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罗定

罗定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罗定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罗定问题。

分享

浏览

661

文章

11

酒石酸托特罗定片一般多久见效

全文共 256 字

+ 加入清单

酒石酸托特罗定片常用于泌尿外科,可服用2-3天。

该药物属于M受体阻滞剂,主要用于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改善患者尿急、尿频或尿急性尿失禁。一般来说,患者在服用该药物2-3天后可以缓解症状,但是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通常需要持续治疗至少4-6周。此外,患者在治疗期间必须坚持,不得因症状减轻或消失而擅自减少或停止用药。建议患者定期到正规医院泌尿科就诊,咨询专业医生,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由于该药物属于M受体阻滞剂,患者可能会出现口干、消化不良、便秘、泪液减少等副作用。在给药期间,通常在停药后消失,并且没有必要太担心。

展开阅读全文

罗定豆豉鸡

全文共 229 字

+ 加入清单

罗定豆豉鸡”必须用家养的罗定三黄鸡制作,必用原产罗定的豆豉。罗定豆豉是豆豉中的上品,特别是未经提取豉油的原豉,原汁原味,崧香酥化,适口开胃,营养丰富,加上充足的火候,使其香气四溢,鸡肉切件也讲究刀工,要求做到减一分则太少,增一分则太大,其份量最适合上口,外加的配料中,生姜散寒而助消化,爆香葱段能通气活血,祛腥解毒,大蒜能杀菌,鸡肉补元气,豆豉更开胃爽口,有益人生,营养价值至高。将嫩鸡去骨块,用焗甑的方法,经名师精良巧制,清香四溢,简直是美食一大交响乐。

展开阅读全文

罗定稻米

全文共 1141 字

+ 加入清单

罗定稻米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罗定是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盛产的大米以营养丰富、口感好、色香味俱全而著称,先后四次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

罗定是广东省种稻历史最早的地区之一,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和广东省重要的粮食主产区,曾4次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称号。在刚刚结束的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主办的“2012广东十大最具人气土特产”评选活动中,罗定有机米脱颖而出,成为十大最具人气土特产之一,目前罗定已拥有“亚灿米”、“聚龙米”等一批著名稻米品牌。在罗定稻米节的推动下,绿色健康的现代生态农业正在泷州大地蓬勃兴起,晶莹剔透、浓香扑鼻的罗定优质米已成为风行南粤的抢手货。

好山好水出好米,罗定稻米之所以能够在众多稻米中成为倍受百姓青睐的最具人气的知名品牌稻米,主要是罗定有生产靓米的不可复制的六大优势:

优势一:罗定有优越的自然条件。罗定地处北纬22°,年平均日照1790.0小时,年平均气温22.1℃,一年四季干湿明显,最适宜种植水稻。

优势二:罗定有独特的盆地地形。罗定是广东最大的盆地,有独特的盆地性气候,太阳雨和雷阵雨多,昼夜温差大,受外围气候影响小,能更好地集聚大自然的能量,利于水稻等植物养分的积累和转化,生产的稻米营养丰富、品质好。

优势三:罗定有良好的生态环境。罗定是全国造林绿化模范(县)市,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工业污染极少,是全省唯一没有灰霾天气的(县)市,境内水源、土壤、空气优质无污染。此外,罗定土壤富含钙、硅及多种微量元素,所出产的稻米晶莹剔透,品质上乘。

优势四:罗定有优质的灌溉水源。罗定有完善的水利灌溉网络,水利有效灌溉面积占全市耕地的83%。灌溉水稻所用的水源大部分都用水库水、山泉水,无重金属污染,罗定的水质水温偏低,水性呈弱碱性,能够较好地中和土壤的弱酸性,利于植物有机质保持,不流失。罗定主要水源金银河水库水质达到地表水国家一类标准,只有优质的水源才能培育优质的稻米。

优势五:罗定有悠久的种稻历史。罗定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碳化稻谷种子和青铜镰等文物,证明罗定有悠久的种稻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种植水稻经验。在不断的实践中,罗定人民十分重视开拓创新,不断探索良种良法,提升水稻的品质。目前全市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进入全省先进行列。

优势六:罗定有健全的农技网络。罗定市、镇、村都配有专门的农技机构和农技人员,拥有完善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农技人员经常深入田间,全程免费为农户提供选种、施肥、除虫等种植技术培训,指导农民开展科学种植,提高了农民现代农业意识及种植管理技术水平,从而保证了水稻的高产与优质。

广东省罗定市现辖行政区域

罗定市人民政府《关于划定罗定稻米产地范围的请示》,罗府报〔2013〕44号

广东省地方标准:《罗定稻米》(草案)

展开阅读全文

罗定皱纱鱼腐

全文共 686 字

+ 加入清单

罗定皱纱鱼腐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罗定皱纱“鱼腐”是罗定地区的传统美食。历史悠久,风味独特,是但逢喜庆、节日不可多得的美食。久负盛名,“罗定鱼腐”主要由鲜鲮鱼青、淀粉、鲜蛋油炸而成。营养丰富,软滑可口,甘香味浓,久煮不烂。老幼适宜食用。“罗定绉纱鱼腐”也是一种百搭美食,由它制成的各式菜肴汤鲜味美,热滚滚的汤汁,松软嫩滑的鱼腐,想起就让人忍不住咽口水。 罗定皱纱鱼腐

罗定属于丘陵盆地,自古山塘众多,盛产鲮鱼。据载,自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罗定人民就会用鲮鱼制作鱼腐,通常作为宴席的最后一道压轴主菜。皱纱鱼腐之所以质优味美,是因为选用泷江流域水源养育的新鲜鲮鱼(每条重150克左右的鲮鱼,如果鲮鱼太大则肉粗,做出来的“皱纱鱼腐”就不嫩滑;如果鲮鱼太小则肉质松散,“皱纱鱼腐”香味稍淡,没有鱼味。),起肉去骨、剥皮、取净肉、剁成肉茸,加入、粉心、食盐等调味,经顺转或逆序同一个方向搅拌成鱼胶,然后捏在掌心,压迫鱼胶从虎口处挤出成匀称小丸,再用汤匙剔落油锅,炸至金黄即可。因其物薄如蝉翼,透如轻纱,故得“皱纱鱼腐”的美名。罗定皱纱鱼腐炸出即可食用,鲜炸鱼腐甘喉酥脆,香醇诱人,点炼奶又别具风味;用来做菜,汤和煮,久之不烂,入口爽滑,甜嫩无比;焖,则满嘴留溢,回味无穷。当然好的食材需要与时俱进,因此,“罗定皱纱鱼腐”列为广东省罗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加以保护。罗定皱纱鱼腐是一个历史悠久、风味独特、地域特征十分明显的地方特产。我们要保护这一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地方特色产品,促进地方特色产业的健康发展。

罗定皱纱鱼腐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广东省罗定市现辖行政区域。

展开阅读全文

罗定豆豉

全文共 1018 字

+ 加入清单

罗定豆豉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罗定豆豉,用黑豆制成,亦可以用黄豆制,。未提取豉油,保持原味的叫原豉,是豆豉中之上品;原豉加入五香末、生羌泡制的叫五香豉、羌豉,各具特色。

罗定豆豉以质地松软、芳香浓郁、适口开胃和营养丰富而闻名于世。广泛用作菜肴配料,或作宴席小菜。两广地区许多宾馆、酒楼都有罗定豆豉鸡、豉汁鸭、豉汁猪排等名菜上席,深受顾客欢迎。在本县城乡,豆豉更是民间常菜。

传统的罗定豆豉,以纯净的黑豆为原料,经蒸煮、发酵、冲洗、晾晒和味而成。据一些食品行家分析,罗定豆豉质优味美的秘诀,在于当地水质好,而且发酵、冲洗和拌料都有一套独特的工艺。

据文献记载,罗定豆豉闻名于世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民国期间达到鼎盛。产品销往两广地区二十多个县市,还有大批出口。

建国后,豆豉生产几经起伏。从80年代开始逐步恢复和扩大生产。1982年1月,成立罗定县调味食品厂,实现了机械化操作。豆豉的风味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经省食品质检部门多次检定,质量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1985年,恢复原豉出口。1986年1月2日,0中央总--邦到罗定视察工作。品尝了罗定豆豉,赞口不绝。

“罗定豆鼓”驰名久远,早在明末清初就享有盛誉,成为罗定一大名特产,至今已有300多年的生产历史。罗定豆鼓选料上乘,采用由山川汇流而来,清冽甘美的泷江矿泉洗涤制作豆鼓,令产品具有味道鲜美、豉香浓郁,入口松化,油而无渣的特点。 由于罗定豆鼓比各地生产的豆鼓都特别松化芳香,用它配制的菜式,如“豆鼓鸡”、“豆鼓鱼”、“鼓汁排骨”、“辣椒豆豉”……等等,久负成名,令食客回味无穷,深受人们的喜爱。罗定豆鼓是家庭、宾馆、酒家调味佐腾之佳品。 著名抗日将领蔡廷锴将军,生前每年都购买数百斤罗定豆鼓,用作馈送各地亲友(摘录自广东工商史料辑录第4卷330页)。前0中央总--邦同志,在粤西山区视察工作期间,于1986年1月2日到罗定县在晚餐品尝了“罗定豆豉”,觉得芳香可口,便吩咐警卫买了10斤罗定豆鼓带回北京(摘录自-邦总-视察粤西山区罗定县的报道)。美国亚洲《华尔街日报》驻香港记者冯强先生及乔·罗伯特先生在品尝了“罗定豆豉”后,称赞它确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调味佳品。 “罗定豆政”由于质优味美,久负盛誉,在40年代初便饮誉海内外,年销量达40多万担。近年来,罗定市调味食品厂投入巨资改造厂房设备,培训技术人才,巩固和发展了传统优质豆豉特产,使产品质量更上一层楼,目前产品已远销美国、澳洲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

展开阅读全文

罗定肉桂

全文共 937 字

+ 加入清单

罗定肉桂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罗定肉桂又称西江桂,广东省罗定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其产品.有桂皮、桂油、桂枝、桂宗、桂顶。肉桂全身是宝,用途广泛。桂皮是名贵中药材。桂油是医药工业、食品工业、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是可口可乐等饮料的重要原料之一。罗定肉桂产品质量上乘,桂油含桂醛量高,因而,桂皮、桂油产品大部分出口。桂皮主要出口香港、台湾及东南亚国家,桂油主要出口美国、西欧及中东国家。罗定市的桂油、桂皮在国内出口销售占有率达20%以上。.

定种植肉桂历史悠久,据旧《西宁县志》记载,在约公元1850年左右(清 .道光年间),滨河岔就有张氏开山种肉桂的历史。1949年有桂树约7万亩。肉桂用途广、价值高、市场前景广阔。改革开放以来,罗定市根据山区有十分适宜种桂的地理气候环境、种桂习惯,确立了种桂富民的指导思想,把肉桂作为开发山区、振兴山区经济的支柱产业来抓,实施区域布局,实行统一规划,连片种植,集优成势,连成规模。为使肉桂生产得到持续快速发展,通过发展肉桂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认真做好桂苗、生产技术和资金等扶持服务工作,从而使该市肉桂生产年年取得较大发展。.

罗定市委、市府把种植肉桂作为发展特色农业,建立本地支柱产业来抓,2004年该市种植面积已达46万亩,是广东省肉桂生产主要基地,2004年,产桂皮1万多吨,产桂油450吨。以 滨、新乐、黎少、泗纶四个镇为主产区,该市24个镇中有18个镇种桂,并在滨镇建起了一个500亩的肉桂苗圃场,种桂农户近10万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四成多。

加工和销售情况方面,肉桂树经采伐后,剥皮制成桂皮,枝叶加工蒸馏制成桂油,2004年,年加工桂皮1万多吨,桂油450多吨,肉桂加工转化占该产品总产量的98%以上。桂皮、桂油由省外贸部门通过香港出口到世界各国。2004年创汇1265万美元。

2002年8月,罗定市被定为中国肉桂之乡,桂皮以帆船牌商标注册,出口属免检产品。.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08年,经国家质检总局审核,决定对罗定肉桂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保护范围

罗定肉桂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广东省罗定市 《关于划定罗定肉桂产地范围的函》(罗府发〔2007〕27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广东省罗定市所辖行政区域。.

展开阅读全文

罗定大夫第

全文共 389 字

+ 加入清单

罗定大夫第 位于罗定市城南南永平村。建于清乾隆年间,是清初奉直大夫黄玉友的府第。黄氏是南海迁来富户。四世祖黄錂(1749~1820年),诰授奉直大夫,于南永平村羊禄塘边买地建大夫第府,分文、行、忠、信四宅与四子居之。所生四子为得清,庠生;鸿,武生,卫千总;诰,监生;源,候选按察司,诰封修职郎,奉政大夫。

大夫第五进,院落式布局,三面是池塘,占地面积4380平方米。主体建筑为硬山顶,风火山墙,穿斗与抬梁混合式梁架,逐进升高。两厢均有天井,通巷、雕梁画栋。

第四子黄源于府第之东北靠墙建造一四合院式大书馆,平面呈方形,面积400平方米。中院置中廊,聘请罗定名举人黎耀宗设坛任教。书馆东墙砌一丈见方的方形大敞窗,下临池塘,窗旁刻对联:“寄怀抱上云根头举天外;赏文章于水面人在镜中。”庭院中一株百年桄榔树高20多米,晚霞中有如一柱擎天。惜主建筑左侧已拆去近半,五进主屋及大书馆保存尚好。

展开阅读全文

罗定黄氏大宗祠

全文共 416 字

+ 加入清单

罗定黄氏大宗祠为文化旅游景点。

罗定黄氏大宗祠位于罗定市素龙镇谭祝村。黄氏于明洪武年间入籍泷水县(今罗定),永乐年间四世祖黄克任布政司理问,诰赠通议大夫。其弟黄斌任江西按察御史时,在村里建祠堂,以显耀乡里。宗祠历经多次修葺,最大的一次在清乾隆年间。

祠为七进,建筑面积1560平方米。面宽13米、总进深达120米。第一进为门,置五级台阶,九架,深4.8米,设有门屏、槛栏、石墩、石鼓等。门楼后天井正中砌一道直通二进大厅的石阶,天井两边各有一座长7米、深2.4米的卷廊。第二进厅前面为一个进深4.8米的卷廊,两侧各设一个小券门,厅堂面宽、进深均三开间。第三进厅梁架结构与第二厅相同,唯厅后正中砌一道墙,设神龛供奉祖先牌位,两边设侧门通第四厅。第四进厅和第一进一样,都是敞开式布局,但天井无廊庑,亦无侧墙门。第五进客厅在乾隆年间重修时被拆去后半,并砌了后墙。原祠第六、七进已倒塌。

该祠梁架简练古朴,用材考究,结构紧凑实用,保留明清建筑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罗定金银湖国家湿地公园

全文共 332 字

+ 加入清单

罗定金银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广东罗定金银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罗定市生江镇、罗平镇境内,地处金银河水库、罗定江生江镇和罗平镇河段,总面积1003.19公顷,湿地率61.8%,属于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的河流与库塘复合湿地生态系统。该湿地公园景观优美,周边历史文化深厚,有较高的保护和利用价值。

生江镇:罗定市辖镇。解放初属罗定县九区,1961年析黎少公社设生江公社,1983年改区,1986年建镇。位于市境中部,距市区9公里。面积60.6平方公里,人口3.2万。有公路直通广海北线。辖生江、里午、安全、八达、埗兵、八和、云桂、碗窑、三和、七记、双脉11个管理区(村委会)。工业以针织、五金、电力、建材业为主。农业主产花生、大豆、蚕桑、红薯等,盛产龙眼、荔枝。.。

展开阅读全文

罗定学宫

全文共 523 字

+ 加入清单

罗定学宫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罗定学宫位于广东省云浮市下辖罗定市罗城镇西区,为清代罗定直隶州的学宫。罗定学宫是广东西、南二江流域仅存的形制最完整、规模最大、保存古建筑物最多的学宫。

学宫俗称文庙、孔庙,专为祭祀孔夫子而设立。罗定学宫始建于清顺治四年(1647年),后代多有修缮,占地面积8300平方米。中轴线主体建筑有棂星门、泮池、戟门、御路、月台、大成殿、崇圣祠等,两侧配两庑、乡贤祠、名宦祠、奎星楼、德义祠、学署和明伦堂等。

罗定学宫具有鲜明的岭南建筑风格:朴素、轻巧、实用。整体布局严谨,遵守传统形制,细部装修和装饰又有创新,铺地、砖柱、斗拱等做法都很有特色。如大成门左侧的名宦祠和明伦堂、右侧的乡贤祠都是岭南硬山顶厅堂式建筑;学宫的砖木结构结合巧妙,简洁明了,善用当地材料,其中凹心砖的砌筑很独特。这种砖为南江流域首创,砖体分阴阳面,砖身轻,用这种砖砌出的墙体稳固性好、能隔音隔热。大成殿前露台正对御路的石阶前有一块雕龙丹墀,上有雕刻十分精致的“云龙”图案,所用石料是当地的红砂岩石。

罗定学宫是清代地方学校建筑的代表,也是了解中国古代教育、认识儒家传统文化的生动教材。

2002年7月17日,被列入第四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西区社区:西区社区。

展开阅读全文

罗定文塔

全文共 1011 字

+ 加入清单

罗定文塔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罗定文塔矗立于泷江曲水环抱的一个半岛上,建于明万历39年(1611年),塔高47米,建筑宏伟壮观,是罗定年代最早的高层建筑。宝塔平面上呈八角形,各层塔檐微微翘起,状如绽开的花瓣,整个塔身有如七朵盛开的花儿叠成,顶层由一铁柱直插苍穹构成塔尖,四周用铁链牵护,形若伸出的花蕊。远远望去,宛如一座色彩华丽的花塔。

塔顶的连花座铁柱总重逾7吨,为广东古塔之最,铁柱上镌刻有造塔时的建塔铭,也是迄今我省已发现和保留最完好的有绝对年代的铁铸塔柱,是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物,已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塔地处曲水环抱之中,与神滩庙妆楼双峰相对,河上七级浮屠映照波心,登青云桥揽胜有宝光荡漾之趣,成为明清罗定八景之一,曰:“东桥塔照”。塔建于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历时三年竣工。清嘉庆五年(1800),曾修塔顶,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培筑塔基,1988年,省、县拨款重修,塔刹按明代式样重铸,并加装了防雷设施。文塔呈八角形,高47米,外观7层,内分13层,顶层竖6带铭刻的莲花座铁柱,稳重威武,直指蓝夭,端庄华丽,气势雄伟。

远望文塔,宛如一座色彩艳丽、玲珑精巧的花塔。7层塔檐用绿色玻璃瓦饰之,八角微微翘起,犹如绽开的花瓣;塔刹和护栏,犹如密密的花蕊,整座增就像7朵怒放的鲜花叠成。风儿吹来,悬挂在八角飞檐下的56个小铜钟便会铃铃作响,此时的文塔,简直是声色俱全,美不尽言。沿级登塔:如进迷宫。塔身每层分明暗两个层次,明的作通风道,暗的作上落用。每登2层台阶,便转一个方向,左旋右转,如捉迷藏,情趣盎然。凭栏远眺,数十里景象尽收眼底。塔顶铁柱刺破蓝天,莲花座铁柱铸有明代建塔铭文,连同九霄盘、宝珠、相轮(塔顶部的装饰)等铸件,总重量逾1.4万斤(7吨),乃广东古塔塔顶之最。刹杆穿过顶层,外套古朴莲花座铸铁柱套,上面铸有建塔铭文,阳文铭刻倡建三元宝塔的罗定州官员、生员、耋老姓名和建塔年代。

罗定文塔经修葺后面貌一新,成为罗定突出景观。

区屋社区:区屋社区居民委员会地处罗城街道东北部,座落在泷江河畔上,总面积3.8平方公里,划分为三个片:塔脚片、桥南片、东片,下辖十二个自然村(即居民小组)、两个住宅小区及工厂区。现有居民4027户(其中自然村982户),常住居民人口9590人(其中自然村人口3680人),共产党员77人,社区干部7人。自然村现有菜地30亩、鱼塘120多亩、果树和竹子经济林60多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