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魁首

魁首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魁首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魁首问题。

分享

浏览

5333

文章

4

划拳中所说的“五魁首,六六顺”到底是什么意思?划拳有着什么讲究?

全文共 2494 字

+ 加入清单

“五魁首啊!六六顺啊!”这是我们经常会听到老一辈的人在酒桌上喝酒划拳时或是在街边喝酒划拳时所说的话,对于我们年轻一带的年轻人来说很难明白说这些话的意思,也看不出划拳到底是一个怎样的规则,完全跟我们小时候所玩的石头剪刀布有着很大的区别,而且老一辈人的划拳时越玩越激情。那么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下我国从古至今的民间酒桌文化—划拳。

期初划拳源于汉代的手势令,唐代人称划拳为“拇战”、“招手令”、“打令”等,《胜饮篇》记载:“皇甫嵩手势酒令,五指与手掌节指有名,通吁五指为五峰,则知豁拳之戏由来已久。”

五代《新五代史·史弘肇传》记载:“他日会饮章第,酒酣为手势令”。最早的记载是出现在名著《七侠五义》中,所以掐指一算距今差不多也有千儿八百年。

现代社会里,虽然我们也能见到类似划拳的游戏,但是比起过去在饭桌上,酒酣耳热时就可以撸起袖子喊声震天的开始“八匹马”“五魁首”的划起拳来,这样的场景还是少见很多了。

虽然划拳这个事情现在已经不被提倡,认为公众场合划拳是一个难登大雅之堂的事情,但殊不知划拳的口诀和规则其实都是大有来头的。划拳规则

划拳时是两人对决,同时出拳,喊出两个人所出数字之和,直到一个人猜对,猜输的人要喝酒。

猜拳时有一个潜规则叫做“拳拳不离大拇指”,也就是说出拳时每一拳都要有大拇指出来参与。不能没有大拇指,这叫做礼貌。因为中国自古是礼仪之邦,单出其他手指对着对方都会有攻击性和针对性,并且出拳时不能用手指向对方的脸。

划拳出拳和剑道一样,在开始之前需要有一个尊敬对手的仪式感,比如两人要先伸出大拇指并同时喊出“哥俩好”,如果对方是长辈的话,会喊成“爷俩好”。然后两人要伸出五指一起说出“全都好”来表示对全桌人的尊敬。划拳中什么情况是臭拳

出了“臭拳”要自罚一杯。什么是“臭拳”?就比如叫了“八匹马”,但是这个人手里只出了一或二,对方不可能有六七个手指,那就算出了“臭拳”。还有比如这人出了五,但嘴里却喊了“哥俩好”那也算“臭拳”。划拳喊得全是吉利话

划拳虽然被视为上不得台面的事,但其实里面大有内涵。虽然是猜数字,但喊出来的一定要是有出处有内容的词语、成语或者典故,有的人虽然听过,但它们的出处你还真不一定了解,那就让嘿小鼬给大家一一解释一下吧。零

猜零时可以喊“宝一对”,宝指的是宝拳。宝是财富财宝,指的就是唐朝的“开元通宝”。猜拳的时候握拳不出手指,意思是财不外漏,招财进宝。一

猜一的时候经常喊“一心敬”或者“一心敬你”。这个词出自唐朝诗圣杜甫的《高都护马行》中的一句:“与人一心成大功。”代表着猜拳人诚心诚意敬酒,并且在心中尊敬对方。二

猜二一般喊“哥俩好”“两相好”,和长辈一起会喊“爷俩好”,这句就是表示两人关系亲近,有的也会喊“双喜临门”,这个词出处是《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三回:“于是众客一齐站起来,又是一番足恭道喜;一个个嘴里都说道:‘这才是双喜临门呢!’总镇也自扬扬得意。”三

这个可以喊“三星高照”这指的是福星、禄星、寿星三个神仙,《诗经·唐风·绸缪》:“绸缪束薪,三星在天。”意思就是福、禄、有寿,命运好。

也可以喊“三桃园”“三结义”。这典故出自于著名的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四

可咸四鸿喜或四季发财。古人所说的“四喜”是指“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而四季发财,也是一种美好祝福与祈盼。五

一般划拳口号中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五魁首”,这个词是“五经魁首”的简称。古代科举取士,以儒家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为主,每经的第一名称之为"经魁”。

魁,又称作魁星、奎星,是二十八星宿之一。古代讲究“奎主文运”所以在古代儒士学子心中,魁星是高无上的。文曲星就是北斗星的一“魁”。

在乡试中,每科的前五名必须分别是其中一经的“经魁”,所以又称“五经魁”或“五经魁首”。俗称"五魁"或“五魁首”。喝酒的时候喊这个五魁,寓意步步高升。六

“五魁首”下面紧接着就是“六六顺”,也就是“六六大顺”这个词可不是现在人们戏称的“六六六”,而是出自于《左传》:“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此数者累谓六顺也。”

而《易经》中有有六爻之说六”代表阴爻(”九“代表阳爻),六个六为“坤”卦,上六爻,龙战于野,其血玄黄,是大不顺的卦象。因为不顺,所以人们就说六六大顺来表达心里的期望。七

“七巧”是“乞巧”的谐音,农历七月初七,天上牛郎织女相会,民间的女子会在这天穿针引线,希望能够求得一双巧手,所以称作“乞巧”。

也有人猜七的时候喊“七仙女”。七仙女的神话最早见于汉代,元代赵道一《真仙通鉴》后集卷二《织女》篇:“汉书:董永少失母,养父。家贫佣力……”这个“汉书”,是汉代人写的书之意,不是班固的《汉书》。

七仙的起源。一是天文崇拜,与女宿扶筐七星、昴宿七星、牛宿织女三星、女宿婺女四星等有关。二是由于秦汉时的登仙思想,而产生的羽人形象。八

猜八时常喊“八匹马”或者“八大仙”,这八匹马可不是徐悲鸿的八匹马,而是周穆王的八匹名马。相传那些马都是龙种,周穆王常驾八匹骏马四处游玩,曾在昆仑山瑶池与西天王母诗酬谢唱。

“八大仙”指的是道教“八仙过海”的八大仙人,八仙之名,明代以前说法不一,有汉代八仙、唐代八仙、宋元八仙,所列神仙各不相同。

到了明代吴元泰《东游记》,这八仙被定为:铁拐李(李玄)、汉钟离(钟离权)、张果老(张果)、吕洞宾(吕岩)、何仙姑(何琼)、蓝采和(许坚)、韩湘子、曹国舅(曹景休)。九

一般猜九会喊“久(酒)长有”。 《史记》载:“建久安之势,成长久之业。”后人取其“久长”二字作为典故,谐音为“酒长”,借喻人们常常相聚,美酒不断。

还有人会喊“九重天”。 中国传统说天有九霄,“九重天”是数量词,九重天中的九字,只是因为它是数字单数中最大的 数字,所以有“极限”之意。十

一般喊“十全十美”或者“全家好”。就是祝愿一生圆满幸福。清朝乾隆皇帝自诩文治武功,福禄寿俱全,自称“十全老人”。

划拳,表明我国酒文化之源远流长。划拳中所呼叫的名称也渗透着相互信任和彼此祝福,虽然娱乐过程有的大呼小叫,但在私人聚会中来一局,致敬一下中国古老的行酒令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划拳五魁首是什么意思?喝酒划拳是怎么来的?

全文共 1887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经常可以在各种影视剧里面看到这样的一个场景,一群人聚在一起喝酒吃饭,喝到劲头上来的时候,都会开始划拳,不仅手上一直在比划,嘴里也一直在喊,比如“哥俩好”“五魁首”“八匹马”等等,很显然都是和数字有很大的关系的。但是这里面其他的都还好理解,那五魁首指的又是什么呢?划拳这个习俗又是从何而来的呢?今天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1、喝酒助兴的习俗有哪些

自打酒圣杜康发明了酒,这种饮品很快的就融入了中华五千年的文化。上到王侯将相,下到贩夫走卒,不上不下的迁客骚人无意不好酒。

有诗云:天若不爱酒,天上无酒星。地若不爱酒,地上无酒泉。天地皆爱酒,爱酒不愧天。

刚开始酒这个东西是一人独饮,很快的就变成了对饮,接下来是酒逢知己千杯少,所以变成了群饮。虽然说一直到宋朝出现蒸馏酒(尚在考证中),但即使是低度酒也禁不住一碗一碗的干喝。第一,这样喝形如闷酒容易醉;第二,酒这种东西是可以刺激神经兴奋的,这么喝实在是无趣得很。

于是乎围绕着酒开始了各种各样的游戏。譬如像什么大家都熟知的飞花令,像什么宝塔诗(第一行一个字,第二行两个字,一直到十个字以后再递减,现在被一些不太了解的人多称为百字令),这些都属于喝酒中进行的游戏,也就是酒令。

当然这些都会有很多局限性,你要是文采不行,像薛蟠对了句“女儿愁,绣房里钻出个大马猴”这种词一处非但贻笑大方,而且也扰了喝酒的雅兴。2、划拳是怎么来的

那么酒在民间是更有市场的东西,总不能让一些老粗也来这个吧?于是在唐朝喝酒中供以助兴的游戏出现了革命性的创新——手势令的出现。手势令,也称豁拳,猜拳或拇战,即饮酒时两人同时伸出手指并各说一个数,谁说的数目跟双方所伸手指的总数相符,谁就算赢,输的人喝酒。

这种玩法到了现在就被成为了划拳,而且玩法简单到了猜“十五,二十”。当然古人不是这么简单,而且当年发明划拳的人非但不是个粗鲁不文目不识丁的匹夫,反而是为颇有学问的文人。这种玩法代代相传,为了体现出大俗即大雅,所以多了许多所谓的辞令。3、划拳的词是什么意思

譬如“零”,最早的是“宝一对”,这个宝指的就是开元通宝,手势为握拳不出,代表财不外露。

再如“一”,最早为“一心敬”。这里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出自《高都护骢马行》中的一句“与人一心成大功”,表示咱们虽然是酒桌拼杀,但咱们还是属于同心共饮;还有一种说法是佛教用语“一心礼敬”,即“敬礼三宝之心不二也”,表示我是诚心诚意敬你喝酒,你别有什么误会。

“二”,旧时叫“两相好”,后来演变成了哥俩好,要是跟长辈就改成“爷俩好”,这个用意明显不用细说。

“三”,分成两种,一种是“三星照”,三星代表着福禄寿,喝一杯就增福添禄加寿,听着也痛快,喝着也痛快;还有一种是“三结义”,取的是“宴桃园英雄三结义”,还是代表感情好。

“四”,大部分说的是四季财,四季发财,全年皆是钱。

“五”,这个就有点讲究了,也是分成两种说法。第一种是科举考试历来要考五经,即诗,书,礼,易,春秋,单科考试第一名就成为经魁,五魁首指的就是五经魁首,这句话是用来祝福文运亨通。

这个是正说,第二种说法则是据说。相传朱棣当了皇上以后主持编纂了《永乐大典》,当时觉得天下文人莫过于此了。某次开科考的时候,朱棣心血来潮化名去了考场。没想到发榜的时候只得了全榜第五,当时龙颜大怒。皇上震怒,主考官连同一众监考官自然是吓得魂不附体,生怕朱棣砍了他们的脑袋。于是乎一帮人想出了个办法,榜是改不了了,但后面多加了个注解,表明第五名为前四名之魁首,于是五魁首这个词就流传下来了,后来还越来越被重视。

“六”,指的是六六顺。《左传》里面写明:“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此数者累谓六顺也。”

“七”,七个巧。七同乞,乞巧节,牛郎织女鹊桥相会,传到现在更被赞为是中国的情人节。

“八”,八匹马。这个又是问题中着重问的了。八匹马指的是八骏,一说是周穆王的驾车的八骏((穆)王驭八龙之骏:一名绝地,足不践土;二名翻羽,行越飞禽;三名奔霄,夜行万里;四名超影,逐日而行;五名逾辉,毛色炳耀;六名超光,一行十影;七名胜雾,乘云而奔;八名挟翼,身有肉翅。),还有一说是明成祖心爱的八骏,也就是长陵八骏(一是龙驹,二是赤兔,三是乌兔,四是飞兔,五是飞黄,六是银褐,七是枣骝,八是黄马。)。这些马都是帝王坐骑,尊贵非凡

“九”,酒常有。酒同久,长久一词出自《治安策》,“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所以酒这个令即代表杯中酒不空,又可以代表四方安定,海晏河清。

“十”,十全到。十全无论是指生病十治十愈,还是指完美无缺,亦或是十分把握,都是收尾的说法。

可见划拳简单,其背后意义并不简单。

展开阅读全文

龙岭迷窟本是湘西卸岭魁首陈玉楼为何沦落成为算命的陈瞎子?

全文共 1136 字

+ 加入清单

鬼吹灯系列的盗墓小说,自从这个小说火了之后,前后被改编成为了很多种影视作品,这其中既有着口碑爆棚,广为人称赞的优秀作品,同时也有着饱受诟病、被人质疑的“圈钱跟风”之作。当下,由管虎监制、费振翔指导的《龙岭迷窟》正在热播,这部由潘粤明、张雨绮、姜超主演的网剧,豆瓣评分8.2分,得到了观众的一致认可。晚年陈玉楼

目前,《龙岭迷窟》已经演到了第九集。在第九集中,鹧鸪哨和师傅了尘、外国友人托马斯来到了西夏古墓,希望能够找到雮尘珠。历经千难万险,却发现墓中的至宝并不是雮尘珠,心灰意冷的鹧鸪哨口中喷出鲜血,黯然离去时没想到又被墓中毒虫盯上,最终逃出生天时,鹧鸪哨付出了一条断臂的惨烈代价。

想不到,最后的搬山道人落得个如此凄惨的下场,鹧鸪哨一生为了破解族人的诅咒,走遍山脉河川寻找雮尘珠而不得。在第3集中,陈玉楼也出现了,晚年的他一点也没有年轻时十万卸岭力士魁首的意气风发,而成了潦倒穷困的陈瞎子

《怒晴湘西》中,陈玉楼、鹧鸪哨是多么年少得志,没想到到了《龙岭迷窟》中,一个断臂抱憾终生,一个落魄潦倒,靠算命卜卦为生,无依无靠。为什么陈玉楼晚年如此可怜

如果说搬山道人本就式微,鹧鸪哨晚景凄凉能够解释得通,可是作为卸岭力士魁首,即便是瞎了双眼,为什么陈玉楼晚年如此可怜呢?早年他手下追随者众多,又深谙盗墓之道,在老家湘西做个富家翁不是什么难事,为何会沦落到陕北偏远之处,整日里衣衫褴褛,靠算命卜卦为生呢?

《龙岭迷窟》中并未交待原因,不过我在看完《怒晴湘西》和原著小说之后,经过分析,不难发现其中的原因。

当年陈玉楼年轻气盛,意气风发,带着卸岭众人前往云南虫谷,这在当时都是一件非常轰动的事情,没想到还未真正踏进虫谷,在外层众多卸岭好汉就死伤殆尽,就连陈玉楼自己中毒,不得不自挖双眼自保。出发时自己带着众多兄弟,如今仅剩自己孤身一人,还折了眼睛,这对自尊心极强的陈玉楼来说,是无法接受的,他也没有颜面再回湘西见故人,于是只得四处漂泊。陈瞎子为何选择陕北农村算命

根据《怒晴湘西》中交待的时代背景,当时正是军阀混战,大城市鲜有太平日子,只有乡下农村才能让陈玉楼寻得安身之处。而且,眼睛瞎了之后,陈玉楼赖以生存的天生夜眼自然尽废,无奈只能做起了算卦的营生。

不过,因为破四旧的缘故,陈玉楼不可能在大城市扎根,不然王胖子一见了陈瞎子,就嚷嚷要砸了他的算命摊,而在陕北农村,这里的人们朴实,旧思想还很有市场,《龙岭迷窟》一开始便是村长带着村民打旱魃,所以陈玉楼在此可以活得很踏实。

而且,最重要的原因是,精于推演卦象的陈玉楼,也许早就知道,在古蓝县他可以等到一个人,这个人可以完成他未完成的心愿,也是到他兵败折戟之地,就是重返献王墓,这个人就是胡八一。所以,才有了后来陈玉楼将人皮地图交给胡八一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高中魁元是什么意思 高中魁首是什么意思

全文共 296 字

+ 加入清单

高中魁元指的是在考试中获得第一名。在古时候,高中魁元是指在秋试得中魁元,即状元,也就是科举考试第一名。魁元的意思有:在同辈中才华居首位;获得第一名。

魁元是什么意思

魁元即是魁首的意思,而“魁”“首”两字都有“居第一位的”义项。魁首出自汉·荀悦 《汉纪·成帝纪三》:“ 赏 ( 尹赏 )所留者,皆其魁首,或故吏善家子失意随轻侠者。” 也可以见于 元·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秀才是文章魁首,姐姐是仕女班头。”或见于欧阳予倩《人面桃花》第一场:“辜负我文章魁首,满腹经纶。”

“文章魁首”指文章写得最好的人,“五经魁首”指科举时代五经试士每经所取的第一名,“女中魁首”指女子中才华最出众者。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