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会仙岩洞【精品20篇】

浏览

4979

文章

24

篇1:黄岩洞遗址

全文共 1253 字

+ 加入清单

岩洞遗址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黄岩洞遗址陈列馆位于河儿口镇河儿口管理区狮子岩西南山麓。是一座屹立于岩溶谷地之中的三叠纪石灰岩孤峰,洞穴前为坡地,背后山岳亘横,峰丛起伏。洞口向西南,相对高程为15米,洞内可分上下两层,洞厅的西、南面各有支洞。1980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61年8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广东省博物馆对粤西地区岩溶洞穴进行考察,发现了黄岩洞遗址。在洞厅出土了80多件打制石器和一件刃部经磨制的残石器;1964年4月,广东省博物馆会同封开文化馆,再次对黄岩洞进行复查和发掘,在洞口右侧的灰裼色堆积中发掘出两个人类颅骨化石,以碳十四测定距今年龄为11930±200年。并在洞厅的黄裼色堆积中获得一批打制石器;1978年7月,广东省岩溶洞穴考察队及肇庆地区岩溶洞穴考古训练班学员又对黄岩洞洞进行发掘,在洞口和洞厅堆积0土一批石器;1989年冬至1990年春,广东省博物馆和封开县博物馆、中山大学人类学系联合对黄岩洞遗址进行较大面积的清理,获得了大批打制石器及哺乳类动物牙齿化石;在洞厅还清理出新石器时代墓葬一座,发现有人骨、陶器、陶片。填土中还出土有打制石器、穿孔石器和磨制石器。

发掘资料表明,洞内主要有四类堆积:⒈棕黄色亚粘土堆积。位于上层廊道右侧岩壁局部地方和下层洞厅至西支洞,其中以下层西支洞堆积最厚。堆积中含有大量动物化石,石化程度较深。动物种类主要有中国犀、华南巨貘、东方剑象、大熊猫洞穴亚种等,地质年代为更新世晚期;⒉黄裼色沙土堆积,胶结稍硬,堆积面积较大,分布于整个洞厅,东北角堆积略厚,为0.5-0.8米,堆积中有灰烬、炭屑,出土大量打制石器、磨制石器,现生种类动物牙齿、骨骼以及螺蚬等贝壳;⒊灰裼色砂土堆积,胶结略松软。位于洞口右侧叠压于黄色堆积之上,面积长1米,宽1.5米,厚0.20~0.80米,含炭屑、灰烬、烧土、烧骨、动物骨骼及大量螺、蚌壳,出土两件人类颅骨;⒋浅灰色砂粘土堆积,胶结略松软。位于上层廊道右侧。堆积面积较小,含螺蚌壳及炭屑,发现一件石英石片石器。

黄岩洞遗址发现打制石器一千多件,种类有砍砸器、刮削器、石核、石锤、穿孔器等,大多数保留砾石自然面,制作粗糙,加工简单,器物的刃部经加工十分陡直、刃角多在70°以上,大多数采用锤击法,单面单向直接加工而成。属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阶段,是代表中石器时代的岭南地区石器工业。

黄岩洞化石动物群共有三十个种属,属华南地区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测定年代为距今13.6±0.9万年,反映了当时亚热带的生态环境。岭南地区以至华南地区,以封开黄岩洞、阳春独仔遗址为代表的洞穴文化遗存,是研究距今一万年左右以及更早阶段这一区域文化面貌的珍贵资料。

1991年,为纪念黄岩洞遗址发现30周年,封开县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集资60余万元兴建黄岩洞陈列馆。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同志为黄岩洞陈列馆题字。11月23日黄岩洞遗址陈列馆正式开馆,同时举办西江流域古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出版了论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冠岩洞

全文共 660 字

+ 加入清单

岩洞全长12公里,但实际游客游玩的洞内的游程大约有3公里。景区内有多种观光小交通,其中观光滑道是需要另外付费的,有分单程和双程,和冠岩景区门票打包一起有套票销售。而观光电梯、小火车、地下河浮桥本身就包括在冠岩大门票内了,一般整个冠岩的游览时间为90分钟左右。

冠岩洞一共分为3层,上面两层为旱洞,洞内悬挂着各形各态的石钟乳,气势恢弘。和大部分的溶洞一样,它也有声光系统,洞中林立的石笋,在彩灯的照耀下,显得色彩斑斓,宛若仙境。上层到中层的电梯叫青云梯,高36米,是个观光电梯。下一层是地下暗河,长约700余米,河水清冽,哗然有声。

一般来说,游览方式为先乘坐观光滑车,穿过一片乡土景色的田野,抵达冠岩洞内。然后步行到半山的青云梯,乘观光电梯直入洞内,然后就可以看溶洞的景象了。走过一段景观奇异的洞穴,就会来到地下曲桥,可以在此凭栏听涛。再然后是洞内的深潭瀑布,这里水声轰然,巨大的水幕斜铺而下,直落深潭。

然后走浮桥游览地下河,在一个潭边,抬头可见上方是一个气势恢宏的钟乳大厅,名叫棕榈大厅。得名的原因是这里有着许多大型的钟乳石柱,形如热带雨林中大棕榈树,而此大厅正是冠岩景致最为集中而壮观的地方。

从棕榈大厅往下走,就是地下有轨电车站,乘上小电车,穿入一条长长的地下峡谷,峡谷高大而深邃,上下峭壁悬垂,危岩若坠,电车到站后,再走上洞中旱路返回。

地址:

桂林市雁山区草坪回族自治乡

小贴士

洞内拍照的最佳取景处,提供拍照留影服务。游览结束时可领取一张一寸大小的照片,和一个可放置照片的钥匙坠,如果需要另外放大了的照片,则需另付费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二郎山岩洞群

全文共 1364 字

+ 加入清单

二郎山位于仪陇县城西25公里的观音场西南约3公里处,在二郎山麓,沿着山脊小路,信步攀登,到通向山巅的第道要口,路旁雄卧着一尊巨石,石顶平整光滑,好像一块被磨光的坐垫。这块奇石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古时一次战祸将危及山上居民的生命安全,二郎神杨戬便大显神威,他化作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坐在这尊大岩石上,双脚伸向山下几百米远的黄瓜滩濯洗不停,弄得河水瀑涨数尺,吓得敌兵不敢过河登山,连夜望风逃遁,从而保全了山顶居民的生命。后来人们为答谢杨二郎的救命之恩,遂在山上修建了二郎庙,塑造了二郎金身坐像,虔诚供奉、祈祷。后将此山改名叫二郎山,这块曾被二郎神坐过的大岩石,就被起名为“二郎石”。

过了二郎石,顺着一段平坦的山路走去,前面不远处便是二郎庙。

二郎庙外边有一道较长的崖壁,斧劈剑削,光平笔直。从明朝末年开始,即有人在崖壁上开凿山洞,躲避战乱。一直到民国初年,陆续前来凿洞者不下数百人。这道崖壁先后共开凿石洞九孔,宛若九间石室,总长度达43.5米。崖洞分上下两层,上层有八洞,下层仅一洞,下层崖洞较狭窄,长7米,高1.6米,深3至4米,是通向上层洞门的必经关隘,此岩洞内有题刻二幅,其一是:“崇祯九年(公元1634年)五月十九日,因流贼匝乱,于老君山开洞藏避……”等语,凿洞者署名为“千总鲜于贞”。此洞开凿迄今已有365年历史。从《历代职官表》一书考证,按照明代的史制,“千总”是京师驻守部队三大兵营的领官之一,可见鲜于贞系明崇祯年间在京城任职的武官。因故到川北保宁府,后随战乱逃匿于阆仪边境,凿洞安身,以苟全他全家的性命。靠“崇祯七年题刻”的左边,其另一处题刻的内容是:“清末汉兴,寇乱四起,蒲周二姓创建新洞,上下二堂,永为有名,子孙避乱之所。”末尾刻“中华民国元年全月二十四日立”的款识。这方题记又清楚地告诉人们,辛亥革命成功,民国始建,新政权正处在动荡不安的时候,清朝残余势力的地方反动武装,极力反对民主革命,趁机勾结作乱,弄得民不聊生,迫使巨姓大族,上山开凿崖洞,暂避乱世。

越过下层狭长形崖洞,向右走去,不到10多米,就是上层崖洞的入口,用手攀着崖壁,贴紧身体,平着气,用力向上一纵,便跃入洞内。定晴细看,这一排长长的崖洞,连续八孔,一个紧挨一个,总长40米有余。洞门外壁以石条垒砌成了长35米,高2.5米,坚固牢实的厚墙,墙中间每隔4米—5米即设有一个40厘米的方孔,便于用土炮向外射击,打击来犯之敌,这是凿洞者精心安排的防御工事。

石墙与洞室之间,是一条2米宽,30米长的巷道,巷道里边则是八孔崖洞的石屋,每室均有专门的用场,从左至右依次是:“第一室为水井屋;第二、第三、第五、第六室为卧室;第四室为粮食、金银、衣物储藏室,此屋有暗窑、龛台,可贮存贵重物品和供奉先祖灵位,面阔4.5米,高2.5米。洞门外右左壁有横长1.93米、高0.66米的扁方框一块,上面的题刻是:”大清同治二年岁次癸亥仲春月族众培修,阆邑术生王炳,“下面还有2000多名王姓族人名字。这足以说明晚清时以王姓为主的一次大规模凿洞活动曾在此兴起,奠定了二郎山上崖洞辟磅礴气势的基础。再看末端第七、第八两孔崖洞,一为厨房,尚存灶坑残迹,一为厕所,留有简陋的烘便坑。整排崖洞群,从饮依起居到安全防御,可以说是做到了设施完备,应有尽有,长期潜居洞中,管叫人平安无恙。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仙岩洞摩崖题记

全文共 662 字

+ 加入清单

岩洞摩崖题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仙岩洞摩崖题记

年代:宋

仙岩洞摩崖题记位于樟潭街道金仙岩村红星自然村南岩洞中,仙岩洞洞口宽25米,深22.3米,高5米,洞内面积约390平方米,洞壁上留有50余块摩崖题刻,现存有文字的题刻39块。

从这39块题刻中可以看到:29块题刻有确切纪年可考,唐、宋、明、清各代均有,以南宋绍兴年间最多;题刻的字体风格迥异,体势各异,楷、行、草、隶、篆书等俱全。

据民国《衢县志》寺观中记载:“住僧以岩为寺,后洞门外扩建禅宇,称仙岩寺,旧名岩院。北宋皇帝宋神宗赵顼于熙宁元年赐‘寿圣仙岩院’匾额”。从石刻来看,最多的为宋代,因为这与中国宋朝的佛教文化空前繁荣,仙岩洞僧人众多,香火鼎盛有关,与它所处的时代环境是分不开的。

题记内容丰富,大多是当朝官员和著名文人的笔迹,其中最为珍贵的是记载北宋朝廷官兵镇压以方腊为首的农民起义的题记。仙岩洞摩崖题记分布密集、数量众多,字体齐全,题刻延续的时间长,且大部分有确切纪年,有着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2019年10月7日,仙岩洞摩崖题记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信息来源:浙江文物网

金仙岩村:金仙岩村概况 金仙岩村位于衢江区政府以南1.5公里处,东连南山底村,北面紧靠老320国道,南西接衢江区经济开发区,村庄区域面积1.94平方公里,村庄建成面积0.3平方公里。全村336户,1104人,10个村民小组,4个自然村,村两委干部9名,党员44名(含1名预备党员),建党对象5名,村民代表50名。我村由于衢江区新区建设、区经济开发区建设需要极大部分土。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圣迈克尔岩洞

全文共 484 字

+ 加入清单

壮观的圣迈克尔岩洞是一处天然洞穴,位于英国海外属地直布罗陀境内,处在著名的直布罗陀巨岩下、海平面上350米处。据史料记载,该岩洞名称来源于《圣经》中提到的一个天使的名字,据说曾在此显灵。

步行穿过宁静的小路前往前往圣迈克尔岩洞,您可以体验与大自然独处的美妙感觉。与您平时所看到过的众多岩洞大不同的是,圣迈克尔岩洞内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天然礼堂,一间全年可用于举办各类会议活动的礼堂,尤其是举办音乐会和现场表演的理想场所。步行进入下面的洞穴,很多巨大的钟乳石和石笋就呈现在了游客们面前,它们造型各异、晶莹剔透、令人称奇,堪称大自然奇妙的鬼斧神工之作。如果提前进行安排,您还可以参观圣迈克尔下岩洞,那里有一处漂亮的溶洞湖泊。

除了自然之作之外,圣迈克尔岩洞还增设了人造的五彩灯光,使得洞内景观更加的迷人而独具魅力。圣迈克尔岩洞是直布罗陀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每年接待游客达一百万人次。

St. Michaels Cave

必去理由:直布罗陀最壮观的岩洞奇观

景点所在大洲: 欧洲【Europe】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英国[Britain]

景点所在省、州:直布罗陀 [Gibraltar]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棉江花山岩洞葬

全文共 254 字

+ 加入清单

棉江花山岩洞葬,位于龙州县响水镇棉江村伏荷屯南约700米,在棉江花山岩画第四处下方,洞口向北,洞中仅存不完整园木棺材3副,长约1.8米,宽约90厘米至120厘米,墓主无考,棺内无骨骸,无随葬品。上下两块棺木之间设有子母口套合,棺木两端修凿呈上下对称的牛角形扁木角,根部上下各凿一小孔,插入木栓,将上下两板固定为一体,形式颇为独特别致。木棺经地质矿产部桂林岩溶研究所作碳14年代测定,为距今1512年,年代相当于晋朝或南朝。该文物点为第二次文物普查新发现点,尚未核定公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棉江村:棉江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索夫奥马尔岩洞

全文共 411 字

+ 加入清单

索夫奥马尔岩洞位于埃塞俄比亚东南部,全长15.1公里,是埃塞俄比亚境内最长的岩洞,威伊布河流经岩洞。岩洞在1897年被发现,有资料声称它是全非洲最长的岩洞群和全球第二长的岩洞群。伊斯兰教和当地宗教均视岩洞为神圣的地方。

索夫奥马尔岩洞是埃塞俄比亚的自然古迹之一,它距巴勒山脉不远,以数百年前在此避难的舍克•索夫奥马尔命名。几个世纪以来,它是伊斯兰的圣地,不论是基督徒还是穆斯林,没有不敬奉这块圣地的。洞里凉爽而干燥,在靠近洞口的地方,微弱的光线通过裂缝透进来,照亮了圆柱和扶壁巧夺天工的工艺水平,那些圆柱和扶壁高高耸立,像哥特式大教堂的拱顶。岩洞以其安静美丽和巨大穹隆的壮观以及非人间的深度形成了一种令人敬畏和神秘的气氛。

Sof Omar Caves

必去理由:埃塞俄比亚最长的岩洞

景点所在大洲: 非洲【Africa】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埃塞俄比亚[Ethiopia]

景点所在省、州:奥罗米亚州 [Oromia Region]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阿里·萨德尔岩洞

全文共 454 字

+ 加入清单

阿里•萨德尔岩洞之前的名字为“阿里•萨阿德岩洞”,坐落于伊朗哈马丹省的北部,距离哈马丹市100公里,为世界上最大的水洞,是伊朗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每年吸引着上百万游客的造访。

阿里•萨德尔岩洞长11公里,高约50米,洞穴的墙面高达40米,由几个湖泊组成,这些湖泊深且大。阿里•萨德尔岩洞中有一条河流缓缓流淌,这使得观赏洞穴的最佳方式为乘坐脚踏船。船儿行驶在平静的河面上,游客可尽情地观赏洞内的奇特景观。游客可在洞穴的岩壁上发现历史可追溯至12000年前的古代艺术和绘画,描绘了狩猎的场景,游客可看到弓、箭和动物的图案,根据绘画可推测当时的原始人类曾在洞中居住。

除了这些岩画外,游客还可在阿里•萨德尔岩洞中观赏经过上千万年天然形成的钟乳石和石笋,它们形态各异,大小不一,让人感叹不已。

Ali-Sadr Cave

必去理由:世界上最大的水洞

景点所在大洲: 亚洲【Asia】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伊朗[Iran]

景点所在省、州:哈马丹省 [Hamadan Province]

景点所在城市:哈马丹市 [Hamadan]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峰岩洞村

全文共 365 字

+ 加入清单

岩洞村位于广南县城东南一百多公里的南屏镇安王办事处的崇山峻岭之中,名叫峰岩洞村。峰岩洞村奇就奇在全村60余户人家,300余口人,全部生活在一个方圆不到一平方公里的溶洞里。溶洞座东向西,周围绿树掩映。一个开阔的倒八形的洞口,充分吸收着洞外的自然光线和偏西的阳光照射。站在洞口,洞内整个村寨尽收眼底。各家房屋没有片瓦遮盖,楼面既是阳台,也作屋顶。房屋或,相连,或独建,依洞势高低错落,分布其间。建筑风格与外界元异。有墙体立柱,有隔板篱笆,装有门窗,地面平坦。牛马有圈,猪鸡有窝,人畜各得其所。一条人工石板路迂回曲折连接各家各户,洞内左侧,株株石峰拔地而起,形如村边丛林;洞顶乳石倒悬,藤蔓缠伸;右侧一白色钟乳石巨柱顶天立地,犹如一棵浓荫密布的长青树庇护着整个村落。栖息的群燕翻飞,伺养的家猫穿梭。洞内春暖夏凉,是人间少有的天然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龙岩洞摩崖石刻

全文共 374 字

+ 加入清单

岩洞摩崖石刻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龙岩洞摩崖石刻位于龙岩市新罗区南城后盂村麒麟山。晋代发现,分布面积5000平方米。主洞堆积丰厚,采集有石钻、石刀及灰硬陶片,在支洞口采集有少量灰烬及第四纪晚期哺乳动物化石。主洞内壁上有明清石刻20余处,字体有楷、隶、行、草等。明景泰二年(1451),潮洲知府王源题刻《龙岩记》,叙述龙岩洞的地理位置、风貌景观等。龙岩城因此洞而得名。2005年公布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南城街道:南城街道位于福建龙岩新罗区。下辖:350802002001 111 溪南社区 350802002002 112 隔后社区 350802002003 112 黉门前社区 350802002004 112 新陂社区 350802002005 112 后盂社区 350802002006 111 登高社区 350802002007 111。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如果不是自闭症,人类或许至今还生活在岩洞里

全文共 1058 字

+ 加入清单

根据国外媒体报道,你对自闭症患者有什么看法?他们可能有天赋,精通艺术,有很强的记忆力,或者在工程和数学方面有出色的能力。尽管自闭症不是一件好事,但大多数人都认为自闭症患者凭借科学和技术等特殊才能为社会做出了杰出贡献。

研究表明,许多没有被诊断为自闭症的人实际上有自闭症特征。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些特征,也不会因此而不开心。相反,他们常常把这些特点视为自己的优势。

遗传学研究表明,自闭及其特征自古以来就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早在猿进化为人类之前,猿类就已经共享了一些与自闭症相关的关键基因。其他自闭症基因出现的相对较晚,尽管它们也有10万年的悠久历史。

研究表明自闭症与遗传高度相关。尽管三分之一的自闭症是由自发的基因变异引起的,但在一些家庭中自闭症的发病率比其他家庭高。对于许多这样的家庭来说,自闭症的高发病率通常会给他们带来一些好处。

这表明自闭症有其价值。最近的研究表明,历史上的自闭症患者凭借其独特的技能和才能,经常在他们的社会群体中扮演重要角色。

几千年来,自闭症患者不仅被他们的社会所接受,而且经常受到高度尊重。

许多自闭症患者都有超强的记忆力,视力、嗅觉和味觉都比普通人高,而且他们对自然的理解也非同寻常。这些技能融入社会后,可以在促进专业技能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这些专业技能往往是一个群体生存的关键。

一项对麋鹿牧民的研究指出:“一位年长的牧民知道2600只麋鹿的起源、医疗记录和个性。与人类相比,他更喜欢和麋鹿单独生活。他的儿子也在麋鹿群工作,而他的两个十几岁的孙子将在夏天来帮忙。”

进一步的证据也可以在一些岩画和自闭症艺术家的画中找到。这些作品表现出非凡的记忆力、对细节的卓越关注等等。这些特征并不是自闭症患者独有的。有些艺术家不是自闭症患者,他们有相同的特征,但是自闭症艺术家更常见。

然而,尽管有上述证据,考古和人类起源的记录缺乏相关的解释。

在追溯人类起源的过程中,我们的眼睛总是太有限。研究人员花了很长时间才逐渐从猿进化出人类的概念。直到最近,科学家才开始认识到女性在进化史中扮演的角色,以前的文献只关注男性。因此,将自闭症这一仍被许多人视为“精神异常”的疾病归类为人类进步的驱动力之一,自然会引起许多争议。

但是从我们掌握的证据来看,是时候重新审视自闭症在人类起源中的作用了。

2006年,爱尔兰首位自闭症儿童和青少年精神病学专家迈克尔·菲茨杰拉德教授在一次采访中大胆断言:“所有人类进步都是由自闭症患者或轻度自闭症患者推动的。没有这些人,人类可能还会在洞穴里聊天。”

相关阅读:每个人体都有自闭症基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亨那格达南岩洞

全文共 445 字

+ 加入清单

除了闻名远洋的巧克力山,绵延的白色海滩和知名的潜水胜地外,保和省也因众多的洞穴而知名,亨那格达南岩洞便是其中一个。亨那格达南岩洞位于菲律宾的保和省的一个小岛上,是一个充满石笋和石钟乳的天然洞穴。

亨那格达南岩洞在当地语言中意为“设有梯子”,因为在发现此洞时,洞很深,不能直接进入,因而修建了一个梯子进入洞中。岩洞为天然的石灰石洞穴,并且非常容易进入,进入洞穴的洞口直径约1米,通过台阶即可进入。与其他洞穴不同的是,洞内明亮无比,不需要任何的照明设备,因为阳光可以透过洞穴的小洞照射到洞内。洞内非常的湿滑,但是不用担心,因为有绳索可以手扶。

洞内有长100多米石灰石地貌景观,是由于长期的侵蚀作用形成,有大量从岩洞顶部垂下来的钟乳石以及从地上长出来的石笋,形态各异,姿态万千,让人叹为观止。

Hinagdanan Cave

必去理由:菲律宾最神奇的洞穴

景点所在大洲: 亚洲【Asia】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菲律宾[Philippines]

景点所在省、州:中米沙鄢大区 [Central Visayas]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钟秀山滑岩洞古人类遗址

全文共 270 字

+ 加入清单

秀山岩洞古人类遗址为灵山县文物保护单位。

钟秀山滑岩洞古人类遗址位于灵山县石塘镇钟秀山北面半山腰,年代为新石器时代,类别为非文物建筑。

2010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石塘镇:地处灵山县东部,距县城33公里,与浦北县的乐民、 赛圩、福旺、横县的百合、 马山等镇毗邻。总面积112.6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847公顷,其中水田面积1529公顷。辖17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93个自然村,总人口47988人,其中农业人口46228人。全镇实现村村通汽车,钦玉二级公路贯通境内。全镇18个村(居)委全部开通程控电话和有线电视、广播;有线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哈里逊岩洞

全文共 377 字

+ 加入清单

哈里逊岩洞第一次被提到是在1795年,之后200年又被人们遗忘了,1976年丹麦洞穴学者发现了它。1981年哈里逊岩洞开始对公众开放,可以使游客观赏到巴巴多斯最漂亮的自然地质地貌,现在是巴巴多斯居第一位的旅游景点。

哈里逊岩洞的奇特景观是流水常年侵蚀石灰石的结果,形成了婀娜多姿的石笋与石钟乳,它们姿态各异、各具特色,除石笋与石钟乳外,还可以欣赏到经过几万年或几十万年形成的石柱。游客可乘电车沿着“之”字形路线观赏洞内的景观,在七彩灯光的效果下,哈里逊岩洞也会变得颜色鲜亮起来,里面的石笋、石钟乳和石柱也会变得五彩缤纷。

Harrison Caves

必去理由:巴巴多斯最漂亮的自然地质地貌

景点所在大洲: 北美洲【North America】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巴巴多斯[Barbados]

景点所在省、州:圣安德鲁区 [Saint Andrew Parish]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敢养岩洞

全文共 675 字

+ 加入清单

“嘹歌”最初发源于广西田东县思林镇的敢养岩,是奴隶社会至封建社会时期广大壮族青年男女为了反对战争离乱、追求人生美好自由而聚会讴歌,从而逐步产生和形成的。敢养岩就以其奇异的风景“嘹歌圣地”而著称于世,吸引着田东、平果一带成千上万的歌手和许多外地游客,成为田东县著名的风景名胜之一。

思林镇位于田东县东部,与平果县接壤。小镇往北约5公里,就是远近闻名的敢养岩。它是一个石灰岩质大溶洞,坐落在定广村附近一个大石坡南面的半山腰上。山下溪流淙淙,洞外绿树荫郁,洞口常有清云淡雾缭绕,景致相当迷人。幽静之间,可闻附近山村鸡鸣人语。洞内有诸多奇观异景。洞口宽敞,约100多平方米,逐渐往下斜伸,洞底是泥沙凝结成的坚实地面,平整如镜,宽敞如篮球场。洞顶有碗大的孔隙通到洞外,光线自孔隙射入,好比追光灯打到洞底,把整个山洞装点得像仙境中的舞台一般。再往里,岩洞逐渐变小变窄,曲折盘亘,绵延深入上千米。洞内钟乳林立,溶壁和岩石奇异秀美,瓜果园林之状,神仙歌舞之姿,禽兽相争之态,山川起伏之形,雕塑般跃然壁上,屹然洞中。溶浆滴积成的“莲盆”、“莲花”、“莲蓬”、“莲子”、“棋盘”等象形性岩块、岩沙,随处可见。面对这些天工妙作,游人无不击节赞叹。

农历二月十九,是传说中歌仙到敢养岩传播“歌种”的日子。每年的这一天,方圆百里,男女老幼,潮水般涌到敢养岩。岩洞里,山坡上,到处是对歌、赛歌和听歌的人群。人们在歌圩里敲锣打鼓,鸣炮烧香,唱起嘹亮而动情的山歌,欢快地庆祝这个嘹歌诞生的纪念节日,领略敢养岩的奇异风光。那“嘹咧——嘹咧”的歌声,此起彼伏,连绵不断地在碧绿的山野里回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灵岩洞崖刻

全文共 249 字

+ 加入清单

岩洞崖刻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灵岩洞崖刻位于常德市桃源县漆河镇,年代为清。

2019年,灵岩洞崖刻被批准为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漆河镇:黄甲铺乡、漆河镇成建制合并设立漆河镇漆河镇地处县境西北部,距县城40公里,东与马宗岭镇。架桥镇接壤;南与枫树乡、太平桥抵界;西同黄甲铺、九溪乡毗邻;北与双溪口相依。面积155平方公里。辖51个村,4个居委会,500个村民小组,19929户,6.3万人,其中农业人户13714户,农业人口43619人。306省道和沅水支流白洋河贯穿其中,是通往常德、张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广南峰岩洞

全文共 441 字

+ 加入清单

广南岩洞于广南县南屏镇,由于全村56户200多人至今仍穴居岩洞之中,村因洞而得名。

峰岩洞一带为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周围都是深盆状圆形山坳和石头山坡,峰岩洞便坐落在这样一个山坳的山腰之上。从远处眺望,峰岩洞口像张开大口的蛙嘴。洞内拥挤着错落有致的户屋,其住屋有土墙房和蔑笆墙屋两种,由于居于洞中,无风吹雨淋之忧,故全村住房均无房顶,站在洞口,全村一览无余。

峰岩洞已有200多年历史,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如今洞中已通了电并架设了-天线,但村民仍保存自然经济的特色,村民之间和睦相处,悠然自得,为当今一大人文奇观。

南屏镇:南屏镇位于广南县东南部,地处东径105011,北纬23050之间,总面积378平方公里。东与富宁县睦伦乡和本县八宝镇接壤,南与黑支果乡毗邻,西与曙光乡相连,北与董堡乡连接和与杨柳井乡隔河相望。镇人民政府所在地马街村委会,距县城100公里。323国道线横贯镇域境内通往广西、广东等沿海发达地区。获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天下第一奇村”峰岩洞就在南屏这块古老、文明、神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仙岩洞

全文共 581 字

+ 加入清单

岩洞

仙岩洞位于三门县东南海滨,

浬浦镇仙岩村,距县城海游25公里。传说为神仙所造,有“台州海天胜境”之誉。据《临海志》载,南宋文天祥“至此募兵”,明朝洪武年间洞中建起“文信国公大忠祠”。

田野尽头,穿过山坡上那片松林有数百竿劲竹,路边有些条石,三五岩块的地方是“着衣亭”旧址,因明清时大忠祠春秋二祭,官宦到此都须振衣弹冠以示恭敬,再步上几十级台阶,穿过仙月洞门,便到一个一百多平方米,高数十米的长方形平台,站在平台上,远处雾霭、岛礁、波涛,就是文公所赞“万象画图里,千崖玉界中”的海天风光。横在洞口的石墙中间那副门联:“丹室辟洞天仙踪犹在,忠祠崇福地正气长存”,概括了仙岩洞的历史,这儿晋时就成为道家-的洞府,那时称为“法云院”,宋时改称“百花清洞”。“第一洞天”四字门额是清光绪时留下的。

仙岩洞高数百仞,广百亩,东部壁上有八仙浮雕及摩崖石刻,西部壁上有布满大大小小的空穴,下有水随潮汐消长,上有悬崖前凸如檐,可竖十丈旗,坐千人。洞内那座大忠祠是新修的,且建于原址。在大忠祠内,有明清时留下的三块碑刻,“忠”、“节”两块大字匾,杜浒、张和孙、胡文可、吕武四义士及文天祥的塑像,成为人们凭吊英魂的圣地。清时台州“三杰”之一秦浮评仙岩洞大忠祠说:“虽瓯江、闽岭、崖山、庐陵、燕京皆有之,而岩洞之奇,山海之胜,应未有过于此者。”周围有穿岩洞、万松洞,木杓沙滩,北坑石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仙岩洞摩崖石刻

全文共 911 字

+ 加入清单

岩洞摩崖石刻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仙岩洞摩崖石刻位于三门县浦坝港镇,年代为明至民国。

仙岩洞摩崖石刻位于浦坝港镇仙岩村以北石笋山的仙岩洞内。仙岩洞晋时称“法云院”,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改额为“百花清洞”,据传说此洞系仙人所凿,故又称“仙岩洞”,有“台州海天胜境”之誉。

洞口朝南,高25米,深50米,宽27米,四周绿树翠竹遮天蔽日,依山有石阶可达洞口平台。平台约200平方米,筑有石围栏,围栏望柱上雕有明清时期留下的狮子、白象、兔等各种瑞兽及仙桃等图案,造型各异,栩栩如生。迎面是正门,额书“第一洞天”,两侧对联为“忠祠崇福地正气长存,丹室辟洞天仙踪犹在”。

洞壁留有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建“文信国公大忠祠”时留下的“八仙”“三世尊”等石刻浮雕以及“仙境”“海天胜景”“海角仙涯”“卫乡保国”等摩崖石刻。这些浮雕及摩崖石刻形象逼真,气势宏伟,造型古拙,线条粗犷有力,神态静谧肃穆,堪称明代石雕艺术瑰宝。尤其洞左壁的八仙浮雕,近两米高,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姿态各异,神态和蔼可亲,目光深邃而睿智,形象生动逼真。

洞内还立有明嘉靖四十三年礼部主事临海陈锡撰文《临海仙岩洞新建宋文信公碑记》、清乾隆庚辰年大学者齐召南撰文《重修仙岩洞大忠祠碑记》、清宣统三年陈卧冈撰文《重修仙岩洞大忠祠碑记》三通,虽有部分断裂,但保存基本完好。另保存有清江南奇士齐周华所书的“忠”“义”木匾。

仙岩洞的石雕雕凿于明清两代,历史悠久,是三门县不可多得的一处石雕艺术宝库,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高超的艺术水平。1981年12月4日,被公布为三门县文物保护单位。

2017年1月1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浦坝港镇:2013年,撤销浬浦镇、小雄镇、沿赤乡、泗淋乡建制,合并设立浦坝港镇,调整后,该镇辖1个居民区、93个行政村,镇政府驻三角塘村盐城路3号,面积265.5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0.41万。三门县辖镇。1949年设里浦乡,1958年改管理区,1961年建里浦公社管理委会员,1983年改乡,1987年改里浦镇。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府28公里。省道岭(口)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石头寨岩洞葬

全文共 1331 字

+ 加入清单

石头岩洞

岩洞鞠是古代苗族的丧葬习俗之一。它对于研究苗族的居住历史、生产发展和风俗习惯等有着重要意义。今已发现,惠水县境内苗族岩洞葬有9处,即摆金石头寨棺材洞、摆金高寨棺材洞、岗度甲找棺材洞、岗度党桥棺材洞、摆榜棺材洞、斗底翁呆棺材洞、大坝大堡棺材洞、董照岗金棺材洞、打引董上棺材洞等。

然而,棺材最多,保存完好,便于参观的要数摆金石头寨棺材洞。该洞位于摆金镇镇政府东北面320国道线旁石头寨雾虎冲天生仙人桥下,为东西向的一个穿洞。洞底有一条小河,名石头河,从洞中穿过,常年流水不断。离洞口0.5公里处,有个赵的苗寨,小河从寨脚蜿蜒通过。棺材洞内的棺材,系赵氏苗族的祖茔。1984年58岁的苗族赵兴良在向专家介绍时说:“棺材洞是赵家的祖坟。从唐朝起,就已经是这种埋葬方法。以前是把棺木放置在棺材洞以东的另一洞中,因为失火,把棺材全部烧毁,后来才放置在现在这个棺材洞中。每年春节,送鬼时,念洞子中的祖先有1000多人,要念两个多小时。”(席克定《灵魂安息的地方----贵州民族墓葬文化》)《贵州少数民族·苗族》中说:“迁入贵州南部的苗族,从近几年贵州考古工作者在这地区发掘的许多苗族岩洞葬的研究中得知,大致始于两晋之时。”又说:“在黔南惠水、长顺直到黔桂边境,近几年发现了许多苗族岩洞葬,经鉴定,除部分是魏晋南北朝的以外,大部分都是唐宋至明代的遗物。”

石头寨棺材洞,高约50米,宽约20米,深约120米。洞内南壁上部自然形成两级台阶,第一级台阶离河面约30米,宽3约米高约15米,长约20米;第二台阶距第一台阶约3米,宽约5米,高约12米,长约80米。棺木就整齐地堆放于两级台阶之上。

洞内棺木现存约400来具,按死亡先后,先里后外,先下后上堆放于“井”字形框架上。棺木排列有序,层层叠叠,少则一二层,多则八九层,全国少有,省内罕见,可谓岩洞葬的一大奇观,专家学者络绎不绝前来研究考察,并就考察结果,发表了许多重要论著。

棺木均为长方体,多用两寸厚的杉木枋板制成,结构简单,制作粗糙,说明当年苗民的生产工具还十分落后。棺木最大的长2.25米,宽0.6米,高0.9米,最小的长1.1米,宽0.5米,高0.4米。由于年代久远,洞的中段及东西两端的少部分棺木腐朽倒榻,但不影响其神奇壮观的景象。

棺木的放置,均为大头(即头部)朝东,小头(即脚部)朝西,大概是苗族死后也要归向东方祖籍的缘故吧!有的棺木盖子用石灰绘制着牛、马、猪、狗、鸡等粗线条的图画。陪葬口有耳环、手镯、唢呐、芦笙、箫笛、披肩、陶器、木器和五谷等。

石头寨棺材洞中的棺木虽经历千百年而保存得如此完好,大致有三个原因:一是此洞系穿洞,空气对流强烈,十分凉爽;二是有一条小河从洞中穿过,调节气温,避免暴冷暴热,不敢攀越入内破坏。

如今,人们到石头寨棺材洞旅游,不仅一眼能见到数百盒棺木的壮观景象,而且可以观赏喀斯特地形的溶洞、阴河和天生桥,更可领略古人在生产力十分低下、生产工具十分落后的情况下,将如此众多的棺木送到二三十米高的悬崖上去的智慧和胆略。

由于石头寨棺材洞集棺、洞、桥、河于一体,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旅游价值,故1991年6月惠水县人民政府把它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11月,在洞口勒石简介棺材洞的概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