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地震发生的种类及应对措施有(汇编20篇)

浏览

3569

文章

24

篇1:日本地震预防及应对措施

全文共 3177 字

+ 加入清单

日本地处欧亚板块、菲律宾海板块、太平洋板块的交接处,是地震频繁活动的地区。但是日本人的防震预防措施也很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日本地震防范措施,欢迎阅读。

日本地震预防应对措施:完善的建筑物

为了抵御地震的破坏,日本的高层建筑普遍采用地基地震隔绝技术。这种技术,就是在建筑的底部安装弹性橡胶垫,或者摩擦滑动承重座缓冲装置来缓冲地震带来的晃动。其次,日本建筑在选材上也格外讲究,比如在欧洲、中国经常被当作主要建筑材料的砖瓦,很难在日本的建筑物中找到其踪影。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证明砖结构房屋不抗震,从那以后,砖结构建筑在日本几乎不再被使用,取而代之的是辅以轻型墙面材料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另外,为了提高传统木结构建筑的抗震能力,日本普通的民宅采用了箱体设计——地震发生时,房屋整体翻滚,不至于损毁。这也就是本次强震引发的海啸过后,漂浮在海面的房屋很多都没有散架的原因。

频繁的地震灾害促使日本颁布并完善了多部建筑物抗震方面的法律。日本有关建筑物抗震法规多达63部。历次大地震后,都要对相关法律进行完善和修改,可以说每一部法律都是日本抗震经验的一个总结。尤其是1995年阪神大地震发生后,日本政府先后在1996年、2000年、2005年、2006年连续四次修改《建筑基准法》。修订后的《建筑基准法》将住宅、楼房的抗震标准提高为经得住6至7级地震摇晃而不会坍塌;地方行政部门、消防署、警察局、广播电视局等社会服务机构必须能继续维持其使用功能;商务楼等人员密集场所要求能够经历8级地震不倒,使用期限能够超过100年。日本防震还有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学校是第一避难所”——所有房子都可以倒,但学校的房子不能倒。日本有一个《建筑物耐震修改促进法》,规定所有的公立学校必须高度耐震,新校舍要按最新严格耐震标准兴建,现存学校必须接受定期“耐震诊断”,有问题的会被补强或是改建。

日本地震预防应对措施:社会教育

日本儿童刚上小学的时候,学校会吩咐所有家长为孩子准备一顶棉帽子(在日本叫防灾头巾),其用意当然是一旦发生地震,学校就会让孩子们立即戴上这些帽子,保护自己。而在平时,这些帽子就套在座椅背上。学校每年实行一次地震演习,借助区里的地震体验车让学生“亲身经历”地震。

为了让地震的灾害减低到最低限度,日本各地中小学都非常重视防灾组织的建立、教师防灾研修、学生防灾知识的学习和防灾演习等防灾教育工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日本中小学一般都把防灾教育列入学校年间教育计划中,编制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防灾教育课程。如在理科、社会等课程中指导学生学习地震发生的机理、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以及过去所遭受的自然灾害的特征等,在道德课、综合学习课、课外活动等课程中培养学生的防灾意识、讲解日常生活中防灾的注意事项、灾害发生时应采取什么样的行动,以提高学生的放在技能。防灾演习是把学生平时习得的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实践的一项综合活动,日本各校分别针对地震发生在课上、课间、放学回家途中等不同情形进行各种实战训练,并请防灾教育专家或当地消防员来校指导,总结每次的经验和不足之处,以便下次改进。

日本地震预防应对措施:预警系统

日本开发了“地震受灾早期评价系统”,这个系统储存了大量4级以上地震的灾难资料,一旦发生大地震,该系统可以在30分钟内自动算出受灾规模,指导当局有针对性地迅速展开救援措施。长期以来,日本在建立城市防灾体系的工作中,始终把重点放在如何提高公路、铁路、公园等城市基础设施的抗震性与安全性上。走在东京的大街小巷,你会发现只要稍微开阔一些的绿地都会被政府划定为灾难来临时的“缓冲地带”。在记者居住地的附近就有一处小小的公园,其入口处插着一块“地震避难所”的牌子。

日本地震预防应对措施:居民防灾意识

日本的街道委员会经常会向居民发放“回览板”——上面第一行印着居民的姓氏,下面就是通知内容。大家阅读完以后,在自己的名字下盖个私章,或者签个名,然后再送到下一户人家。通知中,内容最多的就是防灾。防灾意识就是这样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日本人的日常生活。

日本地震预防应对措施:防灾用品

现在,日本越来越多的家庭日常都备有防灾用品,以应付随时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历史上经历过无数次大灾难袭击的日本人,用自己的智慧开发出很多用于防灾的商品。

紧急避难用包——这是一个用经过防火处理的聚酯材料制作的背包,里面备有最起码的日常用品,一旦灾害发生,就可立刻带上它疏散到安全处。背包内有各类用品27件,其中包括饮用水装运桶、罐装压缩饼干、罐装面包、矿泉水、手电筒、电池、蜡烛、火柴、防滑手套、棉毛巾、塑料袋、便携纸巾、开罐刀、护创膏、药棉、三角巾、绷带、棉花棍、剪刀、小钳子、镊子、塑料布、绳子、防尘口罩、急用哨子、摇动发光灯、固体燃料等

携带的无线射频识别标签获得相关的信息,以准确地判别身份。这一点,在重大灾害应对处理时有着重要的作用。

应急食品两罐,每罐内装110克有盐压缩饼干、冰糖糖块和熟花生米,这些食物的味道并不好吃,但是热量很高,可以有效补充体力和矿物质。按照说明,这两罐食品,在静止不动时能够满足一个成年人4天的营养需要。

保温雨衣

超薄保温雨衣一件。这种银色的保温雨衣是高科技产品,整件雨衣折叠后和一条手帕的体积不相上下,重量极轻,却可以连头包裹一个壮年大汉。这种雨衣采用了类似美国阿波罗飞船宇航员太空服的材料,可以有效隔热并有较好的韧性。在遭遇地震灾害时,很多人在废墟残骸中等待救援时面临体温下降的问题,这种雨衣可以有效地保存体温,增加生存的希望。必要时也可用它制成简易的储水器,来保存雨水以供饮用。

饮用水

饮用水两罐,每罐340克。水用双层金属罐包装,以尽量避免在地震中遭遇挤压损坏。饮用水中不掺杂果汁等添加材料,在必要时还可以用这种纯净水清洗伤口,避免感染。

强化手套

一副附有加强橡胶指垫的棉线手套。被砖石杂物困住时,戴上这种手套,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挖掘砖石瓦砾的能力,增强自己挖掘出险的可能。同时,手套防滑有助于攀爬脱险。

特制蜡烛

经过特殊处理的蜡烛两根,火柴一盒。在一些应急箱中,也有放置应急灯的,但大多数日本的应急箱放置蜡烛。这是因为蜡烛可以不怕潮湿影响,品质可靠,除照明外还可以充当火种和判断氧气含量。这种通过特殊处理的蜡烛,可以连续燃烧4.5个小时,比大多数应急灯提供的照明时间都要长。

收纳袋

高强度尼龙携行袋一个,使用者可以用这种携行袋将箱内物品全部装入随身携带。在地震中,脱离危险地带后,往往当地还在无水无电交通中断的阶段。那时,随身的水和食品就很有价值了。

此外,日本还开发出很多防灾的应急用品,例如:

高频哨子:能发出容易被人听到的3000赫兹频率的声音,在地震发生后可以吹哨来求助。

炉具套件:带有能烧一升热水的锅,避难时有了它,就能吃上热饭了。

干洗发剂:一旦发生灾难,水就变得无比宝贵,而这种洗发剂,只要将其抹在头发上并搓揉后用毛巾或纸巾擦净,头发的污垢就去除了。

长明蜡烛:灾难发生后就会停电,夜晚就需要用蜡烛来照明。这种蜡烛能长时间燃烧,如果以每天点燃10小时来计算,便可以使用100天。

压缩内衣:圆领衫、三角裤等被紧紧压缩成体积为110×70×26mm的大小。使用时,只要用手将其松开即可。

手摇电灯:只要使劲反复捏握把手(照片的右下部分)就可完成充电和发光。这种灯使用的LED(发光二极管)灯泡寿命长,无需干电池。充电1分钟,可照明约8分钟。

全能电器:内带收音机、LED灯泡、警铃及便携电话充电功能。利用手动摇杆充电1分钟,收音机可使用约60分钟,照明约30分钟,警铃可响5分钟,手机可通话约3分钟。

保质水罐:罐内侧贴有光半导体无纺布,由于光催化的杀菌作用,它可以将自来水保存3年。将水罐放在光亮的地方,可以利用光的作用来杀菌。

防灾兜帽:经过特殊耐热耐火加工的含铝防灾兜帽,用来保护头部不受掉落物或玻璃碎片等伤害。

方便米饭:这是把煮熟的米饭用特殊方法使之干燥后而成的。放在水里浸60-70分钟(热水浸20-30分钟)后就成为一份可口的米饭了。保质期为5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地震灾害发生时的自救互救措施

全文共 1065 字

+ 加入清单

近年来我国许多地区都有地震灾害发生的报道,这对于我们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有着巨大的威胁,虽然地震的灾害如今无法预防,但是我们可以做到的是在灾害发生后的自救互救,那么我们该如何来自救互救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室内应急

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你千万不要惊慌。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住的是楼房出不去,应立即关闭煤气和电闸,将炉火扑灭,躲到结实的床、桌下,或躲进跨度较小的房间,如卫生间或厨房,要注意保护头部,以防异物砸伤;要用口罩捂住嘴和鼻子,身体取低位;注意千万不要跳楼,俗语说:“小震不用跑,大震跑不了”,因为跳窗时人在地震过程中站立行走不稳,跳楼危险性极大;不要下楼梯,不要到处跑,不要随人流拥挤,这些地方容易崩塌垮掉、发生挤压踩伤。根据唐山地震震害调查结果表明,因跳楼或逃跑而伤亡的人数在六种主要伤亡形式(直接伤亡、闷压致死、跳楼或逃跑、躲避地点不当、重返危房、抢救或护理不正当等)中占第三位。

自救常识

如果被埋在废墟里,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移动身边可动之物,扩大空间。用砖块、木头等加固支撑住可能塌落的重物,以防余震。若在室内要用手、衣服或衣袖等捂住口鼻,防止有天然气煤气泄漏或烟尘呛闷窒息。要保存体力,创造生存条件,等待救援。

撤退时,要把上衣脱掉,把带有皮带扣的皮带解下来,以免中途被阻碍物挂住。

互救常识

地震后救人,时间就是生命,救人应当先从最近处救起,此种做法可以节约时间,减少伤亡。要先救青壮年,救出一个青年,就等于增多一份救援力量;另外还要注意先救有呼声的,先救容易救的人。

营救他人时应先确定伤员的头部位置,使头部暴露,迅速清除口鼻内的尘土,再使胸腹部暴露。如有窒息,应及时施以人工呼吸。在黑暗处待的时间长的人,出来后要避免强光的刺激。长时间处于饥饿的人,不能一下子喂给过多食物。

震后初期的抢救工作,大多采取手挖肩扛,不可用利器刨挖,挖掘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不要造成粉尘碎物飞扬,以致误伤和窒息被营救者,必要时可采取洒水息尘的办法。

室外应急

在行驶的车上时,要抓牢扶手,低头,以免摔倒或碰伤;可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耐心等待停车脱险。

正在室外的人员,用合适的物件罩在头上(双手也行),跑到空旷的地方。注意避开高大的建筑物,特别是有玻璃的,还有像烟囱、水塔、广告牌、路灯、大吊车、立交桥、过街天桥等。在楼群中躲不开可以进入路旁大楼里,底层不容易塌掉,但有被埋的危险。

地震时正在郊外的人员,应迅速离开山边、河岸及高压线、电线杆,以防滑坡、涨水等突发事件。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地震发生时的应急防护措施

全文共 1605 字

+ 加入清单

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防护的较好方法。

公共场所守秩序

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开人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

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用书包等保护头部;等地震过去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在商场、书店、展览馆、地铁等处: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等悬挂物。

在行驶的电(汽)车内: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楼内找好暂避点

地震一旦发生,首先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判别震动状况,千万不可在慌乱中跳楼,这一点极为重要。其次,可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墙角处,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开间小的厨房、厕所去暂避一时。因为这些地方结合力大,尤其是管道经过处理,具有较大的支撑力,抗震系数较大。

户外注意“高”风险

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用书包等保护头部;不要随便返回室内。

避开高大建筑物:楼房,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过街桥,立交桥,高烟囱,水塔下。

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变压器、电线杆、路灯、广告牌、吊车等。

车间工人要慎重

车间工人可以躲在机床及较高大的设备下,不可惊慌乱跑。特殊岗位上的工人要首先关闭易燃易爆、有毒气体的管道阀门,及时降低高温、高压管道的温度和压力,关闭在运转的设备。大部分人员可撤离工作现场,在有安全防护的前提下,少部分人员留在现场随时监视险情,及时处理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人在商店要镇定

当你商店遇到发生地震时,要保持镇静。由于人员慌乱,商品下落,可能使避难通道阻塞。此时,应躲在近处的大柱子和大商品旁边(避开商品陈列橱),或朝着没有障碍的通道躲避,然后屈身蹲下,等待地震平息。处于楼上位置,原则上向底层转移。但楼梯往往是建筑物抗震的薄弱部位,因此,要看准脱险的合适时机。服务员要组织群众就近躲避,震后安全撤离。

车要停稳人莫慌

司机应尽快减速,逐步刹闸。乘客(特别是在火车上)应用手牢牢抓住拉手、柱子或坐席等,并注意防止行李从架上掉下伤人。面朝行车方向的人,要将胳膊靠在前坐席的椅垫上,护住面部,身体倾向通道,两手护住头部;背朝行车方向的人,要两手护住后脑部,并抬膝护腹,紧缩身体,摆出防御姿势。

街上行走护住头

地震发生时,高层建筑物的玻璃碎片、大楼外侧的混凝土碎块、广告招牌、铁板、霓红灯架等,可能掉下伤人,因此正在街上行走时,最好将身边的皮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无物品时也可用手护在头上,作好自我保护。

特殊危险巧处理

燃气泄漏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千万不要使用明火,震后设法转移。

遇到火灾时:趴在地上,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地震停止后向安全地方转移,要匍匐、逆风而进。

毒气泄漏时:遇到化工厂着火,毒气泄漏,不要向顺风方向跑,要尽量绕到逆风方向去,并尽量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应注意避开的危险场所:生产危险品的工厂;危险品,易燃、易爆品仓库等。

学校人员不可乱

在学校里,地震时最需要的是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冷静与果断。有中长期地震预报的地区,平时要结合教学活动,向学生们讲述地震和防震、避震知识。震前要安排好学生转移、撤离的路线和场地;震后沉着地指挥学生有秩序地撤离。教学楼比较坚固、安全的学校,学生可以到开间小、有管道支撑的房间里躲避,决不可让学生们乱跑或跳楼。

人被压住稳心神

震后,余震还会不断发生,环境还可能进一步恶化,要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的环境,稳定心神,设法脱险。

设法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悬挂物或其他危险物;

搬开身边可移动的碎砖瓦等杂物,扩大活动空间,并注意防止周围杂物进一步倒塌;

设法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时再被埋压;

不要随便动用室内设施,包括电源、水源等,也不要使用明火;

闻到煤气及有毒异味后或灰尘太大时,设法用湿衣物捂住口、鼻;

不要乱叫,保持体力,用敲击声求救。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发生早产后的应对措施

全文共 450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孕妇在怀孕的晚期,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孕妇发生早产现象,对于早产发生后一定要进行相关的治疗措施,下面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发生早产后的应对措施吧。

1、卧床休息:取左侧卧位,可减少自发性宫缩,增加子宫血流量,增加胎盘对氧、营养和代谢物质的交换。

2、抑制宫缩药物:β2一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能激动子宫平滑肌中的β2受体,抑制子宫平滑肌收缩,减少子宫的活动而延长妊娠期。主要副反应有:母儿心率增快,心肌耗氧量增加,血糖升高,血钾降低等,故对合并心脏病、重度高血压、未控制的糖尿病等患者慎用或不用。

3、控制感染:感染是早产的重要诱因,应用抗生素治疗早产可能有益。特别适用于阴道分泌物培养B族链球菌阳性或羊水细菌培养阳性及泌尿道感染者。

4、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对妊娠35周前的早产,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24小时后至7日内,能促胎儿肺成熟,明显降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率。

5、其他:临产后慎用吗啡、哌替啶等抑制新生儿呼吸中枢的药物,产程中应给孕妇吸02;分娩时可作会阴后一侧切开预防早产儿颅内出血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发生地震如何做好防御措施

全文共 1460 字

+ 加入清单

民众作为地震灾害事件最直接和最广大的承灾体,要加强民众防御地震的知识。以下是由小编整理关于地震防御知识的内容,提供给大家参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欢!

学校人员如何避震?

在学校中,地震时最需要的是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冷静与果断。有中长期地震预报的地区,平时要结合教学活动,向学生们讲述地震和防、避震知识。震前要安排好学生转移、撤离的路线和场地;震后沉着地指挥学生有秩序地撤离。在比较坚固、安全的房屋里,可以躲避在课桌下、讲台旁、教学楼内的学生可以到开间小、有管道支撑的房间里,决不可让学生们乱跑或跳楼。

楼房内人员地震时如何应急?

地震一旦发生,首先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判别震动状况,千万不可在慌乱中跳楼,这一点极为重要。其次,可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墙角处,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开间小的厨房、厕所去暂避一时。因为这些地方结合力强,尤其是管道经过处理,具有较好的支撑力,抗震系数较大。总之,震时可根据建筑物布局和室内状况,审时度势,寻找安全空间和通道进行躲避,减少人员伤亡。

在商店遇震时如何应急?

在百货公司遇到地震时,要保持镇静。由于人员慌乱,商品下落,可能使避难通道阻塞。此时,应躲在近处的大柱子和大商品旁边(避开商品陈列橱),或朝着没有障碍的通道躲避,然后屈身蹲下,等待地震平息。处于楼上位置,原则上向底层转移为好。但楼梯往往是建筑物抗震的薄弱部位,因此,要看准脱险的合适时机。服务员要组织群众就近躲避,震后安全撤离。

车间工人如何避震?

车间工人可以躲在车、机床及较高大设备下,不可惊慌乱跑,特殊岗位上的工人要首先关闭易燃易爆、有毒气体阀门,及时降低高温、高压管道的温度和压力,关闭运转设备。大部分人员可撤离工作现场,在有安全防护的前提下,少部分人员留在现场随时监视险情,及时处理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地震发生时行驶的车辆应如何应急?

(1)司机应尽快减速,逐步刹闸;

(2)乘客(特别在火车上)应用手牢牢抓住拉手、柱子或座席等,并注意防止行李从架上掉下伤人,面朝行车方向的人,要将胳膊靠在前坐席的椅垫上,护住面部,身体倾向通道,两手护住头部;背朝行车方向的人,要两手护住后脑部,并抬膝护腹,紧缩身体,作好防御姿势。

户外如何应急?

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蹲下或趴,以免摔倒;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用书包等保护头部;不要随便返回室内。

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楼房,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过街桥、立交桥上下;高烟囱、水塔下。

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广告牌、吊车等。

公共场所如何应急?

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开人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

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用书包等保护头部;等地震过去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在商场、书店、展览馆、地铁等处: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后悬挂物。

在行驶的电(汽)车内: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看过“发生地震如何做好防御措施

地震时,在街上行走时如何避震?

地震发生时,高层建筑物的玻璃碎片和大楼外侧混凝土碎块、以及广告招牌,马口铁板、霓红灯架等,可能掉下伤人,因此在街上走时,最好将身边的皮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无物品时也可用手护在头上,尽可能作好自我防御的准备,要镇静,应该迅速离开电线杆和围墙,跑向比较开阔的地区躲避。

地震时的应急防护原则

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防护的较好方法。所谓就近躲避,就是因地制宜地根据不同的情况作出不同的对策。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火车发生火灾时有哪些应对措施

全文共 546 字

+ 加入清单

面对火车上突发的火灾不少人手足无措,从而导致火势扩大难以扑救。下面的小编带大家看看火车发生火灾时有哪些应对措施

1、火势不大时,乘客可以利用列车上的灭火器材扑救火灾,在乘务人员的引导下,有秩序地从起火车厢疏散到相邻安全车厢内。

2、利用车厢前后门逃生。每节车厢内都有一条长约20米、宽约80厘米的人行通道,车厢两头都有通往相邻车厢的手动门或自动门,当某一节车厢内发生火灾时,这些通道是被困人员利用的主要逃生通道。乘客应尽快利用车厢两头的出口,有秩序逃离火灾现场。大家只要百度搜索中国消防栓交易网,便能轻松获悉有关火灾自救方法与专业知识呢。

3、利用车厢的窗户逃生。车厢内的窗户一般为70×60厘米,装有双层玻璃。在发生火灾情况下,当列车停稳后,如火势太猛,被困人员可用坚硬的物品将窗户的玻璃砸破,通过窗户逃离火灾现场。

4、当火势较大,烟雾弥漫时,乘客可通过各车厢互连通道采取低姿行走的方式逃离火场。

5、火车的每节车厢是由挂钩连接的,当大火威胁相邻车厢时,在平坦路段应摘掉挂钩,让车厢脱节,使得其他相邻车厢免于威胁,也能防止火势蔓延。

通过上面所叙述的内容,相信大家对火车发生事故时如何正确自救逃生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如果平时还能够多了解并学会正确使用消防安全锤和火车出行安全小知识,请登录进行查询。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当发生地震时的应急措施有哪些

全文共 2009 字

+ 加入清单

地震,虽然目前人类还不能完全避免和控制,但是只要能掌握自救互救技能,就能使灾害降到最低限度。今天小编就与大家分享发生地震时的应急措施,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震后自救措施

地震时如被埋压在废墟下,周围又是一片漆黑,只有极小的空间,你一定不要惊慌,要沉着,树立生存的信心,相信会有人来救你,要千方百计保护自己。

地震后,往往还有多次余震发生,处境可能继续恶化,为了免遭新的伤害,要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环境。此时,如果应急包在身旁,将会为你脱险起很大作用。

在这种极不利的环境下,首先要保护呼吸畅通,挪开头部、胸部的杂物,闻到煤气、毒气时,用湿衣服等物捂住口、鼻;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和其它容易引起掉落的物体;扩大和稳定生存空间,用砖块、术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发生后,环境进一步恶化。

设法脱离险境。如果找不到脱离险境的通道,尽量保存体力,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向外发出呼救信号,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动,这样会大量消耗精力和体力,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或闭目休息, 等待救援人员到来。如果受伤,要想法包扎,避免流血过多。

维持生命。如果被埋在废墟下的时间比较长,救援人员未到,或者没有听到呼救信号,就要想办法维持自己的生命,防震包的水和食品一定要节约,尽量寻找食品和饮用水,必要时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

地震的成因

地球表层的岩石圈称作地壳。地壳岩层受力后快速破裂错动引起地表振动或破坏就叫地震。

由于地质构造活动引发的地震叫构造地震;

由于火山活动造成的地震叫火山地震;

固岩层(特别是石灰岩)塌陷引起的地震叫塌陷地震。

地震是一种及其普通和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但由于地壳构造的复杂性和震源区的不可直观性,关于地震特别构造地震,它是怎样孕育和发生的,其成因和机制是什么的问题,至今尚无完满的解答,但目前科学家比较公认的解释是构造地震是由地壳板块运动造成的。

由于地球在无休止地自转和公转,其内部物质也在不停地进行分异,所以,围绕在地球表面的地壳,或者说岩石圈也在不断地生成、演变和运动,这便促成了全球性地壳构造运动。关于地壳构造和海陆变迁,科学家们经历了漫长的观察、描述和分析,先后形成了不同的假说、构想和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又称新全球构造学说,则是形成较晚(上世纪60年代),已为广大地学工作者所接受的一个关于地壳构造运动的学说。

地震时的应急防护原则

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防护的较好方法。所谓就近躲避,就是因地制宜地根据不同的情况作出不同的对策。

一、学校人员如何避震?

在学校中,地震时最需要的是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冷静与果断。有中长期地震预报的地区,平时要结合教学活动,向学生们讲述地震和防、避震知识。震前要安排好学生转移、撤离的路线和场地;震后沉着地指挥学生有秩序地撤离。在比较坚固、安全的房屋里,可以躲避在课桌下、讲台旁、教学楼内的学生可以到开间小、有管道支撑的房间里,决不可让学生们乱跑或跳楼。

二、地震时,在街上行走时如何避震?

地震发生时,高层建筑物的玻璃碎片和大楼外侧混凝土碎块、以及广告招牌,马口铁板、霓红灯架等,可能掉下伤人,因此在街上走时,最好将身边的皮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无物品时也可用手护在头上,尽可能作好自我防御的准备,要镇静,应该迅速离开电线杆和围墙,跑向比较开阔的地区躲避。

三、车间工人如何避震?

车间工人可以躲在车、机床及较高大设备下,不可惊慌乱跑,特殊岗位上的工人要首先关闭易燃易爆、有毒气体阀门,及时降低高温、高压管道的温度和压力,关闭运转设备。大部分人员可撤离工作现场,在有安全防护的前提下,少部分人员留在现场随时监视险情,及时处理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地震时的应急措施

一、地震发生时行驶的车辆应如何应急?

(1)司机应尽快减速,逐步刹闸;

(2)乘客(特别在火车上)应用手牢牢抓住拉手、柱子或座席等,并注意防止行李从架上掉下伤人,面朝行车方向的人,要将胳膊靠在前坐席的椅垫上,护住面部,身体倾向通道,两手护住头部;背朝行车方向的人,要两手护住后脑部,并抬膝护腹,紧缩身体,作好防御姿势。

二、楼房内人员地震时如何应急?

地震一旦发生,首先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判别震动状况,千万不可在慌乱中跳楼,这一点极为重要。其次,可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墙角处,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开间小的厨房、厕所去暂避一时。因为这些地方结合力强,尤其是管道经过处理,具有较好的支撑力,抗震系数较大。总之,震时可根据建筑物布局和室内状况,审时度势,寻找安全空间和通道进行躲避,减少人员伤亡。

三、在商店遇震时如何应急?

在百货公司遇到地震时,要保持镇静。由于人员慌乱,商品下落,可能使避难通道阻塞。此时,应躲在近处的大柱子和大商品旁边(避开商品陈列橱),或朝着没有障碍的通道躲避,然后屈身蹲下,等待地震平息。处于楼上位置,原则上向底层转移为好。但楼梯往往是建筑物抗震的薄弱部位,因此,要看准脱险的合适时机。服务员要组织群众就近躲避,震后安全撤离。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地震发生时的自救措施有哪些

全文共 559 字

+ 加入清单

当人们在遇到突如其来的地震时,千万不要惊慌失措,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采取应急措施。在来不及逃出房屋的情况下,住平房的人可就近躲避在坚固的写字台下、炕沿下、床板下等。

住楼房的人应尽快从大房间躲避到厕所、厨房等小房间处;当来不及逃离大房间时,应躲在内墙墙角下、家具与门框附近等处,并保护头部和呼吸安全;不要躲在楼房的外墙角,以防外墙震裂倒塌而跌出墙外。不可躲在阳台上、窗户旁与拥在楼梯口,更不可盲目跳楼以防摔伤。

当主震约在20秒钟过去后,要立即撤出房间,以防接着而来的余震造成伤害。住高层楼房的人不可乘电梯逃离。为防地震造成停电和火灾,可沿楼梯撤出。逃出室外或己在室外的人应保护头部,以防止被瓦砾等物砸伤,并迅速往广场、操场、公园等空旷安全处疏散,要躲开狭窄街道、高楼、影壁、女儿墙、烟囱、桥梁、高压线、变压器、河堤,水坝等危险地段。

若地震时在立交桥上,司机和乘客应迅速步行下桥躲避。若地震时正在车间、影剧院、商场、学校等公共场所,若时间允许可依次迅速撤离;在来不及时,可就近躲在车床下、桌子下、舞台下、椅子下、柜台两侧等处。大地震后还有多次余震,此时不能回到尚未倒塌的建筑物内;倒塌的建筑物如发主火灾应迅速扑灭,以救出被困往其中幸存的人。

被埋在废墟中的人,应尽可能加固自己同围的支撑物,并用连续有规律的敲击声和呼喊声求救。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日本地震应对措施

全文共 6264 字

+ 加入清单

日本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正是由于这种地震多发的特点,日本人在应对地震方面,特别是地震前的预警准备以及地震后的逃生应对经验​颇有心得。以下是小编为您分享的日本应对地震措施的相关内容,以供参考。

日本应对地震措施2:完善的建筑物

为了抵御地震的破坏,日本的高层建筑普遍采用地基地震隔绝技术。这种技术,就是在建筑的底部安装弹性橡胶垫,或者摩擦滑动承重座缓冲装置来缓冲地震带来的晃动。其次,日本建筑在选材上也格外讲究,比如在欧洲、中国经常被当作主要建筑材料的砖瓦,很难在日本的建筑物中找到其踪影。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证明砖结构房屋不抗震,从那以后,砖结构建筑在日本几乎不再被使用,取而代之的是辅以轻型墙面材料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另外,为了提高传统木结构建筑的抗震能力,日本普通的民宅采用了箱体设计——地震发生时,房屋整体翻滚,不至于损毁。这也就是本次强震引发的海啸过后,漂浮在海面的房屋很多都没有散架的原因。

频繁的地震灾害促使日本颁布并完善了多部建筑物抗震方面的法律。日本有关建筑物抗震法规多达63部。历次大地震后,都要对相关法律进行完善和修改,可以说每一部法律都是日本抗震经验的一个总结。尤其是1995年阪神大地震发生后,日本政府先后在1996年、2000年、2005年、2006年连续四次修改《建筑基准法》。修订后的《建筑基准法》将住宅、楼房的抗震标准提高为经得住6至7级地震摇晃而不会坍塌;地方行政部门、消防署、警察局、广播电视局等社会服务机构必须能继续维持其使用功能;商务楼等人员密集场所要求能够经历8级地震不倒,使用期限能够超过100年。日本防震还有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学校是第一避难所”——所有房子都可以倒,但学校的房子不能倒。日本有一个《建筑物耐震修改促进法》,规定所有的公立学校必须高度耐震,新校舍要按最新严格耐震标准兴建,现存学校必须接受定期“耐震诊断”,有问题的会被补强或是改建。

日本的地震预警应对经验

地震,该做哪些准备?

那么,针对地震我们应当做好哪些准备?说到这里我不免一笑,虽然我并非地震专家,不过不知不觉定居日本已是三年有余。日本地震有多频繁?举两个例子您就知道了。如果东京一个月以上没有4级以上明显震感的地震(我的生活体会是4级以上地震会把我从睡梦中摇醒,吊灯会明显晃动),大家都会在私下交头接耳,老天是不是打算蓄积能量玩一次大的?第二,从第一次遇到地震我3岁的女儿吓得大哭到后来她淡定地说“地球哥哥又打喷嚏了。”只用了一年不到的时间。

于是我就这么慢慢的给“震出经验”了。而且,日本对各种防震准备和防震训练是无孔不入。从幼儿园起就是每个月的防震训练,孩子走路还摇晃就学会用防震巾包头后手牵手依次走向幼儿园操场了。我所在的小区,为防止地震断水,虽然本市的地震应急水源不到1公里远还是挖了备用水井,抽水用的柴油发动机和水泵则是由住户轮流检查备战,小区管理处还常备3天的罐头食品以防万一。

同时,要争取尽可能的收到预警信息。在日本其实是电视、网络、手机、有线广播和无线广播,专用报警器多系统多方位的传达预警消息,个人觉得最有效的还是手机短信,毕竟现代生活手机已经到了人手一机,机不离手的地步了。可能有人会问汶川地震把手机信号塔都震倒了,手机信号大面积中断,通过手机发送地震预警短信可靠不?事实上,解释这一点涉及到地震预警的原理,地震预警其实是地震发生后利用电波传播比地震波快的原理抢先在地震波到来前发出预警,于是就有了预警准确(地震已经发生了),以及预警信号传播快于地震这两个特征。换句话说,地震还没到手机短信就已经发出,就算事后手机信号塔倒了,也不影响预警短信的传播。

地震预警之后,该如何逃生?

接到地震预警后处理正确,的确是可以降低死亡率的。日本方面的数据是,如果能提前10秒预警,生存率可以增加12%左右,如果能够提前30秒预警,生存率能增加到40%左右,预警时间进一步增加对生存率影响反而不明显了,因为30秒左右已经足够做出正确的判断。

那么,如何利用收到地震预警之后的短暂逃生?事实上,收到地震预警后的处理,要根据地震的强度,距离震中的远近和您身处的环境做出不同的判断:

身旁有火源与电源,怎么办?

如果您收到地震预警时正在炒菜或者操作电动机械,请关闭火源或者电源之后再逃生。请牢记1923年东京大地震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是继发火灾。

身处大楼中,怎么办?

如果地震时您身处图书馆,商业大厦等框架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那么恭喜,如果您所处的建筑符合质量标准,那么哪怕是7级地震它也只会裂缝不会倒塌,所以千万别傻到跳楼,而是钻到桌子底下防止被《大英百科全书》或者《辞海》砸死就行。地震时请做好自我保护。

严正警告,如果您“有幸”收到地震预警而您的住所在3楼以上,请勿选择跳窗做为逃生手段,因为那样您是在自杀,不是逃生。事实上,如果遇到可能导致房屋倒塌的强烈地震,往门口或者窗口跑完全是一个错误的选择,因为强烈的地震波会让您站立都非常困难,更别说跑向远处的固定目标了。地震时请蹲下,不行就就地坐下,脸朝下,双手抱头。保护眼睛,低头、闭眼,以防异物伤害。

不要选用电梯下楼,地震时它们通常会自动停止运转以防更大危险,至少日本的电梯通常是这样的。当然,我也有过在AEON听到广播员用通常语速淡定地通知“现在正在发生5级地震,因为我们是免震构造房屋,所以请大家乘坐电梯离开商场。”的特殊经历,不过请相信,这种整栋房子下装弹簧的免震构造普及率真的很低,非常低。

只有在平房或者一楼,您才应该选择离开房间到开阔地。否则,就地取材增加自己的生存几率是唯一的选择。室内较安全的避震空间有:承重墙墙根、墙角;有水管和暖气管道等处。屋内最不利避震的场所是:没有支撑物的床上;吊顶、吊灯下;周围无支撑的地板上;玻璃(包括镜子)和大窗户旁。另外告诉您一个数据,如果地震在夜间发生,逃生人群80%以上是赤脚。想像一下满地的瓦砾和碎玻璃,您的抗震包似乎应该多放一点什么了吧。

被埋在废墟中,怎么办?

如果被埋在地震废墟,注意节省体力,没人知道您要在地下呆多久,没听到什么动静别大喊大叫,那时候您浪费的不是体力,是生命。猜猜地震发生后救命最多的是谁?部队?警察?消防员?全错,是邻居。可见邻里互助有多重要。再告诉您一个惊人的数据:3.11地震后,日本家庭保险箱在震后的返还率在99.7%。这进一步证实了有一个雪中送炭的邻居有多重要,以及得罪你的邻居后果可能有多严重。有空参加一下小区的防灾训练吧,到时候真靠得住的,说不定就是你的邻居。

珍爱生命,远离地震。其实,选择非地震带居住才是最可靠的防震措施。

做哪些准备?

那么,针对地震我们应当做好哪些准备?说到这里我不免一笑,虽然我并非地震专家,不过不知不觉定居日本已是三年有余。日本地震有多频繁?举两个例子您就知道了。如果东京一个月以上没有4级以上明显震感的地震(我的生活体会是4级以上地震会把我从睡梦中摇醒,吊灯会明显晃动),大家都会在私下交头接耳,老天是不是打算蓄积能量玩一次大的?第二,从第一次遇到地震我3岁的女儿吓得大哭到后来她淡定地说“地球哥哥又打喷嚏了。”只用了一年不到的时间。

于是我就这么慢慢的给“震出经验”了。而且,日本对各种防震准备和防震训练是无孔不入。从幼儿园起就是每个月的防震训练,孩子走路还摇晃就学会用防震巾包头后手牵手依次走向幼儿园操场了。我所在的小区,为防止地震断水,虽然本市的地震应急水源不到1公里远还是挖了备用水井,抽水用的柴油发动机和水泵则是由住户轮流检查备战,小区管理处还常备3天的罐头食品以防万一。

同时,要争取尽可能的收到预警信息。在日本其实是电视、网络、手机、有线广播和无线广播,专用报警器多系统多方位的传达预警消息,个人觉得最有效的还是手机短信,毕竟现代生活手机已经到了人手一机,机不离手的地步了。可能有人会问汶川地震把手机信号塔都震倒了,手机信号大面积中断,通过手机发送地震预警短信可靠不?事实上,解释这一点涉及到地震预警的原理,地震预警其实是地震发生后利用电波传播比地震波快的原理抢先在地震波到来前发出预警,于是就有了预警准确(地震已经发生了),以及预警信号传播快于地震这两个特征。换句话说,地震还没到手机短信就已经发出,就算事后手机信号塔倒了,也不影响预警短信的传播。

地震预警之后,该如何逃生?

接到地震预警后处理正确,的确是可以降低死亡率的。日本方面的数据是,如果能提前10秒预警,生存率可以增加12%左右,如果能够提前30秒预警,生存率能增加到40%左右,预警时间进一步增加对生存率影响反而不明显了,因为30秒左右已经足够做出正确的判断。

那么,如何利用收到地震预警之后的短暂逃生?事实上,收到地震预警后的处理,要根据地震的强度,距离震中的远近和您身处的环境做出不同的判断:

身旁有火源与电源,怎么办?

如果您收到地震预警时正在炒菜或者操作电动机械,请关闭火源或者电源之后再逃生。请牢记1923年东京大地震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是继发火灾。

身处大楼中,怎么办?

如果地震时您身处图书馆,商业大厦等框架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那么恭喜,如果您所处的建筑符合质量标准,那么哪怕是7级地震它也只会裂缝不会倒塌,所以千万别傻到跳楼,而是钻到桌子底下防止被《大英百科全书》或者《辞海》砸死就行。地震时请做好自我保护。

严正警告,如果您“有幸”收到地震预警而您的住所在3楼以上,请勿选择跳窗做为逃生手段,因为那样您是在自杀,不是逃生。事实上,如果遇到可能导致房屋倒塌的强烈地震,往门口或者窗口跑完全是一个错误的选择,因为强烈的地震波会让您站立都非常困难,更别说跑向远处的固定目标了。地震时请蹲下,不行就就地坐下,脸朝下,双手抱头。保护眼睛,低头、闭眼,以防异物伤害。

不要选用电梯下楼,地震时它们通常会自动停止运转以防更大危险,至少日本的电梯通常是这样的。当然,我也有过在AEON听到广播员用通常语速淡定地通知“现在正在发生5级地震,因为我们是免震构造房屋,所以请大家乘坐电梯离开商场。”的特殊经历,不过请相信,这种整栋房子下装弹簧的免震构造普及率真的很低,非常低。

只有在平房或者一楼,您才应该选择离开房间到开阔地。否则,就地取材增加自己的生存几率是唯一的选择。室内较安全的避震空间有:承重墙墙根、墙角;有水管和暖气管道等处。屋内最不利避震的场所是:没有支撑物的床上;吊顶、吊灯下;周围无支撑的地板上;玻璃(包括镜子)和大窗户旁。另外告诉您一个数据,如果地震在夜间发生,逃生人群80%以上是赤脚。想像一下满地的瓦砾和碎玻璃,您的抗震包似乎应该多放一点什么了吧。

被埋在废墟中,怎么办?

如果被埋在地震废墟,注意节省体力,没人知道您要在地下呆多久,没听到什么动静别大喊大叫,那时候您浪费的不是体力,是生命。猜猜地震发生后救命最多的是谁?部队?警察?消防员?全错,是邻居。可见邻里互助有多重要。再告诉您一个惊人的数据:3.11地震后,日本家庭保险箱在震后的返还率在99.7%。这进一步证实了有一个雪中送炭的邻居有多重要,以及得罪你的邻居后果可能有多严重。有空参加一下小区的防灾训练吧,到时候真靠得住的,说不定就是你的邻居。

珍爱生命,远离地震。其实,选择非地震带居住才是最可靠的防震措施。

看了日本地震应对措施还看:

日本应对地震措施4:预警系统

日本开发了“地震受灾早期评价系统”,这个系统储存了大量4级以上地震的灾难资料,一旦发生大地震,该系统可以在30分钟内自动算出受灾规模,指导当局有针对性地迅速展开救援措施。长期以来,日本在建立城市防灾体系的工作中,始终把重点放在如何提高公路、铁路、公园等城市基础设施的抗震性与安全性上。走在东京的大街小巷,你会发现只要稍微开阔一些的绿地都会被政府划定为灾难来临时的“缓冲地带”。在记者居住地的附近就有一处小小的公园,其入口处插着一块“地震避难所”的牌子。

日本应对地震措施1:社会教育

日本儿童刚上小学的时候,学校会吩咐所有家长为孩子准备一顶棉帽子(在日本叫防灾头巾),其用意当然是一旦发生地震,学校就会让孩子们立即戴上这些帽子,保护自己。而在平时,这些帽子就套在座椅背上。学校每年实行一次地震演习,借助区里的地震体验车让学生“亲身经历”地震。

为了让地震的灾害减低到最低限度,日本各地中小学都非常重视防灾组织的建立、教师防灾研修、学生防灾知识的学习和防灾演习等防灾教育工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日本中小学一般都把防灾教育列入学校年间教育计划中,编制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防灾教育课程。如在理科、社会等课程中指导学生学习地震发生的机理、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以及过去所遭受的自然灾害的特征等,在道德课、综合学习课、课外活动等课程中培养学生的防灾意识、讲解日常生活中防灾的注意事项、灾害发生时应采取什么样的行动,以提高学生的放在技能。防灾演习是把学生平时习得的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实践的一项综合活动,日本各校分别针对地震发生在课上、课间、放学回家途中等不同情形进行各种实战训练,并请防灾教育专家或当地消防员来校指导,总结每次的经验和不足之处,以便下次改进。

日本应对地震措施5: 防灾用品

现在,日本越来越多的家庭日常都备有防灾用品,以应付随时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历史上经历过无数次大灾难袭击的日本人,用自己的智慧开发出很多用于防灾的商品。

日本应对地震措施3:居民防灾意识

日本的街道委员会经常会向居民发放“回览板”——上面第一行印着居民的姓氏,下面就是通知内容。大家阅读完以后,在自己的名字下盖个私章,或者签个名,然后再送到下一户人家。通知中,内容最多的就是防灾。防灾意识就是这样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日本人的日常生活。

日本应对地震措施6:紧急避难用包

紧急避难用包——这是一个用经过防火处理的聚酯材料制作的背包,里面备有最起码的日常用品,一旦灾害发生,就可立刻带上它疏散到安全处。背包内有各类用品27件,其中包括饮用水装运桶、罐装压缩饼干、罐装面包、矿泉水、手电筒、电池、蜡烛、火柴、防滑手套、棉毛巾、塑料袋、便携纸巾、开罐刀、护创膏、药棉、三角巾、绷带、棉花棍、剪刀、小钳子、镊子、塑料布、绳子、防尘口罩、急用哨子、摇动发光灯、固体燃料等。

急用哨子——这种哨子的特殊设计在于它能发出容易被人听到的三千赫频率的音声,所以,在地震发生后,可以吹哨来求助。

压缩内衣——圆领衫、三角裤等被紧紧压缩成体积为110×70×26mm的大小。使用时,只要用手将其松开即可。

无需用水的洗发剂——一旦发生灾难,水就变得无比宝贵,洗发也就成为一种奢望。而这种洗发剂,只要将其抹在头发上并搓揉后用毛巾或纸巾擦净,头发的污垢就去除了。

可燃烧100小时的蜡烛——灾难发生后就会停电,夜晚就需要用蜡烛来照明。这种蜡烛能长时间燃烧,如果以每天点燃10小时来计算,便可以使用10天。

饮用水长期保存罐——种商品名为MEDETANK的饮用水长期保存罐,其罐壁内侧贴有光半导体无纺布,由于光催化的杀菌作用,它可以将自来水保存3年。这种存水罐需被放置在光亮的地方,以利用光的作用来杀菌。饮用水长期保存罐一般为20升装。此外,市场上有销光半导体无纺布封囊,每一封囊可用于5升水。只要放入这种封囊,无论何种容器都会有杀菌作用。

手摇充电的收音机及电灯——体积小巧,仅手掌般大小,内带收音机(限日本国内使用)、发光二极管灯泡、警铃以及便携电话充电功能。因为它是用手动摇杆来充电的,所以不用电池。手摇一分钟(约120次)的充电量,收音机可使用约60分钟,或是照明约30分钟,用于警铃的话,约可发出5分钟的报警声,而如果用于手机,可以通话约3分钟。

冷冻蔬菜——蔬菜经过冷冻并干燥后便成为一种保存食品。用热水发开后便能恢复蔬菜本身的润泽。冷冻蔬菜可保存3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地震应对措施

全文共 1843 字

+ 加入清单

近几年我国的地震灾害越来越频繁了,我们在积极的预防同时,掌握相应的自救方法,也是为我们自己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那么,你想知道发生地震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吗?下面是小编带来关于地震发生时的应对措施,希望能让大家有所收获!

地震自救常识

1.大地震时不要急

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你千万不要惊慌,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

2.人多先找藏身处

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遇到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教师等现场工作人员必须冷静地指挥人们就地避震,决不可带头乱跑。

3.远离危险区

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立即停车。

4.被埋要保存体力

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人员。

地震发生时的应对措施

一、地震发生时,楼房和平房相比,安全系数会高点,如果你是在楼房中:

1、千万不能使用电梯,更不要跳楼,要马上远离门窗、外墙,不要躲在木床、桌子下面,可以选择不易蹋、空间小的厕所、浴室、厨房里躲避,还可以选择紧靠衣柜的墙角边蹲下,用坐垫等物保护好头部,这是比较安全的,因为如果建筑物倒塌,撞击在这些大型木材物体上,会有一定的反弹力与架空,有可能会在靠近它们的地方留有一个空间,物体越大,越坚固,留下的空间就会越大,这个空间被叫做地震的“生命三角”,躲在这些地方,可以将室内的伤亡率由90%降低为2%。

2、不要慌不择路地往外跑,当大楼倒塌时,很多人是在门口,被门框、砖瓦、广告牌、水泥板、碎玻璃等砸死。

3、也不能使用楼梯,地震时,楼梯与大楼摇晃的频率不同步,结构发生不断地碰撞,在楼梯上的人,很有可能会被台阶割断,这种毁伤也是很恐怖的,而且人群惊恐地挤在楼梯上,除了会踩踏,楼梯可能会承受不住而坍塌。所以就算楼梯看起来是正常的,也要远离楼梯。

4、如果地震时你正在使用煤气或电源,一定要记得随手关闭,然后才迅速躲避,地震引起的火灾也是很严重的灾情,尽可能减少起火的苗头。

5、如果晚上睡觉时发生地震,只要马上翻滚下床,贴着床边周围躺下,床的周围会是一个相对安全的空间,也是“生命三角”,能够顺手将棉被枕头也一起翻拿下来保护身体重要部位更好。

二、地震发生时,如果你正在搭乘电梯:

马上全部按下各楼层的按钮,电梯一旦停下,迅速离开,紧急辨认安全的措施后避难。近来的电梯,都装有震动管制运行的装置,受到的强烈的震动,会自动停在最近的楼层,要抓紧机会逃出电梯。

三、地震发生时,如果你是在室外:

1、在天动地摇、站立不稳时,人的心理都是想找些看上去结实牢固的东西扶靠,这种想法在地震时却是危险的,历来的地震中,被水泥墙、门柱、烟囱、水塔等倒蹋砸死的人很多。

2、如是在街道、大楼下,最危险的是广告牌、玻璃窗等掉落,所以不要乱跑,也不要惊慌地跑回室内。

3、要避开人多的地方,避开高大的建筑物,远离高压线,远离化学等有毒的工厂,就地选择比较开阔的广场、公园等地方蹲下,用手或提包保护好头部。

四、地震发生时,如果你是在车内:

马上避开十字路口靠路边停车,把车窗关好,不要锁车门,不要拨车钥匙,参照地震室外逃生技巧迅速避难。如果汽车是在开阔的地方,可以下车在车边安全的地方躲避,要注意躲避周围由于地震失控的车。注意收听汽车收音机的广播,相信政府的消息,不要轻举妄动,听从警察、消防的指挥。

防震演习有必要

地震说来就来,有时候无法躲开。所以最好能够进行防震演习,加强地震后的逃生知识,危急时刻还能减少伤亡。

当发现房屋开始摇晃时,第一时间就能确知去哪儿躲避非常重要。如果在地震发生前就做好了准备和演习,你和家人就能在察觉震感的第一时间及时、正确地作出反应。防震演习可以让每个家庭成员知道如何应对地震。

每个家庭成员都应该知道各个房间的安全及危险地点在哪里:

(1) 安全地点:最佳安全点是坚固的家具下面或旁边,例如书桌或其他硬质桌子之下;有支撑的拱廊下,紧贴内部承重墙的地方也较安全;

(2) 危险地点:窗户、悬挂物件、镜子、壁炉以及较高的未固定家具边。

通过亲身体验如何在安全地点安身来巩固这些知识,对儿童尤其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地震发生后应急措施

全文共 507 字

+ 加入清单

地震发生后室内人员的应急措施

当地震发生后应该立即逃至室外,在广场、公园等地,以避余震。逃生过程中不要上阳台,不要去乘电梯,不要下楼梯,不要到处跑,不要随人流拥挤,这些地方容易崩塌垮掉、发生挤压踩伤。在公共场合时,一定要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千万不要慌乱拥挤,应避开人流,防止摔倒;并要把双手交叉放在胸前,保护自己,用肩和背承受外部压力。随人流行动时,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要解开衣领,保持呼吸畅通。也可躲在柜台、框架物中,蹲在内墙角及柱子边,护住头部。

如果人员被埋在废墟里,则要设法移动身边可动之物,扩大空间,进行加固,以防余震。这时不要用明火,防止易燃气泄漏爆炸。要捂住口鼻,防止附近有毒气泄漏。然后找机会呼救,等待救援。

地震发生后室外人员的应急措施:

对于室外的人员,当地震发生后应迅速离开山边、水边等危险地,以防滑坡、地裂、涨水等突发事件。转移至空旷开阔的地方,收听关于震情和行动指南的广播。千万不要重新返回室内,防止余震的发生,导致房屋倒塌,人员被砸。

今天小编对地震发生后应急措施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地震过后怎么防止传染瘟疫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地震发生时的应急措施

全文共 562 字

+ 加入清单

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下面带您了解一下地震发生时的紧急应急措施

1.在住宅(楼房和平房):要远离外墙及门窗,可选择厨房、浴室等开间小、不易塌落的地方躲藏。躲藏的具体位置可选择桌子或床下,也可选择坚固的家具旁或紧挨墙根的地方。住楼房的千万不要跳楼。

2.在教室:学生应用书包护头躲在课桌下或课桌旁,地震过后由老师指挥有秩序地撤出教室。

3.在工作间:迅速关掉电源和气源,就近躲藏在坚固的机器、设备或者办公家具旁。

4.在商场、展厅、地铁等公共场所:躲在坚固的立柱或墙角下,避开玻璃橱窗、广告灯箱、高大货架、大型吊灯等危险物。地震过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序撤离。

5.在体育馆、影剧院:护住头部,蹲、伏到排椅下面。

6.户外注意“高”风险,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用书包等保护头部;不要随便返回室内。避开高大建筑物:楼房,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过街桥,立交桥,高烟囱,水塔下。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变压器、电线杆、路灯、广告牌、吊车等。

今天小编对地震发生时的应急措施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地震过后怎么防止传染瘟疫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日本地震应对措施

全文共 6264 字

+ 加入清单

日本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正是由于这种地震多发的特点,日本人在应对地震方面,特别是地震前的预警准备以及地震后的逃生应对经验​颇有心得。以下是小编为您分享的日本应对地震措施的相关内容,以供参考。

日本应对地震措施1:社会教育

日本儿童刚上小学的时候,学校会吩咐所有家长为孩子准备一顶棉帽子(在日本叫防灾头巾),其用意当然是一旦发生地震,学校就会让孩子们立即戴上这些帽子,保护自己。而在平时,这些帽子就套在座椅背上。学校每年实行一次地震演习,借助区里的地震体验车让学生“亲身经历”地震。

为了让地震的灾害减低到最低限度,日本各地中小学都非常重视防灾组织的建立、教师防灾研修、学生防灾知识的学习和防灾演习等防灾教育工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日本中小学一般都把防灾教育列入学校年间教育计划中,编制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防灾教育课程。如在理科、社会等课程中指导学生学习地震发生的机理、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以及过去所遭受的自然灾害的特征等,在道德课、综合学习课、课外活动等课程中培养学生的防灾意识、讲解日常生活中防灾的注意事项、灾害发生时应采取什么样的行动,以提高学生的放在技能。防灾演习是把学生平时习得的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实践的一项综合活动,日本各校分别针对地震发生在课上、课间、放学回家途中等不同情形进行各种实战训练,并请防灾教育专家或当地消防员来校指导,总结每次的经验和不足之处,以便下次改进。

日本应对地震措施2:完善的建筑物

为了抵御地震的破坏,日本的高层建筑普遍采用地基地震隔绝技术。这种技术,就是在建筑的底部安装弹性橡胶垫,或者摩擦滑动承重座缓冲装置来缓冲地震带来的晃动。其次,日本建筑在选材上也格外讲究,比如在欧洲、中国经常被当作主要建筑材料的砖瓦,很难在日本的建筑物中找到其踪影。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证明砖结构房屋不抗震,从那以后,砖结构建筑在日本几乎不再被使用,取而代之的是辅以轻型墙面材料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另外,为了提高传统木结构建筑的抗震能力,日本普通的民宅采用了箱体设计——地震发生时,房屋整体翻滚,不至于损毁。这也就是本次强震引发的海啸过后,漂浮在海面的房屋很多都没有散架的原因。

频繁的地震灾害促使日本颁布并完善了多部建筑物抗震方面的法律。日本有关建筑物抗震法规多达63部。历次大地震后,都要对相关法律进行完善和修改,可以说每一部法律都是日本抗震经验的一个总结。尤其是1995年阪神大地震发生后,日本政府先后在1996年、2000年、2005年、2006年连续四次修改《建筑基准法》。修订后的《建筑基准法》将住宅、楼房的抗震标准提高为经得住6至7级地震摇晃而不会坍塌;地方行政部门、消防署、警察局、广播电视局等社会服务机构必须能继续维持其使用功能;商务楼等人员密集场所要求能够经历8级地震不倒,使用期限能够超过100年。日本防震还有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学校是第一避难所”——所有房子都可以倒,但学校的房子不能倒。日本有一个《建筑物耐震修改促进法》,规定所有的公立学校必须高度耐震,新校舍要按最新严格耐震标准兴建,现存学校必须接受定期“耐震诊断”,有问题的会被补强或是改建。

日本应对地震措施3:居民防灾意识

日本的街道委员会经常会向居民发放“回览板”——上面第一行印着居民的姓氏,下面就是通知内容。大家阅读完以后,在自己的名字下盖个私章,或者签个名,然后再送到下一户人家。通知中,内容最多的就是防灾。防灾意识就是这样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日本人的日常生活。

日本应对地震措施4:预警系统

日本开发了“地震受灾早期评价系统”,这个系统储存了大量4级以上地震的灾难资料,一旦发生大地震,该系统可以在30分钟内自动算出受灾规模,指导当局有针对性地迅速展开救援措施。长期以来,日本在建立城市防灾体系的工作中,始终把重点放在如何提高公路、铁路、公园等城市基础设施的抗震性与安全性上。走在东京的大街小巷,你会发现只要稍微开阔一些的绿地都会被政府划定为灾难来临时的“缓冲地带”。在记者居住地的附近就有一处小小的公园,其入口处插着一块“地震避难所”的牌子。

日本应对地震措施5: 防灾用品

现在,日本越来越多的家庭日常都备有防灾用品,以应付随时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历史上经历过无数次大灾难袭击的日本人,用自己的智慧开发出很多用于防灾的商品。

日本应对地震措施6:紧急避难用包

紧急避难用包——这是一个用经过防火处理的聚酯材料制作的背包,里面备有最起码的日常用品,一旦灾害发生,就可立刻带上它疏散到安全处。背包内有各类用品27件,其中包括饮用水装运桶、罐装压缩饼干、罐装面包、矿泉水、手电筒、电池、蜡烛、火柴、防滑手套、棉毛巾、塑料袋、便携纸巾、开罐刀、护创膏、药棉、三角巾、绷带、棉花棍、剪刀、小钳子、镊子、塑料布、绳子、防尘口罩、急用哨子、摇动发光灯、固体燃料等。

急用哨子——这种哨子的特殊设计在于它能发出容易被人听到的三千赫频率的音声,所以,在地震发生后,可以吹哨来求助。

压缩内衣——圆领衫、三角裤等被紧紧压缩成体积为110×70×26mm的大小。使用时,只要用手将其松开即可。

无需用水的洗发剂——一旦发生灾难,水就变得无比宝贵,洗发也就成为一种奢望。而这种洗发剂,只要将其抹在头发上并搓揉后用毛巾或纸巾擦净,头发的污垢就去除了。

可燃烧100小时的蜡烛——灾难发生后就会停电,夜晚就需要用蜡烛来照明。这种蜡烛能长时间燃烧,如果以每天点燃10小时来计算,便可以使用10天。

饮用水长期保存罐——种商品名为MEDETANK的饮用水长期保存罐,其罐壁内侧贴有光半导体无纺布,由于光催化的杀菌作用,它可以将自来水保存3年。这种存水罐需被放置在光亮的地方,以利用光的作用来杀菌。饮用水长期保存罐一般为20升装。此外,市场上有销光半导体无纺布封囊,每一封囊可用于5升水。只要放入这种封囊,无论何种容器都会有杀菌作用。

手摇充电的收音机及电灯——体积小巧,仅手掌般大小,内带收音机(限日本国内使用)、发光二极管灯泡、警铃以及便携电话充电功能。因为它是用手动摇杆来充电的,所以不用电池。手摇一分钟(约120次)的充电量,收音机可使用约60分钟,或是照明约30分钟,用于警铃的话,约可发出5分钟的报警声,而如果用于手机,可以通话约3分钟。

冷冻蔬菜——蔬菜经过冷冻并干燥后便成为一种保存食品。用热水发开后便能恢复蔬菜本身的润泽。冷冻蔬菜可保存3年。

日本的地震预警应对经验

地震,该做哪些准备?

那么,针对地震我们应当做好哪些准备?说到这里我不免一笑,虽然我并非地震专家,不过不知不觉定居日本已是三年有余。日本地震有多频繁?举两个例子您就知道了。如果东京一个月以上没有4级以上明显震感的地震(我的生活体会是4级以上地震会把我从睡梦中摇醒,吊灯会明显晃动),大家都会在私下交头接耳,老天是不是打算蓄积能量玩一次大的?第二,从第一次遇到地震我3岁的女儿吓得大哭到后来她淡定地说“地球哥哥又打喷嚏了。”只用了一年不到的时间。

于是我就这么慢慢的给“震出经验”了。而且,日本对各种防震准备和防震训练是无孔不入。从幼儿园起就是每个月的防震训练,孩子走路还摇晃就学会用防震巾包头后手牵手依次走向幼儿园操场了。我所在的小区,为防止地震断水,虽然本市的地震应急水源不到1公里远还是挖了备用水井,抽水用的柴油发动机和水泵则是由住户轮流检查备战,小区管理处还常备3天的罐头食品以防万一。

同时,要争取尽可能的收到预警信息。在日本其实是电视、网络、手机、有线广播和无线广播,专用报警器多系统多方位的传达预警消息,个人觉得最有效的还是手机短信,毕竟现代生活手机已经到了人手一机,机不离手的地步了。可能有人会问汶川地震把手机信号塔都震倒了,手机信号大面积中断,通过手机发送地震预警短信可靠不?事实上,解释这一点涉及到地震预警的原理,地震预警其实是地震发生后利用电波传播比地震波快的原理抢先在地震波到来前发出预警,于是就有了预警准确(地震已经发生了),以及预警信号传播快于地震这两个特征。换句话说,地震还没到手机短信就已经发出,就算事后手机信号塔倒了,也不影响预警短信的传播。

地震预警之后,该如何逃生?

接到地震预警后处理正确,的确是可以降低死亡率的。日本方面的数据是,如果能提前10秒预警,生存率可以增加12%左右,如果能够提前30秒预警,生存率能增加到40%左右,预警时间进一步增加对生存率影响反而不明显了,因为30秒左右已经足够做出正确的判断。

那么,如何利用收到地震预警之后的短暂逃生?事实上,收到地震预警后的处理,要根据地震的强度,距离震中的远近和您身处的环境做出不同的判断:

身旁有火源与电源,怎么办?

如果您收到地震预警时正在炒菜或者操作电动机械,请关闭火源或者电源之后再逃生。请牢记1923年东京大地震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是继发火灾。

身处大楼中,怎么办?

如果地震时您身处图书馆,商业大厦等框架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那么恭喜,如果您所处的建筑符合质量标准,那么哪怕是7级地震它也只会裂缝不会倒塌,所以千万别傻到跳楼,而是钻到桌子底下防止被《大英百科全书》或者《辞海》砸死就行。地震时请做好自我保护。

严正警告,如果您“有幸”收到地震预警而您的住所在3楼以上,请勿选择跳窗做为逃生手段,因为那样您是在自杀,不是逃生。事实上,如果遇到可能导致房屋倒塌的强烈地震,往门口或者窗口跑完全是一个错误的选择,因为强烈的地震波会让您站立都非常困难,更别说跑向远处的固定目标了。地震时请蹲下,不行就就地坐下,脸朝下,双手抱头。保护眼睛,低头、闭眼,以防异物伤害。

不要选用电梯下楼,地震时它们通常会自动停止运转以防更大危险,至少日本的电梯通常是这样的。当然,我也有过在AEON听到广播员用通常语速淡定地通知“现在正在发生5级地震,因为我们是免震构造房屋,所以请大家乘坐电梯离开商场。”的特殊经历,不过请相信,这种整栋房子下装弹簧的免震构造普及率真的很低,非常低。

只有在平房或者一楼,您才应该选择离开房间到开阔地。否则,就地取材增加自己的生存几率是唯一的选择。室内较安全的避震空间有:承重墙墙根、墙角;有水管和暖气管道等处。屋内最不利避震的场所是:没有支撑物的床上;吊顶、吊灯下;周围无支撑的地板上;玻璃(包括镜子)和大窗户旁。另外告诉您一个数据,如果地震在夜间发生,逃生人群80%以上是赤脚。想像一下满地的瓦砾和碎玻璃,您的抗震包似乎应该多放一点什么了吧。

被埋在废墟中,怎么办?

如果被埋在地震废墟,注意节省体力,没人知道您要在地下呆多久,没听到什么动静别大喊大叫,那时候您浪费的不是体力,是生命。猜猜地震发生后救命最多的是谁?部队?警察?消防员?全错,是邻居。可见邻里互助有多重要。再告诉您一个惊人的数据:3.11地震后,日本家庭保险箱在震后的返还率在99.7%。这进一步证实了有一个雪中送炭的邻居有多重要,以及得罪你的邻居后果可能有多严重。有空参加一下小区的防灾训练吧,到时候真靠得住的,说不定就是你的邻居。

珍爱生命,远离地震。其实,选择非地震带居住才是最可靠的防震措施。

做哪些准备?

那么,针对地震我们应当做好哪些准备?说到这里我不免一笑,虽然我并非地震专家,不过不知不觉定居日本已是三年有余。日本地震有多频繁?举两个例子您就知道了。如果东京一个月以上没有4级以上明显震感的地震(我的生活体会是4级以上地震会把我从睡梦中摇醒,吊灯会明显晃动),大家都会在私下交头接耳,老天是不是打算蓄积能量玩一次大的?第二,从第一次遇到地震我3岁的女儿吓得大哭到后来她淡定地说“地球哥哥又打喷嚏了。”只用了一年不到的时间。

于是我就这么慢慢的给“震出经验”了。而且,日本对各种防震准备和防震训练是无孔不入。从幼儿园起就是每个月的防震训练,孩子走路还摇晃就学会用防震巾包头后手牵手依次走向幼儿园操场了。我所在的小区,为防止地震断水,虽然本市的地震应急水源不到1公里远还是挖了备用水井,抽水用的柴油发动机和水泵则是由住户轮流检查备战,小区管理处还常备3天的罐头食品以防万一。

同时,要争取尽可能的收到预警信息。在日本其实是电视、网络、手机、有线广播和无线广播,专用报警器多系统多方位的传达预警消息,个人觉得最有效的还是手机短信,毕竟现代生活手机已经到了人手一机,机不离手的地步了。可能有人会问汶川地震把手机信号塔都震倒了,手机信号大面积中断,通过手机发送地震预警短信可靠不?事实上,解释这一点涉及到地震预警的原理,地震预警其实是地震发生后利用电波传播比地震波快的原理抢先在地震波到来前发出预警,于是就有了预警准确(地震已经发生了),以及预警信号传播快于地震这两个特征。换句话说,地震还没到手机短信就已经发出,就算事后手机信号塔倒了,也不影响预警短信的传播。

地震预警之后,该如何逃生?

接到地震预警后处理正确,的确是可以降低死亡率的。日本方面的数据是,如果能提前10秒预警,生存率可以增加12%左右,如果能够提前30秒预警,生存率能增加到40%左右,预警时间进一步增加对生存率影响反而不明显了,因为30秒左右已经足够做出正确的判断。

那么,如何利用收到地震预警之后的短暂逃生?事实上,收到地震预警后的处理,要根据地震的强度,距离震中的远近和您身处的环境做出不同的判断:

身旁有火源与电源,怎么办?

如果您收到地震预警时正在炒菜或者操作电动机械,请关闭火源或者电源之后再逃生。请牢记1923年东京大地震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是继发火灾。

身处大楼中,怎么办?

如果地震时您身处图书馆,商业大厦等框架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那么恭喜,如果您所处的建筑符合质量标准,那么哪怕是7级地震它也只会裂缝不会倒塌,所以千万别傻到跳楼,而是钻到桌子底下防止被《大英百科全书》或者《辞海》砸死就行。地震时请做好自我保护。

严正警告,如果您“有幸”收到地震预警而您的住所在3楼以上,请勿选择跳窗做为逃生手段,因为那样您是在自杀,不是逃生。事实上,如果遇到可能导致房屋倒塌的强烈地震,往门口或者窗口跑完全是一个错误的选择,因为强烈的地震波会让您站立都非常困难,更别说跑向远处的固定目标了。地震时请蹲下,不行就就地坐下,脸朝下,双手抱头。保护眼睛,低头、闭眼,以防异物伤害。

不要选用电梯下楼,地震时它们通常会自动停止运转以防更大危险,至少日本的电梯通常是这样的。当然,我也有过在AEON听到广播员用通常语速淡定地通知“现在正在发生5级地震,因为我们是免震构造房屋,所以请大家乘坐电梯离开商场。”的特殊经历,不过请相信,这种整栋房子下装弹簧的免震构造普及率真的很低,非常低。

只有在平房或者一楼,您才应该选择离开房间到开阔地。否则,就地取材增加自己的生存几率是唯一的选择。室内较安全的避震空间有:承重墙墙根、墙角;有水管和暖气管道等处。屋内最不利避震的场所是:没有支撑物的床上;吊顶、吊灯下;周围无支撑的地板上;玻璃(包括镜子)和大窗户旁。另外告诉您一个数据,如果地震在夜间发生,逃生人群80%以上是赤脚。想像一下满地的瓦砾和碎玻璃,您的抗震包似乎应该多放一点什么了吧。

被埋在废墟中,怎么办?

如果被埋在地震废墟,注意节省体力,没人知道您要在地下呆多久,没听到什么动静别大喊大叫,那时候您浪费的不是体力,是生命。猜猜地震发生后救命最多的是谁?部队?警察?消防员?全错,是邻居。可见邻里互助有多重要。再告诉您一个惊人的数据:3.11地震后,日本家庭保险箱在震后的返还率在99.7%。这进一步证实了有一个雪中送炭的邻居有多重要,以及得罪你的邻居后果可能有多严重。有空参加一下小区的防灾训练吧,到时候真靠得住的,说不定就是你的邻居。

珍爱生命,远离地震。其实,选择非地震带居住才是最可靠的防震措施。

看了日本地震应对措施还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日本地震应对措施

全文共 1587 字

+ 加入清单

日本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据说世界上每年发生的地震中有百分之二十发生在日本。那么你知道日本地震应对措施有哪些吗?接下来就跟着小编一起去看看日本地震应对措施吧!

日本地震应对措施:完善的建筑物

为了抵御地震的破坏,日本的高层建筑普遍采用地基地震隔绝技术。这种技术,就是在建筑的底部安装弹性橡胶垫,或者摩擦滑动承重座缓冲装置来缓冲地震带来的晃动。其次,日本建筑在选材上也格外讲究,比如在欧洲、中国经常被当作主要建筑材料的砖瓦,很难在日本的建筑物中找到其踪影。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证明砖结构房屋不抗震,从那以后,砖结构建筑在日本几乎不再被使用,取而代之的是辅以轻型墙面材料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另外,为了提高传统木结构建筑的抗震能力,日本普通的民宅采用了箱体设计——地震发生时,房屋整体翻滚,不至于损毁。这也就是本次强震引发的海啸过后,漂浮在海面的房屋很多都没有散架的原因。

频繁的地震灾害促使日本颁布并完善了多部建筑物抗震方面的法律。日本有关建筑物抗震法规多达63部。历次大地震后,都要对相关法律进行完善和修改,可以说每一部法律都是日本抗震经验的一个总结。尤其是1995年阪神大地震发生后,日本政府先后在1996年、2000年、2005年、2006年连续四次修改《建筑基准法》。修订后的《建筑基准法》将住宅、楼房的抗震标准提高为经得住6至7级地震摇晃而不会坍塌;地方行政部门、消防署、警察局、广播电视局等社会服务机构必须能继续维持其使用功能;商务楼等人员密集场所要求能够经历8级地震不倒,使用期限能够超过100年。日本防震还有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学校是第一避难所”——所有房子都可以倒,但学校的房子不能倒。日本有一个《建筑物耐震修改促进法》,规定所有的公立学校必须高度耐震,新校舍要按最新严格耐震标准兴建,现存学校必须接受定期“耐震诊断”,有问题的会被补强或是改建。

日本地震应对措施:居民防灾意识

日本的街道委员会经常会向居民发放“回览板”——上面第一行印着居民的姓氏,下面就是通知内容。大家阅读完以后,在自己的名字下盖个私章,或者签个名,然后再送到下一户人家。通知中,内容最多的就是防灾。防灾意识就是这样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日本人的日常生活。

日本地震应对措施:社会教育

日本儿童刚上小学的时候,学校会吩咐所有家长为孩子准备一顶棉帽子(在日本叫防灾头巾),其用意当然是一旦发生地震,学校就会让孩子们立即戴上这些帽子,保护自己。而在平时,这些帽子就套在座椅背上。学校每年实行一次地震演习,借助区里的地震体验车让学生“亲身经历”地震。

为了让地震的灾害减低到最低限度,日本各地中小学都非常重视防灾组织的建立、教师防灾研修、学生防灾知识的学习和防灾演习等防灾教育工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日本中小学一般都把防灾教育列入学校年间教育计划中,编制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防灾教育课程。如在理科、社会等课程中指导学生学习地震发生的机理、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以及过去所遭受的自然灾害的特征等,在道德课、综合学习课、课外活动等课程中培养学生的防灾意识、讲解日常生活中防灾的注意事项、灾害发生时应采取什么样的行动,以提高学生的放在技能。防灾演习是把学生平时习得的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实践的一项综合活动,日本各校分别针对地震发生在课上、课间、放学回家途中等不同情形进行各种实战训练,并请防灾教育专家或当地消防员来校指导,总结每次的经验和不足之处,以便下次改进。

日本地震应对措施:预警系统

日本开发了“地震受灾早期评价系统”,这个系统储存了大量4级以上地震的灾难资料,一旦发生大地震,该系统可以在30分钟内自动算出受灾规模,指导当局有针对性地迅速展开救援措施。长期以来,日本在建立城市防灾体系的工作中,始终把重点放在如何提高公路、铁路、公园等城市基础设施的抗震性与安全性上。走在东京的大街小巷,你会发现只要稍微开阔一些的绿地都会被政府划定为灾难来临时的“缓冲地带”。在记者居住地的附近就有一处小小的公园,其入口处插着一块“地震避难所”的牌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发生火灾的应对措施是什么

全文共 1311 字

+ 加入清单

发生火灾生命危在旦夕,几乎所有人都会惊慌失措,但您千万要保持冷静,去想对策。那么,你知道发生火灾的应对措施是什么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火灾逃生的相关措施。以供参考。

预防火灾自救九大口诀

第一诀:熟悉环境,临危不乱;

第二诀:保持镇静,明辨方向;

第三诀:不入险地,不贪财物;

第四诀:简易防护,掩鼻匍匐;

第五诀:善用通道,莫入电梯;

第六诀:避难场所,固守待援;

第七诀:传送信号,寻求援助;

第八诀:火已及身,切勿惊跑;

第九诀:缓降逃生,滑绳自救。

发生火灾的应对措施

商场:就地取材

一般来说,商场是物资较为集中的场所,人口密集,物品种类繁多。发生火灾后,可用来逃生的物资比较多。可将毛巾、口罩浸湿后制成防烟工具捂住口、鼻,也可用绳索、布匹、床单和窗帘来开辟逃生通道。如果商场还经营五金商品,还可利用各种机用皮带、消防水带和电缆线从窗口滑下。必要时,可穿戴商场经营的各种劳保用品,如安全帽、摩托车头盔等,以避免烧伤和坠落物体的砸伤。

按规定,每个商场都应设有室内外楼梯,消防电梯等,发生火灾后,尤其是在火灾初期阶段,这都是逃生的最好通道。下楼梯时应抓住扶手,以免被人群撞倒。

地下建筑:防烟是关键

地下建筑往往结构复杂,人员高度集中,发生火灾时,火场温度高,烟雾大,且短时间不易散开,疏散相对困难。

消防专家强调,进入地下建筑的人员一定要对其内部设施和结构布局进行观察,熟记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的位置。一旦发生火灾,人们应迅速撤离险区,尽量低姿势前进,不要做深呼吸,可能的情况下用湿衣服或毛巾捂住口和鼻子,防止烟雾进入呼吸道。有条件的情况下,应把初起之火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严格按防火分区或防烟分区,关闭防火门,防止火势蔓延。

影剧院:熟记安全出口

影剧院着火时,由于人多,疏散通道少,给人员逃生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要切记选择安全出口逃生。通常影剧院里都设有消防疏散通道,装有门灯、壁灯和脚灯等应急照明设备,并用红底白字标有“太平门”、“出口处”或“非常出口”、“紧急出口”等指示标志。发生火灾时,观众应按照这些应急照明指示设施所指引的方向,迅速选择人流量较小的疏散通道撤离。

五大火灾基本逃生知识

1、千万不可钻到床底下、衣橱内、阁楼上躲避火焰或烟雾,这些都是火灾现场最危险的地方,又不易被消防人员发现而获救。

2、千万不能利用一般电梯作为疏散通道,因为电梯井易产生烟囱效应或断电停运,反而让人处于更危险的境地。

3、逃生时可把毛巾浸湿叠起来捂住口鼻,无水时干毛巾也可,餐巾布、口罩、衣服也可以代替。要多叠几层使滤烟面积增大将口鼻捂严,防止火灾中产生的一氧化碳让人窒息死亡。

4、若住在二层楼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可以跳楼逃生。如果被困在三层以上千万不要急于跳楼。只有在消防队员准备好救生气垫并指挥跳楼时,或非跳楼即烧死的情况下才可。跳楼也要讲技巧,跳楼时应尽量往救生气垫中部跳,或选择有水池、软雨篷、草地等方向跳。如有可能要尽量抱些棉被、沙发垫等松软物品或打开大雨伞跳下以减缓冲击力。跳楼虽可求生,但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所以要慎之又慎。

5、事故发生之后不应好奇围观。一是可能会妨碍消防人员、医务人员和警务人员处理事故现场。其次事故发生之后,建筑或其它物体可能会发生变形或松动,很多不确定因素都存在着危险性,容易造成伤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急性肝炎的应对措施及发生原因

全文共 463 字

+ 加入清单

急性肝炎通常以全身的倦怠感、食欲缺乏、恶心、发热等症状开始发病,数日后出现黄疸。一般情况下,儿童的症状比大人的症状轻,但是极少数情况下也可出现急剧的症状,下面来看看急性肝炎的应对措施发生原因是什么吧?

【应对措施】

目前还没有特效药物,除给予维生素外,还应针对各种症状进行相应的治疗。

饮食上应非常注意,由于呕吐而不能进食时,应通过静脉补充水分和营养。逐渐地可给些米汤和果汁等,等到急性症状过后,可吃一些豆腐、鱼、鸡的胸脯肉等容易消化且脂肪又少的食物。

通常,2~3个月即可治愈,而慢性化以及向肝硬化演变者非常少见。但是,一旦慢性化后就变得非常难以治疗,还必须定期去检查肝脏的功能。

【发生原因】

儿童的肝炎几乎全部是由病毒引起,根据病毒的种类分为经口感染的甲型肝炎、由母亲传来的或是通过输血感染的乙型肝炎等。

【预防】

乙型肝炎的预防,可以进行预防接种。平时要注意饮食卫生,孩子不要吃街边的小吃,以免经口感染上甲型肝炎。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急性肝炎的应对措施及发生原因的常识都了解了吧,另外本网还有很多关于儿童疾病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可以继续关注,让孩子可以健康的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地震发生海啸的前兆及逃生自救措施

全文共 887 字

+ 加入清单

昨天14日0时2分,新西兰南岛中部发生7.5级强震。并且引发小规模海啸,民防部门已发布海啸预警,第一波海啸未必是最强的。海啸可能持续数小时,不少民担心海啸连夜逃上海边小山众。现在也要保持警惕。避免更大规模的海啸发生。那么地震发生海啸的前兆逃生自救措施有哪些呢?

地震海啸前的抗灾准备

准备防水急救包:在办公室和家里都准备一个逃生应急包,里边准备水、干粮、急救药品等,放置于随时可以拿到的地方。

准备救生衣和救生圈:沿海地区经常受到海啸袭击的家庭,最好将救生衣和救生圈放在随时可以方便拿到的地区,这样在洪水淹没的时候,可以更容易获救。

制定海啸撤离计划:在海啸频发地区,应定期对家人进行逃生训练。这包括了解海啸预警常识及基本的逃生技巧。考察周围地势,制定疏散路线,确定从家里或者公司最快可以到达的高处地形和高层建筑,以及到达那里的最快路线。应该寻找多个逃生地,因为海啸来临时很可能截断其中一些路线。

了解基本的地震海啸征兆

1.在沿海地区,地震是海啸的最明显征兆,地面强烈震动并发出隆隆声,都预示着海啸可能袭击。

2.大海突然退潮,并退离到离海岸较远的地方,裸露出大面积沙滩,这常常是海啸来临的前兆。

3.海上出现泡沫。

4.海水突然变热。

5.海上发出类似于喷气式飞机或列车行驶的声音。

6.动物行为反常,包括:深海鱼浮到海滩,地面上的动物逃往高地、恐惧海岸、聚集成群、或进入建筑物中。

7.当地政府发布的海啸警报。

海啸自救方法:

一、地震是海啸最明显的前兆。如果你感觉到较强的震动,不要靠近海边、江河的入海口。如果听到有关附近地震的报告,要做好防海啸的准备,注意电视和广播新闻。要记住,海啸有时会在地震发生几小时后到达离震源上千公里远的地方。

二、海上船只听到海啸预警后应该避免返回港湾,海啸在海港中造成的落差和湍流非常危险。如果有足够时间,船主应该在海啸到来前把船开到开阔海面。如果没有时间开出海港,所有人都要撤离停泊在海港里的船只。

三、海啸登陆时海水往往明显升高或降低,如果你看到海面后退速度异常快,立刻撤离到内陆地势较高的地方。

四、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急救包,里面应该有足够72小时用的药物、饮用水和其他必需品。这一点适用于海啸、地震和一切突发灾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儿童乳牙龋病的应对措施及发生原因

全文共 648 字

+ 加入清单

乳牙所生的龋齿称为乳牙龋。乳牙龋发展快,很容易波及牙髓,引起牙髓炎、牙根类周围炎,甚至面部的感染及其他危害,因此不能忽视,下面就和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儿童乳牙龋病的应对措施发生原因

【应对措施】

治疗牙齿龋洞的方法叫龋洞充填术,又称补牙。龋洞治疗的目的就是终止龋坏的发展,复原牙齿的外形,恢复牙齿的功能,保护牙髓组织。

治疗龋洞的原则是:彻底干净地清除龋坏组织,尽一切可能多地保存牙体硬组织。

治疗龋洞的方法是根据龋坏的不同情况分别采用龋坏组织磨除法、药物治疗法、再矿化法、充填法和修复法等。临床上常用充填法修补龋洞缺损。

【发生原因】

乳牙比恒牙容易患龋齿,主要与以下几种因素有关:

一、乳牙两牙间存在着生理间隙,容易嵌塞食物。

二、乳牙发育矿化程度低,耐酸力差。

三、儿童的饮食多为软质食物,粘稠性强,含糖量高,容易发酵产酸。儿童又爱吃糖,吃零食。

四、儿童睡眠时间长,口腔处于静止状态的时间也长,唾液分泌减少,因而口腔自洁作用差,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

五、儿童年龄小,不能很好地刷牙,牙面上存留的食物残渣多。

【预防】

当第一颗萌出后,就可以用软毛小牙刷开始帮助刷牙,做到早期预防。2岁以后的儿童需要在父母的帮助和指导下自己刷牙,饭后漱口,少吃甜食和零食的口腔卫生习惯。定期对儿童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龋齿并及时治疗,并对乳磨牙颊舌面窝沟等容易患龋的部位进行窝沟封闭,以防龋病的发生。

【易发年龄】

2~5岁。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儿童乳牙龋病的应对措施及发生原因的常识都了解了吧,另外本网还有很多关于儿童疾病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可以继续关注,让孩子可以健康的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发生火灾时的应对措施

全文共 2090 字

+ 加入清单

若不幸遭遇火灾,我们首先要保持保持冷静,去想对策。那么,你知道发生火灾的应对措施是什么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火灾逃生的相关措施。以供参考。

火灾逃生的相关措施(三):高层建筑发生火灾的应对措施

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如何逃生自救?省公安消防总队专家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了以下逃生自救知识。

一,走安全出口,千万不要乘坐电梯。

要事先了解和熟悉住宅的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防万一。千万不要乘坐电梯,因为火灾发生以后,电梯可能停电或者失控,而且容易产生烟囱的效果,人们可以寻着指示灯或者指示标识逃生。

二,房间内发生火灾,用灭火器或者消防栓第一时间扑灭。

房间内发生火灾时,千万不要惊慌失措,可以用灭火器或者消防栓第一时间扑灭,此时还应呼喊周围的人出来参与灭火和报警,如果火势无法控制,应该立即自己疏散,并且走时要把房门关上,防止烟气进入走道。逃出火场后,不要再顾忌遗留在室内的物品,再返回去拿。

三,其他房间或者楼层起火,开门逃生前应触摸一下门的把手。

如果门锁的温度已经很高,或者烟雾从门缝中往里钻,则说明外面的火已经很大,千万不要贸然地打开房门。如果门锁温度正常,或者门缝没有烟雾钻进来,说明火离自己还有一段距离,这时候可以打开一道门缝,观察一下外面的情况。开门时应该用一只脚抵住门的下框,防止外面的热浪将门冲开,使火势蔓延。在确信大火并没有对自己构成威胁的情况下,这时候尽快地逃离火场。

四,居住较高楼层,不能盲目地去跳楼。

当大火和浓烟已经封闭通道,应关闭房门内所有门窗,防止空气对流,延迟火焰蔓延的速度,并且用一些布条堵住门窗的缝隙,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用水浇在门窗上降低它的温度,等待救援。如果深居楼层较高的情况下,也不能盲目地去跳,要向外发出呼救的信号,可以抛一些沙发垫、枕头这些软的物体,夜间可以打开手电,使下面的人能够知道这里有人,能够救助。

五,紧急逃生遇烟气时,用湿毛巾或者衣物堵住口鼻。

当离开房间发现起火部位就在本楼层时,应尽快就近跑向已知的紧急疏散出口,遇有防火门应该及时关上,如果楼道被烟气封锁或者包围的时候应该尽量降低身体尤其是头部的高度,用湿毛巾或者衣物堵住口鼻。

六,学会正确使用灭火器和室内消防栓。

灭火器的正确使用方法:用手握住灭火器提把,平稳、快捷地提往火场,在距离燃烧物5 米左右的地方,拔出保险销(人应站在上风方向);用一只手握住喷管,将灭火器喷嘴对准火源根部,用另一只手按下压把;对准火焰根部,左右摇摆喷射,喷射时由外向内,由近而远。

室内消火栓的正确使用方法:室内消火栓包括消火栓及消火箱,一般都设置在建筑物内的公共部位墙壁上,有明显的标志,内有水龙带和水枪。当发生火灾时,找到离火场距离最近的消火栓,打开消火栓箱门,取出水带,将水带的一端接在消火栓出水口上,另一端接好水枪,拉到起火点附近后方可打开消火栓阀门。当消防泵控制柜处于自动状态时直接按动消火栓按钮启动消防泵;当消防泵控制柜处于手动状态时应及时派人到消防泵房手动启动消防泵。

火灾逃生的相关措施(二):单元式住宅发生火灾的应对措施

单元式居民住宅是人们稳定生活,安逸休息,维持生存的重要场所。火灾发生后,具体的逃生方法有:

1、利用门窗逃生。把被子、毛毯或褥子用水淋湿裹住身体,用绳索(可用床单、窗帘撕成布条代替)一端系统于门、窗、管道或其他牢靠的固定物体上,另一端系统于老人、小孩的两肋和腹部,将其沿窗放至地面,其他人可沿绳滑下。

2、利用阳台逃生。相邻单元的阳台相互连通的,可折破分隔物,进入另一单元逃生。无连通阳台但阳台相距较近时,可将室内床板或门板置于阳台之间,搭桥通过。

3、利用空间逃生。室内空间较大而可燃物较少时将室内可燃物清除干净,同时清除相连室内可燃物,紧闭与燃烧区相通的门窗,防止烟和有毒气体进入,等待救援。

4、利用时间差逃生。火势封闭了通道时,人员先疏散至离火势最远的房间内,争取时间、准备逃生器具,利用门窗,安全逃生。

5、利用管道逃生。房间外墙壁上有落水管或供水管道时,有能力的人,可以利用管道逃生,这种方法一般不适用于妇女、老人和儿童。

火灾逃生的相关措施(一):商场发生火灾的应对措施

商场(集贸市场)可燃物多,火灾荷载大,人员密度大,火灾危险性很大,一旦发生火灾,扑救难度大,人员疏散困难,易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要想从商场(集贸市场)火灾中成功地逃生,就必须掌握正确的逃生方法。

1、熟悉所处环境。走进商场等不熟悉的环境,应留心看一看太平门、楼梯、安全出口的位置,以及灭火器、消火栓、报警器的位置,以便有火警时及时逃出危险区或将初起火灾及时扑灭,并在被围困的情况下及时向外报警求救。只有养成这样的好习惯,才能有备无患。

2、利用疏散通道逃生。主要是利用商场设定的室内楼梯、室外楼梯或消防电梯等,尤其是在初起火灾阶段,要及时利用这些通道逃生。

3、自制器材逃生。主要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物品用作自我保护、开辟疏散通道。

4、利用建筑物逃生。即利用落水管、室外突出部位,各类门、窗以及避雷网(线),进行逃生或转移。

5、寻找避难处所逃生。如到室外阳台、楼层平台等待救援;选择火势、烟雾难以进入的房间,关好门窗,堵塞间隙,或浇湿可燃物,阻止或减缓火势和烟雾的蔓延。无论白天或夜晚,被困者应不断发出各种呼救信号,以引起救援人员注意而得救。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急性肾衰的应对措施及发生原因有哪些

全文共 870 字

+ 加入清单

急性肾衰的应对措施发生原因有哪些?急性肾功能衰竭简称急性肾衰,是一种特殊性质的综合征,是由于不同原因引起肾脏生理功能急剧减低甚至丧失,即肾脏不能按照机体需要来调节尿量及尿的成分。其特点为内环境水和电解质的稳定性受到破坏,酸碱平衡紊乱,代谢产物潴留,虽然常见少尿(每日尿量少于400mg/m2),但有些病例如氨基糖甙类肾毒素及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尿量可接近正常。因此用血止化测定如尿素氮、尿量测量来监测肾功能很重要。

【应对措施】

(1)卧床休息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2)低盐、低蛋白、高热量及多维生素饮食。

(3)神志不清及抽搐者,应专人护理,可口服或鼻饲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至宝丹1~2丸。

(4)急性心衰及水肿者,顺取端坐位,双下肢下垂或半卧位,可轮流结扎肢体,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凡衰作用。

(5)经上述紧急处理后应尽早送医院进一步诊治。

【发生原因】

急性肾衰可由很多原因引起。按病因与肾脏的关系可分类肾前性、肾性和肾后性。

1.肾前性肾前性肾功能衰竭系由于全身有效血循环量急剧降低,心搏出量降低,致使肾皮质血流量及肾小球过滤率降低。

⑴血容量减少:失血、胃肠道丢失、血浆蛋白减少、灼伤、肾或肾上腺疾病伴盐丢失者。

⑵低血压:败血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低体温、出血、心衰。

⑶低血氧:肺炎、拑挟主动脉、呼喊窘迫综合征。

2.肾性因肾疾患引起急性肾衰包括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所致急性肾衰,如继发于链球菌感染、红斑性狼疮、膜性增殖性肾炎、原因不明急进性及过敏性此癜。

肾内凝固系统被激活所致小血管栓塞可导致急性肾衰如肾静脉栓塞、皮质坏死及溶血性尿毒综合征,而溶血性尿毒综合征是婴儿急性肾衰中最常见的原因。

肿瘤浸润肾脏或尿酸结晶阻塞肾小管也可引起肾衰。发育中的异常如肾囊性病变,发育不全、遗传性肾炎均可并发急性肾衰。有这此紊乱的病儿常不能保存钠及水,但钠及水丢失常因经口饮入量增加而代偿。如并有呕吐、腹泻及经尿丢失盐及水可引起血管内容量减少及肾衰。

3.肾后性任何原因引起尿路梗阻均可继发肾衰,这类病儿常并发泌尿系感染。输尿管梗阻时必须是双侧性才发生肾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