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修辞手法题及答案50题【汇集19篇】

这样一种把数学的美丽带入现实生活的玩具,永远都不会因为乏味而丧失魅力。抛开任何公式,很少有人能靠自己单独解开魔方。大部分人抓到魔方后都会鼓捣好一阵子,然后开始求助于魔方公式。照着公式解开后,人们对魔方的热情才刚刚开始。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会把更多的时间放在理解魔方上:它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东西,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变化。

浏览

3332

文章

234

语文知识点修辞手法专题训练

全文共 337 字

+ 加入清单

专题训练

根据下面句子的特点,仿写句子。

母亲是疲惫时的一杯龙井,当你倦怠无力时,淡雅的馨香和醇美使你神清气爽;

母亲是冬夜里的一床棉被,当你瑟瑟发抖时,贴心的呵护和温暖使你安然入梦;

母亲是

母亲是

请根据你对“微笑”的理解,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再写两句,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朋友,你会微笑吗?微笑是一杯浓浓的咖啡,,,微笑是一曲动人的音乐。微笑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温馨。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A、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B、午后也有蝉,但喧嚣了点,像一群吟游诗人,不期然地相会在树阴下。

C、像拙政园这样历史悠久、设计精巧的园林,在苏州大约有二百来处。

D、他的眼睛宛若切开的长缝,眯缝着,但却从中射出一道墨一样的黑光。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语文知识点修辞手法之常见题型主观题

全文共 603 字

+ 加入清单

修辞手法及考试题目类型:

常见题型主观题:

⑴仿句型:

①仿照下面例句写一句话,要求与例句格式梧似,并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

例句:我不是挺立在高山峻岭中的巨松,而是辽阔草原上的一棵小草——为壮丽的河山添上一笔绿意。

仿句:我不是矗立在广场中央的高大石像,而是绵延千里的路轨下的一颗小石子——为繁忙的交通运输献上全部的力量。

②、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完整。

海是水的一部字典,

浪花是部首,

涛声是音序,

鱼虾海鸥是海的文字。

解析:这是一道综合测试题,既考查学生仿写句式的能力,又考查考生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方法的能力。分析题干中给出的一组句子就会发现。第一句的比喻领有下面的三个比喻,四个比喻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意思。那么仿写的句子也要符合这些条件,另外,所造的一组比喻句都须合理贴切。

⑵情境型:

某中学为帮助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重返课堂,要在全校开展一次献爱心捐款、捐物、捐书活动。请你为这次活动拟一条校园标语(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

解析:这道题考查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好材料。近几年有关修辞手法的试题中,考辨识修辞手法的试题越来越少,考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的试题越来越多。尤其像这道题,要求“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体现了学习是为了更好地运用的思想,符合素质教育的方向。参考答案:献上一片爱心,托起一片希望;捐出一本图书,送去一片阳光;捐出一件衣物,送去一份温暖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语文知识点修辞手法之自测题

全文共 321 字

+ 加入清单

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D)

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运用比喻、夸张,说明行军之神速)

B.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沫。(运用拟人、比喻,生动地写出了反动势力的猖狂)

C.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运用排比、比喻,说明云的姿态万千)

D.大家都很喜欢她,因为她长得好像明星刘亦菲。(运用比喻,强调"她"长得很漂亮)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修辞的一句是(C)

A.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就像下了火。

B.苏州是一种诱惑,是一种挑战,是一种补充。全品本网

C.我的心情还像前几天一样无法平静。

D.云归碧海夕,雁没青天时。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语文知识点修辞手法之题型分析

全文共 297 字

+ 加入清单

题型分析

从题型分析看,近年来,中考对修辞的考查要求是:

①有对修辞手法的辨识选择题,包括一种或多种方法的辨识。解答时,要求考生能透彻了解八种修辞手法各自特点,尤其注意区别清楚容易混淆的几种修辞手法,如比喻的三种形式,设问与反问的区别,排比与反复的区别等。

②有对各种修辞作用的理解、分析、判断题。解答时,除了抓住各种修辞的本质特征去辨析外,更重要的是结合句意进行理解,不仅要分析修辞对描述对象的表现效果,还要体会出作者珠思想、意图。有的还要结合课文内容去把握。

③还有修辞手法的实际运用题(包括主观题和客观题),其中主观题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重视。如提供带有某种修辞手法的情境,用规定的方法仿写句子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的修辞手法

全文共 311 字

+ 加入清单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渔船上的灯火比作萤火虫发出的微光,勾勒出一幅幽静的江边月夜图,寄寓了诗人心中寂寞单调、茫然无奈的情感。

《舟夜书所见》的赏析

诗人描绘出倒映在水中的渔火化作满天星星的片刻,仅用几笔就出勾勒出这转瞬即逝的景物。全诗前两句是静态描写,把暗色和亮色联系在一起,显得形象鲜明。寄寓着一定的感情色彩。一种茫然无奈的情感袭上诗人的心头。后两句为动态描写。不难想象,当诗人见到微风腾起细浪,灯影由一点散作千万这动人一幕的时候,心情是何等地兴奋,全诗构成一幅独特而又令人神往的舟夜渔火图,给人安逸宁静的心灵感受。

《舟夜书所见》的全文

《舟夜书所见》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什么是修辞手法

全文共 516 字

+ 加入清单

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的写作的语言表达方法的集合。修辞手法一共有六十三大类,七十八小类。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

常见的修辞方法

一 比喻

1 比喻就是打比方,就是在描写事物或说明问题时用同他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

比喻里被比方的事物叫“本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叫做“喻体”联系两者的词叫喻词。例如:我们是花朵,老师是辛勤的园丁。

2比喻分三类:明喻 、暗喻、借喻。小学阶段的学生主要学习明喻。

明喻的结构特点是用喻词把本体和喻体连接起来,一般格式是:甲像乙。

3 比喻的好处:可以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使事物生动、具体、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另外,比喻可以用浅显常见的现象对深奥的道理假意说明。帮助人深入理解。

4注意:

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根本不同的两类事物,但两者必须有相似点。

比喻要具体、浅显、贴近、让人一看就明白。

二 拟人

1 拟人就是把事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也就是用描写人的词语来描写物 。例如:小燕子在屋檐下唱着歌,告诉人们春天来了。

2 好处:运用了拟人的写法,把本来不是人的东西人格化,使被描写的事物活跃起来,这就加强了语言的形象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五岭逶迤腾细浪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五岭逶迤腾细浪用了什么手法

全文共 372 字

+ 加入清单

“五岭逶迤腾细浪”这句诗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绵延不绝的山脉比作翻腾的细小海浪,既表现出五岭峰峦起伏的景象,也表现了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精神,表达了诗人心中磅礴的革命激情。

五岭逶迤腾细浪的出处

五岭逶迤腾细浪出自《七律·长征》,原文如下: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译文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五岭山脉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高大雄伟,在红军眼里也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湍急的流水拍击着高耸的山崖,溅起阵阵雾水,像是冒出蒸汽一样。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雪,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夸张是不是修辞手法 夸张是不是修辞手法呢

全文共 331 字

+ 加入清单

夸张修辞手法。夸张指的是一种通过想象力,故意夸大或缩小事物原有的特征,以达到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比如,“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句诗就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夸张的作用

夸张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共鸣,还能增强文字的幽默感和趣味性;夸张可以突出事物的本质,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强调语气,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

夸张法并不等于有失真实或不要事实,而是通过夸张把事物的本质更好地体现出来。夸张法既用在日常会话中,也用在文学作品中。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夸张可分为"普通"类和"超前"类。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语文知识点修辞手法之妙题解说

全文共 527 字

+ 加入清单

题解

[题一]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他发现是我,头摇得像拨浪鼓似的。

②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

③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④老爷子小心,别顾着说话--看掉下来把屁股摔成两半!

A①比喻②反问③排比④比喻B①夸张②设问③排比④比喻

C①比喻②反问③排比④夸张D①比喻②反问③夸张④夸张

[解说]此题主要考查考生能否正确理解和辨识几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题型是一道正选题。从所给的选项看,设计意图非常明确,把几种判断上容易混淆的修辞手法拿来让考生分辨,这就要求在解答是一定要用心捕捉文句中体现修辞手法特点的信息,结合有关的知识加以判断。[答案]C

[题二]”远远望去,宛如一群雪白肥壮的大狮子,有坐着的,有卧着的,有两两相对的,有簇聚成团的,原来这是一座宣石假山“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打比方;抓住了个园”冬景“的颜色、形状与白雪、狮子相似的地方,其作用在于突出个园的”冬景“的特征,使说明的事物更加生动、形象,使文章富有文采,激发阅读兴趣,(答到意思即可)

[解说]考查的着眼点是对考生运用修辞手法能力的考查,同时也对学生语文多方面的能力进行检验。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菊花争芳斗艳红的似火粉的似霞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全文共 381 字

+ 加入清单

运用了比喻跟排比的修辞手法。原句是:菊花争芳斗艳,红的似火,粉的似像霞,白的似雪。“红的似火,粉的似像霞,白的似雪”,将三个“比喻”修辞格连着使用。而这三个比喻句又组成排比句。

用比喻来对某某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以此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使语言生动形象,还可以使深刻的、抽象的道理浅显、具体地表达出来。

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这句话也是排比句)总之,排比的行文有节奏感,琅琅上口,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深化中心。

但是还是要区别排比跟对偶,两种修辞手法很多人弄混淆,对偶是二个语言单位(句子或句子成分),而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语言单位(句子或短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语文知识点修辞手法精品题深度解析

全文共 575 字

+ 加入清单

下列一段话所用的修辞手法列举正确的一项是()

你现在跟这个犹太人讲理,就像站在海滩上,叫那大海的怒涛减低它的奔腾的威力,责问豺狼为什么害得母羊为了失去它的羔羊而哀啼,或者是叫那山上的松柏,在受到天风吹拂的时候,不要摇头摆脑,发出簌簌的声音。要是你能够叫这个犹太人的心变软——世上还有什么东西比它更硬呢?

A.比喻排比反问B.比喻拟人设问C.排比拟人反问D.比喻排比设问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你现在跟这个犹太人讲理,就像站在海滩上”这句话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世上还有什么东西比它更硬呢”这句话运用的是“反问”的修辞手法;“叫那大海的怒涛减低它的奔腾的威力,责问豺狼为什么害得母羊为了失去它的羔羊而哀啼,或者是叫那山上的松柏,在受到天风吹拂的时候,不要摇头摆脑,发出簌簌的声音”这句话运用的是“排比”的修辞手法。经分析,答案A是正确的。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

点评:课标与教材对修辞手法这一考点的相关要求是: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在阅读过程中能判断常用修辞方法的种类并理解其表达作用;在交流和写作实践中能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修辞方法;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判断修辞方法运用的正误。常用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对比、借代、顶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语文知识点修辞手法精品题深度解析

全文共 360 字

+ 加入清单

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是

A.“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争渡”运用了反复手法,表现了词人急着寻路回家、奋力划船的情状。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运用对偶手法,描绘了一幅天高日丽、红碧交辉的彩色图画,令人心旷神怡。

C.“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运用反问手法,表现了女主人公对在外服徭役的丈夫深切的思念之情。

D.“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出”字运用了夸张手法,写出了青山的动态美。

D

解析

试题分析:D诗句中“出”是形容的山拔地而起,并没有夸张的意思。

考点:诗句赏析

点评:本题有难度,错误点不好判断。古诗赏析方法有三:理解全诗主旨及作者情感;分析关键语句的表达作用(对主旨的突出,对情感的点化,对景物特征的描摹);说明诗歌所运用的写作手法(用典,衬托,借景抒情,动静结合,修辞手法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的修辞手法

全文共 286 字

+ 加入清单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这两句诗句用的是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豆之泣是拟人,借豆喻己,豆萁比喻其兄弟。

这两句是很有名的诗句,传说是曹植,曹丕两兄弟之间的事。曹丕逼迫曹植在七步内写出一首诗,不然要杀头。曹植就做了这首诗,保住了一条性命,同时还有了七步之才的美誉。诗句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曹植受曹丕迫害而七步成诗,这两句诗形容豆在锅中被煮时的景况,把无生命的东西赋予生命的感情,以豆和萁比喻兄弟间迫害与被迫害的情况。以“豆在釜中泣”句,把豆子拟人化,以豆子在锅中被煮得鼓起水泡作响,而着以“泣”字描述,极切合诗人此时被压迫的心情,在形象生动的比喻中,抒发了自己沉痛的心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的修辞手法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的修辞手法是什么

全文共 401 字

+ 加入清单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这两句诗运用了互文和对偶的修辞手法。前后两句使用了两两相对、意义对称的词组, 使诗句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同时,前后两句的文意互相交错,互相渗透来表达一个完整的句意。这句诗可以翻译为:明月升起,惊飞了树上的鸟鹊,惊醒了树上的眠蝉,轻拂的夜风中传来了鸟叫声和蝉鸣声。

明月别枝惊鹊的出处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出自《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全文如下: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译文

皎洁的月光从树枝间掠过,惊飞了枝头喜鹊,清凉的晚风吹来仿佛听见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阵阵蛙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边几颗星星忽明忽暗,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往日的小茅草屋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便忽然出现在眼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语文知识点修辞手法具体讲解之对偶

全文共 463 字

+ 加入清单

对偶

(1)对偶的特点及其作用

对偶就是“对对子”,也称“对仗”。它必须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两句间的关系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和条件等。其作用有:便于吟诵,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2)对偶的几种形式

①依内容分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

例如: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对。例如: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串对:又称“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例如: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②依形式分可分为工对、宽对。

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严格按对仗要求;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说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

③依结构分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

成分对偶。例如: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即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

句子对偶。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初中语文常用修辞手法练习

全文共 293 字

+ 加入清单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东北小品火起来了!”当全面了解赵本山、潘长江等辽宁喜剧演员的小品演技及其效果时,你才能把握这句话深刻而宽广的内涵。

B.他为家乡主编的致富信息小报,信息量大,可读性强。每月印出来后,不到一小时的时间里,数百份小报就被老乡们索要一空。

C.辽宁老工业基地的装备制造水平和技术队伍的素质通过神舟飞船上的一块块仪表板充分体现出来。

D.他做事认真,待人诚挚,在生活和工作中,确实用自己的行动塑造了巨大的人格力量,感动和引导着周围的人们。

(C)解析:A应为“当……后”搭配不当。B“不到一小时的时间里”赘余,应为“不到一小时”。D“塑造”与“人格力量”不搭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是什么修辞手法 泥融飞燕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全文共 334 字

+ 加入清单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用了对偶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作者通过对山河、花草、泥沙、鸳鸯等自然景物的描写,向人们展示了一幅春阳高照、鸟语花香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欢悦情怀。

《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译文

江山沐浴在春光下,显得格外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泥土随着春天的来临而融化变得松软,燕子衔泥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作者简介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代表作有《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绝句》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运用了什么手法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修辞手法

全文共 284 字

+ 加入清单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运用了互文、对偶和夸张的修辞手法,诗中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去的惋惜和对友人未来的担忧。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译文

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大不相同。

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鲜艳娇红。

赏析

诗中作者的中心立意并不在畅叙友谊,或者纠缠于离愁别绪。而是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从而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眷念。全诗虚实相生,刚柔相济,将荷花写得十分壮美,境界扩大,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范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小雨滴敲敲打打 一场热闹的音乐会开始了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小雨滴敲敲打打什么修辞

全文共 365 字

+ 加入清单

“小雨滴敲敲打打,一场热闹音乐会开始了”这句话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雨滴滴落发出的滴答声看作是雨滴在打鼓,将雨滴拟人化了,形象描绘出雨水滴落的声音。拟人是一种将事物人格化的修辞手法。

拟人的修辞手法

拟人的表达效果:拟人可以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例句

1、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2、每条岭都是那么的温柔,虽然下自山脚,上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林木,可是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3、录音机接受了女主人的指令,"叭"地一声,不唱了。

4、街上非常热闹。电车不慌不忙地跑着,客客气气地响着铃铛枣一点也不性急,好像在说:"借光。呃,借光。"

5、这时,春风送来沁鼻的花香,满天的星星都在眨眼欢笑,仿佛对张老师那美好的想法给予肯定和鼓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初中语文常用修辞手法:夸张

全文共 254 字

+ 加入清单

1.定义

夸张是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合情合理地夸大或缩小。要注意的是,对某一个事物进行扩大或者缩小地描述,但不是毫无边际、没有原则的,不同于说大话,而是艺术地扩大或缩小。

2.三个要素

(1)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2)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3)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3.典型例句

(1)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了。

(2)这巴掌大的地方,怎么能踢球呢?

(3)十几天的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