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泰宁县哪个省(汇编6篇)

浏览

5542

文章

6

篇1:中共泰宁县委、泰宁县革命委员会遗址

全文共 667 字

+ 加入清单

中共泰宁县委、泰宁县革命委员会遗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中共泰宁县委、泰宁县革命委员会遗址位于泰宁县大田乡大田村耶稣教堂(乡卫生院对面)。

1933年2月,中央苏区开展第四次反“围剿”战争期间,集结在建黎泰地区的红一方面军主力奉命西移,强攻南丰,只留下部分地方武装在泰宁坚持斗争。2月23日,国民党军第56师田玉璠团卷土重来,再次抢占县城,此时,泰宁完整的红色区域只乘下大田区。中共泰宁县委、泰宁县革命委员会退守到大田坚持斗争。当时退守大田的中共泰宁县委、泰宁县革命委员会只有少数的机关干部和红军工作团人员,武器配备很差,平均3人才有1支-。干部白天下村发动群众,晚上就只能上山睡觉,有时一个晚上还得换好几个地方,斗争形势十分严峻。为坚守最后这个红色阵地,县委、县革委会首先采取措施大力加强机关的自卫能力,建立所在地的赤卫队武装,构筑防御设施,并从保卫机关的武装中抽调总价力量组成游击队,主动出去周边地区,还在新桥扩建了一支游击队,牵制打击进攻的国民党军。逐步化被动为主动,泰宁地方武装为收复县城而积极开展游击战争,取得显著战果,出色完成了牵制敌人、迟滞敌军、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的战斗任务。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取得胜利后,中共泰宁县委、泰宁县革命委员会也从大田区迁回城区。7月9日,在北门大操场召开了4000余人的祝捷大会,隆重庆祝泰宁的再次解放。

中共泰宁县委、泰宁县革命委员会遗址原为大田乡大田村耶稣教堂,始建于1916年。20世纪70年代末,因农村建设改造需求,该教堂被拆毁,未予以保留。

信息来源:三明市委党史研究室

大田村:大田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中共泰宁县代表会议会址暨闽赣省政治保卫局遗址

全文共 747 字

+ 加入清单

中共泰宁县代表会议会址暨闽赣省政治保卫遗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中共泰宁县代表会议会址暨闽赣省政治保卫局遗址位于泰宁县城一中校园内。

1933年夏,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五次“围剿”。在国民党军的大举进攻面前,中共苏区中央局、中革军委对泰宁地域的反“围剿”斗争作了一系列的部署。11月27日,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发出密令,要求闽赣军区加强群众自卫力量,在泰宁等地建立支撑点。1933年12月,中共闽赣省省会黎川失守后,闽赣省政治保卫局部分机关及所属武装政治保卫队从建宁进驻泰宁集贤书院。1934年1月,泰宁县成立了城防警备司令部和战地委员会,由中共泰宁县委书记杨良生兼任司令员和战地委员会主席。同月,中共泰宁县委在集贤书院召开全县党员代表大会,会议历时三天,朱德总司令到会作了形势报告,杨良生也在会上作了工作报告。会议在“一切服从战争”的口号下,向全县人民提出了:紧急动员起来,投入扩大红军;发展地方武装,打击保卫团、大刀会,巩固苏区;做好坚壁清野,--围困进占的国民党军的具体工作任务。会后,县城防警备司令部和战地委员会发动了1万多人在县城四周修工事、筑碉堡。加紧制造松树炮、锡弹炮,削制竹尖,把它们埋在各要道口,用来破坏交通,阻碍国民党军前进。同时,全县人民还自动节衣缩食,筹集了大批的粮食、干菜集中在城区,以补充红军的粮秣给养,并搞好坚壁清野等一系列的紧急战备工作,为保卫苏区的战斗,增添了有生力量。

中共泰宁县代表会议会址暨闽赣省政治保卫局遗址泰宁集贤书院,原名三贤书院,创办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三贤书院毁于大火,次年重建,改名集贤书院。光绪二十一年,集贤书院改为高等小学堂。新中国成立后,为建设一中校园,集贤书院被拆除。

信息来源:三明市委党史研究室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中共泰宁县委、泰宁县苏维埃政府大布旧址

全文共 493 字

+ 加入清单

中共泰宁县委、泰宁县苏维埃政府大布旧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中共泰宁县委、泰宁县苏维埃政府大布旧址李氏民宅位于泰宁县大龙乡(原大布乡)双坪村下坊自然村。

中共泰宁县委、泰宁县苏维埃政府大布旧址原为双坪村下坊自然村李氏民宅,属于硬山式木构架砖瓦建筑,面宽约12米,进深10米,为二进式厅堂。旧址已经无人居住。中共泰宁县委、泰宁县苏维埃政府机关旧址同为李氏民宅,木制结构,面宽约15米,进深约12米。当年,中共泰宁县委、泰宁县苏维埃机关工作人员迁移到双坪村时,生活起居就在此屋内,现在仍有村民居住。2006年5月,双坪中共泰宁县委、泰宁县苏维埃政府机关旧址李氏民宅成为大龙乡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信息来源:三明市委党史研究室

双坪村:双坪村简介双坪村位于泰宁县大龙乡西南部,是革命老区村。全村辖区面积28.6平方公里,山林面积3.23万亩,耕地面积2017亩,人口256户1164人,党员45人,分别居住在举兰、上下坊、大垅、肯溪等11个自然村。2011年村财收入 万元,农民人均收入 元。秀美山村。完成通村通组道路硬化15.3公里;举兰旧屋进行统一改造,100%完成改水改。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中共泰宁县委、泰宁县苏维埃政府龙安遗址

全文共 919 字

+ 加入清单

中共泰宁县委、泰宁县苏维埃政府龙安遗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中共泰宁县委、泰宁县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泰宁县西南方的大龙乡。

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期间,1934年3月,国民党东路军第10纵队汤恩伯部逼近泰宁。3月19日,泰宁县城保卫战正式打响。面对压倒优势的敌人,红军战士和泰宁民众毫不畏惧,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救援的红军未能及时赶到,县城再度沦陷。敌人占据县城后,中共泰宁县委、泰宁县苏维埃政府及部分红军、游击队撤离县城,4月间,经梅口、弋口迁移到大布的双坪村,以双坪、金铙等为基地,组建区委和区苏维埃政府,历时一个多月。5月,中共泰宁县委、泰宁县苏维埃政府撤离大布乡到龙安乡开展工作。期间,中共泰宁县委、泰宁县苏维埃政府动员1200多名青年参加红军,积极筹集军粮,帮助红军挖战壕、修工事、削制竹尖、布置鹿寨、抬担架、救伤病员等等。但在艰苦的斗争环境中,出现了动摇变节分子。1934年7月上旬,龙安区苏维埃政府主席邱贵生动摇变节,暗中与大刀会勾结。7月12日,乘县独立营外出游击,只留下一个班战士防守龙安之机,带领几百名大刀会匪徒夜袭中共泰宁县委、泰宁县苏维埃政府机关驻地。泰宁县苏维埃政府主席严绍成、政治保卫局长李益、妇女部长黄木珠等干部和红军战士十余人被杀害,造成血腥的“龙安事件”。不久,中共泰宁县委、泰宁县苏维埃政府按照中共临时中央书记处书记张闻天的指示,撤销机构,人员全部编入游击队独立营,在建泰边界一带开展敌后游击斗争。泰宁苏区至此结束。

中共泰宁县委、泰宁县苏维埃政府旧址主要有:大布乡和龙安村。

中共泰宁县委、泰宁县苏维埃政府龙安遗址廖氏宗祠位于泰宁县大龙乡(原龙安乡)龙安村上坊自然村。

1998年,由于农村改造建设,廖氏宗祠被拆毁。

信息来源:三明市委党史研究室

大龙乡:大龙乡是由原大布、龙安两乡于2005年4月合并成立的新乡,位于泰宁县西南部,辖16个行政村89个村民小组,人口1.15万,乡域面积310平方公里。乡境内资源丰富,花岗岩储量近1亿立方米,水力资源蕴藏量达2万多千瓦,以花岗岩地貌为主的金饶山和以丹霞地貌为主的八仙崖为泰宁县世界地质公园五大园区的两大园区,老虎际民俗村独具江南客家原始山寨特色。该乡紧围。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泰宁县博物馆

全文共 424 字

+ 加入清单

泰宁县博物馆成立于1984年,馆址设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尚书第建筑群内。尚书第建筑群是目前我国江南地区保存最完好的明代民居建筑群,面积达1.3万余平方米,它以尚书第和世德堂两大建筑为主。博物馆馆内藏品有3000余件,开辟了“尚书第书院”、“泰宁古城与尚书第”、“李春烨与尚书第”、“李氏家族生活馆”、“泰宁节俗馆”、“泰宁传统建筑工艺和福建名宅名府”六大基本陈列,以图版、模型、塑像、声光电控等形式展现了李春烨传奇的一生。

博物馆拥有一支年轻化、高素质的专业队伍。馆内分为安全保卫部、讲解部、考古部三个部开展工作,其管理有序,责任分明。多年来,在文物保护、宣传教育、旅游接待等工作中卓有成效,多次评为市、县文明窗口,1999年评为全省十大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2001年评为福建省一级达标博物馆,2009年被评为国家三级博物馆。随着事业的发展,本馆将与时俱进,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

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城关尚书街2号,电话:0598-7863013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泰宁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遗址

全文共 697 字

+ 加入清单

泰宁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遗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泰宁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遗址位于泰宁县杉城镇环城路小东门。

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胜利以后,建黎泰三县及邻近地域的军事压力有所缓解,这一地区的土地革命也得到了蓬勃发展。1933年5月上旬,闽赣省第一次临时工农兵代表大会在黎川县湖坊召开,正式成立中央苏区闽赣省。作为闽赣省所属县之一的泰宁县,至9月底选举产生了县、区两级工农兵代表,并召开了区代表会议。10月25日,泰宁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城隍庙隆重开幕。会场布置庄严大方,主席台正中挂着马列画像,两侧贴着“主义遵马列,政权归工农”的对联,会场门口则贴了一幅“旧社会打他个落花流水;新社会创造得灿烂光明”的门联。红3军团军团长彭德怀到会讲了话。会议通过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杨志和为泰宁县第一任苏维埃政府主席。至此,泰宁县、区、乡各级苏维埃政权已完备,为12月2日在建宁县文庙召开的闽赣省苏维埃代表大会做好了准备,也标志着泰宁县红色政权的进一步巩固和健全。

泰宁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遗址原为泰宁县城隍庙,1966年“文革-”开始后,城隍庙被破“四旧”全部拆除。后为县食品厂和县检察院办公地点。

信息来源:三明市委党史研究室

杉城镇:泰宁县辖镇,县府驻地。1956年设城关镇,1958年建红旗公社,1961年更名城关公社,1984年改镇。位于县境中部。面积228平方公里,人口3.5万。省道下甘线穿境而过。辖民主、水南、胜一、胜二、红光、红卫、蔬菜、南会、吕家坊、八里桥、东石、王石、长兴、梅桥、邱洪、洋川、调村、丰岩、南溪、磜溪、帐干、大坪22个村委会和城东、水东、水西、地洲、炉峰、和平6个。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