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小儿类白血病反应有哪些检查与护理诊断(汇集20篇)

浏览

4808

文章

25

篇1:小儿类白血病反应有哪些检查与护理

全文共 614 字

+ 加入清单

小儿白血病反应有哪些检查护理?血象血红蛋白多正常或轻度减少。血小板计数正常。白细胞计数一般在(50~100)×109/L。在结核病引起的类白血病反应患者有白细胞高达220×109/L的报道根据对机体刺激因素不同而有不同类型的类白血病反应,可呈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或嗜酸粒细胞比例增高。分类可见幼稚细胞,中性粒细胞胞浆中常出现中毒性颗粒和空泡。

骨髓象可见感染中毒性反应,也可正常。可呈增生明显或轻度活跃,常以一个系列增生为主,多数以成熟细胞为主,亦可有核左移或成熟障碍,原始细胞多无明显增高,一般无Auer小体,且无白血病的细胞形态学异常。红系和巨核系正常。癌骨髓转移类白血病反应还可见数量不等的癌细胞。

骨髓组织病理:窦状血管正常或轻度增多,常有假戈谢细胞,肥大细胞易见含铁颗粒巨噬细胞可显著增多,脂肪细胞分布异常,大部分分布在骨小梁旁。

细胞化学染色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正常或升高。四氮唑蓝染色在感染性类白血病反应时显著增高。类白血病反应费城(ph)染色体阴性,而慢粒白血病可见于90%以上的患者。

遗传学检查无ph1染色体。根据原发疾病的需要选择辅助检查,如胸片、B超、心电图等。

影像学检查X线结核病者X线提示肺结核,肺部感染胸片可提示。B超肝脾、淋巴结肿大

小儿类白血病反应应该如何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勤更换内衣,勤擦澡。保持床铺清洁、干燥。

合理运动,适当的日照时间,有助于气血的循行顺畅,促进疾病的痊愈。

鼓励病人克服消极情绪,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小儿急性喉炎的症状和诊断检查有哪些

全文共 469 字

+ 加入清单

如果宝宝感冒时出现声音嘶哑明显甚至说不出话、犬吠样咳嗽、烦躁不安、呼吸困难等,应立即去医院就诊,以免因喉头黏膜水肿、喉梗阻而发生窒息、循环衰竭等严重后果。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小儿急性喉炎症状诊断检查有哪些?

症状体征

起病较急,多有发热、声嘶、咳嗽等。初起声嘶多不严重,哭闹时有喘声,继而炎症侵及声门下区,则成“空”、“空”样咳嗽声,夜音症状加重。病情较重者可出现吸气性喉喘鸣,吸气期呼吸困难,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及上腹部软组织吸气期内陷等喉阻塞症状。严重患儿口鼻周围发绀或苍白,指趾发绀,有不同程度的烦躁不安,出汗。如不及时治疗,则面色苍白,呼吸无力、循环、呼吸衰竭、昏迷,抽搐、甚至死亡。

病理生理

多继发于鼻炎、咽炎、上呼吸道感染。可为流行性感冒、肺炎、麻疹、水痘、百日咳、猩红热等急性传染病的前驱疾病。

诊断检查

如作喉镜检查,可见喉粘膜充血、肿胀,声带亦充血呈红色,上有扩张血管,声门常附有粘脓性分泌物,声门下粘膜肿胀向中间突出而成一狭窄腔。诊断根据其特有症状如:声嘶、喉喘鸣,“空”、“空”样咳嗽声,吸气性呼吸困难,诊断多无困难。必要时可行喉镜检查。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小儿白血病的鉴别诊断方法有哪些

全文共 1177 字

+ 加入清单

小儿白血病的特点是是恶性程度高,病情发展迅速,大多是急性;发病初期多数患儿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贫血,倦怠等症状;有的患儿可出现骨及关节疼痛。小儿白血病的鉴别诊断方法有哪些呢?

小儿白血病的鉴别诊断

须与类白血病反应、再生障碍性贫血、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其他恶性肿瘤(如神经母细胞瘤等)、骨髓外造血反应(雅克什贫血、骨髓纤维化及大理石骨病等)鉴别。临床上出现典型的症状、体征、外周血中查见白血病细胞,骨髓中原始加幼稚细胞≥30%,此时诊断急性白血病并不困难。若是发病初期症状、体征并不典型,外周血不见原幼细胞,此时诊断有一定难度,应与下列疾病进行鉴别诊断。1.类白血病反应

常有原发病。末梢血白细胞数可显著增高,并可见到5%以上的幼稚细胞,易与慢粒混淆,此时宜严密观察,辅以免疫、遗传等方法仔细区别。类白血病反应碱性磷酸酶积分明显增加,且无染色体异常。2.再生障碍性贫血

本病出血、贫血、发热和全血减少与白细胞减少的ALL相似,易与低增生性白血病混淆,但是本病肝、脾、淋巴结不肿大,骨髓增生低下而无原始、幼稚细胞比例增高现象。3.恶性组织细胞病

临床上可出现发热,贫血,出血,肝、脾和淋巴结肿大,以及全身广泛浸润性病变,很难与白血病鉴别。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缺乏特异性诊断手段,骨髓象支持而临床不符合者不能诊断,反之临床支持而骨髓象不符合者不能排除诊断,所以本病依靠综合分析诊断,有时骨髓及淋巴结等活检可以提供一定证据。4.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临床有发热,皮疹,咽峡炎,肝、脾、淋巴结肿大;血象白细胞增高以淋巴细胞升高为主,且变异淋巴细胞常达10%以上。临床表现及血象易与急白相混淆,但本症恢复快,骨髓象无原幼淋巴细胞出现,检测EBV特异性抗体如EBV-VCA-IgM等可确诊。5.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本病以贫血为主要表现,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出血、肝脾淋巴结肿大,少数病例还有骨痛。MDS不仅应与急性白血病相鉴别,而且有20%~30%的病例最终转变成急性白血病。本症骨髓象呈现三系或二系或任一系的病态造血,红系如比例过高(>60%)或过低(6.骨髓纤维化

本病外周血出现较多有核红细胞,泪滴状红细胞和碎片。骨髓穿刺常“干抽”,骨髓象增生低下,活检为纤维组织增生可与慢粒区别。7.石骨症

成人型慢粒应与石骨症鉴别,后者又称大理石病,以全身性骨质硬化、进行性贫血、肝脾肿大、容易骨折为特点。往往可查询到家族史。X线检查发现全身骨骼普遍致密硬化是确诊的根据。8.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临床上以出血为主,白细胞9.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患者皮肤粘膜呈暗红色、口唇紫暗、红细胞增高显著,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增强,ph1染色体一般均阴性,粒系无核浆发育不平衡现象。10.风湿与类风湿关节炎

发热、关节痛、贫血、白细胞增高等与ALL类似,但肝、脾、淋巴结多不肿大,行骨髓检查则不难区别。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小儿阿姆斯特丹型侏儒症状及诊断检查

全文共 663 字

+ 加入清单

阿姆斯特丹侏儒即deLangeⅠ综合征,又名Amsterdam综合征、Brachmann-deLange综合征、CorneliadeLangeⅠ综合征等,为先天性异常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患儿矮小,常在120厘米以下,伴有特殊面容如浓眉、小头,并有智能落后、肢体发育障碍、多发性畸形、胃肠道异常等,下面就和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小儿阿姆斯特丹型侏儒症状诊断检查

(一)表现症状

1.皮肤面部及前额皮肤多毛,背部呈大理石色,口周苍白,发绀。

2.头部呈短头或小短头,眉毛细长浓密,常在中线相连,眼常有双内斜视,耳低位,鼻小上翘,齿隙宽,上唇小,中线喙状,下唇有相应切迹,角度向下。

3.四肢手臂肘部伸展受限制,手有猿纹线,拇指近似插入状短小或缺如,手指短小,内弯,有些呈发育不全或缺失,双手不相对称,足部分或全部并趾,肢短,侏儒。

4.其他出生时体重低,精神发育迟滞,语汇有限或无语言,需扶行或能独行,发育和体重明显受影响,20%可有癫痫发作,17%有先天性心脏缺陷。

(二)诊断检查

血、尿、便常规检查:一般正常。

超声心动图、X线片检查:可见手足发育畸形和先天性心脏病,脑电图检查可有痫样放电。

染色体检查:染色体核型检查多为正常核型,颊黏膜染色体检查与其性别一致,即男性为阴性,女性为阳性。

内分泌检查:有性腺功能低下表现。

智力测试:智力水平低下。

病理学检查:有脑发育异常、小头及脑回变形、胃肠道异常、偶有心脏畸形。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儿阿姆斯特丹型侏儒症状及诊断检查的常识都了解了吧,另外本网还有很多关于儿童疾病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可以继续关注,让孩子可以健康的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小儿性喘憋性肺炎的检查及护理

全文共 608 字

+ 加入清单

喘憋性肺炎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其主要病原是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发病多与小儿免疫功能低下有关。多见于2岁以内小儿,尤以2~6个月婴儿为多。临床以咳嗽、喘憋、缺氧及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且易合并重要生命器官功能障碍,治疗中护理工作尤为重要,下面就和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小儿性喘憋性肺炎的检查及护理。

小儿性喘憋性肺炎应该做哪些检查?

1.一般检查多数患儿白细胞总数多正常或偏低,约半数病例在10×109/L以下,很少达20×109/L。分类中性和嗜酸性粒细胞不增高。尿液检查多为正常,部分病例有微量蛋白及少许白细胞。

2.病原学检查对患儿鼻咽分泌物做病毒分离或免疫荧光抗体检查,以证明合胞病毒或其他病毒;采取患儿双份血清,检查特异抗体升高情况,尤应注意合胞病毒。得不到双份血清者,可对病初单份血清进行特异性1gM测定。急性期X线胸片多数可见肺门阴影扩大,肺纹理增粗、模糊,病变多为两侧性。在支气管周围呈小片状密度不均匀且不规则影,部分纹理周围有间质病变。一般肺气肿明显,有的可见右上中叶间胸膜反应,少数有肺不张。

小儿流行性喘憋性肺炎应该如何护理?

1.广泛进行防治方法的宣传。

2.发挥农村医师的作用,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防治、就地隔离、就地治疗,危重病例及时转送上级医院。

3.做好病儿家庭隔离,不到患者家串门,减少集体活动,以防本病传播。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儿性喘憋性肺炎的检查及护理的常识都了解了吧,另外本网还有很多关于儿童疾病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可以继续关注,让孩子可以健康的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小儿急性白血病家庭如何护理

全文共 666 字

+ 加入清单

急性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疾病,随着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和电离辐射的增强,小儿急性白血病例逐年增加。临床症状以发热、贫血、出血等为主,为了更好地使大家了解小儿白血病,提高治愈率,专家有一些护理体会。那么,小儿急性白血病家庭如何护理呢?

1.首先做好家属和患儿的心理护理,消除恐惧感,增强治疗的信心。

2.预防感染,减少探视人次.数。凡进入病室者均戴口罩,接触患儿前先洗手,每天用紫外线灯照射病室1-2次;每天用消毒剂擦拭桌面,餐具消毒;定时开窗通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3.加强口腔、皮肤护理。每天用2%碳酸氢钠、制霉素搽口2-3次,朵贝氏液漱口数次。观察口腔粘膜情况;每天沐浴更衣,每次便后用1:5000高锰酸钾坐盆。避免肛周感染。

4.限制剧烈活动,忌玩锐利或不安全的玩具;不挖鼻孔;宜用软毛牙刷;当血小板低于20×109/L时绝对卧床休息,如鼻、牙龈出血,可用浸有1%麻黄素或0.1%肾上腺素棉球或纱条或明胶海绵压迫止血,白细胞低于正常,谢绝探访,进行保护性隔离。

5.静脉化疗时选择粗直、弹性好的静脉进行穿刺,有计划地安排保护血管。化疗药物对血管刺激大,易引起静脉炎,发生静脉炎即拔针,局部封闭,冷敷,或用50%硫酸镁温敷,忌热敷。化疗药物需现配现用,严格避光,确保药物的效价。

6.化疗前口服、静脉点滴碳酸氢钠进行碱化,饮水量3000ml以上,减少肾损害和预防尿道感染,注意尿液的量和颜色。

7.指导家属给高热量、高蛋白饮食,变换食物品种,注意色、香、味。少食多餐,忌过硬、刺激性强的食物,避免引起口腔和消化道出血,忌生、冷、不洁食物。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小儿莫拉雷脑膜炎的检查及护理

全文共 475 字

+ 加入清单

莫拉雷脑膜炎是一种良性、再发性、自限性的无菌性脑膜炎,在临床上比较少见。又称良性再发性脑膜炎、良性复发性无菌性脑膜炎(benignrecurrentasepticmeningitis),是一种急性发作性、良性经过的无菌性脑膜炎综合征,曾称“良性复发性内皮细胞白细胞增多性脑膜炎综合征”,后定名为Mollaret脑膜炎。本病征为短暂的脑膜炎发作与无症状的间歇交替出现,下面就和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小儿莫拉雷脑膜炎的检查护理

小儿莫拉雷脑膜炎应该做哪些检查

在发作的头一天内脑脊液检查可见大单核细胞或大量内皮细胞。开始白细胞升高可达数千,以中性和大的易碎内皮细胞为主,一天后变为以单核、淋巴为主,数天后细胞很快减少。轻度蛋白增高,糖可正常或减低。脑脊液中大量内皮细胞是本症重要特点。Heramns提出内皮细胞占总细胞数66%以上具诊断价值。无细菌。

发作时脑B超、CT检查见颅压增高,脑水肿表现。

小儿莫拉雷脑膜炎应该如何护理

积极防治病毒感染性疾病,做好各种预防接种。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儿莫拉雷脑膜炎的检查及护理的常识都了解了吧,另外本网还有很多关于儿童疾病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可以继续关注,让孩子可以健康的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小儿发烧的诊断和护理

全文共 990 字

+ 加入清单

一般来讲,年龄越小的人,其体温调节的功能越差,而其体温也极易出现波动而发热。因此,诊断小儿高热的方法是年轻父母们当下迫切想要知道的,对于小儿出现的高热症状,家长也应在诊断后尽快的予以治疗。那么小儿发烧的诊断和护理措施有哪些?

一、小儿发热的诊断方法

小儿发烧温度在39.1~41℃左右。发热时间超过两周为长期发热。小儿正常体温常以肛温36.5~37.5℃,腋温36~37℃衡量。

遇到小儿高热时,首先要判断病情轻重。发热的高低、长短与病情轻重一定成正比。当病儿高热聚起,精神状态良好,哭声响亮,常属于轻症,可能是病毒感染,如流感、疱疹性咽喉炎。

通常情况下,腋温比口温低0.2~0.5℃,肛温比腋温约高0.5℃左右。若腋温超过37.4℃,且一日间体温波动超过1℃以上,可认为发热。所谓低热,指腋温为37.5℃~38℃、中度热38.1~39℃、高热39.1~40℃、超高热则为41℃以上。

高热伴寒战,常见于泌尿道感染、败血症、疟疾;高热伴多汗时,败血症出汗无定期,结核病常在夜间盗汗,疟疾则于退热时出汗。如病儿长期高热,形容憔悴,口干唇裂,病情复杂,如败血症、伤寒等。

二、小儿发烧的家庭护理方法

小儿发烧如果很严重的话,就需要采取急救的措施,一般治疗小儿发烧的方法如下。1、35%酒精擦浴

酒精能扩张血管,蒸发时会带走大量热量,婴幼儿发烧时可以以此帮助降温。准备75%的酒精100毫升,加温水等量,保持温度在27~37摄氏度左右,不能过冷,否则会引起肌肉收缩,致使热度又回升。酒精擦浴时,用小毛巾从宝宝颈部开始擦拭,从上往下擦,以拍擦方式进行,腋窝、腹股沟处体表大动脉和血管丰富的地方要擦至皮肤微微发红,有利于降温。注意宝宝胸口、腹部、脚底不要擦,以免引起不良反应。2、温水洗澡

洗澡能帮助散热。如果宝宝发烧时精神状态较好,可以多洗澡,水温调节在27~37摄氏度。注意不要给宝宝洗热水澡,否则易引起全身血管扩张、增加耗氧,容易导致缺血缺氧,加重病情。3、热水泡脚

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不适。宝宝发烧时泡脚的另一妙处在于能帮助降温。泡脚可以用足盆或小桶,倒入2/3盆水,水温要略高于平时,温度在40摄氏度左右,以宝宝能适应为标准。泡脚时妈妈抚搓宝宝的两小脚丫,既使血管扩张,又能减轻发烧带来的不适感。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儿发烧的诊断和护理的常识都了解了吧,另外本网还有很多关于儿童疾病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可以继续关注,让孩子可以健康的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小儿急性喉炎的检查与护理

全文共 589 字

+ 加入清单

小儿急性喉炎检查护理?小儿急性喉炎的判断多数患儿发病非常急促,夜间突然被憋醒,烦躁不安,发热,声音嘶哑,同时出现一阵阵吹哨般的响声(医学上称为“喉鸣音”)。此时,咳嗽声音极为特殊,像小狗的咳声一样,称为“犬吠样咳”或“哮吼样咳”。严重时因缺氧出现鼻翼扇动,面色、口唇和指甲青紫,吸气时锁骨上窝、胸骨柄上窝及上腹部显著凹陷,称为“三凹征”。患儿的呼吸由短促。缓慢变得快而浅。此时,应立即送医院治疗。因为小儿较长时间的呼吸困难会造成机体缺氧,特别是脑缺氧、心肌缺氧会引起严重后果,甚至造成生命危险。

小儿急性喉炎发病急、病情重,易危及到生命,必须做好预防和护理工作。

急性喉炎多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减少感冒机会,也许就能避免喉炎的发生。

(1)平时加强户外活动,多见阳光,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及时治疗小儿贫血、营养不良、佝偻病等。

(2)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避免感寒受热,保持适宜的室温和室内定时开窗通风。

(3)在感冒流行期间,尽量减少外出,以防传染。

(4)生活要有规律,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夜卧早起,避免着凉。在睡眠时,避免吹对流风。

(5)保持口腔卫生,养成晨起、饭后和睡前刷牙漱口的习惯。

(6)适当多吃梨、生萝卜、话梅等水果、干果,以增强咽喉的保养作用。

(7)禁用吗啡及阿托品类药物,以免抑制呼吸和使呼吸道粘膜干燥。

(8)发现孩子有流感等上呼吸道炎症要及时诊治,对出现有急性喉炎症状的患儿,更应及时就诊治疗,随时观察病情变化,以防不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小儿急性髓样白血病平时应该如何护理

全文共 408 字

+ 加入清单

小儿急性髓样白血病平时应该如何护理?注意休息,中医认为"静以养血",充足的时间休息,对白血病的治疗很有必要。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挖耳朵,不抠鼻子,不揉眼睛。每日用淡盐水、呋喃西林含嗽液漱口,以防止口腔感染,保持大小便通畅,注意肛门周围的清洁,大便后可用高锰酸钾溶液坐浴。

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面色、皮肤、甲床的变化,体温若超过39摄氏度,应给予物理降温,如冰袋冷敷,物理降温后半小时注意测量体温。禁擦浴。

了解贫血有无改善。观察尿色的变化及有无出血情况,做好预防出血的各项护理措施。穿着宜宽松柔软,以防衣服质地过硬磨破皮肤,造成出血。有心悸气促的患者可给予氧气吸入,做好输血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勤更换内衣,勤擦澡。保持床铺清洁、干燥。

合理运动,白血病患者在发病期间,运动消耗的体力以自身现有体力的50%以下为宜。适当的日照时间,有助于气血的循行顺畅,促进疾病的痊愈。

鼓励病人克服消极情绪,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小儿哮喘临床诊断检查有哪几项

全文共 1497 字

+ 加入清单

小儿哮喘临床诊断检查有哪几项?小儿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及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共同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反应性增高,当接触多种危险因素时,气道发生阻塞和气流受限,出现反复发作的哮喘、气促、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多数患儿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根据询问病史及典型哮喘发作,诊断一般并无困难。1987年成都第一届全国小儿呼吸道疾病学术会议及1988年在温州召开的全国小儿哮喘会议对婴幼儿哮喘、儿童哮喘及过敏性咳嗽提出下列诊断标准。

小儿哮喘的诊断一般不需特殊实验室检查,但需进一步判别属于外源性、内源性或混合性哮喘以及进一步了解其病因及发病机理,并考核疗效、评估预后,因此针对性地作一些实验室检查是必要的。

1.嗜酸细胞计灵敏

大多数过敏性鼻炎及哮喘患儿血中嗜酸细胞计数超过300106L(300/mm3)。痰液中也可发现有嗜酸细胞增多和库斯曼氏螺旋体和夏科氏结晶。

2.血常规

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一般均正常,但应用受体兴奋剂后白细胞总数可以增加。若合并细菌感染,两者均增加。

3.胸部X线检查

缓解期大多正常,在发作期多数病儿可呈单纯过度充气或伴有肺门血管阴影增加;有合并感染时,可出现肺部浸润,以及发生其它并发症时可有不同象,但胸部X线有助于排除其它原因引起的哮喘。

4.皮肤变应原检查

检查变应原目的是了解哮喘病儿发病因素和选择特异性脱敏疗法。皮肤试验是用致敏原在皮肤上所作的诱发试验,一般在上臂伸侧进行。主要有三种方法:①斑贴试验:用于确定外源性接触性皮炎的致敏物;②划痕试验:主要用于检测速发反应的致敏物,于试验部位滴一滴测试剂,然后进行划痕,划痕深度以不出血为度,20分钟后观察反应,阳性反应表现为红晕及风团。此法优点是安全、不引起剧烈反应,但缺点是不如皮内试验灵敏;③皮内试验:敏感性较高,操作简便,不需特殊设备,是目前特异性试验最常用方法。一般用以观察速发反应,也可观察延迟反应。皮内试验注射变应原浸液的量为0.01~0.02ml。一般浸液浓度用1∶100(W/V),但花粉类多用1∶1000~1∶10000浓度。

皮试的目的是为了明确引起哮喘的致敏原,故皮试前24~48小时应停用拟交感神经类、抗组织胺类、茶碱类、皮质类固醇类药物,以免干扰结果。

5.肺功能检查

肺功能检查对估计哮喘严重程度及判断疗效有重要意义。一般包括肺容量、肺通气量、弥散功能、流速-容量图和呼吸力学测验,但均需较精密的仪器,也不能随时监测。哮喘患儿常表现为肺总量(TLC)和功能残气量(FRC)增加,而残气量(RV)、肺活量(VC)可正常或降低;更重要的改变为呼吸流速方面的变化,表现为用力肺活量(FVC)、一少用力呼气流速(FEF25-75%)和最大呼气流速率(PF)变化。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推荐用微型型流速仅来测量最大呼气流速(PEFR),以随时监测哮喘患儿病情变化。其方法是被检者取立位,右手持峰流速仪,深吸一口气立即将仪器咬口喘塞进口腔内,口唇要含紧口器,不在漏气,用最大力量及最快速度将气呼出,重复3~4次,选其最高值记录评价。检查时,患儿在吸气和呼气间不能屏气,检查前应反复向患儿演示。同时要测量身高,然后与本地区正常儿童标准值比较,如低于正常,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如舒喘灵气雾剂2揿,其值能提高15%,则有诊断意义。用峰流速仪试验不但可诊断哮喘,还可监测哮喘患儿病情,测定气道高反应性,其最大特点是可随身携带,便于家长和患儿自我监测病情,记录于哮喘日记,调正治疗方案,达到较长时间控制哮喘发作的目的。但在危重型患儿,因全身情况衰竭,或气道通气量急骤减少,常不宜反复进行测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小儿关节弯曲综合征诊断和检查的相关介绍

全文共 505 字

+ 加入清单

小儿关节弯曲综合征诊断检查相关介绍,本症临床可分屈曲型、伸直挛缩型和混合型三种,男女均可发生,出生后即有上下肢对称性多关节屈曲或伸直挛缩畸形,少数可仅侵犯单一肢体,下肢受累多于上肢。偶可侵犯脊柱,脊柱的侵犯往往是迟发而并非出生时即存在的。受累肢体肌肉呈萎缩状,关节部位皮纹消失、皮肤紧张而光亮,屈曲畸形者常并有皮蹼形成。伸直型肘、膝关节可呈柱状或梭状变形,挛缩的关节活动范围很小,甚至僵硬,但并无疼痛表现。由于面部肌肉发育也较差,患儿常显得表情淡漠。

诊断:

根据临床典型的出生时即有的关节畸形即可诊断。惟有单一关节特殊畸形如前臂旋前挛缩畸形、僵直的先天性髋脱位和难以矫正的脊柱侧弯,则一时难以明确诊断,肌肉活检有助于诊断。

实验室检查:

1.血、尿、便常规检查一般无特殊发现,并发感染时可有感染血象特点。

2.肌肉活检肌纤维中散在分布某些变性肌纤维化和脂肪浸润等改变。肌肉活检可见病理表现特征是具有失神经和神经再支配现象。

其他辅助检查:患儿的肌肉电刺激反应极为低下,而肌电图并无退行性变。X线检查软组织层次中,示肌肉组织减少而皮下脂肪相对增厚,部分病例可出现腕骨、桡尺、跟距融合,关节阴影密度增加,股骨头发育较差等,可供诊断时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小儿急性髓样白血病要做的检查有哪些

全文共 988 字

+ 加入清单

小儿急性髓样白血病要做的检查有哪些?血象:贫血和血小板减少极其常见(占75%~90%)半数AML患者白细胞数增高,多在10×109/L~100×109/L之间,20%的病例甚至>100×109/L。部分患者白细胞数可正常,少数病人(常为M3型或老年病例)白细胞数

骨髓象多数患者高度增生,正常造血细胞被白血病细胞取代;少数患者骨髓增生低下,但原始细胞仍在30%以上。如胞浆内发现Auer小体,更有助于排除ALL而确诊为AML。

白血病精确的诊断分型是正确选用化疗方案的前提。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是细胞形态学(Morphology)、免疫学(Immunology)、细胞遗传学(Cytogenetics)和分子遗传学(Molecular)分型,即我们常说的MICM分型所以,如果考虑是白血病,需要做上述检查,一是确诊白血病,二是确定白血病类型,选择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

1.细胞组织化学染色AML的不同亚型其细胞化学染色特点不尽相同,因此AML的细胞化学染色对该病的诊断十分重要。

2.染色体79%~85%的儿童AML伴有染色体异常。其中约半数AML病例只以单独核型异常出现,其余伴有附加异常。采用高分辨技术,核型异常发现率高达90%以上。AML的染色体异常以结构畸变为主,高达39种之多,某些特殊的结构异常,如t(8;21)(q22;q22)、t(15;17)(q22;q11-12)和inv(16)(p13;q22)或t(16;16)(p13;q11),与良好预后相关。由于染色体核型异常在AML的诊断和预后意义判定上的价值远较免疫分型重要。

(1)特异性染色体结构重排:

t(8;21)(q22;q22)是AML中最常见的特征性染色体异常之一,儿童患者疗效差,预后不良。

t(15;17)(q22;q21)与PML-RARA:可见于70%的APL患者,分子检测显示100%APL具有t(15;17),由于它从未见于其他白细胞亚型和肿瘤,因此成为APL高度特异性细胞遗传学标志。本组患者总的疗效好,生存期长。

t(9;11)(p22;q23):是11q23异常中最常见的易位形式。75%为AML-M5型,尤以M5α常见。总的预后良好。但患者的年龄,白细胞计数,有无中枢神经系统累及也决定了患者的预后差异。

t(10;11)(p11-15;q23):主要见于AML-M5型患者,儿童多见,80%患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小儿类白血病反应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全文共 578 字

+ 加入清单

小儿白血病反应发病原因有哪些?类白血病反应是机体因感染、肿瘤、电离辐射、药物中毒、外伤、休克、烧伤、过敏、大出血、溶血等因素刺激,而发生暂时性的类似白血病样的血象反应。感染、毒素及其他有害物质吸收入血是诱发患儿发生类白血病反应的主要原因。

1.感染最常见,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2.中毒高热中毒、汞中毒、食物中毒、子痫等。

3.肿瘤霍奇金病、肿瘤有骨转移等。

4.药物砷剂、解热镇痛药、磺胺药、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锂盐等。

5.失血急性失血与溶血任何原因引起的大出血、急性血管内溶血等。

6.损伤颅脑外伤、挤压综合征、大面积烧伤等。

7.变态反应性疾病剥脱性皮炎、风疹、过敏性肺炎等。

8.此外还可见于肺梗死、心肌梗死、电休克、电离辐射性疾病、脾切除术后等。

2.各类型的引起原因:

(1)粒细胞类白血病反应:见于急性细菌感染,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休克、类风湿病、药物中毒、骨髓转移等。

(2)淋巴细胞类白血病反应:见于百日咳、结核病、风疹、水痘、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等。

(3)嗜酸性粒细胞类白血病反应:见于寄生虫病、变态反应疾病、胶原性血管疾病、药物反应等。

(4)单核细胞类白血病反应:见于播散性肺结核、风湿病、布氏杆菌病、肠阿米巴病等。

(5)红白血病类白血病反应:见于严重贫血、苯中毒、脾切除术后等。

(6)浆细胞类白血病反应:见于晚期结核、肝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小儿白血病的检查化验有哪些

全文共 406 字

+ 加入清单

小儿白血病检查化验有哪些?你知道吗?血常规检查一般的方法是取用末梢血检查,比如指尖、耳垂部位的血等等。下面是小编给大家介绍小儿白血病的检查化验有哪些,随我看下吧!

小儿白血病的检查化验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临床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出血、感染发热以及肝、脾、淋巴结肿大和骨骼疼痛。据报道,我国各地区白血病的发病率在各种肿瘤中占第六位。所以很多人对白血病的专注程度都是很高的,不管是普通人,白血病患者还是医护人士。

白血病的血常规是与白血病有直接关联的一项检查。正常来说,普通人的血常规是正常的,白血病患者的血常规会有一些异常。

白血病患者的血常规表现在贫血、白细胞升高(部分减少)、血小板低下等情况,尤其是白细胞,非常敏感。

白血病患者的血常规检查,跟普通病人的血常规检查是一样的。血常规检查是临床上最基础的化验检查之一,是最一般,最基本的血液检验。通过观察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判断疾病。是医生诊断病情的常用辅助检查手段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小儿脑膜炎检查诊断

全文共 2197 字

+ 加入清单

脑膜炎是由于结核菌侵犯脑膜脑实质所引起的炎症,是结核病中最严重的病型,下面就和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小儿脑膜炎检查诊断

小儿脑膜炎检查诊断

一.病因:

多为全身性粟粒结核病的一部分,通过血行播散而来。北京儿童医院1964~1977年所见1180例结脑中,诊断出粟粒型肺结核者占44.2%。在这14年从152例结脑的病理解剖,发现有全身其他脏器结核病者143例(94%);合并肺结核者142例(93.4%)(其中以粟粒型肺结核占首位);合并肝脾粟粒结核约占62%,肾粟粒结核41%,肠及肠系膜淋巴结核约占24%。结核病变波及脑膜主要通过血行-脑脊液途径。结脑的发生与机体的高度过敏性有关。此外,结脑变可因脑实质或脑膜干酪灶破溃而引起。偶见脊椎、颅骨或中耳与乳突的结核灶直接蔓延侵犯脑膜。

脑膜弥漫充血,脑回普遍变平,尤以脑底部病变为最明显,故双有脑底脑膜炎之称。延髓、桥脑、脚间池、视神经交叉及大脑外侧裂等处的蛛网膜下腔内积存较多垢浓稠胶样渗出物,呈灰白色乃至灰绿色混浊状态。浓稠渗出物及水肿包围挤压颅神经可引起颅神经损害。炎症可波及脑干脊髓及神经根。脑部血管周围有浆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早期主要表现为急性动脉炎。病程越长则脑血管增殖性病变越明显,可见闭塞性动脉内膜炎。以致脑梗塞软化或出血。二.症状:

1、早期诊断依靠详细询问病史包括密切接触史及BCG接种史,周密的临床观察及对本病的高度警惕性。凡有结核病接触史,结素反应阳性或已有结核病的小儿,当出现下列症状时,如性情改变、轻微发热、头痛、抽搐、无原因呕吐、顽固性便秘或嗜睡及烦躁相交替时,应考虑到本病的可能性。

2、临床表现皮肤粟粒疹的发现对诊断有决定性意义。眼底检查对诊断亦有帮助。眼脉络膜上发现结核结节与肺X线片中见到粟粒型肺结核有同等的价值。

3、胸部X线摄影对诊断有帮助根据1180例结脑患儿X线检查,显示有活动性肺结核者达86.9%,其中属于粟粒型肺结核者454例,占活动性肺结核的44.2%。但需注意亦有8.6%患儿肺部正常,这些都年长儿童。

4、对可疑为本病的小儿应早做结素试验阳性反应对诊断有助,但结脑患儿对结素反应有时较弱,因此OT0.1mg或PPD5IU不引起反应时,应以OT1~2mg或PPD250IU的剂量复试。

5、脑CT检查北京儿童医院自1986~1992年对50例结脑患儿做脑CT检查发现。结脑CT所见异常与我院过去152例病理检查结果极为相似,说明脑CT检查对结脑诊断有意义。

6、脑电图检查急性期患儿绝大多数脑电图异常,表现为弥漫性(3周/秒以下)及(4~7周/秒)慢活动,不对称。可见不对称偶发尖式棘、尖-慢、棘-慢等现理波。于合并结核瘤或局部脑梗塞时可见占位性或局灶性改变;表现为局部波。但脑电图的改变无特异性,仅可作为临床的辅助诊断,而对病原的鉴别诊断方面意义不大。而对随访治疗效果、判断预后及后遗症有帮助。

7、最可靠的诊断根据是从脑脊液查见结核杆菌应尽量争取在未进行治疗以前认真检查。将脑脊液静置后形成的蛋白膜固定于玻璃上作耐酸染色,可查到结核杆菌。曾统计50例脑脊液留膜检查结核杆菌阳性率高达54%。除用直接涂片检查外,还可用脑脊液沉淀作病理切片检查、进行脑脊液培养或豚鼠接种。三.治疗:

1.一般疗法必须严格执行下列各项措施:①切断与开放性结核病人的接触。②严格卧床休息,营养必须丰富。③细心护理。改变患儿体位。细心护理眼睛、粘膜及皮肤,预防皮肤褥疮。耐心喂养,保证入量。昏迷患儿应用鼻饲法。④最好住院治疗,只在条件不许可时才可考虑门诊治疗,但应加强随访及督促坚持治疗。

2、抗结核药物疗法治疗原则为早期和彻底治疗(不间断治疗和长期治疗)。目前多采用SM、INH、RFP和PZA合并治疗。其中INH为最主要的药物,整个疗程自始至终应用。疗程1~1.5年,或脑脊液正常后不少于半年。

3、激素疗法治疗原则为必须与有效之抗结核药物同时应用,剂量和疗程要适中,在需要应用的病例越早用越好。由于激素有抗炎症、抗过敏、抗毒和抗纤维性变的作用,可使中毒症状及脑膜刺激症状迅速消失,降低颅压及减轻和防止脑积水的发生故为配合抗结核药物的有效辅助疗法。激素对脑底脑膜炎型效果最好,如患儿已至脑膜炎型、极晚期或已发生蛛网膜下腔梗阻以及合并结核廇时,激素的效果即不显著。

激素剂量要适中,强的松(prednisone)或强的松龙(prednisolone)1.5~2mg/(kgd),最大量不超过45mg/d;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比强的松强5倍,故剂量为其1/5;氢化可的松(hydrocortisone)在急性期可静滴1疗程1~2周,剂量5mg/(kgd);于激素减量过程中可配合促肾上腺皮腩激素(ACTH)为每天12.5~25U肌内注射。激素于用药4~6周后缓慢减量,根据病情在2~3月内减完。

在已有脑脊液循环梗阻或有发生梗阻趋势之患儿,可鞘内注射激素,介对制剂种类、注入剂量及必要的稀释等问题要特别谨慎。

4、对症治疗高热及惊厥不止时可用冬眠Ⅱ号或其他镇静剂。为了改善神经系统代谢过程可用谷氨酸、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B12及大量维生素C等。对营养不良小儿或恢复极慢者可行小量(25~50ml)多次输血。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儿脑膜炎检查诊断的常识都了解了吧,另外本网还有很多关于儿童疾病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可以继续关注,让孩子可以健康的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小儿类白血病反应早期症状有哪些

全文共 873 字

+ 加入清单

小儿白血病反应早期症状有哪些?儿童较为多见,男女发生率相同。由于类白血病反应是继发于其他疾病,因此无本身特定的临床表现。其症状、体征因原发病不同而异。发热较常见,可有轻度肝、脾、淋巴结肿大及皮肤淤斑等出血症状。

临床分型临床类型按反应性增多的细胞可分为6种类型:

(1)粒细胞类白血病反应:白细胞总数可达50×109/L以上。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可伴一定数量的幼稚细胞。成熟中性粒细胞胞浆中出现中毒性颗粒和空泡,骨髓象除了有增生和左移现象外,成熟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明显增高。见于感染,失血、中毒等。

(2)淋巴细胞类白血病反应:白细胞计数轻度或明显增多,分类中成熟淋巴细胞占40%以上,并可有幼稚型淋巴细胞出现。见于感染,变态反应性疾病等。

(3)嗜酸性粒细胞类白血病反应:外周血象中嗜酸粒细胞明显增多,无幼稚细胞;骨髓象原始细胞不多,也无ph染色体以及嗜酸粒细胞形态异常等。常见于感染、变态反应疾病、药物反应等。

(4)单核细胞类白血病反应:白细胞计数在30×10的9次方/L以上,单核细胞>30%。见于感染等。

(5)红白血病类白血病反应:外周血中有幼红及幼粒细胞,骨髓象粒细胞系增生,红细胞系增生见于中毒、脾切除术后等。

(6)浆细胞类白血病反应:白细胞增高,外周血中的浆细胞分类计数增高,常>5%,中性粒细胞左移,单核细胞增多,骨髓象示浆细胞系统增生活跃,但一般

诊断

(1)询问病史:

有明确的发病因素存在:如较为严重的感染、中毒、恶性肿瘤、大出血、急性溶血、过敏性休克、服药史等。有时原发病可隐蔽,须仔细寻找。(2)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白细胞显著增加,并出现较多的晚幼粒、中幼粒,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值增高。红细胞与血红蛋白测定值基本正常,血小板计数正常。骨髓检查可见感染中毒性反应,也可正常。首先明确原发病因,类白血病反应随原发病灶的清除而好转。而白血病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阳性率和积分减低或消失,骨髓增生极度活跃,以原始、早幼粒细胞为主,原始细胞多>30%。慢粒白血病可有ph1染色体。骨髓细胞分类正常或基本正常,与周围血象表现不同步,无白血病细胞瘤样形态。(3)原发病灶除去后,血象可恢复正常。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小儿HIV感染的检查及诊断

全文共 1152 字

+ 加入清单

CD4T辅助细胞计数在一开始可能正常,但最后仍然很低。CD8T抑制细胞一开始经常增高,直到感染末期仍不下降。这样便使CD4比CD8的比例降低,这种现象在HIV感染中十分常见(其他感染中也可见到),下面就和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小儿HIV感染的检查诊断

血清免疫球蛋白尤其是IgG和IgA的浓度经常增高,但有些病人发生低丙种球蛋白血症,患者可能对抗原的皮肤试验缺乏反应。小于12岁的典型患儿其血浆病毒浓度非常高(均值达到30万RNA/ml)到了24个月时病毒浓度常降低(均值约为4万RNA/ml)。测定血浆病毒浓度同时结合CD4细胞计数比单独测定其中一项能取得更准确的诊断信息。

除了18个月以下的小儿采用血清抗体测定(酶免疫试验,然后采用Westernblot证实)可以确诊,但18个月以下的婴儿由于血中可能存在着从母体中被获得的抗体故不太可靠。18个月以上的患者如果HIV抗体阳性提示存在着感染。几乎所有的感染患者,血中长期存在着针对HIV的血清抗体。但少数艾滋病患者在疾病晚期血清可呈阴性反应。偶尔HIV感染的小儿由于得了低丙种球蛋白血症,故缺乏HIV抗体。有极个别的HIV感染的小儿用酶免疫试验抗体呈阴性反应,但采用Westernblot或者病毒培养或聚合酶链反应(PCR)却呈阳性结果。

在测定之前,应对其母亲(如果孩子较大,也应一起)告知HIV感染的社会心理危险,测定的好处以及感染会带来的后果。家长的口头同意应记录于患者的病历中。有些州或地方性法规还要求有书面的承诺。患者或其监护人不愿意承诺并不会减少医生们职业和道义上的责任,有时候还需要通过其他途径(如法院干预)来强制性进行检查。检查的结果应告诉其家庭,监护人,如果孩子较大也应告知其本人。如果孩子HIV感染阳性,那么还应提供适当的咨询并予以随诊。必须为所有的患者保密。

遭到受HIV感染人性侵犯的孩子应立即进行血清学检查,此后6周,3个月,6个月都要查一次。如果有可能的话,性侵犯的人也应该进行血清学检查。应对孩子及其家庭提供咨询服务。

对于HIV血清阳性妇女生出的孩子,比较合适的实验室检查是HIV培养和PCR方法,这将使30%~50%的病例在出生时确诊,生后4~6个月则可100%确诊。生后一个月左右应先测定一次,如果阴性,应于生后4~6个月再复查。阴性结果应该采用同样方法或选其他方法再证实一下。改良的p24抗原测定法比病毒培养或PCR法较不敏感,因此只有当无法采用后两种方法时才可使用。小于18个月的孩子血清HIV试验阳性并出现了C类艾滋病有关的疾病,即使病毒试验阴性也可诊断为HIV感染。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儿HIV感染的检查及诊断的常识都了解了吧,另外本网还有很多关于儿童疾病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可以继续关注,让孩子可以健康的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小儿急性胆囊炎与胆管炎的检查及护理

全文共 700 字

+ 加入清单

急性胆囊炎胆管炎(acutecholecystitisandcholangitis)是因为胆汁滞留与细菌感染引起胆囊与胆管的炎症性疾病,下面就和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小儿急性胆囊炎与胆管炎的检查护理

小儿急性胆囊炎与胆管炎的检查

1.血象检查急性期,末梢血白细胞计数增至12×109/L以上,中性粒细胞增高并核左移及有中毒颗粒。当炎症严重或出现腹膜炎时,白细胞可高达20×109/L以上,甚至出现中毒性颗粒。炎症急剧、病情恶化,而白细胞计数不增高,提示机体反应能力低下。

2.血生化检查检查肝功能多属正常。临床出现黄疸时,则血清直接胆红素增高,部分病儿血清碱性磷酸酶增高。3.腹腔穿刺有腹腔渗液的,可做腹腔穿刺,如抽出绿色渗液则可确诊为胆汁性腹膜炎。

1.B超B超可查明胆囊肿大的程度、胆管的口径及有无结石,应列为首选的检查法。

2.放射性核素扫描99m锝放射性核素扫描(99mTC-IDA)迅速、安全、可靠,准确率达92%。

3.逆行性胰胆管造影对原因不明反复发作的胆绞痛,应考虑有无胰胆管合流异常,可做逆行性胰胆管造影。

小儿急性胆囊炎与胆管炎的护理

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平衡膳食,改变饮食习惯,低脂肪含量的饮食,少吃烧烤类肉食,多吃含纤维素成分的食物,注意摄入足够的维生素C、维生素B、维生素E。

2.防治营养缺乏性疾病适量蛋白质和高维生素,防治营养缺乏性疾病,增强体质。

3.橙子可防胆囊炎多吃水果,特别是多食用橙子,可以预防和减少胆囊炎的发生。

4.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积极防治肠道寄生虫症和胃、肠道炎性疾病。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儿急性胆囊炎与胆管炎的检查及护理的常识都了解了吧,另外本网还有很多关于儿童疾病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可以继续关注,让孩子可以健康的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小儿多动症的检查与护理有哪些

全文共 718 字

+ 加入清单

小儿多动症的检查护理有哪些?儿童多动症、多动综合征(hyperkineticsyndromeofchildhoo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问题,又称脑功能轻微失调或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minimalbraindysfunction,MBD)或注意缺陷障碍(attentiondeficiencydisorder,A.D.D.)。这类患儿的智能正常或基本正常,但学习、行为及情绪方面有缺陷,表现为注意力不易集中,注意短暂,活动过多,情绪易冲动以致影响学习成绩。在家庭及学校均难与人相处,日常生活中使家长和老师感到困难。有人把这种失调比喻为一个交响乐失去协调性及和谐性。因外资料报告患病率约为5~10%。国内也认为学龄儿童发病者相当多,约占全体小学生1~10%。男孩远较女孩多。早产儿童患此病较多。

小儿多动症应该做哪些检查?

本症患儿体格检查大多数正常。神经系统检查可见精细动作不协调、快速轮替动作笨拙、共济运动不协调、病理联带运动等软体征。部分患儿脑电图及脑诱发电位异常,但均无特异性诊断意义。

小儿多动症应该如何护理?

随着多种治疗方法的应用,儿童多动的预后是较乐观的。但如不治疗,多动症儿童到成人时,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符合DSM-Ⅲ-R轴Ⅰ上的诊断。主要有四大类。①多动症的残留症状,②反社会的人格障碍,③酒精依赖,④癔病、焦虑症和一些类精神分裂症。很多有人格障碍的成人有儿童多动症史,有难以控制的冲动行为障碍,忍受应激的阈值低,情绪不稳和长期的不满的情绪。追踪未经治疗或很少治疗的多动症儿童,给我们提供了多动症儿童的一个自然病程。有人报告未经治疗的多动症儿童,随年龄增大无目的的性的过度活动水平降低。但有20%的人在青春期有犯罪行为、物质滥用、学业低下、冲动和注意力不集中仍然存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