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吕后死了以后为什么吕氏被灭门(通用5篇)

浏览

6768

文章

5

篇1:吕氏春秋的作者是谁?一字千金是怎么来的?

全文共 1571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标题,可能很多人都知道答案。《吕氏春秋》的作者,就是战国时期的吕不韦,只不过如果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吕氏春秋》只是吕不韦主持编撰的,最后署上他的姓名,真正的作者,并不能算是吕不韦。而另一个很有名的成语“一字千金”,正是从吕不韦编撰这本书的过程当中流传下来的,那么,具体又是怎样的故事呢?

吕不韦其人,原本身为一个卫国商人,不见得能够对一个国家的走势起到什么作用,但是他偏偏就做到了。他还是一个商人的时候,往来各地,低买高出,给自己累计起了千金的家产。当时,还是太子的秦孝文王嬴柱有二十几个儿子,而他最宠爱的妃子华阳夫人却没有儿子。在他的这些儿子当中,有一个排名不先不后,在中间位置的儿子,名为异人,异人的母亲是夏姬,并不怎么受宠。

异人作为人质,被送到赵国,但是由于秦赵两国是世仇,所以异人在赵国的待遇并不怎么样,生活窘迫。某次吕不韦到赵国都城邯郸做生意,遇见了异人,他的态度和其他人可不一样,完全把异人当做宝贝。他认为异人就像是一件奇货,囤积居奇,日后定然能有高价售出的一天。他劝说异人听从他的安排,异人留在赵国结交宾客,而吕不韦前往秦国,说服了华阳夫人和她的弟弟阳泉君,从华阳夫人没有儿子下手,劝她让异人成为太子,如此一来,异人感念华阳夫人的恩情,华阳夫人以后的日子也有着落了。

正是由于吕不韦的协助,原本不是储君的异人,最终回到秦国,更名子楚,秦孝文王去世后,子楚继位,史称秦庄襄王。庄襄王奉自己的生母夏姬为夏太后,尊华阳夫人为华阳太后,公元前249年,任吕不韦为秦国称此昂,封文信侯,河南洛阳的十万户都是他的食邑,家中奴仆更是上万人。庄襄王即位仅三年就去世,太子政继位为秦王,也就是后来的秦始皇。秦王政尊吕不韦为相邦,称他为“仲父”,可以说,吕不韦此时的地位是极其荣耀的。

而《吕氏春秋》,是先秦时期一部黄老道家的重要巨著,当时,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赵有平原君,齐有孟尝君,这四个人合称为“战国四公子”。由于秦国越来越强大,各国贵族为了对抗秦国,尽力网罗人才,扩大自己的势力,养“士”非常盛行。这里的“士”,包括学士、方士、术士等,而这四个人,就是在这方面非常著名的四个人。

人多了,就容易想要争个高下,不仅他们之间是这样,秦国的吕不韦也是如此。毕竟秦国这么强大,所以他也同样招揽文士,而且待遇非常优厚。吕不韦与四公子有一点不同,他不看重勇士,而是非常注重文采。因为吕不韦本人善于谋略,所以人以群分,他也不怎么看得起那些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更何况,他身处秦国,秦国的勇士难道还少吗?

另外,当时很多嘴皮子利索的人一个二个都喜欢著书立说,不仅闻名天下,还能够名垂青史,这一点让吕不韦羡慕不已。只是,他本人出身商贾,做生意是一套一套的,写文那可就真是够为难了。于是他就借助这些能说能写的文人,来实现自己的愿望。

最后,书终于成了,他又找来几位高手,对那些门客们的文章进行筛选分类,修改定稿,综合成一本,名字就叫做《吕氏春秋》。但是别忘了,吕不韦是商人,《吕氏春秋》作为自己的商品,生产出来了算什么,还需要推广宣传。于是,吕不韦想到了一个绝妙的方法。

他找人把书誊抄整齐,挂在咸阳城门口,说,要是有谁能够在上面改动一个字,就赏给他千金。这样的诱惑力是非常大的,但是看得人虽然多,却没有一个人能够改动一个字。不过,这也不是说里面的文字已经达到完美,也很可能是人们畏惧吕不韦的权势,谁也不敢当这个出头鸟罢了。这的确是一个相当好的办法,没多久,吕不韦连同《吕氏春秋》,就上了当时战国的热搜。

这就是一字千金的典故。虽然说,吕不韦这个人,连同他编书的目的,都带有很明显的求名的气息,但是不得不说,这本书却保存了不少现在原作已经失传的文字和思想,以道家为主,汇合先秦时期的诸多学派,借别人的功劳,提升了自己的光辉形象,对于研究先秦学说,的确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吕氏春秋的作者 吕氏春秋作者简介

全文共 261 字

+ 加入清单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期的巨著,是由吕不韦及其门客所著。吕不韦在担任秦国丞相后,招揽大批文人学士,门客多达三千人。待到一切准备就绪,吕不韦就令门客开始编撰《吕氏春秋》。该书成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包括了诸子百家的思想学说,主要体现了道家的优点与特色。全书共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文章内容按照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变化逻辑排列,体现了道家天道自然与社会治理的吻合。

吕不韦写作《吕氏春秋》的目的是为了指导秦国统治阶级兼并六国,建立大一统的封建王朝。但秦始皇却选择了法家思想,使包括道家在内的诸子百家全部受挫。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吕氏兄弟的兵权是如何交出来的?

全文共 2357 字

+ 加入清单

在刘邦死后,刘氏江山俨然已经成为吕家的天下,吕雉大肆提拔自己家的兄弟,掌管政权、兵权,极其强势,她这样做自然违背了刘邦非刘氏子孙不得称王的约定。尽管如此,在他死后,吕家兄弟的兵权还是逐渐被人夺了出来,汉室重新回到刘家的手里。那么,他们又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

汉高祖白手起家,灭秦之后,与项羽争天下。好不容易将项羽围在垓下,逼死了这个最强大的敌人,结果他没坐几年皇帝,便魂归天上了。高祖死后,惠帝即位,但很不幸的是,惠帝有个太过强势的母亲——吕后。

吕后心里很偏向她的娘家人,于是违背了刘邦“非刘氏不王”的约定。渐渐地,刘氏大权旁落,吕后的兄弟子侄们则封王侯的封王侯,做丞相的做丞相。

吕后临死之前,生怕子侄们不争气,敌不过尚存于世的陈平周勃灌婴们,便把京师的军队交给他们指挥。赵王吕禄为上将军,统领北军;梁王兼相国吕产则统领南军。这样一来,京师的军政大权就全部掌握在了吕氏的手中。虽然不能控制刘姓诸侯们起兵造反,但在吕后丧期,提兵保卫宫室,防止京师动乱,还是或可一搏的。

然而,吕禄还是辜负了吕后的期望。诸吕将要作乱,齐王刘襄第一个跳出来起兵造反,京中的周勃等人自然向着刘氏,可是手里没有兵权,就算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除了团团转外什么也做不了。绛侯周勃为了夺取兵权,利用吕禄和郦寄的朋友关系,劫持了郦寄的老爸郦商,提前编好一套说辞,威逼郦寄去游说吕禄。

这套说辞是这样的:我们的天下是高祖和吕后一起平定的。现在刘氏的九个王,吕氏的三个王,都已得到了大臣和诸侯们的认可。如今吕后去世了,新任的皇帝还小,你吕禄身为赵王,不到自己的封地去为国家守卫边疆,却留在京城带兵,真是让大家对你吕禄的目的颇为疑心啊!要是想去除大家的疑心,你吕禄得交出将印,把兵权给太尉周勃。还有你劝一下吕产也交出相印,也回自己的封地。这样诸侯就不会怀疑,齐王也不会再带着兵喊着口号进攻长安了,你们也就可以高枕无忧地做自己的诸侯王了!

在我们看来,这套说辞的目的性简直是昭然若揭,就是周勃要夺取兵权,以便与齐王响应。可是在吕禄看来,这却成了退齐王之兵、释大臣之疑的妙计。吕禄还与诸吕商议,但大家也拿不定注意。甚至在吕后丧期的微妙时刻,吕禄竟然还有心情经常同郦寄一同游猎,这简直是玩火自焚,自取灭亡。

后来,吕产派出去抵御齐王的灌婴反水,倒戈与齐兵结盟。京外形势的变化也牵动着京师的人心动向。周勃也加快了武装夺取吕氏大权的步伐,由于这个时候北军还在吕禄手里,他便又派郦寄和刘揭,一同去给吕禄灌迷魂汤。吕禄晕晕乎乎地,觉得“郦兄不欺己”,便把将印交出来了。

俗话说得好,泼出去的水,都没办法收回,何况斗大黄金印。周勃立刻揣着将印去北军调兵,南军吕产则被朱虚侯刘章杀死。之后,刘氏宗亲与老将们又快刀斩乱麻般把吕氏个个击破,而灌婴和齐军自然也就收兵撤队了。

至此,“绛侯诛诸吕”的故事便告一段落,这以后,汉文帝即位,中国历史进入了“文景之治”。

翻回头我们看郦寄对吕禄的这段说辞,简直是处处漏洞,我们虽然开启了上帝视角,但我们还是知道军权是不能说给就给的。那么吕禄为什么会听从郦寄的鬼话交出了兵权呢?我总结了三点。

一: 吕禄庸而不得军心

吕后死后,齐王造反,其势汹汹,吕氏兄弟高踞将相之位,却不能想一个好主意来平衡各方的势力,反而“信郦寄,时与出游猎”。他们的姑姑吕媭知道了这件事,愤愤地说道:“你身为大将,却抛弃自己的军队,吕氏将死无葬身之地啊!”说罢,把自己的珠玉宝器摔在地上:“我守着这劳什子还有什么用!”

其实,吕禄虽然平庸,但将兵权握在手里的道理,他应该还是清楚的。只不过吕氏不得人心,四方变乱,这形势已经不是中人之才的吕氏子弟能够掌控的了。我们也就能够理解,当周勃到北军去调兵的时候,和大家说“如果跟着吕氏,就露右臂,跟着刘氏,就露左臂”,北军士兵“皆左袒为刘氏”的壮观情景。

二:吕后暴而不得人心

吕氏的不得人心,从吕后始。吕后虽然封自己的子侄们为侯为王,还利用自己太后的身份为他们牟取将相之位。但,金钱与地位,她都留给他们了,偏偏没有留给他们人心。

吕后之残忍,在历史上也是赫赫有名的。戚夫人“人彘”的惨案,简直是空前绝后,连吕后的亲生儿子惠帝都说:“此非人所为。臣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这位皇帝说到做到,从此以后终日宴饮淫乐,不务政事,早早地染病而亡。吕后则趁着惠帝死后无人节制她,大封诸吕,吕氏就是于此渐渐染指朝政与军事。

没过几年,吕后废掉前少帝刘恭并悄悄杀掉他,改立刘弘,史称后少帝。刘弘又是一个新的傀儡,朝廷政令都出于吕后之手。在两任少帝之时,吕后任诸吕,贬王陵,饿杀第二任赵王刘友(第一任赵王刘如意已经在惠帝生前便鸩杀了。之后,当时的齐王刘肥也差一点被吕后杀掉),逼死第三任赵王刘恢,夺掉燕王刘建之子的继承权,反把燕王封与吕通。总之,吕后所做的所有的事情,都是为吕氏夺取刘氏江山铺路。

三:吕氏争而不得民心

可惜的是,吕后所做的所有努力,在人心思定的大势面前,统统付诸东流。

春秋战国相争五百多年,至秦一统。然而秦以苛法治天下,百姓不堪其苦,揭竿而起,推翻秦朝之后,楚汉又打了四年。最后刘邦登上帝位,“天下绝望”,其他的诸侯们都泄气了,所以后来虽有陈豨、英布等变乱,也不能动摇汉王朝的根基。

再者,汉兴,废掉秦朝苛政,与百姓约法三章。而吕后死时,距约法三章之时不过二十多年,人心思定,就算上层争得热火朝天,此时的民众也不会为变乱之徒所使。而变乱之徒没有民众的支持,也便不能长久。

虽然司马迁在《吕太后本纪》里说,吕后统治期间“民务稼穑,衣食滋殖”,但这都是刘邦时期打下的好基础。正所谓萧规曹随,如此,惠帝才可以“垂拱而治”,吕太后才可以“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由此观之,吕禄兄弟交出兵权,绝不单单是相信郦寄的胡言乱语,而是强弱之分、攻守之势、民心向背的综合博弈。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吕雉生前就为吕氏一族谋划好了一切,为什么吕氏还是被灭族了?

全文共 630 字

+ 加入清单

吕雉临死前安排好了一切,为什么吕氏一族还是被迅速灭族了?

吕氏家族之所以被灭族,这是因为吕后在活着的时候,对于刘氏族人早就已经展开了疯狂的迫害,这必然就会留下很多的仇恨种子。

刘邦在事后女皇后就成为了历史上第1个皇后,想想也会知道当时真的特别的厉害,不要看这是一个女子,要知道在当时的汉朝有无数的人都会为她做事。说的话就如同是圣旨一般,根本就没有人胆敢违抗命令,不要看在平时朝廷上是多么的威风,但是真的非常的喜欢吕禄。平时也疼爱有加,当知道自己剩下的时间不多时最放不下的必然就是侄子。

因为这并不是一个情商很高之人,甚至还会有一些资质愚钝,活着的时候,在朝政中也会非常的威风,但是有很多的大臣完全都会看不惯他。因为当时他在朝廷中手里拥有着大权力,所以也没有办法发作。现在在病倒之后,剩下的时间不多,朝中的这些大臣也同样会蠢蠢欲动,皇后知道自己一旦死去,那么这些大臣很有可能就会选择谋权篡位,自己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随时都会毁于一旦。

但是在这一个朝中,真的没有什么可以让自己相信的人,所以马上就想到自己的侄子,可是自己的侄子真的太清楚不过生前亲自为他打理好一切,就是希望能够避免接下来的造反。虽然有一些不放心,可是这也是无可奈何的做法,只能够选择赌上这一次,在接下来的时间内,侄子完全照做,只是很可惜,根本就没有效果,这种也导致整个家族被铲除,可以说要想成为一个大人物,也真的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吕皇后虽然是一个女的,但是确实拥有着出色的能力,所以才能够把持着朝政。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蓝田吕氏家族墓地

全文共 818 字

+ 加入清单

蓝田吕氏家族墓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蓝田吕氏家族墓地

2006年3月~2009年12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对蓝田县五里头村北宋吕氏家族墓地进行了调查、测绘、勘探及发掘。共清理墓葬29座(成人墓葬20座、婴幼儿墓葬9座)和东、西、北三侧围沟各一处,调查勘探家庙遗址一座。出土遗物700余件组,砖、石墓志铭24合。

墓地东、西、北部均有围沟环绕,形成长321、宽273米南部敞开的南北向长方形墓园。墓葬群位于墓园正中偏北,墓地中轴延长线正南500米处为吕氏家庙“吕氏庄阁云寺”故址。墓葬排列脉络清晰,中轴线上自南向北纵向贯鱼式为长子长孙系列,横向则按辈份分排布置。墓地使用时间为宋神宗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至徽宗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共计埋葬五代吕氏族人。

陕西蓝田五里头北宋吕氏家族墓地是近年来发掘的重要的北宋时期的高等级士大夫家族墓地之一。经过4年的持续发掘,不仅清理了4代人的29座墓葬,而且发掘了具有享殿功能和坟寺功能的家庙,神道和兆沟,揭示出了一个墓地的完整布局和结构。这是以往包拯家族墓地、安丙家族墓地、富弼家族墓地和韩琦家族墓地等名臣的家族墓地发掘都未能做到的。完整揭示的家族墓地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可以就墓地的布局,风水堪舆和丧葬观念等许多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发掘0土了24方墓志,因此大部分墓主的身份清楚,对于墓地的布局和墓穴的安排有较清晰的认识。从中可见,吕氏家族墓地的布局与宋代流行的五音墓地有较大差别。从司马光《书仪》,程颐《葬论》等文献记载看,当时的文人士大夫对举世若狂的风水堪舆观念是持批评态度的。吕氏家族墓地的安排和采用土洞墓室的作法似与文献记载相合,并与文献记载的司马光墓相似。吕氏家族墓地的发掘还从多个方面取得了空前的收获,由于墓地保存较好,发掘0土了丰富的随葬品,这些随葬品的种类和出土位置,墓葬结构所表现的藏尸观念等,都将极大的促进对宋代丧葬习俗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