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小儿尿床按摩方法【实用10篇】

浏览

4448

文章

10

篇1:小儿慢性鼻炎的按摩方法有哪些

全文共 1316 字

+ 加入清单

小儿慢性鼻炎按摩方法有哪些?现代医学把本病分为单纯性鼻炎和肥厚性鼻炎。其发病原因很多,多由急性鼻炎演变而来,环境因素,如气温的突然变化、空气过于干燥、通风不良、空气污染、粉尘烟雾以及有害气体长期刺激,也可导致本病。小儿营养不良、维生素A、C缺乏与全身抵抗力下降,易患本病。中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外感六淫之邪,或热邪窒肺使肺气不宣,肺窍闭塞所致。常见症状为间歇或交替性鼻塞,于运动出汗时鼻通畅,静坐或遇冷时鼻塞加重,鼻涕较多,一般为粘液性,如有继发感染则呈粘脓性。常伴有头痛,头昏,暂时性嗅觉减退等不适症状。

按摩方法一

1.常用手法

(1)患儿坐位或仰卧,家长以双手拇指指腹,从印堂穴开始,向上直推至发际,反复操作15~30次。

(2)以双手拇指从印堂穴沿上眼眶,分推至双侧太阳穴处,反复操作15~20次。然后,按揉太阳穴1分钟。

(3)以拇指指腹点揉双侧迎香穴各1~3分钟。

(4)以食指指腹在鼻两侧快速推擦,以局部产生灼热感为度。(5)按揉双侧合谷穴各1~3分钟。2.随证加减

(1)风塞型:症见鼻塞严重,流涕色白清稀,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舌质淡红,苔薄白。常用手法加

①推三关300次,清肺经100次。

②按揉曲池穴1分钟。

③以掌根直推脊柱两侧的肌肉组织,以透热为度。

④点揉大椎穴1~3分钟。

(2)风热型:症见鼻塞不利,嗅觉失灵,口鼻气热,流涕色黄而稠,发热恶风,有汗口渴,时有咳嗽,舌质红,苔薄黄。常用手法加

①清肺经200次,清天河水300次。

②按揉风府、曲池穴各1分钟。

③提拿肩井穴部位5~10次,手法刺激应稍轻。

④热重可蘸酒平擦背部1~3分钟。

(3)胆热型:鼻塞,鼻涕黄浊粘稠,有臭味,嗅觉差,头痛,伴心烦不安,头晕耳鸣,口苦胁痛,舌质红,苔黄。常用手法加

①清肝经300次,清肺经300次。

②清天河水300次,揉总筋100次。

③按揉太冲、三阴交穴各1分钟。

④推擦涌泉20次。

(4)脾气虚弱型:症见鼻塞不利,鼻涕量多,或稀或粘,嗅觉迟钝,头部发沉,伴疲倦乏力,食欲不振,腹胀便搪,面色萎黄,舌质淡,苔白腻。常用手法加

①补脾经300次,揉板门300次。

②摩中脐2~5分钟。

③按揉足三里穴1~3分钟。

④按揉脾俞、胃俞各1分钟。

(5)肺气虚寒型:症见鼻塞时轻时重,鼻涕色白量多,无臭味,嗅觉减退,伴气短乏力,形寒肢冷,咳嗽有痰,舌质淡,苔白滑。常用手法加

①揉外劳宫300次,推三关300次。

②摩肚脐2~5分钟。

③按揉肺俞、脾俞各1分钟。

④按揉足三里穴1分钟。

按摩方法二

1,常用手法

(1)患儿坐位或仰卧,家长以拇、食二指点按鼻唇沟上端尽处,时间为1~3分钟。

(2)以双手拇指按压攒竹穴1分钟。

(3)以拇指指腹沿鼻梁两侧,自上向下推擦,以局部产生热感为止。

(4)按揉合谷穴1~3分钟。

(5)患儿坐位,家长以一手扶住患儿前额,用另一手的拇、中二指点揉双侧风池穴1~3分钟。

(6)患儿俯卧,家长以单掌横擦背,以透热为度。2,生活调理

(1)平时要加强身体锻炼,增强抵抗力,注意寒暖适度,预防感冒。

(2)避免吸入刺激性的气体,如粉尘、烟雾等。

(3)加强营养,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少食辛辣厚味之品。

(4)如鼻腔畸形或病变的,应到医院进行矫治。

(5)保持患儿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小儿尿床的医学治疗办法有哪些呢?不用怕介绍方法给你

全文共 1298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小孩都有尿床的毛病,那么,小儿尿床的医学治疗办法有哪些呢?不用怕介绍方法给你。就让的小编和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尿床又称夜间功能性遗尿,在应该有自行控制大小便能力的年龄,4岁的儿童夜间遗尿的发生率约30%,6岁约10%,12岁约3%,18岁约1%。遗尿通常发生在成熟晚的孩子中,并随时间而缓解。仅有1%~2%的病例与器质性的病理问题有关,多是UTI,罕见的原因如先天性畸形,骶神经障碍,糖尿病,盆腔炎,通过全面的病史,体检,尿常规检查和尿生化分析可以排除这些问题。有阳性发现则需进一步作肾脏超声,静脉尿路摄片,膀胱输尿管造影,泌尿科专家会诊等其他有价值的检查。有时,遗尿也是由于中度或严重的患儿本人或家庭的心理障碍造成的,需要进行心理咨询。继发性遗尿指原来已获得的排尿自控能力丧失,通常因心理刺激或应激状态引起。器质性的病理问题(如UTI,糖尿病)多见于原发性遗尿。

治疗

6岁以下者,大多数可自行痊愈而无需治疗。6岁以上者,自愈率降到15%,由于其他一些因素(如感到难堪)所以最好进行治疗。

主动参与的治疗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是:睡觉前让孩子自己排一次尿;记录尿床和未尿床的次数;换被尿湿的床单;对医生谈自己的病情;睡前2~3小时不要饮水。晚上未尿床则给予正面强化(如奖励与年龄相适应的东西)。为了消除孩子的自责和自卑,要向孩子解释尿床的原因并告诉他们会好的。

遗尿报警器是最有效的治疗。研究表明5~15岁儿童使用这种报警器的治愈率为70%,复发率15%。该报警器使用简便,价格合理,几滴尿就可引发报警器铃响。不足之处是需要治疗一段时间才能达到显效:最初的几周,铃响后孩子能醒来;再过几周,能部分控制排尿;最后,孩子由于尿前膀胱收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就可以醒来。从最后一次尿床算起,遗尿报警器要连续使用3个星期才能停用。

丙咪嗪由于有副作用而很少采用,静脉给药有生命危险,长期疗效不如用遗尿报警器。当其他治疗失败或家长强烈要求药物治疗时才使用,10~25mg睡前口服,每周增加25mg,6~12岁儿童最多50mg,12岁以上儿童最大剂量75mg。若丙咪嗪治疗有效,则治疗1周内就能见效,其见效快的优点对希望快速取得效果的家长来说十分重要。1个月不再尿床的儿童,应在2~4周内撤药不再继续使用。停药后复发很常见,这使长期治愈率下降到25%。如果复发,应再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期间作血细胞记数检查有无粒细胞缺乏,个别情况下,在服药期间内2~4周作一次检查。

乙酰去氨基精加压素鼻喷雾剂(含有合成的抗利尿激素)短期用于某些6岁以上频繁尿床的患儿显示有效。建议初始剂量为每个鼻喷雾器的一喷(约20μg,若有效可以减少每喷剂量至10μg;若无效可增加剂量至两喷,约40μg。副作用很少,尤其按建议剂量使用时,可见头痛,呕吐,咳嗽,鼻塞,鼻出血,喉咙痛,面红和轻度腹部痉挛。

在日常生活中,如发现孩子有经常尿床的情况,一定要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以免耽误孩子的最佳治疗时间,让遗尿症危害孩子的健康,给孩子带来更多的伤害。如果你对儿童早期教育的好处等有关儿童安全教育方面的知识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儿童早期安全教育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治疗小儿腹泻的按摩方法有哪些

全文共 496 字

+ 加入清单

小儿腹泻是常见的儿科疾病之一,那么怎么治疗小儿腹泻呢?很多家长在孩子腹泻的时候会选择吃药,当然是药三分毒,小儿腹泻不一定要吃药哦。治疗小儿腹泻的按摩方法有哪些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治疗小儿腹泻饮食与按摩止泻法。

小儿腹泻如何按摩止泻

第一步:补脾经150次

位置:拇指末节罗纹面。

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肚,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

操作:将小儿拇指屈曲,沿着拇指的侧面从指尖一直推到指根,推100~300次

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为每分钟200~300次。

第二步:摩腹5分钟

位置:腹部中间,肚脐周围。

手法:摩法以手掌或食、中、环指指肚附着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以腕关节连同前臂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环形移动摩擦。以掌抚摩者称掌摩法,以指抚摩者称指摩法。

熟苹果

材料:苹果1只。

做法:取苹果1只,连皮带核切成小块,放在温水中煮3~5分钟,待温后食用,平均每日2~3次,平均每次30~50克。在食用煮熟的苹果时,不宜加蔗糖调味,否则会加重腹泻。

功效:苹果为碱性食物,内含果胶与鞣酸,具有收敛止泻之效。

藕粉

材料:藕粉、红糖适量

做法:取藕粉适量,置水中溶解,1份藕粉加5份水,加红糖少许,文火煮成糊状,平均每日食2~3次。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实用的小儿按摩退烧方法

全文共 668 字

+ 加入清单

现在正值季节交替之时,若不注意做好保暖工作的话,便很容易患上各类疾病,如发烧,咳嗽,头晕,四肢乏力等,对正常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今天来给大家介绍一些有关退烧的推拿手法,以备不时之需。

推退六腑穴

1

其位于前臂靠小拇指那一侧的直线处,若来回推拿大约十分钟的话,不仅可以帮助清热解毒,还能够有效的驱除体内的实火,达到退烧化痰的作用。

提捏大椎

1

其位于颈部最高点下方的凹陷处,在两个椎骨之间,若用拇指和食指提捏大约二十分钟的话,一来可以促进血液的循环,二来能够通过汗液的排出而达到退烧止热的目的。

揉搓一窝风穴

1

其位于手腕横纹中央的凹陷处,若用手指顶端在该穴位处来回揉搓大约十分钟的话,不仅能够有效的缓解寒性感冒,使体内的寒气尽快排出,体温恢复到正常状态,还可以让鼻部变得通畅,避免鼻塞。

推肝经穴

1

其位于食指指尖到指跟,是直线型穴位,若用手指来回揉搓该处穴位的话,一来可以帮助疏风清热,降低体温,二来能够对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等起到一定的强健作用。

列缺穴

1

其位于手腕的凹陷处,在两个虎口的相交处,若用拇指指腹拿捏列缺穴十分钟的话,不仅可以帮助促进汗液的排出,使高烧骤降,还能够对三叉神经痛,气喘,咽喉肿痛等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清天河水

1

其位于前臂内侧正中,是一条直线,专门针对治疗内热的一个穴位。建议可以用食指和中指沿这条线来回进行推拿,坚持大约十分钟,一来能够帮助解表祛热,二来对于咳嗽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天门穴

1

其是一条由两眉中点到发际线的直线,若宝宝是因为头部受凉而引起发烧的话,则可以用拇指指腹向上推几分钟,既可以有效治疗风寒发热,还能够活气血,通经络和镇静安神。

特别提示

个人体质不同,应结合药物来进行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小儿呕吐有哪两个按摩方法

全文共 606 字

+ 加入清单

对于孩子的呕吐还应该注意呕吐的方式、次数,呕吐物的形状、气味与进食的关系、精神状态、食欲、大小便情况及呕吐时的伴随症状,及时向医生讲明,有助于医生的诊断和治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儿呕吐有哪两个按摩方法

按摩方法一

1.常用手法

(1)患儿仰卧,家长以中指先按后揉中脘穴1分钟。

(2)家长将双手拇指分放于患儿剑突两侧的季肋处,然后向两旁分椎1~3分钟。

(3)先掐后揉内关穴1分钟。

(4)患儿俯卧位,家长以拇、食、中三指,捏拿脾俞、胃俞穴处肌肉,各15~20次,然后以拇指各按揉1分钟。2.随证加减

(1)感受风寒者,常用手法加

①按揉曲池、合谷穴各1分钟。

②推揉太阳穴50次。

③清肺经200次,清大肠200次。

(2)脾胃虚弱,神疲乏力者,常用手法加

①补脾经300次,揉板门300次。

②捏脊5~7遍。

③按揉足三里穴1~3分钟。

(3)饮食过多或不干净者,常用手法加

①清胃经300次,清大肠300次。

②揉板门100次,运内八卦100次。

③推下七节骨100次。

按摩方法二

1.常用手法

(1)患儿坐位或俯卧,家长一手固定患儿头部,用另一、手食、中二指自上向下,直推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处300次。

(2)以拇指顺运内八卦50~100次。2.随证加减

(1)伤食者,加揉板门300次,分推腹阴阳1~3分钟。

(2)脾虚者,加补脾经300次,揉足三里穴1~3分钟。

(3)湿热者,加清天河水200次,推箕门穴50次。

(4)寒吐者,加推三关300次,横擦背部以热为度。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小儿荨麻疹的按摩方法有哪些

全文共 1502 字

+ 加入清单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是机体对体内外一些刺激因素的反应性增强,表现为皮肤粘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从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当机体处于一种敏感状态时,许多因素可以诱发荨麻疹的发生,如食用鱼、虾、蟹等动物性食品;接触花粉、漆树等植物;应用青霉素、链霉素、磺胺类、血清等药物;受到冷、热、风、日光等的刺激,另外,胃肠道功能紊乱、代谢障碍及精神因素等也可引起本病。中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外感风寒湿热饮食不当、脾胃不和、血热内盛、气血瘀滞等因素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而出现荨麻疹,临床表现为常先有皮肤瘙痒,然后出现红或白色风团。风团大小形态不一,发生部位不定,风团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可自行消退,不留痕迹,常反复或成批发出。严重者可伴有全身症状可伴有头痛、哮喘、喉头水肿、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下面就和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小儿荨麻疹的按摩方法有哪些。

1、常用手法

(1)患儿仰卧位,家长用拇指和食、中二指对称地捏拿位于小儿膝上内侧肌肉丰厚处的百虫穴,左右各5次。

(2)用拇指按揉足三里穴,左右各操作50~100次。

(3)患者俯卧位,家长以单掌横擦膈俞穴处的肌肉,然后,以拇指及食、中二指捏挤该处,反复操作5~10次。

(4)按揉双侧曲池穴各1分钟。

2、随证加减

(1)风热型:发病急骤,皮疹色红,皮肤灼热、瘙痒剧烈,得热加重,遇冷减轻,伴咽喉红肿,口渴心烦,舌质红,苔薄黄。常用手法加

①清肺经300次,退六腑200次。

②按揉大椎穴1分钟。

(2)风寒型:疹色淡红或苍白,遇冷或受风后加剧,遇热则缓,以暴露部位为重,可伴恶风寒,头身痛,舌质淡,苔薄白。常用手法加

①推三关300次。

②按揉风池20次,揉合谷10次,拿肩井5次。

(3)风湿型:全身散在小风团,风团上有丘疱疹或大疱出现,瘙痒较剧,舌质红,苔薄黄或白腻。常用手法加

①补脾经200次,揉外劳宫30次。

②按揉风门、肺俞、脾俞穴各1分钟。

(4)脾胃不和型:风团或红或自,伴纳呆,恶心呕吐,腹痛腹账、大便稀薄,舌质淡,苔白腻。常用手法加

①摩中脘5分钟。

②按揉脾俞、胃俞、大肠俞,每穴操作1分钟。

③补脾经300次,揉板门50次。

(5)血热内盛型:皮肤灼热刺痒,瘙抓皮肤后随即出现红紫条块,可融合成片,舌质红,苔黄,常用手法加

①清大肠200次,退六腑100次,清脾经50次。

②按揉三阴交穴1分钟。

③推涌泉50次。

(6)气滞血瘀型:病程较长,疹色暗红或淡红,面色晦暗,口唇色紫,眼眶发黑,舌质紫暗。常见手法加①按揉膻中穴1~3分钟,并配合掌摩法。

②双掌从腋下向下推擦至腰髂部15~20次。

1、常用手法

(1)患儿仰卧,家长用大拇指点揉膻中穴1~5分钟。

(2)按揉曲池、风池、足三里、血海穴,每穴操作1分钟。

(3)患儿俯卧,家长用单掌横擦肾俞至大肠俞的部位,以局部透热为度。

按摩方法三

(1)患儿坐位;家长以掌按揉并推擦患儿颈项部,以透热为度。

(2)患儿坐位或俯卧,家长以一手扶住患儿前额,用另一手的大拇指及中指点揉双侧风池穴,使穴位局部和头侧部有酸胀感为度。

(3)掐、揉血海、三阴交穴各2分钟、并使酸胀感向上下扩散为最佳。

(4)患儿仰卧,家长以掌心对准肚脐,顺时针摩动5分钟。

生活调理

(1)按摩治疗荨麻疹有一定疗效,然而对顽固性荨麻疹则应配合有关的抗过敏药物、针灸、拔罐等法治疗。

(2)在按摩前,应尽可能的找出过敏的原因,切断过敏源,有助于本病的根治。

(3)多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多喝茶水,少吃或不吃鱼、虾,蟹等食物。

(4)加强护理,避免受风着凉。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儿荨麻疹的按摩方法有哪些的常识都了解了吧,另外本网还有很多关于儿童疾病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可以继续关注,让孩子可以健康的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小儿哮喘的按摩治疗方法

全文共 718 字

+ 加入清单

小儿哮喘治疗比较棘手。除了服药、打针、功能锻炼、调节饮食等措施之外,经常按摩也是较好的方法。按摩可调节神经—内分泌功能,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哮喘发作。

按揉丰隆:此穴在小腿前外侧,外膝眼(膝盖外下方凹陷处)与外踝尖连线的中点处。按摩此穴能和胃气、化痰湿、清神志,治疗咳嗽、眩晕、腹痛、下肢痛、咽喉肿痛等症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点按少商:此穴在拇指末节桡侧(即手背朝上远离食指的一侧),距指甲根角0.1寸处(约0.1cm)。用拇指指腹先后点按两侧少商穴各1~2分钟。按摩此穴能通经气、苏厥逆、清肺逆、利咽喉,治疗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呼吸衰竭、卒中昏迷等症。

按揉鱼际:此穴在第1掌骨中点之桡侧,赤白肉际处(即手背与手掌皮肤相交接处)。用拇指指腹先后按揉两侧鱼际穴各1~2分钟。按摩此穴能散风化痰、清肺利咽,治疗咳嗽、气喘、头痛、咽喉肿痛等症。

按揉列缺:两手虎口交叉,一手食指尖按在另一手的桡骨茎突上,当食指尖处即为此穴。用食指按揉两侧列缺穴各1~2分钟。按摩此穴能宣肺祛风、疏经通络,治疗咳嗽气喘、头痛、咽痛等症。

按揉膻中:此穴位于胸骨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隙,两乳头之间的中点处。用食指或中指的指腹按揉膻中穴3~5分钟。按摩此穴能调气降逆、清肺化痰、宽胸利膈,治疗咳嗽、支气管哮喘、胸痛、胸闷、肋间神经痛等症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点按天突:此穴位于胸骨切迹上方正中凹陷处。用食指或中指指腹慢慢地点按天突穴1~2分钟。按摩此穴能宣肺化痰、利咽开音,治疗咳嗽、支气管哮喘、咽喉炎、扁桃体炎等。

点压三里: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凹陷)下3寸(相当于自己除拇指外其他四指并拢的宽度),胫骨外一横指处。经常点按此穴,有助于健脾益气,强壮体质,预防哮喘复发。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小儿得鼻炎有哪些按摩方法?

全文共 329 字

+ 加入清单

近日强冷空气逐渐袭来,很多宝宝的小鼻子开始受不了了,有时候一连打好几个喷嚏,鼻涕直流,鼻塞,爸爸妈妈看着十分难受。那么,小儿鼻炎有哪些按摩方法

鼻炎虽说是鼻部的炎症,但觉为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因而鼻炎事整体健康状况密切相关。故治疗本病应与治疗全身性疾病相配合。

按摩方法如下

1、擦鼻法

双中指擦鼻梁两侧,共100遍。

2、捻鼻法

单拇、食指相对,自上而下捻鼻梁两侧,共20遍。

3、击足三里穴法

握拳,以掌指关节背侧突起部依次敲击两侧足三里穴,各100遍。慢性支气管炎

4、揉迎香穴法

双中指揉两侧迎香穴,各100遍。

提醒各位家长,掌握必要的防治常识,更有利于控制宝宝的鼻炎发作哦。有关小儿过敏性鼻炎怎么办的常识小编继续持续更新,如果您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常识请持续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小儿牙痛的中医按摩方法有哪些

全文共 985 字

+ 加入清单

7~8岁的儿童因乳牙开始脱落,加上不良卫生习惯如吃零食、临睡前进食、甚至含有糖或食物睡觉等,最易出现本病症。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形成的原因很多,除常见的龋齿外,急性根尖周围炎、牙周围炎、牙龈炎、牙本质过敏等均可导致本病症的发生。中医认为外感风寒、风热,脾胃有热,郁而化火及肾气虚弱,虚火上炎等均可导致牙齿疼痛。临床常见患齿疼痛且每遇冷、热、酸、甜等刺激而加重,常伴心烦不宁,神疲倦怠,懒言,不愿进食等,下面就和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小儿牙痛的中医按摩方法有哪些。

按摩方法一

1.常用手法

(1)患儿坐位或卧位,家长以拇指或中指点揉风池、风府穴各1分钟。

(2)按揉双侧合谷、内庭穴各1~3分钟。

(3)患儿坐位,家长站其身后,以双手中指指腹按压双侧缺盆穴1分钟,然后慢慢把手松开,如此,反复操作2~5遍。

(4)提拿肩井穴3~5遍,手法操作时要轻柔。2.随证加减

(1)风火牙痛:牙齿胀痛,受热或食辛辣之物疼痛加重,患处得冷则痛减,牙龈红肿,不能咀嚼食物,或腮肿而热,口渴,舌质红,苔薄白。常用手法加

①按揉太阳、曲池穴各1分钟。

②家长以掌根蘸酒平擦患儿背部1~3分钟。

(2)风寒牙痛:牙龈疼痛,初起轻微,逐渐痛甚,热饮舒适,遇风或饮冷疼痛加剧,时恶风寒,口不渴,舌质淡红,苔薄白。常用手法加

①拿揉上下肢部肌肉并做掌擦每部位3~5次。

②分推肩胛骨100次。

(3)胃火牙痛:牙龈疼痛,牵引头脑,或牙龈发红肿胀,肿连唇舌腮颊,面红耳赤、口渴,时欲饮冷,口气热臭,恶热喜冷,大便秘结,尿黄,舌质红,舌苔黄少津。常用手法加

①逆时针摩腹3~5分钟。

②按揉足三里、三阴交穴各1分钟。

③按揉大椎穴1分钟,并施局部擦法,以热为度。

(4)虚火牙痛:牙隐隐作痛或轻微痛,午后疼痛加重,牙龈微红微肿,久则龈肉萎缩,牙齿浮动,咬物无力,唇赤颧红,咽干咽痛,虚烦不眠,腰腿酸痛,舌质嫩红,舌苔少。常用手法加

①搓擦涌泉穴2~5分钟。

②横擦肾俞、命门穴及尾骶部,以热为度。

③按揉太溪、行间穴各1分钟。

按摩方法二

1.常用手法

(1)患儿仰卧,家长以两手拇指紧贴患儿前额部,由中间向两边摩动、反复操作1分钟。

(2)以两手拇指指腹点揉太阳穴,先轻后重约1分钟。然后用手掌反复挟提颈项部肌肉约1分钟。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儿牙痛的中医按摩方法有哪些的常识都了解了吧,另外本网还有很多关于儿童疾病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可以继续关注,让孩子可以健康的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缓解宝宝夜间尿床的按摩方法

全文共 1105 字

+ 加入清单

遗尿是指3岁以上的小儿睡觉时,不随意的将小便尿在床上的病症,俗称“尿床”。那么,缓解宝宝夜间尿床的按摩方法。就让的小编和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现代医学认为排尿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是受大脑排尿中枢控制的一种反射性活动。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大脑皮质功能紊乱、而造成膀腕随意性排尿功能失调、就会导致遗尿病症的发生。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多由于小儿体质虚弱和习惯不良所致,主要与肾、膀胱有关。至于3岁以下的小儿,由于智力尚未健全,正常的排尿习惯尚未养成以及年龄较大的儿童因精神过度紧张,睡前多饮等,偶而尿床者,不属病态。临床表现主要是在睡眠中不自主的排尿,轻者数夜遗尿1次,重者每夜遗尿1次或数次。有长期遗尿症的患儿,可同时出现面色萎黄,精神不振,智力减退,饮食无味等症状。

按摩方法一

1.常用手法

(1)患儿仰卧,家长用掌心逆时针按揉气海、关元穴5分钟,然后,用拇指点揉中极穴1分钟。

(2)家长一手固定患儿,用另一手小鱼际自下向上推七节骨,至局部有温热感为宜。

(3)按揉太溪、三阴交穴各1分钟。

2.随证加减

(1)肾气虚型:睡中遗尿,重者每夜遗尿1~2次,或更多,表情呆板,智力迟钝,肢冷畏寒,腰腿软弱无力,小便色清量多,舌质淡,苔薄白。常用手法加

①补肾经300次。

②按揉肾俞、命门穴各1分钟。

(2)脾肺气虚型:睡中遗尿,平时排尿次数增多而每次排尿量减少,精神疲倦,形体消瘦,食欲不振,大便清稀,舌质淡,苔薄白。常用手法加

①补脾经、补肺经各300次。

②推三关300次。③按揉脾俞、肾俞穴各1分钟。

(3)肝经湿热型:睡中遗尿,尿频而短涩,尿色黄,性情急躁,面色红赤,舌边尖红,苔薄黄。常用手法加

①清肝经、清小肠各300次。

②清天河水100次。

③按揉肝俞、小肠俞、心俞各1分钟。

按摩方法二

1.常用手法

(1)患儿扶抱或卧位,用滑石粉作介质,推脾经、推三关穴各300次。

(2)拿住患儿小指,先推肾经穴300次,然后在小指的第二指关节掌侧横纹中点处,即所谓夜尿点,掐10次。

(3)拿住患儿手背,揉外劳宫穴300次。

(4)患儿仰卧,摩中脘穴,5分钟。

(5)按揉三阴交穴2分钟。

生活调理

(1)在按摩治疗时,要在精神上给予鼓励,树立起遗尿一定能治疗好的信心,绝不能对患儿进行讥笑,使其精神紧张,增加治疗的困难。

(2)诱导小儿养成夜间排尿习惯,白天不要过度疲劳,平时注意营养,适当锻炼。

(3)按摩每天进行一次,连续按摩5~1O次后,如已不遗,还应再按摩数次以巩固疗效。

综上所述找找你家宝宝的小便规律。这样整个晚上,大人小孩都可以睡个安稳觉。如果你对儿童早期教育的好处等有关儿童安全教育方面的知识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儿童早期安全教育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