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巴盐古道有全长多少公里经典20篇

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和西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二战中后期最为兴盛。以下是问学吧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巴盐古道有全长多少公里,供大家参考!

浏览

659

文章

222

篇1:炎帝陵御祭古道含“邑有圣陵”碑刻

全文共 513 字

+ 加入清单

炎帝陵御祭古道(含“邑有圣陵碑刻)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据史书记载,从唐代以来,封建王朝逐步形成了皇帝诏命官员祭祀炎帝陵的“御祭”轨制。炎陵县委宣传部介绍,文物普查部分近期在炎陵县三河镇发现了炎帝陵御祭古道遗址。其中,桥头岭段古道保存最为完整,宽约1.9米,以鹅卵石展砌,斜坡处以石垒级,牢固坚实。古道北侧石壁上,有“邑有圣陵”摩崖石刻,为清代乾隆年间遗迹,专家考证这也是古代御祭官的指路标识。“御祭古道”上的坪形村,有渡口和行馆遗址。山林小镇“霍家老圩”鹅卵石展就的古道旁,很多两层砖木结构店展仍有清代建筑风格,令人流连忘返。

新华网长沙3月17日电(记者苏晓洲)17日,湖南省炎陵县对外界公布,文物考古专家几经周合,终于发现了被湮没于苍山林海之中的古代炎帝陵御祭古道。15.5公里的古道上,鹅卵石路、摩崖路标、御祭官墓园等遗迹犹存。

炎陵县文物专家考证,古代御祭官多从京城至衡州府,在地方官陪伴下长途跋涉5天5夜至炎帝陵祭祀。在此次发现“御祭古道”上,还保留着五代后晋御祭官礼部尚书欧阳林启的墓园。史书记载,欧阳林启于公元940年前后奉旨祭祀炎帝,因陶醉于炎陵秀美山川,痛快辞官携眷从江西庐陵迁至炎陵县(原名“酃县”)定居。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荔枝古道

全文共 439 字

+ 加入清单

荔枝古道

唐天宝年间(742—756),唐玄宗为满足宠妃玉环食鲜荔枝,在涪州(今重庆涪陵)建妃子园,修整涪州至西安运输荔枝的驿道1000多公里。荔枝驿使把采摘的荔枝带叶密封于新砍的楠竹筒内,土法保鲜,二十里一换人、六十里一换马,日夜兼程,快速传送至京城,为今人留下千年荔枝古道遗产。明《蜀中广记》对荔枝道线路祥载:重庆涪陵(妃子园)——垫江——梁平——四川大竹——达县——宣汉马渡关——平昌岩口乡——万源——通江——再入万源——陕西镇巴县——西乡县子午镇,进入子午道,到达西安。马渡关是荔枝古道最重要的驿站之一。2015年4月,马渡向四川省世界遗产办申请,将其境内荔枝古道纳入蜀道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同年,国家、四川省专家先后3次莅临马渡考古和指导古道恢复,同时指出:“马渡关恢复4公里荔枝古道、6公里置县时期小道,在西部绝无仅有。要率先运用荔枝古道遗产发展特色文化旅游,打造西部自驾步游之乡、民歌之乡,争做世界遗产保护的示范,为荔枝古道四川段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挑大梁!”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车岭古道

全文共 250 字

+ 加入清单

车岭古道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车岭古道位于寿宁县斜滩镇斜滩村、清源乡阳尾村,年代为明至清。

简介:明中叶形成,由明迄清历代维修,是寿宁通往福宁府的重要古官道。古道自斜滩蜿蜒而上,相对高差658米,全长约10公里。山路用石块随地形铺就,宽1到2米,沿途分布多处路亭、摩崖石刻、关隘,主要有车岭关、一亭、“岭峻云深”石刻、二亭、三亭、四亭遗址、五亭遗址、“去思碑”石刻、平氛关、龙凤亭等。

保护范围:古道四周各向外延伸30米。

2018年,车岭古道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斜滩村:斜滩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天姥古道

全文共 267 字

+ 加入清单

天姥古道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天姥古道是浙闽古干道上的重要路段,于南朝开通后,台州、越州始有经济文化交往。新昌境内的古驿道西接嵊州,南通天台。今保存最好的是小石佛驿铺段约300米,迎仙桥至104国道段约200米,班竹村落马桥至会墅岭脚路廊段约800米,会墅岭段约400米,天姥寺至冷水坑村、普济桥段约2100米,横渡桥村北至皇渡桥南约600米和关岭铺段约300米。这几段驿道宽约1.3-2.2米,多为溪卵石路面,卵石路面铺砌形状各异。保护这几段古驿道和驿铺,对研究浙东南内地与沿海古代交通、邮政、地理、物流等具有重大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寻访茶王之乡 安化茶马古道

全文共 948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历史悠久,其文化影响已经响彻整个欧亚大陆,不仅仅有丝绸之路的辉煌,其内陆的茶马古道也是一道耀眼的历史,茶马古道主要位于中国大陆西南部,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那么我们今天的城市文化,就一起来看看安化茶马古道不一样的历史风情吧。

马帮文化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化马帮是梅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水古称益水,又叫蚩尤江。据新化县梅山文化研究协会考证,与安化相邻的大熊山区域为蚩尤出生地及与黄帝等北方部落征战的大本营根据地。安化县梅山文化专家陈首涛的研究成果表明:安化思游区域留下了部分与蚩尤有关的史料、遗存和风俗,该地地名以“蚩尤”而命名。后来,因避讳而改成谐音“思游”,一直沿用至今。

蚩尤部落联盟为了战争的需要引进优良马种并大量繁殖,以供运输和骑兵作战之需。此为安化及古梅山地区养马的起始阶段。而安化马帮的存在距今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它是茶马古道上重要的运载手段。

安化高城马帮兴起于19世纪,主要因为安化千两茶的兴盛(清代安化黑茶——千两茶,曾行销新疆、甘肃、山西、青海、内蒙、陕西等省区,甚至远销中亚等国家和地区)而兴起。直至今日,安化县内仍保留了大量茶马古道遗址,有的仅剩小段路基,有的绵延数里。其中保存较为完整的有黄花林场腰子界一段,江南至洞市黄花溪一段、陈王次庄至山口一段、洞市老街一段、永锡桥一段等等。

据记载,从明清至解放后一段时间的数百年里,这里商贾云集,店铺如林,作坊遍布。远近茶客到了这里;肯定要餐宿,并要根据市场行情,决定自己所运茶叶是在此抛售还是继续外运;如果继续外运,是雇请竹筏通过麻溪水运,还是继续通过马匹陆运。这样,加上其他商贾,洞市老街就热闹了。运输商品的“竹排”首尾相接长达里许(有两百多条),老人们说:清代民国时期,洞市老街商业繁华盛极,运输货物的竹排绵延数里,马帮列队,驼铃叮当,游人如织,物畅其流,好一派梅山清明上河图的景象。

如今的安化茶马古道,山外车鸣声不绝,山间铃响马帮来。游人戴上大斗篷,骑上高大的骏马,走上古道,就开始了“骑马游”。坐在舒适的马背上,踏上了树丛中间隐约着的一条逶迤的羊肠小径,湿漉漉的青石板上有一个个的小石窝,那是马长期踩踏留下的痕迹。因为山道险峻,眼中情景就有了惊悚的意味,走一步,便有一步的惊心,留下的却绝对是难忘的记忆。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穹岭古道

全文共 377 字

+ 加入清单

穹岭古道

起讫(途经)地点:山门镇水口村经联山村至文成县岭边村。

总长度:6公里

概况及主要特点:穹岭古道位于平阳县山门镇水口村至文成县岭边村,因山高岭峻,直干苍穹,故名穹岭。当地民间自古便有“穹岭穹到天,遥岭摇半年”这样的俗语。自古以来,穹岭古道都是平阳县山门等地通往瑞安(今属文成)的交通要道。南宋祝穆在《方舆胜览》中载:“南雁荡在平阳县,北自穹岭,南施岭西,五十里间,皆雁荡为名也。”穹岭古道呈东南至西北走向,顺山势而建,东南连接山门镇怀溪社区水口村和曹门村,西北与文成县巨屿镇岭边村相连,全程约为6公里,路面用不规则块石铺设,道宽0.8至1.4米,最高处海拔899.9米。仰望穹岭,高插云霄,似乎要到了天上,可见其之雄伟和高峻了。由山脚到岭背,共有三千四百多个台阶,形似楼梯,因此在半岭山的凉亭便取名为“梯云亭”。

信息来源:浙江省林业局

水口村:水口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石棉茶马古道

全文共 226 字

+ 加入清单

石棉茶马古道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石棉茶马古道

年代:清

2012年,石棉茶马古道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猛种堡子

保护范围:北起晒佛遗址,南至耕地,东起通组公路,西至悬崖边。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50米。

2.木耳堡子

保护范围:北起经堂,南至耕地,西起村口大核桃树,东至耕地。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50米。

3.蟹螺堡子

保护范围:北起通组公路,南至“环山鸡节”祭祀地,东起江坝沟,西至跑马场。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50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茶马古道-艾叶滩码头

全文共 284 字

+ 加入清单

茶马古道-艾叶滩码头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艾叶古镇,川盐东运水路码头起点站,巴盐西运的陆路启运地,为富荣盐场西端井盐生产第一重镇,也是茶马古道的一部分。自贡盐船沿旭水河入釜溪、沱江而下长江,艾叶滩是起点站,作为盐运水道上的第一码头,在古代承担岸上繁重的盐运及附属产业的装载任务,码头上连艾叶横街子,下接艾叶滩坝及沱湾,整体结构为“之”字形,坝成月亮形状。

此外,艾叶滩有一处长达50米的船艚,宽约1.5米左右,以人工凿出,仅容一条船通过,据介绍,船艚用于丰水期行船,“有时候需要盐工拉船。”在自贡市盐业历史专家宋良曦看来,艾叶滩属于“活的历史文物,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茶马古道-仙市古镇盐码头

全文共 227 字

+ 加入清单

茶马古道-仙市古镇码头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仙市古镇盐码头。盖因过去的釜溪河流经这里时有一个长长的石滩,因这里湾急滩多水浅,致使运盐船只上下颇费时力,盐船至此无法直接下行,许多盐船在此候着过滩或停泊起载,只能将盐包先卸在上码头,由纤夫将船拉过滩区后,再将盐包搬到下码头重新装船外运,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盘滩过坳”。古镇的构建是以山水为依托的。沿河建有三个古码头,开出了三条进出仙市的水上通道。街坊就河而建,其主要街道直通码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茶马古道的起点和终点,你知道吗?

全文共 392 字

+ 加入清单

茶马古道起点终点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就是:茶马古道的起点是西藏,终点是江苏。第二种说法就是:茶马古道的起点是西藏,终点是湖北。而且茶马古道全长有10000多里,是输送茶叶到西藏的道路。

茶马古道是从唐代开始,四川绵州、蜀州、邛州等地的茶叶慢慢的开始流入西藏地区,开始了藏族人民饮茶的历史,出现了茶叶开始送往西藏的道路。在唐代,青藏道是西藏地区与中原地区往来的主要交通道。唐代吐蕃王朝开始对外扩张,除南线争夺南沼外几乎都是经青海地区,北线争夺河西、陇右、西线争夺安西四镇,东线争夺剑南。

茶马古道这条道路就像是中国西南的一张大网,使得各民族的人民通过这一张网,加强了联系和沟通,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发展和融合,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

茶马古道的两条道路起点到终点分别是:西藏、青海、甘肃、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北京、河北、河南、江苏。还有一条道路是西藏、云南、四川、广西、湖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化林坪茶马古道

全文共 268 字

+ 加入清单

化林坪茶马古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化林坪茶马古道(泸定县)

在雅安通往泸定的路上,有一座化林坪,这个隐藏在崇山峻岭之间的偏僻村镇,百年之前曾是茶马古道上的繁华之地。古老的建筑凝聚着往日的辉煌。当时从雅安到康定,必须经过化林这道关隘,因而化林被康熙皇帝视为川康重镇,派五百兵驻守。随着人口增加,商贾云集,化林坪日益繁荣,这座被改建成小学的金花庙,曾经是一座华丽非常的戏台。茶马古道上的背夫们日夜兼程地翻过大相岭和飞越岭两座大山,他们的梦想正是赶到这里,看上一出轰轰烈烈的大戏。

保护范围:占地范围外延5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5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湘桂古道双牌段

全文共 345 字

+ 加入清单

湘桂古道(双牌段)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湘桂古道(双牌段)属省保古建筑类,它主要以泷泊镇观文口村卢公祠为核心,主要文物点分别有钱庄、进士宅第、商铺、布庄、私塾、古桥、古井、古石板路、弓背卵石路等。

据了解,湘桂古道(双牌段)现为双牌县第四处省保,此前,三处省保分别是阳明山古井、古塔、古石刻,江村访尧古民居,理家坪吴家大院古民居。

湘桂古道(双牌段)成功获批省保,不仅对于证实、订正、补充我省交通发展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古道沿线所留下的文物点对当今民众生活及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将有效促进地方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绿色产品的开发,对推动当地社会、经济、文物和旅游事业的发展将有着重要意义。

2019年,湘桂古道(双牌段)入选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观文口村:观文口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红旗渠全长

全文共 283 字

+ 加入清单

红旗渠总长度为1500公里,总干渠长为70.6公里。红旗渠位于河南安阳林州市,该工程开始于1960年2月,结束于1969年7月,历时近十年才全面完工。红旗渠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享有“世界第八大奇迹”和“人工天河”的称号。

红旗渠是一个人工修建的灌渠,林州地处河南与山西交界处,历史上干旱缺水问题极其严重。林县自然灾害频发有时甚至大旱连年,庄稼颗粒无收。1949年林县解放,县政府很快就组织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用水困难的问题,但是由于水源有限,仍然不能解决大面积灌溉的问题。直到1960年,林县人民才开始修建红旗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回峰岭古道

全文共 281 字

+ 加入清单

回峰岭古道为安吉县文物保护单位。

回峰岭古道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上墅乡龙王村石塔底自然村,时代为清康熙37年(1698年),类别为古遗址。

2010年10月,回峰岭古道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龙王村:龙王村地处浙北地区,位于安吉县上墅乡南部,是天目山脉东北部一个典型的山村,距县城25分钟车程,东接江南天池景区,徒步大岭古道半小时即可到达,南连董岭浙北大峡谷,倚天目山自然屏风,西镶报福镇,北融灵峰度假区,彰显画里龙王。是2007年由原龙王殿、东坞、西坞村合并组成,距离杭州80公里,距离上海230公里,区域位置优越,山地山林资源丰富,境内有罗董线和龙董线县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分类说明文:茶马古道

全文共 1781 字

+ 加入清单

茶马古道

今天人们所说的“茶马古道”,源自古代的“茶马互市”,即先有“互市”,后有运送茶马的“古道”。“茶马互市”是我国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以茶易马的一种传统的贸易形式,唐代文献中就已经有所记载。

到宋代,内地茶叶生产飞跃发展,其中一部分茶叶“用于博(注:换取)马,实行官营”,在四川的名山等地设置了专门管理茶马贸易的“茶马司”。宋朝统治者为什么如此重视“茶马互市”呢?当时契丹、西夏和女真等少数民族的崛起对两宋政权造成严重威胁,迫使朝廷同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保持友好关系,以便集中力量与西北少数民族政权抗衡。在这种情况下,“茶马互市”除了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额茶利收入以补充军费之需外,更重要的是既满足了国家对战马的需要,又维护了宋朝西南边境的安全。

那么,藏族为什么也很重视“茶马互市”呢?因为藏人非常喜欢饮茶。招待客人,首先端出来的就是茶;外出旅行,必带的也是茶;累了,饮几口热茶能消除疲劳;病了,饮一口浓茶能解毒去病;用煮过的茶叶喂牲畜,马吃了长膘快,牛吃了增加奶量。尤其是藏族平时食用肉、乳较多,喝茶可以解油腻、助消化。对于长期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的藏族来说,他们并不需要外界供给很多东西,但茶叶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

汉藏人民之间通过“茶马互市”建立起来的友谊,从唐、宋一直延续到元、明、清。元代为了加强对藏区的管理,在“茶马古道”沿线推行“土官治土民”的土司制度,把以“茶马互市”为主的交通线路定为正式驿路,并设置驿站。从此“茶马古道”既是经贸之道、文化之道,又是治藏安藏之道。

到了清代,“茶马互市”作为一种重要制度逐渐从历史地平线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边茶贸易”制度。藏族对茶叶的需求有增无减,对其他产品如丝绸、布料、铁器等的需求也开始增加;而内地对藏区马匹的需求虽然减少,却对藏区皮革、黄金,以及虫草、贝母等珍贵药材的需求大幅增加。这样,汉藏之间的贸易范围更加广泛;骡铃声声,马蹄阵阵,“茶马古道”沿线的民间贸易更加繁荣。

“茶马古道”作为连接内地与康藏地区的交通动脉,历经唐、宋、元、明、清,虽然最终消失,但它对促进康藏地区经济发展、加强汉藏民族融合、维护国家统一的历史作用不容低估。

1.文意把握:根据全文内容,简洁说明什么是“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品感受:试写出表示本文说明顺序的关键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要点概括: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第二、三两段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段落分析:第四段中说明元代在“茶马古道”发展史上重要举措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句理解――文中点明“茶马古道”重要作用和意义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内容探究――根据文章有关内容证明:“茶马古道”的说法不应该早于唐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茶马古道”是汉藏两族之间由于长期以茶易马而形成的贸易通道。或:“茶马古道”是由于汉藏民族间的“茶马互市”而形成的运送茶、马的交通路线

2.唐代、宋代、元代、清代(或唐代、到宋代、元代、到了清代)

3.宋朝统治者和藏族重视“茶马互市”的原因

4.在“茶马古道”沿线推行“土官治土民”的土司制度,把以“茶马互市”为主的交通线路定为正式驿路,并设置驿站。

5.它对促进康藏地区经济发展、加强汉藏民族融合、维护国家统一的历史作用不容低估。

6.文中说“古道”晚于“互市”,文中又说到唐代文献中只对“茶马互市”有所记载,所以“茶马古道”的说法不应该早于唐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安宁古道

全文共 307 字

+ 加入清单

安宁古道为安化县文物保护单位。

安宁古道

地址: 安化县大福镇夏家村

时代:清代

类型: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保护范围:以古道址外缘为起点,四向各至30米处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处四向各外延50米

公布日期: 安政发﹝2011﹞22号2011年7月

大福镇:大福镇是安化县东部的中心集镇之一,辖73个村(居委),总面积226平方公里,总人口5万。近年来,该镇树立“经营城镇”的理念,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思想,通过招商引资,由安化县广安房地产有限公司和大福镇政府投资2000万元联合开发建设大福镇集贸市场。工程占地16亩,于2003年8月动工,经过一年多的紧张施工,目前已经基本竣工,共建成门面108个,商住房110。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茶马古道-贡井老街盐道

全文共 651 字

+ 加入清单

茶马古道-贡井老街盐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贡井老街盐道坐西南向东北,始建于清初,全长166米,宽4米,占地面积664平方米,是为发展盐业而修建的主要街道。街道两侧是商住型店铺,前商后宿连缀成街面,几百年街道石板未改变,部分房屋结构风貌大改。老街自建成以来一直是连接河街至筱溪街的通道,是贡井政治、经济、盐业兴衰发展的重要见证,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贡井老街全长百余米左右,宽不过10米。街面道路用菱形石板铺就,古朴大方。街两边多为两层木结构的青瓦房。街下端有五十梯石阶,与最古老的河街相连。当年,河街生产的盐有许多是人挑或马托,从五十梯上来,通过整个老街再往西去。清朝时期,在五十梯与老街的结合处,设过关卡。官府派人在关卡处,对运出的盐进行验票盖章才放行,否则视为私盐没收。因此,当地人常说这里是古盐文化的发祥地,是早年的盐马古道。

陆路古盐道发端于贡井老街。一条石板路,南下过平桥、济元桥向沿滩、富顺;东向经中桥和原下桥穿谢家松林越土地坡至自流井;北上沿河街达威远、内江,至川中、川北各地;西去穿今旭川中学经艾叶、荣县至乐山。西行之路尤为重要,是川盐(自贡盐)靠马帮的驮马运向四川西南部,进雅安入康藏或经西昌向滇黔的古盐道的起点。在川、康、滇、黔各地的边民和少数民族,千百年来赖以生存的“巴盐”便是从这条古盐道源源不断地送去的。至今凉山的彝族、康藏的藏族,无人不知“自贡”,人人说起自贡的“锅巴盐”便啧啧称赞,盐也因此而在西南称为“盐巴”。盐马古道也因此与古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并称古商贸易“三大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麻线堡址、麻线岭古道

全文共 373 字

+ 加入清单

麻线堡址、麻线岭古道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麻线堡址、麻线岭古道

时代:明、清

地址:延安市黄龙县白马滩镇、柏峪乡、圪台乡、石堡镇

保护范围:(1)麻线堡址:麻线堡寨墙四周外延500米,(2)麻线岭古道:古道两边各向外延伸20米。

建设控制地带:(1)麻线堡址:A区四面外延200米,(2)麻线岭古道:A区外延30米。

2014年,麻线堡址、麻线岭古道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白马滩镇:陕西省白马滩镇位于黄龙县的东部,南邻合阳县,东面邻接韩城市,南北两面均是连绵的青山。全镇总面积15平方公里,分为17个自然村小组,共1523户,总人口6759人。在镇管理区内,有国家级保护动物禢马鸡及其它珍贵动物. 2002年4月,以白马滩镇为中心的白马滩中学和白马滩小学都相继落成,成为黄龙县的第二大教学园区--白马滩教学园区.白马滩中学教学质量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阿瓦提丝绸古道

全文共 508 字

+ 加入清单

导 游 阿克苏和田河风景河段位于塔里木盆地西部,是南北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河流,被称为“阿瓦提丝绸古道”。流域区干旱、少雨、温差大,7月最高温达43.7℃,1月最低为-28.9℃。介 绍 和田河是唯一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穿过的河流,全长1127公里,其上游由两条支流构成,一条是玉龙喀什河,一条是喀拉喀什河,均发源于昆仑山,两河在阔什拉什汇合后始称和田河,和田河下游为典型的平原游荡型河流,河床宽浅,河流曲折婉蜒,多心滩、边滩,以灰杨、胡杨为主的天然林沿河两岸呈带状分布,野生动物时常出没,宽阔的河床每年洪水过后便成为沙滩地,受风力吹扬,流沙荡漾呈波浪纹,在烈日的照耀下,远远望去,似碧波荡漾的河水。

每年6~8月为汛期,和田河下泄的洪水可穿越沙漠入塔里木河,此时为漂流的最佳时机。和田河是沟通塔里木盆地南北交通的绿色走廊,其军事和经济地位十分重要。千百年来,商贾行旅、或车马、或驼驮,由阿瓦提到和田,再转疏勒,它是连接阿瓦提绿洲与墨玉、和田绿洲的纽带,成为丝稠古道的重要通衢,起到了中原与西亚文化、经济交融的桥梁作用。

和田河夏季洪水期,可进行漂流和狩猎活动,而冬季河床裸露,是汽车越野拉力赛的绝佳时机。

新疆阿克苏市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杨林古道

全文共 580 字

+ 加入清单

杨林古道

起讫(途径)地点:下庄村(红军炮台)、红军墓、银岭关、壕岭关、号岭红豆杉古树。

总长度:15公里

概况及主要特点:银岭关--壕岭关古道路位于浙江省开化县杨林镇,毗邻浙赣交界处,距县城50公里。开化历代设有多处关隘,仅杨林镇范围内,在地势险要山口,就有白沙关、小关、银岭关、犁岭关、菱塘关、歇岭关、霞关等处,垒砌石城,警戒戍守,而银岭关、壕岭关是目前保存较为完整的旧关隘遗址。银岭关、壕岭关分别位于下庄村与号岭村,两关古时相通。杨林古道关口遗迹对研究古代军事设施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更是一处沟通历史、走进森林、野外体验、森林沐浴等休闲养生不可多得的森林生态文化景观。古道廊道森林覆盖率85%以上,森林茂密,古关口保存完整。古道沿线有炮台、红军墓、银岭关、壕岭关、号岭红豆杉古树及茂密森林等景观。目前,下庄村至红军墓、银岭关和号岭村至壕岭关古道在修复,其他古道待修复。

信息来源:浙江省林业局

杨林镇:开化县辖镇。1950年设杨林乡,1958年建公社,1983年复置乡,1987年更名东坑镇,1992年复改杨林镇。位于县境西南部,龙山溪南岸,距县城27.7公里。面积139平方公里,人口1.5万。衢(州)婺(源)公路过境。辖东坑口、下庄、号岭、平川、狮山、蕉坑、新源、叶南坞、桥头、云头、蕉坑口、荷村、柏林、霞光、高畈、杨林、友好、青峰、川南20个村委会。县重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