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内蒙古人民革命青年团成立大会遗址(合集七篇)

浏览

5315

文章

7

篇1:内蒙古人民革命青年团成立大会遗址

全文共 603 字

+ 加入清单

内蒙古人民革命青年团成立大会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内蒙古人民革命青年团成立大会遗址,位于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和平街金盾花园东侧,东邻白音南路,南邻复兴东街。

内蒙古人民革命青年团成立大会遗址原名贾家店,为一家大车店。店院南北长100余米,东西宽70余米,院内有南、北正房和东厢房几十间。1945年10月5日,内蒙古人民革命青年团成立大会在这十余间东厢房里举行,有300余人参加了大会。会议选举产生了由1 5人组成的团执行蚕员会。特木尔巴根兼任执行委员会秘书长,特古斯朝克图任副秘书长,布特格其任组织部长,鲍荫扎布任宣传部长。内蒙古人民革命青年团颁布了团的纲领和章程,发表了《内蒙古人民革命青年团成立宣言》,明确指出内蒙古人民革命青年团是在内蒙古人民革命党领导的内蒙古青年的先锋队。

1946年5月31日,内蒙古人民革命青年团对团纲和团章进行了修改,明确规定内蒙古人民革命青年团为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领导的内蒙古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1947年7月9日,内蒙古共产党工

作委员会宣布成立后,内蒙古人民革命青年团正式由内蒙古共产党工作委员会直接领导。1949年3月25日,内蒙古人民革命青年团转为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成立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内蒙古委员会,克力更任书记,特古斯朝克图、巴图巴根、秋浦、嘎日布僧格、布特格其、乌如喜业勒图、布和、鄢仪贞为委员。

内蒙古人民革命青年团成立大会遗址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城市建设中被拆除。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东北抗联第一路军总司令部成立大会遗址

全文共 436 字

+ 加入清单

东北抗联第一路军总司令成立大会遗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东北抗联第一路军总司令部成立大会遗址,位于集安市榆林镇复兴村五道沟沟里,距庙沟沟门100米左右。是沟塘中较为平坦宽阔的地方,长约70米,宽约25米,一条乡路从中穿过,路两侧为三块大石头。该遗址山坡坡度较小,山坡下为杨靖宇将军当年讲话的大石头,山上植被繁茂,石后三米处有一条小河,河水清澈。

1938年5月,抗联二军政委魏拯民率二军军部和伊俊山率领的抗联五军南满远征旅在集安老岭山区五道沟(现属集安市榆林镇)同杨靖宇带领的抗联一军队伍会师后,从5月11日开始,召开了南满省委和抗联一路军高级干部会议,即著名的老岭--会议。会后,召开抗联第一路军总司令部成立大会。中共南满省委书记、副司令兼政治部主任魏拯民主持大会,杨靖宇将军就站在路北的大石头上,向全体与会的千余名将士庄严宣布: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部成立!在这个会上,杨靖宇向将士们报告了国际、国内形势和会议的情况。

该遗址是重要党史事件和会议遗址。

复兴村:复兴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成立遗址

全文共 635 字

+ 加入清单

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成立遗址位于清溪镇北面的含头岭,群山环抱,GPS坐标:北纬22°5158.4",东经114°1035.3",海拔高程58米。

1938年12月下旬,中共东宝联合县委机关从观澜白花洞(现属深圳宝安区)转移到清溪苦草洞村曾氏宗祠。1939年元旦,中共东宝联合县委指示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一大队和各区地方党动员来的抗日武装,共约200人,集中到东莞县清溪苦草洞进行整训,从中挑选120人编成东(莞)宝(安)惠(阳)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王作尧任大队长,何与成任政训员。

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经过整训后,挺进到东江河畔的桥头、石排、东坑、茶山一带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1939年4月,为利于游击队的生存和发展,取得了国民革命军的合法番号,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改编为第四战区第四游击纵队直辖第二游击大队,仍由王作尧任大队长、何与成任政训员。这支部队,成为后来成立的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的前身之一。

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成立遗址为两间并排的泥砖瓦房,朝向坐北向南,现已残破。

清溪镇:清溪镇位于广东省东莞市的东南部,毗邻港澳,与深圳、惠州两市接壤。面积143平方公里,生态环境优美,城镇配套设施完善。先后被定为"国家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和"全国综合改革试点镇",并获得"全国造林绿化百佳镇"、"全国外资企业出口创汇十强乡镇"和"国家卫生镇"等荣誉称号,在全国千强镇评比中,排名前五十名。进入20世纪90年代,。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龙岩县军民祝捷大会暨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大会遗址

全文共 210 字

+ 加入清单

龙岩军民祝捷大会暨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大会遗址为新罗区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龙岩县军民祝捷大会暨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大会遗址位于龙岩市和平路,1927年福建省防军混成第一旅旅长陈国辉建。军民祝捷大会旧址位于公园西北侧,为一广场,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1929年6月19日,红四军第三次攻克龙岩城后,闽西革命根据地初步形成。2万多军民在此--,党代表毛泽东、军长朱德发表重要讲话。1975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寺村塬革命委员会成立大会旧址

全文共 974 字

+ 加入清单

寺村塬革命委员会成立大会旧址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寺村塬革命委员会驻址位于正宁县湫头乡新庄子村,北距县道南罗公路1公里,驻址保存完好。

1932年3月19日,谢子长、刘志丹带领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在寺村塬一带发动群众,打击土豪劣绅,在广泛动员群众的基础上,陕甘游击队于4月上旬的一天,在湫头乡新庄子村岳王庙附近的场里,召开了寺村塬农民代表大会。大会主要议程有5项:宣布土地法令和苏维埃政府的决议和法令;成立革命委员会;分配粮食和游击队给养问题;建立赤卫队;号召推翻正宁县豪绅地主统治。会上经选举成立的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由于成立地点在寺村塬,故称其为寺村塬革命委员会。寺村塬革命委员会(又称陕甘边革命委员会、办公地点在张进有家里)由15人组成,农民委员10人,游击队委员5人;其中常务委员7人,正副主席3人。李杰夫任主席,张进元(车家沟村贫农)、唐贵荣(西城村中农)任副主席。委员会驻在新庄子村西洼,下设土地、肃反、财政、粮食4个委员会。会议决定,宣告执行苏维埃政府的一切决议和法令,以农民代表会和革命委员会的名义布告宣言,代表豪绅地主利益的国民党县政府、区公所均被推翻。会议决定没收所有地主富农的粮食,一部分分给贫农、雇农、中农和苦力,一部分作为游击队给养。会议决定改组赤卫队,禁止富农参加,以村为单位成立分队,由群众选举分队长1人;乡或七八个村成立大队,设正副大队长各1人;各乡联合成立总队部,设正副队长各1人,参谋1人。并以同样的组织形式成立少年先锋队组织。赤卫队、少年先锋队均属革命委员会领导。同年8月23日,由于国民党军队进攻,陕甘游击队撤离寺村塬,革命委员会随之解散。

谢子长、刘志丹率领的陕甘游击队在正宁寺村塬开展的革命活动,是陇东地区武装闹革命以来土地革命斗争最激烈、影响最大的一次。在这次革命斗争中诞生的寺村塬革命委员会是中共陕甘边历史上成立的第一个临时革命政权,也是甘肃历史上成立的第一个革命政权。它虽然在时间上只存在了短短的5个月,但它却是一次惊天动地的革命实践,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西北地区创建革命政权的第一次尝试,它传播了革命的种子,打击了地主豪绅,扩大了共产党的影响,为1935年8月新正县革命政权的建立,为1934年11月陕甘边革命委员会在南梁的重新恢复,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在中共陕甘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红色娘子军成立大会场地遗址

全文共 336 字

+ 加入清单

红色娘子军成立大会场地遗址为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红色娘子军成立大会场地遗址位于琼海市阳江镇,时代为1931年。为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本体边缘为界,东面向外延伸92.49米,南面向外延伸120.00米,西面向外延伸113.72米,北面向外延伸125.26米,总面积为74067.25平方米。

阳江镇:阳江镇位于琼海市西南山区,距嘉积32公里,东与中原镇毗邻,南与万宁市相隔,西与国营东平农场相依,北与龙江镇和嘉积镇接壤。是国营东平农场、东太农场、会山镇和海南牛路岭电站至市府所在地嘉积的必经之地,是“省百镇建设计划”之一镇。素有琼海“南大门”之称。面积与人口:全镇行政区域面积126平方公里,辖有15个村委会,221个村小组,总户数5849户,。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红军陕甘游击队成立大会遗址

全文共 258 字

+ 加入清单

红军陕甘游击队成立大会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成立大会遗址位于三嘉乡锦章村。1932年2月12日,谢子长带领西北反帝同盟军,在三嘉乡锦章村举行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成立大会,将西北反帝同盟军改编成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谢子长任总指挥,李杰夫任政委,杨仲远任参谋长。全军300余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的成立,正式打出了工农革命的旗帜,标志着陕甘地区的革命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1995年3月,中共正宁县委确立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成立大会遗址为正宁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