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初中世界之最地理知识【热门20篇】

近代历史上的“欧洲奇迹”,或者说西方世界在近代的兴起,早已是一个世人皆知的历史史实了。那么,初中世界之最地理知识是什么?下面就由问学吧小编告诉大家初中世界之最地理知识吧!

浏览

4149

文章

99

初中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世界的气候

全文共 922 字

+ 加入清单

世界气候

第一节、天气和气候

1、天气指某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特点是多变。如:狂风暴雨、风力大等。

2、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状况。特点是有相对的稳定性。如:炎热干燥,冬冷夏凉等。

3、识记常用的天气符号,会读简易天气预报图。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

1、气温:⑴、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气温逐渐降低;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气温不同。

⑵、北半球一年当中平均气温最高是七月,最低是一月;南半球则相反。

2、降水:

⑴、降水的三种形式: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

⑵、世界上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赤道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中纬度内陆地区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

3、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

⑴、气候资料用表格,坐标图和等值线图等表示。

⑵、举例说明。

第三节、影响气候的因素

1、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海陆分布、地形地势、人类活动等。

2、地球的运动(见下表)。

3、地球上五带的划分:

⑴、热带:回归线之间23.5°N—23.5°S(太阳光有直射);

⑵、北温带: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23.5°N—66.5°N(有四季变化);

⑶、南温带: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23.5°S—66.5°S(有四季变化);

⑷、北寒带:北极圈内66.5°N—90°N(有极昼、极夜);

⑸、南寒带:南极圈内66.5°S—90°S(有极昼、极夜);

注:从五带分布来看,非洲最热,南极洲最冷。

4、海陆分布:纬度相同地方,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则相反。

5、地形、地势的分布:

⑴、不同的地形区,气温不相同。如:安第斯山脉东西两侧的降水和气温则不相同。

⑵、随地势升高,气温降低。一般情况下,地势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

6、人类活动可以影响局部地区气候。如:人工造林、修建水库和灌溉工程等。

第四节、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1、热带气候:

2、亚热带季风气候:

3、温带气候:

4、寒带气候:

⑴、高山高原气候: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山地高原,气温较低,降水较少,自然景观的垂直变化显著为基本特色。

⑵、极地气候:①、苔原气候:亚欧大陆和北美洲的北冰洋沿岸,终年严寒,分布有苔藓和地衣等。

②、终年严寒。主要分布北极地区和南极洲,无植物生长。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初中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高纬度

全文共 368 字

+ 加入清单

地理学意义上的高纬度,一般是指地球表面人为界定的纬度位置。它是刻画太阳辐射分布的重要参考术语。

由太阳辐射引发的大气环流,网带等现象,是其进行窠定的重要内容,由此形成的各种气候变化和现象等,是其反应的重要任务。

为了粗略了解地球的表面位置,人们常常需要利用高纬度表达对地理现象认识。人们一般把地球表面的纬度按照纬度范围进行三等份。

纬度数在赤道到南北纬度30度的范围称为低纬度,在30度到60度的范围称为中纬度。高纬度就是指从南北纬度60度开始到南北两极点90度的范围。

高纬度的一个主要地理特征表现是气候方面特别寒冷,由于引发的各种地貌现象如南极冰川,特殊生物等。另外,极昼极夜现象等。

总结:高纬度地区的特殊地理位置,导致其所具有的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与其它纬度带明显不同。其形成的气候,自然环境等地理要素差异显著。自然资源和生物资源相对较少。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初中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全文共 235 字

+ 加入清单

北极地区南极地区

1、北级地区

⑴、北极圈以北的地区,包括北冰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一些岛屿(世界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北极地区图在世界地理(下册)P58)。

⑵、北极地区的土著居民是因纽特人(黄种人)和拉普人。

2、南极地区

⑴、包括南极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和陆缘冰,还包括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和南印度洋部分(南极地区图见世界地理(下册)P59)。

⑵、极地气候特点:酷寒,干燥、烈风。

⑶、极地动物:南极的企鹅,北极的北极熊等。

⑷、中国在南极的两个科学考察站:长城站和中山站。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初中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欧洲东部

全文共 436 字

+ 加入清单

欧洲东部

(一)范围和国家

1.范围:欧洲东部西起波罗的海东岸,东到乌拉尔山,北起北冰洋,南到黑海、高加索山之间欧洲部分。北亚:指亚洲北部属于俄罗斯的领土部分。2.国家分布:3.独联体总部设在明斯克

(二)俄罗斯

1.自然概况(1)地形:较平坦,以高原、平原为主,组成: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

(2)气候特征: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促温暖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草原气候(3)河湖:河流:伏尔加河,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湖泊:世界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4)资源:石油、天然气、煤、森林、水能、铁矿、有色金属等。

2.经济概况(1)工业:以重工业为主,四大工业区:以莫斯科、圣彼得堡为中心的两大工业区,新发展的乌拉尔工业区和新西伯利亚工业区(2)农业:不稳定,谷物需进口,东欧平原和顿河流域为主要农业带

3.城市与交通(1)交通以铁路为主:西伯利亚大铁路、贝阿铁路(2)主要城市:莫斯科—首都、最大城市圣彼得堡、符拉迪沃斯托克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初中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刚果盆地

全文共 442 字

+ 加入清单

刚果盆地位于下几内亚高原、南非高原、东非高原及低小的阿赞德高原之间,大部在扎伊尔境内,西部包括刚果及中非的部分领土

湖缘侵蚀作用

1、原受断层作用陷落而形成低地。

2、因周围高原完整,形势封闭,后因多雨而逐渐积水成湖。

3、而后湖水逐渐侵蚀边缘,致湖水外泄出露形成。由于采伐过度,非洲仅存的这片横穿非洲中部的原始森林正以惊人的速度消减。上世纪初,非洲热带雨林资源还极其丰富,是仅次于拉丁美洲的世界第二大热带雨林区,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而现在已不到10%。联合国粮农组织最近的调查结果显示,该地区森林采伐速度已经超出森林再生能力的极限。第一届保护中部非洲地区森林生态系统首脑会议是1999年3月在喀麦隆首都雅温得召开的。会议通过了关于森林保护的《雅温得宣言》。2000年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呼吁国际社会提供技术和资金援助,帮助中部非洲国家实施《雅温得宣言》。

总结:2002年9月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的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上倡议的“伙伴计划”,也包括保护中部非洲刚果盆地自然资源计划。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初中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梵蒂冈

全文共 750 字

+ 加入清单

梵蒂冈是一个宗教领袖制国家,梵蒂冈的元首即教宗,教宗选举上选举产生的,任期可达终身。

梵蒂冈位于欧洲,地理坐标(41°54′10″N,12°27′11″E)《面积0.44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国家,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由于四面都与意大利接壤,故称“国中国”。同时也是全世界天主教的中心——以教宗为首的教廷的所在地。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城西北边的梵蒂冈高地上。领土包括圣伯多禄广场、圣伯多禄大殿、宗座宫、教宗避暑胜地(冈道尔夫堡)和梵蒂冈博物馆等。国土大致呈三角形,除位于城东南的圣伯多禄广场外,三面都有城墙环绕。它地处台伯河右岸,以四周城墙为国界,另外,有一条“密道”从著名的圣天使堡通向梵蒂冈城内。

简而言之,梵蒂冈城,是梵蒂冈的首都,亦即国家,故曰“城国”。

早在公元4世纪,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大帝就在罗马城西北角耶稣门徒圣伯多禄殉难处建立了君士坦丁大教堂以志纪念。到了15至16世纪,君士坦丁大教堂被改建成如今的圣伯多禄大殿,成为天主教会举行最隆重仪式的场所。

公元756年,法兰克王国国王丕平把罗马城及其周围的区域送给教宗(教会史上称为“丕平献土”),后来成为西欧教会和政治生活的中心,在意大利境内成立了以罗马为首都的教宗国,直辖领土面积达4万平方公里以上。

身为教宗国首府的罗马城面临统一在即,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以身为“教会的保护者”的名义出兵保护罗马城。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拿破仑三世把驻在罗马的军队调回本国,使得意大利王国的军队得以顺利开进罗马城,意大利的统一正式完成,而教宗被迫退居罗马城西北角的梵蒂冈宫中;之后历代教宗均敌视新的意大利王国,甚至不准信徒参与意大利王国的公职。

总结:规定从同年7月起成为独立的城市国家。国名全称就叫梵蒂冈城国。梵蒂冈为永久中立国,其国土神圣不可侵犯。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初中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加勒比海气候

全文共 633 字

+ 加入清单

加勒比气候

中美的多数河流都流入加勒比海,但南美的大部分河流都汇合于奥里诺科河,并于西班牙港的正南流入大西洋。

海区大部分位于北纬10°~20°间,属热带气候,全年盛行东北风,高温、潮湿,大气处于不稳定状态。每年6~11月中、北部出现热带风暴,9月最频,风速可超过33.5米/秒,平均每年出现8次,给航运造成不利影响。

海区的海流是由通过小安的列斯群岛后形成的大西洋北赤道流和南赤道流各一部分汇合形成的强大暖流,以28~83厘米/秒速度自东向西流贯整个加勒比海,最后从尤卡坦海峡流入墨西哥湾。由于海区纬度低和暖流影响,海水表层水温高,常达27~28℃,冬夏季变化幅度小,介于25.6~28.9℃。

高温利于浅滩和火山岛基座上繁殖珊瑚虫,因而海区分布着众多的珊瑚礁和珊瑚岛。加勒比海尤其是南美大陆西北部沿海受离岸风影响形成上升流,把海中营养物质带到表层,适宜浮游生物和鱼类繁育,成为拉丁美洲重要渔场,盛产金枪鱼、海龟、沙丁鱼、龙虾等。海区南部是石油产地。

加勒比海是中美与南、北美洲交通、贸易航线的必经海区,自1920年巴拿马运河开通以后,又成为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重要海上通道,大大促进了加勒比海沿岸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主要港口有加拉加斯(委内瑞拉)、科隆(巴拿马)、金斯敦(牙买加)和威廉斯塔德(荷属安的列斯群岛)等。

总结:加勒比地区植被一般为热带植物。珍禽异兽种类繁多。旅游业是加勒比经济中的重要部门,明媚的阳光及旅游区,已使该地区成为世界主要的冬季度假胜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初中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大洋盆地

全文共 645 字

+ 加入清单

大洋盆地位于大洋中脊与大陆边缘之间,它的一侧与中脊平缓的坡麓相接,另一侧与大陆隆海沟(太平洋型大陆边缘)相邻。

大洋盆地被海岭等正向地形所分割,构成若干外形略呈等轴状,水深约在4000~5000米左右的海底洼地,称海盆。宽度较大、两坡较缓的长条状海底洼地,叫做海槽。海盆底部发育深海平原、深海丘陵等地形。

深海平原是起伏的玄武岩基底被厚沉积物披盖而成,坡度小于千分之一。除赤道生物高产带外,深海平原的形成多与源自大陆或岛屿的浊流沉积物的大面积铺盖有关。通常分布于邻接大陆隆处。若盆底沉积物无几,则为熔岩流或岩盖组成的深海丘陵,有的个体呈小型盾状火山,起伏为几十至几百米。

深海丘陵常分布于深海平原向大洋中脊一侧。太平洋边缘展布着海沟,浊流沉积等陆源的物质难以越过海沟输送到洋盆区,来自上覆水层的远洋沉积一般为量有限,不足以铺覆成深海平原,故太平洋中深海丘陵约占洋底面积的80~85%。而大西洋中深海平原却十分发育。

长条状的海底高地称海岭或海脊。洋盆中的海岭几乎没有地震活动,叫无震海岭。海山多属火山成因,有些海山孤立地散布于洋盆中,规模巨大露出水面的构成火山岛。

还有些海山出现平坦的顶面,称平顶海山,顶面水深数百米至2000余米不等,是火山岛被海蚀作用削平后沉没而成。三大洋内还散布着宽缓的海底高地,称海隆,如百慕大海隆。

总结:一些顶面平坦,四周边坡较陡的海台(也称海底高原),或由熔岩堆积形成,或具有花岗岩基底,后者亦称微型陆块,如印度洋中塞舌尔群岛所在的马斯卡林海台。海台在印度洋中最为发育。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初中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北冰洋表层环流

全文共 498 字

+ 加入清单

海冰南界不固定,随着水文气象条件的变化,往往能变动几百公里。在风和海流的作用下,浮冰可叠积并形成巨大的浮冰山。

如果说潮汐是大海的脉搏,那么海水的环流就是大海的生命。在北冰洋表层环流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两支海流:一支是大西洋洋流的支流——西斯匹次卑尔根海流,这支高盐度的暖流从格陵兰以东进入北冰洋,沿陆架边缘作逆时针运动;另一支是从楚科奇海进来,流经北极点后又从格陵兰海流出,并注入大西洋的越极洋流(东格陵兰底层冷水流)。它们共同控制了北冰洋的海洋水文基本特征,如水团分布,北冰洋与外海的水交换等。

此外,挪威暖流和北角暖流的作用也不可忽视。据最新统计的观测数据,大西洋洋流每年向北冰洋注入72000k?海水,北太平洋海流注人30000k?海水,而周边陆地的河流注入4400k?淡水。这样,北冰洋的洋底冷水流就必须以每年10.5万k?的规模,经过深2700m,宽450km的弗拉姆海峡涌入北大西洋。这些北冰洋洋流对于北极及周边地区的气候特征及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影响。

总结:北冰洋海冰形成的浮冰山与来自格陵兰等岛屿的冰川及冰架形成的冰山一起,随海流进入大西洋或阿拉斯加外海,个别冰山可向南漂移到北纬40°。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初中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大洋环流形成

全文共 1097 字

+ 加入清单

大洋中的海水从来都不是静止不动的。它像陆地上的河流那样,长年累月沿着比较固定的路线流动着,这就是"海流"。

不过,河流两岸是陆地,而海流两岸仍是海水。在一般情况下,用肉眼是很难看出来的。世界上最大的海流,有几百公里宽、上千公里长、数百米深。大洋中的海流规模非常大。海流并不都是朝着一个方向流动的。在北太平洋,表层有一个顺时针环流外;在南太平洋也有一个方向相反的环流。它们由南赤道流、东澳大利亚流、西风漂流和秘鲁海流组成的反时针方向的环流。在大西洋的南部和北部也各有一个环流,模样大体与太平洋相仿。北大西洋环流由北赤道流、墨西哥湾流、北大西洋流和加那利海流组成;南大西洋环流由南赤道流、巴西海流、西风漂流和本格拉海流组成。印度洋有点特殊,只在赤道以南有个环流,位于印度洋中部赤道以北,洋域太小,又受陆地影响,形不成长年稳定的环流。由于季节不同,印度洋北部的海流方向,随着季风改变,夏季是自东向西流,并在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形成两个顺时针的小环流;冬季则相反,海流由西向东流。北冰洋由于位置特殊,又受大西洋海流的支配,也只形成一个顺时针的环流。

大洋环流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风、大洋的位置、海陆分布形态、地球自转产生的偏向力(称为科氏力)等都施加了影响,可以说是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风不仅能掀起浪,还能吹送海水成流。常年稳定的风力作用,可以形成一支长盛不衰的海流。经久不停的赤道流,就是被信风带吹刮的偏东风而形成的。稳定的西风漂流,则要归功于强有力的西风带。所以,有人把海洋表层流,称为"风海流"。但是,大洋环流形成的"环",却不能把功劳都记在风的账簿上,大陆的分布和地转偏向力的作用,都占着重要的位置。当赤道流一路西行,到了大洋西边缘时,被大陆挡住了去路,摆在面前的只有两条出路,一是原路返回东岸,二是转弯。但是,因为"后续部队"浩浩荡荡,源源不断地跟进来,全部返回是不可能的,只好分出一小股潜入下层返回,成为赤道潜流;其余大部分只得拐弯另辟他途,继续前进。注哪里转弯呢?这时,地转偏向力帮助了它。在北半球,海流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便向右转,在南半球则使它向左转。加上大陆的阻挡,水到渠成,海流便大规模地向极地方向拐弯了。在海流向极地方向进军途中,地转力一刻也不放松,拉偏的劲头越来越足,到纬度40度左右时,强大的西风带与地转偏向力形成合力,使海流成为向东的西风漂流。

总结:同样的道理,西风漂流到大洋东岸附近,必然取道流向赤道,从而完成了一个大循环。由于季节不同,印度洋北部的海流方向,随着季风改变,夏季是自东向西流,并在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形成两个顺时针的小环流;冬季则相反,海流由西向东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初中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伊拉克交通

全文共 681 字

+ 加入清单

伊拉克地处美索不达米亚,是世界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奉行中立、不结盟政策,但由于入侵伊朗和吞并科威特而在国际上陷于孤立。

交通运输

公路

伊拉克国内交通运输以公路为主。公路网遍布全国,总长3.97万公里,多数建于1991年之前。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公路遭受严重破坏,战后多数得到修复。

铁路

总长2027公里,主要有以巴格达为中心的三条干线:巴格达-基尔库克-埃尔比勒线,巴格达-摩苏尔-土耳其线,以及前苏联援建的巴格达-乌姆盖斯尔港线。2000年8月,伊叙之间的铁路恢复通车。2001年7月,伊土(耳其)20年来首次开放铁路运输业务。

水运

共有各类船只35艘,总吨位79.1万吨,内河航线总长1015公里,主要有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和夏台阿拉伯河及人工运河(萨达姆河)等部分水道。主要港口有乌姆盖斯尔港(年吞吐量500多万吨)和贝克尔港,贝克尔港为大型输油港,年输油能力84万吨。2003年伊拉克战争结束后,乌姆盖斯尔港被立即用于接收国际人道主义救援物资。同年6月,该港向商船开放。

航空

海湾战争期间,伊通讯设施破坏严重,加上美英两国在伊南北设立“禁飞区”和“安全区”,对伊进行持续军事打击,伊民航业务长期中断。2000年8月,伊重新开放关闭长达10年之久的巴格达国际机场,与埃及通航。11月,伊恢复巴格达至南部城市巴士拉和北部城市摩苏尔的国内航线。2003年,受伊拉克战争影响,伊拉克航空业再度陷于瘫痪。2004年开始恢复部分国际航线。

总结:西方音乐在伊拉克的流传越来越广,许多人到欧美学习音乐,并运用西方音乐的创作技巧来创作本民族的音乐。同时,在伊拉克还成立了国家交响乐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初中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高原

全文共 654 字

+ 加入清单

高原海拔高,气压低,氧气含量少,利用这一低压缺氧环境,可提高人体的体力耐力素质,故其成为体育界耐力训练的“宝地”。

1968年第1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高原城市墨西哥城举行,来自非洲高原的运动员,囊括了中长跑和马拉松的5项冠军及5项亚军、2项第三名的好成绩。

另外高原地区接受太阳辐射多,日照时间长,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高原区水的沸点低于100℃,如用普通饭锅煮饭,则会夹生。

高差小是高原与山脉的不同之处,尽管其产生方式可以相同。不过,高原地区易受河流和冰川的侵蚀。

古老的褶皱山系受到侵蚀之后,隆起成为高原,于是开始再一次经受侵蚀作用。例如︰比利时的亚耳丁、斯堪的那维亚的菲耶尔德(Fjeld)高原以及阿帕拉契山系内的阿利根尼-坎伯兰高原。在其他地方,切割作用更加彻底,所以原始的高原表面几乎没有什么残馀。这种原始表面是从一致的峰高推断出来的,所以,对于是否有这样的侵蚀面存在,已经在地貌学者当中引起了争论。苏格兰高地就是这样一个地区,那里已假定有原始侵蚀面,但个别几个平面是否存在常有争论。除了对选定侵蚀面提出问题以外,隆起的地区还可能经历过严重的翘曲作用,因而我们无法肯定是先前的一个海拔低的平原隆起的结果。

在干旱和干旱地区,切割作用常导至形成平板状地体,尤其是如有坚固的盖顶岩石存在的话。这就是美国西南部典型的边疆景色,那里的原始地面已被侵蚀成为台地和地垛(较小的平顶山)。由于地势高,高原常造成其独有的局部气候。

总结:在盆地和山脉地形中,高度连同周围大山造成的遮雨效应一起发生作用,产生出乾旱和半乾旱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初中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东亚岛国日本

全文共 661 字

+ 加入清单

日本

1、东亚岛国: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领土由北海道、本州(最大)、四国和九州四个大岛及附近的3900个岛屿组成。首都是东京。

2、多山的地形:

⑴、地形特点:以山地丘陵为主(占3/4),平原面积狭小(关东平原最大)。

3、日本多火山、地震。富士山是一座活火山。

(1)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

从板块构造学说来说,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也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2)火山能带给人们灾难,但是在非活动期间,可以为人类造福吗?

火山爆发后沉降下来的火山灰是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火山在非活动期间,可以开辟为旅游地和地学科研基地。

4、温湿的气候(北部——温带季风气候.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海洋性特征明显。

5、发达的经济:

⑴、加工贸易型经济:原料燃料依靠进口,产品依靠出口。

⑵、日本工业分布: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狭长的地带。原因:多优良港口,交通便利。有利于进口原料和燃料,出口工业产品;这里也是城市和人口集中地,是国内最大的消费地。

⑶、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有利条件:日本有丰富的人力资源,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岛国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等有利条件,进口原料,出口工业产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不利条件:日本地域狭小,资源贫乏,需要从国外进口,经济对外依赖严重。世界一旦发生经济危机,必然使日本的经济受到沉重的打击。

6、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⑴、日本民族构成单一,大和民族占绝对优势。

⑵、日本文化具有东西方兼容的典型。

⑶、日本的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中国与日本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初中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大陆边缘

全文共 623 字

+ 加入清单

大陆边缘为大陆与洋底两大台阶面之间广阔的过渡地带洋底有高耸的海山,起伏的海丘,绵长的海岭,深邃的海沟,也有坦荡的深海平原。

前者由大陆架、大陆坡、大陆隆三单元构成,地形宽缓,见于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南极洲的大部分周缘地带;后者陆架狭窄,陆坡陡峭,大陆隆不发育,而被海沟取代,可分两类:海沟-岛弧-边缘盆地系列和海沟直逼陆缘的安第斯型大陆边缘,主要分布于太平洋周缘地带,也见于印度洋东北缘等地。

大陆架是滨临海岸、向海缓斜的浅海地带。陆架外缘水深多为100~200米,这里坡度发生明显转折,下延为陡斜的大陆坡。大陆坡是地球上最绵长、壮观的斜坡,其上有深刻的海底峡谷,主要由浊流冲刷而成,为陆源沉积物输入深海底的重要通道,峡谷口外常有沉积物堆积成的海底扇。大陆坡向下或过渡为大陆隆(在大西洋型大陆边缘),或陡降至深海沟(在太平洋型大陆边缘)。

大陆隆是大陆坡麓部,由沉积物堆积成的和缓坡地,向洋侧,过渡为坡度更缓的深海平原。海沟约比相邻的大洋盆地深2~4公里,横剖面呈不对称的V字形,其陆侧斜坡较陡,洋侧斜坡较缓。洋侧坡过渡为大洋盆地处,有时发育与海沟平行延伸的宽缓的外缘隆起,高出深海平原约500米。岛弧陆侧为弧后盆地(也称边缘盆地),水深浅于大洋盆地,与相邻的岛弧和海沟组成统一的沟-弧-盆体系。

总结:另有些大陆边缘地形复杂,为交替出现的盆地和岭脊,称大陆边缘地,如南加利福尼亚岸外。陆架以外水深较大的台阶,称边缘海台,如美国东南岸外的布莱克海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初中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东亚

全文共 289 字

+ 加入清单

东亚

(一)概述

1.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侧。

2.国家:中国、朝鲜、韩国、蒙古、日本

3.地形特征: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和岛屿;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多高原、山地,东部沿海多平原和丘陵,半岛、岛屿上多山地和丘陵;主要大河向东注入太平洋

4.气候特征:(1)季风气候显著成因:海陆热力差异类型:亚热带季风、温带季风(2)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中国西北部、蒙古特点: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全年干燥少雨(3)东西部气候差异:东部气候海洋性明显,向西大陆性增强。

5.人口和居民:人口主要分布于沿海平原居民:大多数为黄色人种民族6.经济:东西部差异显著,东部自然条件优越,工农业发达,西部气候干旱,牧业为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初中世界地理必背知识点:日本九州岛

全文共 734 字

+ 加入清单

九州岛的海岸线曲折多弯,聚集不少零碎岛屿,全岛河流短促、多山而少平地;而中部的熊本县,是世界上最大的火山口阿苏山所在地。

由于整个日本群岛位处于欧亚大陆板块和菲律宾板块之间,这两个活跃板块活动令九州以至全日本的地形显得破碎。九州岛的海岸线曲折多弯,聚集不少零碎岛屿,全岛河流短促、多山而少平地;而中部的熊本县,是世界上最大的火山口阿苏火山所在地。

南部为亚热带气候。九州以热带植物和雨量丰沛闻名。岛上有世界最大活火山口阿苏山,还有阿苏、雾岛屋久、云仙天草国立公园和著名温泉疗养地别府。北部为筑紫山地,山地低矮平缓,海拔500米左右,多盆地、平原。南部地势高峻,九州山脉纵贯,主峰祖母山海拔1758米。温暖多雨,年平均气温13~16℃,年降水量1500~2500毫米。河流多急流,水力资源较丰富。森林较多,森林面积约占全岛面积的1/5。全岛火山分布较广,有著名的阿苏山、雾岛山火山群。海岸线曲折,多海湾、岛屿、半岛。南部以农业为主,畜牧业、蔬菜、水果和渔业发达。煤炭资源较丰富,产量居全国前列。

主要城市有北九州(综合工业城市)、福冈(商业中心)和长崎,大城市有北九州、福冈、熊本、长崎和鹿儿岛等。。包括九州本岛上的大分县、宫崎县、福冈县、佐贺县、长崎县(含五岛列岛和对马岛)、熊本县和鹿儿岛县(含大隅诸岛和奄美群岛)等7县。制造业以钢铁、化学、造船工业等为主,其核心地区为北九州工业地带。70年代以来,电子工业迅速发展,有“硅岛”之称。九州岛目前是日本高科技产业的主要集散地。

总结:九州岛,日本第三大岛。位于日本西南端,东北隔关门海峡与本州岛相对,东隔丰予海峡和丰后水道与四国岛相望,东南临太平洋,西北隔朝鲜海峡与韩国为邻,西隔黄海、东海与中国遥对。

编辑推荐:日本知识点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初中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东亚地势

全文共 521 字

+ 加入清单

东亚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侧,主要包括中国,蒙古,朝鲜,韩国,日本5个国家。地形地势为西高东低。有典型的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地势

东部为典型的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特别是稻谷的生长;濒临太平洋,渔业资源丰富(西太平洋渔场是世界主要渔场之一),多天然良港,利于渔业和对外经济的发展;水力资源丰富。

亚欧大陆的东缘,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地势西高东低,多山;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与环太平洋地震带交汇处,多火山、地震;东临太平洋,夏秋季节常受台风侵袭。

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北邻俄罗斯,南临太平洋,西邻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

东部:临海,海岸线曲折,多岛屿和半岛;

范围:中国东部沿海、朝鲜、韩国、日本、蒙古。

地形:以平原为主,间有丘陵,河湖众多。

气候:湿润,季风气候典型。

经济:多港口,交通便利,城市众多,经济发达。

西部:远离海洋;

范围:中国西部内陆,蒙古。

地形:多高原、山地,多内流河湖。

气候:干燥,大陆性气候明显。

经济:经济较东部落后。

总结:东部临海,海岸线曲折,多岛屿和半岛。地形多平原、丘陵。西部远离海洋,地形多高原、山地。大河多自西向东,流入太平洋,主要有长江、黄河、鸭绿江、图们江等。自然资源丰富,以有色金属为最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初中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褶皱山

全文共 573 字

+ 加入清单

褶皱山是地表岩层受垂直或水平方向的构造作用力而形成岩层弯曲的褶皱构造山地。新构造运动作用下形成高大的褶皱构造山系是褶皱地貌中最大的类型。

褶皱山

褶皱山(foldedmountain)由褶皱岩层构成的山岳地形。这种地形分布广泛。原始的褶皱山是背斜岩层构成山,向斜岩层构成谷,这种地形称为顺地形。但是随着山岳的不断破坏,背斜因顶部岩层软弱,易剥蚀而形成谷地,原来的向斜岩层形成的凹地则因岩层坚硬反而变成山岭。这种地形称为逆地形(或地形倒置)。

顺地形的破坏和逆地形的发育既取决于外力作用的强度和地貌演化的阶段,也取决于褶皱构造本身的产状特点和软硬岩层的组合情况。背斜山的保留条件是:褶曲舒缓,起伏不大,坚硬岩层厚,软弱岩层薄。向斜山的发育条件是,褶曲陡峻,起伏很大,软弱岩层厚、坚硬岩层薄。褶皱山往往沿褶皱方向延伸,其分布和褶皱轴一致。即地形的起伏却和岩性密切相关。

褶皱山的地貌因褶皱形式而异。当线状褶曲呈平行排列时,在地貌上表现为岭、谷相间平行排列分布的地形,例如川东的平行岭谷区。在短轴褶曲中褶皱山多呈雁行式排列,短轴的背斜和向斜交替组成倾伏褶曲,在地貌上表现为“之”字形山脊。

总结:中国宁夏南部褶皱山地的弧形顶突向东北,层面倾向西南,第三纪地层向东北推挤或仰冲断层为压性、压扭性,西北段为左旋水平运动。宁夏南部褶曲山地成因与青藏高原隆起有密切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初中世界地理必背知识点:巴西

全文共 595 字

+ 加入清单

巴西

72、巴西位于南美洲,东临大西洋,西与安第斯山脉相接壤,大部分位于赤道~南回归线之内(因此气候以热带气候为主)是南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

73、地形:以平原(亚马孙平原)和高原(巴西高原)为主

74、亚马孙平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受热带雨林气候影响,终年高温多雨,形成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世界动植物王国”、“地球之肺”之称)。

75、巴西高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气候以热带草原为主,全年气温较高,有着明显的干湿季区分。(为巴西的畜牧业发展提供了条件,如:牛肉大量出口)

76、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自西向东注入大西洋。

其水量丰富的原因:a、支流多,且多分布于赤道南北;b、流域面积广;c、南、北、西部比较高的地形,加之风向的影响,使这个区域易形成地形雨、对流雨,因此水量特别丰富。

77、巴西是南美洲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A、拥有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B、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生产国和出口国,蔗糖、香蕉、剑麻产量居世界首位,及牛肉等)

78、铁矿的产量与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水力资源丰富(伊泰普水电站__世界第二大,位于巴西与巴拉圭交界处)

79、巴西是南美洲人口最多的国家,以白种人为主,还有混血种人。官方语言是葡萄牙语,活动有足球,狂欢节,桑巴舞

80、城市:a、巴西利亚(首都);b、圣保罗_巴西第一大城市;c、里约热内卢_第二大城市和最大海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初中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世界地理

全文共 1001 字

+ 加入清单

世界地理(1)

10、世界海陆比例: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11、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2、各大洲的分界线

①亚洲和欧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里海(世界最大的湖泊)、黑海和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②亚洲和非洲: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③南美洲和北美洲: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④亚洲和北美洲:白令海峡(沟通太平洋和北冰洋)

13、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是世界上地震和火山活动最剧烈的地带。

14、六大板块:欧亚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15、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16、世界人口集中分布于中低纬度的平原和盆地地区,

世界人口稠密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等;

世界人口稀疏区: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湿热的热带雨林,

17、人口增长过快带来就业困难、居住条件差、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

人口增长过慢造成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社会养老负担加重、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18、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美洲印第安人、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

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的西部和南部及大洋洲

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和南部。

19、目前被联合国确定为工作语言的是: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汉语是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20、基督教(教堂,圣经,耶稣)是世界上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

21、伊斯兰教(清真寺,古兰经,穆罕默德)信徒被称为穆斯林,主要分布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北部。

22、佛教(寺庙,金刚经,释迦牟尼)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东南部和南部。

23、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

24、城市问题包括: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工业污染、噪声干扰、供水不足、犯罪率上升等。

25、天气是多变的,常用晴、雨、气温高、风力大来描述。

26、气候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大要素。常用气候湿润、干燥、昼夜温差大等描述。

27、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一年当中,在北半球,最热月出现在7月,最冷月出现在1月;南半球相反。

28、主要降水类型a、对流雨;b、地形雨(迎风坡的降水相对多);c、锋面雨;d、台风雨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初中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好望角资源

全文共 730 字

+ 加入清单

好望角又是一个植物宝库,这里拥有全世界最古老、完全处于原生态的灌木层,有从来没有受过人类干扰的原始植物群,拥有研究植物进化不可多得的原始条件。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里曾经描述:在许多情形下,我们对于花园和菜园里栽培悠久的植物,已无法辨认其野生原种。我们大多数的植物改进到或改变到现今于人类有用的标准需要数百年或数千年,因此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无论澳大利亚、好望角或十分未开化人所居住的地方,都不能向我们提供一种值得栽培的植物。

拥有如此丰富物种的这些地区,并非由于奇异的偶然而没有任何有用植物的原种,只是因为该地植物还没有经过连续选择而得到改进。1836年6月3日,达尔文专程来到好望角,考察这里的植物资源及物种进化情况,并拜访了居住在这儿进行天文研究的约翰·赫歇尔,因为正是赫歇尔,作为一个天文学家,在深入的天文研究的同时,早已敏感地意识到了物种进化问题。好望角是一个走过一次便会为之着迷的地方。

人们钟情好望角,关注好望角,同时也为好望角的未来担忧。尽管人们对好望角提供了最严格的保护——这里除观光游览车以外,任何汽车禁止入内;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砂一石都是自然遗产,哪怕带走一段枯树枝、一枚小石子都是违法的。但人们同时也看到,好望角的自然生态环境是如此脆弱,有时又不得不经受人类不经意的折腾。

两年前,一位远从万里以外赶来观光的欧洲人就曾不慎在这里引起了一场火灾,大面积的原生灌木林被付之一炬,时间已经过去几年了,后果仍未恢复。

总结:甚至,几天前又刚刚听到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消息,在最近召开的一次国际会议上,专家们经过研究论证后明确指出,随着南极大陆冰山融化,海平面上涨,温室效应加剧,十年之后,好望角将变成一片荒漠。

编辑推荐:初中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好望角知识点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