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如何用彩泥人(热门11篇)

浏览

5273

文章

11

篇1:如何用彩泥捏泥人

全文共 318 字

+ 加入清单

用彩泥捏泥人,按照从头到脚的顺序捏,比较容易,还要掌握好比例,下面就来捏一个泥人。

工具/材料

彩泥,小刀

操作方法

1

准备各种颜色的彩泥。

2

先用肉色捏一个圆形,当作人的头。

3

用黑色捏一个半圆,用小刀在下边刻去几个小三角形,当作人的头发,把头发粘在人的头部上方。

4

用黑色团两个小的椭圆形,粘在头发下面,当作眼睛。

5

用红色捏一个半圆,粘在眼睛下面,当作嘴。

6

用肉色捏两个半圆,粘在头的两侧,当作耳朵。

7

用肉色捏一个小方块,粘在头的下面,当作脖子。

8

用桔色捏一个T字型,粘在脖子下面,当作人的上衣。

9

用蓝色捏一个长方形,用小刀从中间刻一条竖线,粘在上衣的下面,当作裤子。

10

用肉色团两个小球,粘在两只袖子的末端,当作两只手。

11

用棕色团两个椭圆形,粘在两条裤腿下面,当作两只鞋,泥人就捏完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古城泥人

全文共 1161 字

+ 加入清单

古城泥人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城泥人产于颍上县古城乡,该产品主要是用当地泥土,经制坯上彩,精塑而成,100多种泥人产品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随着时代的发展,行业科技含量的增高,民间传统的行业有一种被冷落之感,尤其是地道的手工制作的泥人艺术。可是,颍上县古城泥人厂厂长史悠荣不信这个邪,倾半辈子心血,变着法子把手工制作泥人的技艺发扬光大,让泥人走向了世界。

史悠荣是浙江嵊州市人,原是一名下放知青,1979年回城后,出于对手工制作泥人的特殊爱好,聘请当地3位美术大师做技术指导,白手起家,开办了一家泥人厂,几年下来,不但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而且经济效益也很丰厚。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泥人厂被合并。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来到颍上兴办企业,使他心爱的事业得以光大,而且一干又是十几年。

1991年颍上水灾后,史悠荣的妹妹因嫁在颍上,1992年春节回娘家,叙说了家境的贫困和当地闭塞的经济环境。这不仅让史悠荣动情,而且他想到了一个商机。他告诉笔者,当时来颍上办泥人厂出于三个目的:一是可以照顾亲戚,让自己的妹妹等人尽快脱贫致富;二是颍上这地方贫穷,信息闭塞,不像浙江,只要你的厂子一办,很快就有人把技术学走后自己办厂,竞争力太强;三是颍上劳动力密集,工人工资不高。1992年底,史悠荣经过一番考察后,于古城乡办起生产泥人的工厂。由于他对当时的行情了解不够,在产品的做法上不够对路,连续三年亏损18万元,这使得他半辈子的积蓄全部砸了进去。

1996年开始,他带着生产的泥人走遍全国各地,边宣传边推销边征求客户意见,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大胆改革泥人制作,既生产制作以无锡惠山为代表的变形夸张写意为主的南派艺术泥人,又生产以天津“泥人张”为代表的写实逼真、栩栩如生的北派艺术泥人。生产的泥人素材以历史题材、传统故事、四大名著为主,有反映我国56个1的作品,还有代表我国5000年文化的国粹艺术戏剧脸谱。凡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市场适销对路的,他都设计生产,所生产的产品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小巧玲珑,价廉物美。产品上市后供不应求,每月产量可达10万件,品种也由原来的几十种增加到300多种。

史悠荣不断扩大生产规模,2001年在浙江开办鹿山泥人厂,让大儿子去管理,今年初又在颍上县城办了一个分厂。这样以来,他的产品数量在全国同行业中占了将近一半。颍河乡四里湾18岁的女青年范艳艳初中毕业后到外地务工,家里不放心,6月份来到泥人厂后,经过培训,每天彩绘泥人200多件,月工资800多元。

史悠荣的产品销售到国内许多城市,并与法国、德国等国家签订了销售合同,产品走出了国门。建国50周年时,他的产品56个“1”被选为礼品赠送外宾;全国第三次戏剧节,泥人脸谱被选为大会礼品;许多国家级饭店、宾馆把他的产品作为礼品赠送给客人,工厂的产品受到国内外朋友的喜爱。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中国泥人博物馆

全文共 647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泥人博物馆位于无锡市区以西1.4公里的惠山古镇,古镇集人文之粹,得山水之美,千百年来一直是本邑民众的精神家园和游历之地。博物馆占地面积11163平米,建筑面积10322平米,由世界著名建筑设计大师隈研吾设计,在建筑主题上结合惠山本土元素,具有简洁、典雅、融合古镇风貌特性。充分演绎了当今博物馆发展的趋势。

博物馆主体上下三层,地上二层,地下一层,整体建筑风格呈青瓦铺盖,斜面大屋顶形制,空中鸟瞰如同一个横写的U字,外观与极富古典建筑美学的古镇风貌融为一体,屋面采用蝴蝶瓦的铺设,体现了无锡江南水乡粉墙黛瓦的特点,泥博馆借鉴了国际上成功建筑案列,在建筑材质选择上十分注重环保、节能、低碳的效果。

馆内有序厅、惠山泥人展厅、泥人张展厅、历代泥人展厅、幻影剧院、临展厅、大师工作室、库房等空间区域组成。展馆演绎了文化和生态交融、全方位对国粹的互动体验、高科技影响技术的丰富体现、更彰显了对市民游客的人文关注情怀。中国泥人博物馆将打造景区核心地带的文化工程典范,树立公益博物馆事业的前瞻发展视野,尝试大型主题类博物馆成功运营模式探索。在功能上整合中国泥人资源,传承泥人文化艺术,拓展泥人产业,营造民族文化走出去的新途径。使中国泥人特别是惠山泥人能够原生态地得以传承发展,以此拓展具有生命力的泥人文化产业,推动惠山历史文化街区社会、文化、旅游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

地址:无锡市北塘区古华山路(近惠锡公园)

类型:博物馆

游玩时间:建议1-2小时

开放时间:

每周一闭馆。

门票信息:

无需门票。惠锡古镇联票80元已包含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无锡传统工艺美术品:惠山泥人

全文共 1294 字

+ 加入清单

充满童趣的惠山泥人无锡的三大著名特产之一,当地艺人取黑泥所制,通过灵巧的手将黑泥做成形象饱满、色彩鲜艳的泥人,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和收藏价值,惠山泥人作为无锡文化的代表之一,已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在我们来了解下惠山泥人的特色以及制作方法。

主要特色

1、传统工艺极为复杂

有搓、揉、挑、捏、印、拍、剪、色、压、贴、镶、划、扳、插、推、揩、糊、装等技艺。作为彩塑,彩绘技艺在整个泥人的工艺制作中占有较高的比重,因而有“三分塑七分彩”之说。

2、注重配色

红要红得鲜,绿要绿得娇,白要白得净,才能使人看了爽朗愉快。“红搭绿,一块玉”,指红色与绿色相间使用,色彩效果很好。“红搭紫,一堆死”指红与紫并用,很难产生好的色彩效果,就像看见令人恶心的死一样,十分难看。“远看颜色近看花”这是彩绘的总要求,既有大的色彩效果,又能细看;局部不能影响整体,纹样与底色须相互衬托,使之更美。

惠山彩塑上彩技法一般是“从上到下,先淡后浓,先白后黑,头发靴子最后”。“头色不过四,身色勿过三”,是说上头部的彩色,只能涂四次,身上的颜色上三次已够。色多不仅效果不好,而且容易发裂。但上少了,也会显得玉气不厚。“落笔如飞,厚薄均匀”,指上彩时要画得快。笔发呆,上彩就死板。后句指上色用的颜料厚度都应该相同。“先开相,后制花,描金带彩在后头”,是头部装銮的步骤。“六线要直,曲线要活”,是用笔的要领。

3、“满而不塞,繁中有简”

这是惠山彩塑运用纹样时的规律。“长脚寿”、“团寿”、“梅竹”适用于老年人的服饰。“百吉”、“蝙蝠”、“团球花”适用于小孩服饰。“云锦花”、“水浪花”、“五色云”适用于一般神仙中人物,“草花”、“芙蓉花”、“点点花”、“荷菊”等则是一般富贵人、美女服饰上常用的纹样。

制作方法

1、造型

惠山泥人由于受模型的限制,因此,泥塑造型一般十分简练,大都是圆浑浑、胖乎乎的,甚至用浮雕和高浮雕来处理,有的甚至在背部过渡成平面。因此,看似简单,但实际效果却又十分完美。但彩绘的造型就明显的十分讲究和繁复,如色彩的搭配、线条的运用,纹样、图案装饰,以及贴金描花、开相妆銮有的已形成固定的程式。搭配在造型上明显比坯体复杂,那恬情含蓄的观音;含情脉脉的少女;笑逐颜开的刘海;慈祥和蔼的寿星;饶有情趣的弥陀;形象鲜明生动,喜怒哀乐各异。相比之下,一个泥坯的造型就简单了。

2、做工

惠山泥人的复制生产大都用模型印制(浇制),手捏泥人也有印段镶手,大都使用人头模具。因此,在做工上便简单多了,技术的复杂性远不如彩绘。

彩绘却只能一笔一划来表现作品的艺术效果,而且有很多操作工艺是必须遵循的,如艺人们自己总结的“从上到下,先淡后浓,先白后黑,头发最后”。“头色不过四,身色勿过三”(指涂色的次数)。“先开相,后装花,描金带彩在后头”。这些都是操作规程上的要求。还有在用色用笔的基本功方面也要求很高,如“落笔如飞,厚薄均匀”,“直线要直,曲线要活”,“红搭绿,一块玉;青搭紫,一堆屎。”等等,足以证明彩绘比制坯繁杂多了。

你可能也喜欢:

青岛传统技术工艺:贝雕

沈阳历史名人,你知道几个?

精妙绝伦的苏绣文化

古老而传统的剧种:苏州昆曲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泥人王村

全文共 693 字

+ 加入清单

武汉市黄陂区李家集街道泥人王村是一个百余户的村庄,共350人。村里的100多名村民专职捏泥人。泥人王村距武汉市中心65公里,距黄陂城区29公里;黄陂泥塑有1000多年的历史,归元寺五百金身罗汉和木兰山古建筑群的泥塑就出于泥人王村。2013年,李集街道泥人王村被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泥人王村还拥有历代兵家博弈所遗存的古代城寨龙王尖石寨。

北有泥人张,南有泥人王。所说的泥人王,就在黄陂区。1995年厂子垮了后,他先后到过江西、广东等地。掌握雕刻手艺,花一个月雕刻一幅大的人物作品可以赚1万元。“要把山脚下的泥巴变成钱。”泥人王村泥塑产业。游客可以免费参观泥塑作品的造型、制模、压胚、修复、阴干、上色等过程。 现在很多货都销往东南亚、西欧等国家。

20世纪70年代,泥人王村的泥塑产品曾在全国享有盛誉,被中央纪录片厂拍成专题片进行推介,国家旅游总局还授予“泥塑之乡”称号。泥人王村重振泥人产业。黄陂泥人王雕塑有限公司办起一所泥塑培训学校,村民们又重新捡回了泥塑手艺,开发生产出木兰从军、黄陂风俗等100多个品种的泥塑工艺品,受到市场的青睐。

2013年,创建了“泥人王村‘泥塑艺术馆’”、“泥人王村‘泥塑体验馆’”、“泥人王村‘泥塑观赏园’”等艺术文化建筑群。为了传承、保护、振兴和发展“黄陂泥塑”文化,让“黄陂泥塑”走向全国,走出国门,风景区每年的10月均要组织“‘黄陂泥塑’文化风情节”。尤其是“泥人王村‘泥塑体验馆’”,这里特别适合于大、中、小学生们前来开展课外素质教育。在“‘黄陂泥塑’文化风情节”里,学生们可以通过学习泥塑认识事物,培养健康的个性、情趣和品质,丰富其艺术想象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泥人张彩塑

全文共 836 字

+ 加入清单

天津泥人在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已享有很大声誉。使天津泥人大放异彩、成为民族艺术奇葩的,是“泥人张”的彩塑,它把传统的捏泥人提高到圆塑艺术的水平,又装饰以色彩、道具、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天津“泥人张”艺术的创始人是张长林。

张长林(1826-1906)字明山,后以字行。自幼随父亲从事泥塑制作,练就一手绝技。他只须和人对面坐谈,搏土于手,不动声色,瞬息而成。面目径寸,不仅形神毕肖,且栩栩如生须眉俗动。“泥人张”彩塑创作题材广泛,或反映民间习俗,或取材于民间故事、舞台戏剧,或直接取材于《水浒》《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古典文学名著。所塑作品不仅形似,而且以形写神,达到神形兼具的境地。“泥人张”彩塑用色简雅明快,用料讲究,所捏的泥人历经久远,不燥不裂,栩栩如生,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外国人早就以重金购买,“置诸博物馆中,供观赏。”在历届展览会上它都被认为是出类拔萃的作品。日本芦屋市的1座中国近代艺术馆为"天津泥人张彩塑"建立了陈列专室,展出彩塑作品58件。近年来“泥人张”彩塑积极地推动国际间文化艺术的友好交流,成为中外交往的桥梁。

天津“泥人张”彩塑艺术是近代民间发展起来的著名工艺美术流派,这支数代相传的艺术之花,扎根于古代泥塑艺术的传统土壤中,再经大胆创新,遂成为今日津门艺林一绝。

在张明山的时代,天津有许多从事泥人制作的民间艺人,但在张明山的泥人作品叫响以后,许多从事泥人制作的艺人都纷纷改行了,其原因就是泥人张的作品太过精致。许多人在惊叹之余更是对制作方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张宇介绍说,张家的制作秘方是不为世人所知的绝招。选料一晒二搅三过滤

“泥人张”的作品好坏,首先要看使用的原料———泥的好坏。张明山在反复比较后发现,当时天津西郊区古河道地下一米处有一层红色黏土(俗称胶泥),这里的黏土粘性极强,含沙量特别小,非常适合作为制作泥人的原料。于是,张明山就与当地的农民达成协议,每隔一段时间,就让农民将晒干后的黏土送到张明山居住的西北角韦驮庙胡同,然后将这些土进行一次过滤。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惠山泥人

全文共 671 字

+ 加入清单

惠山泥人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惠山泥人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惠山是江南风景胜地,游人来到高山,几乎处处都可以看到著名的惠山泥人。

据说从宋代开始,惠山就有泥人了。清朝以后,泥人的生产和销售达到了鼎盛时期。惠山泥人是用惠山脚下的泥土制成的。这种泥土不仅细腻韧糯,可塑性强,而且千而不裂,弯而不断。早在北宋照宁七年,苏轼途经无锡,即有“惠泉山下土如糯”的诗句。现在的惠山泥人,发展到用石膏制作,解决了惠山泥资源短缺的问题。

惠山早期泥人大致有1、人像和各种动物。前者售于佛教信徒作供奉用,后者作为儿童玩具。它们的长度一般在3—7厘米:造型简朴,粗犷略带夸张,绘彩色调鲜艳、单纯,对比强烈,显露出浓郁的江南乡土气息。其代表作是一对男女儿童,即泥塑大阿福。两个泥娃头绾双髻,笑容可掬,赤足盘膝,怀抱异兽,娇憨稚气,运人喜爱。

关于泥人阿福,当地还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古时惠山有四只怪兽,即毒龙、恶虎、臭鼋和刁马,经常伤害人畜,践踏庄稼。后来有对名力阿福的双胞兄妹入山与四怪搏斗,四怪被除,兄妹俩亦因流血过多,离开人间。人们捏制了他俩生前形象,以作纪念。大阿福经过历代艺人的再三创作,栩栩如生,给人以健康、幸福和美好的感受。

惠山泥人,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手捏戏文、京剧脸谱、人物动物、实用玩具(带温度计或者卷笔刀之类)等,这些作品小巧玲珑,人见人爱,价格使宜,是访亲问友的最好礼品。

惠山的主要街道——横街和直衔有许多泥人店,成为远近闻名的“泥人一条街”,每天都要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许多旅游参观团和游客。惠山泥塑除供应当地旅游市场外,还出口到欧美和东南亚各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终极笔记神秘泥人是谁 神秘泥人是不是陈文锦

全文共 996 字

+ 加入清单

在《终极笔记》中,一直都有一个神秘泥人在跟着吴邪一行人,而张起灵居然还和这个泥人有会面,两人之间还有一些交谈,让人对这个神秘的泥人更加好奇了,而且这个泥人还是个女人,因此很多人对这个泥人的身份已经有了一些猜测,那就是陈文锦。陈文锦可以说在剧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那她为什么会成了一个泥人呢?今天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1、泥人是陈文锦吗

该剧一开播就出现了一位神秘的人,她就是失踪多年的陈文锦,吴邪在青海格尔木疗养院见到变成禁婆的霍玲,又找到了陈文锦留下的日记,陈文锦一步步将吴邪引入到了西王母宫。

吴邪等人在蛇沼雨林中遭遇群蛇攻击,阿宁被蛇咬死,神秘的泥人身手敏捷,将吴邪一步步引入到了西王母宫,而小哥其实早跟陈文锦计划好的,小哥带吴邪去见消失多年的陈文锦。

神秘的泥人终于露脸了,陈文锦换了身干净的衣服不再是脏兮兮的泥人了,当吴邪看到陈文锦背影就猜出了她肯定是三婶陈文锦阿姨了。2、吴邪与陈文锦相见

当陈文锦转过身来叫了声吴邪,吴邪见到年轻的三婶一脸惊恐的样子,吴邪似乎有点不太相信眼前这位和自己年龄相仿的陈文锦真的是自己的三婶。陈文锦的样貌一点都没变,这让吴邪很吃惊。

陈文锦也是长生药的试验品之一,霍玲变成了禁婆,而陈文锦也快要变成行走走肉的禁婆了,所以陈文锦没有时间了,他要进西王母宫寻找长生的秘密,不想变成和霍玲一样的禁婆了。

本来陈文锦是长生药的试验品之一,虽然是失败品会变成禁婆,但是容貌不变,可是当我看到露脸的陈文锦,发现她看起来太显老,倒像个三四十岁差不多的样子,一点都不想20几岁的陈文锦。3、陈文锦为何没有衰老

泥人不是阿宁而是吴三省的恋人,名叫陈文锦,跟老九门里的陈皮阿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初步推断她是陈皮的女儿。

至于陈文锦的容貌为何不像吴三省那样衰老,是因为陈文锦吃了长生药的半成品。她此行前往西王母墓的原因就是为了阻止自己因为半成品长生药带来的副作用而逐渐变成没有意识的禁婆。

陈文锦的经验十足,一方面她的年纪和阅历放在那里,另一方面陈皮阿四肯定跟老九门的其他人一样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自己的后人了,陈文锦也是陈家的人,所以她自然得到了陈皮的真传。

她的身手自然是比不过闷油瓶,但是碾压现在的吴邪是不成问题的,毕竟陈皮的后人都不好惹。

闷油瓶曾经去过的墓,陈文锦基本上都去过,更何况闷油瓶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失忆,反观陈文锦就不会,所以说她的经验堪比闷油瓶并不为过。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中国泥人的来历 关于泥人的历史文化

全文共 358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泥人来历是张明山时常在集市上观察各行各业的人,在戏院里看多种角色,然后偷偷地在袖口里捏制。他捏制出来的泥人居然个个逼真酷似,都充满着人间的气息,老百姓都喜爱他的作品。于是泥人成了一种文化现象,在人们的生活领域里形成了一条独特的风景线。

中国泥人的来历

中国泥塑艺术早在原始社会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就发现了,而我国著名的泥人是天津泥人——泥人张。泥人张来源于张明山,张明山捏制的泥人不仅形神毕肖,且栩栩如生,须眉欲动,都充满着人间的气息。

据说张明山心灵手巧,富于想象,时常在集市上观察各行各业的人,在戏院里看多种角色,然后偷偷地在袖口里捏制。他捏制出来的泥人居然个个逼真酷似,一时传为佳话。经过数十年的辛勤努力,一生中创作了一万多件作品。他的艺术独具一格而蜚声四海,老百姓都喜爱他的作品,亲切地送给他一个昵称:泥人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独具天津特色的泥人张彩塑

全文共 766 字

+ 加入清单

天津文化是西方文化和我国传统文化的结晶,它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天津文化中包含许多特色的传统习俗,提到天津特色大多数人都会异口同声的说出天津狗不理包和天津快板等,但今天小编我将带领大家来了解一下独具天津特色的泥人彩塑

天津的泥人张彩塑是一种深得百姓厚爱的汉族民间艺术品,他只须和人对面坐谈,搏土于手,不动声色,瞬息而成。面目径寸,不仅形神毕肖,且栩栩如生。

天津泥人张始于清道光年间,创始人张明山。它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造自己的风格,其作品取材广泛,塑造人物生动,塑与绘的结合使作品更具生命力。其艺术地位获得国际认可。泥人张经过几代人的传承,俨然成为中国泥塑艺术的又一个高峰。

天津的泥人张彩塑是一种深得百姓厚爱的汉族民间艺术品,经流传、发展至今已有180年的历史。期间,经过创始,直到世界认可。形象生动,色彩丰富令人万分喜爱。

“泥人张”的彩塑,把传统的捏泥人提高到圆塑艺术的水平,又装饰以色彩、道具,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它是继元代刘元之后,我国又一个泥塑艺术的高峰,其作品艺术精美,影响远及世界各地,在我国汉族民间手工艺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泥人张”彩塑创作题材广泛,或反映民间习俗,或取材于民间故事、舞台戏剧,或直接取材于《水浒》、《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古典文学名着。所塑作品不仅形似,而且以形写神,达到神形兼具的境地。“泥人张”彩塑用色简雅明快,用料讲究,所捏的泥人历经久远,不燥不裂,栩栩如生,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泥人张彩塑属于室内陈列性雕塑,一般尺寸不大,高约40公分左右,可放在案头或架上,故又称为架上雕塑、彩塑艺术,是一个涉及面极广,运用于各种环境装饰的艺术形式,有着服务社会、美化环境的重要作用。

你可能也会喜欢:

中国音乐的“活化石”-厦门南音

别具一格的厦门中秋节的习俗

独具特色的厦门端午节龙舟赛

“多才多艺”的厦门功夫茶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天津泥人张美术馆

全文共 1470 字

+ 加入清单

天津泥人美术馆为文化旅游景点。

泥人张彩塑在艺术上继承了中国古代泥塑的优秀传统,并有所发展和创新,使其从佛殿神堂步入了寻常百姓家。同时它伴随着对民间艺术的雅化和对古典文学艺术的俗化过程,发展了民间艺术,使其创作兼具雅俗合一的艺术特征。郭沫若、徐悲鸿、赵朴初等曾分别题诗、题词、著文,予以颂扬。

泥人张美术馆就是由泥人张世家后代集资兴建的民办美术馆,其中收藏了泥人张世家六代传人的优秀作品三百余套,目前陈列的有其中的近百件优秀作品。

第一展室

此展室主要陈列了泥人张第一代张明山先生的部分作品和史料。

照片第一幅是1957年*主席在天津观赏泥人张作品,第二幅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在天津老城西北角的张明山故居中的作坊外景,第三幅是张明山先生的画像,其次张明山先生的儿子张玉亭先生的照片,张玉亭先生的儿子张景福先生的照片,及张景福先生的儿子张铭先生的照片。最后是上世纪三十年代泥人张世家老作坊的工作景。左边是张玉亭,负责制作人物泥坯大型,左边是张景福,负责泥坯的细致修理完成,前边的是张铭,负责人物的彩绘。

张明山的父亲张万全是浙江绍兴的一位师爷,随官吏至河北省深县上任,后官吏任职期满辞官而去,失去雇主的张万全辗转来到天津老城外西北角定居下来,以教私塾为业。而当地许多邻居都是窑工,于是张万全也随他们捏些泥制的文具、玩具出售补贴家用。生活于这样的环境中的张明山自幼就接触并喜爱上了泥塑。

第一展柜就是那时张明山十一、二岁时的作品,其人物的尺寸和不经绘制的特点都显示出当时民间泥塑的特点。但张明山已在其中融入了西方的美术技法,屏弃了传统泥塑大头小身的模式,以实际的比例写实的刻画人物。并在此基础上融入绘画技巧,发展出自己的雕塑风格。

第二展柜就是其风格的代表作品,肖像系列。并因此成名,成名之后,张明山应一位王爷的邀请在王府中住了两年时间。在这期间,通过与御用匠人的交流,又在自己的风格中加入了宫廷艺术的成分。

第三展柜是其老年时期的作品,这个时期其作品已不多,价格也很高,所以多为外国人订做带出国门。留存的成品很少,多为未上色的半成品,其中木兰从军就是内务府大臣为慈禧七十大寿而专门订制的,因张明山不满意其构图而中途停止的半成品。

第二展室

钟馗嫁妹,是泥人张的代表作品。传说,钟馗原为英俊书生,赶考途中误入鬼窟,被鬼怪戏弄,面貌被变丑,并因为面貌丑陋而落榜,钟馗因此而亡。其一同乡好友考中后为其仗义支言,终于被追授予钟南山进士,钟馗之妹也嫁于这一好友。钟馗嫁妹,表现的就是这一故事中钟馗为妹妹送嫁的场景。

但作者在鬼怪的形象前又根据当时天津的风俗,加上了似人似鬼的仪仗队,而这些形象的原形正是当时社会上真实的-恶吏。作者以此表达了对当时黑暗社会的不满。作为较早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俄罗斯、扎伊尔等国家先后将这套作品出版为本国邮票。

第三展室

此展室集中展示了泥人张作品的各种题材。

以神话人物为主的作品,主要有天津盛行的供奉的妈祖像,及体现吉庆福运的八仙过海,麻姑献寿,南极仙翁等形象。

以传统故事为题材的作品,除历史人物形象外,大部分是文学作品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最为代表的,则是表现现实生活题材的作品,如吹糖人等,作者以身边的人物为题材,以写实的技法,记录了当时城市下层人民的生活状态。这是中国雕塑史上第一次,脱离实用功能,以抒发作者情感为目的,采用写实技法表现现实人物。泥人张艺术因此成为中国本土雕塑艺术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乘车线路

地址:天津市南开区东北隅东门外古文化街内

乘车线路:乘公交1路、1路区间、4路、5路、609路、670路、670路小圈、671路等在北城站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