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柞水

柞水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柞水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柞水问题。

分享

浏览

7918

文章

14

柞水溶洞旅游攻略

全文共 1378 字

+ 加入清单

柞水溶洞位于陕西省西安康市南秦岭山中柞水县城南13公里的叉路口,磨石沟南4公里的石瓮乡一带,面积约17平方公里,距西安市160公里。

交通攻略

乘车路线:

从西安城南客运站乘坐到柞水(26元含保险一元),从早上6:00-晚上7:00,每30分钟发一班车。到达柞水县汽车站大约需要1个多小时。在柞水车站下车后直接乘坐发往溶洞的公交车,每30分钟一班,票价是4元。

柞水溶洞国家地质公园(天佛洞)旅游专线,早七点到晚七点,每一个半小时一班上车不受往返,门票限制。

自驾车路线:

从西安出发,由绕城高速曲江立交进入西柞高速至柞水出入口,收费55元。西安至柞水县城全长约65km,1小时可到达。途中经过大小隧道17个,最长的为有“世界第一座最长的双洞高速公路隧道”、“亚洲第一公路隧道”、“中国第一长隧”美誉的“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在隧道中您有3次可以观赏“蓝天白云”的机会。隧道中限速70km/小时,禁止随意停车。

柞水溶洞景区攻略

溶洞风景区包括佛爷洞、风洞、百神洞、天洞、云雾洞等百余个溶洞。这里自然环境灵秀典雅,景点多而集中,既有可与“瑶林仙境”媲美喀斯特溶洞群,又有山清水秀之风姿,是陕西省一处以溶洞和自然景观为主的旅游区。

百神洞

柞水溶洞位于天书山麓,古称玉皇宫。清代乾隆以前洞内置玉 皇、八腊、龙王等100多尊神像,故名。此洞底层有地下暗河,相传民国初年,有人将一背笼麦糠倒入暗河,七八天后,在乾佑河入汉江口的山洞中麦糠随水流出。该洞有幽深莫测的特点,主要景点有:百神厅、二龙嬉珠、太白池、大圣井、听涛台等。二龙嬉珠诗曰:“腾云追逐,意气轩昂。戏嬉作闹,情欢意畅。一派升 平景象,干家万户喜洋洋。”听涛台诗曰:“浪涛拍岸,天摇地倾。激流飞驰,万马腾空。天上地下,风吼雷动。”

风洞

在石瓮子北1公里处的山腰上,相传洞内有一小洞劲风不止,故名。此洞深约15公里,洞道迂回曲折。有可容纳千人以上的大厅5个,有规模大、离奇壮观的特点,主要景点有:壁画厅、黑龙潭、黄龙潭、过风楼、蝙蝠堂、陈杨二道士栖身处等。陈杨二道土栖身处诗曰:“功名利禄抛一边,力仗正义斥贪官。囹圄难囚英雄志,只留骸骨启后贤。”

玉霞洞

位于西干沟银洞凹的半山中,海拔1800米。洞口有一 高30米,树杆直径1.5米的大红柳,树身钉有十多个柞水溶洞铁钉,现生长茁壮。相传,大红柳为洞内龙王看守门户千年,卓有功德。龙王感恩让其化作柳小姐,与凡人吴小海婚配。后人为纪念柳小姐似玉下清碧,似霞一样斑润的爱情,将此洞取名玉霞洞,其主要景点有:十八潭、静观台、重岩跌瀑、蟹肚子、祭门、青龙潭等。重岩跌瀑曰:“蓝溪奔腾波涌,起伏跌富有声。天地惊雷动,细柳舞东风。豪情,豪情,喜看万马奔腾。”

柞水溶洞

天佛洞

天佛洞是柞水溶洞国家地质公园的核心区,由天洞和佛洞连接而成。她坐落在柞水溶洞国家地质公园的中心,位于海拔805米的呼应山腰。这里阳光充足,空气清新,环境幽静。洞内形态各异的钟乳石琳琅满目、绚丽多姿,石笋、石幔、石帷幕、石瀑布美不胜收;石禽、石兽、石佛、石猴维妙维俏;晶莹透亮的石花、石果、石蘑菇、石葡萄令人垂涎欲滴;博大精深的大自然艺术宫殿令广大游客惊叹不已!

门票攻略

成人票82元。

门票说明:

①儿童1.2米以下免票,1.2-1.4之间购儿童票 。

②老年70岁以上免票,60岁以上购老年票 。

③军人平相关证件免票 。

④门票价格包含景点:溶洞天佛洞主景区。

展开阅读全文

西安柞水溶洞一日游攻略精选

全文共 1276 字

+ 加入清单

西安柞水溶洞一日游怎么游玩?由于西安柞水溶洞景区离凤凰古镇景区很近,而且游柞水溶洞主要是游玩号称“天下第一隧”的秦岭终南山隧道,独一无二的生态隧道,和参观素有“天下第一奇观”之称的溶洞群之精华——天佛洞,很快就可以游完。所以可以顺便游玩明清文化一条街——凤凰古镇。

柞水溶洞,距西安79公里,位于秦岭南麓的柞水县石瓮镇,景区面积24平方公里。这里灵山合拢,秀水环绕,气候宜人,风光秀丽。诡丽幽深的118个溶洞勾勒出无山不洞、无洞不奇的美妙境界。1990年被省政府授予“陕西省风景名胜区”,被誉为“北国奇观”、“中国名洞”,堪称西北一绝。唐宋以来,文人雅士游山玩水,对终南石瓮情有独钟,他们把万种风情融入笔锋,镌入溶洞,留下了许多千古传诵的胜迹。

交通攻略

汽车:从西安城南客运站乘坐到柞水(26元含保险一元),从早上6:00-晚上7:00,每30分钟发一班车。到达柞水县汽车站大约需要1个多小时。在柞水车站下车后直接乘坐发往溶洞的公交车,每30分钟一班,票价是4元。

公交:5路、18路、30路、46路、06路

凤凰古镇离溶洞45公里左右,在溶洞那并没有直接到凤凰古镇的车,要从那边打车的话要100块钱

游玩攻略

上午柞水溶洞

到柞水后游览西北地区最大的喀斯特地貌---柞水溶洞。柞水溶洞有大小溶洞108个,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溶洞群落.陕西柞水溶洞内各种形态的钟乳石、石笋、石瀑布、石蘑菇、石幔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石禽、石兽、石猴、石佛形态各异,酷肖逼真;晶莹透亮的石花、石果、石葡萄令人垂涎欲滴。洞群姿态各异,绚丽多彩,既有南方的柔媚,又有北国的豪放。

西安柞水溶洞一日游

主要游览区有:风洞、佛爷洞、天洞、百神洞、对峰台;东游区含云台山、祖师庙、千年古银杏树、鹰嘴石等;西边是大自然优美风光。亚洲第一长隧道——秦岭大隧道。

下午参观凤凰古镇

到凤凰古镇,参观全国最大的植物活化石——千年情侣树,夫妻林。在清末民初,各类商埠字号、店铺钱庄已经遍布街巷,市井繁荣。逐渐,凤凰镇成为秦岭以南连接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的重要商贸集镇,在当时有柞水“小上海”之称。北方的山货土特产经马帮和人力驮转至此,再经水路沿汉江运到汉口,而江南的丝绸、稻米也经水路运来,而后从旱路翻越秦岭送入关中。 但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以后,随着水运的萎缩和公路交通的改善,凤凰古镇逐渐失去了昔日的繁华,渐渐隐没在秦岭深山之中。

凤凰古镇因镇南有凤凰山而得名,是《悲情母子》的拍摄地,有保存完好充满民族风格的清末建筑,仍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漫步在凤镇老街上,如果没有人指点,可能走几十遍也察觉不到,老街是“S”型的。在周围山上眺望,就能看到这奇怪的景象。从表面上看,这是依山傍水,应自然地形而修建的。但是这并不是那么简单。S型风格为陕西商洛地区独具,凤凰镇“S”型主街轴线由西向东延伸,像条大鲤鱼。鱼侧卧在南北两扇状如莲花的山脚河畔、四水(天河渠、排污渠、防火渠、社川河)之间。

门票攻略

柞水溶洞门票62元;儿童票,学生票31元 (儿童身高1.2米以下免票,1.2-1.4之间购儿童票);军人平相关证件;免票老年70岁以上免票,60岁以上31元

展开阅读全文

柞水凤凰古镇旅游攻略_凤凰古镇自助游攻略

全文共 2380 字

+ 加入清单

凤凰古镇位于柞水县社川河畔,座落在社川河、皂河沟、水滴沟三河出口交汇处“十字水”肥沃的三角洲上。去凤凰古镇旅游,去哪里玩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柞水凤凰古镇的旅游攻略,供大家参考!

柞水凤凰古镇旅游信息

门票

自2016年4月10日起,凤凰古城将暂停景区验票,保留景点验票方式。游客今后进凤凰古城游览不必再购买148元的“捆绑式”大门票,只需要在逛小景点时购买相应的门票。

交通

吉凤高速,凤大高速建成通车,距湘西自治州州府吉首市52公里,怀化市92公里;距铜仁凤凰机场27公里,张家界荷花机场280公里;G209国道,S308省道贯穿全境,枝柳铁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快捷。

1. 距离凤凰县最近的机场:铜仁凤凰机场、张家界荷花机场及怀化的芷江机场,抵达后需再换乘汽车。凤凰县也没有火车站,相近的有吉首火车站、怀化高铁南站可以中转。

2. 凤凰县内共三个汽车站,其中游客涉及较多的是城北汽车站和沱田汽车站。前者又称凤凰汽车北站或凤凰汽车客运总站,游客乘车到凤凰,基本都是在此站下车。而前往洪江古商城、黔阳古城、雪峰山漂流等地的游客,可以在沱田汽车站乘车或中转。

3. 到达凤凰县城后,在车站外乘坐公交车1路、3路至华南门站下车,即可到达古城区。如从北站打车到虹桥,费用约10-15元。

4. 需注意的是古城内部禁止汽车进入。

开放时间

古城全天开放,古城内的部分景点开放时间为:8:00-18:00。

最佳旅游季节

凤凰古城是一个有着民族特色和气质的古城,来此旅游的游客一半是来看景色,一半是来体验文化。虽说两者多是如影随形,密不可分,但是这对来凤凰古城旅游的游客而言是比较重要的,凤凰古城的旅游旺季在每年的3月—11月间,淡季在11月至次年3月。

柞水凤凰古镇传说

这里为什么叫凤凰镇呢,当地的居民介绍,那是因为古镇的建筑格局是按照一只飞腾的凤凰建造的,每当夜晚灯火燃起的时候,站在镇东面山上俯瞰,网状般的街道便可勾画出一只展翅的火凤凰,左翅亮痕,便是“S”型老街的中央街道。而凤凰镇的老人则说,传说镇南的山上曾落过一只凤凰,因此得名凤凰山,凤凰镇也就因此得名。柞水凤凰古镇自唐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位于秦岭柞水县东南部的社川河畔,辖区内山大沟深,林木葱翠,流泉清澈,空气纯净,气候宜人,这里文化源远流长,岭南建筑风格独特,古镇周边还有12座石垒古寨和26座庙宇,除古街外,还有百神洞地质景观、红豆杉自然保护区、营盘山、石步岭闯王遗址等旅游景点。在最繁荣的时期,每天有二百多家货物在码头中转。上世纪三十年代以后,随着水运的枯缩和公路交通的改善,凤凰镇逐渐失去了昔日的作用,在大山深处安静下来。[2]

柞水凤凰古镇特点

凤凰镇老街弯曲的街道和两边遍布的明清老房是这里的最大特点。在这条东西一千多米长的古镇上至今仍完好保留着60多座明清时期的民居。沿主街有一条石板覆盖的小溪,另有一条与之垂直的小溪穿镇而过,形成十字形水系。老街两旁靠街全是商铺,商铺后面是住宅。临街大门一般用结实耐磨的核桃木或漆木板做成,用土漆油染,明净光亮;门墩为石雕花卉。商铺铺面宽不盈丈,宅深却达三四十米,据说铺面的间数和房屋的纵深度都代表了当时主人的富裕程度。附近山上还有一处古老山寨的遗迹。铁匠铺这一古老的行业也依然保留着。走在凤凰镇老街上,你会明显感受老街上的建筑与关中民居的不同。从外观上看,它更像徽州民居,粉墙青瓦,屋脊中央和两旁均有装饰,正中为莲花或梅花,两边有兽脊或龙头。房屋很多都是三进三开,三个院子逐层升高。陕南多雨,因此这里的建筑和南方的许多建筑一样更多地考虑到其排水功能。院落的格局基本为四面坡向中央的天井,天井中有暗管将雨水排出室外,被称为“四水归堂”,屋顶呈人字形,屋檐前采用滴水瓦,防止雨水散布。房屋山墙由下而上,筑有与屋脊齐平的防火墙,以防邻屋失火蔓延。

凤凰镇老街上人来人往,镇上的居民经商采购,游客东瞧西看,热闹非凡。店铺把货都摆在街上,日用百货,土杂特产琳琅满目。在凤凰老街的很多老房子上,你能看到历史留下的印记。在一幢老宅梁柱下,我们甚至看到了汉白玉制作的石墩,但其中来历已经无法考证。而一些老宅墙上残存的““””时期的标语,也见证着凤凰古镇在那个年代曾经走过的风风雨雨。

柞水凤凰古镇气候

凤凰古城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西北中山山原有北亚热带的性质。凤凰古城处于湘西低热区,年平均气温为15.9度,大于等于35度日数全年仅10.5天,日照差年平均8.3度。凤凰古城位于云贵高原东侧少雨地区,历年平均降雨量仅1308.1毫米,年降水量为州内最少,也是全省少雨区之一。冬季盛吹偏北风,夏季盛吹偏南风。受大气环流的影响,表现为最明显的季风环流。

柞水凤凰古镇历史

清朝顺治初年,豫、鄂、川等地客商看中此处水运交通发达的优势,来凤凰镇经商并安居下来。清道光年间因凤凰嘴至西安的骡马道辟就,水运至此而后通过水运发往湖北等地,商旅往来多云集于凤凰嘴,此地形成固定的集市。在嘉庆年间凤镇街广建街房门面,广招商客和手艺人,疏通汤(峪)谷(城)骡马驿道,金钱河水路航运,开通商流、人流、物流,新建街房百余间,商业一时繁荣之极,有“小上海”之称。在清末民国初年,商埠字号、店铺钱庄遍布满街,形成了32个大的商号。凤凰镇成为秦岭以南、连接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的重要商贸集镇。北方的山货土特产经马帮和人驮转至此,再经水路南下;而江南的丝绸、大米又经水路在此下码头,而后从旱路翻越秦岭送入关中。后来随着水运的枯缩和公路交通的改善,凤凰镇逐渐失去了昔日的作用。尽管如此,在凤凰镇和周边地方,依然保留着许多老作坊和老手艺,如造纸坊、铁匠铺、丝织店等,当地人的生活中还依稀保留着古老的痕迹。凤凰镇的古建筑普遍建于明清,历经几百年的历史,至今保存完好。项目以四合院为主、古建筑大体沿袭徽派建筑风格,较具地方特点。2002年12月列入省级第四批“古建筑群居民”文物保护单位。

1.

2.

3.

4.

5.

6.

展开阅读全文

人文灵气的富镇:陕西柞水凤凰古镇

全文共 1531 字

+ 加入清单

在商洛的旅游景点中,也有一处古镇吸引着众多游客前往,那就是柞水凤凰古镇。据说古镇名字的由来和一只凤凰有关。柞水凤凰古镇自唐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景点也十分丰富。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到商洛文化中看看吧。

柞水凤凰古镇位于柞水县社川河畔,座落在社川河、皂河沟、水滴沟三河出口交汇处“十字水”肥沃的三角洲上。

背靠大梁山,面向凤凰山,有五寨护卫的鱼米之乡,它是全县闻名的商贸古集镇,人口稠密的大镇,经济繁荣的强镇,更是人文灵气的富镇。307省道穿镇而过,交通便利。地域行政现属凤凰镇凤镇街村所辖,这里是陕南的一颗明珠。

当你踏上古镇的土地,就是走进了古镇历史画廊,就是进入人与自然的和谐环境。你身临其境,可以看到小桥、流水、人家;可以品味到歌亮、舞美、酒香;可以体验到古朴、幽静、典雅的江南境意。这里是陕西最可爱的地方。

凤凰古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距今有1400年的历史,至今保存完好。以四合院为主、古建筑大体沿袭徽派建筑风格,较具地方特点。2002年12月列入省级第四批“古建筑群居民”文物保护单位。

柞水凤凰古镇传说:

这里为什么叫凤凰镇呢,当地的居民介绍,那是因为古镇的建筑格局是按照一只飞腾的凤凰建造的,每当夜晚灯火燃起的时候,站在镇东面山上俯瞰,网状般的街道便可勾画出一只展翅的火凤凰,左翅亮痕,便是“S”型老街的中央街道。而凤凰镇的老人则说,传说镇南的山上曾落过一只凤凰,因此得名凤凰山,凤凰镇也就因此得名。

柞水凤凰古镇自唐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位于秦岭柞水县东南部的社川河畔,辖区内山大沟深,林木葱翠,流泉清澈,空气纯净,气候宜人,这里文化源远流长,岭南建筑风格独特,古镇周边还有12座石垒古寨和26座庙宇,除古街外,还有百神洞地质景观、红豆杉自然保护区、营盘山、石步岭闯王遗址等旅游景点。

在最繁荣的时期,每天有二百多家货物在码头中转。上世纪三十年代以后,随着水运的枯缩和公路交通的改善,凤凰镇逐渐失去了昔日的作用,在大山深处安静下来。

柞水凤凰古镇特点:

凤凰镇老街弯曲的街道和两边遍布的明清老房是这里的最大特点。在这条东西一千多米长的古镇上至今仍完好保留着60多座明清时期的民居。沿主街有一条石板覆盖的小溪,另有一条与之垂直的小溪穿镇而过,形成十字形水系。

老街两旁靠街全是商铺,商铺后面是住宅。临街大门一般用结实耐磨的核桃木或漆木板做成,用土漆油染,明净光亮;门墩为石雕花卉。商铺铺面宽不盈丈,宅深却达三四十米,据说铺面的间数和房屋的纵深度都代表了当时主人的富裕程度。

附近山上还有一处古老山寨的遗迹。铁匠铺这一古老的行业也依然保留着。走在凤凰镇老街上,你会明显感受老街上的建筑与关中民居的不同。从外观上看,它更像徽州民居,粉墙青瓦,屋脊中央和两旁均有装饰,正中为莲花或梅花,两边有兽脊或龙头。

房屋很多都是三进三开,三个院子逐层升高。陕南多雨,因此这里的建筑和南方的许多建筑一样更多地考虑到其排水功能。院落的格局基本为四面坡向中央的天井,天井中有暗管将雨水排出室外,被称为“四水归堂”,屋顶呈人字形,屋檐前采用滴水瓦,防止雨水散布。房屋山墙由下而上,筑有与屋脊齐平的防火墙,以防邻屋失火蔓延。

凤凰镇老街上人来人往,镇上的居民经商采购,游客东瞧西看,热闹非凡。店铺把货都摆在街上,日用百货,土杂特产琳琅满目。在凤凰老街的很多老房子上,你能看到历史留下的印记。

在一幢老宅梁柱下,甚至可以看到汉白玉制作的石墩,但其中来历已经无法考证。而一些老宅墙上残存的“文革”时期的标语,也见证着凤凰古镇在那个年代曾经走过的风风雨雨。

你可能也喜欢:

仙鹅湖,商洛最接近自然的地方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商洛花鼓

金丝大峡谷,令人流连忘返的大森林

历史悠久的商山四皓碑林园

展开阅读全文

柞水大红栗

全文共 626 字

+ 加入清单

柞水大红栗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柞水大红栗

柞水县林特产业发展中心

柞水大红栗是中国栗陕西商标注册北方品种群中久享盛名的品种,秦为贡品,已有2000余年的种植历史。柞水独特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赋予了陕西商标注册柞水大红栗优良的品质,使其以果大色艳、仁丰味甜而著称,果肉中富含19种微量元素,具有较高的营养保健价值。曾荣获1988年“国家科委星火计划产品展销会”银质奖,远销港澳和东南亚。

柞水板栗的食用还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县境内男女青年新婚之日,有一个老传统,即老人们在新娘的被角缝里塞进几颗大栗子,因为栗子与立子谐音的缘故而取衍宗,喜庆之意。在洞房花烛夜,新郎、新娘取出栗子甜甜蜜蜜地吃,以求吉利,盼生贵子。每当外地客人来到柞水县,豁达好客、纯朴善良的柞水人,热情招待一定会有栗子炖鸡,清香四溢的栗蘑炒鸡丝,是柞水特有菜肴,让客人品尝,这是柞水的传统名菜,也是取栗和鸡的谐音,图个吉利,贵客到来,一顿栗子为主的宴席让客人回味无穷,有五香栗子、栗子羹、栗子烧肉、栗子甲鱼、炒三泥、蜜三果、栗子鸡等特色菜让客人不仅能一饱口福,更能从中体会到柞水古朴的乡风和柞水人淳美的情怀。

大红袍板栗的主产地以柞水下梁、西川、营盘的产品最著名。其特点是粒大,一般栗重20克左右,是紫红色而有光泽,外型美观。清代一直是贡品,据传慈禧太后第一次见到这种又大又圆,红的发亮的板栗时,爱不释手,并指着押运的官员笑着说:栗子比你的大红袍还亮。于是大红袍板栗就因此而得名,一直沿袭至今。

展开阅读全文

柞水洋芋糍粑

全文共 1182 字

+ 加入清单

柞水洋芋糍粑是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的特产。柞水洋芋糍粑爽口、营养丰富,有食疗保健作用,夏吃清凉消暑降火,冬吃暖身祛寒防燥,是老少皆宜的风味小吃。

洋芋,即马铃薯。民间又称地蛋、土豆。糍粑,用糯米蒸熟捣烂后所制成的一种食品。洋芋糍粑,用马铃薯蒸熟捣烂后所制成的一种食品。

“万青九间房,洋芋当主粮;要得生活来改善,洋芋捶得稀吧乱。”这首民谣是说的是陕西柞水的洋芋糍粑。过去柞水人都知道,这是取笑“万青”“九间房”两个地方的话,以前这两地贫穷,百姓生活水平不高,平时以马铃薯为主粮,想要改善生活也只能吃当地出产的马铃薯做成的“洋芋糍粑”。

万青和九间房是柞水的两个乡,处在秦岭脚下,是高寒山区,小麦产量低,玉米长不老,就只盛产洋芋。洋芋砸烂就是打糍粑,在那个极端贫穷的岁月里,这就成为当地人待客最好的饭食了。如今柞水的洋芋糍粑不仅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地方美食,它的制作技艺还是响当当的陕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洋芋糍粑,这种用马铃薯做成的美食,都市人不多见,但在陕南的柞水,到处可见、可耻洋芋糍粑;且不说街上卖的,你随便走到柞水那个乡村,只要提出吃洋芋糍粑,厚道的柞水人就会热情地为你打上一盆让你吃个够。但是,柞水的洋芋糍粑真正好吃的还是在九间房街;这里才是柞水糍粑的发源地。

柞水九间房街地处秦岭山脊,将这里出产的洋芋蒸熟,放在阴凉环境中,稍微凉一下,在石板上用木捶一压开,就是纤丝粘连;来回揉一两个来回就粘呼呼的。当抡起木捶三几个来回捶打时,就象砸在凝脂上那般舒适惬意。这里的洋芋做糍粑不仅好打、省力,还特别好吃。捶好的糍粑,铲子上沾水堆在一起,双手一托,柔若无骨,丰则有余,一团白嫩的、有劲道的凝脂就装进盆子里啦!放在砧板上,用刀使劲一切,整坨、整块的,柔而不散,很有劲道。放在调料锅里烫热时,香气直往鼻孔里钻,很是诱人,胃口不开也得开了。

九间房、万青都是沙砾土壤,森林茂密,平均气温低,很适宜洋芋生长,这里的洋芋蛋白含量高。洋芋做糍粑是物理作用下,单糖变成多糖,蛋白变成糊浆的过程。洋芋糍粑做得好不好,主要是取决于洋芋的蛋白含量;蛋白含量越高,洋芋糍粑越粘,而且省力好打。九间房街一带正是典型秦岭洼地气候特点,洋芋的蛋白含量高、淀粉要轻些,杂质含量少,所以洋芋糍粑最好吃。

在人们崇尚食物健康的今天,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洋芋是抗癌食品。吃山野菜酸水泡出的洋芋糍粑,的确是很好的保健食品和风味了。只是,笔者还得提醒你,九间房街的洋芋糍粑不仅是地方独特的民间原创食品,而且是柞水最好的洋芋糍粑,很值得去品尝的。

如今,柞水这座美丽的山城已经成为了国家级卫生城市,是西安的后花园,她正以她独有的魅力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度假。凡来柞水的人,都想尝一尝柞水糍粑,糍粑已经成为柞水饮食文化的一朵奇葩,成为了柞水的一个符号,更列入陕西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一张叫得响的名片。

展开阅读全文

柞水腊肉

全文共 498 字

+ 加入清单

柞水腊肉是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的特产。柞水腊肉保持了色、香、味、形具佳的特点,素有“一家煮肉百家香”的赞语。

腊肉,又叫熏肉,是柞水的地方特产,是人请客送礼的传统佳品,柞水县加工制作腊肉的传统习惯不仅久远,而且普遍。每逢冬腊月,即“小雪”至“立春”前,家家户户杀猪宰羊,除留够过年用的鲜肉外,其余乘鲜用食盐,配以一定比例的花椒、大茴、八角、桂皮、丁香、等香料,腌入缸中,7-15天后,用棕叶绳索串挂起来,滴干水,进行加工制作。选用柏树枝、甘蔗皮、椿树皮、功柴草火慢慢熏烤,然后挂起来用烟火慢慢熏干而成。或挂于烧柴火的灶头顶上,或吊于烧柴草做饭或取暧柴火顶,是熏制腊肉的有利条件,即使城里人,虽不杀猪宰羊,但每到冬腊月,也要在那市场上挑几块腊肉,品品腊味。如自家不烧柴火,便托下亲友熏上几块。熏好的腊肉,表里一致,煮熟切成片,透明发亮,色泽鲜艳,黄里透红,吃起平味道醇香,肥不腻口,瘦不塞牙,不仅风味独特,营养丰富,而且具有开胃、去寒、消食等功能。

柞水腊肉从鲜肉加工、制作到存放,肉质不变,长期保持香味,还有久放不坏的特点。此肉因系柏枝熏制,故夏季蚊蝇不爬,经三伏而不变质,成为别具一格的地方风味食品。

展开阅读全文

柞水搅团

全文共 975 字

+ 加入清单

柞水搅团是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的特色小吃。柞水搅团所用面粉必须是粗粮,将包谷面均匀地搅拌于滚开的锅中,边撒面粉边搅拌,直到把面搅作一团,将做熟的搅团用勺子盛在碗里,浇以热汤酸菜,即可食用。

搅团,名不见经传,真正的民间食品。以陕西而言,关中和陕南的贫苦农民,几乎家家都吃,吃了不知几百几千年。先前没听说有谁称赞过它,现在提起时,还会有人觉得寒碜,感到凄凉。公社化期间,在柞水县,常听人把搅团叫做“哄上坡”,意思是说,尽管填饱了肚皮,下地干活时,刚爬上坡,就饿得肠肠肚肚咕咕叫,不顶用的东西。

然而搅团似也不可小看。既然老百姓吃了许多年,便属有功之物。既吃之,即便在穷苦时,不得已,却也不会没有一定的发展与提高。尤其是不会没有带着浓厚乡土气息的民风民俗渗透其间。而且由于时代的变迁,人们生活水平与条件的改善,搅团也如其他许多特色食品一样,可能变得身价百倍。搅团的制作方法,可以说很简单。但也不易做得很地道。做搅团有许多讲究,所用面粉必须是粗粮,大多为玉米面、万不能用小麦面,否则,就会做成浆糊,将包谷面均匀地搅拌于滚开的锅中,边撒面粉边搅拌,直到把面搅作一团,不沾锅底为适中,同时要谨防面团藏在其中,要搅得十分地均匀,无一点疙瘩方好。俗话说:搅团要好,七十二搅。这是形容,其实何止七十二搅?总要成百成千方好。搅团搅团,要害就在这一搅之上。均匀之后再倒入适量的开水,盖上锅盖,用温火慢慢闷 烧,让面全部熟透,再行搅拌,令其柔韧,至此,搅团就算做成了成品大约可以形容为较稠的糨糊。

搅团时也有若干不同的吃法。最普通的吃法是:将做熟的搅团用勺子盛在碗里,浇以热汤酸菜,即可食用。若要变换花样,还可用一种特制的漏勺,将热的搅团盛入,漏进凉开水盆中,成蝌蚪状,这叫做鱼鱼,或者粉鱼,或者1骨斗,可浇热汤吃,可凉调吃,也可炒了吃。还有一法,将搅团趁热倒入盆碗之中,待凉透后,慢慢地倒出来,切成条块,烩了酸菜浆水吃、炒了吃、凉调了吃,皆可。在贫穷的过去,人们只要稍有可能,总也常常变换方式来吃搅团。而如今搅团作为商洛的特色餐饮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特别是烩搅团块时,用了酸香扑鼻的浆水菜,而又加以上好的油泼辣子,再调点香菜末和葱花,滴几滴香油,这是很好吃的,至少应该归类于粗粮细作。还有一点,商洛人吃搅团,大多要调辣子,调得碗里红如血,吃罢嘴角一片红,耍的就是这个辣劲儿。

展开阅读全文

柞水黑木耳

全文共 948 字

+ 加入清单

柞水黑木耳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柞水黑木耳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黑木耳,侧生于树木上,形似人的耳朵。柞水县因柞树多而得名,柞树是生产食用菌黑木耳、香菇的优等菌材。柞水黑木耳味道鲜美,个大肉厚,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是被外界公认的保健食品,有山珍之称。

柞水人明清时期就从事木耳生产:“万山丛树多,土人伐木生耳。近耳收买成包,水陆运至襄汉,作郧耳出售,价倍川耳。”近年来,在0的适度引导下,木耳年产量连年翻番,木耳生产已成为当地农民的一项主要经济来源。黑木耳是一种腐生真菌类植物,营养极为丰富。据“礼记内则”和汉学者郑玄的注解,以及宋代宋陈浩的《礼记集》记载,都证明黑木耳是上古时代帝王独享之佳品,黑木耳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纤维素,铁、钙、磷、胡萝卜素及维生素Bl、B2、和C等有效的营养物质。据化验分析,每百克黑木耳中含钙375毫克,相当于鲫鱼的7倍;含铁185毫克,相当于鲫鱼的70倍。黑木耳的胶质体具有很强的吸附力,能把残余人体内消化系统中的灰尘、杂质集中起来,排出体外,是矿工、纺织、理发、教师和化工工人的良好保健食品。木耳热炒、凉拌、煲汤均可食用,以耳佐料炒肉,油而不腻;在腊肉中放入木耳,可使腊肉香味更淳厚;在煲汤中放人木耳,可使汤更鲜、更香。

地域范围

柞水黑木耳产地位于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地理坐标为东经108°49′25″-109°36′20″,北纬33°25′31″-33°55′28″。东临商州、山阳,南接镇安,西临安康地区的宁陕县,北与西安市的长安、蓝田接壤。其分布区域包括全县16个乡镇。区域保护面积2800公顷,年总生产规模8000架,总产量6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柞水黑木耳耳面呈黑褐色,有光亮感,背面暗灰色,吸水率可达15倍,且片大、肉厚、鲜嫩。 2、内在品质指标:柞水黑木耳营养丰富,各项品质指标符合国家一级标准要求,粗蛋白质含量远大于规范规定值(≥7.0%),粗脂肪含量也远超出规范规定值(≥0.40)。 3、安全要求:严格按照无公害食品黑木耳(NY 5098-2002)进行操作,产地环境条件要求符合NY5009-2002的要求,木耳生产使用的原料要符合NY/T393、NY/T394的要求,严格遵守《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定。

展开阅读全文

柞水核桃

全文共 483 字

+ 加入清单

柞水核桃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柞水核桃,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据文献记载,是西汉张骞从西域带回植于京都长安,然而“龙凤之地”不适核桃生长发育,便被发配到商洛山中。岂知,核桃却因祸得福,寻到了安家落户、发家兴族的宝地,从而繁衍成为一个旺族。唐代以后,柞水核桃已有相当规模。

地域范围

柞水核桃产地位于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地理坐标为东经108°49′25″~109°36′20″,北纬33°25′31″~33°55′28″。东临商州、山阳,南接镇安,西临安康地区的宁陕县,北与西安市的长安、蓝田接壤。其分布区域包括全县16个乡镇。区域保护面积20000公顷,年总生产规模3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柞水核桃坚果方椭圆形,横径35-55mm ,外壳自然黄白色,缝合线紧密,种仁饱满,取仁容易,种皮色浅,仁味油香,涩味淡。平均果重大于10g,出仁率大于50%。 2、内在品质指标:柞水核桃营养丰富,各品质指标符合国家特级标准要求,脂肪含量≥65%,蛋白质含量≥14.0%。 3、安全要求:柞水核桃执行《无公害食品落叶果树坚果》(NY5013-2006)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柞水乾佑河源水利风景区

全文共 233 字

+ 加入清单

柞水乾佑河源水利风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

柞水乾佑河源水利风景区位于陕西省柞水县,依托乾佑河而建,属于自然河湖型水利风景区。景区面积21.2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2.0平方公里。景区包括游客综合服务区、羚牛谷山水观光游憩区、六尺岭峰林景观区和牛背梁高山风光区。景区植被覆盖率高,水质优良,是国家一级水源涵养区,为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工程重点项目区域。景区休闲养生文化和宗教文化特色鲜明,是秦岭生态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景区现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展开阅读全文

柞水天佛洞景区

全文共 843 字

+ 加入清单

天佛洞是柞水溶洞国家地质公园的核心区,由天洞和佛洞连接而成。她座落在柞水溶洞国家地质公园的中心,位于海拔805米的呼应山腰。这里阳光充足,空气清新,环境幽静。洞内形态各异的钟乳石琳琅满目、绚丽多姿,石笋、石幔、石帷幕、石瀑布美不胜收;石禽、石兽、石佛、石猴维妙维俏;晶莹透亮的石花、石果、石蘑菇、石葡萄令人垂涎欲滴;博大精深的大自然艺术宫殿令广大游客惊叹不已!

佛爷洞,洞口面向西北,海拔797米。1998年在洞口置一3米高的铜佛像,游人由铜佛袖口出洞,颇有妙趣。

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前,洞内庭堂有两尊佛像,惟妙惟肖,生态盎然。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当地人将二佛移往百神洞。该洞是具有上、中、下、底四层的溶洞,共有7个大庭堂、23个小庭堂。大的平坦开阔,如同大雄宝殿;小的典雅秀丽,宛若苏州园林。此洞的景物奇特雄伟,光怪陆离,最值得一看的景点有:迎宾厅、叠翠廊、卧龙岗、白女洞、宝莲柱、二佛观海市、猴王点兵、菊花厅、蘑菇塔、栖鹰崖、笔架山、乌龟闯海、圣母揽天官、水帘池、水帘洞、水帘宫、雄狮镇奇峰、将军夜巡、湘子苦学等。迎宾厅诗曰:“方圆二百米,别开一洞天。不是武陵地,胜似桃花源。”

佛爷洞中的转景楼是柞水溶洞群中最具代表性的精华景观,尽布石人、石罗汉、石象、石马、海石花,钟乳倒悬、石笋林立,令人叹为观止。

天洞毗邻佛爷洞,是一个廊道式溶洞, 洞内景观触手可及。由于入洞后步步而上,大有登天之势,故名。据地质学家分析,此洞与佛爷洞相通,但目前尚未发现通道。与佛爷洞相比,有惊险、段落清晰、形象单纯的特点。主要景点有:玉瀑厅、莲花池、龙宫、惊魂道、罗汉堂、观庵草堂等。莲花池诗曰:“更漏响,莲花放,碧玉潭中笑容妆。天宫神女春意荡,莲花池畔觅情郎。”

景区地址: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石瓮镇石瓮村

乘车线路:西安(火车站)或商洛(客运站)乘开往柞水班车可达景区

自驾线路:从雁翔路或三兆路南下,南三环(三兆)曲江口上西柞高速,安康方向。50分钟即到柞水收费站,下高速往南走18公里即可到达景区

展开阅读全文

柞水风洞景区

全文共 1173 字

+ 加入清单

风洞景区位于石瓮乡政府以北不足1公里的普陀山麓,座落在乾佑河东岸,海拔710米,从公路上便能看到洞的位置,当登坡上到与地平面20米的高度,洞口就在眼前。风洞是一个厅堂和廊道间隔出现的溶洞。它和佛爷洞、天洞风格迥异,其厅堂比佛爷洞宏伟广阔,其廊道比天洞沉长艰险。洞内景观玲珑诡异,色彩斑斓。

风洞是一个神奇而久负盛名的溶洞。早在唐代,《马志》就有这样一段记载:“南谷石瓮层岩间,外实中空,容人出入,足底风来,响彻凌霄。上有观音岩。自古以来游人多入此胜景”。县志载:“清嘉庆七年,地主千总陈凤章就洞口建垣墉雉堞,施作居民避乱之所。洞内可容数万人,水亦饮数万人不竭。入其中,有头、二天门,黄、黑龙潭,莲花池、百亩田诸胜迹。其它玲珑诡异,目不睱给。洞口吸石一方,上镌明代陈、杨二道土栖霞处。洞内里许,即其坐化之地,骸骨锡杖,至今犹存。四周护以砖石,游人入者,咸神祀之。此外尚有三洞,罅隙相通,居民迭回修葺。嘉庆后,避贼匪者,远近归之”。

风洞是目前已发现的溶洞中最大的溶洞。据旧县志:“此洞深约三十里,一日不能出,常有迷路危险”。据地质部门探测,人能安全达到的部位距洞口约4公里,洞内可纳千人以上的大厅有数十个;愈向内,景观愈密集,愈完美,但叉路愈来愈多;有的洞,洞套洞,支洞多;有的洞,人尚且不能近身。

由于风洞结构复杂,目前还尚未来得及修整开发。若乘其开发前,入洞领略一下大自然造化的诡异、艰险,必是一件幸事。其猎奇探险之趣,会给你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不过,还应该作好精神和物质准备:要胆大心细;要备有手电、蜡烛或火把,要轻装,要穿鞋底粗糙的鞋,要三五个结伴而行,最好备带绳子。说风洞结构复杂,除指岩溶而言之外,主要是指洞内的道路错纵,不少地方的路线象结成的蜘蛛网,可以说是四通八达,但却不一定“条条道路通北京”。入洞后,由于游人选择的行进路线不同,因而很难说清楚哪个景观在左,哪个景观在右。

据初步拟定的开发路线,入洞后的主要景观次序大体是这样的:入洞,过“小老虎口”平行前进200米即到“过风楼”,再向右下行可达“滴水岩”,再前行到“阎王砭”,前行向下为“青龙潭”,折上行为“小阳坡”、“大阳坡”,向右拐是“八亩田”,向左上行经“头天门”可达“莲花池”,靠右前行即“陈杨坐化地”,再前行进入“迷魂阵”,折右行可达“蝙蝠堂”,折左上行越过“腰洞”可从“天洞”出来,登上连接洞外蓝天的普陀山峰巅。这条主游线路长为4公里,当前走完这段里程,以走马观光的速度行进,大约需消费8小时,预计道路整修后,下马看花也需费时4小时左右。

景区地址: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石瓮镇石瓮村

乘车线路:西安(火车站)或商洛(客运站)乘开往柞水班车可达景区

自驾线路:从雁翔路或三兆路南下,南三环(三兆)曲江口上西柞高速,安康方向。50分钟即到柞水收费站,下高速往南走10公里左右即可到达景区

展开阅读全文

柞水溶洞

全文共 550 字

+ 加入清单

柞水溶洞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

柞水溶洞位于商洛柞水县石瓮镇,地处秦岭南麓,有大小溶洞108个,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溶洞群落,目前已开发出了以三洞一台为主景的风景游览区,即佛爷洞、天洞、风洞和对峰台。

佛爷洞洞内有两尊高大的佛像,洞内全长900余米,分上、中、下三层。天洞因洞口直入云霄而得名,洞内钟乳玲珑剔透。风洞进出皆有奇风迎送,全长约4公里,山泉穿洞长流不息,石柱、石笋、石帷遍布;令人惊叹的是洞内常年有百鸟栖息。

柞水溶洞不仅景观神奇、幽美,而且是北方少见的溶洞群,被列为陕西省十大风景名胜区之一。柞水溶洞外围景区山清水秀,风光秀丽,气候温润。而前往柞水溶洞所经的秦岭隧道可称亚洲第一,隧道内布置了不少景观,可顺路参观。

门票价格:旺季:82淡季:82

咨询电话:0916-4329208

邮编:711400

景区地址:柞水县石瓮镇

石瓮镇:石瓮镇位于柞水县南部, 是柞水县南大门,该镇距县城13公里。西康铁路和包(头)北(海)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全镇辖4个行政村,1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为6336人,总面积107平方公里。 石瓮镇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北有晒裙岭,南有古道岭,东有普陀山、呼应山,西有天书山、对峰台。柞水溶洞风景名胜区即在该镇境内,19平方公里的景区内共有大小溶洞108。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