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哀牢山地理环境(通用20篇)

从事教学工作,教师的任务在于帮助学生认识学习对象,明确学习任务,确立学习目标;组织学习活动,创设学习环境;传授获取知识的方法。今天,问学吧小编为你带来了哀牢山地理环境。

浏览

1922

文章

20

篇1:初中人文地理知识点归纳:亚洲的人文环境

全文共 682 字

+ 加入清单

亚洲人文环境

1、2000年,世界总人口共60.55亿,亚洲人口约36.8亿,占总人口的61%,是人口最多的大洲

2、世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俄罗斯、日本,尼日利亚

其中亚洲有六个: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

3、除南极洲外,世界各洲人口数由多到少依次是: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北美洲、大洋州、南极洲

4、除南极洲外,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由高到低排列依次是:非洲

、拉丁美洲、亚洲、大洋州、北美洲、欧洲、

6、亚洲众多的人口,对资源和环境产生了沉重的压力。

7、亚洲大小民族共有1000个左右,约占世界民族总数一半。其中汉族是世界人口最多的民族

8、亚洲三个人类文明发源地: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印度河流域地区;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两河流域)。原因:适宜的温带(或热带)气候;丰富的水源;肥沃的土地。

9、不同地区的民族在建筑、服饰、音乐舞蹈、礼仪等方面都表现出不同的文化艺术风格和不同的民族风俗。

10、不同地区的文化与当地自然条件的关系:

6、日本为预防地震而设计的抗震建筑多地震

3、也门的住房和梯田山坡地区

5、生活在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的达雅克人居住的高脚屋长达200米气候湿热,人们过聚居生活

4、生活在恒河三角洲以捕鱼为生的孟加拉人气候湿热,多河湖

2、生活在东西伯利亚的亚库特人居住木屋,身穿毛皮衣服,运输工具是狗拉雪橇。气候严寒

1、沙特阿拉伯的贝都因人居住帐篷,身穿宽大袍子,过着游牧生活。热带干旱草原,人们过着游牧生活

11、亚洲经济发展不平衡;少数国家属于发达国家,大部分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哪三江?地理环境如何?

全文共 600 字

+ 加入清单

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青海省南部,平均海拔3500~4800米,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腹地,是长江源区、黄河源区、澜沧江源区的总称。三江源分布有大小河流180多条,大小湖泊1800余个,雪山冰川2400平方公里,沼泽湿地8000多平方公里,黄河总水量的49%、长江总水量的25%、澜沧江总水量的15%发源于此。

三江源保护区面积31218平方公里,缓冲区面积39242平方公里,实验区面积81882平方公里。三江源核心区范围内由相对完整的6个区域组成的自然保护区网络。涉及青海省的玉树、果洛、海南、黄南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17个县市。在所有核心区中,主体功能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核心区分别占核心区个数的42%,面积的54%,其次依次为野生动物、典型森林与灌丛植被。

在空间布局上,中西部以野生动物类型为主,东部以森林灌丛类型为主,湿地类型主要区划在源头汇水区和高原湖泊周边。三江源保护区野生动物中兽类有85种,鸟类237种(包括亚种263种),两栖类48种。中国或青藏高原特有种54种,占63.5%。三江源野生维管束植物有2238种,约占全国植物总数的8%;其中乔木植物11属,占总属数的2.3%;灌木植物41属,占8.7%;草本植物422属,占89%,植物种类以草本植物居多。

青海三江源地区素有“江河源”之称,被誉为“中华水塔”,,每年向中下游供水高达600多亿立方米,生态地位极其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蜜薯种植需要满足哪些条件?对地理环境温度有要求吗?

全文共 626 字

+ 加入清单

蜜薯是番薯中比较优良的品种之一,由于蜜薯吃起来十分软糯香甜,受到许多人群的喜爱,因此蜜薯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蜜薯最好能够用火烤着吃,如果不方便也可以用烤箱制作,蜜薯烤出来的味道很远就能够闻到,一般街边卖烤蜜薯光是香味就可以吸引大量消费者了。

蜜薯什么时候种植

由于每个地方的气候都不相同,加上蜜薯的品种较多,因此蜜薯种植的时候并不相同。北方一般会在每年4~5月份种植,而南方则在3~4月份和9~10月份种植。选择在春季的时候种植,也是因为雨水相对充足,对育苗比较有帮助。

北方能种植蜜薯吗

蜜薯的品种有许多,有部分品种适合在北方生长,因此蜜薯能在北方种植。例如比较熟悉的烟台蜜薯,就是在我国山东种植的,不过不同品种的蜜薯,种植的技术都会有变化,因此种植蜜薯时,应该先学习技术再进行种植才能避免一定的损失。

蜜薯的种植技术

1、育苗:培育蜜薯的秧苗的时候,一般埋在深6厘米左右的土壤中,育苗的时候需要充足的水分以确保幼苗的成功率。

2、除草:在蜜薯生长期间,一定要及时除草,这样蜜薯的营养才充足,种出来的产量才会高,蜜薯的品质得到保证。

3、施肥:种植蜜薯是不要贪图效率使用速效化学肥,最好用有机复合肥,这样种植出来的蜜瓜吃起来才更健康。

4、采收:在采收的过程中,不要破坏蜜薯的根部,到了下个成熟期又可以实现丰收。

采收的蜜薯,应该及时存放在比较阴凉的地方。如果农户们还剩下大量的蜜薯没有卖出去,怕它坏了,可以将蜜薯晒干制作成蜜薯干,蜜薯干很多人都喜欢吃,并且可以存放很久。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火山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全文共 568 字

+ 加入清单

火山是一种常见的地貌形态。地壳之下100-150千米处,有一个“液态区”,区内存在着高温、高压下含气体挥发成份的熔融状硅酸盐物质,即岩浆。它一旦从地壳薄弱的地段冲出地表,就形成了火山。那么,火山对地理环境影响是什么呢?

地理环境是指一定社会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包括气候、土地、河流、湖泊、山脉、矿藏以及动植物资源等。地理环境是能量的交错带,位于地球表层,即岩石圈、水圈、土壤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作用的交错带上,其厚度约10—30千米。自然环境是由岩石、地貌、土壤、水、气候、生物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

火山地质、火山地形及后火山作用的地热和温泉,肥沃火山土壤,都带给人们相当多的益处。火山作用对我们并非完全有害无益。岩浆只要能留在地表下,就是很好的地热来源。火山附近常有温泉或热泉,这就是因为岩浆散发出的热度使地下水变热而形成的。这种热源我们称为地热,规模大的可形成“地热田”。海底火山经年累月不断地冒出岩浆,冷凝成岩石,如此长期堆积,直到有一天岩石高出水面形成岛屿。火山活动还可以形成多种矿产,最常见的是硫磺矿的形成。

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了关于火山的一些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如果您还想了解火山喷发后会发生什么以及其他的更多的地质灾害小知识和自然灾害小知识,还请关注我们的。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厄尔尼诺对地理环境影响有哪些

全文共 472 字

+ 加入清单

热带太平洋大气和海洋正常状态的维持,依靠的是热带海洋和大气的相互作用。一旦这种相互作用出现异常,就必然会导致大气和海洋的状态发生异常,厄尔尼诺就是这些异常状态的一种表现。那么厄尔尼诺对地理环境影响有哪些呢?厄尔尼诺对气候的影响与预防是怎样的呢?下面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这些海洋灾害小知识。

在一般情况下,热带西太平洋的表层水温较高,而东太平洋的海温较低。这种东、西太平洋之间海表温度梯度变化和信风一起,构成了海洋――大气耦合系统的准平衡态。每隔2-8年,这种准平衡态就要被打破一次,西太平洋的暖气流伴随雷暴东移,使得整个太平洋水域的水温变暖,气候出现异常,其持续时间为一年或更长时间。

厄尔尼诺现象出现前的几个月里,太平洋赤道暖水发生大规模的自西向东移动,圣诞节前后,赤道太平洋东部沿岸暖水沿着厄瓜多尔和秘鲁海岸南下,水温异常声高,最大时比常年升高5到6℃。由于暖水区迅速向西扩展,热带多雨带也随之南下。原来干旱的赤道太平洋东部降水量剧增,河水泛滥成灾;本为雨季的赤道太平洋西部地区则干旱无雨。此外,世界各地的气候因此受到严重影响,造成严重的自然灾害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东伦敦大学地理位置以及环境介绍

全文共 1558 字

+ 加入清单

英国东伦敦大学(UEL)是伦敦市内英国政府公办国立重点大学之一。大学位于伦敦城区,是目前伦敦市内占地规模最大的一所综合性大学。创建于1892年的东伦敦大学,经过百年发展,已成为一所新型大学。接下来小编给大家介绍东伦敦大学的地理位置及校园环境

东伦敦大学地理位置

1

东伦敦大学地理环境:

地理概况:东伦敦是个大都市繁华区,这里拥有世界各地的美食,而住宿和生活费却比伦敦其他地区都便宜,乘地铁去伦敦中心只需15分钟。大学共有3个校区,分别是Docklands、Stratford和Duncan House。三个校园彼此离得都很近,交通联络十分方便,且都有通往伦敦市中心的铁路和巴士服务,距离风景如画的Essex乡村美景也不远。

气候:东伦敦大学位于英格兰地区,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该气候类型受全年西风影响,盛行海洋气团,温和湿润、温差较小为其主要特征。最高最低月气温分别在8月和2月,月平均气温不低于0℃,不高于22℃,降水强度小。

东伦敦大学的校园环境:

东伦敦大学 East London University一共有三个校园。第一个是在2000年启用的多克兰兹校园,这是50年来在伦敦建设的第一个新大学校园。学生宿舍紧靠河边,从校园可以很方便地到达伦敦市中心,校园内还有一个火车站,这使该校园成为一个很受学生欢迎的学习场所。芭金(Barking)校园建于20世纪30年代,拥有专门建造的教学设施、能够居住500多名学生的校园宿舍,以及设施齐全的学习辅助资源中心,还有供所有学生使用的健身中心。斯特拉特福德(Stratford)校园是三个校园中历史最悠久的,始建于1898年,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提供丰富多采的文化生活、校园宿舍以及便利的交通条件。

东伦敦大学环境好不好

1

东伦敦大学地理环境:

地理概况:东伦敦是个大都市繁华区,这里拥有世界各地的美食,而住宿和生活费却比伦敦其他地区都便宜,乘地铁去伦敦中心只需15分钟。大学共有3个校区,分别是Docklands、Stratford和Duncan House。三个校园彼此离得都很近,交通联络十分方便,且都有通往伦敦市中心的铁路和巴士服务,距离风景如画的Essex乡村美景也不远。

气候:东伦敦大学位于英格兰地区,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该气候类型受全年西风影响,盛行海洋气团,温和湿润、温差较小为其主要特征。最高最低月气温分别在8月和2月,月平均气温不低于0℃,不高于22℃,降水强度小。

东伦敦大学的校园环境:

东伦敦大学 East London University一共有三个校园。第一个是在2000年启用的多克兰兹校园,这是50年来在伦敦建设的第一个新大学校园。学生宿舍紧靠河边,从校园可以很方便地到达伦敦市中心,校园内还有一个火车站,这使该校园成为一个很受学生欢迎的学习场所。芭金(Barking)校园建于20世纪30年代,拥有专门建造的教学设施、能够居住500多名学生的校园宿舍,以及设施齐全的学习辅助资源中心,还有供所有学生使用的健身中心。斯特拉特福德(Stratford)校园是三个校园中历史最悠久的,始建于1898年,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提供丰富多采的文化生活、校园宿舍以及便利的交通条件。

东伦敦大学校园角落

1

英国东伦敦大学(UEL)是一所现代化的面向世界的大学,位于伦敦市区,其校园毗邻伦敦市中心(乘坐火车从两处校园前往伦敦均仅需大约20分钟),同时又距离风景如画的埃塞克斯乡村地区不远。

校园内商店、咖啡屋、酒吧以及食品店比比皆是。每个校区都有它自已的运动和健身设施。活动包括足球,篮球,网球,曲棍球,骑马,潜水,柔道。如果你喜欢运动,那你就找对地方了!学生会还组织成立了许多令外国留学生感兴趣的俱乐部与协会,例如:中国留学生协会、马来西亚留学生协会、非洲以及加勒比海国家留学生协会。

东伦敦大学社会科学院

东伦敦大学建筑学院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洋流有什么影响

全文共 579 字

+ 加入清单

主要的影响是气候影响、海洋生态影响、海岸线影响,还有经济影响。有效调动全球的气候以及气候变化,能改变北极圈地区的气候,还可以影响气温以及降水。其中有一些洋流,比如秘鲁海流会将一些含有充足养分的水流全部带到表面,导致海洋生态受到影响。

同时会改变海岸线的风貌以及形态,比如日本的黑潮会引起强烈的海浪侵蚀,还有浪淘会导致海岸线形成崎岖不平的现状。北大西洋洋流上的捕鱼业,本身是维持整个北欧国家的经济,这意味着可能会造成深远的经济影响。

会不会对污染造成影响?

洋流的流动对于一部分受到严重污染的海域会有帮助,污染物会逐渐的扩散,有效加快污染物的稀释以及提升净化的速度,对于恢复海洋生态环境拥有较好的效果。洋流还会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寒流、一种是暖流。暖流主要是由温度比较高的海域逐渐的留下温度比较低的海域,寒流是完全的相反。寒流经过的大陆沿海一般气温比较低,此时会形成一种荒漠性的气候。

对于鱼类有没有什么好处

在这一个地球上,只要有暖流,寒流交汇的地方全部都会有一些大型的渔场。在两者交汇之后会导致海水受到影响,接着把所有的营养成分都带到表面,可以给所有的鱼类带来充足的诱饵,可以有效促进鱼类的大量繁殖。另外两种不同的粮油在交汇之后,同样也可以让低温海域的鱼和高温海域的鱼全部都集中在一起,慢慢地可以形成一个比较大的渔场。这意味着也并非全部都是坏处,可能是会有一些好处。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过度开垦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全文共 557 字

+ 加入清单

过度的开垦会引起大规模的水土流失、土地沙化、风沙肆虐,从而导致一定区域内物种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是指雨水不能就地消纳、顺势下流、冲刷土壤,造成水分和土壤同时流失的现象。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土壤耕作层被侵蚀、破坏,使土地肥力日趋衰竭;淤塞河流、渠道、水库,降低水利工程效益,甚至导致水旱灾害发生,严重影响工农业生产;水土流失对山区农业生产及下游河道带来严重威胁。土地沙化,是指由于土壤侵蚀,表土失去细粒(粉粒、黏粒)而逐渐沙质化,或由于流沙(泥沙)入侵,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甚至丧失的现象。土地沙化多分布在干旱、半干旱脆弱生态环境地区,或者临近大沙漠地区及明沙地区。土地沙化的大面积蔓延就是荒漠化,是最严重的全球环境问题之一。目前地球上有20%的陆地正在受到荒漠化威胁。

我国是受到过度开垦危害比较严重的国家,例如陕西省最北部的榆林地区,解放前还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和肥嫩的草场,但是由于毁林开荒,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结果没有多长时间,就由沙漠生态系统代替了森林生态系统,沙漠淹没了榆林,榆林只得向南搬迁,榆林已经是第三次南迁了。

今天小编就过度开垦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过度开垦的后果有多严重等更多的生态破坏小知识和环境污染小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自然科学地理环境特点的相关知识

全文共 3368 字

+ 加入清单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空间地理要素及其分布规律、时间演变过程以及区域特征的学科,它涵盖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内容,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区域性的特点。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自然科学地理环境特点的相关知识,方便大家学习了解,希望对您有帮助!

地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疆域

1、从东、西半球看,我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我国位于北半球。

2、从纬度位置看,我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南部部分地区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3、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的西岸,海陆兼备。

4、我国领土最南端为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最西端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帕米尔高原上,最东端位于黑龙江省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

5、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6、陆上国界线长达2.2万多千米,与14个国家相邻。

7、我国大陆濒临海洋,从北到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台湾岛东岸直接濒临太平洋。

8、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近海分布着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南海诸岛等众多岛屿。我国与6个国家隔海相望。此外,我国与朝鲜、越南既陆上相邻,又隔海相望。

9、我国有2个内海渤海、琼州海峡。

10、我国行政区划分为省、县、乡三级。

11、我国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共计34个省级行政区域。

第二节人口

1、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中国。

2、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人口数为13.40亿。

3、我国的基本国策是计划 生育。

4、我国人口分布特点是东多西少。

5、2010年,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为143人∕平方千米,约为世界平均人口密度47人∕平方千米的3倍多,是世界人口密度较大的国家之一。

6、我国人口密度的分界线黑河——腾冲。

第三节民族

1、我国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2%。其他55个民族人口较少,成为少数民族。壮族人口最多,超过1600万人。

2、汉语是我国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3、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4、我国汉族人口遍布全国各地,少数民族人口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自然科学地理环境特点的相关知识

一、地理位置和疆域

欧亚大陆东部,东临太平洋与韩国、朝鲜、日本等国隔海想望,北邻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西与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克什米尔、巴基斯坦相连,西南以喜马拉雅山脉为界与印度、尼泊尔、不丹等国相邻,南与缅甸、老挝、越南等国毗邻。地理坐标介于:北纬30°52′–53°31′,东经73°40’–135°05′间,陆地面积960万km2,居世界第三位,海陆疆界达40000km,陆界22000km,海域大陆岸线18000km,岛屿岸线14000km。古丝绸之路、现欧亚大陆桥贯通中国和欧洲。

二、地形地貌

1、概况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陆地面积的67%,盆地和平原约占陆地面积的33%。地形的主要特征是:

(1)地形多种多样:在中国辽阔的大地上,有雄伟的高原、起伏的山岭、广阔的平原、低缓的丘陵,还有四周群山环抱、中间低平的大小盆地。陆地上的5种基本地形类型,中国均有分布,这为中国工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条件。

(2)山区面积广大:通常人们把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称为山区。中国山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2/3,这是中国地形的又一

显著特征。山区面积广大,给交通运输和农业发展带来一定困难,但山区可提供林产、矿产、水能和旅游资源,为改变山区面貌、发展山区经济提供了资源保证。

(3)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势是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阶梯状分布。

2、分述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阶梯状分布:

地势的第一级阶梯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其北部与东部边缘分布有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是地势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分布着大型的盆地和高原,平均海拔在1000—2000米之间,其东面的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是地势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分布着广阔的平原,间有丘陵和低山,海拔多在500米以下。

如果通过北纬32°线,自西向东作一幅中国地形剖面图,从西部的大高原,到中部的盆地,再到东部平原,西高东低,呈阶梯状逐级下降的地势特点十分明显。

从中国陆地的第三级阶梯继续向海面以下延伸,就是浅海大陆架,这是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一般深度不大,坡度较缓,海洋资源丰富。

山脉多呈东西和东北-西南走向,主要有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阴山、秦岭、南岭、大兴安岭、长白山、太行山、武夷山、台湾山脉和横断山等山脉。西部有世界上最高大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为世界第一高峰。在此以北以东的内蒙古、新疆地区、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是中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武陵山一雪峰山一线以东至海岸线多为平原和丘陵,是第三级阶梯。海岸线以东以南的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海底资源。

几百万年前,青藏高原隆起,地球历史上此一重大地壳运动形成了中国的地貌。从空中俯瞰中国大地,地势就像阶梯一样,自西向东,逐渐下降。受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撞击,青藏高原不断隆起,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构成了中国地形的第一阶梯。高原上的喜玛拉雅山主峰珠穆朗玛峰高达8844.4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第二阶梯由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组成,平均海拔1000—2000米。跨过第二阶梯东缘的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和雪峰山,向东直达太平洋沿岸是第三阶梯,此阶梯地势下降到500米至1000米以下,自北向南分布着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平原的边缘镶嵌着低山和丘陵。再向东为中国大陆架浅海区,也就是第四级阶梯,水深大都不足200米。

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特点

第一节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1.自然资源按照可循环利用的情况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有:土地资源、水资源、太阳能、森林资源等;非可再生资源有矿产资源等。

2.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第二节土地资源

1.土地资源是可再生资源,按照土地利用类型可分为农业用地(耕地、林地、草地)和非农业用地(建设用地)。

2.我国土地资源的有利条件有:⑴土地资源总量丰富;⑵土地利用类型齐全。

3.土地资源的不利条件有:

⑴人均土地占有量小;

⑵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资源不足;

⑶分布不均匀;

⑷各类土地资源破坏严重。

4.我国的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耕地分布在东部平原及低缓的丘陵地区(地形),耕地资源南少北丰;林地主要分布在山地(地形)。

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农业生产以牧业为主。

7.针对我国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国家制定并颁布了《土地管理法》、《草原法》、《森林法》等,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并且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8.全国土地日是6月25日。

第三节水资源

1.地球上的水,97%是海洋水,目前人类利用的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2.我国水资源总量位于世界第六位,人均为世界水平的1/4。属于严重缺水国家之一。

3.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为每年的3月22日到28日。

4.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1)时间上——夏秋季多,冬春季少;解决季节分布不均的办法:兴建水库(长江上的三峡工程、黄河上的小浪底)

2)空间上——南丰北缺,特别是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最为严重。我国水土资源的配合不合理,进一步加剧了北方的缺水状况。解决空间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引滦入津、引黄济青、南水北调)缓解我国北方地区的严重缺水的南水北调工程等。

5.近几十年来,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人类对淡水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不少国家和地区出现了水资源不足和用水紧张。

6.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全文共 345 字

+ 加入清单

太阳辐射是指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传递能量,是指太阳向宇宙空间发射的电磁波和粒子流。太阳辐射所传递的能量,称太阳辐射能,然而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影响都有哪些?辐射对环境会造成哪些污染?

辐射污染小知识:

1.提供人类使用的能源

包括多种能源,从根本上说都来自太阳辐射,如:生物能、化石能源、水能、风能等;只有三种能源不是来源太阳辐射,它们是核能、潮汐能、地热能。

2.给大气、水体等的运动提供了动力

因为太阳辐射,大气才有垂直和水平运动,才有风;才有水分的蒸发,才有河流等,进而影响地貌。

提醒您:学习一些辐射污染知识和环境污染知识对保护环境有很大的帮,而且为了防止辐射污染环境我们还可以使用辐射检测仪,用检测仪来检测辐射的危害范围,然后及时做好预防工作。最后要了解更多环境污染小知识可收藏本网站查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初中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四大因素影响西北地区生态环境

全文共 944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经过长期治理虽在局部有所改善,但总体仍呈恶化趋势。有关研究人员认为,土地沙漠化、水资源紧缺、植被覆盖度不高和人地矛盾是影响我国西北地区生态好转的四大主要因素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马松尧介绍,影响我国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好转的第一个因素是土地沙漠化严重、土地退化加剧。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262.2万平方公里,且每年以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在增长。西北地区荒漠化土地面积就达到146.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56%。西北地区的水土流失面积有174.0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水土流失总面积的47.41%,占西北地区总面积的57.04%。

影响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好转的第二个因素是水资源短缺、水生态平衡失调、江河断流、湖泊萎缩和地下水位下降。西北地区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水资源总量贫乏,干旱频发。西北地区土地面积占全国的1/3,但水资源总量仅为全国的1/10,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许多湖泊受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面积缩小,有的甚至已经干涸。西北最大的淡水湖泊新疆艾比湖,面积从20世纪50年代的1200平方公里缩小到现在的500平方公里,青藏高原上的湖泊30%以上干化成盐湖或干盐湖,黄河源区有不少的湖泊已经干涸。缺水和干旱成为影响西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最突出问题。

第三个因素是西北地区林草植被覆盖度总体不高,质量和功能下降。西北地区现有森林面积约为225.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只有4.87%,远低于全国12.98%的平均水平。江河源头森林植被不断萎缩,涵养水源,稳定江河径流的能力明显减弱。西北地区草场广阔,但主要是干旱半干旱的稀疏草场;退化草场的面积已经达到草原总面积的75%。

第四是人地关系矛盾十分突出。西北地区自然生态环境极度脆弱,土地承载能力十分有限。人口的过快增长造成土地资源的过度利用及全方位开发,造成了植被的破坏和土壤肥力下降,使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导致潜在的自然环境脆弱性转化成为现实的破坏。

马松尧介绍,目前,针对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良性互动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其中,已经提出了针对西北地区荒漠绿洲区、黄土高原区、草原生态区、陇南山地和黄河沿线灌区等不同地理环境下生态农业建设的途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厄尔尼诺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是如何体现的

全文共 609 字

+ 加入清单

厄尔尼诺现象在过去的数十年间频繁出现在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上,根据科学界的定义,厄尔尼诺现象又称厄尔尼诺海流,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

而我们都知道,从科学的角度讲,组成陆地环境各要素(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为陆地环境各要素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一部分发展变化着的.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改变,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地理环境中,这一部分会影响到另外的部分,这一部分的变化,会影响到另外部分的变化.全球大小各级自然综合体内部,任何一个要素和部分的发展变化,都要受到整体的制约。

那么厄尔尼诺现象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是如何体现的呢?正常情况下,热带太平洋区域的季风洋流是从美洲走向亚洲,使太平洋表面保持温暖,给印尼周围带来热带降雨.但这种模式每2—7年被打乱一次,使风向和洋流发生逆转,太平洋表层的热流就转而向东走向美洲,随之便带走了热带降雨,出现所谓的“厄尔尼诺现象”.主要指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热带海洋的海水温度异常地持续变暖,使整个世界气候模式发生变化,造成一些地区干旱而另一些地区又降雨量过多.其出现频率并不规则,但平均约每4年发生一次.这现象往往持续好几个月甚至1年以上,影响范围极广.

更多厄尔尼诺现象对地球有哪些影响,以及环境污染安全小知识,请大家继续关注的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厄尔尼诺地理环境特性是什么

全文共 491 字

+ 加入清单

厄尔尼诺现象在过去的数十年间频繁出现在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上,根据科学界的定义,厄尔尼诺现象又称厄尔尼诺海流,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那么厄尔尼诺地理环境特性是什么呢?厄尔尼诺对气候的影响与预防是怎样的呢?下面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这些海洋灾害小知识。

厄尔尼诺地理环境特性是地理环境整体性。正常情况下,热带太平洋区域的季风洋流是从美洲走向亚洲,使太平洋表面保持温暖,给印尼周围带来热带降雨。但这种模式每2—7年被打乱一次,使风向和洋流发生逆转,太平洋表层的热流就转而向东走向美洲,随之便带走了热带降雨,出现所谓的“厄尔尼诺现象”。主要指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热带海洋的海水温度异常地持续变暖,使整个世界气候模式发生变化,造成一些地区干旱而另一些地区又降雨量过多。其出现频率并不规则,但平均约每4年发生一次。这现象往往持续好几个月甚至1年以上,影响范围极广。

由于厄尔尼诺现象是地球自转变慢引起的,所以无法预防。只能预防厄尔尼诺现象引起的自然灾害。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对全球不少地区的气候灾害有预兆意义,所以对它的监测已成为气候监测中一项重要的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植树造林对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

全文共 620 字

+ 加入清单

地理环境是指一定社会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包括气候、土地、河流、湖泊、山脉、矿藏以及动植物资源等。植树造林对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是什么呢?下面带您了解一下。

植树造林对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

1.树木具有吸热、遮荫和增加空气湿度的作用。

(1)提高空气湿度 树木能蒸腾水分,提高空气的相对湿度。由于树木强大的蒸腾作用,使水汽增多,空气湿润,使绿化区内湿度比非绿化区大10-20%。为人们在生产、生活上创造了凉爽、舒适的气候环境。

(2)调节气温 绿化地区的气温常较建筑地区低,这是由于树木可以减少阳光对地面的直射,能消耗许多热量用以蒸腾从根部吸收来的水分和制造养分,为人们创造了防暑降温的良好环境。

2.近些年,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很多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导致人们的生存环境遭受到了严重压力,汽车尾气排放出的大量二氧化硫、噪音、空气污染等对人们的都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植树造林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人体所需的氧气,能减少空气污染净化了空气,美化环境,可称为是一种“氧气制造厂”。

3.植树造林能够使水土得到保持,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对暴雨冲刷地表有很好的保护功能;植树造林能防风固沙;植树造林还为人类提供许多宝贵资源。

今天小编就植树造林对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植树造林有什么用以及其他生态破坏小知识和环境污染小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大国崛起日本崛起的原因_日本的地理环境怎样

全文共 6190 字

+ 加入清单

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在不少技术领域赶上或超过了美国,并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但是为什么一个效果会迅速崛起呢?下面给大家分析日本崛起的原因,希望能帮到大家。

日本的人口民族

民族

日本的民族构成比较单一,但不能简单地将其称作“单一民族国家”。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日本列岛上除了人们熟知的“大和人”以外,还生存和繁衍着别具民族特征的阿依努人和琉球人。

大和人

大和人亦称“和人”,是日本民族的主体,约占总人口的98%以上。大和人属蒙古人种东亚类型,其系统特征是头较短,黄皮肤,黑头发,体毛和胡须较少。耳垢为干性。眼睑中有被称作“蒙古襞”的皱襞。血型以A型居多,其他依次为O型、B型、AB型。大和人原来身材较矮。我国历史书上将其称作“倭人”,据说就与此有关。近年来,大和人的平均身高已有明显增加。据统计其男人的平均身高已达170厘米左右,在世界上属于中上水平。

阿依努人

阿依努人

阿依努人旧称“虾夷人”,属于千岛人种类型。在体形上,阿依努人具有蒙古人种的基本特征,略微兼有赤道人种的某些特征:肤色黑黄。体毛浓密,腿长腰阔,头大颧高。他们不仅拥有自己的语言——阿依努语,而且还具有独特的文学和独特的音乐和舞蹈。阿依努人信奉一种带有浓厚的萨满教色彩的宗教,经常举行“熊祭”、“鲸祭”等宗教仪式——这与他们自古以来一直过着以渔猎、采集为主要生存手段的自给自足的生活有密切联系。到了现代,阿依努人的上述民族特征已经所剩无几,处于被和人逐渐同化的过程之中。

但是,同化现象的出现并不等于阿依努民族的消失。据统计,还约有2.5万阿依努人集中生活在北海道的胆振、日高等地。

琉球人

琉球人目前约有120万人,绝大部分生活在日本冲绳县所在地——琉球群岛。琉球人虽然与大和人同属蒙古人种,但与大和人相比,他们的身材略矮,眉毛较浓,颧骨稍高。古代琉球人以部落为单位群居,14世纪时建立了三个小国,1429年由尚巴志统一为琉球王国,与中国结成朝贡册封关系。17世纪初遭日本萨摩藩侵略并开始受其控制,1879年,琉球被正式纳入日本版图。 >>>下一页更多精彩“日本的地理环境

#p#副标题#e#

大国崛起日本崛起的原因

日本第一次崛起

1.日本明治维新成功,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根本原因);

2.逐步收回国家主权,摆脱了民族危机;

3.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日本获得了大量赔款。国力大增。

日本第二次崛起,即二战后

1.日本战后进行了比较广泛的社会改革,进一步消除了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首要原因);

2.美国开始扶植日本;

3.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

4.制定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

5.积极发展教育,培养人才;

6.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爆发,美军大批军事及后勤物资订货,刺激了日本经济的发展。

日本的经济

战后恢复

战后日本经济之所以能够高速发展,是其固有基础、特殊条件和机遇等多种主客观原因、国内外各方面原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日本充分利用被美国独占和美国将大量加工制造业搬进日本之机,大力吸收美国的资金,学习、借鉴美国的先进工艺、科技和管理经验,并加强仿制、模仿和创新工作,使日本成为世界上对外国技术、工艺消化、吸收力最强的国家之一。日本从1950年至1975年共引进了25000多项技术,并用不到30年时间、花了仅60亿美元左右,就把美国等西方国家用了半个多世纪、花了2000多亿美元的研究成果学到手。

宏观经济

日本经济高度发达,国民拥有很高的生活水平。2014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9731美元,是世界第17位。若以购买力平价计算,国内生产总值位居世界第3位(仅次于美国和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世界第23位。2004年末,日本在海外的纯资产达1.8万亿美元。

日本的服务业,特别是银行业、金融业、航运业、保险业以及商业服务业占GDP的最大比重,而且处于世界领导地位,首都东京不仅是全国第一大城市和经济中心,更是世界数一数二的金融、航运和服务中心。自二次大战后,日本的制造业得到迅速发展,尤其电子电气产业和汽车制造业。日本三菱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通用的超级企业财团,2007年仅在三菱旗下的世界五百强企业就达到了11家。日本的电子电气产业和高科技著名制造商包括索尼、松下、佳能、夏普、东芝、日立等公司。汽车制造业方面,日本公司的汽车生产量超越美国和德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其中丰田、马自达、本田和日产等制造商,均有汽车产品畅销全球。日本拥有世界资产最庞大的银行邮储银行,三菱UFJ金融集团、瑞穗金融集团和三井住友金融集团在世界金融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东京证券交易所是仅次于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世界第二大证券交易所。

日本财务省公布预测数据显示,日本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长期债务余额到2012年度末预计将达到937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75.9万亿元),创历史新高。这些债务占GDP的比例达195%,超过意大利(128.1%)和美国(103.6%),在发达国家中高居首位。是全球工业化国家中政府负债最严重的。

农业

只有12%日本土地是可耕地,为了弥补此缺点日本使用系统化耕作零碎地。使得日本有世界最高的精密农业成果也就是单位土地产量世界第一,达到粮食自给率50%只用了56000km²;(1400万英亩)农地。农业在日本是高补助与保护产业,鼓励小规模耕作,而不是美国的大规模耕作。尤其稻米是高保护产业,订定了超高490%关税阻挡外国米1988年之前还限制进口配额7.2%总消耗量以下。新规则公布后关税更提高到778%。但是小麦、黄豆之类还是和外国购买,日本也是欧盟最大的粮食出口对象。日本是世界第二大渔业国于1989年还曾创下1190万吨渔获,从1973年石油危机后,深海鱼在日本不受欢迎。浅海鱼占50%总量养殖鱼则占33%以上,最受欢迎的有沙丁鱼、金枪鱼、螃蟹、牡蛎、秋刀鱼、鲔鱼和日本鰤鱼。日本至今依然有世界最大渔船船队和全球15%的渔获量占有率。

日本的地理环境

位置

日本地图

日本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北部,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4个大岛和其他7200多个小岛屿组成,因此也被称为“千岛之国”。日本陆地面积约37.79万平方公里。日本东部和南部为一望无际的太平洋,西临日本海、东海,北接鄂霍次克海,隔海分别和朝鲜、韩国、中国、俄罗斯、菲律宾等国相望。[6] 日本北海道有世界最著名的渔场之一——北海道渔场,其成因是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交汇。

气候

日本气候分布图

日本以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明。全国横跨纬度达25°,南北气温差异十分显著。

日本是世界上降水量较多的地区。主要原因包括了日本海侧地区冬季的降雪;6月、7月(冲绳、奄美为5月、6月)间连绵不断的梅雨;以及夏季到秋季登陆或接近日本的台风。日本有记载的最高温度纪录是40.9℃,于2007年8月16日在崎玉县熊谷市和岐阜县多治见市测得;有记载的最低温度纪录是-41℃,于1902年1月25日在北海道旭川市测得。

地形

日本是一个多山的岛国,山地成脊状分布于日本的中央,将日本的国土分割为太平洋一侧和日本海一侧,山地和丘陵占总面积的71%,大多数山为火山。国土森林覆盖率高达67%。富士山是日本的最高峰,海拔3776米,是日本最高峰,被日本人尊称为:圣岳。

日本群岛地处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即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火山、地震活动频繁,危害较大的地震平均3年就要发生1次。

日本的平原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下游近海一带,多为冲积平原,规模较小,较大的平原有石狩平原、越后平原、浓尾平原、十胜平原等,其中面积最大的平原为关东平原。日本平原面积狭小,耕地十分有限,人口生理密度高达2924人/平方公里,为世界第26位。

地质

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为西太平洋岛弧-海岸山脉-海沟组合的一部分。全国68%的地域是山地。日本最高的山是著名的富士山,海拔3776米。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全球有十分之一的火山位在日本,在全国都时常会发生火山活动。据统计,世界全部里氏规模6级以上的地震中,超过二成都发生在日本。

河流

日本境内河流流程短水能资源丰富,最长的信浓川长约367公里;最大的湖泊是琵琶湖,面积672.8㎞²。

海洋

日本海岸线全长33889公里。由于日本是一个岛国,因此其海岸线十分复杂。西部日本海一侧多悬崖峭壁,港口稀少,东部太平洋一侧多入海口,形成许多天然良港。

在东部太平洋一侧自南向北均被日本暖流(黑潮)环绕、东北部形成千岛寒流(亲潮),西部日本海一侧是对马暖流和里曼寒流。在寒流和暖流交汇处,鱼类资源丰富,成为天然渔场。由于地处海洋的包围之中,终年温和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夏秋两季多台风,6月份多梅雨。1月平均气温北部-6℃,南部16℃;7月北部17℃,南部28℃。年降水量700毫米至3500毫米,最高达4000毫米以上。

日本崛起的三个启示

日本崛起的启示之一:战后日本崛起,得益于“技术立国”。

战后初期的日本几乎进入“石器时代”,民生凋敝,物资极度匮乏。但在二十年后,日本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人力资本的积累,靠的就是“技术立国”这四个字。日本政府注意到,要使国家经济迅速恢复,跻身强国之列,必须集中全国的资源优先发展重工业。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派有泽广巳在主持“日本复兴计划”过程中,推行“倾斜生产方式”,不计收益得失,将有限的物质资源集中投入在煤炭、钢铁、电力、化工四大重工行业,严格限制轻工业发展,部分轻工业由于无法从内循环的重工业体系获得资源而被迫停产。...由于重工业在初级发展阶段具有内循环的特点,很少提供最终产品,自然也就没有利润,日本政府用发行货币的方式弥补帐面亏空,现金、存款、国债都在剧烈的通货膨胀中化为废纸,日本上层与人民同甘共苦,绝不先富。...战败虽然使日本丧失了无法估量的社会财富,但人才犹在,希望犹在。大和战舰虽然沉没,但曾经建造了大和战舰的大量熟练技术工人,钢铁、航空、机械、电子、光学、化学等各门类的技术及技术人才完整地保存了下来。物质财富可以被摧毁,但近百年工业化历程积攒的人力资源是任何国家都无法剥夺的。

日本崛起的启示之二:战后日本崛起,得益于追求至善、精益求精。

吉田茂是日本战后最负盛名的首相,晚年以充满激情的语言写就《激荡的百年史》,...说日本民族具有一种止于至善的专业精神。除非不做,做什么就要做到最好,深深植根于日本民族之血液,此乃日本历经明治维新和战后经济奇迹,得以雄踞世界第二经济强国之主因。管理大师德鲁克说,战后日本经济起飞有三位导师。第一位导师是道奇,道奇计划之道奇也,他教导日本人要发展经济,首先是稳定货币金融,将日元与美元汇率固定于360日元,即道奇之杰作。“这个汇率出台后,日本便以这个汇率作为日本经济活动的中心。这一汇率稳定了日本的经济,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日本的出口,复兴了日本经济。”(吉田茂语)第二位导师是戴明,全面质量管理之父也。德鲁克说,质量管理是美国人发明的,但完美运用、臻于化境的却是日本人。第三位导师就是德鲁克自己。他教会了日本人如何思考战略和实施目标管理。德鲁克对日本文化精神亦有湛深研究。七十岁时被荣聘为东京大学研究日本艺术文化的教授,引以为傲。德鲁克与吉田茂英雄所见略同。二师皆以为日本民族真正利害之处,便是那种追求至善、追求完美的专业精神。...“在日本,人们始终不懈地追求效率和生产率的提高,即使是对螺丝刀这样简单的工具也毫不例外。从设计到加工,无不精心考虑,仔细研究。”“日本人不管从事何种职业,对本质工作均抱着尊敬态度。”浅尝辄止、短期利益、多赚快钱、什么好赚就做什么,乃至于弄虚作假、投机取巧、坑蒙拐骗,是当今中国社会之普遍心态。追求至善、精益求精、做什么就要做到最好,正是今日中国社会最缺乏的基本精神。

日本崛起的启示之三:战后日本崛起,得益于重视教育和重视人才的培养。

日本重视教育的历史可上溯到明治维新时代。早在1872年明治政府颁布《学法令》时,就在《学制布告》中提出了一个非常明确的口号,要在全国做到“邑无不学之户,家务不学之人”,接着,1886年明治政府宣布在全国实施义务教育,大约经过30年的努力,终于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了初等教育,其速度之快在世界教育史上是首屈一指的。...正如日本前内阁大臣福田赳夫在一次施政演说中所说的:“人是我国的财富,教育是国政的根本。”这应该是日本崛起奇迹的根源。

以上就是这位博士提出的观点.从这样的观点总结,可以看出我们为什么不能超越日本经济的原因了.就是我们对日本经济崛起经验的总结,还是停留在皮毛上,浅表处,空谈化。

其实技术立国这个话我们也提过,叫"科技兴国".只是我们停留在口号,而日本有一系列的操作层面的措施和手段. MICHAEL PORTER说日本没有战略,其实日本缺少的是对战略的表述,但从来不缺少清晰的战略.更可怕的是,日本还有最强的执行能力。

明治维新后日本崛起的原因

一、日本是岛国,资源匮乏,而中国就在旁边,中国好像是要稍早一点,在被鸦片战争打开国门,被迫开埠通商和赔款割地,中国这块肥肉貌似更加吸引西方列强。

二、日本被入侵后积极变革,而变革的成功我觉得还要得益于他的幕府制度。幕府将军德川家希望继续幕府制度和而明治天皇当然也希望恢复800多年前幕府制度后失去的权利,还有日本分为支持佐幕和倒幕的各派系、各蕃,使得维新不像中国这样,只支持到没有决定性权利的皇帝、亲王,变革成功几率大增!

三、维新后短短几年,在甲午海战中以弱胜强,迫使中国赔款好像是两亿多万两白银,借着这笔钱大力发展国力,又在十年后打败沙俄,从此发展一帆风顺,直至太平洋战败,被美国驻军!

日本国家的象征

国名

日本,意为“日出之国”。最早称“和”或“倭”(均读作yama

to,中文译作邪马台),“日本”这一称呼大约使用于7世纪后期。其来历在日本史书中没有明确记载,但中国的《新唐书》则记载道:“咸亨元年(670年),遣使贺平高丽。后稍习夏音,恶倭名,更号日本。使者自言,因近日所出,以为名。”[12] 意即唐高宗咸亨元年(670年),倭国派使者祝贺唐朝平定高句丽,因为懂点汉语,所以讨厌“倭”这一名称,故改国号为日本,使者自称这是因为地理位置靠近日出之处而命名的。

朝鲜《三国史记》文武王十年(670年)十二月条的记录也与此吻合:“倭国更号日本,自言近日所出以为名”。[13] 唐朝人张守节则记载“武后改倭国为日本国”。

考古上最早发现“日本”这一名称的是2011年出土于中国西安的《祢军墓志》,该墓志作成于678年。[15] 由此可见“日本”这一称呼的使用最迟不晚于7世纪后期。历史上日本曾有大和、东瀛、扶桑等别称。

国旗

日章旗(或日之丸、日の丸),亦称太阳旗,呈长方形,长与宽比为3:2(标准国旗长度尺寸)。旗面为白色,正中有一轮红日。白色衬底象征着纯洁,红日居中象征着忠诚。传说日本是太阳神所创造,天皇是太阳神之子,太阳旗来源于此。日章旗古已有之,作为正式国旗是明治三年(1870年)根据太政官布告第57号(商船规则)颁布制定的。

国徽

日本国徽

日本国徽是一枚皇家徽记,在日本,由于法律并没有确立正式的国徽,因此习惯上,日本皇室的家徽“十六瓣八重表菊纹”,即菊花纹章被广泛作为日本代表性的国家徽章而使用。

日本内阁所使用的代表徽章“五七梧桐花纹”,也常在国际场合及政府文件作为国家的徽章而使用,例如日本入境许可贴纸的底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密德萨斯大学地理位置以及环境介绍

全文共 1648 字

+ 加入清单

密德萨斯大学拥有现代化的设备,大学结合古典建筑与现代化设施的多元化风格,让学生在享受科技带来的快捷之外,更能浸染在古典的建筑文化气息之中,感受良益。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密德萨斯大学的地理位置及校园环境

密德萨斯大学地理位置

1

密德萨斯大学地理环境:

密德萨斯大学Middlesex University历史可追溯至19世纪,经一百多年的扩建与完善后,学校也从最初的Tottenham校区发展为现今共计13个校区,遍布于北伦敦市区。该校与全球250所学校有极为密切的学术交流活动,并已在东亚、东南亚、地中海东岸、印度与南美设立海外办事处。密德塞克斯大学三次荣获女王周年奖,两次荣获设计委员会的千禧年奖,教学质量卓越,学生口碑良好,其中商学院更成为众多学院中的明星学院。

密德萨斯大学的校园环境:

语言中心:本中心设有开放的视听中心,提供视听设备供学生自修语言,其中共计三十多种语言的报章杂志,还有卫星电视及多媒体计算机辅助学习设备CALL (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计算机中心:不论是PC还是Apple Mac计算机、打印机、网络、开放信息系统等现代化设备,本中心都一应俱全。学生还可使用其它视听及CAD系统等; 此外,为了加强学习效果,该校将适时升级或更新新计算机设备。

伤残学生中心:本中心有群热忱且专业的团队,会竭尽所能地帮助学生,以确保其能够安心、安全地学习。伤残学生务必在申请学校时事先注明个人的特殊需要,以便于校方给予适时协助。

国际学生中心:主要负责协助海外学生处理各项事务。本中心有热忱且经验丰富的教职人员; 每年来自海外的莘莘学子们在他们的帮助下,均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当地的生活习惯,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另外,学校每个校区均设有学生办公室,有任何问题,学生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帮助。

密德萨斯大学环境好不好

1

密德萨斯大学地理环境:

密德萨斯大学Middlesex University历史可追溯至19世纪,经一百多年的扩建与完善后,学校也从最初的Tottenham校区发展为现今共计13个校区,遍布于北伦敦市区。该校与全球250所学校有极为密切的学术交流活动,并已在东亚、东南亚、地中海东岸、印度与南美设立海外办事处。密德塞克斯大学三次荣获女王周年奖,两次荣获设计委员会的千禧年奖,教学质量卓越,学生口碑良好,其中商学院更成为众多学院中的明星学院。

密德萨斯大学的校园环境:

语言中心:本中心设有开放的视听中心,提供视听设备供学生自修语言,其中共计三十多种语言的报章杂志,还有卫星电视及多媒体计算机辅助学习设备CALL (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计算机中心:不论是PC还是Apple Mac计算机、打印机、网络、开放信息系统等现代化设备,本中心都一应俱全。学生还可使用其它视听及CAD系统等; 此外,为了加强学习效果,该校将适时升级或更新新计算机设备。

伤残学生中心:本中心有群热忱且专业的团队,会竭尽所能地帮助学生,以确保其能够安心、安全地学习。伤残学生务必在申请学校时事先注明个人的特殊需要,以便于校方给予适时协助。

国际学生中心:主要负责协助海外学生处理各项事务。本中心有热忱且经验丰富的教职人员; 每年来自海外的莘莘学子们在他们的帮助下,均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当地的生活习惯,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另外,学校每个校区均设有学生办公室,有任何问题,学生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帮助。

密德萨斯大学校园角落

1

密德萨斯大学地处英国首都伦敦北部市区(3区),在这个充满了活力的国际化大都市中,你可以尽情领略到多姿多彩的英伦风情和生活,体验最时尚的潮流和最前沿的文化。

根据欧洲权威出版社McGraw-Hill出版社发行的 欧洲最佳商学院指南 ,密德萨斯大学商学院已进入欧洲商学院50强,被评选为欧洲最具领导地位的50所商学院之一。

图书馆是学生取得信息最快、最直接的来源。该校图书馆设备完善,藏书丰富,馆内书籍及期刊约百万册,录像带则有近二万多盘; 另外还有数以百计的光盘资料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剑桥大学地理位置以及环境介绍

全文共 1191 字

+ 加入清单

剑桥大学由31所独立自治书院及6所学术学院组成。虽大学本身为公立性质,但享有高度自治权的书院则属私立机构。它们有自己的管理框架、收生以及学生活动安排,工作有别于负责教研的大学中央。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剑桥大学的地理位置环境情况!

剑桥大学地理位置

1

剑桥大学地理环境:

剑桥大学位于伦敦北面50哩以外的剑桥镇。剑桥镇本身是一个拥有大约10万居民的英格兰小镇。这个小镇有一条河流穿过,称为 剑河 (River Cam 又译 康河 )。剑河是一条南北走向、曲折前行的小河,剑河两岸风景秀丽,芳草青青,河上架设着许多设计精巧,造型美观的桥梁,其中以数学桥、格蕾桥和叹息桥最为著名,剑桥之名由此而来。剑桥大学本身没有一个指定的校园,没有围墙,也没有校牌。绝大多数的学院、研究所、图书馆和实验室都建在剑桥镇的剑河两岸,以及镇内的不同地点。

剑桥大学的校园环境:

剑桥是大学城,没有围墙,校园东边与剑桥市中心融为一体,主要为一些老学院和一些系。市中心西边为新校园,很多系都已经搬过去,环境优美,密度低,但是交通不太方便。

剑桥大学环境好不好

1

剑桥大学地理环境:

剑桥大学位于伦敦北面50哩以外的剑桥镇。剑桥镇本身是一个拥有大约10万居民的英格兰小镇。这个小镇有一条河流穿过,称为 剑河 (River Cam 又译 康河 )。剑河是一条南北走向、曲折前行的小河,剑河两岸风景秀丽,芳草青青,河上架设着许多设计精巧,造型美观的桥梁,其中以数学桥、格蕾桥和叹息桥最为著名,剑桥之名由此而来。剑桥大学本身没有一个指定的校园,没有围墙,也没有校牌。绝大多数的学院、研究所、图书馆和实验室都建在剑桥镇的剑河两岸,以及镇内的不同地点。

剑桥大学的校园环境:

剑桥是大学城,没有围墙,校园东边与剑桥市中心融为一体,主要为一些老学院和一些系。市中心西边为新校园,很多系都已经搬过去,环境优美,密度低,但是交通不太方便。

剑桥大学校园角落

1

剑桥大学内的孔子雕像

孔子像下面有一小铜制小匾牌,从上面得知,这尊孔子的雕像是我国著名雕塑家、中国雕塑院院长吴为山先生赠送给克莱尔学院的。说实话,这是我见过的孔子像中最传神的一尊,虽然雕塑很抽象,但是,孔子那似有倦容,似有不甘,又似有超脱的神情,深深地打动了我,特别是那双略略斜视着的眼睛,似有睥睨之意,身躯不再那么高大,但目光似乎更加高远了。我想起了我所在的大学,也有一个什么俄罗斯的基金会捐赠的孔子像,高大的身躯,面庞像香港的周润发,颔首,长须,行礼,佩剑,每年夏季,毕业的学生都喜欢穿着各色的学位服与之合影,也算是一种敬意。

剑桥大学徐志摩诗碑

2008年,英国剑桥大学著名的国王学院,在剑河之滨的一块草地上,为中国诗人徐志摩立了一块白色大理石的诗碑。这块诗碑,如今已成剑桥一景。

镌刻诗句的石碑,被切出两个平面,徐志摩《再别康桥》的前两句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和后两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被放在参差错落的两个平面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灾害性海浪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哪些

全文共 665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海及邻近洋区的灾害性海浪主要是由热带气旋、温带气旋和寒潮等天气系统的强风作用所引起的。那么大家知道灾害性海浪对地理环境影响有哪些吗?下面请大家来了解详情吧。

灾害性海浪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哪些?小编总结如下:

灾害性海浪在近海常能掀翻船舶,摧毁海上工程,给海上航行、海上施工、海上军事活动、渔业捕捞等带来危害。在岸边不仅冲击摧毁沿海的堤岸、海塘、码头和各类构筑物,还伴随风暴潮,沉损船只、席卷人畜,并致使大片农作物受淹和各种水产养殖珍品受损。海浪灾害损坏桥梁,海浪灾害损坏水产养殖设施。海浪所导致的泥沙运动使海港和航道淤塞。灾害性海浪到了近海和岸边,对海岸的压力可达到每平方米30-50吨。据记载,在一次大风暴中,巨浪曾把1370吨重的混凝土块移动了10米,20吨的重物也被它从4米深的海底抛到了岸上。巨浪冲击海岸能激起60-70米高的水柱。

加强灾害性海浪预警机制,国际自然灾害监控防治机构,建立全球灾害监控防治体系。把世界各国、各种组织相关的灾害预警应急系统有机地连接起来。专家提醒,沿海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进一步完善和健全海洋灾害监测体系,提高海洋灾害预警能力,密切关注海洋灾害发生发展趋势,做好海洋防灾减灾工作。影响海洋灾害的大气和海洋因子很多,未来将如何演变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将加强监测,开展滚动会商,及时发布最新动态,为相关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及时有效的预报保障。

以上内容由调查整理,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关于遇到致命海浪如何预防与逃生,小编会在下期海洋灾害小知识讲座中给大家做详细介绍,敬请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沙尘暴对地理环境有哪些影响

全文共 958 字

+ 加入清单

春天到了,沙尘暴也跟着来了。那么沙尘暴对地理环境有哪些影响呢?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

沙尘暴的危害虽然甚多,但整个沙尘暴的过程却也是自然生态系所不能或缺的部份,例如澳大利亚的赤色沙暴中所夹带来的大量铁质已证明是南极海浮游生物重要的营养来源,而浮游植物又可消耗大量的二氧化碳,以减缓温室效应的危害,因此沙暴的影响层级并非全为负面。或许在另一层面来说,沙尘暴也许也是地球为了应对环境变迁的一种症候,就像我们感冒了会发生咳嗽是为了排除气管中的废物一样。为研究沙暴提供塔斯曼海养分以及其它诸多效应等,澳大利亚曾汇集了许多气候学者。他们发现澳大利亚沙暴的红色石英沉积物也可在新西兰找到,并且反而肥沃了新西兰的土地;因此澳大利亚沙尘暴所造成的养分损失却可造成新西兰土地的养分收获。而像是夏威夷当地肥沃的土壤沉积物根据分析资料也可证明有许多的养料成分也是来自遥远的欧亚大陆内部。正因为两地相隔万里,普通的风无法把内陆的尘埃吹到这么遥远的地方,因此正是沙尘暴,把细小却包含养分的尘土携上3000米高空,穿越大洋,再播种一般把它们撒下来。

除了夏威夷群岛,科学家还发现,地球上最大的绿肺―亚马孙盆地的雨林也得益于沙尘暴,它的一个重要的养分来源也是空中的沙尘。沙尘暴能把盘石变得葱葱郁郁的秘密在于,沙尘气溶胶含有铁离子等有助于植物生长的成分。此外由于沙尘暴多诞生在干燥高盐碱的土地上,沙尘暴所挟带的一些土粒当中也经常带有一些碱性的物质,所以往往可以减缓沙尘暴附近沉降区的酸雨作用或土壤酸化作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王自发先生曾说:“沙尘暴的确降低了酸雨的酸性。

沙尘暴的成分是带有负电荷的硅酸盐,能中和酸雨中的氢离子,减轻酸雨危害。但很少有人知道,沙尘暴并非“有百害而无一利”。

沙尘暴对人类有益的一面,除了人们公认的造就黄土高原以外,碱性的沙尘进入大气中可以与空气中的酸性物质中和,达到抑制酸雨的效果。现在科学家已经测算出沙尘暴对酸雨的影响,即沙尘及土壤粒子的中和作用使中国北方降水的PH值增加0.18~2.15,韩国增加0.15~0.18,日本增加0.12~0.15。此外,它从沙漠地带带走的营养成分落到海洋,为鱼类提供了充足的养料。

想要了解风灾有哪些常见风型请到,更多的自然灾害安全小知识尽在,在这里我们会为大家介绍更多的沙尘暴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贝德福德大学地理位置以及环境介绍

全文共 1486 字

+ 加入清单

英国贝德福特大学是一所有一百二十余年历史的。 优越的地理位置(地处伦敦、牛津、剑桥学术金三角的中心)让贝德福德大学具备了学习和研究独特并且深厚的条件和文化底蕴。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贝德福德大学的地理位置及校园环境

贝德福德大学地理位置

1

贝德福德大学地理环境:

校区:英国贝德福特大学共有三个校区:鲁顿校区、Putteridge Bury校区及贝德福特校区。鲁顿校区下设三个学院:商学院,卫生与社会科学学院,创作艺术与技术学院。

交通:主要的伦敦国际机场希思罗和盖特威克距离卢顿都只一小时的路程。此外卢顿国际机场还有很多低成本的直达航班,飞往爱丁堡、都柏林,和阿姆斯特丹、日内瓦、巴黎、巴塞罗那、马德里、米兰、雅典、拉那卡、柏林、布拉迪斯拉发、布达佩斯、克拉科夫和华沙等欧洲城市。

贝德福德大学的校园环境:

贝德福特大学是一所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大学。它的地理环境十分理想,距离伦敦市中心仅30分钟的火车车程,但是它的生活费用比伦敦却要低廉得多。学校的学费也极具竞争性。贝德福特大学的教学质量享有盛誉,2003和2004年该校都被评为英格兰教学质量最佳的新式大学。 学校保证为国际新生提供现代化的专门修建的学生宿舍。这些宿舍都在主教学楼附近。

主要的伦敦国际机场希思罗和盖特威克距离卢顿都只一小时的路程。此外卢顿国际机场还有很多低成本的直达航班,飞往爱丁堡、都柏林,和阿姆斯特丹、日内瓦、巴黎、巴塞罗那、马德里、米兰、雅典、拉那卡、柏林、布拉迪斯拉发、布达佩斯、克拉科夫和华沙等欧洲城市。贝德福特大学虽然是一所英国大学,但是它的师生来自世界各地。目前来自120个不同国家的国际学生正在此求学。

贝德福德大学环境好不好

1

贝德福德大学地理环境:

校区:英国贝德福特大学共有三个校区:鲁顿校区、Putteridge Bury校区及贝德福特校区。鲁顿校区下设三个学院:商学院,卫生与社会科学学院,创作艺术与技术学院。

交通:主要的伦敦国际机场希思罗和盖特威克距离卢顿都只一小时的路程。此外卢顿国际机场还有很多低成本的直达航班,飞往爱丁堡、都柏林,和阿姆斯特丹、日内瓦、巴黎、巴塞罗那、马德里、米兰、雅典、拉那卡、柏林、布拉迪斯拉发、布达佩斯、克拉科夫和华沙等欧洲城市。

贝德福德大学的校园环境:

贝德福特大学是一所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大学。它的地理环境十分理想,距离伦敦市中心仅30分钟的火车车程,但是它的生活费用比伦敦却要低廉得多。学校的学费也极具竞争性。贝德福特大学的教学质量享有盛誉,2003和2004年该校都被评为英格兰教学质量最佳的新式大学。 学校保证为国际新生提供现代化的专门修建的学生宿舍。这些宿舍都在主教学楼附近。

主要的伦敦国际机场希思罗和盖特威克距离卢顿都只一小时的路程。此外卢顿国际机场还有很多低成本的直达航班,飞往爱丁堡、都柏林,和阿姆斯特丹、日内瓦、巴黎、巴塞罗那、马德里、米兰、雅典、拉那卡、柏林、布拉迪斯拉发、布达佩斯、克拉科夫和华沙等欧洲城市。贝德福特大学虽然是一所英国大学,但是它的师生来自世界各地。目前来自120个不同国家的国际学生正在此求学。

贝德福德大学校园角落

1

贝德福德大学没有秉承英国老牌高校一贯保守的办学精神,而是从自身的特色和长处出发,以锐意创新,蓬勃向上,服务于现代化社会为自己的追求目标。

贝德福德大学至今已投资了4,000多万英镑兴建了全新设备齐全的学生公寓。

学习资源中心不仅有传统的图书馆和音像设施,更有现代电子系统。学校计算机网络与超级Jenet(英国高等教育和科研网)连通,使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到世界各大电子学术杂志网站及数据库查寻所需的资料,获取世界各地的信息并可与世界各地的朋友相互通讯联系。

贝德福德大学管理学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