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河马长尾巴吗(精品20篇)

浏览

5530

文章

56

篇1:为什么河马身上有时会流血?

全文共 486 字

+ 加入清单

河马的皮肤很厚很亮,但没有汗腺,不能像人类那样通过流汗来降低体温和湿润皮肤。当河马到了陆地上,皮肤缺乏水分后可能会引起干裂,这时候,河马就通过“流血”来加以弥补。这种红红的东西并不是血,而是皮肤分泌出来的一种红色特殊液体。能够保护皮肤,防止皮肤干裂。

我们知道,河马虽然属于陆地动物,但它的大部分时间仍呆在水中。当然,河马有时也会到陆地溜达一番,顺便找些可吃的食物。

动物学家在观察河马陆上活动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在河马光洁溜滑的皮肤上,有时会渗出红色的“血液”,当“血液”越渗越多时,全身变成了暗红色。

这使动物学家感到大惑不解,河马为什么会无缘无故地“流血”?

通过进一步的观察研究,河马“流血”的秘密终于被解开了。原来,河马的皮肤很厚很亮,但没有汗腺,不能像人类那样通过流汗来降低体温和湿润皮肤。当河马呆在水中时,缺少流汗这个功能,对它毫无影响。可是到了陆地上,皮肤缺乏水分后可能会引起干裂,这时候,河马就通过“流血”来加以弥补。

实际上,这种红红的东西并不是血,而是皮肤分泌出来的一种红色特殊液体。它的作用就像涂在家具表面的油漆那样,能够保护皮肤,防止皮肤干裂。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商河马蹄烧饼

全文共 1076 字

+ 加入清单

河马烧饼历史久远,相传在清乾隆年间就已享有盛名。据载,清朝末年,在县城经营马蹄烧饼的张氏家族和小街子(怀仁镇的一个村)的康氏家族,名气颇大,所制烧饼经常被过往商人带往外地和京城,故"马蹄烧饼"不胫而走。

商河名吃--马蹄烧饼是用面粉、植物油、芝麻为主要原料,用特制锅炉烤制而成的食品,其形状如马蹄,故名马蹄烧饼。

历史渊源

据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马蹄烧饼和糖酥火烧作贡品呈献给乾隆皇帝,倍受皇帝和大臣们的赞赏。由此可见马蹄烧饼和糖酥火烧早就是远近闻名和倍受喜爱的商河名吃了。

品质特点

马蹄烧饼品质优良,特点突出。刚出炉的马蹄烧饼皮瓤分离,外脆内嫩,酥香兼备,香气四益,色、味、形俱佳。具有焦香、清香、芝麻香三香的独特风味。马蹄烧饼制作考究,经济实惠,易于储放,携带方便。

制作方法

马蹄烧饼的制作方法非常考究,从制作到成熟出炉需要10余道工序,其配料严格精细,所用面、油、酥、芝麻均有精确的比例每个烧饼2两重,但需要两个面剂制而成,一个面剂与用油炒好的酥卷制成层层叠叠状,当作烧饼的瓢,然后再用另一个面剂包在外面,当作烧饼的皮。随即在光滑的石墩上搓制成马蹄状,蘸以芝麻和糖色,贴在炉被锅面上烘烤七至八分钟而成。

马蹄烧饼除配料严格精细外,掌握烤制火候也是十分重要的。制作马蹄烧饼所用的锅炉比较奇特,它所用的大平锅面朝下,底朝上,为保持炉内所需温度,锅底需用泥糊好,炉底上下不透气,制成马蹄烧饼最理想的燃料是木炭和谷糠,也可用锯末代替。

发展前景

商河马蹄烧饼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不断完美,近年来,商河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这一传统名吃的继承和发展,采取措施扩大生产和提高质量。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市场开放,马蹄烧饼得到长足的发展。目前不仅在商河城内有十几家烧饼铺,还有120余家烧饼铺分布在全县的乡镇农村,据统计,全县马蹄烧饼年产量可达300余吨。这些遍布全县的烧饼铺,在继承制作的同时又有改进和创新,各具特色,各有风味,互相竞争,取长补断,互相促进。这些产品不仅供应本县之需,而且周围县市,以及省城济南市也常有人批量购买。

由于马蹄烧饼物美价廉,老幼皆宜,是招待宾客和馈赠亲友的佳品,尽管店铺遍及全县,其产品仍呈供不应求之势,每当节假日,人们更是争相抢购,销路广阔。加之商河县具有生产马蹄烧饼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商河县是历史上有名的粮面油生产基地,近年来,优质小麦面积不断扩大,生产马蹄烧饼的基本原料均可就地取材,资源十分丰富,这就为特产马蹄烧饼奠定了基础;二是各村镇均有技术熟练的老师傅,形成了一支烤制马蹄烧饼的技术骨干队伍。因此,马蹄烧饼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河马的特征是什么,它有尾巴吗

全文共 344 字

+ 加入清单

河马是世界上最危险的生物之一,而且脾气极为凶残,且极易主动攻击其他动物,在陆地上体型只比大象和一些犀牛小。那么,如此的庞然大物有尾巴吗?

河马是一种生活在非洲的大型哺乳动物,成年雄性河马平均体重1.5吨,雌性1.3吨,身上的皮肤坚硬且光滑,没有毛发分布,有一个粗硕的头和一张特别大的嘴,比陆地上任何一种动物的嘴都大,并且可以张开呈90度角。嘴里的牙很大,是进攻的主要武器,牙齿长度可达60-70厘米,重量为2-3千克,眼睛、鼻孔、耳壳等都生在面部的上端,几乎在同一个平面上。河马体躯庞大,排便时用尾巴把粪便打散,可以让粪便撒得高一些,散布广一些,这样粪便的气味可以留得更长久一些。河马通过粪便的气味划分地盘,用尾巴扇开粪便,有助于气味的传播。

河马是有尾巴的,尾巴用来把粪便扇开,来散开气味。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河马为什么总喜欢泡在水里

全文共 2168 字

+ 加入清单

河马是淡水物种中的最大型杂食性哺乳类动物,白天几乎全在水中。下面给大家分析河马爱泡水的原因。

河马的种群现状

“河马(Hippopotamus)”一词的意思是指“河中之马”,这是希腊人对这种强悍野兽的称呼。而古埃及人的猜测则更为正确,他们称它为“河中之猪”。历史上,河马在非洲几乎所有的河流与湖泊中都生活过。从装饰古埃及人纪念碑的象形文字中可以断定,当时生活在尼罗河流域的河马非常多,而且,猎杀河马是一项广受喜爱的消遣活动。河马的长牙价值不菲,这是导致河马迅速减少的部分原因。其分布地区不断减少,讫今,只有在北纬17°以南才能觅到它的踪迹。

河马常见的主要威胁,是为了猎肉和牙齿而进行的非法和无限制的狩猎,及栖息地丧失。非法狩猎被认为在栖息地领域的发生的战乱最为严重,超过8年的在刚果(金)内乱和战斗中,当地的河马种群下降了95%以上,来自布隆迪和科特迪瓦也有报道广泛被偷猎肉食。对于常见的河马种群保护区高比例的国家,河马数量的降低速度要低得多,因此要奖励栖息地的保护并且对非法狩猎制定惩治措施

1.

2.

3.

4.

河马爱泡水的原因

河马是生活在非洲湖泊里的一种哺乳动物。如果河马不呆在水里,时间一长,皮肤就会干裂,所以河马白天总爱泡在水里,把头部露出水面呼吸。河马有厚厚的皮下脂肪,可以毫不费力地漂在水面上。河马潜水本领也很强,河马的鼻孔与上方的眼睛和耳朵呈一条直线,这样它全身潜伏在水中时只须将头顶露出水面就能嗅、视、听兼呼吸了。当河马遇到敌害时,可以潜游到几百米之外的地方去躲避。河马到了晚上,天凉快些,才上岸睡觉,或者去寻找食物吃。

河马生活习性

河马是一种两栖动物,喜群居,善游泳,怕冷,喜温暖的气候嫖娼。它们的皮肤长时间离水会干裂,而生活中的觅食、交配、产仔、哺乳也均在水中进行。河马是草食动物,但是稀疏獠牙长十厘米,母河马为保护小河马极具领域攻击性。河马成对或结成小群活动,老年雄性常单独活动。[2]夜行性:它们几乎整个白天都在河水中或是河流附近睡觉或休息,晚上出来吃食,有时会顺水游出30多公里觅食。主要以水生植物为食;偶食陆地作物,以草为主,有时到田地去吃庄稼,食物短缺时,它们也吃肉。

河马的身躯庞大,但在水中行走很轻便。在炎热的太阳下,体表带着泥水更能使其免受烈日的曝晒。河马的皮肤的汗腺里能分泌一种红色的液体作为天然防晒剂,以湿润皮肤,常被误认为是排出来的血,称为“血汗”。因为它的皮肤非常敏感,长时间离开水便会干裂,所以白天的大部分时间都懒散地呆在水里,靠水的帮助来调节体温并防止皮肤干裂,夜间睡觉则在岸上。它的视力很差,甚至在水面以上也看不清东西,但这并不影响它的生活,因为水下常常十分浑浊,根本无法看到远处。

河马河马喜欢营群栖生活,由雌兽统领,每群20~30只,有时可多达百只以上,尤其是在水草稠密的地方,平均每5.5平方米就有一只。它有一套特殊的、如同阀门一般运用灵活的肌肉组织,在潜水时能将耳朵和鼻孔关闭起来,每次潜水时间可达5~10分钟左右,但不像水生哺乳动物那样在生理上有对水的适应能力,在陆地上生活的时间也很长,能以每小时20公里的速度奔跑,因此只能算是一种半水生动物。平时河马将全身没入水中,只把耳朵、眼睛和鼻孔露出水面,这样不仅能够正常呼吸,而且能够及时发现危险而不被敌人察觉。除了安全和凉爽外,水也能帮助支撑其庞大而沉重的身体,使其在水中行走自如。

河马虽然总是呆在水里,但它不会游泳,只能潜水。在受惊时,一般避入水中。每天大部分时间在水中,潜伏水下时一般每3、5分钟把头露出水面呼吸一次,但可潜伏约半小时不出水面来换气。河马平时较安静,一旦发起脾气来,常常打架,它们各自用自己锋利的牙齿去刺伤对方厚厚的皮肤。有时在河里发起怒来,它敢顶翻小船,把船咬成两段。

很的繁殖方式

河马在水中交配,没有固定的繁殖季节,雌兽的怀孕期为210-255天,在水中生产,每胎产1仔。初生的幼仔体重为40-50千克,出生后5分钟就能行走和游泳。带仔的河马妈妈,性情变得非常凶恶,仔兽出生后,雌兽便进行细心地照顾,在水中授乳,仅让它们在看得见的范围内活动,并耐心地教它们游泳和打滚,保护它们不受到伤害。此后的几个月里,雌兽常带着它的幼仔远离群体生活,因为幼仔可能会被凶残的雄兽杀死,或者受到鳄鱼的攻击。4-6个月以后,幼仔就能吃草了,哺乳期约为1年,雌性通常单一承担的后代抚养期可以延长至18个月。雌性成熟在7-9岁,雄性在9-11岁之间,寿命大约30-40年。

雌河马一般会单独带着小河马生活两个月,安静地享受着天伦之乐。母子俩常常静静地躺着休息,小河马紧紧地依偎在母亲的嘴边。有时,母亲又想带它下水去,因为河马总是摆脱不了如何稳定体温的问题,岸上呆久了,就要下水去降降温,这时小河马便很熟练地爬上母亲的背或脖子下水。小河马还需不停地吃奶,雌河马身子横卧,把一只后腿伸开去,乳房便露了出来,小河吃奶时,母河马会用另一只后腿托住乳房不停地按摩,以刺激奶水。蚊子会不时地飞来,这些家伙对流散的乳汁很喜欢,有时就歇在乳头周围,母河马于是就用大嘴使劲地拍击着河水,以此惊走到处乱飞的蚊子。小河马可以自己上岸了,母河马便不再溺爱它,让它自己潜水,小河马难免会在爬上岸时摔倒,母河马就用嘴去扶住它,鼓励它自己爬起来。母河马也不纵容小河马顽皮的游戏,会用巨大的身躯来阻挡它,或者干脆用大嘴巴来“教训”它。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河马会游泳吗

全文共 242 字

+ 加入清单

河马不会游泳,它们只能潜水。

河马是陆地上的第三大动物,虽然体型很大,但是能够很轻巧的漂浮在水中。河马在水里的时候不会游泳,只能潜水,它们可以在水里潜伏半小时不出来换气,能在水中行走自如。河马一般都是由雌兽统领,通常生活在非洲热带水草丰盛的地区,喜欢群居生活,性格温顺,喜欢温暖的气候。

河马是一种体型较大的杂食性哺乳动物,主要吃一些水里的植物,偶尔也会到陆地上来寻找食物,比如农田里的野草和庄稼。但河马如果出现了食物短缺的情况,它们就会杀死小型动物食肉,甚至有可能会吃掉自己同类的尸体。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河马是两栖动物吗

全文共 575 字

+ 加入清单

河马不是两栖动物,而是哺乳动物。

两栖动物最突出的一个特征是发育的周期是一个变态过程,也就是幼体靠腮在水中呼吸,成体靠肺呼吸,并且两栖动物是一种变温动物,其皮肤裸露,能够分泌黏液,除此之外,两栖动物还是体外受精。而河马是从生下来到长大是一个正常的生长过程,没有从一种形态变成另一种形态,河马不管是成体还是幼体都是用肺呼吸,虽然河马的皮肤是裸露的,但是并不会分泌粘液,它的繁殖方式也是体内受精,并且河马是一种体温恒定的动物,所以河马不是两栖动物,而是哺乳动物。

河马是哺乳纲、鲸偶蹄目、河马科是杂食性淡水物种,体型巨大,体长2~5米,包括一条长约35厘米的尾巴,肩高1.5米,体重1300~3200千克。

河马的体型虽大却可轻巧的浮在水中,还能在水中待超过5分钟。即使是陆地上第三大的动物,其短距离奔跑速度却能达到时速40千米。长时间曝晒于太阳下后,其皮肤会分泌粉红色的油脂,功能为防止过多的紫外线照射。

河马生活于非洲热带水草丰盛地区,常由10余只组成群体,有时也能结成上百只的大群,单独的河马多是由群中被逐出的成年雄兽;白天几乎全在水中,食水草,日食量100千克以上,水草缺少时,便在夜间上岸觅食植物或农作物;性温顺,惧冷喜暖,可沿着河底潜行5~10分钟;在交配季节,雄性间时有争斗,妊娠期约8个月,每胎1仔。哺乳期1年,4~5岁性成熟,寿命30~40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为什么河马可以靠自己的汗液防晒?

全文共 666 字

+ 加入清单

河马汗中含有河马汗酸,是一种高效的防晒剂。它可以吸收200-600纳米波长的光线,而315-400纳米间正是对生物体杀伤最强的长波紫外线的范畴。

河马的大汗液分泌液是红色的,这让它在水塘里特别显眼,不明真相的群众可能以为河马是被晒伤了,其实不然。人们曾经对“汗血河马”大惑不解,有人说它可能有防水的效果,有的说它只不过是用来散热的。2004年,以日本京都药科大学的桥本贵美子(Hashimoto Kimiko)为首的研究团队在著名的《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揭开了河马汗的神秘面纱。桥本女士对这奇怪的河马汗感兴趣还要得益于她的孩子的启发。据说,某日桥本女士带孩子去动物园游玩,孩子看到了红红的河马,童言无忌道:“妈妈,河马受伤了吗?”。桥本女士回答说:“那是它的汗。”“为什么我们的汗没有颜色,而河马的汗是红色的?”孩子这下把妈妈问住了。还好,这位妈妈是个科学家,她回到办公室查阅资料,居然发现这个问题是科学上的空白——这年头找个科学领域的处女地是多么困难的事情。于是,桥本女士率领自己的团队投入了对河马汗的研究之中。他们经过一番研究,从河马汗中分离出了红色的物质河马汗酸hipposudoric acid(这个新造的词由hippo河马,和sudoricacid汗酸拼凑而成)。

河马汗酸至今没有被化妆品厂商转变成奢侈品真是令人奇怪,因为它是高效的防晒剂——可以吸收200-600nm波长的光线,而315-400纳米间正是对生物体杀伤最强的长波紫外线的范畴。另外,很低浓度的河马汗酸就可以抑制铜绿假单胞菌和克雷伯氏肺炎链球菌的生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河马属于两栖动物吗

全文共 241 字

+ 加入清单

河马两栖动物。河马是哺乳纲、鲸偶蹄目、河马科属的杂食性淡水物种。躯体粗圆,四肢短,脚有4趾,头硕大,眼、耳较小,嘴特别大,尾巴较小,下犬齿巨大。河马的体型虽大却可轻巧的浮在水中,还能在水中待超过5分钟。

河马是地球上已经存在很长时间的生物,生活在非洲热带水草丰盛地区,常由10余只组成群体,有时也能结成上百只的大群,单独的河马多是由群中被逐出的成年雄兽。

河马是一种半水生哺乳动物,通常栖息在浅湖,河流和沼泽中。水必须足够深,河马才能将其整个身体浸入水中。通常,最好使用深约2米的水。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为什么河马总喜欢泡在水里?

全文共 203 字

+ 加入清单

河马是生活在非洲湖泊里的一种哺乳动物。如果河马不呆在水里,时间一长,皮肤就会干裂,所以河马白天总爱泡在水里,把头部露出水面呼吸。河马有厚厚的皮下脂肪,可以毫不费力地漂在水面上。河马潜水本领也很强,河马的鼻孔与上方的眼睛和耳朵呈一条直线,这样它全身潜伏在水中时只须将头顶露出水面就能嗅、视、听兼呼吸了。当河马遇到敌害时,可以潜游到几百米之外的地方去躲避。河马到了晚上,天凉快些,才上岸睡觉,或者去寻找食物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河马是如何延续家族的

全文共 937 字

+ 加入清单

在繁殖季节,河马举行“婚礼”。在这个时候,先前的家庭规则被暂时打破,雄性河马可以公开进入雌性河马的领地去追求它的“爱人”。此外,沿着河岸的海滩上已经开辟了几个爱的地方。河马的“婚礼”很有趣。雅克·特雷姆兰(Jacques Tremoran)躲在河边的密林中,经常看到几十只雌河马并排站在河岸上,而雄河马则躺在地上。当时,雅克·特雷姆认为躺着的河马病了。后来他知道这是河马家族的另一个特殊规则:求婚者必须躺在地上。如果雄性河马不“守法”并勇敢地站起来,它将被所有雌性河马鄙视和驱逐。当雄河马和雌河马都爱上对方时,他们都跳进水里玩耍,并形成了一段美好的婚姻。怀孕九个月后,雌河马在水中产下一到两个后代。幼崽出生时,体重约30公斤,有一个桶状的身体,短而强壮的四肢,厚厚的皮肤,皱纹和没有头发。这个小东西刚刚睁开眼睛,它的前肢已经能够站立,它的嘴巴一直在发出刺耳的叫声。母亲把它带到浅水海滩。没有教学,小河马可以做一些基本的潜水。婴儿出生两个小时后,他能够像一岁左右的人类孩子一样东倒西歪。他还学会了游泳,可以潜入水中,在母亲的肚子下进食。三天之后,河马不仅四肢着地稳定行走,而且游泳技术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河马妈妈溺爱她的孩子,整天形影不离。休息时,孩子躺在母亲的嘴边。在活动中,母亲把河马放在背上或脖子上,让孩子骑,既安全又舒适。每次喂食的时候,母河马都会侧卧,伸出一条后腿露出乳房,用另一条后腿按摩乳房,这样孩子就可以很容易地吃到牛奶。蚊子在热带沼泽水域猖獗。河马的皮肤很嫩,容易吸引蚊子。河马一离开水,母河马就会用她的大嘴拍打水,用溅出的水赶走蚊子。晚上,当河马寻找食物时,白天躺在河水中的整个河马家族会一起降落,形成一条强大的队伍,到处寻找嫩草来充饥。小河马也不例外。如果它掉下来或者从队伍中掉出来,下面的河马妈妈会照顾它,用她的嘴抱起孩子或者简单地把他们背在背上。然而,母河马有时会为她的孩子制定必要的“规则”。当孩子特别不听话时,它会用它巨大的身体来阻止孩子的顽皮活动,甚至用它的大嘴巴来严厉地“教训”一顿。

在育儿期间,母河马总是守护着她的孩子,不允许任何人侵犯她。如果有人敢碰她的孩子,温顺善良的河马妈妈会立刻变得非常凶猛,张开它的大嘴,不顾一切地与敌人战斗到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河马是两栖动物吗

全文共 365 字

+ 加入清单

河马是一种两栖动物,它们的皮肤长时间离水会干裂,而生活中的觅食、交配、产仔、哺乳也均在水中进行。河马是哺乳纲、鲸偶蹄目、是杂食性淡水物种。体型巨大,体长2~5米,包括一条长约35厘米的尾巴,肩高1.5米,躯体粗圆,四肢短,脚有4趾,头硕大,眼、耳较小,嘴特别大,尾较小,下犬齿巨大。

河马的体型虽大却可轻巧的浮在水中,还能在水中待超过5分钟。即使是陆地上第三大的动物,其短距离奔跑速度却能达到时速40千米。长时间曝晒于太阳下后,其皮肤会分泌粉红色的油脂,功能为防止过多的紫外线照射。

生活于非洲热带水草丰盛地区,常由10余只组成群体,有时也能结成上百只的大群,单独的河马多是由群中被逐出的成年雄兽;白天几乎全在水中,食水草,日食量100千克以上,水草缺少时,便在夜间上岸觅食植物或农作物;性温顺,惧冷喜暖,可沿着河底潜行5-10分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河马吃什么

全文共 239 字

+ 加入清单

河马主要以水生植物为食,有时也会吃陆地上的作物,食物短缺时也会食肉类。

河马是一种体型较大的杂食性哺乳动物,主要吃一些水里的植物,偶尔也会到陆地上来寻找食物,比如农田里的野草和庄稼。但河马如果出现了食物短缺的情况,它们就会杀死小型动物食肉,甚至有可能会吃掉自己同类的尸体。

河马是陆地上的第三大动物,但是也能够很轻巧的漂浮在水中。它们通常生活在非洲热带水草丰盛的地区,喜欢群居生活,性格温顺,喜欢温暖的气候。河马一般都是由雌兽统领,在水里的时候不会游泳,只能潜水,能在水中行走自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河马是两栖动物吗?是什么种类的?

全文共 442 字

+ 加入清单

河马作为胎生的物种之一,属于哺乳动物,两栖动物是最原始的陆生脊椎动物,既有适应陆地生活的新的性状,又有从鱼类祖先继承下来的适应水生生活的性状。

多数两栖动物需要在水中产卵,发育过程中有变态,幼体(蝌蚪)接近于鱼类,而成体可以在陆地生活,但是有些两栖动物进行胎生或卵胎生,不需要产卵,有些从卵中孵化出来几乎就已经完成了变态,还有些终生保持幼体的形态。而河马是胎生的,有恒定的体温,并且通过哺乳的方式养于幼崽,所以河马是哺乳动物。

河马的特点:

1、河马喜群居,善游泳,怕冷,喜温暖的气候。它们的皮肤长时间离水会干裂,而生活中的觅食、交配、产仔、哺乳也均在水中进行。

2、河马是草食动物,但是稀疏獠牙长十厘米,母河马为保护小河马极具领域攻击性。河马成对或结成小群活动,老年雄性常单独活动。

3、河马的夜行性:它们几乎整个白天都在河水中或是河流附近睡觉或休息,晚上出来吃食,有时会顺水游出30多公里觅食。

4、河马主要以水生植物为食,偶食陆地作物,以草为主,有时到田地去吃庄稼,食物短缺时,它们也吃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河马有天敌吗

全文共 425 字

+ 加入清单

河马几乎没有天敌

准确地说,在水里几乎没有动物敢招惹它,而鳄鱼也算不上天敌。在陆地上,主要敌人就属大型猫科动物了,如狮子、鬣狗等动物,因为大象,犀牛这些都属于草食性动物,几乎很少发生冲突。不过就算在陆地上,一头成年的河马狮子,鬣狗也很少敢招惹,除非食物严重缺少时,大部分时间攻击的都是小河马。

河马(学名:Hippopotamus amphibius):是哺乳纲、鲸偶蹄目、河马科是杂食性淡水物种。生活于非洲热带水草丰盛地区,常由10余只组成群体,有时也能结成上百只的大群,单独的河马多是由群中被逐出的成年雄兽;白天几乎全在水中,食水草,日食量100千克以上,水草缺少时,便在夜间上岸觅食植物或农作物;性温顺,惧冷喜暖,可沿着河底潜行5-10分钟;在交配季节,雄性间时有争斗,妊娠期约8个月,每胎1仔。哺乳期1年,4-5岁性成熟,寿命30-40年。分布于非洲。

一般生活于河流、湖泊、沼泽附近水草繁茂和有芦苇的地带,有些栖息的海拔高度可以达到2400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河马是哪个国家的象征

全文共 247 字

+ 加入清单

河马是坦桑尼亚的象征,象征着财富,财源广进。

河马是哺乳纲、鲸偶蹄目、河马科的杂食性动物,它的体型较大,体长可达2-5米。河马除了嘴巴、尾部、耳朵上有毛之外,身体其它地方的皮肤都是裸露着的。河马大多生活在非洲的热带地区以及水草丰盛的地区,而且河马喜欢群居生活。

河马经常栖息在浅湖、河流以及沼泽之中。水必须要足够地深,这样河马才能把自己的整个身体浸入水中。白天的时候,河马喜欢在浅水区休息,也偶尔会在泥滩上睡一觉。黄昏的时候,它们就会从水中出来,到岸上觅食,然后沿着水岸向茂密的草场走去,十分惬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河马的天敌

全文共 288 字

+ 加入清单

幼年的河马天敌,例如狮子、鳄鱼等,成年后的河马几乎没有天敌。

河马小的时候,因为体型较小,防御较弱,所以会有很多动物威胁到它们的安全,例如狮子、鳄鱼等,成年后的河马体型巨大、身体强壮、皮肤粗厚、牙齿尖利,体重在3-4.6吨左右,所以说成年河马在自然界中是没有什么天敌的,虽然它主要是吃植物的动物,但是可以说它是处在食物链顶端的动物,一般动物都不敢招惹河马。

河马是哺乳纲、鲸偶蹄目、河马科是杂食性淡水物种它身体由一层厚厚的皮包着,皮呈蓝黑色,上面有砖红色的斑纹,除了尾巴上有一些短毛外,河马身体上几乎没有毛。河马的皮特别厚,皮的里面是一层脂肪,这可以帮助它毫不费力地从水中浮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啊哈!灵机一动》-河马难题

全文共 847 字

+ 加入清单

我找到了。

根据阿基米德发现的原理,从浮体中排出的水的重量等于它自身的重量。因此,当河马在船上时,船体会浸入水中,排出与河马相同的水量。

这里有一个相关的问题。假设船漂浮在一个集装箱里。这个容器不够大,无法准确测量水位。船被像河马一样重的金币取代,容器中的水位被记录下来。

现在假设所有的金币都被倒出,沉入容器底部。我们知道船的吃水线会下降。但是容器里的水位是多少?它是上升还是下降?

就连物理学家在这个问题上也有一些困难。一些人会说容器中的水位将保持不变,而另一些人会说水位将上升,因为一些水被下沉的金币排出。两个答案都错了。

为了找出原因,让我们再来看看阿基米德原理。每个浮体排出的水量等于自身重量,金币的比例比水重要得多。因此,从船上排出的水的体积比它自己的体积大得多。然而,当金币沉入容器底部时,只有相当于其自身体积的水被排出。容器中的水位将低于将金币放在船上时的水位,因为水的量远小于将金币放在船上时排出的水量。

物理学家乔治?加德曾经非常生动地解释了这个问题。有些恒星是由比水密度大几万倍的物质组成的。一立方米的这种物质有几吨重。如果从船上向容器中倒入一立方米这种物质,它只会排出非常少量的水,比如一立方米。结果,容器中的水位会下降。金币的情况完全一样,只是水位下降得少得多。

当金币被倒出船外时,假设你在船旁写下一条新的水线。河马在容器里游泳。当它进入水中时,假设容器中的水位上升2米,它比记录的水位线高多少?

想象你喝一瓶可乐。如果你想把一半的可乐留在瓶子里,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把倾斜瓶子里的液体喝到瓶子底部和边缘的交叉点。

这里有一个通过不同程序解决的类似问题。不规则形状的强酸性透明玻璃瓶。瓶子上只有两个标记,高的是10升,低的是5升。

有人使用了少量的酸,其量未知,使得瓶子中的酸比10升时略低。你需要从瓶子里倒5升酸来做实验。这种酸是危险和易挥发的,不能倒入其他容器。可以用什么简单的方法来倒出准确的数量?

聪明的方法是在瓶子里放一些小玻璃石,直到酸度达到最高值,然后倒出酸,直到达到最低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河马吃什么东西作为食物

全文共 222 字

+ 加入清单

河马主要以水生植物为食,也会食用陆地植物,当食物短缺时也会捕食动物。河马主要栖息在水草丰盛的水域,每日可食用一百千克以上的水草,全天几乎都泡在水中,只有水草稀少时才会来到陆地上进食陆地植物,虽然河马全天呆在水中,其实它的游泳能力不强,只是有较强的潜水能力,能潜水长达五到十分钟。

河马如今也受到了来自人类的威胁,主要是为了其肉和牙齿,在一些战乱的河马栖息地,种群数量会大幅度下降,被作为一种肉食来源猎杀,也有专门的偷猎者猎杀河马获取牙齿进行贩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为什么河马的五官都长在头顶上?

全文共 801 字

+ 加入清单

如果河马不呆在水里,时间一长,皮肤就会干裂,猛兽时常在白天出没,等到夜幕降临,它们才爬上岸来吃草。这样的生活习性致使河马的眼睛、鼻子和耳朵几乎都长在头顶上,特别适合水中生活的需要。这样,河马不但可以隐藏自己,而且可以观察周围的动静。

在非洲的河流和湖沼地带,经常可以看到河马。河马身体粗壮肥胖,一张大嘴上方却长了两只小眼睛,而且眼睛凸出,腿短,耳朵小,有两颗牙齿呈獠牙状,样子十分吓人。

如何你认真仔细观察河马的模样,你就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河马的五官几乎都长在头顶!这是为什么呢?河马是生活在非洲湖泊里的一种哺乳动物。如果河马不呆在水里,时间一长,皮肤就会干裂,猛兽时常在白天出没,河马便呆在危险很小的水里休息,等到夜幕降临,敌害减少时,它们才爬上岸来吃草,到天亮又回到河中。由于这样的生活习性,致使河马的眼睛、鼻子和耳朵几乎都长在头顶上,特别适合水中生活的需要。当粗壮肥胖的身体浸入水中时,只要稍稍露出脑袋,感觉器官就可以露出水。这样,河马不但可以隐藏自己,而且可以观察周围的动静。当然,大型河马体重高达数千公斤,小型河马也有二三百斤,它们也不是好惹的家伙。

此外,河马的鼻孔、眼睛和耳朵上,还生有一种专门防止水流进去的“盖子”,当它潜泳时,这种奇妙的防水“盖子”会把鼻孔、眼睛和耳朵严密地盖起来,不让一滴水流进去。河马的这些特点是适应生活环境的进化结果。

除了上述内容,河马还有以下特点。

1.是个“矮胖子”

河马是陆地上仅次于象的第二大哺乳动物,但比较矮,还不及象的一半高。

2.有张大嘴巴

河马有一张特别大的嘴,比陆地上任何一种动物的嘴都大,并且足可以张开呈90度角。

3.“武器”长嘴里

河马的牙也很大,门齿和犬齿均呈獠牙状,是进攻的主要武器,下门齿不是向上生长,而是像铲子一样向前面平行伸出。

4.自产“防晒液”

河马身上没有汗腺,但是却有其他腺体,可以分泌出一种红色液体,这种液体能够防晒,还能防止蚊虫叮咬。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塔河马鹿

全文共 267 字

+ 加入清单

沙雅县地处塔里木河流域,塔里木马鹿也分布在这里,所以沙雅县素有马鹿之乡的惯称。塔河马鹿最大的特点是适应于干旱、半干旱荒漠草原地带,耐粗饲料,体型较小,善奔跑,鹿茸小,但一年可割两次茸,所以产量较高。塔河马鹿因是天然牧草饲养,无任何添加剂,其鹿肉,鹿血,鹿鞭皆为滋补的上品!

塔河马鹿是塔里木河流域原始自然生态条件下繁衍的野生动物,具有耐干旱、耐高温,耐粗饲的特点,并具有饲料转化率高、茸料比高的特性,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塔河马鹿在世界马鹿品种中单位体重产茸量较高。主要分布在塔里木河流域,主产区在巴巴音郭楞州和阿克苏地区,存栏3万余只。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