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姜维厉害么(通用6篇)

很多女性都存在掉发问题,为什么会掉发?掉发严重要多吃什么?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治疗掉头发厉害的方法。

浏览

5649

文章

6

篇1:姜维有多厉害?只可惜生不逢时

全文共 1866 字

+ 加入清单

诸葛亮死后,后期的蜀汉可以说大部分都是靠着姜维在撑着了,他继承诸葛亮没有完成的北伐事业,只可惜自己拿不到大队兵马,但是仅仅靠着不到万人的军队,也能挫败曹魏大军,他的领兵打仗的能力可想而知。但是很可惜,当时并没有多少人理解他,再加上他的身份很特殊,是曹魏投降而来的将领,就更不可能有机会施展了。那么,姜维到底有多厉害呢?

姜维作为蜀汉后期的顶梁柱。在蜀汉甚至整个三国的历史中都有着自己的一席之地。他个人的成败是与蜀汉的兴衰联系在一起的。他的所作所为:像叛魏降蜀,不忠;抛弃母亲,不孝;连年北伐,不仁;不战降魏,不义。也颇受后人的非议。

姜维的身份十分复杂,他本为魏人。《姜维传》上说:“姜维字伯约,天水冀城人,少孤,与母居。以父冏昔为郡功曹,值羌,戎叛乱,身为郡将,没于战场,赐维宫中郎,参本郡军事。”由此可知,姜维的出身很好,还是“烈士子女”。这让他很早便身居高位。这样的人轻易投降显然不太可能。除非受到了外因的刺激,才会发生内因的变化。果然在《三国志》与《魏略》上都记载了这样一件事,那就是,建兴六年,天水太守得知诸葛亮出兵北伐后,仓皇逃窜。

逃跑不说,还怀疑姜维等人与蜀军有瓜葛。于是“夜亡保上邽”,等到姜维等人发觉后,早已大势已去,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和几位同僚被迫投降。由此可见,姜维的背叛完全是天水太守的多疑所致。姜维是没有任何责任的。而在这次战役中,姜维也与母亲失散。姜维投蜀后,很快得到了诸葛亮等蜀汉高官的信任,在军中站稳了脚跟。不久就“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还统领了5000蜀军精锐——虎步兵。而此时,他才不过27岁。以一个降将的身份得到如此成就。不能不说姜维能力之高。

而这时,根据孙盛《杂记》记载:“初,姜维诣亮,与母相失,复得母书,令求当归。维曰: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也”孙盛对此颇为不满说其“违君徇利,不可谓忠;捐亲苟免,不可谓孝”但我认为,作为那个纷乱的时代。亲情显得弥足珍贵。而且姜维自幼与母相依为命。他不可能如此绝情。孙盛的这段记载八成是假的。至于姜维之母。史无明文,恐怕再难与自己的儿子相会了。这是那个特定的年代所致,怨不得姜维。毕竟忠孝不能两全。所以说“姜维不孝”,这一点也是有待商榷的。

再说说姜维的连年北伐。大家都知道,诸葛亮是把姜维当作自己的接班人来看的。曾给蒋琬写信称赞姜维(见《姜维传》)。姜维感念诸葛亮的知遇之恩,也立下了不少战功。这也让他走到了人生的顶点。诸葛亮死后,政治上的继任者是蒋琬,费祎。蒋琬是支持姜维北伐的。也进行了不少战略构想。只是由于旧疾复发而未能实现。

如果说蒋琬是鹰派的话,那费祎就是名副其实的鸽派。他不仅不支持北伐,还限制姜维的出兵人数。我每次想到姜维带着不足万人的蜀军与魏国的数万虎狼之师相抗衡。不由得不禁感叹唏嘘。与费祎争权?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一个新降之人,不卷入蜀汉各党派的明争暗斗就已实属不易,还上赶着往前凑?可以说就算他与费祎这样的老臣争权,结果必然是对姜维极为不利的。

况且费祎的话本身也有些道理。在这种局面下姜维只有退让的份。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姜维、诸葛亮的战略思想无法被人所接受的现实。但就是在这样不利的情况下,姜维一次次的挫败了名将如云的魏军。在费祎死后,姜维才多次出兵北伐。史载姜维的北伐胜少败多。

因此就有人说姜维穷兵黩武。但是大家请注意,穷兵黩武的意思是说:动用所有兵力,肆意发动战争。从表面上看,姜维确实是这样,但大家请不要忘了。姜维的对手是拥有九州之地的魏国,它不仅地大物博,名将也是数不胜数:郭淮,邓艾,钟会皆为一时之选。

这一点,本为魏人的姜维很清楚。如果他不去攻打魏国,让它安心发展。那么不出几年,魏国的实力将会远远超过仅有一州的蜀汉。那时怎么办?只有等死。可面对这么一个大家伙,兵出少了有用吗?这一点诸葛亮明白,姜维明白。所以他们才会不断地出兵,让魏人得不到一丝安心发展的机会。这才有机会再去完成兴复汉室的夙愿。就算这些原因都是错的。那么怎么没人说诸葛亮这个“始作俑者”穷兵黩武。

可还是有许多人不理解,谯周就写过一篇《仇国论》来劝谏姜维。可以说姜维面临的不仅仅是魏军的威胁,他的后方也不平静。将军无法全神贯注的去打仗已经十分被动了。但就是在这么艰难的情况下,姜维还是把魏军卡制在了子午谷一线,让实力占优的魏国被动防守多年。这在军事史上简直是个奇迹。从中我们也可以从另一方面感受到姜维的能力确实高超。也可以这么说,姜维延续了衰败中的蜀汉政权。而且蜀亡时还有10万大兵,94万百姓(见王隐的《蜀记》)。这样的情况还能叫穷兵黩武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在三国历史上,姜维与邓艾谁更厉害?

全文共 1664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时期的姜维邓艾,是蜀汉与曹魏两方各自的战将,姜维原本虽然是魏国人,但是后来被诸葛亮用离间计,逼得不得不投降蜀国,但是却将他收为自己的弟子,也算是让姜维找到了人生价值。而邓艾,他的恩师正是诸葛亮的死对头司马懿,姜维与邓艾之间的战斗,也像是诸葛亮司马懿这两个人的战斗。诸葛亮最终没能斗得过司马懿,那么姜维与邓艾谁又更厉害呢?

姜维和邓艾是三国里的死对头,在《三国演义》罗贯中对这个人物也有大篇幅的描写,正史上面姜维和邓艾也互相交手几次,都互有胜负。

说起姜维,就得说到他的伯乐,那就是诸葛亮。而正巧的是邓艾的伯乐却是司马懿。诸葛亮和司马懿在生前恰好也是棋逢对手,到了后来姜维和邓艾在战场决胜负看来好像是命中注定的一样。

我们先来看看两人的治国能力,首先来看姜维,姜维自从投降诸葛亮以来一直是以武将的身份为蜀汉效力,在蒋琬和费祎先后去世之后,姜维并没有作为接管他们的相权,蜀汉朝廷加姜维督内外军事,意思就是把兵权交给了姜维。

再来看邓艾,起初邓艾在魏国担任典农纲纪(搞农业的),魏国准备在东南一带进行屯田,积储军粮,对付吴国,因此就派邓艾前往视察。邓艾提出了两项重要建议:第一,开凿河渠,兴修水利,以便灌溉农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疏通漕运;第二,在淮北、淮南实行大规模的军屯。司马懿看后,非常满意,采纳并实施了。从正始二年(241年)起,魏国在淮南、淮北广开河道,大举屯田。北以淮水为界,自钟离以南,横石以西,至沘水源头之间的四百多里范围的土地上,五里设置一个军屯营。每营六十人,一面屯田,一面戍卫。

同时,淮阳、百尺两条河渠也拓宽了,从黄河引水注入淮水和颍水,颍南、颍北修成了许多陂田。淮水流域挖掘了三百多里长的水渠,灌溉农田二万顷,从而使淮南、淮北连成一体。几年之后,从京都到寿春,沿途兵屯相望,鸡犬之声相闻,出现了一派繁荣富庶的景象。从此,淮水流域的水利和军屯建设得到飞速的发展,魏国在东南的防御力量也大大加强。

邓艾于姜维总共交手4次

第一次,256年春,姜维被迁升为大将军。姜维整顿兵马,与镇西将军胡济两路出兵,约定在上邽会合,但胡济却没有来,导致姜维在段谷被魏将邓艾击败,姜维死伤甚多,百姓因此埋怨姜维,而陇西也躁动不安。

第二次,257年五月,魏将诸葛诞联合东吴在淮南起兵反司马昭。司马昭调关中兵力东下讨伐诸葛诞。蜀大将姜维乘机攻魏秦川(渭水流域)。十二月,姜维率兵数万出骆谷(今陕西周至西南),到达沈岭(今陕西周至南)。当时,魏在长城(今陕西周至南)积存大量军粮,且防守薄弱。邓艾(时为安西将军)和征西将军司马望恐姜维袭夺长城,立即合军据守。姜维军进至芒水,依山为营。邓艾、司马望率军近水筑寨。蜀军多次挑战,邓艾、司马望坚守不出,两军长期对峙。

第三次,262年,姜维率军出汉、侯和,被邓艾所击败,姜维退驻沓中。时宦官黄皓弄权,更想废掉姜维而培植右将军阎宇。姜维请求将黄皓斩杀,但刘禅不肯,姜维不敢回成都,在沓中种麦。

第四次,263年,魏军兵分三路伐蜀:征西将军邓艾率兵三万余人,由狄道(今甘肃临洮)进军,以牵制蜀大将军姜维驻守沓中的主力;邓艾命天水太守王颀直攻姜维营地,命令陇西太守牵弘等人邀击姜维的前部,而命令金城太守杨欣进击甘松。姜维闻钟会等部已入汉中,知汉中难保,急摆脱邓艾,退往阴平。杨欣等人追击,直到疆川口,双方大战,姜维败退,为抢先占桥头(阴平东南)的诸葛绪所阻。

姜维从孔函谷佯作向北欲绕道而东,作出出兵攻击诸葛绪后部的样子,诱使诸葛绪离开桥头三十里向北堵击时,姜维乘机迅速通过桥头,与廖化、张翼等合兵,据守剑阁。这次战斗两人没有分出什么大胜负,之后邓艾出骑兵从阴平偷袭成都不久之后蜀国就灭亡了。

历史上看,在两人所经历的大小战斗中,邓艾几乎没有败给姜维,而姜维的用兵和计谋屡屡被邓艾所破解,除了最后的诈降。姜维最后的诈降除掉了邓艾,这只能证明钟会有野心,邓艾没有心计和慧眼识人的智慧。邓艾因为没有看穿钟会有野心,没有看透司马昭,没有心计和高政治头脑,所以被害。

但是论治国和军事能力,邓艾的这两项综合能力要高于姜维。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三国后期,姜维邓艾钟会三人谁最厉害?

全文共 1079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后期,当老一辈的三国人物都一一离世后,主角自然也就成了一个个的年轻一辈。以魏蜀两国来看,比较有名的当属三个人,姜维、邓艾和钟会。三个人虽然都是魏国人,但姜维投降了蜀国,并且对蜀汉复兴汉室有非常大的贡献,他们便已经是敌对阵营的敌人了。那么,如果从每个人单项的实力来看,姜维,邓艾,钟会三个人,那一个人又是最厉害的人呢?

后三国时期上一辈谋臣武将纷纷退场,姜维、邓艾、姜维作为后三国时期最杰出的人物,被后世称为三杰。在魏国灭蜀之战中,三人的才华更是展现得淋漓尽致。从各个角度分析,三人中谁的实力最强?

出身

钟会是太傅钟繇之子,从小就有神童之名,人称“在世张良”,三人中出身最高。姜维出身于军旅世家,父亲是边疆将领,小有功名。邓艾最差,平民出身,儿时还放过牛。

三人中邓艾最年长,与姜维属同辈,比钟会年长约二十岁。灭蜀之战,邓艾和姜维都是年近六十的老者,钟会正值中年。

论出身:钟会>姜维>邓艾

人品

诸葛亮死后,姜维继承丞相遗志,继续北伐事业。成都被贡献后,姜维明知大势已去,仍成功离间了邓艾和钟会,给刘禅送去的密函更是令人动容。伯约以身殉汉,不负武侯所托。

邓艾出身卑微,立下灭蜀不世之功,骄矜自满,被钟会抓住机会诬陷杀之。

钟会骄傲狂妄,是个十足的野心家,灭蜀后想要自立,被部下反叛杀死。

论人品:姜维>邓艾>钟会

战功

邓艾几乎没有打过败仗,数次击败姜维北伐,在灭蜀之战中,偷渡阴平小道直取成都,一举攻陷蜀国国都,成为经典之战。

姜维作为降将,在蜀国朝局诸多制肘下,仍能主动发起多次北伐,实属不易。洮西之战,歼灭魏国数万将士,是汉吴北伐取得的最大成果。然而受制于国力差距,未能有更大作为。

钟会早期多是作为谋臣从征,灭蜀之战是第一次作为主将出征,然而与姜维在剑阁对峙,并无太大建树,靠着邓艾奇袭才灭掉蜀国。

论战功:邓艾>姜维>钟会

谋略

三人在魏国灭蜀之战时正面交锋,邓艾在钟会与姜维僵持时,发起偷渡阴平的奇谋,实在精妙。

姜维料到魏军可能会突袭,提醒刘禅加强防御,没想到奏章被黄皓私自扣下。在明知大势已去时,诈降策反钟会和邓艾,要了这两人的命,险些翻盘。

而钟会的表现并不突出,野心大于实力。

论谋略:姜维>邓艾>钟会

政治

姜维在诸葛丞相死后,在朝中被费祎杨仪压制,后来又有黄皓乱政,姜维一度被逼到借屯田避祸,政治能力一般。

钟会在朝中是司马昭心腹,在邓艾灭蜀后,成功用计杀了邓艾。而邓艾素来与钟会不和,在立下大功后,志得意满,竟然也未加防范,只能说政治觉悟实在欠缺。

论政治:钟会>姜维>邓艾

综合以上各项,个人认为综合实力最强的是姜维,其次是邓艾,钟会垫底。

你同意吗,欢迎留言说说你的看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姜维北伐为什么打不赢邓艾?钟会和邓艾谁更厉害?

全文共 1065 字

+ 加入清单

诸葛亮最后两次北伐时碰到司马懿结果都输了,诸葛亮死后姜维接过了北伐的重任,但是姜维总是打不过邓艾,难道魏国将领真的就克制蜀国么?其实姜维在带兵打仗这方面不比诸葛亮差,但是为什么遇到邓艾总是打不赢呢?邓艾说起来也是一位难得的人才,能治理民生还可以带兵打仗,简直是不可多得。钟会和邓艾比起来,应该还是邓艾更加的全面。

身为诸葛亮徒弟的姜维,为何始终斗不过邓艾?廖化16个字道破一切

有句话叫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有些时候还是要看天赋。诸葛亮闻名天下是因为他智慧与忠诚,但是他有个徒弟虽然学到了他毕生所学,却依旧难逃“既生瑜何生亮”的命运。

姜维自由丧父,与母亲生活在一起的他,十分懂事好学。因父亲姜冏因公殉职而得到官职,封为中郎。姜维等人从天水太守马遵在各地巡查,不巧那是正式诸葛亮六出祁山,马遵得知消息猜疑是姜维走漏了消息,怀疑姜维叛变。

于是偷偷带领人马撤退,待姜维等人知道时已来不及只能去往翼县,但翼县也怕招惹到蜀汉,于是闭城门不予理睬,无奈姜维只得向诸葛亮投降。诸葛亮又是一个招贤纳士的人,他觉得嘉姜维是一个有用之人,便收为徒弟,将毕生所学全部传授给姜维。

姜维跟随诸葛亮南征北战,后诸葛亮又加封他为义将军,封为阳亭侯。诸葛亮又将姜维推荐给蒋琬统领步军。诸葛亮死后,姜维就跟随蒋琬、费祎这些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及的忠良之人一起北伐。

姜维可以说是晚年得志了,他跟随诸葛亮时已是中年,而他真正在北伐战争展现人生价值的时候,已经是费祎死后。在费祎已近暮年时,姜维便开始主持北伐战。史书中记载姜维曾凭借气力好,而九次讨伐中原,但纵然姜维勇猛可是基本上屡战屡败,时蜀汉的大多数财力被挥霍在战场上。

姜维和邓艾是死对头,姜维碰上邓艾毫无胜算。邓艾大智若愚,在国内兴修水利,上阵打仗也有一套。姜维与邓艾在的第一次战争是邓艾为救曹魏大军而兵分三路让姜维陷入被动,于是姜维只能退兵。再后来由于胡济没有遵守约定,姜维又再一次败给邓艾。

钟会与邓艾共同攻打蜀国,邓艾将人马分三路,由于谋略过人,邓艾将牵制,最后被迫放弃阴平。由于蜀国实力实在太弱,钟会曾劝姜维投降但姜维不肯,可是时局早已改变,刘禅投降,姜维也只得投降。姜维知道钟会野心勃勃,于是挑拨离间钟会邓艾二人,借此除掉邓艾,可未能得逞。

姜维一生几乎没有赢过邓艾,虽然有师傅诸葛亮传授的知识谋略,但是纵观全局姜维屡战屡败不是没有依据的。

廖化曾说过原因,他说了16个字:“智不出敌,而力少于寇,用之无厌,何以能立?”就是说姜维智谋不如邓艾,而且兵力也不足,是不可能取胜的。姜维对于自己不能战胜邓艾也是非常无奈的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三国时姜维与张郃比较,谁更厉害?

全文共 1150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时候,姜维是魏国投降蜀国的将领,张郃是魏国将领,两个人在军事方面的才能都是很厉害的,姜维接替诸葛亮继续进行北伐大业,虽然最终还是失败,自己也不得已又投降了曹魏,但是心却早已经归属蜀汉。而张郃,虽然也是一代名将,最终却还是死于木门道的埋伏之下,就这样战死沙场。那么,这两位名将,哪一位又厉害些呢?

姜维是三国时期蜀汉名将,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收了姜维之后,非常重视姜维,诸葛亮说姜维不仅有智谋,懂得兵法,深通战法,而且武艺高强,可以说是文武双全的难得将才,姜维此后跟随诸葛亮北伐,诸葛亮视姜维为接班人,将其重点培养。北伐期间,魏国大将张郃,也深通兵法和战术,是诸葛亮北伐的劲敌。姜维能打过张郃吗?诸葛亮为何不用呢?

先看诸葛亮对姜维的评价,《三国志姜维传》记载:亮与留府长史张裔、参军蒋琬书曰:“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又曰:“须先教中虎步兵五六千人。姜伯约甚敏於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於人,毕教军事,当遣诣宫,觐见主上。”

诸葛亮说姜维,做事认真,思维慎密,永南、季常这些人都比不上姜维,还说姜维是凉州上士,也就是说凉州最优秀的人。

永南是指李邵,字永南,广汉郪人也,李邈之弟,刘备入益州后,任命他为州书佐部从事,建兴元年,诸葛亮辟为西曹掾,诸葛亮南征时,留李邵为治中从事。

季常是指马良(187年-222年),字季常,因为马良眉毛中有白毛,人称白眉马良,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是马谡的哥哥。马良兄弟五人都很有才,而马良最出色,因此有“马氏五常,白眉最良”的美誉。

诸葛亮夸姜维比马良和李邵厉害,也是非常贴切的,纵观姜维的表现,确实超过了马良和李邵。

诸葛亮让姜维率虎步兵五六千人,锻炼姜维,姜维对军事很在行,有胆略,懂得兵法,最关键,也是最重要的一条是,姜维心里有汉室,是忠贞之士。

诸葛亮第一北伐,派马谡做先锋,在街亭马谡被魏国大将张郃击败,当时姜维还没投降诸葛亮,后来诸葛亮数次北伐,张郃都让诸葛亮军头疼,因为张郃很会打仗,史书《三国志 张郃传》记载:郃识变数,善处营陈,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自诸葛亮皆惮之。

试想,如果让姜维去和张郃交战,姜维能打过张郃吗?

我感觉,以姜维的谋略,肯定能打败张郃,而且,姜维的武艺也不在张郃之下,姜维是张郃的劲敌,可惜,诸葛亮没有让姜维去打张郃。

最终,诸葛亮在第四次北伐时,张郃率军追击诸葛亮军,诸葛亮在木门设伏,将张郃射死。《三国志张郃传》记载: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与魏将张郃交战,射杀郃。

诸葛亮为什么不派姜维去打张郃呢?我猜测,诸葛亮是想再锻炼一下姜维,加上姜维刚刚投降,还没有太大的威信,如果重用姜维,手下其他将领应该不太服气。所以,诸葛亮才没有让姜维去最重要的位置。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诸葛亮和司马懿的传人谁更厉害?为什么姜维也敌不过邓艾?

全文共 990 字

+ 加入清单

诸葛亮生前被司马懿给熬死,之后两人的传人又在北伐的路上继续斗智斗勇。马稷死后,姜维成了诸葛亮的传人,而曹魏那边邓艾是被司马懿一手给提拔起来的,也是司马懿最喜欢的一位学生。其实邓艾之前都是处理一些民生问题,屯田制就是邓艾最先提出的,不过邓艾的天分很高,后来经过学习和司马懿的栽培军事方面也有了很大的长进。所以司马懿就让邓艾领兵对抗姜维。姜维北伐的战绩总体看来比诸葛亮更好,但每次碰到邓艾好像就失去了主导权,被牵着鼻子走了。

诸葛亮当年北伐是把忠义放到了国家大义前面,司马懿则是奉命迎接诸葛亮,而且司马懿最担心的是自己的前途和性命,而不是挡不挡得住诸葛亮的攻势。毕竟魏军比蜀军多出好几倍,只要司马懿坚持防守,诸葛亮也是一点办法没有。最后司马懿还是把诸葛亮给熬死了,回去以后没几年曹睿也重病,所以自己的地位也不在受到威胁。这对于司马懿和诸葛亮来说都是不错的结果,但曹魏和蜀汉的命运却注定斗争下去。

诸葛亮死后,姜维接过了北伐的大旗,而且是不顾朝中大臣的反对,坚决实行北伐。其实姜维之前本来就是曹魏的人,后来归降诸葛亮,但姜维不知道为什么却一直对蜀汉忠心。哪怕最后蜀汉被灭,也愿意同钟会一起复国,不知道是不是被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彻底感动了。但是姜维北伐碰到了和诸葛亮一样的问题,就是只要没邓艾姜维基本上都能取胜,只要碰到魏军的统领是邓艾那结果就彻底倒过来的,难道诸葛亮和司马懿的诅咒还延续到了他们传人的手上吗?

邓艾的处境则是放松不少,毕竟自己这边对外压力不大。压力全都来自于内部,宗亲和士族之间的矛盾,当时曹魏全面实行了九品中正制,所以士族的力量日益强大。加上曹休、曹真相继去世,曹家宗亲被严重打压,权势也不如往日。但曹睿并没有维护自己的宗亲,因为曹睿想要的结果是独揽大权,所以经常会把自己身边的托孤大臣派出去,司马懿当年出征真正目的就是如此。也能也是因为曹睿跟曹丕的关于不好,所以对自家的亲戚感情不深,为后来司马懿篡权成功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最后邓艾不仅多次击退姜维的攻势,最后还是灭蜀的指挥官。感觉邓艾的军事才能还在司马懿之上,可惜钟会心术不正,想要背叛曹魏在蜀汉自立门户,所以跟姜维一起把邓艾给害死了。曹魏也就此失去了一位治国能臣,如果邓艾还在说不定司马懿晚安也不用靠装病来夺权了。不知道是不是天命所谓,不管是诸葛亮还是他传人,都不敌司马懿和邓艾,这种结果可能早已被注定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