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骑龙岗古墓群鲜鱼合集20篇

秋季,是进补的好时期,是人们积存身体能量,抵御寒冬的重要时期。于是,很多人都会在秋季多吃荤食,“抢秋膘”正是这个道理。接下来小编为大家介绍主要挑选技巧,一起来看看吧!

浏览

3752

文章

257

篇1:新鲜鱼怎么腌制咸鱼块?咸鱼块怎么腌制

全文共 1737 字

+ 加入清单

腌制咸鱼块是中国很多地区到了过年都必须制作的一道美食,多数地区的制作方法就是将内外洗干净的新鲜鱼撒上盐,并在太阳下晒干,不过除了这种方法之外,其实还有很多方法,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咸鱼块怎么腌制的。

新鲜鱼怎么腌制咸鱼块

工具/原料:鱼30斤、盐300克

方法/步骤

备齐原料:两条大鱼和食盐。

刮去鱼鳞洗净,用尖刀从鱼的尾巴处向鱼背部开刀口。

扒开鱼肚子,将鱼的内脏都掏出来,将鱼头切掉洗净。

用食盐将鱼身里里外外全部抹上两层食盐后放入盆中,两天后翻下鱼身,腌制四天时间就可以晒了。

用铁丝或布条穿在鱼身上方,用筷子或竹签将鱼身撑开,挂在室外阳光下晒。

晒4至5天至鱼晒到七成干就可以啦!如果遇到阴天下雨,要将鱼挂在通风处晾干即可。

注意事项:可根据自己口味适当增减盐的用量,如果鱼腌制咸了,吃鱼前可以用水浸泡鱼,鱼味就会变淡了。鱼不要晒的太干,太干了不好切,可以将鱼剁成鱼块放入冰箱冷冻室冷冻,这样鱼可以保存很久,可以吃很久。

在家怎么做腌鱼块

1,将鱼剖腹诜净并除去多除水分,按鱼和盐之比:1:004的比例加入食盐搓揉腌制品:若偏好麻辣味,可适量加入辣椒粉和花椒腌制24小时,取出凉晒至鱼所含水份除去50%后,用白酒对腌制器皿{腌制器皿,双口土瓷缸最佳。}进行消菌,再将鱼整齐码放于器皿中密封存放,若腊月里腌制的咸鱼,保质期为一年。用此方法腌制的咸鱼,腌制两个月后,色泽红润,形茄口味,如同火腿,可煎,可炸,可蒸食用。

2,按上述方法腌制24小时后取,用菜仔油将鱼炸至金黄色起出冷却后,放入生香中腌制一月即可食用。生香油和咸鱼之比,为1:0.8为宜。用比方法腌制的咸鱼,以清蒸的方式为宜,口味更佳。

3,买一条你喜欢的,大小适中的青鱼或者海鳗;

从背脊处开刀,切开背脊的鱼骨,把鱼的内脏和鱼鳃祛除;

不要用水洗,而应该用一块干净的抹布,一点点地檫干净鱼体内积血和黑色内膜,露出鲜嫩的鱼肉;

用细盐或者自己另外加工过的花椒盐(把花椒和细盐放在铁锅里炒熟),抹在鱼肉上,要均匀,鱼皮上不要抹;

抹好盐后,用高粱酒微微点撒在抹过盐的鱼肉上,保持应有的香醇味;

放在陶盆,瓷坛,或者面盆里,上面盖张白纸,并且再要压上石头,以挤出鱼里的腥水分,保持压一星期左右;

最后把已经腌制好一周的鱼拿出来,用竹片撑开抹盐的一面,用比较牢固的细绳子,从鱼头眼睛处穿过,吊挂在室外凉干,尽量要风吹干不要晒干,那样的鱼肉才好吃;

食用前,切一段放在水里浸泡洗净,加葱,姜,酒蒸着吃,无论是喝酒下菜,还是吃饭聚会,那种香醇的咀嚼,紧密的肉质,抢眼的色泽,令你的家人,亲戚,朋友垂涎欲滴。还等什么,马上行动吧,美味的食品那有不动心的。

注意:冬天是最好的腌制时间,夏季则不适合。

干湿腌制咸鱼的方法

干腌法:腌制加工干腌法是利用干盐(结晶盐)或混合盐,先在食品表面擦透,即有汁液外渗(一般腌鱼时不一定先擦透),而后层堆在腌制架上或层装在腌制容器内,各层间还应均匀地撒上食盐,各层依次压实,在外加压或不加条件下,依靠外渗汁液形成盐液进行腌制的方法。开始腌制时仅加食盐,不加盐水故称为干腌法。

优点:操作简便;制品较干,易于保藏;无需特别当心;营养成分流失少(肉腌制时蛋白质流失量为(0.3-0.5%)。

缺点:腌制不均匀、失重大、味太咸、色泽较差,若加用硝酸钠,色泽可以好转。

湿腌法:湿腌法即盐水腌制法,就是在容器内将食品浸没在预先配制好的食盐溶液内,并通过扩散和水分转移,让腌制剂渗入食品内部,并获得比较均匀的分布,直至它的浓度最后和盐液浓度相同的腌制方法。

咸鱼其它制作方法

咸鱼的制作方法:

1选个大的胖头鱼,杀后,洗净。剁下鱼头,(鱼头可做汤,或剁椒鱼头,看个人喜好。)。将鱼身用腌制盐涂满。一般比例15:1。放入盆中。放阴凉处,约一个星期。(每天将鱼翻个身),取出,用绳穿上,凉在阴凉处。风干即可。

2制作时间,一般选在天最冷的时候。

咸鱼干

原料:取鱼中段,洗干净(最好是大青鱼,肉厚而肥),从中间劈成两半,一次最好腌制五六瓣

配料:盐、料酒、姜、大料

器皿:最好是陶瓷的(5升左右)

制作方法:

1.把洗干净的鱼段放入干净的容器中,用盐(平时做菜的5倍)、料酒(可多放些)、姜末、大料(少许)把鱼身擦匀。

2.压实,鱼段上面可压些重物,腌制四五天。

4.取出挂在阳台上,最好在太阳下晒几天(此环节增加咸鱼的香味),晒的时间越长,味越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郑家坳古墓葬群

全文共 356 字

+ 加入清单

郑家坳古墓葬群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郑家坳古墓葬群位于靖安县城以西,约15公里,水口乡来堡村郑家组。古墓地位于两条溪流交汇的三角形地带山坡高地上,岗顶平坦,高出现在稻田2—4米,一条西东方向公路卧于墓地之上,周围有数百名村民散居。这里土地肥沃,植被繁茂,雨量充沛,很适宜人类耕作生息。稍远处有众多小山丘坡,高度从10米到50米不等。北面山较高,南面较为空旷。

郑家坳墓地是江西境内最早发现的一处台地类型新石器时代晚期墓地遗存,距今约5000~5500年,面积约5000平方米(公布保护面积3500平方米),两次发掘共清理墓葬(土坑竖穴)34座,出土器物200余件。它填补了我省新石器时代晚期考古学上的一项空白,并为研究我省新石器时代晚期考古文化的分区、分期及与周边文化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来堡村:来堡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秋季鲜鱼选择技巧

全文共 608 字

+ 加入清单

秋季,是进补的好时期,是人们积存身体能量,抵御寒冬的重要时期。于是,很多人都会在秋季多吃荤食,“抢秋膘”正是这个道理。接下来小编为大家介绍主要挑选技巧,一起来看看吧!

青鱼

青鱼,是我国居民重要的食用鱼类,每100克青鱼肉中含蛋白质19.5克、脂肪5.2克、热量125千卡、钙72毫克及其他多种微量元素。常食青鱼可补气养胃、化湿利水、祛风解烦、治疗气虚乏力,胃寒冷痛、脚气、湿痹、疟疾、头痛等症。青鱼所富含的锌、硒、铁等微量元素,还有防癌抗癌的作用。

鲫鱼

鲫鱼,以其汤汁的鲜美而一直以来倍受人们推崇。每100克鲫鱼肉中含有蛋白质13克、脂肪11克,并含有大量的钙、磷、铁等矿物质;可以和中补虚、除湿利水、消肿通脉、清热解毒、温胃进食、补中生气;主治浮肿腹水、产妇乳少、胃下垂、脱肛等症。

带鱼

带鱼,又名刀鱼,是人们较为熟悉的一种食用鱼类。每100克带鱼肉中含有19克蛋白质、7.4克脂肪、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常食带鱼肉可补五脏、祛风、杀虫、健虚弱脾胃、除消化不良;带鱼磷可降低胆固醇、防止动脉硬化、预防冠状动脉心脏病、抗癌;此外,常食带鱼还可滋润肌肤,保持皮肤弹性。

鲤鱼

鲤鱼,是我国居民餐桌上的常见食用鱼类,也是颇受人们欢迎的一种食用鱼;每100克鲤鱼肉中含蛋白质17.6克、脂肪4.1克、钙50毫克及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常食鲤鱼可有效降低胆固醇、防治动脉硬化及冠心病、消肿利尿、健脾益气,对于孕妇而言还具有通脉下乳的功效。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连氏始祖古墓群

全文共 520 字

+ 加入清单

连氏始祖古墓群为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连氏祖墓群位于广东省佛山市勒流街道富裕村沙富岗山麓,面向沙富环山路。明代墓葬,清道光十八年(1838)重修。坐西南向东北。占地144.3平方米。共三座主墓,分三层。第一层主墓为振云连公与梁氏墓,前有灰砂平台,“一”字形麻石拢环,麻石山手、挂榜及踢靴,麻石墓碑、碑框,墓碑顶有“祥云涌月”图案。第二层为始祖芝涧连公与陶氏墓、三世长安连公与邹氏墓。半环形麻石拢环,麻石山手、挂榜及踢靴,麻石墓碑、碑框,墓碑顶有“祥云涌月”图案。最上一层为麻石护岭。该墓群被十七块麻石旗杆夹包围。此墓群规模为顺德墓葬罕见,且在道光年后没有经过大修整,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2006年10月25日,连氏祖墓群被列入第四批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顺德博物馆

富裕村:富裕村:富裕村位于顺德区勒流街道东南13公里,面积2.8平方公里,与南国西路和勒良路相接。现有2014年常住户608户,约2343人,异地务工人员约6500人,下设石冲、沙富、西村三个小组。新中国成立初期,勒流人民公社把辖区内的各大队合并成小公社,当时的马村、西村、沙富、裕涌、连村、杜村等自然村就合并成一个小公社,取“沙富”的“富”,“裕涌”的“裕”,遂曰“。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左村古墓

全文共 596 字

+ 加入清单

左村古墓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左村古汉墓群位于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县治西南约十公里的左村村南200米处。

古汉墓群有三座古墓,村东南编号为一号墓,村西南编号为二号墓,村正南编号为三号墓。

一号墓:位于左村东南方向约200米处,该墓在1976年冬社员平整土地时,无意中发现,曾出土文物有:拉链铜温酒器一个,铜镜4个,铜虎头灶一个,铜香炉一个,鎏金铜鼎一个,鎏金博山炉一个,鎏金长颈壶一个,共17件,现保存于邢台市文化局文物科,同时,还出土了残陶片,这些文物经省级鉴定为西汉时期的遗物。

二号墓:位于左村村西南方向约150米处,1982年冬季社员拉掉封土,暴露出墓室两个,两侧北端墓室未动,西侧南端墓室已被破坏,出土文物有:青铜剑两把,灯台一个,博山炉一个,玉壁三件。现已收归馆藏。

三号墓:位于左村村正南方向约200米处,该墓保存完好,封土高8米,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

左村古墓,历代文献均无记载,仅据一、二号墓出土的文物鉴定为西汉古墓,当地群众称之为:“土疙瘩”、“金马驹疙瘩”等等。

从一、二号墓出土文物看,此地为西汉时期的古墓群,墓主人身份较高,随葬品较贵重,系有较高价值的墓地(据其历史、科学、艺术三价值考)尤其是出土的拉链铜温酒器,经河北省文物局鉴定为国家一级珍品,并载入全国编印的《中华文物精华辞典》中。

此汉墓群一九八四年七月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九九五年命名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武植古墓

全文共 276 字

+ 加入清单

武植古墓为文化旅游景点。

武植古墓建在河北省清和县武家那村南方,县城东3公里处,路北方。

武植,字田岭,明朝永乐年间清河县武家那村(古称孔宋庄)人,祖籍是山西晋阳郡人,元代由山西迁至河北清河武家那村。武植自幼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武大郎聪明好学,曾做过染房学徒,深得老板赏识。他聪明好学,知识渊博,能文善武,中年中进士,任山东阳谷七品县令。他为官清廉,除暴安良,深得百姓爱戴。1946年初武植墓被掘开时,发现楠木悬棺。根据出土的武植骨殖推算,其生前身高至少一米八,从根本上不是施耐庵笔下的 “三寸丁,谷树皮”形象。

武植墓,现已列入河北省清河县文化景点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鲜鱼面

全文共 240 字

+ 加入清单

鲜鱼

长岛的鲜鱼面,是指混汤面(也叫大面、白吃面)一般的做法是,热锅加油烧开,放葱、蒜爆锅后,倒进鲜鱼块,稍加爆炒,添水浇开,把擀好的面条丢入锅中,煮熟加青头(韭菜、菠菜、香菜等)。鲜嫩的鱼块,滑溜的面条和新鲜青菜,白汁混汤,色、香、味俱佳。

鲜鲐鱼面,要配加细玉米面,才有独特风味。将鲜鲐鱼块,稍加精盐卤渍,沥去卤水,鱼块稍微干缩。稍硬的面团,揉匀手擀,切成三寸余的短条。煮成的鱼面,鱼块稍硬而不破碎,清鲜利索,鲜中微咸;面条硬挣爽口,有咬嚼;面汤略浑而鲜香味特别,是鲜鱼面之最。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西王古墓群

全文共 303 字

+ 加入清单

西王古墓群为全椒县文物保护单位。

西王古墓群位于西王镇街道街东北至大谢沿公路两旁,时代为汉—宋,类别为古墓葬,面积为600000平方米。为全椒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公布文号为革字第225号。

保护范围:墓群四周外2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60米。

西王镇:西王镇位于全椒县西北部的丘陵山区,为南谯、定远、肥东、全椒四县区结合部,江淮分水岭南侧,四周环抱岱山湖旅游度假区,北纬32°07′—32°11′,东经117°52′—117°56′,东与周岗乡、复兴乡毗连,西和肥东县的广兴乡、古城镇为邻,北与南谯区章广镇接壤。距312国道大墅出口处18公里,至蚌芜高速陈集道口25公里,交通便利。 西王镇历史悠久,。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北冷古墓群

全文共 256 字

+ 加入清单

北冷古墓群为温县文物保护单位。

北冷古墓群位于北冷乡北冷村,年代为汉—清。

二○一一年四月二十七日,北冷古墓群被公布为温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北冷乡:北冷乡位于温县县城北8公里处,乡政府驻地北冷村,东经113o06’,北纬35o00’,东与武德镇乡接壤,西与林召乡相邻,南与温泉镇、南张羌镇、赵堡镇为邻,北至徐堡镇。最东点为小保丰村,最西点为西周村,东西长7.8公里;最南点为西南冷村,最北点为陈卜庄村,南北宽5.7公里。全乡总面积20.7平方公里,耕地1.98万亩,辖11个行政村,86个居民小组,总人口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赵杏古墓群

全文共 203 字

+ 加入清单

赵杏古墓群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赵杏古墓群

赵杏古墓群(第三批省保)

时代:东周—汉

地址:永济市北城区赵杏、晓朝、席村三村之间

古墓群西至永临公路西100米,南至晓朝公路,北至席村村南100米,东至席村村东,范围9平方公里。该墓群时代跨越东周、秦、汉。东周墓葬为竖穴土坑墓,葬式为仰身直肢葬,出土器物多为鼎、豆、壶组合;汉墓多为砖砌墓室,为东汉时期遗存,墓内多出土釉陶仓、壶、灶以及家禽家畜。墓葬多数早期被盗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野薄荷鲜鱼馆

全文共 238 字

+ 加入清单

坐落于双阳区平湖街道办事处杨家村,距城区8公里,占地10000平方米, 700平方米的垂钓池,建设有餐饮接待楼、住宿中心、湖心岛、凉亭等。餐饮可同时接待100人,主要以农家特色菜肴、正宗水库鱼、狗肉、烤全羊等农家菜为主。住宿可接待40人。

特色项目:采摘、垂钓、篝火晚会、棋牌、卡拉OK等

电话:0431-84220808、18343091106

地址:长春市双阳区平湖街道办事处杨家村1社

行车路线:长清公路-奢岭-双营子乡-外环路-平湖街道办事处杨家村-景区

信息来源:长春市旅游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南朝古墓群

全文共 2332 字

+ 加入清单

南朝古墓群为文化旅游景点。

南朝古墓群

融安县地处桂中北部,面积2.905平方公里,人口32万人,地属山区。全县大部分地区为山坡土岭。融安县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代为融州。秦未汉初、三国时代为潭中县地。唐、宋、元、明时期为融州。南北朝以前中原文化己传入县境,随着外地人的不断迁入和各民族人民的相互交融,县境一直成为人民繁衍生息的乐土。

融安县发现及发掘的古墓葬中都是以南朝古墓为主。于1979年至1997年间配合自治区文物工作队,区博物馆、地市文博部门先后在融安县大巷乡的安宁村、木樟村;大乐乡的红卫村、东圩村;浮石镇的泉头村等地发掘了十座南朝古墓。有土坑墓、砖室墓。结构有:短甬道的单室券顶墓;由前室、中室及后室组成的长方形砖室墓;竖穴土坑墓;多室券顶结构墓:呈“凸”字形砖室墓。出土器物非常丰富,有十二乳足瓷砚、滑石买地券、滑石俑、滑石杯、滑石猪、瓷碗、鸡首壶、陶罐等器物。其中滑石俑有的雕刻精美、线条细腻、面目清秀、衣纹自然;有的刀法粗简,线条流畅;有的肌肉丰满、神态端庄。滑石猪:形如现在的家猪,嘴微翘,四肢粗壮,有的个体扁长,形象逼真,制作精致。现馆藏文物中有36件国家二级文物和58件国家三级文物,当中,大部分是从南朝古墓中发掘而得,馆藏品位排列柳州市各县及来宾市各县之首位。在广西南朝古墓中很有它的代表性和浓厚的地方特色,对当地的历史、文化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融安县地处广西北部,北面有一条长约10、宽为3公里的狭长谷地,融江自北向南穿流其间。融安县大巷乡安宁村即位于谷地的南端。1979年间,当地群众在黄家寨和木寨西面的土坡上,不断挖出红色古砖和各种滑石器。根据群众提供的线索,区文物工作队前往调查,发现了许多露土的砖室墓,并征集了一批文物,证实了这是一处南朝时期的墓群。1980年至1982年区文物工作队分别清理发掘了六座南朝墓。将其编号为融安县M1、M2、M3、M4,M5、M6。

M1系长方形砖室墓。墓室长约8米、宽约2.2米,墓底至墓顶高2米。分甬道、墓室、供台三部分,券顶系楔形砖砌成,墓底铺地砖有两层,红、灰二色砖相间以“人”字形铺砌。砖长33厘米、宽14厘米、厚6厘米。砖的正面摸印一人,正面站立,身着长衣,双手拱于胸前柱一长柄。墓因早难被盗,墓内仅存一批立于背道和供台上的人像砖。

M2略呈“凸”字形砖室墓。亦有甬道、墓室、供台、纵剖面呈三级阶梯状。墓长6.3米,宽2米,高2米,亦为券顶墓。墓壁由双层红砖以三组三顺一丁、一组四顺砌成,砖长32厘米、宽16厘米、厚6厘米。甬道近墓室的门栏上方,两边各设一个小龛。墓底铺红砖两层,上层作“人”字形。下层一横一竖铺砌。出土器物有:瓷碗、滑石杯、瓷砚、滑石砚、滑石男女俑、滑石猪、滑石买地券,地券长18.7厘米、宽12.7厘米、厚2.2厘米。券文如下:太岁已亥十二月四日齐熙郡潭中县都乡治下里潭华薄命设归蒿里今买宅在本郡骑店里纵广五亩立冢一立自葬雇钱万万九千九百九十九文或之内生根之物尽属死人即日毕了时任李定度张坚固以钱半百分券为明如律。

M4长方形砖室墓,由前室、中室及后室三个部分组成。墓顶己塌落。从墓室内堆积的楔形残砖看,应为券顶。墓长7.60厘米、宽1.82-2.46米。四壁系用长31厘米、宽15厘米、厚5.2厘米的红色双层错缝迭砌,前室的前壁外侧附设一道横向单砖。前室的前壁内侧及前、中、后三室之间的两壁中,各设砌一砖柱。用以加固墓壁。后室的后壁内侧中间部分,亦附设一砖柱,用以支抵墓壁重力向内倾压。砖柱的砌法均为一顺一丁。墓室纵剖面呈三级阶梯状。墓壁均用红色双砖错缝迭砌。墓底亦用两层红砖平铺成人字形。出土器物有滑石桶、盘,滑石猪、铜镜。

M5长方形竖穴土坑墓,长5.2米、宽2米。墓坑四壁平直,西壁部分被破坏,沿墓壁四周有一层厚约32厘米的木炭,坑内亦堆积大量炭块。坑内木炭层亦依稀可见,并呈现自北向南倾斜迹象。墓坑底部有三条横向的沟槽,其长度与墓坑宽度相等,沟宽10厘米、深15厘米。沟内填土均为纯净的沉积细沙土。可能是排水沟,它可将渗透到墓内的水积蓄于沟内,从而起到保护棺体的作用。这种现象在广西乃至邻近地区的墓葬里尚较小,其具体用途还不太清楚。出土器物有青瓷器、滑石器、陶器铜镜、金器等22件。

M6长方形砖室墓,单室。长3.90米、宽1.20米,有短甬道,平面呈“凸”字形。墓顶已塌,从墓内堆积有许多楔形砖看,应为券顶墓。四壁残高l.30米。南北两壁用单砖错缝迭砌,砌法为三顺一丁。后壁为平、侧交砌,内侧增砌一道砖,其砖均侧立,中间突出形成一柱。墓底用单层砖平铺成人字形。墓壁及铺底的砖形制相同,均为素面。在墓室北端底发现二件四耳罐。

融安县城东乡红卫村牛爬塘南朝墓群,虽然没有清理发掘过墓葬,但从群众在平常生产劳动中所挖掘得到的出土器物及器型来看,与安宁南朝古墓群出土的器物器型完全一样,故确定此处为南朝古墓群。

融安县浮石镇九龙南朝古墓于1997年清理发掘,为长方形砖室墓,由前室、中室及后室三个部分组成。长6.34米、宽2.68、4.23米。墓室结构与上述M4号墓相同。不同处是该墓有丰富多彩的花纹墓砖、出土的两块有铭滑石牌正面刻有道教符录外,两块有铭滑石牌背面分别刻有“正南方”“西南方”字样。由于以往清理发掘的南朝古墓后都是全部回填,这样很少有人目睹过南朝墓的结构及其悠久历史韵味,人民群众却无法领略到距今一千五百年前南朝风土人情及其丧葬习俗,更无法观赏到那独到墓室砌筑艺术和丰富多彩的花纹墓砖。鉴于这些原因以及九龙南朝墓固有的浓厚地方特色和独具南方特色的墓室结构,墓址的基本完整和优越的地理环境位置,经区博物馆、市博物馆专家的建议决定:在原发掘遗址建设一个南朝墓文物阵列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山普拉古墓群

全文共 425 字

+ 加入清单

山普古墓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普拉古墓群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洛浦县城西南14公里的戈壁台地上,该墓的年代为战国至三国之间,公元前217至283年。

墓葬分东、西两部分,分布在东西长6公里,南北宽1公里,面积6平方公里的地域内。墓群结构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长方形竖穴土坑墓,二是菜刀形棚架式墓。前者为单人葬与合葬,后者为多人丛葬。己发掘墓葬38座,马坑2座。出土文物丰富,除大量生活用具外,精美的丝织品、汉代铜镜和带有异域风格图案的毛织品是东西文化交流的典型例证。(国家文物局)

山普鲁镇:山普鲁乡地处昆仑山南麓,洛浦县湖东南缘,总面积53.87 平方公里,全乡有 25 个行政村,2003年底全乡总人口6131户24960人,其中维吾尔族占99%,全年粮食总产量14959吨,耕地面积农民人均纯收入1139元。山普鲁乡交通便利,资源丰富,民风古朴。乡集市距和田市中心19公里,距洛浦县城约9公里。改革开放20多年来,山普鲁乡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万家坝古墓群

全文共 208 字

+ 加入清单

万家坝古墓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万家坝位于楚雄彝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鹿城东南侧3·

5公里的龙川江支流青龙河西岸。1975年,首次在这里发掘出铜鼓5面。万家坝铜鼓的价值,在于其历史的久远。据研究测定,万家坝出土铜鼓的古墓群,其时代约为春秋晚期和战国初期,距今至少在2300年以上。万家坝铜鼓代表了中国铜鼓文化的一个类型,考古学界称之为"万家坝型"。迄今在云南境内共发掘这一类型的铜鼓19面,其中10面在楚雄境内出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云梦城郊古墓群

全文共 494 字

+ 加入清单

云梦城郊古墓群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森林公园。

云梦城郊古墓群

位于云梦县城关镇东南郊、西郊,东周-汉墓群。由珍珠坡墓群、龙岗墓群、木匠坟墓群、睡虎地墓群、大坟头墓群等五个小墓群组成。其中珍珠坡、龙岗两墓群分布在东南郊,木匠坟、睡虎地、大坟头三个墓群由北至南分布在西郊。珍珠坡墓群,面积约7万平方米。曾发掘18座小型长方形土坑墓,其中东周墓16座、秦汉墓2座。东周墓出土有仿铜陶鼎、彩绘带盖陶豆、彩绘陶壶、彩绘陶小口鼎、木雕卧鹿立鸟等。秦汉墓出土有陶釜、瓮,铜镜,角饰,铁器残件等;木匠坟墓群,面积约4万平方米。1975年发掘2座土坑木椁墓。出土陶器有鼎、壶、瓮、釜、罐、鍪、钵等;铜器有鍪;漆器有扁壶、耳杯、圆盒、卮等,部分器物上烙印有“亭”“三”等字;木器有耳杯、篦等;睡虎地墓群,面积约12万平方米。1975年、1977年、1978年先后发掘50座墓葬。多为南北向竖穴土坑单棺单椁墓,出土器物有铜、铁、陶、漆木、丝、玉、竹器等,其中M出土秦简;大坟头墓群,面积约5000平方米。1972年发掘3座土坑木椁墓,出土器物有铜、漆木、竹、陶、瓷、玉器等。(第二批)

信息来源:湖北省文物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八岭山古墓群

全文共 952 字

+ 加入清单

八岭山古墓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周及明代墓群。位于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八岭山镇,南与长江相望,北与纪山为邻。中心地理坐标:东经112�15′02″~112�15′07″,北纬30�33′74″~30�33′82″。面积约4000万平方米。是楚王族墓地和明辽藩王墓地。

八岭山古称“龙山”,又名八宝山。自然风景优美,“八岭松云”为旧时江陵八景之一。相传楚庄王等十余座楚王墓及明代辽藩十一王墓俱在此。八岭山古墓群东自八岭山镇新湾村和马山镇安碑村,西至八岭山镇杨场村,镇园林场、铜铃村。经调查,现存有封土堆的墓葬400余座和众多无封土的墓葬。这些冢墓多为春秋战国时期土坑墓,亦有明代的砖室墓。在古墓群范围内还分布多处早期古文化遗址。

有封土的东周墓葬主要有:

平头冢,封土高约17米,周长约260米。北有一陪冢,封土高约7米,周长约70米。两冢相距10余米。

冯家冢,封土高16米,周长300米。陪冢成列。

换帽冢,“相传因蜀将关羽曾在此换帽而得名。”封土高约15米,周长约200米。

仙女庙冢,封土高约10米,周长约150米。

落帽台,“史载东晋桓温之参军孟嘉于此登高酒酣,风吹帽落作文尤绝故名。”封土高约9米,周长约140米,台顶平面约70平方米。

明辽简王墓,封土底径约60米,残高4.5米。为朱元璋第十五子朱植之墓。朱植于明洪武十一年(1378)封卫王,二十五年(1392)封辽王,就藩广宁(今辽宁北镇县)。建文年间移藩荆州。永乐二十二(1424)薨,谥曰简。次年葬于此。1987年发掘,砖砌墓室由甬道、前室、中室、后室及左右耳室组成。出土铜器有锁、带盖锅、盘、瓢、提梁炉及器盖等;锡器有圜底钵、盘、壶、鼎、杯、勺、筷子等;漆木器有碗、盘、车、马、龟、木俑等;其它有金钉、银币、铁锁、陶缸等。

1988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八岭山镇:八岭山镇地处湖北省荆州市西郊约10公里,位于古城荆州、古纪南和古万城三大古城之间。全镇国土面积11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54万亩,丘陵岗地1.8万亩,辖18个村3个场和1个居委会,人口3.5万人。境内交通便利,荆州至辽王墓硬化公路直通仝镇,南部紧连318国道,东部与207国道相邻,省宜黄高速公路横穿辖区,并留有八岭山出入口。电讯业发展迅速,程控电话延伸到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两城古墓群

全文共 261 字

+ 加入清单

两城古墓群为济宁市文物保护单位。

两城古墓群位于微山县两城镇两城村北,年代为汉,类别为古墓葬。

1985年4月17日,两城古墓群被公布为济宁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两城镇:两城镇位于南四湖之一的独山湖畔,总面积130平方公里,其中水面11万亩,耕地4.3万亩。辖48个行政村、7.5万人。两城因战国时期的匡城、矛城而得名,历史绵长,人杰地灵,文化灿烂。境内出土的属大汶口文化时期的南薄村西北堂台遗址、战国时代的姬家林遗址、汉墓群及汉画像石,证明自6000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居住生活。秦时在两城置橐县,汉初改为高平县南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鲜鱼水饺

全文共 252 字

+ 加入清单

烟台的鲜鱼水饺,具有鲜嫩、个大、馅多、皮薄的特点。鲅鱼、牙鲆鱼都是入馅的佳品。

所谓鲜嫩,即鱼刚猎获不久,甚至切成的鱼块还在活动。将切碎的鱼放入酱油、葱花、姜末等调料搅拌,叫“透味”。在和馅时,要兑适量的水搅匀,这样的水饺才够鲜嫩。实践证明,鱼馅饺子最喜韭菜,它的辛辣味,可使鱼味更鲜。

鲜鱼饺子皮儿,擀得精薄,几乎透出馅来。包时,因皮制宜,皮儿大,馅儿塞得饱满,往往捏不严饺子边,即使露了馅也混不了汤,它就像裹着一层薄皮儿的大鱼丸子。所以,吃鲜鱼饺子多用捣碎的大蒜配以醋、酱油、香油做调料,以利解腻、清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卡拉姆达尔拜克古墓

全文共 339 字

+ 加入清单

卡拉姆达尔拜克古墓为文化旅游景点。

卡拉姆达尔拜克古墓

卡拉姆达尔拜克古墓位于巴楚县——图木舒克公路交接处西侧,距离县城40公里处。古墓埋葬着14-15世纪著名的历史学家、语言学家、诗人卡拉姆达尔拜克,他曾经到巴基斯坦、印度等地求学,回来后经过不断地探索,对刀郎人一千五百年的部落生活进行了记载。他才华横溢,精通汉语、巴基斯坦语、哈萨克语、阿拉伯语等,他的著作翻译成蒙语和汉语。晚年他到北京拜见了当时的皇帝,著作至今保留下来的有《爱情故事》、《燕子夫人》等。卡拉姆达尔拜克古墓旅游景点交通便利,从巴楚县乘车30分钟就可到达。

每逢肉孜节及古尔邦节除本县各乡教徒外,还从外县赶来会礼的最多时可达万人以上,每年秋天朝拜者乘汽车、拖拉机、毛驴车等交通工具接连不断。还有许多徒步者,络绎不绝。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布朗族包烧鲜鱼

全文共 504 字

+ 加入清单

布朗族是临沧一个历史悠久古老土著民族,有着自己独特的饮食文化。布朗族包烧鲜鱼,香味悠长特别,鲜香可口,成为布朗族的一道颇具民族特色的美味民族菜。

布朗包烧鲜鱼,以新鲜的鱼为主要原料,用古老的方法制作。先把鱼剖开、洗净,将辣椒粉、姜蒜、野茶椒粉、芫荽等辛香佐料洗净切细抖匀后填入鱼腹内,在鱼身上涂抹少许食盐后,用鲜芭蕉叶严实包裹,用竹筒捆扎皮包,捂在火塘的炭火下面焐烧,烧熟即可食用,成为布朗族人待客必不可少的一道佳肴。

布朗族包烧鲜鱼,虽为烧鱼,但与烧烤鱼味不同,烧熟后的包烧鲜鱼,远远就能闻到一股特别的香味,打开芭蕉叶,劈成两半的鱼肉上密集着各种辛香佐料,随着汁水,泛着诱人的色泽,像一道古朴的工艺品,让人舍不得破坏它的美,阵阵诱人的鲜鱼烤香味充斥你的嗅觉,既有烤香,又有鱼鲜味,调料入味刚刚好,又夹杂着独特的竹子和芭蕉的清香,让人尝了第一口就欲罢不能,与我们平时吃的鲜鱼味道不同,有其独特的鲜香味。

布朗族包烧鲜鱼,它的最大亮点是,融合了各种佐料的辛香及芭蕉叶、竹子的清香,而鱼本身的味道没有被遮掩,烤香中蕴含的清香,鱼肉新鲜、外焦里嫩,鲜香略带辛辣恰到好处的入味,真的是与众不同的一道颇具特色的民族美味佳肴。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