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浩特陶海古城遗址【经典20篇】

莆禧古城为明代抗倭古城,东南北三面临海,地势又高:晴天朝阳出海,岚光海雾幻作一袭绛纱披挂其间,前人美其名“浮曦”。以下是问学吧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浩特陶海古城遗址,供大家参考!

浏览

2546

文章

105

篇1:秀容古城遗址

全文共 304 字

+ 加入清单

秀容古城遗址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秀容古城为北魏鲜卑族秀容郡(国)南迁岚县境时,郡主尔荣在汉汾阳县城的基础上,于北魏明帝永兴二年(410年)扩建而成。现存古城东西长1300米,南北宽1100米,周长4800米。城墙土砌夯筑,墙基宽20米,顶部窄处宽2米,最宽处达7米,墙高3-13米,夯土层厚6-8厘米,最厚达15厘米。城墙四角除西南角外,余均破坏。

城墙东、西、南三面保存较好,北墙西半段被破坏。在西墙外约50米处,有一条平行于西墙的夯墙基础。城内采集有陶器、铁器等。陶器多泥质灰陶,有绳纹、圆点纹,素面的瓦、盆、罐等。铁器多为工具,朽蚀严重。

电话:0358-8231850

地址:山西省吕梁市岚县古城乡古城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景古城缐家楼红军长征遗址

全文共 209 字

+ 加入清单

古城缐家楼红军长征遗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景古城缐家楼红军长征遗址,位于康乐县景古镇景古村36号。

1936年8月24日,中国工农红军红二、四方面军西北先遣军长征抵达景古城时,在此设立先遣军司令部。缐家楼红军长征遗址现保存有红军用过的煤油灯、方桌等,遗址保护面积396平方米,占地面积192平方米。

1996年4月,被临夏州委、州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信息来源:肇庆市委党史研究室

景古村:景古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永康小城子古城遗址

全文共 216 字

+ 加入清单

永康小城子古城遗址为吉林省文物保护单位。

小城子古城遗址

批次和公布时间:第五批1999.2.26

地址:辉南县园林乡小城子村

年代:辽代

类别:古遗址

管理单位:辉南县文管所

是否开放:否

位于朝阳镇东北约7公里的小城子村。沿着环县公路再向东北约1公里是永康乡所在地,隔辉发河与辉发城相望。城西北约500米处是团林火车站,沈(阳)吉(林)铁路由西南向东北延伸,在古城的北部约100米处通过,再向北约300米是秃葫芦山。城南面与何家街、贾家店为邻。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晋阳古城遗址

全文共 1404 字

+ 加入清单

晋阳古城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晋阳古城创建于春秋中晚期(公元前497),晋国世卿赵简之的家臣董安于选择了西依龙山、东临汾水的有利地形,建筑了“城高四丈,周回四里”的晋阳城,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曾为战国时越国的都城、北齐时的陪都、北汉的都城、唐代的北京,享有“龙城之誉”。三家分晋、西汉戍边、东魏霸府、北齐别都、盛唐肇基、五代战乱,历史上一系列重大事件都和晋阳古城有着密切的关系。

晋阳古城在从建到毁的1500多年当中,一直是我国北方军事的政治、经济、军事重镇、民族交融的大舞台。特别是隋唐五代时期,这一特征更为明显。城内规模宏大,军防体系健全,商业文化发达,俨然与长安、洛阳、开封等地并列为国内著名的大都市。宋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宋灭北汉,一炬焚烧晋阳,继而引汾水灌之,古城被夷为平地。晋阳古城虽已在中国的版图上不复存在,但1500余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使其在中化文明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晋阳古城遗址位于太原市西南晋源镇、古城营村周围,遗址面积大约20平方公里,是一处春秋至五代的遗址。晋源镇、古城营村、南城角村、东关村坐落在古城城址之上。遗址分为古城遗址和寺观墓葬遗址两部分。以晋阳古城遗址为中心,周围依山势分布众多的寺观建筑,同时在西山脚下缓坡地带,广泛分布着墓葬遗址,总面积达200平方公里。

1955年,考古工作者在古城营村附近发现了三十余件石刻造像,造型别致;1962年,考古工作者在晋阳古城地区发现了数段古城墙和三座小城遗址。一是罗城村附近的罗城遗址,相传为北汉所建;二是晋源镇西北古城墙出土唐代遗物;三是南城角村和古城营村一带的古城址,相传为大明城。

现存“南城角”村为L形,依古城西南角之势建成。遗存城南墙东西残长626.4厘米,西墙长约2700米,从资料和“东城角”的方位来看,古城长约4500米,根据夯土的质地、色泽和夯法,认为是东周时期的城墙遗址。

据文献记载,唐北都,太原城在结构上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唐北都,包括东城、西城、中城三个城;第二层次,西城、东城、中城。西城包括太原府城和晋阳县城,合称并州城,东城包括太原县城;第三层次,太原府城、晋阳县城、太原县城,太原府城又包括三个城,即大明城、新城、仓城;第四层次,大明城、新城、仓城,这三个城紧相联接,为城中之城,为唐北都太原城的核心部分。晋阳古城遗址较完整地保存了唐五代时期城市建设原貌,这种特殊的遗址埋藏现象,在全国同一时期遗址中十分少见。明景泰元年(公元1460年)在晋阳南关筑周围3,5公里的太原县城,古城的重要部分未遭大的破坏,城垣至今有部分保留。同时,在古城营村内保存有隋唐时期创建,明代重建的惠明寺塔;金代创建,明、清时期重建的九龙庙等建筑。

晋阳古城其特殊的历史地位和丰富的地下埋藏,赋予了它重大的考古研究价值。多年来,国家、省、市以及社会各界对晋阳古城遗址予以高度重视和关注,并组织专业人员进行了大量的勘探、调查和研究工作。2001年6月25日,晋阳古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确保晋阳古城遗址的长期有效保护和永续合理利用,省人大常委会已于2006年11月30日批准公布了《太原市晋阳古城遗址保护管理条例》。更为可喜的是,今日的晋源人民,正在积极传承历史文化遗产,挖掘晋阳文化内涵,恢复青山绿水,全力打造文化生态旅游强区。我们期待着,不久的将来,晋阳古城将再现昔日风彩!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高山古城遗址

全文共 497 字

+ 加入清单

高山古城遗址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高山古城位于大邑县三岔镇,该城址发现于2003年。高山古城遗址地处成都平原西南缘,岷江支流斜江河中游,面积约34.4万平方米,规模比宝墩古城小很多,但筑城时间推测比宝墩古城更早。高山古城平面形状略呈梯形,东城墙和南城墙尚残存于地表,其中城墙的东南角保存较好,墙体高出现城外地面约1.5米-2米。

2015年,古蜀文明八大古城之一的高山古城开始进行正式考古发掘,并入选2015年中国重要考古发现。据悉,高山古城发掘的116具新石器时代人类遗骨或许能够揭示古蜀人的来源。

2019年,高山古城遗址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城墙遗址外侧外延3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00米。

三岔镇:三岔镇位于大邑县城东南面,距离县城约16公里,幅员面积约41.8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162个农业合作社,2个社区,35个居民小组,人口32081人,其中,集镇人口约6000人,有耕地面积约35901亩,境内有农村信用社2所;中学校1所,小学校1所,九年制义务学校1所;有幼儿园4所,其中私立幼儿园2所;现有重点企业6家,外资企业2家,个体工商户440户。二。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大顶子山古城遗址

全文共 221 字

+ 加入清单

顶子古城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大顶子山古城遗址位于七台河市区西南约3公里处,大顶子山顶的柞树林中。西与太和村隔河相对,东为峡峪平地。1985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顶子山古城遗址总面积3000平方米,旧城墙高10米,平均厚度约1米,周长100余米,外有护城壕。曾出土铁矛、铜碗。据考评,该古城是满族祖先肃慎延至金代时期人类居住的场所,距今2000年左右,为新石器晚期到铁器时代早期的文化遗存,早于同仁文化。

地址:七台河市区西南约3公里处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凤林古城遗址

全文共 935 字

+ 加入清单

凤林古城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早在1800年前,满族祖先挹娄民族就生息繁衍在这块黑土地上,在漫长岁月中,先民们采集渔猎,拓荒农作,用勤劳的双手谱写了第一部拓荒史。

凤林古城遗址公园位于七星河左岸友谊县成富乡凤林村西南1.4公里,与隔七星河相望的炮台山北斗七星祭坛址,俗称“对面城”,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我省唯一一处汉魏时期规模最大的王城城址。

2000年10月,双鸭山市七星河两岸凤林古城、七星祭坛遗址文物出土,证实凤林古城遗址是两千年前汉魏时期挹娄人王城之所在,七星祭坛是东北亚最大天文星座祭祀场所遗址。经考证,两古城是三江平原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山城遗址,200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黑龙江的文明之光。

凤林古城总体呈不规则形状,外城垣周长约6300米,内城垣约近400米,总面积113万平方米。该城共有九座城区,似“九曲连环城”。

凤林城址的第七城区是全城的中心,近似正方形,边长112—124米,面积约2800平方米。四周单垣单壕,垣顶宽3米,基宽15米,高4米。四角设有角楼,每边城垣外侧中部各设一座马面。

其它几座城区,由于农场机械化作业,现已变为耕地,文物遗迹被夷为平地。此前文物工作者对七城区先后进行四次考古发掘,挖掘面积3580平方米,揭露房地39座,出土石、铁、陶、骨器等各类文物1600余件。据考证,凤林古城是目前所知汉魏时期东北三江平原发现的结构最复杂、规模最大、宫城与宫殿出现最早,且保护最好的城址,比渤海国早500年,比阿城金上京早900年。

根据城址建筑和出土文物推算,当时这里的人口已达10万之众,可以看出,那时这里的农业生产、制陶业和纺织业已发展到了一定水平,并且初步呈现出了国家的雏形。据专家考证,宝清境内的炮台山城址实为北斗七星祭坛,北斗七星祭坛的位置与规模证实了凤林城址是一座王城。

凤林古城和炮台山北斗七星祭坛遗址,是同一城市被七星河分为南北两部分,“王宫居北,祀天为南”符合古代北主政,南祭祀的封建传统礼制。可以说,凤林古城遗址的发现,打破了“北大荒亘古荒原无人烟”的传说,改写了三江平原拓荒史,填补了黑龙江省区域汉魏时期历史的空白。对于研究古代黑龙江区域国家的出现及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地址: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友谊县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全椒古城村遗址

全文共 327 字

+ 加入清单

全椒古城遗址为全椒县文物保护单位。

全椒古城村遗址位于原八波乡(现属襄河镇)古城村民组西100米遗址四周外沿100米,时代为新石器,类别为古遗址,面积为平方米。为全椒县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公布文号为全政(2007)32号。

保护范围:保护范围四周外延100米。

建设控制地带:10000。

襄河镇:[地理位置]襄河镇位于襄河之滨,总面积124.6平方公里,北部与十字乡相邻、东部与陈浅乡接壤、南部紧邻武岗镇、西部为草庵乡,镇政府西距合肥市100公里,东距南京市60公里,北距滁州市30公里。境内交通便捷,东部紧邻京沪铁路,南部即将通车的宁西铁路贯穿全境,北部有滁全路直达市区,上海至新疆伊宁的“312”国道和S206公路绕城而过,并在境内设站,“312”高速。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公主堡古城遗址

全文共 370 字

+ 加入清单

公主古城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公主堡景区位于塔什库尔干城南古丝绸之路咽喉地段卡拉其古峡谷的一座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上,是我国目前所知的最高的古代城堡之一。

公主堡位于塔什库尔干城南古丝绸之路咽喉地段卡拉其古峡谷的一座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上,是我国目前所知的最高的古代城堡之一。古堡所在山头山势峻险,北侧有山沟可通皮斯岭大坂,海拔4000米。是丝路南道上的咽喉。这座古城遗址南面为一东西向土墙,长150米,高约10米。堡墙以土石与树枝相间垒筑。由城垣、重门、地穴和石室等建筑组成,高危险峻,攀登不易。垣墙依山势的起伏筑成,西面的垣墙突出部呈现出“马面”状(俗成炮台)。城堡内有居住遗迹13处。堡墙内有从古堡所处地势分析,主要是一处军事性质的工程,与保卫古代丝路交通安全有关。

2019年,公主堡古城遗址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中山古城遗址

全文共 780 字

+ 加入清单

中山古城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山古城遗址位于河北省平山县滹沱河北岸。

中山古城遗址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山国兴建的都城遗址。中山国是中国春秋末年由鲜虞人建立的一个小国,战国初年逐渐强盛起来,周显王四十六年(公元前323年)和燕、韩、宋等国同时称王,凡三十年,自武公始立至赵、燕、齐三国灭中山国,历时120年。

1974~1978年河北省文物工作队对中山古城遗址进行了全面的考古发掘,探明了城址的平面呈不规则的三角形,面积约60平方公里,分为东西二城,东城是宫殿区和手工业作坊区,西城北部和西城外为王陵区,南部为居民区。

在王陵区内发掘出两座大型的陵墓,两墓东西排列,西侧的1号墓为中山王厝墓,东侧的6号墓,墓主至今不明。两墓的地面均有夯筑的巨大封土堆(坟丘),其上再筑享堂等墓上建筑。1号墓的封土堆东西宽92米,南北长110米,高约15米,自下而上成三级台阶状,从砾石散水和柱洞的情况判断,这是一座周绕回廊、上覆瓦顶的三层台榭式建筑。墓的两侧各有2座陪葬墓,封土前有对称排列的车马坑、船坑和杂殉葬坑。墓室为中字形,中间是方形的椁室,南北长14.9米,东西宽13.5米,南、北方向各有一阁墓道,全长110米。6号墓规模略小,但形制相同。

两墓0出土随葬品19000余件,其中有青铜礼器、陶礼器、漆器等,其中很多器物都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如金银镶嵌龙凤形铜方案,器足以四只伏卧的小鹿承托一圆圈,圆圈之上是蟠螭绕成的四龙四凤,龙顶之上又承托一方案;十五连盏铜灯,高84.5厘米,形状就像是一棵大树,树上攀援着游戏玩耍的群猴,树下立二人仰面挑逗,造型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妙趣横生;中山王厝铜壶和嗣子铜壶共有铭文1101字,确切记述了墓主人和中山国世系及有关的史实,是研究中山国历史的重要史料。此外还有银首人俑铜灯、银镶嵌双翼神兽等,均为精美非凡的艺术珍品。(国家文物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临清古城遗址

全文共 319 字

+ 加入清单

临清古城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北魏至金

临清古城遗址,位于临西县县城东南的仓上村东,时代是北魏至金。呈长方形,南北长6华里,东西宽3华里,占地面积4.5平方公里。北城墙、北城门遗址犹存。临清县古城遗址曾出土大量瓷片,宋代六大瓷系、五大名窑中的大部分瓷器。

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5月3日,国家文物局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目前,邢台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总数达到21处,位居全省前列。邢台市新增10处:临城县补要村遗址、隆尧县柏人城遗址、邢台县鹿城岗、南宫市后底阁遗址、临西县临清古城遗址、邢台县南贾乡石塔、平乡县文庙大成殿、南宫市普彤塔、邢台市天宁寺前殿、邢台道德经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大溪古城遗址

全文共 313 字

+ 加入清单

大溪古城遗址

位于温岭市大溪镇里宅、大岙、塘山等村。它是台州市目前所知的时代最早的古代城址,也是我省经过考古调查和试掘的为数不多的汉初城址之一。古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390米,南北宽260米,城内面积约10万平方米。

二00三年三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溪镇:温岭市辖镇。是温岭市四大重镇之一,1949年建大溪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1985年建镇,1992年新建、照洋、冠城3乡并入。位于市境西北部,距市政府14.5公里。面积53.8平方公里,人口5.4万。北部平原河道纵横,大小水库罗布其间,水源充沛。104国道和宁台温高速公路贯境,于良山设互通立交桥。辖安平、中兴、德明3居委会和大溪、宜桥、后岸、。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斯的克巴克古城遗址

全文共 410 字

+ 加入清单

斯的克巴克古城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斯的克巴克古城遗址

斯的克巴克古城遗址,又称思的克古城,1961年公布为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收人《中国名胜辞典》,遗址位于阿克陶县阿克陶镇亚格恰克村,为19世纪柯尔克孜族希布察克部落封建主思的克屯兵驻守之地。清同治三年六月

(1864年)喀什白山派宗教头目托合提·麻木提乘乱攻占喀什噶尔,不久思的克率兵攻入喀什噶尔,驱逐托合提·麻木提,占据喀什,自称“喀什噶尔帕夏”(喀什王)。同年十二月浩罕侵略者阿古柏挟布素鲁克侵入喀什噶尔,思的克与阿古柏反目,在喀什与阿古柏展开激战,思的克兵败逃回阿克陶,又集结柯尔克孜等族群众六七千人反击阿古柏,再遭失败。思的克逃至英吉沙、阿克陶一带,再次组织柯尔克孜等族民众抗击阿古柏侵略者,并筑城据守,几经激战之后,终因寡不敌众,城池陷落。相传斯的克巴克城即为当年思的克率柯尔克孜等族民众抗击阿古柏侵略者的军营。城为方形,四周有炮楼。今城内已辟为农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省哪里 良渚古城遗址在什么地方

全文共 235 字

+ 加入清单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内 。良渚古城遗址是长江下游地区首次发现的新石器时代城址,被誉为“中华第一城”。

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是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世界最早的水坝 。由于良渚古城易受到山洪的冲击,良渚人在外围兴建防洪设施,使整个遗址能趋利避害 。同时,水利系统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也为日后良渚古国的管理机构建设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良渚古城遗址填补了《世界遗产名录》中东亚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遗址的空缺,为中国5000年文明史提供了独特的见证 。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孔望山古城遗址

全文共 687 字

+ 加入清单

孔望山古城遗址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孔望山古城遗址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孔望山居委会孔望山、凤凰山。古城沿山脊而建,东西长640米、南北宽550米,总面积约29万平方米。1980、2000-2004年多次考古调查发现,古城设东、西二门,西门保存明显。古城的北城垣沿孔望山山脊修建而成,北城垣墙体基本完整,现存宽度2米左右,高度1-3米不等;南城垣沿凤凰山山脊而建;其北面现保存较好,其中,古城西南角和凤凰山山脊部分比较完整,现存宽度5-8米、高度约4米;东城垣、西城垣则建在两山之间的空地上。以西城垣的保存状况最好,现存宽度10米左右、高度均在5米以上;东城垣除在孔望山东南山坡、山脚留有一段以及在山南果园内保存两个土堆外,其余地表部分已无存。古城垣的构筑方法有三种:西城垣和南城垣西段直接在较平缓的基岩上夯筑而成,城外设有城壕;南城垣中段、北城垣和东城垣的北部均建在山脊或山坡上,其墙体下部用石块砌筑内外挡土墙,内部填土夯实,然后逐层向上夯筑;南城垣外有护城壕,并发现其筑城工具为集束夯,夯层厚度为15-20厘米。有一条宽约5米的道路穿过城垣,连接东西二门。现存有西城门,西城门外还应有瓮城,今已不存。另发现北城垣、南城垣、西城垣外筑有马面。在西城门北侧顶部发现由青砖砌筑的台阶和由城内登向西城门顶部的马道。从城垣断面上显示的叠压关系、城垣底部出土的瓷片、砌筑台阶的青砖以及城垣外筑有马面判断,此城筑于宋代,而且不是行政经济型的城市遗址,而是一座全国罕见的、保存较为完整的宋代军事城堡。1982年被公布为连云港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公布为江苏省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薛家城则古城遗址

全文共 559 字

+ 加入清单

薛家城古城遗址为子洲县文物保护单位。

薛家城则古城遗址位于子洲县淮宁湾镇薛家城则村。山平面呈不规则正方形,顶部坡度较陡,四周均为悬崖。东临南沟,南接柳树峁,西至后沟,北临薛家城则村。分布范围平面略呈椭圆形。南北长1500米,东西长约1200米,总面积约180000平方米。现保存东、南、北段城墙。沿城墙分布7处马面,为黄土夯筑,夯层厚10~20厘米,土质较坚硬,夯层较规整。马面底宽10~12米,上宽8~10米,高约10米。城墙坍塌严重,残高1~10米。遗址地表散落大量瓷片、陶器残片、砖瓦残块,另有一石刻柱础,为“凸”字形,下方上圆,底边长50厘米、宽50厘米,高20厘米。为宋代古城址。据《子洲县志》《子洲县军事志》记载:宋庆历年(公元1041——1048年)修怀宁寨,属延川县。至辽以后被西夏占据,至平四年(公元1067年)收复,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改属绥德城,元符二年(公元1099年)属绥德军,金正元三年(公元1226年)改设淮宁县,元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撤销并入清涧县,1944年开始为子洲县辖地。古城址内陶器残片满地,曾出土宋代瓷器、兵器,政和、崇宁钱币甚多,为境内古代城堡关寨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1985年2月7日被子洲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薛家城则村:薛家城则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古城寨遗址

全文共 240 字

+ 加入清单

古城遗址为洛阳市文物保护单位。

古城寨遗址

类别:古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商、周、汉

地址:汝阳县城关镇城东村西古城寨

城东村:城东村民委会地处霍邱县城关镇中心,下属七个村民组,共744户,2228人,47名党员,女党员10人。四至边界,东同城北村相邻,西同文庙、文昌社区相邻,南同东坛城南村相邻,北同三里村、玉泉社区相邻,至村无土地,村民同市民一样生活工作在城区,组组通水泥路,户户用电,家家用自来水,96户通电话,80%用手机,50%户使用电脑。多年来,由于城区开发村民失去土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安邑古城遗址

全文共 216 字

+ 加入清单

安邑古城遗址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安邑古城遗址(第四批省保)

时代:战国

地址:盐湖区安邑办事处安邑水库

魏豹城是战国时期魏文侯(前446年)所筑的都城,到魏惠王十年(前361年),魏迁都大梁后才称之为安邑古城。公元前205年,楚汉战争爆发,汉将魏豹认为楚必胜,汉必败,遂找借口率兵数万,回到安邑,占据此城,自立为王,称霸一方,后人便称此古城为魏豹城。

城址四周长2500米,分前后两城。城墙残迹高5米,厚7米,夯土层厚度6——8厘米不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集宁路古城遗址

全文共 822 字

+ 加入清单

集宁古城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元代集宁路古城遗址,位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巴音塔拉乡土城子村,北邻110国道,南靠黄旗海,西距集宁区25公里。古城建于金章宗明昌三年(1192年),原系金代集宁县,为西京路大同府抚州属邑,是蒙古草原与河北、山西等地进行商贸交易的春市场。元代初年,升为集宁路,属中书省管辖,下辖集宁一县。城内曾有皇庆元年(1312年)所立《集宁文宣王庙学碑》。1988年6月,被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城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940米,东西宽640米。

古城东、北墙保存较好,宽5-6米,残高0.5-2.5米。西、南墙破坏严重,已模糊不清。东、西墙各设一门,东门位于东城墙北段,外置方形瓮城。西门设在西城墙中段,外置马蹄形瓮城。南门情况不详。城内道路六纵七横,将古城分为三十一个单元,城内北部正中有一大型的建筑台基,台基南部为市肆遗址,城外西侧有一条南北向的道路直通西门瓮城。城内地层堆积东浅西深,文化层厚1.5-5米;遗迹丰富,有大量的房址、灰坑(窖穴)、水井、道路、墓葬、瓮棺葬、窑、窖藏等,遗迹间叠压打破关系较为复杂。古城内现辟为耕地,地表散见大量的陶瓷片、石柱础、石臼及砖瓦等建筑构件残块。2002年4月至2003年11月,为了配合集-老高速公路建设,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城内高速公路建设地带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面积达22045平方米,共发现房址91组、灰坑(包括窖穴)822座、灰沟110余条、水井22眼、道路9条、窑址23座、墓葬11座、瓮棺葬4座、窖藏34座,出土了大量不同质地的各类器物。其中完整瓷器200余件、可复原瓷器7416件、陶器877件、金银器10件、铜器351件、铁器268件、骨器456件、铜钱36849枚、其它石器、木器等各类器物2000余件。

这些遗迹、遗物的出土,为研究元代的城市制度、经济文化生活提供了翔实可靠的实物资料。

信息来源:乌兰察布市人民政府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枣阳古城遗址

全文共 272 字

+ 加入清单

枣阳古城遗址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古城遗址

位于枣阳市七方镇潘岗村,新石器时代、东周时期遗址。南北长约600米,东西宽约200米,面积约1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5米。遗址中部发现有灰坑等遗迹。采集遗物有石斧、石锛和陶片。新石器时代陶片以夹砂红陶为主,夹砂灰陶次之,有少量泥质红陶,纹饰有篮纹、指窝纹、弦纹、附加堆纹及镂孔、彩绘,器形有鼎、斝、豆、罐、簋、釜、盘、杯、碟、盆、碗、壶形器等,属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周代陶片有泥质灰陶、泥质黑陶、夹砂灰陶,器形有豆、甗等。该遗址文化内涵丰富,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信息来源:湖北省文物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