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黄河 长多少千米【精品20篇】

黄河是我国著名的一条河流,在古时候黄河沿岸孕育了无数的生命,时至今日黄河依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生态调节作用。那么,为什么禁止黄河挖沙?

浏览

1667

文章

407

篇1: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的源头在哪里

全文共 2402 字

+ 加入清单

黄河(YellowRiver),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9.5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大长河。它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北麓的卡日曲,呈“几”字形。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最后流入渤海。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及沿岸流域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源地之一,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 黄河的简介 黄河为中国第二长河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全长5464公里,居世界第五、亚洲第二(仅次于长江);平均流量1775立方米/秒(世界大河中属非常小的流量规模);流域面积逾75万平方公里。 黄河依次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省,在中国北方蜿蜒流动。从高空俯瞰,它非常像一个巨大的“几”字,又隐约像是我们民族那独一无二的图腾——龙。黄河流经地形区分别为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华北平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的卡日曲、约古宗列曲是黄河的正源,源头位于青海巴颜喀拉山的雅拉达泽峰,干流长度5500千米,平均流量1774.57立方米/秒,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注入渤海(莱州湾)。上、中游分界点是内蒙古自治区的河口镇,中、下游分界点是河南省的旧孟津。黄河的入海口河宽1500米,一般为500米,较窄处只有50米,水深一般为2.6米,有的地方的深度只有1.2米~1.6米。 由于泥沙淤积,全长5500公里的黄河的大部分河段里,河床都高于流域内的城市、农田,全靠大堤约束,因而它又被称为“悬河”。 黄河奔流在中条山与秦岭之间,东行经河南孟津。由这里距黄河30公里处,就是我国著名的都城洛阳。洛阳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从东周起,先后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炀帝)、唐(武周)、后梁、后唐等朝代在此建都,被称为“九朝古都”。 黄河的地理位置 黄河流域界于北纬32°至42°,东经96°至119°之间,南北相差10个纬度,东西跨越23个经度,集水面积75.2万多平方公里。黄河全长5460多公里,河源至河口落差4830米。流域内石山区占29%,黄土和丘陵区占46%,风沙区占11%,平原区占14%。 黄河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干流贯穿九个省、自治区,分别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注入渤海。年径流量574亿立方米,平均径流深度77毫米。但水量不及珠江大,沿途汇集有35条主要支流,较大的支流在上游,有湟水、洮河,在中游有清水河、汾河、渭河、沁河,下游有伊河、洛河。两岸缺乏湖泊且河床较高,流入黄河的河流很少,因此黄河下游流域面积很小。黄河干流呈“几”字形。 河源至贵德多系山岭及草地高原,属青藏高原,海拔均在3000米以上,山峰超过4000米,源头河谷地带海拔4200米。贵德自孟津江段是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高原东为吕梁西坡,南为渭河谷地,北与鄂尔多斯高原相接,西至兰州谷地;黄土高原海拔一般在1000~1300米,地形起伏不平,坡陡沟深,沟壑地面坡度15~20度,沟谷面积占40~50%,沟道密度3~5公里/平方公里,切割深度100米以上。孟津以下进入地势低平的华北平原,海拔不超过50米,进入下游后河道平坦,平均比降只有0.12%,水流变缓,泥沙大量淤积,河床高出地面4~5米;由于黄河多次改道,地面冲积出扇状的古河床和古自然堤,成为缓岗与洼地相间分布的倾斜平原,洼地比较开阔平展。但就黄河的具体源头是卡日曲,玛曲还是扎曲,历来有所争议。近年来科学考察团已确定卡日曲为河源正源。 黄河从贵德至民和境内海拔在3000到1600米之间,从民和下川口进入甘肃,这一段气候温和湿润,有“高原小江南”的美誉;水流清澈见底,又有“天下黄河贵德清”的说法。宁夏的宁夏平原和内蒙古的河套平原,因为处在黄河上游的河谷地带,水源丰沛,灌溉便利,水草丰美,农业较发达,因此分别被誉为“塞上江南”和“塞上米粮川”。 黄河的流域概况 黄河从源头到内蒙古自治托克托县区河口镇为上游,河长3472千米;河口镇至河南孟津间为中游,河长1206千米;桃花峪以下为下游,河长786千米。(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有多种说法,这里采用黄河水利委员会的划分方案)黄河横贯中国东西,流域总面积达752443平方千米。 黄河,像一头脊背穹起、昂首欲跃的雄狮,从青藏高原越过青、甘两省的崇山峻岭;横跨宁夏、内蒙古的河套平原;奔腾于晋、陕之间的高山深谷之中;破“龙门”而出,在西岳华山脚下掉头东去,横穿华北平原,急奔渤海之滨。现代肖草《卜算子·黄河》词给予真实诠释:“天外挂飞川,骇浪生素幔。已过悬崖万仞山,犹有惊涛溅。溅不入春时,却把暖春唤。一任沧桑岁月多,尽在长河岸。”黄河干流流经9个省、区,汇集了40多条主要支流和1000多条溪川,行程5464公里,流域面积达75万多平方千米,是中国第二长河。全流域年平均降水400毫米左右,而黄河平均年径流总量仅574亿立方米,在中国河流中居第八位。流域内,连同下游豫、鲁沿河地区共有2亿多亩耕地,1亿左右人口。 黄河全河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580亿立方米,流域平均年径流深77毫米,流域人均水量593立方米,耕地亩均水量324立方米。 黄河中游河段流经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支流带入大量泥沙汇入黄河,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最大年输沙量达39.1亿吨(1933年),最高含沙量920千克/立方米(1977年)。三门峡站多年平均输沙量约16亿吨,平均含沙量35千克/立方米。而长江每立方米水含沙量还不到1千克。黄河年平均16亿吨的泥沙,如果筑成宽一米,高一米的城墙,长度相当于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的1倍,相当于赤道长度的270000倍。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花园口黄河掘堤处

全文共 448 字

+ 加入清单

花园口黄河掘堤处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花园口掘堤处遗址位于郑州市北邙花园口街21号,黄河花园口旅游区内。包括掘堤处纪念碑、花园口纪事广场、雕塑墙三处遗迹。1938年6月,蒋介石的国民党军为抵御日本侵略军西犯,以水代兵,在郑州花园口扒开黄河大堤,使日本侵略军企图从郑州沿平汉铁路进攻武汉的计划遭到阻挠。1947年3月,国民党政府实施花园口堵口合龙。此次掘堤,造成黄河改道长达8年零9个月之久,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灾难。豫、皖、苏三省三十四县受灾,死亡人口达89万。

蒋介石的国民党军当年掘堤时,口宽约30米,后经洪水不断冲刷,最宽时达1460米,决口口门界碑就标出了口门最宽时东西两侧的位置。掘堤纪念碑高14米,标出了当年扒开大堤的确切位置。花园口纪事广场雕塑墙包括八个画面,分别是日寇侵华、决堤扒口、洪水泛滥、灾民流离、生态灾害、堵口会谈、复堤斗争、黄河归故。

花园口掘堤处遗址再现了当年蒋军以水代兵抵御日军之历史事件,也是洪水无情、巨大灾难之见证。

第五批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郑州市文物局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长江黄河发源地在哪里

全文共 509 字

+ 加入清单
1

青藏高原。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查哈西拉山的扎曲,北麓的卡日曲,和星宿海西的约古宗列曲,呈“几”字形。

2

长江干流自西而东横贯中国中部。数百条支流辐辏南北,延伸至青海、四川、西藏、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自治区的部分地区。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20%。淮河大部分水量也通过大运河汇入长江。

3

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下游的改道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4

长江的上源沱沱河出自青海省西南边境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雪山,与长江南源当曲会合后称通天河;南流到玉树县巴塘河口以下至四川省宜宾市间称金沙江;宜宾以下始称长江,扬州以下旧称扬子江,在上海称黄埔江.长江流经西藏、四川、重庆、云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省市区,在上海市注入东海.有雅砻江、岷江、沱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汉江、赣江、青弋江和黄浦江等支流.在江苏省镇江市同京杭大运河相交。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东明黄河国家湿地公园

全文共 276 字

+ 加入清单

东明黄河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东明黄河湿地公园是在省级湿地公园的基础上升级建设的,位于山东省东明县焦园乡。

东明黄河湿地公园规划总面积317.60hm2,其中湿地面积246.53hm2,湿地率77.6%。公园规划区分为生态保育区 科普宣教区、合理利用区、管理服务区四大功能区,集保护、开发、恢复 科研、宣教、观光于一体。

东明黄河国家级湿地公园建设填补了菏泽市国家级湿地公园的空白,通过对东明黄河国家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区建设工程、科研监测工程和能力建设工程的建设,可以有效地保护该区的湿地资源和野生动物资源,对物种保存和保护物种多样性将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黄河的起点和终点在哪里

全文共 327 字

+ 加入清单

黄河起点是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终点是渤海。黄河,又名中国母亲河、河水、浊河、悬河,为中国北部大河、世界长河之一、中国第二长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

拓展资料:

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每年都会携带十六亿吨泥沙,其中有十二亿吨流入大海,剩下四亿吨长年留在黄河下游,形成冲积平原,有利于种植。

黄河流域西界巴颜喀拉山,北抵阴山,南至秦岭,东注渤海。流域内地势西高东低,高差悬殊,形成自西而东、由高及低三级阶梯。最高一级阶梯是黄河河源区所在的青海高原,位于着名的世界屋嵴的青藏高原东北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耸立着一系列北西的南东向山脉,如北部的祁连山,南部的阿尼玛卿山和巴颜喀拉山。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黄河源头在哪里

全文共 173 字

+ 加入清单

黄河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噶达素齐老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最后于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注入渤海,干流全长5464千米,流域总面积79.5万平方公里。

黄河是中国的两条母亲河之一,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黄河下游的改道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齐河黄河甲鱼

全文共 386 字

+ 加入清单

齐河黄河甲鱼是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的特产。黄河甲鱼,体色呈桔黄色,体型椭圆紧凑,裙边宽厚,肉质细腻,富含多种呈味性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和胶质蛋白质,含量高于其他鳖种。

自古以来,甲鱼就是补虚佳品。现代营养学研究发现,甲鱼营养丰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不仅有利于肺结核、贫血等多种病患的恢复,还能降低血胆固醇,对高血压、冠心病患者有益。

近年来,齐河县充分发挥沿黄渔业资源优势,积极推广黄河甲鱼生产,重点培植仿野生黄河甲鱼养殖示范典型,生态黄河甲鱼渐成规模,并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把养殖的各个环节都通过标准予以规范,使甲鱼标准化生产得以到位,确保了一个标准途径,一个品质上市,目前,全县已建立了两大生态黄河甲鱼生产示范基地,发展50户示范,亩年收入在三万元以上,大大提高了养殖户的收入,进一步辐射带动了全县水产业发展,呈现出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黄河全长多少千米

全文共 264 字

+ 加入清单

黄河是中国北部大河,全长约5464千米,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黄河属太平洋水系,干流多弯曲,素有“九曲黄河”之称,河道实际流程为河源至河口直线距离的2.64倍。

黄河流域西界巴颜喀拉山,北抵阴山,南至秦岭,东注渤海。其流经的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黄河是中华文明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黄河每年都会生产十六亿吨泥沙,其中有十二亿吨流入大海,剩下四亿吨常年留在黄河下游,形成冲积平原,有利于种植。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长江和黄河发源地

全文共 566 字

+ 加入清单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黄河发源于青海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约古宗列盆地。长江流经11个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于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在世界大河中长度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和南美洲的亚马孙河,居世界第三位。

黄河流经9个省、自治区,在山东垦利县注入渤海,是我国的母亲河,是中国第二大河,中游段流经广大的黄土高原地区,许多支流夹带大量泥沙汇入,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河水呈黄色,因而得名。

扩展资料:

长江发源于青海省西南部、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雪山,曲折东流,干流先后流经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共1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最后注入东海。

长江发源于青海省西南部、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雪山,曲折东流,干流先后流经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共1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最后注入东海。

它流经中国青藏高原、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流域绝大部分处于湿润地区。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中部,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9个省、自治区,注入渤海,全长5500公里,是中国第二大河。

流域面积75万多平方公里,流经中国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以及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单县黄河故道

全文共 656 字

+ 加入清单

黄河故道横卧单县南境,与单县城最短距离20多公里。西起单县、曹县接壤的高韦庄镇、东至孔集乡进入砀山县境,长50余公里,宽10公里左右。成为单县与商丘、虞城、砀山的自然分界线。单县地外黄河下游地区,历史上黄河决口改道后,多次流经单县,给单县带来巨大灾难。1168年,黄河自李固渡(今河南延津县境内)决口,从此之后,黄河经单县高老家流入单县境内,黄河主河道流经单县南部。1855年,黄河又由河南兰封县铜瓦厢决口改道,夺大清河北上,流入渤海。

今单境内的黄河故道,就是这次改道后的遗迹。自1855年到建国前近百年间,黄河故道基本上是废河。每逢旱季,河床及两岸滩地干裂;雨季则往往是河水漫溢,泛滥成灾,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新中国建立后,党和政府十分注意改造和治理黄河故道。在此植树造林,护堤固沙,修建了浮岗、尖咀王庄等水库,基本做到涝能排、旱能抗的局面,为农业生产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尤其改革开放以来,故道两旁的人民用自己的辛勤双手、聪明才智,更加合理、科学地利用开发黄河故道。

大堤两旁,如今已是林带如织,果树成行。每到春天来临,故道里总会飘出沁人的花香,引得众多远近养蜂者来此放蜂。堤内,农业生产连年丰收,并发展了有特色的农副业,黄河故道的玫瑰种植已达万余亩,年产玫瑰花10万公斤以上,每年古历五月,玫瑰花盛期,万紫千红,争奇斗妍,引得外地客商到此游玩、洽谈商贸。在低洼成片的地方,深挖成塘,或养鱼,或种芦苇等,以此提高效益。现在手工业发展更为迅速,两岸人民兴建了许多大型蜂蜜厂,成为菏泽地区蜂蜜主要供应地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黄河经过的城市

全文共 414 字

+ 加入清单

黄河经过城市有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九省区,黄河在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黄河流经的9省区中,据1995年行政区划的统计,黄河流域共涉及69个地区、329个县,其中全部位于黄河流域内的县共有236个。

黄河,中国北部大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世界长河之一,中国第二长河。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最后流入渤海。

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下游的改道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每年都会携带十六亿吨泥沙,其中有十二亿吨流入大海,剩下四亿吨长年留在黄河下游,形成冲积平原,有利于种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黄河的尽头在哪里

全文共 268 字

+ 加入清单

黄河的尽头是渤海。

黄河是我国的第二长河,属于世界长河的其中之一,全长为5646公里。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脉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分南北二源,自西向东经过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以及山东九个省份,自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黄河口镇境内流入渤海,所以黄河的尽头是渤海。

黄河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中国人称为“母亲河”。黄河之所以叫黄河,因为它含沙量特别大,导致河水的颜色呈现一种黄色,所以称之为黄河。黄河每年会携带十六亿吨的泥沙,其中只有十二亿吨的泥沙入海。黄河流域内冬长夏短,冬天和夏天气温差异悬殊,季节变化明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黄河发源于什么地方

全文共 313 字

+ 加入清单

黄河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脉,是中国的第二长河,是世界上众多的长河之一,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

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下游的改道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上游以三江源、祁连山、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等为重点,推进实施一批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和建设工程,提升水源涵养能力;中游突出抓好水土保持和污染治理;下游做好保护工作,促进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提高生物的多样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黄河上中下游分界点

全文共 225 字

+ 加入清单

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河口镇以上的黄河河段为黄河上游。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河口镇至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之间的黄河河段为黄河中游。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以下的黄河河段为黄河下游。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它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全长约5464公里。

黄河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由西向东经过多省,因中间流经黄土地区,夹杂着大量的泥沙,它也因此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其中有十二亿吨流入大海,剩下四亿吨常年留在黄河下游,有利于种植,推动黄河下游地区的经济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黄河的发源地在哪

全文共 282 字

+ 加入清单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

黄河,位于中国北方地区,是世界长河之一,是中国第二长河,全长约5464公里。黄河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最后流入渤海。流域内降水量少,农业以旱地农业为主,冬天干燥春天旱,降水集中在夏秋七八月份。

黄河中上游地形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因为河流中段流经中国的黄土高原,所以大量的泥沙被夹带,因此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下游的改道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是黄河,因此中国人把它亲切的称为“母亲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黄河红柳园

全文共 665 字

+ 加入清单

介 绍 位于惠农区园艺镇沿黄河到礼和乡银河村一线。远远望去,郁郁葱葱、一眼望不到边的红柳林将黄河紧紧地包围起来,黄河水、红柳林、绿草地和茂密的沙枣树林把旅游区点缀的五彩缤纷,给人一种心旷神怡、海阔天空的绝妙享受。

5万多亩红柳林被黄河与五排沟夹在约5公里狭长的天水一线之内,形成了天然“湖心岛”。坐小船渡过约15米宽的五排沟进入红柳园区,茂密的红柳林令人恍若进入了一片无垠的-。林中的绿茵小道向红柳园的腹地和四周延伸而去,置身其中,惬意中感觉着新鲜与神秘。在红柳园中心地带,有两处宽阔的草地,为游人提供了休闲娱乐的良好空间。

红柳是一种耐碱耐旱的西北特有野生植物,根系发达,再生繁殖能力特别强,一棵红柳要不了几年就能繁衍出一片红柳林,其枝条是编织柳筐、柳篮等工艺品的极好材料。黄河红柳园面积广大,林草相间,又为各种野生动物生存繁殖提供了极好的空间。走在红柳园的羊肠小道上,不时看到奔跑觅食的野兔和鸣叫不停的“呱呱鸡”,山鹰、水鸟、野鸭和红脖鸟、天鹅等珍贵动物也在万亩红柳园区繁衍生息。每逢节假日,周边地区乃至内蒙古乌海地区的游客到此观光旅游络绎不绝。

宁夏石嘴山市

园艺镇:园艺镇位于惠农区北城区东南郊,东依黄河,西靠第三排水沟,南与尾闸镇接壤,区域总面积7.74平方公里。现辖有3个村民委员会和1个居民委员会,11个村民小组。区域总人口5737人,其中农业人口714户2305人,城镇人口202户422人,外来常住人口1054户3010人。在全镇农业人口和城镇人口中,回族人口为2582人,占94.7%,是典型的回族聚居镇。镇内地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黄河口湿地生态旅游区

全文共 526 字

+ 加入清单

黄河湿地生态旅游区位于黄河入海口处,该旅游区位于黄河三角洲国家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级森林公园内,以独有的黄河口湿地生态景观而闻名。

古诗曰: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中所指黄河入海口就是此处了,它是因1855年黄河改道而成,地处渤海与莱州弯的交汇处,黄河千年的流淌与沉淀,在它的入海口成就了中国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这就是黄河口湿地生态园,属于高度特异性旅游资源,有很强的观赏性。

因其独特的湿地生态环境,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园内的生物资源非常丰富,有刺槐林1.2万公顷,各种生物1917种,其中水生动物641种,属于国家一级保护的有达氏鲟、白鲟两种;这里也是鸟类的栖息地,鸟类主要有丹顶鹤、白头鹤、白鹳、中华秋沙鸭、金雕、白尾海雕等多种一级重点保护鸟类,国家二级保护的鸟类与30多种,成为鸟类生活的乐园。是集生态原始旅游、湿地科学考察、鸟类研究、爱国主义教育于一体的旅游地。

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黄河入海口,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中华民族母亲河入海的样子,观赏河海交汇的景观,还有一望无际的芦苇湿地景观,向社会开放后,每年都会吸引大批的游客。除此之外,为了体现黄河口湿地生态园的原生态美,特别推出了纯手工纺织的黄河口品牌的老粗布旅游纪念品,非常有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黄河的源头和尽头

全文共 457 字

+ 加入清单

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华北平原注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平方公里。

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起源于青海高原巴燕喀拉山北麓约古宗列盆地,蜿蜒东流,穿越黄土高原和黄淮海大平原,注入渤海。干流全长5464公里(1万多里),水面落差4480米。流域总面积79.5万平方公里(含4万平方公里内流区).2万平方公里)。

1978年,科学调查组发现它位于青海腹地。腹地上有昆仑山、燕喀拉山和布尔汉布山;山脚下有盆地和大沼泽。它是由高山和雪水形成的花海子,被称为星宿海。

但它不是河源。经过深入调查,我们发现了三个来源:一是扎曲,二是约古宗列渠,三是卡日曲。扎曲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干涸了,卡日曲最长,流域面积最大,旱季不干涸,是黄河的正源。

黄河是一条相对年轻的河流。在115万年前的晚更新世,流域内只有一些不相连的湖盆,形成了独立的内陆水系。此后,随着西部高原的崛起、河流的侵蚀和袭击,经过105万年的中更新,湖盆逐渐相连,形成了黄河水系的雏形。黄河逐渐演变成从河源到入海口上下贯通的大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黄河水体纪念碑

全文共 381 字

+ 加入清单

黄河水体纪念碑为文化旅游景点。

黄河水体纪念碑位于东城清风湖公园南端,是系统反映黄河文化的大型观念艺术作品,又称《AGEPASS—黄河的渡过》。1994年动工,1995年4月竣工。碑体由岩石基座和1093个盛有黄河水样的方形玻璃水罐组成,东西长790米,高2.5米,宽0.9米。

碑断面构造自下而上依次为:毛石基础、浅白色花岗岩碑座、钢化玻璃水罐、碑顶。黄河水样系同一时刻从黄河源头到入海口每隔5公里取水0.5立方米,共取1093个水样,分别注入刻有经纬度的方形玻璃罐中,按取水顺序自源头至入海口依次排列。碑体中的黄河水样包含了黄河整个流程的含沙变化,反映了黄河从源头到入海口的全过程,也从一个抽象的角度体现了宇宙万事万物的渡过过程,传达了人类互助合作精神和相互依存关系。纪念碑由旅美画家陈强先生策划,碑名由国家政协主席-题写。

景点位置

山东省东营市东城清风湖公园南端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高青黄河大米

全文共 210 字

+ 加入清单

高青特产黄河大米引进黄河水浇灌而得名,是高青县的著名特产之一。由于该地土壤肥沃,水质纯净无污染,有良好的水利灌溉条件,因此,非常适合水稻的生长。

目前,高青县已建立了高标准稻田一万六千多亩。黄河大米产于风景优美的大芦湖畔,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天然的黄河水使得这里生产的大米品质优良,富含人体所需的各种维生素。

黄河大米一年只收获一季,米粒晶莹剔透,颗粒饱满,口味纯正,做出来的米饭香喷喷的,又软又粘,特别好吃,深受百姓喜爱。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