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焦裕禄烈士墓(通用20篇)

我们徒步来到烈士陵园给为新中国的成立而抛头、洒热血英勇献身的先烈们扫墓,沉痛悼念英雄们,表达我们对先烈们诚挚的敬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焦裕禄烈士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浏览

1797

文章

239

篇1:宋占一烈士墓

全文共 271 字

+ 加入清单

宋占一烈士墓为聊城市文物保护单位。

宋占一烈士墓位于东昌府区张炉集乡张庄村,年代为现代,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2003年1月,宋占一烈士墓被公布为聊城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宋占一 (1906—1931)字子贯,后改名宋魁甫。聊城县小张庄(今属聊城市东昌府区) 人。共青团山东省委书记,革命烈士。1923年秋考入聊城省立第三师范学校。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聊城学生举行--,宋占一站在斗争前列,并组织“爱国十人团”,开展反帝爱国活动。1927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被补选为中共鲁西县委委员。 1928年1月,参与组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亚口夏山红军烈士墓

全文共 457 字

+ 加入清单

亚口夏山红军烈士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红军烈士墓位于红原县与黑水县交界处的亚克夏山北坡的桠口上,距红原县刷经寺镇约13公里,是阿坝红军长征遗迹的组成部分,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亚克夏山又名长板山、马塘梁子,海拔4800米,高耸云天,山势陡峭,沟壑纵横,终年积雪,气候多变。这是中国工农红军于长征途中连续翻越的第三座大雪山,也是中国工农红军往返翻越次数最多的一座大雪山,不少指战员在此献出了年轻的生命,雪山上留下了他们的铮铮铁骨。

1952年,奉命前往黑水剿匪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西线部队轻骑兵师137团进驻桠口,在其营地附近发现了十二具排列整齐的红军遗骸,于是收殓遗骸,造坟立碑,敬献花圈,举行了一个庄重而简单的祭奠仪式。战士们在烈士墓前肃立宣誓:不消灭黑水叛匪,不解放黑水各族人民永不收兵。1982年,有关部门拨款由红原县人民政府重建。亚克夏山红军烈士墓是我国海拔最高的红军烈士墓。

2006年5月25日,红军烈士墓作为阿坝红军长征遗迹的组成部分,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操球烈士墓

全文共 263 字

+ 加入清单

操球烈士墓为安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操球烈士墓位于怀宁县高河镇长铺村,年代为1931年。

2012年10月23日,操球烈士墓被公布为安庆市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高河镇:怀宁县辖镇。1950年设高河镇,1958年改公社。1985年复设高河镇。位于县北部,距县城38公里。高河过境,注入芝麻湖。面积80.5平方公里,人口5.2万。合(肥)九(江)铁路和合(肥)安(庆)公路过境。辖高河、枫树、龙岗、金星、金塘、永丰、胜利、和平、双牧、群力、平安、白马、新建、前进、红旗、太极、查湾、独枫、粉铺、谢山、全丰、长铺、方祠、万兴、新山、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陈先查烈士墓

全文共 262 字

+ 加入清单

陈先查烈士墓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陈先查烈士墓位于翔安区马巷镇山亭村,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为1935年。

保护范围:围墙东延1.5米,西延5米,北延8米,南至大路。

陈先查(1911~1935年),字清流,同安县山侯亭村人。历任中共同安县委组织委员、县委代理书记。陈先查自幼聪颖好学。因家庭生活困难,仅读完一年级就辍学,一边帮家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一边向其父学习古文。青年时代的陈先查对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盘剥极为不满。当时,在侯亭小学当校长、以教师职业为掩护的中共同安特支负责人周少梁发现他是有用之才,主动找其谈心,启迪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大安镇大安村无名革命烈士墓

全文共 433 字

+ 加入清单

大安镇大安无名革命烈士墓,位于通化县大安镇大安村南2公里处、水洞河边,占地面积900平方米。大安镇大安村革命烈士墓安葬着“四保临江”战役牺牲的我东北民主联军辽东军区三纵、四纵将士48名。墓碑题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1947年1月30日,国民党军以3个师的兵力向我临江地区进行第二次进犯,我参战部队密切配合,至2月8日共歼灭国民党军5200余人,粉碎了敌人的第二次进攻。1947年2月13日,国民党军纠集一切可能之机动兵力,以近4个师的兵力向我临江地区进行更大规模的进犯,我参战部队浴血奋战,至3月24日,此次战役共计歼灭国民党军14000余人。两次保卫战虽然取得了重大胜利,但我参战部队也付出了较大牺牲。在通化县各乡镇,都有“四保临江”战役革命烈士墓,主要安葬着牺牲的我东北民主联军辽东军区三纵、四纵将士48名。

1947年春形成,利用于1947年秋,1963年改建,2008年再建,遗址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和利用,建设水平较高。(中共通化县委党校提供)

大安村:大安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周介甫烈士墓

全文共 231 字

+ 加入清单

周介甫烈士墓为炎陵县文物保护单位。

周介甫烈士墓位于中村瑶族乡中村村。周介甫(1903-1928),1903年10月生于中村一富户。1926年湖南农-动兴起,周介甫在周南学校创办贫民夜校,组织青年农民学文化、学政治、练武术、唱革命歌,9月当选为首届酃县农民协会委员长,参与领导全县农-动斗争。1928年3月,在中村分田运动中,他把家里保存的土地契约全部拿出来当众烧毁,以示革命到底的决心。5月突遭挨户团包围逮捕,在押往县城途中惨遭杀害,葬中村圩背。

中村村:中村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吴敦仁烈士墓和纪念碑

全文共 1969 字

+ 加入清单

吴敦仁烈士墓纪念碑为泉港区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吴敦仁烈士墓和纪念碑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涂岭镇林角村。

吴敦仁,生于1906年,涂岭林角村人。1921年秋,考入集美学校师范部,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1926年2月,参加共产党员王德彰、吴国珍领导的由多位进步学生组成的“集美同学回乡宣传队”,到惠安城关及山腰、坝头、大前黄、割山和涂岭等区乡开展反帝反封建的宣传活动。10月,随中共厦门特支、共青团厦门干事会和厦门大学党支部指派的王德彰、柯联定、吴国珍等人,回到惠安,筹备迎接国民革命军光复惠安。11月25日,北伐军进入惠安城,他和同志们一起举行军民祝捷联欢大会,组织演讲、--、演文明戏活动,反对--污史、土豪劣绅和封建会道门,开展减租减债运动。

1926年12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共惠安县第一个支部——惠安支部的一名党员。1927年中共惠安县临时县委成立,任学生支部负责人。这个时期国共合作,他担任由共产党协助成立的国民党惠安县临时党部的组织干事,又担任县联合会执委,负责宣传股工作。还以县学生联合会的名义,和苏克明等8位同志在县政府机关组成钱粮监督委员会,对征收农民钱粮实行监督,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

1927年4月“四一二”--政变后,他转移到惠安县北部涂岭农村,在鼎新小学担任教员,以教师职业为掩护,坚持开展农-动。4月下旬,与受中共闽南部委的指派前来惠安工作的共产党员施岑侬、许彩英接上关系,在涂岭组织发展“互助团”,会员有60人,并以互助团成员为骨干,创办农民政治训练班、农民夜校,向农民宣传革命思想,把穷苦的农民群众团结起来。7月14日,正式成立涂岭农民协会、农民自卫军,农会会员和学生1000多人参加在林角埔召开的成立大会,施岑侬和吴敦仁在会上讲话。1927年8月中共惠安特别支部在涂岭成立,他任林角支部书记。涂岭农-动扩展到晋(江)、惠(安)、仙(游)3县交界三坪山区13个基点村,农会会员1200余人,农民自卫军500多人-,其中常备队21人。农会和农民自卫军在党的领导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捐斗争,先后3次击退惠安、泉州国民党“田亩捐”局长带领的征税军队以及林寿国海军陆战队摧捐军队的进攻。12月1日,涂岭农民自卫军近千人编为2个营13个连队,更名为惠安工农革命军。1月16日,国民党海军陆战队杨献秋营300多人,从仙游园庄插进涂岭西部山区,妄图摧毁工农革命军。他和吴国珍、陈冬水等人得悉后,部署工农革命军在泗洲村溪谷间将敌军三面合围,经过2个多小时激战,大获全胜,毙敌30多人,俘敌70多人,缴获--械200多支,粉碎了敌人的围剿。

1929年10月,他与中共惠安县委委员陈平山等恢复发展农民协会,坚持革命斗争。1930年6月,任涂岭区委负责人。7月6日,在中共惠安县委领导下,他和蓝飞鹤、吴国珍、陈兴桂、陈冬水等人,发动路口、涂岭、菱溪和“十八乡”的三朱、前烧等村近千名农民,联合开展武装反抗股匪汪汉民(柴水)征收烟苗捐的“抗捐拒匪”斗争,取得了胜利。7月,他任中共惠安县委委员,加紧开展武装暴-动-准备工作。

1930年9月15日,正要举行武装暴-动-时,突然发现惠西蓝田股匪汪云龙带着二三十人-队窜入涂岭乡绅章寿卿家中,他同中共泉州特委军委书记、惠安红军总指挥、红一团团长兼政委陈平山一起,到章寿卿家中向股匪阐明共产党的主张,化阻力为助力,并以防意外,留在章家牵制股匪。陈平山率领第一团500多名战士进攻地主武装据点惠枫车站,因久攻不下,暴-动-失利。

惠安暴-动-失败后,国民党-派派出大批--民团,疯狂地“围剿”革命势力。他临危不惧,仍坚持党的工作。他和陈平山、吴国珍、陈冬水等对涂岭区委进行了整顿,并迅速在涂岭、驿坂、樟脚、陈田等地建立党支部和农会组织,大力开辟涂岭至三坪山区的游击活动区,坚持开展反抗国民党-政府征捐派税的斗争。一时间,使北起枫亭、园庄,南至驿坂,西至三坪纵贯30里地带一度成为武装游击“赤化区”。

1930年12月26日,吴敦仁外出活动后于傍晚回到家里。8时许,他正躺在楼下卧室里的床上看书,突然受到潜伏在窗外的被地主恶霸收买的匪徒的-击,胸部和肩胛多处中弹,为革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时年仅24岁。

2001年12月,泉港区人民政府将吴敦仁烈士纪念碑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洛江区委党史研究室

涂岭镇:涂岭镇地处泉港区西南部,与惠安、洛江、仙游三县区交接。全镇总面积157平方公里,占泉港区陆地面积的一半,下辖21个行政村、1个社区,人口5万多人。镇党委下辖39个党支部,其中农村党总支部2个,党支部19个,社区党支部1个,直属单位17个,党员1524人。涂岭镇民风淳朴,辖区内秩序井然,社会安定稳定。涂岭籍在外工商企业和政界人士遍布全国各地,其中不乏实力雄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董云阁烈士故居及其烈士墓

全文共 621 字

+ 加入清单

董云阁烈士故居及其烈士墓为石狮市文物保护单位。

董云阁,1908年6月出生于石狮市永宁镇后山村的一个菲律宾侨属家庭。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任团支部书记,不久便转为中国共产党员。1926年6月起,先后担任共青团福建省委组织部长、福建党团总行动委员会常委、共青团福建省委书记等职。1930年12月,出任中共闽南特委副书记,与书记陶铸等到漳州恢复党团活动,并深入漳属各县组建工农游击队,开展武装斗争。1931年3月中共福建省委机关遭敌人破坏后,回到厦门与蔡协民等组成临时省委,主动担负起指导全省革命斗争的重任,直到同年7月中共厦门中心市委成立。1932年5月,不幸被捕,在狱中,他坚贞不屈,英勇就义。

董云阁烈士故居建于1929年,为早期洋楼,至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1998年被确定为石狮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董云阁烈士墓建于1987年,是董云阁的衣冠冢及其夫人高秀真的合葬墓。1993年被确定为石狮市学校德育基地,1998年2月被确定为石狮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惠安县委党史研究室

董云阁(1908~1932年),又名董光泰,曾用名董光华、董奕象,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生,晋江永宁后山村(今属石狮市永宁镇)人。其父早年往菲律宾经商,生意兴隆,家境颇宽裕。云阁童年入家乡董氏开办的“四合成”药铺附设的私塾念书。民国9年(1920年)随父往菲律宾,在马尼拉继续就学。民国14年,跟三叔父回国,就读于厦门集美学校。云阁性格内。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永嘉县革命烈士墓

全文共 281 字

+ 加入清单

永嘉县革命烈士墓为永嘉县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永嘉县革命烈士墓位于沙头镇高浦村,年代为现代,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1983年,永嘉县革命烈士墓列入永嘉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沙头镇:沙头镇是永嘉县承接沿江和山区的工业重镇,位于楠溪江中下游,东靠陡门乡,南临上塘镇,西接渠口乡、下寮乡,北壤花坦乡。镇域总面积64.9平方公里,辖26个行政村,25250人口,41省道和正在建设中的诸永高速公路穿镇而过,是国家级风景区——楠溪江的门户,辖区内有环境优美、风光秀丽的太平岩景区,人文景观不胜枚举。2005年,全镇共完成工业产值5亿元,农业产值131。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凤烈士墓

全文共 253 字

+ 加入清单

烈士墓为保康县文物保护单位。

凤烈士墓位于马桥镇马桥街岩子头,年代为一九四六年。

2012年,保康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马桥镇:保康县辖镇。1951年为九区,1958年改东风公社,1984年建马桥镇。位于县境西部。面积303.7平方公里,人口2.5万。宜(昌)保(康)公路与神龙架林区接界,交通便利。辖马桥街、林川、尧治河、堰垭、董家沟、南沟、天花、黄龙观、白果、鸡公岭、鳌头山、中坪、寺岭、周湾、峰山、罗家山、黄湾、河南坪、笔架、张湾、两河口、高桥河、白竹头、安家湾、桃坪河、大横溪、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曹炎烈士墓

全文共 739 字

+ 加入清单

曹炎烈士墓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曹炎烈士墓位于衡阳市祁东县步云桥镇老巡司村五组。

曹炎,1920年出生于今祁东县步云桥老巡司村一贫苦乡村教师家庭。1943年秋考入贵州平越交通大学。后来,在中共上海交大地下组织的影响下,积极投入反内战的各项爱国政治运动,从此曹炎炽爱革命活动。1946年6月,他倡导成立学生的进步组织“知行社”,被推选为社长。12月,他召集同学签名,并组织举行--,抗议美军0北大女学生的暴行。1947年5月,交大开展护校反内战斗争,全校3000多学生上南京-,他是组织者之一,被国民党反动派作为共产党嫌疑犯列入重点缉捕对象。后在地下党的帮助下,脱险潜回家乡。1949年5月17日,曹炎组织教师、学生30余人赴四明山参加祁邵衡游击纵队,并在纵队任政治部主任。同年6月3日凌晨,在黄陂桥与国民党军队战斗,不幸被俘就义。

1988年上海交大同学会牵头兴建曹炎烈士墓。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上海市委书记江泽民为曹炎烈士墓题词。1989年6月3日,祁东县委、县政府在曹炎墓地隆重举行烈士墓碑揭墓仪式暨殉难40周年纪念大会,曹炎烈士之墓碑凌空矗立。

曹炎烈士墓于2011年1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5月被衡阳市委宣传部公布为衡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曹炎,曾用名曹焱,字与民,乳名冬和尚,1921年1月17日出生于湖南省祁阳县老巡司的曹安院(今祁东县步云桥镇老巡司村)。祖父曹进辉是清朝武官,在中日甲午战争中阵亡。父亲曹指南,自幼随寡母寄养外祖父家,念过私塾。成年后返回曹家,娶陈欢妹为妻,以塾师为业,兼营织布业。后挣得一些家业,置有水田11亩,房屋四间,在乡里渐有名望。曹炎从小与舅父陈典(1927年加入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石壕红军烈士墓

全文共 1127 字

+ 加入清单

石壕红军烈士墓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石壕红军烈士墓位于綦江区石壕镇,距綦江城区80公里,占地约5533平方米。

一九三五年一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遵义,在那里召开了我党历史上具有伟大转折的遵义会议。会前红一军团八千多人,在左权、罗瑞卿、朱瑞的率领下,越过娄山关,占领桐梓,前锋抵川境羊角,扼守川黔要冲酒店垭关隘,警戒川军进犯,保卫了遵义会议的顺利召开。会后,红一军团奉令西进,途经石壕向赤水方向进发。一月十五日,红一军团在松坎和九龙山两地分别击溃贵州盐防军和川军刘湘的模范师三旅八团三营后,于二十一日从松坎出发,经箭头垭、两河口、毛狗垭、倒马坎到达石壕。二十二日,大部队从石壕出发折转贵州,最后在土城胜利渡过赤水河,即“一渡赤水”。红军途经石壕,有五位烈士壮烈牺牲于石壕,特别是一红军司务长在二十一日从箭头垭撤离时,奉令留守归还老百姓的东西,不幸在归还赵家的筲箕时,遭到盐防军的袭击。两名红军战士和司务长进行了奋勇还击,浴血奋战,终因敌众我寡,一名红军战士壮烈牺牲,一名负伤,司务长为掩护受伤的战士突围,不幸被俘,盐防军对他施行“踩杠子”、“灌石灰水”、“醒酒”、“穿心杠”等暴刑,要他交待红军的组织概况,行军路线,作战部署,以及自己的姓名、职务等,司务长仍坚贞不屈,晚上,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司务长被-到长征村牛角尖赵兴伍家坝子边一棵桑树上,吊了整整一夜,第二天,姜金全派爪牙赵汉阳、杨安州、张麻子等人把司务长押到茅坝坪杀害,司务长就义时,高呼“中国工农红军万岁”,“打倒军阀”等革命口号。

1964年,为了缅怀红军烈士,石壕、羊叉社教工作队分别在石壕乡白果村和羊叉乡长征村修建了两座红军烈士墓。1979年,在石壕庙儿山修建红军烈士墓。红军烈士墓建成后,将原分葬在白果村和长征村的五位烈士遗骸集中迁葬于新墓。1991年,在纪念中国共产党七十周年之际,通过半年整修,使红军烈士墓焕然一新,同时建立了红军墓纪念馆,馆内设有长征诗碑、烈士墓地、烈士塑像、烈士纪念塔、烈士事迹陈列室、颂词碑林、红军宣传标语碑林。重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级景区。

地址:綦江区石壕镇

电话:48740007

交通路线:綦江—渝黔高速—安稳路口—石壕镇

石壕镇:位于重庆西南端,距离綦江县城97公里,与贵州省桐梓,习水两县接壤。全镇幅员面积129.39平方公里,辖15个村、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人口37219人,其中农业人口36026人,除汉族外,还有苗、彝两种少数民族1312人。 石壕气候温和,山青水秀,万隆山李公坝、花坝原始森林和天坑地貌极负盛名,仙渡河溶洞、柏果龙宫曲径通幽,引无数游客竞折腰,为纪念“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张世聪革命烈士墓

全文共 538 字

+ 加入清单

张世聪革命烈士墓为浦北县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张世聪革命烈士墓(张黄烈士陵园)

在张黄镇张黄江公路大桥西侧20米处,张世聪烈士墓,始建于1954年。1984年秋至1985年春重新扩建,建成烈士陵园。并添葬了张广南、张世柏、张体宽、朱菊清、黄家祚和方上智、洪荣、梁标等烈士的遗骨。这是一处纪念1940—1945年参加白石水地区武装斗争而牺牲的烈士陵园。陵园由墓道、平台、墓三部分组成,种有苍松翠柏.墓前有半圆形池塘一口,中问架设一座拱桥,通向平台。墓用水泥建筑,圆顶,有祭台,墓地坐西北向东南,立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墓碑。墓碑碑文用大理石镌刻高6米,宽1.5米。并分别立有张世聪烈士生平事略和张广南等八位烈士纪念碑。各纪念碑落款为“中共浦北县委员会、浦北县人民政府,1985年1月立”。墓地陵园约占地4亩。

张世聪(1909~1945),乳名云生,字学明,1909年农历七月十一日出生于广东省合浦县白石水(今广西浦北大成)勾刀水村的一个小康家庭。他家世代以农为业,到了父辈兼营商业,生活稍为宽裕。后因匪乱,其父被匪劫持,拿不出赎金而惨遭杀害。年幼丧父的张世聪兄弟三人,他排行第二,全靠母亲操持,家景渐窘。他8岁开始读私塾,学习勤奋,成绩很好,1928年7月考入广东省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王步文烈士墓

全文共 262 字

+ 加入清单

王步文烈士墓为安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王步文烈士墓位于岳西县天堂镇,年代为1931年。

2017年9月22日,王步文烈士墓被公布为安庆市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天堂镇:天堂镇是大别山区唯一的纯山区县、全国生态示范县——岳西县县城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和商品聚散地。2005年全镇辖4村6个居委会,170个村民组,4116户,人口46615人,其中农业人口15949人;面积42.13平方公里,属丘陵和小盆地地形,镇内地势起伏不大,海拨300—600米;皖河下游衙前河自北环城流经全境,经潜山县、怀宁县,注入长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三棵榆树镇依木树村革命烈士墓

全文共 269 字

+ 加入清单

三棵榆树镇依木树村革命烈士墓,位于通化县三棵榆树镇依木树村东部,距村中心1.5公里,距镇政府所在地三棵榆树村4.5公里。占地面积30平方米,保护范围面积30平方米。

1946年10月19日夜,我东北民主联军三纵七师二十团在新宾县旺清门孤角山和通化县英额布区三棵榆树村下排屯一带,与进犯的国民党五十二军一九五师五八四团二营展开激战,一举击溃来犯之敌。通化县三棵榆树镇依木树村革命烈士墓安葬着此次战斗中牺牲的罗兴、黄军士2名解放军同志。

形成于1947年3月,利用于1968年7月。遗址得到保护和利用。(中共通化县委党校提供)

依木树村:依木树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三棵榆树镇欢喜岭村无名革命烈士墓

全文共 379 字

+ 加入清单

三棵榆树欢喜岭村无名革命烈士墓,位于通化县三棵榆树镇欢喜岭村村部东侧200米处,距镇政府驻地三棵榆树村5公里。占地面积80平方米,保护范围面积80平方米。

1947年5月22日通化解放后,残敌向沈阳败退时驻扎在三棵榆树村一带,我军某连追击到当地的欢喜岭村后进行必要的修整。没有想到的是,一天溃退在三棵榆树村的国民党军突然兵分两路,一路从依木树村至老龙湾翻山偷袭,另一路经夹皮沟庙岭攻击,两路人马向驻扎在欢喜岭村的我东北民主联军四纵某连进行了突然袭击,当时将正在河边洗衣服、没有防备的一些我军战士被包围,双方展开激战。由于事发突然、猝不及防,我军十分被动,致使包括连长在内的7名同志英勇牺牲,被安葬在今通化县三棵榆树镇欢喜岭村,当地群众习惯称作“八路坟”。

形成于1947年春,利用于1956年春。遗址保护和利用不够。(中共通化县委党校提供)

欢喜岭村:欢喜岭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郭继成烈士墓

全文共 298 字

+ 加入清单

郭继成烈士墓为定襄县文物保护单位。

郭继成烈士墓,位于定襄县河边镇继成村西南约1000米处。郭继成(1919——1943),定襄县蒋村人。任定襄县基干游击队队长。1944年10月在芳兰村战役中牺牲。现墓地分布面积约130平方米,石砌,高3米。1944年,于墓前立六棱形纪念碑1通,碑阳题刻“定襄县基干游击队队长郭继成同志纪念墓”,高2米,下设六棱须弥底座。1981年,定襄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继成村:继成村属定襄县河边镇管辖,距离县城50华里,是革命老区,现有206户522余人,现有耕地3000余亩,人均收入2299元。全村以农业和旅游业为主,农业上以种植马铃薯、玉米、谷子为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宝塔山烈士墓

全文共 287 字

+ 加入清单

宝塔山烈士墓为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宝塔山烈士墓位于余杭街道安乐山(宝塔山)南麓。年代为1962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2013年,宝塔山烈士墓被公布为杭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余杭街道:古镇余杭位于杭州城中心西23公里处的南苕溪畔,西倚天目山脉,东连杭嘉湖平原,河网交错、群山翠绿、物产丰富,历来被誉为“文化之邦、丝绸之路、瓜果之地、鱼米之乡”。全镇下辖16个建制村,5个社区,28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7392人,总面积93平方千米。2004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53.7亿,比去年增长31.4%;农业总产值2.0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陈晓云烈士墓

全文共 692 字

+ 加入清单

陈晓云烈士墓为海曙区文物保护单位。

陈晓云烈士墓位于海曙区鄞江镇沿山村边家自然村西面,坐落在岙大里山的山麓,整体坐西南朝东北,占地面积64m2。该墓墓室成圆形,直径达3.06米,底部用石块砌成,上部用水泥浇筑而成。墓碑分上下两部分,上端刻着“陈晓云烈士之墓”,上款:1975年5月,下款:毛君谨君。墓碑的下端刻着“这里安息着边元仁陈继芳”,落款“中华民国三十二年五月”。

陈晓云(1910-1944),女,原名陈素英,又名陈继芳,慈溪三七市(今属余姚)人。1924年冬小学未毕业辍学,次年改名陈晓云,考入宁波女子中学。1927年弃学回家,被迫完婚,未几出逃,执教镇海新仓小学,经斗争终获离婚。1938年移教鄞县梅园乡沿山小学。1941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改名陈挺然,任梅园乡公所经济干事。次年秋,中共梅园区工委建立,任书记。1943年秋任梅园乡民主乡长,为浙东地区第一个抗日政权女乡长,以对敌斗争坚决、关心群众受人拥戴。1944年4月,被国民党顽军郭青白部逮捕,4月30日被害于鄞西石岭下坟弄。

2010年9月被公布为鄞州区第九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宁波市行政区划调整时归至海曙区。

资料提供:海曙区文管所

鄞江镇:鄞江镇位于四明山东麓,属鄞西平原西部边缘大镇,千年历史文化名镇,距宁波市中心25公里。东接洞桥镇、古林镇,西邻章水镇、龙观乡,南连奉化江口、萧王庙,北依横街镇。东西宽5公里,南北长10公里。甬金高速公路擦肩而过,区道荷梁公路穿越镇心,鄞横公路及卢鄞支线直贯南北,离宁波栎社机场及杭甬高速公路几分钟路程。全镇行政区域95879亩,面积为63.9平方公里,下辖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曾坊革命烈士墓

全文共 408 字

+ 加入清单

曾坊革命烈士墓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革命烈士墓位于清流县林畲乡曾坊村龙背山南麓。

该墓始建于1965年9月,是为纪念该乡曾富良、曾其应、谢玉姬一家三位革命烈士而建的衣冠冢。曾富良、曾其应、谢玉姬三位烈士均为林畲乡曾坊村人,其中曾富良与曾其应是父子,曾其应与谢玉姬为夫妻关系。曾其应于1931年6月参加林畲地方赤卫队,次年10月加入红34师,1934年11月在江西瑞金与敌作战时牺牲;其父曾富良、妻谢玉姬均于1933年3月加入林畲地方赤卫队,并在1934年9月先后牺牲。

革命烈士墓于2009年12月重修,高3.5米,墓上端中心处是两束麦穗围绕着五角红星造型,墓的左右各有一柱,柱的顶端举着万年火炬,柱身各有一联,左、右联分别为“革命英雄传千古”、“烈士英明昭百世”。墓碑正中刻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字样。

革命烈士墓于2009年11月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三明市委党史研究室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