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6500万年

6500万年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6500万年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6500万年问题。

分享

浏览

378

文章

3

6500万年前的人类祖先长什么样?有点像松鼠

全文共 804 字

+ 加入清单

古生物学家通过分析6500万年前在蒙大拿州东北部发掘的踝关节化石得出了这个结论。最早的灵长类物种被命名为“Purgatorius”,这是已经灭绝的更像猴子的一个分支。更多的猴子首次出现在化石记录中是在非飞行恐龙灭绝之后的一段时间。

许多研究人员多年来一直推测,猴子是一种生活在陆地上的物种,然后灵长类物种爬上树来生存。这个理论仍然存在于今天的科学和教育书籍中。负责这项研究的纽约城市大学布鲁克林学院的斯蒂芬·切斯特说:“在生物人类学教科书中,仍然有描绘在陆地上行走的加罗里猴子的插图。这项最新的研究有望改变学生对最早灵长类动物进化的理解,并使人们能够正确地认识到加罗里猴是一种树栖动物。"

到目前为止,古生物学家只检测和分析了这个物种的牙齿和下颚,它的主要特征和行为仍然是一个谜。对发现佳得乐猴踝骨化石和牙齿化石的地点的识别,使研究人员能够更好地了解佳得乐猴的生活方式。

切斯特指出,我们发现踝关节化石具有流动性特征,这种特征只存在于今天的灵长类及其近亲中。这些独特的功能使佳得乐猴子能够在树间攀爬和穿梭,旋转和调整它们的脚。相比之下,地面生活的哺乳动物缺乏这些特征,更能适应纵向前倾。

这项研究提供了迄今为止最古老的化石证据,证实了四肢骨骼的特殊结构在灵长类物种的进化中起着重要作用。这意味着灵长类动物与其他哺乳动物的进化差异不是一个戏剧性的事件。

灵长类动物在进化过程中经历了微妙的变化,这使得它们更容易移动并从树上获取食物。最新的研究表明,灵长类动物进化的前1000万年与开花植物的多样化同时发生,开花植物进化出了它们爬上树枝的早期能力,能够在树上采集水果和其他食物。

鸟居猴生活在古新世,那是非鸟类恐龙物种灭绝后不久的一段时间。当恐龙时代结束时,它迎来了哺乳动物统治的时代,这促进了人类最早的祖先物种的快速进化。目前,科学家们分析称,短吻鳄猴重约36克(1.3盎司),相当于世界上最小的灵长类物种马达加斯加狐猴。

展开阅读全文

6500万年前使恐龙灭绝的陨石有多大?10kg铁球以光速撞击地球会怎样?

全文共 1604 字

+ 加入清单

众所周知,地球上遗留下了许多非常久远之前的史前生物化石,这其中最引人注意的就要属那些千万年之前的恐龙化石了。而当人类在注视着这些庞大化石的时候不免会陷入深思,因为从这些恐龙化石当中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曾经在地球上生活的恐龙家族是多么的繁盛了。

从重达200多吨的地球历史上体重最重的恐龙易碎双腔龙,再到凶猛无比的霸王龙,还有小巧灵活的美颌龙,无不述说着恐龙时代那个生命繁盛的状态,而恐龙也是地球上的第一代生物霸主,它们诞生于2.3亿年前,在地球上生活超过1亿年,本来如果没有意外的话,恐龙们凭借着它们庞大的身躯将继续统治者地球很久,可是这一切都结束于6500万年

6500万年前陨石撞击地球形成的陨石坑-墨西哥尤卡坦半岛陨石坑

6500万年前一颗直径为10公里的陨石撞击地球,释放出4万亿吨TNT炸药爆发产生的能量,相当于在地球同时爆炸2亿颗原子弹,一瞬间引发大地震、大海啸和大山火,在很短时间内造成地球一半以上生物灭绝,在此后地球90%以上的生物因此这次撞击而灭绝,其中就包括数量巨大的恐龙家族,在地球上生活了1.6亿年的恐龙就这样灭绝了,让人惋惜不已,不过人类更关注的是撞击地球的那颗陨石,它的直径只有10公里,还不到地球半径的600分之一,竟然能够引发全球生物灾难,由此可见一颗很小的天体撞击地球都能够引发一场大灾难,说到这里,有人就提出一个问题,如果6500万年撞击地球的陨石不是10公里长,而是一颗重量仅为10千克重的铁球,而且它速度更快一点,比如以光速撞击地球,还会产生如此严重的后果吗?它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呢?

10千克的铁球

对地球是否产生影响,需要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考虑宇宙星际物质和大气层的情况,如果把这两种因素考虑进去,那么这块10千块重的铁球对地球的伤害几乎是很小,甚至没有伤害,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说说宇宙星际物质,很多人以为宇宙是真空空,里面没有任何物质的,其实是不对的,宇宙中不是没有物质,而是含有量比较少而已,但并非绝对的真空,科学家发现在宇宙中存在一定密度的氢原子,它们的密度大概为每立方米100万个。

宇宙并非是真空的,还存在少量物质

既然存在物质那么就会存在阻力,特别是一些速度越快的物质遇到这些氢原子,产生的阻力就越大,不知道这块铁球是从哪里飞过来的,就假设它从火星飞过来的吧,那么这块10千克的铁球从火星飞到地球宇宙空间里面,会受到氢原子的强大阻力,这种阻力来自于铁球与氢原子剧烈碰撞时产生的反作用力,因此当铁球到达地球大气层上空的时候,它的速度变得很慢了,这个时候铁球还要受到地球大气层的阻挡,大气层可不是宇宙,在大气层中含有大量的物质,当铁球以很高的速度冲下去的时候,铁球会大气层发生剧烈摩擦,这个时候铁球在摩擦中不断变小,而且随着大气层的高度越低物质密度越大,由此可以推测铁球还没落到地面就已经被燃烧殆尽了,这种情况它不会对地球造成伤害。

大气层含有大量物质,与陨石产生剧烈摩擦

另一种情况是不考虑宇宙物质和大气层的,10千克的铁球以真光速撞击地球地面,后果就是地球将会被击穿,形成一个直径高达几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的巨大空洞,可能很多人会觉得夸张,其实这一点都不夸张,因为这块铁球是以光速撞向地球的,速度越快意味着动能越大,何况是光速。

铁球撞击地球想象图

有科学家就做过实验,使用一块很薄的铁皮,把它加速到2000公里每秒去击打一块厚度为10厘米的钢板,结果这块钢板瞬间被击穿一个洞,因为在撞击的时候铁皮与钢板至今形成一个极高的温度,最后融化钢板形成空洞。而铁球以光速撞击地球的时候,超高温可以迅速把地球岩石融化,再加上动能的作用,会把地球撞成一个大洞,如果地球上存在生物,将会遭受毁灭性打击。如果这颗10千克的铁球以光速撞击太阳,那么整个太阳系将不复存在,因为光速撞击会引发太阳急剧膨胀,最后在发生爆炸,太阳因此被毁灭,没有了太阳,整个太阳系就散掉了,地球生命也因此而全部毁灭。

展开阅读全文

探访6500万年前的“恐龙墓地”

全文共 724 字

+ 加入清单

9月13日,7个国家的30多位科学家来到了黑龙江省嘉荫县城以南100公里的乌拉嘎镇,探访6500万年恐龙的葬身地。

乌拉嘎镇是中国著名的“恐龙之乡”,1902年这里发现了中国第一具用于科学研究的恐龙。从10多米高的小山下向上望去,土黄、灰褐、绿灰、灰白的地层仿佛层层书页,恐龙化石就沉睡在厚达一米的灰褐色土层中间。

6500万年前的一天,一群恐龙正在河边茂密的丛林里散步,翠绿的尼尔桑叶和充足的河水使它们过着安逸的生活。后来,它们一个个死去,尸骨遗留在古老的土地上。

一场暴雨之后,泥石流汹涌而来,恐龙尸骨被卷入水底。它们在下游逐渐淤积,很快被泥沙掩埋。几千万年后它们成了化石。

山坡上已被发掘的化石地层中,密密麻麻黄褐色的恐龙化石纵横交错地堆积在一起,有庞大的头骨、椎体、股骨化石,也有精致细小的牙齿、骨甲和皮甲的印记化石。

仔细观察,大的股骨化石都长约1米左右,骨头上特有的纹理清晰可见,小的牙齿化石只有几厘米大小。散落在化石堆中的恐龙下颌骨化石大多长约20厘米,一道道牙床痕迹历历在目,若非亲手触摸,不敢相信这竟是远古的遗迹。

世界著名恐龙专家董枝明介绍说,这次出土的化石以鸭嘴龙为主,还有霸王龙、甲龙等。这些恐龙生活在白垩纪晚期,死亡时年龄大小不等,30多平方米的范围内就堆积了二、三十条恐龙的股骨化石,俨然一个巨大的“恐龙墓地”。这些恐龙化石为我们勾勒出恐龙王朝最后的背影。

“这么集中的恐龙化石群世界范围内也不多见,”董枝明说,“我们将整理这些散乱的化石,再像搭积木一样把它们拼起来,让一条条恐龙,重新完整地站到人们面前。”

据专家介绍,附近还出土了第三纪早期的植物化石。相互参照,这些古生物化石将帮助我们揭示距离现在最近的那次生物大灭绝发生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