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秋瑾

秋瑾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秋瑾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秋瑾问题。

分享

浏览

5958

文章

8

秋瑾的主要事迹概括

全文共 435 字

+ 加入清单

秋瑾主要事迹概括是1904年,秋瑾积极参与活动,演说革命和女权,开展妇女运动团队,结秘密会创白话报,为民主革命与妇女解放起到先锋作用。1905年,秋瑾负责浙江革命发展,为中国同盟会在浙省革命宣传展开道路。1907年秋瑾创办中国女报,在中国妇女运动史上产生较大社会影响。

秋瑾,女,字竞雄,号鉴湖女侠,浙江绍兴人。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秋瑾是为推翻数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的女烈士,为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提倡女权女学,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907年7月15日凌晨,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秋瑾虽非女性献身中国革命的首例,但却是第一位引发社会强烈反响的女烈士。 终其一生,她都在为伸张女权而奋斗,在为革命建国而努力,把妇女运动与排满的革命运动结合在一起。近代中国是一个革命的时代,革命离不开作为半边天的女性。秋瑾有幸适应了时代的需要,因而成为近代中国女性革命的一面旗,一个代表近代中国革命女性的颇具象征性意义的标志性历史人物。

展开阅读全文

秋瑾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秋瑾简介及生平事迹

全文共 2441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准备给大家介绍一位近代女民族英雄——秋瑾。秋瑾是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虽然她并非第一位献身革命的女性,但秋瑾在民间的影响力无人能及,可以说她一生都在为女权而奋斗,在当时的封建时期,这是需要非常大勇气的。秋瑾义无反顾的选择投身革命运动中,为推动妇女解放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那下面还有更多有关秋瑾的介绍,以及她的生平事迹,一起来了解看看吧。1、秋瑾其人

1875年出生于福建云霄的秋瑾,乳名玉姑,初名闺瑾,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原本来自官宦世家,有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保障。

爷爷秋嘉禾、父亲秋寿南都是满清官员,父亲还官至湖南郴州知州,母亲单氏也是浙江萧山望族之后。

故秋瑾从小就得到极好的家庭教育,兼之自幼好文史,喜诗词。15岁时随表兄单宗勋学骑马,学拳术,练棍击剑。久而久之,秋瑾便成长为能文能武的奇女子。

不过,秋瑾的家庭条件虽说不错,父母相对来说也算开明。但那时仍然是在浓厚的封建思想笼罩下,父亲秋寿南母亲单氏突破不了根深蒂固的桎梏。秋瑾在小时候仍要"裏小脚",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还得依从父母的包办。

故秋瑾在19岁时,也只得遵照时任湘乡县督销总办的父亲安排,远嫁湖南有钱人家的公子,在湘潭开设"义源当铺"的王廷钧。

1900年,王廷钧出钱捐了"户部主事"的官后,便带着秋瑾到京城增长见识。在京城,秋瑾阅读了大量进步报刊,思想得到极大解放。

但不久,义和团运动爆发,八国联军侵华。为避难,秋瑾只好又随夫回到双峰县荷叶镇。

期间,秋瑾与思想进步的唐群英、葛健豪往来十分密切,三人情同手足,亲如姐妹,经常集聚,或饮酒赋诗,或对月抚琴,或下棋谈心,过了一段快乐美好的时光。时称"潇湘三女杰"。2、倡导女权

1904年7月,时年29岁的秋瑾因家庭变故,遂决定离开夫家,自费东渡日本留学。先入东京日语讲习所补习日语,毕业后,转入清国女子速成师范专修科。

期间,曾与陈撷芬发起成立妇女运动组织共爱会。

1905年初,秋瑾为筹措继续留学费用回国。当年秋,二次赴日本,入青山实践女校。

从此以"鉴湖女侠"为笔名,倡导女权女学思想,发表了《演说的好处》、《敬告中国二万万女同胞》、《警告我同胞》、《勉女权》、《敬告姊妹们》等系列文章,宣传"女子不兴,种族不强";"女权不振,国势必弱";"欲求男女平等,女子必当有学问,求自立,不当事事仰给男子"等等追求女子自由进步的主张,以此抨击落后陈腐的封建礼教之丑恶。

尤在《敬告姊妹书》中将旧时的女子生活状态表达得淋漓尽致:

"我的二万万女同胞,还依然黑暗沉沦在十八层地狱,一层也不想爬上来。足儿缠得小小的,头儿梳得光光的;花儿、朵儿,扎的、镶的,戴着;绸儿、缎儿,滚的、盘的,穿着;粉儿白白,脂儿红红的搽抹着。一生只晓得依傍男子,穿的、吃的全靠着男子,身儿是柔柔顺顺的媚着,气虐儿是闷闷的受着,泪珠是常常的淌着,生活是巴巴结结的做着:一世的囚徒,半生的牛马。试问诸位姊妹,为人一世,曾受着自由自在的幸福未曾呢?"

1906年,31岁的秋瑾再次回国,先在绍兴女学堂代课,不久去浔溪女校任教。暑期离职到上海创办中国公学。

1907年1月,又创刊《中国女报》,以"开通风气,提倡女学,联感情,结团体,并为他日创设中国妇人协会之基础"为宗旨,号召女界当为"醒狮之前驱"、"文明之先导"。3、投身革命

秋瑾在东渡日本短暂的求学期间,受中国留学生激情澎湃的革命思想的浪花洗礼,其追求民主自由独立的心性得以火热迸发,从而投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革命事业。

她除了在校学习外,常参加留学生大会和浙江、湖南同乡会集会,登台演讲革命救国的道理,还与鲁迅、黄兴、宋教仁、陶成章等志士仁人密切往来,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革命活动。

与刘道一、王时泽等人结为秘密会,以"反抗清廷、恢复中原"为宗旨,以月刊《白话》为宣传工具。得到孙中山先生的建议:"依据此特长,利用宣传工具,报告时事,解决实事,效果越越直接越迅速越好。"

后来还参加洪门天地会,受封"白纸扇"(军师)。

1905年初短暂回国时,在绍兴会晤革命党人徐锡麟(后与之并陶成章,三人时称"辛亥三杰"),在徐介绍下,加入光复会。

1905年7月,经三合会的冯自由介绍,又加入同盟会,受任评议部评议员和浙江主盟人。期间,秋瑾写下"众局如斯敢惜身,愿将生命作牺牲"、"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等大量革命诗篇(收入《秋瑾集》)。

1906年秋瑾再次回国后,往返于浙沪执教办学期间,即与尹锐志、陈伯平等人以"锐进学社"为名,联络革命党人与进步人士,积极准备浙江方面的起义工作。4、英勇就义

就在筹备起义事宜时,因母亲突然过逝,秋瑾旋即回绍兴奔丧。

料理完母亲丧事后,秋瑾应邀留在绍兴大通学堂主持校务。以此为掩护,依旧往来于杭、沪之间,运动军学两界准备起义。

秘密编制光复军制后,遂与徐锡麟秘定于1907年7月19日在绍兴、安庆同时发动起义。

只可惜,因消息走漏,徐锡麟不得不于7月6日提前起义,奈何腐朽黑暗的清末统治"死而不僵",徐锡麟匆促的起事被残酷镇压,秋瑾在绍兴这边的起义也随之暴露。

拒绝离开绍兴的秋瑾表示"革命要流血才会成功",遣散完进步学生后,毅然留在大通学堂等待山阴县令李钟岳带三百士卒来此抓人。

7月13日,秋瑾被捕,15日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在被捕受审时,秋瑾没有吐露任何革命信息,只留下"秋风秋雨愁煞人"这七个字。

秋瑾之才情及临刑受审大义凛然的壮举,让主审官李钟岳大为感动,无奈迫于上命,不敢违禁放人。留下"余位卑言轻,愧无力成全,然死汝非我意,幸谅之也"的绝命之言后,仅隔104天,便悬梁自缢。民国成立,秋瑾案真相大白,李钟岳因义殉秋瑾也名垂青史。

事实上,既是侠女又是烈女的秋瑾早已做好牺牲自己的准备。死时,年仅32岁。

难怪她要以清朝诗人陶宗亮的《秋暮遣怀》中的"秋雨秋风愁煞人"为绝笔之言,借以表明自已不畏寒秋里的风刀霜剑,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甘愿献出生命警醒世人!

壮哉,秋瑾女士。

【作者简介】李大奎,七O后,法学学士,贵州湄潭人,文学爱好者。

展开阅读全文

秋瑾是谁?秋瑾为何能让监斩官百日后羞愧自尽?

全文共 922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秋瑾,可能很多小伙伴们对这个名字还不是很熟悉。秋瑾虽然是一位女子,但也算的上是咱们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位女中豪杰了。她作为第一批为了推翻满清统治而献身的先驱,他的事迹令人称颂,她就是我近代史上的巾帼英雄秋瑾。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对她的事情来了解下吧。

秋瑾也曾有一个幸福的家庭,19岁那年父亲将她许配给双峰县富绅王廷钧,婚后两人生活幸福,而秋瑾自小性格爽朗,在双峰还结识两位性格相投的女伴,唐群英和葛健豪,三位奇女子常聚在一起,畅谈人生,饮酒赋诗,以后三位成就都很高,被称为“潇湘三女杰”。

几年后,丈夫王廷钧纳捐了一个官职,到北京担任户部主事,秋瑾也随同前往,来京赴任不久正赶上八国联军侵华,秋瑾亲眼目睹京城人民受外敌侵虐的惨景,心里渐渐有了出国留学,追求真理的念想。

1904年,秋瑾告别家人留学日本,在这里除了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充实,最主要的是结识许多优秀人才,并在他们的引导下加入光复会与同盟会,以推翻满清统治,恢复中原为宗旨,共同创建一个美好的国度。

回国后的秋瑾不但筹款创办一些进步报刊,还参与几次起义,为了不牵连家人,她公开宣称与家人脱离关系。

1907年7月,安庆起义失败后,秋瑾被捕,五天后这位巾帼英雄就义于绍兴轩亭口,年仅32岁。

临刑前的秋瑾向监斩官李钟岳提出三个要求:

1,准许写一封诀别信。

2,不要枭首。

3,不要剥去衣衫。

李钟岳也是一位重义之人,对秋瑾事迹颇为倾佩的他,尽自己所能去满足她的临终要求,无奈李钟岳职低权小,向上级申请后,也只能满足秋瑾的后两个要求,秋瑾向监斩官表示谢意后从容就义。

秋瑾死后,李钟岳却自责没有满足女英雄的临终要求,在秋瑾死后100天,李钟岳上吊自缢,以死祭奠秋瑾。

秋瑾死后,丈夫将一双儿女养大,从小失去母爱的他们,却继承母亲的优秀品质,儿子王沅德作为先驱后人,14岁受人邀请加入同盟会,长大后参与实业兴国,在长沙、湘潭、武汉等地经营商业,慢慢积累丰厚家业,俨然成湘潭首富。他虽为富豪,却开明善良、仗义疏财,每逢灾难都赈灾济贫,40年代出钱创办新群中学,是湘潭有名的善人。

女儿王灿芝继承母亲任侠尚义的豪爽性格,早年求学大夏大学,20年代赴美国留学,学习飞机制造技术和驾驶技术,学成归国后成为我国第一位女飞行员。

展开阅读全文

秋瑾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1334 字

+ 加入清单

秋瑾烈士纪念碑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秋瑾纪念碑,位于绍兴市中心,为秋瑾烈士就义处。碑高7米,呈正方形,1930年落成。碑座正面(西面)刻有蔡元培撰、于右任书《秋先烈纪念碑记》,碑身镌有张静江书“秋瑾烈士纪念碑”字样。轩亭口原有候轩亭,为唐观察使李绅所建,后于亭前临街建有大楼。今亭与楼俱废。现在纪念碑西面建有“轩亭口”牌坊,东面塑有秋瑾汉白玉塑像,其后照壁上镌“巾帼英雄”四个字,系孙中山先生手书。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碑座正面(西面)刻有蔡元培撰、于右任书《秋先烈纪念碑记》,碑身镌有张静江书“秋瑾烈士纪念碑”字样。轩亭口原有候轩亭,为唐观察使李绅所建,后于亭前临街建有大楼。今亭与楼俱废。现在纪念碑西面建有“轩亭口”牌坊,东面塑有秋瑾汉白玉塑像,其后照壁上镌“巾帼英雄”四个字,系孙中山先生手书。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秋瑾(1875年至1907年),近代民主革命志士,原名秋闺瑾,字璇卿,号旦吾,乳名玉姑,东渡后改名瑾,字(或作别号)竞雄,自称“鉴湖女侠”,笔名秋千、汉侠女儿,曾用笔名白萍,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生于福建厦门。秋瑾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性豪侠,习文练武,曾自费东渡日本留学。她积极投身革命,先后参加过三合会、光复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联络会党计划响应萍浏醴起义未果。1907年,她与徐锡麟等组织光复军,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事泄被捕。同年7月15日,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秋瑾纪念碑是秋瑾英勇就义的地方。1907年7月6日徐锡麟在安徽起义失败,一星期后,清兵包围绍兴大通学堂,秋瑾不幸被捕。她在敌人的严刑逼供下,坚贞不屈,正气凛然,于7月15日凌晨慷慨就义于轩亭口。后人追怀烈士,集资建碑纪念这位女革命家。纪念碑建成于1933年11月,碑身刻有“秋瑾烈士纪念碑”七个金色大字,还有蔡元培撰写的碑文,四周围以石栏。巍巍丰碑,永远耸立在人们的心中。

秋瑾烈士纪念碑位于浙江省绍兴市中心轩亭口。古轩亭口相传亭始建于唐。屡建屡废,现已荡然无存。此地历来是绍兴的闹市中心,正处贯通南北的大街和府治前的府横街的交接处,正像鲁迅在他的著名小说《药》中所写的“丁字街”。

景点在绍兴市城内解放路轩亭口,1930年为纪念秋瑾烈士而建,碑址为1907年7月15日秋瑾就义之地,碑呈纵长方体,通高7米,由碑座、碑身和碑帽三部分组成,

碑座边长3米,正面(西面)刻有蔡元培撰、于右任书《秋先烈纪念碑记》。碑身镌有张静江书“秋瑾烈士纪念碑”字样。碑四周设栏板加以保护。秋瑾是我国近代杰出的民主主义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碑建于秋瑾就义之地,具有较大的纪念价值。

地址:绍兴市越城区古轩亭口

类型:纪念碑

游玩时间:建议0.5小时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门票信息:

无需门票。

秋瑾(1875~1907),女,原名闺瑾,字玉贞,小字玉姑,后易名瑾,字璇卿,号竞雄、鉴湖女侠,别号汉侠女儿,另署秋千。祖籍绍兴山阴漓渚(福全)人,出生于福建闽候县。 秋氏为山阴望族,几代官宦。自幼喜好诗文,尤慕剑侠,豪爽奔放。稍长,随四表兄习棍棒拳术、骑马击剑,性格倔强。光绪十七年(1891)初夏,秋瑾跟随祖父秋嘉禾回到绍兴,居住于绍兴城南和畅堂。次年。

展开阅读全文

绍兴秋瑾故居

全文共 1354 字

+ 加入清单

绍兴秋瑾故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坐北朝南,依山而筑。秋瑾曾经在此习文练武,度过她的少女时代。一九○六年回乡后,这里又成了她从事革命活动的重要场所。建国以后,对秋瑾故居进行了几次整修,并把它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13日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秋瑾故居原来是明代大学士朱赓别墅的一部分。

故居共五进,第一进是门厅,第二进为三间平房加一楼一底房屋,是秋瑾居住、生活的房间,其余三进为秋瑾母、兄等人的住处。秋瑾所居住的二进房屋有客堂、会客室、餐厅、卧室,秋瑾曾在这里接待同志,秘密商议起义事宜。卧室的后墙为夹墙,在夹墙的密室内,是秋瑾收藏武器和文件的地方。故居曾经多次修缮,在第三、四进设立有秋瑾史迹陈列室。

故居大门上面悬挂着辛亥革命老人何香凝所题的“秋瑾故居”匾额,笔力遒劲,情意内蕴。进入故居,就是一个石板铺成的小天井。越过天井是三间坐北朝南的平房和一间小楼,当中的堂屋里挂有“和畅堂”的堂匾,笔调清峻,字迹挺拔,显示了主人不凡的性格。西首一间陈设着圆桌、方椅等简朴的家具。少年时代的秋瑾,就是在这里诵读诗文,特别是杜甫林、辛弃疾等人爱国忧民的诗词,常使她托腮沉思,心潮难平。一九六○年归国后,这里又是她与徐锡麟、陶成章等战友共商革命大计的地方。东首一间是餐室,墙上挂有秋瑾挚友吴芝瑛赠送给她的一副对联:“英雄尚毅力,志士多苦心”。与餐室毗连的耳房为秋瑾的卧室,里面的古式雕花木床和书桌都是烈士用过的原物。书桌上还放着秋瑾当年使用的文房四宝和她牺牲前几天的遗墨,以及刻有“鉴湖雌侠”、“秋闺瑾印”的象牙印章。秋瑾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女革命家,而且也是一位著名的女诗人。她的许多声讨清王朝封建统治的战斗檄文和洋溢着爱国主义热情的诗篇,就是在这张书桌上写成的。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墙上挂着的秋瑾男装照片,英姿焕发,神采动人。

秋瑾卧室后壁还有一间狭长的夹墙密室,这里曾藏放过枪枝弹药和革命文件。据说当时徐锡麟在安庆起义失败后,形势十分危急,有人曾劝秋瑾暂避一时,然而她却拒绝了,坚持斗争直至不幸被捕。当时的知府贵福多次派人来查抄,但这间密室始终未被发现。

穿过堂屋,走过植有花木的明堂,前面是三间平房,现已辟为秋瑾烈士文物陈列室。第一室介绍秋瑾诞生的时代背景及其青少年时期的情况,第二室陈列秋瑾留日时的诗词、文稿、信札、照片和生前用过的物品,第三室反映秋瑾回国后从事革命活动的业绩。

第四进也是三间平房,陈列着秋瑾殉难后人们对她的纪念,其中有周总理和孙中山、宋庆龄、吴玉章、郭沫若、周建人的题词,这些墨迹都给秋瑾以高度的评价。“危局如斯敢惜身,愿将生命作牺牲”(秋瑾诗)。志士壮烈成仁的事迹,永为后敬仰。

用时参考

20分钟

交通

13、15、35、36路秋瑾故居站

门票

10元

开放时间

8:00-17:00

景点位置

越城区塔山南麓和畅堂路18号

秋瑾(1875~1907),女,原名闺瑾,字玉贞,小字玉姑,后易名瑾,字璇卿,号竞雄、鉴湖女侠,别号汉侠女儿,另署秋千。祖籍绍兴山阴漓渚(福全)人,出生于福建闽候县。 秋氏为山阴望族,几代官宦。自幼喜好诗文,尤慕剑侠,豪爽奔放。稍长,随四表兄习棍棒拳术、骑马击剑,性格倔强。光绪十七年(1891)初夏,秋瑾跟随祖父秋嘉禾回到绍兴,居住于绍兴城南和畅堂。次年。

展开阅读全文

秋瑾墓

全文共 512 字

+ 加入清单

秋瑾墓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秋瑾墓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近代

公布时间:1961年4月15日

位于西湖区西泠桥南堍。秋瑾(1875-1907)字王睿卿,号竞雄,别号“鉴湖女侠”,山阴(今绍兴)人,曾留学日本。1905年先后加入光复会和同盟会。1907年在上海发刊《中国女报》,提倡女权,宣传革命。不久,回绍兴主持大通学堂,后与徐锡麟谋划两浙起义,失败被捕。同年7月15日就义于绍兴轩亭口,1912年安葬杭州西泠桥畔凤林寺前,1966年该墓迁至鸡笼山。1981年在今址重建。墓用花岗岩砌筑,为方形座,座高1.75米,正面嵌大理石,上刻孙中山题“巾帼英雄”。背面镶徐自华撰、吴芝瑛书墓表。两碑石皆为旧墓原物。墓座上端为汉白玉雕秋瑾立像,高2.7米。

信息来源:浙江文物网

秋瑾(1875~1907),女,原名闺瑾,字玉贞,小字玉姑,后易名瑾,字璇卿,号竞雄、鉴湖女侠,别号汉侠女儿,另署秋千。祖籍绍兴山阴漓渚(福全)人,出生于福建闽候县。 秋氏为山阴望族,几代官宦。自幼喜好诗文,尤慕剑侠,豪爽奔放。稍长,随四表兄习棍棒拳术、骑马击剑,性格倔强。光绪十七年(1891)初夏,秋瑾跟随祖父秋嘉禾回到绍兴,居住于绍兴城南和畅堂。次年。

展开阅读全文

株洲秋瑾故居

全文共 648 字

+ 加入清单

株洲秋瑾故居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株洲秋瑾故居位于株洲市石峰区清水塘街道办事处,年代为清。

株洲秋瑾故居,文革前保存完好,后因分由四家单位使用,单位进行改造而损坏。现经修复,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景点对外开放。

896年秋瑾的父亲做主,将她嫁入湘潭县富绅之子王子芳。婚房即今天的株洲秋瑾故居(株洲早处归湘潭县管辖)当年名叫“大冲别墅”,秋瑾取名“槐庭”,即现在的株洲市石峰区清水街道办事处大冲村。在这里,秋瑾哺育一儿一女,儿子名王沅德;女儿名王灿芝。

秋瑾在这里常读谭嗣同、陈天华等人的文章,从此萌发革命思想。她体察民间疾苦,坚持读书习武,结交仁人志士,并从这里走出去,远赴东洋求学,毅然参加革命,成就为一代豪杰,旷世女侠。在她短暂的一生中,为国家为民族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最终献出了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

据1977年10月台北出版的《湖南文献》记载:1939年王沅德应时任昭阳乡乡长所求,将“大冲别墅”无条件赠与新群中学为校舍,只要求留一间设“秋瑾堂”,以追念母亲。

2019年,株洲秋瑾故居被批准为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秋瑾(1875~1907),女,原名闺瑾,字玉贞,小字玉姑,后易名瑾,字璇卿,号竞雄、鉴湖女侠,别号汉侠女儿,另署秋千。祖籍绍兴山阴漓渚(福全)人,出生于福建闽候县。 秋氏为山阴望族,几代官宦。自幼喜好诗文,尤慕剑侠,豪爽奔放。稍长,随四表兄习棍棒拳术、骑马击剑,性格倔强。光绪十七年(1891)初夏,秋瑾跟随祖父秋嘉禾回到绍兴,居住于绍兴城南和畅堂。次年。

展开阅读全文

湘潭秋瑾故居

全文共 348 字

+ 加入清单

湘潭秋瑾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介绍

位于湘潭市十八总由义巷。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秋瑾女士与王延均结婚,居于由义巷源当。光绪二十八年(1902)秋瑾去北京。于1905年参加同盟会,1907年牺牲于绍兴。原有房屋十间,为两层砖木结构,其中七间在民国33年(1944)毁于日机轰炸大火中,所剩三间保存至今。为湘潭市文物保护单位。

湖南湘潭市

秋瑾(1875~1907),女,原名闺瑾,字玉贞,小字玉姑,后易名瑾,字璇卿,号竞雄、鉴湖女侠,别号汉侠女儿,另署秋千。祖籍绍兴山阴漓渚(福全)人,出生于福建闽候县。 秋氏为山阴望族,几代官宦。自幼喜好诗文,尤慕剑侠,豪爽奔放。稍长,随四表兄习棍棒拳术、骑马击剑,性格倔强。光绪十七年(1891)初夏,秋瑾跟随祖父秋嘉禾回到绍兴,居住于绍兴城南和畅堂。次年。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