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老话

老话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老话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老话问题。

分享

浏览

3096

文章

5

冬天打雷老话怎么讲

全文共 446 字

+ 加入清单

冬天打雷俗称冬打雷或雷打冬。在冬季,雷打冬这种天气虽然不常见,但是是存在的,有农谚说立冬打雷要反春,民间也有 雷打冬,十个牛栏九个空之说。冬天打雷,预示着天气阴冷,冰雪多,连牛都可能被冻死。在古代由于科学技术不发达,人们认为冬天打雷是不祥之兆。

汉代易学泰斗京房说:天冬雷,地必震。他认为冬天打雷是因为春夏之季滥杀生灵所致,人类倘不思过悔罪,冬天必将吹起暖风,以致天下虫害猖獗,瘟疫四起。谚语春雷不发冬雷不藏,兵起国伤,春正月雷,民不炊,为丧为疫,也是这个意思。

气候中的一些反常现象偶有发生,民间便有春花秋开雷打冬,开春蛙鸣六月雪之说。对此,气象学家的解释是:由于受大陆冷气团控制,冬季空气寒冷而干燥,加之太阳辐射弱,空气不易形成剧烈对流,因而很少发生雷阵雨。但有时冬季由于天气偏暖 ,暖湿空气势力较强,当北方偶有较强冷空气南下,暖湿空气被迫抬升,对流加剧,就会形成雷阵雨,出现所谓的雷打冬现象。所以冬打雷不过是一种天气现象,跟凶吉祸福毫无关系,因此我们应该破除这种迷信概念,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展开阅读全文

老话 一生饭量有定数谁先吃完谁先故 吃饭和寿命长短有关

全文共 614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吃得多,死得快”,这是一句流传甚广的老话。听起来有些玄乎,但其实这句话背后蕴含的道理却值得我们深思。这句话的含义是:人吃饭的总量是有限的,无论吃多吃少,都不会改变这个事实。吃得过多会给身体带来负担,加速身体的衰老和死亡。老人常常劝人少吃或适量吃饭,不是让人吃得太多。

1

事实上,这句话也与现代科学的研究相符。研究表明,饮食对人的寿命有着重要影响。吃得过多会导致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一系列健康问题,这些问题都会缩短人的寿命。相反,适量控制饮食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延缓衰老,从而延长寿命。应该正确对待饮食,保持适量、均衡的饮食习惯。

2

一生饭量有定数,谁先吃完谁先故”这句话听起来像迷信,但实际上,也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人的寿命是由多个因素决定的,饮食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适量控制饮食,避免暴饮暴食,不仅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还能延缓衰老,延长寿命。

不能简单地把所有老话都当成真理。很多古人的认识和理解是有限的,其观念和现代科学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在对待老话时,人们应该保持科学的态度,要尊重传统智慧,还要结合现代科学的研究成果,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从而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这些老话背后的道理。

3

“吃得多,死得快”这句话虽然听起来有些玄乎,但其背后蕴含的道理是很深刻的。人们应该正确对待饮食,保持适量、均衡的饮食习惯,从而保持身体健康,延缓衰老,享受更长寿命。也应该结合现代科学的研究成果,不断探讨和理解这些传统智慧背后的道理,更加健康地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怎么理解老话“头发硬而粗,一生好辛苦”这句话?

全文共 787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这个俗语也还是比较有意思的,很多俗语看起来还是非常非常给力的非常有道理的,最近很多人也都说了有一句叫什么“头发硬而粗,一生辛苦”这样的语句了,那么这个说法到底对不对呢?又有什么样的内涵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吧!

从生物学来说,这种说法其实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在平常生活中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城市中的中年人往往比农村地区的中年人脱发更明显,这都是为什么呢?

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在城市中生活的中年人生活压力在很大程度上是大于在乡村地区生活的人的,在农村地区,许多产业往往不是很发达,很多工作模式其实还是靠简单朴素的劳动来完成的,所以对于农村地区的青壮劳动力来说,体力劳动是大于脑力劳动的。

但是在城市中的青壮劳动力来说,产业的发达跟设施的升级,让他们进行的是更多的脑力劳动,而且在常年的职场上的亚健康,让他们的身心压力都比较大,所以很多人经常年纪轻轻究竟开始大把大把的掉头发。

从辛苦程度上来说,那些经常进行体力劳动的人好像是大于在办公室对着电脑的城市白领的,再加之中国人传统中对于体力劳动的不尊重,便会有那些从事体力劳动者命途艰苦的印象,所谓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身体素质更好的劳力者就变成了社会地位较低的群体,他们也在表面上看起来是“一生好辛苦”。

在生活中,那么头发硬而粗的人体力也更旺盛,性格也往往更加直爽,所以他们注定是闲不下来的。

在答主的老家有一位终生未娶的老人,虽然年龄已近70,但是他身体很硬朗,不仅腿脚利索,干什么事情都很麻利,而且经常一个人跑到地里干农活,有时候干的比一些年轻人还快。

他的头发虽然花白,但是却很硬,这就与他常年一个人生活的经历有关,他比那些在城市中的人进行的体力劳动要大得多,但是身体上的亚健康却很少,虽然在外人看来他的一生很辛苦。

因此,这句话其实是将因果颠倒的,正确的说法应该是“一生好辛苦,头发硬而粗”!

展开阅读全文

农村老话“腊月忌尾,正月忌头”的意思 过年禁忌

全文共 907 字

+ 加入清单

农村老话腊月忌尾,正月忌头”,在农村过年你都知道哪些禁忌

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村娃,从小没少听一些过年的禁忌,大多还都是以老俗语形式流传下来的,是古人人生经验的总结,像“腊月忌尾,正月忌头”,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所谓“腊月忌尾,正月忌头”,是说从腊月到正月这期间,也就是岁末年初,需要注意一些禁忌。那么,过了这么多年的年,你都知道哪些禁忌?

1、腊月忌讳搬家(老话说“人搬三道空,火搬三道熄“。腊月天气又偏寒,这个时候搬家可能会给人带来各种不适应导致生病什么的,所以腊月忌搬家)

2、腊月忌讳借钱。(经常听村里老人说:别在腊月、正月向人讨债。同时,在腊月期间不要借钱给外人,因为借钱出去意味着破财、晦气,你自家的财气向外流,不是好兆头)

3、大年初一忌扫地、忌往外泼水。(说法是别把自家的“财”给扫出去了)

4、大年初一不煮新饭菜,要吃除夕的过年饭。(意喻去年的东西吃不完,年年有余)

5、年间不可吃稀饭。(说是过年的时候吃稀饭,一年中若有远行,则会碰到大风雨或遭意外)

6、不可以打人、骂人,口出恶言、秽言。(春节是一年的开始,如果打人骂人,那一年都要在纷争中度过,就算是自家小孩犯了错,父母也不可以打骂儿女,实在是很多淘气小孩的“免死金牌”!)

7、大年初一、初二不能洗衣服。(说是初一、二是水神的生日,所以这两天不要去洗衣服。;而且洗衣服的水流出去了,也意味着“财气”流走了)

8、叫别人起床,不能直接叫姓名。(大年初一叫别人起床,不能直唤其姓名,不然对方这一年都要被催促着做事,意头不好)

9、初一到初五,白天不可午睡。(毕竟是过年期间,客人比较多,如果午睡的话,那来了客人就不好接待了;也喻意着人一年都会懒惰)

10、嫁出去的女儿,初二才能回娘家。(嫁出的女儿如果初一回娘家会导致娘家贫穷,且会给亲兄弟带来厄运,所以要等到初二才能回娘家)

但是,俗话也说“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其特有的风俗,就像有人是二六过大年,有人是二七过大年,还有在二九的。但是,大体上年间的忌讳也会许多的相似之处。虽然有一些“小迷信”色彩,但是这也是“年味”的一种体现,你说是不是?

而关于“腊月忌尾,正月忌头”,你们村还有什么别的忌讳吗?

展开阅读全文

人老话多太唠叨怎么办

全文共 4727 字

+ 加入清单

目录:

第一章:人老话多怎么办

第二章:怎样让婆婆喜欢你

第三章:老人安全度夏饮食有十要诀

上了年纪的人话就会显得特别的多,一般来说这属于正常情况。但是如果整日唠唠叨叨,也许就是心理障碍了。如何区分正常心理与心理障碍呢?一起来看看夏季老人饮食应该注意什么吧!

人老话多怎么办

【老马分析:老年人回归心理的表现】

树老根多,人老话多,也是常理。人上了岁数,话多了,一般来说不算病,而属于心理年龄特征,就是说,这是正常的。

但是,如果人老话多过头了,整日唠唠叨叨,喋喋不休,就属于心理障碍,就应该进行心理调整了。所谓人老话多过头了,主要表现为说话翻来覆去,凡事爱多嘴,在家中什么都看不上眼,都要说几句。好指点他人,对小辈生活的事不该管的也要管。常爱提起往事,津津乐道,爱炫耀过去的成绩,等等。

为什么人老容易话多呢?

总的说,人老话多是一种老年人回归心理的表现。所谓回归心理,就是迷恋过去,感觉过去比现在好,喜欢沉浸于过去的回忆之中,不愿意面对眼前的现实。随着生理机能的老化和社会参与性的降低,有些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举止,就容易回归到过去的岁月,有时甚至会回归到儿童时代,表现出孩子般的心理。

在回归心理作用下,人老容易话多还有几个具体原因。

第一,这是老年人排除孤独的一种方式。人的健康心理需要经常接受丰富的环境刺激,而多数老人已经离开工作岗位,原来从工作中所获得的刺激没有了,只好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些日常“小事”上。为排除寂寞,只好借助于唠叨。

第二,这是老年人对晚辈过度关注的表现。由于回归心理,老年人容易回首往事,就容易感慨良多,因而喜欢对晚辈进行传统教育,对下一代,甚至下下一代,寄予厚望,从而表现出过分关切,近乎啰嗦。

第三,这是老年人心理指向内化的表现。老年人由于精力不足,许多事不能直接参与,这种人际关系的退缩,增加了他对自己的注意力。就是说,老年人心理能量更多指向内心,指向回忆、幻想以及富有意义的自我形象中。因此,就容易借助话语表白自己,以求得心理平衡,维护自己的尊严。

第四,这是老年人大脑退化的表现。老年人的大脑,总会有不同程度的萎缩和血管硬化。因而,往往控制不住自己的讲话和情绪,而且语言缺乏逻辑,主次不分,或者话题无中心,重复。

第五,这是老年人记忆老化的表现。老年人对眼前的事情容易遗忘,这叫近事记忆不好,所以,对自己刚刚讲过的话很快就忘记了,于是,就容易总是重复同样的话。同时,老年人的远事记忆很好,对陈年往事记忆犹新,于是,容易津津乐道陈年旧事,不是炫耀,就是诉苦。

【老马支招:想方设法充实自己的生活】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面对人老话多这个问题呢?

首先,我们老年人要主动进行心理调节。

最重要的是,老年人对自己的心理,要自我了解。有了自我了解,就会主动自我调节。您能对自己人老话多有所觉察,就是自我调节的前提。自我心理调节的一个原则就是,想方设法充实自己的生活。比如您,就可以每天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在忙碌之中感悟自己的存在。这样,就不会像过去那样闲着没事而话多了。这可以叫做家庭作业法。同时,还可以采取社会影响法。在您又开始反复重提旧事的时候,由丈夫提出去散步的要求,到外面的世界放松放松。老花眼吃什么食物好?另外,还可以采取活动替代法。比如,参加一些社区的公益活动,或者去老年大学,一起看看书,练练字,打打拳。生活充实了,就没时间唠叨了。

我自己这方面很有体验。由于读书写作越来越忙,除了心理咨询工作外,其余很少说话,更没工夫说闲话了。我还知道一位岁数更大的老人,80岁了还每天笔墨伺候,端坐桌前写一手漂亮的蝇头小楷,哪有工夫唠唠叨叨?

其次,也需要家人特别是晚辈积极给予心理支持。

首先是充分理解老人。晚辈要了解一些老年人生理心理方面的知识,理解老人。有了理解,就会少一些抱怨,多一份包容。其次是积极疏导老人。比如,鼓励老人学画画儿,练书法,培养新的兴趣爱好。同时,多给老人找些事干,使老人感受到自身存在的价值。最后是适当陪伴老人。比如,晚辈可以利用休闲时光陪同老人出游,既增加了亲子感情,又营造了家庭氛围。必要的时候,还可以采取厌恶疗法,帮助老人心理调整。就是在适当的时候,家人也来一回唠唠叨叨,让老人为此感到厌烦,就会意识到自己的唠叨,并主动调节控制。

如果老人特别爱回忆自己一生的成败得失,那么,做儿女的除了倾听外,不妨建议老人试着动笔写出来,留给后人。这既丰富了老人的精神生活,也不失为家庭的一笔精神财富。如果老人文化水平有限,晚辈人可以帮助整理。有一位年过七旬的老太太,她本人并没有多少文化,中医养生之道却硬是在儿女的帮助下,把自己几十年的坎坷人生写出来印成了书。这本书,既是一部很好的家史,也是老人家的精神财富,它使老人拥有一种成就感。不难想像,这样的老人还用得着每天唠叨往事吗?

怎样让婆婆喜欢你

常言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其中一本就是“婆媳经”:家庭中两代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在婆媳之间表现得最为明显。婆媳关系可以说是中国家庭人际关系中的一个传统难题。

在封建社会,婆媳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媳妇必须俯首听命于婆母,今天,这种不良传统已被摈弃,但融洽的婆媳关系也并不多见,那么,做媳妇的应怎样科学地处理好婆媳关系呢?应该怎样做才能让婆婆真心喜欢你呢?

要时刻提醒自己:孝敬婆婆是应该的

虽然婆婆没有抚养你,但是她养育了你的丈夫。因此,你要理解儿子对母亲的那份感情,要和他一起尊敬他的妈妈。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的丈夫和你的父母顶嘴,你会高兴吗?所以你应该对婆婆笑脸相迎,多陪她聊天、多孝敬她,这样,你自然就会受到婆婆以及全家人的喜爱。

不要在婆婆而前与丈夫过分亲热

在外人面前与丈夫过分亲热,是不尊重他人的一种行为,在婆婆面前与丈夫亲热更是如此。可能有些媳妇会觉得,这是我的家,我愿意怎样就怎样。可是你的家里有老人,老人有老人的传统思想和习惯,你不能不考虑老人的感受。

出谋划策的时候要照顾丈夫的情绪

每当有涉及到婆家的事情时,尤其是涉及到钱的问题时,丈夫总是需要你来帮助出谋划策的。此时,你千万不可得意忘形,讲话一定要有技巧,说出自己的想法后应马上征求老公的意见,不可独断独行,你要时刻提醒自己,婆婆始终在一旁看着你。还有一些情况,是需要你出钱的,譬如公公生病了,即便你不出钱,你的老公也一定要到处弄钱给爸爸治病的。所以你既然无法逃掉,倒不如拿钱的时候干脆一点,而不要表现出不情愿的样子,应主动把钱交给婆婆,这样既能讨得婆婆欢喜,又可让老公满意。

尽量不要在婆婆面前使唤丈夫

这个道理其实很容易理解。你不妨挨个角度思考一下,如果,你的父母来到你的家里住,你的丈夫不停地使唤你做这做那,你的父母会怎么想?他们会认为女儿在家里过得很累。当婆婆看到儿子在家里做不了主,被女人呼来唤去的时候,难免也会产生抵触的情绪。聪明的媳妇会在婆婆面前忙前忙后,而当她的视线离开后才会去使唤丈夫。你一定要记住,怎么使唤老公都可以,只是千万别让婆婆看见。

多关心婆婆的日常生活

无论你是真情还是假意,表面的功夫都是要必须做足的,这样也会让丈夫对你另眼相看:绐自己的妈妈买东西时也想着给婆婆买一份,多细心观察婆婆的日常生活,关心她的冷和热。她想吃什么,想做什么,都应尽量满足她的愿望。你的关心与体贴,婆婆都会记在心里。

留点时间听婆婆唠叨

有空的时候应该多哄哄婆婆。老年人都喜欢确人陪她聊天,你可以要求婆婆多讲一些丈夫的成长经历,以及抚养儿子的不容易,一边听一边随声附和两句:“妈你真是不容易,我们俩一定得好好孝敬您”。要让她觉得你也是家中的一员,她有了你就是多了一个女儿,而不是一个抢走她儿子的女人。

要把丑话说在前头

在婆婆来到你家之前,你最好先就一些原则性的问题与老公达成共识,譬如你没有办法早起,你没有办法天天做家务,你和老公在生活中没有男尊女卑的观念等等,让他事先把情况和婆婆说明一下。此外,在与婆婆一起生活的过程中,如果有些事情是令你实在无法忍受的,那么你不需要强迫自己忍受,可以尝试让你的老公与婆婆进行沟通与协调。

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

婆媳之间总会有一些小的摩擦,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千万别记在心里、挂在脸上:摆冷脸绝对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这样做会令老公为难,让婆婆认为你不懂事,因此,如果不是原则性的问题,就不要太斤斤计较了。

总之,婆媳关系是一种比较特殊、比较难处理的人际关系,因为婆媳共同存在于一个经济利益体中,而且双方都想让事情由自己采掌控,这必然会产生矛盾所以婆媳的相处之道,在于双方都应调整好心态,彼此多进行沟通与交流。

老人安全度夏饮食有十要诀

老人由于年龄增长,各种内脏器官机能下降,消化吸收能力减弱,应激能力较差,夏季尤其是在“湿热”环境中,容易出现不思饮食、消化不良、疲乏无力、心烦气燥等多种“苦夏”症状。因此,老人夏季饮食调理较之其它季节更为重要。如果因为出汗消耗而摄入热量过多,会增加身体的负担。相反,因为没有食欲而摄入热量过少,又会导致营养不良。老年人夏季“怎么吃”才有利于安全度夏?

1.主食不过少。

尽量做到粗细粮搭配,品种多样化。可以在补充人体所需要的热量的同时,补充多种维生素、矿物质。

2.荤食不过量。

最好选用去皮禽肉(如鸽肉、鸭肉等)、鱼虾类等平凉性肉食。

3.每天一瓶奶。

有人因为夏季天热,怕牛奶“上火”而停奶,其实没有必要。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选择低脂奶、脱脂奶或酸奶。对牛奶不耐受的老人,可以选择豆浆等替代品。

4.每天一个蛋。

因为鸡蛋中的蛋白质和人体所需的蛋白质组成最接近,也是最理想的优质蛋白质来源。鸡蛋的烹制最好选用煮、蒸、炖,避免油煎。有高胆固醇的老人可以吃半个蛋黄或不吃蛋黄。

5.豆类不可缺。

对健康而言,“大豆比黄金”。因为大豆制品中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和大豆磷脂,是老年人心脑血管的保护因子,也是公认的长寿因子,因此进食适量的大豆制品是健康饮食不可缺少的内容,建议每日摄入量在2两-5两。绿豆、红豆也是夏季的健康食品,特别是夏季午睡起来,喝上一碗清凉的百合绿豆汤,感觉再好不过了。

6.蔬菜量要大。

蔬菜可以补充人体需要的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起到一定的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等作用。夏季蔬菜丰富多彩,冬瓜、苦瓜、黄瓜、番茄、空心菜、生菜、菊花叶等应有尽有,老年人应多样化地选用,建议每天1斤左右为宜。

7.水果莫贪吃。

水果可以提供丰富的水分、维生素C和膳食纤维,在炎热的夏季最受老人欢迎,但是水果中又含有很多单糖物质,如果糖、蔗糖等,因此不能贪吃,建议每天吃水果不超过3两。

8.油盐不要多。

油脂和盐是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危险因素,无论是色拉油、豆油、菜籽油还是橄榄油或麻油,每日用量最好不超过25克,盐的用量不能超过6克。

9.零食有讲究。

如果老人出现食欲不振的情况,可安排少量多餐,零食作为加餐可安排在正餐后1.5-2小时。老年人的零食可选用莲子粥、荷叶粥、小水果、黄瓜、番茄等。

10.饮水要科学。

夏季老人要注意补充水分,以饮温开水或温的淡茶水为好。还可以自制绿豆汤、乌梅汤、山楂水、菊花茶等饮料。最好不喝碳酸饮料和含糖饮料。建议早晨起床后及晚间睡前饮一杯温开水。喜欢运动出汗多的老人,则要注意补充含电解质的水,如淡盐水、矿泉水,以补充从汗液丢失的电解质。

结语:婆媳关系在中国可以说越来越难搞了,如何处理好婆媳关系才是一个家庭最重要的事情,假如婆婆和儿媳的关系不好的话,一个家庭的幸福就会受到影响。(文章原载于《自助养生》《求医问药》,刊号:2012.05,作者:马志国,陈明礼,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