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李清照

李清照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李清照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李清照问题。

分享

浏览

3552

文章

33

声声慢李清照翻译

全文共 446 字

+ 加入清单

《声声慢·寻寻觅觅》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出自《全宋词》。《声声慢·寻寻觅觅》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全词一字一泪,风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极富艺术感染力。

翻译

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秋天总是忽然变暖,又转寒冷,最难保养休息。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傍晚的寒风紧吹?一行大雁从头顶上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当年为我传递书信的旧日相识。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采摘?孤独地守着窗前,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那雨声还是点点滴滴。这般光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

古诗原文:

《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宋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展开阅读全文

李清照花开花落花无悔全诗

全文共 314 字

+ 加入清单

李清照花开花落花无悔全诗:花开花落花无悔,缘来缘去缘如水。花谢为花开,花飞为花悲。花悲为花泪,花泪为花碎。花舞花落泪,花哭花瓣飞。花开为谁谢,花谢为谁悲。这首诗,表现了女诗人多愁善感的个性,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浓重伤情调。

译文

花儿盛开凋落从不后悔,蝴蝶为了花瓣而陶醉,但是花瓣却随风远去,花瓣在离开花的时候是留着泪水的,花也为了花瓣的离去而流泪,花开了,却不知道会为谁凋零,花瓣凋谢的时候,不知道谁会悲伤。

人物简介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诗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李清照最深情的一首词 最后三句千回百转 用一个字道尽相思苦

全文共 455 字

+ 加入清单

李清照,一个文学家族的女儿。自幼耳濡目染,承袭了家族中的学识、文化和才华。在她充满波折和艰辛的人生中,一生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词作和散文, 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璀璨的一笔。

李清照的作品中《一剪梅》脍炙人口,被誉为“写情至诚,写景入微”的代表性之作。

在这首词中,她将自然景色和人的情感结合起来,将“思”这个字描写得淋漓尽致。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这几个字诠释了思念的含义。情思难以释怀,思念之情挥之不去。正如她所说,“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更为深入的思考,可以发现“一剪梅”的主旨是怎样看待人生的遭遇和命运。在李清照的一生中,她面临了巨大的人生困境。几经波折,几经沉浮,她仍然能保持一颗爱与坚韧的心,把对生命的理解和对情感的细腻呈现得感人至深。

人生的遭遇是各种各样的,有好有坏,而面对这些遭遇,像李清照一样坚韧和爱的心态才是真正重要的,李清照的作品正是对这一点的肯定。

李清照不仅仅是一位文学家,更是一位凝聚了中国女性智慧和美德的代表人物。她的人生经历以及那些闪耀着人性光辉的词语,

展开阅读全文

李清照前后期诗风为什么不同

全文共 2616 字

+ 加入清单

她一生所作的词正是她人生的真实写照,其人生本身也就像是一首词,分为上下两阕,呈现出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李清照前后期诗风为什么不同,希望你喜欢。

感情表达的变化

李清照前后期词都具有感情强烈奔放的特点,如前期词《点绛唇》。

后期词感情则更加奔放,写出了作者愁浓似海,不可估测,却又没有正面写愁,而用有形的舟载不动无形的愁来反衬愁的无穷无尽。

李清照前后期诗风为什么不同

(一)社会背景因素

虽然李清照在文学史上评价为“南宋词人”,但她的确出生并生长在北宋,北宋的社会历史状况对她创作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宋朝的财政收入数量是惊人的,年财政收入最高曾达到16000万贯文,远远大于其他任何一个封建王朝。如此庞大的财政收入并不靠加重对农民的剥削,而是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工商业极度繁荣,生产力水平提高的结果,百姓生活得并不坏,社会也比较祥和安定。宋徽宗时期,张择端所绘制的清明上河图中描绘的北宋京城汴梁及汴河两岸的繁华和热闹的景象足以彰显那时国泰民安的光景。在这优越社会背景的照耀下,李清照所作的词自然是积极向上、爽朗明快的。以《如梦令》为例:“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在这首词中,表现出一位活泼率真、热爱生活的女主人公形象,细腻地表现了她开朗、清纯、多情、善感的性格。在这国泰民安的祥和氛围下,李清照的前期词作自然是积极向上的,即使是婉转而略带忧伤的词中也透出淡淡的喜悦之感。

而社会的动荡引发了李清照词风的转变。金人的金戈铁马冲破了词人“浓睡不消残酒”的平静幸福的生活。公元1127年是宋代政治变化巨大的一年,也是李清照生活命运的转折。金军攻陷汴京,宋徽宗、宋钦宗被俘,赵构仓皇南逃,在临安建立了南宋小王朝,政局的巨大改变使李清照由前期闲适的书斋生活转变为后期颠沛流离的生涯,这种苦难的经历丰富了她的后期创作,并使之发出积极的光芒,这是她前期创作所不能比拟的。

(二)家庭因素

李清照出身名门,家庭环境对她起了很正面的影响。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官至礼部员外郎,是当时极有名气的作家。可以说,书香门第出身的李清照少了许多女子固有的礼教束缚,有大方优雅的气质。这期间的词主要描写少女的闺阁生活,流露了她对大自然的喜爱和爱情生活的向往,活泼清新,体现出一种悠闲风雅的情调。以《点绛唇》为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给读者描绘出一个身躯娇小、额间鬓角挂着汗珠的如花少女娇美的形象。紧接着,词人转过笔锋,使静谧的词境风吹浪起,写少女匆匆忙忙地连鞋子也顾不上穿,害羞地朝屋里就跑,头上的金钗也滑落了,这把在封建礼教束缚下的遵守所谓“礼”的心理和行动,逼真地摹写出来了。但是,她害羞地跑到门边,而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与赵明诚结婚后,夫妻感情甚好,幸福美满的生活使李清照前期的创作锦上添花,细品李清照前期的词作,那种蕴含着淡淡忧伤而又欢快愉悦的情感,不难体味出来。以《醉花阴》为例: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突然把主人公内心的秘密深刻的揭示出来,使读者理解到原来活动在这平淡环境里的人物,内心却隐藏着难以排遣的别离的苦闷。虽然这首词是在书写那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离愁别恨,却并没有表现出丝毫的痛苦与绝望之情,从这里可以看出,李清照前期词的总体风格是欢快向上的,那些“望夫词”更是表达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伴随着北宋王朝的灭亡而消失殆尽。丈夫赵明诚病故后,李清照被迫承受着国破家亡的巨大痛苦,开始了孤寂凄苦的晚年生活,正因如此,李清照后期的词风发生了转变,转变为缠绵哀婉、沉郁悲伤的落魄情绪。她后半期的代表作是《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满地黄花堆积。”历经战乱和家人故去之苦的李清照失去了很多珍贵的东西:美好的青春、美满的婚姻、亲爱的丈夫……她极力在往事的回忆中获得一点点心灵的慰籍,而现实的冷清凄戚却带给了她无限的绝望。从“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中便可感受到词人无法派遣的愁苦,以及在绝望中痛苦的挣扎,奠定了整首词的情感基调。从前见虽“人比黄花瘦”,但不失孤芳自赏的潇洒,而今“满地黄花堆积”,憔悴凋零,隐含着生命将逝的悲哀,这种情感历程的转变既是词人人生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

李清照前后期诗风为什么不同

1、感情表达的变化李清照前后期词都具有感情强烈奔放的特点,如前期词《点绛唇》。后期词感情则更加奔放,写出了作者愁浓似海,不可估测,却又没有正面写愁,而用有形的舟载不动无形的愁来反衬愁的无穷无尽。

2、语言风格的变化李清照前期词语言清新自然,欢快美满,偶尔有闲愁点缀。如小词《如梦令》。而后期词基调则以悲凉凄苦为主,其中愁苦与前期相比强烈沉重了许多,如《声声慢》。

3、心境的变化由于心境的极大变化,李清照词在前后期所选取的题材是有许多不同的。前期词中多以少女闲游、少妇闲愁等作为题材,前引的《如梦令》、《一剪梅》、《点绛唇》等都是如此的。而后期词作题材明显有了变化,多是寄托自己苦闷的事物,大多有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惆怅,例如她的名作《渔家傲》。一般说来,李清照早期的作品特色在于芳馨俊逸,表现出了妇女敏锐纤细的感觉,而且在表达方面往往用白描之笔,真切而且自然。至于其晚期的作品,则可以分为两种成就:一种仍保有前期的妇女的敏锐纤细的感觉,只不过在意境上较早期作品显得沉郁悲凉了,如《南歌子》的“天上星河转”一首可以为代表;又一种则突破了妇女的情意和感觉的限制,而在意境上达到了非常健举超逸的境界,如《渔家傲》。

李清照前期和后期词的特点

李清照的词可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描写伤春怨别和闺阁生活的题材,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后期的词则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浓重伤情调,从而表达了她对故国、旧事的深情眷恋。

李清照前后期作品风格有什么异同

相同点:

1、李清照前后期词都具有感情强烈奔放的特点,然而表达这种感情的方式又不是爆发式的呼喊,而是很讲究形式和技巧的;2.李清照的词作敢于创新,这在她后期词中都有鲜明的表现;

不同点:

1、语言风格上,其前期词的语言清新自然,欢快美满,偶尔有点闲愁点缀。而后期的词以悲凉凄苦为主。其中愁苦与前期相比强烈沉重了许多;

2、对意象的选取上, 李清照的词中用了”酒“这个意象,但是前后期词中的”酒“并不相同;

3、选取的题材上,前期词中多以少女闲游、少妇闲愁等作为题材,而后期词作题材有了明显的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李清照人物资料介绍 李清照和赵明诚情感揭秘

全文共 2939 字

+ 加入清单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非常著名的女词人,被称为是“千古第一才女”,甚至有很多男诗人都受到了李清照的影响。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现象还是常态,所以女性想要在社会上出名就变的尤为困难,但是李清照就用自己的才华证明了自己,也为当时的女性们树立了一个榜样。但是这样的李清照她的生活也并不是一帆风顺,最后还落得了一个颠离漂泊的下场。这次就帮大家介绍下李清照的一生,还有她的感情生活,跟赵明诚之间的爱情故事也是成了一段佳话。

在中国女性中,她毫无疑问是古今第一才女;在中国文学史上,她当之无愧地是宋词婉约派的领军宗师——她就是李清照,以锦词丽文傲视千古的李清照!她的词作那么精巧,浑然天成,情真意挚而又婉美飒爽。这种词体风格是始自于李清照而又独属于李清照的,这就是“易安体”,是李清照对词坛的又一重大贡献。

能有大成就者,多有家学渊源,李清照亦不例外。

其祖父、父亲皆出北宋名臣、与范仲淹齐名的韩琦门下,均为齐鲁名士。

李清照父名李格非,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进士,历任冀州司户参军、郓州教授、太学正、博士、广信军通判、校书郎、礼部员外郎等职。在太学时,“以文章受知于苏轼”,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著有《济北集》、《李格非集》、《礼记精义》、《史传辨志》、《历下水记》等,可惜皆已失传,存世者仅《洛阳名园记》一书。

作为北宋著名学者文人,李格非主张为文“以气为主,气以诚为主”。(宋·彭乘《墨客挥犀》)。他还曾对司马迁、班固、韩愈等大家文章,评点优劣,坦诚真率,激扬文字,充满自信。李清照深受乃父熏陶,她的《词论》显露的文风、气度见识乃至其性格,都与李格非十分相似。

李清照的母亲王氏,出身于家世显赫的贵族之家,是宋元丰间宰相、岐国公王珪的孙女,博雅善属文。李清照自幼生活在这样的诗书之家,加之她颖悟过人、博闻强记,自是耳濡目染,文华早茂,非寻常人家儿童可比。更兼李格非身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所交多饱学之士,李清照亦然受益匪浅。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天才少女,“自少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那就是水到渠成之事了。

李清照生于宋神宗元丰八年(1084),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她18岁时,嫁给21岁的赵明诚,赵明诚是山东诸城人,微宗宰相赵挺之之子。他酷爱金石文字,有《金石录》30卷传世,亦颇好诗文,与李清照可谓志同道合的恩爱夫妻。清照晚年所作《金石录后叙》一文,娓娓忆及夫妇二人苦心搜求校勘金石书画,猜书斗茶,诗酒唱和的幸福岁月。

身为少妇的李清照,是幸福美满的,不过随着婚后不久赵明诚的出仕,小夫妻时有别离,聪慧而感情细腻的李清照,便把她的深闺情趣、离愁别绪,一股脑融入她的词中。

比如“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比如“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等,皆以形象意境的新奇巧妙,情感抒发的真切细腻而成千古绝唱。李清照之为旷古才女,还在于她虽然存世作品不多,却多为精品。少妇时期的词作,除上引《醉花阴》《一剪梅》外,她如《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点绛唇》(寂寞深闺)、《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一剪梅》(凤凰台上忆吹箫)等等,等等,都是她少妇时期创作的震烁古今的绝妙好词。

不知有多少人,尤其是济南人,发出过这样的感叹:如果没有“靖康之变”,李清照能在优雅宁静中安度一生,适意诗酒,鉴宝填词,——哪怕她因生活的安适而创作不出不亚苏辛的《乌江》《渔家傲》等诗词,而独享“婉约之宗”的盖世殊荣就好!

可惜,上苍赋予她绝世的才华,却安排了她半生悲苦的命运。

靖康之难,徽、钦二帝被俘,北宋灭亡,宋王室仓皇南渡,李清照收拾累年所积金石书画等15车,追随王室南下,于建炎二年(1128)春到达江宁与时任江宁知府的赵明诚会合,而留于青州家中不及运走的书籍文物,却毁于兵燹,建炎三年二月,赵明诚罢官,遂沿江西行至池阳并暂寓于此,五月又出任湖州知州,六月奉旨去建康入朝召见,中暑染疾。七月末清照自池阳奔建康,明诚已病危,于八月十日死亡。中年丧夫、又无子嗣的李清照,欲投奔在洪州(今江西南昌)的小姑,便将行李及二万卷善本书籍,二千卷金石拓本等珍贵文物,先行运往洪州,然而洪州于十二月被金兵攻陷,致行李文物尽皆委弃。其时有谣传谓李清照家藏珍宝,且有通敌之嫌,为避不测,她遂携劫余金石文物远赴浙西欲献于朝廷,一路追随皇帝行踪,从越州到台州,再到温州,又返越州然后至临安,遂在临安定居。

绍兴二年(1132)夏,孤苦无依的李清照做出一个让她悔恨终生的决定:再嫁右承奉郎张汝舟。殊料张人品低劣,常施家暴,又有赃情,刚烈决绝的李清照不顾按宋律揭发丈夫将被判入狱的惩处,毅然检举张“妄增举数入官”的罪行。张因罪除名编管,两人离婚。自结婚到离异,不过百天而已。

我们今天可以为李清照追求自由自立,冲破世俗樊篱的刚强果决而击节赞赏,然而在封建时代,她要背负着“晚年无检操”,晚岁颇失节的指责与羞辱,承受着山一般沉重的精神压力。而一个没有经济来源,坐吃山空的妇人,其生活的艰辛与前路的无望也可想而知。巨大的不幸和苦难深刻影响了李清照流寓江南后的创作,这一时期,无论是诗文还是词作,都突破了婉约词派抒写个人心绪的狭窄与琐细,一改南渡前的温馨柔婉,而是将个人漂泊流离,孤寂终老的凄苦,揉进了国破家亡的刻骨之痛和黍离之悲。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词有《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行香子》(草际鸣蛩)、《声声慢》(寻寻觅觅)、《永遇乐》(落日熔金)等,是现存清照词的代表作,尤其是其《声声慢》,堪称中国词史上的冠世名篇。这一时期的诗作,可知的如《乌江》《咏史》《上枢密韩公诗》《上工部尚书胡公诗》等,皆沉郁雄壮。豪放本色,不减苏辛。朱熹曾赞其“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诸诗句曰:“如此等语,岂女子所能。”李清照的文其实亦极佳,只是她的词写得太好,诗、文均为词所掩,我们从《金石录后叙》这篇至情至性而又浸透着兴亡之叹的文字,不难断定李清照也应是文章大家。殊为可惜的是,她的诗词文章,散佚者多,传世者少。这就不仅是历代中国读者之失,更是中国文学乃至中国文化之失了。

李清照对中国文学的贡献,不仅在于她为后世留下了传世佳作,还在于她开创了一枝词坛奇葩——易安体。李清照青年时期,写过一篇著名的《词论》,该文不仅毫无顾忌地对她的前辈大家李璟、李煜、柳永、张先、晏殊、欧阳修、苏轼、王安石、曾巩、晏几道、贺铸、秦观、黄庭坚等评点优劣,还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主张。认为词须合乐,词应“典重”“故实”,“铺叙”和“协律”。她的创作,是践行了她的理论主张的,她十分注重音律,爱用双声叠音,追求声韵的错落与和谐。她的词,多用白话和家常语,喜白描铺叙,别具一格又保持着词之为词的特质。另外,她的词都是真情的流溢,不模仿他人,不人云亦云,也不怕别人非议,“沛然如肺肝流出”,能表现出细微变化、他人难以描述的微妙心绪和复杂感情。正是因为多方面的创新,她的词作才会那么精巧,浑然天成,情真意挚而又婉美飒爽。这种词体风格是始自于李清照而又独属于李清照的,这就是“易安体”,是李清照对词坛的又一重大贡献。

中国文化的星空上,高悬着一颗最为耀眼的女神之星,那么高,那么亮......

展开阅读全文

李清照和秦桧是什么关系?其实两人算是亲戚

全文共 2069 字

+ 加入清单

可能很多朋友还不太清楚,宋朝著名词人李清照和秦桧是亲戚关系。李清照舅舅的女儿嫁给了蔡京,而另一个女儿嫁给了秦桧,所以秦桧算是李清照的表妹夫,两人就成了亲戚关系。不过李清照和秦桧的交集并不多,两人基本上没什么来往。而且秦桧的口碑大不太好,被认为是奸臣,想必李清照也不想和他有太多联系。其实李清照的朋友圈有不少名人,下面就一起来了解看看吧。

熟悉宋朝历史的人,对李清照和秦桧两人并不陌生。在众星璀璨的两宋词坛中,李清照凭借自己凄清婉约的风格独树一帜,留下了很多触动人心的作品。一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为人传唱至今,更是有着以其为名的文学作品问世。

而秦桧,则成为了“卖国贼”的代名词,被永远地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按理来说,这两人虽处于同一时代,但应该是风牛马不相及的。实际上,李清照和秦桧也确实没有什么来往。不过,两人却是实实在在的亲戚。

因为,李清照的外公和秦桧夫人王氏的爷爷是同一个人,他就是北宋著名的宰相:王珪。秦桧在密州(今山东诸城)的时候,李清照和其丈夫就在与之相邻的青州。可是,就是这样的距离,两方都没有相互联系,依然像陌生人一样。

既然是亲戚,那么,两人为何没有任何来往呢?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李清照嫁给了左仆射赵挺之第三子赵明诚。出嫁后,李清照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从大观二年(1108年)至宣和三年(1121年),赵明诚与李清照曾六游仰天山,三访灵岩寺,一登泰山顶。

这期间,他们或题名,或拓片,获得了大量的碑文资料。并且,经过多年的亲访广集,在妻子李清照帮助下,赵明诚完成了《金石录》的写作。这是一部继欧阳修的《集古录》之后,规模更大、更有价值的研究金石之学的专著。是研究古代金石刻必资之书,也是必读之书。

到了建炎三年(1129年),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去世了。国破家亡的哀伤,本就让李清照心如刀绞。突如其来的丧夫之痛,更加令她神情恍惚。她生性喜爱文学,即使是在逃难之时,仍然带着自己珍藏的书籍。不料,在颠沛流离中,所有的藏书散失殆尽。

数年的心血毁于一旦,她也在悲痛之中病倒了。病榻旁,有一个名叫张汝舟的文人对她嘘寒问暖,照顾有加,并向她袒露了爱意。孤苦无依之下,李清照只好改嫁于他。可以说,历经磨难的李清照是想着重新组建家庭,重新过上安定日子的。

不料,张汝舟表面上斯斯文文,实际上,却是一个奸诈无比的小人。原来,他之所以向李清照示好,是因为他看上了李清照收藏的金石古物。婚后,李清照很快发现了这一点,惊怒交加的她,立即想要同张汝舟解除婚姻关系。争吵之中她更是得知,张汝舟的进士是靠作弊得来的。

张汝舟见自己的阴谋败露,恼羞成怒之下,对李清照大打出手,势必要将图谋已久的金石等古物拿到手。看到曾经温柔无比的枕边人,瞬间变成了狰狞无比的恶人,李清照已经意识到了自己处境的危险。为了迅速摆脱困境,她决定向朝廷告发张汝舟当年作弊的罪行。

但是,封建社会向来是男尊女卑,根据南宋的法律,妻子告丈夫也是犯罪行为,要坐两年的牢。也就是说,无论李清照是否能够告倒张汝舟,她都要坐牢两年。这个形势,对李清照十分不利。而且,当时之人在得知这件事后,不仅没有谴责张汝舟的下作,反而讥笑起李清照来。

李清照不仅要同人面兽心的丈夫周旋,还要应对外界的流言蜚语,其处境可想而知。但是,她还是顶住了压力,坚持向官府告发赵明诚。她在一封书信中坦诚地吐露了自己内心的想法:“我知道,无论如何是摆脱不了世人的讥讽了。况且,怎么做也不能终止旁人的议论。我只知道,只有那些真正的智者可以理解我。”

毕竟,是腹有诗书气自华,关键的时候,还是李清照内心的坚韧,让她找到了自己的方向。而这份坚韧,自然是从浩如烟海的诗书中感悟出来的。封建社会,法制远远没有现在这么完善。李清照一介女流,打的还是这种很难被人理解的官司,其中的艰难,旁人是很难感受到的。但是,她还是硬撑着坚持了下去,并成功地赢得了官司的胜利。

最终,张汝舟被惩戒,李清照也同他合法地解除了婚姻关系。而且,令人欣喜的是,经过李清照好友綦崇礼等人的帮助,她在被关押了九天之后便被释放了。值得一提的是,这场官司无论有多么困难,李清照都没有寻求过秦桧的帮助。当时,秦桧在南宋朝廷中官居要职。如果,她肯通过王氏这层关系联系秦桧的的话,很多麻烦都能够得到解决。

但在李清照看来,秦桧残害忠良祸乱朝纲,是一个大大的奸臣。自己就是再难再苦,也坚决不能寻求奸臣的帮助。即使秦桧手握大权,即使自己与他的夫人是姑表姐妹,也绝对不能同他联系。通过这件事情,我们也明白了李清照终生不与自己这位亲戚交往的原因。一个能写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样掷地有声的诗句的人,始终都会把自尊和国家放在第一位。

张汝舟的阴险侵犯了她的自尊,李清照就拼着自己坐牢也要告发他。秦桧的残杀忠良损害了国家,李清照就毅然与他划清界限。

李清照一生虽然坎坷,但是,她行得正,坐得端,敢于冲破世俗的枷锁,坚决捍卫自己的初心。她留给世间的,不仅是众多优美华丽的词句,还有她那股令人肃然起敬的正气。

所以说,在后人心中,她就是当之无愧的“人杰”。

展开阅读全文

李清照诗词有何特点 为什么会有种“大丈夫”气概

全文共 2353 字

+ 加入清单

第一次读李清照的作品,可能很多人会把李清照当成是一位男词人,这是因为她的作品往往会流露出一种“大丈夫”的气概。李清照虽然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但她的词作却不仅仅有婉约的一面,还有一定比例的男性化色彩,有时会跟随一种大气磅礴之势,令人暗自敬佩。那下面就准备和大家分析下李清照诗词的特色,如果你也喜欢李清照的作品,正好可以来了解看看,或许能给你一定的启发。李清照诗词特点

据记载,李清照出身于书香门第,其父亲当朝为官,其母亲也是大家闺秀,李清照的家庭民主和谐,父母思想开明,并没有像当时社会其他父母那样,将李清照养在深闺,而是给她男儿般的自由,让她出府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允许她接触自然到郊外游玩,可以说李清照的成长环境宽松,早期生活优越,同时,父母也注重对李清照的教育,在父母的引导下,她从小博览群书。除此以外,李清照个人也注重自我的品性修养,通过赏花、泛舟等方式来亲近自然,用读书、饮酒、品茶等情趣来陶冶情操,借奇异梦幻来抒发个人长情,富有潇洒豪放不羁的雅士气质。可见李清照作品中的男性化色彩的产生是合情合理的。

例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描述了李清照到郊外游玩的情景:一直玩到日暮时分,因喝醉而忘记回去的路,乘舟返回时却迷入荷花的深处。怎样才能把船划出去?我奋力划桨,争着渡过去,桨声惊醒了栖息在水中的鸥鹭。从此词看,她外出划船、喝酒、竞渡、晚归,字字句句表明了李清照不同于一般的闺阁女子,她那潇洒豪放、不受拘束的男性性格跃然纸上,充分体现了她的男性化色彩。

与《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相比,李清照的《渔家傲·记梦》却抒发了另外一种士大夫的精神苦闷而追求理想不灭的游仙幻想。她是历史上首个描写游仙幻境的女词人。如“我报路长嗟日暮,蓬舟吹取三山去”“九万里风鹏正举”。李清照完美地把真实的现实生活感受融入到奇幻的梦境之中,把屈原《离骚》、庄子《逍遥游》等典故乃至神话传说都谱入词中,将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巧妙地融为一体,构成了潇洒豪放、格调雄奇的梦幻意境,充分显示了作者性情中潇洒、豪放、超脱的雅士气质,男性化色彩也跃然纸上。

最能体现李清照心忧天下、关心国事的作品当属《上枢密韩肖胄诗》。这是她诗作中留传下来最长的一首,也是现实内容最为丰富的一首。作此诗时,李清照年近半百,贫病交加,在听闻朝廷派遣枢密院事韩肖胄和工部尚书胡松年出使金国去慰问被囚于北方的徽、钦二帝后,她毅然提笔作诗一首。在诗中,李清照首先借记述韩、胡二公出使前受命的情景,巧妙揭露宋高宗一味求和的懦弱无能;其次高度赞扬韩肖胄的品德,勉励其不负重任,重振国威,甚至为其代言受命誓词“家人安足谋,妻子不必辞。愿奉天地灵,愿奉宗庙威。”“或取犬马血,与结天日盟。”诗中豪情正是李清照身上倜傥丈夫气的生动写照。

接着,李清照以一个流亡寡妇的身份向二位使臣进言:“夷虏从来性虎狼,不虞预备庸何伤。衷甲昔时闻楚幕,乘城前日记平凉。”她一针见血地指出敌人的掠夺本性,叮嘱二公要多加提防,防患于未然。同时提出“圣君大信明如日,长乱何须在屡盟”,坚决反对与敌人签订合盟,体现了其对时局的清醒认识和敏锐的政治洞察力。

最后,李清照还请求使臣能带回家乡和中原百姓的消息,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故乡人民的牵挂化成一句震天的呐喊“欲将血汗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作为无权过问政事的流亡寡妇,李清照却以政治家的眼光表现出对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高度关注,所提出的独到见解不仅使得此诗的思想性得到增强,也丰富了其作品男性化的色彩。李清照作品为何有男性化色彩

李清照十七岁左右时,读到了张文潜的《读中兴颂碑》,她读后感触颇深,随后创作了《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在诗中,她立意高远,一反前人大肆歌颂健儿猛将之意,用史实与现状对比,直接指出安史之乱的主要原因是以玄宗为首的整个政治集团的荒淫昏庸。“何为出战则披靡,传置荔枝多马死。”李清照当时所处的时代正是内忧外患之时,她清醒地知道,不能再盲目地对“唐朝中兴”加以歌颂,而要以史为鉴,避免造成和前人一样的悲剧结局。

李清照最为著名的一首咏史诗当属《乌江》“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在这首脍炙人口的咏史诗中,李清照不以成败论英雄,独具慧眼地发现了楚汉之争中失败的楚霸王项羽身上最可贵的品质——不屈的英雄气节,歌颂了他勇敢、坚强、自信、不屈不挠的英雄形象。这种“生当作人杰”的疾呼是对身处动荡时代的人民一种保守气节、不屈不挠、奋起抗争的精神感召。“不肯过江东”的英雄项羽与苟且偷安、临难逃亡的南宋最高统治者形成了强烈反差,诗中的讽刺与谴责也可见一斑。此诗似匕首、似投枪,短短四句,掷地有声。人们不禁为诗中所讴歌的不屈精神所感奋,被诗中为国犯颜、不怕断头的胆略与担当所折服!

李清照的作品之所以具有鲜明的男性化色彩,其原因主要有三:

1、父亲的影响。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是当朝官礼部员外郎,“苏门后四学士”之一。据史料记载,李格非为人刚直,为官清正,心忧天下,不惧权贵。这些崇高品质直接遗传给了他的女儿。

2、李清照自身丰厚的学识修养。李清照在学问方面,拥有常人所不能及的兴趣爱好和积累。长期的学习和积累,使她视野开阔,眼界高远,思维独特,创作起来厚积薄发,才思喷涌,忘记了当时封建社会对女子的约束和束缚,以及自己所处的社会角色,俨然像是一个男性作家一样,用自己毫不顾忌的文采去大胆创作,为我们留下了丰富多彩的佳作。

3、时代的催生。李清照生活在南北宋王朝分裂时期,生活的巨变、时局的动荡,使李清照的个人生活与写作风格均产生了急剧变化,她选择了一条不同于其她女子的道路。在作品中,她像一名男子汉一样站在时代前列,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读李清照,我们不会感受到小女儿的扭捏之情,反而会有一种阅读大丈夫作品的酣畅淋漓之感。

展开阅读全文

李清照真的用一首诗气死了丈夫赵明诚?

全文共 1101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李清照的大名大家一定是知道的,写诗词真的厉害,在女诗人里面她的地位可想而知,但是关于李清照的故事有很多,最近有一则就是话说这个李清照的丈夫竟然是被气死的,而且气死他的人不是别人,就是李清照,而且还是李清照用最拿手的诗词给气死的,那么这到底是什么情况呢?是否真的有这样的事情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吧!

《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当一代才女李清照,将这首千古绝句吟出口之后,她那胆小怕事的丈夫赵明城,便觉得羞愧难当,心中泛起了深深的自责,于是不久之后,就病逝了。

那为什么李清照作了《夏日绝句》这首诗,其丈夫便心中不安了呢?原因大概是这样:

在公元1129年的时候,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做了一年多的江宁知府之后,又得了上面的调令,让他去湖州任知府,这本来也不是什么坏事,但是,正在他办理交接手续的时候,却又接了了一个紧急情报:“御营统制官王亦,准备阴谋叛乱。”

按理来说,还没有正式离任的赵明诚,应该马上调遣所能掌握的兵力,去尽力平乱。即使自己快离开了,不想再管这样的事,但至少也应该报告上级,按排好平乱的准备才好。可是他对这事的所作所为,非常不地道,他竟然作了“逃兵”,与另两位官员一道,置全城百姓安危而不顾,各自只带领自己的妻小家眷,偷偷地“缒城逃走”了。

幸亏有一个下属,有胆有识,人家自己组织人马力量,平定了王亦的叛乱,保住了江宁全城百姓的安危,也保住了李清照辛苦多看而收藏的诸多诗画与文物等。后来,朝廷得知此事,便罢了赵明诚的官。

这时候的李清照,虽然跟丈夫一起“逃走”,但她却非常痛心与羞愧,她不明白自己那个平时总是口口声声为国为民的丈夫,在这件事情面前,为何如此贪生怕死?尤其是当他们逃到江西,又船行到了乌江镇的时候,李清照忽然想起了当年“项羽兵败自刎乌江”之事,这时面对滚滚的乌江之水,她的心里不由得百感交集,想想当年的项羽与自己的丈夫,一个豪情万丈,慷慨大义,一个贪生怕死、豪男人的担当与大义之感,于是她情不禁地吟出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句!

此时赵明诚,正在李清照的身后,当他听到妻子吟出了这样的诗句之后,知道她是在讽刺自己不顾大义,而怕死逃跑,顿时渐愧不已。从此,他便背上了心理包袱,郁闷不安,每天都经受着良心的煎熬,于是此后居然一病不起,一命归西了。

那么,由此说来,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之死,确实和其妻李清照不无关系。但这也不能说是李清照气死了丈夫,但主要因素还是赵明诚气量狭小,没走出心中的阴影。所以,只能说是李清照的诗词与正义之感,让赵明诚感到深深的内疚,导致他良心不安,从而没有了活下去的勇气……

展开阅读全文

李清照和赵明诚是怎样相识的?两人谁的才华更高?

全文共 1189 字

+ 加入清单

李清照是宋朝著名词人,有着“千年第一才女”之称。而他的丈夫赵明诚也是一位著名词人,赵明诚20岁时娶了李清照。不过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她的父亲是礼部员外,条件比赵明诚要好的多。赵明诚虽然此后也入朝为官,但仕途之路并不顺利,此后更是遭到蔡京诬陷被夺官职,就连家人也受到牵连。可能很多人都会对李清照和赵明诚这对夫妻感到惋惜,李清照的下半身过的也并不如意。

世上所有的爱情,只有相互吸引,惺惺相惜,才是美好的。而如果吸引再增添一份倾慕,则更是文艺伉俪、神仙眷侣,让人羡煞了。李清照与赵明诚的相识、相知、相爱、相恋,就是如此。

李清照与赵明诚可谓门当户对。李清照,山东济南人,父亲李格非,宋哲宗、宋徽宗时期官员,官至礼部员外郎。赵明诚,山东诸城人,他的父亲赵挺之,宋徽宗时曾官至宰相。李家与赵家既是同朝为官的同僚,又是同为山东人的老乡,孩子们一个是待字闺中的俏佳人,一个是当朝名宦的公侯子,人们一撮合,自然就成就了这段婚姻。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18岁的李清照与21岁的赵明诚结成了夫妻。二人年龄相近,爱好也相近,夫唱妇随,皆有才学,婚后的感情十分之好,虽然二人的结合也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却是一段非常美好的婚姻。二人婚前并不熟知,但婚后却琴瑟和谐,感情深厚。

唯一不够美满的是,当时赵明诚还在太学读书,寄学于京城,夫妻新婚燕尔,聚少离多,难免生出许多离愁别绪,尤其是李清照,为人感性,而又依恋爱人,颇受相思的煎熬,秋风惨淡之际,月上西楼之时,更是无法排遣,所有的相思,都化作了笔底的涟漪,于是,一首《一剪梅》自然流露:“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另外还有一首《醉花阴》,也是李清照对丈夫的相思之作:“薄雾浓云愁水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关于《醉花阴》,还有一段他们夫妻间有趣的故事。赵明诚在太学读书期间,李清照写了大量的相思词作寄给丈夫,赵明诚一一品味,觉得妻子的词真是写得好,自叹不如,内心颇有些醋酸的味道。为了证明自己的词作水平不比妻子差,赵明诚闭门谢客,将自己关在书房里几天几夜,苦吟不止,竟然一连写了50多首词。

然后,赵明诚拿着这50多首词作,与李清照的《醉花阴》合在一起,特送给对词有深入研究的同学陆德夫看,请他评一评,想与妻子的创作水平一比高下。谁知陆德夫看完后,却说:“我阅读再三,感觉这些词作里面,只有三句最好,反复吟诵,越吟越有味道。”赵明诚说:“请问是哪三句?”陆德夫几乎脱口而出吟诵道:“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赵明诚一听,差点没晕过去,自己苦心创作了50多首词,竟不如妻子这三句。看来,自己在词的创作上,与妻子相比,确实差距不小。

展开阅读全文

李清照最好的十首诗

全文共 1142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李清照,的的确确很给力的一位女诗人,那么又有人问了,如果要把这个李清照的诗做一个盘点,那么最好的十首诗又会是哪十首呢?这个问题也比较有意思了,下面我们可以一起来学习分析看看吧,感兴趣的你别错过了!

1、《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武陵春·春晚》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3、《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4、《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5、《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6、《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7、《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8、《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9、《清平乐·年年雪里》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10、《点绛唇·蹴罢秋千》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李清照简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李易安集》《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辑有《漱玉集》《漱玉词》。今有《李清照集》辑本。

展开阅读全文

李清照“寻寻觅觅”,到底在寻找什么?

全文共 1424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很多人在说了,这个李清照的诗词写得好,那是当然的,李清照何许人也啊,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个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吧,话说这个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到底是在寻在什么呢?相比大家对这个问题还是比较的感兴趣的,那么到底在寻找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首《声声慢》抒写永恒的愁绪,表现出作者高超抒情艺术。

李清照的作品,分为前后两个时期。该词是作者的后期作品,写于国破,家亡,夫死之时。

寻寻觅觅,寻找的是:国家和平稳定,家庭幸福和谐,夫妻琴棋书画相唱和的生活。

观点如下:

李清照的词具有极高的语言艺术。她善于运用经过提炼的口语入词,而且用白描的手法驱辞造意,形成浅净畅达的特色。这方面与柳永有相似之处。

但由于经过了加工和提炼,因而不像柳词那样俗甚至庸俗。而是更接近李后主俗中见雅、淡而有韵的风致。从而使李清照词的语言具有通俗、优美、清新、富有表现力等特点。

她的生活道路与那个乱离的时代紧紧连在一起,而她的文学创作又与其生活道路紧密相连。因此,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很自然地以靖康二年北宋灭亡、南宋建立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以下对这个时期分别作介绍和论述。

前期(1084-1126)。

李清照18岁时,嫁太学生赵明诚为妻。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学家。他们的婚姻非常美满,感情尤其深厚,确是一对志同道合、意趣相投的夫妻。婚后,二人雅好词章,常相唱和。并共同从事金石学研究,校勘古籍、赏玩字画。

他们把整个生活都建筑在艺术的基础上。十年之间他们所收集的金石书画、文物古籍、竟多达十余屋。李清照就在这样一个艺术化了的家庭里过着悠闲安逸、优裕舒适的生活。

后期(1127-1151至1156年间)。

靖康二年(1127)李清照44岁。东京沦陷,金兵掳走徽、钦二宗。北宋灭亡。即发生了有名的“靖康之难”。五月,赵构在商丘称帝,是为宋高宗。改元建炎,南宋开始。

金人的兵火,毁灭了李清照与赵明诚美满的家庭生活和艺术空间。他俩只得带着最珍贵的一部分金石书画,匆匆避兵江南。

从此,一件又一件不幸的事接连发生。乱世之际,赵明诚病死于赴任潮州太守的途中。时为建炎三年(1129)八月,李清照年仅46岁。

赵明诚的去世,对李清照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也是她人生道路上的一大转折。从此之后,李清照一身承受着国破和家亡的双重痛苦。在奔亡道路中,金石文物又损失殆尽。

在三个多月的时间中,跋山涉水,历尽千辛万苦,走了约三千里的路程。她只身流落于杭州、越兴、台州、金华一带。过着孤独离沛的流亡生活。

此间,又发生了改嫁的悲剧。李清照晚年定居杭州,过着孤苦凄凉的晚年生活。在极尽寂寞凄楚中走完了人生的道路。

李清照后期的词作,虽然直接反映社会现实的不多。但是,她丈夫的死去、自己的贫穷流浪以及改嫁的悲剧,都是那个乱离时代和封建势力直接给她的迫害。她是一个历史的受难者。靖康以后,国破、家亡、夫死的惨痛,使李清照忧愤深广。

在其词中以时代的大悲剧为背景,把个人沉重的不幸与社会的灾难,个人的颠沛流离之苦、茕独凄惶之悲、与国家的山河破碎之恨、生民涂炭之劫、紧紧结合起来。形成忧愤深沉、凄怆悲壮的格调。

综上所述:寻寻觅觅,寻找的是国家和平稳定,家庭幸福和谐,夫妻艺术唱和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李清照在杭州生活那么久为何只字不提西湖

全文共 550 字

+ 加入清单

杭州悠久的历史中,李清照绝对是一个重量级人物。她的诗不仅能写出“生如英雄,死如鬼”这样铿锵有力的话语,还能写出“事无巨细,欲言先泪流”这样的话语。虽然她不是杭州人,但她在杭州已经住了20多年了。今天,杭州还有一座“清清阁”,值得后人铭记。

1132年,李清照来到杭州,与张汝州结了一段持续100天的短暂婚姻。后来,李清照逃到金华避难,因为金军入侵杭州。1136年,她回到杭州。她住在余杭门外的西玛城(现在的武林门)。虽然生活每况愈下,但她依然美丽:“谁可怜行走江湖,玉骨冰肌不肯枯。”

李清照在杭州的二十年

在杭州,她独自度过了20年。在此期间,她坚持与赵铭诚合作完成《金石录》的校勘工作,为世界留下了珍贵的文物。近20年来,李清照在杭州的活动鲜有记载。在翻阅史料后,发现了一条材料:大约在1150年,69岁的李清照带着她自己的米妃墨宝藏,两次拜访米妃的儿子米右任,要求附言。1155年,李清照73岁。今年之后,没有任何关于她的工作或记录。因此,人们推测她今年死于杭州。她的坟墓在哪里?每个人的猜测和希望都是在鼓山,鼓山是杭州高雅文化的代表。

然而,令人费解的是,李清照却在杭州呆了20年。为什么她从来没有提到过西湖?好友夏似乎在屈然的词绝句《李清照》中给出了这样一个答案:“西湖没有一件事是易安担心的。”

展开阅读全文

红藕香残玉簟秋出自李清照哪首佳作 红藕香残玉簟秋出自李清照哪首词

全文共 353 字

+ 加入清单

“红藕香残玉簟秋”出自李清照的《一剪梅》。这句诗的意思是:粉红色的荷花凋谢了,幽香也消散了。《一剪梅》一词描绘了作者独居生活的孤独寂寞,表达了词人对丈夫赵明诚的思念,抒发了诗人心中的相思之情。

《一剪梅》的原诗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的译文

粉红色的荷花已经凋谢,幽香也已消散,光滑如玉的竹席带着秋的凉意。解开绫罗裙,换着便装,独自登上小船。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雁群飞回来时,月光已经洒满了西楼。

落花独自地飘零着,水独自地流淌着。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诉,只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着。这相思的愁苦实在无法排遣,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展开阅读全文

李清照是男是女 李清照是男的还是女的

全文共 387 字

+ 加入清单

李清照是女的,她是我国宋代著名女词人,有着“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李清照是婉约派代表人物,她所作的词,前期大多都是写悠闲生活的,后期则多悲叹身世,情调伤感,这与她的人生经历是息息相关的。

李清照简介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她的父亲李格非藏书甚富,所以她从小就打下了文学基础。她嫁给丈夫赵明诚之后,二人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李清照前期的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险和个人生活的种种悲惨遭遇,使她的精神很痛苦,所以她后期的词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李清照的渔家傲是什么体裁 李清照写的渔家傲的体裁

全文共 605 字

+ 加入清单

李清照的《渔家傲》是一首古体诗,是词,诗歌的体裁分为近体诗和古体诗。李清照是宋代的著名女词人,有着“千古第一才女”的美称,她是婉约词派代表,她的作品有《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念奴娇·萧条庭院》、《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等。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宋·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译文

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罩着云涛。银河转动,像无数的船只在舞动风帆。梦魂仿佛回到了天庭,听见天帝在对我说话。他热情而又有诚意的问我要到哪里去?

我回报天帝的路途还很漫长,直到黄昏却还未到达。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那又有什么用呢?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千万别停息,将我这一叶轻舟,直送往蓬莱三仙岛。

赏析

词的一开头就描绘出了一幅海天一色的图卷,仿佛整个画面都活了起来。第一句中的“接”与“连”字将天、波涛和云雾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无边无际的境界。“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这三句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人民疾苦的天帝,表达了词人美好的理想愿望。

词的下片主要是抒情,与上片相连接。词的上片是问,下片则是回答,词人通过“天地”和“三山”这两个形象,将自己美好的愿望表达了出来。词人渴望有人的关心和社会的温暖,词中写到作者希望风可以将自己送到三仙岛,表示作者渴望自由自在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204女词人李清照

全文共 1789 字

+ 加入清单

金兵横行中原,但是南宋王朝却没有丝毫抵抗的准备,宋高宗在行都扬州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公元1129年正月,金将宗翰带兵南下,接连攻下许多城池,沿路南宋官员降的降,逃的逃,金兵前锋很快渡过淮河,逼近扬州。

宋高宗正在扬州行宫寻欢作乐,听到金兵打来,才手忙脚乱带了五六名亲信太监,骑上马,一口气狂奔到江边,找到一只小船,连夜渡江。金兵在扬州大肆烧杀抢掠,最后放火把扬州烧成一片焦土,才满载掠夺到的财宝退回北方。

宋高宗逃到临安,把黄潜善、汪伯彦撤了职,南宋朝廷发生了一场内讧。金太宗见南宋王朝腐败可欺,这年十月,又派大将兀术大规模南侵,占领了建康(今江苏南京)。宋高宗听说金兵追来,又从临安逃到越州(今浙江绍兴),从越州逃到明州(今浙江宁波)。兀术带兵紧紧追赶,宋高宗走投无路,就乘着海船,漂洋过海逃到温州。直到金兵北撤,才回到临安。

金兵南下的残暴掠夺,宋王朝的腐朽昏庸,给人民带来了说不尽的苦难,许多人家遭受了家破人亡的痛苦。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也有同样的悲苦遭遇。

李清照是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是我国著名女词人。她父亲李格非也是个文学家,在宋徽宗时期做过官,因为为人正直,又是苏轼的学生,受到蔡京的打击。李清照从小受父亲的熏陶,十分爱好文学,喜欢吟诗作画,特别是作词方面,有很高的成就。十八岁那年,她结了婚。她的丈夫赵明诚也是个官家子弟,夫妻俩志同道合,除都能诗善文外,还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收藏金石(古代铜器和石碑上镌刻的文字书画)。这些文物既是我国古代的精湛艺术,又保存着丰富的历史材料。

那时候,赵明诚还在京城太学里读书。赵、李两家虽然都担任不小的官职,但不是豪富人家,没有多余的钱让他们购买文物。这并不影响他们对金石的追求。每逢初一月半,赵明诚请假回家,就拿了些衣服到当铺里去押半吊钱,到大相国寺去。

大相国寺是东京最大的佛寺,那里经常举行庙会,在庙会上,摆满着各种商品,也有出卖书籍、古玩和碑帖字画的。赵明诚在那里,看到中意的碑文字画,就买下来。回到家里,

和李清照一起细细整理、欣赏。夫妻俩把这件事当作他们生活上的最大乐趣。

过了两年,赵明诚当了官,他把所得的官俸几乎全花在购买金石图书上,他的父亲有一些亲戚朋友在国家的藏书阁里工作,那里有许多外面没有流传的古书刻本,赵明诚通过这些亲友,千方百计把它们借来摹写。这样日积月累,他们家收藏的金石书画越来越多。李清照建立了书库大橱,编好目录,发现有一点污损,一定随时整理好。经过将近二十年的努力,

赵明诚完成了一部记载古代历史文物的著作,叫《金石录》。

在国家动荡的年代,要埋头整理文物已经不可能了。东京被金兵攻陷的时候,李清照和赵明诚还在淄州(在今山东省)。不久,风声越来越紧,李清照跟着赵明诚到了建康。他们把最名贵的金石图书,随身带走了十五车。后来金兵攻下青州,李清照留在老家的十几间文物,竟被战火烧成一堆灰烬。

到了建康以后,赵明诚接到诏令,被派到湖州当知府。那时候,兵荒马乱,李清照不可能跟他上任。临走时候,李清照问丈夫说:“万一金人再打过来,我该怎么办?”

赵明诚坚定地说:“瞧着办吧。实在不行,你把家具衣被先放弃了;再不行,把书画古器丢了;但是有几件珍贵的古代礼器,你可一定得亲自保护好,要看作自己生命一样。”

想不到赵明诚这一去,就得了一场疟疾死去了。

李清照死了丈夫,她的伤心可别提了。但是最要紧的还是继承丈夫的遗志,把文物保护好。赵明诚有个妹婿在洪州(今江西南昌),那时候李清照身边还有图书二万卷,金石刻本二千卷,就托人带到洪州。没有多久,金兵打到洪州,这些文物又不知去向。

赵明诚病重的时候,有个名叫张飞卿的学士来看望他,随身带着一个玉壶。李清照是善于鉴别文物的人,一眼就看出那玉壶并不真是玉制的,而是一种玉石制品。后来,张飞卿把那个壶带走了。赵明诚死后,有人捕风捉影说赵明诚把名贵文物送给了金朝人。这种谣言使李清照大为冤屈,她想找朝廷申诉,但是宋高宗的小朝廷已经逃之夭夭了。

李清照为了逃难,到处奔走。到她在绍兴定居的时候,她身边的文物散失的散失,被偷的被愉,只留了一些残简零篇了。

国家山河的破碎,珍贵文物的散失,对李清照的打击实在太大了。她把国破家亡的痛苦写成了许多诗词,她的词在艺术上有很高成就,有的还富有爱国精神。她在一首诗里表达了

她对南宋统治者渡江南逃的不满。诗中说: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展开阅读全文

人比黄花瘦全诗李清照 醉花阴古诗赏析

全文共 373 字

+ 加入清单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译文

薄雾弥漫,云层浓密,日子过得郁闷愁烦,龙脑香在金兽香炉中缭袅。又到了重阳佳节,卧在玉枕纱帐中,半夜的凉气刚将全身浸透。

在东篱边饮酒直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溢满双袖。此时此地怎么能不令人伤感呢?风乍起,卷帘而入,帘内的人儿因过度思念身形竟比那黄花还要瘦弱。

赏析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上片咏节令,写别愁;下片写重阳节这天黄昏赏菊东篱、借酒浇愁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独与寂寞的心情。

展开阅读全文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出自李清照的什么作品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什么诗

全文共 363 字

+ 加入清单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出自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这是一首倾诉相思、别愁之苦的词。这首词是李清照写给未久即离家外出的丈夫赵明诚的,她诉说了自己独居生活的孤独寂寞,急切思念丈夫早日归来的心情。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译文

粉红色的荷花已经凋零,幽香也已经散尽,光滑如玉的竹席带着秋的凉意。解开绫罗裙,换着便装,独自登上小船。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雁群飞回来时,月光已经洒满了西楼。

落花独自地飘零着,水独自地流淌着。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诉,只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着。这相思的愁苦实在无法排遣,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展开阅读全文

辛弃疾与李清照并称什么 李清照和辛弃疾两人并称什么

全文共 387 字

+ 加入清单

辛弃疾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南宋著名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被人们称为“千古第一才女”。

辛弃疾简介

辛弃疾是南宋豪放派词人,与苏轼合称“苏辛”。辛弃疾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辛弃疾一生都力主抗金,希望国家可以恢复统一,但是由于他的词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因此被弹劾落职,最后选择退隐江西带湖。辛弃疾如今还存在于世的词有六百多首,代表作有《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清平乐·村居》、《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鹧鸪天·戏题村舍》、《一剪梅·记得同烧此夜香》等。

李清照简介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人,是宋代著名的词人。李清照是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李清照精通琴棋书画,其中词的成就最高。她所写的词清新委婉,感情真挚,自成一派,将南宋的生活特点一一在词中描绘了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是谁的典故 李清照还是卓文君

全文共 1134 字

+ 加入清单

这句词是一首比较悲伤的作品,其实对古代诗词有一定了解的朋友,大致也能猜出“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借用的是谁的典故。那下面就和大家简单讲讲这背后的故事,还有该词的作者以及创作背景。其实到了现代,还是有不少年轻人喜欢古诗词的,而且从我们的角度来看,或许能发现很多新的东西,还有不同的感悟。偶尔读一读还挺修身养性的,有这方面兴趣的朋友希望能够坚持。

1、背后典故

“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是李清照和赵明诚的典故。该词是清朝词人纳兰性德的作品,名为《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纳兰性德的妻子卢氏亡于康熙年间,卢氏的早亡使纳兰精神上受到极大的打击,词人为了寄托对亡妻深深的哀思,故作下此词。

2、赏析

全词情景相生,由西风、黄叶,生出自己孤单寂寞和思念亡妻之情;继由思念亡妻之情,生出对亡妻在时的生活片断情景的回忆;最后则由两个生活片断,产生出无穷的遗憾。景情互相生发,互相映衬,一层紧接一层,虽是平常之景之事,却极其典型,生动地表达了词人沉重的哀伤,故能动人。

纳兰性德以赵明诚、李清照夫妇比自己与卢氏,意在表明白己对卢氏的深深爱恋以及丧失这么一位才情并茂的妻子的无限哀伤。纳兰性德是个痴情的人,已是“生死两茫茫”,阴阳相隔,而他仍割舍不下这份情感,性情中人读来不禁潸然。伤心的纳兰性德明知无法挽同一切,只有把所有的哀思与无奈化为最后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

这七个字更是字字皆血泪。卢氏生前,词人沉浸在人生最大的幸福之中,但他却毫不觉察,只道理应如此,平平常常。言外之意,蕴含了词人追悔之情。

3、李清照和赵明诚的故事

李清照出生书香门第,其父李格非是朝中高官,是苏轼的弟子,藏书颇丰,李清照自幼在家父熏陶下,饱读诗书,很小的时候便能填词作诗。常有惊人之语。后来她嫁给了为相两年多的赵挺之的儿子赵明诚,明诚好金石,按现在的话讲,也算嫁入豪门,夫妻感情很好。但赵明诚父亲受到元祐党籍案的影响,在朝中受到排斥,流放,自己的公公赵挺之也因为和蔡京的权斗,主动辞相,家道中落。

李清照、赵明诚屏居青州很多年,夫唱妇随,过着田园般的惬意生活,好不幸福。后来赵明诚重新被皇帝起用,这期间李清照一直无儿无女,赵明诚在外做官,不久就娶了妾,李清照闻讯很是不悦。赵明诚此后病死,李清照对赵明诚离世非常难过,郁郁寡欢。但她保护着丈夫的金石碑文,想完成丈夫的心愿。

后来遇到张汝舟,张对她展开追求,她49岁的时假二婚嫁给了张,婚后张露出其本来的面目,他其实是看中李清照的钱财,婚后了解到李清照并无多少钱财,心生失望,对其家暴,李决意离婚。

古代女子举报丈夫会坐牢两年,但李清照顾不了那么多,她意已决,在朋友帮助下,只坐了九天牢就放出来了,从此一个人生活,也没有子女。最后李清照流落民间,享年71岁。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