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会泽大地缝天气预报【最新15篇】

浏览

1574

文章

15

篇1:会泽斑铜器

全文共 218 字

+ 加入清单

产地:曲靖会泽

特点:全手工制作,高温熔铜制斑,工序繁杂,技艺高超,所作器具比例匀称,造型美观,斑纹自然,极富立体感,光亮不锈,坚实耐用,兼有实用性与观赏性。

代表作品:大香炉、七级浮屠

相关产品:香炉、花瓶、围棋盒等

代表人物:孙天林、张宝荣、张宝华等。

攻略:会泽斑铜器的制作工艺在上世纪业已失传,现在的会泽斑铜器,为会泽张姓铜匠第11代传人张兴明、张兴元兄弟,重新复原其家传工艺,在政府扶持下大批量生产而成,工艺水平和过去的斑铜器略有差别。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会泽灰豆腐

全文共 745 字

+ 加入清单

豆腐,也叫灰豆腐果,以黄豆为原料,将磨制成的豆腐切成小块,形状正方、长条、三角、菱形不等,肉质成海绵状或空心状。制作方法特殊,将豆腐加工成豆腐块后,用刀切成小立方块,先用碱灰(桐壳草木灰均可)再用灶灰吸干水分,约10小时后,分批放人锅内用灰炒泡炒黄即成。其操作过程始终不离灰,故名灰豆腐。若炕干待用,久不变质。无论才出锅的还是炕干的灰豆腐,拌人已煮熟的猪蹄、鸡肉、狗肉等食品内,可以用来红烧、炒制、火锅配菜等,混煮15分钟以上,即成松泡绵柔、鲜美可口的宴席佳肴。但煮前洗制特殊,需先用温水(最好用米汤、淘米水)发泡,再用清水泡洗。这道特色菜会有很多的回头客。

在云南曲靖市会泽县部分地区至今还流传着这一种古老的传统豆制食品工艺。灰豆腐味道鲜美,富含人体所需的17种氨基酸。听当地人民描述,此道菜可以预防反酸、胃出血等。初看时灰不溜秋,不知何物。待用清水反复淘洗干净后个个黄灿灿、轮晴鼓眼煞是好看。放在汤锅一煮,吃起来外香内嫩,绵味细长。这种传统的食品与油炸豆腐不同的是不用食油,而味道却比油炸风味独特得多。

其制作方法也与众不同。先将精选黄豆水浸泡三小时,取山涧泉水用石磨磨浆过滤去渣,豆浆烧开冷却,用自制酸汤点成豆花。把豆花倒入用滤布隔离的豆腐箱里,盖上箱板,加上石头压紧、压干。豆腐出箱后,把豆腐3公分小方块。把荞杆灰、桐壳灰入锅烧八成热(柴灰亦可代替),将切好的豆腐倒入锅中与灰同炒约30分钟,豆腐受热膨胀。起锅倒入簸箕内撒开冷却。食时将豆腐反复搓洗干净。食不完可用棕布品袋穿挂于通风处,可储存一年以上。此道菜无论烧汤、煮火锅,都可食用,要多烧一会,均是外皮酥脆醇香,内里细嫩可口,回味绵长,故是土家人宴请嘉宾一道必不可少的菜。食时先放饭碗里冷却一下,蘸薰上糊海椒水再入口,以免烫舌头。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会泽金钟山

全文共 1006 字

+ 加入清单

钟山位于会泽县城南面,与县城紧紧相连。因其状如钟而得名。在民间,却另有传说:德高望重的文昌,用铁锅把在会泽兴风作浪的九条蚊龙扣住,并坐锅上,年深日久,铁锅即变成一座郁郁葱葱的青山,屹立在会泽县城的南面。人们便以铁锅和金钟相似为由,取名“金钟山”。

金钟山素有“金钟夕照”之称,是会泽(旧称东川)有名的十景之一。清晨,当会泽县城还笼罩在雾霭中的时候,金钟山已迎来了万道金光。远远一看,犹如矗立在烟云弥漫的大海中的一个岛屿,别有一番情趣,令人陶醉。游人若在此时登上山巅,观赏日出,更是云蒸霞蔚,犹入仙境一般。一轮朝阳,冉冉升起,在雾霭的笼罩下,其姿态宛如仙女浴毕,披纱而出,轻飘逸然,美不胜收,鸟瞰山下,更具诗情画意:远处青山,一抹而过,逶迤绵亘,细浪翻腾;朵朵白云,悠然飘过,令人赞叹不已。当雾蔼消退,会泽坝子呈现在面前。只见田野无垠,碧波翻滚,金钟山麓的县城房屋,栉次鳞比,姿态万千。要是在夕阳西下之时,仰观金钟山,那宛如版画的“夕照图”,更叫人为之倾倒。看!一抹夕照,金钟山金光闪闪,山上的古柏苍松,向阳的一面呈紫红色,背阳的一面呈绿黑色,在徐徐山风的吹拂下,左右摇晃,更是五光十色、叫人感到眼花缭乱,动人心弦。

由于金钟山有着如此迷人的魅力,人们多愿到此游览。(每年农历二月初二日,成了会泽人民游山的传统佳节。)为了纪念文昌伏龙、为民除害之善举,在清雍正未年或乾隆初期,人们捐银献款,在山颠上建盖了文昌宫。并且建盖了魁阁、戏台、对厅、书房、大殿和小花园等。

继乾隆之后,在嘉庆、道光、咸丰和光绪年间均有人捐款修茸文昌宫。咸丰四年,在文昌宫东北侧,又兴建了结构坚实,变化多姿的一座碑坊。正面-“登峰造极”,背面又书“珠星朗耀”,皆为红底金字,宏伟壮观,颇具神韵。从山脚到山顶,有大理石坎729级,又因文昌以“七曲”相称,故石坎所向,也转了七个弯拐,宛如一条巨龙,摆动着身躯,直抵山巅。

会泽人民把金钟山视为福地。两百多年前就在山上植树造林,尔后精心管理,不许砍伐。现在均已成材,且生形独特,一棵棵宛如皤龙,使得金钟山更加葱绿、秀丽。在四害剪除后,会泽县文化部门多方集资,仅用半年时间,就把过去荒烟蔓草、残碑断碣、屋字倾圯的金钟山修茸一新,并大面积地支砌石坎,增设花台、栏杆。开办游艺场所和小卖部出租象棋、扑克、康乐棋、乒乓球,借阅图书报刊,出售茶水、糕点等。金钟山自1981年春节修复开放后,到山上游玩的人络绎不绝。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云南大学会泽院

全文共 656 字

+ 加入清单

云南大学会泽院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云南大学会泽院位于云南大学东陆校区,占地面积2484.05平方米,建筑面积3953.49平方米。文物构成由会泽院、《会泽唐公创办东陆大学记》铜碑、九十五级台阶及西式喷水池组成。《会泽唐公创办东陆大学记》铜碑立于会泽院主楼大厅内墙上;九十五级台阶位于会泽院主楼大门外南向,上下共有95级青石台阶;九十五级台阶中段第二平台有西式喷水池一座。

史料记载,1923年4月20日,云南大学前身私立东陆大学举行开学典礼暨会泽院奠基仪式,1924年12月18日会泽院建成,并在会泽院外南侧的九十五级台阶两侧新增红色弧段砖体空心栏杆,台阶中段修建西式喷水池,依山顺势,与台阶浑然天成,与会泽院融为一体。1927年会泽院内大厅立《会泽唐公创办东陆大学记》铜碑。

会泽院代表了当时国内大学建筑的较高水平,建筑本体及其文物构成至今保存完好,是云南大学标志性建筑。它见证了中国西南边疆地区高等教育从发端走向发展的历史过程及云南大学近百年砥砺前行的办学之路,曾经发生在会泽院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对云南教育文化和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2018年11月24日,中国文物学会和中国建筑学会公布的《第三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中,云南大学历史建筑群荣膺入选。会泽院保留了原有的建筑形式和风格,空间布局完整,保存完好。会泽院对于研究和保护我国西南地区文化教育发展和历史建筑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及社会文化价值。

2019年10月7日,云南大学会泽院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会泽雨碌大地缝

全文共 342 字

+ 加入清单

雨碌大地缝位于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城被端 60 公里的雨碌乡。以奇、秀、雄、险、幽著称,整条地缝全长十余公里。

地缝入口两山相接而形成“门”,名曰“生命之门”,临近洞口回首,壁立千仞,瀑布成群,水声隆隆,更有屹立于左对面峭壁的“大思想者”凝腮沉思,给人以无尽的遐想。进入“生命之门”,每前进一步,就是一个惊叹,抬头仰望,天成一线,环望两壁,千嶂叠翠,壁上冒出的清泉,随壁直下,构成一道道珠帘,名曰“神泉”,令人叹为观止,目不暇接。每前进一步,就是陷。险滩相连,两壁钟乳怪石林立,既给您一种刺激惊险新鲜的感觉,又充分给旅游者想象的空间。在给惊叹的同时,又使人陶醉在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化之中。

地址: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雨碌乡

类型:地质地貌

游玩时间: 建议2-3小时

开放时间:

8:30-17:30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会泽大洋芋

全文共 964 字

+ 加入清单

会泽洋芋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会泽县把马铃薯作为富民产业来抓,不断增加投入,改善科研环境,强化科技培训,开展高产创建,拓宽营销渠道,使马铃薯由自产自食的传统产业变成年产值数亿元的大产业。

今年,会泽县种植大春、小春马铃薯61.6万亩,总产量可达130万吨,按当前市场价计算,总产值可达7亿多元,全县农民人均马铃薯收入800多元。马铃薯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还提高了群众科技素质,加强了与外界的交流,拓展了群众的视野。

多年来,会泽县把马铃薯作为农业主导产业加以重点培育和发展,在加强新品种自主选育的同时,积极与省、市农业院校交流合作,成功选育了享誉西南地区的“会-2号”、“合作88号”两个马铃薯主打品种和

“合作001号”、“合作002号”、“合作003号”等优良马铃薯新品种。该县大力提升农产品内在品质,结合国家第四批、第五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在县城内建成占地11亩的马铃薯繁育中心,为马铃薯研发提供全方位服务。经过不断改进和发展,该县已成为中国南方地区规模最大的马铃薯种薯基地县,在马铃薯主产区大桥、火红等乡(镇)建立了15万亩标准化脱毒种薯生产基地,生产的优质马铃薯种薯除供本县群众生产用种外,还远销贵州、四川、重庆、广西、广东等省市(市、区)和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

会泽大洋芋

地域范围

会泽大洋芋产于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境内,种植范围涉及县内的金钟镇、者海镇、娜姑镇、迤车镇、乐业镇、矿山镇、大井镇、待补镇、马路乡、纸厂乡、大桥乡、五星乡、火红乡、雨碌乡、鲁纳乡、老厂乡、田坝乡、上村乡、驾车乡、火红乡、新街乡21个乡(镇),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03°03′-103°55′、北纬25°48′-27°04′,境内东西最大横距84公里,南北最大纵距138公里,种植面积4.5万公顷,年总产量142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会泽大洋芋薯块大,椭圆或卵圆形,芽眼浅,表皮光滑,有白皮白肉和红皮黄肉两种类型。 (2)内在品质指标:会泽大洋芋品质优良,营养丰富,深受省内消费者喜爱。蒸煮品:味微香、适口性好,干物质含量≥17%,总淀粉含量≥12.5%,还原糖≥0.2%。 (3)质量安全规定:产品质量达到云南省地方标准DB53/T180-2006《合作88号、会-2号马铃薯商品薯生产技术规程》。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云南自驾游-会泽大海草山

全文共 2854 字

+ 加入清单

会泽大海草山位于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大海乡东南部,属乌蒙山系主峰段, 海拔在3570--4017米之间,其最高峰牯牛寨(即绛云弄山)海拔4017.3米,是乌蒙山系的最高峰,唐朝时南诏国王封为东岳。草山地势平缓,广阔无垠,属亚高山草甸,草场绵延面积18万亩。历来以草、花、云、雾、雪、光、水、峰等旖旎风光著称于世,素有“东方新西兰”之称。唐朝时,南诏国王于云南封“五岳四渎”,被封为“东岳”。

从环山公路蜿蜒而上登顶,大海草山便展现在人们眼前。草甸地势平缓,

山峦连绵起伏,广阔而又坦荡,博大而又柔美,苍茫而又深厚,空寂而又充满生机。

草甸、鲜花、小溪、蓝天、白云、羊群,构成了一幅优美迷人的图画。小溪如带,泉水清澈,绿草茵茵,山花烂漫,形成了硕大的“七彩草场”,在蓝天、白云和点点羊群映衬下,愈显清、幽、雅、洁,静坐于溪旁,白云擦肩而过,徐徐山风吹来,轻抚着脸颊,俨然融入仙境。

大海草山的最高峰牯牛寨峰,海拔4017米,直冲云霄,凌空霸世,据《东 川府志》载称:“重岗绝山,高三十余里,危峰矗立,常有云气覆之,每当晴日,苍翠欲滴,滇中四、五百里皆见之。”

草山的逸云,千奇百怪,瞬息万变;草山的佛光,神秘深邃,绚丽奇幻;草山的雾凇,披玉挂珠,瑶琼漫天。

于是,人们都说--大海草山,是云层上的仙境,是童话般的人间,是摄影家的天堂。

自然景观:

牯牛寨

草山东南角的牯牛寨顶峰,海拔4017.3米,系滇东北乌蒙山主峰。山峰南陡北缓,经年雨雪不绝,常有云雾覆之,状如牯牛戏云海,故而得名。牯牛寨又名降云弄山。

相传公元787年,时任南诏国国王的异牟寻效仿中原封禅五岳的做法,

在其境内大封五岳四渎,处于疆域之东的大海草山便被封为东岳降云弄山。牯牛寨“又叫福在山……重峦叠嶂、高三十余里,危峰矗矗,常有云气覆之,每天晴日朗,苍翠欲滴,滇中四五百里皆见之”(《东川府志》)。牯牛寨还见证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1942年初,缅甸仰光沦陷,中国通向外部的海陆通道全部中断。为保证战争物资的运送,美国陈纳德将军的“飞虎队”在开辟了著名的“驼峰航线”后,又开辟了由昆明——会泽——重庆这一国内唯一主航线,把急需的军用物资送到重庆大后方。这以后,直至1970年以前,昆明——会泽——重庆航线一直是中国航空滇东北主航线之一。驼峰飞行的路线高峰如林,海拔高度接近当时的飞机爬升的高度限制,而且沿途的山脉经常云雾缭绕,所以飞行相当危险,很多飞行员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其中,1944年3月24日坠毁于牯牛寨的编号为C—46—4717的大型运输机,据考证就是“飞虎队”空运总队滇东北坠机里尚未找到坠机确切地点的20架飞机中的一架。而这段历史,长期以来掩藏在高耸入云、神秘莫测的牯牛寨之中,几无人知。

大海草山,因草而得名,因草而成名。偌大的20万亩,是山顶起来的

草海?或是草堆积而成的山峦?在南方,草山的春来得是要慢些。仲春时节,满山的草才开始抽芽,远远看去,淡淡的草绿取代了堵心的枯黄;然而,当走近后,草绿却隐身于枯黄之中了。

此时,很容易便读懂了“草色远看近却无”。无需几个时日,茵茵绿草便铺成了似被风吹皱的起起伏伏的草毯,各色山花点绣其间,潺潺溪流千回百转,成就了与香格里拉草甸齐名的云南的两大“七彩草毯”。

大海草山地处印度洋季风区域内,纬度较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而且

随处可见泉眼溪水。无论走进哪道山梁哪条沟凹,稍不留心便会将隐藏于茂盛的牧草间的水搅出来。一眼眼山泉汇成一洼洼积水,一洼洼积水连成一道道溪流,随意在草山之间流淌,曲曲折折,蜿蜒蛇行,时时有水往高处流的错觉。即便是海拔4017.3米高的牯牛寨顶峰,亦有两平方米见宽、三四寸深的一塘水,正应了那句老话:“山有多高,水有多高”。这塘水神奇的是永远保持着一个量,旱季无减、雨季无增,牛羊吃了多少渗出多少,不会浅下去也不会溢出来,在百年不遇的大旱灾期间也依然如故。[1]

光+花

佛光是草山最为神秘的绝景。每当天晴云稀,朝阳将现之际,佛光便会出现。据传,牯牛寨腹中,有一高僧修炼成佛藏于其中,每遇机缘之人便发出佛光,佛光所照之处,山石成金,璀璨耀眼。春夏的草山是草的世界,花的海洋。各色山花几乎在一夜之间就开遍了草山,把原本净净一个绿色的草毯染得绚烂多彩。

在草山数十种山花家族里,当数牯牛寨山脚的杜鹃花最为壮美,绵绵五万 亩、黄红白在整个夏天里竞相开成一片,再自闭再忧郁再悲观的人只要走进去,保管便绚烂起来!和张扬艳丽的杜鹃截然不同,存在于草山旮旮旯旯的姑娘花内敛而小心地开开落落。姑娘花是当地山民的叫法,大名叫什么却不得而知。花不过黄豆大小,蓝色,五瓣,对其轻哈一口气,连叫三声“姑娘姑娘躲躲躲”,喇叭状的花儿便如含羞草般受热合拢成蕾,“姑娘花”便因此得名。姑娘花是那么地不起眼,除了熟识而对其情有独钟的人,很少有人注意到它的存在。但它从不因自己的纤小而自惭形秽,“苔花如米粒,也学牡丹开”;亦如幽谷芝兰,寂寂无人,依然自开自芳。

南现彩云处处飞。云南是彩云的故乡,而大海草山,飞云走雾更是浸透四季 不绝的歌儿。春风里,这歌儿凉爽中抑制不住的蓬勃生机时缓时急;夏季里,它的每一个音符都浸透了湿漉漉的雨意,拘一把轻轻一握便滴得下水来;到了本该成熟的季节,它却精灵古怪起来,永远捉摸不定。时而滚滚而来,如在素绢上用精妙的墨法、超脱的笔调绘就的水墨画卷一样,空灵和秀美。

忽就飘过了山头,转眼又是彩虹当空,缥缥渺渺、臻于纯美;进入冬季,它变得深沉而厚重起来。草山的云和雾很难找到一个较为明白的分界,雾自沟沟凹凹钻出来,绕山而起,云层的底端却就在头顶!“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只有到了大海草山,方能体会到王维这句诗的意境。

草山的秋冬季节几乎找不到分界,一雨便成冬。雪往往是突然而来。 伴着雪,风走龙吟,把雪扫拢在低洼背风处,一条条、一团团,与黄黄的草相衬相映,白的更白、黄的越黄,最是在不期而至的落日余晖照映之下,浓烈的彤红里,色彩更加神秘丰富,线条更加飞扬灵动。

三五次的雪后,绵绵草山便被严严实实地包裹了个透,放眼所及,尽是银亮一色,逶迤莽莽,俨然北国风光。尤是白雪翻飞,把天拉得更低,地扬得更高,天地间浑然一色。低洼背阴处的雪在表面上结成硬硬的一层冰,一直留到次年春天,犹如上界散落在人间的银带随意挂在天地间,层界分明而耀眼涤神。

洞+情

草山的洞包括有二,都是喀斯特岩溶洞,熔岩千姿百态。一是小石洞,洞口六个,洞内相互串联,窄处只身难容,宽处可圈羊千余只,深达十余公里,直通金钟坝子清水碾。二是处于牯 牛寨半山悬崖绝壁之上的燕子洞,每年农历三月至九月间,万千雨燕集结在洞里,朝出窝似青烟袅袅,晚归如乌云染。

大海草山的土著居民是彝族,“大海”一词便出自彝语音译“达七摆”的口误,意为“台阶最高的地方”。当地民风纯朴,山民豪爽豁达、热情好客。另有聪慧幽默有趣的罗英秀才的传说,共同成就了草山一道道美丽的风景。此外,当地特色民居石板房,以青石垒作墙体,以当地特有的天然石板铺成房顶,在省内外绝无仅有。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会泽红色文化展览馆

全文共 325 字

+ 加入清单

会泽红色文化展览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会泽红色文化展览馆是由两位参加过老山、者阴山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退伍老兵自筹资金创办的。展馆占地1200平方米,有3大展区12个展室构成,展品10余万件,容丰富详实,意义深刻,是集党史、军史、廉政文化和思想道德教育等红色文化于一体。格调庄重、内容丰富、史料详实、史料详实、意义深刻,是迄今云南省布展最丰、实物最全的个体红色文化展览馆。整体建筑风格属中西合璧式二进院,由品级门、前花园、中堂、后堂、后花园组成。原房主是民国时期会泽的风云人物张子佳。在这里,你可以穿越时空隧道,寻访“地球上的红飘带”,阅读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诗,追溯热情燃烧的岁月,感怀先辈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景点位置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 二道巷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会泽万寿宫

全文共 660 字

+ 加入清单

会泽万寿宫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县城北部江西街中段南侧。亦称江西庙、江西同乡会馆、豫章会馆等。始建于清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毁于战火,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经东川、南昌、临江、瑞川、建昌等五府公议,并由参加公议的五府及九江、南安等共14府捐银重建。清道光、咸丰及民国年间均作过多次修茸。

万寿宫是会泽县规模较大、保存较为完整的会馆建筑之一,总占地面积7545.92平方米,建筑面积2594.74平方米。

建筑坐北朝南,沿中轴线作纵深布局,为三进两跨院。建有门楼兼戏台、正殿、后殿。

门楼戏台为穿斗抬梁混合式歇山顶建筑,前檐开山门,楼层作戏台,前檐三重,后檐五重,檐下有装饰性的密集型斗拱挑檐,屋顶前后共32支翼角,如仙鹤展翅凌空,傲游蓝天,十分别致。戏台面阔16米,高13.6米,戏台除舞台外,含化装、候场、乐室等,可供较大型的传统戏曲演出。戏台前有广大平整场地,可容近2000人观看演出。戏台顶部藻井天花、梁枋上绘有人物、山水图画,柱上雕龙,均工艺精湛,色彩艳丽,装饰华贵。

第二进为中殿,气势巍峨。中供许逊神像。许逊,江西南昌人,生于晋朝,相传为江西道教创始人,亦称许真君,故中殿亦有真君殿之称。中殿东西两侧各建偏殿,南侧后檐于明代延伸出一亭,亭中置一一龛,供奉韦陀神像。在第二进中殿至第三院后殿间,另辟有东西跨院,东跨院为花园,西跨院建有小戏台,对称布局。后殿较中殿稍高,两旁有宅。

万寿宫建筑布局严谨,气势宏大,特别是古戏台,造型别致,外观秀美,是研究清代会馆建筑的宝贵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会泽大地缝

全文共 645 字

+ 加入清单

会泽大地缝宛若画廊,以奇、险、幽、深、秀著称于世。

会泽大地缝旅游景区位于县城东南60千米的雨碌乡。入口处称“生命之门”。洞内顶部呈弧形,有上亿年岩浆形成的道道褶皱,当地人称“天花板”,长约20余米。过了天花板,但见青天一线,在绵延曲折的10余千米地缝中,两山最窄处仅1.6米,最宽处不过20余米。左右山崖,壁立千仞,有如斧劈刀削,险峻万端。藤萝丛树,野花芳草,杂生其上,清翠欲滴,点缀得如两面硕大无朋的挂毯。崖间时见鸟飞猿跳,耳畔但闻流水声声。从崖石上沁出的泉水,飞流而下,如银线、似珍珠,汇成道道细瀑,形成濛濛雨雾;谷底巨石横陈,河水奔腾,激起朵朵浪花,发出阵阵轰鸣,给人以奇、险、幽、深,游罢难忘之感。地缝内奇景应接不暇,有“神猴”、“幸福渠”、“天门瀑”、“天然浴场”、“孔雀开屏”、“一线天”、“情人瀑”、“佛家圣地”、“石蛙观珊瑚”、“生命之根”、“群英聚会”等奇景。景越奇,路越险,至者愈少,为世间罕见。

洞外左侧山壁前,有一巨石极像法国雕塑家罗丹的传世之作《思想者》,因而名之曰“大思想者”,形神兼备,惟妙惟肖。

雨碌乡:一、地理位置雨碌乡位于会泽县城南部,距县城70公里,地处东经103o28′—103o42′50″,北伟103o28′—103o42′50″,跨经度103o28′—103o42′50″,纬度103o28′—103o42′50″,东与大井乡接壤,南与待补镇、鲁纳乡接界,西与新街乡毗邻,北与者海镇相接,东西最大横距16公里,南北最大纵距22.5公里,国土总面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会泽宝珠梨

全文共 922 字

+ 加入清单

会泽宝珠梨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会泽宝珠梨是优良的地方良种,梨皮薄、肉质细嫩、多汁化渣、石细胞少、果心小、单宁含量少、蜜香诱人、果个大,平均单果重250克,最大果重300克,较耐贮藏运输。品质优良,1993年、 1994年分别获云南省优质水果证书,1995年获全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银奖。

会泽宝珠梨是会泽县传统种植的主导品种,据《会泽县种植业区划》(1988年)记载,会泽宝珠梨栽培近300年,原产于大理宝珠寺,经和尚精心培育而引种大理民间,也称大理雪梨,会泽宝珠梨系大理雪梨的后代。另据清光绪年间编纂的《云南地志》记载,“东川(会泽县原属东川府所在地,本稿注)之石榴、宝珠梨及蔗糖、桔柚,其味兼江南西蜀之美,皆特产也。”说明会泽宝珠梨在百年之前就已名冠全省。会泽宝珠梨具有梨皮薄,肉质细,多汁化渣,石细胞少,果心小,单宁含量少,蜜香诱人,果个大,较耐贮运,品质超过了现存昆明呈贡的宝珠梨。会泽宝珠梨1993年和1994年连续两年获云南省优质水果证书,1995年获全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银奖。“八五”、“九五”期间,围绕县委、政府提出的“完善、巩固、提高,坚持种植和管理并举,依靠科技,择优发展,强化管理,提高单产,主攻质量,讲求效益”的发展要求,重点又发展了宝珠梨,栽培面积1333.3hm。

地域范围

会泽宝珠梨产于云南省会泽县境内,种植区域生态环境优越,水资源丰富。种植区域涉及县内的金钟、者海两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03°03′~ 103°55′、北纬25°48′~27°04′之间,东西长63km,南北宽42km,种植总面积为1333.3公顷,年产量为10798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果实卵圆形,平均单果重250g,最大单果重400g;梨皮薄,绿黄色,果点密,果梗短粗;果肉乳白色,肉质细嫩,多汁化渣,味甜回香,石细胞少,核小,果实耐贮运。 (2)内在品质指标:会泽宝珠梨营养丰富,具有养阴清热、润肺的功效。其中,可溶性固形物≥9.5%,硬度范围2.1~4.5kgf/平方厘米 , 每100g果肉 Vc含量≥1.0mg。 (3)安全要求:会泽宝珠梨严格按照按照国家标准《鲜梨》(GB/T10650-2008)标准体系组织生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会泽会馆

全文共 1843 字

+ 加入清单

会泽会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会泽会馆位于云南会泽县。

历史上,会泽的制铜业非常发达。东汉时期,“堂狼铜洗”便已声名远播。明朝嘉靖年间铸造的“嘉靖通宝”开炉纪念铜币名扬四海,被尊为“世界古币之最”。至明清时期,曲靖会泽已发展成为众人向往的“淘金地”。清朝中叶,会泽俨然成为清政府的“经济特区”。铜业的发达,使人们自四面八方迁居会泽,云南曲靖会泽因此而形成了享誉全国的汇集10省不同风格的“会馆文化”。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供同乡同业聚会或寄寓的各地会馆逐件开始建立。会泽共有省级会馆11处,府级会馆7处,县级会馆2处,其中县城八大会馆分别是江西会馆、湖广会馆、贵州会馆、云南会馆、江南会馆、福建会馆、陕西会馆和四川会馆。

江西会馆,又称万寿宫,俗称江西庙,又称江西会馆。坐落在会泽县城江西街中段,始建于清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万寿宫是会泽规模较大,保存完整的古建筑群之一,总占地面积7549.92平方米,房屋44间,建筑面积2874平方米。万寿宫整个古建筑群体现了儒、道、佛三教合一的风貌,集建筑、木雕、石雕、砖雕精华为一体,堪称云南古建之首,被录入《中华瑰宝》之列,还被编进了《中国旅游大典》中,它以雄、奇、秀、美而著称,乃清代古建筑之精华。

湖广会馆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4年),于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又募捐重修,总占地面积8472.4平方米,建筑面积3127.6平方米。建筑形式为硬山顶穿斗与抬梁混合木结构,建筑群组规模庞大,风格独特,殿堂举架较高,布局合理,尤以镂空格扇门最为著名。

湖广会馆,俗称寿佛寺,又名东岳庙,是湖广籍众姓捐资建造的同乡会馆。坐落于会泽县城东门外宝善街,为会泽八大会馆之首。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4年),于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又募捐重修,总占地面积8472.4平方米,建筑面积3127.6平方米。建筑形式为硬山顶穿斗与抬梁混合木结构,建筑群组规模庞大,风格独特,殿堂举架较高,布局合理,尤以镂空格扇门最为著名。主要建筑有乡贤祠,原在该馆中院,北屋三楹,南向,现祠宇尚存;文昌阁,在乡贤祠楼上,南向,现阁尚存,阁中奉“文昌帝君神位”;宝善堂,在后院中院,五楹,南向,东西翼以长廊,堂高宏敞。楚畹堂,在该馆西院,前后各三间;风雨怀人馆,在乡贤祠和文昌阁的后室,三间,建筑在高台上,从两侧斜廊而下,前后均可通达,传为曾文正公所布置;戏楼,在该馆正院之前,建于清道光十年(1830年),为两湖同乡-、公宴之地。民国以后,曾演义务戏数次,谭鑫培、余叔岩、梅兰芳诸名伶皆曾经在此演出过;子午井,在乡贤祠阶前有一口井,口径约2尺,深7丈有余,挖井时间不详。此井“子午二时汲则甘,余时则否”,故名“子午井”。

云南会馆位于市区下走马街,由云南籍旅宜商人处资建造,始建于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至光簌三十年建成。宜宾建造的数十个外省市会馆中,以其富丽堂皇.规模宏大而独占鳌头,馆内建有大殿、侧殿、戏楼、书楼、花厅、文星楼、亭台、水池、假山。云南会馆融清代宫廷、民间建筑于一体,结构复杂,设计精巧,是一座具有很高的建筑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古建筑群,堪称建筑精品。

福建会馆由福建人简聿宁、卢定俊到蒙自经商后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集资构会,嘉庆六年(1801)兴建会馆。原址在蒙自分司街(今早街),后遭火灾损毁后,迁建于现址---蒙自世发街12号。总占地面积约700平方米,坐西向东,原有山门、两厢、中殿、正殿、左右厢房及两套间二进二院建筑。民国九年(1920),土匪攻打蒙自,火烧世发街、铁货街,福建会馆山门、中殿被毁,现存正殿、左右厢房及两套间。正殿为单檐硬山顶,穿斗与抬梁结合式梁架,彻上明造,用柱18棵,高约8米,面阔3间长12.30米,进深3间10米。前檐走廊套卷棚厅。不施斗拱,装修华丽,雀替、额枋均浮雕花卉。屋顶正脊全用镂雕花砖,垂带式踏道5级。左右厢房各为单檐硬山顶二层楼房,高约6米,通面阔8.5米,进深4.6米,三开间,一进间,原中殿两山还各保存有一间套间平房,整个福建会馆现存5个单体建筑。

不同风格的会馆建筑,多种民族的宗教信仰,民风民俗及民族风情,融各省之长又结合会泽实际建盖的民居民宅,透出了会泽多元文化及民族风情的品格和韵味,形成了“十里不同俗,一巷不同音”的文化特色,会馆文化别具一格。

2006年会泽会馆作为清代的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景点位置

云南省会泽县白龙路401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会泽稀豆粉

全文共 268 字

+ 加入清单

会泽稀豆粉是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的特色小吃。每次到会泽,当地朋友招待大家的首选早餐食品一定是稀豆粉,特别是会泽老街这家老字号稀豆粉店,更是味道正宗干净。

会泽稀豆粉采用优质豌豆去壳,经水泡、磨浆、过滤后煮沸,稀稠适中,配以荞丝,佐以芫荽、芝麻油、花椒油、姜泥、蒜泥、糊辣椒粉、葱丝等调味品,不仅美味可口,还因苦荞等绿色食品而具有美容、减肥、防癌、降压等诸多功效,是会泽小吃中的“名牌产品”。

食用稀豆粉时,还可以随心所欲放些油条、洋芋粑粑等,这样,一碗碗稀豆粉便成了许多种天然食物的大杂烩,不但味道鲜美独特,而且营养丰富,开胃健脾,老少皆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云南会泽大海草山自驾游交通

全文共 132 字

+ 加入清单

云南会泽大海草山自驾游交通线路:

公交车

1、昆明(长途公交)——会泽【老站面包车新站乘至东川的班车】——大海乡(包车16公里)——草山

2、昆明(长途公交)——会泽——草山

自驾车

线路一:昆明—昆曲高速—嵩待高速—会泽县—大海乡

线路二:昆明—昆曲高速—嵩待高速—东川区——绿茂乡—大海乡,绿茂乡—大海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会泽古城会泽古镇

全文共 269 字

+ 加入清单

会泽古城(会泽古镇)为文化旅游景点。

:会泽历史悠久,是历史上云南最早设置的四个郡县之一。古代就以盛产铜、铅闻名,清朝时,铜的开采和冶炼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成为中国西南的铸币中心。与此同时,也形成了会泽独有的会馆文化特色,遗存下来的会馆,从数量的集中和造型的别致上仍十分引人注目。现保存较好的有江西庙、大佛寺、西来寺、文庙、文昌宫等。交通:会泽距昆明280公里,昆明各汽车客运站每天有多班客车来往。

地址:曲靖市会泽县

类型:古迹

游玩时间:建议3-4小时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门票信息:

无需门票。

交通

昆明各汽车客运站每天有多班客车来往会泽,可直接到达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