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赵氏

赵氏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赵氏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赵氏问题。

分享

浏览

4251

文章

14

赵氏孤儿后来怎样了

全文共 323 字

+ 加入清单

历史上赵氏孤儿的结局

赵氏孤儿说的便是春秋时期晋国的赵氏一族的赵武,当时的赵氏一族是被晋景公灭族了的,但是赵武被程婴保了下来,赵氏也只剩赵武这一根独苗,所以被人称为赵氏孤儿。

后来晋景公念及赵氏多年以来对晋国的贡献,于是便恢复了赵氏在晋国的官位,所以赵武又继承了原来赵氏的所有官位。之后的晋厉公对于赵武也很是看重,赵武在复位之后一直都是勤勤恳恳,专心于治理国家,当时朝堂之上的很多大臣都是支持赵武的,就连后来的成人礼都是由晋厉公亲自为赵武举办的。

后来恰逢晋国内乱,赵武便是发挥出了自己的作用,帮助晋厉公平叛了朝堂的内乱,稳住了政权,也是被晋厉公提拔为卿,后来赵武仍是一心为晋国考虑,也正是赵武的勤勤恳恳稳扎稳打,使得赵氏再一次在晋国朝堂之中扎住了根。

展开阅读全文

赵氏的起源和来历

全文共 515 字

+ 加入清单

赵氏起源有三:1、以金天氏少昊为源起。西周时,少昊之裔造父因功被赐于赵城,其后在战国时建立赵国,赵国亡后,子孙以国为氏。2、为少数民族改赵姓而来。如汉代有赵安稽(匈奴人)、赵曳夫,五代有赵国珍(牂牁酋长的后裔)。3、赵宋王朝赐姓。先后有李姓、穆姓、隆姓、宇文复姓的历史人物,被赐姓赵。

赵氏主要的发源地在山西洪洞县。

赵姓名人

1、赵盾(公元前655年—公元前601年),即赵宣子,嬴姓,赵氏,名盾,谥号“宣”,时人尊称其赵孟或宣孟。春秋中前期晋国卿大夫,赵衰之子,杰出的政治家、战略指挥家。晋文公之后,晋国出现的第一位权臣,集军政大权于一身,担任执政,号称正卿,法治晋国。是赵氏孤儿赵武的祖父。

2、赵简子(?-前476年),春秋时期晋国赵氏的领袖,原名赵鞅,又名志父,亦称赵孟。《赵氏孤儿》中的孤儿赵武之孙。晋昭公时,公族弱,大夫势力强,赵简子为大夫,专国事,致力于改革,为后世魏文侯李悝变法、秦孝公商鞅变法和赵武灵王改革首开先河。

3、赵襄子(?―公元前425年),嬴姓,赵氏,名无恤(亦作“毋恤”)。春秋末叶晋国大夫,赵氏家族首领,战国时期的赵国的创始人。谥号为“襄子”,故史称“赵襄子”。与其父赵鞅(即赵简子)并称“简襄之烈”。

展开阅读全文

赵氏的起源和来历是什么

全文共 881 字

+ 加入清单

赵氏的来源主要有三个,分别是嬴姓、诸赵以及皇帝赐予或他族改姓。

1、源自嬴姓:嬴姓的出现是因为舜帝赐姓给他的女婿伯益为赢,并把自己姚姓的女儿嫁给他。虽然使用嬴姓的祖先是伯益,但是赵姓的具体始祖为造父。

2、源自诸赵:周孝王传至周幽王的时候,因为幽王无道,造父的七世孙赵叔带离周世晋,从此赵氏子孙世代为晋大夫,掌握晋国大权。战国初赵氏联合韩、魏二家击败智氏,瓜分其封地;继而赵敬侯赵襄子联合魏武侯、韩哀侯三家分晋,建立赵国。到他的孙子赵籍时,正式列为诸侯,于公元前222年,赵国为秦国所灭,赵国王室散落民间,因为造父是秦人和赵人的共同祖先,而且自造父开始姓赵,所以秦国公族也姓赵。

3、源于帝王赐予或外族改姓:先后有匈奴人、女真人、党项人以及鲜卑人都被赐为赵姓,如汉代有赵安吉,五代有赵国珍等。蒙古族人成吉思汗三弟合赤温后裔避乱于甘肃陕西等地,改汉姓赵(黑虎赵氏)。清朝覆灭之后,清官职人者及家中子女岌岌可危,因害怕被压迫多年的其他民族复仇,伊尔根觉罗、爱新觉罗等满姓氏者迫于压力改名换姓,不少人便改的汉姓是“赵”。

得姓始祖:

造父,嬴姓,伯益的后代,蜚廉四世孙,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善御者。传说他在桃林一带得到八匹骏马,调训后献给了周穆王。周穆王配备了上好的马车,让造父为他驾驶,经常外出打猎、游玩,有一次西行到了昆仑山,见到了西王母,乐而忘归,而正在这时听到徐国徐偃王造反得到消息,周穆王非常着急,在这关键时刻,造父驾车日驰千里,使周穆王迅速返回镐京,及时发兵打败了徐偃王,平定了叛乱。由于造父立了大功,周穆王就将赵城(今山西洪洞)赐给了他,自此以后,造父族就称为赵氏,为赵国的始祖。从此,造父及其子孙便以封地命氏,称为赵氏。造父就是普天下赵姓的始祖。

赵姓,宋代《百家姓》排名之一,而在2006年新百家排名第八位。发祥地在今山西省,曾是晋国六卿之一。周穆王时期的造父是汉族赵姓之始祖,赵姓在北方地区是常见的姓氏之一。赵姓著名郡望有天水、遂郡、下邳、南阳、金城、颍川、敦煌、酒泉、扶风、新安、平原等11个郡。堂号除了与郡望相同外,主要有半部、琴鹤、孝思、萃涣、敬彝、创基等。

展开阅读全文

赵氏的由来

全文共 479 字

+ 加入清单

赵姓出自嬴姓,嬴姓的出现是因为舜帝(姚姓,后代以姚为姓)赐姓给他的女婿伯益(颛顼帝孙)为“嬴”,并把自己姚姓的女儿嫁给他。虽然使用嬴姓的祖先是伯益,但赵姓的具体始祖是造父。

赵姓人口分布

赵姓分布很广,但不均衡。赵姓在北方地区是常见的姓氏之一,赵姓人口单位面积内密度最高的地区在山东半岛和淮河流域,每平方公里的赵姓人口达到7.5人以上,有的地区达到11人以上;其次在河南、河北、东北三省、安徽北部、江苏北部、陕西中部、四川北部,每平方公里的赵姓人口达到6人以上。

赵氏历史名人

赵云:三国时蜀国大将,为"五虎上将"之一。赵匡胤:本为后周大将,"陈桥兵变",代周为帝,建立宋朝,立国320之久,使赵姓的宗族声望达到了最为辉煌的时期。赵文渊:北周著名书法家,擅长楷、隶书。当时碑文多出其手,又在西魏时奉命编定了一部六体书法字典。赵之堔:清代"西泠八家"之一。赵之廉:清代杰出书画家、篆刻家。其书、画、篆刻对后世都有一定影响,与任伯年、吴昌硕并称为"清末三大画家"。赵翼:明代史学家、文学家。长于史学,考据精赅,其诗与袁枚、蒋士铨齐名,并称"江右三大家"或"乾隆三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秦王是嬴姓赵氏还是嬴姓秦氏?

全文共 1420 字

+ 加入清单

古代人不仅有姓还有氏,例如秦始皇就是嬴姓赵氏,又名赵正。嬴姓赵氏也分为赵世系和秦世系。这样说来秦国和赵国在远古时期可能都是一家人,那秦王们到底属于嬴姓赵氏还是嬴姓秦氏呢?其实还是要从他们的血脉开始说起。古代的姓氏并没有很多,后来有些姓产生了无数个分支出来,所以才有百家姓这个东西出来。但古人又非常看重血脉,可能每家每户都有个族谱,从族谱上看就知道谁跟谁早年是不是一家人了。

先秦时期,姓氏有别。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所述:“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此周之通制。”所以,像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发、秦始皇嬴政等这些叫法。都是后世对他们的称谓,而非当时的合适称谓。否则,我国今天的人口前三大姓,就不是“李、王、张”,而是“姬、姜、嬴”这些上古姓了。

那作为战国七雄之一,并最终统一天下的秦国,其王室究竟是那种“氏”呢?“氏”相比“姓”来说,要复杂得多。在先秦时期,奉行“同姓不婚”的原则。“姓”代表着血缘,是用来辨别婚姻的,而“氏”是用来别贵贱的。明末大儒顾炎武在《原姓》中写道:“氏一传而可变,姓千万年而不变”。

一个家族的“姓”是不会变化的,而“氏”会随着其家族地位的变化而变化。如晋国的权臣赵盾,其有三为异母弟,分别为赵同、赵括、赵婴齐。赵同食於原,赵括食於屏,赵婴齐食於楼,故此三人又称原同、屏括、楼婴(楼婴齐),原、屏、楼等也分别为此三人的“氏”。赵盾还有一位堂弟叫赵穿,其被封於邯郸,别为邯郸氏。晋国的智氏、中行氏、程氏等皆为荀氏的别支。晋国魏氏也有别支令狐氏、吕氏等等。

说秦国为嬴姓赵氏的,多受司马迁的《史纪》影响。而司马迁的时代,姓氏已然不分。而先秦的史籍中,也无秦国乃“嬴姓赵氏”的记载。所以,秦国为嬴姓赵氏的说法值得考究。

认同秦国为嬴姓赵氏的,其主要理论依据乃“秦赵同祖”。按《史记》所述:蜚廉生季胜已下五世至造父,造父有功於周穆王被赐以赵城,由此为赵氏。而秦的先祖恶来乃是蜚廉的长子、季胜的长兄。“氏”通常都是直系往下传承的。至造父获赐赵城,据秦赵同祖已历六世,血脉早已疏远,没来由造父氏赵,其远房同宗也氏赵的道理。

再则,秦的先祖虽然发迹比赵的这一支要稍晚一点,但可以说是后来居上。秦的先祖非子因善于养马,得到周孝王的赏识,获封秦邑,成为秦国始封君。到春秋时期的秦襄公在位期间,秦国被正式列为诸侯了,而赵的一支到战国时期才正式为诸侯。赵可以说远不及秦的荣耀,“氏”是家族社会地位的体现,家族地位提升,可以另立宗“氏”,也没有“氏”赵的道理。

第三,据顾炎武在《原姓》中所述。最贵者国君,国君无氏,不称氏称国……次则公子,公子无氏,不称氏称公子……最下者庶人,庶人无氏,不称氏称名……

“氏”是用来别贵贱的,而国君最为尊贵,不需要用“氏”辨别。就像明治维新以前的日本,“姓”是贵族身份的象征,只有武士阶层才有“姓”。明治维新以后,日本的平民阶层才有“姓”。然而,日本的“皇室”却至今没有“姓”,因为压根就不需要用“姓”来体现社会地位。

先秦时期,也是同样的道理。除了有些诸侯国,如自西周开始的楚国、齐国,战国时期的韩、赵、魏等,有氏在得国之前,故而其有氏。而更多的诸侯国,如晋国、鲁国、卫国、吴国、郑国等等,其实无氏。而这些诸侯国在被灭后,其公族大多数都以其“国”名为氏。如晋、鲁、卫、吴、郑等姓氏,其姓氏的主要族源都是来自於这些诸侯国的公族。秦国也是同样的道理,秦氏的最主要族源也是来自於秦国的公族。故而,秦国为“嬴姓秦氏”要更靠谱一些。

展开阅读全文

赵氏孤儿是谁?揭秘赵氏孤儿指谁

全文共 1248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赵氏孤儿其实小编也是在电影上知道这个孤儿的,但是小编只是听说过啊,没看过啊,所以也并不知道这个赵氏孤儿的孤儿到底是指的谁,不知道大家也有没有这样的疑问?如果有的话,下面这篇文章将非常的适合你,更多的不说了呀,大家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这个问题吧!

赵氏孤儿其实就是指的:“赵武”,赵武是赵朔之子,《史记·赵世家》中记载:下宫之难,赵氏几被夷族,只有赵武在刚出生时被韩厥及赵朔门客公孙杵臼与程婴所救,但族大势盛的赵衰后嗣只剩赵武一脉,即赵氏孤儿。

典故故事来源:《史记》

时间:春秋时期

地点:山西盂县

主要人物:程婴(乡间医生)、赵武(赵氏孤儿)、屠岸贾(晋国将军),公孙杵臼(赵朔的门客)

“赵氏孤儿”的这段故事最早见之于司马迁所著的《史记·赵世家》。晋景公年间,奸臣屠岸贾欲除忠烈名门赵氏。他率兵将赵家团团围住,杀掉了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等全家老小。惟一漏网的是赵朔的妻子,她是晋成公的姐姐,肚子里怀着孩子,躲藏在宫中。赵朔有个门客叫公孙杵臼,还有一个好友叫程婴。

赵朔死后,两个人聚到了一起。公孙杵臼质问程婴:“你为什么苟且偷生?”程婴说:“赵朔之妻正在怀孕,若生下来是个男的,就把他抚养成人,报仇血恨,若是个女的,我就彻底失望了,只好以死报答赵氏知遇之恩。”

不久,赵妻就分娩了,在宫中生下个男孩。屠岸贾闻之,带人到宫中来搜索,没有找到赵氏母子的藏身之处。母子俩逃脱这次劫难后,程婴对公孙杵臼说:“屠岸贾这次没找到孩子,绝对不会罢休。你看怎么办?”公孙杵臼一腔血气地问:“育孤与死,哪件事容易?”程婴回答:“死容易,育孤当然难。”公孙杵臼:“赵君生前待你最好,你去做最难的事情。让我去做容易的事情——我先去死吧!”恰好程婴家中也有一个正在襁褓中的婴儿,程婴含泪采取了调包之计,将自己的孩子抱上,与公孙杵臼一齐逃到了永济境内的首阳山中。让妻子带着赵氏孤儿朝另一个方向逃去。屠岸贾闻之,率师来追。程婴无奈只好从山中出来说:“程婴不肖,无法保生赵氏孤儿。孩子反正也是死,屠岸将军如能付我千金,我就告诉你孩子的藏身之处。屠岸贾答应了。程婴领路,终于找到隐匿山中的公孙杵臼和婴儿。杵臼当着众人的面,大骂程婴,他一边骂一边佯装乞求:“杀我可以,孩子是无辜的,请留下他一条活命吧!”众人当然不允。程婴眼睁睁地看着亲生儿子和好友公孙杵臼死在乱刀之下。程婴身负“忘恩负义,出卖朋友,残害忠良”的“骂名”,偷出赵氏孤儿来到了山高谷深、僻静荒芜的盂山隐居起来。

这一隐居就是十五年,就是这片人迹罕至的深山中,穿梭着一老一少的身影;就是这片世外桃源的泉林中,回荡着一老一少的对话;就是这片与世隔绝的沟谷中,积聚了一老一少的复仇力量。赵氏孤儿,终于长成了顶天立地的汉子。苍天不负有心人,程婴与赵武,在朝中韩厥的帮助下,里应外合,灭掉了权臣屠岸贾。赵氏冤情大白于天下,程婴忠义大白于天下,公孙杵臼忠烈大白于天下。最后的程婴,并未品味胜利的美酒,十数年积聚的丧子之痛,丧君之痛,丧友之痛一并袭上心头,程婴自刎而死,赵武为此服孝三年。

展开阅读全文

赵国和秦国都是嬴姓赵氏,这中间有什么关系

全文共 3226 字

+ 加入清单

现如今我们的姓氏指的都是同一个意思,但是在古代,姓氏最开始诞生的时候,其实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因此姓和氏的区别是很大的,如果弄混了就要出大乱子。而战国时期是姓氏发生改变的一个重要节点,而这一时期,赵国秦国之间一直都有深仇大恨,但是他们却同样都是嬴姓赵氏,这又是为什么?两国之间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1、周朝的祖先来历

秦赵同宗,简单说就是来自同一个祖先。也不是秦赵曾为一家,就是秦与周王室也曾为一家。如太史儋对秦献公说:周故与秦国合而别,别五百年复合,合十七岁而霸王出。只要往前追溯,周天子和春秋诸侯们总能追溯到一个祖宗。

就从华夏始祖黄帝讲起吧。黄帝有25个儿子,其中11个跟了母族的姓,另有14个得了姓,但其中有两对兄弟是同一个姓,所以也就是12姓,分别是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jí)、儇(xuān)和依。别以为只是12个名号,而应该看作是12个新的部族或族群。

为什么一定要说“或族群”?直接用部族或部落,不就行了。原因就是你得结合三代的社会基础。华夏不是草原,其社会基础主要是族群形态,越到后来越明显。比如西周分封诸侯,把姜子牙封到齐国。但不是姜子牙一个人带上天子诏命就去齐国当诸侯了。根本就没有天子诏命,即便有,当地人也不认。

这个分封的逻辑是:姜子牙率领姜姓整个族群,带着周天子给的一套青铜器,杀奔了齐地。对!没错就是杀过去的。因为这就是武装殖民。到了齐地,这伙青铜时代的君子们先要在这个地方建座城,然后以此为据点,对土著野人实施剑与诗的教育。简单说,服从统治就交钱,我们是君子、你们是野人;不服从统治就驱逐,我们是华夏、你们是蛮夷。所以,族群形态是三代的社会基础。于是,最好按照这个逻辑溯源五帝时代。

黄帝的正妃生了两个儿子,分别是玄嚣和昌邑。昌邑的儿子高阳才华横溢,所以黄帝死后,就由高阳继位,也就是五帝时代的第二位颛顼帝。

“帝高阳之苗裔兮”,屈原介绍自己的时候,首先就搬出了自己的祖宗。我是颛顼大帝高阳的后世子孙阿。所以,别说周秦同宗、秦赵同宗,这么算下来楚国也是同宗。大家都是一家人。古希腊玩的是各种神,而华夏玩的各种祖宗,但华夏子孙的祖宗们都能追溯到一块。最后的结果就是:大家都是一家人。所以,礼乐宗法以及后来的儒家文化,都是以这个想象的共同体构建出来的。

颛顼死后,继位的是伯父玄嚣的孙子高辛。这是五帝时代的第三帝,即帝喾。帝喾驾崩后,继位的是儿子挚,但挚的能力太差,就禅让给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即放勋。放勋就是五帝时代的第四帝,即尧帝。

但是,无论是挚还是尧,他们都不是帝喾的嫡长子,因为不是正妃姜原所生。是因为姜原没有孩子吗?不是,是因为姜原生的孩子太诡异。

据说,姜原在野外踩到了一个大脚印,然后怀孕、生了孩子。等这个不明不白的孩子降生了,姜原就把他给扔了。想想也是:你都不知道孩子他爸是谁,还怎么留着他?但是,这个孩子无论扔到哪里,哪里的鸟兽都会护佑他。于是,大家就认为发现了神迹:这孩子肯定与众不同,所以不能再扔了。于是,给这个孩子取名叫弃,也就是弃婴的意思。

弃,长大后,成了种田能手,并交给大家耕种的技术。于是,尧帝就任命弃为主管农业的长官。到了五帝时代的第五帝舜帝的时代,弃就被大家尊为后稷,也就是“粮食之神”。同时,“别姓姬氏”,就是说到后稷的这个时候,终于有了姓,即姬姓。不要小瞧“姬”这个姓,这可是黄帝的姓。所以,后稷算是被蓝血五帝一系承认了。而且“别姓姬氏”,后稷也有了自己的部族或族群。

而这个后稷,就是西周的始祖。周的始祖出现了,秦赵的始祖呢?秦赵的始祖早就出现了。2、秦赵的祖先是谁

五帝第二帝,即颛顼大帝,有一个女儿叫女修。周人的先祖是母亲踩了大脚印怀孕而来。秦赵的祖先更牛,是颛顼的女儿女修,吃了玄鸟下的蛋而怀孕所生。这个孩子叫大业,大业生子为大费。大费在大舜时代驯化家禽家畜有功,被尊称为伯益。同时,舜还赠了他一个姓,即嬴姓。

伯益的始祖要追到颛顼,算是黄帝蓝血一脉的外甥;后稷的始祖要追溯到帝喾,算是也被承认为皇帝蓝血一脉的子嗣。所以,周秦也算一家。

所以,秦赵的祖先都可以追溯到伯益。后来,秦赵是怎么分开的呢?

商汤代夏,嬴姓家族弃夏就商,于是成为商的开国元勋,一直效命于商。到了商纣王时期,嬴姓家族诞生了父子两个能人,父亲叫蜚蠊,是个神行太保戴宗式的人物,长了一双飞毛腿;儿子叫恶来,是个“力角犀兕,勇搏熊虎”的狠角色,出了名的大力士。父子二人靠着一身的本事,带领嬴姓家族效力于商纣王。

武王伐纣的时候,就把儿子恶来给杀了。而父亲蜚蠊恰巧不在纣王身边,于是逃过一劫。蜚蠊肯定要替儿子报仇,但也肯定打不过周武王,所以报仇这事也就没啥希望了。蜚蠊死后,被埋葬在霍泰山。三家分晋的时候,霍泰山的山神各种帮助赵无恤。原因就是霍泰山埋着人家老赵家的祖宗。霍泰山,就是今天的霍山,位于山西霍州。

蜚蠊不止恶来一个儿子,他还有一个儿子叫季胜,季胜生了儿子叫孟增。到了孟增一代,爷爷辈的仇恨就淡了,于是开始为周王室效力。在周成王时代,孟增被封到了宅皋狼这个地方。《战国策》记载三家分晋,智瑶向赵无恤索要的就是宅皋狼,位于今天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一带。智瑶向韩家索地、韩家给,向魏家索地、魏家也给。但为什么向赵无恤索地,赵无恤非要死磕呢?如果智瑶要的是老赵家的发迹地,那赵无恤也就有理由玩命了。

宅皋狼的孟增,生了一个孙子,叫造父。造父最厉害的本事就是驾车。周穆王周游列国的时候,徐国的徐偃王突然造反了。于是,就命造父驾车去平叛。传说造父驾车载着周穆王,一天之内狂奔千里,帮助周穆王把叛乱给平定了。因为这次立功,造父就被封到了赵城,大体位于今天山西省洪洞县赵城镇。以后,也就有了嬴姓赵氏,赵氏族算是“赐土以为氏”。3、秦国的来历

接下来就是秦国。

武王伐纣,顺手杀了恶来。但一定要明白三代的社会基础,即族群形态。恶来是一个人不假,但作为蜚蠊长子的恶来,同时也是嬴姓族群的世子领袖。领袖死了,却不代表这个族群也没了。

恶来的父亲蜚蠊,因为外出,所以没赶上武王伐纣。于是,或逃跑了、或死了。所以,一部分嬴姓族人,或跟着蜚蠊或跟着蜚蠊的次子季胜,去了山西。

但嬴姓族群的恶来这一支人,并没有因为恶来死了而灭族,也是后继有人的。关键是这一支是真正的长子大宗。但是,恶来一支却始终没能放下仇恨,也没有效力周王室。而没有王室的分封助力,这一支就只能荜露蓝蒌了。没有贵族身份,就是野人,而野人就是被统治对象。

但现在好了,山西一支嬴姓血脉终于混出头了,不仅能给天子驾车而且还有了封地。

于是,恶来这一支穷亲戚就来到了赵城,投靠赵氏。两只嬴姓子孙就在赵城发展,后来成为晋国的赵氏家族。到了恶来的五世孙非子的时候,非子带领这一支族人又来到了犬丘,大体推测是今天甘肃天水附近,后来在这里开支散叶。

也有说法是,受造父推荐,周王室启用了恶来之后的大骆(非子的父亲),将这一支嬴姓族群封到了汧河、渭河一带。

无论哪种说法,交集于非子一代,算是归附了周王室,开始为王室养马。非子因养马有功,被周孝王封到了秦地,同时还把让非子一支继承了嬴姓家族的祭祀权。而这一支就是后来的秦国。

但是,赵城的赵嬴、秦地的秦嬴,在这个时候还只是大夫。他们的封地,也只能是采邑。要升级为诸侯,秦嬴要等到平王东迁,赵嬴要等到三家分晋。

至于两支嬴姓子孙的身份,也好确定。因为有恶来的长子身份、有周王室认可的祭祀权,所以秦嬴才是嬴姓族群的大宗,是天下赢姓人的大族长。而嬴姓赵氏,只能是嬴姓族群的小宗。

这两支嬴姓子孙,算是继承了先祖血气,都非常能打。平王东迁的时候,岐山一带早被犬戎给打成了蛮夷之地。所以,周王室也没信心能收复故土了,索性就封给了秦嬴。而就是在一片蛮夷之中,老秦人硬是打出了一个诸侯国。到了战国时代,秦嬴的秦战国成为七雄第一强国。同时,赵嬴一支也不差,三家分晋后成为中原强国。战国末期,还能在战场搏杀的,只剩下两支嬴姓子孙建立的国家了。

展开阅读全文

赵氏孤儿说的是什么故事 赵氏故事真实的历史

全文共 2061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赵氏孤儿》这部剧还是非常好看的,如果不仔细看的话,你会发现这部剧很难有点看不懂的,但是不要紧的,下面我们一起来解析分析看看就好了,看看这个赵氏孤儿到底说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这个赵氏孤儿的真实历史真相又是什么呢?下面一起分析看看!

赵氏一族,惨遭灭门,孤儿在众义士帮助下成功复仇,这个脍炙人口的故事,胜利的那一方真的是秉持正义吗?

很多专业影评家都写过该电影的影评,但小编看后心中一直有个疑问,赵氏满门被灭,真的只是由于他们所说的屠岸贾对赵氏怀恨在心而致吗?难道赵氏就真的没有一点过错吗?抱着这一心态,我查阅了大量史书资料,终于得到答案。这个在中国脍炙人口的故事,其实并不简单……

一直以来,人们对“赵氏孤儿”这个故事的最深印象就是故事中一直宣扬“仁”和“侠”,正是这些“仁”和“侠”,才让的这个故事充满人间情义,温暖且动人。每个听过故事的人都会觉得故事中的公孙杵臼、程婴的是义士,他们对赵氏的情义动天,是当之无愧的儒之大者和侠之大者。

“赵氏孤儿”这个故事就是在这些艺术化的处理下,久而久之的就成了“历史”,乃至“信史”。然而,历史真相真的就是这些小说、电影、电视剧所描述的一样吗?

史书记载,“赵氏”乃春秋战国时晋国一世家,其在赵衰手中强大。赵衰是辅佐晋文公重耳成就春秋霸业的晋国国相,太史公曾高度评价过赵衰。在重耳和赵衰相继死后,赵盾(赵衰之子)辅晋襄公,掌晋国政。可是赵盾辅佐晋襄公没两年时间,他就猝然薨逝了,而晋国下任国君由谁来当,这一问题很是让赵盾头疼,而他的处理不当也为赵氏一族的覆灭留下了祸端。

因晋襄公之子夷皋太过年幼,如果由他继位,国家恐将不稳,赵盾也会受人诟病,被说成是欺负孤儿寡母的擅权奸臣。所以看重名声的赵盾决定立夷皋叔父公子雍为王,然而最后还是夷皋当上了国君。

这是由于赵氏一族在晋国的根基尚浅,并无强力外援。夷皋之母得知后,趁着公子雍(远在秦国为质)还未回国之际,数次苦求赵盾让夷皋继位,还给行磕头下跪大礼。饱受百姓非议的赵盾无奈只得答应立夷皋为君,他就是有名的晋灵公。

夷皋当上国君后,每天想的都是如何诛杀飞扬跋扈的赵盾。

成人后的晋灵公曾专门派遣刺客刺杀赵盾,不料,刺客不忍杀害国之栋梁(赵盾),最终自裁了事。晋灵公暴怒下又生一毒计,他以宫宴为幌,想在宴席上趁机诛杀赵盾,无奈消息灵通的赵盾很早的就逃之夭夭。然而赵盾走后没过几天,晋灵公就被他的兄弟赵穿弑杀。

得知消息的赵盾,急忙返回国都,料理残局。为了朝局稳定,他命赵穿从洛邑迎回重耳之子黑臀,让他即位,史称晋成公。可是此时晋国上下都为赵盾与刺杀国君的事件脱不了干系,一些史官更是在晋国国史上记载:“赵盾弑其君!”毫不隐晦此事。

黑臀为君七年后薨逝,后赵盾立黑臀之子据即国君位,史称其为晋景公。之后,历四朝而不倒的国相赵盾离世,其子赵朔承袭其所以权利和地位,注意:赵朔发妻乃晋成公之姐,所以新国相赵朔是晋景公姑父。此时,已经把柄国政三代的赵氏已彻底成为晋国的政治大族,在晋国国内拥有超然的地位,但也是这给赵氏一族带来了杀身之祸。

不能容忍赵氏的晋景公,以屠岸贾为刀,剿灭赵氏一族。屠岸贾,晋灵公旧臣,备受荒淫无度的晋灵公信赖,以之为心腹,晋灵公被杀后,他一心想着报仇,让得赵氏家破人亡。晋国国君姬据先将屠岸贾任命为司寇(司寇为卿大夫一级)掌全国刑狱、纠察等事务,这样做可以减少百姓舆论情绪,免除后患。

可他们没有料到的是,已佐理国政许久的赵氏把柄很难找出,而且他们又统领军队数十载,要从正面剿灭他们既师出无名又实力不够,所以他们另辟蹊径。屠岸贾还是觉得晋灵公的那条毒计好,他加以些许改变,换成了突然偷袭。他很快带人以雷霆万钧之势,突袭赵氏庄园,把自赵朔以下的赵氏一族杀的干干净净,片甲不留。

而后良心未泯的晋景公为了不让自己的姑母太过伤心,把身怀六甲的她接入晋国王室宫殿中,进行软禁和养胎。这个可怜女人,后来顺利生下一男婴,取名赵武,这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赵氏孤儿。

赵武成人后,杀了屠岸贾,报了灭族的血海深仇。后赵氏奋四世之余烈,到了赵武的曾孙赵襄子时,重新崛起赵氏虽不复往日之荣光,但也是晋国六大卿之一。六卿把柄国政,晋国王室已被架空。而后六卿相互开战、兼并,实力较为强大的韩赵魏三家联手灭掉了智家,瓜分了偌大的晋国,所以战国时期在晋国国土上出现了三个独立且强大的国家:韩国、赵国、魏国。至此,赵氏灭门惨案终于得以全报。

“三家分晋”是东周历史的一个重要节点,从此春秋逝去,大国崛起,互相吞并的战国时期降临。开始称孤道寡的赵氏一族,在晋王室被灭后,大肆粉刷,装扮历史,要不是古竹简的问世,我们还会一直以为赵氏一族真的就是难么的可怜、无辜与冤枉。(赵氏所写的历史中,他们一直都是忧国忧民,手握正义的)

整个历史真相看下来,我们丝毫感觉到那些影评人所说的“仁”、“侠”、“忠君”的存在,充满其中的都是一些打杀、权谋、血腥场面。可真正的历史不就是如此吗?半点也不假,成王败寇,它只能由胜利者书写、装扮。那些血腥、邪恶的历史,你不去认真地查询古籍,实地调查永远不得而知。

展开阅读全文

赵氏孤儿是真实的史事吗?赵氏孤儿案历史真相

全文共 916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赵氏孤儿》很多人还是非常爱看的,大家也知道还是不错的,大家也知道电影是根据历史事件改编的那么有人问了,这个赵氏孤儿的历史事件是真的吗?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这个赵氏孤儿案件的历史真相吧!

大家应该或多或少都听过赵氏孤儿这一个故事,也有很多的影视剧都会改编这一个故事来告诉大家一些历史的真相。但是也会有很多人问,这么残忍无比的事情,历史上面真的是存在的吗?如果是存在的话,又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在这里我觉得有一部剧可以让大家大致了解一下这一件事,那就是《赵氏孤儿案》。从这一部影视作品里面可以了解到,这个奸臣将朝廷上面一个大家族给灭门了的案件,可是有一个遗腹子被不为人知的留下了,于是门客程婴就将孩子的真实身份隐藏起来。并且还让他强大起来为自己家族报仇的这么一个故事。

这么一桩灭门惨案,真真实实的就出现在历史里面;当时国家也是处于一个四分五裂的状态,朝廷里面权势比较大的这个就是屠岸贾,另一个就是赵氏家族了。赵盾在生前不断为自己的家族扩大势力,但是到了最后还是抵不过后辈的张扬。赵氏的接班人就是能力有限,可是凭借着前人的的势力为所欲为,朝廷上面已经有很多人看不惯他们了。不过这一件事情皆因一个女人而引起,她是一个导火线,将这一场大爆炸引爆。这个女人是赵庄姬,实际上她是一个寡妇却和自己的小叔子私通,知道这件事以后的赵家就将这两个人赶了出去。也因为这样她就告上了皇帝那里,说这一个家族准备造反。屠岸贾又从中添油加醋,也就导致了整个家族覆灭了。

这一件事情是有历史证据的,剧情里面也是大致还原了真实。当时的时代里面,一个强大的家族在朝廷里面是可以占据绝大部分的权力的;也因为这样很多的大臣甚至到了君主都会很在意这些家族。有了这么一个借口,就可以借机去除一个威胁自己的家族,何乐而不为呢?历史是残酷的,像是这个家族一样被灭门的家族不在少数;但能够有那么一个遗腹子存留的家族并不多,不是每一个人都那么的幸运的。

由于这一件历史事件被改编了很多次,大家知道大概却不知真实。不过我可以告诉大家,这一件事表面上是由一个女人引起,但是实际还是因为这个家族内部的溃败才导致了这一些事情的发生。有的时候原本就溃败的事情,更有机会让人从背后给予致命的一击。

展开阅读全文

永年赵氏家族墓地

全文共 250 字

+ 加入清单

永年赵氏家族墓地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永年赵氏家族墓地为明代古墓葬,位于邯郸市永年县临洺关镇。 永年赵氏家族墓地为河北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临洺关镇:临洺关镇,永年县城所在地,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属河北省较大乡镇。全镇现辖32个村,总面积82平方公里,总人口13.5万。其中镇区面积1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5万亩,行政人口7.8万。邯郸市首批小康乡镇,首批现代化建设试点乡镇、“发展民营经济十强乡镇”、河北省“百强乡镇”。 临洺关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临名”始见于隋书地理志:“。

展开阅读全文

赵氏墓

全文共 253 字

+ 加入清单

赵氏墓为平湖市文物保护单位。

赵氏墓位于广陈镇北辇字扜,年代为宋代,类别为古墓葬。

1984年1月23日,赵氏墓被公布为平湖市文物保护单位。

广陈镇:平湖市广陈镇位于杭嘉湖平原,长三角地区,东接上海市,西临杭州市。全镇区域面积54.9平方公里,总人口39486人,耕地总面积3142公顷,有11个行政村和1个居民委员会,下辖183个村民小组,是省级教育强镇。广陈镇地处亚热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镇历年平均气温15.7度,历年平均日照2075.2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157.5毫米,无霜期为225天。气候温和湿。

展开阅读全文

赵氏孤儿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赵氏孤儿文言文原文原文及翻译

全文共 3111 字

+ 加入清单

赵氏孤儿原文

晋景公之三年,大夫屠岸贾欲诛赵氏。初,赵盾在时,梦见叔带持要而哭,甚悲;已而笑,拊手且歌。盾卜之,兆绝而后好。赵史援占之,曰:“此梦甚恶,非君之身,乃君之子,然亦君之咎。至孙,赵将世益衰。”屠岸贾者,始有宠于灵公,及至于景公而贾为司寇,将作难,乃治灵公之贼以致赵盾,篃告诸将曰:“盾虽不知,犹为贼首。以臣弑君,子孙在朝,何以惩谸?请诛之。”韩厥曰:“灵公遇贼,赵盾在外,吾先君以为无罪,故不诛。今诸君将诛其后,是非先君之意而今妄诛。妄诛谓之乱。臣有大事而君不闻,是无君也。”屠岸贾不听。韩厥告赵朔趣亡。朔不肯,曰:“子必不绝赵祀,朔死不恨。”韩厥许诺,称疾不出。贾不请而擅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杀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皆灭其族。

赵朔妻成公姊,有遗腹,走公宫匿。赵朔客曰公孙杵臼,杵臼谓朔友人程婴曰:

“胡不死?”程婴曰:“朔之妇有遗腹,若幸而男,吾奉之;即女也,吾徐死耳。”

居无何,而朔妇免身,生男。屠岸贾闻之,索于宫中。夫人置儿藳中,祝曰:“赵宗灭乎,若号;即不灭,若无声。”及索,儿竟无声。已脱,程婴谓公孙杵臼曰:“今一索不得,后必且复索之,柰何?”

公孙杵臼曰:“立孤与死孰难?”程婴曰:“死易,立孤难耳。”公孙杵臼曰:“赵氏先君遇子厚,子强为其难者,吾为其易者,请先死。”乃二人谋取他人婴儿负之,衣以文葆,匿山中。程婴出,谬谓诸将军曰:“婴不肖,不能立赵孤。

谁能与我千金,吾告赵氏孤处。”诸将皆喜,许之,发师随程婴攻公孙杵臼。

杵臼谬曰:“小人哉程婴!昔下宫之难不能死,与我谋匿赵氏孤儿,今又卖我。

纵不能立,而忍卖之乎!”抱儿呼曰:“天乎天乎!赵氏孤儿何罪?请活之,独杀杵臼可也。”诸将不许,遂杀杵臼与孤儿。诸将以为赵氏孤儿良已死,皆喜。

然赵氏真孤乃反在,程婴卒与俱匿山中。

居十五年,晋景公疾,卜之,大业之后不遂者为祟。景公问韩厥,厥知赵孤在,乃曰:“大业之后在晋绝祀者,其赵氏乎?夫自中衍者皆嬴姓也。中衍人面鸟噣,降佐殷帝大戊,及周天子,皆有明德。下及幽厉无道,而叔带去周适晋,事先君文侯,至于成公,世有立功,未尝绝祀。今吾君独灭赵宗,国人哀之,故见龟策。唯君图之。”景公问:“赵尚有后子孙乎?”韩厥具以实告。于是景公乃与韩厥谋立赵孤儿,召而匿之宫中。诸将入问疾,景公因韩厥之觽以胁诸将而见赵孤。赵孤名曰武。诸将不得已,乃曰:“昔下宫之难,屠岸贾为之,矫以君命,并命髃臣。非然,孰敢作难!微君之疾,髃臣固且请立赵后。今君有命,髃臣之愿也。”于是召赵武、程婴篃拜诸将,遂反与程婴、赵武攻屠岸贾,灭其族。复与赵武田邑如故。

及赵武冠,为成人,程婴乃辞诸大夫,谓赵武曰:“昔下宫之难,皆能死。我非不能死,我思立赵氏之后。今赵武既立,为成人,复故位,我将下报赵宣孟与公孙杵臼。”赵武啼泣顿首固请,曰:“武愿苦筋骨以报子至死,而子忍去我死乎!”程婴曰:“不可。彼以我为能成事,故先我死;今我不报,是以我事为不成。”遂自杀。赵武服齐衰三年,为之祭邑,春秋祠之,世世勿绝。

《赵氏孤儿》翻译

晋景公三年,大夫屠岸贾要诛杀赵氏家族。当初,赵盾还活着的时候,他曾经梦见他的叔叔抱着他的腰痛哭,非常伤心;之后又大笑,还拍着手唱歌。赵盾因为这个梦就去占卜,龟甲上烧出的裂纹中断,但后来又恢复了。

赵国一位名叫援的史官判断说:“这个梦是凶梦,不应该应验在您的身上,而是在您儿子身上,但是由于您的过错。到您孙子那一代,赵氏家族将更加衰落”。

屠岸贾一开始是受到灵公的宠爱和信任,到景公的时候他就做了司寇,将要发难,就先惩治杀灵公的逆贼以便牵连出赵盾,同时通告所有的将领说:“虽然赵盾没有意识到,他仍然是叛军的领袖。我们如何惩罚罪人?请杀了他们”。

韩厥说:“当赵盾在战场上死去时,我们的第一个皇帝认为他是无辜的,所以他没有杀他。现在你要屠杀他的后代了。这不是祖先的意愿,而是滥杀,滥杀是暴乱。对于一个部长来说,有一个伟大的事件,但不是君主。”屠岸贾不听。韩厥就告知赵朔赶快逃跑。

赵朔不肯逃跑,他说:“您一定能不使赵氏的香火断绝,我死了也就没有遗恨了。”韩厥答应了他的要求,他谎称有病不出门。屠岸贾不请示国君就擅自和将领们在下宫攻袭赵氏,杀死了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并且灭绝了他们的家族。

赵朔的妻子是成公的姐姐,有赵朔留下的身孕,她逃到景公宫里躲藏起来。赵朔的一位门客名叫公孙杵臼,杵臼对赵朔的朋友程婴说:“你为什么不死?”程婴说:“赵朔的妻子有身孕,如果有幸是男孩,我就奉养他;如果是女孩,我再慢慢去死”。

过了不久,赵朔的妻子分娩,生下男孩。屠岸贾听到后,到宫中去搜查。大人把婴儿放在裤子里,祷告说:“赵氏宗族要是灭绝,你就大哭;如果不会灭绝,你就不要出声。”搜查到这里的时候,婴儿竟然没有声音。

脱险以后,程婴对公孙杵臼说:“今天一次搜查没有找到,以后一定要再来搜查,怎么办呢?”公孙杵臼说:“扶立遗孤和死哪件事更难?”程婴说:“死很容易,扶立遗孤很难啊。”公孙杵臼说:“赵氏的先君待您不薄,您就勉为其难吧;我去做那件容易的,让我先死吧”!

于是两人设法得到别人家的婴儿背着,给他包上漂亮的小花被,藏到深山里。程婴从山里出来,假意对将军们说:“我程婴没出息,不能养活赵氏孤儿,谁能给我千金,我就告诉他赵氏孤儿藏在哪里。”将军们很高兴,同意派程英去攻打公孙杵臼。

杵臼假意说:“程婴,你这个小人哪!当初下宫之难你不能去死,跟我商量隐藏赵氏孤儿,如今你却出卖了我。即使你不能抚养,怎能忍心出卖他呢!”他抱着婴儿大叫道:“天哪!天哪!赵氏孤儿有什么罪?请你们让他活下来,只杀我杵臼可以吧”。

将军们拒绝立即杀害他们,杀死他们和孤儿。将军们认为赵的孤儿已经死了。他们非常高兴。但赵的孤儿还活着,程婴终于和他一起躲在山上。

过了十五年,晋景公生病,进行占卜,结果说是大业的子孙后代不顺利,是这个原因在做怪。

景公问韩厥,韩厥知道赵氏孤儿还在世,便说:“大业的后代子孙中如今已在晋国断绝香火的,不就是赵氏吗?从中衍传下的后代都是姓嬴的了。中衍人面鸟嘴,来到人世辅佐殷帝太戊,到他的后代辅佐的几位周天子,都有美好的德行”。

他说:“再往下到厉王、幽王时昏庸无道,叔带就离开周王朝来到晋国,侍奉先君文侯,一直到成公,他们世代都建立了功业,从未断绝过香火。如今只有君主您灭了赵氏宗族,晋国人都为他们悲哀,所以在占卜时就显示出来了。希望您考虑考虑吧”!

景公问道:“赵氏还有后代子孙吗?”韩厥就把实情完全告诉了景公。于是景公就与韩厥商量立赵氏孤儿,先把他找来藏在宫中。将军们进宫问候景公的病情,景公依靠韩厥的众多随从迫使将军们同赵氏孤儿见面。赵氏孤儿名叫赵武。

将军们不得已,只好说:“当初下宫那次事变,是屠岸贾策动的,他假传君命,并且向群臣发令,不然的话,谁敢发动变乱呢!如果不是您有病,我们这些大臣本来就要请赵氏的后代了。如今您有这个命令,正是群臣的心愿啊”!

当时就让赵武、程婴一一拜谢各位将军,将军们又袭击了程婴和赵武,杀死了他的家人。景巩把赵武原本属于赵的封地送给了他。

到赵武行了冠礼,已是成人了,程婴就拜别了各位大夫,然后对赵武说:“当初下宫的事变,人人都能死难。我并非不能去死,我是想扶立赵氏的后代。

如今赵武已经承袭祖业,长大成人,恢复了原来的爵位,我要到地下去报告给赵宣和公孙杵臼。”赵武啼哭叩头,坚持请求说:“我宁愿使自己筋骨受苦也要报答您一直到死,难道您忍心离开我去死吗”?

程婴说:“不行。他以为我能成就大事,所以他先于我死去;现在,如果我不重返生活,我会认为我的任务还没有完成。”所以他自杀了,赵武为程婴守孝三年,安排了祭祀之地。春秋祭祀是无止境的。

展开阅读全文

赵氏孤儿文言文翻译 赵氏孤儿翻译

全文共 1861 字

+ 加入清单

晋景公三年,大夫屠岸贾要诛杀赵氏家族。当初,赵盾还活着的时候,他曾经梦见他的叔叔抱着他的腰痛哭,非常伤心;之后又大笑,还拍着手唱歌。赵盾因为这个梦就去占卜,龟甲上烧出的裂纹中断,但后来又恢复了。

赵国一位名叫援的史官判断说:“这个梦是凶梦,不应该应验在您的身上,而是在您儿子身上,但是由于您的过错。到您孙子那一代,赵氏家族将更加衰落”。

屠岸贾一开始是受到灵公的宠爱和信任,到景公的时候他就做了司寇,将要发难,就先惩治杀灵公的逆贼以便牵连出赵盾,同时通告所有的将领说:“虽然赵盾没有意识到,他仍然是叛军的领袖。我们如何惩罚罪人?请杀了他们”。

韩厥说:“当赵盾在战场上死去时,我们的第一个皇帝认为他是无辜的,所以他没有杀他。现在你要屠杀他的后代了。这不是祖先的意愿,而是滥杀,滥杀是暴乱。对于一个部长来说,有一个伟大的事件,但不是君主。”屠岸贾不听。韩厥就告知赵朔赶快逃跑。

赵朔不肯逃跑,他说:“您一定能不使赵氏的香火断绝,我死了也就没有遗恨了。”韩厥答应了他的要求,他谎称有病不出门。屠岸贾不请示国君就擅自和将领们在下宫攻袭赵氏,杀死了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并且灭绝了他们的家族。

赵朔的妻子是成公的姐姐,有赵朔留下的身孕,她逃到景公宫里躲藏起来。赵朔的一位门客名叫公孙杵臼,杵臼对赵朔的朋友程婴说:“你为什么不死?”程婴说:“赵朔的妻子有身孕,如果有幸是男孩,我就奉养他;如果是女孩,我再慢慢去死”。

过了不久,赵朔的妻子分娩,生下男孩。屠岸贾听到后,到宫中去搜查。大人把婴儿放在裤子里,祷告说:“赵氏宗族要是灭绝,你就大哭;如果不会灭绝,你就不要出声。”搜查到这里的时候,婴儿竟然没有声音。

脱险以后,程婴对公孙杵臼说:“今天一次搜查没有找到,以后一定要再来搜查,怎么办呢?”公孙杵臼说:“扶立遗孤和死哪件事更难?”程婴说:“死很容易,扶立遗孤很难啊。”公孙杵臼说:“赵氏的先君待您不薄,您就勉为其难吧;我去做那件容易的,让我先死吧”!

于是两人设法得到别人家的婴儿背着,给他包上漂亮的小花被,藏到深山里。程婴从山里出来,假意对将军们说:“我程婴没出息,不能养活赵氏孤儿,谁能给我千金,我就告诉他赵氏孤儿藏在哪里。”将军们很高兴,同意派程英去攻打公孙杵臼。

杵臼假意说:“程婴,你这个小人哪!当初下宫之难你不能去死,跟我商量隐藏赵氏孤儿,如今你却出卖了我。即使你不能抚养,怎能忍心出卖他呢!”他抱着婴儿大叫道:“天哪!天哪!赵氏孤儿有什么罪?请你们让他活下来,只杀我杵臼可以吧”。

将军们拒绝立即杀害他们,杀死他们和孤儿。将军们认为赵的孤儿已经死了。他们非常高兴。但赵的孤儿还活着,程婴终于和他一起躲在山上。

过了十五年,晋景公生病,进行占卜,结果说是大业的子孙后代不顺利,是这个原因。

景公问韩厥,韩厥知道赵氏孤儿还在世,便说:“大业的后代子孙中如今已在晋国断绝香火的,不就是赵氏吗?从中衍传下的后代都是姓嬴的了。中衍人面鸟嘴,来到人世辅佐殷帝太戊,到他的后代辅佐的几位周天子,都有美好的德行”。

他说:“再往下到厉王、幽王时昏庸无道,叔带就离开周王朝来到晋国,侍奉先君文侯,一直到成公,他们世代都建立了功业,从未断绝过香火。如今只有君主您灭了赵氏宗族,晋国人都为他们悲哀,所以在占卜时就显示出来了。希望您考虑考虑吧”!

景公问道:“赵氏还有后代子孙吗?”韩厥就把实情完全告诉了景公。于是景公就与韩厥商量立赵氏孤儿,先把他找来藏在宫中。将军们进宫问候景公的病情,景公依靠韩厥的众多随从迫使将军们同赵氏孤儿见面。赵氏孤儿名叫赵武。

将军们不得已,只好说:“当初下宫那次事变,是屠岸贾策动的,他假传君命,并且向群臣发令,不然的话,谁敢发动变乱呢!如果不是您有病,我们这些大臣本来就要请赵氏的后代了。如今您有这个命令,正是群臣的心愿啊”!

当时就让赵武、程婴一一拜谢各位将军,将军们又袭击了程婴和赵武,杀死了他的家人。景巩把赵武原本属于赵的封地送给了他。

到赵武行了冠礼,已是成人了,程婴就拜别了各位大夫,然后对赵武说:“当初下宫的事变,人人都能死难。我并非不能去死,我是想扶立赵氏的后代。

如今赵武已经承袭祖业,长大成人,恢复了原来的爵位,我要到地下去报告给赵宣和公孙杵臼。”赵武啼哭叩头,坚持请求说:“我宁愿使自己筋骨受苦也要报答您一直到死,难道您忍心离开我去死吗”?

程婴说:“不行。他以为我能成就大事,所以他先于我死去;现在,如果我不重返生活,我会认为我的任务还没有完成。”所以他自杀了,赵武为程婴守孝三年,安排了祭祀之地。春秋祭祀是无止境的。

展开阅读全文

赵氏孤儿:感天动地的历史真相

全文共 4666 字

+ 加入清单

赵氏孤儿”无疑是一个煽情催泪的故事:赵家遭遇奸臣灭门,孤儿侥幸死里逃生,八位义士前仆后继,血海深仇终得昭雪。

正是洋溢其中的感天动地的情义,价值千金的忠诚,让这个故事受到了古今中外观众的追捧,在其中,大家找到了久违的“坚持”和“温暖”,心灵得到了一遍又一遍的抚慰。但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转述和接受的过程中,历史的本来面貌渐渐被大家遗忘了、忽略了,故事重复千变就成了历史,然后就变成了信史。然而,历史真的会有如此多情,如此煽情,如此矫情吗?历史上的“赵氏孤儿”又是在什么样的情形之下成为孤儿的?历史上真实的“赵氏孤儿”关乎正义和忠诚吗?

既然是说“赵氏孤儿”的故事,我们第一个问题就是,“赵氏”指的是谁?这一切要从晋文公开始。

晋文公名曰重耳,乃春秋时期晋国献公的儿子。重耳大名鼎鼎,经历坎坷而传奇。他的坎坷遭遇和一个女人有关,这个女人就是骊姬。

在一次战争中,作为胜利者,晋献公得到了两个女孩——骊氏姐妹。晋献公将她们纳入后宫,宠爱无比。等到骊姬生下一个男孩之后,晋献公为了表达自己对于骊姬的喜爱,就决定废掉原来的太子,改立骊姬的孩子。

另立太子当然是件大事,晋献公也深知其中的利害。为了清除障碍,他决计就将包括原来的太子和重耳在内的诸王子打发到外地去。即使这样,骊姬依然不放过他们,极尽落井下石之能事,太子和重耳他们只好流亡别国。

这是一次漫长的流亡。等重耳再次踏上晋国的土地之时,已经是19年之后。令人欣慰的是,流亡归来,重耳就被拥立为晋国国君。

在这漫长的流亡生涯中,重耳身边始终有一帮忠实的拥趸跟随。其中最重要而且功劳最大的一个人就是赵衰。

赵衰有多重要呢?一个例子也许可以说明问题。

在重耳流亡到齐国的时候,齐桓公以礼相待,很给重耳面子,不仅把公室的女儿嫁给他,还送给了他80匹骏马。重耳没有受到过如此的待遇,因而,在温柔富贵乡里,他丧失了所有的斗志,感觉就这样在齐国终其一生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他这样想可以,但跟随他的人不干了。是啊,大家跟随你,就是觉得你有前途有奔头是潜力股啊,一旦你重耳在齐国止步不前,每天醇酒妇人享受起来,不再想着杀回晋国,大家辛辛苦苦跟随你这么多年,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关键时候,赵衰果断出手,用高度酒将重耳灌醉,在其半梦半醒之际,直接装进车里拉出了齐国国境。待重耳酒醒之后,早已被赵衰他们拉到了另外的国家。很显然,若没有赵衰他们的坚定支持,没有赵衰他们的苦口婆心,就不可能有重耳后来的发迹。用《史记》的话来评价赵衰就是:“文公所以返国及霸,多赵衰计策。”所以,重耳做了国君,功劳最大的赵衰就被封为原邑大夫,并且在朝堂之上代理晋国国政,他的身份一下子变成了晋国的公卿。

赵衰的继承人是他的儿子赵盾,在晋文公重耳去世之后,赵盾继续代理晋国国政,辅佐晋文公的儿子晋襄公。

赵盾主持国政两年之后,晋襄公就去世了。晋襄公的去世,给赵盾出了一个大难题,这个难题给赵盾以后的日子带来严重的影响。

这个问题和晋襄公的太子有直接关系。

晋襄公的太子叫夷皋,本来父死子继,理所应当,但是,因为当时夷皋年纪太小,赵盾觉得这孩子生活尚且不能自理,怎么作国君?因此,赵盾打定主意,不让太子接任,要改立晋襄公的弟弟、太子的叔叔、当时正作为人质滞留在秦国的公子雍为国君。主意既定,赵盾马上就付诸行动,在第一时间派使臣前去秦国迎接公子雍。

从这一行动可以看出在晋国政坛上,赵盾已经到了只手遮天、随心所欲的程度。

但是,赵盾也有赵盾的缺点和软肋。他是靠了他的父亲追随重耳才换来了今天的地位,在某种程度上,赵盾只能算是“权二代”,“权”而不“贵”。虽然赵盾位高权重,但和晋国统治者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在宗法社会,赵盾实在称不上贵族。他们赵家在晋国政坛也没有足够的人脉关系,没有人脉关系就等于没有足够的实力。

太子夷皋的母亲就是拿捏准了这一点,开始找赵盾讨说法,表面上她用的武器是眼泪,但实际上她真正的武器是她背后的宗族。太子既然能被立为太子,他背后一定有一批既得利益者。而赵盾也许正是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才以太子年龄太小为借口,要另立国君。一旦成就此事,赵盾就有了立国定主之功,不但有效地改变了晋国的政治生态,而且将更加突显其位高权重的形象。

太子背后的力量不肯善罢甘休,太子的母亲更是不依不饶。她每天第一件事就是拦着赵盾,啼哭不止,她甚至不顾身份,见到赵盾就下跪,弄得赵盾手足无措。她只问赵盾一个问题:“请你告诉我,刚去世的襄公有什么过错,你为什么要抛弃他的太子而另立国君?”问得赵盾是哑口无言。

赵盾为此事忧虑,越想心越虚,太子背后的势力、太子母亲背后的势力,不知比赵盾强多少倍,如果另立别人顶替太子,也许会有想不到的事情发生。赵盾骑虎难下,只好改弦更张,答应按既定方针办,国君的位子还让太子来坐。接任的太子就是后来的晋灵公。

这件事情又说明虽然赵盾只手遮天,但他还有所顾忌,不能为所欲为。

太子即位,可被赵盾正式派到秦国去迎接雍的人已经在归途上。无奈之下,赵盾只好再派一支小分队,去拦截并干掉早前派到秦国应请公子雍的那批人。赵盾必须把这个屁股擦干净。

既想只手遮天,又不能无所顾忌,同时思维又不缜密,这样的人想平平安安占据高位,似乎不会有那么容易。在他志得意满之时,危机已悄悄向他走来——在太子母亲的心目中,在太子拥护者的心目中,在太子也就是后来的晋灵公本人的心目中,赵盾是一个心怀不测的奸邪小人,是自己的敌人。

这样的情形之下,慢慢长大的晋灵公该怎样处理和赵盾的关系呢?历史的记载很耐人寻味。

长大后的晋灵公自暴自弃,骄纵无常,其行为到了让人瞠目结舌的程度。譬如,他平时喜欢爬到王宫最高的建筑上,用弹弓往下射过往的行人。行人为了不被射中,就会四处躲闪。每当晋灵公看到下面的行人惊慌失措、像无头苍蝇逃窜的样子就会特别开心。晋灵公爱美食,但胃口很刁,有一次吃熊掌,他觉得厨师做得火候不到,就传令杀掉厨师,大卸八块,放在筐子里让宫女们顶在头上运到外面去。

晋灵公这样的荒淫无道,表明了一种态度:你赵盾不是执掌国政吗?我偏不和你配合,偏不和你合作。当年你连废掉我的心思都有,我今天为什么还要和你一唱一和呢面对这种情况,主持国政的赵盾只有时时进谏,灵公呢,则是任凭风浪打,稳坐钓鱼台,对于赵盾的意见一概不予理睬。一来二去,两人的关系就发展到了不可调和的程度。

这就出现了《赵氏孤儿》中所讲述的情节:晋灵公派刺客去杀赵盾,结果被派去的刺客中途撂挑子,自寻短见去了,赵盾侥幸得以存活。一计不成,再生一计。晋灵公以宴请为名,想趁机埋伏好士兵除掉赵盾,可是中间有人给赵盾通风报信,赵盾再次逃脱。

这些后来都成了晋灵公的罪名,但是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想一想,就会发现事情的不可思议之处:一般来说,用刺客去杀人的人,往往都是弱势群体,譬如燕太子丹让荆轲去杀秦始皇等等。而身为国君的晋灵公居然用如此的手段来解决问题,可见在晋灵公那里,赵盾已经到了尾大不掉的程度。

晋灵公连续两次下手都没能得逞,赵盾又该如何应对呢?三十六计,走为上。于是,赵盾仓皇出逃。赵盾这一逃却逃出来了意外。

赵盾前脚刚走,晋国后脚就出了大问题:赵盾的同父异母兄弟名叫赵穿,他就在朝廷之上公然杀死了晋灵公,此时,赵盾连晋国国境还没有出呢。

赵盾闻听消息,马上兴冲冲调头返回。在第一时间赶到了晋国都城,料理乱局。他果断地让赵穿从周朝的京城迎来晋文公重耳的儿子,晋襄公的弟弟,晋灵公的叔叔黑臀,让他即位,这就是晋成公。

史书没有记载在晋灵公被杀这一事件中,赵盾到底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但有一点是明确的,晋灵公的被杀,赵盾难逃干系。

果然,不久之后,晋国朝野就对此有了风言风语。国人这么议论赵盾:“你身为正卿,说是逃亡,却连国境都没有走出。等到你回来继续主持朝政之时,你也不追查国君被杀的事件,更不去诛讨逆贼,真有你的啊!”

所以,晋国的史官就在史书上这样记载:“赵盾弑其君!”意思就是赵盾有杀君之罪。这个史官名叫董狐,董狐因在此事上坚持原则而名垂青史。孔夫子曾对此大加赞赏。后来文天祥在《正气歌》里也曾这样写道:“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通过这些,我们也许可以看到,世人和历史并没有站到赵盾这边。同时这也让我们看到,历史上真实的赵盾,和《赵氏孤儿》中赵盾的形象相去甚远。

晋成公在位七年之后去世,在赵盾的帮助下,晋成公黑臀的儿子据即位,他就是晋景公。在晋景公的时候,赵盾去世,他的儿子赵朔承袭了他的爵位,其夫人则是晋成公的姐姐。此时,赵家已经成为晋国政坛上炙手可热的势力了。然而物极必反。晋景公即位之后,要对赵氏家族下手了。

此事事关重大,晋景公在下定决心之前,显然做过周密的部署。

首先,他把行动的前锋选定为屠岸贾,之后将屠岸贾提拔为司寇。司寇地位较高,略相当于卿,主要职责就是掌管刑狱、纠察等事务。

为什么选定屠岸贾呢?

首先,因为屠岸贾这个人是当年晋灵公的近臣,深得晋灵公的信任。而晋灵公是被赵盾的兄弟赵穿杀害的,因此,屠岸贾对赵氏家族心怀不满,由来已久。

其次,他要让让屠岸贾制造政治舆论。因为屠岸贾负责刑狱、纠察等事务,因此,他就有资格重提晋国历史事件,譬如重新审查晋灵公被杀事件。屠岸贾果然以晋灵公被杀事件为突破口,抓着这件事不放手,扬言要惩治当年杀害晋灵公的元凶。这样一来,赵穿就在劫难逃,赵穿是赵盾的兄弟,此事最终也必然会牵连到已经去世的赵盾。一旦牵连到赵盾,那么赵盾的儿子赵朔就岌岌可危了。因为屠岸贾公开宣称:“赵盾虽然不知情,但仍然是逆贼之首。做臣子的杀害了国君,他的子孙却还在朝为官,显然这不符合道德和法律,必须予以纠正。”

这是赵盾家族长期控制国政、朝政的自然反弹,也是晋景公意欲结束大权旁落局面所做的一次努力。很明显,这次重提历史的举动,矛头针对的是赵朔,根本目的在于改变眼下晋国政治格局的对比。

但是,经过了赵衰、赵盾、赵朔三代的努力,赵氏家族在晋国政坛上已经发展出来了一支相对稳定的力量,为了降低行动的风险,屠岸贾采取的是突然袭击的战术。他带领将士在下宫突袭赵氏,杀死了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并且灭绝了他们的家族。

在这次大清洗中,晋景公还没有丧心病狂到六亲不认的程度。在赵氏被灭门之时,晋景公为自己的姑妈留了一条生路,让怀孕的姑妈躲到自己的宫殿里,这个可怜的女人因此保全了性命。

赵朔的妻子后来生下来一个男婴,这个男婴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赵氏孤儿。他的名字叫赵武。

这段史实,就是赵氏孤儿之所以成为孤儿的原因,可以看做赵氏孤儿前传。

这个命苦赵氏孤儿,将要迎来什么样的命运呢?

经过四代的积蓄和发展,至赵襄子时代,赵家再次成为晋国政坛重要的政治势力,赵氏和知氏、范氏、中行氏、韩氏、魏氏号称晋国六卿。六卿之间勾心斗角,相互火并,最终的结果是,韩赵魏三家灭掉了晋国,三分其地,并建立起来了韩国、赵国、魏国。

赵氏家族终于跑赢了晋国,和别人一起瓜分了晋国!在这里,我们依然看不到戏剧《赵氏孤儿》中所宣扬的“忠君”。

“三家分晋”是个标志性事件,一般也被看作是春秋和战国两个时代的分界线。晋国被一分为三,从此灰飞烟灭,代之而起的是三个国家。

建立了国家的赵氏,对历史进行了大规模的美容,因此,我们在他们自己所记录的历史中,看到的满是冤枉和委屈,看到的是他们代表了正义和道德,赵氏孤儿的故事也被重新改写,将晋国政坛的你死我活的斗争,加入了忠奸对立的元素,并且自己总是站在正义的一边。

但是,历史哪有那么矫情?历史只能更血腥,更残忍,更加你死我活。感动了东方和西方的赵氏孤儿的故事,说到底只是文学故事,只是舞台上的故事,历史上曾有相关的影子,但却是另外的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