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海兰珠

海兰珠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海兰珠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海兰珠问题。

分享

浏览

841

文章

7

皇太极后宫明明有三千佳丽 皇太极为何对海兰珠情有独钟

全文共 627 字

+ 加入清单

太极为何对海兰珠情有独钟

海兰珠之所以受宠,首先是因为容貌出众,美艳动人,另外性格体贴温柔,恬静优雅,这才是吸引皇太极喜欢的原因。

海澜珠那个时候是作为战俘送给皇太极,虽然说不再年轻,但是还是能够比下整个后宫,这是因为美艳动人,容貌出众。如果不是特别的漂亮,那么怎么可能会第一时间得到皇太极的喜欢呢?要知道皇太极拥有后宫佳丽3000是高高在上的君主,什么样的美女没有见过,所以说海兰珠一定是一个绝色美人。

历史上并没有去描述海兰珠的长相,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从侧面也反映出拥有绝世美颜,比如说特别送给海兰珠关雎宫。这其实就是来自于诗经中的两个字,关关之雎,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另外这一个女子必然也会拥有着比较出色的性格,应该是一个体贴温柔、恬静优雅的人。皇太极就是一个枭雄,必然会拥有着霸气的性格,所以更需要一个对自己体贴入微,时刻仰慕自己,崇拜自己的女子。大玉儿是海兰珠的亲生妹妹,无论是品性才华貌美,绝对超过海兰珠。

但是为什么皇太极并不是特别的喜欢,是因为无论是大玉儿,而是后宫的这些嫔妃,全部都会把皇太极当成是君主来伺候,只有海兰珠把皇太极当成了自己的夫君。这就能够有效满足于皇太极内心的大男人主义,让他能够肆意的享受这种情感,所以他才会如此的宠爱海兰珠,另外这本来就可能是一种缘分。在茫茫人海之中能够相遇,这也是一种缘分,能够找到挚爱之人,这同样也是另外一种缘分,从这里也会让大家发现,这确实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存在,确实也会让人觉得佩服至极。

展开阅读全文

海兰珠和孝庄的受宠差距到底有多大

全文共 636 字

+ 加入清单

海兰珠到底是不是寡妇?她为什么比孝庄受宠?

海兰珠所享受的宠爱,就如同是正妻一般的孝庄的受宠,无非只是为了有效平衡政治,这两者之间会有着明显的区别。

皇太极先是让哲哲为正妻,接着又和孝庄走到一起。哲哲是发妻,这就能够有效达到平衡满蒙的政治关系,而且还可以帮助自己处理所有的后宫之事,因此还是会非常的尊重对方。孝庄嫁给皇太极不仅仅是政治联姻,同样也是因为非常喜欢皇太极,但是因为各方面并不是特别的出色,因此也并不会特别的受到皇太极的喜欢。

皇太极认为这只不过是自己后宫中一个非常普通的人,就算生下了孩子,也没有得到皇太极的优待。皇太极在离开人世的时候,孩子很小。哲哲年龄非常的大,已经没有精力去管朝堂上的事情,作为皇帝的亲生母亲,孝庄自然就可以控制朝政,也同样有一定的机会展现出属于自己的才华。

海兰珠在26岁的时候遇到了皇太极,那个时候皇太极已经坐稳位置,拥有着强悍的实力,在看到眼前如此漂亮如此柔弱的女子时,早就已经坠入到爱河,很快就让对方留在自己的身边。接着就生下了一个儿子,皇太极立马就会封为太子,要知道那个时候皇太子已经有了多个儿子,却没有一个人能够有这样的待遇,这就说明对于海兰珠的宠爱早就已经超越一切。

只是很可惜,这一个孩子并不是特别的幸运,在出生之后没有多久就离开了人世。海兰珠和孝庄两人是亲姐妹,可是两人之间的待遇是完全不一样的。海兰珠虽然说早就已经死亡,但是却能够得到皇帝所有的爱,孝庄虽然活得很久,可是丈夫不爱他儿子也不愿意继承皇位,只有孙子相对比较靠谱一些。

展开阅读全文

皇太极称帝 哲哲封皇后 海兰珠封宸妃 布木布泰降两级

全文共 775 字

+ 加入清单

《独步天下》中,皇太极宣布建立大清王朝,帝号登基之际,他的后宫也经历了巨大的变革。皇太极封皇后哲哲为国君大福晋,标志着清朝第一位正式册封的皇后诞生。与此同时,海兰珠被册封为宠妃宸妃,而庄妃布木布泰则遭遇了连降两级的命运。这些后宫人物的地位变动折射出后宫势力的权力转移和重新分配。

1. 皇后哲哲:智慧与忠诚

皇后哲哲拥有强大的科尔沁部落支持,以及出色的政治智慧和处理后宫事务的能力。她一直陪伴在皇太极身边,支持他完成了从部落首领到帝王的蜕变。哲哲以其明理和公正处理事务,精心管理后宫,为清朝的稳定和繁荣做出了杰出贡献。她的智慧和能力使她成为了清朝第一位正式册封的皇后,为国家政治和后宫势力带来了积极影响。

2. 宸妃海兰珠:蒙古王族的亲近

海兰珠是蒙古科尔沁部落的女儿,嫁给了皇太极成为宸妃。她的出身和地位使她成为了皇太极最亲近的宠妃之一。尽管关于她入宫前的历史几乎没有记载,但她的来历和身份使她在宫廷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她的美貌和聪明才智让她成为了皇太极的宠爱对象,两人之间的感情故事备受传颂。海兰珠的存在为后宫注入了欢乐和生机。

3. 庄妃布木布泰:连降两级的命运

布木布泰原位于西宫,但在皇太极宣布称帝后,她被降级至主永福宫,成为庄妃。这一变动引发了人们的猜测,为何布木布泰会遭遇连降两级的命运?她的降级与其他福晋的加入有关,这些福晋具有强大的背景和影响力。皇太极希望平衡后宫内部的势力,避免科尔沁部落的过度集中权力。布木布泰的连降两级可视为维持后宫权力平衡的一种手段。

清朝建立之际,后宫权力争斗显现出历史背景和政治考量。皇后哲哲以其智慧和忠诚成为清朝第一位正式册封的皇后,宸妃海兰珠则因出身和美貌而受到宠爱。而庄妃布木布泰的连降两级则是为了平衡后宫权力,维护科尔沁部落与蒙古阿巴垓部的关系。这段历史反映了后宫权力争斗与政治考量的交织,以及权谋与情感的交汇。

展开阅读全文

皇太极一生最爱海兰珠,为何没有立她为皇后?

全文共 918 字

+ 加入清单

清朝的开国皇帝皇太极一生极富传奇性,早年随着父兄南征北战,后来入关夺取中原得以建立大清。作为皇帝,皇太极也是三宫六院拥有众多嫔妃,但是要说皇太极最爱的妃子,恐怕非海兰珠莫属了。皇太极给予海兰珠的恩宠没有任何一个妃子能比得上,按理说海兰珠照着这个趋势稳稳的能当上皇后,可是皇太极却没有立她为皇后,这是为何呢?

皇太极作为一代帝王,后宫佳丽三千,根本不缺女人。但是,身边女人再多,也会厚此薄彼,他的心里也只容得下一人,针对这个问题,很多有学识的人通过研究古书,一致认为皇太极最爱的女人是海兰珠,这点从皇太极给她的封号就可以看出玄机,并不是之前东哥和大玉儿。

皇太极给海兰珠的封号是宸妃,而宸这个字可大有讲究。宸者,帝皇也,宸妃,就是帝王之妻。所以说,海兰珠虽然不是皇后,但在皇太极的心目中,却只有她一人才是自己的妻子。皇太极对海兰珠的宠爱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海兰珠只把皇太极当成自己男人来爱,爱得纯粹,而其他嫔妃整天想的是家族利益,而皇太极作为一代明君,对这点肯定心知肚明,自然会偏向全心全意深爱自己的女人了。

另外,海兰珠为四妃之首,位子仅次于皇后,不仅如此,皇太极还将海兰珠居住的东宫赐名为“关雎宫”;“关雎”二字源自于《诗经‧国风‧周南‧关雎篇》,诗序注云: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诗中以水鸟和鸣比喻配偶,表现男女之间的真挚爱情。而皇太极正是借助此诗表达对海兰珠的深情厚爱。事实上,海兰珠也的确深得盛宠,两人感情非常深厚。那为什么皇太极不让海兰珠直接当皇后呢?

海兰珠嫁给皇太极时已经26岁,他是孝庄的亲姐姐,比孝庄晚嫁皇太极9年。他一进宫就深得皇太极的宠爱,用宠冠后宫来形容一点都不夸张,后来,海兰珠剩下皇八子,皇太极欣喜若狂,很快就决定立这个哈子为皇位的继承人,于是大宴群臣并大赦天下,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欢喜。

遗憾的是,这个皇儿福气浅薄,活了不到一岁就夭折了,三十三岁那年,海兰珠病亡,皇太极哭了三天三夜,期间几度昏迷,最终知道难以挽回,为她举办了隆重弄的丧礼,谥号“敏惠恭和元妃”。这个元字,只有元配的皇后才可以用。一个宸和一个元,以及史书中的记载,足以说明海兰珠在皇太极心中的重要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海兰珠和皇太极的爱情故事 海兰珠去世皇太极有多伤心

全文共 2218 字

+ 加入清单

海兰珠曾是皇太极最宠爱的妃子,她出嫁时已经26岁,入宫仅一年便被册封东宫大福晋,其地位仅次于宫中皇后。这种晋升速度可谓是十分惊人了,所以很多小伙伴都十分好奇海兰珠和皇太极之间的爱情故事,他们的关系到底是有多好呢?那这次52诗经网就准备跟各位讲讲这段历史。海兰珠在满文里的意思是珍爱之女,后来海兰珠病逝皇太极伤心不已,足足哭了七天,可见两人感情之深。1、海兰珠出生

1609年,海兰珠出生于蒙古科尔沁草原。其父为贝勒寨桑。她的姑姑就是皇太极的嫡福晋哲哲,后来的孝端文皇后。她的妹妹便是清朝历史上赫赫有名、辅佐三朝、养育顺治、康熙两代帝王的政治家孝庄皇太后。

相比其妹,海兰珠没有经天纬地之才、定国安邦之志,不会在谈笑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她只是个小女人,没有满蒙女子的直率飒爽、豪迈旷达,反而温婉可人、妩媚娇羞,颇有江南女子的风范。

从小在宠爱中长大的海兰珠,心思单纯,对爱情充满向往。

身为蒙古格格,同汉族的公主一样,高贵尊荣、享天下养,却也肩负有不抗拒的使命,那就是政治联姻,出于家族利益、政治权衡而嫁。

她的姑姑也是在妙龄之年,就嫁给了后金大汗努尔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极为福晋。为维系蒙古各部的亲密关系,海兰珠也在豆蔻年华,被其父嫁给了另一部族的贝勒做福晋。

只不过这段婚姻很短暂,海兰珠甚至都没来得及与夫君培养出感情来,她的丈夫就因病故去了。

从小受尽父兄宠爱的海兰珠,心灵敏感脆弱,根本没有来得及品尝爱情的味道,便坠入无边的黑暗深渊。

她整日郁郁寡欢、多愁善感、情志不畅。

父亲十分心疼爱女,将她接回了科尔沁。为了让她游玩散心、排解忧郁,她又来到了盛京,大金的首都。

她的姑姑和妹妹都嫁给了此时已是后金大汗的皇太极。皇太极即清太宗,努尔哈赤第八子。1616年封和硕贝勒,1627年继任后金大汗位。在这里,海兰珠见到了既是姑父又是妹夫的皇太极。

二人一见倾心。对于戎马一生、刚毅果决的皇太极来说,如此温柔缠绵的女子让他感受了别样柔情。这个至刚至强、天下称雄的男人也展露了痴心深情的一面。2、海兰珠入宫

1634年,其兄吴克善送海兰珠入宫,成为皇太极的侧福晋。

天子脚下、皇城之内,总是有太多的波诡云谲,太多的欲望挣扎,太多的纷争谋划,反而是最容易迷失本心、最不敢交付真心的地方。

在这里,宠很容易,而爱很难。皇太极也确实用世人瞠目结舌的方式宠爱海兰珠。

1636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清,年号崇德。崇德元年,皇太极大封后宫。海兰珠被封为“宸妃”,仅次于姑姑皇后哲哲。

宸,辞海解释:北辰所居,因以指帝王的宫殿,又引申为王位、帝王的代称。以“宸”为封号,足见皇太极珍之重之、用心良苦。皇太极将海兰珠所居宫殿赐名为“关雎宫”。身为九五之尊,皇太极想给海兰珠的是他所能给的所有至尊荣耀。

崇德二年,海兰珠生皇八子。皇太极欣喜若狂,虽然不是第一次做父亲,但却是他和海兰珠的第一个孩子。为了这个孩子,皇太极大赦天下。这是只有太子才可享受的待遇和殊荣啊。

为了给孩子一个配得上他的名字,皇太极头疼不已。因为太过珍爱,总觉得所有名字都不堪匹配。可是孩子却没有等到这一天:不满周岁,便夭折了。海兰珠肝肠寸断、痛不欲生。皇太极以亲王礼仪将皇八子下葬。

皇太极用一个帝王的身份和权柄,给了海兰珠最大的宠爱。一个男人用他的身份地位去爱一个女人的时候,可能宠爱的成分更多些,只有当他用男人的身份去爱你,那才是爱情最真实、最原始的样子。3、丧子之痛

经历了丧子之痛的海兰珠,精神郁郁寡欢,身体也每况愈下。而皇太极终究要继续他的帝王伟业。

皇太极称帝后,增编“八旗蒙古”、“八旗汉军”,相继完成了对黑龙江和吉林东境女真各部的统一。开始对明用兵。

1641年,皇太极率八旗劲旅与明朝军队洪承畴部在松州锦州会战。海兰珠病重的消息传来,皇太极五内俱焚,无心恋战。他留下部将固守连营。自己则策马飞驰盛京。

此时的皇太极,归心似箭,什么战事成败、什么皇图霸业,对他而言,都不再重要。他不再是帝王至尊,他只是一个急于见到爱妻的男人。他不眠不休、星夜兼程,他六天六夜,没有下马。

这一刻,他仅仅是一个男人。他用他男人的身份拼尽全力,去爱自己心爱的女人。

我相信,面对生死离别的此时此刻,他们深爱彼此,他策马疾驰的身影是爱情最动人心弦的样子。

他风尘仆仆地回到盛京,却是斯人已逝,徒之奈何。皇太极面对往日熟悉的殿阁、阴阳相隔的爱人,曾经相亲相爱、两情缱绻的画面历历在目。

他如何也不能接受这样的结局。皇太极悲痛欲绝、数次昏厥。伤心过后,他所能给海兰珠的,是无人能比的死后哀荣。

他赐海兰珠谥号:敏惠恭和元妃。不仅字数为清朝妃子中最多,更是直接称其“元妃”,为“嫡妻”之意。

也许出于政治权衡,我不能奉你为后,但在我心中:你是我的妻,是我唯一最爱的女人。对一个男人而言,真正爱一个女人就是娶她为妻。给她唯一名分,给她唯一尊重。

除此之外,什么红颜、什么知己都只是爱情不够、不够爱你的借口。皇太极用他的方式给了海兰珠“妻子”的身份。4、海兰珠病逝

沈阳故宫的殿阁依然巍峨耸立,时光缠绵了几百年的岁月风霜。城墙斑驳的时光倒影,定格在初见的那一刻:你直身长立、英姿勃发,我巧笑倩兮、倚门回首。你不是一代枭雄,我不是乱世红颜。

你我只是凡尘俗世中的男人和女人,如此心手相牵,如此共度一生。这一生,是你让我看到了爱情的样子。

海兰珠死后,皇太极将她葬于沈阳城外。每次路过陵墓,皇太极都要痛哭一场。两年后,皇太极病逝。

从此你我,不再孤单。

作者:胡一一

展开阅读全文

清朝海兰珠简介 历史上真实的海兰珠

全文共 2718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这个海兰珠也还是有很多人都知道的,非常的厉害,他和皇太极的故事也非常有意思的,那么也有人要问了,这个海兰珠到底是谁,历史真实的海兰珠又是怎么样的呢?如果对这个人比较感兴趣的我们就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了,一起来学习学习看看这个人到底是谁吧!

1、清朝海兰珠简介

敏惠恭和元妃(1609年-1641年),博尔济吉特氏,名海兰珠(蒙古名为乌尤塔)。科尔沁贝勒宰桑-布和之女,孝端文皇后侄女,孝庄文皇后姐姐。

崇德元年(1636年),册封为宸妃,为四妃之首,赐居“关雎宫”。崇德二年七月初八日(1637年8月27日),宸妃生下皇太极第八子。皇太极为此下令大赦天下。但此子未来得及命名便早夭了。崇德六年(1641年),宸妃逝世,年三十三,谥曰“敏惠恭和元妃”,葬于清昭陵。

2、清朝海兰珠生平

归嫁

博尔济吉特·海兰珠(本名为乌尤塔),博尔济吉特氏,生于万历37年(1609年),她是孝庄文皇后的亲姐姐,比孝庄文皇后大4岁。海兰珠嫁给皇太极的时候已经26岁,比孝庄文皇后晚嫁皇太极9年。但是没有史料记载海兰珠26岁之前的经历。

《清入关前内国史院满文档案》记载:“天聪八年(1634年)十月十六日。科尔沁部乌克善洪台吉率诸臣送妹至。汗偕诸福晋迎至,设大宴纳之为福晋。”这就是海兰珠最早出现的相关记录了,民国时期修撰的《清史稿》里也有提到。

天聪八年(1634年),其兄吴克善亲送海兰珠到盛京,与皇太极成婚。

封妃

崇德元年,皇太极称帝后,大封后宫,封海兰珠为“宸妃”。并赐居“关雎宫(出自《诗经》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种独特的尊崇极其罕见。宸妃的地位在五宫中位居第二。仅次于其姑母孝端文皇后。

生子

崇德二年,宸妃生下皇八子,皇太极欣喜若狂,很快就决定立这个婴儿为皇位继承人,大宴群臣,还颁发了大清朝第一道大赦令。大赦令中规定,除犯上、焚毁宗庙、陵寝、宫殿,叛逃杀人,毒药,巫蛊,偷盗祭天及御用器物,殴祖父母、父母,卖兄弟、妻诬告夫、内乱、纠党白昼劫人等十罪不赦外,一切监禁之人全部免罪。(此道颁发令如下记载。八天后他在盛京皇宫举行重大庆典的大政殿,为皇八子的诞生颁发了有清以来的第一道大赦令。诏令中写道:“自古以来,人君有诞子之庆,必颁诏大赦于国中,此古帝王之隆规。今蒙天眷,关雎宫宸妃诞育皇嗣,朕稽典礼,欲使遐迩内外政教所及之地,咸被恩泽……”。诏令中规定了除十恶之罪不赦外,其余等罪,“咸赦除之”。)皇太极还封宸妃的母亲为和硕贤妃,赏赐仪仗。谁知天公不作美,这个孩子出生才半年,还没有来得及命名就夭折了。皇太极为之伤心不已。宸妃本人当然更伤痛,但,皇太极对她的钟爱并未因此而稍减,前7个皇子诞生时,并未举行什么大型庆典活动,也未大赦。之后,庄妃生第9子,麟趾宫贵妃又生下第11子,亦未如此隆重地办理。由此可见,皇太极是将宸妃生的皇八子作为“储君”来对待的。因宠爱宸妃而宠皇八子,也算是“爱屋及乌”吧。

皇八子诞生之庆典,蒙古各部落的首领均来供奉大量贺礼,一时间,盛京(今沈阳)城内热闹无比。此时的皇太极,开疆拓土,称雄于东北,加之娇妻产子,诸事顺遂,可谓得意之极。可是真应了“好景不长”这句俗语,倍受娇宠的皇八子只活了不到一岁,尚未来得及命名就夭亡了。

3、清朝海兰珠结局

薨逝

清崇德六年(1641年)九月,皇太极率领八旗劲旅和漠南蒙古科尔沁等部铁骑,与明朝军队洪承畴部进行松山锦州决战。正当双方数十万大军刀光剑影生死搏杀如火如荼之际,十二日盛京使节惶惶来报“关雎宫宸妃有疾”。既爱江山也爱美人的皇太极,闻知海兰珠生病,立即召集诸将令他们留下固守,自己于次日凌晨即启驾返还盛京。一路行色匆匆,至十七日夜驻跸旧边,刚过一更时,盛京使节又报“宸妃病笃”。得知海兰珠病势沉重,皇太极连夜拔营,催动战马,恨不得插上双翼飞回自己的爱妃身边。十八日凌晨,告之海兰珠已气绝身亡的第三次奏报“宸妃已薨”,对于途中的皇太极真如五雷轰顶,他飞马入盛京,冲进大清门,直扑关雎宫,但的确是晚了一步,关雎宫里香消玉陨,时年三十三岁的海兰珠,已经永远闭上了眼睛。这里,只剩下皇太极抚尸哀痛的身影和悲悼恸涕的哭声。

美人气已绝,英雄心欲碎。皇太极怎么也难以接受海兰珠病逝这个残酷的现实。他曾几次因悲痛过度而昏迷过去,这令皇后宫妃和诸王大臣惶惶不安,纷纷劝告他“自保圣躬,勿为情牵,珍重自爱”。皇太极也自责说:“太祖崩时,未尝有此,天之生朕,岂为一妇人哉”。但海兰珠的音容笑貌仍令他时时难以忘怀。红颜知己永别而去,皇太极即使贵为天子,也别无他法,所能做的,只有寄托哀思。他为自己的爱妃举办了隆重的葬礼,并频繁地举行各种祭奠。九月廿九初祭之日,他亲率文武百官及其夫人们前往。奠酒行礼后,宣读的祭文饱含深情,“皇帝谕:

“皇帝致祭于关雎宫宸妃。尔生于乙酉年。享寿三十有三。薨于辛巳年九月十八日。朕自遇尔。厚加眷爱。正欲同享富贵。不意天夺之速。中道仳离。朕念生前眷爱。虽没不忘。追思感叹。是以备陈祭物。以表衷悃。仍命喇嘛僧道讽诵经文,愿尔早生福地。”最后,皇太极在海兰珠的墓前亲自奠酒三爵,诸王大臣和外藩属国使节祭奠礼。

在此后的岁月里,月祭、大祭、冬至祭、去世周年祭……,次次仪典隆重肃穆的祭礼,都饱含着无限的悲思;篇篇文词典雅庄重的祭文,都表达着无尽的哀意。甚至在当年岁暮大祭列祖列宗之时,皇太极也与皇后率百官及其夫人们前去祭奠海兰珠,让爱妃去世后还尽享哀荣;当次年正月元旦大贺之际,他竟传谕“以敏惠恭和元妃丧,免朝贺,停止筵宴乐舞”,因爱妃之逝而停办了朝中重大典礼。群臣们见皇帝平日在宫中时常睹物思人,每当想起海兰珠即伤心落泪,就多次陪他出京射猎消遣。但海兰珠就安葬在盛京地载门外五里之处,皇太极几乎每次射猎时,都要有意无意地经过她的墓地。眼见心中的爱妃已撒手人寰、尸埋坟冢、不能复生,皇太极每次都要悲痛欲绝、泪如雨下地哭祭一番。

清崇德七年(1642年)二月,松山锦州大战告捷,清军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明朝率军将领洪承畴、祖大寿被俘后降清。当年四月,皇太极在盛京皇宫的大政殿为此二人赐宴庆贺,但在这盛宴之上却没有他这位东道主的身影。对洪、祖二人的解释是“朕未服视朝衣冠,又不躬亲赐宴,非有所慢于尔等也。盖因关雎宫敏惠恭和元妃之丧未过期,故尔”。原来,他为了表示对海兰珠忠贞不渝的爱情和无限的哀悼,没有参加这欢庆的喜宴。皇帝都停止了宴乐,但却还有不识相的王公贵族不遵制默哀,硬往枪口上撞。据史料记载,在海兰珠的丧期内有不从禁令私自作乐的,后经查出,遭受处罚者达数十人之多。其中郡王阿达礼和辅国公扎哈纳的王公桂冠都险些因此而被削掉;其余人均遭到没收家产、罚银、鞭笞、贯耳鼻等处罚。

展开阅读全文

皇太极和海兰珠的爱情故事

全文共 2811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皇太极海兰珠爱情故事从古至今,都有一个表达,那就是皇太极对海兰珠的深爱,超越了生死,甚至可以说超越了极限,海兰珠虽然嫁过人(史上无载),但皇太极对她的宠爱甚过了任何一个娘娘,任何一个贵妃,包括漂亮,华贵,又善解人意的皇后,海兰珠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宸妃,他给海兰珠的爱使他倾尽了他所有的真情,这是一段催人泪下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

皇太极共有后妃8人(不含庶妃),其中5人系蒙古人,占了多一半,这就是皇太极“抚绥蒙古,进攻明朝”国策的政治需要。但皇太极最宠爱的三位后妃(皇后、庄妃和宸妃)又都是蒙古人中的一家人,这已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而他对宸妃海兰珠的宠爱更可以说是达到了痴心痴情的地步。

海兰珠是蒙古科尔沁贝勒寨桑的女儿,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之妹,姓博尔济吉特氏。她是皇太极清宁宫皇后哲哲(史称孝端文皇后)的侄女,永福宫庄妃布木布泰(史称孝庄文皇后)的姐姐,于天聪八年(1634年)十月在其兄吴克善陪送下出嫁皇太极为妃。

这次婚姻是在天聪七年(1633年)四月皇太极中宫皇后之母科尔沁大妃偕次妃前来盛京访问时商量决定的。

当时皇太极最小的弟弟多铎,先已想要娶科尔沁大妃的小女儿,就是哲哲的亲妹妹。皇太极最初不同意,因为他听说此女才貌都不太出众,而多铎自幼娇生惯养,心高自傲,放荡不羁,十分任性。恐怕两人合不来,引起不愉快。这次科尔沁大妃亲自前来,既是带女儿走亲戚,也有意让多铎相看小女的意思。多铎相看之后,更加钟情。皇太极不忍违背汗父留下的幼小弟弟的意愿,更不愿为徇庇戚属而与幼弟发生矛盾。皇太极经过反复考虑,准备同意这桩婚事。

皇太极带领后妃造访科尔沁次妃的幕帐,次妃热情款待,由于有后妃的光临,全部女眷出场承担招待,海兰珠也跟随前来拜见姑母哲哲,和妹妹布木布泰(大玉儿)见面。对于既是姑夫,又是妹夫的皇太极,海兰珠当然也会问候一番。

海兰珠是一位知书识礼、贤惠端庄而又十分秀美的姑娘。然而在诸多蒙古族姑娘中更加显得苗条清秀,白皙娇嫩,抚媚动人。而且,当时姑娘多在十几岁就出嫁,海兰珠时年25岁,据说海兰珠曾经嫁过一次人的,但是在任何历史资料中都没有关于海兰珠嫁给皇太极之前的资料,究竟嫁没嫁过不详。不过海兰珠更具一种成熟的美。自古英雄爱美人,皇太极对海兰珠一见钟情。

这次大妃及次妃的来访,也确定了皇太极与海兰珠的婚姻关系。

天聪八年(1634年)十月海兰珠在其兄吴克善陪送下出嫁皇太极为妃。被皇太极封为关雎宫宸妃,成了关雎宫的主人,地位仅次于中宫皇后。关雎宫,来源于《诗经》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佳句,是皇太极爱恋宸妃,并为之最动真情的象征。

崇德二年(1637),宸妃入宫两年多就为皇太极生了个男孩,即皇太极第八子。皇太极非常高兴,召集文武群臣,颁发了大赦令。宠妃生子,大赦天下,这是不合礼制的事情。只有皇后才有此荣誉。但皇太极对宸妃一往情深,只愿与她厮守终老。她生的儿子将来是要继承皇位的。所以才这样的兴师动众的。

皇太极还封宸妃的母亲为和硕贤妃,赏赐仪仗。对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一门大加封赏。除爱新觉罗家庭之外的封赏之隆仅此一家。谁都知道这是因为宸妃的原因。谁知这个孩子出生才半年,还没有来得及命名就夭折了。皇太极为之伤心不已。宸妃本人当然更伤痛,日日夜夜哀思亡儿,竞大大伤了身子。当然,皇太极对她的钟爱并未因此而稍减,反而更加倍地怜惜她,抚爱她,希望能为她分担忧伤,恢复健康。

祟德六年(1641)九月,皇太极亲率大军攻打明朝的松山、杏山,在松山城西北十里处安营扎寨。一天,朝中大臣满笃里、穆成格等从盛京(沈阳)来到军营,报告了宸妃患病的消息。皇太极立即召集军事会议,对围困杏山等地做了具体的部署,然后,他就启程返回盛京。

可是,他没有回到盛京,海兰珠已命归西天,皇太极听说之后悲痛不已。“一日忽迷惘,自午至酉始瘥”。大臣们都劝他节哀,但效果不大,仍然茶食不进。祖可法、张存仁、马国柱、雷兴等大臣见此情景,纷纷劝他说:“伏念皇上以万乘之尊,中外仰赖,臣庶归依。今者皇上过于悲痛,大小臣工,不能自安。以臣等愚见,皇上蒙天眷佑,底定天下,抚育兆民;皇上一身,关系重大,况今天威所临,大功屡捷。松山锦州,克取在指顾问。此正我国兴隆,明国败坏之时也。皇上宜仰体天意,自保圣躬,勿为情牵,珍重自爱。”

皇后、宫妃及大臣们都为他祈祷。

一天中午,皇太极突然昏迷了过去,嘴里胡话不止,而所有的胡话几乎都是在呼唤着海兰珠。嫔妃和大臣们非常害怕,赶忙在神像前摆设祭物,进行祈祷。过了好大一会儿,皇太极才苏醒过来。大臣们把他昏迷说胡话的情况讲了一遍。皇太极开始受到震动。他懊悔地对大臣们说:“自知过于悲悼,乃大悔日:‘天之生朕,原为抚世安民,今乃过于悲悼,不能自持。天地祖宗,知朕太过,以此示警。朕从今当善自派遣也。”

皇太极还说:“太祖(指努尔哈赤)病逝时,我也没有这样悲痛过。我怎么能就为一个妇人而活着呢”。

后来,皇太极出猎路过宸妃墓地时,还是不能自制,放声大哭,可见皇太极对宸妃的感情之深。

为表示对爱妃的悼念,皇太极为宸妃举行了隆重的丧礼,赐谥号为敏惠恭和元妃,这是清代妃子谥号中字数最多的。但宸妃埋葬后,由于怀念宸妃,皇太极仍然不时地悲伤。大臣们看他那个样子,就劝他说:“皇上每天居住深宫,忧伤的心情没有全部消除,不如出外打猎,换一换心境。”皇太极听从了大家的劝告,遂和众大臣外出狩猎。当走到蒲河岸边,看到宸妃的坟墓时,他又开始痛哭起来。此后皇太极再也没有重返战场,结束了他四十几年戎马征程。他每次出猎,必经过宸妃墓地,总是下马伫立,长时间地凭吊默哀,以茶酒奠祭,痛哭不止。

皇太极的雄才大略可谓当世英主,一个以武功见着、驰骋疆场的皇帝,竟有如此真挚的儿女之情,实在令人耳目一新,这也说明了皇帝是人,不是神。他亲临战场作战,流血牺牲都不离开战场。却为了宸妃在最不能离开战场的时侯离开了。从此永远离开了战场。当初在战场上的指挥若定,运筹帷幄,此时随着海兰珠的去世而消失殆尽。

但,这世上最令人感动的就是这种铁汉的柔情。

宸妃后来居上,在宫中的地位远远超过比她年轻五岁、早嫁九年的亲妹妹庄妃,仅次于姑母皇后哲哲。

对宸妃的魂牵梦索,使皇太极难以自拔。自宸妃死后,皇太极频繁地举行各种祭典活动,并请僧道人等为宸妃布道诵经,超度亡魂。皇太极亲撰的祭文,情真意切,催人泪下。

松锦大战捷报频奏,关外四座重镇全部归属清朝,关外障碍既除,那么挥师人关,逐鹿中原亦指日可待。然而,战争胜利的喜悦,似不能冲刷掉皇太极的悲伤。对宸妃的思念与难解的忧伤,严重损害了皇太极的健康,以致他的身体日渐衰弱,甚至连日常朝政也“难以躬亲办理”。在宸妃去世两年之后,皇太极也病入膏盲,死在清宁宫,灵魂追寻宸妃而去了,享年52岁。

历史记载皇太极是“无疾而崩”,年仅52岁怎么算是无疾而终呢?史学界对他的死至今尚无定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宸妃海兰珠的早逝,是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