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词类

词类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词类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词类问题。

分享

浏览

5153

文章

7

语文中什么是词类活用

全文共 1747 字

+ 加入清单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或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非常普遍,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特点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在现代汉语中,普通名词一般不能用作状语,古今有别。

不及物动词类:

①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陈涉世家》)

③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④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满井游记》)

及物动词也有活用为使动的,但较少见。例如:

①晋侯饮赵盾酒。(《左传沸》)

②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贾谊《过秦论》)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就是当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后,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具有这个形容词

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例如:

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②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洲》)

3)名词的使动用法:

就是当名词活用为动词后,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

例①: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毛遂自荐》)臣:使……称臣。

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王:使……为王。

数词作动词

把表示某种数量的数量词按动词的语法规则使用,并表示与该数量相关的行为变化,这就是数量词活用为动词。

例①霸主将德是以,而二三之,其何以长有诸侯乎?[做霸主是凭德行,但贵国(晋)使自己的德行没有定准,那怎么长期掌握诸侯呢?]

②籍令秦始皇长世,……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假若秦始皇长寿的话,……那么即使是使秦始皇与三皇并列变成四皇,与五帝并列变成六帝,也不能比拟秦始皇的隆盛)

[简析]数词的使动用法,在于使事物发生数量的(如例②的“四”“六”)或以数量为比喻的(如例①的“二三”,“使……反反复复”)变化。

名词作状语

1)动词前面有名词,如果此名词不是句子的主语,一定活用作状语。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2)表示时间、方位的名词常常活用为状语。

例:南取汉中,西举巴蜀……(《过秦论》)

形容词作动词

把表示某种性状的形容词按动词的语法规则使用,并表示与该性状相关的行为变化。或形容词活用作一般动词就是形容词作谓语且带了宾语(又不是使动意动用法)。这就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例:邻之厚,君之薄也——《烛之武退秦师》

厚、薄皆为形容词,在这解释为变雄厚、变薄弱,做动词用

名词作动词

古代汉语当表示同某事物或方位处所等有关的行为变化时,常常使用表示这一事物、方位处所的名词来表示,这就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①规律:名词连用,非并列修饰关系,且无谓语,一般前一个名词做动词。

例:晋军函陵。——《烛之武退秦师》

军为名词,在这里就解释为驻军,作动词用

②规则:名词后紧接代词或所处名词,介宾短语。名词活用做动词

今王鼓乐于此。鼓乐:击鼓奏乐

③名词前有副词或能愿动词(欲,能)名词活用做动词

云霏霏兮欲雨。雨:下雨

④名词前用“而”与动词或动词性短语相连接,名词活用做动词

扣舷而歌之。歌:唱歌

衣冠而见之。衣冠:穿上衣服,戴上帽子

意动用法

其动词和宾语的关系,需要用“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的语言形式去理解或语译。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语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和状态。

例如:

①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②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韩非子匪的选罚》)

2)名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语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看作这个用作意动的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

例①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②父利其然也。(《伤仲永》)

③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魏禧《大铁锥传》)

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其动词和宾语的关系,不一定需要用“使宾语怎么样”的语言形式去理解和语译。

例:①焉用亡郑以陪邻?

②项伯杀人,臣活之。

③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以上例句中的“亡”“活”“忿恚”都是不及物动词,都不能带宾语,但因分别跟了“郑”“之”“尉”,成为使动用法。“亡郑”即“使郑国灭亡”;“活之”即“使之活”,这里可译为“救了他”;“忿恚尉”即“使尉忿恚(发怒)”。

1)动词的使动用法:

是指主语所代表的人或物不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而是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发出这个动作。

例如:

展开阅读全文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词类活用之名词作动词

全文共 198 字

+ 加入清单

名词用作动词

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如:"始见中原气象,泰然不肉而肥矣"中的"肉",就是吃肉的意思。

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动词的名词,并解释之。

1、沛公欲王关中王:统治

2、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敌:攻击

3、流血五步,天下缟素。缟素:穿孝服

4、大楚兴,陈胜王王:称王

5、范增数目项王。目:示眼色

展开阅读全文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词类活用之名词作状语

全文共 196 字

+ 加入清单

名词状语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做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一月月,合起来引申为慢慢、逐渐。

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名词用作状语的词语,并加以解释。

1、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云、响、景:像云彩、回声、影子一样

2、人皆得以隶使之隶:像对待奴隶一样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每天

展开阅读全文

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之词类活用

全文共 690 字

+ 加入清单

词类活用

文言文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某些实词临时改变它原来所属词类的意义和功能,当成另一类词使用,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词类活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名词活用为动词。

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中的“域”意思是限制。

一狼洞(打洞)其中

妇抚儿乳(喂奶)

名(取名)之者谁

公将鼓(击鼓)之

置人所罾(用网捕)鱼腹中

狼不敢前(上前)

愿为市(买)鞍马

不能名(说出)其一处也

②名词作状语。

如“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中的“箕畚”指用箕畚(装土石),表示运输的工具。

其一犬坐于前(像狗一样)

③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如:“此皆善良”中的“善良”指善良、诚良的人。

温故而知新(旧的知识新的知识)

择其善(优点长处)者而从之

亲旧(亲戚朋友知其如此)

将军身被坚执锐(坚固的盔甲锐利的武器)

百废(废弃的事情)具兴

④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如:“亲贤臣,远小人”中的“亲”“远”意为亲近,疏远。

京中有善(擅长善于)口技者

恢弘志士志气(发扬光大)

⑤动词活用为名词。

如:“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中的“出”“入”意为出产的东西,收入的东西。

猛浪若奔(奔跑的马)

屠(屠户)惧,投以骨

⑥意动用法。某些名词、形容词带了宾语,语意含有“以……为……”,“认为……是……”

A:名词的意动,主观上认为宾语是什么

例:父利其然也。利:原为名词,现做意动动词,可译为“认为这样是有利的"

B:形容词的意动,主观上认为宾语具有某种特征、特点。

例:不耻下问(认为…是耻辱)

一览众山小(认为…都是渺小的)

固以怪之矣(认为这样很怪异)

⑦使动用法

A:动词的使动用法。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使…恼怒)

B: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无案牍之劳形(使…劳累)

展开阅读全文

语文文言文知识点词类活用之使动用法

全文共 392 字

+ 加入清单

词类活用知识点总结

使动用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怎么样”的意思。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是由名词、形容词活用来的,活用之后,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有所改变。

①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和它的宾语在一起,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产生这个动词表示的动作行为。如“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饿”是动词,因后面带宾语“其体肤”,就活用为使动,“使体肤经受饥饿”。

②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带上宾语,假使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和状态,那么形容词活用为使动动词。如“凄神寒骨”(《小石潭记》)中的“寒”,本是形容词“寒冷”,因其后带宾语“骨”,意为“使骨寒”,成为使动。

③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带宾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如“汗牛充栋”(《黄生借书说》)中的“汗”本是名词“汗水”,因其后带宾语“牛”,意为“使牛出汗”,成为使动。

展开阅读全文

语文文言文知识点词类活用之意动用法

全文共 256 字

+ 加入清单

词类活用知识点总结

动用

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以为)……怎么样”的意思。

①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做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如“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中的“宾客”,本为名词,“宾客其父”为动宾结构,“宾客”就活用作动词,意思是“以其父为宾客”。

②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是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如“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中的“异”为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异之”就是“以之为异”,“认为这事奇怪”。

展开阅读全文

语文文言文知识点词类活用之一般名词作状语

全文共 284 字

+ 加入清单

词类活用知识点总结

一般名词状语

①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如“途中两狼,缀行甚远”(《狼》)中的“途”,原意为道路,这里作状语,是“在道路上”的意思。

②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如“失期,法皆斩”(《陈涉世家》)中的“法”,原意是“法律”,这里作状语,修饰动词“斩”,表示行为的依据,是“按照法律”的意思。

③表示行为的身份或对待的方式。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项羽本纪》)中的“兄”,本为名词,转化为状语,是“用对待兄长的礼节”的意思。

④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如“其一犬坐于前”(《狼》)中的“犬”,本是名词“狗”,在这儿作状语,意思是“像狗一样”。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