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钟离

钟离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钟离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钟离问题。

分享

浏览

6595

文章

6

钟离之战有多重要

全文共 340 字

+ 加入清单

南北朝钟离之战有多重要

钟离之战是一场非常著名的战役,这场战争对南朝粱有着巨大的作用,让他延续了48年,同时这场战争也让北魏开始走向衰落。过去一场战争很可能就会让一个国家支离破碎,而让另一个国家走向兴旺,钟离战争对南梁朝就起到了延续的作用。

当时的这场战争非常重要,它就相当于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如果成功了,北魏就能够实现统一中原的大业,所以当时的这场战争打得非常的激烈。

北魏的皇帝过于心急,他急于想实现统一中原的梦,所以想尽快的结束这场战争。但是最终却被战败,损失了多名将士、士兵,也没有将钟离城攻下,最终也导致北魏走向灭亡。

这场战争将北魏彻底打败,也由此可以看出当时他们是一心想实现统一中原的大业,只可惜这场战争由于他们太过心急,而彻底失败,同时也没有重用好的将领,有很大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韩信是否错杀钟离眛 韩信眼光短视导致悲惨结局

全文共 2577 字

+ 加入清单

项羽战死后,他的手下大将钟离眛决定投靠韩信,刘邦得知此事自然不放心,便要求韩信缉拿钟离眛。不过当时韩信并没有听从,反而派兵保护钟离眛的安全,传闻刘邦已经开始猜忌韩信,打算出兵偷袭。此时韩信只有两个选择,一是起兵抵抗;二是杀掉钟离眛,向刘邦表忠心。结果韩信选择将钟离眛逼死,虽然韩信一时无事,但在刘邦眼里,他已经是眼中刺,迟早会被拔掉。韩信错杀之一:项羽

韩信第一个老上司是项梁,项梁败死之后,韩信归属项羽,项羽让他做郎中,于是项羽成了韩信第二个老上司。所谓郎中,大概就是近侍,“郎中,为郎居中,则君之左右之人也”,韩信后来自己说在项羽身边时“位不过执戟”,因此韩信应该是项羽的身边侍卫。

由于项羽不重视韩信,“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于是韩信就投奔了刘邦,并最终受到重用,于是刘邦成为韩信第三个老上司。

垓下之战前,韩信一直没有与项羽直接交战,而是暗渡陈仓还定三秦、灭魏、灭赵、灭齐,其中在灭齐时,击败项羽手下大将龙且,算是韩信第一次与老上司的部队作战。

韩信灭齐后,占据了膏腴之地齐国,已有实力与刘邦、项羽扳手腕。这时,韩信的选择,将决定天下走势,楚汉争霸走到了十字路口。因此,项羽与刘邦都分别派人游说韩信。

齐国平定之后,韩信上书刘邦:“齐国狡诈多变,南边又与楚国相邻,如不设立一个代理王来统治,局势将不会安定。我希望做代理齐王,这样对形势有利。”说到底,韩信想被封为齐王,向刘邦开出了条件。

此时,项羽正把刘邦紧紧围困在荥阳,情势危急,刘邦看了韩信上书内容,刘邦十分恼怒,大骂韩信不救荥阳之急竟想自立为王。需要说明的是,刘邦尽管打不过项羽,但拥有稳定的三秦基地,人力、物力较为充足,而项羽尽管能打,但缺乏后方基地,因此楚汉实际只能打平手。

张良陈平非常冷静,劝说刘邦立即封韩信为齐王,善待韩信,如果拒绝,可能会将韩信推到项羽一边。刘邦恍然大悟,反而更为大气,派张良去立韩信为齐王,而不是代理齐王。韩信达成所愿之后,随即准备出兵攻打项羽。

齐国失利,龙且战死,项羽非常恐慌。但这时楚汉正在僵持,因此项羽非常担心韩信出兵打破平衡,于是派盱眙人武涉游说韩信。

今足下虽自以与汉王为厚交,为之尽力用兵,终为之所禽矣。足下所以得须臾至今者,以项王尚存也。当今二王之事,权在足下。足下右投则汉王胜,左投则项王胜。项王今日亡,则次取足下。足下与项王有故,何不反汉与楚连和,参分天下王之?

武涉的逻辑大概是,如今项羽与刘邦的未来,全看韩信如果选择,选择刘邦则汉王胜,选择项羽则楚王胜。更为重要的是,武涉认为韩信如今之所以安然无恙,是因为项羽存在,一旦项羽灭亡,那么韩信“终为之所禽矣”、“项王今日亡,则次取足下”。

可以说,对于韩信命运,武涉看得非常准,后来韩信结局果然如武涉所说。换一个角度看,如果韩信或两不相帮,或帮项羽,可能都不会被杀。但可惜的是,韩信对刘邦非常感恩,“(刘邦)深亲信我,我倍之不祥,虽死不易”,誓不叛汉!

后来,齐人蒯通也劝说韩信,建议韩信两不相帮,让天下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但韩信不忍背叛刘邦,又自以为功劳大,刘邦不会来夺取自己的齐国,于是没有听从蒯通的计谋。

公元前202年12月,韩信与项羽第一次正面交战,也是最后一次交战,最终项羽落败乌江自刎。狡兔死、走狗烹,随后发生的一切果然如武涉与蒯通所料。韩信错杀之二:钟离眛

垓下之战后,楚军大败,十万军队被全歼,项羽逃至东城自刎而死。刘邦于是还至定陶,驰入韩信军中,突然收夺了他的兵权,后改封韩信为楚王,都下邳(江苏邳县东)。

刘邦改封韩信为楚王,已经透露出刘邦对韩信不放心,目的至少有三个:一是齐地远比楚地富裕,手工业发达,不能让韩信坐拥齐地,二是齐地相对偏远难以控制,下邳就在刘邦老家附近,韩信缺少基础,三是韩信在齐地有威望,已经经营了一段时间,换成楚地之后,韩信又要重新开始,这就给了刘邦布局时间。

果不其然,几个月之后,刘邦机会就来了,对韩信动手了。

项羽乌江自刎之后,手下将士一哄而散,其中一个叫钟离眛的大将,因素来与韩信关系很好,就投奔了韩信。但刘邦记恨钟离眛,听说他在楚国,就下令楚王韩信逮捕他,韩信并未理会。当然,刘邦不知道钟离眛在韩信手下,而是以为钟离眛在楚地。

钟离眛是连云港人,项羽手下将领,后来遭项羽猜忌,在垓下之战时逃离楚军。韩信在项羽手下为郎中时,可能两人在那时结下了交情。

公元前201年10月,阴谋突然出现了,有人告发韩信谋反。刘邦采用陈平之计,宣称外出巡视会见诸侯,通知诸侯到陈地相会。

刘邦将到楚地之时,《史记》记载比较有趣,韩信准备起兵谋反,但又自认无罪;想去拜见刘邦,但又害怕被抓,描述的比较矛盾,但实际真相大家都能分析得出,韩信不可能在这时造反,只是害怕刘邦除掉自己。这时,有人劝说韩信:“皇帝痛恨钟离眛,如果斩了钟离眛,皇帝必然大喜,你就安然无恙了”。

韩信非常可爱,就喊来钟离眛,与他商量这件事。说到底,韩信已经心动,想杀钟离眛,却又不愿背负骂名,其实就是逼着钟离眛自杀。

钟离眛直言:“汉所以不击取楚,以眛在公所。若欲捕我以自媚於汉,吾今日死,公亦随手亡矣。”乃骂信曰: “公非长者!”卒自刭。

钟离眛认为,刘邦之所以不直接攻打楚地,就是因为我在这里,如果想逮捕我去讨好刘邦,那么我今日死,随后亡的定是你韩信。看来你也不是位德行高尚的人。于是自刎而死。

果不其然,韩信带着钟离眛的首级去陈地拜见刘邦,刚见到刘邦,就被捆绑起来,放在随从皇帝后面的副车上。韩信说:“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刘邦说“有人告你谋反”,就给韩信戴上械具。回到洛阳,赦免了韩信的罪过,改封他为淮阴侯。

脱毛的凤凰不如鸡,没了兵权的将军不如大头兵。降级为淮阴侯的韩信,至此之后只能任由刘邦揉捏,最终在公元前196年被吕后、萧何轻松杀死。

如果韩信力保钟离眛,即便去见了刘邦,估计刘邦也不敢轻举妄动,因为一旦对韩信动手,钟离眛就可能在楚地领导起兵。而当时天下初定,诸侯林立,逼反楚地的后果太严重,很可能导致连锁反应。可惜的是,韩信逼迫钟离眛自杀,让刘邦对楚地没了后顾之忧。

总得来说,韩信政治情商太低,对刘邦过于信任,落到身首异处的下场,可谓咎由自取。刘邦听闻韩信被杀之后,“且喜且怜之”,或许还有一丝愧疚吧,毕竟韩信对刘邦几乎是一片真心,但刘邦对韩信却阴谋诡计迭出。

展开阅读全文

钟离城遗址

全文共 521 字

+ 加入清单

钟离遗址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钟离城遗址位于凤阳县临淮镇东1.5公里处凤阳至明光公路北的望城岗上。

是安徽省现存最完整的春秋古城遗址,为春秋钟离子国故城遗址,后为吴、楚兵争之地。该城南接丘陵、北凭淮河、左依濠水、右拂花园湖支流。

公元前538年,楚箴尹宜咎筑此城。秦建县、晋置郡于此,隋移治至城西称濠州,即今临淮关,该城废圮。史书载,周代在此设方国钟离子国,并筑钟离城。周景王七年(公元前538年),楚攻占钟离,钟离为楚属邑。周敬王二年(公元前518年),吴、钟离边邑儿童争桑,致两家相攻,互有死伤,吴王发兵攻楚,钟离城又被吴王夺去。越王勾践灭吴后,钟离城属越,周显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32年)楚灭越,钟离城又属楚。秦统一中国后,钟离城属九江郡,秦汉时均在此设郡县。至唐代武德年间移至城西今临淮镇,故城遂废。

钟离城自建至弃,沿用时间长达1200多年。现城址保存尚好,钟离城原有四方形夯土城墙,南北长约380米,东西宽约360米。夯土城墙历经千年风雨和农业耕作,今已颓成土垅,城垣基部宽18米,顶宽6米,城垣残高3至5米,城四角高5米。东南西北4个城门缺口和部分护城河依然可见,城墙由黄土夯筑,厚30厘米。城内外遍布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的文化堆积。

展开阅读全文

武落钟离山

全文共 673 字

+ 加入清单

武落钟离山又名佷山,位于湖北省宜昌市清江境内的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县城龙舟坪西南30公里处,距隔河岩水电站25公里。整个山体若浮湖面,主峰海拔397.5米。说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是“佷山故地,夷水名疆”,就是以此山作为代表。据史载武落钟离山为土家族先民——巴人的发祥地,相传是巴人祖先廪君诞生地及掷剑称王处。这里巴人遗迹犹存,因此,武落钟离山早被视为湘、鄂、川、黔等地土家族人寻根祭祖的圣山,朝拜者络绎不绝。

在土家族先祖廪君巴人的族源探讨中,“武落钟离山”是非常值得重视的地名。《后汉书》中关于巴人祖先廪君是这样记载的:“巴郡南郡蛮,本有五姓:巴氏、樊氏、瞫氏、相氏、郑氏。皆出于武落钟离山。其山有赤黑二穴,巴氏之子生于赤穴,四姓之子皆生黑穴。”《后汉书》由南朝宋范晔所著,上述内容引自《世本》。《世本》一书由战国或西汉史官所撰,记黄帝至春秋时诸侯大夫的姓氏、世系、居地等。关于廪君的故里,与《后汉书》的记载一致,也是“武落钟离山”、“赤黑二穴”等。武落钟离山是武落山与钟离山的合称。“落”是长阳俗语,指一种量词单位,也就说是“堆”和“叠”之意。因之武落山就是五座山,或是一座有五个山峰的山。佷山有五个山峰,第一峰名“佷山包”,第二峰名“魁头山”。佷山原名五落山,“五”与“武”同音,后来就讹为“武落山”了。佷山东隔长杨溪有撞钟垴山,古传有鸣钟悬于其山,因其与清江北岸的佷山为长杨溪所隔离,故称“钟离山”。后来史家将武落山(即佷山)与撞钟垴山(即钟离山)总称为“武落钟离山”了。

来源:长阳政府网长阳清江画廊麻池古寨清江古城巴国故都北纬三十度岛仙人寨倒影峡

展开阅读全文

钟离意文言文翻译 钟离意文言文翻译节选

全文共 2709 字

+ 加入清单

钟离意》文言文翻译:钟离意,字子阿,是会稽山阴人。钟离意在少年时就担任郡里的督邮。当时他管辖的县里,有亭长收受别人的礼酒,太守登记在案,考察此人。钟离意把公文封还记载 ,进去向太守进言:“《春秋》说先内后外,《诗经》说‘刑于寡妻,以御于家邦’。明晓政令教化的根本,在于从身边的人推广到远处的人。现今应该先清理府内,暂时把考察远县细微的过失放松一些。”

太守认为他很贤能,就委任他管县里的事。建武十四年(公元39年)会稽发生大瘟疫,死了的人用万来计算,钟离意亲自隐恤,经营供给医药,所属地区的百姓绝大多数受到了他的救济。

(钟离意)被推荐为孝廉,两次迁职被征召入大司徒侯霸府中,(朝廷)诏令(他)押送刑徒到河内郡,当时冬天寒冷,刑徒困苦不堪,不能前行。路经弘农县,钟离意擅自移文属县让他们给刑徒做寒衣,属县不得已(做好寒衣)给他,而后向朝廷上书汇报情况,钟离意也同时把情况详尽报告朝廷,光武帝得到奏章,把它给侯霸看,说;‘你所派的属员用心多么仁慈(或:怎么用心这样仁慈呢?)。确实是个好官吏呀!”钟离意就在途中解除刑徒的刑具,让他们前往拜访亲友,跟他们约定期限,(他们)都按时到达(返回),没有一个违反期限。回来后,(钟离意)因病免去官职。

显宗即位后,(钟离意)被征召为尚书。永平三年夏天大旱,然而朝廷大规模兴建北宫,钟离意到宫门前,脱掉官帽子上奏皇帝说:“以前成汤时遭受大旱,(汤)用六件事来责问自己:‘是执政用权无节制吗?是让百姓受苦吗?是宫室建设太繁复吗?是宫廷的嬖宠的女子请托多吗?是财物行贿盛行吗?是行奸使诈的人猖獗呢?’我看到北宫的大规模建设,(使)百姓失去农时;自古以来,(君王)不是为宫室狭小而苦恼.只是担心百姓不安宁,应该暂时停止(大规模)建设,来顺应大意。”皇帝把诏书写在竹简上答复说:“成汤举了六件事,把过失归在自己一人身上,(你)可以戴上官帽、穿上鞋,不用谢罪。”皇帝又下令主管营建的官员停止官室修建.(并且)减少不急用的工程。

皇帝性情狭窄苛刻,喜欢用探子窥视、揭示别人的隐私,来显示自己的明察。公卿大臣屡次遭受(他)的责骂,身边大臣及尚书以下官员甚至被(他)掷击、拉扯。曾经因为有事对郎官药崧不满,用木杖撞击药崧;药崧躲入床底,皇帝大怒,高声喊:“郎官出来!”药崧就说:“天子仪表美好,诸侯光彩明亮,没听过君王自己打郎官”。皇帝(听了)才赦免了他。这时朝廷(上)的官员没有谁不恐惧战栗,争着表现严厉来逃避责罚,只有钟离意独自敢于进谏抗争,几次封还诏书。官员有过失,就解救他们。恰逢接连气候有异常,钟离意上疏说:“陛下敬畏鬼神,忧心体恤百姓,可是天气不顺和,冷热违反了季节,过错在于群臣不能传播教化、整治职责,却把苛刻作为习惯,官员之间没有彼此和好之心,官吏和百姓之间没有和谐的意愿,以至动摇逆转和顺气候,招来天灾。百姓可以凭借德政(美德)使他们驯服,很难用压力使他们屈服。希望陛下您施圣德,减轻刑罚,顺应时节气候来调和阴阳。” 皇帝虽然不采纳他的意见,但是知道其心至诚,始终宠信他。

《后汉书·钟离意传》原文节选

离意字子阿,会稽山阴人也。少为郡督邮。时部县亭长有受人酒礼者,府下记案考之。意封还记,入言于太守曰:“《春秋》先内后外,《诗》云‘刑于寡妻,以御于家邦’,明政化之本,由近及远。今宜先清府内,且阔略远县细微之愆。”太守甚贤之,遂任以县事。建武十四年,会稽大疫,死者万数,意独身自隐亲,经给医药,所部多蒙全济。

举孝廉,再迁,辟大司徒侯霸府。诏部送徒诣河内,时冬寒,徒病不能行。路过弘农,意辄移属县使作徒衣,县不得已与之,而上书言状,意亦具以闻。光武得奏,以视霸,曰:“君所使掾何乃仁于用心?诚良吏也!”意遂于道解徒桎梏,恣所欲过,与克期俱至,无或违者。还,以病免。

后除瑕丘令。吏有檀建者,盗窃县内,意屏人问状,建叩头服罪,不忍加刑,遣令长休。建父闻之,为建设酒,谓曰:“吾闻无道之君以刃残人,有道之君以义行诛。子罪,命也。”遂令建进药而死。二十五年,迁堂邑令。县人防广为父报仇,系狱,其母病死,广哭泣不食。意怜伤之,乃听广归家,使得殡敛。丞掾皆争,意曰:“罪自我归,义不累下。”遂遣之。广敛母讫,果还入狱。意密以状闻,广竟得以减死论。

显宗即位,征为尚书。时交阯太守张恢,坐臧千金,征还伏法,以资物簿入大司农,诏班赐群臣。意得珠玑,悉以委地而不拜赐。帝怪而问其故。对曰:“臣闻孔子忍渴于盗泉之水,曾参回车于胜母之闾,恶其名也。此臧秽之宝,诚不敢拜。”帝嗟叹曰:“清乎尚书之言!”乃更以库钱三十万赐意。转为尚书仆射。车驾数幸广成苑,意以为从禽废政,常当年阵谏般乐游田之事,天子即时还宫。永平三年夏旱,而大起北宫,意诣阙免冤上疏曰;

伏见陛下以天时小旱,忧念元元,降避正殿,躬自克责,而比日密云,遂无大润,岂政有未得应天心者邪?昔成汤遭旱,以六事自责曰:“政不节邪?使人疾邪?宫室荣邪?女谒盛邪?苞苴行邪?谗夫昌邪?”窃见北宫大作,人失农时,此所谓宫室荣也。自古非苦宫室小狭,但患人不安宁。宜且罢止,以应天心。臣意以匹夫之才,无有行能,久食重禄,擢备近臣,比受厚赐,喜惧相并,不胜愚戆征营,罪当万死

帝策诏报曰:“汤引六事,咎在一人。其冠履,勿谢。比上天降旱,密云数会,朕戚然惭惧,思获嘉应,故分布祷请,窥候风云,北祈明堂,南设雩场。今又敕大匠止作诸宫,减省不急,庶消灾谴。”诏因谢公卿百僚,遂应时澍雨焉。

时,诏赐降胡子缣,尚书案事,误以十为百。帝见司农上簿,大怒,召郎,将笞之。意因入叩头曰:“过误之失,常人所容。若以懈慢为愆,则臣位大,罪重,郎位小,罪轻,咎皆在臣,臣当先坐。”乃解衣就格。帝意解,使复冠而贳郎。

帝性褊察,好以耳目隐发为明,故公卿大臣数被诋毁,近臣尚书以下至见提拽。尝以事怒郎药崧,以杖撞之。崧走入床下,帝怒甚,疾言曰:“郎出!郎出!”崧曰:“天子穆穆,诸侯煌煌。未闻入君自起撞郎。”帝赦之。朝廷莫不悚栗,争为严切,以避诛责;惟意独敢谏争,数封还诏书,臣下过失辄救解之。会连有变异,意复上疏曰:

伏惟陛下躬行孝道,修明经术,郊祀天地,畏敬鬼神,忧恤黎元,劳心不怠。而天气未和,日月不明,水泉涌溢,寒暑违节者,咎在群臣不能宣化理职,而以苛刻为俗。吏杀良人,继踵不绝。百官无相亲之心,吏人无雍雍之志。至于骨肉相残,毒害弥深,感逆和气,以致天灾。百姓可以德胜,难以力服。先王要道,民用和睦,故能致天下和平,灾害不生,祸乱不作。《鹿鸣》之诗必言宴乐者,以人神之心洽,然后天气和也。愿陛下垂圣德,揆万机,诏有司,慎人命,缓刑罚,顺时气,以调阴阳,垂之无极。

帝虽不能用,然知其至诚,终爱厚之。

展开阅读全文

汉钟离十试吕洞宾

全文共 1082 字

+ 加入清单

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在童年时就已经熟读经史,涉猎百家,学问相当渊博。可是,后来他一连考了年进士,却屡试不第,每次都名落孙山。于是他心灰意冷,看破红尘,浪迹江湖,做了一名道士。

相传在吕洞宾17岁的时候,他的父母又叫他去应考,尽管他心中有一百个不愿意,但父母之命不能违抗,还是硬着头皮去了。在长安的一家小酒店里,他遇到了八仙中资格最老的道士汉钟离。汉钟离点化了他,让吕洞宾做了个黄粱梦,用梦境破除了他的功名利禄之心,使他一心求道修行。同时,汉钟离又十试吕洞宾,对他进行了一连串的考验,看他是不是具备了求道的决心。

汉钟离对吕洞宾说:“你这个人骨节不坚,志行未定,若想成仙,恐怕还要再过几辈子。”说完就走了。吕洞宾听罢,怏怏不乐地回到家中,一看家里人全死了。此时的他毫不悲哀,转身就去买棺材,但回到家里一看,全家人又都完好如初地活了过来。这是第一试。

吕洞宾到市场上去卖东西,价钱已经说定了,买主却突然反悔了,只肯给他一半的价钱。吕洞宾也毫不争执,连那一半钱也不要,丢下货物就走了。这是第二试。

在元旦那天,吕洞宾出门后,一个乞丐走过来气求他施舍。吕洞宾便给他钱物,可他贪得无厌,说吕洞宾小气吝啬,而且恶言相加。吕洞宾却毫不气恼,依然和颜悦色。乞丐又抽出刀来指着吕洞宾的胸口,吕洞宾索性敞开衣服让他刺,于是,乞丐哈哈大笑而去。这是第三试。

有一天吕洞宾在山中放羊,遇到一只老虎向羊群扑来。他毫无惧色,用身体挡住老虎,保护着羊群,老虎见此扭头走开了。这是第四试。

吕洞宾深夜在房中读书,忽然走进来一位千娇百媚的美丽女子,对他极尽挑逗之能事,可是吕洞宾却正襟危坐,稳如泰山。这是第五试。

吕洞宾家遭抢劫,无以为生,只得躬耕自食。锄地的时候,一锄头下去突然发现有许多金子,他马上又用土把金子埋上,没拿半点。这是第六试。

吕洞宾在集市上买了一些铜器,拿到家里一看全都变成了金的,他便寻访卖主,全部退了回去。这是第七试。

吕洞宾在集市上遇到了一个卖药的道士,声称吃了他的药十日内必死无疑。吕洞宾便买了他的药吃了下去,结果却安然无恙。这是第八试。

吕洞宾乘船渡河,行至河中,突然河水上涨,风狂浪大,船剧烈摇晃,可是他端坐不动,将生死置于度外。这是第九试。

吕洞宾独坐一室,忽见无数鬼怪,有的打他,有的骂他。吕洞宾一动不动,没有丝毫反抗。又来了几十个厉鬼押着一个血淋淋的死囚,哭号着说:“你前世害了我的性命,现在我要你偿命杀人偿命,理所当然。”吕洞宾说完便寻找刀索,准备自尽。这时,忽听空中一声大喝,诸鬼销声匿迹,一人从天而降,便是汉钟离。这是第十试。

经过了十试,汉钟离才正式收吕洞宾为徒,最终使他成了神仙。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