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渑池县秦川食趣【优秀五篇】

浏览

1478

文章

5

篇1:关中为什么叫八百里秦川

全文共 303 字

+ 加入清单

因为这里常年风调雨顺,土壤肥沃,农业自古以来就非常发达,更是为秦国的兴盛奠定了物质基础,所以叫八百里秦川,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关中位于陕西省中部,包括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杨凌五市一区。

关中南倚秦岭山脉,渭河从中穿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四面都有天然地形屏障,易守难攻,从战国时起就有四塞之国的说法,所以汉代张良用金城千里来概括关中的优势劝说刘邦定都关中。

战国时期,张仪向秦惠王陈说连横之计,就称颂关中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贸,沃野千里,蓄积多饶,并说,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这比成都平原获得天府之国的称谓早了很多。这是因为关中从战国郑国渠修好以后,就成为了物产丰富、帝王建都的宝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秦川牛

全文共 641 字

+ 加入清单

秦川牛的主要产地是陕西关中八百里秦川。两千多年前养牛业就相当发达。远在周代,就有“择良牛献主”的记录。“牛肉细嫩、具纹、烙饼牛羹,膏脂润香”,为上品佳肴。秦川牛是我国优良品种、是生产高档牛肉的首选肉牛品种,其肉味浓郁,是一种营养全价的食品,完全可与国外优良品种相媲美。

秦川牛是我国优良地方黄牛品种之一,起源于陕西渭河流域关中地区。秦川牛的外貌特征是一长(身躯长)、二方(口、尻力)、三宽(额、胸、后躯宽)、四紧(四蹄叉紧)、五短(颈、四肢短),体型高大,肌肉丰厚。成年公牛平均体高145厘米,体长153厘米,体重800千克,成年母牛则分别为130.3厘米、148厘米和448.9千克。

秦川牛役用、肉用性能良好,公牛最大挽力475.9千克,母牛281.2千克;6-18月龄平均日增重,公牛0.7千克,母牛0.55千克,阉牛0.59千克。每千克增重需饲料,公牛7.83千克,母牛8.69干克,阉牛9.63千克。平均屠宰率58.28%,净肉率50.5%。平均泌乳期7个月,泌乳量715,8千克。

秦川牛母牛常年发情。初情期为9.3月龄,发情周期20.9天,妊娠285天。正常情况下母牛可利用到14-15岁。公牛一般12月龄性成熟,2岁开始配种,可用到10岁。

经过逐步选种、选育,牛场的秦川牛质量有了显著提高。与1997年相比,特级母牛比例由56%提高到80%,牛犊的初生体重从25.5千克提高到26.7千克,犊牛成活率从85%提高到95%,青年牛平均日增重从15.5千克提高到16.1干克。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秦川牛的养殖技术有哪些

全文共 2122 字

+ 加入清单

秦川牛是中国著名的大型役肉兼用品种牛,原产于陕西省渭河流域的关中平原地区,为优良的黄牛地方品种,也是中国五大黄牛品种之一,要怎么去养殖呢?下面是小编为你推荐秦川牛的养殖技术,希望能帮到你。

秦川牛养殖注意事项

1、合理用增重剂:目前常用的主要是通过瘤胃起作用的增重剂,如瘤胃素(莫能菌素)、拉沙里菌素等。通常以添加剂的形式与饲料混合一起经口服用,一般每公斤精料混合40~60毫克。最初喂量可低些,以后逐渐增加至需要量。但每天每头喂量不能高于360毫克。另外,还有化学物质类、激素类(埋植剂)。应用增重剂,可使肉牛日增重提高9.38~27.31%。

2、合理使用尿素:合理地使用尿素对牛增重非常有益,按每头每天添加缓释尿素添加剂0.25千克即可。尿素及各种添加剂可在晚上饲喂时喂给,喂后2小时内不能饮水,以防中毒。

3、定时定量饲喂:每天饲喂2次,早6~8时,晚上5~7时各饲喂1次,每次2小时。粗精饲料要合理搭配,喂料要先粗后精,先喂干草,再喂酒糟,然后将玉米面与各种添加剂混拌均匀喂饱为止。每日饮水1~2次,如有条件最好用温水饮牛,也可饮深井水。青贮饲料要在头一天下午取出放在舍内预温。禁止用发霉变质草料喂牛,以防发病。

4、注意适时出栏:当架子牛经2~3个月肥育,牛体重达500千克以上时要停止育肥,及时出栏。具体判断出栏时间的方法有两点,一是发现牛采食量逐渐减少,经调饲后仍不能恢复。二是用手触及腰角或用手握住耳根有脂肪感时,表示肌肉丰满,即可出栏。

猜你喜欢:

秦川牛的养殖技术

品种性能

秦川牛在良好的饲养条件下,6月龄公犊达250千克,母犊210千克,日增重可达1400克。在良好饲养条件下公牛周岁可达511千克。作为专门化大型肉用牛,产肉性能好,屠宰率一般为60~70%,胴体瘦肉率为80~85%。16月龄的育肥母牛胴体重达418千克,屠宰率66.3%。母牛泌乳量较高,一个泌乳期可产奶2000千克,乳脂率为4.0~4.7%,但该牛纯种繁殖时难产率较高。

暖舍育肥

若在永久式牛舍或塑料膜暖棚牛舍中育肥,舍饲前要搞好牛舍维修,四周墙壁孔、洞、疑隙及窗户要堵严。塑料暖棚牛舍要选用透明塑料薄膜。水泥或砖地面要铺以垫草并经常更换,使棚舍内温度保持在5℃以上。4月后天气渐暖,要逐渐增大开棚面积,不可一次性将塑料全部揭掉,以免牛患感冒。

防病驱虫

1、对刚买来的牛要全面检查,健康者注射口蹄疫苗、布氏杆菌病疫苗、魏氏梭菌病疫苗等方可入舍混养,并在进入舍饲育肥前进行一次全面驱虫。每100千克体重口服虫克星胶囊4粒(含有效成份20毫克),或按每100千克体重皮下注射2毫升。也可按每千克体重投服抗蠕敏5~7毫克,或左旋咪唑6~8毫克,以驱除体内多种寄生虫。在有肝片吸虫的地方,可用硝氯酚等药物进行驱虫。

2、对体外寄生虫可用0.3%的过氧乙酸逐头对牛体喷洒后,再用0.25%的螨净乳剂进行一次普遍擦拭。驱虫3天后用人工盐或其它健胃药健胃。另外,刚入舍的牛由于环境变化、运输、惊吓等原因易产生应激反应,可在饮水中加入0.5%食盐和1%红塘,连饮一周,并多投喂青草或青干草,两天后喂少量麸皮,逐步过渡到饲喂催肥料。在催肥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牛群的采食、排泄及精神状况。

精心管理

秦川牛最适宜的环境温度为5~21℃。育肥期内应尽量为牛创造温暖、安静、舒适的环境。一般宜采取拴养育肥。除风雪天外,每天上午8时到下午3时将牛拴在舍外木桩上晒太阳。固定牛绳不宜过长,以0.4米为宜。每天刷拭牛体1~2次,保持牛体清洁。牛舍顶部安装可开闭的通风窗,每天中午通风换气1次,时间为10~20秒。每天定时清除粪便,保持牛舍清洁卫生,干燥通风,严防潮湿。

秦川牛的饲养方法

1、育肥前期:育肥前期大约需十五天左右,主要以氨化秸秆和青贮玉米秸秆为粗饲料,并结合本地实际加喂精饲料。氨化秸秆或青贮玉米秸秆自由采食,饮水供应充足,从第二天开始逐渐加喂精料,以后迅速增加,到前期结束时,每天饲喂精料可达2千克左右,或混合精料按体重0.8%投给,平均每天约1.5千克。精料配方为玉米粉45%、麦麸40%、饼类10%、骨粉2%、尿素2%、食盐1%,另外每公斤饲料添加两粒鱼肝油。

2、育肥中期:育肥中期通常为三十天左右,饲喂过程中要注意合理搭配粗饲料,过渡期初粗精料比例为3:1,中期为2:1,后期为1:1。该期的饲料配方为玉米面6%、麦麸15.5%、去皮棉籽饼12%、玉米秸粉25.8%、骨粉0.4%、贝壳粉0.3%、食盐50克/头、维生素A2IU/头,每天早、晚各饲喂1次,保持4~5千克/天?头,喂后2小时饮水。

3、育肥后期:育肥后期大约需四十五天左右。日粮应以精料为主,精料的用量可占到整个日粮总量的70~80%,并供给高能量(60~70%),低蛋白饲料(10~20%),按每100千克体重1.5~2%喂料,粗精料比例为1:2直到1:3,适当增加每天饲喂次数,并保证饮水供应充足。该期饲料配方为玉米面2~3千克、糖渣20~25千克、酒糟15~20千克、青贮秸秆10~15千克、食盐50克、矿物质添加剂20克,早晚各饲喂1次,或用玉米粉56%、棉籽饼10%、麦麸8%、氨化麦秸粉23.5%、生长素1%、食盐1%、碳酸氢钠0.5%,每头每天饲喂6~7千克。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秦川大蒜

全文共 555 字

+ 加入清单

大蒜,古时称为“葫”,又叫“葫蒜”,属百合科,一年生或二年生宿根草本植物,为荤辛类蔬菜,原产亚洲西部。据北魏贾思勰著《齐民要术》载:“张骞使西域,得大蒜胡荽”。另据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云:大蒜是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的,“胡国有蒜,十子一株,名曰胡蒜,俗谓之大蒜是矣”。因为其个体比我国野生小蒜大,故而得名大蒜。

秦川大蒜,主产于陕西省关中八百里秦川中部的兴平、武功、户县、耀县等县而得名。它以色泽洁白,皮薄瓣大,质地鲜嫩,汁浓味香,耐贮藏,品质优良,在国内外享有盛誉。除畅销国内市场外,还远销日本和港澳地区,常年出口约3000~4000吨,是陕西省传统的名牌大宗出口商品之一。

秦川大蒜主产地关中平原中部,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是我国农业的发祥地。农民有着丰富的种植经验。以兴平县为例,年平气温13.1℃,全年日照时数2037.7小时,年均降水量585.4毫米,7~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47%,无霜期229天,土壤肥沃,土层深厚,灌溉条件较好,有利于大蒜的生长发育。

秦川大蒜营养丰富,据分析测定,每百克鲜蒜头含水分70克,蛋白质4.4克,脂肪0.2克,碳水化合物23克,粗纤维0.7克,灰分1.3克,钾5毫克,磷44毫克,抗坏血酸3毫克。此外,还含有氨基酸、维生素A、B、C、大蒜素等,可供药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秦川麻食

全文共 466 字

+ 加入清单

本品源流可上溯至元代。元代饮膳太医忽思慧所著《饮膳正要》中载:“秃秃麻食,一作手撇面。以白面作之。羊肉炒后,用好肉汤下,炒葱,调和匀,下蒜酪香菜末。”元代《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中说:“秃秃麻食,又名秃秃么思,如回族食品,用水和面,剂冷水浸,手搓成薄片,下锅煮熟,捞出过汁,煎炒、酸水,任意食之。”如今的秦川麻食,在做法上,有“勤麻食”、“懒麻食”之分;在用料上,有荤素之别。勤麻食,即将切成小丁的面剂,逐个在案板上或干净草帽檐上搓成蚕蛹状;懒麻食,是将面团擀薄,先切成条,再切成小方片即可。荤吃者配料中可用肉类(猪、羊肉),辅以多种辅料;素吃者省去肉类,并用一般时鲜蔬菜作辅料。因而又有“穷富饭”之称,富人能吃,穷人也能吃。所不同者,富吃荤,穷吃素。由于用烩的方法烹制,又叫烩麻食。适宜春、秋、冬季节食用。

制作时在铁锅内添入清水,用旺火烧开,下入麻食。锅开后,用勺搅动;再开,下入肉丁、蒜苗、莲菜丁、萝卜丁、木耳、黄花,调人精盐、酱油,改用小火再煮几分钟,加入韭菜、味精,即可舀人碗内食用。

特点:筋韧可口,味道香美,健体果腹作用较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