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地球上最深的地方是在通用14篇

浏览

5651

文章

14

篇1:在地球最深的地方,中国科考船连破两个世界纪录

全文共 2623 字

+ 加入清单

当所有的中国人都把目光投向中国每年一度的NPC和CPPCC会议时,位于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地球已知的最深部分)的中国研究船“发现号”悄悄地打破了两项世界纪录

是的,这是船。

许多人对此并不陌生。去年,这艘研究船的“首航”完成了中国首个万米深海研究,突破了中国海洋科技的万米深海禁区。

不仅如此,发现号搭载的无人驾驶潜水器海都号也打破了中国的记录。

该无人水下航行器由我国自主研发,最大深度为10767米,创下了我国无人水下航行器最大潜水深度和作业记录。它还使我国成为继日本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有能力开发一万米级无人水下航行器的国家。

当然,这些都是2016年的成就,所以翻开新的一页。

2017年新纪录

今年1月15日,“发现号”科研船从三亚起航,中国科学院深海研究队再次起航!

现在,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我们已经创造了两项新的世界纪录。

一是中国在世界上首次成功获得了1万米的海洋地震剖面数据。

另一个是中国的水下滑翔机完成了6329米的深度,创造了水下滑翔机最大深度的新世界纪录。

万米海洋地震剖面数据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这两项世界纪录分别意味着什么。

第一个是10,000米海洋地震剖面数据。这一壮举是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独立研制的10000米海底地震仪完成的。

那么,海底地震仪探测到的数据有什么用?你还记得2004年印度尼西亚的海啸吗?当时,印度洋海底发生了9.3级地震,造成20多万人死亡。如果我们能对海底有更多的了解,这样的灾难就会少一些。

在专家眼中,海底地震仪探测到的数据极其珍贵。海底地震仪是海洋地质勘探的重要设备。它记录海底地震的波形信号,并用地震波对海底地层进行成像,为了解海底地球的内部结构提供依据。

事实上,经过近20年的努力,“九五”以来,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已经成功地研制出了一台10,000米的海底地震仪。中国也成为继日本之后第二个独立开发10000米海底地震仪的国家。

边肖仍然记得,去年7月30日清晨,发现号首航时放置的5个海底地震仪成功记录了当天05: 18发生在马里亚纳海沟的7.7级自然地震。震中距离约为970公里。(太棒了,真的能探测到地震)

水下滑翔机俯冲6329米

另一项数据是6329米,创造了水下滑翔机的新世界纪录。该记录是由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自主研发的“海逸”水下滑翔机创下的,它是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水下观测平台。

什么是水下滑翔机?

这是一种新型水下机器人,可以在水中滑行,通过调整浮力和姿态来收集水体信息。它具有低功耗和高静音的特点。它可以在特定海域进行高精度、大规模的水体观测,可以有效提高海洋环境的时空测量密度,是现有水下观测方法的有效补充。

边肖得到了一组数据。“海翼”号搭载“发现号”科学研究船,在4天内进行了12次潜水,总共工作了87个小时,总航程超过130公里,打破了美国科学家创造的最大潜水深度为6000米的世界纪录。

如何打破世界纪录?首先设定一个“小”目标

事实上,世界纪录“6329米”的突破是相当曲折的。

在航程的前半段,“海毅”号经历了六次下潜和44.5小时,达到6082米的深度和67公里的水平航行距离,打破了世界纪录。在试验期间,“海毅”号状况良好,在复杂的洋流和恶劣的海况下显示出良好的航向保持和数据交换能力。

在中国科学院科学考察队找回“海仪”后,滑翔机队对设备进行了全面检查。在确认“海逸”号处于正常状态的前提下,科研小组设定了“打破世界纪录5%”的目标,即将潜水目标深度设定在6300米,进一步测试“海逸”号的作战性能。

然而,在科学考察的后半段,海况非常糟糕,平均涌浪高度接近3米。

滑翔机小组再次对设备进行了全面检查。在恶劣的海况下,“海毅”号的部署和回收是一项挑战。在这次部署中,“海毅”号在发现号螺旋桨附近做了一个漂亮的机动后,像一次长途旅行前的告别一样驶离母船。

之后是漫长的等待。

从理论上讲,在等待过程中,研究人员没有必要做其他任何事情,但事实上,他们并没有离开监测站去确认通信设备的正常运行,没有考虑特殊情况下的应急计划,也没有反复检查设备数据,以免遗漏一些小问题,造成“海逸”与监测站之间的联系受阻。

100米、1000米、3000米、5200米和6200米的观测任务逐步完成。获得的数据还表明,“海毅”号仍有足够的能力和热情挑战6300米潜深的最终目标。

"目标潜入6300米的深度."

“与64.31兆帕的水深和压力相对应,潜水时间预计为12小时10分钟,航行方向为65度,螺距为30度……”

研发团队第二次确认了这些参数,以确保“海逸”号能够以最佳参数撞击6300米的潜水深度目标。

又一次长达12小时的等待。

根据科学小组成员的记忆,滑翔机小组在等待期间似乎出奇地平静,尽最大努力做最坏的打算。与这种平静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们在预期的排水时间附近坐立不安,反复检查监测站的设备,并等待旅行者呼吁和平。

电话铃响时,队员们欢呼起来。一年中所有的成功和失败,疲劳和兴奋都融入了欢呼声中。

在6329米处,“海逸”再次创造了世界纪录!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副研究员金说——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副研究员金说:“当收到6329米的数据时,每个人都很激动,我的同事甚至欢呼起来。事实上,我的心仍然很紧张,因为就在去年,在同一个海域,我们的一架水下滑翔机在挑战6000米深度的世界纪录时与母船失去了联系。现在,“海翼”成功地打破了世界纪录,并安全地回到甲板上。我非常高兴。”

在回收过程中,“发现号”母船也开启了它的全部动力,冲向“海翼”号的位置:每3分钟记录一次全球定位系统的位置和设备的状态,并计算水下滑翔机的漂移速度和方向。经过四个小时的航行和搜寻,“海毅”号终于安全回到甲板上。

到目前为止,“海一号”的观测任务已经完成,证明“海一号”水下滑翔机作为一种新型的海洋智能设备,可以为现有的深海观测任务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罗业腾说:“海底滑翔机‘海翼’总共潜水12次,累计工作时间为87小时48分钟,累计航程134.6公里。收集了大量的深海高分辨率水体信息,为海洋科学家研究该海域的水文特征提供了重要数据。”

最新消息显示,目前中国科学院深部研究团队仍在马里亚纳海沟地区开展研究活动。科学家还将从不同的专业和方向,如深渊生物学、深渊生态学、地质学和地球化学,对马里亚纳海沟的挑战者深渊进行更深入的调查和研究。科学研究小组预计将于3月中下旬返回三亚。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地球生命是从什么地方来的?

全文共 345 字

+ 加入清单

地球上的生命来自哪里?在人类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

一些科学家认为地球上的生命可能来自火星或空气。大多数科学家认为生命起源于像现代细菌一样的“祖先”。它后来进化成各种生命形式,如植物、动物和人类。然而,欧洲和美洲国家的天文学家最近提出,在地球变冷之前很久,火星就已经适合生命存在了,我们的祖先可能是某种形式的“火星人”。

如果地球上的生命真的起源于火星,那么这种形式的生命很容易到达地球。科学家认为,火星陨石是由撞击火星地图的彗星或小行星造成的。这种撞击足以将火星表面的微生物岩石抛到火星重力范围之外。他们估计,即使只有不到1%的岩石到达了地球,它们也足以将生命的种子传播到地球上。

另一个假设是地球高层大气中的微小水滴有条件形成复杂的有机分子,生命也可能在这些水滴中诞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地球上最深的地方是哪?

全文共 891 字

+ 加入清单

马里亚纳海沟

地球上最深的地方是马里亚纳海沟。马里亚纳海沟大部分水深在8000米以上,最大水深在斐查兹海渊,为11,034米(另一种说法为11,033米),是地球的最深点。

地球上最深的地方是马里亚纳海沟(Mariana Trench),它是世界最深的海沟,位于菲律宾东北、马里亚纳群岛附近的太平洋底, 这条海沟的形成据估计已有6000万年,是太平洋西部洋底一系列海沟的一部分。它位于北纬11 °20,东经142°11.5;,亚洲大陆和澳大利亚之间,北起硫黄列岛、西南至雅浦岛附近。其北有阿留申、千岛、日本、小笠原等海沟,南有新不列颠和新赫布里底等海沟。全长2550千米,为弧形,平均宽70千米,大部分水深在8000米以上。最大水深在斐查兹海渊,为11,034米(另一种说法为11,033米),是地球的最深点。

如果把世界最高的珠穆朗玛峰放在沟底,峰顶将不能露出水面。探测深海的奥秘是极其困难的,早已有不少的登山家成功地征服了珠穆朗玛峰,1960年1月,科学家首次乘坐"的里雅斯特"号深海潜水器,首次成功下潜至马里雅纳海沟进行科学考察.海沟底部高达1100个大气压的巨大水压,对于人类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深海是一个高压、漆黑和冰冷的世界,通常的温度是2℃(在极少数的海域,受地热的影响,洋底水温可高达380℃)。令人惊奇的是,在这样深的海底,科学家们竟然看到有一条比目鱼和一只小红虾在游动.有的理论认为深海海沟的形成主要原因是因为地壳的剧烈凹陷。

1960年1月23日美国海军用法国制造的探海艇「第里雅斯特号」,创造了潜入海沟10,911公尺(35,800呎)的纪录。马里亚纳海沟位于北太平洋西部马里亚纳群岛以东,为一条洋底弧形洼地,延伸2550公里,平均宽69公里。主海沟底部有较小陡壁谷地。1957年苏联调查船测到10990米深度,后又有11,034米(另一种说法为11,033米)的新记录。1960年美国海军用法国制造的“的里亚斯特”号探海艇,创造了潜入海沟10,911米的纪录。2020年11月10日8时12分,中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909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我们才是从其他地方移民到地球的外星后代?

全文共 576 字

+ 加入清单

科学家说地球上的生命可能是从一个外星星球迁移过来的。天体生物学家说,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地球上的生命可能不是来自地球本身,而是来自其他星球。人类的“故乡”可能是火星!

根据台湾今日新闻8月13日援引英国媒体报道,大约38亿至40亿年前,有机分子和水分子“乘着彗星的翅膀”来到地球。这一理论被称为“三色堇”。

一个理论学派甚至说生命是在一个外星星球上形成的。他们会来到地球,因为他们发现这是一个更完美的进化天堂。

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的生物学家彼得·沃德说,地球上的生命可能来自火星,至少有证据表明地球上的生命是外星的。他说:“我认为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火星,这种可能性非常高。”

英国白金汉大学的天体生物学家钱德拉·维克拉马辛赫认为,地球继续与邻近星系的行星交换有机物质,甚至生命形式。

维克勒马辛格参与撰写了许多学术论文。他说:“早在1871年,科学家就提出了泛物种理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这一理论。过去,这纯粹是理论上的推测,但现在我们有了证据。观念的改变是缓慢但不可避免的。”

由维克拉马辛哈编辑的《天体生物学学术期刊》最近发表了一篇论文,称学者们在银河系附近发现了大约900颗系外行星。仅在银河系就有大约1400亿颗可居住的恒星。基于此,科学家进一步估计离地球最近的可居住行星可能只有几光年远。因此,彗星、星尘彗星和其他天体很可能将“生命物质”带入地球。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地球最冷的地方是哪里 地球最冷的地方位于哪

全文共 249 字

+ 加入清单

地球最冷的地方在南极洲,南极洲位于地球南端,四周被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所包围。

南极洲大陆几乎全被冰川覆盖,占全球现代冰被面积的80%,其平均积雪厚度为1700米,太阳射来的能量3/4被反射回空中。1983年7月31日,苏联学者在东方站记录到-89.2℃的低温,是世界记录到的最低自然温度。

南极洲蕴藏的矿物有220余种,主要有煤、石油、天然气、铂、铀、铁、锰、铜、镍、钴、铬、金刚石等。南极洲的生物绝大部分分布在南极半岛、沿海地带和岛屿地区,暖季时,企鹅常聚集在沿海一带,构成南极地区代表性的景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地球上最热的地方在哪里?

全文共 536 字

+ 加入清单

雷击

雷击周围的空气是地球上最热的地方。在几分之一秒内,空气被加热到大约30,000ºC(54,032ºF),或者比太阳的可见表面高出约五倍。

雷击,指打雷时电流通过人、畜、树木、建筑物等而造成杀伤或破坏。

云层之间的放电对飞行器有危害,对地面上的建筑物和人、畜影响不大,但云层对大地的放电,则对建筑物、电子电气设备和人、畜危害甚大。一但对万物造成危害都可以称为被雷击。

雷电电流平均约为20 000A(甚至更大),雷电电压大约是10的10次方伏(人体安全电压为36伏),一次雷电的时候大约为千分之一秒,平均一次雷电发出的功率达200亿千瓦(一般电饭锅的功率低于1000瓦)。

中国建造的世界上最大的水力发电站——三峡水电站,电站的装机总容量为1820万千瓦,只有一次雷电功率的千分之一。

当然雷电的电功率虽然很大,但由于放电时间短,所以闪电电流的电功并不算大,一次约为5555度。

全世界每秒就有100次以上的雷电现象,一年里雷电释放的总电能余约为17.5亿千度。

若一度电的电费为0.30元,全世界一年的雷电价值为5.25万亿元,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但由于雷电时间极短,人类还难以捕捉这种电能,佛罗里达州,以及中国清华大学电机系,上海交通大学高电压实验室正不断的为人类探索着新的梦想。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地球上5个能减缓衰老的地方

全文共 1850 字

+ 加入清单

在世界各地,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长寿和健康。最明显的是百岁老人数量的变化。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记录,1840年,美国有90位百岁老人,相当于每189,000人中有一位。今天,美国百岁老人的数量超过53,000人,平均每5,800人中有一人。虽然我们知道人们的预期寿命在增加,但原因还不完全清楚。

在一些人们长寿的热点地区,人们往往活得很长。国家地理学会的成员和作家丹·布埃特纳花了十多年的时间寻找和记录这些区域——他称之为“蓝色区域”。“我对人类状况的神秘越来越感兴趣,”布特纳说。

通过这项研究,布特纳发现了几个可能延长蓝区居民寿命的因素。“长寿是小事情长期积累的结果,”布特纳说。“没有灵丹妙药。”他在2009年出版的两本书《蓝色地带》和2010年出版的《茁壮成长》(中文版是《在四个最幸福的国家寻找幸福》)中分享了这些发现。以下是他列出的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

希腊伊卡利亚岛:午睡

这个希腊岛上的居民平均寿命是美国人的三倍。当你有额外的休息时间时,你长寿的机会就会大大提高。

根据2011年发表在《心脏病学研究与实践》上的一项研究,伊卡利亚90%的老年人有午睡的习惯。这些经常午睡的老年人没有一个表现出抑郁症状,而许多不午睡的人都有这些症状。在一项更广泛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希腊人的睡眠行为,发现小睡至少30分钟的人比不小睡的人死于心脏病的风险低37%。

规律的午睡不是帮助这些老人长寿的唯一因素:他们也经常喜欢喝茶。传统希腊茶中含有的野生薄荷可以抵抗牙龈炎和胃肠疾病。迷迭香可以对抗痛风。茵陈有助于血液循环。许多地方的茶含有温和的利尿剂,可以治疗高血压。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伊卡利亚岛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只有该地区其他地方的一半。

日本冲绳:保持积极关系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份报告,日本是世界上预期寿命最高的国家,平均预期寿命为83岁。冲绳人寿命特别长,他们活到100岁的概率是美国人的三倍。布纳将冲绳人的长寿归功于社交网络的紧密联系。“我们都可以在五个蓝色区域看到根植的人生目标,”他说。

冲绳人仍然忠于日本的传统文化,强调保持终生友谊。这种关系被称为“情感”,可以提供情感和社会支持。恐鸟通常在青春期形成,它的成员将在余生成为亲密的朋友。

moais的存在本身就能带来好处,因为它增强了社会互动并提供了支持。例如,发表在《社会科学与医学》上的一项研究称,通过对日本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分析,未婚者在接受社会支持时生活幸福度更高,痛苦更少。简而言之,你的友谊越亲密,你就越快乐。

美国加州洛玛·琳达:吃你的蔬菜

洛玛·琳达位于洛杉矶以东约100公里处,85岁以上人口的比例是加州其他地区的两倍多。根据蓝区网的网站,每10名洛玛琳达居民中就有4名是基督复临安息日会教徒,他们的预期寿命比美国任何其他宗教团体都要长。该教派信奉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劝阻吸烟和饮酒以及鼓励体育锻炼。

在一项部分由国家癌症研究所资助的研究中,研究人员调查了美国和加拿大73000名基督复临安息日会教徒的饮食习惯。结果显示,在这个教派中,素食者死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肾病的可能性比非素食者低12%。

另一项研究发现,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的男女信徒分别比其他加州居民多活4年和7年。研究得出结论,经常食用坚果、水果、谷类纤维、绿色蔬菜沙拉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如野生鲑鱼、红花油、花生酱等)。)与死亡率下降有关。

哥斯达黎加,尼科亚:喝点果汁

在尼古拉,一个60岁的男性活到90岁的可能性是他在法国、日本和美国同龄人的两倍。这可能与他们的饮食有关。尼科人通常在早上吃得最多,他们的晚餐也最简单。Butner说这种饮食方式有助于他们避免暴饮暴食。“生活在蓝区的人们吃很多食物,但关键是他们的食物热量不是很高,”布特纳补充道。“这不是美国人一直往嘴里塞食物的那种情况,而是每天多吃一点——比我们应该吃的多200卡路里。”

尼科西亚人的主食是大量低热量的热带水果。柑橘、甜柠檬和各种香蕉是受欢迎的选择。尼科人也吃一些更有特色的水果,如马隆,它比橙子含有更多的维生素c。像梨一样,Anona富含抗氧化剂。一些研究表明,降低癌症风险与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之间存在相关性,但在实验室研究中,直接使用维生素C本身会产生好坏参半的结果。

意大利撒丁岛:散步

除了大量的百岁老人,考虑到撒丁岛的大小,岛上的绵羊数量也惊人。在这个地中海岛屿的牧羊人和农业社区,随处可见百岁老人。当他们年轻的时候,他们经常每天在崎岖的山上走上8公里。他们也每天步行去杂货店,爬楼梯也能提供额外的锻炼。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地球上火山地震带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

全文共 507 字

+ 加入清单

世界上有两个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喜马拉雅山地震带。世界上有四个火山带:环太平洋火山带、地中海火山带、大西洋海岭火山带和东非火山带。

1、环太平洋火山带:与地震带基本一致,从南北美洲西海岸、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堪察加、日本、菲律宾到新西兰。

在该地区,有300多座活火山,占世界活火山的近80%,其中南美、中美洲西海岸和西印度群岛100座。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和日本群岛约90个。西南太平洋约200座,其中印尼90座,成为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

例如,1991年喷发的日本、菲律宾、智利火山,中国东部火山,都属于本带。

2、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包括南欧、北非沿海、西亚、中亚、西北和西南、印度北部、中南半岛西部和马来群岛。

三、大洋海岭(中脊)火山地震带,包括大西洋中脊、印度洋海岭、东太平洋中隆(海丘)等地。

4、大陆裂谷火山地震带主要指东非裂谷带,南起赞比西河下游,北经东非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红海,直至死海和约旦河谷。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是世界上最大的火山地震带,占世界火山地震带的一半。火山活动或地震经常发生。地震释放的能量约占世界地震总能量的五分之四。华北和东北地震也与该地区的地壳活动有关。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明天,“蛟龙号”就要去地球上最深的地方转一转

全文共 2065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海洋38号第三航段总指挥吴长斌表示,搭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向阳红09”号科研船预计将于22日凌晨抵达马里亚纳海沟作业区。蛟龙计划于23日在世界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进行首次潜水。

“向阳红09”于5月16日从深圳起航至作业区。这部分是蛟龙自2013年进入试验应用阶段以来的最后一部分。现场指挥部、深海潜水作业部和科学家团队对这一段的潜水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和安排,“蛟龙”号计划于23日在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的北坡进行这一段的首次潜水。

根据蛟龙第三航段的工作安排,该航段将在马里亚纳海沟和雅浦海沟共进行10次深潜。每次潜水作业的具体日期和潜艇人员已经做好安排,以方便科学家和潜艇作业部门人员之间的沟通,并提前做好准备。

吴长斌表示,为了细化每艘潜水器的作业计划,提高潜水器的水下作业能力和效率,科学家团队应提前与深潜器作业部门沟通,确保安全作业和合理高效的计划。

自今年2月6日以来,中国的38次海洋科学研究航行被划分为三个航段。前两段已经在西北印度洋和南中国海进行了调查。

■泄露秘密

“蛟龙”号在10深的区域探索的科学奥秘是什么?

搭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和研究人员的“向阳红09”号研究船将于22日抵达马里亚纳海沟作业区,正式启动38航次中国大洋第三航段的科学考察。在接下来的20天里,蛟龙预计将在马里亚纳海沟和雅浦海沟的深水区进行10次深潜。

位于水深6000米以下的极端生态环境的深海区域,是目前勘探最少的海底世界。这次蛟龙将在深渊中探索什么科学奥秘?中国科学家将朝着哪个科学目标前进?21日,记者采访了该航段的两位首席科学家——彭晓彤和陈新华。

探索发生在海洋最深处的生命过程。

深海环境的特点是高压、低温、无光无暗、构造活跃、地震密集、生物奇特,代表了地球上一个非常独特的海洋极端环境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该研究组首席科学家彭晓彤表示,近年来,随着深海勘探技术瓶颈逐步突破,深海科学正在成为国际地球科学特别是海洋科学取得重大突破的最新前沿领域。

中国科学院设立的“海桶深渊前沿科技问题研究与解决”试点项目的科学目标是在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进行深入的科学研究。结合室内深部环境模拟试验,重点开展深部生物学、环境与地质学等综合性学科的前瞻性科学研究,探索深部生命、地质与环境的协同进化关系。

彭晓彤表示,该航段将利用蛟龙的深水定点作业,潜入马里亚纳海沟的挑战者深渊,采集深海微生物、海底动物、沉积物、岩石、海水和气体的高质量样本,获取高清视频数据和多参数环境数据,并回收去年部署的一套6000米气密采样器。

据报道,在去年的37次中国海洋探险中,彭晓彤的研究小组已经用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进行了9次潜水。本节将继续依靠蛟龙号完成以下目标:获得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底水的基本环境特征,并了解底水中的气体分布规律;获得马里亚纳海沟南北坡6000米海底区域的基本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了解海底沉积物质的来源和地质活动规律;获得马里亚纳海沟底部微生物和大型生物群落结构的空间演替规律,了解海底生物进化和环境适应机制。

“蛟龙”潜入深坑推进科研突破

“超深海蕴藏着丰富的稀有物种和遗传资源,也是勘探最少的海洋极端环境。”陈新华说,在超深生态系统中可以发现新的物种和基因,这在生物医学、绿色工业和农业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雅浦海沟和马里亚纳海沟深水区前沿的科学考察和研究,都充分利用了蛟龙深水作业的技术优势。陈新华的研究团队在去年的37次中国海洋探险中,利用蛟龙号在雅浦海沟进行了5次深潜。

彭晓彤说,目前只有6500米的日本新海6500载人潜水器和7000米的中国蛟龙载人潜水器可以进入深渊。

“蛟龙的深海潜水优势和定点作业能力为中国在深海科学这一前沿领域开展开拓性工作创造了条件。”彭晓彤说。

5艘潜艇雅浦海沟完成3项主要调查任务

陈新华说,雅浦海沟的深层具有极高的压力、低温、无光和相对封闭的生态特征。它是研究生命进化的天然实验室,拥有大量独特的物种和一些“活化石”物种。

“我们的科学研究目标是利用蛟龙号查明雅浦海沟特定地段不同水深区生物群落的组成、分布和差异,揭示深海生物的极端环境适应性和不同的空间分布机制。同时,碳、氮、磷等关键元素和海底甲烷等气体的释放对雅浦海沟微生物群落分布和能源供应的影响也将得到澄清。”陈新华说。

据报道,“蛟龙”号将在雅浦海沟作业区进行五次潜水,完成三项主要调查任务:

-雅浦海沟海底环境调查。利用蛟龙号对雅浦海沟南部两侧的海沟壁进行近底观测和多参数环境测量,了解海沟两侧的微地形和断层等地质现象,采集海沟两侧不同水深区域的岩石和沉积物样品,为研究雅浦海沟的沉积环境和地质演化提供样品。

-对雅浦海沟不同深度段的巨型生物多样性和分区分布进行调查。“蛟龙”号用于观察雅浦海沟南侧海沟底部,拍摄高清视频和照片,采集生物样品,为大型底栖生物多样性和空间分布研究提供样品和数据。

-收集高质量的微生物、沉积物和海水样本,为研究深海生物的极端环境适应性及其对关键生物元素和海底化学环境的反应机制提供样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地球上暴风最多的地方

全文共 491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风暴最多的地方是台湾海峡的澎湖列岛,每年有8级大风吹138天。这是因为海峡就像一个风口,岛屿非常平坦,海上气流的阻力很小,风变得更加频繁和强烈。由于岛上常年强风,土地变得贫瘠,甚至树木也很稀少。

南极洲有越来越多的风暴,被称为“风暴王国”。几十年前,澳大利亚探险家毛·孙参观了南极洲东部,并描述了那里的景象:“这是一个可怕的、空旷的、暴力的和令人毛骨悚然的地方...无情的暴风雨咆哮着,撕裂着,冻结着。刺骨的雪使人们失明,使他们渴望呼吸空气...我们来到了风暴王国,这是一个该死的地方。”毛孙只到过沿海地区,而在南极洲的阿德尔地区的丹尼森角是一个巨大山谷的口,是真正的“风之都”。一年有340场风暴,年平均风速为每秒19.4米,相当于一年一度的大风。

1912年5月,测得的平均风速相当于每天10级风。5月15日的平均日风速相当于刮了一整天后的12级(每秒33米)或更高的强风。1951年2月22日,在丰都测得的平均日风速为45米/秒,阵风为92.6米/秒。

最高风速的世界纪录是1958年4月12日在美国东部1916米高的华盛顿山测得的。最大风速为每秒103米(每小时371公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加拿大在迄今为止地球最北的地方发现恐龙化石

全文共 511 字

+ 加入清单

加拿大一古生物学家4日说,此前在加拿大北部努纳武特地区发现的一具鸭嘴龙化石,可能是迄今人类在地球最北的地方发现的恐龙化石。

研究这具恐龙化石的古生物学家马修·瓦夫雷克当天在接受加拿大广播公司采访时说,这一鸭嘴龙脊椎化石发现于努纳武特地区阿克塞尔·海伯格岛,位于北纬75度左右,距离人类最北的永久居住点以北500公里。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的《北极》杂志上。

鸭嘴龙属草食恐龙。瓦夫雷克说,从已发现的脊椎化石推断这只鸭嘴龙身长约8米,在北极高纬度地区的这一发现实属“罕见”。他指出,这类北极鸭嘴龙生活在1亿年前至66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当时的岛屿生活环境与北美大陆分离,这意味着它们在冬季不可能往南迁移。由于北美大陆漂移,那时候阿克塞尔·海伯格岛应位于当今位置稍往南,但仍位于北极圈之内。

位于北极圈以南的加拿大阿尔伯塔省近年来发现多具恐龙化石,瓦夫雷克是阿尔伯塔省大草原区恐龙博物馆的首席古生物学家。他认为,这一发现有助于界定恐龙曾经生活的实际区域。当时北极地区平均气温比现在高出15摄氏度,该地区恐龙所处生活环境远不如当今极端,不过当时北极地区也有夏日24小时极昼和冬日24小时极夜。因此,冬季可供鸭嘴龙食用的植物并不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地球上暴风最多的地方

全文共 502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暴风最多的地方是位于台湾海峡中的澎湖列岛,一年中有138天刮8级大风。这是由于海峡像一个风口,岛屿上很平坦,海上空气流动的阻力小,风变得更加频繁和强烈了。由于岛上常年刮大风,使土地变得贫瘠,连树木也稀少了。

南极洲的风暴更多、更盛行,被称为“暴风王国”。几十年前,澳大利亚探险家毛孙到南极洲东部地区考察,曾经描述过那里的情景:“这是一个可怖的、空虚的、狂暴的、惊心动魄的地方……无情的风暴咆哮着、撕裂着、冻结着。刺人的雪使人睁不开眼,喘不过气来……我们来到暴风的王国,这是一个该死的地方。”毛孙到达的地方只是沿海地区,而南极洲阿德尔地区的德尼森角是一个巨大谷地的谷口,才是名副其实的“风都城”。一年中有340天刮风暴,全年平均风速19.4米每秒,相当于长年刮8级风。

1912年5月,测得平均风速相当于每天刮10级风。5月15日的日平均风速相当于刮了一整天得12级(风速33米每秒)以上的大风。1951年2月22日,在“风都”又测得日平均风速45米每秒,阵风达92.6米每秒。

风速最大的世界记录是1958年4月12日在美国东部1916米高的华盛顿山上测得的,极端最大风速为103米每秒(时速371千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地球最干净的地方是哪里?科学家发现地球上最干净空气

全文共 718 字

+ 加入清单

2020年5月份,美国科罗拉多州的州立大学的一些研究者们发现了如今世界上最干净地方,因为这里拥有着做清洁的空气,可以说这里的空气跟人类几乎没有关系,而这个地方就位于南极洲南大洋的上空。地球上的气候与天气是密不可分的,他们将世界上每一块区域都连接了起来,互相影响。不过由于人类的活动,导致了气候发生了突变,于是科学家们就来是在地球上努力寻找着没有受到人类活动所影响的净空。

美国科罗拉多州州立大学的索尼亚·科瑞邓维斯教授推测,位于南极洲的偏远南大洋上方的空气是受到人类与大陆尘埃影响做小的地方。经过研究考察后发现,南大洋上空的大片区域确实与人类的活动没有关系,因为在这里上空的边界层空气中就已经未发现因人类活动而造成的气溶胶颗粒物,同时也没有发现通过其他区域而输送过来的气溶胶颗粒物。

气溶胶颗粒物是一种通过化石燃烧、庄家种植或是废水处理等方式形成的产物,也就是说,只要有人类生活的地方,那么肯定就会有气溶胶颗粒物。

一起参与进这项研究的科学家托马斯·希尔表示,他们利用了南大洋上空空气中的细菌作为诊断的工具,然后推断底层大气的属性。控制云属性的气溶胶与海洋生物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的,然而南极洲似乎与南方大陆的微生物南向散布于营养物质沉积隔离。这也就说明了南大洋的上空这一大片区域是极少受到人类活动影响的,是世界上少有的干净之地,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小的地方之一。

这项发现和研究成果在5月底发表在了《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一度被世界各地科学家称之为“真正原始的地方”。世界卫生组织WHO也表示,空气的污染已经成为了全球公共卫生的最大危机之一,每年都会造成高达700万人的死亡。空气的浑浊和污染,会增加人类患心脏病、肺癌、中风等一些疾病的风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中国位于地球上什么位置 中国在地球上什么地方

全文共 318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位于地球上东半球的北半部。中国的最东端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最南端在立地暗沙,最西端在帕米尔高原附近,最北端在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大部分在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中国山区广阔,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主要河流有黄河、珠江、黑龙江、淮河等,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

中国的地形比较复杂,地形是西高东低,成三级阶梯:西南部是世界屋脊,全球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青藏高原的地势最高是第一阶梯。以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为界,向东北下降一系列的高原和盆地被称为第二阶梯。在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武陵山,雪峰山,一线以东多为平原,是第三阶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