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齐村二街新村【汇集20篇】

浏览

2038

文章

35

篇1:支付宝的蚂蚁新村是什么?支付宝可以关闭蚂蚁新村吗?

全文共 306 字

+ 加入清单

以iPhone13,iOS15.1系统,支付宝10.2.36版为例,关闭蚂蚁新村的操作如下:

蚂蚁庄园

打开手机支付宝,在首页打开蚂蚁庄园。

蚂蚁新村

点击蚂蚁庄园右侧的蚂蚁新村入口进入。

关闭

点击右上角的...按钮,选择设置,在最下方点击关闭蚂蚁新村选项,确认需要关闭后,点击关闭并清空能量豆即可关闭蚂蚁新村。

以华为P50,HarmonyOS2.0.0系统,支付宝10.2.36版为例,关闭蚂蚁新村的操作如下:

蚂蚁庄园

打开手机支付宝,在首页打开蚂蚁庄园。

蚂蚁新村

点击蚂蚁庄园右侧的蚂蚁新村入口进入。

关闭

点击右上角的...按钮,选择设置,在最下方点击关闭蚂蚁新村选项,确认需要关闭后,点击关闭并清空能量豆即可关闭蚂蚁新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陵园新村邮局旧址

全文共 1359 字

+ 加入清单

陵园新村邮局旧址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陵园新村邮局,或称“陵园邮局”,又因建筑顶部为四方的重檐攒尖顶,有八个檐角被称为“八角亭邮局”,还因靠近美龄宫,据说宋美龄常来这里寄信,就有人称之为“美龄宫邮局”。该邮局是规划在当时的“总理陵园”邵家村合作社附近的一座邮政公共服务设施,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新建。邮局原来有一个匾额,上 书--“陵园邮局”,是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题写的。

邮局的主体建筑为两层,仿古式的绿色琉璃重檐攒尖顶,蓝色琉璃斗拱,一层正面开有一座正门,雀替和梁架上的彩画描饰,已漫漶不清。正门两边是拱形的大窗,主体建筑两侧各有四座并排的拱形大窗。因为建筑顶部为四方的重檐攒尖顶。

陵园邮局始建于1934年,是一座设施功能齐全的陵园新村专用邮局。邮局正门上原来挂有一块大匾,上 书--“陵园邮局”,为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题写。邮局的主体建筑为两层,仿古式的绿色琉璃重檐攒尖顶,蓝色琉璃斗拱,一层正面开有一座正门,雀替和梁架上的彩画描饰,已漫漶不清。正门两边是拱形的大窗,主体建筑两侧各有四座并排的拱形大窗。因为建筑顶部为四方的重檐攒尖顶,自然就有八个檐角,所以陵园邮局就有了个绰号--“八角亭”。

远看陵园邮局,恰似一座设计精巧的佛寺。门前是个开放式的平台,两侧都有环形的台阶供人上下,可以从两侧上楼梯进入邮局。在民国时期,出入这里的都是国民党时期的达官贵人,据说宋美龄就经常到这里来邮寄信件,正是因为这样,现在这里被人们称为“美龄宫邮局”。这个建筑有一圈护栏,有趣的是护栏的形式并不统一。建筑左右两侧,各有一座仿古山门式的拱门,上覆绿色的琉璃顶,拱门里面是东西厢房。右侧拱门的护栏为中式望柱,以西式铁艺连接;而左侧拱门的护栏则完全是中式的仿古柱栏,是主体建筑的护栏,栏板上有梅花和卷草的纹饰。在邮局的西侧,还有一座中西合璧的牌坊门,两根立柱上有传统官式牌坊上才有的“冲天柱头”,牌坊“接柱头”施以简洁的云纹装饰,“雀替”施以卷草纹装饰;“坊梁和云头柱”上则配以黄色、绿色的镂空琉璃花砖,而立柱表面还有传统的几何凹线装饰,这座牌坊门中西合璧,颇具特色,两旁的护栏又为中式望柱,以镂空花砖连接。一座不大的建筑竟用了三种不同风格的护栏,可以看出设计者的良苦用心,显然是想通过风格不同的护栏,不同的门来区分不同的区域。

很可惜的是,陵园新村并没有存在多久。1937年冬,日军攻打南京期间,南京城-成了激烈的战场,此时的陵园新村人去楼空。日军向紫金山发进攻时,陵园新村成为一片火海,别墅里遗留的来不及带走的珍贵的文物和书籍连同这些高贵的别墅,被炮火化为灰烬,陵园邮局同样被焚毁。抗战胜利国民政府还都后,作为陵园中一座必不可少的公共性建筑,1947年,陵园邮局被重建。当然,经过8年抗战的苦难,原来别墅的主人或死去,或远离,陵园新村是块伤心地,那些豪华别墅自然没有理由重建,只有一些残留的地基还依稀可见。显然,陵园邮局是陵园新村中的标志性建筑,这也是为什么一直能保留至今的原因。

直到文革以前,陵园邮局一直没有人居住,周围荒草丛生,内部空空荡荡,别墅的残基上,一座座棚户在旁边像野草一样不停增长,陵园邮局当年原有的功能被彻底覆盖了,这座精致的建筑被彻底遗忘了。

2006年6月5日,陵园新村邮局旧址被公布为第六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王尚屯休闲旅游新村

全文共 1194 字

+ 加入清单

王尚屯位于南丹县里湖瑶族乡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4公里。全屯均为白裤瑶族;全屯居住用地4717平方米,总耕地面积378亩,其中水田238亩,旱地140亩,生态林面积260公顷;主要支柱产业有猕猴桃、核桃、天然黄色蚕茧、瑶山鸡、瑶乡黑猪等。王尚屯地理位置优越,生态自然林四面环绕、峰峦叠嶂,地下溶洞纵横交错,自然景观优美神奇。白裤瑶人民憨厚、朴实、勤劳、勇敢、民风淳朴,白裤瑶民俗风情多姿多彩。

2010年初,南丹县委、县人民政府将王尚屯列为全县村级风貌改造试点项目,整个项目共推倒重建民居72户,立面改造14户。同时完善了路网、排水系统、供电照明系统,兴建文化广场、舞台、荷花池、排水沟、篮球场、停车场、文化室等22个公共设施。整体布局以村落为中心,保持原有状态,展示居民日常的生活为主,以一些有规模的日常表演为辅,同时添加适量的旅游服务设施,引导游客围绕白裤瑶的生活逐步理解白裤瑶民俗风情。

目前,王尚屯已成为里湖瑶族乡第一个集旅游观光、民俗风情表演、农家乐、休闲养生为一体,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景点,在全县民俗文化旅游业中独树一帜。

◆景区资源

自然资源

王尚屯位于里湖瑶族乡中部的的山间洼地中,三面环山,森林茂盛,是一个环境相对封闭的小山村。村寨中仍然继承着古老的白裤瑶生活习俗,有溶洞与甘河地下河相通,具有进行特色村寨旅游开发的良好条件。王尚屯所处的盆地地势比较开阔,村寨内有一水塘,村寨前二公里处是甘河地下河的出露口,可以与甘河地下河连接成一条旅游线路,作为特色村寨进行旅游开发。

人文资源

白裤瑶原始村落作为一种人类特殊现象,其社会、历史、文化、旅游研究价值极高。白裤瑶服饰则有其重大的美学、艺术、文化研究价值和观光、收藏价值。因此,白裤瑶原始村落可开展科学考察等专项旅游,又可开展大众观光旅游。通过旅游业的发展使白裤瑶在保持原始习俗的前提下逐步走上富足之路。

风情物产资源

民俗风情主要有白裤瑶敬酒歌、细话歌、婚丧习俗、长席宴、赶夜街、打陀螺、斗鸡斗鸟、服饰制作、农耕器具历史物件等。地方特产主要有瑶山鸡、瑶乡黑猪、玉米酒等。建筑主要以白墙灰瓦为主色调,配以民族瑶王印花服饰和铜鼓,房屋排列错落有致,民族特色鲜明。

◆景区设施与服务

旅游区照明设施齐全,设有路灯,安装有扩音喇叭。供游客休息的设施布局合理,满足游客观景和休息需要。公共厕所能满足需要且不收费,能满足残疾人、老人等特殊人群的需要。

游客中心

游客中心面积160多平方米,配备有电话,影视系统,宣传资料并有专人提供咨询服务,投诉服务和游客休息设施等服务项目。建立有民族服饰及小配件展示区,有专门的手工服饰制作协会,服务周到,货真价实。

导游人员

已培训白裤瑶本土导游8人,其中2名兼做民俗风情表演节目主持人。

表演队

已培训出熟练的民俗风情表演,队员共40多人,包括舞蹈表演和铜鼓表演两大块。表演时以铜鼓为伴奏音,以锣鼓声为节秦点,带动演员翩翩起舞。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工人新村古墓群

全文共 425 字

+ 加入清单

工人新村古墓群为文化旅游景点。

以卫东区新华路北段铁路工人村为中心,东、北至月台河;南至建设路、西至市政府。

该遗址中心地带地层共分上、下两层,下层为新石器时代中、晚期遗存,主要为灰坑,发现有一座儿童瓮棺葬,文化层单薄,厚0.4—1.00米,其中包含遗物较少,主要为泥质红陶和夹砂灰陶,红陶主要为素面和彩绘,灰陶上饰绳纹和蓝纹。器形主要为钵和罐。上层为西汉早期墓葬,1997年至2002年,在此共发掘西汉早期平顶空心砖墓100余座,出土文物400余件,有铜器、铁器、陶器。铜器器形有:镜、鋗、带钩、钱币等,铁器有釜、剑、削等、陶器有鼎、钵、壶、圜底罐、平底罐等,纹饰有素面、弦纹、绳纹、铺首衔环等。

在其周围发现的多为宋代时期的文物遗存,在其南黄楝树村发现有北宋时期的钱币窖藏,重50多公斤,在西边市政府院内发现有宋代的砖室墓,在东边三中院内发现有宋代的遗物堆积层(面积很小、很零星)。

工人新村古墓群已于2004年被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芭蕉箐旅游新村

全文共 271 字

+ 加入清单

芭蕉旅游新村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芭蕉箐旅游新村位于米易县丙谷镇。五座水库,如蓝莲花般镶嵌芭蕉箐中,潮湿而又相对干燥的土壤,让这里成为早春枇杷的绝好区域。每年11月到次年4月,万亩枇杷成熟,年产40万斤,有鸡蛋那么大,黄橙橙的,肉柔软多汁,色泽亮丽,口感细腻,香甜可口,每年元旦、春节期间上市。畅销成都、上海、北京、广州等地,深受喜爱。每年9——11月,等其他地方的芒果都卖光之后,这里晚熟芒果开卖。个大、味甜。

园中采摘枇杷或芒果,林间漫步。白色的玉兰,冰肌玉骨;粉的樱花,在风里飘飘洒洒,落在行人身上。“小园新种红樱树,闲绕花枝便当游。”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班庄旅游新村旅游景区

全文共 475 字

+ 加入清单

班庄旅游新村旅游景区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班庄旅游新村位于仁和区大田镇,是仁和区重点打造的旅游新村之一。2012年7月,班庄村新村建设正式动工。今年年初,新村一期77套民居建成。

班庄村有四个村民小组,388户农户,现在全村种植青皮软籽石榴面积达1870亩,年产石榴150万公斤。班庄正打造以石榴产业为依托,集瓜果采摘、生态休闲、阳光康养和旅游观光等于一体的现代旅游新村。

班庄旅游新村聚居区内还设游客接待中心、乡水人家酒店,周围农家乐遍布,还有极具本地特色的烧烤和中餐。“通过乡村旅游产业的培育,一产带动产,三产促进一产,项目区建成后,项目区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将高出全区平均水平15%以上。”

大田镇:攀枝花市仁和区大田镇南端与云南省永仁县接壤,距攀枝花市中心35公里,幅员面积106平方公里.川滇108国道纵贯全镇,交通便利,通讯设施齐备。海拔在1500-1700米之间,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8.4摄氏度,拥有南亚热带农业生态生物资源,动植物生长环境好,特别适宜种植石榴。总人口出生11230人,其中农业人口7400人,加城镇人口万余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百花新村度假中心

全文共 202 字

+ 加入清单

万盛区百花新村度假中心项目位于重庆万盛奥陶纪公园东大门出口300米,交通便利,是一个集土特产品贸易、旅游接待、休闲度假、特色餐饮、歌舞狂欢、居住别墅于一体的旅游度假区。基础设施包括道路、停车场(广场)、人工湖水面、园林绿化、供水、排污、供电和荷兰风车、牌楼、接待、管理、娱乐活动用房等景观构筑物。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项目建成后,可提高万盛旅游的接待能力和接待档次,为奥陶纪景区和整个万盛旅游增光添彩。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菲菲澳家新村

全文共 354 字

+ 加入清单

菲菲澳家新村位于苏家屯区陈相镇黑牛村,占地面积11700亩,投资总额近10亿元,由澳大利亚客商与沈阳菲菲集团联合兴建。

澳家新村具有天然的地域优势,东邻沈城南最高峰马耳山,天然景观达多处,早在百年前便已成为文人墨客游历的场所,区域内的黑牛水库,是沈城南最大的水库,水面达500余亩,这里经省市专家考察后,一致认为已达到省级旅游资源标准。

澳家新村四周为长城式围墙,曲折延伸32华里,村内分为公寓区、水上游乐区、森林公园、植物园四大园区。公寓区建有各类高、中档别墅百余栋;水上游乐区建有水中舞台、垂钓台、日光浴沙滩等多种娱乐设施;森林公园内种植各种名贵树种,放养驼鸟、孔雀等珍禽;植物园荟萃世界各地植物之大全。

建成后的澳家新村,适应国际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将成为东北地区首屈一指,现化代、高标准的生态观光型农业乐园。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立新旅游新村旅游景区

全文共 344 字

+ 加入清单

立新旅游新村旅游景区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立新旅游新村旅游景区位于攀枝花市仁和区总发乡立新村。

新村村支两委以创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力争让村民过上城里人的生活。2017年对仅有的2户精准脱贫户危房进行了改造,现在村里已无特困户和危房户家庭,村民生活得到保障;完成农村电网改造,电入户率达100%,自来水、电视入户率达100%,村民生活得到改善。新农村建设以来,农村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传统种植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发展,并不断转型升级,乡村旅游、农村电子商务、花卉、苴却砚、土地流转等各种新业态不断涌现,为立新村产业兴旺繁荣奠定了基础。下一步,该村计划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利用网络推销当地的优质芒果及康养旅游,让村民过上更富裕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哈拉新村

全文共 1817 字

+ 加入清单

哈拉新村

嫩江两岸柳丝长,绿水白帆映霞光……跳起快乐的“哈肯麦”,“扎恩达勒”撒满江……这美妙悠扬的歌声,好似一面镜子,折射出达斡尔族文化历史的辉煌。如今,面对着现代商业文化的冲击,达斡尔族传统的民间文化艺术,是否已被人们遗忘?

达斡尔族是我国北方具有农业文化传统的古老民族,三百多年前由黑龙江以北迁徙到嫩江流域,从事农业、畜牧业和狩猎业等多种形式的生产活动。如今,全国达斡尔族共有十几万人口,主要分布在我省齐齐哈尔市、内蒙古布特哈旗、莫力达瓦旗、新疆伊犁等地。

达斡尔人居住相对较为集中。在嫩江西岸的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有13个达斡尔族村,其中,哈拉村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全村人口达斡尔族占70%以上,村里仍然保留着一些古老的民居,依稀可见达斡尔族村寨的原貌。据村长康铁贵介绍,这一座座草房冬暖夏凉,大部分有50多年的历史,冬天屋里根本不用生火,独特的西窗户,能保证采光充足。“勒勒车”,是他们过去用来运输和生产的生活用具,如今,在哈拉新村的展览馆中仍可见到。

目前,达斡尔人依然保持着春节拜年、新娘给公婆装烟等礼仪风俗。在春夏时节,他们喜欢采集柳蒿芽、黄花菜等野菜,尤其柳蒿芽,达斡尔语称“库木勒”,是达斡尔人从小酷爱食用的一种野菜。现在,每年五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为达斡尔族的“库木勒”节,人们聚集在风光秀美的草原上,品尝绿莹莹、香喷喷的“库木勒”汤,进行极富民族特色的文体活动。在久远的历史长河中,达斡尔族创造了丰富的本民族语言。但由于历史、社会等方面的原因,通晓达斡尔语言的人越来越少。哈拉村77岁的达斡尔族老人乔永福不无忧虑地说,村里的年轻人大部分还能听得懂,但已经说不全了。今后,在民族学校开设达斡尔语言课,对于继承民族文化,显得尤为重要。

达斡尔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1954年冬,哈拉村就成立了业余剧团,由20多人组成,主要以歌舞表演和说唱艺术为主。近十余年间,演出260多场,何德志、那音太等民间艺人的精彩表演,深受各地观众的喜爱。

据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文化馆馆长鄂忠群介绍,在音乐方面,达斡尔族继承、发展了扎恩达勒、哈肯麦呼苏古、乌钦等形式。其中扎恩达勒是歌唱的形式,哈肯麦呼苏古是歌舞的形式,乌钦则是一种说唱艺术。

“哈肯麦”舞,是达斡尔族传统舞蹈,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其舞蹈语汇来源于大自然、劳动和生活中,如鹰飞的动作、布谷鸟的叫声、挑水的动作等等。那优美舒展的压腕和雄鹰般展翅高飞的双臂动作,给人以落落大方和遨游天空的感受。如今,达斡尔人仍然经常聚集在一起,吟唱婉转悠扬的“扎恩达勒”,跳起欢快的“哈肯麦”。这种自唱、自跳、自乐的娱乐模式,深受达斡尔人喜爱,也是“哈肯麦”舞流传至今的关键。另外,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以传统的“哈肯麦”为基础框架,还改编和创作了《采黄花》、《土风舞》等很多新的达斡尔族舞蹈,使“哈肯麦”舞永葆艺术青春与活力。

达斡尔族有不少唱不衰的优秀民歌,从古至今不断流传,很多人都会哼唱几句。1956年,达斡尔族著名歌手何德志,在第一届全国音乐周上演唱民歌《心上人》,一时轰动北京,并荣获优秀奖。《心上人》之所以享誉全国,除了何德志唱得好以外,那就是因为这首歌从未终止过旋律和乐句的创新。“扎恩达勒”正是在不断地创新中加强了流传的活力。

由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达斡尔族自古口耳相传的民间艺术作品,得到了广泛地搜集、整理、出版。迄今为止,已出版6本民歌集、6本民间故事集、1本英雄史诗、1本长篇叙事乌钦专辑、1本谚语。

“扎恩达勒”和“哈肯麦”在民间尚有一定的基础,而“乌钦”则显得有些后继乏人。目前,能吟诵、演唱长篇叙事乌钦《少郎和岱夫》的民间艺人,仅剩那音太一人。另外,会吹奏达斡尔族传统乐器口弦琴的人,也已屈指可数。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司法局局长陶贵水,虽已年过半百,但去年曾赴内蒙古莫力达瓦旗,学习吹奏口弦琴。谈起这段经历,他深有感触地说,咱不能眼看着民间艺术失传。

达斡尔族虽没有自己的文字,但民族艺术非常发达,多数依靠口头和行为传承。如今,何德志、那音太、色热等掌握一定传统艺术技艺的达斡尔族民间艺人已为数不多,且年事已高,因此,抢救工程一定要落到每一个才高艺湛的民间艺人身上。

在现代化的强力冲击下,人们的生活环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传统的民间文化艺术很容易被遗忘。不过,人们看到,达斡尔族文化的生存土壤和文化生态正在得到有效地保护,人们相信,历史的辉煌将会照亮明天。

地址: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后陈新村景区

全文共 400 字

+ 加入清单

后陈新村隶属宁陵县阳驿乡,位于县城西4公里,S325省道南侧。全村242户,903人。2012年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1000元,高于河南省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

近几年来,后陈新村依托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积极利用生态农业、文化资源发展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品养生果、享农家乐”为主要特色的乡村旅游业。这里街道干净整洁、瓜果园林飘香、小院清新别致、农家饭菜可口的淳朴农家风情,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田里有棚、棚边有村、村中有景、环境优美、生态协调、田园风光、文明和谐”的乡村旅游新社区。

这里建有温室大棚蔬菜、葡萄种植基地近2000亩、四季果蔬飘香,景色宜人,吸引了大量游客休闲度假,体验采摘。截至目前,全村发展农家乐20户,接待游客3万余人次。先后被评为“省级旅游村”等6个省级荣誉称号。他们的愿望是将宁陵后陈新村建成河南省的“华西村”。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到后陈新村一游。

信息来源:罗江县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金城新村

全文共 380 字

+ 加入清单

金城新村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金城新村位于五卅路,1991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金城新村原系金城银行30年代中期造的高级职员住宅群,占地面12155平方米,建筑面积6400平方米。由十余幢单体建筑组成,俱为砖木混合结构之两层楼西式建筑,立面简洁,线条平直,外观造型朴实无华,为较典型的现代住宅。每幢建筑面积大者600平方米,中者280平方米,小者180平方米不等。均为单门独户,室内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卧室、起居室南向,较为宽敞,浴室、厕所、自来水等卫生设施完备。门窗大多采用钢窗,光线明亮,室内铺设地板,泥墁顶,简洁实用。这一新村住宅与里弄式住宅的区别,在于建筑群总平面布局比较松散,但散而不乱,各幢自成建筑组群中的一个独立体,楼间有小块绿地,树木掩映,环境清幽。它是30年代苏州建造的新式住宅中具有独特风格的一处高标准公共住宅建筑群。现保护情况较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南丹王尚白裤瑶新村

全文共 583 字

+ 加入清单

南丹,有一只中国最神秘、最古朴、最原始的瑶族支系——白裤瑶。白裤瑶因该分支男子常年穿着白裤而得名,目前总人口约3万人,90%以上生活在南丹东部的里湖瑶族乡和八圩瑶族乡,至今仍然保留着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阶段的文化信息,因此,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认定为“民俗文化保留最完整的一个族群、人类文明的活化石”。2006年6月,白裤瑶民族服饰被列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王尚屯位于南丹县里湖瑶族乡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4公里。全屯共86户358人,均为白裤瑶族;全屯居住用地4717平方米,总耕地面积378亩,其中水田238亩,旱地140亩,生态林面积260公顷;主要支柱产业有瑶山鸡、瑶山黑猪和夏秋番茄等。王尚屯地理位置优越,生态自然林四面环绕、峰峦叠嶂,地下溶洞纵横交错,自然景观优美神奇。白裤瑶人民憨厚、朴实、勤劳、勇敢、民风淳朴,白裤瑶民俗风情多姿多彩。

王尚旅游文化底蕴深厚。白裤瑶是瑶族大家庭中的一个特殊支系,憨厚、朴实、勤劳、勇敢的白裤瑶山民,由于自然环境比较封闭,受外来文化的影响较少,至今仍保留着顺应自然的生活特色。白裤瑶胞崇拜天地,信奉自然,敬重祖先,在长期求生存的实践中发展成为一个闻名遐迩的山地民族,创造了铜鼓、婚俗、葬礼、服饰、寨居等浓郁的民族文化风情。

交通指南

景区地址:河池市南丹县里湖瑶族乡

乘车线路:在河池乘至南丹的大巴,再转至景区的中巴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上官岗农民新村景区

全文共 778 字

+ 加入清单

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区——上官农民新村,位于河南省光山县城西关,隶属于弦山街道办事处,辖24个村民组,789户,2989人,总面积5.7平方公里(耕地1456亩),2006年村民人均纯收入4500元。上官岗农民新村位于光山县城西一公里,与司马光故居、邓颖超祖居同居司马光大道上,总占地面积200余亩。上官岗农民新村是河南省新农村建设的典型,被河南省委副书记陈全国同志誉为“豫南地区的凤毛麟角”,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现有旅游项目主要开展以采摘、戏水为主的休闲游;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店、干农家活为主的农家游;以看光山花鼓戏,赏司马光故居、邓颖超祖居为主的人文游。主要景点有:上官岗文化大院、别墅观光区、苗木花卉观赏区、西紫湖水上乐园、上官岗敬老院、农家餐厅、爱乐岛、上官岗麻鸭养殖基地。

2006年4月,上官岗村“两委”高薪聘请中山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建设部技术顾问陈烈教授为村作总体规划与产业专题研究。2006年9月20日,这个起点高、标准高、可操作性强的上官岗村总体规划(2006—2020)顺利通过评审。今后20年主要以房地产开发业、商贸流通业、乡村旅游业为主导产业。上官岗农民新村旅游度假项目符号上官岗村的整体发展目标,发展空间大,发展前景好,发展效益高。

上官岗村是河南省的“明星村”、“富裕村”。2006年6月,上官岗村党总支被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的荣誉称号。村党总支书记刘正双同志连续当选为省人大代表、省党代表,2005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近几年,在新农村建设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市内外、省内外来我村参观、考察者络绎不绝,甚至韩国政府官员也前来我村调研,被省委陈全国书记誉为“豫南地区凤毛麟角”。名村名人的社会影响力,一定会大大促进该项目的快速、健康发展。

上官岗村:上官岗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新村妙觉寺

全文共 423 字

+ 加入清单

新村妙觉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村妙觉寺(第七批国保)

时代:明至清

地址:太谷县阳邑乡新村村中

新村妙觉寺位于太谷县阳邑乡新村内。坐北朝南,原由两进院落和一个西院组成。现存寺院一进院落,东西宽40米,南北长40米,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始建年代无考,现存建筑为明代所建,其后屡有重修,清道光二十五年(1899年)大修。

妙觉寺现存仅一进院,前院的山门及钟、鼓楼已毁。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为过殿、大雄宝殿,两侧分布东西配殿、东西耳房。西院有正殿和东西耳房。大雄宝殿为明代建筑,面宽三间,进深七架,前檐有廊,悬山布瓦琉璃剪边顶。斗栱为七踩三昂,第三踩为真昂。过殿及东西配殿亦为明代建筑,均为面宽三间,进深五架,单檐悬山顶,三踩单昂斗栱。西院位于过殿西侧,中间正房面宽三间,东、西耳房各一间,单檐硬山顶,为清代所建。

新村妙觉寺具有明代木构建筑的特征,是研究我国古代木建筑形制演变较重要的实例。

2013年5月,新村妙觉寺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新村银杏

全文共 3050 字

+ 加入清单

新村银杏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新村银杏

新村银杏产业开发区是全国最大的银杏果、叶、苗生产基地和银杏苗木、银杏系列产品集散地。银杏树产量居全国第一,素称“银杏之乡”。有中小学11所。乡人民政府驻地新村,在郯城西南19公里,沂河东岸。有绿源有限公司、棉纺、涂料、建材、工艺美术等厂。新村银杏产业开发区以沿沂河堤坝分布的古银杏林带为中心,南北2000余米,东西600--1000米,为国家3-旅游区,有树龄百年至千年以上的银杏树近20000株,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数量最多、树龄最长、品质最优的古银杏园林,是中国农业文明史上仍然活着的具有代表性的一处文化遗产,具有深厚而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重要的科研经济价值和显著的生态价值。思路决定出路。新村一大批具有商人睿智的农民抓住商机把自家的银杏果、银杏叶等加工成消费者欢迎的特色产品,像五香银杏果、蜜汁银杏、银杏醋、银杏粉丝,不但跑到上海、南京、广州等大城市批发、零售、定点供货,还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游玩品尝。立足本地银杏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投资50多万元,引导农民利用银杏木料,在老万亩银杏林建起“银杏人家”100余间,各类生活用品大多采用纯天然银杏木加工而成,今年以来吸引入住游客3000多人次。同时,为了给游人留个“念想”,地方加大银杏纪念品研发力度,先后投资120万元,开发出银杏叶被、雕刻工艺品等11个系列36个品种的“原生态”银杏纪念品。目前,产业区银杏纪念品生产厂家达到12家,年实现销售收入1000余万元。

地域范围

新村银杏在山东省郯城县新村乡境内,位于山东省最南端,南与江苏邳州市接壤,北与郯城县马头镇衔接,东界京户高速公路,西傍沂河。全乡辖25个行政村,人口3.6万,地域范围面积3600公顷,其中银杏种植面积2800公顷。现存沿沂河岸边绵延10公里的古银杏群,有百年以上的结果大树2.3万棵,其中“老神树”誉为世界第一银杏雄树。地理位置:地处东经118°09′-118°12′,北纬34°33′-34°36′。年产量120吨,年收入6400万元。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土壤类型为轻壤均质河潮土和厚粘腰河潮土,pH值6-8。属淮北平原北部,临郯苍平原腹地,为沂沭河冲积湖平原。

(2)水文情况:境内水资源丰富。降水为地表水的主要来源,年降水量比较充沛集中。河川径流量季节变化大,过境水的利用量较小。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

(3)气候情况:属暖温带季风区半湿润气候。主要特征为季风显著,四季分明,具有淮河下游气候特征。春季多风,干旱少雨,冬季干冷,雨雪稀少。冬季最长153天。夏季次之92天,秋季最短57天,春季63天。全年平均气温13.1-13.7度。年降水量平均835。5毫米,年均日照时数2354。5小时日照

率53%。年平均无霜期212天。但随着地球大气趋于变暖和污染加剧,境内气温增高,降水减少,日照率降低。

(4)人文历史情况:银杏又名白果树、公孙树,古称鸭脚,是裸子植物门银杏纲(目)中繁衍至今的唯一生存种,发生在古生代二叠纪。新生代第四纪,由于冰川侵袭,银杏类植物濒于灭绝,仅存于中国少数地区,成为中国特有的珍希名贵树种。新村银杏发展的鼎盛时期在清末民初,收购季节沂河舟舶堵塞,帆桅锚动,远运苏、杭、沪、嘉。一诗人曾写道“出门无所见,满目白果园。屈指难尽数,何止株千万!根蟠黄泉下,冠盖峙云天。干粗几合抱,猿猱愁攀援”。

生产技术要求

(1)产地选择与特殊内容规定:新村银杏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1m以上、质地疏松、肥沃、通气及排水良好,无污水、洪水险情,、地下水位2.0m以下。

(2)品种选择与指定要求:银杏为一科一属一种植物,经过若干年的遗传变异形成了许多变种,就是通常所说栽培品种。目前新村银杏43品种,其中,优良品种有大圆铃、大金坠、马铃、梅核、5号、9号等。新村银杏作为果树栽培品种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3)生产过程管理,包括农业投入品方面的特殊使用规定:新村银杏的生产过程包括嫁接、树形管理、授粉、病虫害防治、产品收获处理等几个生产时期。土壤管理不施用含毒、有害物质的垃圾和污泥;人畜禽粪尿等施用前须经无害化处理。因地制宜使用肥料,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结合施用。嫁接接穗选用当地嫁接树优良品种或优株为主,采集接穗应是生长健壮品种纯正、且优质高产稳产的壮年嫁接树中上部位,有饱满侧芽1年-2年生的侧枝。树形管理可采取剪、拉、疏的方法。剪去枯、密、弱、衰老及病虫枝;用绳拉开过密的强枝,使疏密适中、透光通气。逐步培养成主干疏层形或疏散开心形。授粉雄穗采集时间一般在谷雨前七天左右,雄穗变为黄色时采收。采收的雄穗置于通风阴处,4-5天花粉自动散落。授粉

时间:一般在谷雨前后3-4天,当雌花顶端出现亮晶晶的“露珠”时为授粉的最佳时间。花粉用量按生产100kg核果计算,则需雄花粉10g。花粉液的配制浓度一般为0.1%,为提高授粉效果,可同时加入5%的赤砂糖。用高压喷雾器均匀喷雾。病虫害防治银杏病害较少,虫害有超小卷叶蛾、蓟马、扁刺蛾、金龟子等,防治以频振式灯光杀虫灯和粘虫板为主,或用黄烟叶和蓖麻植株,捣烂提取汁液,辅以菊脂类杀虫剂兑水喷防治。结合冬季清园工作,将病虫枝叶集中处理烧毁。保护和利用有益生物及优势种群,保护园地周围鸟类。产品收获处理当银杏果实外种皮由青转黄或橙黄,并开始少量自然脱落时采收;采青影响果实品质,采后袋藏或水藏,也可脱皮冷库贮藏。生产记录要求相关的文件资料,如环境、灌溉水、农药、化肥等国家标准,初期加工设备,检测说明书等。

产品典型品质特性和产品安全规定

(1)外在感官特征:种子核果状,具长梗,下垂,椭圆形、长圆状倒卵形、卵圆形或近球形,长2.5-3.5厘米,直径1.5-2厘米;假种皮肉质,被白粉,成熟时淡黄色或橙黄色;种皮骨质,白色,常具2(稀3)纵棱;内种皮膜质,淡红褐色。

(2)内在品质指标:种仁富含大量的淀粉、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烹饪:

与牛、羊、猪肉或禽蛋相配,采用炒、蒸、煨、炖、焖、烩、烧、熘等多种方法做成美味佳肴。(民间佳肴:银杏全鸭、银杏熘子鸡、白果炖鸡、白果鸡丁、银杏蒸鸡蛋、腐竹白果粥、蜜汁白果、白果腊八饭、白果粥、白果西谷米、白果棕子、白果仁蒸饼、白果什锦圆糕、白果月饼、白果干酪、无心糖白果等等)。生食:常用开水泡,当茶水喝。现已开发出炒白果、银杏饮料、银杏酒等

据《本草纲目》记载:“熟食温肺、益气、定喘嗽、缩小便、止白浊;生食降痰、消毒杀虫”。现代科学证明:银杏种仁有抗大肠杆菌、白喉杆菌、葡萄球菌、结核杆菌、链球菌的作用。中医素以银杏种仁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气管炎、肺结核、白带、淋浊、遗精等疾病。银杏种仁还有祛斑平皱,治疗疮、癣的作用。

银杏种仁特别是胚和子叶中含少量银杏酸、银杏酚和银杏醇等物质,生食或熟食不宜过量。

(3)安全要求:大气、灌溉水、地面水、药防执行标准

GB3095—1996大气质量标准

GB5084—1992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3838—1988国家地面水质量标准

GB4285—1989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上标准的条文,在参照标准未被修订的情况下使用,若修订按最新国家标准执行,银杏果已通过市农业质量中心检测。

包装标识等相关规定

包装标志:标志明显,标清产品、品名、等级、重量(毛重、净重),并注明检验人员姓名或代号。

运输过程中,注意严防雨淋,严禁用含残毒污染的仓库和车厢,不允许和有毒物品混放混装,贮存在通风、干燥的室内、以防发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新村琯溪蜜柚

全文共 368 字

+ 加入清单

厦门市集美区后溪镇新村村地处集美区孙坂路与324国道叉道口,全村有10个村民小组,共581户2380多人口。该村盛产琯溪蜜柚

琯溪蜜柚属亚热带常绿小乔木果树,树冠圆头形,树势强,枝条开张下垂,枝叶茂密,叶片大,长卵圆形,叶经揉后无刺激性味道。琯溪蜜柚果大,1500—2000克,长卵形或梨形;果面淡黄色,皮薄;果肉质地柔软,汁多化渣,酸甜适中,种子少或无。

琯溪蜜柚1989年12月被国家农业部批准为全国优质农产品称号;1996年获得中国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 1999年获得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证书。2007年成为了欧盟10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之一,证明商标在17个国家和地区成功注册,并一举拿下了“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农产品”的最高荣誉。2011年厦门市集美区后溪镇新村村(琯溪蜜柚)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中里新村

全文共 374 字

+ 加入清单

中里新村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中里新村位于雨城区中里镇中里村5组,地处“上中下里”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先行区腹地,距离雨城区中心城区15公里,占地面积305亩,安置农户194户、613人。

由绵阳市对口援建嘉阳小区跨河桥梁、幼儿园、小区环道、文化广场、小区内河整治等7个“交钥匙”项目,估算投资5330万元。

新村农房和7个“交钥匙”项目由台湾大学夏铸九教授、南京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赵辰教授等知名设计师共同担纲设计,其设计方案被誉为“4•20”最美规划设计。小区原汁原味再现了明清川西院落民居风格,配以古色古香的建筑群落,与穿镇而过的陇西河相映成趣,宛如一幅“清明上河图”。

积极鼓励推广“公司+自管委+合作社+农户”等利益联结机制,实现老百姓居家就业创业,加速走出一条串珠成链、融合发展的特色城镇化之路,着力打造川西旅游特色小镇。

中里村:中里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河心新村

全文共 210 字

+ 加入清单

河心新村位于芦山县龙门乡青龙场村南部滨河区域,幅员面积3平方公里,居住人口315户938人,背山面水,林盘环抱,玉溪河由东向西流经此地,紧邻龙门洞、围塔漏斗以及国家级文保单位青龙寺大殿等著名景点。河心新村是由成都市按照“住上好房子,培育好产业,过上好生活”的援建目标,突出“四态合一”、“小组生微”、“产村相融”的规划理念,实施“一村庄、一整治、一产业、一河堤、一道路”援建项目,打造的望山、见水、忆乡愁的幸福美丽新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乐陵梁锥希森新村旅游区

全文共 548 字

+ 加入清单

乐陵梁锥希森新村旅游区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

梁锥希森新村旅游区位于乐陵市西北黄夹镇,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梁锥新村通过“村企互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现代农业”的产业开发规模效益,带动农民增收,进而促进农业、农村的发展,充分展示了现代化的农村新风貌。推出了三条线路:休闲观光旅游线路(梁锥新村)、生态观光旅游线路(鲁西农牧业循环经济产业链)、养殖旅游线路。其中梁锥小康新村是希森集团在原梁锥村村西闲置土地上建起的欧式连排别墅,村民都搬进了楼房、住进了小区,用置换的350亩的宅基地建起了希森三和鲁西牛业公司打造新型循环产业链,产业链从玉米秸秆青贮、饲料配合、育肥场、生物制品、屠宰车间、分割车间、蚯蚓养殖场、蘑菇大棚、生态养殖场、环保饲料厂、活性肥料厂等生产过程展示了农牧业、循环经济、节约型企业的无限魅力。

黄夹镇:乐陵黄夹镇辖109个行政村,7.2万人,10.77万亩耕地,总面积120平方公里。2002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3.72亿元,财政收入849.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500元。黄夹镇是传统的畜牧发展大镇,饲草资源丰富,全镇已形成集养殖、加工、购销于一体的产业格局。牛、猪、鸡、羊存栏量分别达到3、4、500、2万只头。可实现年销售收入4亿元,以鲁西牛业公司、长。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