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文学常识六部(精彩20篇)

谷雨与雨水、小满、小雪、大雪等节气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文学常识六部,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浏览

2784

文章

598

年初中语文必修二文学常识

全文共 337 字

+ 加入清单

必修文学常识

1、朱自清,字佩弦,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他的散文中艺术成就较高的是收入《背影》、《你我》诸集里的《背影》、《荷塘月色》、《温州和踪迹》之二的《绿》等抒情散文。朱自清的散文不仅以描写见长,并且还在描写中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他的炉火纯青的文字功力在《荷塘月色》中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1948年8月拒绝接受美国的救济粮,因贫病在北平逝世。毛泽东称他“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2、郁达夫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1921年6月,与郭沫若、成仿吾、张资平等人酝酿成立了新文学团体创造社。郁达夫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沉沦》在当时产生很大影响。《故都的秋》文笔简洁、优美,是郁达夫抒情散文代表作。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什么是中国现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历史

全文共 4311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现代文学拥有丰硕的文献成果,积累了丰富的文献学实践经验。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什么是中国现代文学,欢迎阅读。

中国现代文学概念

1,“现代”作为一个时间概念

①传统分法:1917—1949 。多数学者。如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程光炜等《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等。

②现代分法:包括当代文学,南方不少学者。如朱栋霖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上即指1917—1949,下指1949至今。

另外,还有一种把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都包括进去的说法: 20世纪中国文学。不过,上限又推到1898至今。如孔范今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下,山东文艺出版社1993;黄修己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上,下,中国青年出版社1993;刘明馨,赵金钟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论纲》上,下,河南人民出版社1995,等。

2,“现代”作为一个性质概念

《三十年》"序言":"所谓现代文学,即是用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心理的文学。"

①语言上,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②文学形式上,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的内涵和地位古今均一样。

③创作方法上,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并重。

④内容上,真正属于"现代人"的思想,情感,审美心理,审美标准。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劳工神圣,儿童崇拜,妇女解放。最关键一点,个人的出现——现代意义上的个人的出现。于是,一切思想,情感 和审美心理均从个人出发,皆因个人变化。特别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产生和出现。

中国现代文学分期划分

分期便于总结现代文学的发展特点,掌握它的基本面貌,并从中总结出一些经验教训。但由于对现代文学性质的认识不同,在分期命名上又说法不一。

①开拓期(1917—1927)。所谓现代文学的"第一个十年"。

②丰收期(1927—1937)。所谓现代文学的"第二个十年"。

③转折期(1937—1949)。所谓现代文学的"第三个十年"。

中国现代文学文化背景

(一)文学成为重大社会事件的构成部分,文学呈现出明显的阶级、政党、政治意识。社会革命往往以文学作为发端和具体表现。

(二)社会意识对文学审美意识具有重要影响,文学主体性弱化,文学有社会革命附属物倾向。

(三)社会政治事件往往成为文学创作的题材源,引发文学创作和理论论争。

研究方法编辑

历史的美学的研究和学习方法

为此,要加强:

(一)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树立历史观念和分析方法。

(二)重要政论的学习:《新民主主义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这是中国现代文学生长的政治土壤。

(三)具备较为广博的外国文学、中国古典文学知识,以及社会学、文化学、美学知识。

(四)注意作品原文的读解,不虚推古人,不迷信权威——“拿来主义”。

也就是要:

将中国现代文学放在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现代史中去把握其发生、发展,要把文学放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中去把握,同时,要把文学作为艺术来进行研究。

树立历史在场观念:用美学的眼光、审美的观念,在具体的历史背景中去分析和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作家创作和作品生成以及文学的接受过程和对创作的影响。

避免“无限衍义”,一家之言和自圆其说必须建立在学理基础之上。

中国现代文学课程研究的对象:中国现代文学既是作家作品的历史,也是文学和文化思想的历史,也是中国社会接受和运用现代文学的历史。同时,现代文学为中国的近现代社会创造了民族共同的想象空间,对中国近现代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凝聚,民族国家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什么是中国现代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是在中国社会内部发生历史性变化的条件下﹐广泛接受外国文学影响而形成的新的文学。它不仅用现代语言表现现代科学民主思想﹐而且在艺术形式与表现手法上都对传统文学进行了革新﹐建立了话剧﹑新诗﹑现代小说﹑杂文﹑散文诗﹑报告文学等新的文学体裁﹐在叙述角度﹑抒情方式﹑描写手段及结构组成上﹐都有新的创造﹐具有现代化的特点﹐从而与世界文学潮流相一致﹐成为真正现代意义上的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相关书籍

建国前的文学史教材主要有:

胡适的《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亚东图书馆,1924年1月)

周作人的《新文学的源流》(人文书店,1932年9月)

陈子展的《中国近代文学之变迁》(中华书局,1929年4月)

王哲甫的《中国新文学运动史》(杰成印书局,1933年9月)

王丰园的《中国新文学运动述评》(1935年)

吴文祺的《新文学概要》(1936年)

赵家璧主编《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年)等

建国后的文学史:

王瑶的《中国新文学史稿》(开明书店,上卷1951年9月,下卷1958年8月)

丁易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略》(作家出版社,1955年7月)

蔡仪的《中国新文学史讲话》(新文艺出版社,1952年11月)

张毕来的《新文学史纲》(1955)

刘绥松的《中国新文学史初稿》(1956)

唐弢的《中国现代文学史》

许志英、曾华鹏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编》

孙中田等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卷,吉林人民出版社1957年)

复旦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组学生集体编写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册,上海文艺出版社,1959)

吉林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史教材编写组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册,吉林人民出版社1959)

复旦大学中文系1957级文学组学生的《中国现代文艺思想斗争史》(上海文艺出版社1960)

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学系文史教研室现代文学组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61年)

黄修己的《中国现代文学简史》

杨义的《中国现代小说史》

钱理群等编撰的《现代文学三十年》

孔范今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

朱栋霖等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

胡国强、苏光文等编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发展史》

十四院校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新编》等。

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历史

1,首先是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穷则思变的结果

①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大门从此被打开→军事革命,实业革命(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制夷失败,1906中日甲午战争致远舰长邓世昌战死北洋水师总督丁汝昌自杀)→政治革命(戊戌政变失败,日本明治维新成功;辛亥革命大权被迫移交袁世凯)→文化革命(深感国民素质的低劣,教育救国;深感国民思想意识上的麻木,落后,五四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文学首先是为救亡图存服务的。

2,其次是中国文学自身发展演变的结果

①古典文学已近尾声。历史进入二十世纪以来,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的思维方式,思想情感,心理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固有的古典文学模式已再也不能满足人们思想情感表达的需要。

a,语言障碍,世界上最难学的文字。30年代,鲁迅还指出,要普及文化,非废除汉字不可(《门外文谈》)。

b,体式陈旧,诗词文,严格的规范使现代人望而却步。

c,文风不健康,师古,拟古。形式主义。脱离实际人生,成了无病呻吟的玩意儿。

②近代文学实则先声。近代以来,与政治思想革命相适应,文学界也相应掀起革命浪潮。

a,"小说界革命"。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署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为代表。戊戌政变失败以后,梁启超转重于思想文化启蒙工作。以西方为借鉴,特别注重小说的宣传启蒙作用。贡献:一是借此抬高了小说的地位,二是开了近现代启蒙文学的源头。

b,"诗界革命"。最先提出还是梁启超,但最有代表性是黄遵宪(1848—1905,字公度,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市梅县区人)。黄遵宪长期做国外大使,思想很开化。他看到中国古典诗歌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于是提倡诗界革命。著名观点是:"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 即今流俗语,我若登简编,五千年后人,惊为古斑斓。"(《杂感》)认为"诗无古今",而不必模仿古人,只要能将"身之所遇,目之所见,耳之所闻","笔之于诗",我诗自有存在的价值。而且不必避俗字俗语,要求言意合一,明白畅晓,通俗易懂。还是与启蒙有关。代表作《人境庐诗草》,1911年刊行于日本,"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之一。 对胡适的影响。

c,"文界革命"。以梁启超为代表。反对"传世之文",提倡"觉世之文"。还是与启蒙有关。日本流亡期间,创办《清议报》,《新民丛报》,创建一种笔端常带感情,不拘一格,汪洋恣肆的新政论文体,梁自称"新文体"。

d,戏剧界革命。柳亚子等创办近代第一个戏剧性刊物《二十世纪大舞台》。李叔同,曾孝谷等人的春柳社及其文明新戏。《巴黎茶花女遗事》和《黑奴吁天录》(林纾翻译)先在日本演出,后回国内如上海,天津等地演出。促使国内风气的转变。旧剧改编。对五四的影响。

e,白话运动。1898年裘廷梁《苏报》发表《论白话为维新之本》揭开序幕。从救国救民的高度认识文字革新的意义。1911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召集读音统一会,议定注音字母39个。1916年教育部设立注音字母传习所,同年8月,北京成立中国国语研究会。1918年教育部正式审布注音字母,同时设立国语统一筹备会。1919年,重新颁布注音字母次序。接着,国音字母出版。白话国语运动无形中推动了白话文学运动。

3,外国文学,文化的巨大影响

可以说,没有外国文学,文化的影响,中国现代文学的产生是无法想象的。严复(1853—1921,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是中国最早派向英国的海军留学生,但他没有成为海军将领,却成了中国最早的思想界的翻译家(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著《进化论与伦理学》翻译成《天演论》等)。也翻译过西洋文学作品。

中国现代文学整体观

思想内容

第一个十年(1917-1927):民主意识、科学精神、社会主义思想。

第二个十年(1927-1937):阶级解放意识,左翼革命文学的社会主义意识,民主主义、自由主义人文主义文学意识并存。

第三个十年(1937-1949):民族解放意识和人民解放意识,多地域、多元化、大众化的文学。

创作方法

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现实主义为主潮。

代表作家

鲁迅、沈从文、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张爱玲、徐志摩、闻一多、丁玲、赵树理、戴望舒、萧红、艾芜、钱钟书、艾青、路翎、穆旦等

主要作品

鲁迅的小说《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野草》;郭沫若的《女神》、《屈原》;茅盾的《子夜》、《林家铺子》;徐志摩、闻一多的诗歌;沈从文的《边城》、《柏子》;巴金的《家、春、秋》、《寒夜》;老舍的《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曹禺的《原野》、《雷雨》;赵树理的小说;艾青、穆旦的诗歌;张爱玲的小说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初中语文文学常识汇总之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的归类

全文共 849 字

+ 加入清单

1、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

3、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代表。

4、屈原是我国古代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

5、苟于是战国末期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6、韩非于是战国末期法家思想员著名的代表。

7、李斯是秦代散文作家中的代表人物。

8、曹操是建安文坛的领袖,开风气之先,影响一代诗风。

9、曹植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

10、陶渊明: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人以自己的田园生活为内容进行诗歌创作。

11、鲍照:是南朝刘宋时期成就最高的诗人,其乐府诗对唐代诗人有很大影响。

12、王维是盛唐田园山水诗派的代表作家。

13、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14、杜甫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15、岑参是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

16、白居易是中唐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主要代表。

17、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18、李商隐是晚唐诗坛上的著名诗人。

19、欧阳修是北宋诗人革新运动的领袖。

20、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21、苏拭是宋代文艺创作成就最为全面的一位作家,豪放词派的创始人。

22、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也是婉约派词人的代表。

23、陆游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

24、李清照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难得的女作家、女词人。

25、关汉卿是元代杂剧的奠基人。

26、马致远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

27、王实甫是元代前期杰出的杂剧作家。

28、张养浩是元代著名的散曲家。

29、于谦是明代著名的诗人。

30、汤显祖是明代成绩最高的剧作家。

31、冯梦龙是明末通俗文学的一代大家。

32、王夫之是清初著名诗文理论家。

33、李渔是清初杰出的戏剧理论家和创作家。

34、瞥雪芹是我国清代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

35、梁启超是最早高度评价和极为提倡小说创作的人。

36、黄遵宪是“诗界革命”的一面旗帜。

37、龚自珍是近代历史开端之际得风气之先的思想家和文学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语文文学常识:其他

全文共 261 字

+ 加入清单

新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学常识汇总

(四)其它:

16.科举试: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三级:乡试、会试、殿试。

乡试:(称秋闱或大比)每三年在省举行一次,秀才才有资格参加考中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

会试:在乡试后第二年春天在京城礼部举行(称春闱或礼闱)参加者必须是举人,考中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殿试:由皇帝主持,贡士有资格参加,考中称进士。第一是状元,第二名是称榜眼,第三名是称探花。合称三甲鼎。

17.《尔雅》:我国最早的释词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成体系的词典。

18.“风雅”,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常用作代指文学才华。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现代文学常识鲁迅

全文共 324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

198.《风筝》、《雪》选自《野草》,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三海经》、《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

《社戏》选自(《鲁迅全集》)

《故乡》、《孔乙己》选自《呐喊》,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自《且介亭杂文》

作者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为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阿Q正传》,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等16部。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年初中语文文学常识知识梳理《三国演义》

全文共 254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演义

4、“群英会中计”是哪部名著中的情节?谁中谁的计?两个人的性格怎样?

设计者:周瑜;善使谋略、聪明机智。中计者:蒋干;自作聪明,败事有余。

5、七擒孟获是那部古典名著的情节?是谁擒了猛获?为什么要七擒?

答:是《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情节,是诸葛亮擒的孟获。共七擒七纵,是谈诸葛亮听从马谡的建议,征服心理,以求南方的长治久安。

6、“巧授连环计”是哪部名著中的情节?”涉及哪两个人物?为什么要连环计?

答:《三国演义》曹操、庞统,庞统献连环计表面上是为解决曹军不习水战晕船的难题,实际上是为周瑜火烧战船作准备。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有什么文学价值,为何被称为孤篇压全唐?

全文共 2639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人应该是读过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对于这首诗,很多人都非常喜欢,而且对于诗中所描绘的场景、感情也是很有共鸣的。而这首诗在人们看来,在唐诗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堪称“孤篇压全唐”,仅仅是一首诗竟然能够压倒全部的唐诗吗?《春江花月夜》真的有这么高的文学价值吗,这种说法究竟是不是有些夸大其词,你又是如何看待这首诗的,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在众多的诗篇中,张若虚的《春江花夜月》有着独特的魅力,富有盛名,为历代文人所称赞。张若虚的这首《春江花夜月》从“孤篇盖全唐”到王闿运的“孤篇横绝,竟为大家”,一直到闻一多先生的评价“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无不显示着它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地位。

在多年以前,闻一多先生曾经发表过一篇著名的文章《宫体诗的自赎》,对《春江花月夜》予以极高的礼赞。《春江花月夜》上承《西洲曲》,沈德潜的《古诗源》在评论《西洲曲》时曾说:

初唐张若虚、刘希夷七言古,发源于此。

那么,张若虚的《春江花夜月》究竟有着怎样独特的文学价值呢?我们接下来就具体地从多个方面来分析一下。1.诗中有乐,乐中有诗: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诗情与乐韵

本是乐府旧题的《春江花月夜》,本身就是被作为一种诗歌体而流传于世,特指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张若虚首次将这一旧题改为七言歌行,演绎出一首以“月”为中心的九重奏,堪称一首情思哀婉的月光小夜曲,一首天籁之音。

乐府者,声依永。律和声也。

《春江花月夜》将诗乐融为一体,诗歌 《春江花月夜》的句法特点是“顶针”,全诗紧紧围绕题目的五个字回环盘旋,句与句之间上下、首尾相连,环环相扣,形成曲折回旋 的韵律。而乐曲则采用“鱼咬尾”的旋律发展手段,全曲共十段,以第一段为主题旋律,之后通过九次主题变奏的循环衍展来阐述乐意,九曲连环,层层递进。诗与乐相互渗透,不愧是闻一多先生所说的那样“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2.文字灵动,意境开放: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叙述与描绘

《春江花月夜》中运用文字灵动,语言富有意境。比如,从第一句到最后一句,每一句都有动词,每一个动词和下一句又彼此呼应。此外,全诗第一句的动词“生”和最后一句的动词“落”还形成一种首尾呼应,完成对月升月落整个过程的描绘。

如今,人们联想起描绘“月亮”的诗句,总会想到《春江花月夜》诗文中的那几句感伤般的“问月”。“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中的意境如电影般呈现出来,那般丝丝入扣、扣人心弦。这也恰如,徐增在《说唐诗》中评价的《春江花月夜》那样:

此诗如连环锁子骨,节节相生,绵绵不断。……诗真艳诗,才真艳才也。

纵观全诗,诗中的意境是开放的,通过移步换景,由景到人,由景到感叹人生,灵动的文字、变换的视点、蒙太奇一般的组接,赋予诗歌意境的丰富与变幻。正如,当代知名学者蒋勋称赞的《春江花月夜》那样,整首诗具有了一种“宇宙意识”。

我一直觉得《春江花月夜》是初唐气派最辽阔的一首诗,希望跟大家交流这首诗所表现 的真正的宇宙意识。

绵绵情、深深境源于千千结、密密织。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在文字与意境两个方面,充满了灵动与生趣,叙述与描绘同样显得让人印象深刻,那般纯粹与自然,那般有情与永恒。3.哲理深奥,人生感慨: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情理与深思

在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能够让我们感受到一种超时空的永恒观念 ,这无关乎叙述与表达,只在乎感受与真情。可以说,《春江花月夜》这首诗即是将浓烈的情思与宇宙人生哲理的深刻思索全部融进了春江月夜的优美意境之中。在面对无穷无尽的宇宙时,相比之下青春的生命是那么的短促而有限。春江月夜,只关乎情理与深思。

诗中的江水奔流不息, 正是作为一种象征永恒的意象而存在。在月的衬托之下,“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不仅写出了水的永恒,还恰到好处地与“人生代代无穷已”进行呼应。江与月这两个主题在《春江花月夜》中反复出现,不断深化。江流、江天、江畔、江潭、江树和着楼头月、镜中月、斜月、落月等,一夕江月在作者笔下璀璨生辉,也被打上情感的烙印,寄予了复杂的人间之情。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春江花月夜》通过意象的连接与表达,继而传递出一种层次性极强的情感。浅层次的是离人情、相思意,是此在时空的情思;深层次的是对无垠空间、无限时间、无数人生的哲思。这深层次的哲思,或许正是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诗中最具有价值的深奥道理。读完全诗,不禁之间让人感受到了两个方面:第一,个体人生的短促与宇宙的宏大久远;第二,整个人类生命的繁衍不绝与个体生命的只争朝夕。4.宫体自赎与七言自振: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历史与发展

“宫体诗”在唐代已经变得“境内化之,浸以成俗”,这首《春江花月夜》正是张若虚从外部出发对宫体诗作出的“救赎”。“宫体诗”是什么?在《大唐新语》卷三“公直第五中有记载:

梁简文帝为太子,好作艳诗,境内化之,浸以成俗,谓之宫体。晚年改作,追之不及,乃令徐 陵撰《玉台集》,以大其体。

张若虚的这首《春江花月夜》,帮助人们重新检视与厘清了所谓“宫体诗”的概念与范畴,不能仅仅根据其文辞的“丽靡”与否,也不能仅仅根据其内容是否在谈男女恋情,更不能仅仅根据其音乐来源,需要作具体分析。这或许也是《春江花月夜》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贡献。

至于七言体的“自振”一说,正如有学者提到的那样:从文学史上来看,七言诗只有到了《春江花月夜》,才“一洗万古凡马空”。就像五言诗到了阮籍,才从哲理的高度思考人生问题。她既开发了我们的理性能力,也培养了我们更细微的感官。到了他们这儿,无论是五言诗还是七言诗,在品格上都彻底摆脱了闾里歌谣的传统。《春江花月夜》这首七言的和谐韵律,恰好振奋了整个七言诗文的圈子。5.一首诗文、一曲相思、一段哲理,道不尽的是文人内心的绵绵情意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短短的几句诗文,便让人感触良多,我们读懂的不仅仅是骈句排比的修辞,悟透的更是诗文作者的那般“感同身受”。

时间流逝,岁月无常,人生短暂,青春枯荣,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古人是这样,如今的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所以,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现在听起来,依旧振奋人心!或许,这便是张若虚的这首《春江花月夜》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精神价值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初中文学常识知识点:通假字

全文共 1139 字

+ 加入清单

1、七年级

七上:

项为之强“强”通“僵”,僵硬。(《童趣》)

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

诲女知之乎“女”通“汝”,你。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通“智”,聪明。(《十则》)

尊君在不“不”通“否”。(《与陈太丘友期》)

七下: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伤仲永》)

对镜帖花黄“帖”通“贴”(《木兰诗》)

满坐寂然“坐”通“座”(《口技》)

孰为汝多知乎“知”通“智”(《两小儿辩日》)

止有剩骨“止”通“只”(《狼》)

2、八年级

八上:

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桃花源记》)

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

右手攀右趾“攀”通“扳”,往里拉。

诎右臂支船“诎”通“屈”,弯曲。(《核舟记》)

选贤与能“与(ju)”通“举”,推举。

矜、寡、孤、独、废疾者“矜(guan)”通“鳏”,老而无妻的人。(《大道之行也》)

略无阙处“阙”通“缺”(《三峡》)

八下:

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叫声。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反”通“返”(《与朱元思书》)

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养

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

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语气词,表疑问。(《马说》)

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

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的意思。(《送东阳马生序》)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具”通“俱”,全。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咐。(《岳阳楼记》)

三、九年级

九上:

发闾左適戍渔阳“適”通“谪”,强迫去守边。

为天下唱“唱”通“倡”,倡导。

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

将军身被肩执锐“被”通“披”,穿着。

卜者知其指意“指”通“旨”,意图。(《陈涉世家》)

故不错意也“错”通“措”,筹划。

轻寡人与“与”通“欤”,表示询问语气,相当于“吗”。

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唐雎不辱使命》)

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伸张。

自董卓已来“已”通“以”(《隆中对》)

九下:

子墨子九距之“距”通“拒”,抵抗。

子墨子守圉有余“圉”通“御”,防守,抵挡。

公输盘诎“诎”通“屈”,理屈。(《公输盘》)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

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

衡于虑“衡”通“横”,梗塞,不顺。

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两章》

故患有所不辟“辟”通“避”,躲避。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感激。

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鱼我所欲也》)

小惠未徧“徧”通“遍”,遍及,普遍。(《曹刿论战》)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通“返”,还,返回。

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厝”通“措”,放置。(《愚公移山》)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初中文学常识知识点:语文古诗汇总之诗中秋

全文共 246 字

+ 加入清单

中秋

1、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2、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3、秋丛饶舍似陶家,遍饶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

4、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苏轼:《赠刘景文》)

5、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6、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初中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梳理:中国近代反侵略文学集

全文共 500 字

+ 加入清单

晚清文学总集。阿英编。包括《鸦片战争文学集》《中法战争文学集》《甲午中日战争文学集》《庚子事变文学集》与《反美华工禁约文学集》五种。初稿成於1937年。1948年﹐北新书局将《中法战争文学集》与《中日战争文学集》作为"近百年来国难文学大系"的第一﹑二种先行出版。1957至1960年﹐经编者增补後﹐由中华书局将五种文学集依次陆续出齐﹐总题为"中国近代侵略文学集"。

据编者说:"选编斯册﹐盖在使国人抚此往迹﹐知今日幸福得来匪易﹐以见吾先民之爱国精神﹐籍供近代史及近代文学史研究者之参考。""内容以反对帝国主义﹑反对腐朽的清朝统治阶级﹑反对不抵抗以及屈辱求和的文学作品为主(《鸦片战争文学集?例言》)。每种文学集以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影响重大的反侵略斗争为中心,把分散的材料系统化,按诗歌﹑小说、戏曲﹑说唱﹑战纪﹑事略﹑散文等类分卷编排,并附插图,取材丰富而谨严﹐蒐集了许多有价值的稀见作品。每集书前,有编者撰写的专题论文一篇﹐略述歷史事件的发生经过,分类概括介绍有关的文学情况﹐对书中的材料加以补充和说明﹐北新书局刊行的《中日战争文学集》後﹐并附有《甲午中日战争书录》﹐收集了与战役有关的专著书目23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语文必背的文学常识

全文共 132 字

+ 加入清单

100个必备文学常识

1、三百千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2、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3、五经

《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4、古代四大类书

《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文苑英华》《全唐文》

5、八股

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中考文学常识名著考点

全文共 507 字

+ 加入清单

六、《名人传》:痛苦和磨难造就的伟人

1、作者:罗曼·罗兰法国作家。

2、主要内容: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小说叙述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画家和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贝多芬,他的音乐受到欢呼,他的困难却几乎无人问津,在生命的末日写出了不朽的《欢乐颂》。米开朗琪罗,每从事一项工程,都必然遭到一批小人的嫉妒和怨恨,他同贝多芬一样终身未婚,没有能享受到真正的爱情。他直到临终前几天还整天站着塑像,终于留下传世杰作。托尔斯泰,要面对整个贵族上流社会,以至被教会开除教籍。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下定了摆脱贵族生活的决心。

3、阅读感受:①人生难免会遇到磨难,生活也并非充满了鲜花和欢乐;②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克服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困难;③评价人物要看人的品质和价值,而不能以貌取人,以偏概全。

4、资料链接:

⑴贝多芬,德国音乐家,著名作品有:《英雄交响乐》、《命运交响乐》、《欢乐颂》等。

⑵米开朗琪罗,意大利画家和雕塑家。著名作品有:《大卫》、《创世纪》等。

⑶列夫·托尔斯泰,俄国作家。著名作品有:《复活》、《安娜·卡列宁娜》、《战争与和平》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凡尔赛文学是什么梗_朋友圈凡尔赛什么意思

全文共 1769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又火了一个网络用语,叫做“凡尔赛文学”,很多朋友看到这个词的时候表示很不理解,凡尔赛文学是什么梗?今天小编整理了凡尔赛文学是什么梗_凡尔赛是什么意思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目录

凡尔赛文学拓展资料

凡尔赛是法国巴黎的卫星城以及伊夫林省省会,曾是法兰西王朝的行政中心。

凡尔赛位于巴黎西南15千米处,为一座艺术城市,境内的凡尔赛宫属法兰西艺术的明珠,宫殿、花园壮观精美,内部陈设和装潢富艺术性,底层为艺术博物馆。这里也是法国领导人会见外国元首和使节的地方。是巴黎郊区的商业和服务业中心,并有会议城市和卫戍部队驻军营地的特殊职能,设有军队、医院和军事院校。城市北部为商业和手工业区,南部为贵族居住区。凡尔赛宫(VersaillesPalace)位于法国巴黎西南郊伊夫林省省会凡尔赛镇,作为法兰西宫廷长达107年(1682-1789年)。另有同名电影。

“凡学体”的写作要点

1、朋友圈文案里对自己的评价必须负面,并“责怪”别人对自己的赞扬。

2、朋友圈所有人可见,回复(可能并不存在的)评论也要所有人可见。大量运用多数人称如“你们,大家,都,全”等等,增强互动感。

3、牢记最终目的“炫耀”,简洁地突出要炫耀的人/事/物,让看到朋友圈的每一个柠檬精都能把“羡慕”打在公屏上。

标准范例展示,请结合红线进行阅读理解分析。“逛超市已是底线”的贵族行为在凡尔赛文学中并不罕见。

凡学中的“凡”强调的是为了达到这种目的而使用的方式手段。

两个个入门级别的凡派说话语录可以让大家来欣赏一下:

老公竟然送了我一辆粉红的兰博基尼,这颜色选得也太直男了吧,哎,怎么跟他说我不喜欢这个颜色呢

前段时间创业烧了一堆钱,现在又从尾款人变成了二波尾款人,玛莎拉蒂是取回来了,恐怕我上海的别墅也得卖了…

这两个段子在笔者这个年纪的人看来充满了炫耀和自恋,其承述一件事情的起因是次要的,炫耀自身的财富才是构成凡尔赛文体的核心。

凡尔赛文学可以说的上是变相炫耀的一种,与之相对的是传统吹牛式炫耀方式也可称的上正向炫耀。当然无论是传统炫耀,还是凡尔赛式炫耀,总是一小群人对炫耀带来的满足感痴迷沉醉。而凡尔赛学内里低调的奢华,让热爱炫耀的人们似乎找到了他们心中精神与物质的平衡。

仔细探求不难发现,这种先抑后扬,明贬暗褒的背后,其实是炫耀群体从纯粹炫耀到高级炫耀的转变,而在道德与财富齐头并进的今天,凡尔赛的盛行也透露出年轻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尽管过去直白的炫耀也不被认可,但人们反对它的理由还是类似基于拜金不是正确价值观这样的严肃观点。而对于凡尔赛,人们在不认可的同时,还掺杂了几分围观和嘲讽的意味。这种差异背后,既有当下网络社交成本普及导致的高频自我展示,也有凡尔赛行为本身自相矛盾带来的不真诚感。

尽管凡尔赛人对于赤裸裸的低级炫耀深感厌恶,但是他们本身的行为也逃离不开炫耀的本质。炫耀之所以令人不悦,本质上既是来自于炫耀者高人一等的轻蔑态度,也是来自于观看者求而不得心理的一种体现。

对于陷入凡尔赛表达方式的年轻人来说, 摆脱中庸文化与炫耀欲望的交织泥潭,进行自我展示和表达方式的更新, 是他们走向成熟必须经历的过程。

而对于嘲凡群众来说,把握好“笑”的尺度,学会接纳他人的成功,避免沦为既酸又恨的攻击机器,也是同样重要的事情。

凡尔赛文学是什么梗

凡尔赛原指法国贵族宫殿,现指一种精神,感觉自己是个优雅贵族,现常用来指那些朋友圈贵族。

凡尔赛的出处是日本漫画《凡尔赛玫瑰》,这是日本漫画家池田理代子创作的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的浪漫历史剧,于1972年开始在当地杂志上连载。由于该漫画的主要内容是讲述路易十六妻子的上流生活故事,很有贵族气息,被某微博博主用凡尔赛来指代朋友圈贵族。而根据她的总结,凡尔赛是一种表演高级人生的精神,“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凡尔赛,它不跟金钱或地位挂钩”。

所谓凡尔赛文学,是一种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或日常交流中,通过一些反向描述,先抑后扬、明贬暗褒、自问自答、第三人称夸自己等方式,假装不经意间炫耀、秀优越的的方法。其实,秀优越、炫耀是一个人的自由,不违法不犯罪不违反道德,旁人也不能说什么,但是做人不要太虚荣,秀优越秀得越频繁、越过分,就越让人觉得反感厌恶,会让自己的真朋友逐渐和自己产生距离,失去真诚相待的朋友,只留下一些酒肉朋友和唯利是图的朋友,人需要克服自己的虚荣心,克服自己的炫耀欲,对付自己时刻想要冲出来出风头的小聪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文学常识知识点:两汉

全文共 345 字

+ 加入清单

8、司马迁·字子长,别称太史公,简称史迁。与司马光并称"史界两司马",与班固并称"班马"。所学课文《史记》又名《太史公书》全书130篇,包括12本纪、8书、10表、30世家、70列传。历史散文。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创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种体例,被誉为"实录、信史"。"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学"双璧"之一,前"三史"之首。所学课文:《周亚夫军细柳》。

9、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国别体史书《战国策》。所学课文:《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

10、《礼记》战国至秦汉论著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有《曲礼》《檀弓》《王制》《月令》《礼运》《学记》《乐记》《中庸》《大学》等四十九篇。所学课文:《虽有佳肴》选自《礼记.学记》;《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礼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语文七年级文学常识必背

全文共 352 字

+ 加入清单

25、《河中石兽》选自《阅微草堂笔记》,纪昀,字晓岚,清代文学家。《阅微草堂笔记》以记录狐鬼故事、奇特见闻为主,是以笔记形式写成的志怪小说。

26、《小圣施威降大圣》选自《西游记》,《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相传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主要描写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西游记》不仅内容极其丰富,故事情节完整严谨,而且人物塑造鲜活、丰满,想象多姿多彩,语言也朴实通达。更为重要的是,《西游记》在思想境界、艺术境界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谓集大成者。

27、《皇帝的新装》选自《安徒生童话和故事选》。安徒生,丹麦著名童话作家,代表作有:《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夜莺》、《海的女儿》、《拇指姑娘》、《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年初中语文必修三文学常识

全文共 296 字

+ 加入清单

必修文学常识

7.李商隐,唐代诗人。字玉山,号玉溪生。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作品大多具有朦胧晦涩的艺术特色。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他与杜牧合称为小李杜。

8.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今山东邹县)人。曾受业于孔子的孙子子思,是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儒学大师,被后世尊为亚圣,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孟子以“平治天下”为己任,游说诸侯,反对霸道,提倡以“仁义”为中心的“仁政”、“王道”。《孟子》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主要记载了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全书共7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文学咖啡馆

全文共 305 字

+ 加入清单

介 绍1837年1月27日,普希金正是从这家甜食店喝完最后一杯咖啡,而直接奔赴决斗地点“小黑河”的。不仅如此,莱蒙托夫、陀斯妥耶夫斯基、舍夫琴科等人经常是这里的座上客。今天,文学俱乐部“文学咖啡”即设立于此。

这是一座二层建筑。一楼有普希金腊像:他坐在桌前,手执羽毛笔,正在构思新诗行,桌旁还放有一顶他的黑色大礼帽。二楼才是文字咖啡馆。一架三角钢琴旁,有普希金大理石半身像,墙上挂着多幅圣彼得堡的风景画,格调比一楼更为高雅。

如果你有幸去圣彼得堡旅游,那一定要去该甜食店喝一杯咖啡,感受一下当初文学家们的文思激越和诗人最后的热情与浪漫。 交 通位于涅瓦大街与大马尔斯卡亚街和莫伊卡沿岸街相交的地方。

俄罗斯圣彼得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年初中语文文学常识必备知识

全文共 216 字

+ 加入清单

76、苏轼的著名散文有《前赤壁赋》、《后赤壁赋》,抒发了对历史上英雄事迹的感慨。

77、苏轼有一首著名的诗《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后两句生动地说明一个人若处身于某种环境之中,往往不能清楚地洞察事情的本来面目。

78、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著名爱国词人。他曾闯入敌营,擒拿叛徒,并曾策划北伐大业。他的词也属豪放一派,“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是辛弃疾《鹧鸪天》中的名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年初中语文文学常识知识梳理

全文共 248 字

+ 加入清单

18、《西游记》:我国古代著名的浪漫主义的长篇神话小说,明吴承恩著。全书共一百回,取材于唐僧取经的故事。刻画了孙悟空的形象,表现了他蔑视权威,不畏强暴,除恶务尽的战斗精神,可以说,整部书是孙悟空的战斗史,小说最精彩的部分是《大闹天宫》。

19、《聊斋志异》: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成就最高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蒲松龄的代表作。“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全书共四百九十一篇,其故事大都是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内容多谈狐、魔、花妖,以此对当时的黑暗社会现实给以揭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语文七年级文学常识必背

全文共 304 字

+ 加入清单

4、《诗两首》①《金色花》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有《吉檀迦利》《园丁集》。②《纸船》冰心,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主要作品短篇小说集《超人》,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往事》等。

5、《世说新语》两则。选自南朝宋时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世说新语》。

6、《我的老师》魏巍当代诗人,著名散文作家、小说家。原名魏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其发表的文艺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在全国引起了广泛影响。从此,“最可爱的人”成了志愿军的代名词。1978年,创作完成了抗美援朝题材长篇小说《东方》,于1983年获首届茅盾文学奖。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语文文学常识归纳之文化常识

全文共 1248 字

+ 加入清单

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三国:魏、蜀、吴。

3、“四大古典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4、“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

4、世界四大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莫泊桑、马克吐温、欧亨利。6、苏轼的散文代表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7、马致远的散曲代表作《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8、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我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又称《石头记》),它问世后就广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还出现了专门研究该书的一门学问——“红学”,“红学”现已成为世界文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9、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陈毅被称为“元帅诗人”;臧克家因诗作多为农村题材,有“泥土诗人”之称;田间被闻一多誉为“时代的鼓手”(擂鼓诗人)。

10、岁寒三友:松、竹、梅。

11、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12、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13、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14、四库全书:经、史、子、集。

15、《诗经》“六义”指:风、雅、颂(分类)、赋、比、兴(表现手法)。

16、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17、桂冠、鳌头、榜首、问鼎、夺魁:第一。

18、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19、“四书”“五经”是儒家的主要经典:“四书”即《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20、三皇:天皇、地皇、人皇或伏羲、女娲、神农;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20、五金:金、银、铜、铁、锡。

21、五味:酸、甜、苦、辣、咸。

22、五行:金、木、水、火、土。

23、“永字八法”是说“永”字具有:点、横、竖、撇、捺、折、钩、提八种笔画。

24、古代的学校有庠、序、太学等名称,明清时最高学府为国子监。26、三教九流:“三教”:儒教、佛教、道教;“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27、古代科举考试(从隋代至明清):

A童生试,也叫“童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相公)资格,这样才能参加科举考试。

B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由秀才参加,考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è)员。

C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D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甲鼎”;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5、君对臣敬称:卿、爱卿。

6、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表敬称,“孔子”为“圣人”,“孟子”为“亚圣”“杜甫”为“诗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