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天仙

天仙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天仙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天仙问题。

分享

浏览

4099

文章

11

如何分别天仙,神仙,地仙,人仙,鬼仙?他们有什么区别?

全文共 1769 字

+ 加入清单

所谓的仙,其实就是人的高能形态,与那些失去了肉身的“神”是有所不同的。若是以仙道的概念来看的话,神还要排在仙之下的。这种概念早在上古时代就已经慎入到了中国文化当中了。就比如说在《封神榜》当中就有明确说明天地诸神都是仙界所册封的,而如今,由于近现代以来西方文化的引入,造成了中国文化信息的混乱,居然还有些人将仙与鬼神的概念混淆在了一起,认为成仙是死亡之后的延续。所以这里特将仙道五品仙(修炼的五个层级)的正统概念公诸于众,希望以后大众对此有个正确的认识。天仙

阳神成就之后,继续加强序化程度而不断壮大,能力逐渐扩展,最终彻底超越宇宙物理限制,依元神界生起新的宇宙,并主宰其宇宙,摄受有缘众生,以无量化身引导众生趋向无上成就。

天仙级修炼者是以阳神有足够的能力随意进入超信息态(不是隐形术,而是身体与元神界合一),并可以随意由超信息态化出形体身(如同无中生有)为成就标志。神仙

超越玄关境界,进入明体境界,依元神力量铸造阳神。

神仙级修炼者是以阳神可以离开肉体独立生存为成就标志。

达到神仙品则为圣贤级修士,地仙人仙鬼仙均为凡夫级修士。

如何了解你是否达到了神仙品?如果你在定中已经由明点境界进入能所合一的无边的“无云晴空”境界,并能自由掌握这种境界,同时以这种境界为基础起修,则说明你的修炼层次已经达到了仙道所定名的“神仙”这一品级。地仙

由正定而获得玄关(明点)显现,但因见地不到故不能超越玄关境界,即以此境界为究竟住处,依玄关之力量摄持改造身体,或依玄关求神通,肉体寿命可突破基因限制。

地仙级修炼者是以肉体不再受到基因的衰老限制为成就标志,另有发展方向不同者,则以近似于阳神力量的空间物理作用能力为成就标志。

地仙级的修炼比神仙级还要复杂繁难,修炼者之所以到地仙级便不能再上一层,完全可以说是因为对宇宙三态叠加存在形态的根本理论不了解,所以刚到了门口就以为是终极境界了,由此可知,在人仙鬼仙级的修炼中见解高低并不重要,而一旦到了地仙境界,见解不到位就没办法了,所以说修道是智慧的成就,智慧不到量是不行的。

地仙级以上的修炼不可能以业余活动的形态完成,必须断绝外缘专修,所以得法之人有一定基础之后大都遁处深山老林人迹不到之所,修炼所需时间因人而异,根基好的数年即可成功,根基差的则可能数十年尚未达到究竟之处。此外,颇有一些未得法的人也莫名其妙地跑到深山老林里住山洞住茅棚,好象在山林中蹲几年就能成道似的,真是不可理喻。

如何了解你的修炼是否达到了地仙品?若在定中见到了一个蓝色或紫蓝色的明亮光点(不是作意观想出来的),并能随时进入这种见到明点的定境,以此境界为基础起修,并能在一定程度上获得明点的力量,则说明你的修炼层次已达到了仙道所定名的“地仙”这一品级。人仙

不追求成就道果,而以调摄真气之术养生健身,提高生命场序化强度,提高抗御外界邪恶信息能量侵袭的能力。

人仙部修炼者以达到百邪不侵、百病不生、延年益寿为成就标志。

人仙部诸法不能使修炼者寿命长度超过基因的控制,基因对寿命的控制是对生命体种群进化的保护,一般来说,平均寿命越短的生物种进化(变异)速度就越快,由此种群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也就越强(特别是原始生物,如病毒、细菌等),所以基因对生物个体寿命的控制实际上是为增强生物种群的生存能力,基因中的这种控制信息是从最初的单细胞生命形态时期一直继承下来的,寿命控制是一种原始的生命保护能力,由此也可以看到生命来源信息的同一性,正如龙极宝典所述——一切生命源于同一个元神(原始超信息),事实上宇宙也是依元神而存在,宇宙本身也是一个生命体。

如何了解你的修炼是否达到了人仙品?若在修炼中已经掌握了生命能“气”的应用,并能在生命场内自由运使,令其产生祛病健身、抵御外邪侵袭的效用,即使能力还比较有限,也可说已达到了仙道所定名的“人仙”这一品级。鬼仙

不追求成就道果,也不顾自己的身体健康,而着意于外求神通异能。

鬼仙级修炼者是以达到阴神出壳为成就标志。

通过修炼各种符咒法术以及召请外界信息能量体附身而获取超能力的术士均属于鬼仙级乃至鬼仙级以下。

如何了解你的修炼是否达到了鬼仙品?若在修炼中已经获得清明灵静的定力,具有预测、遥感、意识感知等灵感知或灵听觉、灵视觉等稳定的超能力,或依*符咒法术能够稳定地展现超能力,则可认为你的修炼层次已达到了仙道所定名的“鬼仙”这一品级。

展开阅读全文

天仙瀑

全文共 368 字

+ 加入清单

天仙瀑位于密云县西部四合堂乡,云蒙山北麓,距北京市区115公里,它汇集了云蒙山的水、石、瀑、潭、林等自然景色,特别以“三叠瀑”最为有名,这里植被覆盖率高,有景点30余处,卧佛殿、隐仙潭、达摩面壁、响水涧、泥石流遗址、锦带园、千尺崖、幽谷翠屏等等,绵延长达10多公里,此处潭瀑密集,跌水相连,仅落差在20米以上的,就有8处之多。其中,以接仙瀑、惊仙瀑和望仙瀑三级组成的三叠泉最为著名,总落差310米,大大超过了庐山的"三叠泉",是我国已知最高叠瀑。在三叠瀑中,仅惊仙瀑一级落差即达115米,为我国北方之最,天仙瀑树木葱郁,花香四野,一年四季都有绿意带你到潭边观瀑,水声轰鸣,水花飞溅,令人心旷神怡,自然景观所带给你的心之愉悦,特别是飞瀑直下的气势,真可谓有撞击心灵之感,在这里,你所领悟到的不仅是大自然的神奇,还有自然与人生所相通的真谛。

展开阅读全文

长龙山天仙观

全文共 1561 字

+ 加入清单

龙山天仙观,历史悠久,闻名于世,是渝东、陕南、鄂西交界处方圆数万平方公里的道教圣地,享有“川武当”之盛名。据民间传说,汉平帝之女平阳公主为避战乱,流落至此,遇草寇欲纳之,平阳公主以武力征服草寇。观此处地势形胜,便驻迹-,遂得道成仙。后来汉光武帝追谥其为天仙公主。世人为纪念天仙公主,便捐资修天仙观祀之,长年祭祀,经久不衰。

天仙观屹立于长龙山龙头之上。因此,观门联云:“四面山高云作顶,两条河抢寺居中”。天仙观始建于何年,尚待考证。据清道光《夔州府志》记载:“观在长龙山绝顶,远望上锐下圆,形如斗笠,左右及后背皆空,两溪夹绕其间,亭亭独立,螺旋以上,约十里许,至绝顶,则前面至岗梁亘亘一二里,座石多作龙鳞状,山端一峰钎峙,峰后为天仙观,老氏居之,供奉真武祖师,相传极灵异,岁有雪公扫殿。九月一日至九日香火极盛遐迩,届期先至此宿焉。土人称为川武当,不知创自何代,嘉庆初为教匪所毁,后重为募建”。

又据说夔州府教授朱有绂有纪云:“天仙观不知创自何代,嘉庆初为教匪所坏,迨后重为募建,故规则未宏”。考其庙碑,道光、咸丰年间多次补修。光绪二十年(1894)被火焚,次年修复。民国15年(1926)补修前后殿。天仙观的建筑技艺堪称精品,天仙观建筑面积约600平方米,能工巧匠却在不足300平方米的基础上,凌空飞架“望江楼”。挑石为廓,以石为栏,砌石为殿,三重大殿,梯级而上,殿堂俨然,巍峨壮观,楼室空阔平坦,高大宏敞,相互贯通。楼分内外两进,内屋为客房,供人歇息,外层为走廓,供人凭栏眺望。身处其间,如临云中楼阁。民国29年(1940),驻军围攻占据天仙观的刘百窝为首的阴刀会,观被炮火炸毁,望江楼荡然无存。民国32年(1943)王楚珩父子倡捐重修,但其规模大不如前。解放后,仍有道人住持,“大跃进”中长龙山的森林包括百年前王道人手植松柏被毁。“文革”中天仙观全毁。改革开放后,有人建小庙,初一、十五仍有众信徒顶礼膜拜,会期尤甚。1995年,奉节县人民政府批准恢复开放,成立了“奉节县长龙山天仙观管委会”。先后由道士李至升、陈明升任主任和当家,筹资200多万元建天仙殿、真武殿、三清殿、斋堂、道士房、居士住房、山门、石梯和上山路道。殿堂建筑总面积4100平方米,其中三清大殿、天仙殿380平方米,石梯长达1000米,3000余级。至此,天仙观重光复照,旧貌焕新颜。

长龙山天仙观蕴藏着丰富的道教文化的内涵,有着广泛的群众信仰基础。观内的石雕、石刻、名人对联等金石文物丰富,艺术高雅,制作精良,是为中华文化瑰宝。千百年来,信男信女们为求风调雨顺,家庭平安,吉祥如意,羽化成仙,演绎出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和美丽的传说。如清・道光《夔州府志》记载,张三丰祖师曾在明初云游奉节,在长龙山住了三日,然后来到县城,与开元寺广海和尚,盘桓七日,谈佛论道,留下沉香三片,草鞋一双,赋诗一首,飘然而去。

诗曰:深入浮图断世情,奢靡他行恰相应。天花隐隐显微瑞,风叶琅琅吟人乘。密室书闲云作盖,空亭夜静月为灯。魂消影散奈何有,到处谁能见老僧。

后来广海和尚将诗及二物献文帝,获赐玉环一枚,千佛袈裟一领。长龙山天仙观虽然创建年代无法考证,但从志书看,在清嘉庆年间已是闻名遐迩,香火鼎盛,信众如织。由纯粹意义上祀天仙公主的祠堂演变为供奉老君、玉皇、真武的道观。无论历史风云如何变幻,长龙山天仙观总是慈航地关注着人间的苦乐,牵系着地灵人杰的诸般因果和相期相许。

天仙观复建开放后,香火日渐兴盛,现有道士、居士200余人,五年来共接待海内外客人近50多万人,最多日达近万人。欣逢新世纪,长龙山以其自然景观雄奇瑰丽,人文底蕴丰厚绵长的特点,因着信众的不懈支持,靠着坚忍不拔,弘道扬法的精神,长龙山天仙观一定能发展成为渝东及长江三峡地区的第一道教宫观,渝陕鄂结合部著名的道教圣地。

展开阅读全文

天仙河小河鱼

全文共 633 字

+ 加入清单

天 仙 河 小 河 鱼

【别名】野生小河鱼、菖蒲小河鱼

【使用提示】每次约125克因此小河鱼原产于岳西天仙河而得名。安徽第一漂——天仙河,位于大别山腹地国家生态示范县岳西县境内。她源于国家森林 公园的岳西妙道山,集千百条溪水山泉汇流而成,至天柱山脚下流入皖河。 天仙河——宛若天仙,她有一种幽深的美,飘逸俊秀,婀娜多姿。天仙河有十大景区,98处风景点,全长20公里。天仙河水长年源源东流,经三县九镇溶入皖河,直奔长江。天仙河终年河水清澈见底,纯净甜润,沁人心脾。两岸茂林修竹,苍藤古树遍布;阡陌纵横,星罗棋布。石人湾、小三峡、龙狮峡,处处是景;龙头石、笑狮石、紫金石,个个奇观;五里长滩、鸡飞滩,惊险刺激;仙女池、紫金潭、文星潭水深色秀,浴场天成。百亩戈壁沙滩,千亩天然草坪,一道道风景,一个个美丽神奇的传说,令人心旷神怡。当您漂流其中,看鱼翔浅底,观白云悠悠,宛如人间仙境 。兴之所至,游罢天仙河,喝上两盅农家自酿的纯米酒,天仙河鱼更是一道难得的美味佳肴。天仙河鱼因其味美香纯,营养丰富,广为游客独爱。从此,天仙河鱼变得弥足珍贵,名扬四海。

【食用方法】

1.将小河鱼(干)用清水过一遍(不要浸泡);

2.在锅里倒入15-30g左右的食用油;

3.将锅里的食用油烧开,将小河鱼倒入锅中,并不停的翻炒,(时间视火的大小而定)直到小河鱼炸酥(不要烧焦);

4.将300g左右的事先切好的辣椒(辣椒的品种可根据自己的口味而定)倒入锅中,加入适量的食用盐,翻炒3-8分钟左右即可起锅。

展开阅读全文

医巫闾山——天仙观风景区

全文共 865 字

+ 加入清单

天仙观景区位于辽宁省西部锦州北镇市大市镇,地处医巫闾山东麓。天仙观跻身东北四大名观,是闾山十八景之一,香火鼎盛,名传于边内外。天仙观分为上、中、下三院。上院有三霄娘娘殿,为三间布瓦青砖硬山式小木架结构建筑。内供有石雕三霄娘娘像,刀法流畅,肃穆慈祥,因称天仙观。

下院有正殿三间,东西配房六间,为道客房。正殿为砖瓦房,配房为砖石平房。中院,从下院大殿西侧门沿山间小路北上,可到达中院,也称腰院。有庙殿三间,也是砖瓦造房屋。内塑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像。自成一个院落,起到上下两院的承上启下作用。上院,由中院盘旋曲折而进,有殿宇三间,同是瓦砖造硬山式小木架建筑。院内有千年古松一株,枝繁叶茂,遮盖全院,至远可见,被颂为“护庙神松”。庙重修于明朝时期,为华山派。东山岗上松林之中,有塔坟十多座,为该庙历代住持道士的埋葬地。上院的雕像已被破坏,但殿宇和壁画尚存。殿前三幅楹联尚在。中间楹联写的是:“天人同一体修人道即是仙道;仙佛本合宗为仙心始为佛心”。两侧楹联,一幅为:“刻勒已精详不下瑶池金阙殿;琢磨更细致何须银河玉虚宫”。另一幅刻的是:“神剪伏雄狮节烈至今垂宇宙;岐山演绝阵英灵自古贯乾坤”。现字迹已多为损坏,其中少数字体尚可辨出。

从腰院西北行,沿山间羊肠曲径,穿林越谷,可攀登闾山最北高峰望海岩,海拔为611.87米。站立峰顶,群山皆在足下,昂首天外,可南望渤海,被称之为“北峰望海”。近观,可浏览附近山峰、河流、果园、田野风光,清心悦目。

天仙观景区山青水秀,风光旖旎,融历史文化、民族宗教、田园庭院、自然风光于一体,是游览北方主要原始自然风光的最佳选择地。

大市镇:原属正安公社,1961年析置大市公社,1983年置乡,1985年改大市满族乡,1990年复置大市乡,1995年建镇。位于市境北部边缘,距市府23公里,面积117平方公里,人口1.3万,其中满族0.9万。通公路。辖大市一、大市二、大市三、东沟、郭大发、北陈屯、边家、高林、庙沟、华山、腰沟、小岭子等13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化工、农具修造等厂。农业主产高粱、玉米,。

展开阅读全文

九天仙寓风景名胜区

全文共 442 字

+ 加入清单

天仙风景名胜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仙寓山生态旅游区

距县城40余公里,为东至、石台、祁门三县交界,主峰位于东至县葛公镇境内,海拔1375.7米,是东至县最高山峰,天气晴朗时可东望黄山、南观三清、西望鄱阳、北眺齐云,有231省道与祁门、黄山相连。旅游区生态完整,天然林覆盖面积一万余亩,森林覆盖率达到

90.7%。这里有着皖南山区最大的瀑布群,在山高林深气温低的环境下,又造就了外冰内水的冰瀑奇观。

同时山中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蕴藏着娃娃鱼、麋鹿、云豹、猕猴、鸳鸯、白鹇、穿山甲、黑熊、野猴、獐子等野生动物70多种,有鹅掌秋、银杏、香果树、永瓣藤、皂荚树等珍稀植物近千余种,随着海拔的变化,动植物物种分布层次分明,林木苍翠,溪流碧透,奇石峥嵘,被誉为东至的天然绿色宝库,是东至最美乡村中“自然美”的代表作。同时这里曾是革命老区,留下了许多的革命遗址,有韩世忠、梁红玉抗金和郑三俊等英雄的活动遗迹、保存完好的古徽道、历史悠久的古老村寨等人文景观十余处,是我县境内罕见的旅游资源富集区。

展开阅读全文

天仙硐枇杷

全文共 676 字

+ 加入清单

天仙枇杷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天仙硐枇杷是纳溪区特色水果之一,获得国家农业部“天仙洞枇杷地理保护产品认证”。 1988年,纳溪县建立四川省首个枇杷生产基地。至90年代中期,纳溪已建成“十里枇杷长廊”,享誉省内外。因主要生产基地环绕国家AAAA级旅游区——天仙硐旅游风景区而得名。其栽培品种主要有早钟6号、纳溪早红、解放钟、贵妃等,采摘时间从4月下旬持续到6月上旬,天仙硐枇杷果品果实个大,果肉细密,酸甜可口外观艳丽、肉多味甜,营养颇丰,有各种果糖、葡萄糖、钾、磷、铁、钙以及维生素A、B、C等,深受消费者喜爱。 文字及图片资料由 泸州市纳溪区农业局提供

地域范围

天仙硐枇杷产地位于四川省南部,保护范围为泸州市纳溪区的大渡口、护国、打古、上马、合面、丰乐、白节、天仙、棉花坡、新乐、渠坝、龙车等12个镇的176个村,东连合江县,南接叙永县,西界江安县,北邻泸州市江阳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5°09′—105°37′,北纬28°02′14″—28°26′53″,东西宽41千米,南北长46千米。天仙硐枇杷保护面积5000公顷,年产量8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观感官特征:天仙硐枇杷果实倒卵圆形,果个大,果顶微凹,果基尖削。果面橙黄色,果粉多,锈斑少,萼闭合,果皮中等厚,易剥离,果肉厚,肉质细密、汁液中等,酸甜适度,风味浓、可食率高,种子3-6粒。 (2)内在品质指标:天仙硐枇杷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9%,最高可达16.8%,可食率≥70%。 (3)安全要求:天仙硐枇杷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 热带、亚热带水果》的规定(NY/T-750-2003)。

展开阅读全文

天仙庙遗址

全文共 494 字

+ 加入清单

天仙遗址为南昌县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抗战时期

类型: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地址:南昌县三江镇南街村蔡家自然村

简介:

天仙庙遗址位于向塘镇荆山村东一处叫后竹山的台地上。整个台地呈不规则长方形,略高于周围稻田0.5—1米不等,台地总面积约400平方米。台地上原建有一座庙,当地村民称之为“天仙庙”。

抗日战争时期,日寇在此一次杀害我人民300余人,并烧毁了庙宇。

上世纪70年代初,当地政府在原庙宇位置建纪念碑一座,以纪念在那次-中遇难的群众,并谴责日本帝国主义的残暴行径。

纪念碑为砖石建造,碑文被白石灰粉盖,故碑文内容不详,碑正中上方用水泥铸一五角星。

1983年10月27日南昌县人民政府将其列为第一批南昌县文物保护单位。

三江镇:三江镇是江西省为数不多的千年古镇,也是江西省综合改革试点镇,已被列为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示范镇。位于南昌县东南,东靠黄马乡,西临丰城市段潭乡,南为丰城袁渡乡,北至广福镇,因为抚河支流的箭江、隐溪、彭溪三条河的交汇口,所以历史上又称三江口。全镇幅员29.2平方公里,辖9个村委会,96个自然村,2个居委会。镇域总人口29984人,城镇聚居人口9688人,其。

展开阅读全文

洞天仙境

全文共 848 字

+ 加入清单

天仙境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洞天仙境(又名穿天岩),在广东省英德市九龙镇西面2公里,是一个溪流穿山而过的岩洞,乘船游览,流程约200米,洞内洞厅广阔,钟乳石形态多样,洞顶有2个穿孔通天,光线从中透入洞里。洞内有一片陆地,生长着茂盛的阴生植物,密密麻麻,枝叶婆婆,呈原始状态,像这样的洞内小森林确是一个罕风奇观。看着这里有光、有水、有地、有林,感觉像走入另一个世界,“别有洞天”可能就是这样一意境吧。

“洞天仙境”是一颇具特色的景点,一路上,平坦的公路,两边是平坦的田园。规划整齐的水田里,禾苗绿意盎然,颜色由深至浅铺向远方,一座奇特的大山就在眼前,通过写有“洞天仙境”的大门楼就进入到了停车场,再行数十步,有一明镜般的小湖映入眼帘清渐见底的湖水可见鱼在游动,湖两边停放着几只小船。

洞口有一巨大的钟乳石向下垂吊,山洞口就像龙口,垂吊的钟乳石就是一条龙利,从藤修蔓垂的岩洞口荡桨而入,木桨击破水面的轻微声响惊出数十只燕子,在众多奇姿怪态的钟乳间穿掠,越发显出洞穴的幽奇。

穿过一段狭窄的地方进入到洞内,视野豁然开朗,一个巨大的山洞有树木,绿草、野花,抬头仰望,又有一个天,这不是梦吧!洞中有天,洞天相连,洞中的天一长一短,酷似一个巨型的感叹号,让人叹为观止,细心观察那个长的还真似台湾岛的地理版图,真是让人惊叹自然造物的神奇。

特色:乘船游览天坑,挑战溶洞玻璃栈道

地址:清远市九龙镇九龙大道81号英西峰林洞天仙境

类型:洞穴地质地貌山

等级:AAAA

游玩时间:建议2-3小时

电话:0763-2751666

开放时间:

9:00-17:30

九龙镇:【地理位置】英德市九龙镇地处英德市西南部,是英德市中心城镇之一,东与西牛镇,南与大洞镇,西与清新县浸潭镇,北与黄花(原明迳)镇交界。 九龙镇国土面积213.5平方公里,全镇总人口5.56万人,其中90%为农人口,墟镇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墟镇常住人口0.88万人。 九龙镇属亚热带气候,主要特点是冬少严寒,夏少酷暑,气候温和,霜期较短,冰雪罕见,全年平均气温21。

展开阅读全文

天仙镇抗战小学旧址

全文共 422 字

+ 加入清单

天仙抗战小学旧址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抗战小学位于纳溪区天仙镇花背溪社区乐道子。该学校是在民国三十年,即1938年秋,由恽代英的学生曾子平先生倡修,群众捐助修建的“保国民”学校。虽然当时修建学校工程量比较大,又处在抗战特殊历史时期,但学校设计和工艺很考究,为了教育子孙后代不忘国耻、不当-奴,抗战小学的操场讲台上立有4个石墩,分别刻有"打倒日本鬼子"、"还我河山"、"教育英才"、“抗战必胜”、“驱除倭寇”等爱国主义标语。

历数十年沧桑,至今字迹清晰,可谓校中一宝。1940年,学校落成,因其创建于抗日烽火中,遂取名为抗战小学,成为国内唯一一所以"抗战"命名的学校。

2007年,该旧址被川府函〔2007〕114号文件公布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该校2008年停办,区人民政府于2012年5月,改建为“泸州市抗日战争纪念馆”,并分设8个展厅供游客参观。

保护范围:旧址占地范围外延10米为界。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0米。

花背溪社区:花背溪社区。

展开阅读全文

天仙关

全文共 543 字

+ 加入清单

天仙关,俗称关子门。天仙关附近尚有紫府洞、千丘观、灵泉等著名景观。去天仙关经夹江千佛岩横渡青衣江,溯石面埝坎约二里许,往左过桥上山。山路蜿蜒曲折,石级如梯,或间有缓坡,异石横卧于道旁;层层梯田毗连,果树掩映农舍,烟村暧然,景色幽雅。爬山徐行二十多分钟,仰视前有高崖耸峙,峭壁千仞,“高山仰止,其则不远”了。

临近天仙关,石阶陡立,石壁如屏,崖高约三、四十米,巨岩石间有缝,路沿石缝凿开有阶梯而上,不知何年落下一天然多棱巨石,恰好盖于巨岩石缝上面,形成天然关口的景观。行人经此,必穿其下,单行巴手而过,有人相对必须侧身停留相避,无不谨慎戒心。凡人至此,足可领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写意。

天仙关被前贤赞誉为“龙门”。崖上四时野花飘香,尤以春夏杜鹃花为盛,崖上有两茏巨大杜鹃花,树龄达百年以上,每到开花季节,老远便能看到崖上火红一片的杜鹃花。天仙关上植被繁茂,树、竹蓊郁葱茏,险峻秀丽。伫立天仙关上,歇息解乏,俯眺雅水奔泻,洲渚阡陌,春意盎然;瞩望青衣江对岸茅坝、周岩:“绿野横烟含远树,长汀白沙草纤纤。”真是无限风光尽收眼底。天仙关崖壁上有古代摩崖造像数龛,赵公元帅造像坊额题记“福得云路”,楹联云:“大开心眼看玲珑;小立关头消碍障。”细嚼联意,正应爬山稍息减累,欣赏此地自然奇景的趣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