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古寺

古寺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古寺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古寺问题。

分享

浏览

5212

文章

61

看懂古寺殿堂构造,才知道怎么游览!

全文共 856 字

+ 加入清单

各位朋友都去参观一些旅游景点或者到寺庙烧香礼佛都见到一些雄伟庄严的殿堂。下面小编给大家浅谈一下清式殿堂的构造

殿堂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台基、墙体、屋面(自梁以上为屋顶、地以上为屋身、地以下为台基)。

一、台基

基本造型和类型为直方形和须弥座及带栏板柱子的台基形式,一般台基的高度保持在檐柱的1/4--1/5,台基的宽度与屋檐深处的长度的比例为2/3(自柱中起算)。须弥座形式的台基是宫殿及寺庙建筑台基的常见形式其中有待雕刻或者素描无雕刻的,带角柱的与不带角柱的。台基材质也分为(1)全部用砖砌成,砖料为城砖或条砖这种多用于民居或佛座等基座。(2)全部用石材砌成,多用于官式建筑。(3)使用不同的材料,如阶条用石料,其余用砖砌成。砖石混合是最为常见。

二、墙体

地面以上由木柱、部分梁架、斗拱、门窗和砖墙组成。中国古建的墙体在结构作用方面与西方截然不同,西方古建筑的主体受力体系多以砖石结构为主,而中国建筑则以木结构为主,墙体作为维护结构,素有“墙倒屋不倒”的特征和优点。墙体分为前檐、后檐、山墙3部分,墙体一般是包柱而砌,按柱轴线分为里包金和外包金。前檐墙一般只在窗下做矮墙,也称为槛墙。墙高按檐柱高的1/3。后檐墙有两种做法:一是将墙体只砌到檐枋下皮,让后檐枋木、梁头暴露在外,这种墙体称为“露檐出”二是将墙体一直砌到屋顶,将后檐枋木等封护在内,这种做法称为“封护檐”山墙的做法在庑殿顶和歇山顶多采用“露檐出”的做法,多用淌白墙也可采用糙砖抹灰刷红浆。

三、屋顶

屋顶类型可区分为屋檐层数、屋顶种类、瓦面材质和屋脊形式。按屋顶种类分为:庑殿屋顶、歇山屋顶、硬山屋顶、悬山屋顶、攒尖屋顶。按檐口层数可分为:单檐屋顶及重檐屋顶。按瓦面材质可分为:琉璃瓦屋顶、布瓦屋顶、小青瓦屋顶等。按屋脊形式可分为:尖顶式屋顶和卷棚式屋顶。寺庙一般大型建筑多为歇山屋顶,歇山屋顶具有造型优美、姿态活泼、适应环境等特点是园林建筑中运用最为普遍的屋顶形式,歇山屋顶也是一种四坡形屋面,由四个坡面,九条屋脊(1正脊、4垂脊、4戗脊)故也称为“九脊殿”

展开阅读全文

别峰古寺旅游攻略

全文共 845 字

+ 加入清单

别峰古寺位于广东潮州市意溪镇橡埔乡别峰山东面,坐东面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别峰古寺旅游攻略,供大家参考!

别峰古寺旅游介绍

别峰古寺位于广东潮州市意溪镇橡埔乡别峰山东面,坐东面西。原名天湖寺。距离市区东北5公里,由崔道亮创于明代(1368—1644),1684年(清康熙二十二年)吴良骥重建,1862年(同治元年)由余庆社重修,并题额“别峰古寺”。自1983年至2001年,先后由住持释弘廉、释信愿募资重修、扩建,并开辟水泥路面宽大的公路直通寺前。

别峰古寺所处的山群峰相拥,共18峰,特别嵬峨,故称“别峰”。该寺总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分为山门、大门、圆通宝殿(即菩萨正殿)、两厢(东为寿光宝殿,西为祖师殿)、藏经阁(二层楼,每层200平方米),亭3座,放生池一个。寺前西侧有观音亭,南侧有别峰亭,东侧有天湖亭。全寺分前、中、后三进,面宽五间。前座为门楼亭,中座为圆通宝殿,“圆通宝殿”匾额是明朝潮州名流吴电枫所书。供奉观音大士,后座为“大雄宝殿”,供奉释迦牟尼。寺前有一面积近3000平方米的放生池,池水常年不涸。每值荷花盛开季节,芳香四溢,沁人心脾,令香客游人暑气尽消。寺依山傍水,高低错落,古朴端庄。近年来,这里修亭筑阁,建成了登山公路,使景色倍添。

别峰古寺旅游信息

别峰古寺门票:免费

开放时间:全天

旅游交通

潮州市汽车总站位于市内潮枫路潮州宾馆对面,主要是发往省内各市以及福建、江西的长途汽车。每天潮州都有多趟汽车发往汕头,将潮汕紧密联系起来。汽车总站发往汕头总站的长途汽车,每隔10分钟一班,行程50分钟即到,票价10元;发往广州的长途汽车整点发车,行程5小时,票价160元;发往深圳罗湖汽车站,形成4个半小时,票价130元。

位于潮州市中心医院斜对面的西门车站也是潮州的长途客运站,主要发往广州、深圳、珠海等省内的长途汽车。

最佳旅游时间

潮州地处广东省的东部,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7、8月份气温相对较高。但纵观全年,平均气温在21℃。潮州雨量充沛,气候温和,终年常绿。9、10月温度最为适宜,乃最佳出游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招财猫:古寺奇缘

全文共 1438 字

+ 加入清单

如今,在许多商店、餐馆、旅馆和其他商业设施的收银台附近,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五颜六色和不同类型的寻钱猫。也有商人用红色或黑色的绳子把微笑的猫串成手镯或项链,这在女孩中很受欢迎。事实上,这只胖乎乎的可爱的猫是一只原产于日本的外国猫。

购物中心的幸运猫(网络图)

人们通常认为这只幸运猫的原型是小玉,一只由日本霍德寺饲养的宠物猫。好德寺建于1480年,位于东京石天谷。寺庙面积大,环境安静,适合清朝。

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地理位置和酒香的缘故,但好德寺的香火并不旺。不一会儿,一百多年过去了,已经到了江户时代。当时,寺庙的住持是一位高僧,他对经文有自己的理解,但他并不擅长寺庙管理。看到寺庙入不敷出,他和他的门徒们的食物快用完了,但他却无能为力。

他经常一边摸着猫一边对自己说:"寺庙的熏香什么时候才会兴盛?"看着猫眼中迷惑的眼神,他轻轻地叹了口气,即使他很难过,为什么要打扰这只小动物呢?

小宇非常喜欢玩耍,经常跑出寺庙,但每次夜幕降临,她都会乖乖回家。主人对此也很放心。在野外,不会有邪恶的人威胁它。

这一天小宇又跑了出去,主人并没有把它当回事,但是天气由晴转多云,他有点担心小宇不能及时回到寺庙。不要被雨淋了。谁知道过了一会儿,不仅小宇平安归来,泉大人(当地的省长)和他的家人也来到了好德寺。

日本道德寺佛堂(网络图)

主人感到非常惊讶,并迅速设立了一个茶会。Igihito解释说,他带领他的家族官员打猎回来,经过好德寺。他发现一只小猫站在寺庙的门口。他的眼睛眯成一条缝,瞪着眼睛。他的小爪子挥舞着,好像在邀请他们。他们被这只可爱的小猫吸引进来了。

事实上,作者猜测小云对陌生人感到好奇并伸出爪子抚摸他们是正常的。当山雨来临的时候,我很自然地看到一座寺庙进来避雨。总之,这是各种各样的巧合。让我们相信小云把静吸引到了庙里。

主人与庄客和他的家人谈论经文。最后,人们分享了圣经的观点。庄客也欣赏主人的演讲。当雨也开始下的时候,这两个人有一种后来相见的感觉。雨和风,雷和闪电,雨不适合旅行,但非常适合聊天。听着窗帘外的雨声,在屋里泡茶是非常愉快的。

幸运猫进入普通家庭(网络图)

他不仅避免了被水淋湿,而且还能听主人的话,这让他非常高兴。回国后,他下令将霍德寺命名为菩提寺(一种日本佛教寺庙,也称为菩提学院和菩提学院),并重建寺庙和塑造黄金身体。结果,这座破败的寺庙突然变得富有了。自然,主人把这一切都归功于小宇,并且更加宠爱她。

然而,猫的寿命比人类短得多。几年后,小宇走到了生命的尽头。猫死后,主人非常难过。为了纪念小宇,他选择了寺庙里的一个墓地来埋葬它。又仿照玉的样子做了一个“招芙猫”,因为是主招进庙里的,所以“招芙猫”一只手就举起来了。此外,郝德寺还专门修建了一座“招养猫堂”,供奉猫神观音。

当然,主人和小宇之间的关系不应该建立在猫改变寺庙命运的基础上。如前所述,主进入寺庙不一定是因为小宇。然而,多年的陪伴,小宇一直是主人的亲人,所以他做了很多来纪念和感谢它。

人,图个吉利。既然据说它能赚钱,它宁愿相信它。这只幸运猫的故事慢慢流传开来。

日本霍德寺的幸运猫(网络地图)

后来,猫的形象从寺庙上方进入普通人的家中。150多年前,陶器猫出现了。起初,养蚕人把它放在家里,祈求生意兴隆。后来,日本的养蚕业逐渐衰落,更多的追逐金钱的猫被其他商人用来吸引顾客。

今天的幸运猫通常是一只简单的小白猫,坐着,一只手举着,向前弯曲,放在脸的旁边。据说那个握着右手的男人是个男性,正在邀请客人。握着左手的是女的,正在赚钱。

展开阅读全文

香港长山古寺

全文共 1074 字

+ 加入清单

长山古寺香港一座寺庙,位于新界粉岭坪輋,现存结构建于清朝同治七年(1868年),于1998年起已成为香港法定古迹。长山古寺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由打鼓岭区的村落共同兴建,原名长生庵,供奉佛祖、观音及地藏王。寺庙对出的山径当时是来往沙头角的必经之路,所以长山古寺也一度作为旅客中途歇脚的地方,并供应茶水。

清朝同治七年(1868年),长山古寺重建,改为现时的两进式设计。长山古寺初建年代不可考,惟寺内古物甚多:右殿左壁上嵌有同治七年(1868年)十一月立的古碑一块;另左殿内更悬乾隆五十中年(1789年)铜钟一口。钟铭上刻有“长生庵”铭,未悉是否该寺之前身。至于建寺的缘起,有说是清朝年间,由四位僧侣向村民赐地兴建,亦有说是18世纪中页由少头角及找鼓岭区六村合力兴建,但具体无从考证。

寺门嵌有门联:“长这惜别,古道貌岸然瞻岐,雨笠麈襟人日日;山鸟吟春,寺花送春,烟钟风声我年年。”寺内坛上一联云:“有意烧香,何须远朝南海;诚心礼佛,此处即是西天。”均有晓喻行旅馆及描述古代驿使扑扑风麈的文句。学者萧国健教授所此考订,长山古寺,应为古时驿馆的旧址,与广州之五羊驿馆、大庚岭之红梅驿馆,以及海外四夷驿馆相衔接,属南夷政亭,本为官司吏所管理。应化为道声后,感于地处往返深圳之要道,南来北往者颇多,乃大开方便之门,接待行旅,免其受露宿荒郊之苦。

该寺规模不大,但幽静清雅,是典型的清代岭南民居建筑格局。分前后两进,前进比后进高出约一米。正中为主殿,左右为偏殿。据说当年的行旅,便是居于左右两殿,最盛时可容三十多人。寺内供奉佛祖、观音及地藏菩萨,法器佛坛均极为古朴。

由于环境变迁,古道貌岸然盛况不再,长山古寺亦渐归平淡。最后任住持幻空法师。法师善医道,自罗浮山移锡于此后,乃以医药解病,以佛理断执,法雨遍施,饶益有情,深受乡民爱戴。及后,法师兼理观音山妙觉寺。雨寺路距颇远,为免奔波,法师乃将长山寺交与皈依第子孔好摄管,自己则驻锡妙觉寺-。

孔氏守寺五十多所,往生后,则由其媳页氏主理。平日附近乡民常来礼佛,每年七月十五日盂兰盆节,该寺均延请法师主持法人,办素齐宴,邻乡近里,乃至部分远自市区而来的信众,聚集于寺,诵经礼佛,十分热闹。

因年深月久,该寺一度失修。惟因香港古物古迹委员会已将古寺列入古迹管理范围,乃获拔专款,于1998年初进行修葺维护,年底竣工。1999年1月4日重新开光。今日的长山古寺,古朴依然,惟内外均已焕然一新。

交通指南

景区地址:香港北区粉岭坪輋

乘车线路:从粉岭火车站乘往沙头角的巴士,于莱洞前近堆填区站下车,沿禾径山路前行约二十分钟可达

展开阅读全文

庄货头古寺遗址

全文共 1118 字

+ 加入清单

庄货头古寺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庄货头村位于藁城市区北偏西方向15.5公里,隶属九门回族自治乡,往南1.5公里系滹沱河,据传该村西北有一条河,自西北向东南顺九门古城蜿蜒流去,当时水势汹涌,能行舟载货,这条河是九门古城天然的防御屏障,又是通达各地的水上运输通道,因此九门城北有一处繁华运输码头,来往船只在此装卸货物,故名“装货头”,后河流改道,码头枯干废弃,逐渐沦为农庄,村民后易名庄货头,其村名沿用至今。

古寺址紧靠该村东侧,和九门古城相连接,总面积为8万平方米,现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地表耕土以下文化遗存非常丰富,深达1.5米左右。庄货头古寺址的发现年代已久,据村民回忆早年农民在此耕种时有佛像出土,因迷信原因谁也不往家中拿,顺手扔在路边水沟之内和其它地方,据群众回忆,当时地头有一枯井,内有很多被遗弃的石造像及饰件。

关于庄货头古寺院建造年代目前不能定论。笔者尚未见到有关庄货头古寺的文献记载,只是阅览明嘉靖志记有知矩寺在九门城内,唐上元三年建(公元674年),应诏四科举董行思为记。今废。

但从庄货头古寺址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目前出土的文物,铭文和县志记载不相吻合。通过调查在九门中学处埋藏大量石刻文物,修整院落时有石佛像出土复掩埋,疑是县所记载的知矩寺。两处寺址尚在进一步调查印证,以弄清其年代和文物内涵。

1999年修筑九门往无极谈下民族路在遗址南部动土时,又在一个废弃坑内发现了一百多件残石造像,全部是汉白玉质的,部分尚有镀金痕迹,计有佛身和背光浮雕佛身15件,小型头像16个,须弥形、圆形、覆莲仰莲形、方形、彩云形、榫卯式等佛座20件,还有刻有双狮博山炉、蟠龙缠线菩提树、飞天、力士、供养人等残件。

刻有铭文佛座13件,其中部铭文有:

武定八年正月十五,九门县贾宝优儿,百度阿鸣,阿乾兄弟姊妹等敬造多宝像一躯,上为国家七世父母,边地众生,一时成仙。

武定四年四月八日,清信女田容,造玉田像一躯,上为洛帝主僧,父母兄弟,上夫张侬,诸因缘卷属,边地辶身生,一时成佛。

皇建二年八月九日,碑林寺比丘尼法始,为亡弟子口口造思惟像一躯。

天宝七年九月四日,清信女刑三口女胜贞造玉像一躯,上为皇帝,为父母,诸师亡囙诧生西口口法界,口口口咸同斯愿。

天统口年九月廿日法向绣坚,为亡姊法姜,亡弟子法练造像一躯。

大齐河清二年六月廿七日,比丘尼法缘杨元讲,为亡女比丘尼法程,造思惟像一躯。

庄货头古寺址出土的这批石造像,雕刻技术十分精湛,镂雕玲珑剔透、浮雕刀法娴熟,服饰线条流畅,形态自然逼真,技术高超,令人惊叹,出土的这批造像全部是汉白玉石料,晶莹细腻、滋润洁白,显然是曲阳所产的汉白玉石料。此遗址1999年被藁城市政府批准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位于藁城市庄货头村

展开阅读全文

龙王古寺

全文共 626 字

+ 加入清单

龙王古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龙王古寺

由横排头乘舟沿丰源湖东岸南行,水上烟波浩荡,东岸群峰耸立,约行两公里,便到了老虎头山了。山上建有龙王寺。龙王寺东接青山之峰,西临淠河绝壁,与铜山、九公寨遥遥相峙,气势巍峨,景色壮观。据史料记载,明朝太祖初年,江淮大地遭遇旱灾,井河干、禾苗枯,沟底尘飞,地现龟裂。而惟独老虎头山上碧水岩下,积水清澈,波光粼粼。方圆几十里、九岗十八洼的黎民百姓,挑桶端盆来山上汲水,以解久汗之苦。更有奇者,病入膏盲之人饮用此水竟绝处逢生。

乡人为感龙王恩德,捐资兴建了龙王寺。时有大雄宝殿五间,大王台六间,藏经楼六间,东西厢房共十间,并有客堂、斋堂、库房及僧房;东有“仙人桥”,西有“擎天如来柱”,南有“狮子啸天”,北有“石龙投江,还有“天鹅抱蛋”、“蟆口”等景观,巍巍然,秀秀然,诚如明代文学家冯梦龙诗云:“万山排浪急,一径蹑为梯;龙去方池静,风高古洞迷。”每逢农历二月十九日龙王诞辰,各路香客云集,烧香拜佛,祈求年丰,香火鼎盛。

清咸丰七年(1857年),龙王寺为战火所焚。以后虽然重建,但规模不大,直到1993年才继续扩建。目前龙王寺占地500平方米,建大殿一座及平房数间,塑有一佛二菩萨及龙王等群像,使这一深山古刹重放异彩。一位游客曾为龙王寺赋诗说:“盘绕群峰若卧龙,古寺高踞淠水东。游人酒醉踏新级,仙子宫成遗旧踪。近睹犀牛频望月,远观翠阁似凝虹。今朝盼得重修日,再览新风胜古风。”既咏其景致,又坦露了心声,的确是对龙王寺特别有钟爱了。

展开阅读全文

赣州黄沙古寺

全文共 1178 字

+ 加入清单

赣州黄沙古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赣州黄沙古寺

黄沙古寺位于茅店镇黄龙村单元水库尾,寺院东、西、北三面环山,高山层叠起伏,地势险要,四周树木成林,空气清新而清静,环境十分幽雅,南面临水库尾,真是山清水秀。

黄沙古寺始建于明朝万历六年,具有几百年的历史,在革命初期曾是红十军彭德怀部队攻克赣州的指挥中心。彭德怀将军的住址,为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创建了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因历史的原因三次被毁,直到1996年在党的正确方针政策指引下,应广大佛教人士要求下,同年六年成立了黄龙古寺重建理事会,经理事人员的广泛调查,并征集高龄长辈的商榷,结合现代科技的精华,经过精心研究设计,1997年10月破土动工铸基新建,经过两个月的辛苦劳作,终于在12月竣工,后来,又经过理事会成员几年的艰苦奋斗,现基本装修完整,总投资3万余元,这些资金全部为信士捐献。

新建的黄沙古寺既展示了古代的独特风貌,又体现了现代科学基建的精华。它正以气势庄严而又威武雄壮起立于原址,以优美雄伟的身材和娇妙秀丽的容貌迎接来自各地的高僧、禅师、居士、名人志士、信士和广大宗教信仰人士。

寺院中大雄宝殿内塑有大小佛教数十尊,这些佛像看起来都栩栩如生,雄壮威武。在大雄宝殿左边厢房内悬挂着古式而又新颖的一口大钟,钟声洪亮、回音悠长。大雄宝殿右边厢房存放着古式的一面长形大鼓。每当暮日晨起来临之际,将以晨钟暮鼓来惊醒许多名利客,佛号经声唤回无边苦海梦中人。

大雄宝殿左右的四间厢房宽敞明亮,冬暖夏凉,空气新鲜,并配有十几个铺位,蚊帐、餐具样样俱全,为远道而来的香客和旅游观光、度假休闲、禅坐-的仁人志士提供食宿方便。

现在黄龙古寺的全体护理人员及民主管理的工作人员以最优质的服务态度,最忠诚的无私奉献精神,欢迎朋友的到来。

骆耀湖,1942年出生于江西省赣县茅店镇,现任职于县佛协代表。

1998年元月,骆耀湖先生经六祖点化,仅为化身传授第五代弟子,后来经师父的法度感应及自己的多年-,现在能用信息为人类,甚至万物在缘份的安排下,调理一些奇难杂症。

骆耀湖先生在长期的佛教活动中与一个伟大的灵魂,一种崇高的佛教精神朝夕相处,高风亮节,精心阅读佛学经卷,不断地研学佛教文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面对-给寺院留下的残垣破壁,他紧紧地依靠当地政府和广大的佛教众生的帮助下,广招集议,捐资募款,对遭到破环的佛教圣地进行修复。在对寺院的管理中,他全心全意地贯彻“人能弘道,度众靠人”的治寺方针,使佛教文化对社会进步、人民素质的提高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使广大信徒从只知“烧香磕头,求佛保佑”的迷信中解脱出来,将信佛作为一种净化灵魂,养性积德的追求。黄沙古寺通过一系列的佛教宣传活动,积极地贯彻党的宗教管理政策,使广大寺众弟子们通过积德行善,捐资济贫等多种形式与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朋友进行交流、沟通,让人们真正认识黄沙古寺,了解黄沙古寺。

展开阅读全文

曹古寺遗址

全文共 215 字

+ 加入清单

古寺遗址为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曹古寺遗址地处郑州东南部的沙丘岗地,东南为黄淮大平原。遗址区地势较平缓,中部较之周围稍高,由东南向西北部稍微倾斜。上世纪六十年代,在遗址区建有一座砖窑场,因取土发现较多的陶片,后来废弃。在遗址区中部地表采集有陶器残片、石器等,陶片陶质有泥质陶、夹砂陶,陶色有灰陶、红陶、褐陶等,纹饰有绳纹、附加堆纹、弦纹、素面等,可辨器形有陶盆、罐、瓮、釜、豆等。

第二批郑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郑州市文物局

展开阅读全文

扶田庵古寺

全文共 397 字

+ 加入清单

扶田庵古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扶田庵古寺

古寺位于伏口镇伏口村境内,坐落于伏口镇政府所在地西南面的镇南山半山腰之中,前靠归水河和国道207线以及正准备动工的二广高速,面对狮子山,背依湄江胜地,左邻梅城古镇,右靠涟源新城,始建于明朝初年,内供24位诸天佛祖,关圣帝君,观音圣母,乾隆三十六年,幸得复修,增其旧制。此后善男信女尽皆朝拜,香火愈盛,声名远播。1917年,毛泽东游学伏口,与罗驭雄、罗卓雄、罗宗翰等几位同学曾到此探古寻幽。

伏口镇:"伏口镇位于涟源市西北部,辖62个村,1个居委会,653个组,5.5万人,总面积182.7 km2,有耕地3.6万亩(其中水田2万亩,旱土1.6万亩),有林地面积11万亩。处于新化、安化、宁乡四县市交界之地,商贸流通较为活跃,人员往来较为密切,有“金三角”之称。2003年工农业总产值2.9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0.6亿元,工业总产值2.3亿元),粮食总产量14。

展开阅读全文

宝胜古寺

全文共 375 字

+ 加入清单

宝胜古寺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宝胜古寺位于大沙镇安平安一村。宝胜古寺(前身化师台)始建于北宋崇宁年间(1102-1106),距今已有近900年的历史,旧寺于元贞元年(1295)落成,至今也有700多年历史,现寺重修于清中晚期,是四会市内幸存的两大著名古建筑之一。

因寺内现存的碑刻从元代至清代,流传有序,对研究四会的宗教历史文化有重要的作用。该寺木雕、石雕、灰雕图案优美,工艺精湛,是清中晚期宗教建筑的代表,该寺保留梁公佛真身,一直以来祭祀不断,作为宗教场所存在,有着重要的宗教教育意义。

宝胜古寺与柑榄宝林古寺并列一起,为四会市现存的两大寺宇古建筑而称著于世。

安平村:安平村位于321国道、三茂铁路大沙路段边,交通十分便利,地理条件优越,全村面积3.6平方公里,辖1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159人。村中的宝圣古寺,远近闻名,每年都吸引成千上万的信众。。

展开阅读全文

别峰古寺

全文共 824 字

+ 加入清单

别峰古寺为潮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别峰古寺目前是潮州地区香火比较旺的一个寺庙,因古寺位于韩江边大山坳中,其自然风光秀丽,是郊区难得的一片静土,除了上香求平安外,也是一个不错的自然游览景点,周边的山峰都可以攀登,山上风光秀美。

别峰古寺位于意溪镇橡埔村别峰山,面临韩江,南揽凤城秀色,群山环抱。别峰山原称凤栖山,明代有潮州八景之一的“凤栖木棉”。清末林大川在《韩江记》载“凤栖山即别峰山也,距城东北十里,山峰秀色而为附郭名胜,文人学士多览游焉”,山有“凤栖楼”,寺内有仇昌祚书“过桥便觉市尘少,到寺方知增日长”的诗联;宋代潮州进土知梅州事陈希及题壁诗:“千载传闻孰是非,高梧修竹晚风微。欲知古寺兽栖凤,殿楼今无燕双飞。”可见“古寺”由来已久。

别峰古寺分前、中、后三进,前座为门楼亭,中座“国道宝殿”供奉南海观音,后座“大雄宝殿”供奉释迦牟尼佛,两殿匾传为邑人进士吴殿邦所书。中座殿内有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中宪大夫署惠潮嘉道、潮州知府周硕勋所题“为最上乘”之匾额。“乘”在佛教认为是通往西天极乐世界的车船,“别峰”是观世音菩萨的道场,是通往理想佛国的最好的船只。故潮州俗语有“别峰阿娘,望着住显”,意思是只要从别峰山上望得到的地方,观音娘娘便能保佑。

奉游别峰古寺,必经九峰十八转的禅寺道,沿途建筑有“济度牌坊”、“观云亭”、“观音亭”、“慈悲亭”、“天湖亭”、“别峰亭”、“蝉露亭”可供游人香客纳凉小憩。古寺四周绿荫丛中曲径连亭台、放生池、花圃组成大园林。

清末民初爱国诗人丘逢甲登临别峰古寺所咏:“好静寻山去,山中笑佛忙”。别峰古寺,诚不愧为一方名胜古刹。

别峰古寺在潮州众多古寺中可算比较有名的古寺,目前潮州大多数市民每年都会至少上山进香两次,连附近汕头、揭阳等市

都有人专程前来上香,可见古寺的知名度。门票·开放时间

门票:免费

地址:潮安县归意公路别峰山

路线导航:意溪-凤凰,出意溪镇后左转,堤上第二个公路交叉口右转,沿着山路直上即到。

橡埔村:橡埔村。

展开阅读全文

天山古寺

全文共 1000 字

+ 加入清单

揭阳市天山古寺,位于榕城区仙桥办事处屯埔村境内大湖岩。山明水净,钟灵毓秀,2009年申请列入揭阳市“紫峰山国家森林公园”保护范围,是揭阳市乃至粤东境内屈指可数的融宗教文化与自然景观为一体的游览胜地之一。

天山古寺故址“天山古庙”,创建于明朝末年,距今约300多年,原系屯埔村善信利用天然岩洞供奉神祇的小庙。岩洞自成一厅二室,其上天然巨石称“-献寿”。古庙一侧的“观音阁”亦是一处天然岩洞,因洞上巨石名曰“彩凤下山”,洞中凉风阵阵,遂有“玉凤凉风”之美称。观音阁供奉着观音娘娘,香火绵延至今,旺及潮阳、普宁、揭西等县市。20世纪90年代,由善信集资于天山古庙左前方创建一座四合院式小山寺,名曰“天山古寺”,自此,也有人习惯把大湖岩称为“天山古寺”。

天山古寺四周奇石众多,如已被发现命名的就有“天山石佛”、“文广试剑”、“天山古楼”、“双佛洞观”、“神龟礼佛”、“鸭母寻珠”等,这些奇石景观以及优美的传说使她显得古老而神秘;而王兰若、邱陶峰、刘昌潮、吴齐等当代名人的题刻更为她增添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鲜活的人文色彩。

天山古寺中有60多尊白玉佛像,均来自缅甸。万里关山,异国请佛,再经能工巧匠精雕细琢,宝像各具威仪,端严中透着慈爱,观瞻极具亲切祥和之感,若走近端详敬畏之意油然心生。钟轩鼓阁中有巨钟重达3.5吨,大鼓直径165公分,堪称南国钟鼓之最。

天山古寺,寺前湖光相映,四周层峦叠翠,庙宇富丽庄严,晨钟暮鼓,梵呗清幽,令人心往神驰;“-献寿”、“玉凤凉风”、“天山石佛”、“文广试剑”、“天山古楼”、“双佛洞观”、“神龟礼佛”、“鸭母寻珠”等奇石景观及优美传说使她显得古老而神秘;而王兰若、邱陶峰、刘昌潮、吴齐等当代名人的题刻以及激夫、张素忠等近百位书画家赠送的书画佳作,更为她增添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鲜活的人文色彩。

佛光万丈,因缘和合。南国天山寺正在为紫峰山这块风水宝地增光添彩,为揭阳人民带来无限福泽,为揭阳文化大市建设增添人文内涵。

屯埔村:屯埔社区位于揭阳市区西南部,与潮阳区金灶镇、普宁市广太镇接壤。省道S236线贯穿全境,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四通八达。区域面积6.8平方公里,总人口8300人,1730户,耕地面积1680亩,山地面积2100亩。全村主要经济支柱是花木种养,品种有凤凰木、非洲茉莉、蓬架子、大叶榕、高山榕等园林花卉苗木,是广东省主要花木苗木生产基地,每年向周边省市输出花木苗木超出4。

展开阅读全文

环山古寺

全文共 412 字

+ 加入清单

环山古寺坐落在五峰山麓的环林村境内,俗称“石佛庵”,也称飞来佛寺,始创于南宋建炎年代,至今已有八百多年,是陆丰唯一的石窟寺,也是佛教在粤东地区比较早的一处发祥地。

清乾隆十年《陆丰县志》记载:“环田石穴,在五峰之麓。石壁如屋,有穴潴水,秋冬不涸,亦莫窥其底。三尊石佛峙上,传是飞来。求嗣者祷于佛,以手探于穴中,凡铜、锡、瓦、石等物则得男。不许则无所得”。

寺庙的第一次重大修缮是在清乾隆十年。当年的《陆丰县志》记载,“寺因颓坏,有生员陈振南,母高氏因剐臂疗姑病,至寺祈祷。姑愈,高氏令南兄弟重新修筑,又捐租七十石为香火之费”。这次与以往不同,陈振南兄弟不仅修缮了颓坏的寺庙,还落实了寺庙的办公经费问题。陈母高氏“剐臂疗姑病”,体现的是当时所推崇的仁义孝悌;陈振南听从母命,兄弟齐心,修寺捐租,知恩报恩,也是体现了仁义孝悌。

环山古寺对联,山门为“佛法普照三千界,法水长流五大洲”,前殿大门为“环岛绕慈云敷吉庆,山林呈瑞气赐祯祥”。

展开阅读全文

文笔岭观音古寺

全文共 260 字

+ 加入清单

文笔观音古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文笔岭观音古寺坐落于广州市花都区花山镇花城村。始建于清朝嘉庆年间(1808年),抗日战争时期,战火纷飞,致使寺院遭受严重的破坏,文革期间又遭到了人为的破坏。1995年重建。

传说,古时有一位老妇人带着孙子经过文笔岭,孙子突然腹痛不止,老人无计可施,便祈祷神仙保佑。随后老人在附近草丛中看到巴掌大的观音像,孙子的腹痛也随之痊愈。老人认为这是观音显灵,回家后传颂观音功德,附近村民便在此修建了观音庙,因为观音突然在山上显灵,像是从天外飞至此地,村民们便为寺庙起名为“飞来观音庙”。

花城村:花城村。

展开阅读全文

绵阳回龙古寺

全文共 457 字

+ 加入清单

绵阳回龙古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回龙寺具有光辉壮丽的文明历史,原名回龙观,始建于明代。据《四川绵州志》记载,回龙观治西三十里,云南临安府巡抚胡汝翼创建。当时时代-、盗贼多,当地官府无力破案,为了确保平安,明代皇帝亲自派胡巡抚来此破案,便发誓破案后,兴修回龙观,回报民众和朝廷。仅半个月破了大小要案,确保一方平安,兴修了回龙观。回龙,乃是天光地气生。就此地形,像九龙回首,而得此名回龙,故名回龙观。

事过一年,观内又有僧人长住,多达二千余人。外来僧人30余人。弘扬佛法,又将回龙观改名回龙寺。清代初期,寺院建设大发展。建有大雄宝殿、大悲殿、玉皇殿、文殊殿、地藏殿、十殿等。诸佛神像庄严雄伟,殿堂左右有四合院和六十余间生活用房,红墙灰筒瓦构建华丽美观。三们内两侧有钟鼓,二楼庙前有一座戏台,欢庆丰收喜悦。庙后有一座八角形壮丽宝塔,象征着佛光普照,天下太平。整个寺院错落有致,建筑华丽雄伟、壮观。

回龙寺是革命的摇篮,也是撒播抗日种子的发源地。抗日战争期间,红军曾经在寺院住过七日,向川西北人民宣传革命道理,传播抗日救国的种子。

展开阅读全文

黄龙古寺

全文共 536 字

+ 加入清单

黄龙古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黄龙古寺,始建于明代。距黄龙沟沟口约3.5公里,原有前、中、后三寺庙。前寺现仅存遗址。

中寺是佛教寺庙,有佛教信徒朝拜。原有五殿,分别为灵官殿、弥勒殿、天王殿、大佛殿、观音殿,现仅存观音殿及十八罗汉塑像。近年修复一新。殿内有茶水、仪器以及旅游纪念品等供应。

距中寺约2.5公里为黄龙后寺。庙字随山就势,独具风格。后寺主供黄龙真人,后寺下的溶洞——黄龙洞有天然钙化黄龙真人座像。黄龙寺以道家为主流。

相传助大禹治水的东海黄龙功成身退修道成仙,成为黄龙真人。其身化作十里金沙,其麟化作千座彩池。后人记其功德,建黄龙寺。

黄龙古寺附近是白雪皑皑的玉翠山和顶峰雪宝顶。寺前有近万平方米的开阔地,每年举办庙会。

黄龙庙会

农历六月十二至十五,是一年一度的黄龙庙会。庙会期间,可以观赏到藏、羌、回、汉各族男女拜祭为民造福的黄龙真人的盛大场面;品尝到酥油糌粑、黄龙豆腐、洋芋糍粑等各种风味小吃;参加到舞龙、舞狮、跳锅庄,对情歌的热闹氛围中。整个庙会期间人潮涌动,寺庙香火鼎盛,还能够购买到各种别致的民族工艺品。

洗山雨

每年庙会刚一结束,黄龙都会下一场雨。当地人非常喜欢在雨中淋沐,认为是上苍对众生行善结缘之感应。雨过之后,气朗天清,山林如洗,群池澄碧,千年不变,故名曰洗山雨。

展开阅读全文

白鹿古寺

全文共 445 字

+ 加入清单

白鹿古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白鹿寺又名白鹿禅院、众宝寺,位于高哨乡寺沟村东的白鹿塬上,距县城15公里。寺院南靠山,北临洛河。

清嘉庆本《延安府志》记载:“白鹿寺,唐大历年建,后晋天福年间重修。殿宇宏伟,丛林极盛。历代宋、元、明皆有增修。

寺内有白牡丹、银杏,相传唐时遗种,移植即枯”。白鹿寺院占地2.4万平方米,原有正殿6间、厢房18间,千百年以来,这里香火不断,直到“文革”时,寺内各类建筑、雕像才被毁坏,成为现在的废墟和瓦砾。上世纪80代初,在寺院内的一座枯井中,曾发现了许多珍贵石刻,均由县博物馆收藏。

寺内现存三世佛、菩萨、天王、力士、罗汉造像和石狮、石塔、石鼓、石碑等遗物。造像衣着简单,通肩袈裟,多似毡服,有党项族造像风格,是研究西夏佛教造像艺术的珍贵文物。

寺院东侧有一棵植于唐代的古银杏树,树龄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是陕西省重点保护的古树名木,国家一级保护树种。银杏树高23米,树围6.25米,五人不能合抱。虽已逾千年,这棵银杏树却依然苍劲挺拔,枝叶茂盛,见证着白鹿古寺的千年沧桑。

展开阅读全文

香古寺

全文共 3542 字

+ 加入清单

古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

香古寺,位于甘肃西部张掖市临泽县境内,距县城36公里,是丝绸路上的古刹之一,北依明长城,南眺黑水河,占居了河西走廊最中间的理优势。自古以来,历代高僧大德都路经此地讲经说法,留有鸠摩罗什牙舍利塔的神奇传说和仙姑护佑霍去病将军西征凯旋的传奇故事,使香古寺从古至今成为一座历史名刹。

香古寺始建于西汉武帝元守年间,据碑文记载,明代以来,历经万历六年﹑天启三年﹑民国八年和民国十四年四次大的修缮和维护,但在1952年以来由于历史原因,一座金碧辉煌的历史名寺遭到人为的破坏,寺院建筑毁于一旦,沦为一片废墟。自党的宗教政策落实以来,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香古寺的重建修复工作被提上了历史日程。

1993年春,在理空法师的带领下,成立了筹建香古寺的领导小组,经省﹑市﹑县有关宗教事务部门批示,将香古寺注册登记,并划拨原址荒漠240余亩,在房无一间的古寺旧址上,历经十个春秋艰苦卓掘的努力,跋山涉水﹑化缘布施,承蒙得到十方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先后建起了鸠摩罗什牙舍利塔﹑大雄宝殿﹑三圣殿﹑祖师殿,伽蓝殿、观音殿﹑地藏殿﹑天王殿﹑金刚殿﹑药师殿﹑仙姑殿等20余座(处)﹑碑亭﹑角楼﹑陪楼﹑钟鼓楼8座,禅院﹑斋堂﹑客堂﹑僧舍寮房100余间,文物陈列馆﹑化身塔(窑).海会塔,法幢宗历代祖师塔林8座等设施,殿堂内精雕或迎请的铜﹑玉﹑木佛像80余尊.栩栩如生﹑金碧辉煌,法器及大蔵经典古朴典雅。寺院总占地面积161666.67平方米,建筑面积18767.34平方米,在临泽县城公园旁修建了占地面积3.6亩,建筑面积593.76平方米的香古寺办事处,也是临泽县佛教协会所在地。法师带领全寺僧众栽植松柏﹑白杨﹑柳﹑榆﹑槐﹑椿、沙枣、红枣等树木3.5万余株,初步形成了28000平方米的生态治沙防护林。开垦农田9.5亩,菜园3亩,为更好的贯彻落实民族宗教政策和弘扬佛教文化奠定了良好础。

如今的香古寺,晨钟暮鼓,梵音高扬,寺院建设初具规模,共有常住僧人20余单。并于2000年8月隆重举行了寺院落成、佛像开光、方丈升坐的盛0会,将成为近百年以来河西走廊复建起的一座清静庄严的佛教丛林,是传统建筑与园林﹑民族文化和佛教艺术相结合的精髓,成为推动西北佛教文化艺术交流和发展的中心;是弘扬佛法、绍隆佛种、续佛慧命,供养三宝的基地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宗教政策逐步得到落实,临泽有部分信众纷纷到酒泉法幢寺,融照法师座下求受皈依的,也有到甘州大佛寺续禅法师前受皈依的。后有原籍临泽县蓼泉镇城北村人,牛登德老居士到酒泉法幢寺礼融照法师剃度出家,法名谛净,1986年赴四川成都宝光寺清定上师座下受戒圆具后,入住肃南县马蹄寺千佛洞发心修建寺院,一九九四年升座方丈,融开0师亲临送坐。1986年又有临泽县平川镇黄一村边元龙居士赴肃南马蹄寺千佛洞礼谛净法师剃度出家,法名理空,字禅观,号妙心。1990年,理空法师赴陕西长安县香积寺续洞大和尚座下受戒圆具,留香积寺读执事进修培训班学习两年,后回马蹄寺千佛洞帮助佛像开光。临泽县委副书记薛忠、县委-部部长魏延全、政府办公室主任、宗教科科长陈源、板桥镇教育专干李阳春赴马蹄寺千佛洞向谛净法师提出礼请理空法师到临泽修建寺院弘扬佛法要求。1992年,谛净法师同意并送理空法师到临泽香古寺旧址安居。同年8月,法师报请省、地、县有关宗教事务部门批准,将香古寺开辟为佛教活动场所,并依法登记。县政府同意划给原址荒漠200余亩修建寺院。

位于临泽县城向北36公里处,巴丹吉林沙漠南缘,临泽板桥镇东柳的香古寺,北依明长城,南眺黑水河,始建于西汉武帝元守年间,历经沧桑,几经兴废。层层沙丘绵延起伏,壕沟纵横交错,瓦砾断恒遍地,枯木林立,林地幼树星星点点。九二年回到香古寺旧址的理空法师,独自一人遍走十方,与省内外僧俗信众结缘募化,帯领僧俗信众,在黄沙滚滚的荒漠上,先后新建了牌坊式山门、露天弥勒大佛、金刚殿、天王殿、大雄宝殿、鸠摩罗什舍利牙塔、观音殿、地藏殿、伽蓝殿、祖师殿、仙姑殿、三圣殿(念佛堂)、药师殿、祖师塔林、海会塔、火化塔、陪楼、角楼、钟鼓二楼、碑亭、禅院、斋堂、僧舍寮房等,于2000年主体工程竣工,耗资两千多万元。率领僧俗信众推移沙丘12万立方米,垦荒30余亩,栽植松、柏、椿、槐、柳、榆、杨、红枣、沙枣等树近6万余株,绿化面积4万平方米,寺院环境清幽,四季常青,并于2000年8月隆重举行了寺院落成、佛像开光、首任方丈接法、升座等大型法会。来自陕、甘、宁、青、新、内蒙等省的诸山长老、大德僧尼、-喇嘛、居士信众近8万余人,参加了隆重庄严的盛0会。短短数十个春秋,一座座金壁辉煌的殿堂拔地而起,成为近百年来河西走廊崛起的佛教丛林,香火鼎盛,闻名遐尔的国家AA级旅游景区。1995年4月,借用板桥东湾小学教室、成立了临泽县佛教协会和香古寺院管理委员会,召开了临泽县第一届佛教协会代表会议,九乡镇50多名佛协代表参加了会议,选举产生了理空法师为会长,边维礼、贾永久、李祝荣、张天福、李茂金为副会长的第一届佛教理事会领导班子。1999年12月筹备召开了临泽县第二届佛教协会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理空法师为会长,崔玉芳、贺兴鸿、易正聪、刘爱国、朱建功、鲍元章为副会长的第二届佛教理事会领导班子。2000年冬,在县政协五届五次会议上理空提出了在城区修建办事处的提案、该提案得到了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重视,并召集城建局、林业局、土地局、文化局、-部、宗教科等有关部门领导召开了划地现场办公会议,划拨给深树沟荒地0五亩修建佛协办事处,2001年春,开工修建至10月10日0埈工并请市县-、宗教有关部门领导落成剪彩。佛教协会工作初见雏形、明朗化;与此同时,在办事处出台修订了佛协及寺院主要任职人员职责,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并在2003年8月、2008年10月二次0筹备召开了两届县佛协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了历届佛协领导班子,并进行了香古寺院管理委员会历届换届工作。同时,县佛协不定期的组织佛协领导、僧众学习党和国家对宗教事务方面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新颁布的《宗教事务条例》,举办了全县各宗教负责人法制培训班和《宗教事务条例》学习班等,大大提高了教职人员及僧俗信众的法律意识;分年整理佛教协会及管委会历年的会议记录、总结材料、表册文件、财务状况,逐年分类归档,建立僧人外出参学深造及个人档案,完成案卷40余卷;另外,设计出大幅香古寺总体规划设计图,编印《香古寺简介》、《临泽佛教概况》、《香古寺规约汇编》、《香古寺佛事仪规》等册,增补再版《香古寺史话》之流派演变、佛事活动、佛事交往等内容,夜以继日、呕心沥血撰写了鸠摩罗什舍利牙塔碑记,香古寺重光碑文和1992年――2008年16年间,时间跨度大、资料残缺不全的《临泽县佛协及香古寺大事记》。

1992-2008年16年间,理空法师先后带领僧侣多次出外赴兰州五泉山俊源寺、兰州玉佛寺、白塔山法雨寺、双林院、佛光寺、银川海宝塔寺、夏河拉布楞尼姑寺、陕西西安大慈恩寺、陕西西安卧龙寺、陕西长安香积寺、陕西户县草堂寺、陕西扶风法门寺、扶风大明寺、甘谷大象山永明寺、平凉崆峒山0禅寺、天水南郭寺、宁夏中卫高庙保安寺、青海省西宁法幢寺、西宁南山寺、武威海藏寺、罗什寺、古浪县青山寺、古浪县甘露寺、古浪龙泉寺、永昌普济寺、大觉寺、永昌县云转寺、永昌西寨居士林、金昌孩母寺、正法寺、山丹大佛寺、隂骘寺、新疆奇台县法圣寺、新疆昌吉法幢寺、大佛寺、嘛纳寺、新疆米泉莲池寺、敦煌雷音寺、安西大佛寺、酒泉法幢寺、金塔县塔院寺、嘉峪关护国寺、高台县梧桐泉寺、民乐县圣天寺、民乐六坝圆通寺、民乐海潮坝寺、民乐童子寺、民乐青龙寺、张掖西来寺、张掖灵隐寺、肃南马蹄寺及我国四大名山等佛教寺院,参加寺院落成、佛像开光、方丈晋院升坐、生西荼毗追思等法会,相互交流,并于2003年、2004年两次作为中国佛教代表团赴韩国、日本参加中、日、韩三国佛教国际友好交流活动和佛事交流大会。

如今的香古寺,常住僧人20余单,晨钟暮鼓,梵音高扬,早晚功课、二时过堂、初一、十五普佛、礼祖、布萨、佛前上供等各种佛事活动继承大丛林传统作法,皆学旧如旧,循规蹈矩,虔诚修佛,僧众安和,庄严清静,历经沧桑的丝路千年宝刹,终重放佛光。

板桥镇:自然环境:板桥镇地处黑河北岸,合黎山之南,总土地面积199.5万亩,总耕地面积2.96万亩,平均海拔1453.7米,年平均降雨量97.4毫米,年平均气温8.6°C,全年无霜期148天。行政区划:辖12个村民委员会。 人口情况:乡镇总户数4376户,乡镇总人口17229人,乡镇从业人员9225人。六通情况:12个村全部通电、通邮、通电话。

展开阅读全文

结古寺

全文共 771 字

+ 加入清单

古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

位于玉树结古镇东结古山上,藏语称“结古顿珠楞”意为“结古义成洲”为萨迦派在青海省内的主寺,主要建筑有:经堂2座,僧舍220间,主体建筑“都文舟嘉措”可容纳100所哇诵经。讲经院、大昭殿、弥勒殿、嘉那和文保-院都各具特色。这里有“世间第一大嘛呢堆”,嘛尼堆由刻有六字真言“啊嘛呢叭咪哞”的嘛呢石垒成,译为汉语“啊!莲座上圣佛!噢!”有的嘛尼石还刻有-或佛像,无数“嘛尼石”排一起构成一列经石墙。目前已有2.6亿块嘛尼石,形成了一座嘛尼石城。石墙、门巷皆挂印有-、佛像的彩色经帆,石城中央竖立一红色神塔。结古寺位于结古镇东,以建筑宏伟、寺僧众多、文物丰富、多名僧高徒在我国藏区闻名遐迩。殿堂僧舍错落有致,高耸于山岗之上。结古寺的嘛尼石堆闻名于世界,第一世嘉那-晚年时定居于镇东新寨村,并在此修建嘛尼堆,人称“嘉那嘛尼堆”、“新寨嘛尼堆”。随着岁月的流逝,这里的嘛尼石堆体积越来越大,200多年间堆积25亿多块嘛尼石,堪称“世界第一大嘛尼堆”,成为藏族宗教文化的优秀代表。

寺院依山而建,殿堂僧舍错落。历史上一直是玉树北部地区萨迦派主寺,1937年-十二月一日,九世班禅却吉尼玛圆寂于此。嘉那佛是该寺最大-,与内地关系非常密切,故称“嘉那朱古”(汉族-之意),嘉那佛独创了称为“多顶求卓”的100多种舞蹈,从而使玉树成为歌舞之乡。

结古镇街道:结古镇为州、县府驻地,位于县境东部。人口2.3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79%。面积807.7平方千米。辖镇东、镇南、镇北3居委会和团结、红卫、解放、民主、先锋、跃进、胜利、东风、前进、甘达、果青11个牧委会。1951年建区级结古市,1952年设第一肖格(区),1956年设结古镇,1958年设红旗公社,1963年改设结古乡,1965年恢复结古镇,1972年改。

展开阅读全文

剑潭古寺

全文共 312 字

+ 加入清单

剑潭古寺位于台北市中山区北安路,为主祀观音的佛教庙宇。该庙宇始建于台湾郑氏王朝,原本位于剑潭山附近,但因为日治时期兴建台湾神社及敕使街道等原因,于1937年迁移整建至现址。另外,该庙宇的组织型态为管理人制,祭典日期则是每年农历之二月十九。

剑潭古寺是台北最古老的寺庙之一,寺庙本身曾经有过多次整修,因此在庙身某些部份可以瞧见新修的痕迹和斑驳的石雕成对比。寺旁有一埤林园,园内保留着剑潭古寺旧有的庙柱及石碑,柱上残留的痕迹仿佛诉说着古寺古往今来的沧桑历史。由于寺庙曾在日据时代受迫搬迁到此,地理位置偏僻,所以不像以往那样香火鼎盛,但却因此多了一份清幽寡境的味道。

Jiantan Old Temple

必去理由:台北地区最古老的庙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