅。陈端生就坐在窗前的石案上,开始撰写七言排律诗《再生缘》。这一年,年仅18岁的陈端生就写完了《再生缘》的第一卷至第三卷。

到第三年秋天,她已经完成第四卷至第十六卷。但是,家庭的不幸与变故,使风华正茂,荷花初绽的陈端生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先是母亲去世,继尔又传来祖父病故的噩耗。加之29岁那年,她的丈夫范秋塘参加乡试时因作弊被罚,流放新疆伊利。诸多的痛楚与悲凄,以及对亲人的怀念,使《再生缘》的写作被迫停笔。

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在亲友一再劝解之下,陈端生再次忍痛提笔。她用了一年时间完成了第十七卷。此后,她的父亲病故,女儿夭折。心灵的伤痛与家境的贫困使中年的陈端生病倒在床。

清嘉庆元年冬(公元1796年)。一场大雪覆盖了西湖,西湖的一切似乎猛然间沉寂如死。一个江南才女,在病痛折磨中,眼睛里噙着泪水与无奈,带着她的才华与灵性,留下一部未完的《再生缘》,撒手人寰。

年仅46岁的陈端生,永远的去了。谁来续写《再生缘》?似乎这悲情的弹词本来就是一个未了的情缘,这也许是陈端生短暂而悲凄的人生,在冥冥之中就注定就要留下的一个遗憾。

《再生缘》做为一部浪漫的长篇叙事诗,陈端生写就了前十七卷。庆幸的是,女作家梁德绳(1771-1847,字楚生,浙江钱塘人)续写了第十八至第二十卷,给《再生缘》划上了一个0-的句号。

1961年郭沫若先生在西湖探访了勾山樵舍,他曾写诗感叹:“莺归余柳浪,雁过胜松风。樵舍勾山在,伊人不可逢。”上个世纪六十年郭沫若先生对《再生缘》进行了校订。但是不知什么原因,此校订本一直沉寂了40年。在先生诞辰110周年前夕,北京古籍出版社才使这部沉埋的遗作得以面世。

而“勾山樵舍”,这个古朴而沧桑的高墙院落,依然在西湖厚重的文化气息里,默默伫立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张福运故居

全文共 283 字

+ 加入清单

张福运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张福运故居坐落于天津市和平区常德道2号,建造于1935年,占地6.457市亩,建筑面积1238.27平方米。它是一所欧洲庭院式建筑风格的别墅,系二层楼房,砖木混合结构,小肋空心砖楼板,红砖清水墙,院落宽阔,环境幽静。别墅正门门庭为彩色大理石地面,一楼房间有不同式样花饰及不同风格的壁炉,客厅墙身由四组成双的附墙西洋古典柱式组成,双柱双梁。二楼为卧室及卫生间带阳台,走廊附墙壁柱为罗马塔司干式,全楼有大小房间39间。解放后,1952年房管部门代管该别墅,后为天津市招待所。1997年市文物局经市政府批准,将该别墅确定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克拉瑞故居

全文共 523 字

+ 加入清单

克拉瑞故居位于菲律宾的保和省,历史可以追溯至1840年,为传统的菲律宾-西班牙建筑风格,使用了硬木的大厚木板而建,尼巴叶覆盖的倾斜屋顶使其别具风格,虽然经过几百年的风吹雨打,但是房子依然保持着原始的风采。

克拉瑞故居是一座典型的19世界保和富人的豪宅,至今已有167年的历史,曾被保和省前省长安尼斯托•瓦列斯•克拉瑞以及他的儿子居住,现在开辟为博物馆,并且已被列为国家历史遗产。这个豪宅目前作为收藏19世纪文物的博物馆对外开放,包括有丰富雕刻花纹的木床、梳妆台、古老的摇椅、菲律宾妇女的服饰、国服巴荣、古董罐子、灯、厨房用具,此外,还收藏了很多书籍,一本英语语言的字典引人注目。

菲律宾-西班牙建筑风格的克拉瑞故居分为两层,二层有很多大大的百叶窗,可以调节室内的气温。在博物馆的一层,有一家由克拉瑞家族的后裔经营的舒适精巧和令人惬意的咖啡厅,供应一些在城市里已经找不到踪迹的保和当地美食和不听风味的咖啡,有兴致的游客可以一试。

Clarin Ancestral Home

必去理由:菲律宾最具历史意义的宅子

景点所在大洲: 亚洲【Asia】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菲律宾[Philippines]

景点所在省、州:中米沙鄢大区 [Central Visayas]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容庚故居

全文共 699 字

+ 加入清单

容庚故居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莞城旨亭街8巷2、4、6号,是连在一起的三进“三间两廊”清代民居,看似普通,里面却走出了一-古和古文大师——容庚。

本月20日,这三间小屋将热闹非凡。经过对其原貌复原,这里将作为容庚故居纪念馆重新开门迎客,成为反映东莞历史的标志性建筑。纪念馆里将展出49件容庚的书画及-用品,全部展品都是容庚子女的私人收藏,十分珍贵。不过由于故居比较潮湿,出于对文物保护的考虑,在此展出的都是复制品,容庚书画及-用具真品将同步在莞城美术馆展出。

旨亭街8巷是容庚出生之处

这一座岭南风格传统式样普通民居建筑占地面积达200余平方米,分前、中、后三进布置,每进都是一个独立的三间两廊式单元,两廊之间是一个小天井,天井后面正厅居中,两房居侧,由于天井稍低,厅和房间不至于太潮湿。“四水归堂”正是清末东莞民居的典型特征。

据介绍,当年容庚的父亲在清光绪年间从他人手中购置了这处房产,容庚和他的弟妹们都是在这座房屋里出生。直到13岁,容庚一直-在这间普通的东莞民宅之中,度过了快乐的童年时光。

2008年11月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出《关于公布第五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通知》,容庚故居被列入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莞城街道:莞城区面积13.5平方公里,人口15.2万人,从唐朝至德二年至今已有近1250多年历史。莞城作为东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千二百多年来旗峰莞水积聚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莞城文化源远流长是岭南文化发源地之一,并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文化特色。莞城是东莞历史文化的一个缩影,具有浓烈的人文气息,铸造了莞城独有的精神和灵魂。在莞城有宋代资福寺舍利子塔、明代西城楼、有见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冯子材故居

全文共 906 字

+ 加入清单

冯子材故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晚清抗法名将冯子材的故居位于钦州城北,坐北向南。建于1875年,坐落于三座山丘之上,周围有墙垣,院内有碑林,字迹清秀,笔势劲遒,整个居所古意盎然,沧桑古朴,别具一格。

冯子材故居又名宫保第,在钦州市钦州镇白水塘村,是冯子材退居时住所。冯宫保第总占地面积15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020平方米。包括三个状如伏虎的小山丘,当地群众称为“卧虎地”。四周环以高墙,围墙内有主建筑三进,每进分为三大间,每大间又分为3小间,共9间,27小间,构成了富有特色的“三排九”建筑模式。建造时用料讲究,室内梁、柱、门窗、匾联多为珍贵的格木制成。浮雕工精,壁画色艳,造型端庄,朴实严谨。

故居总占地面积15.22万平方米,其中主体建筑面积2,020平方米,院落式布局,坐北朝南,共3排9座27间,均为抬梁式砖木结构。建筑注重牢固实用,没有豪华的装饰,但质高艺精。还有宗庙、塔、宇、马厩、鱼塘、水井、花园、果园等附属建筑,外筑围墙,规模宏大,院内东头新建有碑林,字迹精湛清秀,笔势劲遒,自成一景。故居范围包括三山一水一田,有六角亭、三婆初、珍赏楼、书房、虎鞭塔、菜园等,系典型的清代南方府第建筑群,具有简朴典雅的艺术特色。

故居建于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占地面积64350平方米,是冯子材重组萃军开赴抗法前线的总部。居所坐南向北,砖木结构建筑,包括三个小山丘,周围有墙坦。屋分三进,每进三栋,每栋三式,构成富有古风特色的“三排九”的建筑模式。面通宽40.5米,通进深45米。主体建筑面阔3间,合梁与穿斗式混合构架,硬山顶,灰沙筒瓦盖。

交通

市区可搭乘6路公交车到达。

开放时间:8:30~18:30

广西钦州市

冯子材(1818.7.29~1903.9.18)晚清抗法名将。字南干,号萃亭,汉族,广西钦州人。咸丰间从向荣、张国梁镇压太平军,同治间累擢广西提督,中法战起,起用为广西关外军务帮办,大败法军于镇南关,攻克文渊、谅山,重创法军司令尼格里,授云南提督。甲午战争间奉调驻守镇江,官终贵州提督。治军四十余年,寒素如故。卒谥勇毅。早年镇压太平军1818年…… 冯子材详细信息++刘冯故居三宣堂(刘永福故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弥勒熊庆来故居

全文共 476 字

+ 加入清单

弥勒熊庆来故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熊庆来故居,位于弥勒县朋普镇庆来村,距县城46公里

熊庆来故居始建于清代末期,占地1055平方米。坐西面东,有大小四院,砖木结构,硬山顶建筑,为当地民房样式。有正房、厢房、书房、客厅等。

熊庆来(1893—1969年),字迪之,幼名竹生,著名数学家和教育家。1907年入云南高等学堂,1913年赴比利时、法国留学,获法国国家理科博士学位。曾执教于南京东南大学、云南大学、清华大学等。1949年去巴黎研究数学。1957年回国,任第四届全国政协常委,担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函数论研究室主任。

2013年5月,弥勒熊庆来故居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熊庆来(1893.09.11--1969.02.03),字迪之,出生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息宰村,中国现代数学先驱,中国函数论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以“熊氏无穷数”理论载入世界数学史册。1907年,考入昆明方言学堂。1909年,升入云南英法文专修科。1911年进入云南省高等学堂学习,1913年赴比利时学习采矿公费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只得转赴法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乔治华盛顿故居

全文共 725 字

+ 加入清单

乔治•华盛顿故居是美国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于1751年曾经居住过的房子,已有250多年的历史了。1751年,当时只有19岁的乔治•华盛顿陪同患了肺结核的哥哥劳伦斯来到巴巴多斯这个加勒比岛屿进行疗养,所居住的地方就是这个小楼。之所以来巴巴多斯疗养是因为巴巴多斯的热带气候和温泉疗养对于肺部疾病的疗效在当时远近闻名。

巴巴多斯之旅是乔治•华盛顿传奇一生中惟一的一次海外旅行。目前的乔治•华盛顿故居有两层,为橘黄色,但是在1751年华盛顿居住时只有一层,上面的一层大约是在1850年的时候加盖的,名字也改为了“乔治•华盛顿故居”。屋子中还有华盛顿手捧书籍认真读书的雕塑,英姿飒爽。1997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在访问巴巴多斯时参观了华盛顿故居,巴巴多斯政府从这次访问中得到的最大收获之一就是克林顿带来了高达250万美元的华盛顿故居的全面整修费用,这使得华盛顿故居的整修计划成为这个小小的加勒比岛国历史上投资最高的房屋整修计划。

George Washington House (Barbados)

必去理由:巴巴多斯投资最高的整修房屋

景点所在大洲: 北美洲【North America】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巴巴多斯[Barbados]

景点所在省、州:圣迈克尔区 [Saint Michael Parish]

乔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1732年2月22日—1799年12月14日),美国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军事家、革命家,美国开国元勋、首任总统。1775年至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时任大陆军(Continental Army)的总司令,1787年主持了制宪会议。会议制定了现在实施的美国宪法。1789年,他经过全体选举团无异议的支持而成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金邦平故居

全文共 260 字

+ 加入清单

金邦平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金邦平故居坐落在和平区重庆道114号。该建筑为砖木结构二层西式楼房,清水墙,二层中部设弧形阳台,顶部为多坡瓦项,上设天窗,独自成院。

金邦平(1881~1946)字伯平、亚粹, 黟县渔亭镇玛川村人。光绪二十五年(1899 年)留学日本,毕业于早稻田大学。回国后,先后任翰林院检讨、北洋大臣直隶总督袁世凯的秘书、练兵处参议、-编查馆咨议官、资政院秘书长等职。民国元年(1912年),任中国银行筹办处总办。民国3 年,任袁世凯内阁政事堂参议。次年,任农商部次长、全国水利局副总裁、总裁及农商部林务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陈六舟故居

全文共 953 字

+ 加入清单

陈六舟故居为扬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陈六舟故居

陈六舟故居共两处,一在糙米巷6号、8号、10号,一在东关街羊巷23号。陈六舟官至安徽巡抚。糙米巷,旧时称曹李巷。此宅历史上全部属陈仲云家族的产业,陈氏先后四代为扬州很有影响的官宦世家、书香门第。从道光壬午(1822)至光绪癸未(1883),陈家先后出了三位进士,父子二人赐传胪,其后两人为举人、秀才。陈氏家族从陈仲云在道光壬午(1822),其子陈六舟在同治壬戌(1862),侄陈咸庆在光绪癸未(1883)先后参与殿试会考时,三人都赐进士。而陈仲云、陈六舟父子二人先后在殿试会考时又获得二甲第一名,赐称传胪。历史上扬州人称陈家为“一门三进土,父子二传胪”。陈氏住宅从地理位置,遗存房屋的现状、体量、造型、构架特色都能印证是属于清中期或更早的建筑。陈氏老住宅6号、8号磨砖门楼今尚存,形式相似,8号门楼已用砖封闭,从其西另开一门进出,而10号门楼解放后已拆除改建。6号门楼一顺4间,小五架梁,人内左折正厅三楹,杉木圆作,七架梁,抬梁式。厅内古拙简朴构架未动;8号门楼一顺有七小间,原迎面有福祠残迹,入仪门,迎面正厅三楹,东接客座一间,此厅堂是陈氏正厅,专为接待礼仪场所。厅堂构筑规整考究。此轴线住宅从其遗存迹象看,历史上前后共有五进房屋。依此路住宅西墙有南北向巷道,巷西尚存前后三进住宅,为三间二厢式。而10号一路住宅1949年后已拆除改建,难寻旧屋遗存。陈氏老屋除在糙米巷以外,在东关街羊巷23号还有一处老屋,此属于陈六舟的产业,称之“金粟山房”。大门坐西朝东,东门楼呈八字式,磨砖丝缝砌筑,门首楞枋上夹堂板嵌卷草如意圈起来的图案四幅,意为“事事如意”。现今门堂已与历史原存房屋隔断。原来入内面南有二路住宅相互毗连,朝南前后各三进,面阔皆五间二厢。现今只存前后二进,原南首一进因市一中建住宅楼已拆掉,而现存前一进二路一排十间却将原排山板壁拆掉。后一进一排十间四厢现仍存。在此西路其宅之后,尚存原金粟山房小园,留有花木遗迹。民国初,陈重庆对此宅扩建增修,并作诗《园桂盛开寄怀》,还有《双燕》诗云:“小园半亩锁深幽,便当元龙百尺楼;从其诗句中可知当年小园有半亩,内有桂花、桃花等花木。李涵秋作《广陵潮》曾提到其园有“苍松合抱,翠笔成林,晚花与斜日争妍,画槛与四廊相接”。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吴波故居

全文共 268 字

+ 加入清单

吴波故居为宣城市文物保护单位。

吴波故居位于泾县茂林镇,时代为民国,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2016年,吴波故居被宣城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茂林镇:茂林镇地处皖南山区,位居黄山、太平湖的中心点,是安徽省泾县西南之重镇,距县城35公里,322省道穿镇而过,总面积为233平方公里,镇区面积2.6平方公里,全镇辖13个行政村和一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2.5万。1996年,茂林镇被建设部授予全国小城镇建设500家试点镇之一,1999年,茂林镇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200家中心建制镇之一,2003年又确定为全省63家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