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李世民灭薛举【汇集20篇】

唐朝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一个鼎盛时期,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政治清明、文化繁荣、国泰民安。可就是这样一代明君年仅52岁就陨落了,正史中也未明确说明原因。今天就来和大家说一下李世民怎么死的。

浏览

8043

文章

192

篇1:李建成怎么死的 李建成和李世民关系

全文共 1260 字

+ 加入清单

李建成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李世民和李建成两个人是兄弟俩,都是李渊的儿子,而且李建成是李渊的嫡长子。不过后来还是李世民当上了皇帝。那么关于这个李建成到底是怎么死的呢?尤其是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间的关系,更是扑所迷离。但是李建成不管是哪方面确实是不如李世民。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李建成怎么死的

李建成是在玄武门之变中被李世民杀死的,李建成和李世民本是一母同胞的兄弟,可惜生在皇室,亲情是最难成全的,李世民为了得到皇位发动玄武门之变,在这次政变中,李世民亲手射杀李建成,连李建成的五个儿子都没放过。

李渊灭隋建唐后,立嫡长子李建成为皇太子,协助他处理朝政,李世民则封为秦王,常年在外征战沙场,保家卫国,可以说李世民的名声比李建成要多,他建功立业,深得百姓的爱戴,李建成嫉妒李世民的“人气”,经常在李渊面前诬陷李世民。

李世民深知朝堂凶险,大哥李建成如果继承皇位的话,他性命堪忧,于是李世民在部下的劝说下发动玄武门之变,这是正式和李建成宣战,秦王党和太子党在玄武门进行了一场厮杀。

李世民最终杀死大哥李建成和三弟李元吉,李渊不得不禅位给李世民,所以说李世民的皇位是抢来的,但不可否认他是个好皇帝。

2、李建成和李世民关系

李建成和李世民是兄弟关系,两人相差九岁,也是唐初玄武门之变的主人公。李建成是李渊嫡长子,他与李世民的母亲都是窦皇后,但是一母同胞,血脉相连的兄弟最后却同室操戈,在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诛杀李建成,成功继承皇位,史称唐太宗。

李渊建唐称帝后,便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他是所有皇子里年龄最大的,其母是窦皇后,所以选他作为储君是正确的,而李世民被封为秦王,常年征战沙场,立下了无数战功。

李建成作为太子有监国之责,他主要管理朝堂政务,帮助李渊排忧解难,李世民则带领大唐将领远赴沙场,保卫唐朝国土,从而出现了百姓只知秦王李世民,不知太子李建成的局面。

李建成害怕李世民功高盖主,抢夺他的太子之位,于是在李渊面前处处陷害李世民,李世民知道如果李建成登基,那他只有被人宰割的份,于是发动玄武门之变,李建成在战乱中被射杀,他的五个儿子也未能幸免。

3、李建成的妻子结局

在隋炀帝十年的时候,郑观音就嫁给了李建成,当时李建成的父亲李渊只是个唐国公,郑观音在出嫁时十六岁,而李建成已经二十六岁了,这在古代绝对算是晚婚了。后来,在隋朝末年的时候,由隋炀帝横征暴敛,导致各地纷纷揭竿而起,爆发了前所未有的起义,当时有“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路烟尘”而李渊就是之中的一支,并且成为了最后的赢家,不但推翻了隋朝,还建立了大唐,平定了中原。李渊在登基称帝后,身为长子的李建成就成为了太子,而郑观音也就成了太子妃。

郑观音原本距离皇后的位子只有一步之遥,但可惜的是,在玄武门之变是,太子李建成被杀,她的皇后梦也就破碎了。李世明在登基后,并没有对郑观音赶尽杀绝,但是两人之间却有不共戴天的杀夫之仇,李世民如今是高高在上的皇帝,因此郑观音也就只能低调做人。在李建成死后,郑观音就闭门不出,独自抚养幼孤,守寡了五十多年,最后于唐高宗上元三年的时候去世,享年七十八岁。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李世民怎么死的

全文共 880 字

+ 加入清单

唐朝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一个鼎盛时期,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政治清明、文化繁荣、国泰民安。可就是这样一代明君年仅52岁就陨落了,正史中也未明确说明原因。今天就来和大家说一下李世民怎么死的。

操作方法

1

唐太宗李世民

(公元598年1月28日-公元649年7月10日),祖籍陇西成纪,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李世民为帝之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公元649年7月10日,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葬于昭陵。

2

说法一

据《旧唐书·太宗本纪三》(卷3)记载,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四月,“上崩于含风殿,年五十二。”所记很简单。李世民的具体死因,传统认为是死于痢疾。

3

说法二

李世民在贞观19年征高丽之战中因中箭受重伤,久治不愈,在回程途中,李世民又忽然患上了“痈疽”,严重到了“御步辇而行”的程度,回到长安之后,伤情仍未好转,次年二月,这一直到第二年五月他去世为止。

4

说法三

贞观二十二年,王玄策出使天竺,俘虏了一名印度和尚,名叫那罗迩娑婆,献与李世民。罗迩娑婆自己说,他已有200岁的高龄了,并称自己致力于研究长生不老之术已有一百多年,吃了他炼制的丹药,可将原有的病痛一扫而光,还能长生不老。李世民对这个外路和尚深信不疑,安排那罗迩娑婆住在豪华的驿馆,赐予锦衣玉食。罗迩娑婆煞有介事的开列出一大串稀奇古怪的药名来,李世民动全国之力,耗时一年之久,才将所有的药物办齐。丹药炼成之后,他竟毫不迟疑的全部服下,结果中毒身亡。

5

说法四

古代医疗条件并不发达,在加之战乱天灾等原因,因此古人的死亡率还是非常高的。其次因为在当初征战的时候,李世民的身体落下了太多的创伤和暗疾,而且李世民的生活作息还非常不规律,一生都处在奔波忙碌之中,再加之其还要常年处于紧张状态,提防着身边的人谋权篡位。这给他的身体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因此李世民自然也就在这样的摧残之中,累垮了自己的身体。

特别提示

以上就是关于李世民死因的几种说法,你觉得哪一种更有可能是真的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李世民的五虎上将是谁

全文共 570 字

+ 加入清单

李靖、尉迟敬德、秦叔宝、侯君集、李勣。这一些人都是李世民的得力助手,如果没有这些人的帮助,李世民也不至于能够拥有着后期的辉煌成就,但是这一些人每一个人的结局都会有所区别,其中还有人因为受到连累而被处死。当然也有一些人可以经历三代皇帝,每一个人都有着不一样的人生故事,有一些比较圆满,有一些留下遗憾。

第一:李靖

这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一个人物,拥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曾经立下赫赫战功,是林烟阁二十四大功臣其中之一,在公元649年期间,因患有疾病而离开人世。

第二:尉迟敬德

在大唐时期是一位相当有知名度的将军,曾经打败过突厥军,打败过单雄信,甚至还杀掉太子李元吉等等。在后来的一段时间内基本上就会成为门神,每家每户都会贴上尉迟敬德。

第三:秦叔宝

在唐代初期是一位很有名的大将军,一直都跟随在李世民的身边,两人一起走南闯北,曾经立下过许多的战功,后来因为患有疾病而离开人世。

第四:侯君集

在唐朝初期,赫赫有名,一直跟随在李世民的身边,成为了兵部尚书,但是很可惜,因为无故的卷入到太子谋反的事件,因此没有办法被原谅,最终直接被处死,这还是让人觉得可惜的。

第五:李勣

早年一直都在瓦岗寨,后来就选择跟随李密一起投降,然后留在了李世民的身边。留在李世民的身边会备受认可,曾经征讨过高丽,而且也曾经出任兵部尚书,这也是一个经历过唐朝三代皇帝的人,是一个非常不错的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高阳公主是李世民最宠爱的女儿吗?李世民最宠爱哪个女儿?

全文共 928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唐朝公主,很多人一定能够想到高阳公主,在很多影视剧当中,高阳公主被刻画成李世民宠爱女儿,而且身为李治的妹妹,高阳公主在历史上也是留下了不少事迹,其中最著名的或许就是她与辩机和尚之间的故事了。不过,这不是今天我们要说的内容,今天要说的,是关于高阳公主的受宠程度,是否真的到了李世民最宠爱的女儿的地步呢?

从《高阳公主》、《大唐情史》、《武媚娘传奇》等电视剧中可以看出唐太宗李世民对高阳公主的宠爱,看似戏分最多、最得宠,但或许是因为《旧唐书》一句:初,主(高阳公主)有宠于太宗,故遗爱特承恩遇,与诸主婿礼秩绝异。让人误以为高阳公主就是唐太宗李世民最爱的女儿,但真相并非如此。

历史上的高阳公主是李世民十七女,名字无记载,生母不详,下嫁房遗爱,婚后与辩机和尚私通,和吴王李恪来往甚密,后因“房遗爱谋反案”遭到赐死,追赠合浦公主。由此看来,高阳公主恃宠而骄的个性可能与李世民宠爱有关,但却谈不上是“最喜欢”。

首先,高阳公主生母不详,根据古代帝王爱屋及乌道理,一般君王都会喜欢自己最爱女人的孩子,而具历史考证,李世民最宠爱女人是长孙皇后,而史书上也对长孙皇后所生下的四个公主有著明确记载:长乐公主李丽质“上以公主皇后所生,特爱之。”

城阳公主「初,荷以功臣子尚城阳公主,赐爵襄阳郡公,授尚乘奉御。」;晋阳公主李明达与哥哥李治同为李世民亲自抚养,是李世民唯一亲自抚养的女儿,因此也是最宠爱的孩子;而新城公主则是长孙皇后最小的女儿,年仅9岁就获得首封。

如果说高阳公主是李世民最宠爱的女儿,史书不可能不提及她的名字,就连长乐公主李丽质和晋阳公主李明达都是连名带姓详尽记载。而根据史书记载,描绘最多的为晋阳公主李明达。

1.她是李世民亲自养大,自然更亲;

2.晋阳对初唐而言有著特殊意义,是李唐的龙兴之地,封号晋阳,可见对其的重视;

3.晋阳公主学得一手好书法,尤其是飞白,与其父相比,几乎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只有总和太宗在一起,才有机会模仿的惟妙惟肖;第四,晋阳公主不幸12岁去世,令李世民悲痛不已,长达一个多月不能正常进食,下令有关部门登记她封地的剩馀资产,在她的墓旁边建佛寺。

根据史书记载,描绘最多的为晋阳公主李明达,且连名带姓称呼,因此推断,李世民最爱的女儿是晋阳公主。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李世民为什么想立李恪为太子?最终为什么选择了李治?

全文共 1384 字

+ 加入清单

对于古代的皇帝来说,立太子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这不光是在为自己选择继承人,更是为这个国家选择一个可以接替自己延续下去的力量。唐太宗李世民就面临过这样的困境,先是太子李承乾谋反被废,深思熟虑之后选择了晋王李治,但是在李治立为太子之后,李世民还是犹豫了,他想要改立李恪。那么,为什么李世民要这样想,最终为何还是选择了李治呢?

在李世民的十四个儿子中,因为李世民曾经考虑过立为太子,而他后来被长孙无忌加害,所以引起很多人同情,在一些电视剧里,李恪的形象也都很正面。但回到当时的具体历史情景来说,李恪是不太可能被立为太子的。

李世民只是说过,李恪“英果类我”,算有一定程度的赏识,但还说不上最赏识。看看李世民对长孙皇后的三个儿子是什么态度,对李恪是什么态度?

李承乾就不用说了,从小李世民就非常宠爱,即便后来谋反失败,群臣商量要处死,李世民还舍不得,最后才下诏废为庶人。贞观十九年,承乾在贬所病死,李世民还特地废朝,以国公礼下葬。

再来看魏王李泰。李泰以文学著称,又编纂《括地志》,书城之后,李自成各种赏赐。当时李泰已经出居长安延康坊的府邸,李世民亲临李泰宅邸的时候,下诏长安死罪免死,延康坊居民免一年租税。之后,李世民还想让李泰入宫住在武德殿,只是魏征反对,才作罢了。李泰被贬逐之后,李世民还经常提起他,并且对大臣说“我心念之不已”,说明即便他已经觉得李泰为人过于阴险,但依然是有很深的感情的。

相比之下,李恪更早的记录并不多,只是在晋王李治已经被立为太子之后,李世民又反悔,想改立李恪,才说了“英果类我”的话。但在长孙无忌表示反对之后,他就马上放弃了,并没有进一步坚持。这之后,李恪就被外放到地方去了,齐州都督。没多久,因为与乳母的儿子赌博,被告发后,被撤了都督的职务,封户也被削减了三百。

参与赌博这个事儿可大可小,但这么容易就被处理,说明李恪在李世民心目中本身地位就不高,只是找个借口处理他而已。为什么呢?

本来外放李恪,就是为了保证李治的太子地位不受威胁,同时也可以避免李恪因为觊觎太子位置,被坏人利用。但外放为都督,这是有兵权的职位,李世民可能事后也意识到不太合适,将来有可能起兵叛乱,所以就找了个借口罢免了都督职位。

既然李世民并不是太看重李恪,为什么又要征求长孙无忌的意见,想立他为太子呢?其实也很简单,因为在经历了李承乾和李泰争立事件之后,剩下的皇后嫡子就只有李治了,如果李治还不行,接下来就是庶子了。而庶子中,李恪不仅他妈是隋炀帝女儿,而其他也是当时还活着的李世民的庶子中最年长的,自然就轮到他了。

其实从李世民一贯的行事风格来看,他这时候试探长孙无忌的意思,并不是真心想立李恪为太子,只是试探一下长孙无忌而已。因为长孙无忌和李世民关系太深了,从玄武门之变开始,长孙无忌就参与了,到后来又长期当宰相,但李世民这时候显然对他并不完全信任,是有所怀疑的。但他这样试探的结果是害了李恪,让长孙无忌对李恪提高了警惕。

高宗继位后,一开始长孙无忌主导下,将立刻又外放为梁州都督,这显然是为了安抚李恪,防止他有其它想法。因为当时高宗刚继位,最需要的是保持稳定,避免出现大的动荡。但不久之后,就借着房遗爱谋反的案子,大肆株连,顺便就一起把李恪杀了,以绝人望。

皇家的孩子就是如此,往前一步当上皇帝就可以生杀予夺,主宰别人的命运,往后一步就只能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成了别人砧板上的肉,任人宰割。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李世民的一生是怎样的

全文共 302 字

+ 加入清单

李世民,即唐太宗,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

童年时代的李世民,学习武术,擅长骑射。晋阳起兵后,李渊封李世民为敦煌郡公统帅右三军攻入长安灭了隋朝。李渊登基称帝后,封李世民为秦王。随后,李世民参与了唐初的四大战役,并逐步消灭各地割据势力,推动唐朝的统一。公元626年,李世民长安玄武门附近射杀皇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史称“玄武门之变”。同年九月,李渊退位为太上皇,李世民登基为帝,改年号为贞观。李世民在位期间,攻灭东突厥,征服龟兹、吐谷浑等,使各民族融洽相处,被尊称为“天可汗。另外,他还设立国子监,推行府兵制,实行薄赋尚俭等经济军事政策,史称贞观之治。

公元649年,李世民生病医治无效去世,庙号太宗,葬在昭陵。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武则天入宫12年不受李世民待见怎么回事?

全文共 627 字

+ 加入清单

武则天为什么不受李世民待见

是因为当时的武则天就已经心狠手辣一番话,让李世民不待见,觉得这样的女子不应该继续留在后宫。

李世民当时有一只马,这只马就是狮子骢,这一只马的性情比较烈,无论谁都没有办法驯服。当时李世民就带着所有的嫔妃前来观看,可是没有一个人能够将眼前的这只马驯服,不是被摔伤就是被踢伤。

武则天很想要表现自己,但看到他人都没有好的作为时自告奋勇的说,只要给我三样东西,必然就可以驯服他。李世民马上就来了兴趣马上就询问到底是哪三样东西,武则天说是一条铁鞭,一根铁棍,还有一把匕首。

如果这一只马不听话,那么不停的用铁鞭去抽,如果还是不听话就用铁棍直接敲击头部,如果使用这两种方法都没有什么好的效果,马上就用匕首割断喉咙。当时李世民虽然夸赞了武则天,可是从这一件事情也能够了解武则天,当时虽然年龄比较小,然后办事心狠手辣。李世民一直以来都会以任君著称,所以根本不可能会喜欢这样的女人。

如果让这样的女人留在后宫并且拥有着一定的地位,那么后宫必然可能就会掀起涟漪,所以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更加没有选择和武则天走得太近。在接下的一段时间内,武则天费尽了各种不同的心思,一直都在不停的讨好,可是李世民根本就没有心动。

一直到李世民驾崩,武则天也仅仅只是一个小小的才人,地位没有出现任何的提升,甚至和其他的嫔妃一样,因为没有孩子就需要送,到寺庙从此之后就变成了尼姑。本来以为这可能就是自己永远的归宿,却没有想到因为遇到了太子,两人之间产生了感情,又让自己死灰复燃。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李世民登基之后,李建成的那些旧部是什么样结局?

全文共 600 字

+ 加入清单

李世民登基之后李建成的那些旧部是如何下场?

我们的这些旧部下,其实也会拥有着不一样的结局,首先就需要结合其他旧部,其中会包括魏征、王珪、薛万彻、冯立。

魏征

李世民对他也会有所怀疑,所以马上就选择取消两人之间的婚约,甚至直接推倒坟墓。645年李世民当时也同样会选择亲征,在这一次的战斗中,唐朝的损失也会比较严重。

王珪

当时他正在千里之外,所以虽然想要帮助李建成,可是却无能为力,李世民在成为皇帝之后,他也同样被召回。与此同时也开始进入到朝廷为官,其实在他的心中一直以来都没有忘记利建成,但是却没有任何的办法,当时的这些旧部下基本上已经四分五裂,而且也没有人愿意去冒险,所以就只能够选择委屈自己。

薛万彻

一直以来都会非常受到赏识,虽然说李建成被杀,可是他还是会为唐朝效力。而且一直以来都会立下赫赫战功,但是因为参与谋立李元景的事件,所以最终也被长孙无忌杀掉。历史众多的武将中,如果直接参与皇位之争,基本上也不可能会有一些好下场。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也会让大家觉得有一些特别的纳闷。最终就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冯立

比较明显的就是虽然说创建的功业可能比不上之前,但是却始终会拥有着比较低调的性格,而且也同样会远离唐朝的是是非非,因此最终也能够得以善终,根本就没有被杀,总体来说在玄武门之变之后,这些心腹其中有三个人能够获得善终,其中有一个被杀,这也是一个意外的情况。在当时如果能够选择明哲保身,也同样会拥有着比较好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李世民手下五虎大将分别是谁

全文共 790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个李世民手下的五虎将的事情,那么这个李世民手下的五虎大将分别都有谁呢?他们之间的排名又是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有感兴趣的网友可以一起来分析分析,一起来学习学习!

李世民手下五虎大将分别有:李靖、尉迟敬德、秦叔宝、侯君集、李勣(jì)。至于他们的排名李靖为最厉害,后面的依次减弱。

1、 李靖

当然这里的李靖可不是神话小说中的托塔李天王李靖。唐朝的李靖在治军作战方面特别的有经验跟天赋,为唐玄宗效力期间,他屡次建立奇功,可谓是用兵如神,所向披靡。李靖一生为了大唐南征北战,官至国公的职位。公元649年李靖病逝,享年七十九岁,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2、 尉迟敬德

尉迟恭也是大唐的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而且尉迟敬德还有个身份,他就是后来家喻户晓的门神之一。史载尉迟敬德面色黑如墨炭,长相就有一种英武之气。曾经大败单雄信,大破突厥大军,并且在玄武门之变中杀死了李元吉。

3、 秦叔宝

秦琼秦叔宝跟尉迟恭两人是被后世贴在门上的两大门神原型,听说他们两人是因为当初保护了唐太宗没有受到龙王鬼魂的侵犯,所以才成为了道教中的门神的。秦琼也是跟李世民一起打天下的功臣,因为在南征北战的过程中落下了一身的伤疾,所以大唐安稳不久后秦琼就病死了。

4、 侯君集

侯君集一样也是唐朝的名将,他曾官拜兵部尚书。但是因为后来大唐统一之后,侯君集仗着自己有过军功而渐渐的开始变得目中无人,后来因为参与了太子李承乾的谋反案而被处死,家人也全都被流放。

5、 李勣(jì)

在这些名将当中,李勣的武力值也算是佼佼者了,完全可以跟李靖相提并论。李勣也是出身于瓦岗军,后来投奔大唐之后,先后经历了三代帝王,他曾随着唐太宗四处征战,居功至伟,位居国公之位,去世的时候享年七十六岁,死后的待遇跟李靖一样,都是配享高宗庙庭。

其实,李世民手下厉害的人还不仅仅如此了,还有更多了,但是比较著名的就只有这5位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李世民的晚年生活如何 最后是怎么死的

全文共 582 字

+ 加入清单

李世民进入晚年之后,不再察纳雅言,刚愎自用。甚至选择篡改历史,只把好的放在自己的身上。后期迷恋长生不老,导致长期服用药物之后活活吃死。但不可否认李世民的一生值得尊敬,值得佩服,是一个难得一见的人才做,出来的成绩,得到无数人的佩服。

不再察纳雅言

魏征的存在能成就李世民的名声,但魏征同样也能够成就自己的名声。魏征在提出谏言之后,直接选择找史官褚遂良,记下自己的话,希望能够名垂青史。这件事情在被李世民知晓之后,李世民就取消魏征儿子的婚姻,甚至推倒魏征的墓碑。从此之后,李世民不再相信任何直言纳谏的事情,总认为这些人无非只是为了让自己获得好名声,从此之后刚愎自用。

擅自篡改历史

如今人们在看历史时,主要是两个不同的阶段,一个是唐朝以前,一个是唐朝之后。唐朝以前的皇帝并不允许去看起居录,但唐朝之后这一些记录的真实性自然就会大打折扣。李世民很喜欢看起居录,甚至会经常性删改记录,只留下对自己,好的事情把所有的功劳都放在自己的身上。

迷恋长生不老

历朝历代的皇帝都但愿能够长生不老,可以永生永世享受才华富贵,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手里有江山社稷,手里有奢华的生活,所有人都希望能够一直延续下去,但这是一个不现实的梦想。李世民担心自己不够长寿,在进入到晚年时期,一直都追求着长生不老,开始迷恋丹药。后期的结果显而易见,活活把自己吃死,但不可否认李世民曾经做出来的成绩,依然让大家佩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唐玄宗和李世民什么关系?

全文共 331 字

+ 加入清单

唐玄宗李世民的曾孙

唐玄宗李隆基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曾孙子。李隆基其父亲为唐睿宗李旦,李旦之父是唐高宗李治,李治之父是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虽然只在位二十三年,却在年少时亲身参与了唐朝的建立。而唐玄宗李隆基是唐朝第七位皇帝,他是李世民的曾子孙,也是唐朝在位最久的皇帝。

唐玄宗李隆基是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故又称李三郎,母窦德妃。李旦是唐高宗与武则天所生第四子。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嫡三子,其母为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唐玄宗和李世民中间隔了两代人,所以唐玄宗是李世民的曾孙。

唐太宗李世民与唐玄宗李隆基都是唐朝历史上有名的皇帝,而二人之所以为世人所知,唐太宗是因为玄武门兵变和他开创的“贞观之治”,唐玄宗是因为杨贵妃杨玉环和他开创的“开元盛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李渊为什么不立李世民当太子?李世民称帝刻意弱化李渊

全文共 1112 字

+ 加入清单

李世民算是李渊儿子中最有才干的一位,但李渊却不立李世民当太子,导致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虽说立长不立幼是自古以来的规矩,但也不是说没被打破过,很显然李渊小看了李世民的决心,自己的大哥说杀就杀。好在李世民留了底线,没有弑父,但李世民登基称帝以后他有故意弱化李渊吗?李世民被称为千古一帝,是因为他在位时的确让唐朝各方面都得到了提升,而李渊的功绩则平淡了许多。

明末清初文学家褚人一部《隋唐演义》,让我们记住了唐朝有个绝世英明的君主李世民,他不但有勇有谋,还知人善用,天下均向心于他。

相对的在他的光芒之下,父亲李渊,兄长李建成显的非常窝囊,被世人笑成“傻子”,然而事实真的是如此吗?历史的真相显然没有演义里面这么简单。

李世民是一名能干之君主的事实不容置疑,在他的执政期间,不但中国内部强盛,对外的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草原以及西域各族纷纷称呼他为“天可汗”。

但是为了能够把自己玄武门政变的这个黑点完全给抹去,在自己主持的《高祖实录》与《太宗实录》中大肆抬高自己然后贬低父亲的做法还是有待商榷的。

在隋唐演义中李渊是个极其没有主见之人,他几乎所有正确的决策都是李世民在背后推波助澜,但是事实显然不是,李渊相对于普通的隋朝贵族来说有个非常重要的区别。

即他坐镇太原之时手中是握有实打实的军权,且被隋炀帝赋予周旋突厥人的责任,而从它履行这个责任的结果来看,隋末群雄并举之时突厥并未像五胡乱华那样获得南下称霸机会。

可见李渊在对突厥上是非常成功的,仅凭借这一点,你能相信李渊是一个毫无主见,甚至在自己儿子面前还十分窝囊的人吗?

对此我们明朝大学问家王夫之就曾写书进行反驳,尤其是在李世民最大的功劳“逼迫父亲起兵”这件事上。他写道“高祖慎之又慎,迟回而不迫起,故秦王之阴结豪杰,高祖不知也。非不知也,王勇而有为,而高祖坚忍自持,姑且听之而以镇静之也。”

简单的说就是李世民在私下做的任何事情,其实都没有逃脱李渊的控制,即起不起兵这件事上李世民没有说话权,李渊对这事心里明白的狠。

至于为什么李世民一定要弱化自己父亲?按理说依靠中国孝道的传统,他应该不遗余力的美化自己的父亲,生怕自己的父亲有什么地方不够好了。

这一切的根源来自公元626年7月2日,那一天李世民发动了震惊朝野的玄武门之变,在这场政变之中,虽然李世民一直强调自己是受害者。

是太子李建成要杀自己,自己迫不得已的进行了反击,但从结果来看李世民成为最后的赢家,要杀他的兄李建成当场被他射杀。

而这一举动在严格的儒家伦理之中是属于大不敬的行为,所以李世民登基后为了能够彰显自己的合法性,是不得不极力美化自己,去掩盖自己曾经的小黑点。

如此一来原本隋朝末年的捍将李渊,成为了各种历史文献中不那么重要的人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武则天和李世民12年都没有孩子 跟李治为何却有6个子女

全文共 633 字

+ 加入清单

武则天嫁给李世民12年没有孩子为何嫁李治却有6个子女

如果从政治上来分析,武则天应该并没有受到李世民的宠爱,因为不受宠爱,这自然也不可能会有孩子,所以这也是大家能够理解的。当时给李世民生孩子的人实在太多,所以对于一个不受宠的人,自然也不可能会有太多的优势。

武则天进入到皇宫比较晚,14岁的时候进入到皇宫中,这个时候的李世民早就已经39岁,听说14岁的武则天长得非常好看,所以就直接带回皇宫,但是根本就没有什么封号。后来的情况就有所区别,李世民好像把这个长得比较好看的武则天完全就忘了,所以武则天在这个位置上待了整整12年的时间,由此可见,就算李世民宠幸武则天,因为武则天的年龄比较小,发育的比较晚,也并不具备可以生孩子的条件。

武则天在后宫根本就没有得到宠幸,一直都过着无比无聊的生活,等到李世民去世的时候,武则天早就已经26岁。那个时候的李治才只有22岁,正是青春年少的时候。

两个人应该是在皇上的病榻面前一直你来我去,一直眉来眼去,没过多久两人就开始走到了一起,唐太宗很有可能是被活活气死的。武则天在此时就好像是找到了人生的第二春,把所有的赌注全部都放到这一个男子的身上。所以在寺庙的时候就已经怀上了孩子,这居然直接在佛祖面前相亲相爱,有人说这简直就是逆天的一对情侣。

本身想要把武则天带回皇宫也会有一定的难度,可没有想到王皇后因为没有孩子,正好打算找一个帮手来对付萧淑妃,所以就决定自己发出请求让武则天回到宫中,这也让皇帝觉得非常的开心,所以武则天就已经进入到宫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李世民征战多年,为何打完高句丽就病死了?

全文共 612 字

+ 加入清单

为何唐太宗亲征高句丽后身体就不行了?

这其实本身就是因为常年的斗争,所以才会出现身体素质变差,在打完高句丽之后身体每况愈下,最终也离开了人世。

李世民一直都会执着于长生,在进入到中年之后,就开始不停的寻找长生的方法,去的时候还好好的,但是回来之后有各种不同的疾病。

因此就会选择到处派人去寻找药物,果真有一个天竺来的人给他送来了药物,另一个人把自己夸得天花乱坠,同时还贡献了很多的东西,可是却没有任何的效果。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已经离开人世,在这个时候也同样会传出药物害死的说法,但是李世民的儿子马上就选择否定。

李世民在生病时,小儿子一直守在边上,而且也没有吃任何的药物。所以这种说法是完全不成立的,这也就意味着仅剩下最后的一种说法,很有可能是积劳成疾。

李世民从16岁到28岁开始统一皇朝,在这10多年的时间内一直都在征战,而这段时间内战争也会比较频繁。在这中间,李世民也曾经遭遇过很多的险情,甚至也会出现多次受伤,是那个时候比较年轻力壮,所以受伤之后也不会有明显的影响,在年纪逐渐大了之后也会出现各种不舒服,那个时候一直都会拼命,经常性出现超负荷工作。

因为战争的缘故,在日常的饮食上也不会特别的规律,这对于身体也肯定会有一些不良影响,再加上皇帝担心李世民会有着太大的功劳,一直表现的非常冷淡。

在进入到晚年的时候,李世民也并不会特别注重自己的身体,总而言之,常年的兄弟争夺年少的争战,都容易会出现身体健康隐患,然后就留下了很多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李世民为什么不吃唐僧?

全文共 1040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李世民为什么不吃唐僧?”这个问题其实看上去有点尴尬,但是其实如果我们仔细的分析的话,你会发现这个问题还是有着非常的丰富的内涵的,也能揭示出很多有意思的内容了,那么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给大家来说说,看看李世民到底为什么不吃唐僧呢?感兴趣的别错过了!

其实看过《西游记》的人都知道,唐僧西天取经那全是因为李世民的一个梦,因为李世民在成为皇帝之前杀戮太重,需要用大乘佛法来超度那些死去的鬼魂,所以才让御弟唐三藏去西天取回真经,这是大纲,所以说问这个问题的人基本上是没有看过《西游记》一书的。

如果非要说李世民为什么不吃唐僧肉?那就得从《西游记》文章里面去分析了。

一:《西游记》里第一次出现要吃唐僧肉时的情节,第十三回《陷虎穴金星解厄 双叉岭伯钦留僧》

只见那从者绑得痛切悲啼,那黑汉道:“此三者何来?”魔王道:“自送上门来者。”处士笑云:“可能待客否?”魔王道:“奉承,奉承!”山君道:“不可尽用,食其二,留其一可也。”魔王领诺,即呼左右,将二从者剖腹剜心,剁碎其尸,将首级与心肝奉献二客,将四肢自食,其余骨肉,分给各妖。只听得渝麻之声,真似虎啖羊羔,霎时食尽。把一个长老,几乎唬死。这才是初出长安第一场苦难。

二:《西游记》里第二次出现要吃唐僧肉的情节,第二十回 《黄风岭唐僧有难 半山中八戒争先》,是虎先锋抓了唐僧给黄风大王吃。

那怪把唐僧擒来洞口,按住狂风,对把门的道:“你去报大王说,前路虎先锋拿了一个和尚,在门外听令。”那洞主传令,教拿进来。那虎先锋腰插着两口赤铜刀,双手捧着唐僧,上前跪下道:“大王,小将不才,蒙钧令差往山上巡逻,忽遇一个和尚,他是东土大唐驾下御弟三藏法师,上西方拜佛求经,被我擒来奉上,聊具一馔。”

三:《西游记》里第三次出现吃唐僧肉的情节,第二十七回 《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首次提出吃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是白骨精说的。

果然这山上有一个妖精,孙大圣去时,惊动那怪。他在云端里,踏着阴风,看见长老坐在地下,就不胜欢喜道:“造化,造化!几年家人都讲东土的唐和尚取大乘,他本是金蝉子化身,十世修行的原体。有人吃他一块肉,长寿长生。真个今日到了。”那妖精上前就要拿他,只见长老左右手下有两员大将护持,不敢拢身。

所以说从这三段话可以看出,李世民之前肯定是不知道唐僧肉可以长生的,再加上李世民要的是江山永固,而这书本就是小说,李世民真的吃了唐僧肉,那现在岂不是还在世上?换句话说,李世民知道后已经吃不到了,唐僧取经回来成佛身,又有三徒弟和白马,只能流哈喇子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前,是怎样的存在?

全文共 601 字

+ 加入清单

玄武门之变前的李世民

玄武门事变之前,其实李世民的地位早就已经无人能比,首先这就是李渊的儿子,这本身就是带兵打架的不二人选,会拥有着出色的实力,而且运气也非常的不错,一直都在步步高升。

一、天策上将

这一个官职其实对于市民来说真的非常的重要,因为这其实就可以直接置办官职,还可以去招募人才,在发动玄武门事变时,就成为了一个绝对的主力军。在李世民上位之后,这些人全部都会给予相应的奖赏。比如当时的房玄龄还有杜如海等等。简单来说,在玄武门事变之前,李世民表面上并不是太子,但是实力要比太子更大,否则在玄武门事变中也不会获胜。

二、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

他这个时候也并不是特别的肯定,首先并不确定自己的实力,而且也不能够保证自己身边的人会不会和自己同心协力。李建成还有李元吉的实力非常的大,所以在选择下手时,李世民并不是说没有任何的顾忌,同时也可能会担心名声的问题。如果不是被逼无奈相信也不可能会选择铤而走险,这才有了后来的成功。

三、和太子之间的矛盾逐渐的加深

李世民和太子之间的矛盾已经慢慢的加深,身边的这些官员必然也会知道这中间的形势,如果太子上位李世民过得不好,而自己这一些人肯定也过得不好。甚至随时都有可能会丢掉脑袋,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也会一直怂恿李世民,不如就选择早点下手,这才能够有效稳定政权。到了这个时候,李世民就决定向太子下手,并且还获得了成功,这中间也会有无数人的帮助,否则的话也不会有如此高的获胜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李元婴与李世民关系如何?李元婴怎么死的?

全文共 1647 字

+ 加入清单

李元婴李世民的弟弟,相信大家都知道江南三大名楼的滕王阁,这便是出自李元婴只手。不过李元婴太喜欢大兴土木,就连李世民都十分头疼,最后李世民决定把李元婴贬到苏州。虽说被贬,但能远离朝政对于他这种身份的人来说,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历史上并没有详细记载李元婴的死因,他应该是自然死亡。下面就来讲讲有关李元婴的故事,帮助大家了解这样一位历史人物。

李元婴虽然名气不大,可是他建造的滕王阁,被后世誉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因著名诗人、词赋家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举世闻名。

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六十六岁的太上皇李渊和嫔妃柳宝林合作,生下第二十二子,也是李渊最小的儿子、唐太宗李世民最小的弟弟——李元婴。

贞观十三年(639年),十岁的李元婴受封滕王,封地在山东滕州,李元婴长大后,在封邑奢靡无度,肆意盘剥百姓,大兴土木,建造了第一座滕王阁(后被拆毁),导致民怨沸腾。

唐高宗李治在位期间,为安抚滕州百姓,将大自己两岁的小叔叔李元婴贬为苏州刺史,后转任洪州(今属江西南昌)都督。

李元婴在洪州恶习不改,劳民伤财,于永徽四年(653年)在赣江之滨,修建了第二座滕王阁,这座楼阁高耸入云,因王勃一篇脍炙人口的《滕王阁序》而名垂青史。

洪州滕王阁前后重修二十九次,与湖北黄鹤楼、湖南岳阳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一直保存至今,成为闻名中外的名胜古迹。

调露元年(679年),唐高宗再次下诏,李元婴改任隆州(四川阆中)刺史,李元婴在嘉陵江畔,依玉台山再次建造一座滕王阁,诗人杜甫称之为“阆中滕王阁”。

唐高宗之所以频繁调动滕王李元婴,就是想令这个小叔叔有所收敛,而李元婴积重难返,依旧我行我素。

李元婴除了喜欢大兴土木,对音乐、书画、舞蹈等领域多有涉猎。

客观地讲,李元婴的绘画自创一派,被贬隆州时期,当地的蝴蝶很多,他苦心揣摩画蝶技法,数年之间,便赢得“滕王蛱蝶江都马,一纸千金不当价”美誉,被后世尊为“滕派蝶画鼻祖”。

李元婴晚年骄纵不法,疯狂聚敛钱财。

《旧唐书》记载:李元婴骄纵放肆,多行不法,唐太宗李世民驾崩的时候,他竟然召集官员和属下“燕饮歌舞,狎昵厮养”,向民众索要猎犬罗网,盘剥百姓。

李元婴曾把人埋进雪地惩罚,还“以丸弹人,观其走避则乐”,李元婴曾用弹弓射伤行人,看着人慌忙躲避的样子,哈哈大笑,获得无穷乐趣。

《朝野佥载》记载:李元婴任职洪州都督,以贪污索贿而闻名朝野,唐高宗赏赐诸王时,从不给滕王、蒋王,却别出心裁赏赐李元婴“麻二车,助为钱缗。”

赏赐李元婴两车麻,意思是搓麻绳用来串钱。

唐高宗拿这个顽劣的小叔叔没办法,只好用这种奇特方式来讽刺他太贪心。

唐高宗还讽刺道:“滕叔、蒋兄自解经纪,不劳赐物与之。”

滕叔、蒋兄都善于理财,不需要朕的赏赐!

面对侄子的讽刺,李元婴却毫不在乎,照旧不停地贪占钱财。

李元婴除了贪财,还非常好色,自己家里美女娇娃众多,还吃着盆里恋着锅里,居然对自己属下的家眷动手动脚。

《耳目记》记载:“唐滕王极淫,诸官妻美无不尝偏。诈言妃唤,即行无礼……”

滕王李元婴极为淫乱,属下官员的妻子年轻貌美者就成了他的猎物,常常诈称是滕王妃召见,半路上劫色。

有一天,滕王故技重施,召典签崔简的妻子郑氏拜见王妃。

崔简畏惧滕王不敢不让妻子去王府,但又怕妻子被辱,因此左右为难。

妻子郑氏说:“想当年愍怀太子妃王惠风宁死不受胡人侮辱,现如今清泰世界,朗朗乾坤,我不相信滕王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郑氏进入王府中门外的小阁楼,滕王突然出现,欲行不轨,郑氏大声呼喊,左右侍从说:“你喊什么喊?你喊破喉咙也没人来救你,这是王爷!”

郑氏说:“王爷怎会如此下作,必定是王府的家奴!”

于是脱下自己的一只鞋子打破了滕王的脑袋,又以手抓挠滕王的脸,挠得满脸淌血。

王妃听到吵嚷声,走出王宫,郑氏才得以安全返回家。

滕王李元婴羞愧难当,十来天不处理王府事务。

这件事并非野史杜撰,《新唐书》也有类似的记载:“官属妻美者,绐[dài欺骗]为妃召,逼私之。尝为典签崔简妻郑嫚骂,以履抵元婴面血流,乃免。元婴惭,历旬不视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李世民:我死后你怎么办

全文共 315 字

+ 加入清单

李世民:我死后你怎么办

这其实是李世民问武则天的一句话,那时候的武则天入宫之后,得到了李世民的宠幸,但是身为皇帝,肯定是要担忧自己以及后辈的皇位的,也是担心有人夺权,所以有一次他问道李淳风,而李淳风则是说到一句武代李兴,这一句话便是让李世民瞬间意识到可能是武则天的问题。

所以,后来的一次机会,李世民问道武则天说,如果朕死了,那你该怎么办,李世民的这句话意思就是问道武则天,考验她,看她是怎么样的回答,而武则天也是知道了之其中的意思,于是说道,如果你死了,我就离开朝廷出家,一直到死去。

如果武则天说的留在朝廷了,一直到老去,估计李世民就知道了武则天的野心,就会立刻处死她,但是武则天知道了李世民的意图,自然不会那么说,也就逃过了一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李世民篡位成为皇帝,为何还是千古一帝?

全文共 2111 字

+ 加入清单

千古一帝”这个称呼,可以说历史上有很多皇帝都有过这样的称呼,其中还是以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最为有名。不过他们其实还是存在有不少争议的,比如说唐太宗李世民,尽管他在位期间,唐朝发展非常好,可是毕竟他这个皇位得来的还是不正当,是靠他自己杀掉太子,甚至可以用“篡位”来说,这才得到了皇位的,如此一来,李世民就成了“得位不正”的皇帝,这在古代是一件非常严肃重要的事情的。但为何即便如此,很多人还是认为,李世民可以被称作是千古一帝?李世民究竟能不能当的起这个称呼呢?1.李世民篡位

太原起兵是李世民的谋略,李渊曾答应他事成之后立他为太子,但李渊建立唐朝后,立李建成为太子。天下平定后,李世民功名日盛,李建成随即联合李元吉,排挤李世民。李渊的优柔寡断,也使朝中政令相互冲突,加速了诸子的兵戎相见。

长兄皇太子李建成知道李世民终不肯屈为人臣,而李世民也认为是自己奠下唐朝开国的基业,遂与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猜忌日深,两派大臣之间互相倾轧。李建成曾经下毒谋害李世民。其中宰相裴寂、谋士王珪、魏徵、东宫卫士将领薛万彻等追随李建成、李元吉。

秦府谋士杜如晦、房玄龄,将领秦叔宝、尉迟敬德、段志玄、侯君集、王君廓等跟从李世民。宰相陈叔达、朝臣长孙无忌等暗中支援李世民。其余将领李靖、徐世勣,大臣宇文士及等保持中立。武德九年(626年),突厥侵犯唐边境,李建成向李渊建议,由李元吉做统帅出征突厥。在太子的东宫中担任率更丞(主管计时的官员)职位的王晊,已被秦王李世民收买,成为李世民在东宫的眼线,他悄悄告诉李世民:“李建成想借此控制秦王的兵马,并准备在昆明池设伏兵杀秦王。”于是李世民决定先发制人。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626年7月2日),李世民在帝都长安城宫城玄武门附近射杀皇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史称“玄武门之变”。事后,李世民杀李建成、李元吉诸子,并将他们从宗籍中除名。李渊让出军政大权给予秦王李世民,三天后(六月初七癸亥日,公元626年7月5日),李世民被立为皇太子,下诏曰:“自今以后军国事务,无论大小悉数委任太子处决,然后奏闻皇帝”。

武德九年八月初九甲子日(626年9月4日),李渊退位称太上皇,禅位于李世民。李世民登基为帝,次年改元贞观。2.李世民篡位为何还是千古一帝

作为中国最有作为的皇帝之一,李世民对促进民族团结和融合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他在位期间国泰民安,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繁荣,军事力量强大,他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卓越的政治家,著名的理论家、书法家和诗人。开创了我国历史上经济最繁荣、国力最强大的大唐帝国。

因隋末战争而人口锐减,公元628年,唐朝的人口只有二百九十万户,李世民经常以亡隋为戒,注意叮咛自我克制欲望,嘱咐臣下莫恐上不悦而停止进谏,励精图治,在政治上,既往不咎,知人善任,从谏如流,整饬吏治;经济上,薄赋尚俭,为政谨慎;亦致力复兴文教,令隋末动荡之局得以稳定下来。

在唐太宗李世民的统治下,唐朝是版图最大,亦是唯一未修建长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唐代国土在西部及北部皆超出现在中国的疆界范围。唐朝自攻灭东突厥、薛延陀后,天子被四夷各族尊为天可汗。唐朝与当时阿拉伯帝国并列为世界上最强盛的帝国,声誉远扬海外,与亚欧国家均有来往。唐朝以后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

唐太宗李世民的文治武功,自足就为人所津津乐道。他为中华民族和人民做出了杰出贡献,留下了辉耀千古的丰功伟业及精神财富,因此受到人们的崇敬;学界对他的雄才伟略和他对中国历史所作出的重大贡献都给予积极的肯定。3.李世民的死因

其实从一些唐朝大臣们的描述,和后来史学家的一些研究,也找到了李世民的死因,怪不得不好记载,其实是当年是因为吃所谓的“长寿药”,在史料中也有记载,说当年中东台侍郎郝处俊,就曾劝说皇帝别再吃这种药了。

这么一位盛世皇帝,要是因为吃丹药致死的话,确实在史料上不好记载,其实在李世民壮年的时候,也不屑于吃这种东西,他少年从军,擅长骑射,也可以说是马上打下来的天下,在去世的六年前,他经常外出围猎。

但是在他去世的前六年里,仅仅有一次他外出围猎的记载,从贞观17年开始,朝廷就就极其的不安定,因为太子李承乾谋反,所以被废除太子之位,最终抑郁而终,而李泰等人,也一直在积极准备企图争夺储君。

为了不让皇子们自相残杀,他也是耗尽了心思,再加上早年到处征战,身体也有了不少隐疾,身体和心灵上的双重打击,让他身心疲累,晚年的太宗皇帝,确实患有重病,而此时的他,已经是廉颇老矣,企图通过丹药来实现长寿。

在贞观22年,王玄策大败天竺那伏帝国,带回来了一些俘虏,其中有一个方士叫做那罗迩婆婆寐,他自己说自己已有两百岁了,有一种方式可以长生,对于当时的太宗皇帝来说,这是个救命稻草。

于是就这样开始吃丹药,但是这些丹药,全部都是用朱砂、水银、硝石等炼制而成,这根本不是丹药,而是催死的药,或许刚吃的时候觉得很不错,但是长期服用这种药物,就会导致人重金属中毒而死,果然吃药没两个月,李世民就“因病去世。”

其实在历史上,很多皇帝都是因此而死,清朝的雍正皇帝,也曾吃过这种丹药,最终暴毙,乾隆为此十分生气,杀了那些为雍正炼丹的道士才罢。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李世民最喜爱的儿子李恪生平简介李恪到底是怎么死的?

全文共 3047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李恪那是当时唐朝第二位皇帝李世民儿子,话说当时李世民非常喜欢李恪,对李恪也是疼爱要加,不过,这位受宠的儿子也没有活多久便死去了,死因也一直是人们议论的焦点,小编也是在往常查询了一番,原来当时的李恪是被冤死的,当时的李恪性格温和,喜欢骑马,李恪的母亲是隋炀帝的女儿,据说当时李世民对李恪的好遭到了某些人的嫉妒,于是将李恪杀害,具体的我们也一起来看看吧!

李恪是李世民的第三个儿子,母亲是隋炀帝的女儿如意公主。李恪贤能无比,李世民曾多次想要立李恪为太子,可是最终还是立了李治为太子。贤能无比的李恪,年仅39岁就死了,那么,李恪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有什么资料简介?李恪究竟是怎么死的?

李恪简介

李恪,男,字为德,也叫做李德。李恪出生于公元619年,死于公元653年3月6日,享年39岁,年轻早逝。

李恪的父系家族:

曾祖父:西魏开国功勋、八大柱国之一的唐国公李虎

曾祖母:西魏八大柱国之一、大司马卫国公三朝国丈独孤信之女

祖父:唐朝的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

父亲:唐太宗皇帝李世民

李恪的母系家族:

外曾祖母:西魏八大柱国之一、大司马卫国公三朝国丈独孤信之女

外曾祖父:隋朝的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

外祖父:隋炀帝杨广

母亲:隋炀帝的女儿杨妃如意公主

另外,李恪的亲生弟弟是蜀王李愔。同时,李恪还有四个儿子,分别是李仁(李千里)、李玮、李琨、李璄。

由此可见,李恪与其胞弟李愔是融杨隋、李唐和独孤氏三豪门之血脉,身兼两个大一统皇朝的帝族。

李恪的妻子:杨氏、萧氏

杨氏是隋直阁将军岷蔚抚豪道五州刺史邢国公杨(士)贵孙女,右卫副率慈汾二州刺史静公杨誉的女儿,哥哥是常州刺史工部侍郎鸿胪卿金紫光禄大夫散骑常侍太子少师赠仪同三司上柱国郑国懿公杨崇敬,侄子是太州刺史、潼关防御镇国军使杨志诚。王妃疑贞观中薨,葬安州,今湖北安陆。

萧氏,根据李恪后人家谱显示可能为第二任吴王妃三子李琨之母,或还有李璄,家谱中不知为何却无吴王妃杨氏任何记载,有待研究。

李恪是怎么死的?

永徽四年(653年),因受房遗爱谋反案牵连,被冤致死。因此,李恪的四个儿子,李仁、李玮、李琨、李璄并流岭表;

李恪一生经历:

《旧唐书》对李恪经历介绍比较简略。好像他只是唐太宗李世民诸子中一个平庸的儿子。《新唐书》介绍较详。

李恪善于骑马射箭,有文韬武略。他的母亲是隋炀帝女儿,地位、声望一直都比较高,深为中外诸国所瞩目。李世民自废李承乾后,一开始以晋王李治为太子。后来又觉得李恪像自己,想立李恪为太子。这时李世民的皇后长孙氏三个亲生的儿子中。李承乾、李泰因为争太子位而被贬到边远之地,李治又被贬的话,那么舅家长孙氏即将失势。因此,李治的舅舅长孙无忌极力反对立李恪为太子。李世民诚恳的对长孙无忌说:“你是因为李恪不是你的外甥吗?这孩子英勇果断像我,即使保护舅舅的家族,也是可能的。”长孙无忌道:“晋王李治仁义忠厚,是个守祖业、文静的主公。而举棋不定就会坏大事,何况是王储的位置呢?”李世民于是停止了换太子的想法。于是李世民将李恪封为藩王,让他回到自己的属地去。之后对左右说:“我难道不想经常见到李恪吗?但愿他早有定位。让他屏护中央,我百岁之后,各庶出的子弟就没有危险了。”看来李世民是想要子孙吸取自己这辈人的教训,不让历史重演。

但长孙无忌非常讨厌李恪。唐高宗李治继位后,永徽年间,借房遗爱谋反一事,因而牵连到李恪,将他杀死,以绝天下前隋朝遗老遗少们的幻想。临刑前,李恪悲愤呼喊:“如果社稷有灵的话,长孙无忌将要灭族!”李恪死后,其子孙被流放岭南一带。到显庆五年,朝廷为李恪平反,追封为郁林王。

为何说吴王李恪是唐太宗李世民待遇最差的儿子?

虽然一直以来由于电视剧的宣传,很多人误以为李恪是唐太宗最喜欢的儿子,但就史实而言,论起唐太宗所有儿子中谁的待遇最差,李恪称第二,没人能比他更差。真相究竟如何,我们不妨一起来看一看史书是如何记载的。

首先根据史书的记载,李恪最迟贞观7年便去了封地,而与李恪同龄的李泰不仅不“之国”,唐太宗甚至还想过让其“入居武德殿”,最后还是被魏征力谏劝止。李治更是自长孙皇后去世后就一直由唐太宗亲自抚养,甚至在被封为太子后,仍让唐太宗不惜公然违反礼制也要继续留在身边,这便导致了褚遂良刘洎等人分别在贞观18年、20年相继上疏恳请皇帝不要留太子在身边一味溺爱,放其回东宫。

其次贞观7年李恪赴任齐州都督时,唐太宗对李恪说:“父子之情,岂不欲常相见耶?但家国事殊,须出作藩屏。”可见让诸王之藩是因为“家国事殊”,更是为了绝诸皇子的“觊觎之心”。但这一番冠冕堂皇的话,实际上更适合身为太子同母弟的李泰而不是庶出的李恪,毕竟作为太子同母弟,李泰对储位的威胁才是最大的。然而唐太宗在“家国事殊”面前却出于私心,不仅不让李泰之藩,甚至还想让他搬进武德殿居住;李治就更不用说了,唐太宗一直将这个儿子亲自带在身边抚养,绝口不提之藩的事,贞观16年甚至干脆直接让他上朝参政了,却偏偏将没什么威胁的李恪打发到封地上去。

再者贞观12年唐太宗给李恪写的这封信,若只注意到“汝方违膝下,凄恋何已,欲遗汝珍玩,恐益骄奢”这么一句,自然会觉得其间是饱含了父子之情,然而此信的题目却是《诫吴王恪书》。诫者,告诫、警告之意,齐王李祐在封地上屡屡犯错时,唐太宗也曾写信“诰诫之”。所以这封信也不是什么诉说离别后的思念之情的,而是唐太宗写信来警告李恪要老老实实地待在自己的封地,不要再胡作非为了。

而且就在唐太对李恪说“欲遗汝珍玩,恐益骄奢”——以避免李恪变得骄奢为由而不肯多给他财物,结果在面对李承乾与李泰时,唐太宗却又是截然相反的态度。唐太宗赏赐李泰时不仅“赐泰物万段”,每个月给李泰的东西甚至“有逾于皇太子”,对李承乾更是干脆直接取消了他出用库物的限制。

至于唐太宗会如何在书信中表达自己的爱子之情,不妨看一看唐太宗出征高句丽时给李治写的一封信,简直堪称是小肉麻。但是比起对李恪的严厉告诫,或许唐太宗给李治的这封信才更似寻常间的父子之情吧。

《两度帖》原文:

两度得大内书,不见奴表,耶耶忌欲恒死,少时间忽得奴手书,报娘子患,忧惶一时顿解,欲似死而更生,今日已后,但头风发,信便即报。耶耶若少有疾患,即一一具报。今得辽东消息,录状送,忆奴欲死,不知何计使还,具。耶耶,敕。

译文:

两次收到大内送来的文书,却还不见稚奴你的书信。爸爸我担心的要死。刚才忽然得到稚奴你的亲笔手书,说娘子生病了,我的担心害怕顿时消失了,就好像死而复生一样。从今以后,只要你的头风病发作,就立刻写信告诉我。爸爸我如果生病,也会一一写信告诉你。今天得到辽东(战场)消息,抄录一份给你。想稚奴你想得要死,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去,要说的就这些。爸爸,敕。

唐太宗欲立吴王李恪是怎么回事?

最后,便是为很多人所津津乐道的唐太宗欲立吴王李恪为太子这件事了,甚至有人声称,如果唐太宗不喜欢李恪的话又怎么会要立他为太子?那么我们不妨来看一看,唐太宗为什么会突然想到要改立李恪为太子。

贞观17年,唐太宗立了李治后过了大半年的时间,觉得这个小儿子只有15岁,一直养在自己的身边没有经过什么历练,作为帝国未来的继承人还不够强大有力,担忧他无法很好地驾驭朝政,毕竟“国赖长君”。于是唐太宗便想到了换储一事,而当时的李恪可以说是唯一适合的人选,因为看看除了李恪之外的其他几位皇子:

第二子李宽,早夭

第四子李泰,夺嫡被贬

第五子李佑,贞观十七年谋反被诛

第六子李愔,被唐太宗痛骂为禽兽不如

第七子李恽,好敛财,被有司弹劾

第八子李贞,仅比李治大一岁

第十子李慎,年纪比李治还要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