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哪几种烹调方法会破坏食物中的营养素(经典5篇)

浏览

3272

文章

5

篇1:错误的烹调方法食物营养会流失 留住食物营养的妙招

全文共 3107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生活物质越来越丰厚,我们对于营养的需求也越来越重视。但我们平时做饭可能并不注意如何烹饪能够保留食物的营养。我们想要吃得健康,不仅要食物选择的健康营养,还要知道如何在烹饪中保留食物原有的营养,因为我们在平时做菜可能油和调味料的影响,食物原本的营养会流失。今天本网就教你一些烹饪技巧可以保留食物中的营养,不妨来一起了解。

留住食物营养的妙招

一、留住蔬菜营养的窍门

1、蔬菜的合理烹调

蔬菜含有丰富的水溶性B族维生素、维生素C和无机盐,如烹调加工方式不当,很容易被破坏而损失。

①黄瓜。把嫩黄瓜切成薄片凉拌,放置2小时,维生素损失33-35%;放置3小时,损失41-49%。

②青菜。炒青菜时若加水过多,大量的维生素溶于水里,维生素也会随之丢失。包馄饨时,我们总是把青菜先煮一下,挤出菜汁后再拿来拌馅儿,维生素和无机盐的损失则更为严重。

③菠菜。菠菜中含有大量的草酸,溶于水进入体内后,易形成不溶于水的草酸钙,妨碍人体对钙的吸收。科学的吃菠菜的方法,应将菠菜加水稍煮后,把汤倒掉,再凉拌着吃。

④胡萝卜。胡萝卜含有大量的β-胡萝卜素。但它们只存在于细胞壁中,必须经过切碎、煮熟及咀嚼等方式,才能加以利用。另外,β-胡萝卜素是一种脂溶性物质,因此生吃或者烧汤都不能加以吸收。最科学的烹调方式是切块和肉一起炖20分钟左右。

2、存放时间别太长

可能你喜欢一次性采购大量的蔬菜存放,然后慢慢吃。虽然这样节省了时间,但是你得知,蔬菜每存放一天,都会有大量的营养成分流失,即使你放在冰箱里面也是如此。例如菠菜,哪怕在冰箱里放置1天,维生素C的损失也会高达47%。因此应该尽量减少蔬菜的储存时间,做到现买现吃。另外,还要储存在避光阴凉的地方。

3、洗切菜有顺序

你也许会为了省事,买回来的菜直接切完再放到水里清洗,但是这样会有大量的营养素流失到水里。所以蔬菜正确的切法和清洗方法应该是先洗后切。这样可以避免营养素的流失。

4、加工方法要恰当

人们有时会习惯在烹饪前对蔬菜进行一些加工,而这些加工往往会使蔬菜的营养成分流失。例如吃豆芽的时候把豆瓣去掉,实际上豆瓣的维生素C含量比豆芽多2~3倍。比如,做饺子馅的时候把菜汁挤掉,维生素也会损失60%-70%。您完全可以把菜汁和到面中。

5、炒菜尽量少加水

炒菜时要急火快炒,避免长时间炖煮,而且要盖好锅盖,防止溶于水的维生素随蒸气跑掉。炒菜时应尽量少加水。炖菜时适当加点醋,既可调味,又可保护维生素C少受损失。做肉菜时适当加一点淀粉,既可减少营养素的流失,又可改善口感。

二、避免维生素的流失

1、清洗各类原料,均应用冷水,清洗时间要短,不能浸泡或长时间搓洗。

2、要遵守先洗后切的原则,先切后洗会使水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损失。

3、在饭菜质量要求允许的情况下,原料尽量切得细小一些,以缩短加热时间,有利于营养素的保存。

4、原料尽量做到现切现炒、现做现吃,避免较长时间的保温或多次加热,可减少维生素的氧化损失。

5、在焯菜、做面食时尽量不加碱或碱性物料,这样可避免维生素、蛋白质及矿物质的大量损失。

6、在口味允许的前提下可多加醋,这样便于保护维生素,促使钙质吸收。

7、鲜嫩原料提倡旺火快速烹调,缩短原料在锅中停留的时间,这样能有效地减少营养素受热被破坏。

三、留住其它食物营养的妙招

1、肉食冷冻分成块

一些人习惯将一大块肉化冻之后,将切剩的肉重新放回冰箱中冷冻。有人还为了加快化冻速度,用热水浸泡冻肉,这些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因为鱼、肉反复解冻会导致营养物质流失并影响口感。宋新建议,肉食最好的储藏方法是将它们分块,并快速冷冻。

2、淘米两遍就可以

很多人做饭时喜欢把米淘上个三五遍,淘米的次数越多,营养素损失越多,很多水溶性的维生素就会溶解在水里,维生素B1很容易流失。所以,米一般用清水淘洗两遍即可,不要使劲揉搓。

3、储存食品别太久

很多人喜欢周末采购一周需要的食品,存入冰箱中。实际上,食物储存的越久,营养流失的越多。食物储藏时间越长,接触气体和光照的面积就越大,一些有抗氧化作用的维生素(如维生素A、C、E)的损失就越大。蔬菜应该现买现吃,最好是吃多少买多少。

4、煮粥千万别放碱

有人认为熬粥时放碱,既省时,又黏稠,口感好。煮粥放碱之后,米(大米、小米)中的B族维生素会被加速破坏,因此,熬米粥不能放碱。在煮玉米粥时可加少量碱,因为玉米中所含有的结合型烟酸不易被人体吸收,加碱能使结合型烟酸变成游离型烟酸,为人体所吸收利用。

5、油炸需挂糊,但也别多吃

油炸食物确实香味扑鼻,但由于炸时油温很高,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怕热易氧化的维生素都会遭到破坏,使营养价值降低。挂糊油炸是保护营养素、增加美味的一种好方法,即在烹制前,先用淀粉和鸡蛋给食物上浆,在食物表面形成隔绝高温的保护层,使原料不与热油直接接触,减少营养素损失,还可使油不浸入食物内部,鲜味也不易外溢,口感也会更加滑嫩鲜美。但是,即便这样,挂糊油炸的食品也不能多吃。

6、加热时间不要长

烹调方式的选择也会影响到食物营养的流失。多叶蔬菜在加热过程中会损失20%至70%的营养物质;食物蒸煮过度会使许**生素遭到破坏,维生素C、维生素B、氨基酸等极有营养的成分有一个共同的弱点就是“怕热”,在80度以上就会损失掉;而煎炸食物会破坏食品中的维生素A、维生素C和维生素E,还会产生有毒物质丙烯酰胺。

7、榨汁不如吃鲜果

水果榨成汁之后,果肉和膜都被去除了,在这个过程中,维生素C会大大减少,而且会损失大量的纤维素。所以喝榨果汁不如直接吃水果好,如果要榨成果汁,最好采用打碎机加工,这样可以保留果肉和膜。

错误的烹调方法

1、煮牛奶

错误的烹调方式:每天早晨把牛奶倒入锅中,大火煮沸。

正确的烹调方式:煮牛奶时,首先,加热要快,使温度迅速上升,千万不要火未旺时就把奶锅放到火上。其次,不要把牛奶煮沸,看到牛奶表面膨起很多泡沫,就及时取离火焰中心处,稍停片刻就可以了。

2、煮鸡蛋

错误的烹调方式:煮鸡蛋时注入多半锅水。

正确的烹调方式:鸡蛋于冷水下锅,慢火升温,沸腾后微火煮2分钟,停火后再浸泡5分钟,这样煮出来的鸡蛋蛋清嫩,蛋黄凝固又不老。将鸡蛋放入,煮到水将干为止,有的鸡蛋甚至已经煮破。鸡蛋若煮不得法,蛋白、蛋黄都很硬,这样不利于消化吸收。

3、淘米

错误的烹调方式:淘米时反复清洗,直到淘米水清澈为止。

正确的烹调方式:淘米肘多放点水,快速清洗两次即可。根据实验,大米中的维生素B1,经一次搓淘后减少70%,两次后减少80%。维生素B1不仅能增进食欲,还能维持胃肠的正常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参与糖的正常代谢。人体缺少维生素B1,糖的代谢就会受到影响,神经细胞的正常活动会出现紊乱。

4、炒菜

错误的烹调方式:经常做一些二次过油的菜肴,也就我们所说的先炸再炒。

正确的烹调方式:减少大火热炒。改用蒸、卤、烫、煮等烹调方式。选择含单不饱和脂肪多的植物油,如橄榄油、茶树油、花生油等。油炸食品含有大量的自由基、过氧化物与致癌物质,增加罹患癌症的几率。而且高温会使食物中的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D等营养素被破坏,几乎没什么营养可言。

5、洗菜切菜

错误的烹调方式:先切菜然后洗菜,或将菜浸泡在水中。

正确的烹调方式:先把蔬菜整个儿浸泡、洗净,入锅前而且不宜冲泡太久,一般不要超过10分钟。

6、焯菜炒菜

错误的烹调方式:焯菜时冷水下锅,炒菜时要慢慢加热。

正确的烹调方式:焯菜时热水下锅,炒菜时急火快炒。通过旺火急炒的方法,可缩短菜肴的加热时间,降低食材中营养素的损失率。例如,猪肉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如将猪肉切成丝,旺火急炒,其维生素B1的损失率约为13%,而切成块用文火炖,维生素B1的损失率则约为65%。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盐吃多了易衰老 注意食物的烹调方法减盐不减咸

全文共 1608 字

+ 加入清单

酸甜苦辣咸是人们常说的五味,而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位于这五味之一的咸,有生活常识的人都知道之所以会咸,那是由于添加了盐,盐也是我们每天都要食用的,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物质,因为盐里含有人体所需的钠物质,这种钠元素可以促进人体肌肉的收缩,同时还会维持体内元素的平衡,虽然盐对人体如此重要,但是在食用方面也要多加注意,过多过少都对人体不利,那么盐一旦吃多会对身体有哪些影响呢?下面和本网一起来看看吧。

盐吃多了易衰老?造成5大危害你应了解!

第一、嘴干舌燥

钠虽然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元素,但是对于钠的食用量一定要掌握好,因为钠的含量一旦摄入过多,那么人体就会无法完全吸收,以至于那些不被吸收的钠元素就会在人体内堆积,进而就会使得血液的浓度加大,而如果想要血液正常流通,就需要对这种高浓度进行稀释,因此就需要从周围获取更多的水分来达到目的,使得血液正常流通,身体里的水分少了,就会表现出来嘴干的现象。

第二、人体出现衰老

通过以上的介绍大家知道了人体内一旦钠的含量过多,就会出现身体缺水的现象,而身体一旦大量缺水,那么就非常不利于体内的正常新陈代谢,而此时体内的细胞因为得不到水分的滋润,而出现死亡的现象,细胞大量死亡,就会使得皮肤出现干燥衰老的迹象,可见要想这种现象得到改善改,还是需要补充足够的水分。

第三、身体出现浮肿

人体内钠的含量摄入过多的话,还会对人们的肾脏造成影响,加重肾脏工作负担,肾主宰着人体的泌尿系统,那么肾如果出现异常了,那么就不能很好的控制体内对尿液的排放,进而就会使得尿液过多的堆积,使得水分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当在人体内达到一定程度的话,就会作用于整个身体,使之出现浮肿的现象。

第四、小便次数多

大家知道如果我们所吃的食物过咸的话,那么就会导致我们大量的喝水,身体内水分的增多那么必然人体的排尿量和次数也会增加。

第五、头晕脑胀

盐的含量摄入过多,并不能完全被身体吸收,进而便会增加血液的浓度,浓度一旦增加就会在血液中堆积,阻碍氧气的输入,造成大脑因缺氧而出现头晕脑胀的现象。

教你8招减盐不减咸

我们的饮食中有75%的盐分来自面包、早餐谷物和速食食品。一些通常盐含量较高的食物包括:凤尾鱼、培根、奶酪、卤制肉类、橄榄、咸菜、虾和酱油等。

同时,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强调调味酱、薯片、现成三明治、香肠和番茄酱中的盐含量也比较多,甚至可溶性维生素补充剂和止痛药每片可含有高达1克的盐。

其实,只要注意食物的烹调方法和调味方式,就可在获得美味的同时保证健康。

晚放盐胜过早放盐

要达到同样的咸味,晚放盐比早放盐用的盐量少一些。

多放醋,少放糖

食品当中的味道之间有着奇妙的相互作用。少量的盐可以突出大量糖的甜味,而放一勺糖却会减轻菜的咸味。反之,酸味却可以强化咸味,多放醋就感觉不到咸味太淡。

限制含盐食品配料

除了盐和酱油之外,很多调味品和食品配料中都含有盐分,如鸡精、豆瓣酱、黄酱、豆豉、海鲜汁、虾皮、海米等。

使用低钠调味品

使用低钠盐是家庭中减少摄盐量的最简单方法,可以在几乎不影响咸味感觉的同时,把摄盐量降低,同时有效增加了钾摄入量。

购买加工食品时看钠含量

仔细阅读产品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找到那些美味同样浓郁、含钠量却比较低的加工产品。

少吃加盐制作的主食

如各种带咸味的饼,加盐和碱制作的挂面和拉面,加盐发酵的面包等。如果实在要吃拉面之类的快餐,不要喝汤,并额外喝些茶或白水。

少吃加工肉制品

咸肉、火腿、培根等加工肉制品中盐含量非常高。如果一定要吃,建议要配合不加盐或少盐的食物吃。

隔天吃顿无盐餐

早餐或晚餐完全不吃咸味食物。比如早餐以谷物片为主食,配一大杯豆浆或牛奶、酸奶,加点葡萄干、杏干等水果干调味,再吃些小番茄和水果。也可以把谷物片换成燕麦粥,加水果干或原味烤芝麻来增味。

经过以上的介绍,那么盐对身体所造成的影响大家也都了解了吗吧,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控制好盐的摄取,特别是对老人或者小孩这些弱势群体,一定要多加控制。

展开阅读全文

篇3:10种不同烹调方法对食物营养的影响

全文共 1439 字

+ 加入清单

饮食养生成为现在人们非常关注的话题,饮食上的好多说法都不一样,应当这样吃,不该那样吃。不知道哪些真哪些假,下面看看不同烹调方法食物营养影响及膳食搭配原则有哪些。

10种不同烹调方法对食物营养的影响

烹调方法对食物营养的影响:

1、煮:对糖类和蛋白质起部分水解作用,对脂肪影响不大,但会使水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溶于水中。

2、蒸:对营养成分的影响和煮相似,但矿物质不会损失。

3、炖:可使水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溶于汤内,只有极小部分维生素会受到破坏。

4、煎:对维生素及其他成分无严重影响,但煎的过程,注意控制油量,避免吸入过多的热量。

5、熘:因食材裹了一层淀粉糊,减少了营养成分的损失。

6、焖:焖的时间长短同营养成分的损失大小成正比,时间越长,维生素C和维生素B的损失就越大。

7、爆:因为食材外面裹了一层淀粉糊或蛋清,形成保护膜,所以营养成分的损失也不大。

8、炸:由于油温高,对各种营养成份都有不同程度的破坏。

9、烤:不但使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受到相当大的破坏,同时也损失了部分脂肪。

10、熏:会使维生素受到破坏,特别是维生素C。

膳食搭配原则:

(一)、膳食搭配的原则:

(1)“食不厌杂”。意在食物要多样。目的是通过食物多样化的途径,实现营养全面性的目标。“杂”主要指的是食物的种类要多,跨度要大,属性远,一般人的膳食每日的食物种类应在30种以上(日本人每人每日的食物种类要求35种以上)

(2)食物的搭配能起到营养互补的作用或弥补某些缺陷或弥补某些损害。

(3)食物搭配一定要避免“相克”的“不宜的”即是安全无毒的。

(4)力求搭配的食物具有共同性能增强营养保健作用。

(5)将现代营养学理论与中医养生理论相结合,指导食物的合理搭配和完成搭配的技巧。

(二)、主食搭配的技巧

(1)粗细搭配,粮豆混食。如二米面发糕(标粉、玉米面各二分之一)、绿豆小米粥、芝麻酱花卷、红薯粥

(2)粮蔬、粮果搭配。最常见的是南瓜饭、胡萝卜饭,如果再配上些果类,如红枣、莲子、栗子或果仁,不仅会增加主食中的维生素、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又会使主食别有风味。

(3)主食与麦的搭配。燕麦、荞麦、莜麦等中的蛋白质、脂肪、b族维生素、钙、锌等营养素含量均高于小麦粉,某些成份又有降脂等保健作用。如荞麦、玉米粥;大麦、高梁米粥;荞麦、标准粉的家常饼等。

(4)粮菜搭配。米饭配以素菜好,如油菜饭。

(5)米面混吃。日常膳食采用米、面混吃的方法是比较科学的。

(6)宴席上的主食搭配

传统宴席的组成缺陷是主食的比例太小,不能体现主食在膳食中的地位。要改革传统宴席热比关系的不合理性。要做到主食的多样性,花样多、品种齐,营养互补,美味可口。如可增加以下品种,包子、饺子、馅饼、春饼、春卷等主副食搭配的风味小吃均属粮菜搭配、主副搭配、菜豆搭配的主食品种。

(三)、副食搭配的技巧

(1)荤素搭配。荤素搭配不只是口味的互补,在荤素结构上的互补性则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如青菜炒肉丝、鲜笋冬瓜球、土豆炖鸡块等。荤素搭配是重要的原则,也是搭配的关键。

(2)蔬菜的搭配。如烧三菇、炒合菜、蘑菇烧腐竹等。

(3)质地搭配。主料和配料的质地有软、脆、韧配韧,如蒜苗炒鱿鱼;嫩配嫩如菜心炒鸡片。

(4)色泽搭配。主料与配料的色泽搭配主要有顺色搭配和异色搭配两种。顺色搭配多采用白色,如醋溜三白、茭白炒肉片等。异色搭配差异大,如木耳炒肉片。色泽协调会引人食欲,反之,如搭配不协调,反而会影响人的胃口。

温馨提示:营养膳食被提到了一个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人们越来越注意健康。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烹调食物的方法与技巧有哪些

全文共 2642 字

+ 加入清单

烹调是合理的将食物其中的营养很好的发挥出来,使得食物变得更加的好吃美味,那么你知道有哪些烹调食物的方法吗?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烹调食物的方法,希望能帮到你。

烹调食物的方法

1、在烹调时,如果在菜中撒上一些虾米,芝麻之类的食物,不仅可以让菜的滋味更加鲜美,增强人的食欲,并且还具有补钙的作用。虾米中还含有丰富的锌元素,对于防止皮肤出现黄褐斑,保持皮肤嫩白很有好处。而芝麻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和钙元素,对软化血管很有好处。

2、在炖汤的时候,如果在汤中加入少量的醋,可以更好地促进人体对汤中的微量元素如:锌,钙等元素的吸收。在煮海带的时候,如果在锅中加入少量的醋,可以让海带更容易煮熟。

3、在炖煮肉类食物,骨头类食物的时候,最好不要在炖煮的过程中加入冷水,因为在加入冷水后,会使得汤汁中的温度突然降低,汤汁中的蛋白质会凝固,不容以让肉炖烂,并且还会影响这些食物的鲜味。

4、在擀饺子皮的时候,如果在和面的过程中,在面粉中加入几个鸡蛋,鸡蛋中的蛋白质会使得面皮更具有韧性,在包饺子的过程中,面皮不容易破碎。在煮饺子时,饺子也不容易破碎,可以让饺子不丢失原有的味道。

5、家中买到老鸡肉,在炖鸡肉的时候,鸡肉不容易炖烂,如果在杀鸡之前,给鸡灌入适量的醋,然后再杀鸡,这样,鸡肉就比较容易炖烂。如果在炖鸡肉的过程中,加入几个山楂,鸡肉也比较容易炖烂。

6、在烧鱼的时候,有时由于没有掌握好技巧,容易把鱼肉弄碎,可以先把鱼煎熟,然后加入少量的汤水,水不要加入过多,通常没过鱼就可以了,在翻动鱼的时候,最好不要使用过于锋利的铲子。

各种鱼的烹饪窍门

1、在用刀切鱼时,如果手打滑拿不住鱼,可把手放在盐水中浸泡一下,再用手拿鱼就不会打滑了。

2、切鱼块时,应顺鱼刺方向下刀,鱼块便不易破碎。

3、剖鲤鱼时,将鱼背两边的带有腥气的白筋抽掉,烧出来的鱼就没有腥味。

4、将买回的鲜鱼,外表用醋擦一下,鱼鳞就能很容易被除去。若是带鱼,可放在80ºC热水中泡一泡,然后从热水中拿出来用冷水一冲,再用刷子去刷,鱼鳞就能除去。

5、将淡水鱼放在有食盐、葱、姜的水中浸泡,便可达到去腥的效果。

6、油炸鲜鱼前,先将加工好的鱼放入牛奶中浸渍片刻,可除去腥味,使鱼的味道更加鲜美可口。

7、炸鱼前,先将鱼放进用调味料和柠檬汁混合液中浸泡半小时,然后待其水分稍干后再炸,这样味道会更加鲜美。

8、鱼放入锅中烹调时,加上少量醋和烧酒,就可除去或大大减少鱼的腥味,在临出锅前,再加入少量醋和烧酒,此时鱼更加香、鲜。

9、河鱼常常带有一股泥腥味,若用250克盐和2。5千克水兑成盐水,再将活鱼放入,使水通过鱼的两鳃浸入血液,1小时后,泥腥味可消失。如果是死鱼,浸泡时间应超过2小时。

10、在煎鱼前,将鸡蛋打碎搅匀,在鱼的外表涂一层,鱼下锅后鸡蛋糊遇热很快凝固,可使鱼不粘锅,不破碎。

11、先将清洗过的鱼在阴凉地方晾干,再放入酱油里浸一会取出晾干,然后放入八成热的油锅里煎,这样可以避免在煎鱼时鱼肉酥烂、脱皮。

12、在煎冻过的鱼时,待鱼下锅后可向汤中加少许牛奶,煎出的鱼的味道可接近新鲜鱼,其肉质细嫩可口。

13、烧鱼块前,将鱼块裹层薄薄的水淀粉,然后再放在七八成热的油中炸制。烧鱼时,火不宜过大,汤不宜过多,以刚没过鱼肉为度。待鱼汤烧开后,用小火煨焖,在煨焖时,应少翻动水体,为防粘锅,可将锅轻轻晃动几下。

14、烧大小黄鱼时,不要剖开鱼腹,可用两根筷子从鱼嘴插入鱼腹,夹出肠肚。

15、做清炖鱼或鱼汤时,必须直接用冷水,且要一次性放足。如果中途加水会降低原来的鲜味。

16、做鱼时一定要视鱼的新鲜程度去选择烹调方法。新鲜鱼清蒸或清炖,稍差一点的红烧,最次的做糖醋鱼。烹制不新鲜鱼时,先用细盐把鱼里外擦一遍,1小时后再煎炸烹调,味道会鲜些。

17、在做糖醋鱼时,只要2份糖、1份醋的比例调配,便可收到甜酸适度的效果。

18、炒鱼片如何不碎。首先要选用新鲜的鱼作原料。鱼片切好后,要上浆,即用适当的盐、蛋清、淀粉将鱼片拌匀。在炒制时,还要特别注意掌握好油温,在三四成热时将鱼下锅。油温太高,鱼片会外焦内生;油温太低,会引起脱浆。等鱼片颜色发白,能轻轻浮起时,即捞出。这时,锅内留有少量的余油,即刻放入葱末、姜末、料酒、味精、热汤,再放入适量精盐,用水淀粉勾芡,然后将鱼片轻轻推入锅中,鄱动几下,即可出锅食用。

19、煎鱼不宜早放姜。很多人在煎鱼时都习惯待油烧沸后立即将姜与鱼一起倒入锅内煎炸,这样做出的鱼往往带有腥味。原因是鱼体被加热后,渗出液中的蛋白质会妨碍生姜的去腥作用。因此,煎鱼时应待油热后先放鱼,等鱼蛋白质凝固后再放入生姜,这样生姜才能起到去腥的作用。

烹饪菜肴的技巧

1.开水点菜

炒青菜时,应用开水点菜,这样炒出的菜,质嫩色佳。若用一般水点菜,影响脆口。

2.炒菜巧下盐

如果你用动物油炒菜,最好在放菜前下盐,这样可减少动物油中有机氯的残余量,对人体有利。如果用花生油炒菜,也必须在放菜前下盐,这是因为花生油中可能会含有黄曲霉菌,而盐中的碘化物,可以除去这种有害物质。为了使炒菜可口,开始可先少放些盐,菜熟后再调味。如果用豆油、茶油或菜油,应先放菜、后下盐,这样可以减少蔬菜中营养成分的损失。

3.糖醋汁配比

不论做什么糖醋菜肴,只要按2份糖、1份醋的比例调配,便可收到甜酸适度的效果。

4、拔丝糖浆的熬制

在熬制拔丝菜糖浆时,每盘加入一粒米大的明矾,能延长结时间,并使糖丝拉得更长。

5.放醋的讲究

凡需要加醋的热菜,在起锅前将醋沿锅边淋入,比直接淋上香味更加醇厚浓郁。

6.啤酒调味剂

夏季做各种凉拌菜时,加适量啤酒调拌,可提味增香。

7.葡萄酒做沙拉

葡萄酒开瓶后,若存放过久,就会变成“醋”,具有芳香味,用来做沙拉非常好吃。

8.用盐洗菜

保洁清洗青菜时,在清水里撤一些盐,这样可把蔬菜里的虫子清洗出来。

9.洗切蔬菜防营养流失

菠菜、白菜等蔬菜要先洗后切,不要切碎了再洗。否则,营养素会流失太多。

10.盐可使蔬菜黄叶返绿

菠菜等青菜的叶,如果有些(轻度)变黄,焯时放一点盐,颜色能由黄返绿。

11.牛奶菜花更白嫩

炒菜花时,加1匙牛奶,会使成品更加白嫩可口。

12.凉拌西红柿宜放盐

用糖凉拌西红柿时,放少许盐会更甜,因为盐能改变西红柿的酸糖比。

13.腌制豆角新法

选择早晨采摘的新鲜脆嫩的豆角,直接加入适量的盐,在盛器内轻揉,待手感潮湿之后,再入缸(注意避免破损或虫蛀的豆角混入),层层压紧、压实,并撤上少量盐,加净石压顶层,封口。此法是直接利用豆角本身汁水腌浸,不另加水,避免豆角在水中变腐。成品味正、色泽黄亮、口感松脆,可贮存1年以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烹调食物保证钙质有哪些方法?

全文共 515 字

+ 加入清单

钙质能增进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促进孩子的代谢,增强活力,保护牙齿健康并保持身体健康;那么烹调食物保证钙质有哪些方法?下面小编教您几招。

烹调食物保证钙质有哪些方法?

烹调荤菜时常用醋。糖醋鱼、糖醋排骨等是最利于钙吸收的菜肴。醋是酸味食品,不仅可以去除异味,还能使鱼骨、排骨中的钙溶出。烹饪时,可用小火长时间焖炖,使鱼、排骨中的钙充分溶出。

豆腐和鱼一起炖。鱼肉中含有维生素D,可促进豆腐中钙的吸收。

西红柿炒鸡蛋。维生素C能促进钙的吸收,而西红柿是富含维生素C的食品,与鸡蛋同炒,西红柿中的维生素C可促进钙的吸收。

菠菜等绿色蔬菜炒前先在沸水中焯一下。草酸、植酸等容易与钙结合成一种不溶性的化合物,影响钙的吸收。烹调前在沸水中把菠菜等蔬菜焯一下,除去草酸,再和豆腐一起炒,这样就不会形成不溶性的草酸钙了。

大米先在温水中浸泡一下。因为大米和白面中含有很多植酸,可以与钙形成不溶性的植酸钙,影响钙的吸收。为此,可以把大米先在温水中浸泡一下,去除部分植酸。

事实上,我们若能从食物中摄取足够的钙,同时经常参加户外活动,一般情况下是不需要额外补钙的。关于儿童健康饮食以及儿童补钙保健品有效果吗?这方面的常识正在更新当中,如果您有兴趣,可以持续关注哦。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