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通天

通天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通天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通天问题。

分享

浏览

3445

文章

49

通天纹额头是什么样子?

全文共 503 字

+ 加入清单

通天纹其实是手掌上的一个掌纹,而额头上所谓的通天纹是在两条眉毛之间,有点像悬针纹,这种纹并非满族正黄旗所独有的,只是在后来的小说、影视作品中被演绎了。这种额头上的纹一般上了年纪的人多少都会有,跟富贵关系不大,反而多数是内心操劳的人才会有,因为这是长期眉头紧锁导致出来的。

通灵纹:即由于智慧纹较长一直延续到月丘而形成的曲线纹。按中国传统的手相学,智慧纹即人纹线,由于处手相的中间部位,故其代表人的内心、心理、思想、思维等;而月丘即后天乾卦位,代表人的头部、大脑、智慧、联想等,故有手相中有通灵纹的人,不仅第六感强烈,而且反应灵活、爱好广泛、多才多艺。通灵线也叫神秘线、灵感线、超前意识线、直觉线、天目线等等。

额上的通天纹,也是天目的穴区的显露。额中纵列一竖线,自眉心上方直至额际。大意是:有这种线的人,会自觉地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潜心神秘事物的研究,必有大成。

额头上所谓的通天纹是在两条眉毛之间,有点像悬针纹,这种额头上的纹一般上了年纪的人多少都会有,跟富贵关系不大,反而多数是内心操劳的人才会有,因为这是长期眉头紧锁导致出来的。额纹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额头上出现的皱纹,不过一些年轻人额头上的皱纹也比较多。

展开阅读全文

被人们称作通天河的河流是什么?

全文共 379 字

+ 加入清单

沱沱河

通天河,古称“牦牛河”,位于万里长江源头,因辑入《西游记》而名闻天下。沱沱河与当曲在沱沱河大桥下游60公里囊极巴陇地区汇合后称为通天河。

通天河是中国境内的一条大河,主要流经青海地区。通天河的名声,主要来源于《西游记》,孙悟空大战通天河。从江源到江口,中间分许多河段,每段都有它自己的名字。沱沱河与当曲在沱沱河大桥下游60公里囊极巴陇地区汇合后称为通天河。

通天河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境内,自囊极巴陇起流经青海省曲麻莱、治多、称多、玉树4县。流域地质属昆仑山系岩相的有千枚岩、花岗岩、片麻岩、硬砂岩和云母片岩等,属唐古拉系岩相的有红色砂岩和石灰岩等。

通天河水系呈树枝状分布,南岸支流水量较北岸支流为丰。干流呈弓形,全长828公里。自囊极巴陇至楚玛尔河口长278公里称通天河上段,属江源地区;自楚玛尔河口至巴塘河口长550公里称通天河下段,不属江源地区。

展开阅读全文

清朝正黄旗人都有通天纹 通天纹是什么 为何古籍说通天纹开不得

全文共 723 字

+ 加入清单

封建时代的观念和思想一直被视为陈旧和与现实脱节。尽管有些观念有科学依据,但往往会被当成迷信,而迷信往往是盲目相信毫无道理的说法。

在古代,人们常常认为刮风下雨和其他常见现象是上天的表现和态度。忽略了这些观点,我们就会明白这些只是易见的自然现象。

出身不好是另一种观念。它基于一个人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地。如果人们不喜欢一个人的出生地,他们就会说这人的投胎技术不好。更糟糕的是,人们可能根据出生地随意判断他人的命运。

然而,并不是所有古代观点都是错误的。一些观点是值得继承的。例如,家族和姓氏是支持这些观点的表现形式之一。在我国历史上,一些家族和姓氏是很有名的。皇权高于权力是另一个古代观念。皇家在古代中国是一个无法企及的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对皇家的崇敬也变得越来越强烈。许多人感到骄傲的是,他们与皇家拥有同样的姓氏。

正黄旗是皇家家族的一个重要标志,在清朝时代仅属于满族的正黄旗。它是一种尊贵的象征,是许多人骄傲的标志。在清朝时期,正黄旗是一个不可错过的名字,即使人们马上就能联想到皇室的权威和尊贵。这种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秩序和稳定,因为人们认为皇权高于权力,使得当时的政治局势相对稳定。

另一个古代观念是“仁义礼智信”,它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这个观念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道德行为的重要性。这种观念的影响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是古代中国社会秩序和稳定的重要保障之一。

尽管古代的观念和思想在现代社会中已经被大量否定,但其中一些观念仍然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它们帮助我们理解我们的历史和文化,同时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和自己的位置。在接受古代观念时,我们应该保持审慎和理性,同时应该认识到一些观念和信仰的陈旧和迷信,并加以否定和摒弃。

展开阅读全文

杭州通天飞瀑旅游攻略

全文共 727 字

+ 加入清单

通天飞瀑位于富阳市胥口镇,处于杭州至千岛湖黄金旅游线的中段。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杭州通天飞瀑旅游攻略,供大家参考!

杭州通天飞瀑旅游介绍:

原名“葛仙洞”,是东晋著名道教理论家、医学家、炼丹术家葛洪在此炼丹而得名。景区由山、洞、水、林、石组成,自然生态丰姿华丽,而且有仙水、仙草、仙风、仙气的神秘。溶洞发育已有三亿年之久,属喀斯特地下河溶洞。全洞面积2万多平方米,是由一池二潭三河六瀑五廊六厅组成的竖洞,游程总长3500米,首期开发1500米平地入洞,顶底之差128米。以“奇、险、瀑”自然景观、天然空调为自然特色。其中“通天飞瀑”落差120余米,是华东地区唯一的“洞中飞瀑”。整座溶洞堪称岩溶地学博物馆,是融观光、探险、地质学、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特色旅游项目。景区内游乐项目众多,有特色景点观光、宗教文化、荷花岛乐园、崤山森林公园、天井洞探险,空中滑索、烧烤、露营、垂钓、拓展、篝火晚会,农家打年糕、打麻团、磨豆腐、采摘水果等活动。服务设施齐全,有酒店、商店、茶座等。景区自然生态丰姿华丽、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冬暖夏凉、空气新鲜,是优秀的旅游度假胜地。

通天飞瀑自然壮观景色,是由双龙瀑和珠帘瀑构成落差120余米的飞瀑,坐落在洞穴之中,洞中瀑布层层叠叠,一层高于一层,是华东地区独一无二的“洞中飞瀑群”。景区内有历史著名的葛洪纪念馆遗址、回龙寺古迹、天井洞探险、森林果园、垂钓、小山峡电站、洗马潭、葛溪、游山观光活动等旅游配套项目。

杭州通天飞瀑旅游攻略:

开放时间:08:00~17:00

建议游玩时间:2小时

地址:浙江省杭州富阳市胥口镇岩石岭

电话:0571-63283388

住宿:住宿集中在市区内,也有富春江畔的高级度假村,价格普遍在中高档范围内。

交通:在富阳新车站乘中巴至万市直达,在岩石岭下车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通天塔的秘密是什么?揭秘上帝为何一定要毁灭通天塔

全文共 588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通天塔的秘密其实非常的简单,无非就是涉及到了一些人的利益罢了,但是这个秘密又不能直接说,所以就变得十分的神秘,那么这个通天塔的秘密到底是什么呢?而且话说这个上帝好像一定要毁灭这个通天塔了,这其中到底是什么情况?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具体的原因吧!

通天塔的秘密如果真的要研究的话那就很多了,下面小编就先来分析分析自己的见解吧。

通天塔现在没有了,但是传说一直有,也有历史记载,所以他是真实存在的,现在也还有遗址在,所以它是存在的,那么他的秘密到底是什么呢?小编觉得要分两种情况来看。

通天塔其实顾名思义他是干什么的呢?那当然就是能通天的呀,这个塔是能通到天上去的,所以真的挺有意思的呀,但是大家也知道的,在国外的古代,神权是大于政权的,所以这个凡人怎么能有通天塔这样的东西出现呢?凡人是不能通过通天塔上到天上去的,哈哈,所以大家懂的撒,这个塔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这个通天塔其实就是当时掌握政权的人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而选择新建的一个神的代名词,其目标还是为了巩固政权,让人相信神的存在,所以让人更加屈服于自己,所以建设这个塔的目的就在此,但是后来人们都发现了这是一个谎言,所以这个塔就被无情的拆掉了,那里有压迫那里就有反抗嘛。

所以这个通天塔的秘密就在这,话说这个上帝要撤除通天塔,其实也是无稽之谈,上帝还能真的拆人间的建筑啊?真的奇了怪了,所以都是谣言,传言。

展开阅读全文

通天教主为什么同意封神榜计划?后来为什么又要阻止?

全文共 803 字

+ 加入清单

《封神演义》当中的通天教主,他的所作所为,在人们看来,就是一直在阻止姜子牙进行封神大业,可是在一开始,明明就是通天教主和元始天尊还有太上老君共同制定的封神榜,为何后来通天教主却要用尽办法去阻止封神大业?通天教主到底是什么想法,难道是后来反悔了吗?

其实,通天教主的作为,看起来是在阻止封神大业,实际上他这样的做法才是最正确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当初,鸿钧老祖的三个弟子,太上老君、元始天尊还有通天教主,三个人共同制定出来了封神榜,但凡是在榜上有名字的人,最终都会被封神,一共有三百六十五位正神,然而对他们来说,封神的唯一办法,就是死。

他们在商朝和西周之间的各种战斗中,全部都死了,只有死后才可以被封神,那么不正是意味着,通天教主做的是对的吗?通天教主看似是在阻止姜子牙,摆下了诛仙阵和万仙阵,有很多的神仙都是死在了这两个阵法当中,可是,如果不是通天教主这样做,这些神仙什么时候才会死?不死又如何进行封神?

因此,通天教主站在商朝一边,的确是要阻止姜子牙,如果不阻止他的话,任凭姜子牙带领大军攻破商朝,那些神仙们什么也不做,那他们永远也不会死,那么永远都不可能会被封神,那封神大业不就成了一纸空文,当初订立封神榜的意义不就没有了吗,所以,通天教主这样做,才是最正确的。

而且,如果通天教主真的是想要阻止封神大业,那么他就不应该阻止姜子牙,因为他要的是封神大业无法完成,那么就要保证名单上面的人都活着,只要他们活着,就不会被封神,这样的话,他就不应该阻止姜子牙,不让截教弟子与其他人对抗,不产生矛盾,那么这些人就都会好好的活着,那么封神大业就无法完成了。

所以说,帮助商朝和完成封神大业,其实都是一样的,商朝气数已尽,灭亡是迟早的事情,申公豹忽悠了那么多截教弟子下山去协助商朝,可他们最终全都死了,从这个角度来看,其实申公豹也是封神大业的大功臣之一,因为被他忽悠的人最后都死了,他所说的“道友请留步”也成了一句绝命的话。

展开阅读全文

鸿钧老祖偏爱通天教主?为什么还要打压通天教主?

全文共 925 字

+ 加入清单

从《封神演义》里面的表现来看,鸿钧老祖对于自己的几个徒弟,应该是比较偏向通天教主的,尽管通天教主在书中属于“反派”,但其实也都是为了封神大业所做的贡献。不过,既然鸿钧老祖比较偏爱通天教主的话,为什么后来他还要处处打压通天教主?鸿钧老祖究竟对通天教主是怎样的态度呢?

即便是传说当中的至高无上的仙人,其实还是有自己的喜好的,因为人类写的小说,即便是创造出来一个神仙,也是依照人类本身的样子去想象的,这也是为什么神仙都有人的外形的原因,同样的,神也会拥有人的喜怒哀乐,这是人想象力的一种局限性,也是一种选择性,当然要选择自己看起来更好看的外型,不然为什么没人写神仙都是动物的外型呢?

说的有点远了,这里主要是想说明,鸿钧老祖即便地位至高无上,但是也是有自己喜好的“人”。鸿钧老祖有三个徒弟,太上老君、元始天尊,还有就是通天教主了。通天教主在《封神演义》里面,算是一个反派人物,这并不是说他是一个坏的形象,只是从西岐的角度来看,他的所作所为阻碍了西岐灭商的进度。

不过这其实也是出于封神的要求而已,通天教主作为鸿钧老祖最小的徒弟,其实也是他最喜欢最偏爱的一个徒弟。人类世界中,师父收的徒弟,什么样的人更能够引起师父的关注和喜爱呢?恐怕就是那些聪明伶俐,能讨师父欢心的土地吧,通天教主其实正是如此,这也是为什么鸿钧老祖偏爱他的原因。

但是,就算是再怎么偏爱,鸿钧老祖也知道自己要做的是什么,他并不会因为自己偏爱通天教主,就偷偷的给他放水,相反的,因为通天教主能力很大,地位也非常高,如果说不加以遏制,任由他这么发展下去,到最后受到威胁的就会是鸿钧老祖本人,封神大业自然也会受到影响,这就是他不愿意看到的了。

鸿钧老祖十分清楚这一点,所以即便对方是自己最偏爱的小徒弟,他也绝对不会心慈手软,该怎么样还怎么样,他并不会因为自己对他的偏爱就放弃自己的计划,放弃自己要做的事情,相反,如果通天教主真的挡在了鸿钧老祖的面前,让他无法前进的时候,鸿钧老祖一定不会给他留情面,到时候就算是杀了他,鸿钧老祖也是做得出来的。

由此可以看出来,任何一个心中怀有大的理想的人,是不会轻易被自己的感情所左右的因为对他们来说,自己的理想才是最为重要的,这也是为什么最终封神大业能够成功的原因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临武通天玉

全文共 235 字

+ 加入清单

临武通天玉,又名临武京白玉,是一种石英岩软玉。此玉质地细腻、天然透光,有白色、蓝色、淡红等多种色泽,分山料和水料。通天玉产于南岭山脉东段北麓的临武县通天庙地区,通过地质作用,吸取太阳、宇宙、万物之精气,集聚风、雨、光、热之能量,经亿万年风吹雨打、河流滚动孕育而成。

通天玉有个美丽传说。相传,有位皇帝女儿久病不治,听说通天庙灵验,每年七月七日上山跪拜。神灵感动后,赐予她健康体魄,并以玉当石,铺上通天庙,便于她登山礼拜。现在,当地人也上通天庙祈福、求子、求平安,十分灵验。

展开阅读全文

通天洞遗址

全文共 564 字

+ 加入清单

通天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通天洞遗址,位于新疆吉木乃县,距今有上万年历史。

2014年的一次文物普查中,有学者经过这里,发现通天洞遗址,当时初步判断是青铜器时代遗址。但随着考古发掘的继续,这个洞穴慢慢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因为在发掘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旧石器时代的-痕迹,比如一些石片、石核。也就是说,这里可能在上万年前就有了人类活动。

两年后,即2016年7月至9月,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联合对吉木乃县通天洞遗址进行主动性考古发掘,出土400余件石制品、哺乳动物化石、陶片、铜器等遗物。通过考古发掘,已确定通天洞遗址年代可能达到四万年或者更早,这是新疆地区首次发现有明确地层关系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

此后,在很多考古交流的场合中,人们提到通天洞时都会这样描述它,这次的发现,填补了新疆旧石器考古的空白,也是中国旧石器考古的重要发现。该遗址的发掘,为研究东西方早期人类迁徙与旧石器文化交流、早期东亚现代人起源、人群迁徙及人类行为、古环境演变等课题,提供了重要材料,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2018年1月23日,吉木乃县文体广新局局长表示通天洞遗址附近还有20多个洞穴,该区域将继续发掘。2018年4月10日,通天洞遗址入选“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19年10月7日,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展开阅读全文

南通天宁寺

全文共 575 字

+ 加入清单

通天宁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第一、二批 1982年3月调整公布 天宁寺 明宣德年间重建(1426-1435年) 南通市中学堂街

在南通市中学堂街西首。建于北宋,一说始建于唐咸通年间(860—873)。现大部分建筑是明宣德年间(1426—1435)重建。1991年大殿重修一新。现天宁寺主要建筑为山门、天王殴、大雄宝田、光孝塔等。塔为五级八面,砖木混合结构。天王殿和大雄宝殴的木结构部分,还保留有来、元时代的建筑风格。是长江下游保存较完整的一组明代佛教建筑。

南通天宁禅寺始建于唐朝,是南通年代久,规模较大而又保存较好的一座佛教寺院。它是南通江海地区现存的三座唐寺(狼山广教寺,如皋定慧寺,南通天宁寺)之一,明《万历志》、清《康熙志》皆作这样的记载:“唐咸通中僧藻焕堂建。旧名光孝天顺元年僧法恩奏改今名。”《乾隆志》作了这样的补充“寺有光孝塔五级,后有毗卢阁。宋咸淳中(约990年—1003年)君人管某建,僧法恩募捐。”这里记载“天顺元年法恩奏改今名”有误,应为善慧。‘管某’,难以评考,僧人曾称为“管公,管婆”,并在金刚殿供奉其像。在咸淳年间,有宋度宗兵部尚书、郡人(一说石港人)印应雷舍其宅入寺(一记管某舍宅入寺)。天宁寺原系奉圣寺,居州治之西政和间(公元1111年—1118年)迁天宁禅寺并入报恩光孝,后以天宁禅寺通称。

展开阅读全文

西坑通天大圣祭坛

全文共 247 字

+ 加入清单

西坑通天大圣祭坛为顺昌县文物保护单位。

西坑通天大圣祭坛位于顺昌县岚下乡东坑村,时代为明代。

西坑通天大圣祭坛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东坑村:东坑村位于顺昌县岚下乡境内,属高山平原地域;气候温和,属中亚热带气候。土地肥沃,雨量充沛,特别是红泥土深厚,给笋竹生长提供一个适宜的基地。东坑村辖地面积方圆约21.6平方公里,海拔544米,距乡政府所在地12公里,东与建瓯市放到乡九堡村交界,南与高阳乡紫竹村大历镇秀吴村相连,北与黄墩村相依,西与岚下村毗邻。境内群山起伏,峰峦叠嶂,木竹葱翠,高耸入云。。

展开阅读全文

下科通天大圣祭坛

全文共 226 字

+ 加入清单

下科通天大圣祭坛为顺昌县文物保护单位。

下科通天大圣祭坛位于顺昌县高阳乡紫竹村,时代为明代。

下科通天大圣祭坛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紫竹村:紫竹村位于高阳乡西部,距乡政府11.8公里,于大历镇立墩村及岚下乡东坑村相邻。包括紫竹、殿后、炉上、下科组等4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232户农户,总人口971人。全村土地面积10070亩,其中毛竹山4765亩,国有采育场林1007亩,水田面积806亩,主要经济来源于毛竹山,劳动力输出,其次果树、水田等作物。。

展开阅读全文

南亨通天大圣祭坛

全文共 251 字

+ 加入清单

南亨通天大圣祭坛为顺昌县文物保护单位。

南亨通天大圣祭坛位于顺昌县高阳乡南亨村,时代为明代。

南亨通天大圣祭坛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南亨村:南亨村是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高阳乡五个高山边远行政村之一,南亨村位于高阳乡东部,东与建瓯市南雅镇交界,南与大坌村相邻,西与振科村接壤,北与大富村毗邻,距乡政府所在地14公里,海拔589米,全村四面青山环抱,绿树掩映,村布局井然有序,整齐美观。全村耕地面积2547亩,林地面积33771亩,全村有南亨、峡头坑、留福地、北坑、岩后、大鲁源、小鲁源7个自然村,9个村民。

展开阅读全文

殷坑通天大圣祭坛

全文共 234 字

+ 加入清单

殷坑通天大圣祭坛为顺昌县文物保护单位。

殷坑通天大圣祭坛位于顺昌县建西镇安下村,时代为明代。

殷坑通天大圣祭坛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安下村:安下村隶属南平市顺昌县建西镇,距县城21公里,到镇所在地5公里,村落与人口分布:全村总面积2.3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069亩,林地面积9523万亩。生态公益林3001亩。全村现有农业人口1067人,272户,辖3个自然村,设6村民小组。乡村风貌:安下村村民热情好客、勤劳纯朴、村容村貌整洁卫生,环境怡人,党群干群关系融恰,村。

展开阅读全文

郑坊通天大圣祭坛

全文共 247 字

+ 加入清单

郑坊通天大圣祭坛为顺昌县文物保护单位。

郑坊通天大圣祭坛位于顺昌县郑坊乡郑坊村,时代为明代。

郑坊通天大圣祭坛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郑坊村:郑坊村古称大目墟,地处顺昌东南部,郑坊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12公里,银福高速公路连接线穿村而过。郑坊村东与元坑镇光地村、赖源村毗邻,南与罗坊村相依,西与兴源村、俸窠村接壤,北与丰岭村相隔。全村共有十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484户,总人口1760人。郑坊村林产资源丰富,全村土地面积17344亩,耕地1760亩,山地面积15206亩,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

展开阅读全文

洋门通天大圣祭坛

全文共 241 字

+ 加入清单

洋门通天大圣祭坛为顺昌县文物保护单位。

洋门通天大圣祭坛位于顺昌县大干镇武坊村,时代为明代。

洋门通天大圣祭坛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武坊村:武坊村位于大干镇西北边部,距镇政府所在地30公里村庄平均海拔580米,境内最高山为峨山峰,海拔1256米。武坊村1973年5月由将乐县高塘公社划归大干公社管辖。全村有8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主村设在广岭。全村有599户,人口1496人,2013年村经济收入1124万元,农民人增均收入6553元。全村以廖姓为多。 武坊村土地总面积54761。

展开阅读全文

榜山通天大圣祭坛

全文共 229 字

+ 加入清单

榜山通天大圣祭坛为顺昌县文物保护单位。

榜山通天大圣祭坛位于顺昌县郑坊乡榜山村,时代为明代。

榜山通天大圣祭坛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榜山村:榜山村地处顺昌县东偏南,行政村所在地海拔803米,是顺昌县海拔最高的行政村,共辖三个自然村(陈村、天扶、峡头),最高处为七宝峰,海拔1078米,北距顺昌县城22公里,西距郑坊乡19公里。全村现有村民288户七个村民小组,1230人口。全村占地面积27平方公里,其中农田870亩,毛竹林11000亩,林地28600亩。。

展开阅读全文

首洋通天圣母宫

全文共 558 字

+ 加入清单

首洋通天圣母宫为福安市文物保护单位。

首洋通天圣母宫位于福安市晓阳镇首洋村,年代为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类别为古建筑。

位于福安市晓阳镇首洋村上村宫门处溪边。建于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坐南向北。为土木结构廊院式建筑,通面阔23米,进深35.56米,占地面积818平方米。由门楼太子亭与大殿组成,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五柱,前廊轩顶明间天棚四角藻井,底脚到井底为五层斗拱层层延伸,分布面积约22.3平方米。殿堂内廊轩顶下一横梁(很特别)上有记载为乾隆五十四年(1789),神座上为平板天棚。宫内供奉奶娘陈、林、李三夫人。这样清中期的宫庙建筑不是很多而且会愈来愈少的,对其进行登记保护意义重大。对研究清代建筑做法与社会宗教人文均具有重要的价值。

2013年2月20日,福安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墙体外延伸5米。

首洋村:首洋村总人口1372,村民小组11个,下辖首洋、锁泉、首笕等自然村。现有耕地0.08万亩、园地0.95万亩、林地1.56万亩。主要经济作物为:金观音、铁观音等新品种乌龙茶、福云绿茶、太子参等。2011年村级经济总收入为165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为7200元。辖区内现有福安市锁泉乌龙茶场及福建省南方佳木生态茶叶基地两处。首洋村是福安市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示。

展开阅读全文

通天观炮楼

全文共 239 字

+ 加入清单

通天炮楼为宜都市文物保护单位。

该炮楼位于宜都市王家畈乡。呈四边形,上细下粗,由原道观拆下来的石块以及附近收集的墓碑残块用错缝平砌的方法砌成,通高 5.75米,宽 3.6米,墙体宽0.4 -0.45米。炮楼东立面设单开门一扇,门己毁仅剩门框,宽 1米,高 2米,门楣厚约 0.1米、门槛厚约 0.4米。炮楼内用木头搭建成三层,现木头均已被毁,仅存四壁柱眼,内四壁可见战争的枪眼数个,孔位均为 0.2米左右。炮楼上不覆顶,顶部用收集的墓碑搭建,四角建成圭形四柱。年代为1971年。

展开阅读全文

运载火箭架起通天桥

全文共 3346 字

+ 加入清单

航天离不开火箭。在人类漫长的航天征途中,中国古代发明的火箭功不可没。19 世纪后期到 20 世纪初,涌现出许多富于探索精神的航天先驱者。他们对航天事业的早期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俄国的齐奥尔科夫斯基,在本世纪初曾被人们讥笑为古怪的梦想家。但恰恰就是这位火箭鼻祖,最早从理论上提出,用多级火箭或叫“火箭列车”可以克服地球引力而进入太空。1926 年 3 月 16 日美国戈达德博士,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枚液体推进火箭。尽管这枚小巧的火箭,只飞行了短短的 2.5 秒钟,到达 12 米高,56 米远处,但是人类终于找到了打开太空王国大门的金钥匙。虽说是找到了金钥匙,但要真正进入太空,没有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工业基础,仍然是做不到的。

现在人们较为熟悉的是运载火箭。运载火箭是多级火箭组成的运输工具,能把人造地球卫星、载入飞船、空间探测器等有效载荷送入轨道。运载火箭一般由 2~4 级组成,每一级都包括箭体结构、推进系统和飞行控制系统。末级有仪器舱,内装制导与控制系统、遥测系统和发射场安全系统,这些系统有一些组件分置在各级适当的位置。级与级之间靠级间段连接。有效载荷装在仪器舱上面,外面套有整流罩。整流罩是一种硬壳式结构,其作用是在大气层飞行段保护有效载荷,飞出大气层后就可抛掉。整流罩往往沿纵向分成两半,由弹簧或无污染炸药索产生分离力而分开。整流罩直径一般等于火箭直径,在有效载荷尺寸较大时,也可大于火箭直径,形成灯泡形的头部外形。

运载火箭是 20 世纪航天重大成就之一。如果我们能够了解它发展的三个里程碑,就不难揭开航天飞速发展背后的秘密。运载火箭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导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57 年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揭开了空间时代的帷幕之后,许多人已认识到运载火箭是航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运载火箭是一种利用火箭发动机作动力的运输工具,通常把发射人造卫星的火箭称做运载火箭,把带有弹头的火箭称做导弹。因此,导弹与运载火箭的不同,主要是运载对象不一样。

运载火箭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是利用洲际导弹,或者是在中程导弹的基础上增加末级火箭。比如原苏联用来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的运载火箭,就是用 SS? 6 洲际导弹改装成的,把弹头换成了卫星。火箭全长 29.167 米,最大外径为 10.3 米,起飞重量 267 吨,起飞推力为 3900 千牛,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运载火箭。在这基础上又添加了第三级火箭,就形成了可用来发射东方号飞船和月球号卫星的运载火箭。之后,再将第三级换成威力更大的火箭后,又形成联盟号飞船的运载火箭。在此基础上,增加直径 2 米,长 2 米的第四级火箭,就可把金星探测器射向金星。

原苏联就是利用这种办法,从 1957 年开始接二连三地发射各种卫星、飞船,当时实在令人感到深奥莫测。现在通过对 SS? 6 导弹演变的了解,完全可揭开早期它神速发展的全部奥秘。

运载火箭发展的第二个里程碑,是利用已有的中程或远程导弹,改装成组合型多级运载火箭,几乎任何一种火箭或导弹,都可以作为多级 运载火箭组合体的组成部分。美国就是以“雷神”中程导弹,“大力神”、“宇宙神”洲际导弹为基础,配置新研制的“德尔它”型固体推进剂、“阿金纳”型液体推进剂、“半人马座”型液氢液氧推进剂的三种通用性末级火箭,进行积木式组合,派生出许多种性能不同的运载火箭。用这些火箭发射了各种科学卫星、地球观测卫星、通信卫星、气象卫星以及金星、水星、火星、月球等的探测器和载人飞船。以美国“大力神”组合型运载火箭为例,“大力神”原是洲际导弹,卸下 3.7 吨的作战弹头之后,一、二级弹体与“阿金纳”组合后,火箭全长 38.3 米,起飞重量 170 吨,起飞推力 2313 千牛,可以把 3.6 吨重的卫星送入近地轨道;把 1.1 吨重的卫星送入同步转移轨道。如果换一种方式组合,在第二级火箭顶端增加“变轨级”,两侧捆绑两台助推火箭(所谓“变轨级”,是指可以多次变轨,使末级火箭与卫星结合起来,成为空间飞行器的组成部分。),利用它可以把 15 吨重的卫星送入近地轨道;把 1.5 吨重的卫星送入 36000 千米高的圆形轨道,使卫星绕地球的转速与地球自转率相同,把它称为同步轨道。如果将“变轨级”再换成“半人马座”火箭作末级火箭,就可分别把 17.2 吨重的卫星送入近地轨道;3.1 吨重的卫星送入同步轨道;3.6 吨重的卫星送入逃逸轨道,探测火星、木星、土星的探测器就是用这种火箭发射的。

运载火箭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是为航天研制大型火箭。人要飞向远离地球 38 万千米的月球,往返需要 8 天时间。美国设计的“阿波罗”飞船,总重量 46 吨,高 25 米,最大直径 6.6 米。在导弹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运载火箭,远远不能满足要求、需要专门研制一种新型运载火箭。按照阿波罗工程计划,研制成功了土星? 1 号、土星? l 号 B、土星 5 号三种专用巨型火箭。土星? 5 号运载火箭,是三级型液体推进剂火箭,全长 85 米,直径 10 米,重 2983 吨,起飞推力 35711 千牛,总功率约 2 亿马力,相当于 200 万辆普通大轿车功率的总和。运载火箭与“阿波罗”登月飞船组装后,高度 110 米,约相当于 36 层楼房的高度,起飞重量 3353 吨。能把 127 吨重的卫星送入近地轨道,或者把 50 吨重的飞船以第二宇宙速度送入月球轨道,使运载火箭进入到第三个里程碑。

人们谈论起运载火箭发展的速度,总喜欢与火箭的第一次飞行相比较。戈达德 1926 年的历史性飞行高度还不到现代火箭箭体高度的一半。到 20 世纪 90 年代,俄罗斯、美国、法国、日本、中国、英国、印度、欧空局已研制成功几十种运载火箭,它们是具有大、中、小运载能力的火箭。最小的仅重 10.2 吨,推力约 124 千牛,只能将 1.47 千克重的人造卫星送入近地轨道,而最大的则重达 2900 多吨,能把 120 多吨重的载荷送入近地轨道。

我国发射卫星的运载火箭,也是导弹武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70年 1 月 30 日,中远程火箭飞行试验取得了圆满成功,利用该火箭的第一、二级加以改装,再加上新研制的第三级固体燃料火箭,构成三级运载火箭——长征 1 号(代号 CZ? 1,英文代号 LM? l)。1970 年 4 月 24 日,长征 1 号火箭把 173 千克重的我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 1 号”送上太空。远程火箭的研制,始于 60 年代中期,为了研制出能接近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远程火箭,采用了种种新的技术,如制导技术、推进技术、新型结构材料以及发射试验等许多方面都有新的突破。1971 年 9 月,在我国西 北酒泉发射场,进行了第一次洲际火箭飞行试验,基本获得成功。以洲际液体火箭为基础,经过适应性修改后,构成了长征 2 号、长征 2 号丙运载火箭,能把 2800 千克重的卫星送入近地轨道,用它发射了一系列返回式卫星。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通信和电视广播事业部门迫切需要发射静止轨道通信卫星。于是,在长征 2 号火箭的基础上,增加了以液氢液氧为推进剂的第三级,命名为长征 3 号,它能把 1450 千克的载荷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与此同时还研制成功长征 4 号,它与长征 3 号火箭的主要区别是第三级发动机不是氢氧发动机,而是与第一、二级相同的常温推进剂发动机,于 1988 年 9 月成功地发射了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为了将成熟的运载火箭技术推向国际卫星发射市场,火箭专家又在发射成功率很高的长征 2 号火箭的基础上,加长箭体段作为芯级,再在第一级箭体周围捆绑上 4 枚液体火箭助推器。这种火箭被命名为长征 2 号 E,俗称长二捆,能将 9000 千克载荷送入近地轨道。长二捆的研制工作必须解决箭体捆绑稳定、捆绑连接、助推火箭分离等 20 多个关键技术。 1992 年 8 月把目前世界上最重的“澳星”准确地送上预定轨道。这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又跨上了一个新台阶。目前我国正在研制长征 1 号丁、长征 3 号甲、长征 3 号乙、长征 4 号乙,这些火箭研制成功后,我国运载火箭将形成系列,可以满足国内外各种卫星发射的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