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云梦豆皮怎么煮(汇集19篇)

浏览

3181

文章

19

篇1:云梦芝麻焦切糖

全文共 297 字

+ 加入清单

云梦芝麻焦切糖是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的特产。“云天”牌芝麻焦切糖,具有味道纯、香、酥、脆、不粘牙、含糖低等特点,多次获得湖北省优质产品奖、省食品博览会金奖,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云梦芝麻焦切糖属“百年”传统地方老字号产品,绝对密制配方,纯手工制作,其特点是外观色彩美,味道纯、香、酥、脆俱全,不粘牙,含糖低,纯手工熬制而成,特点:甘甜可口,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葡萄糖和多种维生素,有润燥、暖肺、养胃等功效。属“绿色食品”。因其味道美、独特而深受喜爱。该产品每年都参加省农博会和省食博会,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曾获1985年和1991年两届省优质产品奖。其市场信赖度、喜爱度与“孝感麻糖”媲美。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云梦儒学大成殿

全文共 516 字

+ 加入清单

云梦儒学大成殿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儒学大成殿位于云梦县城关镇文化路,清代建筑。始建于元至正三年(1337),明洪武年间、顺治五年(1648)两次重建。现存为清代建筑,是云梦儒学(文庙)的主体建筑(其他建筑无存),1985年由云梦县城关闹市中心迁至现址。坐北朝南,面阔五间,进深明间为三间,次间、稍间均为四间,面阔20米,进深约13米,柱网面积约260平方米,占地面积约330平方米。高约12米,重檐歇山,黄色琉璃瓦顶,明、次间为抬梁式构架,两山间为穿斗式构架。上下檐施五踩重栱里外出两跳斗栱,前檐设格扇门。殿内有民国二十二年(1933)重修儒学碑石一块。该建筑是研究湖北清代大式建筑和文庙建筑的重要实物资料。

保护范围:自儒学大成殿建筑外墙向四周分别延伸10米。

城关镇:云梦县辖镇。县府驻地。1945年建曲阳镇,1958年改红旗公社,1960年建云梦镇,1975年改城关镇公社,1979年建镇。位于县境中部,西临府河。面积32平方公里,人口8.1万。汉丹铁路、316国道纵贯南北。云(梦)安(陆)公路、云(梦)化(工区)公路交会于此,设有火车站、汽车客运站、航运站。辖白合、肖李、黄湖、邱聂、蔡陈、西王、周田、太平、大周、曙光、建。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六味斋云梦坞文化产业园

全文共 697 字

+ 加入清单

“杏花村里老白汾,太原城内六味斋”,中华老字号六味斋始创于1738年(清朝乾隆三年),其酱肉系列曾是皇室贡品,享誉京师;现为三晋名吃,驰名内外,其悠久的历史和成熟的工艺在全国中式肉制品生产企业中绝无仅有,是集“中国驰名商标”、“中华老字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三大国家级荣誉为一身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进入“全国肉制品行业百强、豆制品行业前五十强”行列。 六味斋云梦坞文化产业园位于清徐208国道徐沟路段,占地近500亩。“云梦坞”(意取六味斋主产品酱肘花,酱肘花源出隋唐交替之际的冷炙“缠花云梦肉”,见载于宋初名著《清异录》,故以云梦为名),整个园区内斥巨资新建肉制品、豆制品、主食加工、中央厨房等4个不同类型的现代化工厂,以及历史文化展馆、食品安全监测中心、文化创意园等,在这500亩的土地上将帝王勋臣之史事,民间佳肴入宫廷,宫廷美食返民间的传奇历史体现的淋漓尽致。通过云凤柱、鱼龙壁、云梦山等景点充分展示了六味斋二百多年几经曲折,从名誉京华到倭寇侵华,老店生意萧条,传人回归故里再谋生路,传承千年技艺并发扬光大,成为中华一绝,名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历史变迁。 漫步六味斋云梦坞文化产业园内,现代标准的生产流程、博大精深的传统技艺、强大深厚的研发能力、程序严苛的安全检验向您展示着六味斋的专注用心和历史担当;错落有序的桥洲叠水、郁郁葱葱的林木花卉、整齐划一的加工车间、精神抖擞的企业职工向您展现着百年老店的沧桑岁月和生机勃勃。悠悠岁月、沧海桑田,六味斋精心打造的云梦坞文化产业园将带给您一段历史探索之旅、一段奇幻美食之旅!

景区地址:太原市清徐县徐沟镇南尹村208国道西侧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交口云梦山

全文共 381 字

+ 加入清单

“乘兴登临遥极目,恍似二岛一蓬莱。”云梦山风景区山奇水秀,曲径通幽,景色迷人。云梦山在交口县城西15公里的石口乡桥上村。云梦山海拔1800米,地处一地质断裂带上,裸露的悬崖石壁高数十丈,呈弯曲条带状分布,构成云梦山的主体。云梦山林木茂盛,谷深幽静,山峰云环雾绕,有云山梦境的味道、故名。这里最值得称道的是绝壁庙宇、天然岩洞、峭壁悬棺和悬崖飞瀑,这一切都撩拨起游人探险的好奇心。在70多米高的绝壁之上,天王殿、三清观、玉皇庙、财神庙、水母娘娘庙等一字排开,左右约百余米,各处庙宇都依山势就石窟而修筑,内侧利用石壁,外侧则砌以砖石,采用单檐歇山砖木结构,样式大小各异,高低错落,更显奇巧。远远望去庙宇巍峨,疏密有致,点缀于崇林幽壑、苍松翠柏之间,别具特色。在清代,此地游人如云,近代战争频繁,屡遭破坏,坍塌不堪。1980年,交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云梦桂花潭

全文共 935 字

+ 加入清单

云梦桂花潭风景区,位于县城之西、清明河乡以东的涢水河畔。

发源于随州西南大洪山,古乃乌江、清水、府河、沧浪水,素有云安应孝四县市母亲河之称的涢水古道,在流经云梦古城之西河心中,有一渊深无底、香飘万里的千年古潭。相传真武大帝祖师菩萨一日神韵兴起,在此河心施法点潭,使之与乌江凼、通天河、水帘洞、东海龙宫一线连通,还从九天月宫移来万千桂花于潭周。又传王母娘娘路经涢水清明河段,驻足河心潭边,觉得潭中之水好清、好绿、好美,忍禁不住屈身潭中取水喝,不巧把头上的桂花落入潭中,使得潭水愈发清纯香甜,故而后世之人称之为桂花潭。

《云梦县志略》载,桂花潭“潭水清冽香甘,嗜者取一杯,酬价数倍;每年春月,士人选煮潭水,写诗作赋”。

桂花潭上下约莫两公里河段,因明清之时河西有一朝廷府官,年年在清明时节回乡与家人一起东渡涢水上坟祭祖,因而六百多年来人称“清明河”。

桂花潭下游800米处,古为涢水分流于县河的“白鹤口”,明清两代为云梦古邑八景之一的“北河分流”。县河“白鹤口”于1960年府河改道时堵塞,河堤内外为县城自来水供应工程设施,涢水河心建有十分壮观、排灌两用的橡胶滚水埧。

清明河桂花潭东西两岸河滩,为1643~1645年闯王李自成农民起义军血战明清官军的古战场。1984年,北京电影制片厂曾取景选址于此(另有一处在沙河乡境)拍摄“双雄会”。

桂花潭历史上先后为“清水津渡”、“白鹤口港”和伍姓街渡口。《左传》载,公元前506年冬,吴、楚柏举之战,“楚师退归,在此过渡,遂遭半济之击”。解放前后,桂花潭渡口一直为木船摆渡。改革之初由摆渡改轮渡,九十年代又改轮渡为舟桥浮渡。新世纪之初的2001年~2002年,潭渡之上又架起了长226.54米、宽12.5米,总投资达800万元的“桂花潭大桥”。

桂花潭(桥)西岸有数家休闲农庄,其依坡傍潭、林荫蔽空,竹木栅栏、典雅别致,水乡韵味、风光无限。登堤放眼西眺,映入眼帘的又是黄江口·“黄江晓雪”、清明河·“涢水春西”,以及一衣带水的伍家山风景区。东岸两端树木参天,河边4艘2~3层趸驳船,外观如轿似塔、龙飞凤舞、彩旗飘扬,常年经营风味小吃,外加多艘小划子,供游人潭中游划赏光。东岸北上约莫一公里处,便是一个占地面积百亩的沙河场与著名的军民港黄岗闸。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云梦仙境自然风景区

全文共 572 字

+ 加入清单

云梦仙境自然风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云梦仙境自然风景区,地处北京怀柔区琉璃庙镇,距北京城80余公里。云梦仙境自然风景区被誉为北方的张家界,京北最美的风景区,被北京市评为“京郊十佳好去处”之一。

景区以奇、以险、以秀、以野、以清潭连珠为特色。景区占地16平方公里,景区内,奇峰林立,怪石嶙峋,飞瀑百丈,潭深水清。移步换景,景景迷人。春野花,夏翠谷,秋红叶,是山野旅游的理想选择。景区有最著名的三大景观。

地址:北京市怀柔区琉璃庙镇东峪村龙云梦仙境自然风景区

类型:山漂流

电话:010-61618157,010-61618140

用时参考

5小时

交通

1.行车

111国道(京加路)经雁栖湖向北25公里(京加路里程碑84公里处),右拐6公里即到。请留意指示牌。

2.公交

916坐到南环加油站下车,马路对面换乘862(外环)到于家园站,换乘标识为(怀柔-汤河口)的巴士,中途在柏查子下车,距景区还有6公里,可以打车或步行。

门票

门票价格:30元

单人漂流票:180元

单人漂流+龙潭涧门票+鬼谷庐门票:225元

门票优惠

1、持学生证半价,儿童半价,持老年证是半价;

2、1.2米以下免费;

3、北京市老年人优待卡是免费,军官证士官证半价,残疾人证免费。

开放时间

旺季:8:00-17:00(4月1日-9月30日)

淡季:8:00-17:00(10月31日-次年3月15日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云梦藕带

全文共 323 字

+ 加入清单

云梦等地这一片冲积平原的腐殖土营养丰富,并且非常疏松,很适合藕带的生长。如果土质板结,藕带在泥里拱不动,就会变老,不再生长。所以咱们的藕带十分脆甜,外省吃不到这样的美味。

云梦下辛店、道桥的采藕人是传统的用手挖藕,他们看上去好似孤独的考古人,在寂静的田间默默翻腾着前行。他们专挑露出尖尖角的小荷,一手扶荷杆,一手往泥中下探,不一会,一根白嫩的藕带脱水而出。看似简单的采摘其实也是技术活。要先将藕带慢慢从泥中抽出来,再用手指掐断,这样一来,泥巴就不会灌到藕带里。

藕带吃法多种多样,烹法五花八门,炒、拌、煎、蒸、炸、熘皆可。既可作主料,又可作配料,荤素皆宜。最为有名的是清炒藕带和酸辣藕带这两道菜,斜刀切成细长的段,烈火烹油放入红辣椒丝,翻炒片刻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云梦三岗糯米

全文共 213 字

+ 加入清单

云梦三岗糯米是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的特产。三岗糯米外观洁白如玉,晶莹剔透,直链淀粉含量高,营养爽口,幽香四溢,既可煮食,又可制作汤元、年糕、糍粑、米酒和酿造业的上佳原料。

云梦“三岗糯”主产于云梦吴铺、倒店、曾店等乡镇,基地面积约10万亩,年产糯稻50000吨,加工糯米30000吨以上。“三岗糯”以中糯为主,每年8月份为集中上市期,常年有货供应。

2000年,吴铺“三岗糯米”被“湖北省首届优质稻米评审委员会”评定为二级优质稻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云梦涢水国家湿地公园

全文共 240 字

+ 加入清单

云梦涢水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云梦涢水国家湿地公园占地面积1057公顷,位于该县县城附近,北起云梦与安陆涢水河道交界处,南至云梦与应城涢水河道交界处,在黄岗闸处经军民港连接曲阳河、老县河,环城后在百合口处汇入涢水。涢水湿地生境丰富,动植物种类繁多,生态特征明显,具有维护生物多样性、调节蓄水灌溉、净化水质等多种功能,是涢水流域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江汉平原湖区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云梦涢水国家湿地公园于2015年12月获批建设,并于2016年获批国家级试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云梦泽是不是洞庭湖?云梦泽是现在的哪里?

全文共 2120 字

+ 加入清单

孟浩然的一首诗,让人们知道了云梦泽,光看这个名字就感觉是一个非常梦幻的地方。实际上早在先秦时期,就有史籍记载了一个叫“云梦”的地理位置,当时是楚国的一个狩猎区。云梦中有一湖泊,被取名云梦泽,后来成为江汉平原上的湖泊群总称,它和云梦并非同一概念。那云梦泽到底是现在的哪里呢?今天就来为大家讲讲有关云梦泽的历史故事,想了解的朋友就来看看吧。

唐代诗人孟浩然的经典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为大家所熟悉,描写的是洞庭湖的波澜壮阔的场景。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北部,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云梦泽为上古九泽之一,洞庭湖古称云梦,但是最初的云梦大泽并非指洞庭湖,而是位于今湖北省境内。曾经的云梦泽哪里去了呢?

云梦泽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在湖北省孝感市有个云梦县,就是出土著名的云梦秦简的地方,这个名字印证着曾经的云梦泽。在史料中对云梦泽有零星记载,《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江陵故郢(yǐng)都……东有云梦之饶”。郢都江陵即今荆州市,云梦泽位于江陵以东的江汉平原上。在《史记·楚本纪》中亦有记载:“庚辰,吴人入郢。昭王亡也至云梦。云梦不知其王也,射伤王。王走郧。”伍子胥和孙武率领吴国之兵攻入楚国都城,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以报父兄之仇。楚昭王逃入云梦泽,被不认识他的子民射伤,后逃到郧(今安陆县)。

云梦泽的形成与长江和汉江有关,长江发源于青海,流经青海、西藏、云南、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省、市、自治区,全长6300多公里。在湖北宜昌以上为长江上游,宜昌至江西湖口县为中游,湖口县以下为下游。其中湖北宜都市枝城至湖南岳阳城陵矶这段,被称为荆江。因江汉平原地势比较低平,历史上荆江段河床的摆动幅度比较大,河道弯曲异常,洪水期江水常常冲出河道,江水四溢,素有“万里长江,险在荆江”之说。

江汉平原是第四纪强烈下沉的陆凹地,地势比较低,亿万年前整个江汉平原就是一个巨大的湖盆,西起鄂西山地,东至大别山西麓,南至长江,北至大洪山。随着长江、汉江等众多河流挟带的泥沙沉积,逐渐形成江汉三角洲和湖泽、湿地共存的地貌。据史料记载,先秦时期已形成东西两块三角洲平原带,西边的位于荆州以东的江汉之间,东边的在今湖南岳阳城陵矶至武汉之间的长江西侧,两块陆地之间那片巨大的湖泊即为云梦泽。汉朝时期,著名的华容县就是在荆州以东的江汉三角洲上。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大败,从华容道败逃,当时的华容道是沼泽遍地,很难走的,若不是运气爆棚,曹操说不定就被干掉,历史就改写了。

随着秦汉大一统,南方的开发程度进一步提高,人类活动加剧了自然植被的破坏,水土流失加重,江水中的泥沙也越来越多。江汉三角洲在泥沙作用下不断地向东推移,云梦泽也不断地被压缩、割裂,形成众多大大小小的湖泊。这些湖泊还有大量的水道和荆江相通,起到汛期天然调蓄作用。唐宋时期,随着南方人口越来越多,围垸造田等与河湖争地活动愈发频繁。为了开发肥沃的江汉三角洲,抵御洪水的侵袭,人们开始在荆江沿岸筑堤来约束江水。至元朝时,荆江段已形成“九穴十三口”的分流局面,洪水期上游的巨量来水通过这些分水口进行自然调节。

明清时期,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沿江的堤防水平更高,传统的土方堤坝被改造成石堤。明朝成化至嘉庆年间,荆江北岸的穴口全被堵住,南岸保留太平、调弦两口,上至堆金台(荆州城西北六十多里),下至监利县拖茅埠,长达124公里的江堤被连成一体,这就是著名的万城大堤,也叫万安大堤。为加强荆江大堤的管理,明隆庆元年(1567年),还专门设了堤甲法,以民夫修守,北岸7300余人,南岸3800余人。

清朝时延续明朝的做法,荆江两岸的堤防不断延伸加高,北岸江陵、监利和沔阳境内的江堤长达600余里,南岸江陵、公安和石首境内的江堤长达300余里。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长江发大水造成大堤溃决,江陵城被淹没。为堵塞决口,加固堤身,乾隆皇帝特拨200万两库银专款,并设石尺水志,规定堤防保固期限,改民堤为官堤。

有人说过,生命总会自己寻找出路,其实江水亦然。随着泥沙沉积,江汉平原的地势逐渐抬高,加上江堤的阻挡,汛期巨量的江水只能转向南岸地势较低的洞庭湖平原寻找新的分水道。清朝咸丰二年(1852年)和咸丰十年(1860年)大洪水,藕池决口;同治九年(1870年)同治十二年(1873年)松滋决口。这几次大洪水时江堤决口形成藕池口和松滋口两个新的分水口,并冲出了两条河流藕池河和松滋河,加上原有的太平口、调弦口,形成荆江南岸四口分流入洞庭的局面。随着江水不断冲入和泥沙沉积,原来面积并不大的洞庭湖变得越来越大。

当然,这个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比较缓慢的,长期的此消彼长,只不过在唐宋之后明显加快。宋朝之前,荆江分水口主要在北岸,元明之后就主要转至南岸了。据《水经注》记载,东晋南朝时洞庭湖已方圆五百里,到了唐宋时期,已经扩展成“八百里洞庭”了。云梦泽也是在南朝至唐宋时逐渐消失,被江汉平原取代,只留下星罗棋布的湖泊,也让湖北有了“千湖之省”的美誉。云梦泽消失以后,洞庭湖则担负起接纳长江洪水分流调蓄的作用。因为洞庭湖取代云梦泽的过程比较缓慢,一定时期内甚至和荆江、云梦泽连成一片,这也是洞庭湖古称云梦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云梦白花菜

全文共 1119 字

+ 加入清单

云梦白花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云梦白花菜是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城关镇白合村的特产。云梦白花菜,主要生长在清明河一带,那里有适合的土壤和湿度。那里的白花菜含有特殊的白花菜素,氨基酸比常用蔬菜高10倍,磷、铁、钙等矿物质的含量比一般蔬菜高数倍,其综合营养成分可与豆类相媲美。盛唐时期,民间将此菜作为贡品进奉朝廷。

白花菜,主要生产于府河两岸,孝感各地均有。康熙《安陆县志》记载白花菜,“夏开小白花,可为齑,香味绝胜,有红梗白梗两种,红梗尤美,他处皆不及亦土性异也。”白花菜果夹似羊角,又叫羊角花,其花姿似蝴蝶飞舞,优美别致,又叫醉蝶花。既可做优良蜜源植物,又可入药。《本草纲目》记载:“主治下气,煎水洗痔,捣烂敷风湿庳痛,擂酒饮止症。”

云梦白花菜,主要生长在清明河一带,那里有适合的土壤和湿度。那里的白花菜含有特殊的白花菜素,氨基酸比常用蔬菜高10倍,磷、铁、钙等矿物质的含量比一般蔬菜高数倍,其综合营养成分可与豆类相媲美。盛唐时期,民间将此菜作为贡品进奉朝廷。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口感和爱好,以白花菜为原料制作出多种菜肴,如白花菜炒肉丝、白花菜炒鸡蛋、白花菜炖鱼头、白花菜炒饭等,用白花菜配成各式的火锅,更加爽口,别有一番风味。

传统方法腌制的白花菜,香味独特,口感丰富,回味无穷,是当地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和佐料。目前,市场的白花菜产品开袋开瓶即食,它的生产、加工采用传统和现代科技相结合腌制而成。

云梦县城关镇白合花菜标准化生产基地位于县城铁路以西,基地属河流冲积平原,土壤肥沃,通过多年的发展,基地沟、渠、路、井、树等配套设施建设齐全,形成了田成方、沟相连、渠相通、树成行的现代农业生产板块。花菜栽培技术经过多年的不断总结和实践,种植水平不断提高,种植技术日趋成熟。按照标准化生产要求,建立农户生产档案和编码标签,开展质量追溯、实行了“统一品种布局、统一技术规程、统一用药用肥、统一组织销售”的管理模式。按照产业化要求,采取“市场+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经营管理方式,开展订单生产,实现了种在田间,卖在田头,销往全国的良好格局。当前基地花菜种植面积5000亩。花菜亩种植3000株,成活率95%,单株花球重1.05公斤,亩产量3000公斤,花菜总产达15000吨,年外销花菜10000多吨。通过合作社和经纪人将花菜主要销往武汉、北京、河北、山东、上海等地的大型超市和批发市场,实现了基地与超市对接,年创产值过千万元,亩平纯收入过5000元。

白合花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白合花菜保护范围为云梦县城关镇白合、肖李、黄湖、西王、大周等5个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3°51′00″~113°53′00″,北纬30°33′00″~31°34′00″。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云梦小磨麻油

全文共 213 字

+ 加入清单

云梦小磨麻油是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的特产。长翅牌小磨麻油香味浓厚,色泽清纯,口感纯正,是理想的调味品。

长翅牌小磨麻油由云梦县吴铺镇长辛小磨麻油厂生产。产品选用当地生产的上好芝麻为原料,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加工工艺精心制作而成。长翅牌小磨麻油香味浓厚,色泽清纯,口感纯正,是理想的调味品。 1993 年,“长翅牌”小磨麻油在农业部举办的全国轻工产品评比中获“金杯”奖,该厂年可生产小磨麻油 3000 吨,创产值 3000 余万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云梦泗洲寺

全文共 504 字

+ 加入清单

云梦泗洲寺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泗洲寺位于孝感市云梦县下辛店镇内,背靠汉丹铁路,紧邻汉宜公路,距武汉市60公里,距孝感市40公里。

泗洲寺始建于南朝梁代。改建于唐朝,重建于元泰定四年,寺内大雄宝殿及钟鼓楼造型古朴,飞檐别致,匠心独运,为湖北省内唯一一座元代风格的古建筑,现列入全国450座大型寺庙之一。

近年来,已成为远近闻名的佛教旅游观光胜地。“气吞云梦泽,波撼岳阳楼”。泗洲寺犹如镶嵌在水乡泽国中一颗耀眼的明珠,当你置身寺中,感受晨钟暮鼓梵音佛乐,眼望四野白水潦潦,如梦游仙境,心旷神怡。

2002年初,寺内发现一尊肉身佛,是庙内一高僧坐化后封入地下三年不腐乱而形成,现出土完好如初。交

从武汉各大汽车站坐汽车直云梦县,再转车到下辛店镇。

下辛店镇:云梦县辖镇。1958年建丰收公社,1959年改新店公社,1960年为新店区,1975年改公社,1981年为下辛店公社,1984年改设区,1987年建镇。位于县境东南部,南临汉北河,北抵府河。距县城23公里。面积98.3平方里,人口6.5万。汉丹铁路、汉(口)宜(昌)公路贯穿南北,设有下辛店火车站。辖永丰、新店、张左、戴大、陈坝、同进、-、六合垸、丘湖、野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邢台云梦山

全文共 235 字

+ 加入清单

邢台云梦山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邢台云梦山简介 云梦山主峰1300多米,游览面积25平方公里,植被覆盖率95%,林中有珍稀动物百余种。进入景区,恍如进入一只大肚茶壶,只见四面山势峭拔,赤壁翠崖,头顶一片圆天,神秘莫测,故称“壶天仙境”。云梦山被誉为“北方的九寨沟”,最奇之处在于它的九潭十八瀑,您可以游览龙吟峡、镇蛟石、栖鹰飞瀑、五禅洞、上壶天、下壶天、白龙溪、附丹崖、温翠坡、绕桧柏、挤幽涧、流蛟瀑、龙吟瀑、晒波瀑、神仙道、红碾盘、神仙脚印、讲经洞等。

河北邢台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云梦城郊古墓群

全文共 494 字

+ 加入清单

云梦城郊古墓群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森林公园。

云梦城郊古墓群

位于云梦县城关镇东南郊、西郊,东周-汉墓群。由珍珠坡墓群、龙岗墓群、木匠坟墓群、睡虎地墓群、大坟头墓群等五个小墓群组成。其中珍珠坡、龙岗两墓群分布在东南郊,木匠坟、睡虎地、大坟头三个墓群由北至南分布在西郊。珍珠坡墓群,面积约7万平方米。曾发掘18座小型长方形土坑墓,其中东周墓16座、秦汉墓2座。东周墓出土有仿铜陶鼎、彩绘带盖陶豆、彩绘陶壶、彩绘陶小口鼎、木雕卧鹿立鸟等。秦汉墓出土有陶釜、瓮,铜镜,角饰,铁器残件等;木匠坟墓群,面积约4万平方米。1975年发掘2座土坑木椁墓。出土陶器有鼎、壶、瓮、釜、罐、鍪、钵等;铜器有鍪;漆器有扁壶、耳杯、圆盒、卮等,部分器物上烙印有“亭”“三”等字;木器有耳杯、篦等;睡虎地墓群,面积约12万平方米。1975年、1977年、1978年先后发掘50座墓葬。多为南北向竖穴土坑单棺单椁墓,出土器物有铜、铁、陶、漆木、丝、玉、竹器等,其中M出土秦简;大坟头墓群,面积约5000平方米。1972年发掘3座土坑木椁墓,出土器物有铜、漆木、竹、陶、瓷、玉器等。(第二批)

信息来源:湖北省文物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云梦文峰塔

全文共 572 字

+ 加入清单

文峰塔位于云梦城东珍珠坡。因此塔距城仅百步,故称之为“百步塔”。外地布商千里跋涉来云梦赶白布集市,遥见塔顶,则知已近云梦城,故又将“百步塔”转音为“白布塔”。

文峰塔为砖木结构,正6边形,3层,高3丈6尺,塔尖直指苍穹,塔顶写有“映奎”两个大字。“奎”指奎星宿。该星宿的16颗星,排列形态屈曲相勾,如同文字笔画,所以被用来象征文章和文运,即是民间俗传的文曲星。文峰塔上 书此2字,其用意便十分明白了。

文峰塔的兴建,确实与云梦的文运有关。云梦虽是弹丸小县,但在清朝前期,科举考试成绩在德安府乃至湖北省都可算是佼佼者。云梦儒学的招生规模,在康熙年间由小学(儒童20人)升格为中学(儒童30人),雍正年间又破格升为大学(儒童40人)。从清朝开国到乾隆末年的150年中,云梦已考中22名进士。嘉庆以后,云梦的文运有些衰落。但到道光13年,云梦一年却考中了两名进士,一位叫彭元海,一位叫戴齐松。云梦一时双星齐升,这对地方官绅而言,无疑是一次强烈的震撼,他们以为云梦的文运从此又要复兴了。道光14年(公元1834年)春,德安府派来一位候补通判项瀛担任云梦知县,这位县令顺应民意,为振兴云梦文运,决定建一座风水宝塔。在他的倡导主持下,地方集资银钱三百两,在城东珍珠坡东岳庙旁修建了文峰塔。

1966年文革中文峰塔被毁。1998年,县政府在城东公园内重修了百步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云梦楚王城遗址

全文共 953 字

+ 加入清单

云梦楚王遗址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楚王城”遗址是我县一处重要的古城遗址。它坐落在云梦县城关,总占地面积约2.1平方公里,周长7700米,现存夯土城墙距地表高2.7米左右,城墙内外有护城河,河宽43.6米,古城总体呈东西长、南北宽不规则长方形,中间一道南北向城垣(即中城垣),将该城一分为二。据初步考察,古城门按东西南北开设,东城门设在丁字口(又名金子口),面朝曲阳湖,另外三门各有一坡斜对城门,分别为珍珠坡、季堵坡(即现在的睡虎地)、黄土坡。古城内分布有新石器时期到汉代以后的居住遗迹,城外四周分布着东周至秦汉各个不同时期的古墓葬区。据云梦县志记载,楚王城为春秋战国时,楚昭王避吴难入云中所筑。

自一九五八年以来,曾先后有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地理研究所的同志、省市博物馆的考古工作者多次对这座古城遗址进行调查勘探,在城内距地表一米左右的文化层中,采集到新石器至汉代各时期的遗物,如新石器时代的石斧、石铲、砺石,商代的锥形鬲、大口尊,春秋时期的平裆鬲、灰陶豆,战国秦汉时期的双系罐、小口瓮等生活用具,板瓦、筒瓦、卷云纹瓦当等建筑材料。90年代初,考古工作者对楚王城进行了全面勘探和试掘,发现了陶井、夯土台基、直径54公分的红砂石柱础、排列整齐的陶下水道等重要的遗迹遗物,初步确定了该城的形状与规模,城门、排水道、夯土台基和文化堆积的分布状况及城垣的建筑形式与年代,找到了秦汉继续沿用部分东周城的依据。根据地层关系与包含遗物以及城址的建筑特点推断:楚王城的建筑时代应在东周偏晚,具有楚文化特点;城址的东北部为核心地带,其夯土台基属宫殿建筑基址,其中TJ1确定为主要宫殿建筑基址。

在楚王城遗址周围,分布着大量的古墓葬群:南有珍珠坡战国墓地,西有大坟头汉初墓地和睡虎地秦汉墓地,西北有木匠坟秦汉墓地和周田东汉墓地,正北有陈赵、曙光古墓群,正东有赵许东汉墓地。这些墓地出土的大量珍贵文物,见证了楚王城历史的悠久与辉煌。

楚王城是东周至秦汉延续使用的一座重要的古城址,该城曾是楚国在鄂东的一处重要的经济城市,后入秦为安陆县的政治中心,汉高祖六年曾在此设立江夏郡。楚王城遗址对于研究云梦地区有史以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该遗址于一九九二年被列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云梦县人民政府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云梦山摩崖

全文共 565 字

+ 加入清单

云梦山摩崖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云梦山摩崖位于河南省鹤壁市淇县西南北阳乡南窑15千米的云梦山,摩崖主要分布在云梦盆地的崖壁、水帘洞口、孙膑洞两侧、毛遂洞、舍身台、上圣庙、小峰门、五里井方圆10华里之内,有元、明、清各代的摩崖题记和摩崖碑刻大小共计220品,碑刻33块,另有孙膑洞、毛遂洞、道教石塔、玉帝庙石牌坊、倒坐观音、将军庙、五里井石窟等。

云梦山摩崖相对比较集中,仅水帘洞口就保留了元代以来摩崖碑刻29方,有元代大文学家王恽撰写的《重修道院记》摩崖碑,明代御史孙征兰的狂草碑和通判窦文的行草碑。孙膑洞中浅浮雕线刻的41副八仙、戏曲人物故事,造型生动,布局合理,可谓上乘之作。

舍身台摩崖题记,高6.9米,宽3.77米,是河南省迄今发现最大的摩崖题记。道教石塔,创建于明代正德八年(1513年),呈正方形,密檐尖顶,塔身正中嵌有碑铭,是全真派-和的徒孙为其师丁尚立所建仙塔,是河南省仅有的道教石塔。五里井石窟约为宋代开凿,窟内正壁凿龛,原雕有释迦像,四壁雕千佛龛。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在石窟下方创建华严寺,寺院已毁,现仅有殿基和殿内石供桌,雕刻别致,极为罕见。

云梦山摩崖是了解当时社会和研究古代雕刻艺术的重要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学、艺术和书法价值。2006年5月,云梦山摩崖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云梦豆腐果

全文共 324 字

+ 加入清单

油炸时先在温油中放坯子,在热油中炸熟。即第一次放入60℃的温油中使豆腐坯徐徐胀泡,第二次放入140~150℃的热油中炸泡,炸好后捞出,控净炸油即为豆腐泡成品。炸制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防止豆腐泡喝油。因豆腐坯子含水量过低,或炸时搅动过多,或豆腐坯子表面不平滑、有麻点,或在温油中炸泡时间过久等,都易使豆腐泡产生喝油的不良现象。

②要控制好油温。油温过高不易起泡,形成"死块",或引起"放炮",很不安全。

③使用花生油作炸油为好,其味纯色正。香油炸制虽然味美,但表面色泽较暗。豆油会产生一种使有些人不习惯的味道。

简言之就是将豆腐切成1.5厘米见方的小块,投入60℃的油锅中徐徐胀泡,然后捞出投入第二个油锅中(油温140~150℃),炸好后捞出,即为成品。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